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中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梅艳芳;刘盼盼;王莲慧;魏丹丹;万腊根;邓琼;曹先伟;刘洋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 )及其亚型的分布及流行特点。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563株,结合改良Hodge试验、EDT A协同及增效试验与PCR扩增检测 blaNDM基因;通过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 LST )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接合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 R )扩增和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细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共筛选出45株产NDM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8株,包括NDM‐1型37株、NDM‐5型1株,大肠埃希菌7株,均为NDM‐7型;所有菌株呈现多药耐药现象,且每株菌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blaCTX‐M 、blaTEM 、blaSHV 、qnrB、qnrS、acc(6′)‐Ib、rmtB、armA等为常见共同携带耐药基因;MLST 分型显示,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于ST11、ST76、ST495、ST37、ST700及ST395型中,产NDM‐5肺炎克雷伯菌仅为ST14型;21株产NDM菌株接合试验阳性,其中包括13株NDM‐1型、1株NDM‐5型及7株NDM‐7型,部分质粒之间有着相似图谱,blaNDM均定位于约46 kb大小IncX3质粒上。结论医院已出现多种NDM 亚型,主要通过IncX3型质粒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传播,存在克隆传播现象;此外,NDM 亚型的出现也表明 NDM 或正处于快速进化过程中而导致其广泛传播。

  • 妇幼保健机构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房桂青;刘俊萍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在妇幼保健机构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为感染控制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84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类统计,对其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典型感染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大肠埃希菌标本主要来源于宫颈分泌物、咽拭子和血液,分别占52.9%、25.7%和3.4%;临床科室中以产科送检标本量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并与标本量呈正相关,耐药性方面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耐药菌株检出率高;2例产褥期败血症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也相对较高。结论产科和新生儿科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高,且新生儿科多药耐药菌检出率较高,产褥期败血症检出的大肠埃希菌也具有很强的耐药性,这应该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王小伟;姚根新;钱俊;施建伟;嵇学仙

    目的:分析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超声在三组类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德清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分为A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B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C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收集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119例(99.2%)右下腹压痛,109例(90.8%)右下腹反跳痛,107例(89.2%)中性粒细胞比例>70%,56例(46.7%)体温升高,108例(90.0%)白细胞计数>10.0×109/L ,96例(80.0%)超声见靶环征,108例(90.0%)有盲端的指状低回声肿块;三组患者恶心呕吐、厌食纳差、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患者体温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 A组(P<0.05);超声结果:C组靶环征比例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阑尾周围积液比例高于A组(P<0.05),三组阑尾管积液扩张、有盲端的指状包块、管腔内强回声和不规则包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体温、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升高,超声出现靶环征和有盲端的指状低回声肿块,靶环征为单纯性阑尾炎或化脓性阑尾炎可能性大,阑尾周围积液为化脓性阑尾炎可能性大。

    关键词: 超声 急性病 阑尾炎
  • 全身麻醉与神经阻滞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宁新宇;王甜甜;杨树峰;侯领弟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与神经阻滞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6月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240例患者,ASA分级在Ⅰ‐Ⅱ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试验组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药物剂量及术后感觉恢复时间,同时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和术后感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感染率为4.17%,对照组为1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8,P=0.0499);对照组共分离菌株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70.83%,革兰阳性菌7株,占29.17%,试验组共分离菌株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6株,占33.33%;两组患者培养出的革兰阴性菌均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部分可达100.00%,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较敏感,两组患者培养出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等普遍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等较敏感。结论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且术后并发感染的风险较小,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敏感药物常见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 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孔双红;梁建国;张才仕;彭玉华;王华丽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多发部位、感染菌种型及耐药特点,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重症肝病继发医院感染的247例患者,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数据分析采取WHONET 5.6软件。结果从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到3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99株占64.6%;革兰阳性菌77株占25.0%;真菌32株占10.4%;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达到62.2%~69.4%,而耐药率低的是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为8.2%~22.2%;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4.4%,产ESBLs菌检出率为47.7%,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6.7%、30.6%。结论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菌的多药耐药性非常严重,临床应合理用药,减少有创性医疗操作,提高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 抑郁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皮质醇、5-羟色胺及炎症因子变化与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志涛;李玉玲;蒋燕升;傅炎炎;潘伟盟

    目的:探讨抑郁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皮质醇、5‐羟色胺及炎症因子变化及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在医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为抑郁症组,其中并发肺部感染与单纯抑郁症无肺部感染患者各3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60例为对照(对照组),对比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及5‐羟色胺、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抑郁组患者CRP、IL‐6、TNF‐α、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5‐羟色胺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并发肺部感染患者CRP、IL‐6、TNF‐α、皮质醇水平分别为(13.84±4.90)mg/L、(16.12±4.02)ng/L、(17.92±2.50)ng/L、(191.14±60.13)μg/L ,高于非肺部感染患者(5.82±2.81)mg/L、(5.25±0.30)ng/L、(5.01±1.77)ng/L、(132.04±31.52)μg/L ,5‐羟色胺为(16.72±5.55)μg/L低于非肺部感染患者(31.84±6.91)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症患者CRP、IL‐6、TNF‐α、皮质醇水平高于轻度患者,5‐羟色胺低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皮质醇及炎症因子明显升高,5‐羟色胺有所下降,与肺部感染及抑郁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RNA 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与荧光定量 PCR联合检测肺泡灌洗液对痰涂阴性肺结核的快速诊断价值

    作者:王静;刘立宾;岳永宁;胡钰卿;范大鹏;李浩;张艳;夏强;朱敏

    目的:通过采用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FQ‐PCR)两种不同类型靶标核酸检测方法联合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评估联合应用对痰涂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4年11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疑诊为肺结核并且痰涂片至少3次阴性的1155例患者灌洗液标本,剔除295例未明确诊断病例,肺结核确诊患者672例纳入肺结核组,其他肺部疾病188例(包括4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疾病)纳入对照组,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SAT‐TB与FQ‐PCR联合检测的各类评价指标,并与单一SAT‐TB、FQ‐PCR、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Bactec MGIT 960)、抗酸杆菌染色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以AFS、MIGT960、SAT‐TB、FQ‐PCR、SAT‐TB与 FQ‐PCR联合检测平行试验(单阳)、系列试验(双阳)为检验变量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507、0.501、0.670、0.660、0.734、0.658,准确性依次为29.45%、33.64%、58.67%、58.32%、67.40%、49.82%,SAT‐TB和FQ‐PCR单独检测或者联合检测其诊断价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痰涂阴性肺结核病诊断价值比较,平行试验>SAT‐TB> FQ‐PCR>系列试验>涂片>MIGT960。结论与细菌学检测方法比较,SAT‐TB与FQ‐PCR联合检测痰涂阴性肺结核病诊断具有快速、敏感、鉴别结核分枝杆菌(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等优势,缩短了确诊时间,提高准确率,给痰涂阴性肺结核患者提供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指标检测对于复杂性上尿路感染导致尿脓毒血症的价值分析

