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和支撑喉镜下等离子手术切除声带息肉对患者客观嗓音的影响

    作者:卢永刚;卫元峡;张德章

    目的 探究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和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离子手术)切除声带息肉对患者客观嗓音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手术组(对照组,n=38)和等离子手术组(观察组,n=38).对照组于支撑喉镜下行显微手术切除声带息肉,观察组则在支撑喉镜下行等离子手术切除声带息肉.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首次发声时间、嗓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2周主观嗓音[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感知性语音分析(GRBAS)]评分及客观嗓音[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参数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发声时间、嗓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VHI、GRBAS评分及Jitter、shimmer、NNE参数均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支撑喉镜下等离子手术对声带息肉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可改善患者主观及客观发声功能,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也有积极意义.

  • 外周血及脐血HSP70蛋白表达水平与早产临产孕妇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霞

    目的 探讨外周血、脐血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与早产临产孕妇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早产临产合并HCA患者34例设为早产合并HCA组,单纯早产临产孕妇34例设为早产组,另选取同期足月自然临产孕妇34例设为对照组.抽取三组外周血及脐血测定血清HSP70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母婴结局、外周血及脐血中HSP70表达水平,并分析早产合并HCA与外周血、脐血中HSP7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早产合并HCA组产褥感染为5.88%,产后出血率为5.88%.早产合并HCA组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4.71%.对照组早产组均未见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败血症.三组间外周血及脐血中HSP7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重比较示,早产组外周血及脐血中HSP7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 1=17.018,t 2=13.939,P<0.05),早产合并HCA组外周血及脐血中HSP70表达水平高于早产组(t 1=13.397,t 2=14.636,P<0.05);Pearson检验可知,早产合并HCA与外周血、脐血中HSP70表达水平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早产临产孕妇合并HCA者外周血及脐血HSP70蛋白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可能与早产及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具一定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动态测定外周血与脐血HSP70表达水平制定对应干预方案,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等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保证母婴健康.

  •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邝业兴;何竞斯;谢志强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中线移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线移位、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GCS评分及远期生存率,且并发症较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个体化低剂量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胡敬花

    目的 探讨个体化低剂量CT尿路成像(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112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行个体化低剂量CTU检查,常规剂量(成人120 kV/300 mAs、儿童120 kV/85 mAs)平扫、皮髓质期及实质期扫描后,再根据患者年龄降低扫描预设参数(成人120 kV/150 mAs、儿童100 kV/50 mAs)行低剂量分泌期扫描,同时针对不同病因、不同梗阻部位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行个体化选择重点扫描期相扫描,优化扫描序列.对所获容积数据进行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曲面重建三维后处理,以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结果为标准,比较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记录每例患者的剂量长度积(DLP)并求其平均值作为辐射剂量的观测指标.结果 个体化低剂量CTU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对尿路结石及其梗阻平面以及尿路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明显高于IVP的82.2%(尿路结石)、75.4%(尿路畸形)和MRU的84.6%(尿路结石)、95.4%(尿路畸形),P<0.05.低剂量CTU在图像合格率达97.3%的同时,较常规剂量CTU成人及儿童辐射剂量分别下降了53.5%、65.4%.结论 个体化低剂量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减少了患者受辐射剂量,是较常规CTU扫描更为人性化的扫描方式,可作为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玉溪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民族分布特点调查

    作者:徐文波;向秀华;冯磊;田辉

    目的 研究玉溪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亚型在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宫颈病变患者HPV基因分型及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微阵列芯片法对就诊、体检的8445例汉族妇女、1155例少数民族妇女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结果 汉族以HPV 16、18、52、58型为主要感染类型,其次是HPV 33、68、31等;彝族HPV主要型别依次为33、51、52、56、58、59、66、68等;哈尼族HPV主要型别依次为51、52、56、68、33等;傣族HPV的主要型别依次为58、52、16、39.汉族HPV感染阳性检出率为28.2%(2297/8445);少数民族HPV阳性感染率为72.0%(832/1155).少数民族HPV阳性感染率、二重以上感染率高于汉族.且各民族中HPV感染性有年龄差异.结论 玉溪地区人群HPV感染有多种亚型,少数民族亚型与汉族的亚型不一样,HPV高危亚型的感染存在年龄差异,为HPV治疗性疫苗提供依据,通过HPV感染患者的高效筛查和密切监测能有效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 急诊内镜和急诊开腹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慧华;曾红文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和急诊开腹在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急诊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急诊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炎症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痛及黄疸减轻所需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术后IBIL、ALT、GGT、NEU%、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内镜治疗老年AOSC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肝功能和炎症水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不同分化类型乳腺癌B超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形态分析

