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鉴别肺部细菌感染病原体价值的探讨

    作者:高莉;张庆宪;焦鹏飞;马晓旭

    目的 探讨肺部不同病原体感染时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水平.方法 收集肺部感染患者116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2例)、革兰阳性菌组(39例)及对照组(35例),比较三组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18.49±7.92) ng/ml]、革兰阳性菌组[(5.36±3.04) ng/ml]及对照组[(0.26±0.13) ng/ml],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及对照组,革兰阳性菌组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三组患者的CRP水平[(87±48)mg/L、(66 ±49) mg/L、(52±34) mg/L]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可用来区分肺部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而C-反应蛋白特异性较低.

  • 抗支颗粒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孙晓虹

    目的 探讨抗支颗粒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给予抗支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君沙颗粒治疗,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CD3、CD4、CD8、CD4/CD8),并以20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支颗粒能够促进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的恢复,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具有保护作用.

  • 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作者:崔明霞;崔丽娟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根据心脏形态有改变的患者研究其多普勒频谱的改变,由多组数据定量分析这些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3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左右心室二维指标的测量、左室血流动力学(脉冲多普勒对二尖瓣口血流速度的测量)以及组织多普勒对二尖瓣环各节段舒张期室壁运动速度的测量.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扩大,前壁增厚,左室舒张末容积减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速度(E)、舒张早晚期速度比值(E/A)下降;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m/Am)降低.结论 超声心动图多项指标测量可以评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舒张功能.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张五中;常文海;殷建军;张俊杰;杜顺利;付兵舰;王衍刚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颅凹减压并枕大池成形手术.结果 术后4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死亡,随访复查MRI均见空洞缩小.结论 后颅凹减压并枕大池成形为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有效方法,对合并其他颅颈畸形病例,应注意颅颈稳定性问题.

  • P-选择素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瑞杰;邢丽华;高景;赵世龙;王石磊;马文涛;李静

    目的 探讨P-选择素水平、血小板计数在评价、预测重症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ICU病房重症感染患者80例,按ACCM/SC-CM1991年芝加哥会议上提出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40例(A组)和非SIRS组40例(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各组间的P-选择素、血小板计数的差异;A组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P-选择素、血小板计数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C组比较,P-选择素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P选择素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P-选择素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选择素水平、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反映重症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应用胰岛素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朝霞;许家本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应用胰岛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检测静脉血糖7.8~13.8 mmol/L,平均值(10.2±2.2) mmol/L.治疗组于入院后根据血糖水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治疗15 d,空腹血糖控制在4.4 ~6.1 mmol/L(非空腹血糖为4.4 ~ 8.0 mmol/L)的理想水平.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不用胰岛素.结果 治疗7、15d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应用胰岛素,及时使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可控制脑梗死进一步恶化,应作为常规治疗.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血脂与心脏X-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周斐;李凌;陶海龙;赵荫涛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血脂与心脏X-综合征(CSX)的相关性.方法 国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运动试验或心肌负荷灌注显像确诊为CSX的患者为A组(n=50),健康无症状者为B组(n=50),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FABP尿酸(UA)、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A组H-FABP、UA水平、T-CHO、LDL-C、TG水平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3.4±0.8)vs(2.7±0.8)ng/ml,(391 ±11)vs(377±11) μmol/L,(4.9±0.9) vs(4.5±0.8) mmol/L,(3.2±0.8) vs(2.5±0.7) mmol/L,(1.5±0.8) vs(1.2±0.5) mmol/L,P均<0.05].HDL-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ABP的OR值为2.762,95%CI(1.302,5.860);UA的OR值为1.100,95% CI (1.046,1.158);LDL-C的OR值为2.967,95% CI (1.437,6.126).结论 H-FABP、LDL-C及尿酸与CSX具有相关性,且为CSX的独立危险因素.

