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99m Tc-MIBI 显像鉴别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武军;张艳霞;赵树强;贾春生

    目的:探讨99m Tc-MIBI 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甲状腺99m TcO -4核素显像为单个“冷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同日法或隔日法进行肿瘤阳性显像剂99m Tc-MIBI 显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进行分析。结果99m Tc-MIBI 肿瘤显像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72.2%(13/18)、81.3%(26/32)、78.0%(39/50)、0.53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3和0.93;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4.7和0.14。结论99m Tc-MIBI 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电图弥散性异常难治性癫痫胼胝体切开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武跃辉;王新军;单峤;李培栋;杨如意

    目的:回顾性分析胼胝体切开术对脑电图表现为全导弥漫性异常放电且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作用,并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方法对32例难治性癫痫且脑电图表现为弥散性异常的癫痫患者,在进行影像学和电生理学检查基础上,行胼胝体前2/3切开术。结果平均随访6.4年,32例行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患者预后按改良 Engel 分级,EngelⅠ级5例(15.6%),Ⅱ级7例(21.9%),Ⅲ级13例(40.6%),Ⅳ级7例(21.9%)。4例(12.5%)出现短期并发症。结论胼胝体切开术是治疗脑电图弥散性异常难治性癫痫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同时为进一步定位致痫灶提供了可能性。

  • 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对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叶文;范骁钦;张中明;王伟;李楠楠;檀胜华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脓毒症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行常规加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 d,两组患者病情均缓解,但实验组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前、治疗后1 d 两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 d 再次比较,实验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脓毒症患者的基础上加乌司他丁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下降更快速明显。

  •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在糖尿病分型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晓珍;黄秀红;郑华才

    目的:探讨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在糖尿病(DM)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符合 WHO 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74例,其中1型糖尿病(T1DM)22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29例,2型糖尿病(T2DM)123例。比较三型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胰岛细胞抗体( 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检出率,比较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相关检测指标水平。结果 T1DM 组 GAD 阳性率(40.9%)、ICA阳性率(31.8%)、IAA 阳性率(22.7%)均高于 LADA 组及 T2DM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任意胰岛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组空腹血糖(GLU)高于阴性组,且空腹 C 肽及餐后120 min C 肽含量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与正确分型。

  • 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

    作者:江树国

    目的:探究外科手术对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分析其手术资料,总结其疗效。结果100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腹痛改善明显。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效果显著,并发症容易被控制,治愈率高,是临床上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阑尾炎 坏疽 穿孔 腹痛
  •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3例

    作者:任世龙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43例,行微创手术后,肢体瘫痪28例,其中1周内明显改善14例,3周内明显改善9例,术后意识恢复4例,但行动能力受限,术后出现脑疝死亡1例。对照组47例,行开颅手术后,肢体瘫痪31例,其中改善17例。观察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进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许少平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颅脑外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分别为(11.43±2.21)、(67.63±13.1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可大大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肾病58例

    作者:赵荣;李瑞浩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高血压肾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24 h 尿蛋白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蓉;刘涛

    目的:检测血清中 CEA、CA125浓度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5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20例卵巢癌组血清中 CEA、CA125的浓度,对比卵巢癌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 CEA、CA125含量的变化。结果卵巢癌组血清中 CEA、CA125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卵巢良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卵巢癌组手术治疗前血清 CEA、CA125的浓度明显高于术后(6例癌转移)。术前与术后各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清 CEA、CA125联合测定可以提高卵巢癌的阳性诊断率,是手术和化疗有效者的疗效判断、复发监测的重要指标。

  • 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秋萍;杨英;刘中奇;王景会;胡亚平;廖琳;王淑改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感染性疾病患儿80例,分为脓毒血症组40例和普通感染(指未达到全身炎症综合征诊断标准的一般感染)患儿40例,选取健康儿童30例(健康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测定及分析;其中脓毒血症组中危重评分≥80分为非危重组,≤80分为危重组。结果脓毒血症组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健康儿童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危重组的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组;普通感染组高于健康儿童组(P <0.05)。结论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患儿感染危重程度有关,通过动态观察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变化有利于对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判断。

  • 血浆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芳涛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实验组,并按 NYHA 分级心功能Ⅰ~Ⅳ级进行分级。选取同期3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 BNP 的含量,超声心电动图测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血浆 BNP 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不同级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之间血浆 BNP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VEF、LVEDD、LVESD 与 BNP 有相关性。结论 BNP 是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

