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直肠脱垂采用直肠黏膜排列固定注射术加肛门环缩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王景新;王君华;宁秋娜

    目的 探讨采用直肠黏膜排列固定注射术联合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直肠脱垂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直肠黏膜排列固定注射术联合肛门环缩术,对照组采用硬化剂注射加肛门环缩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直肠黏膜排列固定注射术联合肛门环缩术对直肠脱垂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评价抗房颤起搏器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

    作者:高飞;董少红;李宜富

    目的 评价抗房颤起搏器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抗房颤起搏器治疗者(研究组)22例,普通DDD起搏器治疗者(对照组)2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 (P <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房颤起搏器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确切,可以明显调节心率,改善心功能,适于临床推广.

  • 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相钦;李凌;杨海波;陶海龙;上官佳红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有效性.方法 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中主动脉右冠窦破裂破裂至右房3例,主动脉无冠窦破裂至右房2例,对5例患者通过建立股动脉-主动脉窦瘤破口-右心房-下腔静脉-股静脉轨道,经股静脉置入合适的PDA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 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均封堵成功,1例残余微量分流,术后彩超显示残余分流消失,无并发症.术后规律复查显示心功能教术前改善,肺动脉压降低,封堵器良好.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马相民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胆囊炎胆石症治疗的96例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92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95.83%.术后有2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7例,手术切口感染7例,伤口裂开5例,尿路感染4例.结论 老年患者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症状,可以采取手术切除胆囊的治疗方式,但老年人体质较弱,需要充分做好手术后期的处理工作,防止老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

  • 双镜联合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兵;闫东红;刘松杰;陈智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优势.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复杂结直肠手术病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3例)与对照组(18例),以腹腔镜联合结肠镜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组为研究组,以开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组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0 ~ 155 min,平均80 min,住院时间4~11 d.对照组手术时间80~135 min,住院时间10 ~16 d.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P>0.05).

  • 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旭;孟凡民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择期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试验组予舒芬太尼、托烷司琼、右美托咪定2 μg/kg,对照组予舒芬太尼、托烷司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4h的镇痛评分(2.13±0.39)分明显小于对照组(2.4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48 h内镇静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16.67%小于对照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 双氯芬酸钠联合间苯三酚和黄体酮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瞿虎;袁浩锋;马波;汪中扬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联合间苯三酚等药物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急性肾绞痛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均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及黄体酮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组再给予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VAS结果分别为(7.54±2.11)分和(2.57±1.32)分,对照组分别为(7.34±2.32)分和(3.76±1.22)分.两组患者治疗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结果有所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 =2.57,P<0.05).而且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76,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及黄体酮联合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糖类抗原125联合应用于卵巢癌风险判定法则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秋荣;李建军

    目的 探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 (CA125)联合应用于卵巢癌风险判定法则(RO-M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bbott 12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检测34例卵巢癌、35例卵巢良性肿瘤、3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E4、CA125C及ROMA值,比较其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卵巢癌组与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其血清HE4、CA125C及ROMA值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肿瘤组血清HE4、CA125及ROMA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4的敏感度、特异度及ROC分别为为阳性率77.9%、91.7%;CA125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阳性率72.9%、85.7%;ROMA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为阳性率85.6%、89.7%.根据各自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出ROC曲线,HE4、CA125C及ROMA值用于诊断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91、0.823、0.936.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HE4是一种被FDA批准的用于卵巢癌的监测指标,其与CA125联合检测应用于卵巢癌风险判定法则(ROMA)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明显优于HE4和CA125单独检测,RO-MA值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卵巢的诊断能力.

