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复方汉防己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TTR,ITIH1,SERPINF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比较复方汉防己和干扰素γ对肝星状细胞中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间-α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家族的重链之一(inter-α inhibitor H1,ITIH1)、α-2抗纤溶酶(serpin peptidase inhibitor clade F member 2,SERPINF2)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复方汉防己和干扰素γ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复方汉防己和干扰素γ对HSC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TTR,ITIH1,SERPINF2 mRNA水平的表达,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TTR,ITIH1,SERPINF2分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HSC-T6细胞TTR,ITIH1,SERPINF2蛋白定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TTR,ITIH1蛋白的表达.结果:复方汉防己和干扰素y作用于HSC-T6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P<0.05),TTR,ITIH1,SERPINF2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与复方汉防己的浓度呈一定相关性,复方汉防己2.5g·L-1组的作用强于干扰素γ组(P<0.05).结论:复方汉防己可以抑制HSC增殖,上调TTR,ITIH1,SERPINF2蛋白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一氧化氮途径介导人参总皂苷对大鼠右室肥厚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TG)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右心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一氧化氮途径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G低、中、高剂量组(20,40,60 mg·kg-1·d-1)以及L-精氨酸组(L-arg,200 mg·kg-1·d-1,L-a组);另外,为探讨TG的作用与NO释放的关系,另设TG+ L-N(NOS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和L-a+ L-N组.在腹腔注射TG 40 mg·kg-1·d-1或L-arg 200 mg·kg-1·d-1的同时分别灌胃NOS抑制剂L-N 20 mg·kg-1·d-1,各组动物均给药18 d.测定各组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室肥厚指数(RVHI)、右心重/体重(RVW/BW);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硝酸还原法检测心肌组织NO2-/NO3-的含量;Real time RT-PCR检测心肌组织心房利钠因子(AN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的表达.结果:TG低、中、高剂量和L-arg预防给药均使RVSP,RVSP,RVHI,RV/BW及AN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改善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L-N能阻止L-arg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而同样剂量的L-N并不能影响TG 40 mg·kg-1对上述指标的降低作用;TG 20,40 mg·kg-1不影响eNOS mRNA的表达,但60 mg·kg-1可提高eNOS mRNA的表达.结论:TG能明显改善MCT诱导的大鼠右心室肥厚,其抗心肌肥厚作用部分是通过NO途径实现的.
-
人参多糖介导Wnt/β-catenin信号转导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凋亡
目的:观察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GPS)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探讨.方法:CCK8法观察人参多糖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CNE-2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人参多糖(GPS)0,0.1,0.2,0.3,0.4g·L-1分别作用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NE-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Hoechst-33258染色和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Real-time PCR检测细胞β-catenin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β-catenin,TCF4蛋白定位及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Bcl-2,Bax蛋白的变化.结果:CCK8法测得人参多糖能明显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GPS处理细胞48 h的IC50为0.39 g· L-1;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3,0.4g·L-1的GPS作用人鼻咽癌CNE-2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69 ±0.29)%,(10.3±0.63)%,(15.4±0.74)%,(35.7±1.86)%,与对照组(2.08 ±0.1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特征.电镜下可见0.4 g·L-1GPS诱导48 h后可使CNE-2细胞出现凋亡小体.Real-time PCR显示β-cateninmRNA表达明显降低.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人参多糖作用48 h后-catenin和TCF4在胞核中表达明显减少,β-catenin表达区域由胞核向胞膜转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浓度梯度增加的人参多糖作用CNE-2细胞48 h后,β-catenin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减弱;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P<0.05).结论:人参多糖可明显抑制CNE-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受阻可能是GPS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E-2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
-
白芍、赤芍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综合放血法致血虚小鼠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结果:造模第7天,2 g· 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芍药苷、120 mg·kg-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 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 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 <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
仙茅及其有效成分对不同状态L02细胞PXR-CYP3A的影响研究
目的:明确仙茅水提液及其有效成分苔黑酚葡萄糖苷对正常、虚寒状态L02细胞中PXR-CYP3A的影响,为探讨仙茅在不同状态下药效表达差异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正常、虚寒大鼠血清培养L02细胞,诱导正常、虚寒2种状态细胞.仙茅水提液及其有效成分苔黑酚葡萄糖苷作用于不同状态细胞后,检测不同状态L02细胞PXR蛋白表达和CYP3A活性.结果:MTT法结果显示,仙茅水提液和苔黑酚葡萄糖苷能使L02细胞活力明显增强;仙茅水提液能使正常组L02细胞PX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苔黑酚葡萄糖苷能使正常组L02细胞CYP3A活性和PX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仙茅水提液能使虚寒组L02细胞CYP3A活性和PXR蛋白表达升高,苔黑酚葡萄糖苷能使虚寒组L02细胞CYP3A活性水平显著降低,使虚寒组细胞PX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仙茅作用于虚寒状态L02细胞,能激活PXR诱导CYP3A活性,但对正常L02细胞的PXR及其介导的CYP3A活性没影响或作用相反.