    作者:周可仓

    目的:探讨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研究组给予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0000,P =1.0000)。结论应用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康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耿建珍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年龄18~45岁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大脉粥样硬化为青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原因不明的脑梗死同样占有重要比例,心源性心脏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梗死为其次。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较为复杂,危险因素多,故为实行有效的防患,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健康体检方案。

  • 脾多肽注射液配合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

    作者:范亚峰;虞中平;崔晓燕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配合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癌性疼痛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92.5%)。治疗后联合组 CD3、CD4、CD4/ CD8、疼痛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联合吗啡缓释片对癌症患者的中重度疼痛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吗啡缓释片,不良反应少。

  • 老年功能性便秘80例临床分析

    作者:樊和明

    目的:观察小麦纤维素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间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口服小麦纤维素2周,比较服药前后便秘及大便性状的变化。结果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出现;经2周治疗后,腹胀、排便时间和排便不尽感显著改善(P <0.05);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以及排便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好转(P <0.05)。治疗后2周总有效率达93.8%。结论小麦纤维素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作者:王大鹏;彭庆州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4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90~160 min,术中出血量80~168 ml。术后切口均顺利愈合,无切口感染或血肿形成。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复位满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发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德新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发因素及预后。方法60例足月或近足月新生儿RDS 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本院出生的6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 RDS 高发因素及预后。结果男性新生儿、分娩方式、无产兆剖宫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及母亲患有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为新生儿 RDS 高发因素。<12 h 内确诊并治疗的患儿预后优于>12 h 后确诊并治疗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无产兆剖宫产、宫内窘迫、羊水吸入、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及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 RDS 的高发因素;早期无创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本病的一项首选疗法。

  • 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强;张继刚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糖尿病肾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能更有效地降低尿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胃管深度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

    作者:曾范慧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深度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择期腹部手术治疗后并行胃肠减压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胃肠减压管深度为50~55 cm,研究组胃肠减压管深度为56~70 cm,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 h 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6.8±21.5)h、置管时间(3.1±1.2)d 和住院时间(9.2±1.6)d 明显小于对照组,而24 h 引流量(216.6±43.2)ml 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出现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坠积性肺炎、肠梗阻和切口破裂的例数分别为4、8、4和3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坠积性肺炎、肠梗阻和切口破裂的例数分别为12、15、11和12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适当将胃肠减压管深度延长至56~70 cm 能够有效提高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同步法扁桃体摘除术的体会

    作者:徐萍;徐力;刘战军;倪新生

    目的:探讨同步法在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局麻下同步法扁桃体摘除术256例。其中慢性扁桃体炎223例,合并扁桃体乳头状瘤16例,扁桃体肥大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7例,本方法是将传统的剥离法与挤切法相结合,根据统筹法的基本原理,将手术操作改为同步进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 min,出血量平均10 ml,无术中术后大出血者。术后肿胀轻,咽痛时间短,平均3 d。结论同步法扁桃体摘除术具有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反应轻等优点,可临床施行。

  • 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孔爱菊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G、β2微球蛋白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104例,选取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23例,比较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不同病程老年糖尿病患者之间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G、β2微球蛋白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Alb、IgG 及β2微球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患者病程的加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 Alb、IgG 及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 Alb、IgG 及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均有一定的上升,且上升程度与患者的病程,Alb、IgG 及β2微球蛋白的含量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双镜配伍同期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作者:张学林

    目的:探讨双镜配伍同期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配伍内镜下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成功取石45例,成功率为95.7%;对照组手术成功43例,成功率为91.5%,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手术耗费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镜配伍同期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手术耗时短、出血少、康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作者:王进

    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接受临床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从样本的采集与保存、仪器设备的使用、试剂的选择以及样品的检验等方面采取不同程度的质量控制,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两组的检验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中,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顺尔宁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

    作者:陈巧玲

    目的:观察顺尔宁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哮喘患儿6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哮喘治疗,顺尔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口服顺尔宁。对比两组疗效。结果顺尔宁组总有效率为93.33%,症状消失时间为(7.5±2.4)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症状消失时间为(9.5±2.0)d。两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顺尔宁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外科手术治疗腹股沟疝

