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尺桡骨双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赵云昌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在儿童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50例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闭合性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术后1、3、6个月复查X线,骨折线消失后取出弹性髓内针。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0周,术后48例于术后6个月取出内固定,2例患儿由于未及时随访原因于术后8个月取出内固定。所有患者均无前臂旋转受限。结论应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一期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二期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作者:方少伟;王炜

    目的:探讨一期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联合二期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6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随机分为同期组(32例)和分期组(32例)。同期组患者一期手术中联合采用PCNL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分期组患者一期手术采用PCNL,二期手术联合应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β2-微球蛋白( BMG)、血尿酸( BUA)等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BMG、BUA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等均显著下降(P<0.05),且分期组均显著低于同期组(P<0.05)。分期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同期组(96.9% VS 71.9%,χ2=7.59,P=0.006),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同期组(6.2% VS 25.0%,χ2=4.27,P=0.041)。结论一期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二期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安全性高等优点,且对改善患者肾功能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学林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行胆囊切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7.22±17.18)min,术中出血量为(41.31±18.43) ml,平均住院天数为(5.82±1.47)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35±17.82)min、(67.71±19.56)ml、(9.36±1.82)d,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5/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1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与剖腹手术处理腹腔镜手术胆漏的效果分析

    作者:贾萌;王亚东;黄今朝;余淼;沈浩伟;邓东锋;杨森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剖腹手术处理腹腔镜手术胆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手术胆漏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剖腹手术)和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每组40例,比较分析术后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32±3.26) min、(16.35±3.24)d,观察组分别为(42.25±2.68)min、(10.32±1.36)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处理腹腔镜手术胆漏方面,与传统的剖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作者:彭强;李晓彬;陈光;刘涛

    目的:对比Krackow缝合法与改良Kessler缝合法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44例,分别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 A组)与Krackow缝合法( B组)治疗,术后随访1~4年,通过AOFAS评分系统及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年,A 、B 组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质愈合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essler缝合法与Krackow缝合法均是治疗急性闭合性腱断裂有效方法, Krackow缝合术有较高的优质愈合率和患者满意度,是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理想的修复手段。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骨科手术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

    作者:栾丰年;杨利民;赵梅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骨科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非插管全身麻醉小儿骨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对照组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结束时(T3)和麻醉苏醒时(T4)的心率(HR)、血压、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结果两组T1、T2、T3时间点HR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比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和T3时间点RR与麻醉前比较减慢较多,两组RR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时间点PETCO2与麻醉前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时间点PET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骨科手术全身麻醉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苏醒时间不延长,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 畸形中央尖牙在不同时期的治疗探讨

    作者:刘新莉

    目的:探讨畸形中央尖牙在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96颗畸形中央尖牙,按照不同时期的病变程度将其分为三组:A组为畸形中央尖未折断,采用加固后分次磨除法;B组为畸形中央尖已折断并出现牙髓症状者,采用活髓切断术;C组为牙髓严重病变或并发根尖周炎症,采取根尖诱导成形术。结果治疗后经过4~5年的随访观察显示,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发现不同时期的畸形中央尖牙,根据就诊时牙髓的状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尽量保留生活牙髓,才能保存患牙。

