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患儿喉罩置入中应用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晔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患儿喉罩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75例行喉罩置入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 组采取异丙酚+1μg/ kg 瑞芬太尼麻醉,B 组采取异丙酚+1.5μg/ kg 瑞芬太尼麻醉,C 组采取异丙酚+2μg/ kg 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三组患儿各时间点血压与心率、喉罩置入条件评分与临床事件。结果三组 T2与 T3阶段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三组张口度、头与肢体活动、呛咳与屏气、吞咽与喉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三组呼吸早停>5 min 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患儿喉罩置入术中,异丙酚+1.5μg/ kg 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显著,置管条件良好,且安全性较好,具有借鉴性。

  • 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及效果

    作者:石景喆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90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功能、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为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功能、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跃平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消化道早期癌患者98例,其中52例行 ESD 术治疗者为 ESD 组,46例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为外科组。比较两组病灶切除、相关手术指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SD 组整块完整切除率为98.08%(51/52),治愈性切除率为100%(52/52),外科组两者均为100%(46/46),两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894,P =0.345)。ESD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外科组为45.65%(2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95,P =0.000)。结论 ESD 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可取得与传统外科手术相似的手术效果,但 ESD 在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依那普利联合丹参川穹嗪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秋菊;杨玲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川穹嗪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脑血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大幅度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实验组评分减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的内皮素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大幅度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丹参川穹嗪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89例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任立新;薛晓峰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8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良好,缩短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局部晚期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宋一雪;曹晶杰;吴铁鹰;张改英;蒋潮涌

    目的:对病理明确的局部晚期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75例的病例资料,应用 Kaplan-Meier 法计算3、5年生存率,应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同步放化疗预后的各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近期有效率为100%,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及19.6%。通过单因素分析,原发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KPS 评分、T 分期、N 分期、转移淋巴结数目及区域、既往是否曾接受手术、近期疗效与影响局部晚期下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生存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的大小、KPS 评分、N 分期、是否手术、近期疗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下咽癌近期疗效确切,原发肿瘤的大小、KPS 评分、N 分期、是否手术以及近期疗效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小儿脓毒症血浆 D-二聚体、凝血四项、血小板变化及临床价值

    作者:王春岩;宫奇莲;王丽红

    目的:研究血浆 D-二聚体、凝血四项、血小板变化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脓毒症患儿86例作为脓毒症组,40例普通感染患儿作为普通感染组,3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其血浆 D-二聚体、凝血四项及血小板的变化。结果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浆 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脓毒症患儿和严重脓毒症患儿(P <0.05);脓毒症组和普通感染组血浆 D-二聚体阳性结果例数均显著高于健康组;脓毒症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与普通感染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浆 D-二聚体、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变化在小儿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当予以重视。

  • 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对少量咯血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杜永杰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对少量咯血治疗的疗效,观察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85例少量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45例与酚妥拉明组40例,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和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少量咳血患者,垂体后叶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酚妥拉明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6.382,P >0.05)。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少量咯血,垂体后叶素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酚妥拉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P <0.05);对肺癌、肺部感染患者少量咳血,垂体后叶素组止血有效率均高于酚妥拉明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239,P >0.05、χ2=2.759,P >0.05);对肺结核少量咯血患者,垂体后叶素组与酚妥拉明组的止血效果相当,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537,P >0.05)。垂体后叶素组不良反应率高达48.9%,酚妥拉明组仅为2.5%。结论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治疗少量咯血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酚妥拉明的不良反应更少,故酚妥拉明可作为治疗少量咯血的首选药物。

  • 血清 IgG4水平在 IgG4相关性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峰

    目的:评价血清 IgG4浓度在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及风湿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 IgG4-RD 患者43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219例。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对所有患者血清 IgG 及 IgG4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各组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血清 IgG4测定值绘制ROC 曲线,确定其佳临界值并评价其诊断 IgG4-RD 的价值。结果 IgG4-RD 患者血清 IgG4水平与风湿免疫性疾病各组患者的血清 IgG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通过 ROC 曲线分析,IgG4-RD 患者血清 IgG4浓度为12.2(4.8~15.7)g/ L,而 IgG4增高>1.4 g/ L 的比率为95.3%,且当 IgG4浓度为2.26 g/ L 时,其 Youden 值大。即该诊断临界值为2.26 g/ L,敏感度为99.6%,特异度为97.5%,曲线下面积(AUC)为0.997。此外,风湿免疫性疾病中 RA 组血清 IgG4浓度为0.7(0.4~1.3)g/ L,SLE 组为0.3(0.2~0.5)g/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5920,P <0.01)。结论血清 IgG4不是 IgG4-RD 的特异指标,不能仅凭血清 IgG4升高这一指标来对 IgG4-RD 进行诊断。2.26 g/ L 是能较好地诊断 IgG4-RD 及对风湿免疫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血清 IgG4升高的临界值。