    作者:杨史珍;罗旋浩;叶乐辉;古舒梅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级别乳腺癌的B超影像学特征,为临床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及B超检查,分析其B超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肿块形态及血流征象方面,高分化及中分化乳腺癌与低分化乳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浸润性小叶癌包块形态不规则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浸润性小叶癌包块边缘有毛刺的例数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具有不同的B超影像学特征,B超检查对其有一定的鉴别作用.

    关键词: 乳腺癌 B超 诊断
  • 器械吻合手术联合顺铂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国庆

    目的 探讨器械吻合手术联合顺铂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28例给予器械吻合手术治疗,研究组32例给予器械吻合手术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随访3年,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根除率(87.50%)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研究组生存率(53.13%)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器械吻合手术联合顺铂治疗,可提高手术根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3年生存率.

  • 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或聚桂醇介入治疗肝囊肿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保纪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或聚桂醇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肝囊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治疗,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90.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时肝囊肿体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AST、ALT及胆碱酯酶(CH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和无水乙醇用于肝囊肿介入治疗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安全性更高,对肝功能影响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HBV相关肝病与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作者:黄亚雄;谢元林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性肝病与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分析IR在慢性肝病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慢性HBV感染者100例,按照有无血糖异常分为血糖升高组(36例)与血糖正常组(64例),比较两组肝功能、血脂指标.按照HBV基因分型将患者分为B型(62例)和C型(38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IR发生率.依据病毒性肝炎的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6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8例),比较三组IR发生率及IR值.结果 血糖升高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均高于血糖正常组,白蛋白(ALB)低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基因型患者IR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IR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ST、ALT、TG、TC、ALB值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HBV在不同的基因型及病毒载量和感染状态,其胰岛素抵抗的特点各不相同.

  • 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分析

    作者:张宇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15-2016年发生2型糖尿病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基础情况,分析结果.结果 220例糖尿病患者中,97例发生院内感染,女性多于男性,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呼吸道等,主要发生感染的病房为ICU病房,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概率较大,老年女性患者为高发人群,ICU为高发科室,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的应用.

  • 血清PCT、β-HCG和Npt联合检测对胎膜早破并发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

    作者:谢斌;鲁琳琳;张继东;刘娣;黄友敏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新蝶呤(Npt)联合检测对胎膜早破(PROM)产妇合并宫内羊膜腔感染的预测分析.方法 选择87例PROM产妇为PROM组,同期足月健康产妇9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羊膜腔感染,将PROM组产妇分为感染组(48例)和非感染组(39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β-HCG和Npt水平.结果 PROM组产妇血清PCT[(55.98±9.71)pg/ml]、β-HCG[(5.71±1.68)ng/ml]和Npt[(16.53±3.78)nmol/L]均高于对照组[(25.23±2.04)pg/ml、(1.40±0.51)ng/ml、(9.89±2.51)nmol/L,t=22.343、20.185、12.635,P均<0.01];PROM感染组产妇血清PCT[(61.74±8.87)pg/ml]、β-HCG[(7.88±1.91)ng/ml]和Npt[(18.07±4.99)nmol/L]均高于非感染组[(43.89±11.46)pg/ml、(2.57±1.05)ng/ml、(13.23±3.07)nmol/L,t=-12.314、22.069、8.598,P均<0.01];血清PCT、β-HCG和Npt联合检测对诊断宫内羊膜腔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87.50%、82.05%、85.71%、84.21%)均高于其他三项单测指标(P均<0.05).结论 血清PCT、β-HCG和Npt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预测PROM并发宫内羊膜腔感染的有效辅助指标.

