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常规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漆强;余晖;刘晓;邹玉林;李志娟;陈真平;李兴付

    目的 探讨常规序列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常规MRI征象.结果 2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弥漫型子宫腺肌症18例,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约为8.2~32.6 mm.局限型子宫腺肌症8例,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局限性增厚,呈卵圆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与周围肌组织分界不清,大直径约10.6 ~ 37.1 mn,病灶内见散在点状高信号区.结论 子宫腺肌症具有较典型的MRI征象.常规序列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员丽培;赵洛沙;杨帆;李海禹;刘光辉;赵伟林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矫正的TIMI(CTFC),按CTFC大于冠状动脉正常血流速度的两个标准差诊断为CSF,选择经冠脉造影提示为CSF的患者3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其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CSF组患者吸烟比例(55.6%)明显高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红细胞分布宽度(14.2±2.07)较对照组(12.9±0.91)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水平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CSF发生呈正相关,因此对于CSF患者RDW是一个有用的检测指标.

  • 血浆对氧磷酶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性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晓丹;张金盈;沈德良

    目的 探讨血浆对氧磷酶1(PON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以“冠心病”为初步诊断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患者36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PON1及oxLDL;依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正常组,依据病变累及冠状动脉的支数将冠心痛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BS、TG、APOB、Lpa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浆PON1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oxLDL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ON1及oxLDL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分别与血浆PON1及oxLDL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PON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251,P<0.05),而血浆oxLDL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83,P<0.05;r=0.274,P<0.05);所有患者血浆PON1与oxLDL呈负相关(r=-0.172,P<0.05).结论 血浆PON1及oxLDL与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PON1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oxLDL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二者均对冠心痛的诊断及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阿托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任凌燕;晏现丽;邢国兰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小鼠进行性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A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前两组一次性注射阿霉素(ADR,10 mg/kg),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后每天1次给予B组阿托伐他汀10 mg/(kg·d)灌胃,其他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每组0、2、6、8周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三酰甘油、血清肌酐、肾脏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A、B两组小鼠注射ADR2周后精神状态欠佳,24h尿蛋白定量、血清三酰甘油均增高,而血清白蛋白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对比,灌胃6周后B组小鼠24h尿蛋白定量与血清三酰甘油均降低较显著(P<0.05),血清白蛋白增加(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小鼠进展性肾病模型,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明显减少蛋白尿,减轻肾脏病理损伤,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 术后T管拔除致胆漏引发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维学;甘进;毛席强

    目的 探讨术后T管拔除致胆漏引发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其处理、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例由于术后T管拔除致胆漏引发胆汁性腹膜炎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7例患者发生胆漏后通过保守治疗痊愈,2例患者通过放置合适的导尿管将胆汁导出治愈,剩余11例患者通过手术治愈.结论 T管拔除后导致胆漏的原因很多,如全身因素(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导致窦道形成延迟、窦道损伤和缺陷以及术后处理不当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拔管时间,并且拔管后要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的情况,一旦有腹痛等症状首先应该考虑胆漏的可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可治愈.

  • 手指关节面粉碎骨折复位固定治疗的探讨

    作者:王锦绣

    目的 探讨解决手指关节面粉碎骨折达解剖复位的固定方法和术后功能恢复.方法 利用缝合圆针再利用和医用胶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直径0.8cm以下碎骨块解剖复位后的牢固固定.结果 抢救了以往无法固定的骨折,现在达解剖复位并得以早期功能锻炼.结论 缝合圆针再利用和医用胶相结合是手指关节粉碎骨折固定、恢复关节功能良好的方法.

