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국제뇌혈관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65
  • 国内刊号: 11-55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田增民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作者:马浩;沙杜鹃;顾双双;张均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障碍伴颅内压增高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0.5%~1%。 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对 CVST 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破裂的影响因素和处理对策

    作者:陈浪;宋炳伟;闫凯旋;张恒柱;佘磊

    颅内动脉瘤发生率较高,微创治疗日渐兴起,但开颅夹闭仍可作为首选。动脉瘤术中破裂(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 IAR)为动脉瘤夹闭术中大的风险,其破裂出血可导致术野不清,影响术中操作,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对 IAR 的及时有效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文章对 IAR 的原因、危害以及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中的应用

    作者:蒋欣;尹春丽;滕振杰;董艳红;吕佩源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 SIVD)被认为是引起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重要和常见的原因。若能早期发现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SIVCI)或皮质下血管性认知损害(subcortical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sVCI)患者,会使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在发生之前得到识别甚至逆转其进程成为可能。近的研究显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MRI, rsfMRI)有可能为 SIVCI 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文章对 rsfMRI 在 SIVCI 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脑缺血后自噬的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陈波;兰青

    脑缺血后自噬可被激活,且参与到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因此自噬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有可能为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文章就脑缺血后自噬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了综述。

  • 阿司匹林抵抗与缺血性卒中

    作者:刘柯婷;周淑宇;曹琴琴;蔡洹;刘新峰

    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作为缺血性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石,阿司匹林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和复发。然而,部分患者在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后仍然发生血管事件,或血小板聚集率较高,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或“阿司匹林低反应性”。文章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情况、检测方法和处理措施进行了综述。

  • 外周血白细胞与缺血性卒中

    作者:崔宁;刘丽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学基础,外周血白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外周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炎性细胞向脑组织浸润。白细胞计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也有研究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会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复发和死亡。文章对外周血白细胞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正五聚蛋白3与脑缺血

    作者:李巧思;毕国荣

    正五聚蛋白(pentraxin, PTX)3是一类长链 PTX,作为一种炎性标记物,其血浆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组织损伤等情况下升高。近的研究显示,血浆 PTX3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迅速升高。检测血浆 PTX3水平可能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国际脑血管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新进展,促进脑血管病领域的学术交流。报道脑血管病各方面的临床和研究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和新动向,包括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神经病理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影像学、血管外科、神经康复、神经重症医疗、神经心理学和言语障碍等。设置“专家论坛”、“评述”、“标准与指南”、“论著”、“综述”、“病例报道”、“国际会议动态”、“学术争鸣”、“医学简讯”等栏目。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结合,立足临床工作的热点、难点和疑点。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神经介入科、神经康复科、神经急诊科医生和其他感兴趣的专业人员,不但适合于从事脑血管病防治及相关学科的中、高级神经内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也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内、外科医生阅读和参考。

  •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与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性重大心血管和出血事件的联系

    作者:李宏建

    对乙酰氨基酚在心血管高危患者中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利用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患者特鲁曲班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 Prevention of cerebrovascular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 ischemic origin with terutroban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ERFORM)试验的数据,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的Gonzalez-Valcarcel等在19120例病因主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近期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探讨了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与重大心血管事件(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或严重出血的相关性。

  • 卒中后抑郁症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作者:李宏建

    以色列特拉维夫医疗中心神经病学和精神病科的Tene 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发病后的抑郁症状是否会增高2年随访时的认知损害和功能恶化风险。

  • 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神经影像学参数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有关

    作者:李宏建

    神经功能恶化和复发性卒中会显著增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and strokes, TIA-S)的发病率。
      美国布朗大学沃伦·阿尔珀特医学院神经内科的Yaghi 等于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2所三级医疗中心(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疗中心和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杜兰大学医疗中心)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目的是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为0~3分的 TIA-S 患者中确定早期复发性脑血管事件(recurrent cerebrovascular events, RCVE)的预测因素。主要转归指标为 RCVE,定义为在住院期间发生没有明确医学解释的神经功能恶化或复发性TIA-S,由3名血管神经科医生共同判定。

