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临床医师手卫生问题及干预措施

    作者:戴频;张明霞

    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临床医师的手卫生更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难点.1 临床医师手卫生存在的问题1.1 手卫生意识薄弱 对于手卫生控制医院感染有效性,手卫生时机,含乙醇的手消毒剂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等认知程度很低.新上岗医师由于大专院校无专门医院感染知识科目,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足.1.2 手卫生合格率低 洗手不规范,表现为仅用流动水冲洗,存在应付现象.由于干手设施相对匮乏,部分科室洗手池旁无合格的干手设施,医师洗手后在工作服上千手,有的科室全科共用一条毛巾干手,部分科室虽然是一人一巾,但不能做到一用一消毒,导致手卫生效果不合格甚至二次污染,每次监测医师手部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低于护士.

  • 手卫生医院感染因素与对策

    作者:冯迎辉

    医务人员手是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手卫生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为此探讨手卫生存在问题,寻求完善的对策,显得异常重要.1 因素1.1 政策支持不够 手卫生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够,院领导认为此项工作不会对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手卫生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因此很难开展工作.1.2 手卫生认知程度低 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控制、医院感染有效性、手卫生时机等认知程度低,且培训范围不够广泛.

  • 嗜酸乳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及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交互作用

    作者:李桂军;周建娟;蔡文伟

    目的 对嗜酸乳杆菌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无乳链球菌间交互作用及pH、乳酸、乙酸、H2O2对其生长影响进行评价,为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经乳杆菌属短期治疗疗效不佳原因提供依据.方法 嗜酸乳杆菌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混合培养;4种细菌经不同pH值培养基培养、不同浓度乳酸、乙酸、H2O2作用,检测其浓度变化.结果 嗜酸乳杆菌与3种菌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嗜酸乳杆菌抑菌作用时间、浓度依赖性;pH 3.5~5.0时,嗜酸乳杆菌增殖快,抑菌作用强;乙酸、H2O2对4种细菌均具强抑制作用;乳酸对嗜酸乳杆菌无抑制作用,对其他3种细菌均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 嗜酸乳杆菌主要是通过代谢产物乳酸等而不是H2O2直接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经乳杆菌短期治疗疗效不佳主要与阴道内乳杆菌定植数量不足、产酸能力低及阴道内存在耐酸的病原菌有关.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

    作者:赵燕;袁轶群;叶琴;罗晓华;杨立功;李刚

    目的 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及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临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检测15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WHONET5.5软件分析细菌耐药表型,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以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laKPC、blaIMP、blaVIM、balNDM基因并进行测序.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离到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15株,改良Hodge试验检出14株含碳青霉烯酶,检出率为93.3%;PCR结果显示14株携带blaKPC,未检出blaIMP、blaVIM、blaNDM基因,与改良Hodge试验一致.结论 blaKPC是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主要原因,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 核苷类药物治疗肝衰竭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HBV-DNA定量动态变化

    作者:吴元凯;刘静;林国莉;李向永;柯伟民;崇雨田;高志良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慢性与急性肝衰竭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定量和HBV-DNA载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51例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慢性与急性肝衰竭患者,检测并分析19例好转出院患者(存活组)在入院时、极期(MELD评分高时)、康复出院时以及32例死亡患者(死亡组)入院时、临终前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电化学发光法)和HBV DNA载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血清HBsAg定量在存活组入院时、极期、康复出院时分别为(3.63±0.44)、(3.82±0.18)、(3.60±0.56) log10COI,组内两两比较,P=0.095~0.815;死亡组入院时和临终前分别为(3.39±0.66)、(3.15±0.79) log10COI(P=0.111);组间比较提示存活组极期HBsAg显著高于死亡组临终前水平(P<0.01);HBV-DNA载量在各个时点逐渐下降,组内比较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慢性与急性肝衰竭患者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无论其转归如何,病程中血清HBV-DNA显著下降,而血清HBsAg定量没有变化,但死亡患者临终前血清HBsAg定量显著低于存活患者极期水平,可能与致死性肝坏死造成HBsAg合成下降有关.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特性分析

    作者:李晓飞;丁谦谦;楼莲青;叶韦纬;朱锦宏

    目的 调查中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多态性及其乙型肝炎病毒C蛋白(HBc)特性变化,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变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BV-C基因特异性引物对23份义乌地区大学生HBV携带者(血清学检测为大三阳患者)血清标本进行PCR扩增鉴定,并取21份PCR检测阳性产物直接测序;进一步用Vector NTI 8.0和DNA Star软件分析HBV-C基因多态性及HBc蛋白特性的变化.结果 23份标本中,HBV-C DNA阳性率91.30%;与标准基因序列(Gen Bank X01587)比较,HBV-C基因同源性为93.3%~95.1%;分别形成54种突变模式,其中一处由于核苷酸的改变,翻译的氨基酸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此处氨基酸序列的第130处脯氨酸(P)突变为苏氨酸(T),其余标本均为同义突变;但突变处编码蛋白在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及抗原性与标准株相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义乌市大学生HBV携带者HBV-C基因序列有一定程度的变异.

  • 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刘凤;高焰;蒋火刚;陈安林;陈泽慧

    目的 探究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临床治疗产MBL PAE感染寻求新的方法.方法 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筛选出多药耐药PAE,通过亚胺培南(IMP)、IMP+乙二胺四乙酸(EDTA)组合抗菌纸片增效法在多药耐药PAE中筛选出产MBL的PAE,利用70%乙醇溶液对五味子进行回流提取、浓缩,用琼脂扩散法,对此醇提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再用二倍稀释法检测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产MBL PAE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产MBL PAE的体外抑菌试验显示有抑制作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得抑菌圈直径均>16 mm,在26~34 mm;二倍稀释法测得MIC为4~16 mg/ml.结论 五味子70%乙醇提取物对产MBL PAE有抑菌作用.

  • 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杨成良;王鹏;谭超;曹繁华

    目的 了解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和不同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药敏情况,并探讨基因分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和数目分型,采用ATB FUNGUS3酵母菌药敏试剂盒对不同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8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分为3型:A型39株、B型30株、C型11株;A型是主要的基因型,占48.75%,B型占37.50%,C型占13.75%;3种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均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株,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未出现对氟胞嘧啶耐药株,A、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6.7%、18.2%,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13.3%、27.3%,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6%、3.3%和9.1%,B型和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A型.结论 A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呼吸道感染基因分布中占首位,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对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控制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 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测定的价值

    作者:吉芸英;赵纳幸;朱静

    目的 探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的变化,为手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5月普外科162例手术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80例、非感染组82例,基础疾病感染组分别为创伤急诊组27例、胃肠疾病组25例、肝胆疾病组28例,非感染组分别为创伤急诊组27例、胃肠疾病组25例、肝胆疾病组30例;选择正常人80名,为对照组;采用自动电阻式血细胞计数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检测多形核粒细胞CD64 (PMNCD64),采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CD86 (sCD86)和亲环素A(CyPA).结果 ANC水平感染组为(16.73±6.73)×109/L、非感染组为(5.98±2.56)×109/L、正常组为(4.6±1.2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NCD64水平感染组为(33.39±9.44)MFI、非感染组为(13.73±4.67) MFI、正常组为(7.01±2.98) M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86水平感染组为(756.87±161.52) U/ml,正常组为(561.12±104.47)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662.26±139.98)U/ml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A水平感染组为(2.05±0.39) μg/L、正常组为(0.951±0.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1.81±0.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感染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C、PMNCD64、sCD86水平胃肠疾病组及肝胆疾病组阳性率分别为72.00%、75.00%、68.00%,71.43%、68.00%、64.00%,创伤急诊组分别为96.30%、85.19%、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A水平胃肠疾病组与肝胆疾病及创伤急诊组阳性率分别为52.00%、53.57%及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ANC水平测定对临床了解细菌感染的意义较大,创伤急诊手术后切口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余两组基础疾病组,提示尤应重视术后切口细菌感染的预防控制.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姚彬;习慧明

    目的 调查医院ICU流行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同源性,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海淀医院2011年11月ICU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4株,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4株鲍氏不动杆菌中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2株敏感、2株中度敏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2株敏感、2株耐药)、阿米卡星(1株敏感、3株耐药)稍敏感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均耐药;4株菌株均携带blaOXA-23-like和blaOXA-51-like基因;PFGE电泳结果显示,4株鲍氏不动杆菌分为A(A1、A2、A3)和B型,其中A型为主要的流行株.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株;产碳青霉烯酶OXA-23是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同一克隆株在同一病房内传播致交叉感染.

