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失血性休克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

    作者:纪玉珍

    为了预防切口感染,我院除加强了手术室环境、媒介物的清洁、消毒、灭菌管理外,特别强调无菌技术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补充血容量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清洗液用于湿化瓶连接管去污消毒

    作者:张新兰;袁红霞

    氧气湿化瓶每周均常规消毒,但其连接管较细长,使用较久后其污渍沉积在管壁内形成污渍斑块,不易清除,给消毒带来困难.我们使用自配的清洗液,对氧气湿化瓶连接管和吸痰管进行灌注清洗消毒,经细菌培养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湿化瓶 消毒 清洗液
  • 阴沟肠杆菌致败血症1例

    作者:储从家;吴惠玲;潘丽;孔繁林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我室于2002年6月从一败血症患者血液中检出1株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败血症
  • 一种新的化学灭菌剂-邻苯二甲醛

    作者:李六亿

    邻苯二甲醛(ortho-phthalaldehyde,简称OPA),1999年由美国FDA批准使用.当pH为7.5、OPA浓度为0.55%时,是一种透明、淡蓝色液体;OPA在试管内有极好的杀微生物活性,例如,杀灭分支杆菌的活性优于戊二醛,用0.21%的OPA使污染的牛分支杆菌降低106 CFU/ml的平均杀灭时间为6 min,而1.5%的戊二醛需要32 min.

    关键词: 邻苯二甲醛 灭菌剂
  • 体疗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探讨

    作者:王鲁江;胡孟苏

    为给疗养员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活动环境,做好控制医院感染工作,近年来我们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效的杜绝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具体措施探讨如下.

    关键词: 体疗工作 医院感染
  • 备皮刀污染的调查

    作者:倪翠兰;刘萍

    手术前的皮肤准备,一些穿刺、治疗的皮肤准备,均要使用备皮刀.因此,备皮刀的清洁程度是保证手术及治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此,随机对临床科室20名护士调查备皮刀的使用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供应室下收下送实行分时分段管理

    作者:陈培玲

    按照三级甲等医院<供应室验收标准>要求,从1999年9月起,实行分时分段交换物品,即上午收、下午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医院急救装备灭菌三角巾有效期的检测

    作者:曹力;张秀銮;彭壁波

    为了避免医疗急救战备物资因时间长、有效期失效,导致用于患者急救处置后发生感染,因此,对库存的20世纪50~80年代的灭菌装备物资中三角巾,从产品的包装、批号、有效期、消毒灭菌方法等进行灭菌保存质量监测.

  • 艾滋病长期误诊1例

    作者:何玲

    艾滋病(AIDS)是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体所导致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后期常发生继发性感染.我们收治了1例误诊5个月,以全身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AIDS患者,报道如下.

    关键词: 艾滋病 感染 误诊
  • 热风烘干器气流中的细菌检测分析

    作者:刘荣辉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手术室的热风烘干器送出的气流进行了细菌学检测,发现热风烘干器送出的气流中所含的细菌数量很少,而且没有检出致病菌,我们认为洗手以后用热风烘干器干燥手并不会对手造成二次污染,热风烘干器可以作为洗手后手的干燥.

    关键词: 热风烘干器 洗手
  • 加强卫生员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作者:王会芬;闫文军

    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更加大了医院感染的管理难度.由于一些清洁工、卫生员文化低,没有接受专业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是导致医院交叉感染的危险人群.因此强化卫生员管理,是各级医院感染重要环节.

  • 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朝晖;陈劲龙;叶惠芬;杨银梅;张溪林;曾军

    目的监测克雷伯菌ESBLs的产生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方法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2001年分离所得207株克雷伯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采用K-B法进行药敏监测. 结果克雷伯菌产ESBLs率由28% 升高到39%,产ESBLs株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株;产ESBLs株仅对四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亚胺培南敏感,亚胺培南仍然为有效的抗生素. 结论近年来克雷伯菌产ESBLs率显著升高;亚胺培南仍然为有效的抗生素;应采取措施控制产ESBLs克雷伯菌感染.