  • 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观察

    作者:赵东旭;隋鑫

    目的:探讨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94例,以数字表随机分组形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BRPS 评分及不良反应 TESS 量表评分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为68.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BRPS 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无抽搐休克治疗,可快速控制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术时机选择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翟江波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间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单侧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77例,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35例(≤3周)和延期手术组42例(>3周)。采用 Kneelax 值、IKDC 评分、Tegner 评分、关节活动度判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早期手术组 ACL 重建时间为(23.9±6.2)min,延期手术组为(24.6±6.5)min,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328)。早期手术组 IKDC 评分[(95.16±2.82)分]高于延期手术组[(91.37±3.75)分,P =0.021]。Kneelax 值[(1.29±0.67)mm]低于延期手术组[(2.31±1.28)mm,P =0.026]。结论对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早期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可以减少伴发损伤发生,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

  •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作者:刘亚峰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曲安缩松,治疗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并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VAS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但 LKSS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P <0.05);经5周治疗后,治疗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而LKSS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代继萍;袁林秀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新生儿126例,其中败血症组31例,局部感染组53例,非感染组42例。分别于入院后2 h、24 h、5 d 检测静脉血 PCT、C-反应蛋白(CRP),比较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诊断新生儿感染,以 PCT≥0.25 ng/ ml 为临界值, PCT 敏感度为91.71%,特异度为93.31%。以 CRP ≥6 mg/ L 为临界值,CRP 敏感度为60.63%,特异度为75.31%。结论 PCT 测定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可指导临床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严重创伤中的应用

    作者:陈元庄;罗裕强;黄远翘;马滚韶;莫华贵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肢体严重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36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的创面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处理,其中合并主干动脉损伤6例,骨折18例,单纯大面积软组织碾压伤、挫裂伤或撕脱伤12例。结果除1例股动脉损伤合并股骨骨折需行截肢外,余35例经一次或多次 VSD 技术处理,创面终经植皮或皮瓣修复,均成功保肢并创面愈合。随访1年后,35例植皮或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面皮肤纹理好,功能理想。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严重创伤中可使创面得到有效的覆盖、引流和保护,为后期的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保肢和覆盖创面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450C/G 多态性与银屑病的Meta 分析

    作者:何丹华;徐健;陈国菊;赵利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450C/ G 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并评价研究质量,采用 Stata 12.0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终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 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的 VEGF +405C/ G 各基因型与银屑病易感性均无相关性(P 均>0.05)。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基因型 CC vs. GG、(CC + CG)vs. GG 与银屑病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通过 Begg’s 检验判断发表偏倚,所有基因型均不存在发表偏倚(P 均>0.05)。结论亚洲人 VEGF +450C/ G 基因可能与银屑病发生相关。

  • 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变化

    作者:刘丽丽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变化的特点,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常规产检的孕妇3008例,孕妇在第1次产前检查(孕20~28周)时,测定血浆空腹血精、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I-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同时进行50 g 葡萄糖筛查试验,其结果≥7.8 mmol/ L 者,进行葡萄糖耐试验(OGTT)。根据 OGIT 结果将上述孕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50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组50例,正常糖耐量(NGT)组50例。比较不同血糖特点患者的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 p 细胞功能指数(HOMA-B)、混合胰岛素敏感度(ISI)、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I60/△G60)。结果 GDM 组各时间段血糖、FINS、C 肽、HOMA-IR、PGAUC 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HOMA-β、INSAUC、INSAUC/ PGAUC、△I60/△G60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GDM 组各时间段血糖、FINS、C 肽、HOMA-IR、PGAUC 等指标均明显高于GIGT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HOMA-β、INSAUC、INSAUC/ PGAUC、△I60/△G60等指标均明显低于GIGT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GIGT 组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DM 患者胰岛素抵抗较孕期正常妇女增高,且同时伴有胰岛分泌功能受损,在 GIGT 阶段胰岛素抵抗程度与正常孕妇尚无明显差别。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原因更支持胰岛素抵抗增加而非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