  •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药理学分析

    作者:陈耿明;王锦云;黄国强

    目的 研究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并行药理学分析.方法 10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冷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咪喹莫特乳膏.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高于对照组的22.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及TNF-α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效果更佳.结论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冷冻治疗可明显降低尖锐湿疹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少.

  • 鼻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顺金;何锦添;傅明

    目的 分析鼻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0例鼻咽疾病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鼻咽癌46例,恶性淋巴瘤2例,慢性炎症12例;所有患者于病理诊断前行鼻内镜检查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鼻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鼻内镜检查发现60例患者中鼻咽癌44例,恶性淋巴瘤4例,慢性炎症12例.鼻内镜检查中真阳性44例(73.3%),假阳性1例(1.7%),真阴性11例(18.3%),假阴性4例(6.7%).与病理检查比较,鼻内镜检查符合率为91.7%,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3.3%.鼻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咽癌诊断中应用鼻内镜,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其可作为临床诊断鼻咽癌常规诊断方法.

  • 睾酮受体在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慧琴;王颖;燕树勋;杨国杰;李渊;杨晓村;于超男;孙丽娜

    目的 探讨睾酮受体(AR)蛋白表达水平在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心肌梗死组,另选取冠心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两组外周血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AR蛋白表达水平[(9.366±1.974)nmol/L]高于对照组[(2.276±0.41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存在A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现象,推测AR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晋向芳

    目的 研究并比较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积极输血策略,观察组采用限制输血,且两组均接受常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止血时间、退热时间、止血率、凝血功能指标、再出血风险评分.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48、72 h,两组止血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输血前缩短(P<0.05);而在输血后,观察组PT、TT、APTT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再出血风险评分(2.57±0.78)低于对照组(3.42±0.86,P<0.05).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限制输血策略可加快患者止血,促进其症状缓解,降低再出血风险,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

  • 蜡疗联合中药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腰椎功能与疼痛的影响

    作者:王印岭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蜡疗联合中药塌渍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活血化瘀、消肿药物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53例联合蜡疗与中药塌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及疼痛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11%)高于对照组(84.6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1.01±1.39)、(1.05±0.81)分]及治疗后6个月ODI、VAS评分[(2.09±0.83)、(0.46±0.05)分]均低于对照组[(15.11±1.99)、(1.40±0.59)分,(4.09±0.99)、(0.83±0.07)分],P<0.05.结论 蜡疗联合中药塌渍能够显著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减轻疼痛,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

  • 宫腔粘连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作者:王艳;陈海霞;郭精含

    目的 分析发生宫腔粘连(IUA)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IUA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IUA患者300例及同期进行妇科检查非IUA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UA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足月分娩史(OR=0.177,P=0.000)是发生IUA的保护因素;人工流产次数(OR=1.917,P=0.032)、自然流产次数(OR=1.803,P=0.018)、宫腔操作次数(OR=31.277,P=0.000)及生殖系统感染史(OR=1.562,P=0.017)是发生IU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无痛人工流产次数、自然流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的增加和既往存在生殖系统感染史,IUA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而足月分娩史则是IUA的保护因素.

  • 应用HPLC-MS/MS法测定骨髓移植患者的血浆伏立康唑浓度

    作者:王磊;刘红星

    目的 建立测定骨髓移植患者血浆伏立康唑浓度的HPLC-MS/MS法,并应用于临床药物监测.方法 HPLC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温50℃,流速0.8 ml/min,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乙酸铵的水和含0.1%甲酸的甲醇,梯度洗脱.质谱检测方式为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扫描监测伏立康唑,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为:质荷比(m/z)350.1~281.2,用于定性分析的离子反应为:m/z 350.1~127.1;内标伏立康唑-d3 m/z 353.2~284.2.结果 伏立康唑浓度在0.1~10.0μg/ml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1),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差(RSD)<5%,平均回收率为88% ~103%.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测定.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改善心肌灌注的临床研究

    作者:耿宏旭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改善患者心肌灌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单双号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术中直接向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则在术中通过静脉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改善心肌灌注的疗效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I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术后半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行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血流,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一次治愈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楚瑞雪;孙先桃

    目的 分析新生儿泪道探通术一次治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接受泪道探通术的4487例(4927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一次治愈率,并统计分析年龄、术前泪道冲洗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并发症对一次治愈率的影响.结果 4480例(4917眼)完全治愈,治愈率达99.8%,其中1次治愈4364例(4796眼),一次治愈率为97.54%.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治愈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年龄增长,一次治愈率呈下降趋势.术前泪道冲洗次数对一次治愈率的影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对一次治愈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泪道探通术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其一次治愈率与术前泪道冲洗次数无关.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在3~6月龄行泪道探通术效果好,一次治愈率高.泪道探通术中操作应轻柔,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提高一次治愈率.

