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大肠癌患者的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段勋伟;郑玉霞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的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情况,并为其临床预防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至2014年5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肠癌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42例,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行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42例大肠癌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中合并腺瘤13例,息肉22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例,胆道和胆囊疾病5例,糖尿病4例,心血管疾病3例,阑尾炎3例,肺部疾病2例,内分泌疾病1例。结论肠癌患者在术后出现新发病灶时要仔细检查发病情况,结合病理学检查和临床诊治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帮助患者争取治疗时间,提高生存期。

  • 术中不同剂量芬太尼对脊柱手术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作者:范智芳;王川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中予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三组采取雷米芬太尼麻醉处理,其中A组术中不追加芬太尼,B组术中追加3.0μg/kg芬太尼,C组术中追加6.0μg/kg芬太尼。结果 A组与B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但C组皆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B组RS评分与VAS评分皆明显低于A组(P<0.05),而Ramsay评分则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B组在VAS评分与RS评分上明显高于C组(P<0.05),而Ramsay评分则明显低于C组( P<0.05)。结论脊柱手术米芬太尼麻醉后追加6.0μg/kg镇痛与镇静效果良好,同时疼痛较轻,可有效减少麻醉痛觉高敏与躁动,值得借鉴。

  • 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蕾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异位妊娠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腹部超声诊断,研究组行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包块、胚芽、心管搏动、宫内假孕囊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各类型患者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大程度避免临床误诊和漏诊。

  • CCP抗体与 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鲁会田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率的价值。方法分别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9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4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比较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敏感性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性较单独检测提高,但与抗CCP抗体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与RF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率,降低漏诊、误诊发生率。

  •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 CT表现

    作者:张杰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CT表现。方法对20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进行CT平扫,并对CT影像学表现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131 I-SPECT/CT显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 CT扫描显示单发大结节1例,单侧多发性结节3例,双侧多发性结节6例,粟粒状结节影4例,双肺片状密度增高影3例,左下肺网状密度影1例,阴性2例。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应及时彻底治疗,长期随访,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转移瘤位置和转移情况,判断肿瘤浸润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 正常的创伤修复与“失控”的创伤修复对比研究

    作者:张建军

    目的:探讨正常创伤修复与“失控”的创伤修复对比。方法选取正常创伤修复患者50例(正常组),均为汾阳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就其临床资料与“失控”的50例(失控组)创伤修复进行对比。结果正常组均为浅表锐器刀伤,均愈合,瘢痕不明显,愈合率为100%,无恶变病例。失控组致伤原因中烧烫伤30例,其中瘢痕24例,慢性溃疡6例,无恶变;撞跌伤20例,其中瘢痕15例(恶变1例),慢性溃疡5例。故正常组临床情况优于失控组( P<0.05)。结论对创伤修复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并对其由生理上的可控性向病理方面的失控性转化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且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血小板参数联合骨髓涂片对血液疾病检验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天震

    目的:探讨血液疾病检验中采用血小板参数与骨髓涂片联合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另取无血液病的健康者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在两组平均分入,均应用双盲试验,对血小板参数与骨髓涂片联合诊断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骨涂片结果,AL患者有极活跃的骨髓增生,巨核细胞以幼稚型和颗粒型为主,数目在视野内为0~39个,偶见血小板;AA患者有较活跃的骨髓增生,对巨核细胞进行观察表现为幼稚型,统计数目为7~125个,偶见血小板;对ITP患者骨髓增生分析表现为降低状态,有极少的核细胞数目,约0~1个,幼稚型多见,偶见血小板。结论将骨髓涂片结合血小板各参数检验,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及时确认疾病及之后的治疗预后评估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疗效的评估价值

