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针刺麻醉联合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贾志勇

    目的 探讨针刺麻醉联合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的心率、血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剥离甲状腺及手术完成时的心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复合颈丛麻醉能有效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 体外高频热疗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建洋;张瑾钰;赵书丽

    目的 探讨体外高频热疗辅助抗结核化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按照不同的临床干预方案,将57例胸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体外高频热疗+全身抗结核治疗,对照组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高频热疗辅助抗结核化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与全身抗结核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8例

    作者:冯燕凌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观察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治疗效果,并与37例同期行开胸Heller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及出院时间)、手术前后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及食管动力学各指标[食管下括约肌4 s完全松弛压(4 s IRP)、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出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ECKARDT评分及4 s IRP、LESP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可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进食及出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脑瘫康复患儿180例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王鑫;李林琛;牛国辉;刘红星

    目的 探讨脑瘫康复患儿医院感染的现况及原因.方法 对672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2例脑瘫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8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达26.8%,其中呼吸道感染169例,占93.9%,其次为消化道感染11例,占6.1%;于住院10 d内发生感染的有43例(23.9%),住院10 d及以上发生感染者137例(76.1%).患儿年龄6个月 ~1岁组及1~3岁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均高于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 ~1岁组与1~3岁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体弱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2.6%,高于非体弱儿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瘫康复患儿发生医院感染与患儿的年龄、住院天数、体质情况有关.

  • 血清SCC-Ag、CEA水平变化与子宫颈癌肿瘤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

    作者:张春华;宋晓玲;康凌;宋元梓

    目的 分析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与子宫颈癌肿瘤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颈癌患者43例作为子宫颈癌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43例作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设为健康组.空腹状态下,受检者均抽取3 ml静脉血,分离血清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C-Ag、CEA水平,对比三组血清SCC-Ag、CEA水平及子宫颈癌患者不同肌层浸润深度血清SCC-Ag、CEA水平,并分析血清SCC-Ag、CEA水平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血清SCC-Ag、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清SCC-Ag、CE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子宫颈癌组血清SCC-Ag、CEA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1/2肌层浸润者血清SCC-Ag、CE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1/2肌层浸润者血清SCC-Ag、CEA水平高于≤1/2肌层浸润者(P<0.05).经Pearson检验可知,血清SCC-Ag、CEA水平与子宫颈癌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 1=0.752,r 2=0.821,P<0.05).结论 血清SCC-Ag、CEA水平与子宫颈癌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监测血清SCC-Ag、CEA水平,为子宫颈癌患者制定、调整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淑贞;田梦圆;贾丽洁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二维腔内后装放疗.两组均给予三维适形体外照射及顺铂40 mg/(m2·周)进行同步增敏化疗.治疗结束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放疗后,观察组缓解率(96.00%)与对照组(6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肠炎及骨髓抑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中晚期宫颈癌采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效果显著,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并发症及致盲原因分析

    作者:朱翠萍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类型,分析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为防治视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HIV/AIDS患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致盲原因;所有患者常规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病患者行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实验室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者行血/尿液巨细胞病毒载量(CMV-DNA)检测.结果 247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200例(81.0%),共310眼,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发病率高[35%(70/200)],其次是角膜炎[12%(24/200)]、干眼[10.5%(21/200)]等.有13.2%(41/310)眼为盲眼,主要由CMVR引起;绝大多数CMVR患者(65例,92.9%)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mm3,病情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50/mm3时高发[77.1%(54/70)].结论 充分认识HIV/AIDS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可提高诊断率;CMVR是AIDS晚期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快建立健全CMVR筛查机制,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致盲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会晓;张凤丽;刘雪崴;杜静;王斌;庄献鹏

