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海军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南石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90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麻醉苏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T1、T2、T3时刻,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早期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赵艳利;陈景斌;张丰姣;楚英娜;张晓珂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超重或肥胖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体质量指数及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体质量指数( BMI)≥24 KG/m2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观察糖脂代谢指标、BMI,并随访18个月,对比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降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三酰甘油( TG)、BMI和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 HOMA-β)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8个月后观察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改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体质量及微血管病变发生率。

  • 腰椎间盘突出症融合与不融合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慧宁;程田

    目的:比较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及腰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以后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经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2例患者分别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 A组)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B组)治疗,其中 A 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53.3±7.2)岁;B 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55.2±6.9)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0.8±3.3)个月。术前术后分别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JOA评分对早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ODI指数、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但术后两组之间ODI指数、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间盘切除手术方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及腰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长和术中出血量,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 倍他乐克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

    作者:陈庆中

    目的:探讨采用倍他乐克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济源市肿瘤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更年期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更年康治疗,观察组行倍他乐克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4 H早搏数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倍他乐克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缓解,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作者:邱磊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盐酸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切除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麻醉前20 min,观察组患者予以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输注咪达唑仑治疗,除以上治疗不同外,两组患者余麻醉方法相同。观察术毕至气管拔管期间内,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 RSS 镇静评分、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 RSS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切除术麻醉前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处理,具有较好的全麻后清醒作用,且其效果优于咪达唑仑,此法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非离子型造影剂所致造影剂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范学礼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沈丘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80例,按照是否存在合并症分为合并症组和无合并症组,同时根据患者的合并症将合并症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对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症组造影后Scr水平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合并症组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行非离子型造影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应高度警惕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可能性,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

  • 慢传输性便秘41例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郑德玺;高飞;张一鸣;王慢慢

    目的:探讨慢传输性便秘( STC)的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慢传输性便秘( STC)患者,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传出试验、电子结肠镜、钡剂造影的检查确诊,其中35例结肠慢传输合并结肠冗长症,占85.3%。对此组患者均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5例实施全结肠切除,11例实施乙状结肠及降结肠切除,25例实施升结肠及回盲瓣切除。对合并有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前期行相应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切断术、直肠前突修补术等)。结果41例患者均未发生肠瘘、盆腔感染或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半年,多数患者大便次数正常,少数患者出现2 d1次大便或每天大便次数增多。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和术前评估,升结肠及回盲瓣切除是治疗STC的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 急腹症的急诊临床观察

    作者:任原光

    目的:探讨急诊急腹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268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分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8例急诊急腹症患者以外科疾病为常见,明显高于其他内科疾病和妇科疾病,其中以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胃炎的发病率高;本研究219例患者治愈出院,42例好转,7例死亡。结论急腹症患者多为外科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其中以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胃炎为常见,患者就诊后应进行全面查体以及早明确病情,并选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及早康复。

  • 依达拉奉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王学振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静脉滴注,2次/d,30 min/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7%,对照组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 开腹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单艳丽

    目的:探讨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子宫切除术分妇科患者150例,其中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88例为腹腔镜组,行开腹子宫切除术62例为开腹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缩短,术后病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微创、疼痛轻、安全、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

  • 94例丙型肝炎就诊原因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瑞芳

    目的:分析94例丙型肝炎患者就诊原因及感染影响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筛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住的94例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年龄、性别、就诊原因、手术史及输血或血液制品史。结果健康体检和非肝病就诊体检发现丙肝63例(67%);77~40岁组丙肝74例(79%),其中男22例(23%),女52例(55%);39~19岁组丙肝20例(21%);输过血或者血制品者67例(69%),其中在1993年前接受过输血或者血制品者53例;有手术史者55例(59%)。结论发现丙肝主要通过健康体检和非肝病就诊体检;1993年执行献血员必须丙肝筛查的规定后输血感染丙肝人数减少;手术史、输血或血液制品史为丙肝患者重要的行为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筛查,争取早期治疗,同时减少了人群间水平传播。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文海杰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15年组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程组,病程﹥10年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病程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随着患者糖尿病病程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微循环障碍、高脂血症均是引起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 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雪斌;马利平;王瑾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心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9%。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1343,P﹥0.05);治疗后1年随访,研究组患者中出现心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再次心肌梗死2例,总发生率为31.58%;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心绞痛9例,心力衰竭7例,再次心肌梗死5例,总发生率为55.26%,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心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83,P ﹤0.05)。结论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比单纯使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长期牙周基础治疗改善侵袭性牙周炎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郭鹏