  • 呼吸系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临床调查

    作者:陈旭;李建华;张艳;井玉琦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呼吸系统革兰阴性菌产ESBLs菌株,监测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使用Api半自动细菌监测系统,药敏试验按NCCLs新规则操作. 结果医院感染产ESBLs为20.7%,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菌也有产酶株,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有广泛耐药,对喹诺酮类有较高耐药,对亚胺培南均敏感,重症病房和老年患者是高发区和高危人群. 结论检测ESBLs菌株,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ESBLs病原菌暴发和流行的必要手段.

  •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作者:宋青;何蕾;黄晓明;杨惠格

    目的研究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方法选取我院SICU 病房102例住院时间>48 h的连续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日常规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分别于入院第3天、第5天、第7天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采集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资料. 结果 SICU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为 41.4%,其中,革兰阴性菌76.8%,革兰阳性菌9.1%;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5.4%,不动杆菌占13.2%. 结论我院SICU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

  • 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的分类和分布研究

    作者:明德松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 分布情况. 方法采用多底物改良相邻纸片法检测105株呼吸道、非呼吸道Kpn. 结果 105株Kpn中产β-lase菌株49株,总β-lase检出率为46.7%,其中产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各2株,广谱酶11株(10.5%),产ESBLs34株(32.4%),未检出培南酶;34株产ESBLs菌株中,CAZ、ATM、CTX检出率分别 82.4%, 85.9%,94.0%;69株呼吸道的Kpn产β-lase 39株(56.5%),其中青霉素酶1株、头孢菌素酶2株,广谱酶10株(14.5%),ESBLs 26株(37.7%),而36株非呼吸道Kpn产β-lase 10株(27.8%),其中青霉素酶、广谱酶各1株, ESBLs 8株(22.2%). 结论本组Kpn菌产β-lase以广谱酶、ESBLs为主,未检出培南酶;本组Kpn菌所产ESBLs的检出率以CTX高;呼吸道的Kpn的产酶率、产ESBLs率均高于非呼吸道的Kpn.

  • 临床标本的真菌培养和药敏分析

    作者:沈翠芬;张晓祥

    目的研究本院真菌感染现状与耐药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用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鉴定,采用ATB 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3 974份临床标本共分离真菌1 535株,检出率为10.9%;分离真菌15种,白色念珠菌仍为主要菌种;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仅应做好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而且要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 真菌 药敏试验
  • 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及菌群分布特点

    作者:郭君其;谭建明;吴守法;欧良明;吴卫真;杨顺良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各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及菌群分布特点.方法对282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的病原体检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检测的途径,统计其检测结果.结果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为34.4%,其中痰87.5%、纤维支气管镜(FOB)采样79.2%,血液13.8%、尿液40%等,各种途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肾移植术后各部位的感染病原体检测和菌群分布有其各自的特点,多途径和多种病原体的检测是提高病原体诊断的有效措施.

  • 225 例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解晓珍;席道友;张中奎

    目的探讨近年来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 方法统计1999年12月~2002年5月,真菌感染225例临床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5例共获真菌菌株245株,其中混合菌20株,占7.8%;白色念珠菌、无名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群;呼吸、血液、肿瘤、肾内、内分泌及CCU/ICU病区真菌感染率较高;益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占40.4%和37.6%;两性霉素、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为2.4%、3.3%、4.1%.结论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免疫力低下可能是引起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仍保持很高的抗菌活性,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耐药性
  • 1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与分析

    作者:宋世平;解晓珍;席道友;张忠奎;李秋

    目的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及药敏情况,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选药依据.方法 采用K-B法药敏试验,对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1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苯唑西林耐药的菌株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测定. 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总耐药率依次为青霉素-G92.8%、红霉素84.2%、氨苄西林81.5%、头孢他啶77.0%、复方新诺明71.2%、苯唑西林70.1%;MRSA的检出率为65.1%;不同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同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医生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感染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参考耐药性监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临床上一旦检测出MRSA,微生物室要根据NCCLS的有关规定修订药敏报告.