    作者:臧元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1月腹股沟疝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传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随访5年复发率对照组为12.5%,观察组为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5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高原地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占天;格桑玉珍;王忱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和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 组)和单纯全麻组(B 组),每组20例。 A 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行第8~9胸椎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麻醉平面固定在第4~12胸椎后行全身麻醉诱导插管,术中硬膜外间断给药及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 B 组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泵注,间断静注维库溴胺维持麻醉。根据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体动反应来调整用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循环情况,全身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循环情况均较稳定,两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心率下降,但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插管完成后即恢复正常。 B 组患者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明显高于 A 组(P <0.05),清醒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原地区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全身麻醉药用量减少,术毕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

  • 手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观察

    作者:陈道宾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以2008年2月至2013年11月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病因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4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有效率为98.65%;胃溃疡患者中5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有效率为96.15%,5例行溃疡出血缝扎术,有效率为100.00%,2例行溃疡出血部位切除术,有效率为100.00%;18例胃癌患者均行胃大部切除术,有效率为83.33%;7例十二指肠息肉患者经胃镜射频治疗,有效率为100.0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6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有效率为98.53%,22例行迷走神经切断术,有效率为100.00%,3例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有效率为100.00%。本组251例患者中死亡3例,均为胃癌晚期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32例,经药物处理后缓解。其余均得到有效治疗,未出现再次出血。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紧急,需立即进行检查,做出准确判断,依据病因判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作者:宋静卉

    目的:探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三阶段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奎莫特乳膏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治愈、有效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高,同时治疗彻底。

  • 经右胸小切口心脏手术临床体会

    作者:石辛格

    目的:通过选取患者的临床手术对右胸小切口手术的实际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对选取的518例患者进行经右胸小切口心脏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有25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22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18例肺动脉狭窄患者,7例法洛四联症患者,5例主动脉瓣替换患者,2例二尖瓣替换患者,1例左房黏液瘤患者。结果本研究无死亡病例,有2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患者,3例肺不张患者。结论经右胸小切口心脏手术具有关胸快、出血少以及美观等特点,并且不会对胸廓的连续性造成破坏,此外还具有避免术后鸡胸等优点,经过临床验证,经右胸小切口心脏手术是一种患者及家属比较容易接受的手术方法。

  • 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卢衍毅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46例,对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吸烟、是否进行同期的放化疗、平均肺剂量(MLD)、V5、V20这些因素与患者发生3级以上的肺损伤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吸烟、MLD、V5、V20这些因素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以上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结论根据患者的特点,考虑个体化差异,设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治疗剂量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

    作者:纪德峰;纪芳;徐增良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胶州市人民医院脑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7例,根据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及患者自身状况等因素不同分为显微外科手术组55例,给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组52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微外科手术组患者术后良好率78.18%,明显高于血管内栓塞组的6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显微外科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6%,显著高于血管内栓塞组的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异,在临床治疗方法选择上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手术时机、患病部位等综合因素来考虑,选择佳的手术方案。

  • 优泌乐50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清红;袁新建;冀肖燕

    目的:比较优泌乐50和“三短一长”治疗方案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优泌乐50组和三短一长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3 d 及1周后空腹血糖、三餐后2 h 血糖、低血糖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 d 及1周后空腹血糖、三餐后2 h 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d 后,两组空腹血糖、三餐后2 h 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优泌乐50与“三短一长”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注射方便、安全、有效、达标速度快、低血糖反应少。

  •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疗效的分析

    作者:张俊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组(研究组,42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对照组,42例),给予相应的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1例和40例完成6周疗程。治疗前两组 HAMD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 HAMD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均<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 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更好地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 阿司匹林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5例

    作者:蔡方宙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阿司匹林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患者65例,对患者用药情况、ADR 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发生 ADR 中男35例,女30例,临床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其中合并用药、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属于诱发 ADR 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上,阿司匹林致 ADR 症状表现多样,同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对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相关性分析

    作者:华银站

    目的:探讨高浓度同半胱氨酸(又称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对照组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5例(10.0%)和非高同型45例(90.0%),研究组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21例(42.0%)和非高同型29例(5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3217,P <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3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风彩;孙丽;冯书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3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治疗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18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脑出血部位、颅内高压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61.29%,对照组为1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为71.5%,观察组为2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高,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致病机制及时有效的了解,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存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龙辉;刘新国;田雷蓉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门诊收入的甲状腺结节合并甲状腺癌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的血流分析、阻力系数(RI)、微血管密度(MVD)及收缩期峰流速(PSV)。结果良性结节46个,其中血流0~Ⅰ级39例(84.8%),Ⅱ~Ⅲ级7例(15.2%);恶性结节39个,其中血流0~Ⅰ级16例(41.0%),Ⅱ~Ⅲ级23例(5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高,可清晰显示结节病变情况,利于临床诊治。