-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AKT及p-AKT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D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又称PKB)和磷酸化的丝/苏氨酸激酶(phosphoryla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即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10 mg·kg-1·d-1)、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1·d-1),选取同月龄同背景的非转基因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灌胃3个月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中AKT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CA1区AKT和p-AKT阳性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与姜黄素高、中剂量组AKT和p-AKT阳性细胞均有明显恢复(P<0.05,P<0.01),其中姜黄素中剂量组p-AKT阳性细胞数增加为显著(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姜黄素可以使AD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中减少的AKT和p-AKT细胞有所恢复,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节AKT及其磷酸化过程,从而进一步调节PI3 K/AKT途径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AD作用.
-
姜黄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OS,cNOS)活性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抗AS作用及与ADMA的相关性.方法:3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8只,喂食普通饲料)、模型组(10只,喂食高脂饲料)、低剂量姜黄素组(10只,喂食高脂饲料+ 100 mg·kg-1·d-1姜黄素)和高剂量姜黄素组(10只,喂食高脂饲料+ 200mg·kg-1·d-1姜黄素).于实验的第12周末测定血浆TC,LDL-C,NO,内皮素(endothelin,ET),ADMA水平,主动脉组织cNOS活力,同时留取主动脉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喂食高脂饲料的3组较对照组家兔血浆ADMA和ET水平浓度均有升高(P<0.01),血浆NO浓度、动脉组织cNOS活性降低(P<0.01).姜黄素组家兔血浆ADMA和ET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血浆NO浓度、动脉组织cNOS活性则要高出于模型组(P<0.01),2个姜黄素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姜黄素有可能通过降低血浆ADMA水平,在AS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内皮保护作用.
-
双花千里光中一个新的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藏药双花千里光Senecio dianthus地上部分95%乙醇浸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艾里莫芬-9(10),7(11)-二烯-8-酮-12-羧酸-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双花千里光苷A(1),5,7,4'-三羟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金丝桃苷(4),芦丁(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5均为首次从双花千里光中分离得到.
-
鸭跖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利用常规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相结合对鸭跖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鸭跖草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根据其NMR和MS等光谱数据以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所分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没食子酸甲酯(2),对香豆酸(3),原儿茶酸(4),咖啡酸(5),对羟基苯甲酸(6),2-苯乙基-β-D-葡萄糖苷(7),土大黄苷(8),(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9),异牡荆素(10),芹菜素-6-C-α-L-鼠李糖苷(11),isorhamnetin-3-O-β-D-glucoside(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3),异槲皮素(14),1,2-dihydro-6,8-dimethoxy-7-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N1,N2-bis-[2-(4-hydroxyphenyl) ethyl]-2,3-naphthalene dicarboxamide(15).化合物2,5-9,11,13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鸭跖草属中分离得到.