  • 外源指导序列转换临床耐药大肠埃希菌表型研究

    作者:齐俊英;万齐全;陈如

    目的研究外源指导序列(external guide sequence, EGS)在体外逆转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菌为敏感菌中的作用与能力.方法构建针对β-内酰胺酶并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EGS重组质粒,常规CaCl2法将重组质粒导入临床分离耐氨苄西林大肠埃希菌E16菌株中,通过菌落PCR鉴定,并利用分光光度计A600检测阳性转化菌t-E16在含不同浓度氨苄西林LB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耐氨苄西林的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16菌株在浓度为50 μg/ml、100 μg/ml的氨苄西林LB培养皿中均生长良好,而导入EGSAMP的转化菌t-E16在浓度为100 μg/ml的氨苄西林LB培养液和培养皿中不能生长,在浓度为50 μg/ml的氨苄西林LB培养基中生长受抑,表明转化菌t-E16部分恢复了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结论外源指导序列在逆转临床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中的作用肯定.

  • 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作者:夏祥碧;刘力克;张倩;刘亮;汪勇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医院2000年所有恶性肿瘤住院病例资料,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对可能与恶性肿瘤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住院天数、转移、放疗、糖尿病、动静脉插管、内镜、气管切开、手术、抗生素与医院感染有关(P均<0.01);按男女性别分别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泌尿道插管与医院感染有关(P<0.01).结论为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重视合理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及抗生素,减少住院天数及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对行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白细胞数量,对伴有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应严格地控制血糖.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作用

    作者:佘丹阳;刘又宁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 方法以10株单纯诱导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和5株诱导产AmpC酶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阴沟肠杆菌为对象,采用肉汤稀释渐进突变选择法筛选突变株,三维试验监测受试菌的AmpC酶产生情况,琼脂稀释法测定突变株的抗生素敏感性. 结果在单纯诱导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中,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对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强.在诱导产AmpC酶并产ESBLs的阴沟肠杆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强.头孢吡肟对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作用较弱,但可逐渐增强部分受试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亚胺培南对高产AmpC酶突变没有选择作用,也没有导致受试菌耐药性增强. 结论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是不一致的,在治疗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时,应选择具有高抗菌活性、低选择能力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邹外一;彭丹心;高翔;罗绍凯;李娟;蓝惠霞

    目的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18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情况. 结果真菌败血症占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3.7%,热带念珠菌是主要菌种,占72.2%,病死率达38.9%,真菌败血症的发生与原发病、强烈化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长期反复应用有关;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4.3%、63.6%.结论非白色念珠菌败血症有增多之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防治是关键,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

  • 成人呼吸道病毒、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研究

    作者:陈杭薇;尤兰华

    目的探讨成人呼吸道疾病患者非典型病原体的分布. 方法应用APAAP和PCR法检测常见4种8型呼吸道病毒及CP、MP病原. 结果感染阳性者334例,检出率42.9%,其中混合感染率49.1%;RSV 检出率高(17.1%),COPD组 RSV 检出较高(23.3%),肺炎组Flu A检出较高(20.7%);不同季节检出率均显示第一季度高. 结论非典型病原体是成人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混合感染率为其特点.

  • 论组织协调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王成玉;岳淑华;姜家莹;闫喜民

    目的探讨组织协调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从掌握国家方针政策、领导重视、专业队伍建设、发挥科主任、护士长作用、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观念等5个方面论述组织协调的作用. 结果掌握国家方针政策及相关知识是组织协调工作的动力;领导重视是组织协调工作的保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是组织协调工作的基础;发挥科室主任、护士长职能作用是组织协调工作的关键;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观念、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是组织协调工作的目的. 结论组织协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中心工作,是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各项法规的关键环节.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作者:郭丽娟;娄燕;李连华

    目的为了加深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方法科室自查与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查相结合,通过各种监测查出不足,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结果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只有加深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抓好有关医院感染系统化的各种工作,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 结核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胡美芳

    目的探讨结核病医院感染因素、病原菌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临床结核病20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综合分析其医院感染特点、发生原因.结果 208例结核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Ⅱ型肺结核28.54%,多脏器结核25%,老年人结核65%,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者医院感染发生率≥50%.结论老年结核病、多脏器结核、结核病复治、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以及住院时间长是结核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

    作者:李保春;陆军;许静;吉雅菲;崔若兰;苏红;袁伟杰

    目的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0~1992年间、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7~1999年间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的2001~2002年间,采用日本Kuraray公司提供的抗HCV-14试剂盒,以间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抗体.结果 HCV的1年阳转率1991~1992年为42.2%,1998~1999年为22.8%,2001年~2002年为9%;输血量越多,透析时间越长,丙肝的感染率越高.结论多次输血是血透患者高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透析过程中的医院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透析器一次使用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HD)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 综合医院急诊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调查

