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皮肤移植术的围麻醉期处理

    作者:刘秀珍;魏昌伟

    皮肤移植术(skin grafting)是指将皮肤完全游离后种植在创伤区域,创面床的血管生长到皮肤下,使皮肤得以存活.主要包括皮片移植术和皮瓣移植术.皮肤移植术不仅适用于传统的创伤、烧伤后修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还广泛应用于面部矫形,头皮再造,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干等组织裸露的新鲜创面或陈旧性创伤修复,瘢痕或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的处理,大面积溃疡、褥疮的修复,白癜风的手术治疗等[1].对面积较大、周围无皮瓣供区者,或感染较重,无法彻底扩创,或一般状态欠佳,不能耐受皮瓣手术者,采用游离植皮术进行创面的修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2].接受皮肤移植的患者因病情复杂和手术部位的不同,其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也往往不同,麻醉医师应视患者情况制订不同的麻醉方案[3-4].

  • 2型糖尿病相关脑损害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马丽超;李春霖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因素,也是导致视力丧失、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近年来,T2DM患者发生的认知功能障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糖尿病相关的脑组织损害的研究越来越多[1].其中磁共振影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综述.

  • 提高干细胞存活率治疗肝硬化

    作者:陈凡

    晚期肝硬化尤其是伴肝功能衰竭时,往往出现肝脏微环境的严重破坏,此时使用干细胞移植通常效果欠佳.王帅等[1-2]在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时发现:移植组中,Child-Pugh A级及B级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提高程度较C级显著,其中Child-Pugh A级及B级患者血清CHE、ALB在移植后各时间点与移植前比较均明显升高,而C级患者血清CHE仅在移植后第8周时与移植前有统计学差异;C级患者血清ALB移植后各时间点与移植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认为前者肝内微环境有利于移植细胞的分化增殖,而后者肝功能损害严重、微环境恶劣不利于干细胞存活.何金秋等[3]也发现使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时,对于Child-Turcotte-Pugh C级和(或)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35分以上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基础实验方面,骆莉莉等[4]分别用含5%、10%、15%肝损伤血清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进行诱导,发现5%肝损伤血清诱导h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不明显;10%肝损伤血清作用hMSCs后,部分细胞出现凋亡现象,随着换液次数增加,凋亡细胞也逐渐增加;15%肝损伤血清作用hMSCs后多经过2次换液,细胞就会完全丢失.

  • 微粒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甲楠;李慧波;周晋

    微粒(microparticle,MP)是细胞活化或凋亡过程中脱落的直径约0.1~1 μm的超微膜囊泡[1].MP首次被提出是在1949年,Chargaff等[2]发现乏血小板血浆包含一种可沉积的因子,这种因子可以使凝血酶的增殖加速.后来通过电镜首次鉴定出这种具有促进血栓形成的亚细胞因子,并命名为"血小板尘埃",也就是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随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人们发现血浆中存在着不同来源的MP,以其活跃的生物学特性参与生理和病理性凝血、炎症反应、生物信号传递等过程.通过对MP水平及特性的分析能够为预测疾病的发生及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提供信息.目前就MP的形成、来源、生物学特性及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抗结核药物肝毒性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叶长根;孙水林;刘亮明

    目前结核病死灰复燃且有上升的趋势,每年有15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1].由于抗结核治疗时间长并且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副作用成为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肝损伤被认为是抗结核药物严重的副作用,因为抗结核治疗期间,肝损伤发生率和死亡率都较其他副作用显著增高[2].然而,抗结核药物肝毒性(antib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toxicity,ATDH)的发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群由于遗传素质等因素的差异,ATDH的发生有明显的不同;而在遗传素质相似的人群中,年龄及性别等因素也会对ATDH的发生产生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对ATDH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 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发育性髋脱位治疗的作用

    作者:路真;楼跃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发育性畸形之一,其病理变化复杂,主要表现为髋臼缺损、股骨头发育不良及头臼非同心圆对位关系[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髋关节超声检查技术的出现,使得DDH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极大地减少了晚期DDH病例的出现.但是仍有一些患儿由于错过筛检或初筛检正常并且没有随访,致使晚期的病例时有发生,这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大,出现继发性的改变,往往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患儿中很多需要闭合复位或开放性手术治疗,通过运用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髋臼各部位发育情况、股骨头颈的形态及髋臼对股骨头覆盖情况,有助于对DDH患儿制订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仿真手术,从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本文就髋关节CT三维成像技术在DDH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早期检测易损斑块的无创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杜发旺;徐延敏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往往以急性血管事件表现出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血栓附着、形成,进而部分或全部阻塞血管,常可导致一系列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尽管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方面已取得比较好的进展,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仍高居榜首,在美国,平均每10万人中有25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39 s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故如何早期预测慢性冠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突然出现的急性血管事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对大部分患者而言,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血管事件首要表现是: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卒中.更进一步来说,尽管我们以积极的治疗使一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存活下来,但存活者发生一系列后续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仍较高.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与冠脉斑块易损性有关,故如何识别和稳定易损斑块,在斑块破裂之前即进行早识别、早治疗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旨在结合近年来对易损斑块的研究,对易损斑块的早期无创识别进行综述.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小华;戴育成;胡葵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1-5],MSCs由于它的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而具有巨大的治疗价值[1-3,6-7],日益受到关注.MSCs有以下特点:(1)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肌细胞[2]、成骨细胞[3-4]、脂肪细胞[8]、神经细胞[9]、肝细胞[6]、心肌细胞[10]和表皮细胞[11-12];(2)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和转分化促进创面愈合[13-14];(3)免疫调控功能,骨髓源MSCs表达MHC-Ⅰ类分子,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不表达CD80、CD86、CD40等协同刺激分子,体外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内诱导免疫耐受[11,15],在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替代治疗.

  • 血管再狭窄预防新技术:药物涂层球囊研究进展

    作者:刘勇

    由于冠状动脉等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rstenosis)问题对临床介入技术的困扰,刺激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近些年来出现了预防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新技术--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s,DCBs),已经取得初步临床应用效果.一、DCBs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机制1.DCBs基本概念和历史:DCBs是球囊扩张术或球囊成形术等介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性球囊药物释放技术,它是将抗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涂置于球囊表面,当球囊到达病变血管壁并被撑开、扩张,与血管壁内膜接触时,通过撕裂血管内膜并加压快速释放、转移药物在局部血管壁内的技术,药物在局部起到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从而预防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1-2].

  •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分类及治疗进展

    作者:姚政铎;何冬梅;勾洪良

    髁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生率仅次于下颌骨体部骨折居第二位,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1-3].一直以来,髁突骨折都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其分类层出不穷,而治疗方法更是百家争鸣.本文就髁突骨折的分类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一、髁突骨折的分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众多髁突骨折的分类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骨折的部位,合并骨折情况,骨折块移位情况以及骨折块与关节窝以及升支的位置关系等.此外,针对髁突囊内骨折还另有分类.我们按时间顺序列出如下.

  • 哺乳动物自噬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刚;孙天胜;李绍光

    自噬是细胞内部分细胞器及细胞质与溶酶体结合,进而被降解的过程.自噬包括三种类型: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其中研究广泛的是巨自噬[1].近10年来,自噬在哺乳动物机体发育及内环境平衡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而关于自噬功能的下调与哺乳动物各种疾病之间密切相关性的研究,使得自噬成为临床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靶点[1-2].如何进一步准确地鉴别、观察、定量细胞自噬是哺乳动物自噬研究的基础.现就目前常见自噬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予以综述.

  • 人类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惠芳;安牧尔;赵璐

    人类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factor-1,APE/Ref-1)是一个多功能DNA修复蛋白和基因调控蛋白,既有脱嘌呤/脱嘧啶位点(apurinc/apyrimidinic sites,AP位点)核酸内切酶活性,又具调节转录因子的DNA结合活性.APE/Ref-1的缺失会引起细胞生长停止、线粒体病损、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氧化还原态和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APE/Ref-1与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及肿瘤的放化疗敏感性有关,被认为是将来癌症治疗中具潜能的靶向分子之一.本文将就APE/Ref-1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前列腺癌研究新进展:SOX7、SOX9、SOX10在预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秦国强;江福能;钟惟德

    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发病率高的肿瘤之一,致死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肺癌[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选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使大量早期前列腺癌得到根治.然而,PSA虽然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差,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急性尿潴留等均可导致PSA升高,加上前列腺癌发病缓慢而且隐匿,所以不能单凭PSA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虽然手术去势或者药物去势治疗能极大地降低血清PSA水平、延缓前列腺癌进展,但几乎所有患者在经过14~30个月的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产生雄激素抵抗,使其从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androgen 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DPC)发展成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androgen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或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ormon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HRPC),导致前列腺癌复发.一旦发展成为AIPC或HRPC,大多数患者在18个月后死亡[2].所以,很有必要在确诊前列腺癌后找到能判断前列腺癌进展为AIPC或HRPC的生物学指标.

