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CT与磁共振诊治比较研究

    作者:刘红权;陈艳;朱曼;王箔

    目的:对比观察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 MRI)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扫描,观察组患者采用MRI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灶检出率、股骨头坏死阳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塌陷方面,对照组7例塌陷,观察组19例塌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MRI与CT都是较为常见的诊断方法,但相对于CT诊断,MRI的病灶检出率及敏感性均具有明显优势。

  •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石俊平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为儿童哮喘的预防和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100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 MP-IgM)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MP-IgM检测阳性和阴性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数量。结果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48例,阳性率为48.0%;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21例,阳性率为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患儿EOS值为(594.3±55.7)×106/dl,MP-IgM阴性患儿EOS值为(423.7±21.6)×106/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哮喘患儿的治疗应当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魁彬;郭玲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经内镜手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不再出血组,对两组一般资料、肾功能、静脉曲张程度等方面进行多因素对比分析,提出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曲张静脉根数及内径、空腹血糖和血肌酐为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手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空腹血糖等因素对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张静脉根数及内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是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术后早期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在行内镜手术前后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护理,以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促进预后。

  • 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与其疼痛程度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继巍;项玉萍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与其疼痛程度的关联性,为分析和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煤炭总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髓核突出类型分为隆起型组、突出型组和游离性组,另选取30例正常髓核组织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不同的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与其疼痛程度的关系。结果游离型突出患者感觉性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评分均高于隆起型、突出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但三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神经性疼痛评分方面两两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与正常髓核组织腰椎骨质手术患者相比,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神经性疼痛感明显更重,其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神经性疼痛呈正相关关系。

  • 两种湿化液在小儿肺炎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常素芳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在小儿肺炎机械通气吸痰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34例小儿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湿化液,观察组患儿给予浓度为0.45%的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湿化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9.8±2.8) mm Hg (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为(41.6±9.8)mm Hg,动脉血氧分压为(121.5±1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7.2±3.4)mm Hg、(46.2±8.7)mm Hg、(107.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浓度为0.45%的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湿化液应用到小儿肺炎机械通气吸痰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常规手术对比研究

    作者:刘大勇

    目的:比较腹股沟疝采用腔镜下修补术与常规术式的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疝修补术(常规组,n=50)与腔镜下疝修补术(腔镜组,n=50),比较两种术式的效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操作用时及住院费用多于常规组( P<0.05),术中出血量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镇痛剂应用率为2%,并发症发生率为2%;常规组分别为1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普外科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腔镜下修补术具有微创、效果佳、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随着研究的进展会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大程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

  • 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李新民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小骨瓣开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残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手术的安全因素分析

    作者:马剑锋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手术的安全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19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做好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析本研究患者围术期可能影响患者手术安全的各种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全麻75例,腰硬膜外麻醉44例,术中逆行胆囊切除1例,中途转开腹胆囊切除11例,术后肝下放置引流21例。对可能影响本研究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合并症是首要的因素,其次为感染、术式、麻醉方式的选择。3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获得有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6.6%。结论合并症、感染、术式及麻醉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因素,在处理上,首先处理患者合并症,术式要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适当选用,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情况,给予积极的预防。

  • 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乔秀清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胆管梗阻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完成81例胆管梗阻患者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检查工作;记录其检查结果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有效对比。结果81例胆管梗阻患者经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后,其检出率高达96.30%,与病理诊断结果(100.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胆管梗阻患者给予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

    作者:宋玫侠;王丽;李上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解放军153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和药物过敏试验,对患者进行玻璃体的切除和治疗。结果通过调查问卷得到信息显示,年龄、有无全身疾病、眼部疾病、全身是否应用激素、手术方式以及切口位置、囊膜完整性、植入材料性质、切口愈合情况等与引起眼内感染率有显著关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平均视力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创缘细菌培养阳性率(20.00%)明显低于术前创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能够很好降低患者出现炎症的概率,并且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术能够很好地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作用,值得应用。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研究

    作者:徐国华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有序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术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再插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 h,实验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同期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24 h,两组上述三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状况,减少VAP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肺癌化疗患者150例用药情况分析

    作者:尹鲜花

    目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肺癌患者的用药情况,对肺癌患者化疗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50例,对其化疗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50例肺癌患者共计化疗154例次,其中以铂类联合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为常见的化疗方案。结论本院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的选择基本符合临床治疗规范,但是存在一定的使用不规范现象,应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改进。