    作者:周贺伟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 FeNO)对老年患者支气管哮喘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40例,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规律吸入为哮喘组,取同期健康老年人40例为健康组,在1、3、6个月行FeNO及肺功能测定。结果规律吸入治疗1个月后,患者FeNO及肺功能较治疗前好转;行3个月规律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其中肺功能达正常恢复8例,哮喘症状仍发作,但较治疗前减轻,且评估FeNO值较正常高,继续吸入治疗,6个月后均达正常。 FeNO值对哮喘疗效评估的灵敏度为100%,肺功能评估的灵敏度为80%。结论呼气一氧化氮测定评估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便疾病控制,终达到改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刚小青;张菊新

    目的:研究采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患者妊娠不良结局情况。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各80例,同期另选取健康妊娠产妇8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了解其妊娠结局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结果妊娠结局方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各项不良妊娠结局方面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值明显低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偏高,可能受到疾病及胰岛素抵抗影响,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相对偏高,应注重孕期检查,提升生产安全性及胎儿健康性。

  •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 CT和 MRI诊断探讨

    作者:崔效广

    目的: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和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1例,分别对患者进行CT平扫及MRI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变均向鞍内深入,且鞍内部分较小,鞍旁部分较大;患者病变横径为(6.2±0.4)mm,鞍旁病变的前后径为(4.8±0.5)mm,上下径为(5.0±0.6)mm;21例患者CT平扫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病灶均未出现坏死、出血、囊变或钙化现象,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1WI扫描多为脑灰质信号,T2WI扫描呈现极高信号。结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同垂体瘤和脑膜瘤具有较高相似性,通过结合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可对患者病灶进行有效的定性鉴别,是一种可靠的术前诊断方法,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时机和疗效

    作者:段国庆;高明

    目的:研究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时机和疗效。方法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100例,将从临床症状出现到实施手术的时间不足半年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超过半年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69.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3.6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在半年内尽早地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进行诊断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而且还能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颅脑手术术后切口局部膨出致脑脊液漏

    作者:张继洲

    目的:探讨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对颅脑手术后切口局部膨出致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登封市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0月行颅脑手术后发生切口局部膨出致脑脊液露出的患者4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患者行脑室外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引流时间、不同引流时间颅内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颅脑术后切口膨出致脑脊液漏,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改良矫治器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琳

    目的:探讨儿童前牙反牙合采用改良矫治器矫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100例儿童牙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许昌市口腔医院口腔科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改良矫治器矫治(观察组,n=50)与常规直丝弓矫治(对照组,n=50)效果进行比较,比较预后。结果观察组彻底矫治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矫治所用时间为(12.1±1.0)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9±1.8)个月。两组治疗前U1-NA、U1/NA、L1-NB、L1/NB牙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童前牙反牙合采用改良矫治器矫治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有较高的彻底矫治率,可显著缩短疗程,促使预后明显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 外伤性小肠破裂36例诊治效果

    作者:赵卫兵;靳锋;赵菊珍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均经手术治疗确诊为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36例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术后切口感染5例,均经换药及二期清创缝合治愈,粘连性肠梗阻4例,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重视腹部体征变化,配合相关检查,可早期诊断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重度哮喘疗效观察

    作者:张俊琴;刘举

    目的:观察重度哮喘患者采取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舒利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接诊的重度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其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EF均有明显提高,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研究组提高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无症状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需急诊就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度哮喘采取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改善PEF,并且随访期间无症状时间更长,所需急诊就医的次数也明显降低,值得借鉴。

  • 腹腔镜在妇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何永娜;丁华永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或妇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腹腔镜手术组)与对照组(开腹手术组),每组3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再次粘连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血清炎性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再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血清学指标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炎性指标值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在妇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过程中能取得显著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降低再次粘连发生率及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炎性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治疗复治肺结核效果探讨

    作者:杨惠卫;李冬雷;李润浦;王晓洁

    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患者采取经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接诊的复治肺结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化疗治疗,而研究组采取经支气管镜局部给药并化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等方面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发生并发症2例,对照组1例,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治肺结核属于难治性疾病,经支气管镜局部给药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相较于单纯化疗效果更明显,值得借鉴。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作者:吴茱萸;唐思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

