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국제뇌혈관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65
  • 国内刊号: 11-55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田增民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口服抗凝药在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王北平;崔萌;武志坤;宋秀娟;郭力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影响80% 以上的老年人,其主要危害是卒中及其他系统血栓栓塞.与其他原因所致卒中相比,AF相关性卒中的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更高.因此,AF患者的卒中预防至关重要.抗凝是AF患者卒中预防的核心治疗策略.文章对各种口服抗凝药预防AF患者的卒中进行了综述.

  • 血红素加氧酶-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作者:邱文娟;王建红;郭富强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1是具生物活性的HO类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通过发挥抗氧化、抗炎和细胞保护作用减轻组织损伤,被认为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向.文章对HO-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 微RNA: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靶点

    作者:李广文;罗玉敏

    缺血性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微RNA不仅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能调控卒中后神经和血管新生.文章对微RNA作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新发脑微出血

    作者:吴阿玲;郭丰;陈晓虹

    随着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危害也日益受到关注.既往认为,CMBs是一种慢性静止性改变.不过,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见新发CMBs,而基线CMBs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文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新发CMBs进行了综述.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进行性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春燕;刘庆新;曹晓雨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变异性脑血管病.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VBD的临床检出率逐年增高.文章对VBD进行性发展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个体化干预提供合理措施.

  • DNA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晓婷;夏章勇;霍成举;班茹;赵鑫;张柳英;张桂凤;李莉;陆才胜;刘博

    动脉粥样硬化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全身慢性炎性疾病.表观遗传修饰是连接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桥梁,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方式,可在转录前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已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可通过天然或合成的DNA去甲基化酶使动脉粥样硬化相关DNA去甲基化,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DNA去甲基化,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目的 .文章围绕DNA甲基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DNA去甲基化治疗进行了综述.

  • 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转归的影响

    作者:何柳;张仲;王蕾;朱曦;方升;姜帅;李妮;徐广会;龚蕉椒;杨珊珊;罗业涛

    目的 探讨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前是否正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使用和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组.比较2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和发病后90 d时转归(转归良好和转归不良分别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和>2分),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对转归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27例患者,其中68例(20.80%)使用他汀药物,259例(79.20%)未使用他汀药物;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7.35% 对10.04%;χ2=0.453,P=0.501)、90 d时转归良好率(69.12% 对66.02%;χ2=0.232,P=0.630)和病死率(7.35% 对7.34%;P=1.000)与未使用他汀药物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并非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有症状颅内出血(优势比0.658,95% 可信区间0.233~1.857;P=0.429)和90 d转归不良(优势比0.848,95% 可信区间0.424~1.696;P=0.64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有症状脑出血和转归无关.

  • 同侧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

    作者:郭茜;曹树刚;葛婷婷;贺军;王嵘峰;夏明武;徐文安

    目的 :探讨同侧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laterality,PCAL)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评估PCAL,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11例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47例(42.3%)存在PCAL,30例(27.0%)转归不良.PCAL组基线NIHSS评分显著低于非PCAL组[(5.13±3.29)分对(7.03±5.676)分;t=2.058;P=0.042].转归良好组糖尿病(29.6% 对10.0%;χ2=4.583,P=0.032)、PCAL(51.9% 对16.7%;χ2=11.101,P=0.001)和吸烟(25.9% 对13.3%;χ2=4.943,P=0.026)患者的构成比以及年龄[(63.9±11.8)岁对(71.0±6.7)岁;t=2.688,P=0.007]、基线舒张压[(89±13)mmHg对(82±10)mmHg;t=-2.249,P=0.025;1 mmHg=0.133 kPa]和基线NIHSS评分[(5.02±3.67)分对(9.47±6.20)分;t=3.883,P<0.001]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AL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优势比(odds ratio,OR)0.272,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83~0.888;P=0.031],而高龄(OR 1.088,95%CI 1.022~1.157;P=0.008)和高基线NIHSS评分(OR 1.224,95%CI 1.077~1.391;P=0.002)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结论 PCAL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良好独立相关.