  • 腰椎间盘退变引起腰腿痛的相关化学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舒剑臣;唐小穗;赵京元

    20世纪30年代Mixter和Barr首次阐明腰腿痛的真正常见病因系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此后,近20年里腰椎间盘突出一直被认为是腰腿痛的惟一主要病因[1].但后来的观察发现这种观点与临床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比如:部分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间盘摘除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有的腰腿痛的患者在MRI及CT等影像学上并不存在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与疼痛的程度不一致;保守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等[2].直到20世纪50年代Lindblom及Wilson等相继提出即使在没有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椎间盘内部本身的病变同样可以导致腰腿痛.这才使得大家开始深入探讨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的根本原因.近年关于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的病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在相关化学因素方面成果丰富,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关于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相关化学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内镜超声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涛;杨爱明;钱家鸣;舒慧君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一类少见的胰腺肿瘤,具有共同的生化及病理特点,所分泌的激素常以一种为主,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根据激素分泌功能,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功能性PNETs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VIP)瘤、胰高血糖素瘤等.相对胰腺癌多数PNETs生长缓慢,患者在确诊时可以手术治疗且预后较好,而全面、准确的定位诊断则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 加速内皮化与支架术后再狭窄防治进展

    作者:崔晓倩;崔燕;张基昌

    冠心病自报道以来,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重要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其显著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被冠以冠心病内科治疗的"里程碑".但伴随而来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成为了另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尽管支架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介入操作过程及支架自身致栓性导致了血管的损伤及炎性反应,进而促进内膜增生,患者术后发生ISR,甚至多达四分之一的患者需再次行PCI治疗[1-2].

  • 乙酰化刺激蛋白在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郭嘉祯;王晓杰;钱芳;成军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并发脂肪肝(FL)患者血清乙酰化刺激蛋白(ASP)水平及其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初次就诊的93例CHC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伴有FL将患者分为FL组(45例)和非FL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等;HCV基因型、病毒载量等病毒学相关指标;肝脏酶学指标(ALT、AST、GGT);血糖[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相关指标以及ASP水平等.结果 FL组与非FL组患者的BMI存在统计学差异.FL组患者的TG水平明显高于非FL组(P<0.05);FL组患者的ALT、AST、FINS以及HOMA-IR明显低于非FL组(P<0.05);FL组患者的血清ASP水平明显高于非FL组(P<0.01).两组间病原学因素无统计学差异.血清ASP水平与BMI、TG呈显著正相关,与FINS、HOMA-IR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TG水平是血清ASP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r2=0.318,P<0.01).结论 CHC患者伴发FL与血清ASP水平相关,而血清ASP水平与病毒本身无明确相关性.

  •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韦露明;刘芸芝;高宗燕;钟丹妮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同胎龄第10百分位分为体重增长正常组(A组)和体重增长迟缓组(B组),共52例入选.A组23例,B组29例.第2周A组的总热量高于B组,第2、3周A组的肠内热量高于B组,第1周A组氨基酸、脂肪乳的热卡高于B组,第3周A组体重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均数比较,胎龄分别为(32.57±1.78)周和(31.53±1.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及开始应用氨基酸日龄是影响体重增长的相关因素(P均<0.05).结论 出生时的胎龄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之一,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应用氨基酸有助于体重增长.

  • 自体骨粉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

    作者:吴景泉;刘俊;谢爱国;王琳琳;柳大烈

    目的 通过成骨定量检测了解自体骨粉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造成双侧下颌骨部分缺损,随机选取一侧应用自体骨粉回填移植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组,均采用自体对照.于术后12周分别处死动物,采用半自动图像分析法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成骨定量检测,动态指标选择荧光周长百分率(%L.Pm)、骨形成率(BFR/TV)和矿化沉积率(MAR),静态指标选择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密度(Tb.N),进行单因素析因方差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体骨粉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成骨效果良好.

  • 显微超声技术处理由增龄性变化所致根管阻塞的临床评价

    作者:孟磊;潘倩;卢志山;柳忠豪;张韬文

    目的 总结牙科手术显微镜和超声联合应用技术处理由于增龄性变化所导致根管阻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由于增龄性变化导致根管阻塞且常规方法未能顺利疏通根管的患牙57颗共76个根管,采用显微超声联合技术疏通根管阻塞.结果 76个根管阻塞中,有63个顺利扩通并完成根管治疗,总体成功率为82.89%.前牙、前磨牙和磨牙的阻塞根管分别为15个、22个和39个,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寻找、疏通的根管数分别为14个、19个和30个,成功率分别为93.33%、86.36%和76.92%.结论 牙科手术显微镜和超声器械联合应用可作为临床上处理由于老年人增龄性变化所导致根管阻塞治疗的有效方法.

  • 柴胡疏肝汤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bcl-2、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运生;卓鹰;刘智良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汤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由戊四氮所诱导的癫痫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设癫痫模型组(Ⅱ)、德巴金治疗组(Ⅲ)、定痫丸治疗组(Ⅳ)、柴胡疏肝汤低剂量治疗组(Ⅴ),柴胡疏肝汤中剂量治疗组(Ⅵ),柴胡疏肝汤高剂量治疗组(Ⅶ),每组8只;另设正常对照组(Ⅰ)8只.正常对照组和癫痫模型组常规饲养,其他各组给予药物德巴金、定痫丸、柴胡疏肝汤低、中、高剂量,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治疗5周.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bcl-2、bax的表达.结果 癫痫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bax表达明显增加,应用柴胡疏肝汤治疗后bax表达水平下调,而bcl-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柴胡疏肝汤、德巴金、定痫丸可通过降低bax的表达和提高bcl-2的表达,抑制癫痫大鼠神经细胞凋亡,起到良好的抗癫痫作用.

  • 内毒素血症幼鼠小肠黏膜组织学及血浆、肠组织二胺氧化酶、血浆D-乳酸的变化

    作者:常晓;王琳琳;连淑君;唐清;陈萍;王华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幼鼠小肠黏膜组织学及血浆、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血浆D-乳酸的变化.方法 18日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内毒素血症组(n=40),正常对照组(n=8),内毒素血症组根据注射脂多糖(LPS)后取标本时间分为1.5 h、6 h、24 h、72 h、7 d共5个亚组,各组于各时间点分别取血浆及小肠匀浆,测定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小肠匀浆DAO值.结果 (1)内毒素血症组呈小肠黏膜损伤的组织学改变;(2)内毒素血症1.5 h、6 h、24 h、72 h亚组血浆DAO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7 d亚组较正常对照组偏低;(3)内毒素血症各亚组小肠组织DAO低于正常对照组DAO;(4)内毒素血症组血浆D-乳酸较正常组增高(P<0.05);(5)血浆DAO与小肠组织DAO含量呈负相关(r=-0.392,P=0.006).结论 腹腔注射LPS可以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受损,紧密连接破坏,肠通透性增加,提示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血浆DAO及D-乳酸来及时了解肠道屏障功能.

  • 热休克蛋白90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士勇;胡斌斌;杨坤兴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联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病理确诊的40例胰腺癌患者切除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SP90α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析HSP90α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HSP90α的阳性表达率为72.5%(29/4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7.5%(7/40),P<0.05],胰腺癌组织中HSP90α的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HSP90α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HSP90α在中低分化的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2.8%(24/29),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5.5%(5/1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SP90α阳性表达率为86.3%(19/2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55.6%(10/18)];TNM分期为Ⅲ~Ⅳ期的HSP90α阳性表达率为84.6%(22/26),明显高于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50%(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90α在胰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胰腺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HSP90α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差.

  •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立博;苏仁芳;陈德超;关丽卿;付熠;周杰良;吴咏豪;宾冬梅

    目的 评价在血栓抽吸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影响以及预后.方法 取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B组15例;A组在造影术后立即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B组直接血栓抽吸术后PCI治疗,不注射替罗非班,评价PCI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等.结果 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的患者比例达到89.7%,ST段回落率达到91.4%,出院时LVEF为(71.7±10.0)%,CTFC为(23.5±9.3)帧;单纯血栓抽吸组分别为:66.7%,66.7%,(65.5±11.7)%和(28.9±7.6)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肌染色分级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先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而且不良反应不增加.

  • 腹部手术中闭环与开环靶控输注罗库溴铵的药效比较

    作者:吴奇伟;岳云;张忱

    目的 对比观察腹部手术中闭环与开环两种靶控模式输注罗库溴铵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成年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罗库溴铵闭环靶控组(C组)和开环靶控组(Ο组),各20例.全麻诱导和维持均以效应室浓度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及罗库溴铵.以TOF的T1和T4/T1监测肌松情况.C组、Ο组罗库溴铵起始靶浓度均为9 μg/ml,T1达大阻滞时气管插管.继而两组效应室靶浓度均调为4 μg/ml,术中以T1≥25%为肌松调控指标(Ο组)或反馈阈值(C组).两组患者肌松恢复期不予拮抗,当T4/T1>75%时结束肌松监测,呼吸恢复满意后拔除气管导管.结果 C组、Ο组肌松效果在起效时间、靶控诱导剂量、插管条件评分、恢复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Ο组有6例术中罗库溴铵靶浓度依赖人工调控满足肌松,靶浓度维持范围4~5.5 μg/ml.C组均通过自动反馈追加肌松药以4 μg/ml靶浓度维持即可满足要求.结论 以闭环与开环两种模式靶控输注罗库溴铵均可安全用于临床;以效应室浓度9 μg/ml靶控输注罗库溴铵的诱导剂量达0.86 mg/kg,可用74 s左右T1达大阻滞;闭环靶控输注罗库溴铵较开环模式可减轻麻醉者工作量.