  • 不同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周珺

    目的 探讨三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行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选用玻璃纤维桩进行桩核修复,B组用碳纤维作为桩核修复材料,C组选取石英纤维桩给予桩核修复,三组恢复基牙外形后以全瓷修复牙体缺损,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修复效果.结果 A、B、C三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数两两对比,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三组两两对比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修复美观度上,B组与A组、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C组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英纤维桩、碳纤维桩和玻璃纤维桩口腔修复效果的良好材料.在抗折强度方面,石英纤维桩强度高,玻璃纤维桩相对差,但均具有显著的抗折效果.不过,由于碳纤维桩在光泽性方面较差,影响美学效果,半透明的石英、玻璃纤维桩逐渐成为主流的纤维桩材料.建议临床依据患者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纤维材料.

  •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临床分析

    作者:闫进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结果和术后随访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收治的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1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结果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观察探讨.结果 2例死亡,7例术后出现各类早期并发症,临床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11.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术后第5、10、15年,患者的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3.4%、83.6%、77.0%.结论 采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对严重联合瓣膜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瑞舒伐他汀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疗效

    作者:张孝良;马正磊;赵祥光;程冬敏;冯文清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76例坚持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进行血脂、肝功、肌酶、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进行比较;与出院后未能坚持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的92例患者比较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坚持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脂下降、颈动脉硬化减轻、颈动脉狭窄好转,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出院后未能坚持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的患者比较,复发率低.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应加强临床宣教,让更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受益.

  • 妇科开腹术后中药内服外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分析

    作者:胡海军;刘春燕;李佳平

    目的 探讨内服中成药厚朴排气合剂联合腹部中药熨敷对促进妇科开腹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行妇科开腹术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三组,内服中药组(内服组)、中药熨敷组(熨敷组)、中药内服联合腹部熨敷组(联合组),每组80例.三组平均年龄、手术病种、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在术后8~10h分别予以口服厚朴排气合剂、中药熨敷、内服外敷联合应用,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和腹胀、肠梗阻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为(12.9±4.2)h,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平均分别为(23.4±5.6)h和(42.8±7.0)h,均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且术后腹胀、肠梗阻发生率均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妇科开腹手术后应用中药内服外熨能更快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朱梅菊;卢秀波;刘洋;樊玉霞;刘征;王晓明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全甲状腺切除、有甲状腺手术史、肿瘤有腺外侵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高于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首次手术、无腺外侵犯者(P<0.05).结论 全甲状腺切除、甲状腺手术史及肿瘤腺外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术者应提高手术技巧,术中应尽量精细化操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两种静脉复合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王涛

    目的 比较以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为主的两种静脉复合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近年来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按不同的静脉麻醉方式分均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右美托咪啶+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和丙泊酚组(B组,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每组6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建立气腹时的心血管反应,记录术中用药和术后恢复情况,并调查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A组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阶段血压无明显变化,但建立气腹时血压升高,拔管后血压降低;B组麻醉诱导后血压降低.A组麻醉和手术过程心率降低,B组心率保持不变.B组清醒拔管时间均少于A组.A组阿托品和乌拉地尔的使用较多,麻黄碱使用较少.A组术后即时镇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B组(P均<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确切、安全,且无术中知晓发生.但术中需注意右美托咪啶诱导给药速度、加强心率、血压监护.

  •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

    作者:司丽芬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使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进行检查,对照组单独使用阴道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异位妊娠的效果.结果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5%,单纯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破裂型和未破裂型准确率分别为94.20%和100.0%,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82.61%和8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准确率高,操作简单便捷,具有临床价值,是异位妊娠诊断的首选方法.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刘根廷;杜全印;王绍义

    目的 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老年患者选择更好的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12~24个月,对两组术后肢体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髋关节功能分数以及患者术后2年内的疼痛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疼痛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上均有良好的疗效,但是在恢复术后生活质量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要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 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预防门脉高压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罗乾坤;秦涛;刘传江;胡明星;王玉柱;付强;张宏伟

