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葡萄糖及血脂水平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临床分析

    作者:栾福娟

    目的 评估孕8 ~16周孕妇空腹血脂与血浆葡萄糖(FPG)水平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878例,根据糖耐量情况将其分为GDM组(n=99)与糖耐量正常组(n =779),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检查孕8 ~16周的血脂指标与FPG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发生GDM风险的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测模型拟合能力.结果 孕8 ~16周孕妇FPG水平与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空腹(r=0.447)、服糖后1 h(r =0.178)、服糖后2 h(r =0.143)的血糖值呈正相关(均P< 0.05).孕前体质量指数(BMI)(OR=1.115,95%CI:1.052 ~1.172)、孕8~16周FPG(OR=8.148,95%CI:5.423 ~ 12.247)、年龄(OR=1.057,95% CI:1.014 ~1.103)、三酰甘油(TG)水平(OR=1.471,95% CI:1.159~1.869)与孕次>3次(OR=1.779,95%CI:1.082 ~2.931)是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孕前BMI、孕8~16周、年龄、TG与孕次>3次等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0.955,该模型预测GDM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表面积(AUC)为0.762(95%CI=0.729 ~0.793,P=0.028),cut-off值为0.12,敏感度为68.6%,1-特异度为71.6%.结论 将孕8~16周孕妇的实验室指标联合临床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 痛点阻滞联合膝关节短期制动对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关节疼痛、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龚强

    目的 研究观察痛点阻滞联合膝关节短期制动对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关节疼痛、运动功能的改变效果.方法 收集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77例,依据患者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治疗A组39例,采取痛点阻滞联合膝关节短期制动方式治疗,治疗B组38例,仅进行常规用药联合局部热敷物理疗法处置.结合VAS疼痛评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关节痛改善情况,应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观察膝关节运动功能状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A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治疗A组Lysholm评分提升幅度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62%)高于治疗B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点阻滞联合膝关节短期制动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疗效确切,能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感,提高炎性 因子吸收效率,增强膝关节功能恢复质量,安全性较高.

  • MRI对阴道分娩及盆腔脱垂后肛提肌功能的量化评估

    作者:张峰

    目的 探讨MRI对阴道分娩及盆腔脱垂(POP)后肛提肌功能的量化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62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为观察组,同期行定期体检的40例无分娩史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GE Signa HD 1.5T超导型MR扫描仪行静、动态盆底MRI检查,观察两组女性肛提肌的影像学表现,由同组专业医师根据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图像确定两组肛提肌损伤情况.根据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超声或MRI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POP组(28例)和正常产妇组(34例)两亚组,通过测量产妇从静息期到大用力时的H线、肛提肌裂隙面积(LHS)、提肛板角(LPA)和双侧髂骨尾骨角(ICA)等检测指标,量化比较两亚组肛提肌功能的MRI测量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肛提肌损伤占27.42%(17/62),对照组无肛提肌损伤,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耻骨直肠肌损伤14例,髂骨尾骨肌3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和正常产妇组静息状态下H线、LPA、LHS、双侧ICA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在大腹压时上述指标分别较正常产妇组、本组静息状态时检测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后易引起产妇肛提肌损伤并增加POP的发生风险,采用静、动态MRI量化检测能较好评估肛提肌功能形态变化.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

    作者:马爻芳;王锐;聂泽强;侯相麟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APL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ATRA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ATRA+ ATO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完全缓解以及维持治疗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的变化;随访2年,比较两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两组完全缓解(CR)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CR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R后的TC、TG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持治疗后TC水平下降,T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维持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升高,T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1、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ATO、柔红霉素联合治疗初治APL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血脂代谢相对较小,复发率更低,推荐临床应用.