    目的:探讨长期牙周基础治疗改善侵袭性牙周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局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37例均行牙周基础治疗,于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6个月观察牙周探诊深度( PD)、出血指数( BI)、附着水平( CAL)的改善情况,并评估牙齿松动情况。结果治疗后2、4、6个月牙齿松动度﹥Ⅱ度的几率分别为3.90%、1.23%、0.2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6个月PD、BI、CAL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PD、CAL均明显低于治疗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4个月后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牙周基础治疗能够保障牙周健康。

  • 多排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明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符合诊断标准的结肠癌患者47例,将其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计算结肠癌多排螺旋CT确诊率及分期符合率。结果病变肠壁局限性或不规则环形增厚,29例肠管肿块不规则偏心性生长,18例肠腔狭窄。MPR病变肠壁厚度(1.49±0.54)cm,肿块长径(5.6±2.7)cm,增强扫描肿瘤大CT值(79.2±16.3)Hu。多排螺旋CT扫描结肠癌确诊率为100%,术前CT分期与术后分期总符合率为89.4%。结论多排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准确率高,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

  •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龙军强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38例,观察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及卵巢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术后3个月患者症状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子宫肌瘤体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创伤小、生育器官保持完整,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近期疗效确切。

  • 血常规在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培奇

    目的:探讨血常规在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泌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地中海贫血患者66例( 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81例( 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参数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水平、红细胞平均体积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均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受到贫血机制的影响,二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对贫血患者进行初步筛查,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诊疗体会

    作者:刘刚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安阳地区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74例,对其中6例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2例患者经直接封堵法,3例经由心包穿刺引流法均顺利治愈,1例外科开胸手术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保障心脏介入术中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其中胸片扫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而心包穿刺引流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手术配合探讨

    作者:晁献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治疗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选择襄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自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围术期的手术配合工作。结果75例患者在给予积极的手术配合后,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整体效果较好。结论缜密的手术配合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张大平;陈魁;党瑜华

    目的:探讨高维持剂量(150 mG/d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 STEMI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90例,分为两组。A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阿司匹林300 mG,行急诊PCI术,氯吡格雷维持剂量150 mG/d,B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阿司匹林300 mG,行急诊 PCI 术,替格瑞洛维持量180 mG/d,随访30 d,观察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组MACE事件发生率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出血事件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 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替格瑞洛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不增加出血风险,呼吸抑制发生率增加。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讨

    作者:袁辉敏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则为单一性男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结果在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悸、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扩大等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缺血性ST-T变化、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征,在治疗中实行综合干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 青春期与非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比较

    作者:申爱荣;郭欢欢;李灿宇;徐胜男

    目的:探讨青春期内异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的青春期内异症患者32例,非青春期内异症患者178例,记录其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青春期内异症初潮年龄、止痛药使用情况、一级亲属患内异症家族史及病变类型与非青春期内异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春期内异症患者初潮年龄较早,使用更多止痛药控制症状,多有一级亲属患内异症家族史,内异症病灶的组织学类型多为非典型病变。但其临床症状与非青春期内异症无明显差别,术中按美国生殖医学学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1997年)分期各期均有,腹腔镜是其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 顺行入路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作者:吴斐;刘俊超;王洛波;丁语;李攀峰;李阳;王兵

    目的:探讨顺行入路腔内技术在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顺行入路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3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变位置、腔内技术及治疗结果等相关资料。结果13例患者共16处闭塞病变行顺行入路腔内技术,16处闭塞病变完全开通,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顺行入路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增加腔内治疗成功率。