  • 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胡健;尚为民;段艳青;程冲;刘伯义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患者的凝血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80例急性感染患者,根据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分为单纯感染组(29例)、脓毒症组(31例)、重度脓毒症组(20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的病死率为40.0%,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的6.9%、12.9%(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比较,重度脓毒症组的SOFA得分明显增高至(8.79±3.14)分(P<0.05);D-二聚体明显增高至(5201±1123)μg/L(P<0.05);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至(133.0±70.33)×109/L(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均有增长趋势但不明显;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性感染患者的凝血障碍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检测凝血功能对判断患者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祝志娟;王灵红;钱小毛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为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2715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132例,感染率为4.9%,2010年和2011年的感染率分别为5.8%和3.9%(P>0.05);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多的是呼吸道、皮肤黏膜、胃肠道,分别占46.2%、24.3%和10.6%孕期<37周、体重<2500 g、Apgar评分<7分、出生天数<4 d以及剖宫产新生儿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和病区消毒隔离措施,对产妇和亲属进行手卫生教育、严格各项无菌操作、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前瞻性监控是减少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地震伤员救治初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李六亿;武迎红;杨雪松

    目的 调查4.20四川雅安地震后救治地震伤员的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现状,发现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与措施,从而积累预防与控制经验.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对灾区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结果 调查发现8所医院及两所乡镇卫生院根据各自条件和救治患者的特点,开展了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同时还发现预防地震伤员发生医源性感染,感染控制应加强临时帐篷诊疗区域的管理,做到合理布局,患者分类安置;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与医疗救治应同时开展;开展伤员医源性感染风险的评估、监测和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依从性的监管;加强对伤员和陪护人员的管理等.结论 在地震伤员医疗救治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及早介入,开展地震伤员感染风险评估和监测,加强手卫生、消毒与隔离等感染控制措施依从性的监管等,对于预防地震伤员的医源性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血管外科实习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理论及行为的带教对策

    作者:杨宝钟;宋盛晗;邢彤;廖传军

    目的 研究分析血管外科实习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理论与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带教对策,以提高学生的感染预防控制能力.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10月进入血管外科的54名本科实习生,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及循证医学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比较实习生实习前后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理论与行为的知晓情况.结果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与循证医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后,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认识普遍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自我修养方面如沟通协作能力实习前(44.51±7.22)分,实习后(90.04±1.78)分,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行为规范、医院感染知识、自我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理解能力等均有普遍的提高.结论 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意识,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实习生专业能力与职业行为规范的训练,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

  • 47所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及整改对策

    作者:马玉兰;徐德宏

    目的 检查了解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现状,进行监督及指导,作出评判.方法 依据卫生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个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及江苏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对部分基层医院进行检查督导.结果 通过对47所基层医院的检查,42所医院实行了集中式管理,消毒员全部持证上岗,44所医院护士长参加了省、市护士长管理培训班学习,培训合格率为95.0%,42所医院建筑布局操作流程合格,33所医院配置了基本的器械清洗设备,42所医院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清洗、包装质量基本合格,45所医院无菌物品的质量符合标准,38所医院能对工作质量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质量改进,41所医院通过验收.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硬件投入及软件管理建设与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及医院规模有关,二级医院好于一级医院,通过检查验收,促进工作改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 贵州省84所二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牟霞;徐艳;杨锦玲;陈京;杨怀

    目的 了解贵州省二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贵州省二级医院医院感染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84所医院参加调查,97.62%的医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57.14%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单独设立专职机构,71.01%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接受过高等教育,66.67%为护理人员,19.04%的医院开展了目标监测,大部分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结论 二级医院是贵州省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基础力量,应该加大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设施、专业队伍的建设、科室职能等方面的重视和投入,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 现患率调查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翁月萍;陈夏容;张华平;曾秀玉;邱秀兰;林丽玲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于2010、2011年某日对1931例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2010年与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90%与6.09%,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分别为5.12%与6.39%;社区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1.27%与22.17%,社区例次感染率分别为21.38%与22.94%;医院与社区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两次调查中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患率高的科室分别均为ICU与儿科,抗菌药物日使用率2011年为37.85%低于2010年的44.77%,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2011年为61.86%,高于2010年的33.47%.结论 应重点监测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与水平,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以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 新型复方中草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研究

    作者:鲁晓晴;王莎莎;邱真真

    目的 观察新型复方中草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选取中草药穿心莲、金银花、板蓝根及天然水溶性壳聚糖配制成1~5号不同浓度的中草药消毒剂,进行新型复方中草药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其稳定性试验,并观察了有机物、pH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 5号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2号消毒剂对副溶血性弧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均达到5;分别按体积1∶1和1∶3比例加入小牛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杀灭对数值明显下降;分别调节pH到3.0和7.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明显下降;新型复方中草药消毒剂置于54℃恒温箱存放14 d,杀灭对数值不受影响;1~5号消毒剂对贝类自然菌作用10 min,杀灭率>90.00%.结论 该新型复方中草药消毒剂可杀灭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对贝类中自然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 压力蒸汽清洗消毒柜对电动床低温水洗消毒效果探讨

    作者:邱素红;孙雪莹;梁树森;黄朝晖;陈严伟;李冉;刘伯伟;赵悠悠;高玉华

    目的 探讨压力蒸汽清洗消毒柜对污染电动床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 采用压力蒸汽清洗消毒柜对污染的电动床进行低温60℃加碱性酶清洗剂,进行清洗消毒.结果 压力蒸汽清洗消毒柜对低温水洗加碱性适酶的污染电动床清洗消毒后的效果明显,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0%;对低温清洗消毒干燥后的电动床即刻采用RO-DA方法进行检测,细菌采样监测数值均≤5~10 CFU/cm2,未检测出致病菌,采样数值显示均达到高效消毒水平,符合2009年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于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要求.结论 压力蒸汽清洗消毒柜对于电动床清洗消毒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 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与多酶应用液浸泡法清洗内镜的对比研究

    作者:魏敏;田迎霞;王怡云

    目的 比较研究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与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两种方法清洗内镜的效果,改进内镜清洗方法,确保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节约多酶洗液、减少环境污染、科学有效地使用酶洗液.方法 设A、B两组,A组采用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B组采用直接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分别处理90条内镜,再用2%戊二醛消毒液消毒,然后分别采样,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内镜镜身、内管细菌菌落数≤20 CFU/条,无致病菌,两组消毒后效果检测均合格,合格率为100.0%.结论 应用多酶原液直接灌洗-刷洗方法替代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法处理后的内镜不仅能够达到清洗消毒的效果,消毒效果检测结果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且节约大量的多酶洗液可减少环境污染,可在内镜清洗工作中推广应用.

  • 手术器械增温浸润润滑的应用探讨

    作者:彭雪梅;邓英娣;陈肖连

    目的 比较常规浸润润滑、增温浸润润滑及煮沸浸润润滑对手术器械保养效果及润滑液染菌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清洗好的手术器械600件分为3组,A组采用常温浸润润滑(润滑液温度为常温),B组采用增温浸润润滑(润滑液温度60℃),C组煮沸浸润润滑(润滑液温度90℃),每组手术器械润滑后,在无菌技术操作条件下分别抽取1 ml润滑液立即送检做细菌培养,润滑液每日更换,每组润滑液细菌培养每日1次,共60次,3组器械均正常使用6个月后,检查每组器械的保养情况.结果 A组润滑液细菌培养阳性率50.0%,B组润滑液细菌阳性率0,C组阳性率为0.8%;B组及C组器械保养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两组润滑液染菌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及C组器械润滑保养效果及润滑液染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温浸润润滑对手术器械保养及润滑液染菌率与煮沸浸润润滑相近,优于常温浸润润滑,且工作区域不易被污染.