  •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卒中风险,但会增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时的出血风险

    作者:李宏建

    在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的患者中,关于氯吡格雷的围手术期管理一直存在着争议。为了探讨术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院内 CEA 转归的影响,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的Jones 等对参加血管质量倡议计划(Vascular Quality Initiative)的 CEA 治疗者进行了一项分析(2003至2014年)。

  • 穿支动脉脑桥梗死的形态学分类以及与危险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李宏建

    脑桥梗死很常见,并常常被归因于小血管病(深部小梗死)或基底动脉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楔形梗死)。然而,至今尚无研究利用 MRI 对脑桥梗死进行过很好的形态学鉴别。此外,不同梗死形态的危险因素和转归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能否利用梗死形态指导二级预防策略尚不清楚。因此,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脑健康中心和神经内科的Wilson 等进行了一项旨在阐明上述问题的研究。

  • 右侧大脑半球结构完整性可能有助于预测卒中后言语流畅性

    作者:李宏建

    失语是左侧大脑半球卒中的一种常见症状。虽然一些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即使经过强化言语治疗,仍有许多患者无法完全康复。近,Neurology 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观察右侧大脑半球结构可能有助于预测哪些卒中患者会更好地从语言问题中恢复。

  • 许多高危心房颤动患者未接受推荐的口服抗凝药治疗

    作者:李宏建

    AF 患者的卒中风险会随着其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多出现成比例的增高。然而,根据 JAMA Cardiology 发表的一项研究,许多处于高卒中风险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并未接受推荐的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 OAC)治疗。

  •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抑郁的相关性

    作者:茅安;雷海云;康春燕;郭方明;闫蒙蒙;余姿;陆中元;邱忠明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住院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筛查抑郁,评分≥7分的患者进一步采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确诊抑郁。结果共纳入200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55例(27.5%)诊断为 PSD。 PSD 组体质指数、受教育年限、腰围、高敏 C 反应蛋白、高半胱氨酸、NIHSS 评分(基线、出院和90 d 时)、mRS 评分(出院和90 d时)、BI(出院和90 d时)以及丧偶或独居患者的构成比与非 PSD 组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均<0.05)。 PSD 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261.90(142.10~364.90)μg/L 对164.40(132.50~195.10)μg/L;Z =-4.814,P <0.001]显著高于非 PSD 组。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基线血清铁蛋白水平>136.375μg/L是 PSD 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增高1个四分位数:优势比1.041,95%可信区间1.009~1.239;P =0.04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与 PSD 显著相关。

  • 弓状纤维束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传导性失语中的作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研究

    作者:李闯;李华;陈营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探讨弓状纤维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传导性失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病例组)和5例无失语者(对照组),应用 DTI 技术检测 Broca 区、Wernicke 区、弓状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结果对照组左侧半球 Broca 区(0.341±0.018对0.295±0.060;t =4.533,P =0.045)、Wernicke 区(0.303±0.009对0.243±0.011;t =6.556,P =0.022)和弓状纤维束(0.646±0.020对0.541±0.009;t =7.343,P =0.018)FA 值均显著高于其镜像区。病例组左侧半球 Broca 区(0.315±0.015对0.280±0.006; t =6.246, P =0.023)、 Wernicke 区(0.299±0.012对0.239±0.022;t =4.576,P =0.025)和弓状纤维束(0.226±0.016对0.294±0.007;t =-12.590,P =0.006)FA 值亦显著高于其镜像区。病例组左侧半球 Broca 区(t =1.901,P =0.13)和 Wernicke 区(t =2.092,P =0.105)FA 值与对照组左侧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弓状纤维束 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 =28.393,P <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弓状纤维束存在左侧偏侧优势,其传导性失语可能与弓状纤维束的减少和断裂有关。