-
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研究(二)
为综合利用白木香叶的丰富资源,阐明其物质基础,课题组再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白木香叶95%,7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鸢尾酚酮2-(O-α-L)-吡喃鼠李糖苷(1),4'-羟基-5-甲氧基黄酮-7-O-葡萄糖(6-1)木糖苷(2),7,3',5'-三甲氧基黄酮苷(3),5-甲氧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2-苯乙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红景天苷(6),苯甲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7),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8),vanilloloside(9),(+)-丁香脂素(10),β-维生素E(11),豆甾-5-烯-3β,7α-二醇(12),化合物2,3,5~9,11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对氯仿萃取部位的9个流分进行了4种人体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均未显示明显活性.
-
盾叶薯蓣药材甾体总皂苷成分HPLC-ELSD指纹图谱的研究
建立不同产地盾叶薯蓣药材中甾体总皂苷成分HPLC-ELSD指纹图谱的方法.采用Welchrom C18 (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A)-水(B)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室温;体积流速1.0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条件:漂移管温度90.0℃,载气(N2)流速2.8 L·min-1;进样体积10μL.通过检测10个批次盾叶薯蓣药材,首次建立了盾叶薯蓣甾体总皂苷成分HPLC-ELSD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了25共有峰,并利用对照品对照法对其中的10个共有峰进行了成分指认.以共有模式对10批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全部大于0.80.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全面评价和控制盾叶薯蓣药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鉴别不同产地中药独活的研究
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以不同产地中药独活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计算出所测样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结果显示4种产自四川的中药独活样品,共有峰率均大于73%,2种产自甘肃样品共有峰率为79.5%,变异峰率仅为12.9%,2种产自湖北样品共有峰率在76.3%,同一产地,种质资源相似,化学成分也非常相似,不同产地,种质资源发生变化,化学成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能从整体水平分析谱图特征峰变化规律,可用于探讨不同产地中药独活的种质资源变化以及化学成分变化.
-
HPLC-DAD-ELSD指纹图谱的化学模式识别用于黄芪质量评价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的HPLC-DAD-ELSD色谱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评价黄芪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DAD-ELSD串联技术,以Agilent Zorbax 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80 nm;ELSD汽化室温度110℃,氮气流速3.0 L·min-1.并对黄芪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黄芪药材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以18批黄芪药材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黄芪药材相似度均达到0.83,模式识别分析结果与其一致.结论: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区分黄芪药材及其相关样品,可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为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广东紫珠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中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含量的测定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江西、湖南、贵州等地的广东紫珠及其不同部位茎枝、叶、果实中的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进行含量测定.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进样量分别在0.106~3.18,0.1052~3.156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1%,100.13%,RSD分别为1.2%,0.9%.广东紫珠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含量以产地江西萍乡芦溪的较高,江西萍乡芦溪地区三年生广东紫珠茎枝叶果实部位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含量,叶>茎枝>果实.测定结果为广东紫珠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
虫草类真菌抗血栓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虫草是一类侵染昆虫或节肢动物并发育成虫菌复合体的复型真菌,许多虫草种类在功能食品和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是杰出的代表,主要用于补肾润肺并能治疗自汗盗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肾衰竭等.目前,虫草作为药用资源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近20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虫草类真菌具有抗血栓生成的功效,并显示出良好的成药潜力.该文拟对虫草类真菌的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集聚、抗凝血等抗血栓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类资源作为抗血栓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
药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HMGR基因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中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其现代药理活性相当突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llylglutaryl coenzyme Areductase,HMGR)作为萜类成分甲羟戊酸(MVA)合成途径上第一个重要限速酶,对药用植物萜类活性成分生物合成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综述了HMGR的生物学意义、催化机制,HMGR克隆情况、基因结构、以及在重要药用植物丹参、甘草、红豆杉等中的研究进展.
-
黄酮类化合物肠道细菌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发生降解,进而影响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肠道细菌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能为筛选黄酮生物转化相关菌、阐明黄酮体内代谢过程提供依据.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肠道细菌通过结构修饰可以产生高效、高生物利用度和吸收性良好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药物剂型选择和药物生产奠定基础.该文归纳总结了肠道细菌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与影响因素,供生物转化研究借鉴.