    目的 探究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新辅助化疗+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IDS组,66例)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化疗组(PDS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疗效、预后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分析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IDS组及PDS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2%和76.7%,复发率分别为62.2%和63.0%,两组疗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IDS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切除及上腹部手术患者比例均少于PDS组,且术后残留瘤体体积小于PDS组(P<0.05);两组需输血患者、输血量及排气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ID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PDS组为28.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晚期卵巢癌患者OS的因素包括年龄、FIGO分期、原发大肿瘤直径及术后残留病灶大小(P均<0.05),且年龄、FIGO分期及术后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晚期卵巢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 新辅助化疗无法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度并改善患者预后,但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小手术范围,缩少体积较大残留病灶,为患者创造手术机会.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Ⅵ区肿大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吴文芳;蔡艳;许怡韵;郑国连;邓玲灵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术前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74例,均经高频超声检查发现Ⅵ区和(或)Ⅲ、Ⅳ区淋巴结肿大.对颈部各区域进行详细扫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作为金标准,判断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计算其假阳性率(误诊率).比较Ⅲ、Ⅳ区和Ⅵ区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误诊率.结果 Ⅵ区淋巴结高频超声诊断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6.90%、准确性为49.11%,Ⅲ、Ⅳ区淋巴结高频超声诊断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72.41%、准确性为80.77%;Ⅵ区肿大淋巴结高频超声误诊率为93.10%,Ⅲ、Ⅳ区肿大淋巴结高频超声误诊率为27.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Ⅵ区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价值不高,容易高估患者病情;患者性别和淋巴结大小、液化及钙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相关.

  • 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谢兴;钟卫权

    目的 研究分析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胸水控制情况、胸水检查中胸水蛋白、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及肿瘤患者KPS评分.结果 观察组胸水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胸水蛋白、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胸水检查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KPS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膜积液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胸水控制有效率并减少蛋白析出,提高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新叶;杨东伟;李勇;王彦军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给予CRRT治疗前后的病情转归情况、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以及CRRT治疗对心房脑钠肽(BNP)水平、心率(HR)、血肌酐(Cr)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影响.分析并发利尿剂抵抗的易患因素,观察CRRT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CRRT治疗,5例患者于超滤治疗期间死亡,57例患者经CRRT治疗后NYHA分级达Ⅱ ~ Ⅲ级,其中46例痊愈出院,11例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91.9%.治疗后患者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率、LVEF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尿酸(U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及右心衰竭患者更易发生利尿剂抵抗;感染和缺血是发生心力衰竭加重并发利尿剂抵抗的重要诱因,应及时给予干预;CRRT应用于心力衰竭并利尿剂抵抗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级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

    作者:巫朝君;杨伟雄;卢超政;黄友清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级系统对乳腺肿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术前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排除恶性可能的157例患者(189个乳腺肿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单用BI-RADS分级、单用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级分别评估乳腺肿物的性质.所有乳腺肿物均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并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89个乳腺肿物中,恶性58个(30.69%),良性131个(69.31%);BI-RADS分级系统诊断的准确率为85.19%,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为89.42%,联合检查法的准确率为94.18%,联合检查法在乳腺肿物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上均优于单用BI-RADS法或单用超声弹性成像法(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级有利于提高乳腺肿物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成人终末期多囊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朱子豪;翟文豪;王明秋;陈学勋;郭民;李香玲

    目的 总结分析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终末期多囊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终末期多囊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合并多囊肝、颅内动脉瘤、泌尿系结石;有无血尿、蛋白尿、泌尿系感染;是否行血液透析、血脂状况、肾脏大小等检查,有无腰部疼痛、阳性家族史等.结果 男28例,平均(50.4±13.7)岁;女27例,平均(52.8±11.5)岁;≥50岁32例(58.18%);病程≥10年33例(60.0%);血尿44例(80.0%),蛋白尿50例(90.90%),合并泌尿系感染46例(83.60%),合并多囊肝49例(89.10%),高血压48例(87.3%),肾脏体积增大53例(96.4%);胆固醇(8.97±5.05)mmol/L,三酰甘油2.23(0.56,14.32)mmol/L,肌酐(481.46±215.56)μmol/L,尿素氮(12.32±60.04)μmol/L,血尿酸(497.36±57.02)μmol/L,血 β2微球蛋白(10.67±5.57)mg/L,24 h尿蛋白定量2.195(0.03,15.4)g/L.结论 成人终末期多囊肾病发病与性别无关,高血脂、高血压、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合并多囊肝及泌尿系感染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病程长,多数患者肾脏体积均增大.应重视其主要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并干预,可延缓多囊肾病进展.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随访和预后分析

    作者:陆海燕

    目的 探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整理176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转归,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基因特征、治疗反应、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43例患儿完成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为95.8%,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8.2%.预后单因素分析:初诊白细胞计数(WBC)≥50×109/L、发病年龄≥10岁、T细胞型、强的松反应不良、诱导15 d骨髓呈M2/3状态、33 d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10-3、3个月骨髓MRD≥10-4、基因BCR/ABL阳性、危险度高危为不良预后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分型、诱导15 d骨髓常规、治疗3个月骨髓MRD、危险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LL患儿,尤其是低中危患者,靠化疗可取得高缓解率和长期生存,免疫分型、诱导15 d骨髓常规、3个月骨髓MRD、危险度是小儿ALL独立预后因素.