  • 灰阶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丽丽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186例232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弹性成像检查,弹性成像首先启用灰阶超声模式记录分析病灶形态学的特征,然后再进行实时弹性成像,对结节进行评分。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灰阶超声与弹性成像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3.7%、86.2%、85.3%,灰阶超声与弹性成像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4%、95.1%、94.8%。结论灰阶超声与弹性成像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临床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加强母婴同室管理减少医院感染关键环节的研究

    作者:孙琳

    目的:加强母婴同室婴儿的护理管理,减少院内感染。方法分别对探视前后室内空气,探视者更衣前后的衣服,探视者洗手前后,医护人员工作服袖端染菌情况及洗手前后的手分组进行取样,做细菌培养。结果探视前后室内空气,探视者更衣前后的衣服,探视者洗手前后,医护人员工作服袖端染菌情况及洗手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探视陪伴过程及医护人员工作服袖端污染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医院预防院内感染的干手措施,是保证手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从而有效降低因医护人员手污染而导致的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采取探视者入室前更衣洗手,工作人员操作前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紫外线照射,消毒液擦洗及喷雾消毒等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 放射性核素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

    作者:马兴坡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门诊及住院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他巴唑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放射性核素131碘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放射性核素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临床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

    作者:耿向华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沙格列汀,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 FPG、2 h PG、HbA1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MI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提高,不良反应少,不增加体质量,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降低,临床应用安全、疗效确切。

  • 输卵管结扎对卵巢癌患者的影响

    作者:蔡怡园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对卵巢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90例为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95例为对照组,依据年龄及孕产次数分别将两组患者分为≤44岁组、>44岁组、孕产1~2次组、孕产>2次组。对比较两组患者的输卵管结扎比例。结果实验组90例行输卵管结扎患者中年龄≤44岁15例,对照组95例中患者年龄≤24岁者24例,实验组输卵管结扎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孕产1~2次的输卵管结扎患者35例,对照组62例,实验组输卵管结扎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发病年龄、孕产次数等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输卵管结扎对卵巢癌的发病率有影响,会降低发病率。

  • Scarf 截骨与 Cheveron 截骨治疗足拇外翻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卫红;赵辉;孙金鹏

    目的:比较 Scarf 截骨术与 Cheveron 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足拇外翻患者27例,12例接受 Scarf 截骨术,15例接受 Cheveron 截骨术,采用 AOFAS 评分及跖拇角 HVA 和第1、2跖骨间角 IMA 的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7例均获随访8~23个月。 AOFAS评分:Scarf 截骨组从术前平均27~66分改善至术后70~96分,Cheveron 截骨组术前25~65分改善至术后68~97分;HVA:Scarf 截骨组从术前21°~32°改善至术后6°~11°,Cheveron 截骨组术前23°~33°改善至术后8°~14°;IMA:Scarf 截骨组从术前13°~20°改善至术后5°~9°,Cheveron 截骨组术前15°~23°改善至术后6°~1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准确理解各种截骨术的设计原理、仔细到位地实施手术操作, Scarf 截骨术与 Cheveron 截骨术都能获得良好疗效。

  • 复方大承气汤与肠梗阻减压管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作者:何平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结合经鼻肠梗阻减压管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常规胃肠减压,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减压管结合复方大承气汤导管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肛门排气恢复、腹透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呕吐停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减压管结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恶性肠梗阻可有效缩短患者梗阻持续时间,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周湘鸿;蔡建平;郭雷生;王留义

    目的:应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微血管性心绞痛女性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患有冠状微血管性心绞痛女性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和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每组63例。治疗9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给药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均减少,诱导心绞痛发作所需的运动时间或 ST 段下降达1 mm 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更有效地缓解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大力碎石钳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作者:陈维刚;赵伟;赵兴旭;褚建飞

