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六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富强;谭改民

    目的 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6例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所有病理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6例宫颈活检镜下形态多样主要表现为上皮样或梭形,横纹肌样或小淋巴细胞样形态.其中2例初步诊断为低分化癌,1例考虑为肉瘤,1例考虑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终6例患者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S-100、Melan-A、HMB45、Vimentin均为阳性,2 例CD56阳性.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未手术,实行化疗和生物治疗.4例术后化疗周期完成后分别存活38、36、43和50个月,1例目前健在暂无复发,1例失访.结论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罕见,且组织形态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确诊需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且排除全身其他部位黑色素瘤.目前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晚期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生物治疗提高患者预后不甚明显.临床生存期短,预后差.

  • 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作者:马春杰;罗珊珊

    目的 分析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选取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桡神经探查,并根据术中桡神经探查结果给予相应处理,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桡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时间等评价预后,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桡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80.56%)较对照组(58.33%)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65.19±1.86)min]、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4.91±1.48)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时间[(14.29±1.23)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35.38±1.65)m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对照组(5.5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时行早期神经探查,并采取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老年抑郁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区义红;何海滨;区向仪

    目的 研究老年抑郁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NERD)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FM)、埃索美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95例老年抑郁伴NER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FM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ERD症状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食管体远端的廓清能力及食管下括约肌(LES)的静息压力.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食管体远端波幅、LES静息压力、NERD症状评分及SAS、SD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食管体远端波幅、LES静息压力、NERD症状评分及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抑郁伴NERD患者应用FM、埃索美拉唑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消除负性情绪,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怡然;杜培洁;郭丰;秦贵军

    目的 分析初发的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疾病治疗的重要影响.方法 入选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达6个月以上的初发205例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均检测血清基线TPOAb和TgAb水平,分别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食用无碘盐、甲状腺肿大程度、治疗中是否加用左旋甲状腺素(L-T4)、使用甲巯咪唑(MMI)或丙基硫氧嘧啶(PTU)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恢复正常的时间等的情况.结果 TPOAb阳性组TSH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58.3±11.1)d,低于TPOAb阴性组的(184.7±16.2)d(t=10.74,P<0.05).两组间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食用无碘盐、甲状腺肿大程度、治疗中是否加用L-T4、使用MMI或PTU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gAb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OAb阳性的Graves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周期更短,TgAb与疾病无显著相关性.

  • 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治分析(附41例报告)

    作者:杨振宇;魏新亭;徐汝飞

    目的 分析4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疗经过及预后,探讨其佳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41例经病理结果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佳诊治方法.结果 全组4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皮层造瘘入路24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17例;其中全切21例,次全切11例,部分切除9例;轻度偏瘫7例,失语5例,脑室内出血1例,硬膜外血肿2例,昏迷3例,死亡1例.随访5~75个月,平均31.2个月,随访期间残余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7例,缩小6例,6例无明显变化,2例复发.结论 手术是治疗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首选方法,应慎行全切、次全切;伽马刀作为中枢神经细胞瘤术后辅助性放疗或单独使用,效果良好.

  • 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与生存状况研究

    作者:徐玉玲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PVT)的相关因素与生存状况.方法 选取84例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其中64例肝硬化PVT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肝硬化非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影响PVT形成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采用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生活自理能力自评量表(ADL)、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宽度(MPV)、血小板(PLT)与肝硬化患者PVT具有相关性,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风险因素(P=0.003、0.012、0.036).观察组生存质量评估量表评分(80.2±4.4)分、ADL评分(76.4±2.8)分、FMA得分(74.1±4.1)分,对照组生存质量评估量表评分(87.3±3.8)分、ADL评分(85.6±3.3)分、FMA得分(81.8±3.7)分,观察组生存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81.2%、78.1%,对照组患者出院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87.3%、83.1%(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MPV、PLT是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其患者较肝硬化非PVT患者生存质量差,存活率低.