  • 左乙拉西坦治疗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随访

    作者:杜程钢;梁树立;梁爽爽;胡晓红;长孙欢欢

    目的 前瞻性比较丙戊酸钠(VPA)和左乙拉西坦(LEV)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副作用情况,从而探讨LEV治疗BECT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癫痫中心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诊断并治疗的26例BECT患者,利用奇偶数分为LEV组和VPA组,分别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后15个月对疗效和副反应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病程1.38年,总智商(FIQ)≥90分21例,平均102.23分.治疗后4~15个月发作停止者15例,其中LEV组8例,VPA组为7例;治疗无效者每组各2例.发作次数为LEV组由55次减少为13次,VPA组由62次减少为18次.觉醒期脑电图恢复正常者LEV组2例,VPA组3例;脑电图棘波较治疗前减少超过50%者两组各为LEV组9例,VPA组6例.两组癫痫和痫性放电控制无统计学差异.LEV组较治疗前FIQ增加3.92分,VPA组增加1.69分,两组智商变化值有统计学差异.LEV组有一过性副反应4例,VPA组有一过性副反应2例,持久性副反应6例,在持久性药物相关副反应方面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LEV治疗BECT时在癫痫和棘波的控制方面与VPA水平相当,但长期副反应罕见,所以应当优先选择应用.

  • 一个股骨头塌陷严重程度评价指标的探讨

    作者:邓俊才;王跃;吕波;朱建辛;郝鹏

    目的 旨在探讨一个评价股骨头塌陷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方法 拍摄髋关节标准正位片,测量股骨头半径及股骨头塌陷深度,塌陷深度与股骨头半径的比值为股骨头塌陷指数.结果 正常人群股骨头塌陷指数理论上为0,塌陷深度越大指数越大;两种不同手术后2年随访时股骨头塌陷情况的统计比较,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组股骨头塌陷指数0.05±0.07,多孔钽棒植入术组股骨头塌陷指数0.02±0.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34).结论 股骨头塌陷指数可作为一个评价股骨头塌陷严重程度的指标,用该指数测量计算简单、方便,可用于不同个体之间塌陷严重程度的比较.

    关键词: 股骨头 塌陷 评估
  • 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差异的研究

    作者:赵琨;孙俊伟;王艳燕;左丽娜;王斌红;彭超英;薛云珍

    目的 对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差异进行探讨.方法 对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首发161例,复发93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测量两组得分的差异.结果 首发组与复发组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量表得分在抑郁总分(P=0.000)、迟缓(P=0.001)、睡眠障碍上有统计学差异(P=0.000),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在总分类数(P=0.001)、错误反应时间(P=0.001)、持续性错误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损,复发患者与首发患者相比有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 康复新液、地奥司明片联合应用于LigaSure痔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麦换;董鹏;王宁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地奥司明片联合应用于LigaSure痔切除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院106例行LigaSure痔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术前正常进食、不服用泻药,术后行康复新液加温水坐浴,康复新液外敷肛周,地奥司明片口服;对照组术前口服硫酸镁50 g行肠道准备、术晨禁食水,术后行温水坐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眩晕、肛周疼痛、水肿、尿潴留、肛门溢液、出血、肛门狭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眩晕、肛周疼痛、水肿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并发尿潴留、肛门溢液、出血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igaSure痔切除术患者术后行康复新液坐浴、地奥司明片口服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卡泊三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CD4CD45RO、CD4CD45RA的影响

    作者:李海英;王秀敏;于娟;李玲玲;张俊花;安荣真;魏义花

    目的 检测卡泊三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CD4CD45RO、CD4CD45RA的变化,为临床应用卡泊三醇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NB-UVB联合局部外用卡泊三醇的治疗方法,以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评定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治疗前、治疗后6周患者外周血中CD4+CD45RO+T细胞、CD4+CD45RA+T细胞的水平.结果 卡泊三醇联合NB-UVB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用NB-UVB组(χ2=8.437,P<0.05);卡泊三醇联合NB-UVB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人相比,其外周血中CD4+CD45RO+T细胞水平高(t=25.656,P<0.01),CD4+CD45RA+T细胞水平低(t=24.119,P<0.01);治疗6周后CD4+CD45RO+T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t=0.491,P>0.05),CD4+CD45RA+T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t=1.160,P>0.05).结论 卡泊三醇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

  • 带袢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基础研究

    作者:彭永岳;黄燕峰;罗轶

    目的 探讨带袢钢板固定下胫腓分离这一新型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特性,与皮质骨螺钉、可吸收螺钉修复固定方式相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12具,分为3组:A组为带袢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组;B组为一枚皮质骨螺钉固定组;C组为一枚可吸收螺钉修复固定组,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刚度和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带袢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在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优于传统手术固定方法,胫骨A组的轴向刚度高于B、C两组,分别高13%和16%,腓骨分别高15%和20%,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带袢钢板内固定后,胫距关节其接触面恢复到(4.78±0.34)cm2,接触压为(104.60±7.85)N/cm2,与正常标本比较相差7%~8%,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B、C组固定,接触压力分别相差13%~19%和15%~20%,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带袢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在固定后的稳定性具有优于传统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是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一种可替代术式.

  • 联合超声检查法诊断胎儿先天性肢体畸形的价值

    作者:钱敏;孟焱;翟林;郑蓉

    目的 评价联合超声检查法在诊断胎儿先天性肢体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对受检胎儿联合应用连续顺序追踪法(SCSA)和平行移位检查法(PME)观察胎儿四肢形态和膝关节屈曲方向.结果 应用单纯SCSA法,产前超声诊断肢体畸形的阳性诊断率为19.23%(5/26),联合超声检查法的阳性诊断率为30.77%(8/26).结论 在筛查下肢大关节异常方面,PME法能弥补单纯SCSA法的不足,应用联合超声检查法可明显提高阳性诊断率.

  • 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作者:陈迎春;何丽萍;赵凯;赵玉龙

    目的 分析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进而推导其指导治疗的可能.方法 采用Coulter Epics XL-MCL型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35例毛细支气管炎儿童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比率,与28例支气管哮喘儿童和15例健康儿童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35例毛细支气管炎儿童治疗前后和15例健康儿童血清IL-4、IFN-γ水平,并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的CD4+水平较高,CD8+水平较低,与支气管哮喘组类似,F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的IL-4水平较高,而且治疗前高于治疗后,F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检验显示三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水平较低,但F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引起婴儿第一次喘息常见的原因,甚至进一步发展为哮喘,除感染因素外或许与哮喘之间存在着类似的免疫学机制,可以考虑进行免疫治疗.

  • 超声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颖;李天亮;郝菲;吴江;高明兰;李保

    目的 比较超声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查一致性及对斑块定位、定性、狭窄程度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5例脑梗死患者在1周内进行超声和MSCTA检查,分别观察斑块有无、位置、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5例脑梗死患者经超声和MSCTA检查分别发现了76处和78处颅外颈动脉斑块,两者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和MSCTA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不同性质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8,P=0.087);对不同部位斑块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81);对各处斑块不同狭窄程度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44,P=0.06).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超声、MSCTA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中具有互补作用.

  • 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

    作者:冯小伟;肖建宇;李绪斌;刘义涛;叶兆祥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CT扫描,2例行MRI扫描.结果 7例纵隔淋巴管瘤均表现为纵隔肿块.其中右前上纵隔3例,右后上纵隔2例,右前下纵隔心包旁1例,左前上纵隔1例.7例中4例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楚;2例肿块沿纵隔血管间隙弥漫生长,边界不清;1例肿块向椎管内延伸,呈哑铃型.肿块直径5.0~11.0 cm,平均7.2 cm.CT平扫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平均CT值23 HU;增强扫描4例中1例肿块内部呈小片状或点、条样强化,3例无强化表现.2例行MRI检查,病灶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肿物,增强后无强化表现,其中1例信号欠均匀,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结论 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前上纵隔的囊性肿块,可沿纵隔间隙弥漫生长,增强扫描多无强化.CT增强扫描及MRI扫描有助于纵隔淋巴管瘤的诊断.

  • 粪便钙卫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张颖;王英德

    目的 比较粪便钙卫蛋白(FC)与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共80例,UC患者42例,非炎症对照组38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ANC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FC浓度.结果 FC浓度在UC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466.38 μg/g vs.117.55 μg/g,P<0.05).pANCA在UC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7.6%,对照组中无阳性者.UC患者FC浓度与血清pANCA的表达无相关性(P=0.632).结论 FC在UC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UC确诊之前的一项简单而又无侵入性的筛查指标;血清pANCA在UC的诊断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其较低的阳性率不适于将其作为UC的筛查指标.