  • 盐酸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与静脉滴注佐治支气管肺炎

    作者:赵荣;王艳玲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与静脉滴注两种给药方法佐治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止咳、平喘、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实验组给予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7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热消失时间虽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相比,氧驱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更有助于气道的湿化及炎性分泌物的清除,从而解除气道梗阻,改善患儿的通气困难,具有起效快、用药少、方法简单等特点,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焦杰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禁食、质子泵抑制剂、补液、输血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加用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88.2%,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影像学检查在早期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勇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早期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CT及MRI扫描诊断为早期鼻咽癌的各2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经两名高年资影像科主治医师评判并从中找出有诊断价值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两名阅片者通过影像学分析、总结了明确诊断价值的影像学表现:黏膜下肿物;侵犯鼻腔、口咽及咽旁间隙;咽隐窝变浅或消;咽后、侧壁增厚;≤3 cm的咽部淋巴结或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影像学检查对鼻咽癌的早期明确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CT MRI 早期鼻咽癌
  • 尖锐湿疣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Flt-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蔡丙杰;尹光文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 CA)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和Flt-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CA组织中HIF-1α和Flt-1的表达。结果 CA组织中HIF-1α和Fl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11%(35/38)和100.00%(38/38),正常对照组HIF-1α和Fl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13/20)和100.00%(20/20);CA组织中HIF-1α和Flt-1阳性表达强度多在++~+++,正常对照组多在照组多在+~++;CA组织中HIF-1α和Flt-1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HIF-1α和Flt-1的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IF-1α和Flt-1表达之间呈正相关( P<0.05)。结论 HIF-1α和Flt-1参与了CA的发病过程,并在促进CA血管生成及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左心房内径及pro-BNP的影响

    作者:郭磊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左心房内径及脑利钠肽前体( 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17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A、B两组。 A组仅予以美托洛尔缓释片,B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心率、脑利钠肽前体、24 h房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期前收缩等指标变化差异,记录其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脑利钠肽前体水平、24 h房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期前收缩频次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除心率两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外,B组降幅均明显高于A组(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均较治疗前增加,但B组增幅低于A组(P<0.05);②用药后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轻微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予以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疗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丽华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前白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例,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加重期者45例作为急性期组;稳定期者30例作为稳定期组。另选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 PCT)、血清前白蛋白( PAB)、白细胞计数( WBC)、超敏C-反应性蛋白( CRP)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并做肺功能测定,再根据肺功能等级将急性期组患者分为I级组15例,Ⅱ级组13例,Ⅲ级组17例。观察各项检测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期组患者与稳定期组患者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组明显高于稳定期组( P<0.05),急性期与稳定期组PAB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且急性期组比稳定期组更低(P<0.05)。急性期组WBC、CRP及ES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期组也略有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功能分级的逐渐增加PCT含量也不断增加(P<0.05),而PAB含量随肺功能分级增加逐渐递减(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十分敏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敏感性不强,其含量与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二者皆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断指标,二者联合应用更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 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21、miR-222表达分析

    作者:张洪亮;杨海霞;赵国强

    目的:探索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21、miR-222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于河南省省直第二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原发肝癌手术切除患者31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采外周血2 ml,提取RNA,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miR-221和miR-222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和肝癌组血清中miR-221和miR-22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2±0.67、1.24±0.36和10.18±2.27、7.57±1.26;肝癌患者血清中 miR-221和 miR-2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21和miR-22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于肝癌临床上有早期诊疗意义。

  • 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作者:卢艳芳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运城市盐湖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腹治疗组患者89例,腹腔镜下剔除组11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下剔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治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在减少产妇会阴裂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俊英

    目的:探讨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法在减少产妇会阴裂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行阴道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阴道保护助产,观察组产妇则行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比较两组会阴裂伤发生率及其裂伤程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会阴裂伤发生率、Ⅱ度裂伤率分别为18.00%、4.00%,与对照组的40.00%、2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后出血量[(128.80±48.82)、(180.35±90.26)]ml 及住院时间[(2.37±0.43)、(3.53±0.5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能明显减少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减轻裂伤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作者:张永志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和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心房颤动患者47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单一高血压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房彩超检查、血尿酸水平测定,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年龄、血清尿酸水平、LAD、LVEDD 及 LVEF 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VEF、血清尿酸水平均是房颤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尿酸水平是高血压患者房颤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该类患者尿酸水平监控,从而有效指导高血压的防治,从而进一步降低房颤事件的发生率。

  • 专病一体化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的影响

    作者:李佩丽;郑艳平;陈欢欢;成巧梅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收治的5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收治的58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膜透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专病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检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应用专病一体化管理具有极好的效果,能够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使患者摄入的营养成分更加合理,而且该管理方法在临床上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观察瑞通立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效果

