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任俊岭

    目的 分析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抽签法选取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采用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40例选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平均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治疗时间(3.31±0.65)个月,对照组为(4.85±0.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系统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Th9及相关细胞因子IL-9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冯凌霄;郭志松

    目的 探讨Th9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IL-9)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MG患者39例(MG组)及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9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9浓度,放免法检测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hR)浓度,Spearman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MG组外周血Th9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1.07±0.23)%比(0.27±0.11)%,P<0.05],血清IL-9水平高于对照组[(4.73±1.87) pg/ml比(1.55±0.51) pg/ml,P<0.05].GM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与血清IL-9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2.658,P<0.05),与Anti-AchR无显著相关性(r =0.911,P>0.05),而IL-9与Anti-AchR浓度间呈正相关(r=2.131,P<0.05).结论 Th9细胞及其效应细胞因子IL-9在MG患者外周血中异常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了MG的发生发展过程.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艺红;严优江;叶迅

    目的 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65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常规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并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病理学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予以评价.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65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病理检出85个占位性病变,其中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35个(41.18%),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50个(58.8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女性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4% (34/35)、96.00%(48/50)、96.47%(82/85)、94.44%(34/36)、97.96%(48/49),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74.29%(26/35)、78.00%(39/50)、76.47%(65/85)、70.27% (26/37)、81.25% (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及准确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T2mapping序列对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的评估价值

    作者:朱启航;刘宏建;马宏道;寇红伟;孙新志;陈向荣;程田;张书豪;尚春风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双侧骶髂关节面下骨髓T2值,探讨T2mapping序列在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并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50例AS患者为A组,患者治疗前未应用任何生物制剂;B组为正常体检者(n=20).测量B组T2mapping序列值以及A组治疗前后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T2mapping值.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T2mapping序列值明显高于B组(P<0.05),且A组治疗前患者T2mapping序列值与BASDAI(5.37±1.73)、ESR[(38.56±25.14) mm/h]、CRP[(24.60±25.12)mg/L]存在相关性(r=0.738、P=0.000,r=0.765、P=0.000,r=0.615、P=0.000).A组治疗后T2mapping序列值、BASDAI、ESR和CRP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21、0.015、0.000、0.000).结论 AS患者T2mapping序列值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BASDAI和ESR、CRP存在相关性.T2mapping序列可作为评价AS疾病活动性及AS预后的客观指标而应用于临床.

  • 婴幼儿腹部术后远期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

    作者:时红光;陈琦;鲁颂献

    目的 探讨婴幼儿腹部术后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尽可能避免大量肠管坏死及切除.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腹部术后远期粘连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肠梗阻发生距首次手术的时间、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例数、首次手术方式、再次手术方式、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及其比率.结果 57例患儿中,肠梗阻发生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7.6个月,其中42例患儿于首次手术后1年内发病.首次手术为肠管切除术的患儿49例,首次手术为阑尾切除术的患儿6例,腹部肿瘤术后患儿2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25例,行手术治疗32例,其中急症手术13例,经保守治疗无好转再行手术治疗19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中由小肠间粘连导致肠梗阻者26例,小肠与切口粘连导致肠梗阻者3例,纤维索带压迫肠管形成梗阻者3例;术中行肠内置管肠排列术者6例,合并肠管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者17例,单纯行肠粘连松解术者9例.结论 婴幼儿腹部手术后远期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病情进展快、肠管易坏死,应更为积极地行手术治疗.一旦出现感染中毒症状、保守治疗2d无明显好转、腹部平片提示固定梗阻肠攀等症状均应积极行手术治疗,而一旦出现腹膜炎应高度警惕有肠管坏死可能.过长时间的保守治疗可能增加患儿肠管坏死及切除的风险.

