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无粉手套有效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戴德兰;付艳枝

    机械性静脉炎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2010年3月开始在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无菌无粉手套,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无菌无粉手套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作用分析如下.医用手套常使用滑石粉和淀粉两种润滑粉.其中滑石粉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镁,含有极少量的砷、铅、汞等重金属,具有润滑、干燥皮肤、高压灭菌无凝集颗粒等优点,作为橡胶手套的润滑剂在临床上已使用多年.有粉手套中的润滑粉进入机体引起理化炎症反应的危害性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岳明强;钟森;陈婧;张天洪;蒋菁蓉;郑翔鸿

    目的 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2012年住院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例作为治疗组,进行手术消除并发症后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5例同期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消除并发症术后2周白细胞升高达到(6.7±1.93)×109/L,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达(104.8±30.26)×109/L,Child-Pugh评分(8±1)分,术后36周效果更显著,均达到抗病毒治疗的标准;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方案后,两组患者年均住院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hild-Pugh评分(6±1)分,低于对照组的(10±1)分,观察组ALT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3.3%、73.3%,高于对照组的46.6%、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均出现流感症候群、白细胞下降、肠胃反应、失眠等不良反应,用药结束后消失,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结论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消除并发症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肝硬化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志刚;马希涛;雷小莉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5例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多药耐药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位于下呼吸道与上呼吸道,分别占33.3%与22.9%;共检出病原菌28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64株占58.6%,革兰阳性球菌89株占31.8%,真菌27株占9.6%;检出多药耐药菌79株,占28.2%,主要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1株,占39.2%;年龄、使用机械通气、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使用大量抗菌药物等是导致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多药耐药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多种危险因素导致医院感染,值得临床借鉴.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病理分级及C-erbB-2的关系

    作者:谢莉;谢江;陈爱军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及癌蛋白C-erbB-2表达,分析HPV感染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及HPV DNA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外科诊治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检测HPV-DNA及C-erbB-2;分析病变组织中HPV-DNA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及HPV-DNA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病理分期Ⅰ~Ⅳ期中HPV阳性48例,阳性率为47.1%;不同分期患者HPV阳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RNA阳性率为47.1%,C-erbB-2阳性率为43.1%;Ⅰ~Ⅳ期HPV-16RNA阳性率分别为33.3%、42.0%、58.3%和70.0%,呈上升趋势;Ⅰ~Ⅳ期C-erbB-2阳性率分别为27.8%、40.0%、54.2%和60.0%,也呈上升趋势;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HPV-16RNA与C-erbB-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6.43,P<0.01).结论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HPV阳性率高,随病理分期的增加,HPV-16RNA阳性率及C-erbB-2阳性率均逐渐升高,且HPV-16RNA与C-erbB-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 乌司他丁对术后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田昭涛;冯慧远;李慧丽;王虑;林兆奋;陈德昌;崔云亮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手术后炎症反应、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乌司他丁对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每组于术前、术后、术后24 h采集血液标本,监测血液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和凝血功能;用ELISA法检测血液白介素-6(IL-6)、凝血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液量比较,WBC、HCT、PLT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4 h IL-6浓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P=0.016);乌司他丁组术后24 h比其他各时间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24 h和对照组比较PT延长(P=0.027),对照组术后24h与术前比较血浆凝血酶时间(TT)、TAT和D-Dimer(D-D)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比较D-D浓度明显降低(P=0.004);对照组术后24h与术前比较TM浓度明显增加,而应用乌司他丁后TM浓度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改善术后凝血功能,防止纤溶功能亢进,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术后炎症因子释放,抑制部分凝血因子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与插入序列连锁检测分析

