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NCC)的临尿病理和免疫表型.方法:复习4例SCNC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与宫颈鳞癌进行比较.结果:SCNCC的发病年龄平均38.5岁,多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阴道不规则流血、排液.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小而圆,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明显,分裂象多见,可见坏死,肿瘤细咆呈片状浸润.免疫表型显示4例均表达至少一种神经内分泌标志.4例SCNCC的发病年龄低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宫颈鳞癌,近期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较宫颈鳞癌差. 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预后较差. 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确诊.
-
S100A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S100A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100A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100A9 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72±2.50,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8.34±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100A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变过程中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
-
新疆维族妇女宫颈鳞癌中hTERT p33ING1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p33ING1和hTERT在新疆维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CC 52例,CIN、CIS 35例患者中p33ING1和hTERT表达,并用正常宫颈13例作为对照.结果:1)对照组、CIN Ⅰ+Ⅱ级组、CIN Ⅲ级+CIS组、SCC组p33ING1阳性率分别为84.6%、90.0%、64.0%、19.2%,SCC组阳性表达减少,与前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四组hTERT阳性率分别为15.4%、70.0%、96.0%、100%,SCC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各组比较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宫颈组织中p33ING1和hTERT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p33ING1表达减少,而hTERT表达增加,同时检测它们的表达,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
96例外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 方法:对96例惠音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外周T细咆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66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6例,NK/T淋巴腐(NK/TCL)17例,肠道T细咆性淋巴瘤(ITCL)5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性淋巴瘤(AITCL)2例.结果:96例患音中89例接受CHOP方案为主的联合化疗,有效率(RR)为88.8%,完全缓解(CR)率为573%. 中位随访时间30(2~98)个月,死亡52例,中位生存期31.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2.7%、35.1%.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是PTCL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 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规化疗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生存率低,预后不良,需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
卵巢癌组织中clusterin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检测
目的:探讨clusterin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制作86例卵巢癌的组织芯片,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方法,检测卵巢癌中clusterin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在组织芯片中,73例卵巢癌成功进行了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其中38例(52%)出现clusterin蛋白的过度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卵巢癌中,clusterin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多见于临床晚期(Ⅱ期及以上)的卵巢癌. 另外,clusterin过度表达的肿瘤多呈现低的细咆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而clusterin正常表达的肿瘤,则大多数表现为高AI值(P<0.05). 结论:clusterin蛋白在卵巢癌中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正相关,与肿瘸细咆凋亡显著负相关.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COX-2蛋白在51例食管鳞状细咆癌和30例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表达.分析Survivin和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青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4.51%和6.67%;COX-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86%和16.67%.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均高于切缘正常食管粘膜(P<0.01)、Sutwivi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阳性率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关(P>0.05).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OX-2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Survivin与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均过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且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Survivin与COX-2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分子通路,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增强各自的作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两者关系的分子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
腔镜辅助下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探讨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2004年9月~2006年4月,对24例患者行腔镜辅助下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结果:24例患者无明显手术并发症,且美容效果良好. 术后随访时间长18.6个月,中位平均随访时间为9.2个月,全组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腔镜辅助下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作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
-
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因子在大小肝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探讨
目的:检测Ki67、Fas、Bax及Survivin蛋白在人体大、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小肝癌和43例大肝癌中Ki67、Fas、Bax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Fas及Bax在小肝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大肝癌(P<0.05);Survivin与Ki67的表达均与Fas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包膜侵犯、癌栓形成及肿瘤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Fas的表达与癌栓形成及肿瘤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伴随Fas及Bax的表达减少或缺失,肝癌细胞凋亡的趋势逐渐减弱,从而导致肿瘤迅速生长、增大.Ki67、Fas与Survivin的表达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弗隆对绝经后、ER(+)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的近期疗效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32例绝经后Ⅱ、Ⅲ期乳腺癌,予弗隆NET,中位治疗时间4个月. 结果:ER(+)和(或)PgR(+)的29例中,临床OR(CR+PR)69.0%,超声评价OR 55.2%,3例 ER、PR(-)者疗效均为SD. 病理评价(14例手术)为有效11例(78.6%),显效2例(14.3%),特效1例(7.1%),无病理CR.组织学低分级的有效率高(P<0.05).ER和PR均为(+)及ER强阳性(++)的有效率高(分别为78.9%和78.6%),疗效与HER-2表达情况无关. 治疗中仅出现Ⅰ级不良反应(12.5%).NET后行手术治疗14例,疗效均为PR,保孔手术4例(28.6%),改良恨治术10例.结论:绝经后、FR(+)乳腺癌采用弗隆NET有效、安全、可靠,为缩小手术切除术式创造条件,尤对年迈、体弱、伴其他重要疾病患者是很好的治疗选择.