  • 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分析

    作者:黄灿华;王家玲

    目的 探讨人工泪液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73例白内障术后出现干眼症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成两组,A组3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38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泪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B组泪液分泌实验值、泪膜破裂时间[(12.61±1.05)mm/5 min、(11.20±0.25)s]均大于A组[(9.47±1.07)mm/5 min、(8.36±0.42)s],B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值[(2.41±0.28)s]低于A组[(3.52±0.58)s],P<0.05;治疗后,B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低于A组(P<0.05),总有效率(97.37%)高于A组(77.14%),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效果优越,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李斌

    目的 评估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68例aSAH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218例)与预后不良组(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影响aSAH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高血压、PAASH分级、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动脉瘤直径及动脉瘤数量对aSAH患者的预后产生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PAASH分级、手术时机、治疗方式、动脉瘤直径与动脉瘤数量是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aSAH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当在患者入院后及时监测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各项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启杰

    目的 评价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路手术组(98例)与后路手术组(98例),对患者进行MRI、CT及X光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神经损伤情况与胸腰椎骨折程度.比较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与JOA治疗指数.结果 术后12、24个月,前路手术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后路手术组(t=2.347,P=0.020;t=3.203,P=0.002);前路手术组伤椎Cobb角显著小于后路手术组(t=3.729,P<0.001;t=12.885,P<0.001).与后路手术组比较,前路手术组术后JOA评分(t=17.566,P<0.001)与JOA改善指数(t=19.240,P<0.001)显著提高.结论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短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的固定位置对脊柱功能恢复更有利,手术减压更彻底,远期疗效更好.

  • 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效果观察及术后随访研究

    作者:李晓雯;张石华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在近视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497例近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248例给予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治疗,观察组249例给予飞秒激光辅助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各像差(彗差、高阶像差、球差)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7.99%(244/249),对照组为97.18%(241/248),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彗差、高阶像差及球差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倍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40%(1/249),低于对照组的3.63%(9/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可提高近视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彗差、高阶像差、球差增加均较少.

  • Ph染色体/BCR-ABL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作者:刘雪琳;赵华延;李涛;姜中兴;万鼎铭;刘延方;汤平;王芳;孙慧;孙玲

    目的 探讨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收集15例初治Ph染色体/BCR-ABL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BCR-ABL+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h+AML在同时期AML中检出率为1.47%(15/1018),其中男8例,女7例,中位发病年龄38岁,白细胞计数(WBC)中位数为38×109/L;髓外浸润6例(40%);FAB分型M28例(53.3%),M44例(26.7%).15例患者均表达髓系细胞抗原,且均表达CD34,其中3例伴有淋系抗原表达.初诊时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3例(20%)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15例均可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阳性,P190BCR-ABL 4例(26.7%),P210BCR-ABL 11例(73.3%),1例同时伴有CBFβ-MYH11的表达.8例患者行AML基因突变检测,4例存在AML基因突变.15例患者中9例经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获完全缓解(CR),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的CR率(85.7%)优于单独化疗组(37.5%),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12).化疗联合TKI组中位生存期(13个月)及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60个月)均优于单纯化疗组(8个月),P=0.0064、0.0400,至随访结束,化疗联合TKI及HSCT组患者均存活.结论 Ph染色体阳性AML在临床特征、细胞免疫表型、形态学方面有其特殊性,常规筛查BCR-ABL融合基因、AML常见突变基因、染色体为初治白血病诊断提供了更多依据.此类白血病疗效差、生存期短,化疗同时联合TKI完全缓解后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预后.

