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국제뇌혈관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65
  • 国内刊号: 11-55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田增民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损害: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预测因素

    作者:金岳心子;徐运

    缺血性卒中引起的认知损害日益引起关注,探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相关临床预测指标对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至关重要.文章从脑白质损伤、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血脑屏障破坏和突触可塑性损伤等方面探讨了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对可用于预测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和物学标志物进行了综述.

  • 脑小血管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顾雨铖;徐运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各种病因所致的影响脑组织微动脉、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一组病理学过程.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导致CSVD相关性改变的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望成为深入了解CSVD的重要手段.CSVD导致脑组织功能障碍的驱动因素以及血管病变和原发性神经变性改变在导致CSVD过程中所起的相对作用尚不清楚.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变和血管病变过程的脑脊液成分检查可提供重要信息.相关生化改变可能成为CSVD的早期识别指标,同时可增进对其特征性机制的了解.此外,CSVD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还能在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脑微出血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作者:李凤;谭守文;严兴亚;吕鸿燕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在磁共振成像中的重要标志物,与未来卒中风险具有潜在的临床相关性,因此检测CMBs对各种脑血管病表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对CMBs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总结,重点探讨CMBs在普通人群以及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血管性认知损害、脑淀粉样血管病和脑白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 氯离子通道与缺血性卒中

    作者:曹翔;徐运

    缺血性卒中是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血管重构是引发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学基础.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都将导致血管重构.此外,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凋亡.近来的研究表明,血管重构和神经元凋亡都与氯离子通道有关.至少3种氯离子通道参与这些过程:容积调控的氯离子通道、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以及囊性纤维跨膜电导调节体.文章就这3种氯离子通道在血管重构、神经元凋亡以及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脑小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损害:关注神经影像学

    作者:顾雨铖;徐运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老年人群功能丧失、残疾和认知损害的重要原因,皮质下CSVD可导致腔隙性梗死和进展性脑白质损害.CSVD性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重要亚型,其所致的痴呆约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随着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学及其相关标志物已成为诊断CSVD及认知损害的有力手段,在脑认知学相关领域内也可探寻到CSVD发病机制的线索.神经影像学血管性改变报道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STRIVE)确立了代表CSVD的6种关键性损伤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假定血管源性的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文章对CSVD所致VCI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的治疗

    作者:陈一冰;沙杜鹃;张均

    10%~15%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出现出血性转化,其治疗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血压管理、纠正凝血障碍和治疗并发症(包括颅内压升高).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寻找抗凝和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治疗方案,旨在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 血脑屏障完整性与脑小血管病

    作者:李凤;谭守文;李影;徐炽天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组累及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小血管病变,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近年来,CSVD发病率日益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改变是CSVD发病的主要原因,文章对BBB完整性与CSVD的关系进行综述.

  •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血管再闭塞

    作者:杨乐天;闫福岭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常见的卒中类型,在发病4.5 h内进行静脉溶栓仍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他再灌注治疗,如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也显示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部分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血管再闭塞,且与转归不良相关.文章对再灌注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机制和可能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

    作者:魏莹;郭新宾;管生;邓鑫;王子博;逯笑柯;董艳华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60%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为常见.CVST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建立稳定和理想的动物模型能为研究其发展、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基础.文章对现有几种CVST模型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但各种方法均有自身局限性.因此,建立更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全面了解CVST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 脑小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高圆圆;徐运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颅内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综合征.由于CSVD发病隐匿、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短期预后较好,因此易被忽视,造成误诊、漏诊和不规范的诊疗.文章就CSV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卒中后卧床期间头部位置不会影响功能转归

    作者:李宏建

    根据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患者在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头部位置对功能转归没有影响.急性卒中头部位置试验(Head Position in Acute Stroke Trial,HeadPoST)旨在确定急性卒中患者入院初24 h内平卧位与半坐位(≥30°)头部位置对90 d功能转归的影响.其中5 295例患者为平卧位,5 798例患者为半坐位.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90 d功能转归进行评价发现,平卧位组mRS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和4~6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5.9%、36.4%、8.8%、15.2%和23.7%;相比之下,半坐位组分别为18.2%、33.6%、8.6%、16.2%和2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接触抽吸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血管再通率不逊于支架取栓器