    关键词: 手术器械 润滑 效果
  • 外科手术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

    作者:耿贺梅;果丽明;刘运秋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控制对策,达到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的目的.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医院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2864例,收集基线资料并观察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手术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结果 在2864例手术患者中,有212例发生了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7.40%.其中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率4.36%,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率11.59%,器官/腔隙感染率7.41%;NNIS(风险分级)0级手术感染率4.92%、1级手术感染率5.77%、2级手术感染率17.24%、3级手术感染率36.84%,风险指数越高,手术感染率越高(P<0.01),在相同风险指数的手术中,切口深部组织的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明显增高(P<0.01),急症手术、不规范的围手术期用药、手术前住院时间≥7d、手术持续时间≥2h者手术感染的风险增高(P<0.01),是否全麻手术,与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加强外科医师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手术感染的监测分析反馈等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 肾移植患者医院感染经济损失调查

    作者:王书会;王一瑶;王静娜;王海燕;王晓楠

    目的 调查肾移植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调查2008年1月-2011年12月山东省某医院器官移植病房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329例,按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发生医院感染125例为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20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住院费用,分析医院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 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每例直接经济损失总费用中位数为3551.77元,各项住院费用中药费多,其次为治疗费;不同医院感染部位经济损失中,下呼吸道感染每例患者直接经济损失中位数为7021.20元,尿路感染患者每例直接经济损失中位数为3096.14元.结论 医院感染后肾移植术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经济负担加重,不同感染部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质尚;石磊;刘富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近3年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450例,对其年龄、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及其高血压、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考察其是否为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60岁、留置导管时间过长、住院天数>7d、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中以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54.8%、26.2%,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52.4%.结论 对于年龄>60岁、留置导管时间过长、住院天数过久、伴随有并发症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应予以重视,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 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与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金勤;郑伟军;刘欣;方素珍

    目的 分析37例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配合,以取得佳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8月就诊的外伤性眼内炎患者37例,对其治疗方法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7例患者眼内炎症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术后视力提高者23例占62.16%,视力不变者7例占18.92%,眼球萎缩者3例占8.11%,视力检查不配合者4例占10.81%,患者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配合术前术后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的疗效及预后.

  • 精神专科医护人员对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王云仙;莫慧娟;平红姣

    目的 探讨精神专科医护人员对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认知与需求,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确保手卫生,降低感染率.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98名精神专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专科医护人员认为影响洗手的主要因素是擦手毛巾、洗手水不干净,占59.18%,其次认为精神科侵入性操作少,占53.06%;主要促进规范洗手因素是病区出现传染病,达97.96%,其次为外界有传染病流行为83.67%和洗手教育后为61.22%;对洗手指征的认知护士比医师好,护理员认知情况明显低于医师和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专科医护人员对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管理者应强化手卫生知识的长期教育,做好持续质量管理,提高精神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从而有效预防精神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

  • 医务人员锐器伤现况调查

    作者:张璟;张耀文;赵霞;徐潜;姚志远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锐器伤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回顾性调查医务人员在2012年1月10日-2012年2月9日发生的锐器伤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728份,有效回收1637份,回收率94.73%;1637名医务人员共有168人(273次)发生过锐器伤,锐器伤发生率10.26%,发生密度0.17次/(人·月);护士和医师、工作<20年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医师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普通病房;168例锐器伤事件,仅11例报告了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率为6.55%.结论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但报告率较低,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尤其在重点科室、重点人群中推进锐器伤防护措施的落实.

  • 氟康唑滴耳液用于外耳道真菌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曹翠萍;屈凤勤;许红芳

    目的 观察氟康唑滴耳液外用治疗外耳道真菌感染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耳鼻喉科收治的124例(173耳)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86耳和对照组62例87耳,观察组采用氟康唑滴耳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达克宁霜进行治疗,2个星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9.30%、26.74%、94.19%,对照组分别为42.53%、18.39%、73.56%,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康唑滴耳液外用治疗外耳道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作者:袁迎霞;程袁园;袁黎丽

    目的 研究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 调查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32例留置尿管患者,并对210例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以及不同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232例留置尿管患者中21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6.50%;通过研究发现,年龄、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数、恶性肿瘤、激素使用以及白细胞数目的不同均为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数目是导致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白细胞数目是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预防.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寒冰;张永宏;韦波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135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了解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以及出血的原因,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黏膜尿素酶试验,检查Hp,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135例肝硬化患者中检测出Hp阳性61例,发生率为45.19%;肝功能A级的Hp感染率为45.07%,肝功能B级的Hp感染率为45.45%,肝功能C级的Hp感染率为45.16%,3组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52.78%,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54.84%,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60.87%,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24.44%,与前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消化道出血Hp阳性患者发生率为44.26%,Hp阴性患者发生率为18.92%;135例患者中出现消化性溃疡患者83例,发生率为61.48%,其中Hp阳性患者出血发生率为18.07%,Hp阴性患者为2.41%.结论 Hp参与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过程,是造成肝源性溃疡升高和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引起出血的原因之一,根治Hp可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红;陈永浩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医院进行外科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对照组,将暴露因子设定为经鼻途径插管、盲探插管、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3h,拔管延迟>3 h等7种因素,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拔管延迟>3h,OR=3.42,插管过深,OR=2.16,插管不熟练,OR-2.04,拔管指征不完全,OR=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拔管延迟<3 h、经口腔插管、盲探插管的OR值分别为1.10、1.53、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计算,拔管延迟>3h、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4种因素的PAR,得出麻醉因素,拔管延迟>3h占9%,插管过深占13%,插管不熟练占23%,拔管指征不完全占13%.结论 在全麻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诱发因素中,插管不当及术后拔管延迟、拔管指征不完全均为重要因素.

  • 综合ICU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作者:秦颖;谢金兰;姚惠;石纯娟;钱巧珍;曾涛

    目的 调查综合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控制综合ICU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入住综合ICU>48 h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并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结果 505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4例、93例次,感染率为14.65%、例次感染率为18.4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74,调整患者日感染率3.49%;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例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6例次,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22例次,其他部位感染25例次;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激素、放化疗患者、昏迷、长期卧床患者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脓毒症患者胃肠道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秦龙;张颖萍;刘秋旻;颜卫峰;路建荣;李晶铃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功能不全综合征(GIDS)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医院ICU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期间GIDS发生与否,将入选患者分为GIDS组和非GIDS组,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因素的差异,从而得到影响GIDS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72例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发生率为65.5%;59.8%的GIDS发生在入住ICU 7~14 d;GIDS的ICU病死率为47.2%,非GIDS为2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GIDS住ICU时间为(18.6±13.6)d,非GIDS为(14.2±7.8)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腹腔感染、高SOFA评分以及早期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是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的危险因素.结论 GIDS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能明显影响脓毒症的预后.

  •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分析

    作者:卢庆乐;田玫玲;吴殿水;蔡德建;芦珂;韩其政

    目的 观察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乙型肝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8月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0~3岁婴幼儿1187例,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76例、1~2岁组302例、2~3岁组298例和>3岁组311例,采用ELISA法检测4组新生儿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两项指标,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免疫情况.结果 1187例婴幼儿抗-HBs阳性率为84.08%,其中<1岁组为94.57%、1~2岁组为87.75%、2~3岁组为81.54%、>3岁组为73.63%,4组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7例婴幼儿HBsAg阳性率为0.34%,<1岁组和1~2岁组均为0、2~3岁组为0.34%、>3岁组0.96%,4组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新生儿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开始降低,有必要对≥3周岁儿童再次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及时采取乙型肝炎预防措施.