  • 鼻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儿童鼾症患者应激反应及通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洪伟

    目的 分析鼻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儿童鼾症患者应激反应及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儿童鼾症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腺样体刮除及扁桃体剥离术,观察组实施鼻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1、3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硝基酪氨酸(3-NT)]水平,同时采用多导睡眠图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90%时间所占睡眠时间百分比(SLTg0%)、呼吸紊乱指数(AHI)、长呼吸暂停时间(LAT)、氧减指数(ODI)]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1、3 d 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SH、SOD高于对照组,MDA、3-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SLT90%、AHI、LAT、OD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SLTg0%、AHI、LAT、O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缓解患儿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并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

  •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效果观察

    作者:谭启明;秦良光;于波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pmVSD患儿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术中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行经胸微创封堵术并评估其封堵效果,术后经TTE随访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组患儿封堵成功率为95.2% (20/21),平均手术时间(32.4±28.6)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1±2.3)h,平均住院天数(7.2±3.5)d,无死亡病例.1例患儿术中中转开胸行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修补手术.术后随访3 ~12个月,未见并发症发生,无失访情况.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pmVSD简单安全,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脑放疗联合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效果观察

    作者:龚哲;尚闯;单国用;刘兴安

    目的 探讨全脑放疗与旋转式伽玛刀联合应用于肺癌脑转移瘤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58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29例.单一组实施单纯全脑放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 (25/29),高于单一组的58.62%(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2/29),低于单一组的13.80% (4/2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脑放疗与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近期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 表观弥散系数与动态增强MRI在鉴别诊断老年乳腺癌中的价值

    作者:单连峰

    目的 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与动态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诊断老年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乳腺病变需进一步确诊的患者56例,术前对其进行双侧乳腺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动态增强MRI形态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观弥散系数对老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DCE-MRI形态学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3.68%、93.75%、82.86%,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比较Kappa=0.66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47%、68.75%和80.00%,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比较Kappa =0.597;当b值取1 000 s/mm2时,以ADC=1.222×10 4 mm2/s作为ADC诊断乳腺病变的阀值,ADC值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74%、81.25%、88.57%,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比较Kappa =0.773.结论 DCE-MRI形态学和ADC值诊断乳腺病变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其中ADC值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略高于DCE-MRI形态学.

  • 临床科室成分血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王莉;杨乾坤;张玉林

    目的 通过对临床科室使用成分血情况进行分析,积极推行以成分血品种、血型按一定比例备血,提高备血计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指导临床科室制定输血方案,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回顾性收集2 500例患者使用4 695 U成分血的相关资料,对其所输成分血品种及血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临床科室实际工作中使用成分血品种及血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共使用红细胞1 915 U,占40.8%;血浆2 780 U,占59.2%;血浆与红细胞的比值为1.5.心外科用血1 059 U,占22.6%,其中B型血多,为452 U;ICU用血628 U,占13.4%,其中0型血多,为208 U;普外科用血417 U,占8.9%,其中A型血多,为148 U;消化科用血409 U,占8.7%,其中0型血多,为183 U;肾内科用血331U,占7.1%,其中B型血多,为147 U;其他科室共用血1 851U,占39.4%,其中B型血多,为625 U;各科室用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P<0.05),血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3,P<0.05).结论 临床科室所用成分血中血浆数量多于红细胞;各科室中以心外科用血多,ICU次之;输血科应以临床科室所需成分血的品种、血型按一定比例进行备血,做到更加科学合理.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黄连素对慢性腹泻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翠红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黄连素对慢性腹泻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腹泻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黄连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黄连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肠道功能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 (31/33),高于对照组的71.88% (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乳酸及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6/33),对照组为12.50% (4/3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5.15% (5/33),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7.46±7.50)分,高于对照组的(73.25±7.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有效改善慢性腹泻患者的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

  • 替硝唑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根管治疗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效果观察