  • 原发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作者:杨淑梅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襄汾县人民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律失常及并发症对其进行分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房内径(LA)、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比值等指数的关系及原发性高血压是否合并并发症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律失常组患者EDD、L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E/A水平低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大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左心室肥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心肌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与EDD、LA、E/A比值等指标有关,且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常伴发心脏靶器官损害。

  • 卵巢恶性肿瘤的分期及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邢旭娜;翟慧霞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0例,术前1周对肿瘤进行分期,并行手术治疗。结果依据手术病理检查显示,Ⅰ期14例,于卵巢内部局限发生,其中出现腹水6例;Ⅱ期14例,盆腔组织器官有侵犯;Ⅲ期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或肿瘤腹腔内种植转移;Ⅳ期4例,有多发性肝转移发生。25例患者再分期手术后有肿瘤残存,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均好转出院。并发症:切口裂开3例,经对症处理后康复,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针对卵巢恶性肿瘤,实施再分期手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为临床分期的确定和术后辅助化疗提供参考依据,并用于预后的评估,有实施价值。

  •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李运伟;洪岩;万琪琳;何瑞利;王治中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ST段恢复例数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后冠脉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的临床分析

    作者:万鼎铭;柳飞;姜中兴;刘延方;陈晓娜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期无病生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的危险分层、诱导治疗及巩固维持治疗方案与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67例APL患者均采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 As2 O3)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3个疗程巩固治疗,后序贯ATRA、As2 O3及不同化疗方案交替维持治疗。分析长期无病生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 CR)率、5年总生存( OS)率及5年无病生存( DFS)率。结果67例APL患者经ATRA、As2 O3联合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为100%,达CR中位时间为25 d,5年OS率及5年DFS率分别为98.5%、97.0%。仅2例分子学复发。结论采用ATRA、As2 O3联合诱导治疗缓解后,经3个疗程巩固治疗,后序贯ATRA、As2O3及不同化疗方案交替维持治疗是APL患者获得长期DFS的安全、实用的方法;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基因检测对于APL早期分子生物学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单个种植牙修复后冠松动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永福;史尉波

    目的:探讨单个种植牙修复后冠松动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口腔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单冠种植术患者100例,单牙种植体共120个,随访2年,对冠松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种植体单冠修复120个,随访2年,CDIC系统15个,松动率为13.3%;DIO系统20个,松动率为5%;NOBEL系统16个,无松动事件发生;MIS系统69个,松动率为1.4%。结论针对口腔科单个种植牙修复的患者,相较MIS、DIO、NOBEL系统,CDIC系统更易出现冠松动情况,相较前牙,后牙更易有冠松动发生,可能与后牙区咀嚼力大相关。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3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林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106例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实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为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老年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研究(附35例报告)

    作者:方鹏飞;张海峰;梁文军

    目的:探讨老年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忻州市中医医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老年患者3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以71~80岁患者发病率高,仅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尿失禁,远低于步态障碍和痴呆的发生率;腰穿分流术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腰穿引流术及腰穿放液术( P ﹤0.05)。结论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误诊率高,临床诊断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状,采用CT和腰穿作为主要检测手段,并视患者病情优先考虑使用腰穿分流术。

  • 不同靶区照射食管癌的调强放疗效果分析

    作者:关永利;杨瑾;杨大明;武露艳;马娉远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时,不同照射范围照射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行放射治疗的非手术食管癌患者的资料,共108例,46例未行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62例接受了预防相关淋巴引流区照射,照射剂量45~50 Gy,肿瘤局部处方剂量60~7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LOGranK法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靶区照射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至2015年1月,随访率100%,存活满1、2、3年者分别为50、11、3例。生存分析显示预防组高于非预防组(χ2=4.353,P=0.037),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患者预防组明显高于非预防组(χ2=5.091,P=0.024),两组间骨髓抑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及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患者行调强放疗时,预防照射淋巴引流区可获得较好的生存率,尤其是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孙冬梅