    目的 探索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断流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对门静脉血栓(PVT)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96例门静脉高压行脾切断流术患者,其中术后口服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联合应用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抗凝的54例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术后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PLT)数量的变化,彩超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并于术后1周、2周及1个月检查彩超了解门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口服阿司匹林的对照组术后不同时期PVT形成有6例,发生率为14.29%,其中脾静脉残端血栓发生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2例,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联合治疗组发生PVT共有1例脾静脉残端血栓,发生率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门脉高压患者脾切断流术后应用华法林抑制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生成,并早期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能有效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

  • 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临床特征

    作者:袁长亮;周征兵;孙景巍;高璐璐;李晨华;黄玉柱

    目的 总结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8例儿童MP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P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咳嗽伴有发热.胸部X线片:28例均有肺叶、节段性大叶状密度增高影、肺实质浸润性病变;其中1例合并单侧胸腔积液,1例合并右侧肺不张.确定患儿MP-IgM阳性后,均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26例患儿症状控制后出院,2例转院.16例患儿于出院2周后复查胸片,病灶均吸收.结论 临床上要注意MPP胸片改变的多样性,一般症状者可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存在感染中毒症状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 帕瑞昔布钠对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吕帅国;李长生;李廷坤;汪蕾;孙亚林;卢锡华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对CT引导下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CT引导下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5~68岁,体质量48 ~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1~2 mg/kg和芬太尼2~4 μg/kg,插入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2%七氟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 μg/L.术中维持BIS值45 ~60.P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给予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h、24h和48 h时抽取上肢静脉血样,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P组术后2h、24 h和48 h时血浆TNF-α和IL-8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患者术后全身炎性反应.

  •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

    作者:潘敏敏

    目的 比较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将84例(90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44眼)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42例(46眼)采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治疗.治疗后1、3、6、12个月对患者行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查.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3、6、12个月时显效率为70.5%、79.6%、76.2%、70.7%;对照组治疗后1、3、6、12个月时显效率为69.6%、80.4%、69.4%、60.0%,两组治疗后1、3个月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46、0.3094,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 =3.7068、5.7728,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视力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t=2.0962,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t=5.7206,3.6258,P<0.05).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远期效果优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立志;肖作汉;汪燕;王运东;孙文锦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探讨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例,健康对照者18例.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IRAK1、TRAF6、NF-κB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IRAK1、TRAF6、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健康志愿者的0.298、0.478、0.398、0.421和0.663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9信号通路重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显著降低,提示TLR9信号通路异常引起免疫紊乱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未来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靶点.

  • 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作者:刘林;秦贵军

    目的 探讨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木丹颗粒与依帕司他,对照组45例单用依帕司他片,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3.3%,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并能明显降低血液中Hcy的水平.

  • 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注射激素与口服激素方法比较

    作者:胡秀娟

    目的 比较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注射激素与口服激素服用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在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6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注射组采用注射激素治疗,口服组采用口服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腹痛消失时间、腹水消除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肠梗阻发生情况与治疗7d、14 d后的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组治疗效果优于口服组,注射组腹痛消失时间、腹水消除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SAAG、ADA、CRP水平改善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注射激素,可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对脊柱骨折诱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作者:安占天;穆亮;郝岩;白晓龙;张树义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脊柱骨折诱发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为脊柱骨折并发DVT的早诊断、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78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及早诊断脊柱骨折诱发DVP,及时的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D-二聚体的水平,并预防DVT的发生.

  •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栋梁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研究组给予外科导萌手术+口腔正畸治疗;对照给予单纯外科导萌手术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咀嚼功能、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成功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0%;研究组患者咀嚼功能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导萌手术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基础上加入口腔正畸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

    作者:张永昌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照是否在1年内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使用改良ABCD2评分法,通过分析年龄、性别、一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症状持续时间、高血脂、颈内动脉狭窄、1年内发作次数、饮酒史、吸烟史、风心房颤和糖尿病等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总结风险因素.结果 年龄≥60岁、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发作持续时间≥60 min、1年内发作次数≥3次、颈内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发作持续时间、1年发作次数和颈内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后脑梗死的多因素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528、3.812、5.667、3.157、3.995和5.355,P值分别为0.003、0.009、0.008、0.011、0.025、0.007.结论 使用ABCD2改良法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风险因子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高龄、高血压痛、1年内多次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等特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患者,要注意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 1995例人群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韦丽娅;陈庆瑜;甘小玲