    作者:赵淑芳

    目的 观察替硝唑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根管治疗术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9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以根管治疗术,并于术后口服替硝唑治疗;观察组50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探诊深度(PD)等变化情况,并统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48/50),高于对照组的77.55% (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PLI、BOP、GI、PD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 (3/49),观察组为12.00% (6/5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硝唑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配合根管治疗术可改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T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郭瑞丽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T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60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00例)及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研究组(300例).分别测定患者的以下相关指标:T细胞亚群CD3+、CD4+、CD8+;Th1、Th2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血象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h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低于术前(P<0.05),在术后72 h存在回升但同术前水平比较仍然较低;两组CD3+、CD4+、CD8+下降程度比较,研究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两组Th1细胞、Th1/Th2比值及IL-18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同时抗炎因子IL-10水平及Th2细胞呈上升趋势;术后24h,研究组Th1和Th2细胞数及IL-18、IL-10水平和Th1/Th2比值均得到恢复;对照组在术后48 h才逐渐恢复.结论 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将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降至低,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尽快地恢复Th1/Th2细胞平衡状态.

  • 不同深度隐裂牙根管治疗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莉

    目的 评价不同深度隐裂牙根管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隐裂牙患者根据牙裂纹分为A组(Ⅰ度)、B组(Ⅱ度)和C组(Ⅲ度),每组20例,比较三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发生率、手术成功率.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10%,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均高于C组(分别为25%、7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根管治疗前对隐裂牙患者进行分类,确定治疗方案后,治疗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应用.

  • 三平面应变率定量评价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观志强;姚怀齐;王帆;郑宝群;陈畅;郑英杰

    目的 探讨三平面(纵向、径向、周向)心内膜收缩期应变率(SRs)参数评价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63例经规律治疗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55%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分为EH杓型组33例和EH非杓型组30例;超声检测并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三平面心内膜SRs参数.结果 EH杓型组和EH非杓型组24 h及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H非杓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及EH杓型组(P<0.05),EH杓型组、EH非杓型组及对照组间LVEF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H非杓型组左室三平面心内膜SRs低于对照组、EH杓型组(P<0.05).EH杓型组的左室三平面心内膜S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室三平面心内膜SRs对评价EH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宿迁地区女性乳腺癌流行病学及诊治状况调查

    作者:管小青;吴骥;顾书成;袁牧;邱兴;张旭旭;郑向欣;申越

    目的 调查宿迁地区女性乳腺癌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为该地区女性乳腺癌的预防、筛查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宿迁地区7 043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病理分型、疾病分期、年新发病例数、年死亡例数、城乡发病比例、赴外就诊、经济状况与治疗的关系.结果 7043例乳腺癌患者中,41~50岁2 445例,51 ~60岁1 349例;城镇乳腺癌4 326例,占7年内新发病例的61.42%;农村乳腺癌2 717例,占7年内新发病例的38.58%;年粗发病率占全地区总人口的10.98/10万~22.83/10万;年粗死亡率占全地区总人口的3.47/10万~11.22/10万;城乡死亡比例为1∶2.18;按照医嘱完成治疗或仍在治疗中者占发病总数的31.48%;未完成治疗或拒绝继续治疗者占发病总数的48.89%;赴外就诊者保乳率为25.74%,本地区就诊者保乳率仅为4.96%;Ⅰ~Ⅱ期患者中,城镇患者占发病总数的28.47%,而农村患者仅占发病总数的15.62%;乳腺癌患者的1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0S)率均为100%,3年DFS和OS分别为78.19%、86.37%,5年DFS和OS分别66.37%、73.16%.结论 宿迁地区乳腺癌年粗发病率和年粗死亡率的逐年增长,应引起宿迁地区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需要加大一级预防和筛查的力度.城镇患者发病率高于农村患者,但农村患者病死率高于城镇患者,完成治疗例数城镇患者高于农村患者;本地区保乳率很低,宿迁地区从事乳腺癌诊治的医生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

  • 不同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方式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