  • 感染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丁立;刘曦;刘莎;林媛

    目的 探讨感染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旨在降低感染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感染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关基础疾病、感染发生部位及病原学特点等.结果 3447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率为3.22%,其中发生于结核病54例,占48.65%,其次为肝病45例占40.54%、艾滋病5例占4.50%、败血症4例占3.60%;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39.64%,其次为消化系统和上呼吸道,分别占21.62%、15.32%;82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71株,检出率为86.59%,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28.17%,革兰阳性菌5株占7.04%,真菌44株占61.97%,病毒2株占2.82%.结论 感染科住院患者中以结核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比例高,病原体以真菌为主,对感染科住院患者应给予密切关注,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汪伟;张立春;高峰;曹彬;曲久鑫

    目的 分析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疗效,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法 选择呼吸科2010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75例入选北京市肺炎监测网课题的低危CAP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其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结果 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组中选择β-内酰胺类联合阿奇霉素的比例为63.16%,明显高于初治有效组;低危CAP的病原菌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病毒、肺炎支原体+病毒、肺炎链球菌,分别占44.74%、39.47%、10.53%、5.26%.结论 低危CAP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致病原,其对阿奇霉素高度耐药;其次,低危CAP患者中病毒感染率高,目前经验性治疗方案中未能覆盖,均是导致CAP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的原因.

  •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强化静脉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俭;王斌;徐长青

    目的 探讨强化静脉液体管理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性,以提高心肺功能.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56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予以强化液体管理治疗;两组均以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指导液体调整,均予以肺部CT检查,测定血浆B型脑利钠肽、白介素-6和灌洗液白蛋白/血浆白蛋白的水平以及肺部炎症的改变,比较两组以上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胸腔内血容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白介素-6、灌洗液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浆B型脑利钠肽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液体管理组比对照组差异性更加明显(P<0.05),两组的胸部影像学变化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强化液体管理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终达到保护重疰肺部感染患者心肺功能的目的.

  • 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作者:张涛;陆卉;任宁;于长申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脑炎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分析对症治疗后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月142例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的55例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结核性脑膜脑炎合并轻中度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精神不振、反应性差和疲惫乏力为主,而重度患者则以头痛、剧烈呕吐、血压降低为主,临床表现发生率均达100.0%;轻中度和重度之间在血钠的浓度、血浆渗透压、尿素氮和中心静脉压除钠的浓度升高外,其他的均下降;经过积极治疗后轻、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结核性脑膜脑炎合并低钠血症要先寻找病因,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后进行对症治疗才能改善症状,提高血钠水平.

  • NICU新生儿机械通气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对策

    作者:舒信显;杨爱娟;陈仙丹;金美提;陈子松;李磊

    目的 探讨基层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下呼吸道及血液标本细菌培养阳性分布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对策,以降低基层NICU机械通气下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提高感染发生后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实行主动监测,所有患儿送气管导管末端培养,根据临床表现送痰培养或血培养.结果 对156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主动监测,有99例新生儿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5%;血培养与呼吸道培养为同一细菌的有27例,占27.3%,其中单一血培养阳性11例,占11.1%,单一呼吸道阳性的61例,占61.6%;血及呼吸道培养为同一细菌的病例与单一痰培养阳性、单一血培养阳性及二者培养均阴性的病例相比,病死率要高、平均胎龄低、平均插管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及呼吸道培养同一细菌阳性的病例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预后差.结论 基层NICU机械通气管理要进一步规范,低胎龄儿、低体重儿更是是监控的重点对象,抗菌药物使用要更加合理.

  • 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蔡亦军;赵洪乾;范立奎;张毅

    目的 研究分析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以达到了解其应用价值的目的.方法 将2011年10月-2012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的28例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而同一时期采用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7d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创口愈合时间为(8.1±0.7)d,短于对照组的(15.2±1.1)d,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2.14%,治疗后7d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为(2.79±0.53) mg/L、(16.41±2.20) mm/h、(1.14±0.4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42±0.77)mg/L、(21.04±2.64)mm/h、(2.26±0.7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提高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治疗效果.

  • 胫骨骨折术后隐性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测及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王春利;柴素梅;姜明德;李天春;李彦春;菅秀英

    目的 分析胫骨骨折术后隐性感染者病原菌检测及感染因素,对病原菌及导致发生感染的关键因素与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341例胫骨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80例患者发生术后隐性感染,对其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对导致该类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测出病原菌45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37.78%、26.67%、15.56%、13.33%、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术后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β=1.648,OR=4.982)、细菌数量少(β=1.905,OR=6.338)、局部解剖特点(β=1.791,OR-5.676)是导致胫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隐性感染,影响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胫骨骨折术后隐性感染不容忽视,应加大对患者手术部位的密切观察,做到发现隐性感染及时治疗,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 CT诊断成年囊性纤维化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中灿;刘巍;刘奕

    目的 分析高分辨CT对成年囊性纤维化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TM)感染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成年囊性纤维化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成年囊性纤维化NTM感染患者进行高分辨CT检查与X线检查,比较CT检查结果与X线结果的异同,评价高分辨CT对成年囊性纤维化NTM感染的诊断价值;87例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将其分为典型组46例与非典型组41例,两组患者除发热外其他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调查3976例就诊患者,其中100例患者确诊为囊性纤维化NTM感染,感染率为2.52%;64例患者病变位于双侧肺部,73例位于右上叶,55例位于左上叶,36例位于右中叶,23例位于左舌叶,50例位于右下叶者,53例位于左下叶者;85例患者可见肺部空洞,内壁较粗糙,空洞直径为1~5 cm;部分患者可见肺气肿,纤维条索状阴影以及纵隔淋巴结肿大;54例患者出现肺部支气管扩张;CT比X线多检出13例,且空洞与结节检出数量多于X线平片;此外,CT还检出24例支气管扩张,19例树芽征.结论 在疑似肺结核或痰液分枝杆菌检查阳性的患者中,若长期给予抗结核治疗无效或出现反复发作应考虑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此类患者给予高分辨CT检查能显著提高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检出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对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王凤霞;周玲;梁冬琴

    目的 探讨临床中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1-12月的20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0例手术患者有112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6%;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7 d、伴有其他疾病、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肥胖、手术时间>2 h、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术前不合理备皮等均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感染率分别为6.7%、9.0%、8.8%、16.4%、7.6%、10.9%、9.8%及8.7%.结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 2009-2011年宁波鄞州区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妙;邓在春;范明亮;祝素萍

    目的 总结宁波市鄞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M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对468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对不同年度、季节、性别及年龄MP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IgM阳性患儿1826例,阳性率39.01%;MP感染有季节性差异,冬季感染率高,在年龄差异上,4~6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为58.0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儿感染率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的MP阳性率41.14%,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的3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总体感染率明显高于2010、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一个主要病因,且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鄞州区2009年为流行年份,临床加强MP感染防治相当重要.

  • 口腔冲洗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作者:唐佳;陈绍英;邓佳林

    目的 探讨改良口腔冲洗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及效果,以便更好为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提供护理.方法 将60例行经口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48 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生理盐水棉球顺序擦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法行口腔护理,从患者口腔细菌繁殖状况、口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在进行口腔护理前细菌培养结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阳性例数均为26例,细菌种类均为4种,阳性例数和细菌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进行口腔护理后细菌培养结果比较,观察组阳性1例,细菌种类2种,对照组阳性4例,细菌种类4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进行口腔护理后,对口腔清洁度、口腔真菌、口腔溃疡进行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VAP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病死率3个项目进行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VAP发生率观察组为1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观察组(7±3.6)d、对照组(13±5.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2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

  • 直肠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裘哲君;夏炎春;杨健舟;傅国平;魏启春

    目的 观察直肠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感染率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对医院630例直肠癌化疗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共12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9.21%,其中呼吸道83例占68.60%,泌尿系7例占5.79%,胃肠道5例占4.12%,造瘘口21例占17.36%,皮肤3例占2.48%,血液2例占1.65%;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手术、白细胞计数、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P<0.05).结论 直肠癌化疗患者应重点监测,加强重点患者的风险监测,同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减少直肠癌化疗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Ⅱ期翻修手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中应用的意义

    作者:陈烁;张传开;王和洪;蔡筱松;刘宏滨

    目的 评价应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7月进行Ⅱ期翻修手术治疗的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采用Ⅰ期翻修手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再次感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再次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18.15±2.07)mm/h及(3.17±0.83)mg/L,均低于对照组,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期翻修手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Ⅰ期翻修手术.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腺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巍;刘晓宇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诊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胰腺感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疾病及治疗与胰腺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胰腺坏死程度三期、肠功能障碍时间>5 d、功能不全器官数目>2个、存在低氧血症、手术时间>7 d、全胃肠外营养时间>20 d及进行机械通气者的胰腺感染率分别为52.63%、46.43%、55.00%、47.62%、86.36%、55.56%和44.44%,胰腺坏死程度一期与二期、手术时间>7 d、全胃肠外营养时间>20 d、进行机械通气者感染率分别为86.36%、55.56%、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疾病本身及治疗干预措施等方面.