    目的 了解人群放射吸收法(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RA)指骨骨密度(BMD)检测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 用RA对1995例体检人员指骨进行骨密度测定,分性别对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指骨骨密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群指骨骨密度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女性各年龄段指骨骨密度参数均低于男性,女性在20 ~30岁及40岁以后为骨量快速丢失期、男性60岁以后为骨量快速丢失期.结论 应重视20~ 30岁及40岁女性、60岁后男性的骨质疏松症筛查和预防.

  • 醒脑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刘金星

    目的 探讨醒脑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共治疗14 d.评价总疗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和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Hcy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Hcy和hs-CR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醒脑静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hs-CRP的表达.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

    作者:刘天明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到2013年10月榆次市人民医院收治消化道肿瘤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第1~14天给予替吉奥(80 mg/m2,2次/d,口服),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对照组60例,给予奥沙利铂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6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末梢神经炎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整个治疗过程中无患者死亡.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彩超在新生儿早期小病灶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智勇;魏达友;巫朝君

    目的 探讨彩超在新生儿早期小病灶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小病灶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颅脑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彩超检查检出率为82.3%,漏诊率为17.7%,CT扫描颅脑出血诊断率为92.5%,漏诊率为7.5%,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略高于彩超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其能有效满足新生儿颅内出血定位诊断需求,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曲安奈德的应用

    作者:庄建青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玻璃体视网膜术前、术中对于玻璃体后脱离未确定的50例患者(50只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将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2 mg,在玻璃体上进行染色作为标记,将玻璃体彻底清除后皮质.观察玻璃体后皮质残留情况、术后眼压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注入曲安奈德后,玻璃体后皮质残留情况均可完全认清,顺利完成玻璃体后脱离,并将玻璃体后皮质彻底清除.术后眼压偏高者3例,眼压升高发生率为6%,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控制并恢复.术后3~4个月随访,无白内障或视网膜脱离复发病例.结论 曲安奈德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充分认清、辨别、清除玻璃体皮质,提高玻璃体后皮质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预防性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69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晨鸿

    目的 探讨临床预防性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0例住院分娩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和对照组(单独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产后2h、产后24 h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2h、产后24 h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而观察组有27例患者出现轻微寒战、发热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并未采取特殊处理,持续15 ~45 min后均自行消失.结论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优于单一缩宫素用于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

    作者:底卫东;贺艳平;徐钧;李江怀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直肠癌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8例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58例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分别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等疗效指标.结果 在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数目方面,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腹腔镜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肿瘤根治性相似,并没有延长手术时间,其中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减少了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术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杨瑜;邢丽菲;汪艾曼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0例T2DM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降糖及治疗冠心病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给药前后血清内脂素含量及血脂、血流变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内脂素及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内脂素及Homa-IR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脂素及Homa-IR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内脂素是T2DM合并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中内脂素含量,进而降低Homa-IR的含量,延缓疾病发展.

  •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56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大明;冯伟

    目的 探讨儿童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6例儿童重型颅脑损伤(GCS 3 ~8分)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按GOS预后评级,良好38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10例.结论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生命体征变化快,易并发低氧血症及休克.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改良挂线术治疗36例乳腺导管瘘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郭发爽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挂线术对乳腺导管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解放军159中心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导管瘘患者36例,采用改良挂线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平均挂线时间为(13.7±3.9)d,32例患者顺利治愈,4例患者愈合较差,二期手术治愈;术后随访结果显示,29例患者乳房外观恢复良好,3例乳头尖部至根部存在小浅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乳头异样感或乳头坏死.结论 采用改良挂线术对乳腺导管瘘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助于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易被患者接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严重交通伤与坠落伤救治结果比较和创伤急救模式探讨