    作者:耿开兴

    目的 比较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与间断声门下吸引(IASS)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CASS组、IASS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记录并比较各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引流量、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IASS组、CASS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7%、34.2%比62.5%,P均<0.01),但IASS组与CASS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680).CASS组和IASS组VAP发生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CASS组气道黏膜分泌物引流量明显多于IASS组(P<0.05),但IASS组分泌物隐血阳性率显著低于CASS组(P<0.01).结论 间断声门下吸引和持续声门下吸引清除声门下滞留物均能有效预防早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间断声门下吸引可减轻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

  • 抗苗勒管激素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郝双

    目的 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为囊肿组,输卵管梗阻所致的不孕患者50例为梗阻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MH水平.结果 囊肿组AMH水平为(0.99±0.33) ng/ml,梗阻组为(1.60±0.21)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AMH水平更低,反映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更差.

  • 不同体质量指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尿酸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玉荣;张会娟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成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与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成年T2DM患者284例,分别记录临床资料及UA、血脂等生化检验结果.应用四分位数法根据血UA浓度由低至高分为四组:Q1组、Q2组、Q3组和94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检验指标.根据BMI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8.5 kg/m2≤BMI <24.0 kg/m2),偏胖组(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研究各组UA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各血尿酸组间性别、年龄、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Q4组的TG水平较高,而HDL-C水平较低(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偏胖组UA与TG呈正相关(r=0.314,P<0.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76,P=0.002);BMI正常组及肥胖组血UA与血脂的相关性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偏胖组UA与TG呈独立正相关(β=14.77,P=0.005),与HDL-C呈独立负相关(β=-54.44,P=0.029).而正常组及肥胖组UA均不受血脂变化的影响.结论 BMI对成年T2DM患者血UA与血脂的相关性有影响,控制偏胖患者的血脂可能有预防高尿酸血症的作用,而对正常及肥胖患者的预防作用可能不明显.

  • 肺周围型占位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作者:曹子洋;吕培瑾;王燕;陈春强

    目的 探讨肺周围型占位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选取肺部周围型肿块(贴近胸壁)患者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分析其二维图像和血流情况,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判断周围型肿块的良、恶性.全部患者均由手术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根据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术中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肺癌21例(其中鳞癌12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2例),炎性病变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恶性病变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较良性病变丰富,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病变肿块的血流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较良性病变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恶性肺周围型占位病变具有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可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周围型占位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 小儿脾脏血管瘤三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巍;王家祥;陈涛;赵鸽

    目的 探讨脾脏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3例脾脏血管瘤患儿均行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3例患儿术前均行彩超及CT或MRI检查,影像学检查均不能明确肿瘤性质.3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分别为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脾海绵状血管瘤、脾窦岸细胞血管瘤.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或其他器官占位性病变,1例术后血小板计数升高,其余生存质量良好.结论脾脏血管瘤极为少见,多因发现腹部包块就诊,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肿瘤,但无法明确肿瘤性质,定性需行病理镜检及免疫组化.手术可选择开腹脾切除术、脾区段切除术和腹腔镜脾切除术,亦可考虑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硬化剂.该病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后多无复发及转移.

  • 阴式手术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菊花

    目的 比较阴式手术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宫腹腔镜组给予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阴式组给予阴式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相关临床指标、术后随访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宫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84.65±14.68) ml]、术后阴道出血时间[(7.90±1.88)d]与住院时间[(5.61±2.38)d]少于阴式组[(111.58±24.65) ml、(9.67±2.05)d、(8.84±3.15)d],手术时间[(117.89±38.56)min]与医疗费用[(15 776.51±7 980.49)元]多于阴式组([(67.45±21.48)min、(5 897.10±861.47)元];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0%)低于阴式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随访经期恢复与憩室修复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手术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治疗中均有显著疗效,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围术期创伤更小,不良事件更少,但医疗费用昂贵,具有借鉴意义.