    目的:探讨大力碎石钳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价值及其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62例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开放手术取石治疗34例(A 组),采取大力碎石钳碎石术治疗28例(B 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手术成功率为79.41%,B 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为5.88%,远低于 B 组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力碎石钳碎石术对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家福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治疗2周较治疗1周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格拉斯哥评分(CGS)评分改善,治疗2周 ESS、CGS 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病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

  • 观察全胃切除术后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疗效

    作者:刘光辉;刘媛华;董新华;杨振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式及临床功效。方法将42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空肠造瘘置管组(观察组)和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不同置管方式对机体的创伤程度,检测导管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肠内喂养早始于术后24 h,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早于对照组(P <0.05),且未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脱管及肠道黏膜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放置导管式营养性空肠造瘘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蠕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理诊断分析

    作者:王晓

    目的:分析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例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32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癌标准确定黏膜下层标准,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结果321例患者中,腺癌299例,印戒细胞癌4例,类癌2例,黏液腺癌16例。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不太相同,黏液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现大量黏液,腺癌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阳性标记 CK、CEA、Ki-67等,类癌特征为癌细胞大小、染色比较均匀,常见腺泡状,印戒细胞癌细胞核深染,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绝大部分患者为浸润癌,因此在结直肠的活检中,针对存在不确定黏膜下层的患者好不使用黏膜内肿瘤瘤变。

  • 早期不同时间窗低分子肝素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转归的影响

    作者:何丽萍

    目的:研究早期不同时间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脑血栓形成血液状态、转归的影响。方法将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抽签随机分为 A、B、C 三组,每组40例,分别在第1、2、3天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三组 PLT、PT、APTT 均无显著改变(P >0.05),FIB 三组治疗后分别为(1.98±0.24)、(2.46±0.51)、(2.89±0.63)g/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 组显著低于另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临床效果比较,A、B、C 组分别为92.50%、82.50%、72.50%,其中 A、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越早应用对转归越有利。

  •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气道平滑肌细胞 M3受体的影响

    作者:刘媛华;刘光辉;梅静静;王静

    目的:探讨长期单独使用肾上腺素β2受体(β2 AR)激动剂及其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时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胆碱能毒蕈碱受体3型(M3 R)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福莫特罗及糖皮质激素对原代培养的气道平滑肌细胞 M3 R 蛋白的影响。结果福莫特罗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上调 M3 R 蛋白的表达,布地奈德能够抑制福莫特罗上调 M3 R 的作用。结论长期规律使用肾上腺素β2受体(β2 AR)激动剂导致严重哮喘恶化的风险增加可能与其上调 M3 R 蛋白有关,而糖皮质激素与其联用能够抑制这一作用。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倪志强;贾晓玲;张文兴;王永恒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95例,其中腹腔镜手术92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03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21.81±58.56)ml vs.(160.41±106.3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腹组[(3.03±0.77) d vs.(3.90±1.48) d];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12.03±5.63) d vs.(15.69±6.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209.79±55.53) min vs.(198.50±58.93)min]、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10.82±5.78)个 vs.(9.48±6.69)个]、手术成功率(97.8% vs 100%)、术后并发症率(23.61% vs 26.07%)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24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局部和远处转移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生儿水肿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少波;彭嘉恒;杨春晖;莫兆冬

    目的:探讨新生儿水肿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新生儿1164例,其中新生儿水肿27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新生儿水肿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胎龄、出生天数、出生体质量、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硬肿症、肾功能不全及母体妊娠期糖尿病均是新生儿水肿危险因素(P <0.05)。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出生天数、出生体质量、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及母体妊娠期糖尿病是新生儿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胎龄、新生儿硬肿症为非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对于出生天数<7 d、出生体质量<1500 g,出生后患有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以及母体曾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应该加强其监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左心房扩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赵强

    目的:观察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左心房扩大的表现及心功能变化,探讨两种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来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0例高血压患者、72例冠心病患者,以及64例健康者进行研究,检测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24 h 动态心电图,确定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的厚度(LVPWT)、射血分数值(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的比值(E/ A 比值),探查左心房扩大和心功能二者的相关性。结果90例高血压患者 LAD 为(30.24±5.65)mm,左心房扩大率为35.56%(32/90);7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为(31.46±5.95)mm、43.06%(31/72),64例健康者分别为(26.71±6.00)mm、0.00%(0/64)。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扩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 <0.05)。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左心房扩大者IVST、LVPWT 均明显高于正常者(P <0.05);EF、E/ A 比值皆明显低于正常者(P <0.05)。结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左心房扩大患者有心功能衰退表现。