  • 醒后卒中的预测因素和早期转归: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作者:翟明锋;徐文安;夏明武;王嵘峰;曹树刚;葛婷婷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患者的预测因素和早期临床转归。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分析醒后卒中的预测因素。根据出院时的改良 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不良组(≥2分)与转归良好组(0~1分),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分析早期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20例,其中醒后卒中组103例(24.5%),非醒后卒中组317例(75.5%)。单变量分析显示,醒后卒中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构成比(23.3%对34.7%;χ2=4.650, P =0.031)显著低于非醒后卒中组,而收缩压[(155.1±19.6)mmHg 对(150.4±20.9)mmHg,1 mmHg =0.133 kPa;t =2.013,P =0.04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10.0(5.0~14.0)分对7.0(4.5~10.0)分; Z =-2.648, P =0.008]以及小血管闭塞性卒中(21.4%对11.0%;χ2=7.056,P =0.008)和心房颤动(25.2%对11.8%;χ2=5.874,P =0.015)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醒后卒中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线 NIHSS 评分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1.07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23~1.130;P =0.004]是醒后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 0.562,95% CI 0.327~0.969;P =0.038)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R 0.557,95% CI 0.321~0.966;P =0.037)与非醒后卒中独立相关。在4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228例(54.3%)转归良好,192例(45.7%)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醒后卒中(31.2%对18.9%;χ2=8.645,P =0.003)和心房颤动(24.0%对11.8%;χ2=10.655, P =0.001)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基线 NIHSS 评分[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11.0(9.0~14.0)分对5.0(2.0~7.0)分;Z =-15.335,P <0.001]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线 NIHSS 评分较高与早期转归不良独立相关(OR 2.011,95% CI 1.753~2.309;P <0.001),而醒后卒中与早期转归不良无独立相关性( OR 1.694,95% CI 0.779~3.683;P =0.183)。结论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醒后卒中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醒后卒中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转归不良无关。

  • 经颅多普勒在烟雾病脑-硬膜-动脉融通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谢琛璠;韩益琴;韩聪;段炼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在烟雾病脑-硬膜-动脉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 EDAS)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 EDAS 治疗的烟雾病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 TCD检查,分别测量颞浅动脉手术前后的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 MFV),评价 TCD 参数变化率与 DSA 疗效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 TCD 参数预测手术疗效的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46例烟雾病患者,40例为双侧半球受累,6例为单侧受累,共86侧大脑半球接受EDAS。根据 DSA 复查结果,疗效分级:0级18侧,1级37侧,2级18侧,3级13侧。当 DSA 分级为0级时,手术前后的 PI、RI 和 MFV 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其他各级 TCD 参数术后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术后6个月时,PI、RI 和 MFV 的变化率分别为-30.83%±21.71%、-19.64%±14.45%和96.08%±100.76%,与 DSA 疗效分级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 Spearman 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891和0.715(P 均<0.001)。 ROC 曲线分析显示,TCD 参数变化率预测手术疗效良好的佳截断值分别为:PI 下降率=36%(曲线下面积=0.966;敏感性=0.968,特异性=0.891;P <0.001)、RI 下降率=27%(曲线下面积=0.973;敏感性=0.903,特异性=0.946;P <0.001)和 MFV上升率=111%(曲线下面积=0.879;敏感性=0.742,特异性=0.927;P <0.001)。结论 TCD 能检测 EDAS 术后颞浅动脉的血流参数变化,在术后长期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癫痫发作的自发孤立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苏东风;李岩松;王静;张婷婷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 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5%~10%,年发病率为(6~20)/10万。自发性SAH的常见病因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和血液病等[1]。脑凸面SAH(convexal SAH, cSAH)又称自发性局限性S AH,是指出血局限于大脑半球表面皮质沟回的小范围内,波及1个或多个大脑凸面皮质沟回,不累及邻近脑实质,亦不延伸至外侧裂、大脑纵裂、脑室以及基底池等部位。 cSAH常以发作性症状为主[2-3],以短暂性感觉或运动障碍和头痛常见,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老年人尤其多见。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所有SAH的7.45%[2],因临床表现不明显甚至隐匿,其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cSAH临床少见普通SAH的常见临床特点,如突发剧烈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也无明显脑膜刺激征,可能因出血量少且局限,对颅内压和脑膜影响较小有关。 cSAH的病因多种多样,血管源性病因包括脑淀粉样血管病(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CVT、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颈动脉闭塞、血管炎、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硬脊膜动静脉漏、海绵状血管瘤、动脉夹层分离、分娩后脑血管病等[2,4-5];非血管性病因包括原发性或转移性脑肿瘤、脑脓肿、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减少症等[5-6]。由于cSAH病因多样,症状多不典型,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和误治[7]。现报道我们收治的1例cSAH患者的病史和诊治经过。