  • 首发抑郁症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蒋珊;陈岩;阎琳;卢妍妍;李幼辉

    目的 探讨首发、复发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方法 对63例首发、55例复发抑郁症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结果 ①首发与复发组血清FT3、FT4较对照组高(P<0.01),首发与复发组血清TSH较对照组低(P<0.01);②复发组患者FT4高于首发组患者(P<0.05).结论 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血清FT3、FT4较对照组高,TSH较对照组低;复发患者中血清FT4较首发患者高,存在更为明显的甲状腺系统代谢异常.

  • 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痉挛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宋昆鹏;石海莉;郭素萍;黄捷;冯艳;秦立

    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近3年来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痉挛患者86例(年龄<45岁的青年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其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结果 青年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在吸烟、高甘油三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诱发的情况明显多于其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结论 对于青年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多由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基础上吸烟、高甘油三酯等危险因素所诱发,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

  • 美常安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剂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作者:马艳梅;张湘霓;温文斌

    目的 评价美常安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剂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方法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22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美常安+聚乙二醇4000散剂,共119例;对照组仅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共107例.上述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其中治疗3周后将随访1次.结果 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0.1%,治疗6周后则分别为98.3%、82.3%.治疗3周后和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常安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剂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优于单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值得临床应用.

  • 单腔起搏器心尖部起搏比例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绪伟;韩战营;邱春光;陈晓杰;卢文杰

    目的 观察累计心室起搏百分比(CUM% VP,即起搏心率占总心率的百分比)对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将86例NYHA心功能Ⅰ~Ⅱ级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右室心尖单腔起搏患者分成两组进行随访观察.A组32例为CUM% VP ≥90%的患者,B组54例为CUM% VP< 90%的患者.以死亡、新发心力衰竭为终点,比较两组累积无终点事件生存率;同时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时间(QRSd)和从基线至随访结束时的改变(△LVEF、△LVEDD、△QRSd).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4.8±11.7)个月,无失访和退出病例.随访结束时A组△LVEF、△LVEDD、△QRSd分别为(-5.4±7.3)%、(4.7±3.1)mm、(26.6±11.9)ms,B组分别为(2.5±5.9)%、(2.8±4.2)mm、(14.4±9.6)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频繁右室心尖部起搏使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QRS时间增加,增加单腔心室起搏器置入患者心力衰竭发生危险,定期程控尽量减少心室起搏可以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

  • 后颅窝扩大重建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李振江;魏新亭

    目的 探讨后颅窝手术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21例患者经床旁清创缝合治疗后全部愈合;清创缝合1次治愈14例,清创缝合2次治愈6例,清创缝合3次治愈1例,均无严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应从术中、术后两方面做好准备,术中规范正确处理是预防脑脊液漏的关键;发生脑脊液漏后及时正确治疗能明显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微波照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愈合的疗效

    作者:张颖;陈涛

    目的 探讨微波照射疗法在糖尿病患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愈合中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信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2型糖尿病切口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微波照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级别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在稳定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微波照射可促进切口愈合.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Axl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乔明吟;姜中兴

    目的 探讨Axl与应用伊马替尼耐药的发生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9例,检测Axl mRNA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表达情况.结果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xl 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有所不同,不同治疗效果患者Axl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x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耐药有关,Axl的过度表达提示出现伊马替尼耐药发生率较高.

  • 半乳糖凝集素-3和糖链抗原242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谷化平;黄勇;尚培中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糖链抗原242(CA242)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老年胃癌、30例异型增生和2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al-3和CA242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老年胃癌组织中Gal-3和CA24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 (39/60)和81.7% (49/60),均高于异型增生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Gal-3和CA242表达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Gal-3和CA242表达呈正相关(r =0.32,P<0.05).结论 Gal-3和CA242表达与老年胃癌发生、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Gal-3和CA242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少英;赵洛沙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组),无慢性心力衰竭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冠心病对照组),健康者30例(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Hcy水平和脑钠钛(BNP)浓度,彩超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血清Hcy水平的差异,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Hcy水平与心功能分级、BNP、LVEDD、LVEF的关系.结果 ①冠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冠心病对照组,且两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血清Hcy水平亦升高,其水平在各心功能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清Hcy水平与BNP呈正相关(r=0.532,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473,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36,P<0.05).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分级的增加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逐渐增高,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是影响冠心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个危险因素.