  • 抗抑郁剂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胡景岚

    目的:探讨采用抗抑郁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抗抑郁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宫腔镜诊治妊娠终止后月经异常疗效分析

    作者:王丽娟

    目的:探讨妊娠终止后月经异常采用宫腔镜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妊娠终止后月经异常患者50例,采用宫腔镜和B超诊治,对比诊治结果。结果50例患者月经不调原因中不全流产15例,占37.5%;内膜息肉10例,占25.0%;宫腔粘连7例,占17.5%;子宫内膜过损4例,占10.0%;子宫内膜炎2例,占5.0%;另2例B超和宫腔镜均未检出异常,黄体期明显缩短,基础体温双相,考虑按黄体功能不全诊断。宫腔镜诊断阳性发现率为92.5%,明显高于 B超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腔镜治疗占位病变17例,均成功。结论针对妊娠终止后月经异常的病例,采用宫腔镜诊治具有直视效果,安全有效,较B超阳性检出率高,有较高实施价值。

  • 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的应用

    作者:姚岚

    目的:探讨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细胞块病理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胸腔积液送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细胞涂片染色及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学涂片染色检测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间皮性病变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CR呈现高表达,而腺癌细胞呈现CK7、CEA呈现高表达。结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无论在病理诊断的敏感性还是特异性上,均明显高于细胞涂片染色,其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检测胸腔积液的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标本易于保存,可重复使用,应用于分子病理检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分子病理诊断依据。

  • 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侯建明

    目的:探讨采用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于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谷氨酰转移酶( GGT)、总胆汁酸( TBA)、总胆固醇( TC)以及三酰甘油( TG)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39/45),高于对照组[6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ALT、GGT、TBA、TC 以及 TG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脂肪肝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且降低转氨酶和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

    作者:毛永;吴娟;刘向玲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置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对其进行治疗,并对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术后3个月时87.5%患者视力恢复至0.3以上;术后6个月时93.75%患者视力恢复至0.3以上。结论采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可有效恢复患者视力,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真空袋固定体位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祁峰

    目的:探讨真空袋固定体位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患者分为乳腺托架组和真空袋固定组,每组26例,分别在两组患者初次治疗、第2周末、终次治疗末采集验证片,并比较两者患者偏离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初次治疗后,乳腺托架组和真空袋固定组患者的验证片在X、Y和Z轴上偏离中心点的差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末及终次治疗末两组间偏离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袋固定体位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可显著的降低摆位误差,增加治疗精确度,从而减少放射治疗对患者正常组织造成的不必要伤害。

  • 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周春晖;邱杭斌;杜永成;赵俊波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手术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膝关节 HSS 评分。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60.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关节镜微骨折技术不仅在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鸿飞

    目的:探讨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焦作市焦煤集团中央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眼底病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激光光凝术治疗眼底病,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临床意义

    作者:王勇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平舆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作为本研究探讨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经腹部超声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和手术诊断结果相对比,并探讨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程度。结果手术和病理诊断包括22例胚囊型、14例不均质肿块型以及10例混合型包块;经腹部超声诊断包括18例胚囊型、11例不均质肿块以及7例混合型包块,诊断符合率为78.3%;经阴道超声诊断包括21例胚囊型、13例不均质肿块型以及9例混合型包块,诊断符合率为93.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所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超声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杨青云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鄢陵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予微量泵恒速输注异丙酚、氯胺酮、利多卡因混合液;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1%氯胺酮溶液。结果诱导后至术中,观察组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平均动脉压( MAP)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 P<0.05),但对照组HR与MAP在诱导后、术中至手术结束时均有明显增高,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患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 普外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作者:李明

    目的:探讨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普外手术治疗的时机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周口市川汇区妇幼保健院2006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9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轻症组手术治疗后均顺利出院,重症组和暴发性组患者早期手术病死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不同证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在短期保守治疗后及早实施早期手术,以提高手术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蔻兰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给予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记录两组子宫脱垂患者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43例)、91.11%(41例),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7.78%),P<0.05。结论子宫脱垂患者给予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时,可在有效保障患者疗效的基础上提高其预后效果。