    作者:田建国;吴建红;李学惠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调查分析2000年1月~2001年12月急诊科危重抢救患者入院诊断、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率、危险因素、感染部位及菌群分布数据. 结果急诊科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1.8%,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高,占53.5%;其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为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频繁的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操作,广谱抗生素的预防与治疗性应用、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医院感染病原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耐药细菌. 结论必须重视急诊科医院感染,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改善、净化环境,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切实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综合病房医院感染调查

    作者:容冰;孙玉琴;赖晓全

    目的了解综合病房医院感染状况. 方法用前瞻性方法,对1998年4月~2000年5月期间收治的2 602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医院感染率为6.42%,例次感染率8.15%;≥60岁患者分别占77.25、80.66%;部位分布为呼吸道(66.04%)、胃肠道(12.26%)、泌尿道(8.49%);高发时段为住院时间≥20 d;主要基础病为各种肿瘤、心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34.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1.81%)等. 结论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的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应受到重点关注.

  • FE复合酶防治烧伤创面感染的作用

    作者:陈炯;韩春茂;叶臻;蔡锋泉;林小玮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FE复合酶在烧伤感染创面上对微生物、愈合时间的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将每1 ml含酶1.5、3U的FE复合酶浸透两层纱布覆盖于烧伤感染创面上,每天换药1次,使用前、后15 min行创面细菌培养,每隔1周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3U/1 m的FE复合酶对MRSA有效,1.5U/1 ml的FE复合酶对其他创面分离菌均有效,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FE复合酶可以在烧伤创面上常规安全使用的药物,具有较强的广谱杀菌能力,但要有足够的浓度才有良好的效果.

  • 儿科医院感染的探讨

    作者:孟建华

    目的探讨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1997年1月~2002年7月底,医院感染发生病例,并对感染率、逐年感染率及被感染天数、感染疾病等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2.70%,医院感染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无医院感染患者明显延长.结论提高控制感染意识、提高患儿免疫力及作好各方面的消毒、无菌操作工作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率,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 围手术期医院感染322例分析

    作者:曾俊群;王吉善;武迎宏

    目的了解我院的围手术期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和2001年围手术期医院感染322例,并对易感因素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1.7%,死亡18例(5.6%);易感疾病中以恶性肿瘤高(33.0%);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占97.8%;术前留置尿管占88.2%;气管插管全麻占81.6%;手术时间≥4 h占4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常见(38.3%);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真菌常见,分别占16.3%和13.8%,耐药菌占66.4%;22例肝移植手术医院感染率45.5%,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死亡2例(9.1%).结论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术前留置尿管、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和住院时间长为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关于B-D测试的一些问题

    作者:黄靖雄

    1 为什么B-D测试必须每天每锅做B-D测试(Bowie-Dick test),它是1963年由苏格兰两位微生物学家J.H.Bowie和J.Dick设计的,专门用于预真空(包括脉冲)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的检测.冷空气是造成预真空(包括脉冲)压力蒸汽灭菌锅灭菌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 动态灭菌过程的终端质量管理

    作者:秦红梅;陈旭

    目的指导灭菌人员对灭菌终端质量作出有效性判断.方法采用B-D测试纸,化学指示卡,生物菌管3种检测方法进行灭菌比较.结果动态灭菌过程中,3种检测结果呈现明显差异性.结论采用多种检测,综合判断,确保灭菌终端质量安全可靠.

  • 臭氧水灭菌效果的试验观察

    作者:史利克;马景学;赵桂荣;王悦;戚小敏

    目的测定高效电解臭氧消毒治疗机在不同浓度、对不同菌株的杀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用臭氧水对菌悬液进行消毒,定量培养,计算杀菌率.结果在5 mg/L浓度下对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作用1 min杀灭率可达100%,对枯草杆菌芽胞(ATCC9372)作用10 min杀灭率可达99.99%;用临床菌株试验,在5 mg/L浓度下作用0.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为100%,在1.25 mg/L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率均>99.3%.结论高效电解臭氧消毒治疗机产生的臭氧水具有快速、高效杀菌作用.