    目的:探讨腕关节损伤采用多层螺旋CT( 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50例,经CR初步诊断,其中腕骨骨折30例,无骨折20例,采用MSCT联合MRI诊断,回顾其临床价值。结果骨折组30例,MSCT检查关节脱位22例,骨折45处;MRI检查关节脱位9例,骨折26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出移位碎骨折片23块,而MRI检查无发现。MSCT检出4处隐匿性骨折,而MRI检出21处。MSCT无骨挫伤和软骨损伤检出。无骨折组20例,MRI及MSCT检查均未检出明显骨折,MSCT检出关节脱位19例,MRI检出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隐匿性骨折MSCT检出2处,MRI检出19处。结论在腕关节临床诊断中,MRI检查可对骨挫伤、软骨损失、隐匿性骨折较好检出并诊断,而MSCT检查仅可检出部分隐匿性骨折,但其诊断移位碎骨折片效果较好,故腕关节损伤采用MRI联合MSCT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效果。

  • 室性早搏联律间期变异度在鉴别流出道室早主动脉窦起源中的作用

    作者:秦奋;陶海龙;李凌;白中乐;孟哲

    目的:评价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中起源于主动脉窦( ASC)与右室流出道( RVOT)室早联律间期变异度( CIV)的差异,以及探索CIV是否对鉴别ASC起源室早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89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流出道室早患者,CartO系统指导下行室早的标测与射频消融。测量体表心电图中连续12组室早的联律间期( CIs),计算出 CIV=CI的大值-小值,分析不同起源部位室早CIV之间的差异。结果26例(29.3%)室早起源于ASC,40例(44.9%)起源于RVOT间隔部,余23例(25.8%)起源于RVOT游离壁。ASC组CIV(138.2±41.5)ms大于其余两组( P﹤0.05),RVOT间隔部组和游离壁组CIV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8.6±23.1 ms vs 67.8±21.7 ms,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为0.968(0.928,0.998),界值为100 ms。CIV ﹥100 ms诊断ASC起源室早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5%、95.5%和93.3%。结论起源于ASC的室早CIV高于RVOT起源室早,CIV﹥100 ms对诊断ASC起源室早有重要价值。

  • 视网膜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杨金梅

    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4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眼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视网膜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阻止病变的发展,保护视功能。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干预研究

    作者:梁艳琴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文水县人民医院外科确诊34例HAP感染患者和92例无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合并基础疾病、GCS评分、昏迷时间、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留置胃管、预防应用抗生素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率。

  •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序贯营养治疗的效果

    作者:胡兰芳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序贯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至2012年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5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自制匀浆营养液支持治疗,观察组30例首先给予短肽型营养制剂,3 d后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 TPF)。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入院后第1天两组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清蛋白(P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1天较第1天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4周后两组营养指标有所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治疗方式

    作者:崔珺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氯米芬、尿促性素和绒毛膜促性素激素促进排卵治疗,观察组患者先口服2个周期的去氧孕烯及8周的二甲双胍,再给予对照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月经周期、卵巢体积、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卵巢排卵率和半年内的妊娠率。结果经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卵巢体积、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和半年内的妊娠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去氧孕烯联合二甲双胍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促排卵治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两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王旭华

    目的:探讨经颅入路和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的垂体瘤患者90例,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行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患者行经颅入路显微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KP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彭忠玲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9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脑细胞活化剂、调控血压、血糖等治疗;依达拉奉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依达拉奉针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共用14 d;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针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共用14 d,高压氧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做2个疗程。对三组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 BartHeL 指数( BI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分,探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1 d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 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80例临床研究

    作者:马丽丽;杨春霞

    目的:探讨采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肺隔离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宋继东;王建军;杨富珍;付天泽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12例,病变全部位于下叶基底段,其中左下肺11例,右下肺1例;均为叶内型;术前诊断率为17%;所有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9例经随访,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疾病,CTA是肺隔离症诊断的佳方法,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 肺隔离症 诊断 治疗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检验分析

    作者:刘彩丽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行血糖控制及检验,对比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结果检测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与治疗前空腹血糖比较,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采取综合方案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同时临床需重视围生期保健的开展,使孕产妇在营养安排上科学合理,并适量运动,对维持孕期血糖水平正常,确保母婴安全意义重大。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杨振方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分析