    作者:张玉春

    目的 比较严重交通伤和坠落伤的救治结果,探讨更有效的创伤急救模式.方法 选择以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48例交通伤患者(交通组)和159例坠落伤患者(坠落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创伤部位、死亡时间和I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的救治结局.结果 交通组死亡率为19.76%,低于坠落组的28.30%(x2=7.847,P<0.01).交通组死亡时间<1h患者比例为6.05%,与坠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通组和坠落组受伤部位均以颅脑为主,但两组在颅脑、面颈、腹部、脊椎、四肢等部位的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交通组存活者ISS评分为(24.8±6.8)分,与坠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2,P>0.05).交通组死亡者ISS评分为(32.5±7.3)分,低于坠落组(=7.483,P<0.01).结论 交通伤和坠落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救治中需要根据交通伤和坠落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模式,以提高急救效果.

  • 长短疗程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林大勇;石振东

    目的 观察长短疗程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长、短疗程组,每组84例.两组均进行氧疗、依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短程组加用乙酰半胱氨酸0.6g,每日2次,口服,疗程1个月;长程组乙酰半胱氨酸用法、用量相同,疗程6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痰量评分、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痰量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组较短疗程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疗程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6个月COPD急性发作次数均明显优于短疗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长短疗程乙酰半胱氨酸均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肺功能,6个月疗程效果更显著,COPD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不良反应轻微.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薇

    目的 观察颈部血管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莆田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7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初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79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受检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颈动脉中膜厚度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准确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对不同孕周的妊娠结局影响及相关分析

    作者:唐艳琼

    目的 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对不同孕周的妊娠结局影响及相关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108例,按照产妇入院孕周的不同,将108例产妇分为以下3组:其中A组(孕28~30周)26例;B组(孕30~32周)33例;C组(孕32~34周)49例.结果 B组的期待治疗时间长于A、C两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剖宫产率增加,产妇并发症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降低,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孕产妇而言,随着孕周的增加,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提示临床中应在保证母体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产妇孕周.

  • 地佐辛抑制硬膜外麻醉下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

    作者:吕静;孙广文;王忱;杨龙慧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抑制硬膜外麻醉下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诊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平面固定后,地佐辛组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切皮时再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芬太尼组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切皮时再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芬太尼组在切皮后5 min、牵拉阑尾时的SpO2低于给药前及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发生恶心、呼吸抑制和嗜睡率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用于抑制硬膜外麻醉下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良好,与芬太尼相当,且呼吸抑制作用轻,不良反应少,相对安全.

  • 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

    作者:谢传彬;王峰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行开腹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牵拉轻度不适及遗忘程度、术后睁眼时间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时选择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进行辅助麻醉,显效快,安全性高,顺行性遗忘效果佳.

  • 期待治疗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

    作者:肖荆蕾

    目的 探讨期待治疗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非期待治疗,观察组给予全程期待治疗,对两组母婴围生期结局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观察组胎盘早剥、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肝肾功损害及以溶血(H)、肝酶升高(EL)和血小板减少(LP)为特点的HELLP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大于对照组(P<0.05),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期待治疗应用于临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明显降低母婴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症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检测的意义

    作者:姜晓

    目的 探讨重症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重症肺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均无原发性甲状腺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均没有服用对甲状腺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2天清晨空腹取静脉血5 ml,对照组是在体检当天清晨空腹取静脉血5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T3和T4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T3和T4水平分别为(1.64±0.34) nmol/L、(118.2±10.4)nmol/L.对照组T3和T4水平分别为(2.33±0.45) nmol/L、(184.5±14.3)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右心衰竭T3和T4水平低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3、T4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重症肺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定此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 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观察