  • 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体病牙位的疗效

    作者:王燕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治疗牙体病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于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口腔修复科治疗牙体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通过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牙体病牙位的疗效。通过观察前牙和双尖牙牙位变化对牙体出现磨损,形态是否保持良好,牙体是否出现变色,并观察其契合度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在牙体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的应用,可以减少牙体病患者对牙体的磨损,保持牙体形态良好,与患者的牙齿契合度较高,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结论把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应用于牙体病牙位治疗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牙齿的美观度,并且对于患者牙齿修复的固化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牙齿修复的舒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蔡莉莉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在大量输血后期血钾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大量失血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输血前后两组患者的血钾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 h内观察组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pH值、术前血钾水平是影响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血钾水平和术后低pH值水平是影响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临床输血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钾水平和血pH值水平,并积极预防和治疗高钾血症。

  • 继发性癫痫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卢国奇;蔡娟丽;王晓柯

    目的:对继发性癫痫患者实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三门峡中心医院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8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52例,对照组46例,并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性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6.2%,高于对照组的67.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继发性癫痫患者实行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和使用。

  • 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对妇科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洪明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对妇科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行PCEA(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均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根据地佐辛不同剂量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B组、C组地佐辛使用剂量分别为5 mg、10 mg及15 mg,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 h、6 h、12 h、24 h) 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C组术后2 h、6 h、12 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 P<0.05);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P<0.05);另外,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与A组、B组的10.0%、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0 mg地佐辛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综合效果佳。

  • 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急性胰腺炎致麻痹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作者:魏伦收;索智敏

    目的:探讨超短波并中频治疗急性胰腺炎致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河医院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好转29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好转23例,无效8例,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排气和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并中频电疗法在急性胰腺炎致麻痹性肠梗阻治疗方面临床效果较好,且还能有效改善各临床指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喻建设

    目的:对比分析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应用浅叶切除术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暂时性面瘫等各项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浅叶切除术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应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优先考虑。

  • 彩色超声在心血管性和肝性腹水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陈艳婷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在心血管性和肝性腹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临床初诊为腹水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结果采用超声诊断为腹水114例,诊断准确率为90.5%。其中诊断为心血管性腹水74例,准确率为94.9%,肝性腹水40例,准确率为83.3%。根据患者超声特点,可对患者腹水情况及原发病灶进行确诊。结论采用彩色超声诊断技术既灵敏、又准确,可准确评估腹水范围、大小,原发病灶良、恶性等。针对不同的超声特征,可为医生确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诺和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作者:况丽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诺和灵对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情况和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方法将8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A组采用皮下注射诺和灵强化治疗,每天早、晚饭前半个小时进行皮下注射,每天2次。 B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进行治疗,基础计量和餐前大剂量各占一半,三餐剂量平均分配。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B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明显低于A组,但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丙二醛、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为患者争取佳治疗时间,有效减小高血糖毒性对患者的伤害,对改善和恢复胰岛β细胞正常功能有着积极意义,进而帮助患者有效维持血糖水平稳定,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 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美丽

    目的:探讨采用氨溴索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开封市妇产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机械通气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对于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孟柳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共3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8例,孕12~18周时建卡,对照组进行常规定期孕检和健康知识指导,观察组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孕期知识讲座、定期孕检、孕期心理指导、孕期锻炼、产程指导等。对比分析两组的剖宫产影响因素、剖宫产率以及妊娠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剖宫产影响因素方面,孕方要求剖宫产、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及妊娠相关并发症所占比例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巨大儿和新生儿胆汁淤积综合征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2.3%(51/158),对照组剖宫产率为63.3%(100/15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孕产妇来说,通过产前综合干预措施,严格规范产前检查、孕期知识讲座、孕期心理指导、孕期锻炼、产程指导等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肠癌低位保肛术的手术要点以及治疗体会

    作者:白鹏

    目的:探讨低位保肛术的临床效果,并对手术要点和治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采用消化道吻合器治疗的50例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要点及治疗体会进行简单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未发生死亡病例;3~5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39例排便恢复正常,8例每天排便3~5次,其余3例每天排便超过5次;4例发生吻合口漏,经局部处理后均得到痊愈;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黏液腺肠癌11例,乳头状腺肠癌21例,管状腺肠癌18例。结论采用低位保肛术治疗肠癌患者要求医生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消化道吻合器,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田丽;陈钊