  • 髓内植骨联合长型 PHILOS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

    作者:陈波;梁杰

    目的:探讨髓内植骨联合长型 PHILOS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4年12月对8例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患者行髓内植骨联合长型 PHI-LOS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男7例,女1例,年龄45~68岁,平均55.1岁,采用 Constant-Murley 评定标准和 Neer 评分分析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6~55个月),均在术后4个月内骨折骨性愈合,Neer 评分优2例,良4例,可2例,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为46~82(58±20)分。结论髓内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够恢复肱骨近端和肱骨干的正常解剖关系,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是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方法

    作者:刘玉翔;叶昱坪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原因,以及术前、术中、术后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方法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113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应用腹腔镜、胆道镜成功取净结石,其中胆囊结石单发27例,多发69例,泥沙样结石10例;7例中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结石合并息肉5例,胆囊可疑癌变2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均为炎性变);术后囊结石残留2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为2.8%。结论术前必要性检查、术中规范性操作及术后口服利胆药物是避免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关键。

  • 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郑玉峰;高磊;郭虹;王瑞芳;曹蕾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患者全部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共行123例检查,阳性检出率为71.5%(88/123)。共发现小肠病变67例(54.5%),胃内病变17例(13.8%),结肠内病变4例(3.3%)。检查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对具有不同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对于胃肠道的体检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纤维支气管镜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果

    作者:刘欣欣;王宁;张曼林;汤兵祥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82例,分析其术前纤维支气管镜及 CT 影像学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术前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 CT 影像学表现为肺门团块影8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25例。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为主支气管病变7例,左侧病变70例(38.5%),右侧病变105例(57.7%)。纤维支气管镜钳检诊断符合率为99.3%(135/136),刷检诊断符合率为48.6%(86/177)。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多种取材方式相结合,可提高小细胞肺癌诊断符合率。

  • 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早期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红龙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采用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实施早期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符合研究标准的颅内静脉窦血栓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治疗,2.5 mg/次,2次/ d;联用组采用口服华法林2.5 mg/次+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静脉窦恢复情况,并检测对比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FBG)等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组临床疗效(87.50%)高于华法林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用组静脉窦恢复率(83.33%)高于华法林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 PT、FBG、TT、APTT 等凝血四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T、TT、APTT 显著升高,FBG 显著下降,且联用组 PT、APTT、FBG 改善效果均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采用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实施早期抗凝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再通颅内静脉窦血栓,改善 PT、FBG、TT、APTT 等凝血指标,值得推广。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小娜;李红鹏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法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显著上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NT-proBNP 显著下降(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1.56±2.30)d]明显短于对照组[(17.42±2.90)d](P <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法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术前放置鼻胆管联合一期缝合术对胆总管结石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干预效果

    作者:刘融;王金柱;党铁成

    目的:分析术前放置鼻胆管联合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 T 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则行术前放置鼻胆管联合一期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引流时间[(5.52±1.27)d 比(13.25±2.03)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5.78±5.64)h 比(54.79±6.83)h]及住院时间[(10.34±1.40)d 比(22.92±2.9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胆漏1例,对照组发生胆漏3例,两组均无胆道狭窄发生。结论术前放置鼻胆管联合一期缝合术能明显缩短胆总管结石患者引流时间,促胃肠功能快速回复,住院时间相对短,且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 替莫唑胺辅助术后两种放疗方式治疗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樊骏;何涛;武明明;尤占彪;郭全虎;张刚利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辅助术后序贯放疗和同期放疗治疗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星形细胞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同期组,每组45例,分别在替莫唑胺治疗基础上给予术后序贯和同期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获益率、中位生存时间、随访总生存率、随访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同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获益率均显著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期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期组随访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同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术后序贯放疗,替莫唑胺辅助术后同期放疗治疗星形细胞瘤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但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有所增加。

  • Lp-PLA2及 hs-CRP 联合检测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王云枝;任丽珏;倪文娟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分析并探讨 Lp-PLA2、hs-CRP 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影响。方法设立单纯 T2DM 组、T2DM 合并早期肾脏病变组、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每组对象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Lp-PLA2、hs-CRP,并对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Lp-PLA2、hs-CRP 在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组与单纯 T2DM 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p-PLA2在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增高明显,且与其他各组间有差别,Lp-PLA2、hs-CRP 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危险因素,对临床预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 PCI 术无/慢复流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李玉敏