  • 儿童单纯性尿路感染两种治疗疗法的比较

    作者:王继杰;昌晓军;易小莲

    目的 分析单剂抗菌治疗与10d疗法对儿童单纯性尿路感染(UTI)的治疗效果,为儿童单纯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7例单纯性尿路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单剂治疗组52例和10 d疗法组65例,在治疗4、11d两个时间点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单剂治疗组中,治疗4d后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38例,阳性率73.08%;10 d疗法组中,治疗4d尿细菌培养阳性患儿47例,阳性率72.3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1 d后,单剂治疗组与10 d疗法组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9.23%、58.4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剂治疗组与10 d疗法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69%、15.38%及15.38%、3.08%.结论 对于儿童尿路感染的治疗,10 d疗法治疗效率较高,复发率低,适用儿童尿路感染患儿或是选用单剂抗菌治疗无效的儿童尿路感染患儿临床选用.

  • 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分析与临床意义

    作者:陈碧乐;谢作听;蔡雪娇

    目的 调查医院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4项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10-2012年接受输血治疗的4152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结果 在4152例患者中,HBsAg阳性626例,阳性率为15.07%;抗-HCV阳性57例,阳性率为1.37%;抗-TP阳性152例,阳性率为3.66%;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0.02%.结论 尽管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不高,但进行这些指标的检测不可忽视.

  • 干预组合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

    作者:杨益群;乔美珍;赵鑫;刘维露;佟伟军

    目的 探讨干预组合对预防放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成效.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1年12月住院置PICC的268例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取2008-2009年的6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2011年的202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执行常规PICC插管和维护,试验组执行干预组合,对比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置管留置时间,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感染6例,置管总天数为7851 d,感染率为0.76‰;试验组感染5例,置管总天数为25 407 d,感染率为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组合对预防CRBSI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提高干预组合措施的依从性和相关感染监测是降低CRBSI的关键.

  • 温通法联合青霉素治疗乳腺囊肿继发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英;詹卫华;石建锋

    目的 探讨温通法联合青霉素治疗乳腺囊肿继发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7月接受治疗的乳腺囊肿继发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温通法联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治愈31例,治愈率86.11%,对照组治愈27例,治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血白细胞数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为(8.17±5.33)mg/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5±15.72)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与7d,两组间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与治疗后3d相比较,治疗7d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通法联合青霉素治疗乳腺囊肿继发感染临床疗效优于单一青霉素治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北京地区多中心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作者:李夏明;孟黎辉;李京明;毕蓉蓉;施颖;伊放;束冬兰;武迎宏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系统3年10所医院CABG目标性监测数据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CABG手术监测9375例,发生医院感染241例、293例次,感染率为2.57%、例次感染率为3.13%;医院感染首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手术部位感染(SSI);CABG感染病例平均住院天数延长19.85 d,高于北京市同期其他清洁手术医院感染导致的住院日增加;年龄>50岁、住院>10 d、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为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结论 CABG成败关键之一是医院感染控制,在术后肺炎、SSI、血液感染等医院感染控制中,仍有很多环节需要持续改进.

  • 不同体重指数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

    作者:牟哲飞;倪跃平;叶秀云;郑均炬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以了解BMI在术后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94例接受骨科急性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BMI水平分为A组(BMI< 18.5)123例,B组(BMI 18.5~24.9)349例,C组(BMI 25~29.9)321例,D组(BMI 30~39.9)70例,E组(BMI≥40)31例,分别观察各组术后30 d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BMI的增加,患者手术时间从A组(3.6±2.2)h到E组的(8.4±3.1)h、术后住院天数从A组(13.2±10.2)d到E组的(28.3±15.7)d及手术后创口轻度感染的概率从9.8%到35.4%,重度感染从0~33.3%,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R=0.977,P<0.0l).结论 BMI可能是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原因之一,建议重点监测高BMI指数的患者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罗金光;朱燕华;刘树兰;王玉萍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床旁和病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12年8月24日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调查1348例患者.感染21例,现患率为1.6%;现患率较高的科室是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现患率分别为4.3%、3.8%、3.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手术切口和创面为主,分别占34.4%、27.6%、17.2%;共分离病原菌28株,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0%、17.9%、17.9%;气管切开、输血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调查当日有74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54.9%,一联使用550例,占74.3%;二联使用187例,占25.3%;三联使用3例,占0.4%;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中预防性用药占22.2%,治疗性用药占72.2%,治疗+预防用药占5.6%;标本送检率为45.4%.结论 现患率调查基本反映医院感染实际情况,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及目标性检测,提高医院标本送检,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

  •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

    作者:卢彩霞;陈淑萍;胡敏芳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康复护理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62例临床资料,将其设定为肺炎组,与同期收治的682例脑卒中非合并肺炎组作对比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护理措施.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吸入性肺炎共62例,占脑卒中患者9.1%;共分离鉴定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共67株占69.07%,革兰阳性菌30株占30.93%;经分析肺炎组由于年龄、意识障碍、体位不当、吞咽困难、咳嗽无力、基础疾病及鼻饲、吸痰导致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较非肺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预防其发生吸入性肺炎,对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引流致颅内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治

    作者:陈炜毅;陈光烈;富壮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术后外引流致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1年12月行微创穿刺外引流术治疗的2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60例自发性脑出血行微创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0例,感染率11.54%;年龄在20~60岁的感染率为8.00%,>60岁的感染率18.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管时间<5 d感染率6.43%,留置管时间>5 d感染率1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管外引流感染率7.06%,双管感染率2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内血肿腔引流感染率5.56%,脑室内引流感染率2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腔注射尿激酶感染14.86%,未注射尿激酶感染率4.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并发症的感染率20.69%,无并发症的感染率6.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有脑脊液漏的感染率26.15%,无脑脊液漏的感染率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GCS评分越低则感染率越高.结论 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正确处理与分析术后的并发症显得特别重要,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缩短置管时间、正确放置引流袋、合理注射尿激酶及加强营养、预防其他并发症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 急腹症患者合并脓毒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诊治

    作者:鞠琴;耿辉;武巧元;王立新

    目的 探讨影响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并予以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49例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结果 影响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有入院时间长(>2 h)、多种并发症(>2种)、高降钙素原、高乳酸、有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未进行手术治疗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CRP、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无关;而采用logostic多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高降钙素原、高乳酸、有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是发生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早期规范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效果.

  • 针灸穴位注射引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黄大锟;胡得意;林忠义;叶寒立;谢凯罗

    目的 描述某诊所中医针灸和穴位注射引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事件,为进一步探索传播途径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开展病例搜索,通过实验室确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该诊所中医诊疗患者2509例,发生针灸穴位注射处局部结核感染病例46例,感染率为1.83%,其中6例感染后的患者不同时期出现肺部影像异常,表现为粟粒性肺结核,肺部出现影像异常的时间分别为肿块发生后的49、68、85、122、131、152 d;2011年1月发生首例感染患者,感染率逐月上升,9月份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末例发生在12月份;1、2、12月份感染率低,分别为0.61%、0.65%和0.88%,9月份感染率高,为5.88%;实验室检测感染患者脓液标本6份,检出结核分枝杆菌4份,结核复合群2份.结论 中医针灸穴位注射引起结核感染事件,在国内外文献中未曾报道,故中医工作者应引起重视,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 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王彤;刘玉梅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以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妇产科就诊并接受手术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与感染预防措施,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综合护理、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及围手术期感染率.结果 干预组围手术期感染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12.7% (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术后体温明显降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芳;冯海艳