    作者:孟芳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宫腔粘连电切术( TCRA)后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宫腔粘连电切术术后给予每日服用不同剂量的戊酸雌二醇,分别为2、4、6、8 mg,比较宫腔粘连( IUA)患者TCRA术后随访期的月经改变和宫腔恢复情况。结果轻度粘连中各剂量的月经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中度粘连中,4 mg组对宫腔恢复的疗效要明显优于2 mg组,6、8 mg组疗效也优于2 mg组,但4、6、8 mg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而重度粘连各剂量月经恢复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各剂量的雌激素对重度粘连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结论生理状态的雌激素环境,更有利于子宫内膜修复,恢复正常宫腔形态。

  • 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郭放;杨强;支兴龙;谌燕飞;何川

    目的:探讨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宣武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入院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桡动脉搭桥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方式的治疗,两组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与入院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搭桥血管重建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病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

    作者:朱惠萍

    目的:观察氧驱动与空气压缩泵两种雾化吸入方法用于小儿哮喘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选择76例哮喘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研究组行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1.2±4.1)%、(91.0±4.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分别为(97.1±4.3)%、(92.6±4.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7.37%(37/38),对照组为73.68%(28/38),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能够更高程度地改善患儿的哮喘症状,提升血氧饱和度,应当得到推广。

  • 晋中市居民尿碘及甲状腺疾病现况调查

    作者:张志宏;宋建红;籍瑞萍;邢晓冰;梁燕;王娟;董喆;吕军;张东升

    目的:探讨晋中市居民尿碘及甲状腺疾病现况。方法选择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人群抽样调查中甲状腺疾病患者750例为观察组,抽取健康检查者500例为对照组,行空腹尿样标本采集,对比血清促甲状腺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B超及尿碘等,对比不同年龄组发生情况。结果晋中市居民尿碘处于适宜及过量水平。观察组平均尿碘浓度(312.8μg/L)居较高水平,与对照组(187.4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甲状腺疾病所检测的尿碘浓度均居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碘需结合个体差异,依据当地碘环境,合理、科学进行,以防碘过量,诱导甲状腺疾病,测定尿碘,可做为常规检测手段,以为临床提供依据。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伴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的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程继伟

    目的:探讨对合并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郑市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伴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观察组54例基于对照组加用右佐匹克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PSQI、HAMA、HAM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6.38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PSQI、HAMA、HA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TSEE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价值。

  • 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重塑与痰液、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观察

    作者:李敏;李晓莲

    目的:针对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重塑与痰液、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盂县人民医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多索茶碱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 d后、治疗10 d后的血清气道重塑指标、痰液、血清炎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5d、10d的血清气道重塑指标及痰液、血清炎性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后5d、10d的检测水平均明显地低于本组治疗前(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多索茶碱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重塑,对患者的痰液、血清指标具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18 F-FDG PET/CT联合盆腔增强 CT诊断卵巢癌的价值

    作者:王峰;张勤丽;赵瑞峰

    目的:进一步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联合盆腔增强CT诊断卵巢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晋煤医院临床疑似卵巢癌而行18 F-FDG PET/CT扫描的患者30例,PET/CT显像后同机行盆腔增强CT显像。分别计算18 F-FDG PET/CT及盆腔增强CT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18 F-FDG PET/CT联合盆腔增强CT诊断卵巢癌患者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50%,较单独应用PET/CT或盆腔增强CT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18 F-FDG PET/CT比盆腔增强CT诊断卵巢癌患者的灵敏度高,但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8 F-FDG PET/CT联合盆腔增强CT诊断卵巢癌患者的灵敏度高,临床分期更准确。

  • 卵巢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前后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与 CA125的比较