  • 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DR、CT、MRI对比研究

    作者:修新军;刘吉华;孙德宝

    目的 提高对DR、CT、MRI显示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的认识,并探讨其显示率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157个经MRI、病理或随访证实的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的同期DR、CT和MRI表现,对其征象加以对照和分别比较.结果 CT显示股骨头韧带钙化7个髋关节,DR 0个髋关节,MRI 0个髋关节;CT显示关节囊肿胀53个髋关节,DR 32个髋关节,MRI 56个髋关节;CT显示髂腰肌囊扩张6个髋关节,DR 0个髋关节,MRI 6个髋关节;CT显示肌肉萎缩81侧,DR 61侧,MRI 80侧.CT和DR对股骨头韧带钙化、关节囊肿胀、髂腰肌囊扩张、肌肉萎缩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8~7.1140,P<0.05).CT与MRI对股骨头韧带钙化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01,P<0.05).MRI与DR对关节囊肿胀、髂腰肌囊扩张、肌肉萎缩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8~8.3821,P<0.05).结论 CT与MRI均能较好显示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对关节囊肿胀、髂腰肌囊扩张、肌肉萎缩的显示均优于DR.CT对股骨头韧带钙化的显示优于DR和MRI.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礼学;吴安爽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后伴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06例因CHF在我院就诊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分,≥20分且由2名以上专科医师确诊者为CHF后伴发抑郁组,余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CHF后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4例CHF患者伴发有抑郁,占22.6%.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心功能分级、丧失工作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收入在两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CHF后伴抑郁组女性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心功能分级、丧失工作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收入为CHF后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血管医师在治疗CH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应积极减少抑郁的危险因素,在神经精神科医师的协助下积极识别和防治CHF并发的抑郁障碍.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进;曹秀峰;朱斌;周国志;王冬冬

    目的 探讨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9月至2006年3月,48例不可切除性HCC患者TACE治疗1~2次后第2周接受了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其中男3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9岁(32~86岁);行为状态评分(KPS)100分10例,80分21例,60分17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4例,B级14例;22例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400 ng/ml;瘤体直径<5 cm 17例,5~10 cm 18例,>10 cm 13例;融合瘤34例,单个瘤体14例;HBV抗原阳性38例,HCV抗原阳性10例;肝癌Okuda分期Ⅰ期22例,Ⅱ期24例,Ⅲ期2例;肝癌AJCC分期(第六版)Ⅱ期(T2N0M0)10例,Ⅲa期(T3N0M0)20例,Ⅲb期(T4N0M0)18例.评价患者并发症、近期疗效及随访患者1、2、3年生存率.结果 48例患者中有效反应(CR+PR)34例(70.8%).并发症反应轻微.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45.8%、27.1%,中位生存期15.5个月.预后影响因素中肿瘤类型、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kuda分期、AJCC分期、植入前AFP水平及肿瘤周边匹配剂量均显著影响生存率.结论 对于不可切除性HCC患者,TACE后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双介入"治疗手段.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与白介素-8水平

    作者:李庆华;马俊杰;赵悦

    目的 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白介素-8(IL-8)水平,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67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SES、IL-8、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SES、IL-8水平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清SES、IL-8水平较SAP组明显升高;SES与IL-8、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IL-8与血脂未显示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SES、IL-8水平较高,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初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

    作者:王慧娟;万云高;秦俭;刘君;孙志媛;徐东

    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宣武医院心脏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3例;全面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根据LDL-C、hs-CRP水平分组,分析LDL-C及hs-CRP与AMI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1)AMI患者住院死亡率为6.3%(16/253);(2)平均随访(7.5±3.7)个月,心脏性死亡占2.5%(6/23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占0.4%(1/237),心绞痛住院占3.4%(8/237),心力衰竭住院占1.3%(3/237),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占3.0%(7/237),总终点事件占10.5%(25/237);(3)经Cox回归分析与远期死亡相关的因素是hs-CRP水平(r=0.177,P=0.006,OR=1.219,95% CI:1.061~1.400);hs-CRP、LDL-C值均高的组随访心脏性死亡事件(9.0%)明显高于其他组(0),P=0.001.结论 hs-CRP是AMI患者远期死亡预测指标,LDL-C和hs-CRP的联合检测可为AMI患者长期预后提供依据.

  • 术后复发直肠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临床研究

    作者:李莎;田种泽;岳养军;薛龙;朱向辉;陈小华;石万萍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组(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方案化疗;单放组(B组)为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 A组与B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8%、81.4%、53.1%与90.8%、59.4%、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78.0%、50.9%与87.9%、58.4%、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9个月与39个月.不良反应:A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反应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肤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术后复发直肠癌而言,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比单纯放疗严重,但均在耐受范围内,而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期较单纯放疗获得提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热休克蛋白90的表达及与激素疗效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亮亮;梁燕;方美云;贾治林;司阳;关艳春;王雪娜

    目的 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特点及与激素疗效、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4例初发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HSP90 mRNA,同时检测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将ITP患者按糖皮质激素(GC)治疗效应分为GC敏感组和GC抵抗组,再按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进行分组比较,同时分析患者HSP90 mRNA与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抗体IgG的相关性.结果 44例ITP患者外周血PBMC的HSP90 mRNA中位数为0.90(0.48~2.52),32例正常人为1.40(0.82~2.65),正常人较ITP患者HSP90 mRNA有升高趋势,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人急性ITP患者HSP90 mRNA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患者(P<0.05).GC敏感组HSP90 mRNA表达中位数高于抵抗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按性别、年龄和病情分组比较,可见年龄≤60岁较年龄>60岁患者,轻型较重型患者,HSP90 mRNA均有升高趋势,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ITP患者HSP90 mRNA水平与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抗体Ig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SP90 mRNA在急性ITP患者显著高于慢性患者,显示与病程密切相关,结合其在GC敏感组较抵抗组表达升高的趋势,推测其在ITP中表达下调与GC抵抗有关联.

  • 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统计分析

    作者:柴红;陈泽泉;余永利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131I治疗的经病理证实的1744例甲状腺癌病例资料.初次手术病理资料2000年之前的为一组,2000年以后的病理资料,每2年合并为一组,用卡方或卡方趋势检验分析甲状腺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腺瘤(TA)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08年、2009~2010年的甲状腺癌合并结甲的百分比与2000年以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且2005~2006年、2007~2008年、2009~2010年的甲状腺癌合并HT的百分比与2000年之前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甲状腺癌合并TA以2005~2006年为界,在此之前逐年递增,在此之后与之相反.甲状腺癌的男女发病比例在25岁之前达到高峰,女性为男性的3倍,但是随着年龄增加逐渐趋于平衡.结论 近几年来甲状腺癌合并结甲、合并HT较前明显增高,而合并TA有下降趋势.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诊断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虎;秦东京;姜兴岳;曹新山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选和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肝癌30例,肝转移瘤20例,肝血管瘤20例)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进行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DWI在显示恶性病灶,特别是显示多发小病灶转移瘤,要比CT增强扫描更有优势.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均低于血管瘤的ADC值,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 大蒜素联合美罗培南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杀菌研究

    作者:于亮;王梅;姜梅杰;李玉臣;刘爱华

    目的 探讨体外大蒜素与美罗培南联合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作用.方法 (1)采用EDTA-Na2纸片复合法和改良三维实验对6株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金属酶进行鉴定.(2)采用M-H肉汤法,确定大蒜素、美罗培南、大蒜素+美罗培南的MIC值,计算两药联用的FIC指数,K-B纸片法鉴定大蒜素对美罗培南抑菌作用的影响,微孔板生物检测法检测大蒜素、美罗培南及两药联用的抑菌率.(3)M-H肉汤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蒜素抑菌作用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作用后,细菌谷胱甘肽、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总巯基的变化.(4)改良三维实验和M-H肉汤法检测大蒜素对β-内酰胺金属酶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用的影响.结果 (1)经EDTA-Na2纸片复合法和改良三维实验对6株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金属酶进行鉴定,均产生β-内酰胺金属酶.(2)大蒜素对6株耐碳青霉烯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均为512 μg/ml,美罗培南为128 μg/ml.两种药物联用FIC值为0.25,大蒜素+美罗培南较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抑菌率明显提高.(3)0.3 mg/ml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不同浓度大蒜素联用后,抑菌率显著下降.大蒜素作用组较无大蒜素作用组及高浓度大蒜素作用组较低浓度大蒜素作用组细菌谷胱甘肽、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总巯基水平显著下降.(4)美罗培南+大蒜素+酶提取物组抑菌率较美罗培南+酶提取物组显著提高.结论 大蒜素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抑制作用与其引起细菌体内氧化失衡有关;大蒜素与美罗培南联用对该细菌有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大蒜素抑制β-内酰胺金属酶对美罗培南的分解作用有关.