    作者:杨立新;马凤巧;胡跃世;朱清;孙文琪;曹志华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计数(WBC)多指标检测对于复杂性上尿路感染导致尿脓毒血症的价值,以期为尿脓毒血症寻找早期鉴别诊断指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且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84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1组,同期住院脓毒血症患者60例为对照2组;观察组与对照2组确诊后抽血送检,对照1组确诊尿路感染后抽血送检;观察3组患者PCT、CRP、IL‐6及WBC水平,根据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及治疗结局将观察组及对照2组进行划分,观察不同严重程度及治疗结局患者观察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高于对照1组(P<0.05),CRP、IL‐6及WBC指标低于对照2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严重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同组非严重患者(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患者CRP、IL‐6及WBC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2组同程度(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死亡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同组存活患者(P<0.05),观察组不同治疗结局患者CRP、IL‐6及WBC指标水平低于对照2组同结局患者(P<0.05);尿脓毒血症各项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灵敏度及特异性依次为PCT、CRP、IL‐6、WBC。结论 PCT、CRP、IL‐6及WBC水平与尿脓毒血症病情均具有相关性,随病情程度增加而增高,PC T对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鉴别病源部位效果欠佳,联合检验PCT、CRP对复杂性上尿路感染导致的脓毒血症意义重大。

  • 老年重症患者主要非发酵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莫泽珣;陈蕊;王玲玲;肖飞;董家辉;王露霞;郭振辉

    目的:了解医院老年重症科常见非发酵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以及耐药形势,为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老年重症科65岁以上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932例,查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原菌分离阳性数、标本来源情况、药敏情况以及抗菌药物出库情况。结果2013-2015年鲍氏不动杆菌均占全年所有病原菌检出率的15.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也占10.0%以上;80.0%以上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标本来源均为痰;多数患者为医院感染,且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患者总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对鲍氏不动杆菌敏感率高的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替加环素,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80.0%;而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高的是阿米卡星,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的现象;2013-2015年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呈逐年增加趋势,与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量呈正相关。结论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感染率较普通IC U严重,且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发生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呈正相关。

  • 不同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治疗 MRSA 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周丽娟;郑惠;刘嘉;关红亚;张华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MRSA感染的肺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出现死亡病例2例和1例;治疗组应用替考拉宁负荷剂量400mg ,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连用3 d ,后维持剂量400 mg ,每天1次;对照组负荷剂量400 mg ,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连用1d,后维持剂量400mg,每天1次,疗程14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细菌清除率、炎性指标及肝、肾毒性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降低(P<0.05);肺部感染评分(CPIS)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20±2.68 vs 4.01±3.02,P=0.005);细菌清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82.00% vs 52.94%,P=0.002);平均血清谷浓度(Cmin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8.21±6.39)mg/L vs(12.97±5.10)mg/L ,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00% vs 66.67%,P=0.022),而肝、肾毒性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治疗MRSA感染的肺炎患者疗效高、安全性良好。

  • 新建医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孙佟;索继江;匡慧慧;杨金燕;肖征

    目的:了解新建医院的常见致病菌分布及传播规律,对主要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及预防细菌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分离较多且具有相近多药耐药谱的鲍氏不动杆菌(MDR‐AB)及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新建医院的分离菌株与国内其他已展开工作的医院细菌分离情况大致相似,主要分离株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所分离的54株MDR‐AB及32株MDR‐PAE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ABA多耐药菌株在医院内造成了流行,而PAE只是散发病例。结论新建医院内分离菌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分离菌与其他医院大致相同;对多药耐药菌在医院的流行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针对性策略,以减少耐药率,减轻临床治疗负担。

  • 重症肝病患者腹水感染的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虹;刘慧;邵明鑫;杨林

    目的:了解重症肝病患者发生腹水感染的病原菌构成与分布,分析重症肝病并腹水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入院后诱发腹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院内腹水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信依据。方法对2015-2016年医院重症肝病发生腹水感染患者送检的腹水标本,分离培养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测定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进行菌种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147例重症肝病患者发生腹水感染44例,感染率29.9%;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44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6.8%,革兰阴性菌占40.9%,真菌占2.3%,排前5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肟的耐药率>50.0%,肠球菌属对头孢噻吩、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5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吡肟、头孢哌酮与青霉素的耐药率>5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吩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50.0%;基础疾病、肝功能状态、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是腹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肝病患者腹水感染的危险度较高,葡萄球菌属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呈现耐药性较高的特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手术时间与合理用药是降低腹水感染的有效方法。

  •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发生与疾病危重评分和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

    作者:曹献云;李岩;剧松丽;宋菲;徐雁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发生与疾病危重评分和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早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儿轻度休克(轻度组)10例,中度休克(中度组)28例,重度休克(重度组)7例;比较不同休克程度患儿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结果轻度组与中度组感染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显著高于重度组,重度组以败血症的发病率高,显著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85.7%患儿<70分,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轻度组50.0%患儿评分>90分,显著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组100.0%的患儿1个脏器功能衰竭,中度组53.6%的患儿1个脏器功能衰竭,重度组14.3%的患儿1个脏器功能衰竭,轻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组无3个及4个脏器衰竭的病例,重度组57.1%的患儿2个脏器衰竭,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休克程度重的患儿,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越低,脏器功能损害个数越多。

  • COBAS TaqMan 系统检测血清 HBV-DNA 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应盛;董飞波;孙毅;胡爱荣;胡耀仁;高国生