    作者:康凤兰

    目的:比较卵巢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前后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 HE4)与CA125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1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ESA)对手术前及化疗前后血清HE4和CA125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经术后常规化疗,卵巢癌上皮性患者血清CA125及HE4水平基本降至正常。 HE4术前为(796.32±12.7)pmol/L,第2次后基本呈正常恢复,为(131.61±10.6)pmol/L,CA125中位数术前为(128.0±9.5)kU/L,第3次化疗为(30.4±9.7)kU/L,呈正常恢复。如三次以后未恢复正常,则诊断为复发。治疗中CA125和HE4相关,统计相关系数为0.811。结论卵巢癌血清学标志物中,HE4也可用于疗效的评估。

  • 乙肝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关系

    作者:李剀;杨晓莉;周春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B、C基因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 IL-18)和其他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法对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100例CHB患者进行B、C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 ELISA)法检测CHB患者实验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IL-18、IL-12、干扰素-γ( IFN-γ)的水平,并比较两组及不同基因型IL-18等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100例CHB患者中,B型70例,C型18例,BC混合型6例,未分型6例;CHB C基因型患者的血清中IL-18、IL-12、IFN-γ因子水平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P<0.05);CHB患者血清中IL-18、IL-12、IFN-γ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且实验组血清中IL-18、IL-12、IFN-γ的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100例CHB患者基因型主要以B型为主;患者血清中IL-18、IL-12、IFN-γ因子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炎性活动时,C基因型患者Th1细胞免疫水平强于B基因型患者。

    关键词: HBV 基因型 细胞因子
  • 腹腔镜与开腹行进展期胃癌 D2根治术的临床对比报告

    作者:乔超锋;乔祖俊;王刚;杜信冈;冯振华;靳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直视下行进展期胃癌D2手术虽具有同样的手术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以及术后疼痛少等优点。

  • 经皮微波消融结合温度监测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近胃肠道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估

    作者:王智民

    目的:观察经皮微波消融结合温度监测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近胃肠道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近胃肠道肝细胞癌(肿瘤与胃肠道距离≤5 cm)患者68例(88个肿瘤)作为观察组,取同期收治的近胃肠道肝细胞癌患者60例(81个肿瘤)作为对照组,均在温度监测下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观察组于近胃肠道边缘肿瘤组织内注射无水乙醇,对照组不予以处理。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血清甲胎蛋白( AFP)水平变化情况;记录肿瘤消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17个月,了解两组病死率、复发率及肝内转移率。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1%,观察组治疗1、3个月血清甲胎蛋白( AFP)水平分别为(158.41±18.33)、(57.59±11.26)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7个月,观察组病死率和肝内转移率分别为17.71%、13.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温度监测下经皮微波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近胃肠道肝细胞癌,有利于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率。

  •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郑康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腔积液危重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胸腔引流,观察组行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观察穿刺前和穿刺中血压、心率变化,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评分,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中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分别为(85.26±11.36)mm Hg、(119.22±12.69)mm Hg、(112.54±12.05)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APACHE评分为(25.51±4.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可减少对胸腔积液危重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 心脏冠脉双轴旋转血管造影技术应用

    作者:崔永强

    目的:了解心脏冠脉双轴旋转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实验组行双轴旋转冠脉造影术,观察两组检查透视时间、心脏平均吸收剂量、图像质量评分及对比剂用量变化差异。结果实验组心脏平均吸收剂量为(30.38±13.38) D/mGy,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8±15.01)D/mGy,对比剂用量为(29.68±0.08)V/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08±7.73)V/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视时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双轴旋转血管造影技术与冠脉造影图像质量要求吻合,可有效减少冠脉造影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妊娠中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作者:冯小爱;刘渊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孕妇的阴道菌群分布特征,并对其同孕妇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孕妇120例,对其进行常规产前阴道菌群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按照阳性组患者是否存在自觉症状将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对比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有症状组孕妇的产褥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阴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晚期妊娠妇女其阴道菌群检测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估妊娠结局的依据,临床应积极实施筛查和检测。