  • 活性氧在荆花牡荆素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安东建;陈周行;曹建国

    目的 探讨紫花牡荆素(CAS)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A549细胞.MTT法测定CAS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Annexin V/PI双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率;H2DCFH-DA探针流式细胞术分析活性氧(ROS)生成.结果 CAS能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Annexin V/PI法检测结果显示10 μmol/L的CAS作用A549细胞12 h、24 h、48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22.39%、38.66%、64.82%.H2DCFH-DA探针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完全培养基组、溶媒(0.1% DMSO)组对A459细胞作用0 h;CAS(10 μmol/L)对A549细胞作用3 h、6 h、12 h;N-乙酰-L-半胱氨酸(NAC,10 mmol/L)+CAS(10 μmol/L)组对A549细胞作用6 h的ROS生成水平分别为8.47、15.26、66.2、74.1、82.2、67.3,随着CAS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内ROS水平增加.NAC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结论 CAS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ROS产生增加有关.

  • 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不同亚型肠上皮化生中突变型p53和C-myc的表达

    作者:黄珏;赖跃兴;杨道华;李清华;徐萍

    目的 探讨萎缩性胃炎伴不同亚型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突变型p53(mt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AB-PAS和HID-AB黏液染色区分肠上皮化生亚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各组mt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完全性结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结肠化生、完全性小肠化生和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mtp53表达率分别为:25.00%、4.25%、5.88%、6.25%、0.00%,C-myc的表达率分别为:57.78%、23.40%、17.65%、25.00%、10.00%,不完全性结肠化生mtp53蛋白表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P<0.01);不完全性结肠化生C-myc蛋白表达高于其他亚型肠化生和非萎缩性胃炎(P<0.05).结论 mtp53蛋白和C-myc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胃黏膜肠化及癌变的过程,同时提示不完全性结肠化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 广东流感H3N2亚型神经氨酸酶基因变异和耐药分析

    作者:梁丽君;黄平;侯年妹;张欣;倪汉忠;张永慧;柯昌文

    目的 揭示广东地区2007~2010年甲型H3N2毒株神经氨酸酶(NA)基因特征、变异及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时空抽样方法选取毒株,检测广东2007~2010年甲型H3N2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NA基因序列作为参照,采用Mega 5.05和BioEdit 7.0.1软件对N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分析毒株变异进化速度;采用NA酶活性阻断试验检测病毒的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药物敏感性.结果 广东2007~2010年H3N2毒株NA基因同义进化(Ks)和错义进化(Ka)速度分别为1.69×10-3~1.84×10-3核苷酸/年和1.07×10-3~1.15×10-3核苷酸/年,Ks值约为Ka值的1.5倍,揭示NA基因受自然选择压力较大.疫苗株A/Perth/10/2009与2010年和2011年广东毒株N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7.7%~98.2%、97.6%~97.7%.广东毒株NA基因有6个抗原表位变异,尤其是367位和369位氨基酸的变异频率较高.毒株A/Guangdong/548/2008发生耐药相关位点D151V,出现对奥司他韦敏感性降低;其余分离毒株均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敏感;各年份毒株药物敏感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东2007~2010年甲型H3N2毒株NA基因的6个抗原表位有变异,抗原变异的积累可能出现流感暴发;D151V变异可能降低H3N2病毒对奥司他韦敏感性,但广东大多数H3N2毒株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仍敏感.

  • 竹红菌甲素脂质体对体外培养肿瘤HeLa细胞的光灭活作用

    作者:王志津;何玉英;崔莲;张金萍;王伟;刘丽丽;夏爱祥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及探讨竹红菌甲素(HA)脂质体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方法 构建HA脂质体,注入体外培养瘤细胞的培养基中,并用新鲜Hank′s液反复冲洗后,于室温下在碘钨灯下照光,通过与单纯照光组、单用HA脂质体组、空白对照组对比的实验方法,观察HA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瘤细胞的光动力学作用.结果 注有HA脂质体的培养基中经光照显示HeLa细胞的不同时间段的死亡率比单纯照光组及单用HA脂质体组均高(P<0.05).结论 HA脂质体对培养基中HeLa细胞光动力灭活作用确切.HA结构单一清楚,光动力作用确切可靠,也应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光敏剂.

  • 疗前18F-FDG PET/CT对鼻咽癌颈部散在小淋巴结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胡秀全;肖巍魏;沈关驻;韩非;卢丽霞;徐安安;樊卫;赵充

    目的 探讨疗前18F-FDG PET/CT对CT或MRI显示阴性的鼻咽癌颈部散在小淋巴结(大横断面短径≥0.5 cm但<1 cm、包膜完整、无中央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疗前CT或MRI检查可见颈部散在小淋巴结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头颈部或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在超声引导下对散在小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对比18F-FDG PET/CT显像及穿刺病理结果,计算18F-FDG PET/CT诊断符合率,分析18F-FDG PET/CT检查对N分期的影响.结果 2004年12月至2009年8月共30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CT或MRI诊断N0~3期分别为3例、13例、13例、1例.30例患者颈部共发现散在小淋巴结31枚,大横断面短径为0.5~0.8 cm(中位0.6 cm);其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15枚,阴性16枚;穿刺病理结果显示,15枚显像阳性的小淋巴结中病理阳性13枚,阴性2枚;16枚显像阴性的小淋巴结病理均为阴性.18F-FDG PET/CT的诊断准确率、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100%和88.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和100%.与基于CT或MRI的N分期比较,18F-FDG PET/CT检查示5例患者N分期升级.结论 疗前18F-FDG PET/CT检查用于诊断CT或MRI显示阴性的鼻咽癌颈部散在小淋巴结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鼻咽癌准确分期.

  • 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诱导糖尿病大鼠肝组织趋化素的表达

    作者:侯方;郑少雄

    目的 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诱导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趋化素(chemerin)的表达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探讨炎症、脂代谢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OR组)8只,生理盐水灌胃;饱和脂肪酸组(SFA组)8只,脂肪乳灌胃;反式脂肪酸组(TFA组)8只,人造奶油灌胃;糖尿病组(DM组),8只.观察空腹血糖(FPG)、游离脂肪酸(F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等指标.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chemerin的表达情况,并比较chemerin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SFA、TFA组大鼠体重较喂养初期增加,DM组大鼠体重较NOR组降低明显(P<0.05).血清FINS水平SFA、TFA、DM组均高于NOR组(P<0.01).hs-CRP、FFA的测定SFA、TFA、DM组均高于NOR组(P<0.05).大鼠肝组织chemerin mRNA的表达SFA、TFA、DM组高于NOR组(均P<0.01).chemerin分别与HOME-IR(r=0.544,P<0.05)、ISI(r=-0.544,P<0.05)、hs-CRP(r=0.575,P<0.05)、TG(r=0.7,P<0.05)、LDL-C(r=0.77,P<0.01)具有相关性.结论 Chemerin在早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加重脂肪细胞的功能障碍并对肝脏组织造成影响,为一致炎因素.

  • 心肌1号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的骨髓干细胞修复作用研究

    作者:汪丽芳;马元;屈百鸣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经验复方心肌1号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的骨髓干细胞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Wiste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10只,每天同一时间皮下注射生理盐水6 ml,连续18 d;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10只,连续3 d腹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5 mg/kg,后每天同一时间皮下注射生理盐水6 ml,连续15 d;心肌1号干预组10只,连续3 d腹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5 mg/kg,后予心肌1号20.4 g·kg-1·d-1灌胃,连续15 d.3组大鼠在第4天尾静脉取血1 ml,心肌1号干预组在心肌1号灌胃第12天再次尾静脉取血1 ml,分别加入CD34和CD44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和CD4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同时3组大鼠均在取血完成后腹腔注射Brdu(50 mg/kg)2次,间隔2 h.第18天之后再观察2周,在第32天用戊巴比妥麻醉处死3组大鼠,取出大鼠心脏,分别行HE染色与Brdu免疫组化染色,在Brdu染色阳性的基础上再行Brdu、TNI免疫组化双标染色,Brdu染色阴性的不再行双标染色.结果 心肌1号干预组外周血CD34和CD4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异丙模型组及用药前,同时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心肌1号干预组有新生细胞生成,并且新生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肌钙蛋白I(TnI).结论 (1)心肌1号能提高实验大鼠外周血CD34、CD4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2)心肌1号有促进实验大鼠新生细胞生成的作用;(3)新生细胞有心肌特异性蛋白TnI表达.心肌1号可能有动员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并释放入外周血中的作用,且动员的骨髓干细胞有归巢至受损心肌并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可能.

  • 间充质干细胞对窒息新生大鼠合并多脏器损伤的影响

    作者:赵赛;田兆方;李玉红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窒息新生大鼠引致的多脏器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扩增大鼠骨髓来源MSCs,以PBS按要求稀释供注射用;3日龄清洁级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窒息+ MSCs组(A组)、空气+MSCs(B组)、窒息对照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四组;A、C组均先将大鼠置于密封瓶中密闭30 min,再予氧罩吸氧2 h[氧浓度(60±5)%];B、D组同时置于密封瓶中,但瓶口不密闭,也不予吸氧.模型结束后,A、B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5×104的MSCs,而C、D组仅注射相同容积的PBS,72 h后(6日龄)处死全部动物,组织病理学进行心、脑、肺组织病理评分;ELASA法检测心、脑、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及血清TNF-α、CK-MB、cTnT、S-100b、NSE水平.结果 (1)心脏、脑、肺组织四组病理学评分分别是1.79±0.22,0.34±0.13,2.33±0.27,0.34±0.08;3.06±0.33,1.29±0.14,4.30±0.47,1.15±0.10;2.31±0.56,0.46±0.20,3.06±0.33,0.4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2)四组间血清TNF-α、CK-MB、cTnT、S-100b、NSE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2.19,P=0.000;F=39.14,P=0.000;F=242.40,P=0.000;F=66.66,P=0.000;F=78.66,P=0.000).(3)以上各指标结果在A、C组均明显高于D组(均P<0.05),C组高于A组(P<0.05).(4)血清TNF-α水平与细胞因子及酶学改变呈正相关.组织匀浆TNF-α水平与相应组织病理评分也存在正相关(P均<0.05).结论 (1)新生大鼠窒息模型合并有多脏器损伤.(2)MSC对窒息新生大鼠多脏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有关.