  • 不同降压方案对原发性3级高血压合并初发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丹花;赵晓燕

    目的 观察单用β-受体阻滞剂(β-b)或ARB类药物和联用二者对原发性3级高血压合并初发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脏功能、结构及血管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150例患者根据所服用的降压药物随机分为三组:钙通道阻滞剂(CCB)+ β-b组,CCB+ ARB组,CCB+β-b+ ARB组;通过观察心力衰竭(HF)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Gensini评分来评估不同降压方案的获益.结果 ①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CCB+β-b +ARB组,其β-b的平均服用剂量均小于CCB+ β-b组(P<0.05);其ARB的平均服用剂量均小于CCB+ ARB组(P<0.05).(②治疗结束时观察到,治疗后CCB+β-b组和CCB+ β-b+ ARB组的Gensini评分均小于CCB+ ARB组(P<0.05),且均小于治疗前的Gensini评分(P<0.05);治疗后CCB+β-b+ ARB组的LVPWT小于CCB+β-b组及CCB+ ARB组(P<0.05),且小于治疗前的LVPWT(P<0.05).结论 联用β-b和ARB较单用β-b或ARB在原发性3级高血压合并初发型心绞痛患者中获益更大.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39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俊;代运国;孙向东;徐谭;杨贵宝;赵高阳;黄振文

    目的 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复杂的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复杂的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39例,所有入选者均为行腔内修复治疗的指征,其中31例患者行腔内修复治疗入选腔内修复治疗组,8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入选对照组.详细记录临床特征、住院时间、死亡时间、住院费用,随访30 d.结果 覆膜支架治疗组手术均成功,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脑梗死、截瘫及肾功能衰竭等发生.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覆膜支架治疗组14 d及30 d生存率分别为100%和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和50.0%(P均<0.01),且覆膜支架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复杂的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预后好等优点.

  • 丹参酮Ⅱ A对蒽环类抗生素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雪可;王叨;刘玉峰;张靖宇;秦好奇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 A(Tan Ⅱ A)对蒽环类抗生素柔红霉素(DNR)所致大鼠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心脏防护策略.方法 将50只4周龄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DNR组、Tan Ⅱ AⅠ组、Tan Ⅱ A Ⅱ组、Tan Ⅱ A Ⅲ组,观察不同剂量[4、8、16 mg/(kg·d)]Tan Ⅱ A对大鼠心脏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NT-HS)的影响.结果 Tan Ⅱ A各组大鼠的心脏标志物检测值较DNR组降低(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Tan Ⅱ A可预防DNR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丁永丽;李凌;陶海龙;孟哲;白中乐;赵荫涛

    目的 观察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84例U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同时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C组.分别在用药前、用药30 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 用药前: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A、B两组之间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用药30 d后:A、B两组患者hs-CRP、TNF-α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具有抗炎作用,较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超声研究

    作者:宋涛;宋敏;李勇;时培苗;王薇

    目的 探讨高血压(HTN)伴左室肥厚(LVH)患者颈动脉重构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140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高血压非左室肥厚(NLVH) 5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40例,分别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斑块和斑块积分、弹性系数(EC)、僵硬系数(β)、顺应性(AC)以及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E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CA内径、CA-IMT、斑块检出率和斑块积分明显增加,而且颈动脉EC及β增高,AC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增高,且均以LVH组改变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CA-IMT、斑块增加、顺应性降低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LVH密切相关.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9例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徐红亮;杨玉齐;范顺阳;石磊;张金涛;尉新华;李群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手术指征和方法.方法 2000年至2013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9例CAF手术患儿,年龄4周~18岁,孤立性CAF 12例,7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CAF起源于左冠状动脉9例,右冠状动脉8例,双冠状动脉2例.瘘口多开口于右心室,其次是右心房、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体外循环下矫治14例,非体外循环下矫治5例.结果 全组患儿住院期间均顺利出院,无明显并发症.15例术前心功能不全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7例术前听诊心脏杂音者术后杂音消失;心脏彩色多普勒复查示未及瘘口处残余分流;3~ 39个月随访效果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F行手术治疗安全、效果确切;无明显症状的CAF患者应积极外科手术矫治,以提高疗效,避免远期并发症.