  • 达立通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吕军宁

    目的:分析并研究达立通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运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门诊诊断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 A组36例、B组42例),A组单纯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剂治疗,B组给予达立通颗粒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立通颗粒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剂联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排便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替考拉宁在革兰阳性球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李琳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漯河市中心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G+球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万古霉素治疗和替考拉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和6.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考拉宁治疗G+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低管电压扫描下肢 CT血管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

    作者:王懿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100 kV)扫描下肢CT血管成像( CTA)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行双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管电压应用120 kV,实验组管电压采用100 kV,均利用300 mA的管电流,观察两组下肢CTA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变化。结果扫描完毕后实验组 CT 容积剂量指数与剂量长度乘积依次为(19.82±1.03) mGy、(2342.77±202.48)mGy· cm,对照组依次为(32.61±1.01)mGy、(3478.71±197.33)mGy· cm,实验组CT容积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图像质量均与诊断要求吻合,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管电压(100 kV)扫描下肢CT血管成像可减少辐射剂量,获取与临床诊断要求吻合的图像,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长期 NIPPV 治疗稳定期 COPD合并慢性呼衰的疗效

    作者:郭俊华;冯志军;王红燕;黄志昂;路武杰;李荟萍

    目的:探讨长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治疗重度稳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NIPPV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随访1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及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圣乔治问卷评分( SGRQ评分)、呼吸困难评分( MMRC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的变化。结果 NIPPV组患者在随访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0±1.0)次、(14.0±4.0)d,对照组为(5.0±1.0)次、(26.0±7.0)d,NIPPV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及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aCO2较治疗前下降,但NIPPV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检测显示,两组患者FEV1%均较治疗前提高,NIPPV组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其中两组SGRQ评分及MMRC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6-MWT较前提高,但NIPPV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重度稳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衰患者长期使用NIPPV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高碳酸血症,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刘永军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术后Matta评分和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1±2.2) d,对照组为(16.3±2.2)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6187,P<0.05);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出现率等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Matta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创内固定手术疗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更明显,安全性高,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更广。

  • 欧维婷阴道软膏治疗绝经后阴道萎缩的疗效

    作者:朱爱珍;李婷

    目的:探讨欧维婷软膏治疗绝经后妇女阴道萎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绝经后妇女阴道萎缩患者58例,阴道应用欧维婷软膏0.5 g/次,连续2周,之后改为2次/周,共3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4、8及12周作阴道健康评分,并结合用药前后阴道萎缩症状,血清激素水平和血脂等生化指标,子宫内膜厚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用药12周后雌激素缺乏所致症状明显改善。血雌二醇、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无明显变化,阴道彩超检查子宫内膜无明显增厚。结论阴道使用欧维婷软膏治疗绝经后妇女阴道萎缩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 美托洛尔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卢姝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呋塞米治疗,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40%,治疗组为95.3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治疗组为4.6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心功能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呋塞米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称重饮食方式营养指导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

    作者:蒋洁;王士艳;蒋霞

    目的:探讨称重饮食在妊娠期糖尿病营养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将8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称重饮食治疗组(观察组)38例,非称重饮食治疗组(对照组)46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孕产次、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统一专人对两组孕妇进行营养指导,观察组所有孕妇要求食物采用专用电子秤称重,对照组接受营养指导后无具体称重要求。比较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孕程、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产后42 d血糖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亲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更理想,观察组的产后42 d血糖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称重控制下的营养指导较非称重控制下的营养指导更能改善母婴的结局。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与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艾莉莎;郑慧珂;孙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肝组织损伤、肝纤维化相关性。方法对阳性组及阴性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医师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完成两组患者肝组织损伤及肝纤维化检验,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阳性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均显著高于未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 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作者:李娜;郭宏湘;冯艳萍;屈清荣