    作者:卢春玲;禹彩霞;王锦涛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50例,试验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治疗,试验组加用磷酸肌酸钠1.0 g加入1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14 d.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及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动脉压、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2.67%,试验组94.0%,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心率、二氧化碳分压、肺动脉压指标水平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氧分压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磷酸肌酸钠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道振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采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方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A1组28例与A2组18例.A1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给予中医骨折三期治疗;A2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给予一般治疗.对比A1组与A2组患者完成手术后患处疼痛肿胀感恢复的程度.结果 对A1组与A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实施患肢肿痛评价,发现A1组相关症状减轻的程度显著优于A2组(P<0.05).结论 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其完成手术后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并且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 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粘连对比分析

    作者:卢石昌

    目的 对比分析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胆囊结石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4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4.88%低于常规组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且具备创伤细微、并发症少、恢复迅速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

  • 手术治疗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观察

    作者:韩舟

    目的 探讨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方式、效果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支撑性人工血管“象鼻”置入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住院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3例出现意识障碍,术后CT检查并未显示梗死迹象.4例低血氧症,经1周的护理恢复.结论 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普遍存在出血、意识模糊、低氧血症等典型并发症,或与手术复杂、脑组织缺氧、凝血机制被破坏有关.在保证脑灌注的前提下,采取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需做好并发症的防治.

  • 不同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跃曦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优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硝苯地平联合普萘洛尔治疗中重型高血压64例

    作者:漆必波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普萘洛尔治疗中重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高血压患者于治疗前1周停止一切传统降压药物治疗,随后给予硝苯地平与奈普洛尔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64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经传统降压药物的治疗,显效10例,有效16例,有效率为40.62%;经硝苯地平与普萘洛平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38例,有效率为90.62%,治疗前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型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并且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妊娠结局差异比较

    作者:李丽贤;江丽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并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0例为糖尿病组,同期选取健康孕妇75例为对照组,观察并统计两组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妊娠糖尿病孕妇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 的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剖宫产率也显著升高(P<0.05);妊娠糖尿病孕妇中出现巨大胎、早产、胎儿窘迫、高胆红素血症者显著增加.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显著增加了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剖宫产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必须加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管理,改善母婴结局.

  • 不同类型气管切开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韩利红;郑有光

    目的 探讨传统的气管切开插管和带有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将需要气管切开的的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插管,实验组行带有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的VAP发生率分别为(36.8±7.1)%、(21.4±6.4)%;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3±2.9)d、(7.9±2.0)d;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5.1±3.8)d、(9.1±3.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气管切开方式,带有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小,而且大大的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永庆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需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采取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并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T2)、手术1 h(T3)、手术结束(T4)三个时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两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于四个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应用于骨科手术中效果较佳,起效快,患者生命体征更为平稳.

  •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与预后分析

    作者:冯中静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对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影响.方法 对2011年至2013年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5例,在苯巴比妥治疗的前提下,将其中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者归为观察组,将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者归为对照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结局.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痊愈时间分别是(74.2±7.9)μmol/L和(3.8±1.3)d,较之对照组的(83.9±17.4) μmol/L和(4.4±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治疗后2例(5.7%)出现不适,与对照组的20.0%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苯巴比妥与间歇性蓝光照射能够尽早控制病情,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预后效果更理想,是今后医院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适合在基层医院普及.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书峥;孙国超;臧任丽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CT及磁共振检查的30例肝小静脉闭塞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利用CT增强及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分析超声波检查征象,并将肝小静脉CT表现与减影血管造影的分析情况相对照,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CT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所有患者均出现肝脏不同程度的肝腹水、信号不均及体积增大等典型表现.经病理检查证实仅有1例误诊,诊断正确率为95%.结论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其特征性表现,在肝小静脉闭塞症的诊断治疗中有极高的正确诊断率,适合在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影像学诊断中广泛应用,有助于准确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

  • 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崔琳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36例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可能是重症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原因之一.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病死率高.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长疗程广谱强效抗生素和大剂量激素的应用、高龄、营养不良、基础状态差、免疫力低下等是导致肺曲霉菌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尽可能减少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合理、足量应用抗真菌药物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体会

    作者:艾红英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50例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一例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78.6±24.3) min;术后住院时间(5.4±1.2)d;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3.4±1.3)d.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满意度高、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短等优点,缺点是需要熟练的阴式手术技巧,受子宫肌瘤生长部位所限.