  • 血清CA199、CA125和CEA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李娜;秦刚;郭弘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胰腺癌患者为A组,另选同期5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为B组,50例接受健康体检提示无异常者为C组.三组均接受血清CA199、CA125及CEA联合检测.结果 A组CA199、CA125和CEA检测水平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CA199、CA125和CEA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单项检测(P均<0.05).结论 血清CA199、CA125和CEA联合检测胰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对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均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金霞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为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接受微生物检验的793例患者的检验报告,分析不同菌株的数量及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检验方式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病原菌培养、脑脊液试验、蛋白定量等;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所有检验方式中,尿常规检验的准确率(93.3%)高于其他检验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微生物检验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检验人员素质、标本质量和检验操作.共分离出病原菌8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6%,革兰阳性菌占39.6%,真菌占7.8%,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高于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耐药性方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红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则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和标本质量、规范检验操作等对检验质量的改善有重要意义,耐药性实验则为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自体植皮术对乳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1~3年复发率的影响

    作者:韩国晖;白向东;张渤;姜鸿南

    目的 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自体植皮术对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1~3年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初诊或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直径≥10 c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自体植皮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1~3年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皮瓣中轻度坏死率[2.22% (1/45)]低于对照组[13.33% (6/45)],观察组皮瓣总坏死率[4.44%(2/45)]低于对照组[24.44%(8/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第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2年及第3年随访,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自体植皮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治疗中皮瓣坏死率和复发率,但是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供临床借鉴参考.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董燕;王银娟;付英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四组:单纯高血压组37例、轻度OSAHS组33例、中度OSAHS组24例及重度OSAHS组26例.比较分析四组AHI指数及动态血压变化,并分析AHI指数与动态血压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OSAHS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高血压组和轻度OSAHS组(P<0.05);轻、中、重度OSAHS组体质量指数(BMI)、颈围、腰围、高血压病程及AHI指数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均<0.05);中度OSAHS组AHI指数高于轻度OSAHS组(P<0.05);重度OSAHS组腰围、高血压病程及AHI指数高于轻、中度OSAHS组(P<0.05).中、重度OSAHS组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及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轻度OSAHS组(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HI指数与24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及nDB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动态血压变化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纠正OSAHS,控制血压、改善血压的昼夜节律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 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蒋姝婷;燕备战;杨子怡;谢静静

    目的 探究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相关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 选取卵巢癌确诊患者6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输血量均为2~4U.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术前1d及术后1、7d外周血中CD3+T、CD4+T、CD8+T、自然杀伤(NK)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分析不同输血方式患者围术期以上细胞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 CD3+T、CD4+T、CD8+T、NK和Treg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体输血组术后1 d CD4+T、CD4+/CD8+及NK细胞比例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均<0.05),CD8+T细胞和Treg则显著上调,而在术后7d均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异体输血组术后1 d CD3+T、CD4+T、CD4+/CD8+及NK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而CD8+T和Treg显著上调,术后7d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自体输血比较,异体输血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大且维持时间持久.

  • COOK球囊用于宫颈评分不同的足月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

    作者:盖立文;张芬

    目的 探讨COOK球囊用于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不同的初产妇、经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7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1~2分的初产妇70例作为对照组1,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3~5分的初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1;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1~2分的经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2,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3~5分的经产妇70例作为观察组2;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促宫颈成熟效果、球囊放置到分娩时长、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1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球囊放置到分娩时长、总产程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剖宫产率、球囊放置到分娩时长、总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产妇及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3~5分的初产妇采用COOK球囊引产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COOK球囊可作为引产首选;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1~2分的初产妇可根据其意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引产.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俊东

    目的 探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5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有效减少直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存活率,降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阳峰;赵洛沙;李泊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不同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3例,其中至少1支主要分支狭窄≥50%者55例,为冠心痛组;冠状动脉正常者48例,为对照组.于相同条件下行动脉功能检查测定两组无创中心动脉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夜间外周收缩压均值、全天外周脉压、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CSAP)、无创中心动脉脉压(CPP)、夜间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下降率(MBPF)、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分数(CFSP)、无创中心动脉舒张压分数(CFDP)、无创中心脉压指数(CP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无创CPP、CPPI、CFSP升高及CFDP下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无创CPP、CPPI、CFSP升高及CFDP下降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早期预测的敏感指标.