  •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风月;娄宾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探讨老年慢性泪囊炎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68例(68眼)老年慢性泪囊炎不伴有泪小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对照组采用激光泪道成形术后不置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治疗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与12个月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 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炜;房玮;郭东琳;关琳琳;张鲜惠

    目的 探讨25(OH)D与糖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收集正常人群、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测定25(OH)D、HCY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2DM患者空腹血糖、HCY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DN组、早期DN组、单纯T2DM、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1.28±1.97)、(14.82±1.99)、(20.09±2.81)、(33.57±7.53)ng/ml,临床DN组、早期DN组、单纯T2DM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均低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DN组低于早期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在春夏季水平高,秋季水平居中,冬季水平低.结论 血清25(OH)D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于血糖正常者,且随着DN病变程度的加重,维生素D缺乏逐渐加重;血清HCY水平与25(OH)D水平呈弱的负相关关系;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在不同季节呈现明显的差异.

  • 腹腔镜与开腹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作者:邓跃文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4例GSIT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和研究组,每组32例.研究组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摄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前白蛋白[(0.11±0.04)g/L]、转铁蛋白[(0.65±0.29)g/L]明显高于对照组[(0.06±0.03)、(0.48±0.2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51%)明显低于对照组(4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3.13%)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效果显著,创伤小、手术用时及术后机体功能康复用时较少,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预后较好,值得推广运用.

  • 小儿支气管肺炎伴血小板增多的临床特征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分析

    作者:张向峰;常会娟;张小宁;余燕娟;李晓燕;靳秀红

    目的 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伴血小板增多的临床特征及炎症因子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血生化检测结果,58单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42例支气管肺炎伴血小板增多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临床治疗及炎性因子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在年龄、喘息、呼吸困难、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伴血小板增多病情较重,通过血液检测可将血小板增多、炎性因子变化作为病情发展的参考指标,在临床诊疗中有重要意义.

  • 不同子宫手术方式对生育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永丽

    目的 探讨不同子宫手术方式对生育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经确诊为子宫肌瘤并接受子宫手术治疗的120例女性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55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65例行子宫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于术前及术后1、6个月检测卵巢功能指标,并比较术后1年两组卵巢功能和性功能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1、6个月卵巢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均显著升高,雌二醇(E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A、B两组比较,术后1、6个月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卵巢功能评分略低于B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性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不同子宫手术方式对生育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效果较好,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子宫切除术可明显影响患者卵巢功能,降低患者性生活质量.

  • 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三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超;杨召阳;张晶;李珊珊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分析3例原发于前列腺的特异性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腰痛,无尿痛、血尿、发热,个别患者出现会阴部不适,大便较以前变细.光学显微镜下示: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STUMP)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呈空泡状的梭形细胞,排列疏松,其间有血管分布,核偏位且染色质均匀,异型性不明显;前列腺间质肉瘤(PSS)间质细胞增生,细胞增生活跃,呈叶状瘤样生长,前列腺腺体受到挤压呈条索状或裂隙状,瘤组织内可见较多扩张的厚壁血管.瘤细胞多形性明显,主要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深染,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甚至可见多角核,大小不一,具有轻到中度异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4~6个/50 HPF.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3例患者瘤组织细胞CD34,Vimentin均为阳性,PR为弱阳性;3例SMA,S-100,ER,细胞角蛋白(CK),Desmin均为阴性;2例Myogenin为阴性,2例MyoD1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为5%~50%(平均为22%).结论 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间质细胞增生,瘤细胞呈梭形,其间有厚壁血管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imentin、CD34阳性,PR弱阳性.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史,并依据病理学特征及相关免疫组化综合判断以确诊.