    作者:李宏建

    根据在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使用直接接触抽吸技术开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闭塞动脉能获得与支架样取栓器相近的结果.在这项研究中,192例患者接受直接接触抽吸,另外189例患者使用支架样取栓器.抽吸组的平均年龄较大(72岁对68岁;P=0.01),高血压比例显著更高,而且有更多的患者既往有卒中病史.以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达到2b/3级血流量作为血管再通标准,接触抽吸和支架样取栓器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4%和83.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以TICI分级达到3级血流量作为血管再通标准,接触抽吸和支架样取栓器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37.5%和38.6%,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5).

    关键词:
  • 迷走神经刺激可改善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李宏建

    在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显示,使用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有望改善卒中患者的手臂运动功能.虽然主要终点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次要终点方面却显示出前景.这项探索性研究在美国和英国的4家医疗中心募集存在慢性中至重度上肢偏瘫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参试者均植入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并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并接受为期6周的强化任务特异性康复训练,每周3次(2 h/次),每次任务约重复50次,每次训练总共包括300~400次运动.刺激组(8例)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电流强度为0.8 mA的配对迷走神经刺激,而假刺激组(9例)仅打开设备开关而不传递电流(0.0 mA).

    关键词:
  • 使用"斑点征"指导治疗无助于控制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体积

    作者:李宏建

    根据在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利用提示进行性出血的"斑点征"在脑出血患者中指导治疗无助于控制血肿体积.这项研究分别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前者被称为SPOTLIGHT,后者被称为STOP-IT.因为病例招募极其困难,所以研究人员对6年期间募集的病例结果进行了合并分析.总共纳入69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显示"斑点征"阳性的脑出血患者,其中32例接受FⅦa治疗,另外37例作为对照.治疗组基线平均血肿量为16 ml,24 h后增大至22 ml;相比之下,对照组基线平均血肿量为20 ml,24 h后增大至29 ml.

    关键词:
  • 神经保护抗体对卒中后行走功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李宏建

    根据在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一种旨在保护神经损伤并改善卒中后患者行走能力的抗体似乎不能改善转归.通过阻断髓磷脂抑制性蛋白例如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来促进轴突生长是一种潜在的卒中恢复策略.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探讨MAG单克隆抗体GSK249320对卒中后运动功能转归的影响.该研究纳入经影像学证实为幕上缺血性卒中并存在步态障碍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3~21分,步速<0.8 m/s.在发病24~72 h内随机分组接受2次GSK249320或安慰剂治疗,主要转归指标为从基线到90 d时的步速变化.

    关键词:
  •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无法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转归

    作者:李宏建

    根据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与基于现行指南进行的治疗相比,对急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能提供任何更多的益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减少缺血性卒中生活依赖(Triple Antiplatelets for Reducing Dependency in Ischemic Stroke,TARDIS)试验包括来自英国、丹麦、格鲁吉亚和新西兰的3 096例非心源性卒中或TIA患者,其中2 143例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953例被诊断为TIA.

    关键词:
  • 帕金森病可能与卒中有关联

    作者:李宏建

    根据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结果,帕金森病可能与卒中有关,与阿尔茨海默病与卒中的关联很相似.为了查明卒中与帕金森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Kummer等对2008年至2014年期间160万例66岁及以上医疗保险受益人群样本的医疗索赔信息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探讨了卒中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系作为比较.

    关键词:
  • 卵圆孔未闭封堵装置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卒中预防方面的长期获益

    作者:李宏建

    根据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10年随访结果显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装置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PFO封堵与现有标准治疗方案比较复发性卒中随机评估试验(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Recurrent Stroke Comparing PFO Closure to Established Current Standard of Care Treatment,RESPECT)从2003年至2011年在美国和加拿大的69家医疗中心招募PFO相关性卒中患者.