  • 丹参酮Ⅱ A对柔红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靖宇;高雪可;王叨;秦好奇;常超;刘玉峰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 A(Tan Ⅱ A)对柔红霉素(DNR)所致大鼠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心脏防护策略.方法 将50只4周龄心电图正常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NR组、Tan Ⅱ AⅠ组、Tan Ⅱ A Ⅱ组、Tan Ⅱ A Ⅲ组,观察不同剂量(4、8、16 mg/(kg·d)) Tan Ⅱ A对大鼠心电活动、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Tan Ⅱ A Ⅰ、Ⅱ、Ⅲ组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高于与DNR组(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8~16 mg/kg Tan Ⅱ A能预防和减轻DNR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晋东;杨海波;赵荫涛;李凌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PLM)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左主干病变的患者12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98例,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支架置入情况.结果 AMI组与UAP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主干病变部位、合并其他病变分布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所使用的支架直径、预扩球囊直径及长度、后扩球囊直径及长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UPLM病变中AMI患者的高脂血症发生率较UAP患者高,AMI组PCI术所用支架长度较UAP组长,有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选择合适的支架及术式.

  •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非鳞型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李伟;方黎;赵宏亮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非鳞型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奈达铂化疗,21 d为1个周期.患者的近期疗效采用实体瘤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2~6个周期化疗.5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16.1%),部分缓解12例(21.4%),稳定19例(33.9%),进展16例(28.6%);有效率为37.5%,临床受益率为71.4% (40/56);患者6个月生存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69.4% (39/56)、35.7%(20/56).无药物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毒性,偶有轻度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可耐受.

  •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分析

    作者:李海霞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内窥镜鼻窦手术后黏膜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后采集所有患者的上颌窦口后缘黏膜组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黏膜的结构变化,采用糖精试验法检测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结果 ①手术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黏膜表面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明显减少,杯状细胞明显增多;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大小不等,细胞与细胞之间出现排列紊乱、纤毛融合、粘连等现象;杯状细胞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泡变,桥粒连接不清,细胞核形状不规则,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疏松,间隙变宽.手术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黏膜表面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细胞表面可见短纤毛以及微绒毛,纤毛排列较整齐、密集且粗细较均匀;杯状细胞之间间隙仍然较宽,但是形态基本正常,内质网与线粒体结构均正常.②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手术后黏液纤毛清除速率显著升高,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结构及其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改善.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糖尿病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小贞;闫继锋;于运福

    目的 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85例,纳入糖尿病组.并根据AASI值分为高AASI组(n=37)和低AASI组(n=48),比较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ASI、ACR、肌酐、微量球蛋白、IMT,同时对AAS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及高AASI组的AASI、ACR、微量球蛋白、IM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低AASI组(P<0.05).AASI与ACR、IMT及微量球蛋白发生率见呈正相关(P<0.05);AASI与肌酐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AASI变化对预测靶器官损害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病变加重的关系

    作者:翟海杰;李凌;白中乐;孟哲;陶海龙;赵荫涛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病变加重的关系.方法 总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12个月回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45例分为进展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和稳定组(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无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者),对两组首次介入前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进展组135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稳定组110例(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无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加重),对首次介入前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可能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病变加重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延良;于耀宇;韩新巍;水少锋;李腾飞;余天垒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行CAS手术的3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分为极重度狭窄组(A组,狭窄程度>90%)与重度狭窄组(B组,狭窄程度在70% ~ 90%).分析术后发生再灌注的损伤率.结果 A组86例患者中再灌注损伤8例(9.30%),B组270例患者中再灌注损伤6例(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结论 极重度(狭窄程度>90%)颈动脉狭窄患者较重度颈动脉狭窄者(狭窄程度在70%~90%)行CAS术后更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 脑出血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及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