    目的:探讨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48系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0月医院肝病科就诊的45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99例和终末期肝病[失代偿期肝硬化(LC)、肝癌(HCC)、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159例,所有患者采用 Roche公司 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48系统检测血清HBV‐DNA ,同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三系和肝脏生化指标,比较不同病情慢性 HBV 感染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病情慢性 HBV感染患者的年龄、血清 HBV‐DNA载量和阳性率、血清 HBeAg 滴度和阳性率、血清ALT水平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C组血清 HBV‐DNA载量显著低于CHB和ACLF组,而HCC组和 ACLF 组 HBV‐DNA 阳性率显著高于 CHB 组和 LC 组;CHB组病毒复制状态以 HBV‐DNA>1000 IU/ml为主(40.80%),LC组病毒复制状态以 HBV‐DNA<20 IU/ml为主(37.64%),HCC组病毒复制状态以 HBV‐DNA 20~1000 IU/ml为主(43.18%),ACLF组病毒复制状态以 HBV‐DNA>1000 IU/ml为主(50.00%);终末期肝病组(包括LC、HCC、ACLF)低病毒复制状态的比例均高于CHB组(P<0.05);从 HBeAg阳性到 HBeAb阳性,HBV‐DNA载量逐渐降低;但仍有超过50% HBeAg阴性患者其血清 HBV‐DNA为阳性。结论 COBAS Taqman系统检测血清HBV‐DNA可以有效地发现慢性 HBV感染患者低病毒复制状态,特别是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作者:周一帆;王睿;董熙远;熊婷;章汉旺

    目的:调查育龄女性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分布、危险因素,分析其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医院自愿参加调查的育龄女性526例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分析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情况及病原体分布,对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结果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率为39.9%(210/526),共分离出病原体36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滴虫分别占28.8%、24.5%、10.1%、28.5%、5.7%和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与年龄、文化程度、性行为、流产史和避孕方式呈明显相关性(χ2=5.034、7.336、4.561、10.056和6.213,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避孕方式是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89,6.597,P<0.05);广播是育龄女性现有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占27.0%;育龄女性希望获取知识途径前三位的是网络平台、医务人员和广播,分别占41.3%、28.3%和14.4%。结论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文化程度和避孕方式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针对危险因素和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干预,以降低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 血清 CRP 、IL-6及 PCT 对胆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涛;金法;李宁;叶志鹏;吴可人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对胆道感染的诊断效果,为胆道感染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接受治疗的胆道感染患者103例为研究组,同期在医院做常规体检的健康者10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CRP、IL‐6和PCT 的含量,确定CRP、IL‐6和PCT对胆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ROC )和诊断分界点,统计胆道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与阴性的预测值,比较CRP、IL‐6和PCT含量与病原微生物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总胆红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3例胆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121株菌落,其中,革兰阴性菌79株占65.3%,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9株占1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3株占19.0%,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研究组受试者CRP、IL‐6、PCT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种炎性因子均对胆道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IL‐6的敏感性(94.2%)强, CRP的特异性(80.6%)强,PCT的阳性预测值(80.8%)高,IL‐6的阴性预测值(91.3%)高;革兰阴性菌患者、革兰阳性菌患者以及真菌患者的CRP、IL‐6和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胆道感染患者的CRP、IL‐6、PCT的含量显著提升,IL‐6、PCT对于检测早期胆道感染属于敏感性较高的炎性指标,可以应用于早期胆道感染的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不能作为胆道感染的确诊指标。

    关键词: 血清 CRP IL-6 PCT 胆道感染
  • 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 HBV DNA 载量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

    作者:赵新敏;高云霞;张举;张园园;李婷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 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281例,将产妇分为低HBV DNA拷贝组(<106 copies/ml)169例(包括剖宫产分娩92例,经阴分娩77例)和高HBV DNA拷贝组(≥106 copies/ml)112例(包括剖宫产分娩62例,经阴分娩50例),统计分析婴儿出生后的 HBV抗原、HBV DNA阳性率和免疫阻断效果。结果低 HBV DNA拷贝组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时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以及 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 HBV DNA拷贝组剖宫产分娩组新生儿的 HBsAg阳性率和 HBV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经阴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BV DNA拷贝孕妇采用经阴分娩的HBV垂直感染机会较大,后期可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对其进行阻断。

  • 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影像特征研究

    作者:马莲美;王建强;付洪杰;张鑫雨;张倩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影像特征,为临床及时诊治支原体肺部感染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479例,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支原体肺部感染组(MPP)98例和非支原体肺部感染组(NON‐MPP)38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后转归情况。结果 M PP组患儿的病程、发热时间均高于NON‐M PP组,M PP组患儿的咳嗽评分高于NON‐MP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伴随湿啰音患儿比例低于NON‐MPP组患儿,MPP组尿检异常患儿比例高于 NON‐MPP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NET、CRP、AL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P组患儿大片肺浸润比例、胸腔积液比例、肺不张比例、结节影比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比例以及淋巴结肿大的比例显著高于NON‐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高于NON‐MP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MPP组患儿WBC含量、NET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P组患儿出院后咳嗽超过1个月的比例显著高于NON‐MP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患儿病程长、咳嗽症状明显且恢复周期长,影像学可以有助于及时判定支原体感染,为临床及时的诊治支原体肺部感染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肠源性感染的炎症指标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析

    作者:吕一鸣;黄玉军;俞雷来;曹利平;阙日升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肠源性感染时的WBC、CRP及内毒素水平变化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及早控制肠源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6年5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源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WBC、CRP及内毒素水平,并就治疗前后患者的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营养相关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并发肠源性感染患者的 WBC、CRP 及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5.05±1.58)×109/L、(101.27±18.29)mg/L、(0.45±0.14)EU/ml ,上述指标均有所好转,与治疗前的(18.22±2.36)×109/L、(165.24±31.52)mg/L、(0.97±0.23)E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肠源性感染患者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71.03±4.24)%、(41.57±4.46)%、1.68±0.33,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1.25±5.48)%、(30.14±3.18)%、1.12±0.24,治疗后的 CD8为(25.73±2.5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8.16±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肠源性感染患者的 ALB、PA 以及 TF水平分别为(36.28±5.49)g/L、(331.58±41.28)mg/L、(3.24±0.76)g/L ,高于治疗前的(31.47±4.21)g/L、(221.45±28.16)mg/L、(2.13±0.51)g/L ,各项营养指标提升幅度明显( 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出现肠源性感染时,其WBC、CRP及内毒素明显偏高,通过给予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降低其WBC、CRP及内毒素水平,其细胞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对于缓解其肠源性感染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感染置入输尿管双 J 管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斌;俞斌;郑旭东;邵华江;马建婷;刘国楠