  • 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治疗 T1~3 N0~2 M0近端胃癌的疗效及生存率观察

    作者:汪旭伟

    目的:观察 D2根治术联合胃裸区清扫治疗 T1~3 N0~2 M0近端胃癌的效果及2年生存率。方法选取南石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68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 D2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 D2根治术及胃裸区清扫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2年生存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4.4%(34/36),显著高于对照组[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接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生活质量更好(P <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61.1%(22/36),显著高于对照组[31.2%(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1~3 N0~2 M0近端胃癌应用 D2根治术联合胃裸区清扫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2年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李琴

    目的:比较 TAS(腹部超声)和 TVS(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74例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 TAS 组和 TVS 组。比较两组声像特征、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TAS 组宫外混合性团块、宫外疑似孕囊影、外孕囊影可见胚芽与胎心等声像特征确诊率均显著高于 TV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AS 组38例患者中发生2例漏诊和1例误诊,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4.7%(36/38)、97.4%(37/38), TVS 组分别为80.6%(29/36)、88.9%(32/36),TAS 组敏感性显著高于 TVS 组(P <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AS 与 TVS 诊断异位妊娠均有较高确诊率,其中 TAS 更适用于急诊患者,而 TVS 则在稳定型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中有更大优势,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诊断方法,有条件患者可结合 HCG 检查结果及 TAS、TVS 联合检查来避免漏诊情况。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应用外翻切除吻合技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伟

    目的:探究外翻切除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宜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外翻切除吻合技术,对照组应用传统双吻合器吻合技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16.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0%)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且术后局部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翻切除吻合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宫腔内人工授精时机及授精日男方精液质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邢冠琳;王芳;柳胜贤

    目的:回顾性分析828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授精时机及授精当日男方精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28例患者根据授精时机分为排卵前授精组及排卵后授精组,根据授精当日男方前向运动精子数分为<10×106组、(10~20)×106组、(20~30)×106组、(30~40)×106及>40×106组。分析比较不同组的女方年龄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刺激周期比率、妊娠率、流产率。结果排卵前授精组 BMI 及刺激周期比率高于排卵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前向运动精子≥10×106比率、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精液浓度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BMI、刺激周期比率、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40×106组男方年龄低于其他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排卵前及排卵后进行人工授精结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授精当日精液浓度<10×106也有妊娠概率,精液浓度>10×106妊娠率不随精液浓度增加而增加;精液浓度>10×106若女方原因为主要不孕因素时流产率相应增加。

  • 左束支末端在复发性左室特发性室速发生中的作用及左束支末端消融治疗的可行性

    作者:解金红;陈玉善;邱承杰;王贺;董文杰;关怀敏

    目的:评价左束支末端(LBB)在复发性左室特发性室速发生中的作用及在左束支末端消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例复发的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男2例,女1例)均接受至少2次射频消融治疗(包括三维标测指导下的消融)。其中2例(均为男性)复发室速 ECG 的 QRS 波形态发生改变,即右束支传导阻滞并电轴右偏。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窦律下和室速发作时,在左束支末端分别标测 H-LBB 间期、H-V 间期及 LBB-DP 间期,并行起搏拖带检查。之后在左束支末端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窦性心律下标测 H-LBB 间期为(36.0±1.0)ms,H-V 间期为(72.7±1.2)ms,LBB-DP 间期为(296.7±78.2)ms。室速发作时,标测 H-LBB 间期为(-32.0±2.0)ms,H-V 间期为(31.3±1.2)ms,LBB-DP 间期为(290.7±73.1)ms。在左束支末端均可成功起搏拖带心室,室速发作时,标测起搏后间期为(414.3±6.5)ms。消融治疗后,H-LBB 间期为(36.0±1.0)ms,H-V 间期为(73.7±1.5)ms,LBB-DP 间期(579.0±6.6)ms。结论左束支末端参与了复发性 ILVT 的折返形成,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左束支末端行导管消融可成功终止 ILVT 的反复发作。