    目的:研究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慢复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直接 PCI 术无/慢复流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直接 PCI术后血流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肌钙蛋白( 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 PCI 术后无/慢复流患者能够显著降低 cTnI 和 CK-MB 峰值水平、平均水平,值得推广。

  • 基底样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苗兰芳;雷瑞雪;杨海军;申培红

    目的:探讨基底样乳腺癌(BLBC)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二者间的关系和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从1003例乳腺癌中筛选出135例 TNBC,再根据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K5/6表达情况,从 TNBC 中筛选出 BLBC 及非 BLBC,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 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5例 TNBC 患者中106例表达 EGFR、CK5/6中的至少1项免疫表型(即 BLBC),29例两者均不表达(即非 BLBC)。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NBC 与 BLBC 有交叉但又不完全重叠,CK5/6、EGFR是筛选 BLBC 的有效指标,Ki67是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

  • 双极股骨头置换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研究

    作者:宋宏阁;郝光辉;韩冰

    目的:研究双极股骨头置换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股骨头置换组与动力髋螺钉组,每组41例。动力髋螺钉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头置换组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和骨质疏松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12%、2.44%,动力髋螺钉组分别为92.69%、2.44%,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股骨头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5个月时股骨头置换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区域骨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及 Ward 三角区域骨密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质疏松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侯韶英;谢新生;孙慧;孙玲;万鼎铭;郭荣;李英梅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就诊并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 MDS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 MDS 患者中,完全缓解( CR)2例(13.33%),骨髓缓解和(或)血液学改善( mCR/ HI)8例(53.33%),疾病稳定(SD)3例(20.00%),治疗失败(failure)2例(13.33%),复发1例(6.67%),总反应率(ORR)66.67%。不良反应:骨髓抑制: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2.46%、59.65%、47.37%;感染发生率为40.3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 MDS 安全有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患者对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影响的比较

    作者:田冬

    目的:探讨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FMD)、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 FMD、GMP140、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 GMP140、LDL-C 及 TC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改善其内皮功能与血脂水平,且瑞舒伐他汀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

  •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清 IL-1β、IL-6和 TNF -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凌啸;郑锡铭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60例 HIE 患儿根据病情分轻度组(25例)、中度组(20例)和重度组(15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新生儿30例作健康对照,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IL-1β、IL-6和 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HIE 新生儿急性期血清 IL-1β、IL-6和 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恢复期明显下降(P<0.01)。不同病情程度 IL-1β、IL-6和 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儿血清 IL-1β、IL-6和 TNF-α表达呈正相关(r =0.581、0.568、0.512,P <0.01),并与患儿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 =0.936、0.935、0.769,P <0.01)。急性期血清 IL-1β、IL-6和 TNF-α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0.982、0.913(P <0.01)。结论 IL-1β、IL-6和 TNF-α在新生儿 HIE 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血清的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新生儿 HIE 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

  • 不同建腔方式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作者:张鲲

    目的:分析不同建腔方式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腔方式不同分为 IUPU 组(n =255)、气囊组(n =257)与手指组(n =258),分别采用 IUPU 法、气囊法及手指法建腔,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建腔时间、建腔时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气囊组相比,手指组及 IUPU 组手术建腔时间较短,且 IUPU 组手术建腔时间少于手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建腔时出血量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IUPU 组不良情况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5%,手指组为2.71%,气囊组为7.39%,气囊组总发生率高于手指组与 IUPU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三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 IUPU 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IUPU 法建腔操作简单,可有效缩短建腔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和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颅脑超声在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对新生儿脑发育影响中的应用

    作者:董凌云

    目的:研究颅脑超声在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对新生儿脑发育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8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无高危围产因素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颅脑超声检测新生儿的额叶厚度、大脑横径、脑岛面积、脑岛周长、额上回宽度、丘脑灰度值及额叶灰度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足月儿丘脑灰度值、额叶灰度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足月儿额叶厚度、大脑横径、脑岛面积、脑岛周长均小于对照组,额上回宽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早产儿丘脑灰度值、额叶灰度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早产儿额叶厚度、大脑横径、脑岛面积、脑岛周长均小于对照组,额上回宽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易导致新生儿脑发育成熟欠佳,应用颅脑超声检测额叶厚度、大脑横径、脑岛面积、脑岛周长、额上回宽度、丘脑灰度值及额叶灰度值,对于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非常重要,对指导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郭秀芳;王晓东