    作者:陈银伟;何钻;朱健铭;沈思锋

    目的 调查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以及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19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16S rDNA扩增与测序后确认菌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A~D类等4类共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插入序列(ISKpn6、ISKpn7),并作了β-内酰胺酶基因与插入序列连锁检测.结果 1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检出bla TEM和bla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并且blaKPC与ISKpn6连锁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检出bla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并有可能高表达,是该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及病毒载量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吕倩灵;张玲;林伟平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及病毒载量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263例,其中慢性宫颈炎患者45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Ⅰ期患者62例、CINⅡ患者89例、CINⅢ患者67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术检测HPV-DNA高危型分型及病毒载量,采用统计软件SPSS1 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3例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中感染高危型HPV患者185例,阳性率为70.34%,其中常见的高危型亚型以HPV16、HPV18为主,分别占30.81%、21.62%;CIN Ⅰ、CINⅡ、CINⅢ患者HPV高危型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 Ⅰ、CINⅡ、CINⅢ患者HPV高危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病毒载量随着宫颈癌癌前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HPV及病毒载量密切相关,病毒载量随着宫颈癌癌前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宫颈病变越重感染率越高,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生高度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故高危型HPV及病毒载量为宫颈癌癌前病变影响的重要危险因素.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丽民;吴先华;徐礼锋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医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科室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1年各种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59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以K-B法检测替考拉宁的药敏,使用WHO-NET 5.4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内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759株,主要来自痰液占43.48%,其次是创面分泌物占16.00%;科室分布前3位分别为脑外科、ICU及门诊,检出率分别为14.22%、13.44%及13.44%;75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388株,其中2009年MRSA检出率为53.80%、2010年检出率为43.20%、2011年检出率为54.90%;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均100.00%敏感,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3年耐药率均>90.00%,其次为红霉素,3年耐药率平均约70.0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平均约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药耐药现象比较严重,此外,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3年来逐渐增加.结论 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分离率较高,3年来耐药性浮动较小,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产生,并加强对MRSA的耐药性监测.

  •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陈粹;范友芬;邬薇薇;许小敏;杨冬

    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更好地指导烧伤患者安全的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无菌棉拭子采集患者创面分泌物或者手术中取痂下坏死组织,采用GPI生化鉴定卡以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病原菌,体外的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判断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标准.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52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00株、铜绿假单胞菌200株、鲍氏不动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各10株,分别占57.7%、38.5%、1.9%、1.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磺胺嘧啶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为78.5%、96.0%、83.0%、78.5%,鲍氏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0.0%、60.0%、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嘧啶银的敏感率分别为95.7%、85.0%、71.3%,表皮葡萄球菌则对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90.0%、80.0%.结论 烧伤患者存在多种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应当加强烧伤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检测,指导烧伤患者安全使用抗菌药物,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检测在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妇女分流管理中的价值

    作者:徐红;姚明霞;黄能;郑金仙;程易凡

    目的 通过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在未明确诊断的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妇女分流管理中的价值,以确定合理分流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体检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方法,进行宫颈癌(ICC)筛查的5480名妇女资料,对TCT检测确诊为ASCUS的152名妇女进行HC2HPV-DNA检测,按检测结果分为HPV阴性组95名和阳性组57名,所有ASCUS妇女行阴道镜检查并宫颈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52名ASCUS妇女中高危型HPV阳性57名,占36.8%;高危型HPV阳性组中宫颈活检病理阳性率63.2%,高危型HPV阴性组中宫颈活检病理阳性率3.2%,两组活检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CUS妇女中宫颈活检病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阳性组44、13例,分别占77.2%、22.8%,阴性组95、0例,分别占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2 HPV-DNA检测是对宫颈细胞学ASCUS妇女有效、简便、经济、无创的分流方法.

  • 2012年病原菌分布调查分析

    作者:吴彩文;乔登嫣;胡讯;梁勤

    目的 了解2012年医院各类病原菌在临床送检标本中的分布,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5.5软件对2012年甘肃省上报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上报病原菌21 9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 682株占76.01%,革兰阳性菌5 265株占23.99%;以大肠埃希菌分布多,占25.1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6.59%;溶血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在标本中分布极低,分别占6.25%、5.55%;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及咽拭子.结论 关注并了解各类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菌谱,以便更早、更准确地治疗感染性疾病,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延缓耐药菌的出现.

    关键词: 病原菌 标本 分布
  • 表皮葡萄球菌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表型转变的影响研究

    作者:汤琦;刘馨;黄云超;叶丽娟;王小燕

    目的 检测成纤维细胞在表皮葡萄球菌刺激下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乳房假体植入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相关包膜挛缩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普通培养液、不同浓度表皮葡萄球菌SE RP62A及SE AT12228裂解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培养液培养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结果 SE RP62A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SEAT12228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SE RP62A能激活成纤维细胞转化为α-SMA表达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E ATCC12228组及普通培养液组(P<0.01),SE ATCC12228组有部分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两组细菌刺激后的细胞第5天及第7天均能维持较为稳定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空白组的细胞α-SMA阴性,虽然于培养第5天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上升,但第7天时逆转(P<0.05).结论 SERP62A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相比SE ATCC12228更有利于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 老年患者术后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潘海燕;李月婵;苏永辉

    目的 探讨ICU老年患者术后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对老年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防治对策,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降低ICU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ICU收治的278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年份统计痰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分析其发展趋势;采用病原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93例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102株,2011年94例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110株,2012年91例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100株,3年痰培养病原菌构成比上无明显的变化,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70株占54.5%,检出前3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2.4%、11.5%、10.3%;革兰阳性菌112株占35.9%,检出前3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15.4%、12.5%、4.2%;检出真菌30株占9.6%,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增加,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增加,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 ICU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多,其耐药率不断上升,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尽可能避免扩大范围过度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耐药率.