  • 前侧入路对儿童Gartland Ⅲ 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克明;季泽娟;王军建;郭占豪

    目的 探讨经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两种术式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04-2008年行外侧入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8例为外侧组,2009-2012年行前侧入路治疗46例为前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以Flynn标准评估疗效,外侧组中优19例(50.0%),良18例(47.4%),一般1例(2.6%);前侧组中优31例(67.0%),良15例(3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入组瘢痕形成2例,前方组未见明显瘢痕.结论 经前侧切开复位切口美观,便于暴露骨折位置,是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有效方法.

  • RhoC在多发性骨髓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刘缆;李惠翔;陈奎生

    目的 探讨RhoC在多发性骨髓瘤(MM)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多发性骨髓瘤组织及8例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骨髓组织中RhoC的蛋白表达,采用CD31标记骨髓瘤间质中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hoC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同时也表达于MM血管内皮细胞,RhoC表达阳性病例中MVD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RhoCz在MM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可能与MM血管生成有关.

  • 磁共振血管造影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王俊波;郭兴华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2例后循环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统计分析DSA检查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MRA)对于反映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血管异常情况的差异,并评价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该类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 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MRA检查后表明:共计22例患者为左椎动脉狭窄、10例为左椎动脉迂曲、6例为左椎动脉起始变异,16例为右椎动脉狭窄、10例为大脑后动脉狭窄,右椎动脉迂曲、基底动脉狭窄各4例.MRA检查后循环血管异常率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行磁共振血管造影不仅能够有效显示患者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走行情况,而且能够准确检出患者血管异常情况,该检出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手段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准确率高,临床诊断价值可靠,应予以推广.

  • 耐多药与药物敏感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

    作者:董文波;马灿光;王彦辉

    目的 对比耐多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胸部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上的病变范围和病变形态,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病变部位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内病灶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且全肺叶受侵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1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变形态中出现肺内实变、广泛播散灶、多发空洞、胸膜增厚,合并毁损、支气管扩张及气胸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者较少,而病变进展者相对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病灶形态多样,分布广泛,易发生广泛播散、多发空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预后均相对较差.

  • 依达拉奉对原发性肺癌微创外科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英;郑孝振;宋俊杰;洪道先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原发性肺癌微创外科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原发性肺癌微创外科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对照组在通气5 min前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1 mg/kg).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测定两组患者在手术前麻醉后以及术后2 h时炎症因子分肺损伤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液体总量、手术前后大压力(P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炎症因子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降低了SP-A、SP-D和MDA水平(P<0.05),观察组有效提高了SOD水平(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原发性肺癌微创外科患者,可降低IL-6、IL-8、IL-10以及TNF-α的水平,降低MDA水平和升高SOD水平,同时对降低肺损伤指标SP-A、SP-D指标的含量水平,对肺具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 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席智文

    目的 探讨影响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128例应用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替硝唑+阿莫西林)治疗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治愈48例(37.50%),显效32例(25.00%),有效18例(14.06%),无效30例(23.4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用药依从性、吸烟习惯、CYP2C19基因多态性、胃溃疡直径、血清胃蛋白酶原I(PG)水平、埃索美拉唑药敏、替硝唑药敏、阿莫西林药敏与三联疗法疗效有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用药依从性、吸烟习惯、CYP2C19基因多态性、血清PG水平、阿莫西林药敏是影响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影响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 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旭刚;张耀明;温治强

    目的 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循随机平均方法将80例需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组以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胃管时间、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②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组合式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自力;常刚;万青红

    目的 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门诊收治的78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优良率(82.05%)较对照组(61.54%)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6%)较对照组(17.9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早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变化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分析