    目的:分析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感染患者置入输尿管双J管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的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感染患者66例,所有患者在给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治疗,部分结石位置较好及术中感染无进一步加重,生命体征稳定者,予以一期行钬激光下碎石取石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感染患者在行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治疗后,体温在1~4d内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在3~6d内恢复正常;与置管前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后其C‐反应蛋白及前降钙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术前即出现感染性休克,均及时转入ICU进行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均成功进行了输尿管置管或钬激光碎石治疗,对急性肾盂感染的病因给予解除;所有患者内置双J管2~8个月后进行拔除;对所有患者随访至分娩,其中4例患者自行要求引产,其余患者均顺利生产,且均未发生严重产科并发症。结论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感染置入输尿管双J管治疗安全且有效,尽早采取输尿管双J管置入能够为下一步输尿管结石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 红外线照射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感染控制与微循环改善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世舜;山洁;董美玉;孙靖;孙蕾芳

    目的:研究红外线照射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感染控制与微循环改善的作用,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感染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宫颈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宫颈局部微循环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感染控制效果较好,且对宫颈局部微循环也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 血液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细菌感染患者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少博;刘雪兰;应泽亮;蒋坚;朱立军;夏菁;孙晶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细菌感染患者血液炎性指标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00例,参照病情程度分作脓毒血症组36例、重度脓毒血症组34例、脓毒性休克组30例,分析脓毒血症患者细菌感染情况,比较3组脓毒血症患者血液炎性指标水平(LPS、CRP、PCT、IL‐6、WBC )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分析血液炎性指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血症患者细菌感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及阴沟杆菌;脓毒血症组 LPS(28.75±5.69)ng/L、CRP(68.54±12.73)mg/L、PCT (0.84±0.21)μg/L、IL‐6(29.85±6.47)ng/L、WBC (9.81±2.54)×109/L 分别低于重度脓毒血症组 LPS (37.18±7.24)ng/L、CRP (129.20±17.62)mg/L、PCT(8.41±0.81)μg/L、IL‐6(53.22±11.41)ng/L、WBC(11.35±3.06)×109/L,且低于脓毒性休克组 LPS (44.79±8.25)ng/L、CRP (153.24±21.38)mg/L、PCT (11.37±1.05)μg/L、IL‐6(85.60±16.28)ng/L、WBC(14.79±3.54)×109/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APACHE‐Ⅱ评分(12.16±3.51)分低于重度脓毒血症组(21.12±4.93)分且低于脓毒性休克组(26.29±5.6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患者血液LPS、CRP、PCT、IL‐6、WBC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为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细菌感染患者血液炎性指标水平与病情程度表现为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上评估患者病情、预后的可靠指标。

  • 论著·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红;赵汉清;沈嘉懿;李琼;邢桂霞;丁亚南;姚攀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医院精神科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各科室上报的感染报表为基本数据,在研究前对相应的病例作进一步核对后将感染病例与非感染病例的影响因素进行对照研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18例住院、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97例,感染率为2.29%;感染例次254次,例次感染率为2.95%;主要感染病种为精神分裂症(36.55%)和老年痴呆(14.72%),感染科室集中在重精神病区;感染部位以呼吸道(65.75%)和泌尿道(12.60%)为主;检测病原菌7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06%。结论住院时间长,年龄大,合并躯体疾病,病区环境不良及个人卫生差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感染机会,改善住院环境,精准治疗,清除症状,规范侵入性操作,科学管理,创新治疗方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携带杀白细胞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菌株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曾云祥;林高贵;梁世周;金晓立;罗坚;张灿;黄友泽;许建平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杀白细胞素基因在社区与医院菌株分布流行的情况,及其携带 mecA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临床分离的188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分析,用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初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用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白细胞素基因( PV L )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A 基因,并测序部分阳性基因PCR产物。结果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初筛试验与 mecA基因PCR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76株为M RS A ,阳性率为40.4%,其中64株M RS A为医院获得株,12株M RS A为社区获得株;11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中99株为医院获得株,13株为社区获得株;共有14株 PVL基因阳性,阳性率7.4%,社区检测到2株PVL(+)CA‐MSSA(社区获得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共检测到12株、阳性率6.4%,其中7株为PVL(+)HA‐MRSA(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为PVL (+)HA‐MSSA (医院获得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14株PVL基因阳性菌株进行MIC(低抑菌浓度)分析,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利福平、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耐药率较低的有四环素(21.4%)、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4.3%)、左氧沙星(7.1%)、庆大霉素(7.1%),菌株大部分分离自皮肤软组织、脓等标本。结论携带PVL毒力基因的MRSA在医院的检出率比在社区的明显高,提示含 PVL高毒力与多重耐药基因的医院获得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PVL(+)MRSA已经从社区转移到医院感染,应引起院感与临床部门的高度重视。

  • 通畅圈对泌尿外科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干预

    作者:刘晓兰;张青雯;陈倩;霍世芳;马萍

    目的:探究通畅圈对泌尿外科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干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1185例泌尿外科留置导尿患者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2014年12月的60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式;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58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通畅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类型、维护环节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住院第1~4周对照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干预人员各维护环节质量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人员;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分别为96.73%和83.9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51例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84株,对照组101例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173株,两组患者的常见感染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结论通畅圈能够显著降低泌尿外科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提高干预人员干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耳鼻喉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 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魏珍星;范崇盛;薛柯凡;王红洛;张杨

    目的:研究耳鼻喉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等临床指标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为耳鼻喉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耳鼻喉手术患者6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成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各34例,对两组患者的 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D3+、CD4+、NK细胞百分比以及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感染组患者的CRP、IL‐8、IL‐6、TNF‐α分别为(18.73±4.32) mg/L、(33.87±3.28)ng/ml、(30.28±4.32)ng/ml、(5.87±1.38)ng/ml ,高于非感染组的(8.92±2.18)mg/L、(20.86±3.19)ng/ml、(15.97±2.39)ng/ml、(1.83±0.63)ng/ml;感染组患者的CD3+、CD4+、NK 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7.83±5.34)%、(39.28±5.43)%、(20.35±6.54)%,低于非感染组的(57.42±7.34)%、(48.34±7.53)%、(38.27±8.01)%;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分别为(10.83±1.81)d和(8.81±1.21)d ,高于非感染组的(7.18±1.61)d和(5.19±1.02)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并发感染可导致耳鼻喉手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和 T 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的降低,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针对耳鼻喉术后感染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经济损失分析