  •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研究

    作者:刘亚军;侯健红;袁明远

    目的 研究糖尿病足感染不同严重程度分级中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11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并对感染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统计分析感染严重程度与病原菌分布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轻度感染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27例,占71.05%;中度感染患者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例较为接近,分别占58.97%与41.03%;重度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70.59%;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轻度感染患者中以单一感染为主,占89.47%,且条件致病菌为主,占55.26%;重度感染患者中单一感染占58.82%,混合感染比例上升为41.18%,且条件致病菌感染占82.35%;对不同感染类型分别进行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糖尿病足感染程度加重,病原菌由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转变,同时混合感染及条件致病菌感染比例均上升.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导致宫颈癌发展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玲;潘志坚;余帆;黄玲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为治疗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提供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住院的50例HPV感染致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立即采集宫颈肿瘤组织和肿瘤旁正常上皮组织,设肿瘤组织为观察组、正常上皮组织为对照组,每组各50份;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MCP-1的表达,同时将所有宫颈癌患者按照有无伴有淋巴细胞转移分成两组,比较MCP-1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MCP-1阳性表达36份,阳性率72.0%,对照组MCP-1阳性表达20份,阳性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宫颈癌患者中无淋巴细胞转移17例,MCP-1阳性表达10例,阳性率58.82%,有淋巴细胞转移33例,MCP-1阳性表达26例,阳性率7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P-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程度高于癌旁正常上皮组织,表明MCP-1参与了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展,MCP-1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 老年患者呼吸道流感嗜血菌感染及药敏分析

    作者:蒙建凤;梁宪梅;周斌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呼吸道流感嗜血菌感染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呼吸科58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流感嗜血菌的培养及鉴定,并采用K-B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结果 58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及咽拭子标本中,共检出流感嗜血菌47株,检出率为8.10%,对流感嗜血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检出阳性14株,阳性率为29.79%;流感嗜血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达48.94%,其次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等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31.22%、23.41%.结论 老年患者呼吸道流感嗜血菌检出率较高,且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阳性率,对治疗影响较大,应保持对流感嗜血菌的检测,合理临床用药.

  •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内HBV cccDNA、血清HBsAg、HBV-DNA的影响研究

    作者:钮志林;朱翔;沈伟强;高胜利;俞净;赵刚;徐密琴;沈燕;叶扬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内HBV cccDNA、血清内HBV-DNA、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改变以及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 随机选取适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干扰素α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后肝细胞内HBV cccDNA、血清HBV-DNA、HBsAg、ALT,采用IBM SPSSStatistics(Version 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肝组织标本均检测出HBV cccDNA;肝细胞内HBV cccDNA下降(2.52±1.60)log cps/cell、HBV-DNA下降(1.51±1.02)log IU/ml、ALT下降(100.8±63.1)U/L、HBsAg下降(1.18±0.85)l0g ng/ml;基线水平肝细胞内HBV cccDNA同HBV-DNA有相关性:log(HBV-DNA/ml)=3.55+0.44×log(HBV cccDNA/cell),R2 =0.197,P<0.01;干扰素α治疗48周后肝细胞内HBV cccDNA同血液HBsAg载量相关性:log(HBsAg/ml) =4.23+0.78×log(HBV cccDNA/cell),R2=0.616,P<0.01.结论 定量PCR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肝组织内HBV cccDNA;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8周能够减少肝组织内HBVcccDNA,降低血清病毒载量、稳定肝功能;血清HBsAg在干扰素a抗病毒治疗后期(血清HBV-DNA阴转后)与肝细胞内HBV cccDNA具有相关性,血清HBsAg定量变化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病毒学持续应答预测指标.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道定植与感染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炎超;马展成;梁志华