    目的:探讨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三联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应用缩宫素、欣母沛、卡孕栓三联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产后2~24 h、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缩宫素、欣母沛、卡孕栓联合治疗,操作简便,促进了子宫收缩,使出血量明显减少,防范不良反应,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杜旭辉;张锦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血清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方案治疗组(对照组)50例与高压氧治疗组(观察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其对MMP-9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可溶血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78%,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疗前sE-selectin、sV-CAM-1、sICAM-1指标和MMP-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各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0 d,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10 d、30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MP-9及细胞黏附因子参与脑梗死病程,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可降低MMP-9和血清sE-selectin、sVCAM-1、sICAM-1水平,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大程度提高临床效果,是保障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谷二红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介入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而BNP则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1%)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PCI治疗前加用LABP可有效提高其疗效,治疗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获得满意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初步探讨

    作者:吴魏霞;卢竞;吴东岳;李玉轩;李海涛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治疗的7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等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TC、TG、LDL-C等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LDL-C等水平均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LT、CK等水平波动不明显,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1例再次脑出血,无心肌梗死和死亡病例。结论他汀类药物对改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预防脑卒中和脑复发疗效确切,对肝肾功能损伤小,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理想的药物。

  • 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拥军;杨卫兵;张浩

    目的:探讨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安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效果显著,对于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案。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国柄;魏涛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00例,均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本研究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139次,化疗药用量(37.9±2.1) mg,评估栓塞剂用量(19.3±2.1)ml,完全缓解率为16%,部分缓解率为24%,肿瘤反应率为40%,带瘤生存率为67%,中位生存时间为(7.9±0.3)个月。结论中晚期肝细胞癌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带瘤生存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提高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内外固定相结合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其川;王素芳;王云峰;付新生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采用内外固定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40例,均为新乡市中心医院骨科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采用内外固定结合方案治疗。结果选取的40例患者中,骨折愈合良好37例,占92.5%。其他3例因严重大腿下段软组织损伤,且伴发有骨缺损,术后有骨不连,外固定架在半年后拆除,取植骨联合髁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后骨愈合。评估关节功能,优22例,占55%;良13例,占32.5%;可2例,占5%;差3例,占7.5%,总有效率为92.5%。2例皮肤有针孔感染情况。结论内外固定相结合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可促使膝关节功能大程度恢复,临床骨愈合率较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妇产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临床观察

    作者:吴光泽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就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n=50)与腹腔镜下剔除术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选取的子宫肌瘤病例手术操作用时、子宫肌瘤大直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子宫肌瘤剔除52个,对照组29个,观察组术后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子宫肌瘤病例采用腹腔镜下剔除术,具微创、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剔除肌瘤个数多等优势,临床需进一步对其操作技巧掌握,以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维护医院和社会效益。

  • 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春喜;刘建峰;宗慧凯

    目的:探讨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骨折Garden类型: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8例,Ⅳ型4例。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8~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28例获骨性愈合,2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后退等并发症。结论空心锁定板技术是一种可靠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新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减少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心肌梗死程度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状况研究

    作者:周法强;孙相利

    目的:探讨不同心肌梗死程度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心功能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磁共振延迟成像结果分为非透壁增强组、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检测各组患者在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清内皮素( 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分析各组患者梗死心肌的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室壁运动异常的评分。结果 PCI术后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梗死心肌的质量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CI术前及术后患者LVEF和梗死心肌的质量均独立相关,PCI术前患者LVEF还与hs-CRP独立相关。结论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的心功能改善状况与心肌存活的数量及炎性因子有关。

  • 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及对卵巢功能影响分析

    作者:张俊泽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及保留卵巢的患者经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ⅠA~ⅡA期)患者80例,予以传统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部分患者术后继续予以辅助放射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保留卵巢并行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患者的围绝经期情况。结果传统宫颈癌根治术者58例,改良宫颈癌根治术者22例,术后并发症有淋巴囊肿、尿潴留、输尿管狭窄、肾积水,其中以前两者为主。传统宫颈癌根治术与改良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者分别为22例(37.9%)和2例(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保留卵巢并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者,发生围绝经期症状者11例(55.00%),保留卵巢未行放射治疗患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症状者2例(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缩小手术范围能降低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留卵巢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仍存在卵巢功能衰竭的可能,这与是否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关系密切。

  •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探讨

    作者:张红彤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肾衰)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接受治疗的110例慢性肾衰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应用于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男性不育症与汽车驾驶职业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梁巍;乔辉;蒋翠霞;岳颖

