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국제뇌혈관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65
  • 国内刊号: 11-55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田增民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Willis环解剖变异与脑缺血

    作者:何小燕;包国庆;朱沂

    Willis环为大脑主要的侧支循环,其在人群中的结构变异率较高.既往研究显示,结构变异的Willis环为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对Willis环的各种结构变异类型及其与脑缺血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经颅多普勒在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壮丽;孙文;张仁良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目前常用的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具有无创、便捷、价廉等特点.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储备能力可为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相关信息.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时,TCD既可用来评估支架置入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可用来预测手术并发症(特别是术后过度灌注).

  • 牙周病与缺血性卒中

    作者:朱瑾华;陈略;朱飞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牙周病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此外,牙周病也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损害.文章就牙周病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 白细胞介素与支架内再狭窄

    作者:肖国栋;曹勇军;章春园;于海龙

    支架置入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是困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微侵袭介入治疗发展的主要问题.支架置入术后的血管内炎症反应是再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以白细胞介素为代表的细胞因子起着复杂和多变的作用.文章综述了白细胞介素表达水平对血管内皮增生的作用以及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

  • 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与卒中相关性感染

    作者:史焕昌

    卒中相关性感染是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的研究表明,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可使增高患者的感染易感性.卒中后免疫系统呈现双相变化.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驻留细胞(主要是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缺血性损伤;随后出现的系统性免疫抑制虽可增高患者感染易感性,但也促进神经发生.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是免疫抑制发生的关键.

  •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

    作者:代伟;龙厚元;宋玉强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研究显示,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有关.文章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赵轶;李焰生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SBI)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以门诊SBI患者为研究对象,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和神经影像学特征.结果 在145例SBI患者中,133例(91.72%)存在≥2个病灶,主要见于半卵圆中心(73.10%).单部位SBI组合并白质病变的患者比例(41.67%对73.68%,x2 =5.484,P=0.019)显著低于多部位SBI组.与SBI患者相比,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更大[(72.42±11.79)岁对(67.03 ±12.04)岁;t=3.545,P=0.000],男性(63.55%对46.21%;x2=7.447,P=0.006)、高血压(80.37%对64.14%;x2=7.887,P=0.005)和心房颤动(31.78%对8.97%x2 =21.113,P=0.000)构成比以及空腹血糖[(6.09± 1.23) mmol/L对(5.65± 1.18)mmol/L;t=2.863,P=0.005]、总胆固醇[(5.53± 0.74)mmol/L对(5.27± 0.90)mmol/L; t=2.554,P=0.011]、三酰甘油[(1.89±0.20) mmol/L对(1.77±0.18)mmol/L;t=4.910,P=0.000)]和同型半胱氨酸[(14.88±4.97) mmol/L对(11.94±4.61) mmol/L;t=4.432,P=0.000]水平更高,但脂蛋白(a)更低[(0.18±0.06) g/L对(0.27±0.18)g/L;t-5.489,P=0.000].SBI患者多有2或3个部位病灶(分别为33.8%和43.5%);而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多有1或2个(分别66.4%和27.1%)部位病灶(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脂蛋白(a)为SB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5.988,95%可信区间2.421 ~ 14.706;P=0.000).结论 SBI虽然与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有着多种共同的常见危险因素,但动脉粥样硬化性危险因素较少,且多部位病灶更多见.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对脑缺血小鼠神经血管发生的影响

    作者:李文磊;姜亚军;陆海芬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TNFRI)在脑缺血小鼠血管发生和神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4只野生型和24只TNFR1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局灶性脑缺血组(每组12只),在脑缺血和假手术后第3天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脑缺血后第7和第28天,应用葡萄糖载体-1(glucose transporter-I,Glut-1)/BrdU免疫荧光染色双标记评价梗死周围区新生血管,标记BrdU检测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别采用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3rdU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BrdU双标记检测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存活.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野生型(418.000±28.404)和TNFR1基因敲除(528.000±60.597)小鼠血管发生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t=-1.644,P=0.131);脑缺血后第7天,TNFR1基因敲除小鼠Glut-I/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野生型小鼠(14.833±2.182对27.500±4.209;t=2.672,P=0.023),DCX/BrdU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少于野生型小鼠(163.000±11.106对257.168±12.213;t=5.705,P=0.000);脑缺血后第28天,TNFR1基因敲除小鼠NeuN/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野生型小鼠(6.000±0.577对11.000±1.571;t =2.988,P=0.014).结论 TNFR1可能在脑缺血后期的神经血管再生中起着促进作用.