    作者:闫志群;李六生;谢希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及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了解贝那普利对脑出血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贝那普利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贝那普利10~20 mg/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血肌酐、血及尿β2-微球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 贝那普利治疗组治疗后,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贝那普利对脑出血早期肾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 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玉鑫;韩战营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方法 对16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无明显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患者84例,正常血流(Normal Coronary Flow,NCF)患者77例.抽取术前空腹静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结果 SCF组NLR、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NCF组,分别为:2.31±0.88、1.96±0.71,P=0.007; (4.14±1.13)×109、(3.66±1.20)×109,P=0.011;(0.51±0.15)×109、(0.46±0.13)×109,P=0.017),而淋巴细胞、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94±0.63)×109、(1.96±0.55)×109,P >0.05; (0.17±0.12)×109、(0.15±0.13)×109,P>0.05;(0.04±0.01) ×109、(0.03±0.02)×10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3.448,95% CI:1.065~11.165,P=0.039)可能是SCF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NLR(曲线下面积为0.618)对SCF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敏感性为53.6%,特异性为72.7%).结论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可能参与了SCF现象的病理生理过程,增高的白细胞计数显示SCF可能是一种慢性炎症状态,NLR可能是发生SCF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作为临床无创性预测SCF的指标.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分析

    作者:张明亮

    目的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并对两组患者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次数和持续性房颤发生次数.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max和Pd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Pmax和P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发生次数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能缩短Pmax和Pd,并能预防房颤发生,减少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房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柴杰;李海燕;陈淑娟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组(观察组)和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组(对照组)两组,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FBG、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FBG、2hPG、HbA1c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BMI较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降糖、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β细胞作用,安全性好.

  • 高胰岛素水平与高脂饮食对肥胖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旭;赵倩;赵艳艳;岳欣阁;李天艺;李媛媛;李华;杨再刚

    目的 研究高胰岛素水平与高脂饮食对引起小鼠肥胖的重要性.方法 将6周龄雄性小鼠C57BL/6J小鼠60只禁食8h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分成高胰岛素水平组(HI)和低胰岛素水平组(LI),两组间随机分成高脂饮食组和普食组,每组15只,分别喂养12周后测各组间小鼠体质量和肾周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重量.结果 高胰岛素水平高脂饮食组小鼠体质量和肾周及肠系膜脂肪组织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低胰岛素水平高脂饮食组体质量和肾周脂肪组织高于高胰岛素水平普食组(P<0.05).高胰岛素水平普食组体质量和肾周脂肪组织重量高于低胰岛素水平普食组(P<0.05).结论 高胰岛素水平状态容易引起小鼠肥胖的发生,但是高脂饮食比高胰岛素水平引起肥胖的作用更大.

  •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汤毅;陈魁;党瑜华;姜正明;崔健健

    目的 探讨高维持剂量(150 mg/d)氯吡格雷与替格瑞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筛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CYP2C19基因型慢代谢患者64例,分为两组;A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150 mg/d,B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维持量180 mg/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h、30 d光比浊法测定两组血小板聚集率(IPA)值.随访30 d观测两组的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 替格瑞洛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强于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组(P<0.01),氯吡格雷组发生2例MACE事件,替格瑞洛组无发生;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结论 在氯吡格雷慢代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替格瑞洛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但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

  • 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孙俊杰;范太兵;彭帮田;姬冰;罗帅伟;权晓强;刘琳;赵健;程兆云

    目的 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本中心24例经右腋下小切口行外科封堵治疗的先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0.6~24岁,体质量4.3~62 kg;术前诊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12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所有患者成功进行外科封堵手术,2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天数2~10d,平均6.25 d,无残余分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科封堵治疗先心痛创伤小、安全可靠、效果良好,腋下切口入路行外科封堵手术适合于部分常见先心痛的治疗.

  • 溶脂辅助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向欣;管小青;吴骥;顾书成;袁牧;张旭旭;邱兴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留组25例患者腋窝经过溶脂后,肋间臂神经均予以保留,切除组22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所有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患肢功能锻炼,观察术后患者上臂感觉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3周观察患者上臂感觉功能情况,保留组中4例患者出现皮肤麻木,感觉减退,占16.0%;切除组中1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异常,占86.4%,主要表现为感觉减退、麻木、疼痛及烧灼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361,P<0.05).两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t=0.695、1.720,P均>0.05).所有患者随访半年后,保留组患者感觉异常症状均恢复,而切除组恢复不明显,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所有患者均未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癌(特别是Ⅰ~Ⅱ期)手术中经过溶脂技术后,腋窝血管神经更加清晰,保留肋间臂神经更加容易,从而减少了术后患侧上臂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智宏