  • 高频超声检测早孕期卵黄囊预测妊娠结局

    作者:林惠芳;侯立业;叶德福;胡卫萍;李佳

    目的 探讨用高频超声检测早孕期卵黄囊的存在及大小形态在诊断先兆流产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早期妊娠孕妇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卵黄囊显示情况及其形态、大小,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 卵黄囊显示清晰、大小正常的孕妇胚胎发育良好,卵黄囊过大(≥10 mm)或过小(≤3 mm)或不显示的妊娠后果不良,终难免流产.结论 超声监测早孕期卵黄囊可以预测妊娠结局,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张勇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116例确诊为UAP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抗凝血、抗血小板、硝酸脂类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Ⅰ组加用氟伐他汀治疗,Ⅱ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后,Ⅰ、Ⅱ组有效率分别为70.7%、94.8%,Ⅱ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Ⅰ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Ⅱ组治疗后的HDL-C、LDL-C、CRP情况改善较Ⅰ组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显著的改善UAP的相关症状及心电图情况,临床疗效较氟伐他汀优越.

  • 冠心病患者血浆MMP-9和hs-CRP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屈永生;邱春光;韩战营;王玺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4例,按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28例,冠脉造影正常组2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测定各组MMP-9和hs-CRP水平差异;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并进行MMP-9和hs-CRP、Gensini积分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MMP-9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813,P<0.01),MMP-9浓度与hs-CR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MMP-9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组,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MMP-9和hs-CRP可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危险程度的有用指标.

  • 雌二醇及血尿酸水平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贾亚丹;杨帆;赵洛沙

    目的 探讨血清雌激素、血尿酸水平与< 60岁绝经后女性患者冠心病的相关性,明确其致病机制.方法 选择< 60岁绝经后冠心病患者70例,非冠心病患者组60例,检测两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血尿酸(SUA)及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E2水平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降低,SU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低雌二醇水平是< 60岁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女性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产生影响.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

    作者:杨春梅;常群英;曹学萍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结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对腹壁切口瘢痕内异症进行诊断,并可及时做出防治措施.

  • 叶酸和B族维生素对心脏病高危险女性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崔文艺;赵施竹;张毓娟

    目的 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6及B12联合应用对心脏病高危险女性心血管病(VCD)事件的影响.方法 544例年龄≥42岁,有CVD病史或≥3种危险因素的成年女性纳入研究,研究时间为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干预组每天给予含有叶酸2.5 mg、维生素B6 50 mg、维生素B12 1 mg的联合制剂(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对照剂.主要终点由心肌梗死、卒中、冠状动脉重建或CVD病死率等构成.结果 联合组患者复合CVD主要终点的危险性相似[226.9/10 000人年vs 219.2/10 000人年,相对危险(RR)1.03,95% CI0.90 ~1.19,P=0.65],次要终点包括心肌梗死(34.5/10 000人年vs 39.5/10 000人年,RR 0.87,95% CI0.63~1.22,P=0.52),卒中(41.9/10 000人年vs 36.8/10 000人年,RR 1.14,95% CI0.82~1.57,P=0.44),CVD病死率(50.3/10 000人年vs 49.6/10 000人年,RR 1.01,95% CI0.76 ~ 1.35,P=0.9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联合组降低18.5% (95%CI 12.5%~24.1%,P<0.01).结论 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联合应用不能降低高危险女性的总体心血管事件,但可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时凝血指标及肺动脉压力的变化

    作者:张佳;马东波;贾要丽;康贝贝;邓淑萍;靳建军;王静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PE)时凝血指标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COPD患者200例,其中单纯COPD164例,COPD合并肺栓塞36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采用ELISA方法测定D-二聚体(D-D),超声心动图测定SPAP.结果 COPD患者TT及APTT缩短,TT延长,Fbg及D-D增加,SPAP增高;COPD合并肺栓塞者较单纯COPD者APTT明显缩短,Fbg增加,D-D增加,SPAP增高.结论 COPD合并肺栓塞时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其肺动脉收缩压力较单纯COPD患者显著增高.