  • TGF-β2/Smad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曹泽;金贵善;刘福生;谢坚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传导通路中TGF-β2/Smad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收集人脑胶质瘤组织样本59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2、Smad2、磷酸化Smad2(P-Smad2)及Ki-67蛋白在其中表达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中Smad2 mRNA的表达.结果 TGF-β2、Smad2、P-Smad2及Ki67蛋白与人脑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1),各级别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Smad2、P-Smad2蛋白表达之间亦呈正相关(P<0.01);TGF-β2、Smad2及P-Smad2蛋白表达均与增殖指标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Smad2 mRNA表达与Smad2和P-Smad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TGF-β2/Smad2蛋白表达随肿瘤病理级别增高表达增强,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有关.

  • 肝脂肪变性促进慢性丙型肝炎病程进展的研究

    作者:周光德;赵雨来;赵景民;刘树红;郭晓东

    目的 研究脂肪变性在慢性丙型肝炎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治疗前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59例,按照感染HCV基因亚型分为基因1b型组、基因2a型组和其他基因型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病例血清HCV载量,组织学评估各组穿刺肝组织炎症坏死、纤维化和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结果 HCV基因1b型和2a型感染患者占总病例的65.41%,63.52%(101/159)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不同基因型组间脂肪变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基因型组HCV慢性感染者间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和脂肪变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肝脂肪变性与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均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34和0.29,P均<0.01),但HCV感染病毒量与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脂肪变性促进慢性丙型肝炎病程进展.

  • 红细胞生成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与VEGF和TSP-1表达变化的关系

    作者:赵班;吴华;郑法雷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与肾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形成抑制因子(TSP-1)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UUO对照组(n=20)及EPO治疗组(n=20),分别于手术后第3、7、14、21天处死动物留取肾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VEGF和TSP-1的表达程度.结果 手术后第3、7天EPO治疗组较UUO对照组α-SMA表达明显减少(P<0.05),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加(P<0.05).术后第3、7、14天,EPO治疗组TSP-1表达明显低于UUO对照组(P<0.05),而VEGF表达明显高于UUO对照组(P<0.05).结论 EPO具有抑制UUO模型大鼠早期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作用,该作用可能与EPO下调肾组织TSP-1表达,上调VEGF表达有关.

  • FH535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cyclin D表达

    作者:李光兵;杨华瑜;毛一雷;孙倩;钟守先;黄洁夫

    目的 探讨β-catenin抑制剂FH535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FH535用药组,使用改良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S)检测FH535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细胞β-catenin以及cyclin D蛋白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epG2细胞cyclin D mRNA水平.结果 FH535能够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FH535给药组HepG2细胞内β-catenin蛋白表达无差异.FH535给药组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靶基因cyclin D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FH535通过抑制cyclin D mRNA及cyclin D蛋白表达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

  • 成熟T细胞肿瘤与T细胞反应性增生抗原表达对比研究

    作者:陈红梅;齐曼;夏成青;孙晓柏;陈杭;信亚文

    目的 比较成熟T细胞肿瘤与T细胞反应性增生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全T细胞抗原CD2、CD3、CD5、CD7及CD4、CD8等的表达差异,探讨上述抗原表达变化在成熟T细胞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成熟T细胞肿瘤及36例T细胞反应性增生流式细胞免疫分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抗原表达及其与正常T细胞的比较,将T细胞抗原表达模式分为抗原丢失及抗原强度变化.强度变化包括表达减弱、表达增强、双峰表达、表达不均匀等.结果 63.9%的成熟T细胞肿瘤有1项或多项全T细胞抗原丢失(23/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1.772,P<0.0001).36.1%的成熟T细胞肿瘤病例有3项或4项全T抗原强度变化(13/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525,P=0.0106).97.2%的成熟T细胞肿瘤CD4/CD8比例异常(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8/3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9.024,P<0.0001).27.8%的成熟T细胞肿瘤CD45表达异常(10/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1/3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859,P<0.0088).结论 成熟T细胞肿瘤与T细胞反应性增生在全T细胞抗原、CD4、CD8及CD45表达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上述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成熟T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经胸超声与经食管超声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的对比研究

    作者:潘文志;陈海燕;周达新;潘翠珍;葛均波

    目的 对比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在主动脉瓣环内径(AVAD)测量方面的差异.方法 入选我院就诊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患者10例.另外入选同期在我院就诊16例无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65岁)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TEE及TTE测量AVAD.结果 CAS组中,TTE测得的AVAD(AVAD-TTE)与TEE测得的AVAD(AVAD-TEE)有很强的相关性(r=0.89,P=0.0005),两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8(P=0.002).与TEE比,TTE低估了AVAD值[(21.55±2.63)mm vs.(22.96±3.04) mm,P=0.01].有3例患者,AVAD-TTE比AVAD-TEE小3 mm或以上.对照组中,AVAD-TEE与AVAD-TTE有更强的相关性(r=0.94,P<0.0001),两者之间的ICC为0.93(P<0.0001).AVAD-TEE与AVAD-TTE无统计学差异[(21.21±2.85)mm vs.(21.52±2.75)mm,P=0.24].两者大差值为2 mm,无病例差值≥3 mm.无论是在CAS组和对照组,TTE及TEE在测量AVAD时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ICC均>0.95,大差异不超过1.2 mm.结论 在CAS患者中,TTE相对于TEE而言易低估AVAD,尤其是在图像质量偏差的患者中.TTE在作为TAVI手术策略参考时尚不能替代TEE.

  • 静脉注射伊洛前列素治疗重度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

    作者:王广义;薛浩;朱航;邢攸红

    目的 观察特发性重度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接受静脉注射伊洛前列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重度IPAH患者接受静脉注射伊洛前列素,起始量0.5 ng·kg-1·min-1持续静滴,根据病情酌情加量至1~2 ng·kg-1·min-1,治疗时间(21±5)d.观察其对心功能和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NYHA心功能级别改善0.8(P<0.01).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肺动脉收缩压(sPAP)从(103.7±24.1)mm Hg下降至(94.1±13.8)mm Hg(P<0.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从(34.7±9.2)mm Hg增加至(37.5±9.8)mm Hg(P=0.235);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VED)从(46.4±8.9)mm Hg下降至(42.6±8.7)mm Hg(P=0.181).每搏输出量治疗前(36.2±16.7)ml,治疗后(37.7±18.4)ml(P=0.891).动脉血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轻微增加.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5 008±2500)pg/ml vs.(11 327±1389)pg/ml,P<0.001].结论 静脉注射伊洛前列素能明显降低重度IPAH患者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

  • 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筛查在双胎异常妊娠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丽娟;茹彤;顾燕;杨燕;戴晨燕;徐燕

    目的 通过规范妊娠早期超声检查双胎的时间、内容和方法,探讨早孕期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在双胎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江苏省产前诊断中心超声室受检的655例双胎妊娠孕妇,于妊娠11~13+6周行早孕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并追踪妊娠过程和临床结局.结果 655例受检双胎妊娠孕妇,早孕期发现28例孕妇的29个疑似胎儿超声异常,其中1例为两个胎儿均异常,其余为单个胎儿异常.疑似胎儿异常包括11例单纯解剖结构异常(颈部淋巴水囊瘤、无脑儿、脐膨出、腹部囊性包块和胎盘水泡样变性)以及17例早孕期超声指标异常(NT增厚、鼻骨缺失、巨膀胱和单脐动脉),其中共有17例后经临床证实.其余早孕期正常孕妇中,共漏诊3例,失访62例,漏诊率为0.51%(3/593),实际双胎异常妊娠发生率为3.37%(20/593),早孕期超声筛查临床符合率为60.71%(17/28).结论 统一规范化进行早孕期产前超声筛查可有效地提高双胎异常检出的准确率,尽可能地检出胎儿异常、减少漏诊率以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研究

    作者:张英华;魏路清;白志强;江文锐

    目的 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质谱变化,寻找特异性蛋白标记物,评价这些标记物对IPF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IPF患者及对照组BALF标本,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差异蛋白.通过非线性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诊断模型,并留一交叉验证法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IPF患者BALF中筛选出8个表达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峰,其中检测效率高的4个低表达蛋白质峰质荷比(m/z)分别为1947.634、1975.519、2488.535及4950.230.以这4个蛋白质峰组合建立诊断模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应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获得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峰在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这些小分子可能在IPF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睾丸扭转27例的诊治分析

    作者:李世强;侯建平;张祺;吴宪伟;张锋;郭艳芳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急症之一,好发于青少年,临床上并非罕见.初诊时易误诊为急性睾丸炎、附睾炎,有时误诊为嵌顿疝.睾丸扭转时间过长,常易导致睾丸坏死,也可反应性影响健侧血运,继发精系退行性变,影响生育功能.睾丸扭转诊断治疗并不复杂,关键是医务人员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我院2001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睾丸扭转27例,报道如下.