    作者:任贞;王志强;王彦阔;刘耀东;刘俊平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经济损失情况,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6例脑卒中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将发生医院感染的66例患者分为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230例患者分为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同时分别对比两组患者2013-2015年度的住院费用。结果感染组66例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71例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常见,占49.30%,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占22.54%;共分离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67.61%,革兰阳性菌20株占28.17%,真菌3株占4.23%;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常见,占52.08%;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占40.00%;感染组2013年住院费用(14697.51±2221.56)元、2014年(14018.95±2634.78)元、2015年(13997.58±2467.48)元,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 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可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

  • A SS 评分、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变化在脑外伤患者早期感染中的监测价值

    作者:姜克文;李武雄;董冀晨;高永中;孙培印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修正(ASS )评分、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监测鉴别脑外伤患者应激反应与早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2例,按是否发生早期感染分为非感染组与感染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1周内进行ASS评分,同时分别于入院1、3、5、7、10、14、21 d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 )水平,并记录其体温变化。结果感染组 ASS评分(8.85±2.37)分,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4.01±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738,P<0.05),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感染组入院1、3、5、7 d 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院1、3、5 d WBC计数水平与非感染组接近,但感染组入院7 d后WBC水平明显升高,直至第10天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逐渐下降,感染组入院1、3、5、7、10、14、21 d WBC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 P<0.05);感染组入院当日均有发热症状,平均体温(38.4±1.3)℃,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均出现下降,感染组在入院第7天体温有所升高,直至第10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与感染组相比,非感染组5 d后体温小幅度变化。结论脑外伤患者入院后的C‐反应蛋白、外周血WBC计数及体温变化趋势对早期感染的诊断有指示意义,而ASS评分对早期感染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利于脑外伤早期感染的鉴别诊断。

  • 术后舒芬太尼镇痛对开腹手术新生儿术后感染影响

    作者:方琼;余雷;向赟;朱莹

    目的:分析术后舒芬太尼镇痛对开腹手术新生儿术后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行开腹手术的新生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50例,A组患儿术后给予6~8μg/kg芬太尼进行镇痛,B组患儿术后给予0.6~0.8μg/kg舒芬太尼进行镇痛,C组患儿术后给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对三组患儿的术毕、术后24 h的CRIE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对3组患儿术后3~5 d内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C组患者的CRIES评分显著高于A组或B组(P<0.05),而A组与B组患儿的CRI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或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上述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A组或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开腹手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且在减少抗菌药物用量、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方面的效果优于应用芬太尼。

  • 导尿管腹部固定法对脑卒中患者泌尿系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王建玲;贾爱兰;闫志新;苏琳琳;黄贞;李秋玉

    目的:探讨导尿管腹部固定法对脑卒中患者泌尿系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留置导尿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100例需要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导尿管给予腹部固定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大腿内侧固定法,导尿管分别给予腹部固定法与大腿内侧固定法;观察1周,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相关感染等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舒适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泌尿系感染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管引流不畅、出现皮肤压痕、导尿管变形情况发生率分别为4.0%、24.0%、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80.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翻身困难、会阴护理困难、观察困难及感觉不适发生率分别为8.0%、2.0%、2.0%、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6.0%、30.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Ⅲ度疼痛构成比分别为20.0%、4.0%、1.0%,低于对照组的48.0%、16.0%、8.0%,且观察组疼痛评分(3.33±0.52)分亦低于对照组(5.32±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导尿管腹部固定降低了留置尿管脑卒中患者的不适、疼痛及泌尿系感染风险。

  • 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肝癌手术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欣;金琳;赵丽敏;林辉;孙凤

    目的:观察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对肝癌手术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引流组接受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引流组的脂肪液化率为2.00%(1/50),伤口感染率为4.00%(2/50);对照组分别为22.00%(11/50)及34.0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BMI、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是患者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切口引流是保护因素,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BM I、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是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切口引流是保护因素,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可降低肝癌手术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发生率。

  •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因素研究

    作者:曾上飞;王丹丹;朱国文;娄晓辉;曾高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预后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接诊的24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245例患者中有4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0%;肺部感染与昏迷时间、年龄、气管切开时间、吸烟史、吸痰液、侵入性操作具有相关性;其中脑挫裂伤感染发生肺部感染率高,其次为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共分离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3.47%,革兰阳性菌占22.45%,真菌占4.08%。结论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行气管切开术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在临床上应给予相应的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在提高预后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合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检测分析

    作者:李昕;刘周;姚杰;管世鹤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TTSS)毒力基因ExoS和ExoU的携带情况及分布耐药特点。方法收集合肥地区2所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临床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使用VITEK‐2 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PCR法检测exoS、exoU毒力基因。结果1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29株携带T TSS ,其中exoU-/exoS+基因表型菌株为99株,占总阳性菌株76.7%,exoU+/exoS-基因表型菌株为21株,占总阳性菌株16.3%,exoU-/exoS-基因表型菌株为9株,占总阳性菌株6.98%;痰液标本和血液标本均以exoU-/exoS+基因表型常见;药敏试验分析,T TSS阴性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均高于 TTSS阳性菌株(P<0.05);exoU-/exoS+菌株和 exoU+/exoS-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相似。结论大多数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TTSS ,且以 exoU-/exoS+基因表型菌株为多;检测菌株 exoU、exoS基因对临床诊断和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 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中林;彭澜;王晖;谢红帼;卢骁鹏

    目的:研究与分析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45例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厌氧菌的耐药性;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检测;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厌氧菌耐药性进行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患者共检出82株病原菌,其中厌氧菌56株占68.29%,需氧菌17株占20.73%,有益菌9株占10.98%,厌氧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需氧菌和有益菌,菌落计数也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口腔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等厌氧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厌氧菌对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明显高于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以厌氧菌为主,且其耐药性也有自身特点,应针对其特点进行针对性防控及治疗。

  • 宫颈癌患者生殖道细菌感染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何惠;秦薇;曹明月;沈国松;姚娟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生殖道细菌感染及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宫颈癌和生殖道细菌感染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宫颈癌患者108例作为宫颈癌组,慢性宫颈炎患者108例作为宫颈炎组,对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 HPV感染情况。结果108例宫颈癌患者检出细菌60例,检出率为55.6%,10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中检出细菌53例,检出率为49.1%;宫颈癌组和宫颈炎组患者生殖道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和宫颈炎组患者生殖道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例宫颈癌患者中生殖道 H PV感染65例,感染率60.2%,10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生殖道 HPV感染44例,感染率40.7%;宫颈癌组患者生殖道 HPV阳性率高于宫颈炎组(P<0.05);宫颈癌患者中 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生殖道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和宫颈炎组 H PV阳性患者中生殖道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殖道H PV感染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生殖道细菌感染可能和宫颈癌的发生无关。