    目的:观察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治疗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首先都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普米克进行高频振动雾化治疗,研究组联合万托林与普米克进行高频振动雾化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36),其中口干1例,声音嘶哑2例,咽部不适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彻底抑制炎性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 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浆 microRNA 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作者:石海洲;王笃杰;丁文贤;许传屾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浆microRNA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 NC组)和常规化疗组( CC组),每组60例,分别纳入同时期良性乳腺病和健康志愿者各6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 BC组)和健康对照组( HC组)。对所有受试者血浆microRNA( miR-31、miR-200c、miR-205)和肿瘤相关指标[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2R)、白细胞介素-6( 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化疗前NC组和CC组血浆miR-31、miR-20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良性乳腺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miR-200c、sIL-2R、IL-6和VEGF水平则显著高于BC组和HC组(P<0.05);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浆miR-31、miR-20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与miR-200c、sIL-2R、IL-6和VEGF水平呈负相关。化疗后第15、45天,NC组血浆miR-31、miR-20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C组,miR-200c、sIL-2R、IL-6和VEGF水平则显著高于CC组( 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有效上调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浆miR-31、miR-205水平,下调miR-200c、sIL-2R、IL-6和VEGF水平,对晚期乳腺癌有改善作用。

  • 氧化锆全瓷冠在口腔修复的应用效果

    作者:高东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应用氧化锆全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行口腔修复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54个牙位)患者应用氧化锆全瓷进行修复,对照组36例(62个牙位)患者则应用钴铬合金烤瓷修复方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修复的边缘着色及牙龈状况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应用氧化锆全瓷可确保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其美学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根尖倒充填术对根尖周炎患者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郭春明

    目的:观察根尖倒充填术治疗根尖周炎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以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根尖刮治术治疗,实验组行根尖倒充填术,术后随访1~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年,实验组术后1、2年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85.71%,与对照组的56.67%、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4.85,P<0.05)。结论根尖倒充填术治疗根尖周炎远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小剂量甲状腺素干预对青春前期特发性矮小患儿生长激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王伟;崔志瑞;史灵利;蔡丽霞

    目的:探讨青春前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甲状腺功能正常,但游离甲状腺素(FT4)处于正常低值时,小剂量甲状腺素(L-T4)对ISS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但血清FT4浓度处于正常值的第3~25百分位之间,首次确诊为ISS的青春前期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rhGH+L-T4组和rhGH组。 rhGH+L-T4组给予rhGH[0.15~0.20 U/(kg· d)]+L-T4(0.5~1.5μg/kg)干预,rhGH组给予rhGH([0.15~0.20 U/(kg· d)]+安慰剂干预,观察治疗4个月后患儿治疗期间净获身高(ΔHt)、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C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促甲状腺素( TSH )、FT4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4个月后, rhGH+L-T4组患儿ΔHt、FT4和IGF-1较rhGH组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25,49.332,4.050, P均<0.05);HtSDS-CA较rhGH组稍增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t=1.517,P=0.133);BMI、TSH和IGFBP-3与rhGH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544,-1.440,0.974,P均>0.05)。结论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FT4处于正常低值的青春前期ISS患儿,小剂量甲状腺素短期干预可增强生长激素敏感性,且不会增加肥胖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H-IGF-1信号传导通路的IGF-1水平有关。

  • 全胸腔镜与常规三切口根治性食管癌术的近期疗效对比

    作者:郭锐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与常规三切口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颈、右胸后外侧和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行全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术中胸部出血量、术后胸水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平均清扫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胸腔镜在根治食管癌手术中近期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中失血量少和肺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维荣

    目的:探讨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太钢总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疗法,即二甲双胍缓释片与甘精胰岛素;观察组60例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即艾塞那肽,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7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观察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但是生物半衰期短,因此临床使用受限。