    作者:许洪军;张立志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胶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7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SaO2、心电图等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维持血压稳定,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有效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方法。

  •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

    作者:李爱丽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新生儿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新生儿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有利于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假性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

    作者:尹桂亭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采用影像学方法的诊治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假性动脉瘤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诊治资料。结果3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发生部位:锁骨下动脉3例,颈总动脉1例,胫前动脉1例,胸主动脉1例,股动脉6例,肾动脉7例,臀下动脉1例,肝动脉1例,臀上动脉1例,胃十二指肠1例,阴部外动脉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1例,阴部内动脉3例,肱动脉1例,胰十二指肠下动脉1例。栓塞治疗16例,无造影剂外溢,肿块变小、变软,病情稳定、立即止血、永久性治愈的目的。14例外科手术者均治愈。结论临床针对外伤性动脉瘤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定位准确,假性动脉瘤采取介入手段治疗,可取得理想预后,特别是病情危重者,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探讨

    作者:张鹏飞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合并发生的患者尿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按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 MS组)40例和非合并代谢综合征组( NMS组)60例,并取同期收集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 NC组),测定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尿酸,分析相关性。结果 NC组血尿酸(323.8±103.9)μmOL/L,NMS组(352.7±92.7)μmOL/L,MS组(390.8±102.4)μmOL/L,各组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4%,NMS组为30%, MS组为50%,各组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NC组为(12.0±4.52)%,NMS组(8.9±4.3)%,MS组(8.2±4.6)%,呈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为(18.5±7.8)%,NMS组(16.6±7.5%)%,MS组(15.8±6.7)%,NMS、MS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血尿酸与内皮功能相关性,合并高尿酸血症者EDD明显低于非合并者( 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有代谢综合征发生时,血尿酸水平增高,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比较

    作者:司新成;王红贤;何晋仙;张亚斌;马丽娟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实际调脂疗效。方法选取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并支架植入治疗患者299例,分别采用服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种药物的调脂效果。结果瑞舒伐他汀组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降低幅度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585﹥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降脂作用比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更明显,可以大幅度的降低TC、TG、LDL-C的水平,而这两种药物对HDL-C的升高作用没有明显差异,两者均安全性较高。

  • 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分析

    作者:徐改春;王志敏;李忠;许冬霞;刘金花;裴惠霞;胡美娜

    目的:探讨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稷山县人民医院2012年7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按照检查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检查,实验组患者实施心血管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肺动脉栓塞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心血管超声检查,有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有助于及早开展治疗,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颅内压监测指导严重脑外伤临床治疗探讨

    作者:黄春波;杨瑞生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 ICP)监测在严重脑外伤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济源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严重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选择使用ICP监测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37例严重脑外伤但未选用ICP监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CGS评分、治愈时间、感染率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GCS评分与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与感染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严重脑外伤患者采用ICP监测,可以迅速、客观、准确地了解患者ICP变化情况,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判定,并给予对症处理,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前列地尔及维生素C对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嘉正;张金盈;张力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及维生素 C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行PCI术患者203例,采用单纯随机方法分为四组。对照组(53例)术前常规水化,术后连用3 d。研究组在水化基础上,研究组一( G1,50例)术前6 H应用前列地尔(10μG+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术后连用3 d;研究组二( G2,50例)术前6 H应用维生素C (3.0 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术后连用3 d;研究组三(G3,50例)术前6 H滴注前列地尔(10μG+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及维生素C(3 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术后连用3 d。观察术前1 d及术后1、3 d血肌酐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①PCI术前各组间血肌酐值与β2微球蛋白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3天与对照组相比,G1、G3组肌酐值( P=0.011 VS P=0.016,P=0.015 VS P=0.023)与β2微球蛋白( P=0.016 VS P=0.013,P=0.008 VS P=0.024)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肌酐值(P=0.697,P=0.673)与β2微球蛋白(P=0.750,P=0.777)改变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G1、G3组间肌酐值(P=0.895 VS P=0.936)与β2微球蛋白( P=0.948 VS P=0.97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②造影剂肾病对照组发生6例,G2组4例,G1、G3组各1例,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分别为11.3%、2.0%、8.0%、2.0%。结论前列地尔能够保护肾功能并减少PCI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但维生素C的作用不确切。