    作者:徐志高;黄丽;张晶晶;李莉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监测百草枯中毒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变化,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的变化.结果 95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410例生存,544例死亡,病死率为57.0%.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白细胞计数[(19.22±8.37)×10.9/L比(11.46±4.55)×10.9/L,P=0.001]及中性粒细胞比率[(92.98±3.02)%比(85.31±9.02)%,P=0.000]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早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预测百草枯中毒死亡价值较大.血白细胞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敏感度为0.784,特异度为0.714;中性粒细胞比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敏感度为0.831,特异度为0.718.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在晚期肺癌诊断及分子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翟渊鹏;李潜;王雁;李琮宇;谷博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CNB)在晚期肺癌诊断及分子基因检测中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CNB的17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CNB诊断肺癌转移的准确率为96.1%(171/178);淋巴结良恶性在超声中大短径临界值为9.75 mm,敏感度为88.8%,特异性为88.9%;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淋巴门回声消失和偏移、皮质回声减弱和RI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和ALK阳性率分别为36.5%和2.9%;未发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CNB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CNB在晚期肺癌诊断转移、组织病理类型及检测基因突变状态安全有效,可能逐步取代入侵性肺穿刺活检.

  •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对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吴孝江;王海霞;韩义明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OSAHS患儿2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鼻喷激素、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两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18(OSA-18)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126/130),高于对照组[84.62%(11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HI指数[(3.89±0.26)次/h]、OSA-18评分[(41.09±1.88)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SaO2(0.93±0.0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治疗OSAHS的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镇静深度与麻醉维持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佳用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涛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镇静深度及患者手术麻醉维持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佳用量.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行腹部手术(手术时间在4 h以内)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86例受试者进行试验.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三组,各组给予不同麻醉深度控制,分别为Ⅰ组 30

  •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晨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007年10月至2015年10月15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前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将患者分为实验组(骨折)和对照组(无骨折).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患者胸背部疼痛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的骨密度T值进行测定,取正位测量患者的侧凸Cobb角,取侧位X线测量腰椎前凸角,对侧凸范围内骨桥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实验组发生第11胸椎(T11)椎体压缩骨折4例,第12胸椎(T12)椎体压缩骨折13例,第1腰椎(L1)椎体压缩骨折16例,T12及L1两个椎体压缩骨折5例.②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253,P=0.61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年龄低(t=4.392,P<0.01),VAS评分较高(t=14.350,P<0.01),骨质疏松较严重(t=13.296,P<0.01),骨桥发生率较高(χ2=11.824,P=0.001).两组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749,P=0.082).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外伤史(OR=1.57,95%CI:1.09~2.11)、骨桥形成(OR=3.46,95%CI:2.10~5.38)以及骨质疏松(OR=2.48,95%CI:1.58~4.36)会增加患者骨折的发生率.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易发生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其危险因素为外伤史、骨质疏松以及侧凸范围内骨桥形成.

  • 前列腺动脉栓塞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航;马军伟;崔增林;李军;窦启锋

    目的 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84例BP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择期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对照组(42例)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至术后2周.采用国际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3周的临床症状表现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3周前列腺体积大小(Vp)、大尿流率(Qmax)及和残余尿量(RU).结果 用药后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两组IPSS评分及QOL评分呈降低趋势,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周观察组IPSS评分[(8.45±2.37)分]、QOL评分[(2.34±1.23)分]及Vp[(32.38±13.87)ml]、RU[(31.21±37.28)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4±3.51)分、(3.62±1.44)分、(39.76±11.63)ml、(49.62±35.43)ml],Qmax[(14.65±4.23)ml/s]显著高于对照组[(11.81±4.18)m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术的BPH患者,同时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可显著降低IPS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膀胱功能,疗效尤佳,可在临床上推广.