-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的考察调研,探明了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为:主要依赖人工栽培,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甘肃和山东分别成为栽培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新主产区,山西北部半野生种植模式保持了传统道地黄芪药材的特征,但产量有限,目前已形成传统芪与栽培芪并存的资源格局.发现膜荚黄芪的栽培选址、黄芪根腐病以及传统芪采刨难是制约黄芪药材生产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从我国黄芪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标准体系建立、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
浙贝母主要栽培品种类型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研究
目的:了解浙贝母主要栽培品种类型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的差异.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3个浙贝母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采用常规压片技术分析了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3个浙贝母栽培品种中狭叶浙贝的花粉粒呈卵圆形,宽叶和多籽浙贝的花粉粒呈椭圆形,三者在网脊宽度及网眼大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个浙贝母栽培品种的核型公式分别为:狭叶浙贝2n=2x=3m+ 1sm+ 8st(2SAT)+12t(4SAT)、宽叶浙贝2n=2x=2m+ 2sm+ 10st(2SAT)+ 10t(2SAT)、多籽浙贝2n=2x=24=2m+ 2sin+ 5st (2SAT)+ 15t (4SAT),核型类型均为“3B”型,狭叶和多籽浙贝的同源染色体存在杂合现象.结论:浙贝母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丰富,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增强浙贝母的适应性,为浙贝母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
青藏高原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抗性菌株筛选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中分离内生放线菌24株,以西瓜镰刀病菌Fusariu moniliforme、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和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共21株内生放线菌对3种靶标菌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占分离总数的85.7%.有4株内生放线菌同时对3种靶标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表型鉴定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全部为链霉菌.表明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作为一类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
桑树药材各部位中芪类成分含量的比较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中芪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而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桑树中3个主要的芪类成分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桑树药材各部位中主要芪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桑树药材各部位间及与主根根皮中的芪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桑树药材各部位间所含3个芪类成分含量大部分显著相关.在与主根根皮的关系中,桑树药材各部位所含氧化白藜芦醇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除了一年生枝条髓,各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一年生枝条树皮与侧根所含桑皮苷A含量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之间的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桑树药材各部位中的芪类成分含量分布大部分显著相关,在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为了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可以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
-
积雪苷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分析
积雪苷是中药积雪草的有效成分,临床主要用于促进手术创面愈合和瘢痕修复,治疗效果明显.然而其透皮吸收差和作用时间短限制了药物的推广应用.本实验采用逆相-挤出-冻干法制备积雪苷柔性脂质体冻干制剂,测定了其电镜结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和药物释放特征,并采用智能透皮吸收仪测定柔性脂质体膏体的体外透皮作用.积雪苷柔性脂质体为白色球状,pH 7.03,粒径70.14 nm,Zeta电位-36.5 mV,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31.43%,3批冻干样品每1 mg含积雪苷的平均值为0.134 mg,显示积雪苷柔性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药学特征,并且提高了药物的透皮性能.
-
HPLC同时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单咖啡酰基酒石酸、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菊苣酸的含量
该文目的是建立同时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5种有机酸类成分(单咖啡酰基酒石酸、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菊苣酸)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25 nm.单咖啡酰基酒石酸、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菊苣酸在0.64 ~81.60,0.09~ 11.10,0.09 ~ 11.30,0.10~12.80,0.43 ~55.5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9,0.999 8,0.9998,0.999 9,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100.9%,99.24%,99.83%,101.9%,RSD不大于2.0%.该方法简单方便、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为苦碟子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HPLC同时测定止喘灵口服液中氢溴酸东莨菪碱、硫酸阿托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止喘灵口服液中氢溴酸东莨菪碱、硫酸阿托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ela Durashell R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钠缓冲液(含17.5 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07 mol· L-1磷酸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 6.0)(30:70),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207 nm,柱温25℃.结果:氢溴酸东莨菪碱、硫酸阿托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0.021 21~1.060 5,0.011 14~0.557,0.20056~10.028,0.070 33~3.516 5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3,0.999 6,0.999 7,0.9996;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9%,99.80%,100.3%,100.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止喘灵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
不同方法制备的丹参酮-多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比较研究
以多孔二氧化硅为载体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比较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对药物体外溶出度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等技术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表征结果显示在2种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均以非晶形式高度分散.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表明,溶剂法制备的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45,60 min时,丹参酮Ⅰ,Ⅱ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80.9%,84.6%和86.2%,88.7%;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45,60 min时,丹参酮Ⅰ,Ⅱ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92.7%,95.3%和95.8%,97.1%.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均能成功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更利于提高溶出度.