  • 早期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飞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鄢陵县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早期腹腔灌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以及腹水淀粉酶含量。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腹水淀粉酶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腹腔灌洗不仅可明显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肝脏肿瘤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崔红霞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28例,均实施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脏功能变化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等,并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未出现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 min。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肝脏肿瘤进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相关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腹腔镜治疗盆腔炎性不孕症的效果

    作者:李环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盆腔炎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盆腔炎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时间、妊娠率、腹痛缓解程度、妇科症状消失等。结果观察组妊娠时间、妊娠率、腹痛缓解程度、妇科症状消失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盆腔炎性疾病所致不孕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关赟;张晓明

    目的: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并采用脑卒中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评分降低至(18.68±6.34)分,4周后降低至(8.71±3.61)分,其降低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痊愈24例,显效22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缩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值得推广。

  • 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的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梁毅;薛振峰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4年5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患者80例,采取腹腔镜下胃肿瘤根治手术,手术全程患者为全身麻醉的经腹手术。结果80例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5%,且其各项症状评分及总评分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切除胃肿瘤手术并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加快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维生素A与儿童1型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永兴;郝会民;张英娴;杨海花;刘芳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及酮症酸中毒(DK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131例患儿,其中62例为新发T1DM患儿,包括非酮症酸中毒组(非DKA组)23例,酮症酸中毒组(DKA组)39例,其余69例患儿为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维生素 A 水平[(1.13±0.41)μmol/L]明显高于非 DKA 组[(0.51±0.34)μmol /L]、DKA组[(0.31±0.23)μmol /L](P<0.01);而非DKA组的血清维生素 A水平高于DKA组( P<0.05)。结论维生素A与儿童T1DM和DKA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维生素A在儿童T1DM发病中可能有潜在的保护效应。

  • 妊娠期子宫破裂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奈嫚嫚;徐一鸣;胡孟彩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4例子宫破裂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子宫破裂患者中瘢痕子宫16例,非瘢痕子宫8例;中孕引产2例,晚期妊娠22例;完全子宫破裂4例,不全子宫破裂20例。22例行子宫修补术,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孕产妇死亡,其余产妇均抢救成功。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不一,其中14例不全子宫破裂为瘢痕子宫择期手术术中诊断。结论瘢痕子宫为妊娠期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子宫破裂发生率应降低剖宫产率,加强孕期管理和监护,提高诊治子宫破裂高危患者的能力。

  • 胃癌相关基因 gcI的克隆及其功能预测分析

    作者:渠海;程丹桂

    目的:分析胃癌相关基因gcI的克隆片段,并预测该基因片段的功能。方法利用mRNA差异技术,分别筛选胃癌前期患者及正常人胃黏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段gcI,通过5’RACE方法扩增差异表达基因的全长cRNA,根据数据库查阅结果分析所得cRNA中氨基酸序列的生物学特征,并检测其编码蛋白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两组gcI基因表达结果和IP3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癌相关基因gcI克隆后的功能分析结果显示,gcI基因在胃癌前期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标准,预测胃癌相关基因gcI是胃癌病变中的影响因素和重要变化指标,其具体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感染危险因素

    作者:江秀慧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分析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病率为28.07%,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病死率低于未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病种及病情相关,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患病率明显高于脑梗死、非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者。结论加强对患者肺部基础疾病的重视,控制气管切开及日常住院感染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积极抗感染,降低病死率的同时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脊柱减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李天喜;王闯建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强龙( MP)在脊柱减压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脊柱减压手术中应用大剂量甲强龙患者31例,应用地塞米松患者30例。术后随访3个月,通过患者术后感觉运动评分、自主满意度及并发症进行二者效果比较。结果应用大剂量甲强龙的患者术后感觉运动评分及自主满意度优于应用地塞米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大剂量使用甲强龙在伴有严重脊髓压迫的脊柱减压治疗中具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有效预防由于手术所造成的神经刺激症状,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 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创伤的早期疗效