  •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世超;陶有金;张建坡

    目的 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10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术后1个月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远期随访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9.58±42.07)min、(226.75±21.06)ml,显著高于对照组[(210.64±29.24)min、(181.23±42.15)ml,P<0.05],住院时间[(17.65±6.33)d]与对照组[(16.89±6.27)d]比较差异未见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会阴切口裂开、切口未愈、切口延迟愈合、会阴疝发生率分别为1.89%、0%、3.7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7.55%、16.98%、7.55%(P<0.05);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7%、7.55%,与对照组(5.66%、11.32%)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未出现生物补片感染、磨损、侵蚀及排斥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与单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手术同时可修复患者盆底结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会阴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远期随访效果与单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当,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CT与MRI在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海峰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统计CT及MRI脑梗死不同时间检出率,分析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CT及MRI表现,并对比CT及MRI检查指标相关情况(小病灶面积、病灶数量).结果 MRI在<24 h、24~72 h及≥72 h时脑梗死检出率与CT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总检出率(92.45%)明显高于CT(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的小病灶面积明显小于CT、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I在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可联合两种检测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钉板固定、PFNA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

    作者:程先明

    目的 对比钉板固定、PFNA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2年6 月至2016年1月126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2例.A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板术式,B组选用 PFNA钉固定术,C组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统计各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各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三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用时[(68.11±13.25)min]、术中出血量[(133.17±28.36)ml]明显少于A组、C组,C组下地负重时间[(10.23±2.17)d]明显少于A组[(34.16±7.51)d]与B组[(30.88±5.9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8.56%)明显高于B组(9.52%)、C组(1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钉板固定、PFNA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三种术式各有优劣,临床可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骨折分型及机体耐受情况为其选择佳手术方式.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许晓峰

    目的 探究比较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剖宫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94例,其中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35例设为宫腹腔镜组,行经阴道手术患者33例设为阴式组,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26例设为宫腔镜组.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及术后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三组患者月经改善情况及术前不孕者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月经改善率为93.55%,阴式组的改善率为92.59%,两组均显著高于宫腔镜组的63.64%(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迅速,但效率较低;经阴道手术时间短但患者阴道出血时间较长,术后感染风险高;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创伤小,效率高,但费用昂贵,对技术要求高,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切口憩室各有特点,应综合患者病情、生育要求等进行术式选择.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探究

    作者:原睿智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微血管减压术疗法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并采取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性分析法对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治疗后,39例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临床总有效率达97.5%;1例患者改善效果不明显.39例有效治疗患者中35例患者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单因素影响分析发现,三叉神经痛类型、术中有无责任血管以及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血管压迫是影响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结论 术中有无责任血管及术前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血管压迫是影响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明显.

  •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和预后

    作者:郭玉强;张清生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行青光眼手术的1 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结果 128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术后滤过泡感染例数为118例,感染率为9.22%.患者入院时佳矫正视力为0.1~1.0,感染控制后视力保持治疗前水平.治疗前眼压为(21.63±5.69)mm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眼压(15.63±4.78)mmHg.患者致病菌感染主要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经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方式、术中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术前糖尿病、并发下方滤过泡、术中应用可松解缝线、同时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其术后滤过泡感染率显著升高,而术中应用抗生素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下降(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术方式、术中抗代谢药物应用、术前糖尿病、合并下方滤过泡、术中应用可松解缝线是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抗生素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发生率较高,手术方式、术中抗代谢药物应用、术前糖尿病、下方滤过泡、术中应用可松解缝线是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分析

    作者:许立华

    目的 探讨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112例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选用透镜(屈光度:28D)及间接眼底镜结合巩膜压迫器对研究对象眼底进行检查.统计视网膜病变检出情况,并分析新生儿体质量、胎龄及性别与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相关性、其他因素(呼吸暂停、胎膜早破、输血、机械通气、多胎、剖宫产)与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相关性及视网膜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112例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中,发生视网膜病变者共12例,视网膜发病率为10.71%(12/112);新生儿体质量>2 000 g、1 500~2 000 g、<1 500 g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体质量越小,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越高;胎龄>34周、30~34周、≤30周发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胎龄越小,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越高;男性发病率与女性发病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机械通气与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具有密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胎膜早破、输血、多胎、剖宫产与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相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视网膜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呼吸暂停、机械通气、体质量、胎龄.结论 呼吸暂停、机械通气、体质量、胎龄均是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早产儿或低体质量儿是否具备此类危险因素而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改善预后.