  • 白细胞介素-8及膜联素 A2水平与早产和胎膜早破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梅;贾晓慧;罗晓华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羊水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膜联素 A2(AnnexinA2)水平探讨其对早产和胎膜早破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32周之前早产的孕妇和10例正常孕产妇,分别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早破组和非胎膜早破组,采用 ELISA 法检测羊水中 IL-8和 Annexin A2水平。结果发生早产的孕妇羊水中的 IL-8水平及 Annexin A2水平较正常孕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胎膜早破组比较,胎膜早破组羊水中 IL-8水平增加,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7),Annexin A2水平胎膜早破组高于非胎膜早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绒毛膜羊膜炎组羊水中的IL-8水平和 Annexin A2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测羊水中 IL-8和 Annexin A2对于2周内早产的预测灵敏度为72.22%,特异度为91.67%。结论羊水中 IL-8和 Annexin A2与早产和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有关,联合检测羊水中 IL-8和 Annexin A2水平对2周内的早产以及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64排容积 CT 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祁明伸

    目的:探讨64排容积 CT 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64排容积 CT 全脑灌注成像的脑血管病变患者81例,回顾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81例患者中32例(39.5%)为动脉瘤,16例(19.8%)为血管畸形,33例(40.7%)为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均经 DSA 检查或者手术病理检查证实;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患侧 rCBF、rCBV 显著低于健侧,而 MTT 显著高于健侧;溶栓治疗后 rCBF、rCBV较治疗前显著提高,MTT 显著降低。结论64排容积 CT 全脑灌注成像用于诊断和随访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可全面评估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特征

    作者:崔志英;张桦;严梦寒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43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8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比较两组超声图像的差别。结果 TNBC 与 non-TNBC 比较,肿瘤形态规整、周边高回声晕、钙化、肿块后方回声衰减、2~3级血流和阻力指数≥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边界清晰、纵横比≤1、毛刺征、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NBC 肿瘤形态规整,缺少周边高回声晕及实质钙化,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不丰富。

  • 鼻窦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作者:崔俊景

    目的:观察鼻窦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9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窦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6.02±2.61)min,对照组为(75.69±4.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窦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

    作者:徐慧玲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重症监护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连续支持治疗7 d。结果营养支持7 d 后,研究组淋巴细胞总数、前清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后淋巴细胞总数、白蛋白、前清蛋白,均显著高于营养支持前,血糖显著低于营养支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显著。

  • 两种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付湘

    目的:探讨两种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顺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化疗及多西他赛、顺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均疗效显著,但前者耐受性好,值得借鉴。

  • 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

    作者:潘锐

    目的:评估并分析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于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0例,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3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1例,分别观察分析其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及甲状旁腺素达标率。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患者血磷水平低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甲状旁腺素水平达标率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均低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因此临床应该根据不同致病原因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密切监测电解质及相关激素分泌水平。

  • 多层 CT 脑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赢;乔继红;张丽

    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多层 CT 脑灌注成像的初步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疑有脑梗死的患者10例,发病时间1~24 h,采用 CT 脑灌注检查及常规 CT 平扫,同时行 MRI 检查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平扫10例均无梗死灶,4例在 CT 脑灌注后,左侧额颞顶部有异常的大面积灌注区4例。相较对侧,异常区域血管明显减少,脑血容量图(CBV)、脑血流量图(CBF)下降,对比剂峰值时间图(TTP)未出现,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MTT)延长,4例发病时间分别为1、2、3、4 h。观察发病1 h MRI T1、T2加权及 DWI,无异常信号存在;T1、T2加权像信号改变不明显,DWI 呈异常高信号表现,但相较 CT 灌注显示图像,病灶范围较小。分别做 MTT、CBF、CBV 相较对侧,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例均未溶栓治疗,CT 平扫(6~14 h 后)复查,梗死灶范围大小与 CBV、CBF 图一致。其他6例 CT 脑灌注后,MTT、CBV、CBF 无明显异常。 CT在7 d 后复查,左侧基底节区小梗死灶2例,脑干梗死灶2例,无异常2例,左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2例。结论脑梗死症状出现后40 min 采用 CT 脑灌注成像检测病灶即可显示,有较好的超早期诊断特异性,可为早期诊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促使预后大程度的改善,但脑梗死灶在部位小处发生时,意义相对稍弱。

  • 降钙素原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意义

    作者:孟玉丽;张红旭;王斌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 PCT。结果和对照组相比,伴 SBP 患者的血清 PCT 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伴 SBP 患者的血清 PCT 水平也明显高于非伴SBP 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非伴 SBP 患者血清 PCT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硬化并发 SBP 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血清 PCT 检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重组人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光