  • 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腰椎体成形术穿刺技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小兵;陈书连;高延征;丁欣;梁雄飞;曹臣;邢帅

    目的:在X线引导下找到腰椎体成形术骨性进针点及进针角度。方法测量成人腰椎标本10例(男5例,女5例),按照设定的穿刺轨道测量内倾角、上倾角及骨性通道长度,利用上述数据在标本上进行验证,判断穿刺角度的准确性。结果椎弓根外侧入路水平面上穿刺角度:第1腰椎椎体男女分别为(34.74°±4.7°,32.52°±2.5°),第2腰椎(33.78°±4.6°,31.01°±2.9°),第3腰椎(35.10°±5.2°,33.26°±3.6°),除第2腰椎外,男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通道距离为7.18~24.2 mm,从第1腰椎到第3腰椎逐渐增大,男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弓根外入路易达到目标点,安全性高,该技术便于掌握,值得推广。

  • 两种麻醉方式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春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来宾市中医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时其血流动力学未见明显变化,且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

  • 肺心病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的诊断问题

    作者:李增玉

    目的:探讨肺心病伴高血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伴发高血压冠心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对照组50例单纯肺心病患者作临床资料对比回顾,包括心电图检测、临床表现等。结果观察组肥胖率、有吸烟史率、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右心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高血脂症病史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性P波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左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缺血、电轴左偏、心肌梗死表现、持续房颤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电轴右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病情重,变化快,有较高病死率,需采用合适方案早期明确诊断,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针对诱发冠心病因素加以防范,及时治疗,可为预后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

    作者:胡俊兴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介入治疗组(对照组)与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组(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慢血流或无复流率为5.0%,高导联ST段70.0%下降率为75.0%,无死亡事件,对照组分别为35.0%、52.5%、2.5%,前两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峰值、1周后N末羰脑钠肽原(NT-prOBNP)相较对照组居较低水平(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联合治疗,可使心肌组织微循环改善,对心肌收缩功能加以保护,进而保障预后,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 院前急救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爱华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在患者入院前对其进行院前急救,如加强生命体征检测、吸氧、畅通呼吸道、止痛等措施,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经院前急救措施,患者急救总有效率为98.3%。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能有效的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患者心肌细胞存活率,帮助患者改善日后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硬膜外腔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分析

    作者:张继晨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210例高龄高危下肢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结果0.75%罗哌卡因组的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在多方面均优于0.894%罗哌卡因组和0.6%罗哌卡因组,包括麻醉起效时长、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BrOmaG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75%罗哌卡因组骨科下肢手术麻醉的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收缩压( SBP)、BrOmaGe评分与0.894%罗哌卡因、0.6%罗哌卡因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腔0.75%罗哌卡因应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的麻醉有着显著的疗效,对我国在低位硬膜外麻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实验和推广。

  • 甲状腺疾病的B超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焦俊平;徐改春;曹新兰;贾朝阳

    目的:研究甲状腺疾病B超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稷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7例患者,均使用B超检查,了解该疾病的诊断情况。结果本研究以病理学诊断的结果(腺病、甲状腺癌、结节)和检验诊断的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与B超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52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检验诊断结果与B超诊断结果相同,占77.61%。甲状腺功能减退7例,准确率为85.71%;甲状腺功能亢进37例,准确率为86.78%;腺病14例,准确率为89.09%;甲状腺癌3例,准确率为100%;结节6例,准确率为83.33%。结论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上准确率高、无创伤是B超诊断的特点,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在临床上检查患者是否为该疾病时,可以利用B超进行检查。

  •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效果探讨

    作者:乔明洲;张海芳

    目的:探讨在后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的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肌电图分析

    作者:牛辉

    目的:探讨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口市中心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方式,包括超短波、动态干扰电治疗,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包括腰椎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脊柱减压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直腿抬高试验及ODI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肌电图,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NCV与D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分析