    作者:赵茂荪;李庆林

    目的:探讨瑞通立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瑞通立和尿激酶组,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瑞通立组患者在1、1.5、2时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患者,两组分别有3例患者死亡。结论与尿激酶相比,采用瑞通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瑞通立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在临床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用药。

  •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

    作者:李莉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手术方案的60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3个月的随访调查,评估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视力变化情况,统计不同时间段患者眼压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患者眼压为(22.7±1.9)mm Hg(1 mm Hg=0.133 kPa),较术前降低明显;术后1个月为(18.9±2.4)mm Hg,术后3个月为(15.9±2.3)mm Hg,均明显低于术前眼压(P<0.05)。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患者视力趋向稳定,大部分患者术后光感指数均明显提升。结论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三联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高其视力水平,同时具备微创性优势,值得推广。

  • 切口长度对环状混合痔手术的影响

    作者:王静;袁亚娟;王建勋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长度在环状混合痔手术创面愈合中的影响。方法将7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齿线处痔核宽度为基线,于齿线以下部分设计2∶1的手术切口为治疗组,1∶1的手术切口为对照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慢性溃疡形成率,患者疼痛、坠胀、水肿、出血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14、21天疼痛、坠胀、出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慢性溃疡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延长环状混合痔手术的切口长度,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并能减少术后疼痛、出血、排便困难等并发症。

  • 研究分析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曾军杰;郭志松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注射和口服糖皮质激素两种治疗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从河南省某医院选取6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观测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用药前后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第9天对照组与试验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291.00±77.70)pg/ml VS (79.24±18.93)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616.74±169.51)pg/ml VS (178.00±71.5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水平[(1143.49±136.88)pg/ml VS (1166.00±148.54)pg/ml]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胸腔,更好的实现对炎症细胞因子的控制,促使胸腔积液快速吸收,帮助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高危患者复杂性阑尾炎

    作者:陈军;范国峰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围术期存在高危手术风险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4年行阑尾切除术的所有患者,术前ASA评分为3和4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入选,分为两组:开腹阑尾切除组( open appendectomy,OA)、腹腔镜下阑尾切除组( LA)。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LA组与OA组相比,手术时间轻度延长(P<0.05),但住院时间缩短(P<0.05)。术后根据Clavien Dindo标准评估并发症发生率,LA组轻微并发症相对较多,但OA组严重并发症则相对较多(P<0.01)。 OA组术后WBC值逐渐下降,而LA组降低延迟(P=0.03);OA组CPR术后轻度升高后再降低,而LA组逐渐稳定下降(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推荐应用于有高危手术风险因素的阑尾炎患者人群。

  • 冠状动脉CT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

    作者:陈瑞阳;李牧蔚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成像( 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000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对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然后对其冠心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CTA检查检出4500支病变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出3980支病变冠状动脉。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冠状动脉CTA检查检出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方面较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有优越性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准确、可靠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型定型和抗体分析

    作者:王洪建;刘小慧

    目的:探讨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的血型定型和抗体情况,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3例AIHA患者,均对患者进行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将红细胞进行轻度热放散和氯喹放散试验,采用血型抗原分型的自身吸收实验,取适当血清,加入等量O型红细胞进行抗体吸收、吸收后的血清用于ABO反定型试验,采用PEG法和自身吸收法对自身抗体进行吸收,比较两者在吸收时间、吸收次数和吸收后抗体情况,采用乙醚放散法进行抗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ABO血型得到正确确定,15例Rh血型得到确定,2种吸收方法处理后血清抗体结果相近,检测自身抗体中有6例合并同种抗体,其中4例得到确定,2例为不确定,其他的均为单纯自身抗体, PEG吸收法在吸收时间上明显较自身吸收法短。结论轻度热放散和氯喹放散法结合适合于临床上混合抗体型AIHA患者血型定型前红细胞处理。 PEG吸收法快速、简单、吸收效果良好。