  • 乳腺超区段切除联合高负压引流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观察

    作者:顾书成;管小青;吴骥;袁牧;郑向欣;张旭旭;邱兴;柏建印

    目的 探讨乳腺超区段切除联合高负压引流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5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术前均行X线及超声检查,根据术前定位行乳腺超区段切除+高负压引流术,分析患者治疗效果、术中体会及预后情况.结果 5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一期愈合50例;复发1例,再次行扩大切除+高负压引流术后痊愈;切口感染4例,愈合不佳,行对症换药、引流、理疗等方法处理后康复;乳腺变形、乳头歪斜2例,征求患者意见后未予特殊处理.术后随访6 ~14个月,患者肿块完全消失,乳头、乳晕及外观基本恢复较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发病突然、发展快、病情复杂、容易复发等特点,行乳腺超区段切除联合高负压引流术,可以有效治疗疾病,减少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调Q开关激光与果酸治疗黄褐斑疗效对比

    作者:宋静卉;王思思;周武

    目的 比较调Q开关激光与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将92例门诊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激光治疗组和果酸治疗组,每组46例,分别给予调Q开关激光治疗和果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调Q开关激光组总有效率为56.52%,果酸组总有效率为58.7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0.202,P=0.646).结论 调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与果酸治疗相比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 卡马西平与托吡酯单药治疗初诊儿童癫痫的效果分析

    作者:杜宝媛

    目的 分析卡马西平与托吡酯单药治疗初诊儿童癫痫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初诊儿童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5,P=0.025);对照组出现轻度不良反应40例,中度不良反应8例,重度不良反应2例;观察组出现轻度反应44例,中度不良反应6例,重度不良反应0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与托吡酯单药治疗初诊儿童癫痫患儿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托吡酯单药效果优于卡马西平,且托吡酯单药的安全性高于卡马西平,但都需适量使用.

  • 传统挂线法与分时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宏伟

    目的 观察传统挂线法与分时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期挂线引流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拔除引流管后再挂浮线的方法治疗,两组其他手术方法均相同.术后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在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3.6±1.9)d]及脓腔愈合时间[(20.4±1.6)d]均短于对照组[(22.1±2.1)、(28.5±1.3)d];且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量表评分[(2.68±0.33)分]低于对照组[(5.98±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一期挂线法与分时挂线法在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上相近,但分时挂线法具有恢复快、疼痛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杰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甲状腺癌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评估,并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中淋巴结呈现血流丰富、融合、边界模糊、L/S <2、皮质增厚等征象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淋巴结节边缘型血流分布特征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前者门血管型血流分布比例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于甲状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良恶性判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淋巴结进行初步定位和血流分布评估,并采用超声造影进行进一步准确的良恶性评估,从而取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 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三喜

    目的 评估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2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注射前列地尔20 μ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5g血栓通,1次/d,14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记录其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趾肱指数(TBI)与踝肱指数(ABI).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TBI与ABI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BI与AB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与组织缺氧缺血,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I3K/Akt传通路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白炎亮;张茵;于润红;陈玉清;李玉龙