  • 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在混合型脑瘫外科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董辉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在混合型脑瘫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56例混合型脑瘫患儿行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术后根据流涎分级法(TD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及综合脑功能障碍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流涎改善情况:56例患儿,术后1个月显效7例,有效28例,无效21例;术后6个月显效9例,有效35例,无效12例.术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情况:术后1个月显效4例,有效29例,无效23例;术后6个月显效6例,有效41例,无效9例.术后综合脑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术后1个月显效7例,有效27例,无效22例;术后6个月显效10例,有效27例,无效19例.结论 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治疗混合型脑瘫效果明显,值得研究推广.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化程度与血供及肿块大小的关系

    作者:马天云;宋飞鹏;王新文

    目的 探究乳腺血供及肿块大小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单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病理及磁共振(MRI)影像学资料.在MRI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详细记录患侧乳腺血管的数目、直径、长度及肿块大径,并根据Sardanelli血供评分进行评分.比较不同分化程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血管数目、血供评分及肿块大径的差异.结果 乳腺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血管数目、血供评分及肿块大径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供、肿块大径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乳腺血供可能不能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分化程度的评价指标.

  • 保留耳大神经束与腮腺筋膜的后径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尹刚

    目的 探究保留耳大神经束与腮腺筋膜的后径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保留耳大神经束与腮腺筋膜的后径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4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传统腮腺切除术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用时与术后面瘫、局部麻木、Frey综合征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与术前、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用时与术后面瘫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局部麻木与Frey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8.84%(21/43)、9.30%(4/43),均低于对照组的69.77%(30/43)、27.91%(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2.33%(1/43)]与对照组[0(0/4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精神状态、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耳大神经束与腮腺筋膜的后径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局部麻木与Frey综合征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思纳;欧斌;刘治元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者16例设为实验组,同期未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者86例设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实验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18.75%;对照组死亡4例,病死率为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循环转机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因素均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循环转机时间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其是诱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要综合考虑其年龄、并发症、体外循环转机时间等因素,做到早干预、早治疗,降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情况的发生,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病死率.

  • miR-200c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瑾;李海潮;李荣军;边海龙;许建喜

    目的 研究miR-200c在肾透明细胞癌(S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miR-200c与SE病理分级及诊断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SE根治术患者51例为SE组,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入组患者血清miR-200c、miR-21表达,同时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特点之间关系;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SE患者血清中miR-200c与miR-21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对SE的诊断价值.结果 SE组血清中miR-200c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不同肿瘤直径及年龄SE患者血清中miR-200c表达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E患者血清中miR-200c表达高于女性,且随TNM分期升高miR-200c表达降低(P<0.001).血清中miR-200c与miR-21表达呈负相关(r=-0.638,P<0.001);血清miR-200c及miR-21水平诊断SE的AUC值分别为0.684(95%CI:0.602~0.845,P<0.001)和0.698(95%CI:0.627~0.873,P<0.001).结论 SE患者血清miR-200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与临床分期及性别密切相关,检测血清miR-200c水平有助于SE诊断.

  • 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特征及两种手术方法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冰丽;李境;梁惠;侯涛

    目的 探讨经宫腔检查镜引导下实施清宫术与宫腹腔镜联合术对子宫瘢痕妊娠(CSP)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需手术治疗的CSP患者13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比较两组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月经来潮时间、阴道流血时间、住院天数;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包括休克、疼痛、感染).结果 对照组β-HCG转阴时间、月经来潮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均长于与实验组(t=10.375,P=0.001;t=13.761,P=0.001;t=5.392,P=0.022).实验组总有效率[94.1%(64/68)]高于对照组[76.4%(5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6,P=0.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7/68)]低于对照组[42.6%(2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4,P=0.002).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CSP疗效显著,较宫腔镜引导下清宫术更可靠、安全,且有利于预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左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因素分析

    作者:王煜杰;李震;李明省;李浩;张林枫;马珂

    目的 探究症状性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LSAS)病变的处理方法及其通畅率,并分析再狭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LSAS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为支架置入,随访3~36个月,统计患者通畅率,并分析再狭窄因素.结果 术后3个月、1年及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7.35%、91.14%、80.00%;女性(OR=0.087,95%CI:0.01~0.77,P=0.0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3.45,95%CI:0.63~18.89,P=0.15)、吸烟史(OR=7.33,95%CI:1.50~35.76,P=0.014)、高龄(>75岁,OR=5.20,95%CI:0.97~27.82,P=0.054)可能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重建的腔内治疗治愈率、通畅率较高,但仍面临再狭窄问题.性别、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可能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吸烟史是独立危险因素.