  • 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正义;汪领;郭琪

    目的 探讨血清中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与高敏肌钙蛋白(hs-cTn)三种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63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2、16、24、48 h时抽取静脉血5.0ml,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定量测定BNP水平,以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hs-cTn水平.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组BNP、CRP、hs-cTn水平及各项标志物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AM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研究组BNP水平呈持续增高趋势,且各时间段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RP、hs-cTn水平持续增高,于24 h后开始降低,但各时间段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RP、hs-cTn联合诊断灵敏度(92.06%)及准确度(96.03%)均高于BNP (76.19%、88.10%)、CRP(69.84%、84.92%)、hs-cTn (79.37%、89.68%)单独诊断,但联合诊断特异度(100.00%)与BNP(100.00%)、CRP(100.00%)、hs-cTn(100.00%)单独诊断相同.结论 AMI患者血清中BNP、CRP、hs-cTn呈高表达状态,均可作为AMI临床诊断的敏感指标,且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段晓晓;王睿丽;袁建军;朱兆领;高圆;杨杰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检查并经引产后尸检、随访或出生后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12例,分析病变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的12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超声表现为骶尾部大小不等的包块,其中囊性6例,囊实性6例;Ⅰ型6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1例;6例内部未见明显血流,5例可见少量血流,1例血供丰富,形成动静脉瘘;10例为骶尾部畸胎瘤单发畸形,2例合并有其他结构异常.结论 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超声表现多样,产前超声能明确病变的位置、成分、大小、血供及其与毗邻器官的关系,并能识别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畸形,为评估胎儿预后及早期临床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手术时机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李斌

    目的 评估不同时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并评估86例行分期或同期V-P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的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同期手术组与分期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颅脑损伤(39/86,45.3%)与自发性脑出血(33/86,38.4%)是造成颅骨缺损后脑积水常见的原发病,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13/86,15.1%).同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55.2%)及术后感染发生率(28.9%)均高于分期手术组(18.8%、4.2%,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机(OR=1.616,95% CI:1.026~2.593,P=0.042)及皮瓣紧张程度(OR =2.164,95% CI:1.056 ~4.462,P=0.038)与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相关.结论 分期行V-P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可减少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脑积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前皮瓣膨隆明显者更应采用分期手术.

  • 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Ⅲ期卵巢高级别浆乳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密鸽;郭瑞霞;褚丹霞;王倩;郝以辉;邱海峰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NACT-IDS)治疗Ⅲ期卵巢高级别浆乳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304例晚期卵巢癌(FIGO Ⅲ)患者中,168例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化疗(研究组),136例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满意减瘤率、术中输血率、术后盆腹腔感染、临床疗效、腹腔镜手术率、复发及生存率等指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平均水平为2 531 U/ml,对照组为1 431 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减瘤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7.9%;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复发率[235.09 ml、207.38 min、4.8%]均低于对照组[788.68ml、241.47 min、27.2%];腹腔镜手术率(95.84%)高于对照组(53.68%),术中输血率(4.8%)低于对照组(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研究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3.200(6.100~38.00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20.868(4.000~ 33.000)个月(P =0.046);研究组和对照组总生存期(OS)[37.596(11 ~60)个月比35.053 (6 ~54)个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113);研究组平均总费用(8.97万)低于对照组(10.04万),P<0.05.研究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26%、72.61%,对照组分别为88.23%、52.94%.不同治疗方案的心理影响:研究组可能抑郁53例(31.5%),肯定抑郁96例(57.1%),严重抑郁12例(7.2%);对照组可能抑郁47例(34.6%),肯定抑郁64例(47.1%),严重抑郁16例(11.7%),两组可能抑郁及以上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23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满意减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剖腹手术率及术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复发率.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伶俐;杜永光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已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观察对象,按血糖水平分为A(血糖控制良好)组和B(血糖高)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孕妇的血清Hcy水平,分析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B组血清Hcy水平及母婴不良结局均高于A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密切相关,监测血清Hcy有利于判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的发生风险.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爱文;成亚东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61例作为脓毒症组,同时选取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非脓毒症患者61例作为非脓毒症组,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健康组.统计比较第1、3、5天时三组PCT、CRP和PA水平,并分析PCT、CRP和PA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第1天,脓毒症组PCT、CRP和PA水平分别为(1.84±0.79)μg/L、(25.39±8.47) mg/L、(217.41±68.51) mg/L,非脓毒症组分别为(1.28±0.46) μg/L、(17.49±6.14) mg/L、(236.37±58.92)mg/L,健康组分别为(0.34±0.29)μg/L、(4.72±2.31) mg/L,(304.28±61.83) mg/L;第3天,脓毒症组PCT、CRP和PA水平分别为(2.31±1.95)μg/L、(34.61±9.57) mg/L、(173.28±46.19) mg/L,非脓毒症组分别为(1.43±0.57)μg/L、(21.38±7.59) mg/L、(224.17±51.74) mg/L,健康组分别为(0.32±0.30)μg/L、(4.69±2.27) mg/L,(302.35±62.37) mg/L;第5天,脓毒症组PCT、CRP和PA水平分另为(5.47±2.48)μg/L、(62.83±11.39) mg/L、(125.81±32.45)mg/L,非脓毒症组分别为(2.09±0.46) μg/L、(26.49±6.14) mg/L、(193.54±49.47) mg/L,健康组分别为(0.34±0.28)μg/L、(4.75±2.33)mg/L,(303.83±62.52) mg/L.第1天,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天,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与健康组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PA单独检测与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比较,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高,其敏感性为85.2%、特异度为90.4%、阳性预测值为91.4%,阴性预测值为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会大幅度上升,PA水平会大幅度下降,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高.