    关键词: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尹克金;张兢;栾丽芹;宰国田;杨帆;王文斌;刘德志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连续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SCH定义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 4.50~10.0 mU/L且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正常.应用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评分评价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总分1~2分定义为轻度动脉粥样硬化,>2分定义为重度动脉粥样硬化.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CH与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63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其中SCH 62例(23.6%),轻度动脉粥样硬化119例(45.2%),重度动脉粥样硬化144例(54.8%).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63.6±10.9)岁对(60.5±11.4)岁;t=2.274,P=0.024]、高半胱氨酸水平[(17.10±6.20)μmol/L对(15.63±5.17)μmol/L;t=2.058,P=0.04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8.0(5.0~10.0)分对6.0(5.0~9.0)分;Z=2.059,P=0.039]以及高血压(72.9%对58.8%;χ2=5.812,P=0.016)、吸烟(38.2%对26.1%;χ2=4.366,P=0.037)和SCH(30.6%对15.1%;χ2=8.610,P=0.003)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轻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高半胱氨酸水平以及NIHSS评分后,SCH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存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345,95%可信区间1.692~6.612;P=0.001).结论 SCH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存在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项文平;王宝军;薛慧;刘国荣;李月春;张军;姜长春;庞江霞

    目的 探讨高频(10 Hz)、低频(1 Hz)以及θ短阵快速脉冲模式(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低频(18例)、高频(18例)、TBS(18例)rTMS或假刺激(对照组,18例),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所有入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第1 次治疗之前当天)和治疗后(后1次治疗之后当天)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高频组、低频组以及TBS组rTMS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各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频、低频和TBS rTMS均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各治疗模式间无显著性差异.

  • 循环CD133+/KDR+内皮祖细胞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

    作者:钟平;刘时华;汪国胜;程燕;张蕾;梁彩霞;马争飞;苏永兴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循环CD133+/KDR+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水平与转归的关系.方法 纳入发病24 h内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KDR+EPCs水平.在发病后90 d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结果 共纳入连续12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6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 33例(26.19%),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74例(58.73%),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19例(15.08%);82例(65.08%)转归良好,44例(34.92%)转归不良.LAA型(0.071%±0.018%)、CE型(0.068%±0.016%)和SAO型(0.118%±0.012%)患者基线循环EPCs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46%±0.052%;P均<0.05);CE型(P=0.028)和LAA型(P=0.037)均显著低于SAO型;CE型低于LAA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转归不良组LAA型(40.91%对18.29%;χ2=7.577,P=0.006)和CE型(29.55%对7.32%;χ2=11.049,P=0.001)和心房颤动(29.55%对10.98%;χ2=6.582,P=0.009)患者的构成比以及年龄[(69.64±9.62)岁对 (61.12±7.31)岁;t=5.570,P<0.001]、基线NIHSS评分[(14.16±4.22)分对 (6.96±2.04)分;t=12.919,P<0.001]、基线收缩压[(176.06±13.42)mmHg对 (164.12±11.69)mmHg,1 mmHg=0.133 kPa;t=5.187,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2±0.52)mmol/L对 (2.49±0.36)mmol/L;t=5.447,P<0.001]、空腹血糖[(8.76±2.88)mmol/L对 (6.82±2.24)mmol/L;t=4.185,P<0.001]、C反应蛋白[(7.62±1.82)mg/L对 (4.57±1.58)mg/L;t=9.790,P<0.001]和D-二聚体[(1.14±0.08)mg/L对 (0.97±0.22)mg/L;t=4.946,P<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而SAO型患者构成比(29.55%对74.39%;χ2=23.759,P<0.001)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4±0.68)mmol/L对 (1.16±0.14)mmol/L;t=2.829,P=0.005]和基线EPCs(0.069%±0.018%对0.098%±0.021%;t=7.755,P<0.001)水平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1.242,95%可信区间1.126~1.372;P<0.001)、CE型(优势比3.460,95%可信区间1.312~5.146;P=0.016)和基线EPCs数量较低(优势比1.632,95%可信区间1.006~3.024;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循环EPCs水平显著降低,基线EPCs水平较低是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 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损害的随访研究