    目的 探讨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无菌方法采集疑为败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细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操作;药敏试验操作和评价遵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和折点进行.结果 共检出24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62株占66,4%,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23.4%,真菌25株占10.2%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12株占69.1%,革兰阳性球菌中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占49.1%;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为62.2%~73.3%,血流感染细菌多数是多药耐药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葡萄球菌属总数的45.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馅菌检出率为45.8%.结论 医药卫生界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控制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 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马新燕;田居灵;施兴海

    目的 分析儿童医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2011年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病原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3年来共分离病原菌895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43株占57.43%,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7.27%、16.31%、1.8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1.16%和67.28%;革兰阴性菌3813株,占42.57%;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3.03%、12.24%、4.38%,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74.30%和50.45%.结论 为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并及时反馈于临床.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莹超;陶唯益;于文;眭阳;王滢;周培红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遭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病原菌13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29株占71.2%,革兰阳性菌207株占15.8%,真菌170株占13.0%,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0.3%、17.5%、8.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吡肟较为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性均为100.0%.结论 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对同一抗菌药物敏感差异较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危华玲;罗淑萍;杨青

    目的 研讨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培养阳性的胆汁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1株占44.1%,革兰阳性球菌35株占37.6%,真菌13株占14.0%,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占34.4%、26.9%、10.8%;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对酮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 肠球菌属和大肠埃希菌是医院胆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且细菌耐药严重,因此,应加强胆汁细菌检测,以便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缓解细菌耐药在胆道病原菌感染患者的发生和发展.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的调查

    作者:董爱英;尚秀娟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用美国BD公司phoenix-l0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同时使用Whonet5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检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31株,标本分布以痰标本为主,检出率为82.18%,其次为血标本和导管尖端,检出率分别为12.08%、1.51%;科室分布以中心ICU的检出率高,为94.2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氯霉素、米诺环素、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耐药率6.9S%~9.0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3.17%~100.00%.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偏高,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临床上可考虑作为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

  •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穆廷杰;杨芬兰;张学英;金海红;王晓燕;李维媛

    目的 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构成,分析细菌感染种类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临夏州人民医院、临夏州中医医院及临夏市民族医院2009-2011年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细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方法.结果 810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820株,总阳性率为47.2%,其中革兰阴性菌2190株占57.33%;革兰阳性菌1140株占29.84%;真菌490株占12.83%;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非发酵菌属、肠球菌属及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导致;产特殊耐药酶细菌所占比率分别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为56.4%、49.8%、52,8%;革兰阳性球菌中MRSA、MRCNS、VRE分别为54.2%、61.3%、0,未检出VRSA;利奈唑胺、万占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始终保持高敏感性,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很高的敏感性,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为56.4%、49.8%、52.8%.结论 应高度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规律,定期发布病原菌构成及耐药规律和信息,指导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尤其是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 复杂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作者:汪益民;屈维龙;尤志新;张肖翔

    目的 研究分析复杂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复杂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186例,收集其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并将分离出的200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总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结果 200株病原菌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38株占69.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40.0%,革兰阳性球菌感染55株占27.5%,真菌感染7株占3.5%;耐药率<3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结论 复杂性耐药菌的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为主,并且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孙守勋;石妍;白晓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现状,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医院2008-2011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499株鲍氏不动杆菌,常规方法结合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CLSI/NCCLS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结果 2008-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4%、9.65%、11.97%和14.46%,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74.2%;临床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61.3%,且ICU的检出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显示出多药耐药性,其中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4%、34.5%和37.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任舒;姚斌;伊广旭

    目的 对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沉渣划线法接种血平板、麦康凯乎板,置孵育箱35℃培养24 h后鉴定菌种,并对其做药敏试验.结果 291例标本共分离出296株细菌,同时检出两种菌株5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49株占50.3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0.88%;革兰阳性菌120株占40.54%,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4.52%和8.11%;真菌27株占9.12%;296株病原菌中27株真菌未做药敏试验,其余269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耐药性较高,青霉素G耐药性为95.04%,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高均为100.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性高为100.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发病率较高,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真菌感染有所增加,耐药菌株增加,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合理筛选抗菌药物.

  • ICU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监测

    作者:王洪梅;孙迎娟;徐海凌

    目的 调查ICU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ICU感染患者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送检的各种标本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056株,占63.5%,大多数感染源于呼吸道,占77.9%;分离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占33.2%、肺炎克雷伯菌占14.4%、鲍氏不动杆菌占13.6%、大肠埃希菌占9.7%和褪色沙雷菌占7.4%;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比率分别为53.9%和61.8%;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严重,仅对碳青酶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高抗菌活性.结论 ICU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加强临床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积极意义.

  • 眼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缪晓临;郑美琴;陈栋;王震;陈燕燕

    目的 了解眼科医院病原菌流行情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为眼科医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871例各种眼外伤或眼部炎症的样本及其医院环境的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种属鉴定,对主要的条件致病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对产ESBLs菌采用PCR技术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4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多为85株占57.8%,主要革兰阳性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2%、4.1%;革兰阴性菌46株占31.3%,检出1株产TEM型和CTX-M型的ESBLs细菌;真菌16株占10.9%;主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对一线代表性的抗菌药物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药物均保持66.0%~84.0%药物敏感率,对万古霉素保持敏感率接近100.0%.结论 眼科医院存在耐药菌感染的风险,但通过加强病原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实行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能控制眼科医院感染.

  • 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作者:龚光明;李桃;吴晓燕;周红芳;徐俊炜

    目的 对肿瘤专科医院进行多药耐药菌(MDROs)目标性监测,了解多药耐药菌分布,评价干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12月在全院临床科室开展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实施干预,包括宣教和培训、设计多药耐药菌登记本,采取接触隔离预防措施,每日通过LIS系统监测全院多药耐药菌,并到相关科室督查实施.结果 共检出MDROs 65株,2011年一、二、三、四季度MDROs检出分别为12、18、23、12株,MDROs占病原菌的15.16%,主要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6.92%为痰标本,26.15%为胸、腹腔引流液;目标性监测结果显示,外科、内科MDROs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分别占46.16%和27.69%.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动筛查多药耐药菌等,以降低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风险.

  • 多药耐药菌监测分析及预防控制对策

    作者:李新梅;黄新玲;何文英;张焱;李静;芦永华;史晨辉

    目的 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的分布状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多药耐药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538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株841株,占33.14%,主要来自痰液,占48.75%,其次为尿液及分泌物,分别占26.87%、14.03%;耐药菌株中大肠埃希菌居第1位,占38.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21%,铜绿假单胞菌占18.19%;ICU MDROs感染比例高,共分离出287株,占34.13%,其次是泌尿外科及烧伤科,分别占8.68%和6.54%.结论 在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中,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重点关注ICU及呼吸系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制定并执行切实可行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

    作者:程晓玲;黄宏耀;金玉华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抗药性,为医师控制感染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无菌手法收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ABA培养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操作方法进行,细菌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WHO指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抑菌圈直径的测量和敏感、中介、耐药判断依据CLSI的新折点分析,药敏数据统计运用WHONET5.5软件版本处理.结果 神经内科流行的182株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118株,检出率达到64.8%;ABA对临床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检出泛耐药菌株41株,检出率为22.5%;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菌株43株,检出率为23.6%.结论 医院务必加大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执行力,重视感染病原学检测的相关管理,培训提升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水平,以扭转细菌耐药性不断增长的危险倾向.