  • 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住院科室医院感染中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对比

    作者:汪艳;陈乐;周易

    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 U )与普通住院科室医院感染中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IC U住院患者(110例)和普通病房住院治疗患者(562例)的516份送检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对其阴沟肠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57例患者的病原学标本中检出阴沟肠杆菌,IC U与普通病房患者阴沟杆菌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阴沟肠杆菌65株,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切口分泌物和伤口分泌物,构成比分别占64.6%、7.7%和6.2%;IC U分离阴沟肠杆菌对头孢曲松、氯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100.0%、75.0%、75.0%和75.0%,普通病房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3%和92.5%,所有菌株对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IC U 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妥布霉素、奈替米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普通病房分离的菌株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 ICU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较强,且IC U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要高于普通病房分离株,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 20株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检测与菌株亲缘关系研究

    作者:杨丽华;陆利君;吴毅凌;翁幸鐾;糜祖煌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元件,以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医院分离到的20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1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 PGM A法)。结果本组菌对11种抗菌药物均耐药(100.0%),共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和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每株均能检出β‐内酰胺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耐药元件检测结果共分为6种阳性模式;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0株鲍氏不动杆菌呈明显的聚集性,其中2‐5‐7‐8‐9‐10‐13‐15‐17‐20号株(共10株),11‐12‐16‐19号株(共4株),1‐4‐6号株(共3株)为克隆传播。结论本组菌携带的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一一对应,携带的可移动遗传元件是获得性耐药基因快速传播的原因,特定耐药元件的检测是研究细菌耐药性的一种实用方法。

  • 烧伤创面病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红英;刘丽华;王静;王红延;曹云虹

    目的:探讨引起烧伤创面病原菌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状况,为烧伤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诊治的212例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创面病原菌培养结果及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212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者164例,感染率为77.36%;创面分泌物中培养出1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31株占70.81%,革兰阳性菌49株占26.49%,真菌5株占2.70%,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8.38%、15.14%、11.89%;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面积越大、烧伤程度越深、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越多感染率越高( P<0.05),入院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并休克、平时有自购抗菌药物滥用习惯、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疾病史等因素时感染率高(P<0.05)。结论烧伤发生后创面感染率极高,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引起烧伤感染的因素较多,应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以降低感染发生。

    关键词: 烧伤 病原菌 感染
  •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混合痔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华胜;邓业巍;李晓洁;张胜威;许召杰

    目的:探究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混合痔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50例混合痔RPH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25例为试验组,其余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对感染患者的致病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25例出现感染的患者脓性分泌物共培养出致病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40株,真菌2株,革兰阳性菌普遍对克林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具有较强敏感性,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药物具有较强敏感性;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混合痔严重程度、手术时间均是导致RPH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 logistic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混合痔严重程度均为RPH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混合痔严重程度均是导致混合痔RPH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性较强,因此,在感染发生后应当立即进行病原分析和药敏分析,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严重后果。

  • 开放性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分析

    作者:符小玉;陈小芬;林白浪;符小玲;黄玉莲

    目的:探讨开放性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分析,为临床诊断以及对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因腹部创伤发生感染的住院患者90例为感染组,同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未感染患者80例为非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对感染和非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包括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后伤口感染的程度、术后是否出现伤口周围组织坏死,对各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多形核粒细胞CD64(PMNCD64)、血清可溶性 CD86(CD86)和亲环素A(CyPA)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各组ANC水平中感染组患者体内的 ANC 水平要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于PMNCD64的水平显示,感染组患者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sCD86的水平,其感染组患者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非感染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A水平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C与PMNCD64存在正相关性(P<0.01);感染组患者的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阳性率分别为97.8%、92.2%、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5%、2.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创伤手术感染患者血清相关炎性因子会显著升高,因此,对开放性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关炎性指标的监测有重要的意义。

  • 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CT 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肖新广;谷梅兰;张新明;韩宏阳;上官建伟;李润华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CT 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医院接诊的8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按年龄不同将患儿分为3组,<1岁21例,1~3岁32例;>3岁27例;比较3组患儿C 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患儿年龄越小,肺啰音表现越多;年龄越大,大叶性肺炎发生率越高,且C‐反应蛋白(CRP)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岁患儿中,影像学结果主要以斑片样影为主,占62.50%(20/32),在>3岁的患儿中,影像学结果主要以大片影为主,占62.96%(17/27),3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右侧单侧肺部受累及左侧单侧肺部受累的发生中,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在双侧肺部受累中,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率随之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的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中,其影像学特点具有一定特征,临床上可早期进行CT影像学检查。

  • 多发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及痰液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

    作者:张荣;刘咏芳;汤鲁明;林露阳;陈大庆;王伟;孙震宇;张杨阳;项洪武

    目的:观察多发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及痰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为多发伤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医院EICU、急诊创伤病房、急诊留观病房进行治疗的46例多发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同时期的46例多发伤患者为B组,46名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及痰液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及比较,并比较A组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血清及痰液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A 组血清及痰液细胞因子 IL‐4、IL‐8、IL‐16、TNF‐α、IFN‐γ水平分别为(2.46±0.19) ng/ml、(11.98±1.41)pg/ml、(45.29±4.33)ng/L、(2.37±0.26)ng/ml、(71.89±6.02)pg/ml及(3.36±0.29)ng/ml、(14.65±1.79)pg/ml、(51.80±4.62)ng/L、(3.31±0.40)ng/ml、(79.96±6.93)pg/ml ,均高于B组及C组的检测水平,B组的检测水平则高于C组,且A组肺部感染较重者的检测水平高于感染较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及痰液细胞因子呈现高表达状态,且肺部感染程度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较大。