  • 糖皮质激素对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CRP、ESR、IL-2及IL-6的影响

    作者:高帅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对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介素(IL)-2及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70例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将所有患儿根据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CRP、ESR、IL-2及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咳嗽症状缓解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ESR、IL-2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RP、ESR、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IL-2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使CRP、ESR、IL-6水平降低,IL-2水平升高,提高患儿自身免疫能力,是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方式.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作者:田野

    目的 研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输尿管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研究组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应激激素指标,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取石成功率和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5.2±7.5)min、术中出血量为(13.1±3.4) ml、术后下床时间为(9.2±1.6)h、住院时间(3.1±0.5)d,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两组Cor、NE、AngⅡ应激激素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3、5、7 d研究组Cor、NE、AngⅡ应激激素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7.3%,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均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术后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治疗比较,输尿管结石实施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应激激素指标,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不良反应更少,取石成功率更高,复发率相当,安全可靠,值得应用及推广.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作者:曹晓宇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则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 优于对照组的66.67%(30/45);研究组心电图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6%(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可降低治疗风险,改善预后.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红润

    目的 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7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 d 后FMMS评分、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B蛋白(S100B)、血管形成素-1(ANG-1)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FMMS评分、VEGF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S100B及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作者:翟自霞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5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RDQ症状评分、治疗有效率、HAMA评分、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观察组R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改善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 缬沙坦胶囊联合盐酸阿罗洛尔片对1~3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薇

    目的 研究缬沙坦胶囊联合盐酸阿罗洛尔片对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15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A、B、C组.A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B组患者给予盐酸阿罗洛尔片治疗,C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联合盐酸阿罗洛尔片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肾功能变化,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三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尿蛋白排泄率、血尿氮素和尿微量清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肾小球率过滤显著上升(P<0.05);心率显著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上升(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显著降低(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A、B两组各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胶囊联合盐酸阿罗洛尔片治疗1~3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心肾功能,降低血压,减轻炎症反应,比单用两种药物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与IMRT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海莹;周锦魁;谢扬

    目的 比较普通放疗及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总结分析IMRT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中晚期宫颈癌术后需要补充治疗的患者100例,入院后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进行分组,综合患方意见和研究入选标准,后入选实验组57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使用IMRT治疗方案,对照组使用同步放疗治疗方案;再评估两组的疗效和胃肠道、泌尿系、骨髓和皮肤这四方面的急慢性放射反应情况;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12%、84.6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287,P>0.05);两组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5%和25.7%(χ2=0.002,P>0.05),慢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9.0%和43.6%(χ2=0.262,P>0.05),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胃肠炎发生率分别为23.5%和46.2%(χ2=5.090,P<0.05),急性泌尿系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5%和38.5%(χ2=3.911,P<0.05),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5.7%和33.3%(χ2=4.143,P<0.05),慢性泌尿系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0%和69.2%(χ2=3.986,P<0.05),慢性胃肠炎发生率分别为43.2%和64.1%(χ2=4.31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普通放疗与IMRT在治疗缓解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是中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采用IMRT同步化疗明显减少了急性消化系统和急性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使患者及家属更易于接受术后辅助放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 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天保

    目的 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利尿、止血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90 d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水平及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90 d后TBIL、ALT较低,PTA、ALB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90 d后PCⅢ、Ⅳ-C、LN、H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90 d后TNF-α和IL-1β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机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生大黄经鼻空肠灌入与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作者:王冰;黎贵才;苏忠军;凌海华

    目的 探讨生大黄经鼻空肠灌入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SAP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39例早期加用生大黄经鼻空肠灌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分别为82.1%(32/39)、5.2%(2/39)、12.8%(5/39),对照组分别为61.1%(22/36)、22.2%(8/36)、16.7%(6/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17,P=0.0436).治疗后,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大黄鼻空肠灌入联合血液净化治疗SAP安全有效,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