  •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岩伟;彭帮田

    目的:分析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房间隔缺损( ASD)导管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结果共成功植入15枚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手术时间25~69(32.5±11.3)min,住院4~9(5.6±1.1)d。1例因ASD过大封堵失败而改为体外循环下ASD修补术,余15例均通过经皮导管介入成功植入封堵器,超声心动图均证实房水平分流消失,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实施房间隔缺损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无胸部切口且完全避免X线辐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中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

    作者:王艳辉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氨甲蝶呤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行米非司酮口服+氨甲蝶呤阴道超声注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阴转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β-HCG阴转时间分别为(8.00±1.24)d和(16.20±2.54)d,包块消失时间分别为(15.54±1.22)d和(27.20±2.42)d,住院时间分别为(15.00±1.32)d和(28.12±2.6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口服联合氨甲蝶呤经阴道超声注入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琳

    目的:评估远程心电监测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门诊接受远程心电图监测的64例确诊为心脏不适或心脏病的患者,同时对所有患者实施12导联心电图检查,选取其中40例患者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常规导联心电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及远程心电监测在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方面的检出率。结果64例患者远程心电监测提示心律失常52例,占81.3%,其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9.4%,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远程心电监测ST-T段改变检出率为17.2%,同样优于常规心电图的7.8%(P<0.05);远程心电检出心律失常14例,检出率为33.3%,稍高于动态心电图的28.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可将远程动态监测作为常规心电图检查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辅助诊断手段。

  • 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

    作者:秦海燕

    目的:研究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林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另给予甲睾酮舌下含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瘤、子宫体积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为(88.06±18.84)c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6.63±18.45)cm3,P<0.05;观察组肌瘤体积为(9.74±7.20)cm3,对照组为(10.23±8.44)cm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可降低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优于单一给药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HIV感染合并结核潜伏性感染筛查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崔中锋;刘春礼;史继静;王勇鸣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TSPOT)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人群中诊断结核潜伏性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SPOT试剂盒检测38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 Mtb)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所有入组病例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生物( PPD)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细胞计数水平。结果在HIV感染者总体、CD4>200/μl和CD4<200/μl的各组中,TSPO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7.4%、72.2%和67.3%,均显著高于相应的PDD试验结果(36.8%,27.7%,32.6%)。同时,进一步分析发现TSPOT检测结果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无关。结论 TSPOT检测在我国HIV感染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诊断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无创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作者:陈娜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舒利迭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两组首先予以祛痰、抗感染、纠正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解痉平喘、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行无创通气,观察组联合应用舒利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呼吸衰竭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1s用力呼气量(FEV1)、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治疗结束后,观察组(97.9%)与对照组(100.0%)重度呼吸困难患者所占比例接近(P>0.05),第2天(48.9% VS 71.1%)、第3天(19.1% VS 37.8%)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应用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可迅速消除患者气道炎症反应,使其肺功能得到改善,呼吸衰竭症状缓解,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新生儿重症监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其干预对策

    作者:冀敏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干预后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 NICU)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环境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后体质量增长情况、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值。结果两组早产儿入院时体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4~5 d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7.9±1.6) h、(7.8±1.4)h、(12.1±2.3)mg/d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3±5.2)h、(52.2±6.7)h、(14.3±2.9)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对重症监控室的噪音、强光、外界刺激等因素适应力低。环境干预尽可能降低外界因素对患儿的干扰,利于患儿健康成长,有临床推广价值。

  • 腹腔镜术后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苏鲁霞;王玉芳;郭宇清

    目的:观察腔镜术后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取孕激素治疗,观察组术后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a)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生殖激素水平,随访12~15个月记录两组复发率及术后1年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 FSH、E2、LH 分别为(2.35±0.9)U/L、(94.35±21.63)ng/L、(2.74±1.01)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5个月,观察组妊娠率为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取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降低生殖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与Hedgehog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展中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丹丹;陈建中;亢春彦