    目的 研究PI3 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白血病细胞(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5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I-3K、pAkt抗原的表达水平,以15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PI-3K、pAkt在AL组患者骨髓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人骨髓标本(81.0%比40.0%,P=0.039;60%比26.7%,P=0.027).PI-3K、pAkt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80.5%比82.3%,58.5%比64.7%,P均>0.05);PI-3K、pAkt在AML完全缓解(AML-CR)组的阳性表达率与ALL完全缓解(ALL-CR)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48.6%比54.5%,41.7%比45.5%,P均>0.05);AL组与AL完全缓解(AL-C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O%比48.6%,P=0.027;60.3%比42.9%,P=0.044);AL与AML-C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I-3K:80.5%比45.8%,P =0.023;pAkt:58.5%比41.7%,P=0.048).PI-3K、pAkt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0.477,P=0.031).结论 PI-3K、pAkt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PI-3 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望成为白血病靶向治疗的靶目标.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褚爱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肋骨隐匿性骨折疑似患者90例,经数字X线摄影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分别采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RP)、大密度投影(MIP)四种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后,共计发现肋骨骨折132处,包括16处完全线性骨折,116处不完全性骨折(42处外源性骨折和74处内源性骨折);四种图像重建方法中,以CPR(100.00%)、MPR(93.18%)对于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显著,明显高于VR(78.79%)、MIP(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肋骨隐匿性骨折进行诊断,可清晰反映患者肋骨空间结构,实现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同时结合CPR、MPR对扫描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可进一步提高患者肋骨影像的清晰度及完备性,有助于明确早期肋骨隐匿性骨折,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志军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为胃肠道肿瘤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37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胃腺癌5例,胃间质瘤5例,胃淋巴瘤2例,小肠平滑肌瘤4例,结肠癌14例,结肠间质瘤7例;超声定位诊断胃部肿瘤12例,小肠肿瘤4例,结肠肿瘤21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与病理诊断一致(Kappa=1);除1例结肠腺癌患者超声检查误诊为结肠间质瘤外,其余均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7.3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0.93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胃肠道肿瘤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电图ST-T改变女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高芳;刘兴群

    目的 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调查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行心电图检查确诊的249例冠心病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并以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复查,经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假阳性率,并比较女性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情况;另选取同期检查的80例非冠心病女性作为对照组,调查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患者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假阳性率(33.33%)高于男性(28.68%),总体阳性率为69.08%;女性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病变支数、心绞痛类型与ST-T改变情况与男性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冠心病患者在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与吸烟方面与健康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与吸烟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电图对于诊断女性冠心病存在一定偏差,其阳性率低于男性患者;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为单只病变、稳定型心绞痛与T波改变;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与吸烟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 麝香保心丸与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

    作者:符少萍;洪俊;陈焕清;杨雪梅;陈玉成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与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治疗组加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疗程6个月.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空腹静脉血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6个月,两组颈动脉IMT、不稳定斑块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NO较治疗前升高(P<0.05),ET较治疗前降低(P<0.05);NO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P<0.05),ET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通过调节ET/NO失衡和血脂水平等机制,抑制内膜中层增生,减少不稳定斑块数目,与他汀类联用可协同延缓动脉硬化.

  •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分析

    作者:郭胜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等因素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所致白内障患者46例(46眼)为观察组,抽取同期诊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作为参考组.均在后期手术过程中进行房水收集做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探析两组患者房水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房水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RRD、DR、BRVO等原发性疾病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在房水细胞因子IL-6表达方面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DR患者IL-10表达水平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可造成眼内微循环生态缺陷,而硅油异物刺激可引起房水IL-6、IL-10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对眼部代谢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后期白内障风险.

  • 不同腹壁缝合方式对回肠造口回纳切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李立军;李迎春;王小冬

    目的 比较回肠造口回纳不同腹壁切口缝合方式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回肠造口回纳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层关腹方法,未留置皮下引流管;实验组采用全层连续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裂开、切口疝、切口窦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腹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层连续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可促进回肠造口回纳切口的愈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Th1/Th2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金乾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Th1/Tn2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腹部手术患者64例,依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麻醉诱导开始10 min内,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拔管即刻(T2)、拔管5 min(T3)、拔管2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以及两组T3、T4及术后2 h(T5)疼痛评分;并对比两组T0、T5及术后1 d(T6)、术后3 d(T2)Th1/Th2及其相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c)、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情况;评估两组T0及术后7 d(T8)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研究组T1、T2、T3时刻MA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3、T4、T5时刻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6、T7时刻IL-10、TNF-α、IL-6水平及Th1/Th2值较低,IFN-γ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8时刻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及镇静效果较好,且术后可有效抑制IL-6、IL-10、TNF-α等Th2类细胞因子释放,显著缓解对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抑制,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