  • 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78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吴智勇;毛志福;王志维;高尚志;程邦昌

    纵隔肿瘤中巨大实质性病例较为少见,它往往占据纵隔或一侧胸腔,压迫毗邻脏器(气管、食管、心脏及大血管)产生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其治疗相对棘手,特别是在麻醉诱导或气管插管时可引起心脏骤停;位于下纵隔的肿瘤,瘤体压迫心脏、大血管,麻醉成功后,在改变体位时,心排出量锐减,可引起血压骤降.因此,对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手术的麻醉、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与一般纵隔肿瘤切除术不同,其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1975年6月至2009年6月,本组经手术治疗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7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成软骨细胞瘤的MRI征象分析

    作者:姚海泉;林洪平;张鹏;李建全;刘永桥

    成软骨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源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软骨化骨的骨骼,发生率在所有原发骨肿瘤中不足1%[1].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CB的MRI表现,并总结其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8月至2010年5月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及外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B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4~18岁,平均15.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在医院PACS系统中,5例行X线平片检查.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

  • 脑干出血47例临床与预后分析

    作者:任志平;王海;赵长坡;陈春起;王涛;张英俊

    自发性脑干出血是神经科临床的急重症,发病突然、急剧,临床表现复杂,处置要求严谨,病死率较高.随着头颅CT、MRI、CTA及MRA的临床普及,脑干出血的诊断率、发病的具体部位、发病的原因及治疗水平均有了明显提高.现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7例脑干出血的患者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 频发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血管检查及血小板活化分析

    作者:刘运涌;楚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短暂神经功能缺损.频发TIA是指72 h内TIA发作3次或3次以上的特殊状态.TIA频繁发作后近期卒中的风险较高[1-2].因此明确TIA的病因,对其防治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多普勒超声对34例频发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其血小板活化功能,报道如下.

  • 超声诊断膀胱实质占位性病灶的临床价值

    作者:智文祥;顾新刚;王宇;夏寅娟;吴旸;沈惠芳;杨华丽

    膀胱肿瘤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超声是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的优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行超声检查图像资料完整且具有病理结果的124个病灶,旨在评价常规超声在膀胱占位性病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7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实质性占位病灶且有病理结果者共108例(124个病灶),其中男69例,女39例,年龄36~88岁,平均(65.4±9.8)岁,患者多因肉眼血尿来医院就诊,病灶大小5~82 mm,平均大小(23.4±13.3)mm.

  • 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例报道

    作者:王蓉;周磐石;宋旭;龚敏;张圣熙;张耘;黄锦阳;林文耀

    外科手术微创化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三大主流趋势之一.近年来,腹壁无瘢痕(no scar)手术引起了微创外科界的关注,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为其代表之一.我们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采用LESS治疗12例肾囊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 拮抗剂量对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抑制的影响

    作者:王庚;黄鹂

    麻醉恢复期的残余肌松作用和呼吸抑制一直是影响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否常规进行拮抗以及拮抗剂量也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观察恢复室(PACU)使用不同剂量新斯的明对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拮抗作用及对呼吸抑制的预防.

  • 曲马多和丙泊酚预防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全麻的苏醒期躁动

    作者:张忱;吴奇伟;柳娟

    全身麻醉的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一项较为常见的麻醉并发症,指麻醉苏醒期患者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有不适当行为,包括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目前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麻醉用药方法、疼痛、留置尿管、手术、患者情况等几项因素已被证实为EA的危险因素[1-2].EA可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预防EA是临床麻醉的重要目标.

  • 右心腔内操作期间不停跳技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宁;何佳虹;董斌;唐培金;冯永健;刘晓川;薛会岗;文刚照

    常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由于心脏手术操作期间冠状动脉无血,无论采取什么心肌保护措施,心肌损伤都在所难免[1].近年来不停跳心脏手术使温心外科成了部分心脏外科医师推崇的心肌保护技术,但在实践中发现,空气栓塞,术中因操作困难导致的医源性损伤,以及缝合瓣膜不精细引起术后瓣周瘘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使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陷入尴尬局面.我们通过整合两种技术的优势,尽量避免每种技术的局限性,大限度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限,在术中心肌保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共开展该类手术63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 脑恶性胶质瘤术后间质内化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红卫;宁伟东;马选鹏

    脑胶质瘤为颅内恶性肿瘤,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一直是神经外科中难治性疾病之一[1].由于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且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手术不可能将其彻底切除,术后常有复发,单纯手术治疗平均生存期仅6个月.因此,近年来脑胶质瘤术后行放化疗,特别是局部用药的间质化疗研究成为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2-3].本研究对41例恶性胶质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后,在瘤腔内放置明胶海绵+Ommagy化疗囊,术后2周开始应用盐酸尼莫司汀(ACNU)行间质内化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主动脉夹层32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马黎明;刘高利;李祥;程前进;李庆臣;郑善光;王为新

    主动脉夹层是危重而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们外科手术治疗32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3±8.5)岁.其中Debakey Ⅰ型15例,DebakeyⅡ型2例,DebakeyⅢ型15例.合并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1例,冠心病1例;有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2例,长期吸烟史者7例,肾功能不全者2例.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急性夹层13例,均行急症手术.

  • 大叶性肺炎误诊为肺癌一例

    作者:赵建业;魏龙晓

    患者男,42岁,已婚,汉族,干部,因发热7 d,发现肺内包块6 d入院.患者于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9 ℃,无发冷、咳嗽、咳痰、咳血及痰中带血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胸部X线及CT检查,提示肺内占位性病变,并给予抗炎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建议进一步检查治疗,到上级医院行PET/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肺癌可能性大,建议手术治疗,为进一步治疗转我院,门诊以右上肺肺内包块性质待定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及家庭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65 次/min,呼吸18 次/min,血压125/85 mm Hg,发育正常,全身体表检查无特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 小儿特重度烫伤合并脓毒症一例

    作者:李兴照;蔡晨;徐庆连;唐益忠;夏正国

    患儿女,2岁,系全身多处开水烫伤1周伴精神萎靡、纳差、腹胀2 d入院.烫伤后,患儿在院外接受了1周不系统、不正规的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明显加重.转入我科时,已形成了20%深Ⅱ度至Ⅲ度的创面,创面散在全身多处,主要位于躯干及四肢,创缘红肿明显,基底呈黑色焦痂样改变,痂壳凹陷且干燥,无明显分泌物;且有严重脓毒血症及明显感染性休克的表现:精神萎靡,嗜睡;全身水肿,腹胀;肢端凉,足背动脉搏动细弱,难以触及;尿量0 ml/h;WBC 18.9×1012/L,T 39.5 ℃,P 190次/min,BP 80/55 mmHg.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二例

    作者:王增芹;袁宝强

    例1,姊,12岁,于5岁左右时走路易跌倒,吃饭时手不稳,需头部转动才能协助进食.站立时整个身体摇动,不能跑步.时有讲话费劲缓慢,有类似"口吃"样动作,现在患儿上述症状稍有加重.患儿易患感冒、肺炎.1岁前平均1个月两次感冒,6个月左右患1次肺炎.6岁后患感冒、肺炎次数减少.患儿足月顺产,无产伤窒息史.出生体重3.1 kg,按时计划免疫接种.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类似家族病史.查体:神清,精神可,营养正常,表情呆滞,双眼球结膜内毛细血管扩张明显,眼球水平震颤明显,双侧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如网状,咽充血,颈软,呼吸平稳规则,无口周发绀,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为80次/min,节律规整,未及病理性杂音.

  • 成人Meckel憩室伴出血一例

    作者:丁寅佳;刘晟

    患者男,43岁,因中上腹疼痛3 d,反复便血近1 d入院.患者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阵发性针扎样隐痛,4~5次/d,与进食、排便无关.入院前1 d出现鲜红色稀血便3次,总量约300 ml.伴头晕、乏力,无发热、恶心、呕吐、里急后重等.当地医院血常规检查无异常,粪常规示红细胞满视野,隐血(++++),予以抑酸、止血等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入院当天再次便血3次,约600 ml.

  • 围产期超声监测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一例

    作者:李玉萍;李引娥;段玉喃;姜红

    孕妇,女,27岁,孕1产0,身体健康,无特殊感染史,无遗传病史,无服药史,孕28周在我院做彩超,胎儿未发现明显异常,孕39周(2011年10月25日)在我院做产前超声检查,使用仪器GE-V730,探头频率3.75 MHz,超声显示:宫内妊娠,单活胎,头位,头颅光环完整,双顶径93 mm,股骨径长74 mm,胎儿心胸比例增大,心率142次/min,于胎儿心脏四腔切面观:左、右心室内见数个大小不等的较强回声光团附着于室间隔及左右室壁,突入心腔,大的32 mm ×29 mm(图1),随着心脏的舒缩,异常团块无明显运动.左心室流入道无异常(图2).