  • 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相关危险因素统计分析

    作者:张大鹏;蒋广义;陈子龙;王树凯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术后分流管堵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行V-P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腹腔炎症病史、术前脑脊液蛋白及细胞数、手术方式、术中有无反复穿刺脑室等(≥3次),Logistic回归分析V-Ps术后分流管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1年,发生堵塞23例(29.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腹腔炎症病史、术前脑脊液蛋白及细胞数、手术方式、术中有无反复穿刺脑室是V-Ps术后分流管堵塞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而性别、年龄与V-Ps术后分流管堵塞无明显关系.结论 腹腔炎症病史、术前脑脊液蛋白及细胞数、手术方式、术中有无反复穿刺脑室是V-Ps术后分流管堵塞的高危因素.

  • 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回顾性分析

    作者:任国旗;廖宏伟;钱永刚

    目的 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解剖型锁定钢板组,n =46)及PFNA(PFNA组,n=52)进行内固定.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2~2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法临床效果相当,但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比较,PFNA创伤小、出血量少、可早期活动.

  • 儿童IgA肾病8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叶亚飞;王华

    目的 研究儿童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85例行肾穿刺诊断为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85例,男59例(69.4%),女26例(30.6%);学龄期儿童72例(84.7%),学龄前儿童13例(15.3%).临床表现中为孤立性血尿型19例(22.3%),孤立性蛋白尿型7例(8.2%),血尿和蛋白尿型21例(24.7%),肾病综合征型28例(32.9%).病理分级Ⅰ级12例(14.1%),Ⅱ级27例(31.8%),Ⅲ级41例(48.2%),Ⅳ级和Ⅴ级共5例(5.8%).结论 IgA肾病多见于学龄期男性患儿,临床表现多样,病理轻重不一,应尽早明确病理诊断.

  • 产后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谭凤岐;谭博;张跃堂;陈凤霞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娩的102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18%,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占66.7%,胎盘因素占19.6%,软产道裂伤占9.8%,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因素占3.9%.结论 对产后出血的危害应提高认识,重视产前检查,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在发生产后出血时要迅速分析出血原因,进行有效处理.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诊治分析
  •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冰;方玲娜;钟绍;沈鲜安;朱文华

    目的 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344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空腹血糖(GLU)水平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Apo(a)]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组TG、TC、LDL-C、ApoB、Apo(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糖升高,TG、TC、LDL-C、ApoB、Apo(a)水平相应的升高,HDL-C、ApoA1水平相应下降,其中TG、TC、LDL-C、ApoB、Apo(a)水平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48、0.180、0.141、0.218、0.250(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

  • 普通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快速及早期病毒学应答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英英;武淑环;安敬军;李志勤;张红宇;殷辉

    目的 研究干扰素类型及丙肝病毒载量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择29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与干扰素类型及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HCV RNA≥105 IU/ml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为74.7%,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为81.6%,普通干扰素α-2b组RVR获得率为58.7%,EVR获得率为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HCVRNA<105 IU/ml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获RVR率为80.9%,EVR率为88.2%,普通干扰素α-2b组获RVR率为80.6%,EVR率为8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毒载量较高的情况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针较普通干扰素α-2b针抗病毒治疗的RVR及EVR获得率高.而在病毒载量较低的情况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针与普通干扰素α-2b针抗病毒治疗的RVR及EVR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老年冠心病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意义