    目的: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来源exosome介导小鼠4T1乳腺癌细胞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梯度离心分离法、差速贴壁培养方法及超速离心法分离C57BL/6小鼠BMSCs及其exosome,使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及western blot技术分析exosome干预前后4T1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之后使用GANT61(Hedgehog信号通路阻断剂)验证Hedgehog信号通路在BM-SCs来源的exosome介导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BMSCs来源的exosome显著上调了4T1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exosome显著增加了4T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而这一作用被GANT61所削减。结论 BMSCs来源的exosome能够通过上调Hedgehog信号通路增加4T1小鼠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 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胡艳东

    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感染患者287例,患者入院后取痰标本行病原菌分析,并行药敏感实验,了解细菌抗药性。结果本组287例患者中,186例痰液检查结果呈阳性,占64.81%。共分离出210株菌株,184株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占87.62%;其中铜绿假单细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土生克雷伯菌所占几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0.48%、21.43%、13.33%、7.14%。分析病原菌耐药性,铜绿假单细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土生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分别为90.63%、95.56%、89.29%、100%,其次为头孢呋辛,分别为100%、75.56%、89.29%、100%,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81%、17.19%,11.11%、15.56%,10.71%、0,0、0。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球菌感染为主,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等药物的耐药性相对较高,用药前可先行药敏实验,提高用药合理性。

  •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

    作者:曹东辉;杨娟;刘春梅;郭志松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瘤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诊断。方法分析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大体肿瘤有包膜(2例)或边界较清,切面囊实性。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瘤细胞粘附性差,呈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及实体片状。免疫组化Viment、β-catenin阳性,CD99核旁点状阳性,AE1/AE3、CD10部分阳性,E-cadherin、CgA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特染PAS嗜酸性小球阳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具独特临床病理学特点,无特异性免疫表型,诊断需结合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综合分析。

  • 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黄凯达;毛红丽;朱庆华;王万海;张世杰

    目的:探讨脂蛋白( a)、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三指标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将284名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类型不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和心肌梗死( AMI)组,并以20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各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蛋白( a)、HCY、hs-CRP浓度进行检测,对所得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冠心病各分组中血清脂蛋白(LP)(a)、HCY、hs-CRP单个指标及三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各组血清LP(a)、HCY、hs-CRP浓度均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组中该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P(a)、HCY、hs-CRP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三指标在冠心病的预防、风险评估、辅助诊断、及预后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规范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

    作者:汪玲

    目的:探析规范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294例行常规产检孕妇,均行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胎儿肢体畸形种类、孕周情况与实际引产结果进行对比,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94例孕妇中共检出22例肢体畸形胎儿,实际引产结果畸形胎儿共24例,发生2例漏诊,确诊率达到91.7%。其中四肢短小、足内翻、肢体姿势异常、手缺如、挠骨缺如等的检出率均达到100%,仅多(并)指、趾类型畸形胎儿出现2例漏诊,检出率为60.0%。胎儿四肢畸形确诊孕周以18~32周为佳,检出率100%,<18周及>32周容易发生漏诊情况。结论规范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可及时发现胎儿肢体畸形问题,可有效提高新生儿质量,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可作为胎儿质量筛查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优生优育意义重大。

  •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对患者心率、血氧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董文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PaO2、SpO2及患者的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程度,探讨无创呼吸机的纠正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筛选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于义煤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性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血压、PaO2、SpO2等相关指标数据,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通过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15 min及30 min后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PaO2、SpO2及患者的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程度,各项指标与对照治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实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左心衰竭的治疗中使用无创呼吸机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可迅速减缓心率、降低血压、提高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同时可迅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 影响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王俊锋;苏强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20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进行分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差异。结果通过对一般资料、药物应用、并发症及相关指标逐项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在年龄、合并恶性肿瘤、既往静脉血栓史、合并下肢DVT、BNP、右心室功能不全、低血压或休克及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预后良好组年龄为(57.6±8.3)岁,治疗后BNP水平为(235.5±104.3)pg/ml,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既往静脉血栓史、合并下肢DVT几率分别为8.3%、7.6%、12.1%,右心室功能不全、低血压或休克及用药依从性差所占比例分别为7.6%、6.8%、9.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中相应比例(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合并恶性肿瘤、既往静脉血栓史、合并下肢DVT、BNP、右心室功能不全、低血压或休克及用药依从性等因素均为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危险因素,临床诊治过程中需予以重视并对症处理,提高该病者诊治水平,改善预后。