    作者:赵倩茹;樊锐太;顾浩;王鑫;张恒;高未华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既往接受过Stupp标准方案治疗的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共25例,均予以贝发珠单抗( BEV,10 mG/KG,静脉滴注,每2周1次)联合替莫唑胺( TMZ,200 mG/m2,口服,连用5 d,28 d为1个周期)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中有8例(32%)部分缓解,13例(52%)稳定,4例(16%)进展,疾病控制率为84%,6个月PFS率及中位PFS分别为44%和5个月,中位OS为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高血压,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复发恶性脑胶质瘤化疗的优先选择方案。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作者:赵绍强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医内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单用治疗(对照组)与联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用厄贝沙坦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使血压水平明显下降,并对血糖未构成明显影响,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乳果糖治疗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血氨、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的影响

    作者:翟学敏

    目的:探究轻微肝性脑病患者接受乳果糖治疗对其 CHiLd-puGH 评分、肝功能及血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轻微肝性脑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行乳果糖疗法、思连康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行乳果糖治疗后血氨水平为(78.64±27.85)μmOL/L,低于对照组的(79.62±25.7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CHiLd-puGH分级及肝功能较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 P﹥0.05)。结论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行乳果糖治疗能有效诱导血氨水平下降,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 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50例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张忠杰;杨灵波;邢瑞雪;王学宁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山西大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患者50例,对其体外循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生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轻度神经系统症状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呼吸功能不全症状2例,其余37例患者均良好恢复并顺利出院。结论对病变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建议实施深低温体外循环,并在体外循环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综合保护,以降低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不同康复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对比

    作者:李怡岚;王东伟;王景信

    目的:比较不同康复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至12月脑卒中患者88例,按照康复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脑卒中患者均于生命体征稳定后尽快实施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院内12周系统康复治疗,研究组行院内4周康复治疗,5~12周出院回家由家属从旁协助完成相应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疗效及评分指标。结果康复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BartHeL改善及康复治疗费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入院联合中后期家中康复计划可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能力。

  • 左胸微创切口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草原

    目的:探讨对患有食管癌的老年患者进行左胸微创切口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左胸微创切口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2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实验组完成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患者的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食管癌的老年患者进行左胸微创切口手术的效果优于传统切口手术效果,且在完成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的疼痛情况上均优于传统切口手术。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中明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NP(脑利钠肽)水平及NYHA(心衰程度)、LVEF(左心射血能力)评分,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86.1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BNP、NYHA评分均有所下降,LVEF 评分有所提升,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BNP、NYH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评分则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BNP、NYHA及LVEF评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联合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应用双J管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疗效研究

    作者:张清伟;王锋;王慧芬;付秀虹

    目的:探讨双J管支架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上尿路梗阻导致肾积水的疗效。方法2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上尿路梗阻并肾积水患者采用膀胱镜下置双J管术置入双J管并随访。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双J管支架,随访12~48个月,患者上尿路梗阻解除,术后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少,肾功能得到保护。结论双J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上尿路梗阻并肾积水疗效确切,是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上尿路梗阻所致肾积水的理想方法。

  • 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病变注意要点探讨

    作者:韩红梅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病变的注意要点。方法选取襄垣县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脑部CT血管( CTA)成像进行检查,并分析脑血管病变性质、部位和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脑部CTA成像进行检查,65例(83.3%)患者被确诊为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患者中38例(48.7%)出现血管狭窄、10例(12.8%)出现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11例(14.1%)血管纤维细化、7例(7.7%)出现血管发育不良;单纯性前循环血管病变患者8例(10.2%),单纯性后循环血管病变患者22例(28.2%),前后循环均具有血管病变患者35例(44.9%)。结论大脑后动脉、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颈内动脉颅外段是后循环缺血患者常见的血管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常见的为重度性血管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 脑出血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书生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许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50例患者基底节区出血13例,脑室出血8例,丘脑出血11例,桥脑出血6例,小脑出血12例;恢复健康39例,好转9例,死亡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有较复杂的发病症状,临床需明确诊断,采取有效方案诊治,以改善预后,促患者恢复健康,以保障生存质量。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