    作者:上官佳红;李凌;陶海龙;赵荫涛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骨密度(BMD)平均T值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A组)29例,骨量减少组(B组)37例及骨量正常组(C组)32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D组)25例,分别比较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体质量指数(BMI)、Hcy、血钙、血磷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A组和B组Hcy水平明显高于C组和D组,且A组高于B组,C组高于D组(P<0.05);血浆Hcy水平与BMD呈负相关(r=-0.581,P <0.05);BMI与骨质疏松是影响Hcy的重要因素(回归系数b1=-0.68,b2=3.459,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浆Hcy升高可能与其BMD减低有关,Hcy水平可能为老年冠心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帕瑞昔布钠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和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志恩;邓少剑;饶艳;张理宾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50例,年龄20 ~ 50岁,体质量45~ 70 kg,ASA 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双盲对照观察.术毕前20 min静脉用帕瑞昔布钠40 mg为P组、术毕前20 min静脉用生理盐水2 ml为C组.观察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 h(T1)、术后4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 VAS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RS)、Ram say镇静评分(RS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P组和C组睁眼、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T2、T3、T4时段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P组的苏醒期躁动评分(RS)明显低于C组(P<0.05)、P组的镇静评分(RSS)明显高于C组(P<0.05);各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使用帕瑞昔布钠具有良好的镇痛以及减少患者苏醒时躁动的作用,同时并不增加苏醒时间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技术综合运用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双芳;舒海丽;张燕中;赵海峰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技术综合运用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X-CR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CR平片检查可疑骨折18例,可疑阳性率为41.8% (18/43),CT检查27例,阳性23例,阳性率达85.2% (23/27),34例行MRI检查,31例阳性,阳性率为91.1% (31/34),并可见周围附件结构的挫裂伤,CT、MRI共检出阳性患者37例,阳性率为86%(37/43).结论 影像学检查技术的综合运用对隐匿性骨折诊断以及对骨折的正确治疗、预后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 主动脉夹层的CT血管成像技术的改进应用

    作者:刘华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技术(CTA)改进在主动脉瘤,夹层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怀疑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的40例患者成功地进行CTA检查,扫描范围、层厚技术,延迟时间采用造影剂跟踪扫描技术.采用三维成像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溶剂漫游技术(VRT)、防伪内镜(VE)重建.结果 40例主动脉夹层多排螺旋CTA血管三维成像,经MIP、MPR、CPR、VRT等方法成像,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及破裂口.结论 扫描技术及CTA的MIP、MPR及VRT技术在显示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方面各有其优势并可相互补充,从而清楚地显示动脉瘤及其周围的组织关系.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 血氨、胆红素、甲胎蛋白在慢性乙型重症肝炎预后中的预测意义

    作者:郑惠;余祖江;陈艳玲

    目的 探讨血氨、胆红素、甲胎蛋白水平在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预后中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68例,检测血氨、胆红素、甲胎蛋白水平,比较不同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的病死率随血氨、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及甲胎蛋白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氨、胆红素的升高与甲胎蛋白的降低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

  •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变异性与左心肥厚的关系

    作者:荆莉;赵洛沙;肖凡凯;李帅兵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受试对象146例,其中理想血压组(< 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40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106例.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及左室质量指数检测.将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根据获取的24 h ABPM参数分为杓型组(57例)与非杓型组(49例),同时进行左室质量指数检测.结果 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 h SBP)均值(119±9) mm Hg,较杓型组(116±11) mm Hg升高(P<0.05),夜间血压各指标均较杓型组明显升高(P<0.01).非杓型组LVMI[(121±11)g/m2]较杓型组[(108±13)g/m2]升高.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G、TC、LDL-C、24h SBP变异系数、24h DBP变异系数是LVMI的影响因素.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出现左心室肥厚征象,异常昼夜节律与LVMI密切相关.