  • 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周敬奎

    目的:研究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COPD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粉药物护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5.3%,住院时间为(8.59±1.36) d,生活质量评分为(89.31±3.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对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疗程短,安全性高,患者较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孟鲁司特联合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与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

    作者:糜晓光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联合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与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1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10 mg/次,每天1次,晚间口服)联合噻托溴铵(18μg/次,每天1次,吸入)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孟鲁司特(10 mg/次,每天1次,晚间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与呼吸困难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而组间FEV1/预计值与FEV1/FV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FEV1、FEV1/预计值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功能残气量(FRC)减少,深吸气量(IC)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两组 FRC较治疗前进一步减少( P<0.05), IC进一步增加( P <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分数均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评分相近(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噻托溴铵可缓解稳定期COPD患者肺部过度充气,改善肺功能,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 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影响及效果分析

    作者:黄素霞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84例老年高血压行上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气管导管拔出时(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心率(HR)、血压及心肌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T3、T4时对照组收缩压(SBP)较T0显著下降,舒张压( DBP)在T1~T4时均发生较大改变,与对照组比较SBP、DBP在T1~T4时均显著降低,且与观察组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R未见显著改变,观察组HR在T3、T4时与T0时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显著下降,其他时间保持稳定,对照组T1~T4时cTn-Ⅰ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变,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全身麻醉,可抑制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酒石酸美托洛尔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作者:杨光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漯河市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结果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0%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的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显著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组(P<0.05);较本组治疗前,酒石酸美托洛尔组治疗后的收缩血压、舒张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均显著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治疗后的平均心率、收缩血压、舒张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之本组治疗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利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较之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且可以有效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血清D-二聚体的升高与DIC诊断的关系

    作者:汪领;胡正义;王伟;庞玉玲;郭琪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 D-D)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诊断的关系。方法100例DIC患者根据临床确诊DIC分为肺癌DIC组和急性心肌梗死DIC组(急性心梗DIC组),每组50例,另选正常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D-二聚体( D-D)水平。结果肺癌DIC组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6 mg/L,血清D-D水平升高(阳性),急性心梗DIC组血浆FDP>15 mg/L,血清D-D水平升高(阳性)8倍以上。结论 DIC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升高与DIC的关系密切。

  • 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

    作者:张春霞

    目的:分析血尿酸( U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周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其分为低排泄率组( A组,48例)高低排泄率组( B组,32例)。同时根据患者的UA上升情况将其分为升高组( C组,49例)与非升高组( D组,31例),分析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与U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UA水平为(405.13±49.11)μmol/L,显著高于B组[(202.31±39.33)μmol/L,P<0.05];且 A 组 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别为(237.10±31.55)μg/min、(1.00±0.22)mm,均显著高于B组[(128.01±98.22)μg/min、(0.78±0.26) mm,P<0.05];C组UA、UAER、IMT分别为(389.18±51.11)μmol/L、(269.01±59.11)μg/min、(1.06±0.28)mm,也显著高于D组[(3213.23±31.55)μmol/L、(132.10±103.36)μg/min、(0.82±0.17)mm,P<0.05]。分别将实验室指标作为自变量,以颈动脉IMT作为应变量,结果提示颈动脉IMT与UA、UAER均存在明显正相关联系(r=0.19998、0.2112,P<0.05)。结论早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指导,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白细胞介素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栋;白阳秋;杨玉秀;张立达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2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 IL-2、IL-8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IL-1、IL-2、IL-8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IL-1和IL-8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中IL-2的含量在治疗后则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 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两者具有药物协同作用,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MMP-9在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和血清中的检测含量与诊断价值