  • 双源CT血管造影检测颅内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比较

    作者:王文浩;郁毅刚;张明升;林洪;林俊明;黄巍;罗飞;胡连水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D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aphy,DSA)资料,回顾性分析二者检出颅内动脉瘤并描述相关形态特征的效能.结果 DSCTA在88例SAH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17个.2例疑有动脉瘤,5例未检出动脉瘤,对这些病例行DSA复查,4例确诊动脉瘤,3例未检出动脉瘤.以DSA结果为金标准,DSCTA检诊颅内动脉瘤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6.7%,准确性为96.8%.颅内动脉瘤体积越大,DSCTA诊断的敏感性越高.即便对于微小动脉瘤,DSCTA诊断的敏感性亦可达90%以上.此外,DSCTA对动脉瘤大径和瘤颈宽度的测量结果与DSA基本一致.结论 DS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可靠、有效的方法,能准确提供手术所需的影像学资料.DSCTA诊断动脉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DSA基本相同,在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时较DSA更具优越性.

  • ABCD2评分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作者:李敏;李芸;葛良;孙文;刘新峰

    目的:探讨ABCD2评分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椎基底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脑血管造影的后循环TLA患者,对其ABCD2评分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后循环TIA患者108例.不同ABCD2评分的后循环TIA患者椎基底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5),总体狭窄程度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而增高(P =0.000).在校正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后,ABCD2评分对后循环是否存在狭窄[优势比(odds ratio,OR)1.77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34~2.542;P =0.002]及是否存在中至重度狭窄(OR2.083,95% CI1.336 ~3.176;P =0.001)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95% CI0.586~0.800)和0.755(95% CI0.661~0.849).当ABCD2评分≥3分时,预测后循环狭窄的敏感性为62.6%(95% CI 53.4%~71.7%),特异性为70.6%(95% CI62.0% ~79.1%),预测后循环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78.7%(95% CI 70.9%~86.4%),特异性为67.5% (95% CI 58.7% ~76.3%).结论 在后循环TIA患者中,椎基底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程度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而增高.ABCD2评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后循环主干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及是否存在中至重度狭窄.

  • 将卒中纳入心血管风险预测工具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声明

    作者:Daniel T.Lackland;Mitchell S.V.Elkind;Ralph D'Agostino Sr;Mandip S.Dhamoon;David C.Goff Jr;Randall T.Higashida;Leslie A.McClure;Pamela H.Mitchell;Ralph L.Sacco;Cathy A.Sila;Sidney C.Smith Jr;David Tanne;David L.Tirschwell;Emmanuel Touzé;Lawrence R.Wechsler;尤寿江;于海龙;刘慧慧;张霞;刘春风

    背景和目的 目前美国针对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以及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指南声明均使用绝对风险估计值来识别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以及可从特定干预措施中获益的患者.然而,这些指南并未明确地包括卒中患者.本指南对现有证据和争论进行概述以支持:(Ⅰ)将卒中(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心血管病绝对风险增高的患者群体;(2)将卒中纳入血管性疾病风险预测工具的转归预测因素.方法和结果 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联合主席基于先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来提名,并得到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以及文稿监督委员会的批准.作者采用系统文献回顾(覆盖1980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文献)并参考以往公布的指南、个人资料以及专家观点,以归纳现有证据,提出当前知识的不足,并根据AHA标准对适当的问题制定推荐意见.所有写作组成员均有机会对推荐意见进行评论并批准了终版本.经广泛的AHA内部同行评议以及卒中委员会领导阶层和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的审阅后,终获得AHA科学咨询和协调委员会的批准.将卒中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冠状动脉和心血管病绝对高危人群的原因如下.首先,有证据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绝对风险增高,10年绝对风险≥20%,这一风险阈值已被一些指南用于定义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等危症.其次,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原因与纳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原因相同,尽管尚缺乏在所有人群或患者中风险增高的统一证据.再次,缺血性卒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型与其他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同.将卒中纳入高危因素将导致高危人群的数量扩大约10%.然而,由于卒中的异质性,尚不确定其他卒中亚型,包括出血性卒中以及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型,是否应被视为具有相同水平的风险,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卒中对残疾和死亡的影响、卒中与其他血管性疾病预防措施的相似性以及卒中在某些人群中较冠状动脉疾病更高的重要性,将卒中、心肌梗死和猝死纳入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工具的转归预测因素是合适的.美国以外的指南常常将卒中患者纳入心血管高危人群,并将卒中作为心脏终点的一个相关转归事件.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应被纳入会进一步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高危患者(10年≥20%).是否应纳入非动脉粥样硬化卒中亚型尚不确定.对于一级预防,缺血性卒中应被纳入绝对风险评估方案的心血管疾病转归事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作为一个高危因素或者更宽泛地将缺血性卒中视作一种转归事件纳入,可能对心血管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被评定为高危风险的患者数量将大幅增加.

  • 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都应该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吗?

    作者:苏克江

    他汀类药物治疗已成为缺血性卒中预防的标准方法,而且正在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选择.他汀类药物独立于胆固醇之外的多效性作用是将其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主要依据,这些多效性作用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转归.同时,鉴于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因此主张采用大剂量他汀治疗.但是,围绕是否应将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不同机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仍然存在争论.

国际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