  • 马尔尼菲青霉菌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吞噬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作者:庞燕;陈欢;何志义;李颖华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PM )孢子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吞噬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人HIV -分离株孢子与细胞培养6 h PAS染色,观察孢子黏附细胞的情况;HIV -分离株孢子与细胞培养4 h行荧光原位杂交(FIS H ),观察细胞吞噬孢子的情况;H IV -分离株孢子与细胞培养1~5 h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吞噬孢子的过程;(人HIV -分离株孢子、人HIV+分离株孢子、FRR2161孢子、野生分离株孢子、及LPS分别加入以上4种分离株孢子、空白对照及LPS阳性对照组)10组实验组分别与细胞培养24、48、72 h ,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IL‐6和IL‐8浓度。结果 PAS染色示孢子紧紧黏附细胞;FISH示细胞能吞噬孢子;透射电镜示细胞吞噬孢子后,孢子细胞壁被破坏,细胞溶酶体增多和线粒体空泡化并轻度肿胀;3个时间段的L PS阳性对照组、孢子刺激组及孢子加LPS刺激组的细胞上清液 IL‐6及IL‐8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PM 孢子与BE‐AS‐2B细胞发生黏附后被吞噬,细胞内溶酶体将孢子消化破坏,并导致细胞分泌的IL‐6和IL‐8浓度增加。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获得性耐药的机制研究及整合子分布调查

    作者:赵苏瑛;杨琳;李鹏飞;曹慧玲;朱小飞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药敏性,探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获得性耐药机制并检测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因(intI1,intI2和 intI3)及对应的整合子在菌株中的分布,揭示基因分布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自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00株,剔除重复菌株,对其临床感染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煮沸法提取总DNA ,采用 PCR法扩增 qacE△1‐sul1、sul2、sul3、intI1、intI2、intI3、d f rA1、d f rA5、d f rA12、d f rA13和Ⅰ、Ⅱ、Ⅲ类整合子可变区。结果临床分离的40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来自于痰标本(78.8%),其次是咽拭子(7.5%);分离率高的科室是IC U (31.3%)、其次是老年科(20.0%);感染病例以男性居多,年龄>60岁者占89%;40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有49株检出Ⅰ类整合酶基因(12.3%),2株检出Ⅲ类整合酶基因(0.5%),49株检出qacE△1‐sul1基因(12.3%),15株检出sul2基因(3.8%);而在40株耐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有22株检出Ⅰ类整合酶基因(55.0%),13株检出 qacE△1‐sul1基因(26.5%),6株检出 sul2基因(15.0%);对Ⅰ类整合子可变区进行扩增后获得3个大小不同的条带,测序后发现携带是 aacA4,ant(3″)和aac(6′)‐Ib耐药基因盒。结论Ⅰ类整合子及sul、d f rA基因的存在可以增加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这是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此外耐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大部分携带有耐季胺盐消毒基因 qacE△1,提示随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并开发新型消毒剂迫在眉睫。

  • 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何湛;倪德生;朱建敬;陈国梁;胡胜军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总结应对策略,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1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感染率、具体感染部位分布、主要病原菌分布进行单因素和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200例患者中,共出现感染71例,感染率为5.9%;感染部位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泌尿系统以及上呼吸道。共检出病原体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3株,占34.4%;革兰阴性菌62株,占64.6%;真菌1株,占1.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 I≥24 kg/m2、合并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3h,有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10d均能够显著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P<0.05);其中,年龄≥60岁、BMI≥24 kg/m2、切口长度≥10 cm以及住院时间≥10 d是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以及医院管理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加强对手术患者的管理,降低感染率。

  • 黄芩素联合头孢他啶对小鼠腹腔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被膜感染的体内影响

    作者:李亚楠;岑艳灵;孔晋亮;王可;巫艳彬;蔡双启;卢桦崧;周小青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calein ,BCA)联合头孢他啶(CAZ)对小鼠腹腔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被膜(BF)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2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BCA组(300 mg/kg .d)、CAZ组(65 mg/kg .d)和BCA(300mg/kg .d)+CAZ(65mg/kg .d)组,每组各7只,以输液管为载体,PAO1野生株为实验菌株,体外培养形成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建立腹腔BF感染模型后分别给予BCA灌胃,CAZ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药物作用24 h后取出载体经连续稀释法进行细菌活菌计数;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下观察载体表面BF的形态变化;腹腔感染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经药物治疗24 h后,各药物组载体表面菌落计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BCA+CAZ组与CAZ组、BCA组比较菌落计数明显减少(P<0.01);SEM 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与各药物组比较载体表面BF形成多而稠厚, BCA+CAZ组BF明显稀薄,只见少量细菌黏附;腹腔感染组织病理学表现空白对照组炎症表现为明显,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BCA+ CAZ组只见轻度炎症反应。结论 BCA单独作用可抑制小鼠腹腔PAE感染早期BF的生长,与CAZ联合应用,CAZ对BF的杀菌作用可明显增强。

  • 宫颈癌患者根治手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烨芳;周晓芳;徐小仙

    目的:结合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宫颈癌根治术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1-12月实施宫颈癌根治手术的348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术后感染率,并采用SPSS17.0软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48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52例,感染率为14.94%,且泌尿道和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8.85%和23.08%;高龄、贫血、接受化疗、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术后引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根治手术后感染率较高,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高龄、贫血、接受化疗、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导致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宋志伟;俞莲花;蔡艳群;潘晓;郏伊范;李宝青

    目的: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基因,分析其流行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临床分离的50株CRAB作为观察组,98株亚胺培南敏感(CSAB)菌株作为对照,进行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CRAB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均>90.0%,对替加环素、环丙沙星相对敏感,耐药率为36.0%和32.0%;CRAB对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头孢吡肟、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高于CSAB(P<0.05);50株CRAB主要分为6型,其中 A 型26株、B 型6株、C型5株、D 型7株、E 型4株、G型2株,主要分布在ICU、呼吸内科和肿瘤科;CRAB AmpC、OXA‐24和V IM‐1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CSAB(P<0.05);CRAB的 adeA、adeB和 adeC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CSAB(P<0.05)。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存在着 A型克隆株的播散流行,AmpC、OXA‐24、V IM‐1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和 adeA、adeB、adeC主动外排系统耐药基因可能是导致耐药的重要原因。