    作者:王冰玉

    目的:探讨MMP-9在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和血清中的检测含量。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门诊检查女性58名,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2例。另选择健康女性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生殖道分泌物和血清MMP-9的水平。结果增生期、分泌期、绝经期三组生殖道分泌物MMP-9和血清 MMP-9水平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CIN组、宫颈炎组、对照组三组间生殖道分泌物MMP-9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 CIN组生殖道分泌物 MMP-9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和对照组( P <0.01)。 CIN 组、宫颈炎组、对照组三组间血清 MMP-9水平未见明显差异( P >0.05)。三组生殖道分泌物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血清 MMP-9水平(P<0.01)。 CIN3组生殖道分泌物、血清MMP-9水平高于CIN1组和CIN2组(P<0.01),但 CIN 1组和 CIN 2组生殖道分泌物、血清 MMP-9水平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CIN1、CIN2、CIN3三组生殖道分泌物 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血清MMP-9水平(P<0.01)。结论生理周期对MMP-9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CIN患者生殖道分泌物 MMP-9存在明显高表达,且CIN 3患者生殖道分泌物和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 CIN 1~2患者,因此可通过检测生殖道分泌物MMP-9水平对CIN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

  • 鼻内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

    作者:陈红立;李利;赵建辉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点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24例病情完全控制,1例复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鼻窦CT和MRI检查是诊断孤立性鼻窦疾病的佳方法,而鼻内镜手术则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的首选方法。

  • 外伤性脾破裂围术期护理

    作者:秦殊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在救治中的观察护理资料。结果痊愈出院31例,死亡4例,死亡患者均有严重的复合伤。结论加强观察护理,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医护配合,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能有效抢救患者生命。

  • 护理干预对出院后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王立霞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出院后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经住院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相对稳定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宣教与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宣教与随访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年后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年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出院后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 围术期健康管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作者:智红晓;山慈明;白雪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有效的围术期健康管理方法和流程,提升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进而改善该类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患者临床恢复和预后,提其生存质量和就医满意度。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的方法,按照收治科室不同,选择一病区2013年2月至2013年9月入院前5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以往传统方式进行常规护理,出院后交代患者注意事项、嘱患者按时服药、按时复查;选择同期符合纳入标准入院二病区前50例患者为实验组,按照围术期健康管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术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焦虑、抑郁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健康管理有助于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 干预产休病区温度及湿度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

    作者:谢玉丽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对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4月剖宫产术后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行术后切口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切口基础上对病房环境湿度及温度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剖腹产切口脂肪液化率。结果对照组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10例,占9%,观察组1例,占0.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房环境湿度及温度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肝胆外科压疮程序化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作者:梁园园

    目的:肝胆外科患者采用压疮程序化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并探究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192例肝胆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压疮的危险程度、发生率及愈合率。结果观察组危险程度(14.58%)明显低于对照组(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40.63%),治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ICU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体验研究

    作者:凌莉萍;宋艳;高杰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的临床效果,并且分析患者的重症监护体验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ICU中经历机械通气而且存活的患者60例(排除所有不符合研究条件的,后参与研究的患者数量),然后对这些患者的环境感受、技术体验、认知与感觉改变、人际支持需求与治疗病情与信息进行评价,分别对以上每个维度进行5级评分法,后得到患者在重症监护期间的体验状况。结果在环境感受、技术体验、认知与感觉改变、人际需求及治疗与病情信息这五个维度方面的调查结果来看,达到体验一般以上的患者分别占据85.5%、91.4%、99.0%、97.3%及93.2%。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的体验较好,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观察构建护理防控体系在小儿房间隔缺损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照红;许从