    目的 探讨CT于腹部创伤中的诊断效用.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创伤患者92例,对比分析CT诊断与超声诊断的效用与相关指标.结果 92例患者见99处脏器损伤,胃肠道23例、肝脏25例、脾脏44例、胰腺7例;CT诊断脏器损伤阳性率96.74%高于超声8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阳性者CT诊断实质性脏器与空腔脏器符合率分别为100%、85.71%,高于对照组的86.96%、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于腹部创伤定性诊断与定位诊断中效用较高,且受医师水平影响较小,可有效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确切诊断,但对患者配合能力要求较高,诊断时间长,需酌情使用.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陈文丽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DHF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口服,3次/d,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力衰竭症状缓解时间为(7.3±4.2)d,短于对照组的(10.6±4.7)d,观察组ST-T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DHF患者可显著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肯定.

  • 散发性戊型肝炎3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青林;张毅;孙运良

    目的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资料.结果 本研究38例患者中治愈30例(78.9%),好转出院8例(21.1%);住院时间为7~41 d(15.2±5.3)d.随访38例患者中急性黄疸型1例,病程>6个月肝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具有慢性化倾向.结论 戊型肝炎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夏春季相对高发,发病前多数患者常有外出就餐及食用海产品史,临床表现以黄疸及肝功能损害为主,经积极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预后较好.

  •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抵抗的效果

    作者:雷安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抵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0例,术后抵抗25例为研究组,无术后抵抗25例为对照组.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相关因素和术前后心肌酶水平.结果 服药5d,两组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比率、心绞痛的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抵抗与患者PCI术后微栓塞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值得在后期进一步研究.

  • 小儿热性惊厥108例临床分析

    作者:余向文;梁粤;蓝锋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108例,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46例(复杂组),单纯型热性惊厥62例(单纯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血清钠、血清钙及脑电图等情况.结果 复杂组患儿的体温及血清钠含量均低于单纯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钙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性惊厥患儿多由感染性疾病诱发,具有发病快,家族遗传性及白细胞计数增多的特征.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诊断时,不能单纯查看患儿体温,应作全面细致的检查,如患儿的心电图是否正常、血清钠含量是否过低等,减少漏诊病例.

  • 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

    作者:向利华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肺功能情况、临床症状评分、6MWT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FVC、FEV1、FEV1/FVC分别为(2.85±0.76)L、(1.99±0.37)L、(65.18±6.25)%,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6MWT评分分别为(4.00±0.46)分、(328.5±71.5)分,较治疗前也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 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环形间断缝合术对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的止血效果

    作者:白琦

    目的 探讨环形间断缝合术对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行环形间断缝合术,对照组行“8”字缝合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及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成功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患者行环形间断缝合术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其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是剖宫产出血止血的有效缝合方式.

  • 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任爱民;田忠祥;杨希睿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及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8例COPD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抗胆碱药及β2受体激动剂,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变化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雾化吸入疗法知识的了解程度及不能坚持规范雾化吸入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为(6.81±0.97)分,治疗后为(5.14±0.4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为(1.51±0.31)L,治疗后FEV1为(2.13±0.35)L,治疗前后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患者对于雾化吸入疗法的作用、效果、注意事项、重要性的了解程度不够.结论 雾化吸入疗法治疗COPD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雾化吸入治疗知识,提高患者对雾化吸入疗法治疗COPD的依从程度.