  • 尼可地尔预处理对深低温低血流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温中源;郁迪;杨磊;冯宇;胡亮;莫绪明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深低温低流量(deep hypothermic low flow, DHLF)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05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5 mg/kg 组、尼可地尔10 mg/kg 组、尼可地尔20 mg/kg 组、尼可地尔20 mg/kg +LY294002组以及 LY294002组,每组15只。建立 DHLF 模型,在再灌注24 h后取小鼠脑组织进行 HE和 TUNEL 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凋亡,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总 Akt、磷酸化Akt(phospho-Akt, p-Akt)、Bcl-2和 Bax 蛋白表达。结果 HE 病理学染色显示,尼可地尔组皮质神经元损伤减轻,胞膜凹陷、胞核固缩、浓染、核仁模糊不清等现象明显减少,神经元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TUNEL 染色显示,各剂量尼可地尔组凋亡指数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均<0.05)。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尼可地尔组 p-Akt 和 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均<0.05),而Bax 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 均<0.05)。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特异性抑制剂 LY294002后,脑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凋亡指数和p-Akt、Bcl-2和 Bax 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可地尔对 DHLF 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 PI3K/Akt 信号通路进而调控下游蛋白 Bcl-2和 Bax 表达有关。

  •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科学依据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发布的声明(续前)

    作者:高圆圆;顾雨铖;徐欣;徐曼曼;张佳慧;李韶雅;冒萧萧;陈歆;徐运(译)

    19 颅内出血史
      根据初的 FDA 标签和2013年AHA/ASA指南[24],颅内出血史是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一项额外禁忌证或排除标准。近修订后的标签仅将近期 ICH 列为一项警告,并且在禁忌证中删除了 ICH 史。与前面讨论的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排除标准相似,文献回顾仅在大样本回顾性研究中发现了少量这类病例。缺乏相关数据可能是修订后的FDA 标签不再将 ICH 史作为禁忌证而仅将近期ICH 列为一项警告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FDA 如何定义“近期”一词尚不清楚。有趣的是,对在静脉阿替普酶治疗前通过 MRI 检测脑微出血( cerebral microbleed, CMBs)存在情况进行的研究可为这个卒中亚组患者提供更多的见解。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这种微出血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反映再灌注损伤或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破坏。因此,在静脉阿替普酶治疗后出现这些损害可能没有意义或是人为信号。

  • 前循环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

    作者:赵立文;汪子文;张鹏飞;唐铸;桂铮;于耀宇

    目的:评价前循环卒中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 Trials 数据库和相关补充资料,纳入在前循环卒中患者中比较静脉溶栓治疗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提取研究基本特征和90 d时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0~2分)、死亡以及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等数据,应用 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血管内治疗组共1557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组共1359例患者。纳入研究的质量整体较高,产生偏倚的风险较低。血管内治疗组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对照组[优势比(odds ratio, OR)2.1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4~3.46;P <0.01],90 d死亡风险与静脉溶栓治疗组无显性差异(OR 0.86,95% CI 0.69~1.06;P =0.16),但 sICH 风险增高存在临界性统计学意义(OR 1.35,95% CI 1.00~1.84;P =0.05)。结论前循环卒中患者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显著优于静脉溶栓治疗,但在安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评价。

国际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