  • 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指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李茂容;张晓琴;何位忠;杨敏萍;唐修俊;洪嵩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指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为该类手术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3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设为A组,同时期的36例未发生感染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 B组,36名健康人员为C组,比较3组受试人员的血清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指标,并比较A组浅层感染和深部感染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结果 A组的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指标 CRP、α1‐AT、CER 及α1‐AG 水平分别为(6.12±0.59)mg/L、(3.12±0.22)g/L、(564.24±32.78)mg/L及(118.98±12.45)mg/dl ,其分别高于B组的(4.78±0.49)mg/L、(1.63±0.15)g/L、(419.78±28.75)mg/L、(92.34±9.73)mg/dl 及 C 组的(2.21±0.25)mg/L、(0.59±0.05)g/L、(271.63±25.38)mg/L、(59.69±5.34)mg/dl ,B组则高于C组;A组的血清降钙素原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免疫指标A组差于B组及C组B组则差于C组,且A组深部感染患者则差于浅层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指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对于感染的早期检测及感染情况的了解均有较高的价值。

  • 基于 ARIMA-BPNN 模型对医院感染患病率的预测研究

    作者:王高帅;陈晓娟;梁进娟

    目的:采用ARIMA模型和ARIMA‐BPNN联合模型对某大型三甲医院医院感染患病率预测进行建模,预测医院感染患病率变化趋势,评价不同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利用河南省某大型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医院感染患病率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ARIMA模型和 ARIMA‐BPNN 联合预测模型,选取2015年1-6月的患病率数据作为检验集,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ARIMA模型和ARIMA‐BPNN联合模型的预测值的平均偏差及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086,6.132%和0.015,1.080%;组合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ARIMA模型。结论 ARIMA‐BPNN联合模型能有效模拟预测医院感染患病率,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2010-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劳一群;曾娟;柳剑;胡淳;陶臻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了解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率,为进一步落实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2010、2012、2014年调查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新入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各临床监控小组相配合,采取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史相结合的方法,按要求填写个案调查表,并进行3次的调查资料比较分析,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2014年应查住院患者4631例,实查患者4561例,实查率98.48%,共23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271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5.10%,例次感染现患率5.94%;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 U、神经外科及血液科,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及泌尿道为主,分别占46.86%、11.44%、11.44%;3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7.24%、41.00%、35.37%,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分别为44.46%、58.67%、66.06%,一联使用抗菌药物分别为74.88%、79.90%、83.86%。结论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且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成效显著,调查资料准确,基本反映了医院感染发生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实际情况,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规范呼吸机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两种铺巾对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何敏芝;李益民;蔡珺;许文伟;管恩玲;许嵩

    目的:观察一次性无纺布铺巾与传统纺织布类铺巾对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剖宫产手术产妇248例,分为2组,试验组124例使用一次性无纺布铺巾,对照组124例使用传统纺织布类铺巾;在手术开始划皮前、后及手术结束缝皮前提取切口表面涂擦液,送细菌培养观察菌落数量及种类,观察术中出血、羊水对切口周围铺巾的影响,术后3~5d随访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划皮前、后切口表面涂擦液菌落生长数均为0,手术结束缝皮前切口表面涂擦液菌落生长数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关腹时由于无纺布洞巾安置不当导致术中血液及羊水外渗5例,对照组关腹时切口周围敷料全部浸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无纺布铺巾与传统纺织布类铺巾对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无直接影响,但对切口周围敷料的浸湿或者外渗程度的影响有差异,因此要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综合预防控制。

  • 配液中心兼职护士岗位的感染控制与精细化管理

    作者:邱素红;刘颖;吴妍;皮红英;冯志英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配液中心兼职护士岗位中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对兼职护士常见的配制操作时潜在的感染问题进行汇总,自2015年7-9月采取针对性监控,对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配液中心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兼职护士常见的配制感染问题较实施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配液中心兼职护士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控制配液成品的感染率,降低药品浪费,提高配制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济南市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现状分析

    作者:朱志强;韩旭;郑文贵

    目的:于2015年4-11月监督检查济南市辖区内3655所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现状,发现其薄弱环节并及时改善,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检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效果进行检查,以感染科、血液透析室、口腔科、注射室等为重点,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构成比和χ2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结果52.23%医疗机构对消毒隔离效果进行定期监测;感染科的检查合格率较低,尤其在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合格率低至23.69%;血液透析室各项检查中合格率达80.00%以上;口腔科的车针灭菌为其薄弱环节;注射室开展消毒检测并整改登记的合格率为47.11%。结论各医疗机构基本能够按要求开展消毒隔离工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但一级医院以下医疗机构在消毒监测的某些环节存在缺陷,亟待改善。

    关键词: 消毒隔离 监测 现状
  • 医护人员手部及携带移动通讯工具致病菌分布状况调查

    作者:李燕霞;王道海;符小玲;陈小芬;林白浪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手部及携带移动通讯工具致病菌分布状况,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5月,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50名医护人员及其携带的50部移动通讯工具,对医护人员双手及移动通讯工具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结果。结果50名医护人员中38人手部检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带菌率为76.00%,检出细菌4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革兰阴性菌11株,构成比分别为74.42%、25.58%;50部移动通讯工具中43部检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带菌率为86.00%,检出细菌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革兰阴性菌15株,构成比分别为70.00%、30.00%;38名手部带菌的医护人员中有34人检出1种致病菌,占89.47%,3人检出2种致病菌,占7.89%,1人检出3种致病菌,占2.63%,43部带菌的移动通讯工具中有38部检出1种致病菌,占88.37%,3部检出2种致病菌,占6.89%,2部检出3种致病菌,占4.65%;不同性别、工作及科室的医护人员手部带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0岁者手部带菌率为100.00%,高于41~60岁者的带菌率6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护人员手部与携带移动通讯工具致病菌分布状况一致,年轻医护人员手部带菌率相对较高,应禁止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操作移动通讯工具以减少交叉感染。

  • 细菌-病毒负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荣令;田图磊;瞿香坤;曹利芳

    细菌和病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和疾病进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稳定期COPD患者气道内细菌和病毒负荷与气道炎症直接相关,能起到维持炎症状态的作用。该综述对不同临床条件下相关宿主肺微生物动力学及其与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回顾分析,对细菌‐病毒负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研究进展

    作者:胡小芳;李言;张永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常见的持续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炎症因子平衡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GCs)不仅可调节免疫反应,而且可补充内源性皮质醇不足,是CAP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依然存疑。本研究简述了CAP的炎症机制及GCs的抗炎作用,介绍了GCs辅助治疗CAP的价值及安全性,总结了GCs在CAP中的应用方案,提出了低中剂量GCs短期应用可能使部分CAP患者获益,但未来仍需更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和探讨GCs治疗CAP的适应证和合理治疗方案。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