  • 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逆行解剖面神经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钢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逆行解剖面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颌骨髁颈下骨折患者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两组均采取下颌骨踝颈下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顺行法解剖面神经,研究组采用逆行法解剖面神经,术后1~6个月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及切口美观效果满意度,术后1个月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43% (27/28)]高于对照组[71.43% (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28% (4/28)]低于对照组[50.0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情况:研究组下颌缘支损伤率[3.57% (1/28)]、颊支损伤率[7.14% (2/28)]、涎漏发生率[3.57%(1/28)]均低于对照组[28.57%(8/28)、32.14% (9/28)、32.14% (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切口美观效果满意度:研究组切口美观效果满意度[89.29% (25/28)]与对照组[92.86%(26/2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切口行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采用逆行解剖面神经法可取得良好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及切口美观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诊断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植入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辉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对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二维超声、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患者进行追踪,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74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确诊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37例.二维超声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67.57%、83.78%、75.68%、65.79%、86.11%)均低于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94.59%、97.30%、95.59%、97.22%、9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诊断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准确率高,可作为术前预测病情的首选方案.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维樟;汪利华;何玉萍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控制感染、吸氧、服用药物等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控制感染、吸氧、服用药物等基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3、5d,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返院再次治疗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不仅可缩短痊愈时间,还可降低再次返院治疗概率.

  • 心电图联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宁

    目的 探讨心电图联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AMI患者41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及血清cTnⅠ水平检测.统计两组入院后不同时间(入院后2、4、6h)血清cTnⅠ水平、心电图,比较两组血清cTnⅠ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后2、4、6h,研究组血清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电图检查检出AMI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36例;经血清cTnⅠ检测检出AMI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6例;联合诊断检出AMI患者39例,健康体检者38例.联合诊断的敏感度[95.12% (39/41)]、准确度[93.90% (77/82)]、阴性预测值[95.00% (38/40)]均高于心电图检测[73.17%(30/41)、80.49%(66/82)、76.60% (36/47)]及血清cTnI检测[75.61% (31/41)、81.71% (67/82)、78.26%(3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诊断特异性[92.68%(38/41)]、阳性预测值[92.86%(39/42)]均高于心电图[87.80%(36/41)、85.71% (30/35)]及血清cTnⅠ[87.80% (36/41)、86.11% (31/3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Ⅰ水平异常增高,联合心电图检查及血清cTnⅠ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减少漏诊及误诊,为临床早期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晋城市临床Rh(D)阴性血液储备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段红玲;崔虎胜

    目的 调查分析晋城市Rh(D)阴性献血者队伍情况,解决临床稀有血型输血困难的难题.方法 对晋城市1997-2016年Rh(D)阴性献血者增长情况及Rh(D)阴性血液临床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h(D)阴性献血者增长不及血液临床应用,各血型用量与现有的献血者人数不相符.结论 临床稀有血型输血的储备不足,需要加强Rh(D)阴性血源队伍的管理和发展,加大宣传,引进新技术、新水平,大限度保障临床用血.