    作者:杨荣刚

    目的:探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创伤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重型脑创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骨瓣减压术,实验组实施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良好率(81.08%)高于对照组(62.16%),术后7 d GCS评分[(9.76±1.43)分]优于对照组[(7.53±1.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脑创伤早期疗效确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单、双椎间融合器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宝田

    目的:探讨单、双椎间融合器( cage)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1年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患者246例,行单cage融合术114个节段,双cage融合术185个节段,统计术后3、6、9、12个月融合率及术后1年椎间高度丢失率。结果1年随访,椎间高度丢失率单cage组为13.2%,双cage组为11.2%。结论单cage、双cage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率及维持椎间高度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 肝功能指标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关系研究

    作者:王志刚

    目的:明确肝功能指标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与肝细胞损伤程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选择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来院体检健康人90名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 HBV-DNA 病毒载量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白蛋白/球蛋白( A/G)以及总胆红素( TBI)等指标。结果两组TBI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LT、TBI以及A/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观察组HBV-DNA病毒载量的上升,ALT水平随之明显提升,且ALT与HBV-DNA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r=0.145,P<0.05);其余指标与HBV-DNA病毒载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指标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会在正常范围内发生较大变化,并且其变化情况与患者的肝细胞损害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需要重视慢性乙肝患者的ALT变化情况,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肝细胞损害加重。

  •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

    作者:张保健;周红星;兰宇斌;成小辉;王永朝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200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每组100例。研究组经endobtton固定股骨,可吸收螺钉固定胫骨;对照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股骨、胫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其术后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关节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轴移实验阴性率91.00%、ROM评价正常率94.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临床特点,根据确诊病例实际情况制定正确治疗方案,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过伸复位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作者:仇俊峰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40个椎体)。采用植骨短节段内经椎弓根椎体内固定钉棒结合体位复位,随访手术前后及末次X线的伤椎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结果36例患者(40个椎体)随访半年,经过X线测量,术后受伤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提高,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受伤椎体Cobb角低于术前,术后及末次血管疼痛分数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临床过程中植骨短节段内经椎弓根椎体内固定治疗与过伸复位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行之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者:司亚丽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氨溴索,实验组给予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31±5.36)h、(10.02±2.2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用药后12 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许丽君;崔英杰;秦历杰

    目的: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为其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7例治愈,1例死亡。4例有糖尿病史,4例首次发现糖尿病。结论在急诊患者中,一部分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特别是首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常因症状不典型而误诊,因此建议所有急诊患者均应常规监测指尖血糖,对于血糖过高者应及时检查血尿酮体,以避免误诊漏诊。

  • 新式剖宫产与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比较

    作者:栗晓艳

    目的:对比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的情况。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10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就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A组)与新式剖宫产( B组)术后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腹腔粘连率为66%, B组为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腹壁及腹腔广泛粘连率居较高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粘连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年两组各类粘连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率较高,且程度严重,故临床需正确选择方案,以大程度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疗效分析

    作者:冀振芬;李学丽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太原市太航医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开腹组患者( n=29)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则采取腹腔镜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再次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依次为(49.11±9.29)min、(72.18±16.52)ml、(5.31±1.17)d,均低于开腹组患者水平;且腹腔镜组再次宫外孕率仅为10.3%,远低于开腹组,上述四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更优,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强;张晓明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视力及肌力改善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与对照组的7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视力提高2级时间[(7.12±2.82)d vs(12.38±4.31)d]、肌力提高2级时间[(7.32±3.22)d vs(10.46±2.63)d]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108.52±20.15)μm vs(80.36±18.75)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脊髓炎效果明显,能有效恢复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作者:李琰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1%)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比较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杨定坤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入院治疗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8例)和开腹组(4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饮食恢复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2.14±12.66)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饮食恢复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2.28±12.00)ml、(24.26±11.26)h、(2.18±0.84)cm、(4.03±2.1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和腹腔脓肿发生率分别为4.17%、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经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是术中可减少对腹腔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