  •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与保守治疗的比较

    作者:王新军;张旭阳;付旭东;周少龙;杨卓

    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与保守治疗对血肿体积25~40 ml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HICH患者.比较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组和保守治疗组再出血发生率、转归良好(定义为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率和病死率.结果 共纳入204例患者,平均年龄(61.3±9.2)岁,男性114例(55.9%),血肿体积中位数32 ml(四分位数间距25~39 ml),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中位数11分(四分位数间距9~14分),无脑疝形成病例.120例(58.8%)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84例(41.2%)行保守治疗.与保守治疗组相比,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较低(2.5% 对22.6%;χ2=20.788,P<0.001),发病后3个月时转归良好率显著更高(85.0% 对70.2%;χ2=8.305,P=0.004),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5.0% 对11.9%;χ2=3.259,P=0.07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77,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2.46;P=0.006]、既往卒中史(OR 1.36,95%CI 1.12~1.64;P=0.032)和保守治疗(OR 1.42,95%CI 1.25~1.78;P=0.021)为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血肿体积25~40 ml的幕上HICH患者,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能显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和转归不良风险,因此应考虑早期积极手术治疗.

  • 脑微出血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作者:王凯;荣良群;魏秀娥;陶中海;肖利杰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连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END定义为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CMB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MBs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4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发生率为38.21%(94/246),78.72%(74/94)发生于72 h内,21.28%(20/94)发生于72 h~7 d.END组CMBs检出率为72.34%(68/94),非END组CMBs检出率为43.42%(66/152),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9.587,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优势比(odds ratio,OR)1.883,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84~2.277;P=0.033)、大动脉粥样硬化(OR 4.119,95%CI 2.564~5.771;P=0.003)、基线NIHSS评分(OR 1.682,95%CI 1.320~1.876;P=0.042)、重度卒中(OR 4.228,95%CI 2.634~5.917;P=0.003)、发病至入院时间(OR 2.070,95%CI 1.454~2.582;P=0.029)、CMBs数量≥10个(OR 2.728,95%CI 1.834~3.217;P=0.016)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END较为常见,多数发生于72 h内,且与CMBs数量密切相关,但与CMBs病灶部位无关.

  • 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

    作者:汶海琪;李泽;周进;黄翚;黄华锰;杨勇;邓伟华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6 h内血常规结果 计算NLR,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LR与LVO的独立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对LVO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3.6岁,男性67例(61.5%),46例(42.2%)存在LVO.LVO组心房颤动、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患者比例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白细胞计数、NLR、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LVO组,而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LVO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NLR是LVO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768,95% 可信区间2.272~4.984;P=0.001).NLR预测LVO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12(95% 可信区间0.638~0.793),佳截断值为4.1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3% 和73.6%.结论 早期外周血NLR高可有效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LVO.

  • 入院时脑局部氧饱和度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转归的相关性

    作者:丁昊;邓琳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对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入院时rSO2,并收集各种基线资料.在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03例患者,男性67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4.41±11.70)岁;平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17.12±8.58)分,平均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为(9.82±2.54)分;基底节外囊血肿66例,丘脑出血37例;血肿体积2~80 ml,平均为(26.53±18.94)ml;54例出血破入脑室;55例存在中线移位;70例(68.0%)转归良好,33例(32.0%)转归不良,其中12例(11.7%)死亡.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在年龄、血肿体积、基线NIHSS评分、基线GCS评分、入院时rSO2以及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移位、脑疝形成、行血肿清除术的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优势比(odds ratio,OR)1.124,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5~1.221;P=0.005]、血肿体积较大(OR 1.158,95%CI 1.053~1.274;P=0.002)、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340,95%CI 1.093~1.642;P=0.005)和入院时rSO2较低(OR 2.212,95%CI 1.033~4.737;P=0.041)是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rSO2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转归不良相关.