-
丁香等8种中药含油水体的溶液环境对体系通量和收油率影响的研究
中药挥发油膜富集过程绿色环保,切实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以丁香、荆芥、佩兰、石菖蒲、辛夷、野菊花、香附、青皮8种含油水体为试验体系,在统一条件[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4万的聚偏氟乙烯膜(PVDF-14W),温度40℃,压力0.1 MPa,膜面速度150 r·min-1]下对上述8种含油水体进行过膜,探索中药含油水体的溶液环境对膜时通量和收油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H较小的体系通量相对较低,对挥发油截油率未表现出明显趋势;表面张力与纯水的表面张力相差越大,其截油率越小;电导率对膜富集过程未有显著影响规律;浊度大的体系通量低,对挥发油截油率未表现出明显趋势;重油的通量低于轻油的,而截油率略高于轻油;黏度较大的体系通量要比黏度较小的低,除辛夷挥发油外,挥发油的截油率明显高于黏度大的体系.试验结果为膜富集挥发油技术产业化推广提供一定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
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制定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选择标准.通过计算机在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检索符合标准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循证医学评价,并用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19篇文献符合标准,分别对妊娠率、排卵率、流产率进行数据提取及Meta分析三者异质性检验均无统计学异质性.妊娠率(n=17),RRP=1.66,95% Cl[1.45,1.92],Z=7.06(P <0.000 01);排卵率(n=11),RRo=1.05,95% Cl[0.97,1.12],Z=1.25(P=0.21);流产率(n=5),RRM=0.24,95% Cl[0.11,0.56],Z=3.33(P=0.000 9).分析比较后发现中药治疗组妊娠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2组排卵率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药治疗组流产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初步探讨发现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较西药确有很好的的疗效与独特的优势.
-
中药材的硫磺熏蒸养护方法——摒弃还是传承
硫磺熏蒸中药材是一种古老的药材养护方法,在药材的储藏和保管上曾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近些年来,随着硫磺熏蒸机制的进一步阐释以及人们对药品安全性的重视,中药材的硫磺熏蒸养护方法一度受到人们的质疑.笔者综述了近20年的文献,认为对于硫磺熏蒸养护方法不应该完全摒弃,而是要选择性的传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相关药监部门参考.
-
传统炮制技术流派特点及发展
中药炮制学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是我国所特有的,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和精髓.该文对传统炮制技术流派分类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传统炮制技术的现代研究进行整理,以提高对传统炮制技术及其内涵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各流派炮制技术、加工方法及特色的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发展.
-
Xenohormesis:从进化与生态角度理解中药的生物效应
Xenohormesis解释了为何植物受环境胁迫后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能提高取食动物的胁迫耐受性与生存机会,认为在自然选择压力下动物保留着感知这些胁迫信号分子的能力,从而激活进化保守性的细胞应激响应机制,提高逆境适应力.该文在介绍Xenohormesis效应概念与机制,分析总结植物与昆虫及人类的Xenohormesis效应关系的基础上,以人参为例阐述了中药Xenohormesis效应,认为借鉴Xenohormesis理论能从进化与生态角度理解中药生物效应的本质,对中药现代化研究具重要价值.
-
口服中药多组分现代缓释制剂体系的构建
中医中药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中药及方剂数量较多,但目前绝大多数的药物剂型还停留在普通制剂,高效、长效且剂量小的制剂极少.缓释制剂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维持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其用药次数较少,可改善药物的依从性.然而不同于单体药物,中药及复方物质基础的本质是多组分,而不是1个或几个活性单体成分.因此,该文从中药多组分的角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来制备口服中药现代缓释制剂,终改善中药的临床疗效.