    目的:了解男性不育症患者常见病因,探讨男性精液质量与汽车驾驶职业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不育症患者,以28例汽车驾驶员为实验组,38例其他职业为对照组,应用北京国联精子自动分析仪对精液标本进行常规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a级精子比率等重要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d级精子比率和畸形精子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汽车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对男性精液质量影响有一定的相关性。

  •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

    作者:杨保根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2例患儿采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照组42例患儿采用多巴胺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心肌酶谱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而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疗效对比

    作者:徐霞

    目的:比较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45例,对其采用不同的干预性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宫腔填塞法治疗有效率为80%,髂内动脉结扎法为75%,髂内动脉栓塞法为100%。其中6例因止血失败的予以子宫切除。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法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能有效改善产妇临床症状,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向阳

    目的:探讨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霉菌性食管炎患者50例,采用病理涂片及胃镜检查对霉菌性食管炎进行诊断,并行幽门螺杆菌( Hp)检测,采用伊曲康唑与莫沙比利联合治疗。结果50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Ⅰ级17例,占34%;Ⅱ级24例,占48%;Ⅲ级8例,占16%;Ⅳ级1例,占2%。病变部位:食管上段3例,占6%;全食管1例,占2%;食管中段4例,占8%;食管中下段21例,占42%;食管上中段21例,占42%。合并症:糖尿病6例,慢性胃炎15例,恶性肿瘤2例,消化性溃疡14例。 Hp阳性率为32%。治后治愈48例(96%),有效2例(4%),总有效率为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合并全身疾病免疫力低下及滥用抗生素者霉菌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需依据症状、体征明确诊断,采取合适的药物治疗,可取得理想预后,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杜文俊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方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结果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 3分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2分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OS 4分与5分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I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致残率高,一经发现应立即给予早期治疗干预,在应用尼莫地平的基础上加重硫酸镁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但其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红燕;郭俊华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62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血气、血清降钙素原改善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用血必净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丽琴

    目的:探讨采用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减轻患儿痛苦,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腺病毒介导ACE2基因对鼻咽癌细胞株CNZ-2 Z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郭江玲;张春丽;田继新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Z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稳定高表达ACE2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Z,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ACE2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体外成瘤能力的改变。结果腺病毒介导的ACE2表达质粒能有效上调CNE-2Z细胞中ACE2蛋白的表达。上调CNE-2Z细胞中ACE2的表达后,CNE-2Z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体外成瘤能力均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ACE2基因能明显抑制鼻咽细胞CNE-2Z在体外的增殖及成瘤能力。

  •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作者:杜振香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常规组行常规治疗,肝素组行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结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肝素组总有效率为97.8%,常规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有效改善微循环,疗效明显。

  • 血清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丽娜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小儿肺炎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研究组肺炎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研究组不同疾病类型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而病毒性肺炎患儿低,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是小儿肺炎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可显著提高小儿肺炎诊断正确率,临床医生利用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可准确掌握肺炎患儿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胃镜、腹部超声联合诊断浸润型胃癌

    作者:赵丹丹

    目的:探讨胃镜和腹部超声联合诊断浸润型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浸润型胃癌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胃镜检查和诊断,观察组给予胃镜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并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率。结果未经检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腔狭窄和变形,胃角正常形态改变,胃壁蠕动变差且僵硬,病变范围较广;腹部超声显示胃壁可见部分或全层弥漫性增厚,厚度约为1 cm,同时累及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大致相符24例,漏诊18例,诊断率为47.6%,观察组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相符40例,漏诊2例,诊断率为9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和腹部超声联合诊断浸润型胃癌具有互补作用,可有效提高浸润型胃癌的诊断率。

  • 肾脏皮质厚度与皮质期分肾功能相关性的增强CT研究

    作者:赵国营

    目的:探讨皮质期分肾功能与肾皮质CT扫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汝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行肾脏CT检查者63例,包括34例梗阻性肾积水患者,29例肾肿瘤患者,共计115个肾。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SPECT检查,并根据其肾小球滤过率( GFR)值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受损组和肾功能减弱组,采用单因素方差比较法和Pearson法对上述三组患者肾脏皮质厚度和皮质期分肾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增强CT扫描图像中的RI测量值、皮质期肾脏CT增强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侧肾GFR值与RI值呈高度正相关(r=0.813,P<0.05),同皮质期肾脏CT增强值呈高度正相关(r=0.854,P<0.05)。结论通过对肾脏进行CT扫描并对其RI值、皮质期CT增强值进行测定,有助于对分肾功能进行判断,操作简单,可靠性较佳,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重症监护室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脏器衰竭临床分析