    目的 调查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呼吸道定植和感染状况,实现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正确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50例MRSA定植和感染患者,其中27例为院内感染、23例为社区感染,收集感染患者送检标本,采用触酶、凝固酶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进行鉴定,并采用CLSI标准的纸片扩散法测定进行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50例MRSA定植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MRSA 90株,27例院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MRSA 61株,其中59株分离自痰液标本,占96.72%;23例社区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MRSA 29株,17株分离自痰液标本,占58.62%;90株MRSA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青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克林霉素等耐药率均>90.00%,对万古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5.00%.结论 MRSA定植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通过发现定植病例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郑淑莺;姚建平;李顺斌;邱蔚

    目的 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病原菌分布,并对其临床耐药性进行相关分析,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178例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的溃疡物或脓性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病原菌培养严格按照临床操作流程逐步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7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4株占57.9%,革兰阳性菌65株占30.4%,真菌25株占11.7%;病原菌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5,4%、9.8%、8.9%、8.4%、6.1%;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阿米卡星以及头孢拉定较为敏感,敏感率>75.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以及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85,0%;真菌对氟康唑以及伏立康唑较为敏感,敏感率>81.5%.结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以促进溃疡早期愈合.

  • 神经外科患者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隗世波;刘青云;周游;刘传杰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神经外科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提供有效地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345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并对发生感染患者的痰液、血液进行分离培养,细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操作,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 345例神经外科患者中有24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6.96%;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62.86%,革兰阳性菌13株占37.14%;分布多的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71%、22.86%、14.29%、11.43%;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平均为20.00%,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性均为100.00%;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头孢曲松为50.00%.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概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多见,主要病原菌的耐药严峻,临床需要进行相关监测,为颅内感染患者提供更好地治疗.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蔡青山;朱敏;李锋;尹良胜

    目的 了解耐多药肺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3年7月结核科住院耐多药肺结核呼吸道感染痰培养阳性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肺结核呼吸道感染痰培养阳性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68例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株占65.41%,前3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26.32%、12.03%、7.51%,其次是真菌44株占33.08%,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29株占21.80%,革兰阳性菌检出2株占1.50%;对照组检出病原菌4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3株占65.42%,真菌97株占24.13%,革兰阳性菌42株占10.45%,两组肺结核患者均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但菌株构成不同,观察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副流感嗜血菌检出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真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高(P<0.05);革兰阴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对克林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其耐药性高,临床应减少不合理用药,避免因抗菌药物滥用引起的混合感染.

  • 拉米夫定预防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疗效研究

    作者:陈伊明;谢亚萍;刘成印;张芳霞;杨帆;钱申贤

    目的 研究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HBV再激活情况,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HBV感染的B-NHL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中43例为表面抗原HBsAg(+)患者,30例为HBsAg(-)/HBcAb(+)患者;将43例HBsAg(+)患者分为拉米夫定预防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长期利妥昔单抗维持性化疗,维持治疗的方法为巩固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接受1次利妥昔单抗治疗,持续两年时间.结果 43例HBsAg(+)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HBV再激活率分别为61.1%、16.0%;Ⅲ度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接受长期利妥昔单抗维持性化疗的患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0.0%、20.0%;30例HBsAg(-)/HBcAb(+)患者,预防组10例患者无1例再激活,对照组20例患者,有3例(15.0%)出现HBV再激活.结论 预防性拉米夫定治疗可降低短期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HBV再激活,利妥昔单抗的长期维持性治疗可能导致B-NHL患者HBV的再激活率增高,而拉米夫定对其的预防作用较为有限.

  • 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儿Th17细胞的变化及临床研究

    作者:盛放;李小兵;季秀梅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儿体内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表达的变化,以明确其在小儿手足口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69例,年龄6月龄~7岁,将其分为重症组26例,普通组43例,另选32名健康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及Th1、Th2细胞.结果 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7水平分别为(101.25±14.62)pg/ml和(139.34±18.91)pg/ml,IL-23水平分别为(72.38±11.85) pg/ml和(108.43±15.37) pg/ml,对照组IL-17水平(28.41±5.33)pg/ml、IL-23水平(31.67±8.69)pg/ml,普通组和重症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体内的Th17细胞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9±0.04)%,分别为(0.56±0.21)%和(0.98±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细胞在普通组(2.75±0.97)%和重症组(1.69±0.82)%患儿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4.16±1.23)%,而Th2细胞则与Th17细胞在各组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参与了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发生与进展,对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转归具有提示意义.