  • 房室结加速传导的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苏广玉

    目的 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的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29例单纯房室结加速传导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9例同期房室结正常传导、短P-R间期患者为对照组,行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AVJRRP)、房室交界区功能不应期(AVJFRP)、房室交界区有效不应期(AVJERP)、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房室传导1:1点、文氏点特征,并研究其临床意义;统计两组患者心动过速史及诱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AVJRRP、AVJERP、AVJERP、AERP、1∶1传导点均显著性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文氏点均低于280 ms,而对照组文氏点均超过30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发心动过速21例,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室结加速传导患者房室递减传导功能显著降低,心动过速可能性大幅提升,行电生理检查可有效预测其导致的多种心脏功能性疾病,有利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作者:兰善迪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组45例给予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2%,高于对照组的6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田鑫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再次住院率、病死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LVESD与LVEF观察组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利伐沙班治疗高危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陈焕清;符少萍;陈玉成;缪瑞明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对高危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6例高危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华法林治疗,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血栓性事件及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在高危房颤患者的治疗中利伐沙班组抗栓效果优于华法林组(1/48 vs8/48).总体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相似(3/48 vs 5/48),但利伐沙班组脑出血及致死性大出血的发生率更低(0/48vs 3/48),安全性较华法林组好.结论 在高危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中,利伐沙班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介入术的疗效

    作者:宋慧慧;楚英杰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CPR)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AMI后接受CPR后存活的患者68例,根据复苏后是否接受急诊PCI将之分为介入组(n=40例)和保守组(n=28例),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并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保守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多为前降支近中段完全闭塞,冠脉三支病变者居多,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心肺复苏后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 CT与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杨琨

    目的 比较CT与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均进行颅脑CT与磁共振检查,记录CT与磁共振检查出的不同部位的病灶数量,对比分析CT与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磁共振共检查出病灶89个,CT检查出病灶60个,以磁共振检查出的89个为计算基础,磁共振检查病灶为率100%,CT检查出病灶率为67.4%,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P <0.05).结论 磁共振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高于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作者:伍冷露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根据治疗药物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GSH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替普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死亡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5、2h的再通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联合GSH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再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作者:蒋家斌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肝胆管结石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00.0%>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效果确切,创伤小,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作者:王胜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实验组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骨瓣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实验组术后患者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清除血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昏迷时间少、血肿清除率高,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 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曾捷;唐接福;李峰;石梅莲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内窥镜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及治疗优良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2%,对照组88%,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具有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疗效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

    作者:梁奇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情况、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关节痛缓解时间、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可快速缓解患儿皮疹、腹痛、关节痛等症状,安全性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佳治疗时机

    作者:何忠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佳治疗时机.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6例,均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将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两组无创通气预后.结果 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H、氧分压及氧合指数也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生命,使用无创通气的佳时机为PaCO2 50 ~90 mm Hg,PaO2 40~ 60 mm Hg.

  •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

    作者:贺群礼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伴随失血性休克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病死率为2.7%,对照组为14.7%;两组患者在输液量、复苏起始时间、胶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脓毒血症、ARF、ARDS、DI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重症胸部创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应用.

  •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效果观察

    作者:万新立;赵焕东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8%)优于对照组(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临床应用安全、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王占国

    目的 探讨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诊断价值,提高本病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征.结果 经MRI扫描后发现,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中,滑膜增厚类型18例,骨质侵蚀性改变3例,关节积液4例,周围软组织改变2例,检出率100%.结论 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在MRI上有着非常典型的特征性表现,可准确显示其病变范围,有利于临床诊断.

  • 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詹禧奎;李宝花;叶永红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高血压痛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分析其对高血压患者的检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单纯高血压、合并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同半胱氨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高血压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血压痛患者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高血压病的预防、诊断和监测有重要意义,该方法使用前景广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厄贝沙坦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评价

    作者:张彩红;信廷想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氢氯噻嗪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药物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虽略高于对照组(7.1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可显著提高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及安全性.