  •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改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指标的效果

    作者:曹晓红;杨现奎;李娜

    目的 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改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指标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哮喘、肺哮鸣音消失所用时间及肺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60%)高于对照组(76.08%),观察组咳嗽、肺哮鸣音、哮喘等症状消失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日间或夜间大呼气流速(PEF)等肺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改善肺功能.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观察

    作者:邱波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雷贝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反流性食管炎各项症状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治疗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反流性食管炎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优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较佳,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HAMD、HAMA评分及反流性食管炎各项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指数高.

  •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重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张长忠

    目的 探究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成人重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成人重型ITP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rhTPO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2%)高于对照组(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安全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与对照组(12.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PO治疗成人重型ITP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两种利尿用药方案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腹水的影响

    作者:王静

    目的 评价两种利尿用药方案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腹水的影响.方法 选取计划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5)与对照组(n=55).术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服用100 mg螺内酯片+40 mg呋塞米片,1次/d.对照组服用100 mg螺内酯片,2次/d;40 mg呋塞米片,1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利尿指标及血钠、血肌酐、血白蛋白、血钾、血尿素氮、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利尿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夜间排尿次数为(2.3±0.7)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0,P=0.01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钾、血钠及血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76.4%比70.9%,χ2=0.421,P=0.516).结论 两种利尿用药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腹水的发病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呋塞米40 mg联合螺内酯100 mg,1次/d的用药方案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夜间排尿频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疗效

    作者:田金亚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及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疗效.方法 将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及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反流症状积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积分及Zung氏焦虑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反流症状积分、GERD-HRQL积分及Zung氏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联合应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及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疗效.

  • 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陆翔;张莉芸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69例难治性RA患者,应用沙利度胺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健康评估问卷(HAQ)、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 69例难治性RA患者治疗后显效29例(42%),有效22例(32%),部分有效11例(16%),无效7例(10%),总有效率为74%.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均有显著改善(P<0.01).不良反应中嗜睡24例,头晕6例,口干3例,在持续治疗6周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结论 沙利度胺能显著改善难治性RA病情,不良反应较少,尤其适合对其他抗风湿药疗效不佳、受经济条件限制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老年躯体化障碍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春燕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对老年躯体化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躯体化障碍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给予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同时给予小剂量阿立哌唑片;对照组仅给予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所有患者均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2、8周采用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定治疗效果,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监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体质指数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脱落3例(8.57%),对照组脱落4例(11.43%),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67,P>0.05).两组第2、8周末PHQ-15评分均较治疗前及上一周末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下降的更明显(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与对照组(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治疗后8周,实验组血糖升高1例(3.13%),血脂升高2例(6.25%),体质指数升高1例(3.13%),无其他异常现象;对照组血糖升高3例(9.68%),血脂升高3例(9.68%),体质指数升高2例(6.45%),无其他异常现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53,8.09,P均<0.01).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小胶质细胞P2X7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闫明超;汤南南;李治松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研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的预防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故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成为了必要.大量实验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神经损伤会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使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P2X7受体表达量增加,痛觉阈值减低进而产生疼痛.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药物热一例

    作者:杨黎冰;王春峰;仝静;祖晓满

    患者,女,62 岁,以"心慌、多汗 3 个月,发热 1 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3 个月前出现心慌、多汗,心率波动在 105 ~ 115 次/ min,伴纳差,无恶心、呕吐,无焦虑、烦躁,至当地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示:三碘甲状原 氨 酸 ( T3 ) 10. 73 ng / ml,甲 状 腺 素 (T4 ) 30. 64 nmol/ L,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21. 50 pmol/ L,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T4)34. 94 pmol/ L,促甲状腺素(TSH)0. 12 IU/ ml;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40 IU/ 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 397. 5 IU/ m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后出院.

    关键词: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