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국제뇌혈관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65
  • 国内刊号: 11-55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田增民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晓璐;闫中瑞;范凤姣;李好好

    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对患者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研究表明,PSCI的发生率因地区而异,且与人口统计学和血管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或因卒中类型和特征而具有显著差异性.PSCI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早期识别其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干预.文章对PSCI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 癌症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

    作者:卢丽至;梁志坚

    癌症患者罹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于非癌症者.一些研究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卒中是由潜在的恶性肿瘤所致.文章对癌症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

  • 高血压与认知损害

    作者:邹君惠;徐运

    高血压已成为危害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与认知损害的关系已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不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对认知功能有影响,血压波动性及相关遗传因素也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然而,对于高血压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相关机制以及降压治疗能否延缓认知损害进展尚不完全清楚.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损害提供参考.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组织特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预测的意义

    作者:袁雪红;黄晓新;贾颐;吕静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组织特征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高新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记录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和斑块厚度,对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进行前瞻性随访.应用Kaplan-Meier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分析校正IBS(calibrated-IBS,C-IBS)、弗雷明汉风险量表(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和斑块厚度对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C-IBS组(<17.1 dB;n=48)和高C-IBS组(≥17.1 dB;n =48)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对12.5%;P=0.015).薄斑块组(≤1.3 mm;n =48)和厚斑块组(> 1.3 mm;n=48)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4.6%对33.3%;P=0.07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IBS(风险比1.505,95%可信区间1.196~1.893;P=0.001)和斑块厚度(风险比4.794,95%可信区间1.142~20.130;P=0.032)均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IBS或C-IBS、FRS和斑块厚度三者联合能预测T2DM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组织特征(C-IBS和斑块厚度)联合FRS能预测T2DM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症状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早期卒中风险的相关性

    作者:黄金华;金平;吴章松;辛家厚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早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根据首次发生TIA后72 h内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分为无卒中组和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71例TIA患者,其中卒中组54例,无卒中组117例.两组性别、心房颤动、发病前使用抗凝药、基线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TIA病因学(心源性栓塞)、TIA发作频率(≥2次)、TIA症状持续时间、ABCD2评分(6分和7分)以及发病后使用抗高血压药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舒张压[优势比(odds ratio,OR)1.12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6~1.238;P=0.023]、高空腹血糖(OR 10.866,95% CI3.658~30.945;p=0.001)、AtCD2评分为6分(OR 4.221,95% CI 1.906 ~9.352;P<0.001)和7分(OR4.207,95% CI2.040~9.961;P<0.001)、TIA症状持续时间≥60 min(OR3.682,95% CI1.961 ~9.989;P<0.001)和TIA发作≥2次(OR4.220,95% CI 1.953 ~9.118;P<0.001)为早期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发病前使用抗凝药为独立保护因素(OR 0.300,95% CI 0.097~0.923;P=0.036).结论 症状发作次数≥2次和症状持续时间≥60min的TIA患者早期更易发生缺血性卒中.

  • 总MRI脑小血管病评分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顾雨铖;刘任远;秦若梦;陈歆;邹君惠;姜永程;徐运

    目的 探讨MRI上总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评分与总体及不同认知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病房以及社区招募纳入年龄45 ~ 80岁且无脑血管病和痴呆的受试者.应用相关量表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总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语言功能、视空间能力及抑郁评估.应用3.0TMRI(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识别脑白质高信号、腔隙灶、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计算总SVD评分.结果 共纳入217名受试者,其中正常中老年人24名,脑血管病高危者65名,影像学可见SVD改变者128名.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总SVD评分与总体认知功能(β=-0.105,95%可信区间-0.201 ~-0.010;P=0.030)、执行功能(β=-0.135,95%可信区间-0.216~-0.054;P=0.001)和语言功能(β=-0.095,95% CI-0.182~-0.008;P=0.032)呈显著独立负相关.结论 总SVD评分与总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损害呈负相关.

  • 侧支循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

    作者:杨前进;陈荣植;蒋智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其侧支循环状况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分分为认知损害组和无认知损害组.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总共纳入225例患者,男性119例(52.9%),女性106例(47.1%);年龄47 ~ 87岁,平均(66.96±9.65)岁;平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4.5±2.1)分;97例(43.1%)存在认知损害;79例存在脑动脉颅内外段明显狭窄或闭塞;148例(65.8%)侧支循环良好,77例(34.2%)侧支循环不良.侧支循环良好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P=0.033)和认知损害(P=0.04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认知损害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P=0.007)、前循环卒中(P=0.018)、侧支循环不良(P=0.041)的患者比例以及基线收缩压(P =0.006)、基线舒张压(P=0.0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21)和高半胱氨酸(P =0.024)与无认知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收缩压[优势比(odds ratio,OR)1.00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 ~1.012;P=0.036]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R 2.650,95% CI 1.490~4.714;P=0.001)与认知损害呈独立正相关,而侧支循环状况并非其独立危险因素(P=0.073).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况与认知损害有关,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