    目的:分析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按照3个月后随访的治疗依从情况分为治疗依从组和治疗不依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统计其心率、体质量指数,分析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依从率为82.20%,不依从率为17.80%;两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92.45% vs 79.23%),抗心绞痛药物用药种类[(2.98±0.72)vs(2.64±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83.44% vs 79.75%),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使用多种抗心绞痛药物用药种类,伴有高血压病史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依从性好。

  • 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对肱骨干骨折多次术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伟涛;乔丹;陈柯

    目的:探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多次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肱骨干骨折多次术后骨不连患者50例,均给予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术后不采取外固定,早期锻炼肩肘关节功能。比较手术前后患侧肩肘功能。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见切口感染。随访6~24个月,切口均为一期愈合,肢体短缩2~6 cm。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5个月,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术后8个月,患侧 Hss 评分(93.9±5.0)、Con-stant-Murley 评分(92.7±5.7)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可提高患侧肩肘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进一步改善预后。

  • 消退素 D1、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再灌注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高莉;朱宗涛;朱曙光;马运祥

    目的:研究消退素 D1(RvD1)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中和急诊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对照组及30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 RvD1、IL-6含量。3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急诊 PCI,检测患者 PCI 术后2、4、12、24 h 血清中 RvD1、IL-6含量。对血浆 RvD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及急诊 PCI 术后 RvD1、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与 PCI 术前比较,PCI 术后2 h 血浆 RvD1、IL-6含量明显升高,PCI 术后4 h 血浆RvD1、IL-6含量达到高值(P <0.01),至 PCI 术后24 h 血浆 RvD1、IL-6含量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 RvD1水平与 IL-6水平呈正相关(P <0.01)。结论 RvD1作为一种新型抗炎介质在急性心肌梗死及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 右美托咪定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钱晓亮;姚东风;杨雷一;程兆云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不停跳搭桥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不停跳搭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2~76岁,体质量51~87 kg,ASA 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C 组,30例)和右美托咪定组(D 组,30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静吸复合麻醉。D 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h)至术毕,C 组给予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12 h(T3)和术后24 h(T4)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的标准Ⅱ导联心电图。结果与 C 组相比,D 组 T2~ T4时血浆 TNF-α、IL-6的浓度降低(P <0.05),D 组 ST 段抬高平均值明显降低(P <0.05)。结论对于不停跳搭桥术患者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减轻炎性反应,产生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 曲美他嗪对 AMI 患者 PCI 介入治疗后冠脉血流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帆;李平;张文才;张真真;王丽;赵洛沙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脉血流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80例 A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 PCI 配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冠脉血流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为(50.29±4.27)%,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超敏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及干扰素-γ分别为(4.31±1.26)mg/ L、(27.20±2.34)pg/ ml 及(237.31±28.89)pg/ 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冠脉再通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曲美他嗪对 AMI 患者 PCI 术后心肌损害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改善心功能,这与曲美他嗪改善冠脉血流和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密切相关。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申双利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6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依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P <0.01),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P <0.05),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及轻型组比较,中型组与重型组血清 FT3浓度均降低、血清 TSH 浓度升高(P <0.01),FT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FT3下降、TSH 升高,FT3及 TSH 浓度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FT3越低或 TSH 浓度越高则病情越重。因此,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清 FT3及 TSH 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

  • 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咏梅

    目的:对比分析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就诊的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94例,将94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n =47)和对照组(n =47)。实验组采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相关情况,如病情改善状况、治疗有效率及病症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儿体征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实验组患儿治疗后体征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各病症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1.49%)。结论采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比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疗效更好。

  • 股腘动脉闭塞腔内成形术远期预后分析

    作者:刘慧卿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闭塞腔内血管成形术对股腘动脉闭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股腘动脉闭塞患者73例(81条肢体)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49条肢体)患者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1例(32条肢体)患者行旁路转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踝肱指数(ABI),随访12~36个月,观察两组一期、二期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行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 ABI 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二期通畅率及保肢率分别为79.55%和84.09%,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有助于促进股腘动脉闭塞腔患者早期康复,并显著改善了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 清热利湿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效果