    作者:蔡迎茹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患者的治疗要点。方法在汝阳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0例MOF患者中选取14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研究。结果肺部感染是诱发MOF的主要因素,慢性疾病因素中糖尿病占23.3%,易引发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以肾功能衰竭为主,病死率高。结论 MOF病死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前期设法阻断单器官衰竭向多器官衰竭的发展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 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效果探讨

    作者:吴茱萸;唐思源

    目的:探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采用噻托溴铵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 n=50)与加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 n =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ACT指标、FEF指标、EOS指标、FEV1指标、IgE指标、急救药应用次数等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ACT、FEF、PEF、FEV1、每周应用急救药次数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采用噻托溴胺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控制症状,促使肺功能改善,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远期预后效果显著,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

    作者:魏立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用药治疗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确山县人民医院接受宫颈炎治疗的78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1年期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痊愈2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15例,总有效率为81.6%。实验组痊愈率、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与对照组的15.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实验组宫颈炎复发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是治疗宫颈炎等疾病的理想用药思路。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

    作者:姚阳端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46例(50支),对患者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40例,失败6例;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其踝肱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对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不同时间尿检对尿路感染患者检查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远叶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患者不同时间尿检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40例,收集晨尿,按4份划分,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在30 min、1 h、2 h、3 h对潜血、尿比重、红细胞、白细胞、酸碱度进行检测。结果与30 min比较,1、2、3 h尿干化学中定性试验比重、尿白蛋白、pH值、潜血及尿沉渣定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有形成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红细胞、尿白蛋白随时间延长有减少倾向。因采用显微镜镜检有一定局限性,对细胞具体个数无法计算,但在尿路感染的标本复核时与沉渣计算高度符合,对尿沉渣机在细胞识别的准确性上进行了检验。结论新鲜尿液收集3h内送检完成对尿常规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极小,尤其是红细胞、白细胞等,但基于相关领域大量研究结果,为达到准确、快速检验目的,尿液收集后2h内完成检测为理想,因特殊原因在收集后3h内完成检测的也可指导临床治疗。

  • 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药学监护策略分析

    作者:候英鸽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药学监护策略。方法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整合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药学监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62例患者中,54例患者使用平喘药物,占87.1%;58例患者使用氨茶碱注射液,占93.5%;多数患者联合使用2~3种药物,全体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几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9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14.5%。用药合理56例,占90.3%;用药不合理6例,占9.7%。结论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危重,临床用药务必谨慎妥帖,要合理使用平喘、抗菌类药物,加强药学监护。

  • 急诊抢救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心脏停搏的体会

    作者:梁茜茜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呼吸心脏停搏的急诊抢救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心脏停搏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抢救资料。结果50例患者均行心肺复苏术,其中48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跳等逐步稳定,在机械通气维持下,转颅脑外科或ICU进一步诊治。因无法恢复心跳而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6%。结论针对突发不明原因的呼吸心跳停搏的病例,需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成功心肺复苏后,可采用CT或脑脊液检查确诊,已按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者,需对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完善心肺复苏准备,以保障预后,挽救患者生命,保障远期生存质量。

  • 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彦宏

    目的:探讨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新郑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对单号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远远高于对照组(80.00%)(P<0.05);在治疗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来讲,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疾病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药物治疗观察

    作者:陈曦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的40例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并将6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三联活菌治疗组和二联活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两组肠道内菌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三联活菌组和二联活菌组患者粪便pH值、粪氨和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活菌能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P<0.05),三联活菌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给予益生菌制剂治疗可不仅能改善患者菌群失调,还能减少患者粪便pH值、粪氨和血氨水平。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手术效果

    作者:吴智辉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7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手术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效缓解。出院随访12个月~4年,下肢肌力完全恢复10例,小腿关键肌肌力恢复1~2级7例;术前合并排尿功能障碍者7例,恢复5例,排尿无力、尿液残留2例;鞍区感觉恢复正常14例,遗留会阴部麻木感3例。疗效优良率为70.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神经受损、椎管狭窄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临床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早手术减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需时较长,应注意随访。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