    作者:董莘哲;陈萍;徐艳国;刘涛;赵仁亮

    目的 探讨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认知损害随病程进展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小卒中/TIA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分别在发病7 d内(基线)、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估.3个月时MoCA总分较基线增加≥2分的患者为认知功能改善,增加<2分为认知功能无改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认知功能无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12例小卒中/TIA患者,其中TIA患者63例(56.2%),小卒中患者49例(43.8%).基线、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有77例(68.8%)、72例(64.3%)和60例(53.6%)患者存在认知损害.发病后3个月时有25例(22.3%)出现认知功能改善,其中TIA和小卒中患者分别有19例(76.0%)和6例(24.0%);87例(77.7%)无改善.与改善组比较,无改善组受教育年限水平显著较低[(3.29±3.48)年对(5.63±4.26年;t=2.814,P=0.006),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6.35%±1.26% 对 7.21%±1.26%;t=-3.088,P=0.003),小卒中(49.4%对24.0%;χ2=5.101,P=0.024)、高血压(52.9%对24.0%;χ2=6.509,P=0.011)、高脂血症(51.7%对24.0%;χ2=6.019,P=0.014)、糖尿病(41.4%对16.0%;χ2=5.448,P=0.020)和冠心病(32.2%对8.0%;χ2=5.792,P=0.016)的患者比例显著较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水平较低[优势比(odds ratio,OR)1.36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59~1.756;P=0.016]、心房颤动(OR 2.509,95% CI 1.020~6.167;P=0.045)和糖化血红蛋白较高(OR 1.586,95% CI 1.021~2.034;P=0.030)是小卒中/TIA发病后3个月认知功能无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MoCA总分以及视空间执行力、回忆、抽象、定向力评分均显著增高(P均<0.001),而命名、注意力和语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约2/3的小卒中/TIA患者存在认知损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受教育水平较低、心房颤动和基线糖化血红蛋白较高是影响小卒中/TIA后认知损害无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

  • 亚低温通过下调分化抑制因子2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作者:任力;邢进;魏子龙;王之涵;赵亮;邱永明;林盈盈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分化抑制因子2(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2,Id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亚低温组给予低温处理[肛温(33±1)℃,鼓膜温度(31±1)℃].分别在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检测梗死体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皮质Id2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亚低温组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温组,梗死体积均显著小于常温组(P均<0.00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亚低温组脑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缺血皮质I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常温组(P均<0.05).结论 亚低温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缩小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d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欧洲卒中组织(ESO)关于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指南

    作者:Martin Dennis;Valeria Caso;L Jaap Kappelle;Aleksandra Pavlovic;Peter Sandercock;刘品一;黄丽丽;徐运

    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是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阐述了欧洲卒中组织(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ESO)关于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VTE预防的指南.有关出血性卒中的指南已发表.方法 一个多学科小组确定了相关问题并使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估、制定和评价系统根据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制定推荐意见.本文经过ESO内部及外部评审,并得到ESO指南委员会和ESO执行委员会批准.结果 我们发现的主要是中等质量证据,包括评估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以及使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和类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但未发现评估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ES)的随机试验.我们推荐临床医生对无活动能力的患者使用IPC,但不应使用GCS.在无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如果降低VTE风险的益处足以抵消其使用导致的颅内外出血风险增高,则应考虑使用UFH(5 000 U.,2~3次/d.)、LMWH或类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如果确定具有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指征,应考虑使用LMWH或类肝素而非UFH,因为前两者能更明显地降低DVT风险,使用更加便利,人员成本更低,患者舒适度更高(每天仅需注射1次.),但这些优势应与LMWH和类肝素的更高颅外出血风险、更高药物成本以及在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中使用的相关风险进行权衡.结论 IPC、UFH或LMWH和类肝素可降低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VTE风险,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评价NES是否有效.其中证据强的预防手段是IPC.需要更好的方法在卒中发病后初数周内根据VTE风险和抗凝药的出血风险对患者进行分层.

  • 寒潮诱发卒中:来自易卒中型高血压大鼠研究的证据

    作者:束礼明;谭帅;洪华;黄如训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观察以及动物实验均表明寒潮与卒中发病密切相关.当具有卒中病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处于卒中前状态时,可在各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卒中.寒潮作为导致机体进入卒中前状态的外部因素,存在多种可能的机制.在寒潮前1周给予易卒中型高血压大鼠药物干预可减少寒潮期卒中的发生,提示在寒潮前对卒中前状态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