  • 开放性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洪流;谭庆丰;陈文革

    目的 研究开放性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157例开放性外伤患者感染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率,采用WHONET5.4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7例开放性外伤患者培养阳性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8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48株占78.31%,较为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占31.75%、表皮葡萄球菌33株占17.46%、腐生葡萄球菌27株占14.29%;检出革兰阴性杆菌38株占20.1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6株占8.46%、大肠埃希菌14株占7.41%;真菌检出3株占1.59%;3种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其中青霉素G耐药均>70.00%,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100.00%;两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25%,大肠埃希菌未发现耐药菌株,其他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开放性创伤患者感染高发,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

  •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覃烨;王红丽;任彤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增强临床医师对宫颈癌及CIN的认识,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66例宫颈癌及CIN患者为观察组进行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沙眼衣原体(CT)、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细菌性阴道病(BV)和滴虫检测,分析宫颈癌及CIN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关系,并与362例患有宫颈炎无宫颈癌及CIN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宫颈癌及CIN Ⅰ、Ⅱ、Ⅲ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97.62%、44.32%、67.08%和96.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HSV-2、BV、滴虫等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在CIN、宫颈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感染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生殖道CT、HSV-2、BV和滴虫感染与宫颈癌、CIN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高危HPV感染率随其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宫颈癌感染率高为92.68%,高危HPV在CIN Ⅰ组感染率为64.10%、CINⅡ组为84.91%、CINⅢ组为89.09%,表明宫颈癌和高危型HPV病毒感染高度有关.结论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生殖道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需高度重视.

  •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付敏;龙丽;侯小良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预防与治疗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8月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分离培养,病原菌鉴定及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数据统计用Whoen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36例神经外科送检标本来源依次为呼吸道245例、泌尿道79例、颅内引流液34例、褥疮分泌物12例,其他66例,分别占56.19%、18.12%、7.80%、2.75%、15.14%;共分离出病原菌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3株占69.50%,革兰阳性菌70株占16.05%,真菌63株占14.4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泛耐药株,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大,且出现多药耐药株,临床应加强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规范的医疗行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对预防和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

  • 精细化流程干预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晓础;张丽青;林哲

    目的 分析精细化流程干预应用于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以指导感染控制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及无菌物品采样监测结果,将2012年10月-2013年3月实施传统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4-9月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个时间段手术室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两个时间段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无菌物品的采样合格率.结果 精细化流程管理实施前手术室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无菌物品采样合格率分别为88.19%、88.16%、81.25%、89.13%;实施后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5.83%、96.77%、96.15%、100.0%,实施前后采样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监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细化流程管理可促进手术室控制感染制度的落实,更加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床单位集中式清洗消毒的效果研究

    作者:黄朝晖;杨金燕;高玉华;管希周

    目的 探讨床单位细菌污染状况及集中式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使用过的56张床单位,床上用品采用压力蒸汽消毒器消毒,床架经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对清洗消毒前后的床单位进行细菌学生物监测.结果 床单位污染严重,污染率为100.00%;菌落数枕芯消毒前为(79.618±50.370) CFU/cm2、消毒后为(0.010±0.014)CFU/cm2、棉被消毒前为(30.291±15.021) CFU/cm2、消毒后为(0.012±0.013)CFU/cm2、床架消毒前为(30.218±13.788) CFU/cm2、消毒后为(0.005±0.006) CFU/cm2,消毒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式统一清洗消毒床单位,有效的杀灭病原菌,是安全可靠的消毒法,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并预防医院感染.

  • 优质服务干预在预防手术室患者感染的效果研究

    作者:张东红;吴芙;周如聪;周瑞微

    目的 探讨优质服务干预在预防手术室患者感染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获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室均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常规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优质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手术相关干预与手术室环境管理等,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手术室空气菌落、刷手后护士手菌落数、术后患者感染率及对手术治疗的满意程度,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手术室空气菌落数(85.26±29.57) CFU/m3、护士手部菌落数(1.96±0.32) CFU/cm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10±92.25) CFU/m3、(8.36±2.08)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5.56%、25.56%.结论 手术室为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医疗工作各环节均相互地关联且互相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均可能引发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医护人员应该增加职业道德教育与学习有关感染预防的知识,积极地采用现代化洁净手术室的护理干预新理念为患者提供服务,争取获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 细节干预措施对手术室患者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梁佳敏;程彬;侯亚红

    目的 探讨细节干预措施对手术室患者感染的预防效果,通过改进以期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医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4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650例、细节干预组750例,常规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感染的模式指导下实行干预措施,细节干预组则在细节干预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细节干预措施,检测两组手术患者感染率;随机抽取常规干预组患者140例、细节干预组患者160例,调查对手术室医护人员提供细节干预措施服务的方式及满意度.结果 细节干预组患者手术感染率为0、常规干预组为0.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和常规干预组对手术干预预防感染措施的满意率分别为90.00%、77.10%,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率分别为92.50%、82.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手术室患者感染率,提高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患者能够接受细节干预治疗.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马利平;吴秋季;谢东;张绍

    骨科医师在学习人工膝关节置换之初,常会盲目追求手术技巧的学习,而忽视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系统治疗手段的全面掌握,人工膝关节置换不是单纯的手术技术,而是综合置换技术考虑术后的恢复.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及对发生感染患者的治疗,给关节外科医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诊断及治疗自然成了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期国内外文献,对人工膝关节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予以综述.