    作者:贺志凤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中药联合抗生素对下肢丹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下肢丹毒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患者满意度为96.15%(50/52),两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热利湿中药联合抗生素有标本兼治的功效,不易复发,疗效稳定,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复方甘草酸苷与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及对辅助性 T 细胞17的影响

    作者:焦娜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与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对辅助性 T 细胞17(Th17)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单一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联合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及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38%(47/52),单一组为69.23%(3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观察指标水平均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及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 Th17及其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脾切除术后盆腔异位脾种植一例

    作者:常婧;田绪芳;许昭君

    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因发现盆腔肿物2年入院。患者13年前因脾破裂行“脾切除术”。近2年来行妇科彩超反复提示双附件区多发低回声占位,大小无明显改变。平素无自觉症状,月经规律, G4P1L1A3。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软,无压痛,左上腹可见陈旧手术瘢痕。妇科查体:外阴正常,阴道通畅,阴道无血迹,宫颈肥大,无举摆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无压痛,左右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异常。妇科彩超:子宫左后方可见多个低回声占位大者约2.5 cm ×1.7 cm,子宫右后方可见多个低回声占位,大者2.0 cm ×1.6 cm,边清,内回声均匀,CDFI:血流信号较丰富,RI =0.7,提示双附件区多发占位,宫颈多发囊肿。肿瘤标志物 CEA、CA-125、HE4未见异常。入院诊断:①盆腔包块性质待查;②脾切除术后。患者盆腔包块,性质不清,长期存在,行腹腔镜下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未见异常,子宫后壁与两侧阔韧带交界处可见多个暗红色肿物,质软,形态不规则,大者位于子宫右后壁骶韧带附近,大小2 cm ×1.5 cm ×1 cm,直肠前壁浆膜层亦可见一3 cm ×2.5 cm ×1 cm 暗红色肿物,质软。行腹腔镜下盆腔肿物(子宫右后壁)切除活检术,术中送冰冻病理:病变较符合脾脏结构。结合患者脾破裂切除病史,诊为盆腔异位脾种植,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未再切除其余盆腔肿物。术后病理示盆腔组织结构较符合脾脏改变。出院诊断:①盆腔异位脾种植;②脾切除术后。

    关键词: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例分析并文献回顾

    作者:董戴源;徐峰;杨雷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不明原因升高,经过多次诊治,终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嗜酸性胃肠炎又叫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明的消化道罕见疾病,临床上明确诊断较困难,漏诊误诊率较高,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

  • 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与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作者:陈丹丹;卢丹

    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抗胰蛋白酶(AAT)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时,母体内的 MMP、NE 的含量高于正常妊娠状态,而其抑制剂 TIMP、AAT 的表达水平降低。MMP/ TIMP 和 NE/ AAT 两系统并不孤立,而是通过各种因子的作用相互影响,加速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的失衡。本文就妊娠发生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时,蛋白酶、抗蛋白酶水平的变化以及该系统对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作用及意义进行综述。

  • AEC-Ⅱ凋亡中 PI3K/Akt 信号通路表达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朋云;陈淼

    高浓度氧气对肺组织造成的明确毒性作用是急性肺损伤(ALI),虽然已经证明高氧会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但是 PI3K/ Akt 信号通路在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中起到什么作用,到目前为止尚未明确。且目前抗细胞凋亡方法缺乏有效性及特异性。故深入研究和理解 PI3K/ Akt 信号通路在高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同时为其他原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研究提供参考。

  •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和药敏特点

    作者:许敏;邱卫强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细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分泌物分离的342株阳性病原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70株(49.7%),革兰阳性菌150株(43.9%),真菌22株(6.43%)。药敏结果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耐药性较低,没有发现碳青霉烯类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性较低。结论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高,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评估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

    作者:于春梅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3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并采用酶放大免疫法对给药后患儿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同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非排泄延迟组患儿的48 h 血药浓度及解救次数均明显优于排泄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 B 系患儿,血药浓度≥1.6μmol/ L 组患儿其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药浓度<1.6μmol/ L 组;对于T 系患儿而言,血药浓度≥1.6μmol/ L 组患儿其呼吸道反应、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药浓度<1.6μmol/ 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血药浓度同排泄延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患儿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解救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促进患儿生存质量的改善。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