    目的:探讨护理防控体系对房间隔缺损微创手术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日照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儿童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构建护理防控体系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皮下积气,2例术后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了解儿童房间隔缺损的特点,掌握其观察及护理要点,可预见病情变化,对医生的诊治、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 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闵照勤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胸外科住院治疗的9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7月至12月胸外科住院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96.1% vs 85.1%)、护理综合评分[(98.2±16.4)分vs(91.6±12.5)分]及护理病历书写评分[(99.2±18.5)分vs(92.1±1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严重护理事故发生率(0.9% vs 6.4%)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率(1.8% vs 12.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胸外科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分级监控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作者:常艳梅

    目的:探讨分级监控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陵川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骨科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分级监控管理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76%,满意率为97.62%;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4.29%,满意率为69.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监控管理不但可以降低骨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

    作者:杨秀丽

    目的:探讨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收集郸城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入院治疗的4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BiPAP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分压( PaO2)、pH值和血氧饱和度( SaO2)。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BiPAP治疗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pH值和SaO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能迅速纠正患者重度缺氧和CO2潴留,同时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对策

    作者:宿艳琴;李克寒

    目的:探讨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建立监测系统进行MDRO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研究护理对策,实施护理干预。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临床科室送检标本1200人1906例次,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报告阳性菌株173例,多重耐药菌63株,63株耐药菌标本源自10个科室29例患者。结论对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预防控制与综合护理干预能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与HAS-BLED评分的护理分析

    作者:胡向云;杨悦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过程中依据HAS-BLED评分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非瓣膜持续性房颤患者215例,依据HAS-BLED评分分为出血低危组155例和高危组60例,评估出血风险,给予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经用药宣教、饮食护理、增加监测频率、出血迹象识别及出院指导。患者INR值为2.8±1.5。仅高危组有8例轻度出血,均未出现脑出血或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结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护理中结合HAS-BLED评分对有效控制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焦虑、失眠负性情绪的作用

    作者:刘凤花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焦虑、失眠等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02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创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第1天及术后1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AS、AIS测评,并对两组患者焦虑、失眠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SAS、A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SAS、AIS评分情况均较前改善,观察组SAS、AI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创伤骨科患者焦虑、失眠等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眼科患者压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田华

    目的:探析个性化心理干预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以入医院行眼科局麻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情绪,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SF-36)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24.18±2.97)分、(23.06±3.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情感职能分别为(94.26±2.55)分、(96.28±1.87)分、(91.58±3.62)分、(95.87±3.38)分、(96.22±2.3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眼科疾病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消极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 护理干预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耿寒;孙兆菲;朱荣孜

    目的:通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疼痛治疗的满意度。方法将160例外科疼痛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疼痛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结果护理干预组疼痛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疼痛管理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提高了护士疼痛管理能力。

  • 舒适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邱双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护理前NIHSS 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评分、物质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择期PCI术后替罗非班诱发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作者:于付生;刘青;史云霞;赵晖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拮抗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确切,但其潜在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风险较高。对于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GIT)患者是否发生严重致命性出血、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尚无可靠的预测方法。目前国内应用经验较少,急诊PCI术后引起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国内有几例报道,但择期PCI术后引起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尚未见报道,现将临床遇到的一例病例报告如下。

  • 浅析单侧唇裂现代治疗及研究进展

    作者:郭常青

    目的:应用包括各种旋转推进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矫正单侧唇裂,证实原始畸形以及手术美学和功能效果的易变性。方法结合临床工作及国内外文献,对单侧唇裂治疗及进展进行阐述。结果单侧唇裂修复先进技术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伴有或不伴有矫正成形的唇功能性肌重建改善了形态学结果;二是基于理论基础的鼻畸形早期修复取得了很好效果,值得提倡。结论上述领域研究正在继续进行,随着关于外科手术对生长和发育影响的更清楚理解,将会出现新的改良成果。

    关键词: 唇裂 成形 技术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玉;张泓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累及胰腺和全身其他器官的危重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程长以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积极个体化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肠内营养治疗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可有效减少体内炎症细胞因子,降低全身炎性反应及继发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就肠内营养治疗的支持途经、给予时机和营养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