  • 氨磷汀联合三氧化二砷与维生素C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万鼎铭;张媛;张素平;曹伟杰;边志磊

    目的 观察氨磷汀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与维生素C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应用氨磷汀500 mg/d,静脉滴注,As2O3 10 mg/d,静脉滴注,结束4h后应用维生素C2.0 g/d,静脉滴注,每周连续用药5d,间隔2d,4周为1个疗程.结果 完全缓解2例(13.3%),部分缓解3例(20.0%),血液学改善5例(33.3%),5例(33.3%)无效,总有效率为66.7%.结论 氨磷汀联合As2O3与维生素C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确切,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右心室功能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伟;邱春光;韩战营;卢文杰;陈晓杰

    目的 采用右心室心肌做功(Tei)指数评价右心功能并探讨术前右心功能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及术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功能评估,至术后6个月时NYHA分级至少下降1级,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至少降低15%为CRT有反应组,作为A组,余为无反应组作为B组,统计两组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及常规超声指标变化.结果 26例心力衰竭患者A组18例,B组8例,A组术前右心Tei指数明显比B组低[(0.44±0.07) vs.(0.55±0.07),P<0.05],肺动脉压力(PAP)明显比B组低[(39±9)mm Hg vs.(50 ±7)mm Hg,1 mm Hg =0.133 kPa,P<0.05].同术前比较,A组患者Tei指数明显下降[(0.44 ±0.07) vs.(0.39±0.08),P<0.05],PAP也明显降低[(39±9) mm Hg vs.(35 ±7) mm Hg,P<0.05];B组患者Tei指数明显增加[0.55 ±0.07 vs.0.68±0.08,P<0.05],而PAP术前术后改善不明显.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术前右心功能可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拟行CRT患者可常规行心脏超声评价右心功能.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对比

    作者:郭胜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94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将其分成两组,ST段抬高组98例,非ST段抬高组96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总结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ST段抬高组单支病变比例(41.98%)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T段抬高组患者的三支病变比例(27.55%)明显低于非ST段抬高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段抬高组的室壁瘤形成率(42.86%)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的病变各有特点,在临床上要根据其发病特点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 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绝经期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王亚;李凌;陶海龙;赵荫涛;白中乐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分别对绝经期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脂、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17例绝经期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B组每晚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共随访40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骨密度.结果 两组患者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A组各项血脂变化幅度较B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值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绝经期冠心病伴骨质疏松患者均有良好的调脂作用,瑞舒伐他汀的效果优于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均可提高绝经期冠心病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值.

  • 颈动脉超声对预测冠心病的争论与展望

    作者:薛仙军;王晨霞

    动脉粥样硬化(arthrosclerosis,AS)目前公认为慢性全身性炎性反应,全身动脉树均可受累.据WHO统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全世界头号杀手[1],并且其发病率仍在上升.心脑血管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其成为医学界的大课题.动脉粥样硬化一经诊断,目前仍无有效措施使其完全治愈.而且,人们在罹患心脑血管事件后,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2].鉴于此,早期发现并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将有着极大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效益.目前,有很多措施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如降脂、控制血压、戒烟、提倡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等.也有很多方法用于诊断AS,如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核素心肌显像,磁共振检查,肱踝指数,以及PAI-1、CRP、BNP、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而在这些方法中,颈动脉超声以其直观、经济、无创等特点逐渐受到人们青睐.

    关键词:
  • 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泽峰;李凌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直接调节和反射性调节对心律进行调控,正常的心律有赖于心脏自主神经的动态平衡,一旦平衡遭到破坏,会出现节律改变,即心律失常.众多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对心律失常的发生、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包括致命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晕厥等.近年来通过调整自主神经治疗心律失常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心肌桥的治疗现状

    作者:程栋;张金盈;沈德良

    心肌桥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原始冠状动脉小梁网内动脉未能外化时,冠状动脉可被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形,形成心肌桥[1].早在1922年发现这一现象[2],但直到1960年,Potmanu和Iwig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在活体从影像学上第一次报告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于心脏收缩期出现短暂的闭塞-收缩期狭窄或挤牛奶样现象(milking effect),并首次引入了"心肌桥"这一概念.传统观念认为心肌桥多为良性改变.

    关键词:
  • 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钟志清;张金盈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理生理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心脏、肺部或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时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右心负荷增加,终导致右心衰竭,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程中肺动脉高压常呈进行性发展.