  • 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并发癫痫手术治疗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文君;吴红记;张磊;李树文;邸辉

    目的 总结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并发癫痫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并发癫痫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后,13例患者手术后至随访时无癫痫发作,2例患者术后再次发作.1例额叶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经治疗后逐渐好转.无术后死亡患者.平均随访27.5个月(6~66个月),无海绵状血管畸形复发者.结论 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易并发癫痫.依据海绵状血管畸形部位和术中电生理监测,采用个体化致痫病灶切除及皮层热灼术或海马杏仁核扩大切除术可有效治疗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并发癫痫.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麻中的不良反应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尹晓旭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麻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腰麻下行剖宫产的产妇78例,根据其手术编号分为A组(罗哌卡因麻醉,39例)和B组(布比卡因麻醉,39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B组(P均<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A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 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麻中,比布比卡因的麻醉起效时间稍长,但能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大肠癌组织中干细胞相关因子Oct4、S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军凯;李丽

    目的 研究Oct4和S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肠癌患者120例,并以医院存档的30例正常肠组织及同期就诊的80例大肠腺瘤患者作为对照,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及肠腺瘤组织中的Oct4和Sox2蛋白的表达,分析Oct4、Sox2与大肠癌病理分期、分型及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Oct4及Sox2在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3.33%和16.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升高至58.17%和54.17%,而在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则升至78.75%和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01).不同病理分期、分型的肠癌患者Oct4和Sox2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性别、年龄等患者的Oct4和Sox2表达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4和Sox2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型与分化进程密切相关.

    关键词: OCT4 SOX2 大肠癌
  • IgA肾病患者尿1,25(OH)2D3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杜洋洋;张军军;曾婉;魏艳芙;周儒文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尿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与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IgA肾病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并进行临床和病理分级(Hass分级),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分析尿1,25(OH)2D3水平与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并于随访后行肾脏生存分析.结果 随着Hass分级加重,IgA肾病患者尿1,25(OH)2D3水平逐渐降低(P<0.01);尿1,25 (OH) 2D3水平与24 h尿蛋白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阶段硬化或粘连比例、增生硬化比例均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尿1,25 (OH) 2D3水平是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结论 尿1,25 (OH) 2D3水平与IgA肾病患者肾组织病理损伤密切相关,且是能预测IgA肾病患者肾脏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表达白细胞介素-15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免疫细胞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江闰德;廖奕浪;廖星海;黄良娟

    目的 探究表达白细胞介素-15 (IL-15)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联合免疫细胞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 构建表达IL-15基因的rAD-p53/IL-15病毒;抽取健康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过继免疫细胞并进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扩增培养;构建皮下鼻咽癌小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rAD-p53/IL-15组和rAD-p53/IL-15+ CIK组,每组20只,对照组给予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EGFP和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rAD-p53/IL-15组瘤体内注射rAD-p53/IL-15腺病毒,rAD-p53/IL-15+ CIK组瘤体内注射rAD-p53/IL-15腺病毒,并于尾静脉注射CIK细胞;观察三组小鼠瘤体内IL-15和p53含量及瘤体大小.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rAD-p53/IL-15组和rAD-p53/IL-15+ CIK组进行皮下鼻咽癌造模的小鼠瘤体内,IL-15和p53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rAD-p53/IL-15组和rAD-p53/IL-15+ CIK组小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减小(P<0.05),且rAD-p53/IL-15+ CIK组小鼠的瘤体体积减少的更多(P<0.05).结论 表达IL-15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免疫细胞治疗鼻咽癌具有显著疗效.