  • 血清相关指标及宫颈长度测量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郑双云;杨芳;付艳霞;郑丽瑜

    目的 探讨血清相关指标及宫颈长度测量在早产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生产的孕妇230例,其中早产100例作为观察组,足月产1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及阴道B超下宫颈长度.结果 两组IL-6、CRP、sICAM-1、WBC、宫颈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13 pg/ml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79.00%、特异性为93.75%、阳性预测率为90.80%、阴性预测率为85.11%;sICAM-1≥388 ng/ml预测早产敏感性为69.00%、特异性为93.08%、阳性预测率为88.46%、阴性预测率为79.61%;宫颈长度≤21 mm预测早产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90.77%、阳性预测率为86.21%、阴性预测率为78.67%.结论 血清IL-6、sICAM-1及宫颈长度是预测早产的良好指标.

  • 乳腺癌中HMGB1蛋白表达及其与Fascin-1的相关性

    作者:王艳;王超群;胡桂女;陈华栋;胡祖良;赵永明;董小芳;黄必飞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及其与Fasci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8例乳腺癌组织中HMGB1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及4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MGB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0.2%(59/98),较正常乳腺组织的15.6%(7/45)显著增强(P<0.01).Fascin-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6.7%(36/98).HMGB1蛋白阳性乳腺癌患者的Fascin-1蛋白表达率(45.8%,27/59)较HMGB1蛋白阴性患者(23.1%,9/39)显著增强(P<0.05).结论 乳腺癌中HMGB1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下游信号通路正性调控Fascin-1表达.

  •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文福;纪德峰

    目的 分析标准单侧大骨瓣减压术与双侧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幕上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去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165例,其中72例患者行双侧去骨瓣减压(BDC)术治疗作为BDC组,93例患者行标准单侧大骨瓣减压(UDC)术治疗作为UDC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BDC组发生急性脑膨出的比例[1.8%(11/93)]显著低于UDC组[12.8%(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0,P=0.032);UDC组与BDC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与UDC组[(13.3±3.2)mmHg(1 mmHg=0.133 kPa)]比较,BDC组术后颅内压[(18.4±4.0)mmHg]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9.7%比7.5%,P=0.616).BDC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8.3%(6/72)]低于UDC组[20.4%(1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P=0.032).BDC组患者预后良好率[33.3%(24/72)]高于UDC组[14.0%(1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以降低STBI患者术后脑积水、脑膨出的发病率,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预后.

  • SET悬吊系统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能力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作者:廖旭莉;李想遇;丁兰菊;张瑞娟

    目的 分析SET悬吊系统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能力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研究组实施SET悬吊系统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及干预前后的平衡能力及智能发育.结果 干预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BBS评分、MDI评分、P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T悬吊系统干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有效率高,能有效提高患儿平衡能力,改善患儿智能发育,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炎症相关因素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病情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曾国良;黄杰雄;邓斌;罗伶俐

    目的 观察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炎症相关因素与其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150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其中慢性心房颤动(NPAF)99例,阵发性房颤(PAF)患者51例;99例NPAF患者中持续性心房颤动者58例,永久性心房颤动者41例.另选取同期10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查;并在房颤组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及HDL-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房颤组及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HDL-C水平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房颤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后12周其血清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RP水平升高及HDL-C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房颤发生的关键诱因之一,CRP、HDL-C可能对心房颤动的发生、维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房颤发生、维持,对改善其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 股骨颈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和CT、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邓捷;连永伟;张永强;颜显杰