-
食管鳞癌组织中线粒体DNA拷贝数量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比较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量在食管鳞癌、癌旁粘膜和正常食管粘膜组织间的差异,探计mtDNA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42例食管鳞癌、癌旁粘膜和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mtDNA拷贝数;并采用凝胶电泳对mtDNA进行定性检测. 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tDNA捡测率为100%(42/42),平均拷贝数为27.189 4×106 μg DNA;正常食管粘膜组织mtDNA检测率100%(42/42),平均拷贝数为5.934 7×106μg DNA;癌旁粘膜组织mtDNA检测率100%(42/42),平均拷贝数为9.410 2×106μg DNA,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F=27.83,P<0.05). 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在403bp处显示阳性条带,且食管鳞癌组织所在的泳道较亮,与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mtDNA拷贝数量的增加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姜黄素抗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的探讨
目的:研究姜黄素抑制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FCM)观察姜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咆(HUVECs)的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姜黄素作用人肺腺癌A2细胞不同时间后血管生成素(Ang-1、Ang-2)、血小板反应素(TSP)mRNA的表达水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姜黄素能抑制HUVECs的增殖,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且能诱导HUVECs凋亡,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A2细咆经100μmol/L姜黄素作用不同时间后Ang-1、Ang-2、TSPmRNA的表达率明显下降;VEGF与MMP-9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 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下列途径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1)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2)抑制血管生成促进因子(VEGF,Ang-1,Ang-2)的表达:3)促进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P的表达;4)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
-
内镜下置入125I密封源腔内照射治疗13例肝外胆管癌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入125I密封源腔内照射放疗治疗肝外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十二指肠镜下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及置管胆汁内引流技术(EMBD)对1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确定胆管癌位置及浸润的范围,将装载放射性125I的施源器置入病灶靶区进行内照射放疗. 结果:13例患者1年生存率100%(11/11),2年生存率80%(4/5),中位生存期18个月,生存期长31个月,除1例125I密封源置入内照射第16个月死于右肝叶脓肿伴右侧脓胸外,其余12例胆管癌患者均健在.未见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及胆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EMBD引流2周后,总胆红素下降至9.0~36μmol/L.结论:内镜下125I密封源腔内照射治疗胆管癌创伤小,减黄效果确切,肿瘤病灶靶区高剂量照射,控制肿瘤发生、发展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奈达铂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含奈达铂(捷佰舒、NDP)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和舍顺铂(DDP)的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鳞癌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DP+5-FU+放疗)42例,对照组(DDP+5-FU+放疗)38例.两组均常规分割放疗,2.0Gy/次,总剂量66Gy(33分次,45d完成). 化疗在放疗的第1天开始,试验组为NDP60mg/m2·d,ld;5-FU500mg/m2·d,l~5d;对照组为DDP30mg/m2·d,1~3d;5-FU500mg/m2·d,1~5d.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有效率为60.5%(P<0.05).1年和2年生存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59.5%和68.4%,39.5%,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DP+5-FU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提高有效率及生存率,明显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终结论需大样本的研究结果.
-
非小细胞肺癌VEGF和IGF-1R表达与放射敏感相关性的探讨
放射治疗对于无手术适应证肺癌患者的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肺癌放射敏感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Caspase3在NS-398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环氧合酶2(COX-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能诱导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1,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3],其抗癌机制和抑制环氧合酶-2有关.
-
腹腔液中S100A4 mRNA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
胃癌术后腹膜转移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腹膜转移的形成是多因素、多阶段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