  • 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任伟

    目的 探讨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80例OVC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实验组予以经皮球囊扩张椎体+骨水泥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治疗时间段的疼痛状况、腰椎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1、90 d的VAS评分(2.02±0.77、1.98±0.80)均低于对照组(8.21±1.25、2.46±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1、90d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35±0.11、0.28±0.14)均低于对照组(0.84±0.18、0.36±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验组治疗后180 d的Barthel指数(19.26±2.74)高于对照组(18.01±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注入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封闭抗体与HLA-G的相关性

    作者:吕旭方;马宝亮;王云鹏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封闭抗体(B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寻找URSA的发病原因.方法 选取160例URSA患者为观察组,154例孕期保健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RSA患者BA对其配偶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3、CD4、CD8封闭效率.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HLA-G抗体.结果 观察组血清BA阴性率为8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P<0.01);观察组患者CD3、CD4、CD8封闭效率阴性率分别为73.75%、81.25%、64.38%,CD4封闭效率阴性率明显高于CD8(P<0.05);观察组CD3、CD4及CD8封闭效率[(-2.77±3.50)%、(-1.64±1.99)%、(-1.07±1.84)%]均低于对照组[(4.37±1.63)%、(3.85±1.31)%、(3.00±1.37)%],观察组HLA-G的表达[(15.26±2.70)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9.30±6.8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RSA患者CD3、CD4、CD8封闭效率与HLA-G呈正相关(r=0.326、0.390、0.496、0.570、0.382、0.470,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患者CD3、CD4、CD8封闭效率及HLA-G对URSA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AUC=0.953、0.961、0.946、0.948).结论 育龄期妇女BA、HLA-G的缺失与URSA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可以为URSA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

  •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VAS评分及呼吸抑制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杨新娟;水文雅;杨韶华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呼吸抑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ICU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予以丙泊酚镇静镇痛,观察组36例给予丙泊酚+舒芬太尼镇静镇痛.观察比较两组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脱机后及拔管时VAS评分、镇静后恢复情况及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静优良率为91.67% (33/36),对照组为88.57% (31/3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0 min、拔管时两组HR及MAP均高于用药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及拔管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苏醒及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5.56% (2/36)、低血压发生率为2.78% (1/36);对照组分别为2.86%(1/35)、8.57%(3/3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干预,镇静效果佳,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预后疼痛度,促进镇静后机体功能恢复,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 心力衰竭治疗前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好;李科民;刘安全;梅廷方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心功能Ⅱ级组55例,心功能Ⅲ级组85例,心功能Ⅳ级组60例.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并分析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三组入院24h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显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上升;治疗后1周,心功能Ⅱ级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Ⅲ级组及心功能Ⅳ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然楚;牛高华

    目的 探讨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相应的手术指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209.89±50.87) min]长于对照组[(175.34±44.1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32.56±30.79)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2.34±13.84)h]、住院时间[(10.31±1.89)d]均少于对照组[(201.78±46.15) ml、(68.76±16.71)h、(13.71±2.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17.58±4.32)个比(13.71±2.32)个]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5.0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可取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安全性高,尽管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借鉴和临床推广应用.

  •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夏萌;谢雨莉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呼吸道感染患儿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与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结果 6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IgM抗体检测阳性2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39.71%,其中1岁以下阳性检出率为18.75%,1~4岁阳性检出率为52.00%,5~10岁阳性检出率为50.00%,10岁以上阳性检出率为30.77%,1岁以下患儿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男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30.30%,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48.5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均可发病,其中以春夏季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发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1岁以上儿童,通过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对胸苷磷酸化酶的调节及其对卡培他滨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作用的研究

    作者:彭莉;周勇军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胸苷磷酸化酶(TP)的调节及其对卡培他滨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宫颈癌细胞SiHa为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rhTNF-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SiHa,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ELISA法检测TP水平.结果 rhTNF-α能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的生长,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随着rhTNF-α浓度的增加,TP表达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87,P<0.01);rhTNF-α和卡培他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且有剂量依赖性,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6,P<0.05).结论 rhTNF-α在体外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增殖,能剂量依赖性地上调TP的表达,增强卡培他滨抗宫颈癌细胞的活性.