    目的 分析股骨颈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和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股骨颈病变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的病灶进行X线及CT或MRI检查,分析各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45例患者中,股骨颈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占71.11%(32/45),恶性肿瘤占28.89%(13/45);其中单纯性骨囊肿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7例,骨巨细胞瘤3例,转移瘤9例,骨髓瘤4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77.7%(35/45),CT诊断符合率为91.1%(41/45),MRI诊断符合率为91.1%(41/45).良性病变及局部侵袭性肿瘤影像学特征以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边界清晰;恶性肿瘤以溶骨性破坏为主,边界不清且浸润性生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硬化边内缘毛糙,病灶中心常见块状或絮状高密度;骨巨细胞瘤边缘锐利,内缘常可见棘状突起,其内密度均匀.结论 股骨颈的病变发病类型多且年龄范围大,在其定性诊断中可采用X线为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少数病变需结合CT及MRI才能确诊,可进一步诊断病灶涉及区域及周围组织入侵情况.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治疗小儿脑积水临床研究

    作者:董辉;马云富;刘金瑜;杨波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ETV)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收集近期采用ETV治疗的30例小儿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术后脑积水影像学程度、DQ发育商评估、并发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数据.结果 30例患儿ETV术后疗效显著,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较少.结论 ETV术治疗小儿脑积水能够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患儿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显著提高疗效.

  • 咀嚼口香糖对结直肠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杜章;李丽军;严景凤

    目的 探讨结直肠手术后咀嚼口香糖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咀嚼口香糖组,6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7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拔除胃管后开始观察记录恶心、呕吐、腹胀、肛门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肠梗阻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部症状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术后咀嚼口香糖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而且实施过程简单、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经肛门入路手术治疗女童感染性直肠前庭瘘

    作者:游志恒;席红卫;石正峰

    目的 探讨经肛门入路手术治疗女童感染性直肠前庭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感染性直肠前庭瘘女童的临床资料.年龄3~11岁,平均4.5岁.42例患儿出生后有会阴部红肿等明确感染病史,所有患儿均在排气或排便时前庭部有气体或少量粪便漏出.所有患儿均行经肛门直肠前庭瘘修补术.结果 48例患儿中,46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复发,其中1例经高锰酸钾坐浴后治愈,1例行二次手术.术后均无排便功能障碍.结论 经肛门直肠前庭瘘修补术治疗感染性直肠前庭瘘疗效满意,不损伤会阴中心腱和肛提肌、会阴部不留瘢痕、不需要结肠造口,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易于推广、不易复发等优点.

  •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敖道畅;吴任国

    目的 探究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0例疑似A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256层CTA检查,对图像信息进行数据重建后处理分析,分析AD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 256层CTA共检出AD 66例(97.06%),其中DeBakeyⅠ型20例,Ⅱ型3例,Ⅲ型43例;Stanford A型23例,B型43例.66例AD患者CTA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内膜片及真假腔结构,真腔CT值明显高于假腔(P<0.05);CTA显示66例AD患者均显示有初始破口,其中62例有1个或多个再破口;此外,CTA能清晰显示夹层累及血管范围、内膜片情况、假腔内血栓形成及并发症等.结论 256层CTA诊断AD快速、安全、准确性高,是AD筛查及诊断的可靠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 东阳市15978例女性HPV感染与基因分型分布

    作者:王倩;曾悦;王超群;赵永明;胡祖良;邵俊康;徐婷婷;吴丹丹;黄必飞

    目的 调查东阳市妇女生殖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现状.方法 应用cobas 4800 HPV检测系统对东阳市15978例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14种HR-HPV检测,阳性结果 分为HPV16型、HPV18型及HPV其他12型(31、33、35、39、45、51、52、56、58、59、66和68).结果 ① 本次调查的妇女中HR-HPV总阳性率为15.4%(2461/15978),其中HPV16型阳性率为1.9%(303/15978),HPV18型阳性率为0.6%(94/15978),HPV其他12型阳性率为11.5%(1830/15978),两种及以上感染的阳性率为1.5%(234/15978).②15978例受检者中,年龄≤20岁组阳性率为40.3%(27/67),21~30岁组为16.8%(438/2610),31~40岁组为13.8%(659/4766),41~50岁组为13.8%(741/5360),>50岁组为18.8%(596/3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HPV16型在≤20岁组HPV阳性者中占比高,达14.8%(4/27);HPV18型在>50岁组HPV阳性者中占比高,达4.9%(29/596);HPV其他12型在41~50岁组HPV阳性者中占比高,达76.8%(569/741);两型及以上在21~30岁组HPV阳性者中占比高,达13.9%(61/438).结论 东阳市妇女HR-HPV感染率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年轻女性HPV感染率较高.