  •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杨玉平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且止血迅速,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观察

    作者:冯胜发

    目的 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腹股沟斜疝患者7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研究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斜疝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 经闭孔尿道中段阴道无张力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纪晓军

    目的 探讨经闭孔尿道中段阴道无张力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门诊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闭孔尿道中段阴道无张力悬吊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5.0%,排尿时间、平均尿流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闭孔尿道中段阴道无张力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邓靖单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行剖宫产产妇120例,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给予0.67%浓度罗哌卡因,B组给予0.5%罗哌卡因,C组给予0.33%罗哌卡因,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 感觉阻滞时间A组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A组高于B组、C组(P<0.05);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A组、B组均高于C组(P<0.05);麻醉5 min、10 min后,A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B组、C组(P<0.05).A组、B组给药2 min、5 min改良Bromage评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 综合评估,0.5%罗哌卡因起效时间、阻滞时间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适用于剖宫产手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80例治疗体会

    作者:燕双全

    目的 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诊治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正阳县人民医院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80例,采用复方甲氧那明及酮替芬治疗.结果 8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47例(58.8%),显效26例(32.5%),好转5例(6.2%),无效2例(2.5%),总有效率为91.7%.结论 复方甲氧那明与酮替芬联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

  • 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熊建国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经16排螺旋CT检查确诊的2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总结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7例患者均显示栓子充盈缺损,累及232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动脉型7例,肺叶动脉型11例,段动脉型6例,亚段动脉型3例;中心型充盈缺损51支(22.0%),附壁型133支(57.3%),闭塞型48支(20.7%).结论 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病变部位显示清晰、准确,成像快速、安全、无创,对肺动脉栓塞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确诊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黄昊;房佰俊

    患者,男,26岁,2年前无意中于右侧腹部触及一肿物,大.小约3.0 cm ×4.0 cm,质韧,无压痛,无活动性,无腹痛、腹胀、腹泻、呕血、黑便、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未行治疗.4个月前肿块轻度增大,压痛,伴间断发热、高38.3℃,夜间盗汗明显,无咳嗽、咳痰,体质量无明显减轻,遂至当地中心医院就诊,行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癌,病理示小细胞恶性肿瘤.为进一步诊治于2013年12月2日入住我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坦,无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右侧腹部可触及一大小8.0 cm ×8.0 cm肿块,质硬,活动度差,伴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关键词:
  •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张荣华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高分辨率扫描技术(HRCT)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NSI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以渐近性呼吸困难双肺底闻及爆裂音为特点;影像学表现以两中下肺外围部磨玻璃影、网格影改变、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为特征.结论 HRCT是诊断NSIP有的价值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郭灿;朱新洪;朱才清;徐洪波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治疗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伤后24 h内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预后疗效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疗效,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的致残、致死率.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张延伟

    目的 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常见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初诊误诊的23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9例,支气管炎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3例,慢性咽炎2例,间质性肺炎2例,支原体肺炎2例,百日咳1例;误诊时间2~19个月,平均12.5个月;治疗3~6d后患儿咳嗽均有好转,7~14d后完全缓解,随访6~11个月,23例患儿症状均控制良好.结论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表现不典型,存在较高的误诊率,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熟练掌握诊断标准,做好疾病的鉴别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

  • 心源性猝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鹏飞;徐予;赵永辉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死因,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不可预料及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SCD多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且发生率逐年提高,而明确SCD病因及发病机制可有助于早起预测及及时预防其发生.

  • 肝细胞肝癌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康珍;杨玉秀

    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应用广的肝癌血清标记物是甲胎蛋白(AFP),但其敏感性欠佳,且部分肝癌患者AFP阴性,故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肿瘤标记物如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检测有可能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

  • 血清内脂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宣学习;张金盈;唐俊楠;沈德良;朱晓丹;王韫哲;毛元元

    血清内脂素(visfatin)是一种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能够与胰岛素受体相结合,发挥类胰岛素样作用,能够在糖脂代谢、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冠心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糖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过程存在密切联系.现有研究表明,visfatin与冠心痛可能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本文主要探讨vis-fatin在糖脂代谢、炎症反应等方面对冠心病的影响.

  • 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张先舟;韩风;周进学;李庆军;邱大鹏;蒙博;王凯

    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L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优势明显.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肝脏外科的手术治疗.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脏 切除
  •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乔慧斌;郭任维;李莉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m-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简称rhBNP),与内源性脑利钠肽(BNP)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2001年在美国上市后,由于其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巨大作用,已作为国内外急性心力衰竭一线用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rh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可以迅速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室重塑,现将rh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