  • 新产程标准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韦春杏;李小芬

    目的 分析新产程标准对足月妊娠的分娩过程及孕妇和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已足月妊娠的153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79例和对照组74例;实验组采用新产程标准分析并处理产程,对照组采用旧产程标准分析并处理产程,比较两组的阴道顺产分娩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程干预情况及孕妇、胎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剖宫产率(13.9%)低于对照组(29.7%)、阴道顺产率(81.0%)高于对照组(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实施产程干预率(30.4%)低于对照组(52.7%),P<0.05;实验组孕妇及胎儿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孕妇及胎儿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能够降低足月分娩患者的剖宫产率,减少产程干预,改善患者与胎儿的预后情况,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的安全性及对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影响

    作者:陈彬;张作仁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择青光眼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采用单纯超声乳化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和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mGCC上方厚度、下方厚度、平均厚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mGCC上方厚度、下方厚度、平均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且两组治疗后6个月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后12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眼压、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眼压、视力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央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为临床常用术式,与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比较,术后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情况更好,临床治疗效果好,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更佳,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大剂量输血患者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玉朝

    目的 对比分析大剂量输血患者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50例需大剂量输血患者根据输血方式分成对照组(175例,常规输血)和研究组(175例,去白细胞输血).对比观察组间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输血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CD4+及CD4+/CD8+明显下降,IgA、IgE、IgG及IgM均显著下降,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7%)低于对照组(18.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大剂量输血患者使用去白细胞输血后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不会对其免疫功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杜永杰;苏卫华;张晓红;刘瑞芳;张玲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临床症状、高危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4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致病菌及治疗方案等.结果 VAP发生率为13.5%,病死率为14.3%.VAP早期临床症状有发热、痰液增多、脓性痰液、呼吸困难、撤机困难等;高危因素包括:意识不清、误吸、低营养状态、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等.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88.1%),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在致病菌中占7.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在致病菌中占4.8%,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积极有效预防,及时有效应用抗菌药治疗和综合治疗,可以减少VAP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侠

    目的 评估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组(治疗组,79例)与布地奈德单用组(对照组,7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氧饱和度(SaO2),检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l%)、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l/FVC)与呼气峰流速(PEF),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SaO2、PaO2逐渐提高,PaCO2逐渐降低,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l/FVC、FEV1与PEF逐渐提高,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4%)高于对照组(83.5%),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 =2.931,P=0.087).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多索茶碱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缓解肺功能下降、阻止病情进展并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珂立苏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商晓式

    目的 分析珂立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珂立苏治疗,观察组给予珂立苏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应时间段吸入氧浓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珂立苏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RP-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全当归活性成分含量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心刚

    目的 探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全当归中阿魏酸、紫花前胡素及藁本内酯含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250.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05%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0~ 10 min,10%~15%A;10 ~ 55 min,15% ~85%A;55.1 min,10%A;55.1~60 min,10% A),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结果 阿魏酸、紫花前胡素及藁本内酯在21.24~637.20、0.2528~ 7.5840、202.40 ~6 072.00 ng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3%、97.99%、99.65%,RSD均<3.00%.结论 该测定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高,分离效果理想,可为完善全当归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 夏科氏足的病理生理和诊疗新进展

    作者:王志伟;吴学建;朱旭;吴晗;孟祥雷

    夏科氏足是足踝部进展性的、非传染性的、炎症破坏性的病理过程,传统认为其是三期梅毒的一种后遗症,脊髓空洞症、麻风病、帕金森病、风湿性疾病等也可继发该病,大多数继发于糖尿病.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多及生命周期的延长,夏科氏足患者亦逐渐增多,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总结了夏科氏足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分级的研究成果,并就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夏科氏足的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方式展开论述.

  • 肝恶性肿瘤伴高血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致严重不良反应一例报告

    作者:辛祎;王景春;黄袆诺;寇威

    肝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38.3万人死于肝恶性肿瘤,占全球恶性肿瘤病死例数一半以上[1-3].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改善肝功能异常及修复肝细胞损伤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假性醛固酮症是甘草酸苷制剂重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血钾下降、水钠潴留、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对于高血压、高龄患者(高龄患者低血钾症发生率高)应慎用[4].本文就肝恶性肿瘤伴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致严重不良反应的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