  • ACDF与ACC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比较

    作者:刘书勇;温笑冰;马晓燕

    目的 探讨并比较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和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50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及观察组25例.对照组实施ACCF治疗,观察组实施AC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Cobb角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节段ACDF手术和单节段ACCF手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均明显,但双节段ACDF的手术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作者:蒋天;韩新巍

    目的 对比研究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和脾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脾动脉栓塞组38例,脾切断流组35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的血生化指标,肝功能,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 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肝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部分脾动脉栓塞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脾切断流组(P<0.05).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能够达到与脾切断流术相似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住院时间短、花费少、创伤小及保留脾脏免疫功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陈海亮;阴瑞瑞;王琦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 收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28例,根据欧洲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分为两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血常规、生化等相关数据.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6.2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C级与A、B级间营养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反映营养、疾病严重程度、炎症活动及免疫紊乱的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逐级升高,营养风险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有关临床指标相对较差,较易合并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相对延长,需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改善预后.

  •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帅瑜;纪妹;赵曌;李顺双;李悦;许鹏琳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6例(机器人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等均优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系统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 高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美英;赵鑫;陆林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高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高场MRI在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刮宫或手术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45例MRI征象,比较其术前MRI诊断及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 .结果45例患者病理结果:Ⅰ期18例,Ⅱ期20例,Ⅲ期6例,Ⅳ期1例.术前判断分期与病理结果符合者41例,其总准确率为91.1%;磁共振结果1例判断过深,3例判断过浅.术后复发2例,淋巴囊肿3例.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侵犯范围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有很高的价值,是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分期及术后评估的可靠方法.

  • 钆塞酸二钠MRI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梁家绪;袁天华;贺祥

    目的 通过荟萃(Meta)分析比较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与单独使用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对小肝癌(≤2 cm)的诊断价值.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外文数据库及CNKI、VIP、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比较单独使用钆塞酸二钠MRI增强诊断小肝癌的中英文文献.应用STATA 12.0、Meta-Disc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6篇英文文献,样本量958个病灶.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组汇总灵敏度为0.90(95%CI 0.87~0.92),特异度为0.94(95%CI 0.90~0.96),DOR值为114.94(35.09~376.52),AUC值为0.9697.单独使用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组汇总灵敏度为0.82(95%CI 0.79~0.85),特异度为0.92(95%CI 0.89~0.95),DOR值为56.29(22.95~138.03),AUC值为0.9443.对于<1 cm病灶,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组的汇总灵敏度为0.81(95%CI 0.72~0.88);单独使用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组汇总灵敏度为0.62(95%CI 0.52~0.71).结论 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较单独使用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对于小肝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丹参乙酸镁对缺氧/复氧条件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及作用机制

    作者:杜娟娟;刘汉青;罗萍;韩跃刚;王丽霞

    目的 探讨丹参乙酸镁(MLB)在抑制缺氧/复氧(H/R)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及建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H/R模型,MLB浓度分别为12.5、25、50、62.5μmol/L,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及MLB的适浓度.确定MLB适浓度后分为正常对照组、H/R组、H/R+MLB组及H/R+MLB+锌原卟啉IX(ZnPPIX)组.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H/R组比较,不同浓度的MLB均可抑制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50μmol/L MLB组出现明显保护作用(P<0.01).ZnPPIX干预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丹参乙酸镁能够减少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红素加氧酶(HO-1)水平有关.

  • 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戚进聪;徐力;赖勇

    目的 分析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1例.参照组给予动脉溶栓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支架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及血管再通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并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治疗中给予支架取栓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动脉溶栓术,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管再通效果显著.

  • 山西省某三甲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桂萍;车晓文

    目的 了解山西省某三甲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及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西省某三甲医院2016年至2017年门诊就诊的正在接受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的256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2566例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49.69%;肥胖、自费比例高、糖尿病病史、肾功能不全病史、平均就诊间隔时间长、漏服医生处方药物、饮酒者、家族史为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适当体力劳动、合理使用降脂药物为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保护因素.结论 根据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三甲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清学指标分析