  •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心源性栓塞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比较

    作者:赵春侠;史万超;谢富堂;李晨

    目的 比较Solitaire AB支架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LAA)和心源性栓塞性(cardioembolic stroke,CES)卒中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纳入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装置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病因分为LAA组与CES组,比较两组转归.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9例患者,LAA组18例(49.2%),90 d时转归良好6例(33.3%);CES组21例(50.8%),90 d时转归良好9例(42.9%).两组90 d转归良好率无显著性差异(P=0.22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优势比1.107,95% 可信区间1.016~1.206;P=0.047)卒中病因学亚型与转归无独立相关性(优势比0.671,95% 可信区间0.078~5.743;P=0.716).结论 LAA与CES患者接受Solitaire AB支架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转归无显著差异.

  • 选择性动脉内冷盐水灌注联合血管内再灌注治疗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和可行性初步研究

    作者:朱双根;李归宿;林富;陈劲松;李常玉;朱武生

    目的 初步探讨选择性动脉内冷盐水灌注联合血管内再灌注治疗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8 h内的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且血管内治疗后成功再通,并在再通后通过指引导管经同侧责任血管输注冷生理盐水(10℃,33 ml/min,持续30 min)的患者.结果 共纳入20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年龄中位数67岁(四分位数间距53~80岁),15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中位数为300 min(四分位数间距260~360 min).灌注冷盐水期间,肛温低仅下降0.1℃,灌注完成后5 min内恢复至灌注前温度.未观察到与动脉内低温有关的并发症.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由术前的21分(四分位数间距15~25分)显著下降至15分(四分位数间距10~16分)(Z=-4.549,P<0.001).结论 选择性动脉内冷盐水灌注联合血管内再灌注治疗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安全可行的.

  • 产褥期获得性蛋白S缺乏致脑静脉血栓形成1例

    作者:曹树刚;贺军;夏明武;徐文安

    血浆中的蛋白 S(protein S, PS) 以2 种形式存在,即有功能活性的游离蛋白(约占 40% )以及失活的与补体 C4 结合蛋白结合的 C4bPS(约占60% ~65% ),两 者 在 血 浆 中 存 在 动 态 平 衡, 可 互 相 转换[1]. 蛋白 C 在磷脂膜表面被凝血酶和凝血酶调节蛋白复合物激活成活化的蛋白 C(activated protein C, APC),后者在 PS 参与下结合至磷脂膜表面,即能裂解Ⅴa 和Ⅷa 从而发挥抗凝作用[1-2]. PS 缺乏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后者常见于机体感染、肝病、维生素 K 缺乏、妊娠、服用避孕药、脑血管病急性期、肾病综合征、1 型糖尿病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脉血栓栓塞[2-4].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1 例产褥期获得性 PS 缺乏致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抑制中性鞘磷脂酶-2通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作者:李刚;关鑫磊;王喜丰;余敏;熊雯;王岚;沈伟

    目的 探讨抑制中性鞘磷脂酶-2(neutral sphingomyelinase 2,nSMase2)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和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76只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6)、赋形剂组(n=16)、SB203580[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抑制剂]处理组(n=16)和MRS1754[选择性腺苷A2B受体(A2B adenosine receptor,A2BAR)拮抗剂]处理组(n=16).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赋形剂、SB203580和MRS1754均在模型制作前30 min侧脑室注射.缺血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3,5-三苯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缺血脑组织内nSMase2和p38 MAPK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SMase2表达.结果 MRS1754可显著降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和缩小脑梗死体积(P<0.05).MRS1754和SB203580均可显著降低缺血脑组织含水量(P均<0.05).此外,MRS1754还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p38 MAPK磷酸化水平(P<0.05)并降低nSMase2表达水平(P<0.01).结论 调控nSMase上游的A2BAR和p38 MAPK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国际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