  • 降钙素原预警脓毒血症一例

    作者:白重阳;顾炳权

    患者男,75岁,以"腹胀伴大便习惯改变"入院.入院后行肠镜、CT等相关检查,肠镜下活检标本,病理结果报告:乙状结肠腺癌,遂行乙状结肠癌切除手术.术后9 h,患者出现腹腔出血,伴会阴及左侧躯干部广泛淤斑,WBC 8.9×109/L,0.5 ng/ml<降钙素原(PCT)< 2 ng/ml,T 37 ℃,经全院会诊后决定非手术治疗.术后第3天出血停止,WBC 7.9×109/L,0.5 ng/ml10 ng/ml,T 37 ℃,患者排便后,吻合口旁引流管引流出暗红色恶臭浑浊液体,伴气体溢出,腹穿抽出黄色浑浊液体,当日下午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大量淡黄色浑浊液体,吻合口上下肠管坏死,遂行结肠脾曲及直肠上段切除,横结肠造瘘.

  • 以周围神经病变起病的肾小管酸中毒一例

    作者:陈敏;单培彦;江文静;刘爱芬;麻琳;蒋玲

    患者男,54岁,因双下肢疼痛2.5年,加重伴双肩、胸部疼痛6个月于2011年4月19日收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患者2.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底针刺样疼痛,行走及用力时明显,伴麻木,未诊治,逐渐进展至双踝部疼痛,6个月后出现双下肢持续性无力,无明显的麻痹发作表现,伴有胸痛,无力逐渐不能行走.10个月后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当时查体胸部有压痛,腹部可见手术瘢痕.双踝部轻度水肿,有色素沉着.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双踝部痛觉减退.

  • 结肠多发绳索状息肉一例

    作者:项芳芳;毛高平

    患者女,76岁,回族,主诉:反复呕吐10天余.患者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物及胆汁,伴烧心及反酸,偶有腹泻,为黄色稀便,2次/d,无腹胀、腹痛、发热等,当地医院输液5 d后无明显改善,饮食差,平素大便干燥,2~3 d一次,小便正常,近2个月体重下降约10 kg.患者"高血压"病史20年余,长期口服"依那普利1片/d",2010年因腹胀就诊,诊断为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缓解.

  • 家族性发疹性毳毛囊肿一例

    作者:窄秀凤;张丽丽;周爱民

    患者男,20岁,油漆工人.因前胸部出现许多蓝灰色丘疹半年,近1个月增多就诊.患者在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前胸部突然出现许多蓝灰色丘疹,自觉轻度瘙痒,热时瘙痒加重.2011年8月10日来我院就诊,取前胸皮损行病理检查,诊断为发疹性毳毛囊肿.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堂兄有相同病变,现26岁,20岁发病.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皮肤科情况:前胸可见散在许多毛囊性丘疹,呈蓝灰色,直径1~3 mm,质中偏硬,少数丘疹表面可见脐窝,但未挤出白色黏稠物(图1).前胸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无明显改变.真皮中部有一卵圆形囊肿形成,囊壁较薄,由数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囊腔内含有无定形物和许多毳毛横断面或斜切面,囊周有少许纤维组织包绕,无炎症细胞浸润,也未见皮脂腺附着(图2).

  • 不伴血清铜及铜蓝蛋白降低的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作者:陈丽平;熊思清;商秀丽

    患者女,15岁,因"言语含糊不清3个月"于2011年8月24日来诊.该患者于2011年5月中旬无明显诱因渐出现说话慢、含糊不清,声音小,嘴角流涎,饮水呛咳.上述症状无晨轻暮重表现.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2011年8月22日)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影(图1A).MRI检查(2011年8月22日)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T1加权像呈低信号影(图1B),T2加权像呈高信号影(图1C),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诊.既往身体健康.起病以来无头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意识不清,无发热抽搐,无关节疼痛,无胸闷气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 罕见椎体爆裂骨折骨折块贯穿椎管导致脊髓横断、完全截瘫一例

    作者:陈庆胜;孙继飞

    患者男,38岁,于2011年11月6日约16∶00因在矿井下工作时被矿石砸伤,导致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呼吸困难而住院治疗.入院查体:血压90/50 mm Hg,意识清楚,心脏听诊未见异常.右肺呼吸音可,左肺呼吸音消失,腹部膨隆,无肌紧张、左上腹触痛,无反跳痛.胸腰段脊柱后突畸形,触痛明显,腰椎旁触痛明显.活动受限.于腹股沟以下无感觉,双下肢感觉消失,无自主活动,肌力0级.会阴部感觉消失,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X线片及CT 示:胸12椎体严重爆裂性骨折,椎体塌陷,于胸11、12棘突之间可见较大骨块(图1~4).

  • 完全型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一例

    作者:邓静敏;钟小宁;柳广南;何志义;张建全;白晶;王自秀

    患者男,25岁,汉族,农民,未婚.患者4岁起病,出现四肢杵状指(趾),但无任何不适,约19岁时开始出现慢性间断性骨痛伴乏力、多汗、皮肤增厚及皮疹,杵状指(趾)越发明显,指(趾)关节肿胀,踝、腕关节逐渐肥大,面部皮肤皱纹加深,皮肤粗糙,自觉容貌明显"衰老",皮疹出现顺序为手臂→胸部→大腿→面部,无痛痒.近5年反复出现上腹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病",口服奥美拉唑或"中药"(不详)可好转,但症状反复.近1个月来出现左上腹隐痛,放射至右胸部,偶有反酸、嗳气,无呕吐、呕血、黑便等.整个病程中无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胸闷、发绀、心悸等伴随症状.既往史:出生1个月曾患肺炎.

  • 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作者:陈幸华

    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患者达10万余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的亲缘相关或无亲缘关系供者是Allo-HSCT合适的供者.然而,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亲缘关系人群中找到HLA相合供者的概率仅为1/10万~1/5万.在我国,随着单子女家庭数的日益增加,约70%~80%的患者因为不能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而失去HSCT治疗的机会.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亲属间或非血缘关系供受者HLA单倍型相合HSCT得到飞速的发展,90%的白血病患者能够找到HLA单倍型相合供者进行HSCT,获得治愈的机会.

  • 分子生物学在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昭

    近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已经成为白血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及预后判断等多个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白血病是一组临床异质性疾病,患者的生存情况依据年龄、原始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异常等而有不同.在过去的数百年中,针对白血病的研究在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预后因子被应用于临床,其中分子生物学异常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备受重视,也是基因靶向治疗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近年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 三氧化二砷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宁宁;周晋

    三氧化二砷(As2O3)已经被证实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着显著的疗效.应用As2O3诱导治疗或联合治疗,能够降低APL患者的复发率,并能改善APL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的生存质量[1-3],同时给不能耐受蒽环类化疗方案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替代治疗的选择[4],然而,临床研究中发现,常规静脉给药时,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出现类维甲酸综合征样的高白细胞血症,并发生致命的颅内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导致患者早期死亡,我们以往的研究显示,As2O3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能明显减轻As2O3治疗中的这些副作用[5].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否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作者:鞠秀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之一就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存活率的大幅提升,儿童ALL的5年无病生存率(EFS)可达到70%~80%,而其中相当一部分ALL患儿并未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也达到了治愈.在儿童ALL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步的关键因素包括严格的危险度评估及强化治疗,可靠的循证医学指导以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部分ALL患儿通过规范化疗未达到完全缓解(CR),或早期复发导致治疗失败,进而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关于儿童ALL是否还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这个问题仍需要反复、认真思考.因为无论化疗还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其治疗效果较以前均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治疗效果相似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应的危险度以及远期毒副作用等多方面的问题,从而制定理想的治疗方案.如果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则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相对化学治疗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否真的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

  • 静电法制备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微胶囊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亚群;高冬晓;周敬安;王永;狄淬砺

    目的 探索用静电法制备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微胶囊.方法 用自制的静电微胶囊发生装置制备包被了hRPE细胞的ACA微胶囊,显微镜下观察微胶囊形态,测量微胶囊直径,细胞计数板进行常规计数,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成功制备出直径376~432 μm[平均(403±13.2) μm]的hRPE细胞的ACA微胶囊.细胞总数、细胞存活率和存活总数在当天分别是(3.0±0.2)×104、(86±10.9)%、(2.4±0.3)×104;第1天分别是(2.8±0.3)×104、(84±11.2)%、(2.3±0.3)×104;第3天分别是(3.2±0.4)×104、(87±15.7)%、(2.5±0.4)×104;第7天分别是(6.1±0.6)×104、(75±16.8)%、(4.5±0.5)×104.结论 用自制的静电微胶囊发生装置能成功制备出hRPE细胞的ACA微胶囊;培养1周后,微胶囊内细胞增殖明显.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