    关键词:
  • 护理干预缩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住院时间

    作者:牛爱红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快速通道途径管理和护理干预缩短住院时间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120例单侧、简单的THR患者术后给予快速通道管理和护理干预,115例给予传统途径管理;术后随访,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再住院、重新手术情况.结果 随访1年,两组的并发症、再住院、重新手术无差异;平均住院时间由6.1d下降至2.9 d(P <0.01);快速通道组,60%的患者手术后3d内出院,未能在3d内出院者多因手术后疼痛、恶心、头晕等.结论 合理选择患者的THR扩护理干预缩短出院时间是安全的,其临床效果与传统管理途径相似.

  •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玉梅

    目的 探讨护理针对性措施干预对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I,Q-C30对120例肺癌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护理干预后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及特异性项目减轻,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支持、护患沟通、饮食指导、对症护理及社会心理支持等护理活动可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手术室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湿包的相关因素与对策研究

    作者:张宇坤

    目的 探讨手术室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减少或避免手术室湿包的发生以及物品重复灭菌的人力和物力损耗,提高手术室灭菌合格率和工作效率.方法 干预前按常规操作7745个灭菌包;8817个灭菌包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控制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比较两种方法的湿包率.结果 干预前有231个湿包产生,湿包率为2.98%;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后有74个湿包产生,湿包率为0.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按《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做好手术室压力容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是减少湿包、提高手术室灭菌合格率的重要措施.

  • 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闫俊霞;孟宏音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包括置泵前,置泵时,置泵期间及置泵结束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治疗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及皮肤感染率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治疗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及皮肤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提高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疗效,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静脉留置针改进固定方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邬红云;刘芳;王朝阳;方媛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方法 选择入院治疗并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改良后的固定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固定方法.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103例正常拔管为99例,异常拔管为4例;对照组正常拔管为72例,异常拔管为3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改良后的固定方法优于常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38例姑息护理

    作者:任红艳;王瑞静;刘晓莉

    目的 探讨始息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3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姑息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13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姑息护理,减轻了癌症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冲击,使患者有意义地度过余生.106例家属顺利度过悲伤期.结论 姑息护理优化了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体现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护理模式.

  • 胸腔镜下非体外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配合

    作者:温丽婷;陆小敏;胡伟萍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非体外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配合.方法 9例心房纤颤患者行胸腔镜下非体外循环射频消融术,巡回护士做好患者的一般准备和特殊仪器物品的准备;器械护士要提前准备好所需器械,术中了解手术进度,保证迅速准确无误地传递手术器械.结果 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心律转复为窦性,治疗时间短、效果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熟悉胸腔镜心脏手术配合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全过程的护理配合,熟悉胸腔镜器械的使用及保养,缩短手术时间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周毅娟;栗彦伟;陈淑敏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术,置管后给予及时有效的维护,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8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顺利完成,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乳腺癌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引起静脉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效的正确的导管护理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白凤兰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6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从心理、饮食、生活、用药等多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知晓率情况、血压控制的达标效果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知晓率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精心的综合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知晓率,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晚年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舒适护理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

    作者:邱秀琼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舒适护理组45例,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Kamofsky)及满意度.结果 舒适护理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分别为(50.1 ±2.1)h、6.7%、(73.1±1.3)分、95.6%;常规护理组分别为(66.8±2.9)h、21.6%、(62.3±4.2)分、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治疗过程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评分高,出院时对护理的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方爱玲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及生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6.37、5.23、10.34,P均<0.05);观察组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焦虑、强迫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x2=37.31、16.36、22.54、10.50,P均<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住院期问的生活质量,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董姝昉;任小兰;张建兵;刘强;张青松;任重阳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PCI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及临床护理指导.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PCI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及临床护理指导,可预防PCI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干预

    作者:高秋玲;刘萍;夏红梅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无严重合并症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的意义.方法 2008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为常规护理组,2011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为护理干预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2011年患者平均年龄高于2008年,两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均比2008年减少,两组晚期室颤与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及活动实施护理干预后,均能比较满意解决患者问题,对稳定患者病情有很大好处.