-
UPLC-MS/MS测定青蒿素代谢抑制剂猫眼草黄素及大鼠血浆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青蒿素代谢抑制剂猫眼草黄素(chrysosplenetin,CHR)的体内分析方法,并考察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血浆样品以乙腈沉淀蛋白;采用Shim-pack XR-ODS C18色谱柱(2.0 mm ×100 mm,2.2μm),以地西泮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87:13);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离子模式检测;样品分析时间为2 min.结果:CHR在5~5 000 μg·L-1线性良好(r =0.999 3),提取回收率为69.0% ~ 81.2%,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CHR口服吸收差,存在双峰甚至多峰现象;静脉注射消除半衰期短,低、中、高剂量组t1/2分别为(17.01±8.06),(24.62 ±4.59),(28.46±4.63) min.结论:该方法特异、快速、灵敏,可用于CHR药代动力学分析.
-
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莫诺苷血药浓度
莫诺苷是从中药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Zucc.中提取分离获得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具有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本研究首次采用LC-MS/MS技术建立了大鼠血浆中莫诺苷浓度的测定方法.血浆样品采用蛋白沉淀法,以金丝桃苷作为内标,色谱柱为Inertsil C8-3色谱柱(2.1 mm×50mm,5μm),流动相为水(含1 mmol·L-1甲酸钠)-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莫诺苷在2~5 000 μg·L-1(r=0.995 7)线性关系良好,低定量限为2μg·L-1.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适合大鼠血浆中莫诺苷浓度的测定.应用该方法进行莫诺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给药剂量为20 mg·kg-1,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采用DAS 2.0计算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为(587.6±290.7) μg· min·L-1,Cmax为(334.2±148.0)μg·L-1,Tmax为(0.6±0.3)h,t1/2为(0.7±0.3)h.
-
配伍对天麻中活性成分天麻苷元在大鼠体内分布的影响研究
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匀浆中天麻苷元的浓度,研究配伍前后天麻苷元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变化,包括心、肝、脾、肺、肾、脑组织.研究表明天麻苷元在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脾脏、脑组织中均可分布,天麻、川芎配伍后,肝、肾中天麻苷元的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肺、脑中含量上升,说明川芎对天麻活性成分天麻苷元的体内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川芎能够促进天麻苷元向肺和脑组织分布.该文为天麻和川芎配伍治疗脑部疾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灯盏乙素及其衍生物灯盏乙素乙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比较
该文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灯盏乙素及灯盏乙素乙酯的反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比较灯盏乙素及其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大鼠分别灌胃给予104 mg·kg-1灯盏乙素和114.5 mg·kg-1灯盏乙素乙酯,颈静脉采血,HPLC测定血浆中灯盏乙素及灯盏乙素乙酯的浓度,经Winnon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灯盏乙素和灯盏乙素乙酯口服后在体内均呈非房室模型,药时曲线有双峰现象.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灯盏乙素的Tmax为(6±1.26)h,Cmax为(321.55 ±48.31) μg·L-1,AUC0-t为(2974±753)h·μg· L-1;灯盏乙素乙酯的Tmax为0.5h,Cmax为(1 550.82±219.75) μg·L-1,AUC0-t为(6 407 ±399) h·μg·L-1.灯盏乙素乙酯比灯盏乙素入血速度快,且生物利用度是灯盏乙素的2倍以上.
-
关于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的探讨
针对中药资源管理主体不明确,中药资源监测网络体系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本底数据缺失和供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筹备实施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对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的建立进行探讨.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的建立,要有一个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对监测工作进行监管和指导;要有一个覆盖全国、由不同层级监测主体构成、功能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汇总分析和提供全国范围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信息;要有一支专业稳定的、由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组成的监测队伍,从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工作;要有一套成熟有效的、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保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服务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有一系列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成果和产品,为制约行业发展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有效的参考和服务;要有一组明确的、由各个方面组成的监测指标体系,作为监测基础数据资料;要有一部分充足的、来自各个方面的经费,保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