  • 不同方法治疗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蒋永颂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80例桡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中药外敷法治疗,对照组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内固定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作者:罗忠开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肱骨外科颈骨折27例,给予LPHP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患肢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65.3~82.6 min,术中出血量144.7~176.9 ml,解剖复位率48.12%,功能恢复率51.88%,骨折愈合时间12.6 ~15.8周.结论 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是肱骨外科颈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 内科急诊治疗低钾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吕书华;裴瑞泽;李文霞

    目的 探讨低钾血症内科急诊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低钾血症患者依据病情分析疾病的诱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祛除发病诱因,轻度低钾血症患者采用口服补钾的方法治疗,对中度低钾血症患者和重度低钾血症患者采用静脉补钾治疗,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静脉或口服补钾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肌力、血钾情况均有好转.治疗中出现碱中毒2例,低钙血症3例,经过补钙和纠碱治疗后治愈,终8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低钾血症在生活中较常见,诱发因素也有很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除患者痛苦.

  • 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韬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手术治疗前采用心脏彩超进行筛选,并在彩超筛查的同时联合使用X射线,二者共同监测实施介入封堵术,100例患者中,房间隔缺损42例,室间隔缺损38例,动脉导管未闭合20例.结果 100例患者中,98例患者成功放置封堵器于体内,6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良好.2例患者由于术前测量偏差,治疗失败.结论 通过心脏彩超监测,可为介入治疗中的封堵器选择、大小提供可靠数据,增加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监测及评价价值.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剑桥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急性心肌梗死符合溶栓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给予瑞替普酶18 mg+18 mg分2次静脉注射,每次缓慢推注2 min以上,两次间隔时间为30 min.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 U,每次静脉注射瑞替普酶前15 min,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8.75%,观察组溶栓后冠状脉再通率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12.5%,观察组死亡率为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高,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弹性成像与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尧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与乳腺钼靶摄影(MX-rP)对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101例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采用UE及MX-rP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UE对于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3.9%、83.8%、84.4%,MX-rP分别为73.2%、72.5%、7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者联用后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2%、91.3%、87.5%,较单独检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用于乳腺癌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配合钼靶摄影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诺雷德联合康士德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游勇

    目的 探讨诺雷德联合康士德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66例前列腺癌症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给予诺雷德联合康士德治疗,对照组给予诺雷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9.09%;与对照组的12.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463,P=0.0000),Ⅰ-P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53,P=0.0000).结论 诺雷德联合康士德是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临床耐受性及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

    作者:汪文录;陈晓磊;李丹;王立新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固定、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多节段颈髓损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7例,双侧关节突交锁9例,均经单纯前路椎间盘切除松解复位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X线片示颈椎完全复位,椎体正常序列、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内固定位置良好.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植骨均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及不愈合发生,无内固定螺钉松动、退出等并发症出现,无脊髓损伤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合并脊髓损伤者亦不同程度恢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平均62%,较术前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单纯前路复位及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充分,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损伤小,恢复快,对伴多节段颈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研究进展

    作者:刘晶;宋文刚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NCA及其靶抗原的性质、ANCA相关疾病、致病机制及检测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发现,ANCA自身抗体谱存在十余种特异性抗体,ANCA对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NCA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极为重要的临床常规检测项目.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中的自身抗体蛋白酶3(protease 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为原发性小血管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并与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现已成为原发性小血管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及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针对ANCA的研究历史、致病机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的分类、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