  • 手术室腔镜器械应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效果

    作者:周洁璐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方式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灭菌步骤和效果.方法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应用配套灭菌介质和附件,选用腔镜类(镜头、光导纤维、禁水皮类)器械,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器械的清洗、干燥、包装、灭菌、卸载、存放等进行操作.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彻底、检测方便可靠,灭菌周期短,器械周转快,缩短了连台手术的器械消毒等待时间,使腔镜日手术量增加到原来的3倍.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用于腔镜灭菌,方便、安全、对内镜损伤小,为首选灭菌方法,并且灭菌后物品储存期长,满足了手术过程中对无菌物品的要求.

  • 小儿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

    作者:李红霞;崔立敏;胡立霞

    目的 探讨小儿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重点及方法.方法 35例断指再植患儿在护理中积极配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护理措施.结果 治愈31例,失败4例,治愈率为89%.结论 围术期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对病情及局部组织全面观察和护理,并发症的处理,术后功能锻炼是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和关键.

    关键词: 小儿 断指再植 护理
  • 氩氦刀治疗肝癌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张婧爽;冯英璞;杨艳芳;冯颖华;贾金花

    目的 探讨氩氦刀治疗肝癌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应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10例肝癌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并发发热8例,体温高达38.8℃;8例肿瘤缩小,2例肿瘤保持不变.经精心治疗护理,患者住院5~9d好转出院.结论 氩氦刀治疗肝癌后的并发症少,术后护理可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 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27例临床护理

    作者:苏红革;宋立云

    目的 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 术前加强护士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加强呼吸道和肺部护理,做好保温和监护,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气道护理和引流管的管理,密切监护,加强营养支持及正确喂养.结果 本27例痊愈23例,死亡4例.吻合口漏5例,愈合3例,吻合口狭窄3例,行扩张治疗后好转.死亡4例中2例死于肺炎,2例死于吻合口瘘(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可明显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外科治疗效果.

  •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

    作者:伍敏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95例(184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LASIK治疗,术前严格检查、完善心理护理,术中采用必要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术后给予恰当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0D者173例(94.0%),±1.00D者184例(100%);181眼裸眼视力≥1.0,占98.4%,其中175眼(95.1%)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全方位护理为飞秒激光联合LASIK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因素.

  • 以家庭为中心的终末期疾病护理问卷调查

    作者:姬海霞

    目的 探讨三种新的问卷测验护士对以家庭为中心的终末期疾病的态度.方法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141名护士对218例患者家庭护理的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家庭护理存在的障碍、护士满意度.应用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特殊护理过程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护理活动分为二个方面:一般护理和文化相交流与支持.存在障碍由二部分组成:患者家庭障碍和系统合作障碍.患者家庭成员会见的需要表现为单一方面.根据各方面记分,一般活动与护士交流和家庭成员会见需要之间显著相关;患者家庭障碍与护士交流、护士和医生交流与家庭成员会见需要之间显著相关.总体活动和总体障碍与护士交流分级及家庭成员会见需要之间有显著相关.患者和护士特征不是家庭成员会见需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三种新问卷调查结果提示,终末期疾病的家庭护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护士和医生与患者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影响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 系统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

    作者:刘堂霞;王雨存;金仲品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作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36例SLE患者,提供系统护理干预(传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指导)为护理干预组;以2009年以前传统护理的36例SLE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病情缓解出院护理干预组34例,对照组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护理干预组复发4例;对照组8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SLE患者的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 重症新生儿肺炎36例急救措施及护理

    作者:唐学敏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肺炎临床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有针对性的实施急救及护理.结果 36例患儿实施急救措施及护理前后在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肺活量(FVC)、每分钟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峰流速(PEF)等方面比较,各项指标急救后优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新生儿肺炎采用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