  • 杭州市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分析

    作者:葛朝珍;倪晓平;蒋辉权;邱丽华;寇宇;顾水林

    目的为提高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开展了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调查.方法采用试纸法隐血试验对杭州市区市级以上医疗单位重点科室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进行现场检测.结果 1998~2002年间,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医院由1998年的100%,下降至2002年的66.67%(χ2=8.75,P=0.0328);不合格的器械由1998年的30.61%,下降至2002年的7.30%(χ2=37.50,P=0.0000).结论试纸法检测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方法简便、敏感特异、价廉实用,建议列入各级医疗单位医院感染控制的日常监测项目.

  • 正确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作者:张晓春;许乐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灭菌过程有效性的监测手段.方法采用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剂和控制灭菌过程的各种参数及机械状况,对灭菌效果进行全面监控.结果加强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落实,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3种监测方法,才能提高灭菌质量.结论监测方法的正确使用和严格质量控制是灭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环氧乙烷 灭菌 监测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细菌耐药的预防

    作者:艾华;沈策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医务工作者的关注[1].病原菌耐药导致医院感染,尤其是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医疗费用增加,加重了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预防医院病原菌耐药的产生和传播,是有效降低这类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是有效控制耐药菌的关键之一.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娥;刘继兰;曹中兴

    自1950年发现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苦霉素(Picromycin)以来,迄今已发现70余种,其中有10余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证明,大环内酯类是耐受性较好的一类抗生素药物,但较老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酸不稳定,口服吸收的个体差异性较大,细菌耐药性增加,从而促使医药工作者的研究.

  •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作者:杨健;陈升汶;吴伟元;卢月梅;何林;朱克群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2001年1月~2002年6月,本院临床分离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 734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0.6%,革兰阴性菌占59.4%.常见的临床分离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MRSA和MRCNS分别为37.8%和78.8%;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株7.6%;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株占34.9%,肺炎克雷伯菌占34.2%;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碳青酶烯类外)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株.结论细菌耐药性仍是目前临床上的难题,需采取积极措施,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 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石彦明;宁康;周玲;于翠香;刘世青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0.3~0.6 g/d,6~8 d静脉滴注,继之以0.2,bid,4~7 d,po.结果痊愈11例(28.95%),显效24例(60.5%),有效率92.11%,细菌消除率92.86%,总疗程10~15 d(平均11.6 d),药物副作用较少(发生率2.63%).结论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急性下呼吸道常见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

  •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秉翔;刘又宁;王睿

    目的比较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观察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7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美罗培南组38例,治疗有效率为92.11%,细菌清除率为86.1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38例,治疗有效率为92.11%,细菌清除率为80.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美罗培南不良反应发生率7.8%,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发生率5.2%.结论美罗培南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引起的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肾脏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宋东奎;王瑞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肾脏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查阅国内检索类中文医药期刊,归纳有关氟喹诺酮类(FQs)肾脏不良反应的报道.结果 FQs肾脏主要不良反应有血尿、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结论 FQs的肾脏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但较严重,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肾功能.

  • K-B法和三维分析法测定阴沟肠杆菌 AmpC酶结果分析

    作者:刘江华;朱晓玲;戚琳;张学军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Kirby-Bauer(K-B)法推测与三维分析法测定AmpC酶的相关性. 方法用K-B法测定细菌耐药谱用三维分析法和三维抑制法测定阴沟肠杆菌菌株粗提物中的AmpC酶. 结果 124株阴沟肠杆菌从耐药谱分析可疑高产AmpC酶为32株,其中三维及三维抑制法证实24株(75%)为持续高产AmpC酶株,7株为ESBLs(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2株为SSBL(+),即为持续高产AmpC酶株,又为ESBLs阳性株. 结论从K-B法推测高产AmpC酶有75%相关性.

  • 黎巴嫩贝鲁特的医务人员丙型肝炎感染的血清流行率

    作者:邓敏;贺永文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血液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和慢性肝病重要的病原体,它是一种包壳RNA病毒,并有很高的基因变异性,这使得它能够逃避免疫监视和应答.HCV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静脉吸毒、起病隐袭,大部分患者(70%)起病时不出现黄疸.尽管少部分丙型肝炎患者(15%)可自愈,大部分(85%)均转为慢性肝炎,并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甚至死亡.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