  • 卒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任重道远——寒潮引发卒中研究的启迪

    作者:黄如训

    1 机遇临床疾病的很多问题都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然后通过基础和动物实验将研究成果再运用于临床实践的.20世纪80年代国家脑血管病“七五”(1986-1990年)攻关项目招标,因海南独立建省(原为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在“六五”攻关项目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无法继续进行,经过多次探讨和论证,只有“利用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进行发病机理及新药对脑缺血的实验治疗研究”可能有机会中标.

    关键词:
  • 以头痛和癫痫发作为警兆征象的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皎;姜新;陈晓虹

    椎动脉夹层分离是头颈部动脉夹层分离的重要类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VADA)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颅内VADA发病率较低,其年发病率为(1~1.5)/10万[1],尚无在中国人群中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青年和中年均为高发期.颅内VADA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占所有SAH病因的3% ~7%[2-3],其出血多见于后颅窝和第四脑室,可危及生命.警兆性头痛是动脉瘤性SAH(aneurysmal SAH,aSAH)的重要预警信号,但以头痛和癫痫发作为警兆征象的VADA破裂尚未见报道.我们报道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以头痛和癫痫发作为警兆征象并伴有急性肺水肿及心脏异常,即表现比较隐匿的颅内VADA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颅内VADA破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

    关键词:
  • 寒潮诱发卒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作用

    作者:李春光;彭英;谭盛;黄如训

    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均表明低温可诱发高危个体的卒中发生,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明确.研究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脑动脉瘤的形成、发展和破裂有关,这是卒中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寒冷可激活循环和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而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MMP-9表达和激活,后者进而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脑动脉瘤不稳定和破裂,从而触发卒中.

  • 脑栓通预防寒潮促发高血压大鼠卒中的机制: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黎祥喷;张晓旎;蓝立欢;李梅;黄如训;彭英

    探讨脑栓通胶囊对人工寒潮促发高血压大鼠卒中的预防作用和机制.方法 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模型对照组(n=50)和脑栓通治疗组(n=50;脑栓通灌胃0.5 g/kg,2/d共7 d).应用双肾双夹法制作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在造模12周后进行人工寒潮处理3 d(温度22℃、光照12 h,温度4℃、黑暗12 h,共3个循环).在实验终点分别提取脑组织标本,采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功能分类和初步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对部分关键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生卒中,模型对照组卒中发生率(36.00%,18/50)显著高于脑栓通治疗组(18.00%,9/50;x2 =4.110,P=0.043).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从14个差异蛋白质点鉴定得到了6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表达上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2,SOD2)和表达下调的B细胞淋巴瘤因子10(B-cell lymphoma 10,Bcl-10)处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中心位置,并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得到验证.结论 脑栓通治疗能显著降低人工寒潮诱发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卒中发生率.SOD2上调和Bcl-10下调可能参与了其预防寒潮促发高血压性大鼠卒中的机制.

  • 低温与卒中发病风险

    作者:张咪;洪莎;张晓芳;李常新

    许多研究显示气象因素与卒中风险相关,特别是低温.文章对低温对卒中发病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 用于寒潮诱发疾病研究的人工寒潮

    作者:解龙昌;柯冠豪;黄如训

    寒潮属于与疾病发生及动植物生长有关的常见气象因素之一.由于各次寒潮的主要指标很难一致,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和可信,必须人工模拟寒潮.模拟寒潮的关键技术是人工控制温度,即需要达到寒潮的标准.目前在研究寒潮与疾病及动植物生长关系时所使用的寒潮模拟设备主要有“人工气候箱”或“气候模拟器”等.智能人工气候箱能成功模拟近似自然的寒潮实验环境,从而使动植物生长及发病与气温关系的研究不再受季节的限制,且可保持不同次人工寒潮之间的一致性,更有利于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不过,智能人工气候箱在扩大空间以及气压和湿度的人工调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 寒潮诱发卒中的血压机制

    作者:刘春岭;黄如训

    寒潮会显著增高卒中发生率,尤其是在有高血压等血管病变基础的个体中,寒潮诱发的血压波动可能是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造成血压变化的主要机制包括相关激素改变、血管舒缩因子紊乱、钙通道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在发生寒潮时积极采取保暖防寒措施可有效预防卒中发病.

    关键词: 卒中 冷温度 血压
  • 气象因素与卒中

    作者:谢曦;肖小华

    许多研究显示,气象因素可能是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气象因素促使卒中发生的机制可能与影响血压、血液成分或诱发感染有关.

国际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