  • 2009-2011年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东红;谢若腾;章宏斌;蔡晶晶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以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采集刷检物,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VITEK-2 Compact 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病原菌1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95.2%、革兰阳性球菌占4.8%;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科、ICU、免疫血液科、神经外科;分布前3位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29.6%、18.4%、12.0%;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严重,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哌啦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3.5%、16.2%、18.9、16.2%;鲍氏不动杆菌除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7.4%和21.7%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42.9%.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桃;龚光明;吴晓燕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新折点判读结果.结果 从132株阳性标本中检出产ESBLs菌33株,总检出率25.00%,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检出率分别为39.71%和9.38%,未检出泛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居首位的为痰液标本,占24.2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严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结论 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应动态监测耐药性变迁,临床治疗中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落实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防止产ESBLs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蒙雨明;韦柳华;彭华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结果判断参照CLSI 2010年标准.结果 阴沟肠杆菌主要分布于骨科占17.9%,其次为耳鼻喉科占11.6%,神经外科占10.5%;标本分布以分泌物分离多占24.2%,其次为痰液、脓液,分别占23.2%、13.2%;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0~27.4%,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的耐药率>90.0%.结论 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伤口及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控制阴沟肠杆菌耐药的关键,选择抗菌药物要以药敏结果为依据;密切关注阴沟肠杆菌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遏制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 主动脉瓣畸形患者感染心内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余吉西;陈荣兴;李伟兴

    目的 探讨主动脉畸形患者感染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方法 选取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感染心内膜炎患者1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病原菌分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153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3株,占76.40%,革兰阴性菌30株,占18.63%,真菌8株,占4.97%,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酿脓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7.27%、24.22%、13.04%、9.32%、3.73%;酿脓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酿脓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相对较低<7.00%,而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相对较高>5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仅对利福平较为敏感,耐药率<6.00%,而对青霉素类药物、头孢类药物和红霉素均表现出了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青霉素耐药性特别高以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30.00%,其中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以及利福平的耐药性<10.00%.结论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感染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存在多样性,在治疗的早期可根据经验给予联合用药治疗,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随时对药物进行调整.

  • ICU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的耐药性变迁

    作者:姜兰斌;杨波;张巍

    目的 探讨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 2009-2011年3年流行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性标本的采集、分离培养与菌株鉴定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操作;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推荐的K-B法,参照CLSI 2009-2011年制定的新折点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5版本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3年ICU流行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3年来鲍氏不动杆菌分别检出泛耐药菌株14、18、25株,分别占14.3%、15.5%、16.2%;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是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达72.4%~78.6%;耐药率均>4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而敏感率均>8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增长幅度较大的药物是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高检出部位是呼吸道占65.8%.结论 临床微生物室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室联手,对医院流行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动态性监测,每季度向全院公示1次,严防ICU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 ICU患者血培养阳性的病原学调查分析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邵仁德;汪洋

    目的 探讨ICU患者血培养阳性的临床特征、感染危险因素及药敏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2007年7月-2012年1月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临床特征及病原学资料,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计数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相对数主要用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50例血培养阳性的患者中有中心静脉导管及有创侵入性操作占100.0%,有手术史1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47例,基础疾病以多发伤20例为多占40.0%,其次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占28.0%,死亡7例占14.0%,鲍氏不动杆菌居首位占34.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对阿米卡星敏感性为41.0%,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6.0%、溶血葡萄球菌占8.0%.结论 由于ICU患者病情严重、有创操作多、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多种因素影响菌种在体内的定植和感染,应高度重视并加以防范感染的发生,同时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感染防范仍需长期监测.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状况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晓燕;张永标;梁彩倩;符永玫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谱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无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共484株,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尿液和伤口分泌物,分别占78.9%、8.5%和4.8%;科室来源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分别占25.2%、17.6%和11.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高达98.8%,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70.0%;多药耐药和泛耐药株分别占8.9%和1.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肺部感染,且常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初始经验性治疗可选择广谱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重症感染宜广谱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对多药耐药或泛耐药株感染必要时可使用多黏菌素.

  • 引起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倩;郭燕菊;孙亚娟;王会中

    目的 了解2009年11月-2011年10月住院患者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BACT/ALERT 3D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检出的1948份阳性标本,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剔除疑似污染及重复菌株,共分离病原菌224株,分离率为11.5%,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2.5%,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为主,分别占35.7%、13.4%、8.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高;革兰阴性杆菌占36.6%,以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5.2%、6.2%、5.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结论 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复杂,条件致病菌增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ICU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倩;孙国全;田素飞;尚红

    目的 调查外科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2011年医院外科ICU非重复分离的5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数据,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结果 2009-2011年外科ICU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分别占57.6%、60.0%和53.1%;感染病例以老年患者居多,占77.8%;感染类型以泌尿系感染和腹腔感染为主,分别占22.2%、20.4%,其次为血液感染及肺部感染,各占18.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19.4%和7,4%,显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加强ICU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目标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流行.

  •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作者:余晓红;王媛

    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高危因素,目前世界范围内有近4亿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HBV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乙型肝炎的治疗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停药后的复发等一系列问题上,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难题.现已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在HBV复制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的存在与乙型肝炎慢性化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cccDNA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对于cccDNA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在防治乙型肝炎中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现就cccDNA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白细胞VCS参数在细菌及病毒感染的鉴别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郭志雄;彭政;陈聪

    目的 研究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白细胞VCS参数的变化特点,探讨白细胞VCS参数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9例细菌感染患者为细菌组,117例病毒感染患者为病毒组,另以59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研究3组白细胞VCS参数变化特征,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NE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值(NEC)、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NES)、淋巴细胞平均体积(L、YV)、淋巴细胞乎均传导值(LYC)、淋巴细胞平均散射值(LYS)、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OV)、单核细胞平均传导值(MOC)及单核细胞平均散射值(MOS).结果 细菌组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NEV)为149.1±9.9、淋巴细胞平均传导值(LYC)为109.4±4.1、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OV)为169.9±9、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值(NEC)为147.7±4.5升高,单核细胞平均传导值(MOC)为123.4±4.2,均有所降低,其他变化不明显,病毒组LYC 103.5±3.8、MOV 167.2±4.3升高,LYC 103.5±3.8、MOC124.3±2.7降低,其他变化不明显;细菌组中白细胞>15×109/L组别NEV、NEC、LYV、MOV升高程度高于白细胞<15×109/L组.结论 白细胞VCS参数能较好地反应感染状态白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对细菌及病毒感染的鉴别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早期脑利钠肽测定对老年肺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辉;刘春霞

    目的 探讨早期脑利钠肽(BNP)测定对老年肺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运用价值,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将收治的100例年龄61~89岁老年肺部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重症监护病房24 h内BNP含量分为A组(<200 pg/ml)、B组(200~400 pg/ml)、C组(>400 pg/ml),对3组患者进行肿瘤坏死因子(TNF-a)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APACHEⅡ评分、升压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在入重症监护病房24 h及治疗后7d其TNF-a及IL-8水平分别为(13.4±5.4)、(8.4±2.4)ng/L及(132.8±54.3)、(76.2±23.1)ng/L,B组分别为(21.8±9.8)、(16.3±3.8)ng/L及(211.3±43.2)、(132.4±34.5)ng/L,C组分别为(26.8±8.7)、(19.5±4.2)ng/L及(257.7±65.3)、(183.6±31.9)n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升压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 d的病死率A组及B组患者分别为10.00%及1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内生存率A、B、C组分别为90.00%、84.37%、44.74%,A、B组与C组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脑利钠肽测定可对老年肺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当其>400 pg/ml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徐子琴;陈晓顶

    目的 探讨白蛋白、前白蛋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诊断评估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集的75例使用呼吸机>48 h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发生VAP,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均值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两组对VAP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9、0.757,白蛋白、前白蛋白诊断VAP的佳切点分别为<29.95、160 g/L,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分别为62.9%、62.5%、62.7%、0.254和71.4%、75.0%、73.3%、0.464.结论 白蛋白、前白蛋白对VAP诊断的评估有一定作用.

  • 两种留便方法便常规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作者:孙玉玲;郭金英;鲍中英

    目的 探讨自行留便和肛拭子两种方法便常规结果的差异,为肠道门诊的传染病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将3个时间段的腹泻患者按采便方式分为自行留便和肛拭取便两组,根据便常规结果将两组患者分为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及其他三类,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2010年7-8月、2011年7-8月、2012年6-9月3个时间段细菌性痢疾分别占21.2%、17.8%、13.9%;感染性腹泻分别占12.5%、9.6%、14.8%;其他分别占66.3%、72.6%、71.3%;3个时间段两种取便方法比较后,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肛拭取便的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其他3种便常规分别占15.5%、13.3%、71.2%;自行留便分别为18.6%、11.3%、70.1%,经统计检验,肛拭取便与患者自行留便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行留便和肛拭取便两种方法所得便常规结果在腹泻人群中分布无明显差异.