  •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鉴别心肌病类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贾恩亮;韩琼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联合超声心动图(UCG)用于临床鉴别诊断不同类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 选择已确诊心肌病患者128例,按心肌病类型分为扩张型心肌病(DCM)组66例和缺血型心肌病(ICM)组62例,均采用ECG联合UCG的方法进行检查.观察两组超声数值、形态变化间的差异及心脏瓣膜反流情况.结果 DCM组各个腔室发生扩大的程度较ICM组更显著,同时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量均较ICM组降低更明显;DCM组形态变化主要以左室呈球形运动以及弥漫性的运动为主,而ICM组以左室拱门形运动及室壁矛盾运动为主;DCM组有多种瓣膜反流并存的状况出现,但以二尖瓣反流为主,其他3种反流情况发生率均高于ICM组;ICM组以二尖瓣反流为主,其他3种反流情况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 ECG合并UCG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判断心肌病的准确率,且操作简单可行,同时有极大的安全性及无创性,可以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心肌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进行推广.

  • 改良切口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者鼻腔通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康瑞

    目的 探讨改良切口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对患者鼻腔通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69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研究组35例.研究组行改良切口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予以传统Killian切口单纯鼻中隔黏膜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术中资料(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暴露情况及黏膜完整性)、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鼻腔通气功能[鼻阻力(NR)及鼻腔小截面积(NMCA)]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用时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中暴露情况及黏膜完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项症状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NMCA、NR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MCA、NR均改善,且研究组NMCA高于对照组,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眼部、鼻部、非鼻眼症状及睡眠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R患者予以改良切口鼻中隔成形术,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术中暴露情况及黏膜完整性较好,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鼻腔通气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鼻镜下不同手术方案的效果比较

    作者:郭小东;陈伟伟;郝岩梅

    目的 探讨鼻镜下不同手术方案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接受鼻镜手术的10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56例采用鼻镜下双极电凝治疗者为A组,24例采用鼻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者为B组,24例采用中鼻甲部分切除术者为C组.于手术前统计患者鼻(腔)出血部位,术后结合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标准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三组患者出院后难治性鼻出血的复发率,比较三组患者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溢泪、嗅觉减退、鼻腔干燥以及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鼻(腔)出血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有效率为92.9%,B组为95.7%,C组为91.7%,三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为(2.8±1.4)d,鼻黏膜恢复时间(5.2±1.6)d,术中失血量(40.31±5.57) ml;B组分别为(3.0±1.7)d、(5.5±1.1)d、(68.23±6.42)ml;C组为(2.8±1.1)d、(4.8±1.4)d、(74.24±6.62) ml,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C组(P<0.05),三组术后恢复通气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发现,A组3个月内复发率为12.5%(7例),B组为16.7%(4例),C组为12.5%(3例).三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鼻镜下双极电凝治疗术、鼻中隔矫正术及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分别适用于不同出血部位的患者,三种手术治疗方案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防止病情复发有着相近的效果,临床可针对患者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选择对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

    作者:贾楠;冯雪亮

    间歇性外斜视发病率较高,患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部分患者术后会复发.间歇性外斜视影响美观,破坏双眼视功能,并对立体视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可影响双眼视功能恢复.

  • 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全全;王成增;王雁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日益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消融治疗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常用于甲状腺的热消融技术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本文通过对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相关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致肝脏巨大含气脓肿一例

    作者:韩志浩;王凤燕

    患者,女,48岁,因“发热3d,腹痛6h”于2015年11月22日就诊.患者于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为持续性高热,高体温为39℃,于当地诊所行抗炎治疗后好转.7h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痛,为持续性钝痛,无腰背部放射痛,为系统诊治到急诊科就诊,行腹部CT示:肝右叶巨大含气病变,大小12 cm×10 cm,内见气-液平面,肝内胆管多发积气,肝周多发气体密度影(图1、图2).

    关键词: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