    作者:潘丽;潘宝龙;杨宇溪

    目的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冠心病(CHD)患者的血脂、炎性、自身抗体和心力衰竭标志物等血清学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性别和年龄匹配设置RA并发CHD组、单纯RA组、单纯CHD和健康对照组,每组61例,同时检测受试者血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自身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和心力衰竭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四组间TC、TG、HDL-C、LDL-C、PCT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A并发CHD组与单纯RA组hs-CR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纯CHD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并发CHD组IL-6、NT-proBNP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并发CHD组血清hs-CRP与ACCP呈明显正相关(r=0.782).结论 RA并发CHD患者血清hs-CRP、ACCP、NT-proBNP和IL-6明显升高,尤其是IL-6和NT-pro BNP对于预测和预防RA患者可能出现CHD的并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在一线治疗晚期EGFR阳性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潘伟佳;朱奕鸣;钟华芳;王静

    目的 分析一线应用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肺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口服埃克替尼或者吉非替尼治疗晚期EGFR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治疗后2个月的近期疗效,以及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吉非替尼组客观缓解率为11.1%,疾病控制率为17.9%;埃克替尼组客观缓解率为91.7%,疾病控制率为91.7%,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吉非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5个月)与埃克替尼组(11.2个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克替尼一线治疗肺腺癌的疗效与吉非替尼无明显差异.

  • 不同种类胰岛素治疗胃癌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文博;宋展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胰岛素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初步筛选胃癌合并糖尿病的适宜胰岛素.方法 随机选取132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所用胰岛素种类分为甘精胰岛素组(使用优乐灵治疗)47例、门冬胰岛素组(使用诺和锐50治疗)42例、短效胰岛素组(使用优泌林R治疗)43例,比较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3 d,三组FB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甘精胰岛素组FBG、HbA1c水平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组、短效胰岛素组,门冬胰岛素组FBG、HbA1c水平明显低于短效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门冬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短效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短效胰岛素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门冬胰岛素、短效胰岛素治疗比较,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不仅血糖控制效果更理想,而且使用安全性更好.

  • 阿卡波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进;梁钢;郭云童

    目的 探讨经鼻肠营养管注入阿卡波糖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经鼻肠营养管注入阿卡波糖;对照组经输液泵泵入普通胰岛素.统计两组体质指数(BMI)、C-反应蛋白、血钙值、Apache-Ⅱ评分、平均血糖值、胰岛素日平均量、胰岛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日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并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BMI、C-反应蛋白、血钙、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平均血糖值、胰岛素使用天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胰岛素日平均量、LAGE、SDBG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溶解后的阿卡波糖注入空肠营养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可以达到平稳血糖、控制血糖波动的目的.

  • 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通气和氧合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晋婷

    目的 探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通气和氧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1例.A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肺通气情况、氧合能力.结果 治疗后B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 2)低于A组,动脉血氧分压(PaO 2)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水平高于A组;B组的氧浓度(FiO 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吸气峰压(PIP)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82.36%)低于B组(96.08%),且A组并发症发生率(21.57%)高于B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5.88%)与B组(1.9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患儿应用固尔苏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及氧合能力,应用价值颇高.

  • 乌司他丁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对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患者肺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耿俊义;袁超;陈英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手术使用乌司他丁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结果 主动脉阻断后30 min、离室前、术后6 h、术后24 h,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离室前、术后6 h、术后24 h,观察组吸气峰压(PIP)、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 2)、生理死腔(VD/VT)均低于对照组,且静态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用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肺脏损害,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及通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占丽

    目的 评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轻中度患者预后与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7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轻中度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8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雾吸入剂治疗,同时口服孟鲁司特片;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并同时给予茶碱缓释胶囊与孟鲁司特片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5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分(AQLQ)、呼气流速峰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血氧饱和度(SpO 2),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急性AQLQ评分及SpO 2、PEF%pred、FEV1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07,P<0.01).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与肺通气功能,用药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小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张新奇;黄月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小穿支动脉和小动脉(直径40~20μm)、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的病变导致的临床、影像学及神经病理表现的综合征.本文对CSVD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CSVD的病因和诊断提供思路.

  • 巨大髓核脱出、游离至下位椎间隙后方一例病例报道

    作者:高博;王政;曹旭阳;任强;翟金帅;曹参;张隆;时莉芳;李西成

    目前在国内外医学界,对于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无统一定义,根据相关影像学资料,无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管的左侧还是右侧,只要突出物的远端超出椎管矢状位中线50%以上就可以称为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

    关键词: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