    目的:分析和探讨重组人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纠正心力衰竭以及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和纠正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注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力衰竭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并检测血浆脑钠肽、尿素氮、血肌酐浓度和24 h 尿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有轻度增加,血钾浓度轻度降低,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采用重组人脑钠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并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肾功能,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的探讨

    作者:李郑艳

    目的:研究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禹州市妇幼保健院9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新生儿出生6 h 后给予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未应用。比较两组血气、氧合指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机械通气量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2、24 h PaO2分别为(80.2±11.6)、(88.6±9.1) mm Hg(1 mm Hg =0.133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PaCO2则在12、24 h 时分别为(50.3±7.1)、(41.6±8.1)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pH 值仅在12 h 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氧合指数0.5 h 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呼吸窘迫、机械通气发生率均为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9%、21.3%。观察组病死率为2.1%,对照组为6.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呼吸窘迫发生率,提高新生早产儿的存活率。

  • 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30例

    作者:付海尔;李瑜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肾盂肾炎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治疗,观察者给予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能有效提高肾盂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与应用。

  • 尤瑞克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 CT 评价研究

    作者:黄丽芬

    目的:研究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尤瑞克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 CT 评价与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南沙区榄核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尤瑞克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单一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 CT 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 灌注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方案相比单一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经鼻蝶入路内镜辅助垂体腺瘤切除手术24例

    作者:黄俊红;叶党华;桂志勇;谭占国

    目的:分析经鼻蝶入路内镜辅助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24例,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24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后视力视野改善19例(79.17%,19/24),无变化4例(16.67%,4/24),恶化1例(4.17%,1/24);恶化病例行二次经鼻蝶手术后好转。术后2周内内分泌激素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磁共振复查,未见肿瘤残余14例(58.33%,14/24),见肿瘤残余10例(41.67%,10/24),其中部分残余(残余<50%)4例(16.67%,4/24),大部分残余(残余>50%)6例(25.00%,6/24)。结论在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以下特点:不需进颅,创伤小,在手术显微镜的帮助下可选择性切除肿瘤而对正常垂体组织损伤极小。

  • 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连冲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重症监护病室(ICU)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住ICU 时间延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根据患者术后住 ICU 时间是否>5 d 分为延迟组(12例)和非延迟组(38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总结其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合并冠心病、二次手术、术后呼吸衰竭、心脏有赘生物形成是导致置换术患者术后住 ICU 时间延迟的显著性因素(P 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呼吸衰竭(OR =28.816,95% CI 为2.847~316.931)、合并冠心病(OR =7.886,95% CI 为0.946~62.139)、心脏有赘生物形成(OR =8.512,95% CI 为1.022~68.315)是导致住 ICU 时间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住 ICU 病房时间延迟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和术后血肌酐显著低于非延迟者,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延迟者。合并冠心病、心脏有赘生物形成和术后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住 ICU 时间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术前血肌酐过低、合并冠心病、心脏有赘生物形成以及术后出现呼吸衰竭患者,要重点监护,降低术后住 ICU 时间延迟发生风险。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祁艳征;张培霞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对于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孕妇2100例,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胎儿诊断为心血管畸形,其中以室间隔缺损为常见。结论通过对孕妇进行产前超声诊断,能够有效对胎儿心血管畸形进行产前筛查,对于指导临床生育、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比较双侧与单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朝红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实施患侧肢体康复训练,实验组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不同时间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腹壁小切口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杨英

    目的:探讨经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技术要点,以及其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采用经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结手术技术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腹壁小切口完成了手术,平均时间(70.6±18.1)min,术中出血量为(187.9±62.3)ml,术后通气时间为(13.5±6.2)h,平均住院时间6.7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高延秋;刘敏;王晓飞;杨卫红;黄晨征;张胜军;张莉蓉

    目的:探讨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人体药动学的影响。方法29名汉族健康受试者在单次服用75 mg 氯吡格雷片后定时采血,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 MS)分析受试者氯吡格雷血药浓度,采用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 CYP2C19?2/?3基因突变。结果 CYP2C19?1/?1、CYP2C19?1/?2和CYP2C19?2/?2(?3)3种基因型分别为9例、16例和4例。曲线下面积 AUC0-24和 AUC0-∞在三种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药动学参数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氯吡格雷后,CYP2C19不同基因型曲线下面积不同。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