  •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作者:陈伟;刘文恩;谷秀梅;彭婉婵;李艳华;刘元元;李艳明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和严重度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快速、准确地为预后提供判断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6月71例初诊为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及《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将研究对象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A组)、重症急性胰腺炎Ⅰ级(B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Ⅱ级(C组),21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采集患者入院24 h内和出院前血清及21名正常对照组血清,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DAS全自动酶联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清PCT;应用IMANNG800双光路浊度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CT诊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血清PCT随着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加重,轻症急性胰腺炎与正常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Ⅰ级与正常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Ⅱ级与正常对照组、轻症急性胰腺炎与重症急性胰腺炎Ⅰ级、重症急性胰腺炎Ⅰ级与重症急性胰腺炎Ⅱ级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各病例组血清PCT水平回落,与入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PCT分别以0.48、0.96、3.74 mg/L为界诊断轻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Ⅰ级和重症急性胰腺炎Ⅱ级的性能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87和0.97,特异度分别为72.44%、74.20%和84.60%,灵敏度分别为75.00%、91.20%和95.50%.结论 血清PCT检测可作为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指标,其检测结果可反映治疗效果,且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利奈唑胺治疗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1例报道

    作者:袁小玲;缪炯燏;夏秀琼;林宇鹏

    目的 观察含利奈唑胺治疗方案对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疗效、长疗程用药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例确诊为高度耐药脓肿型分枝杆菌属感染的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患者,根据药敏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细菌学改善、影像学表现和不良反应,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接受利奈唑胺6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联用克拉霉素及阿米卡星的治疗,利奈唑胺使用长达24周,临床症状缓解,肺部阴影吸收,右主支气管狭窄改善,痰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转阴.结论 利奈唑胺具有抗非结核性分枝杆菌作用,与克拉霉素阿米卡星联用收到明显效果,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伏立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豆豆;赵文理;郭万亮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在均达到临床拟诊标准时给予伏立康唑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依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8例患儿在治疗结束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异常均明显好转;在治疗过程中,有8例(21.1%)出现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有2例(5.3%)出现总胆红素升高,5例(13.2%)出现低钾血症,2例(5.3%)出现视觉异常,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停药现象.结论 伏立康唑作为早期经验性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安全有效.

  • 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文革;潘兆宝;王法贞;尹相玉;王晶

    目的 探讨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治疗菌阳肺结核患者水平.方法 选取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治疗,治疗期间随访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情况,治疗后1年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4、6、8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3.56%、93.15%、94.52%和95.89%,对照组分别为67.16%、74.63%、80.60%和85.07%的比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达68.49%,对照组为53.73%;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达9.59%,对照组为20.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12例,发生率为17.91%;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为17.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复治菌阳肺结核实施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进行治疗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急诊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翟春霞;王红梅;杨昆

    目的 探讨急诊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干预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总结经验.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急诊科收治的57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一般预防组、手术预防组和感染预防组,依据WHO建议,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率(DDDs)、药品利用指数(DUI)作为合理用药的指标,分析其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结果 一般预防组的抗菌药物总安全性低仅101例,为53.2%,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在所有的不安全例数中,以联合用药的不安全性高,平均为27.9%,与其他各项目比较有明显差异性;氨苄西林/舒巴坦纳使用率高,为25.9%,DUI为1.23,与其他抗菌药物使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抗菌药物用药的不安全性与很多因素有关,应结合患者生理特性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确保用药安全.

  •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抗菌药物选择

    作者:韩静;卜一珊

    目的 对医院2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分泌物药敏分析,探讨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及药敏报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分泌物培养阳性50例,阳性率为62.50%,共分离出病原菌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61.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为主,分别占18.4%、12.2%、8.2%;革兰阳性菌16株占32.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12.2%、8.2%,真菌3株占6.1%,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1%;革兰阳性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75.0%~100.0%;革兰阴性杆菌对呋喃妥因、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25.0%~100.0%.结论 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需要加强连续药敏监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菌株的形成,提高疗效.

  •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使用分析

    作者:罗宗伟;赵学会;赵婷;罗宗怀;余瑜

    目的 分析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一步推进整治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医院整治活动前6个月(2011年1-6月)和整治活动后6个月(2011年7-12月)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抗菌药物分级制度落实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结果 整治活动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为64种,剂型97个,整治活动后,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压缩到35种,剂型减少到64个,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药品费用比例由39.43%降至29.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3.19%降至68.3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51 DDD降至51.56 DDD,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48.34%降至27.22%,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100.00%降低了45.37%,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30 min~2 h给药比例由57.15%升至89.73%,预防用药时间由129.61 h缩短到55.28 h,微生物送检率由15.40%升至26.7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4.48%降至25.27%.结论 医院整治活动政策落实有力,制定的制度和措施符合实际并认真执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明显规范,整治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 利奈唑胺对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平;王晓燕;刘国辉;张瑛;陈建波;邓群益

    目的 对比研究利奈唑胺对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的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各36株,分别在含有特定浓度的利奈唑胺等药物培养基内培育,采用B-D培养基比例法测定各菌株在体外试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利奈唑胺对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均在0.25~0.50 μg/ml,其中0.125 μg/ml浓度敏感株占63.89%,耐药株全部存活;在0.25 μg/ml浓度下敏感株占33.33%、耐药株占36.11%,在0.5 μg/ml浓度下敏感株占2.77%、耐药株占63.88%;>1 μg/ml全部无细菌生长.结论 常规剂量的利奈唑胺在体外有较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虽然异烟肼、利福平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是需要增加剂量.

  • 头孢哌酮/舒巴坦不同给药次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作者:徐新开;黄学德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不同给药次数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呼吸内科的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g,静脉滴注1次/8 h,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g,静脉滴注1次/12 h,两组疗程均为7~14 d;治疗前后均采用痰培养分离致病菌并进行分析,观察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体征、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结果 治疗有效率试验组为90.00%、对照组为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恢复时间,试验组要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细菌清除率试验组为90.60%、对照组为74.2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7.00%、对照组为6.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3.0g,1次/8 h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较3.0g,1次/12 h,抗菌作用加强,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剖宫产产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红英;李漪;胡芳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在预防产后感染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选取剖宫产产妇374例,随机分为A、B、C组;对3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治疗情况进行统计;3组产妇均使用头孢唑林1 g静脉滴注,A组患者在断脐后立即用药,如无感染不再加药;B组患者在断脐后立即给药,并间隔6h再次给药,直至产后24 h;C组患者术后给药,每天2次,连续使用3~5 d,对3组产妇产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3组产妇在基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剖宫产指征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产妇产后腹部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白细胞升高分布率分别为2.33%、0.78%及26.36%,B组分别为3.23%、0.81%及24.19%,C组分别为14.05%、12.40%及51.24%,C组均明显多于A、B两组,术后住院时间A组为(6.07±1.21)d、B组为(6.11±1.09)d、C组为(8.23±1.30)d,C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断脐后给予小剂量单一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术后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相比,其预防感染效果更好,而且经济、方便,是一种理想的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给药方式.

  • 10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作者:吴明东;丁汀;魏妙华;王华富;施志超

    目的 调查和评价医院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1-12月101份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病历,对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01例患者中有高危因素70例,全身使用抗菌药物92例,其中头孢唑林41例、头孢呋辛51例,均为术前30 min~2 h给药,术前给药1次16例,术前给药1次及术后1次的67例,术后给药48 h者9例,头孢唑林单次剂量2.0 g41例,头孢呋辛单次剂量1.5g5例、2.25 g 34例、3.0g12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选用抗菌药物剂量偏大,医院应多部门合作,加强Ⅰ类手术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干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学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

    作者:杜贤仕;杨锋;赵松寿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肿瘤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提高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资料.方法 选取204例普外科肿瘤手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患者,取感染部位的炎性渗出物、深部穿刺液、引流液及坏死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4例普外科肿瘤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0株占69.50%,革兰阳性菌69株占26.64%,真菌10株占3.86%,排名前5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0.50、13.90%、10.42%、8.49%、8.11%;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性普遍较高,而普遍对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表现出了高度的敏感性同时对呋喃妥因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较为复杂,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预防,一旦出现感染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