  • ICU患者鼻窦炎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作者:王艳芳;周红波;安敏飞

    医源性鼻窦炎(NS)在ICU患者较为常见,它可引起通气相关性肺炎及败血症[1],并已被确定为不明原因发热的独立因素(16.2%)或复合因素(13.8%)[2].ICU气管插管患者48h内75%病例可在CT影像学上发现鼻旁窦的病理改变,机械通气患者NS的病理生理学发病因素可能是多因素和难以理解的,见图1.本综述将回顾ICU患者NS病理生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及其潜在发生机制,可有助于改善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

  • 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汪亚芬;杨珊明;王刚

    目的 探究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预防治疗该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感染科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8例肺结核无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行痰培养,了解主要病原菌类型,并采取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灶范围、合并症、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免疫功能的差异性,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55.8%,革兰阳性菌12株占27.9%,真菌7株占16.3%;研究组年龄>60岁、病程>3年、病灶占6肺野、存在并发症、使用抗菌药应用时间>4周及住院时间>60 d的患者分别占65.4%、53.8%、61.5%、53.8%、80.8%、69.2%,均高于对照组的28.6%、17.9%、35.7%、25.0%、25.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研究组61.5%,对照组34.6%,结核抗体阴性率研究组为28.6%,对照组5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肺结核并发下呼吸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高龄、结核病程过长、合并基础疾病数较多、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住院时间及免疫功能受损是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

    作者:何莉颖;方明;王吉如;俞俊萍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以降低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30例患有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医院感染前后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变化,对患者甲状腺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白细胞等变化进行前后对照,并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所有数据经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TT3、TT4、FT3均明显下降,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游离T4下降.结论 老年长期住院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医院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且病程长、易反复,恢复过程漫长.

  •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合并支原体属感染临床研究

    作者:毛芝芳;吴清;郑利锋

    目的 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合并支原体属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2例急性支气管炎合并支原体属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试验组使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显效率试验组为56.52%,对照组为39.13%,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1.80%,对照组为71.7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胃肠反应、静脉刺激、皮疹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6.52%,对照组为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支气管炎合并支原体属感染患者使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临床研究

    作者:李霞;李娜;陈亚平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冠心病(CHD)发病影响,并予以相应对策干预,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51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9例无CHD患者为对照组,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血清CP特异性抗体IgM、IgG、IgA检测,同时应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HD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含量;对于CP感染者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清IgM阳性率分别为14.29%与5.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gG、IgA对照组为51.10%、观察组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阳性率对照组为12.24%、观察组为4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效果显示,阿奇霉素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CP慢性感染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炎性因子反应可能是造成CP慢性感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环节,临床上使用阿奇霉素等综合方法可控制CP感染.

  • 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措施

    作者:陈楠楠;陈德;王加红;苏枫;姚建华;龚群林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85例心肌梗死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对其中难以控制的感染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中具有差异性的单因素进行二分类logo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年龄(>65岁)、住院时间长(>14 d)、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和激素(>15 d)、侵入性操作、合并严重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入住CCU等(P<0.05),而与患者性别、心脏左室功能分级、心肌梗死部位、吸烟、高血压病等无关;其中年龄(OR=6.474)、抗菌药物和激素应用(OR=4.795)、侵入性操作(OR=5.693)、合并严重疾病(OR=4.595)、糖尿病(OR=8.857)、营养不良(OR=5.547)、肝肾功能不全(OR=8.337)是高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梗死感染难以控制的因素多样,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控制感染的发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建永;李明晖;张春意

    目的 探讨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疗法的临床效果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11月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104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祛痰药及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疗法,对照组进行体位引流排痰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变化、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的PaO2/FiO2、PaO2、SaO2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PaO2/FiO2为324.00±27.00显著高于对照组277.00±25.00,治疗组的PaO2(88.04±15.37)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70.47±11.23)mm Hg,治疗组的SaO2(93.41±5.53)%显著高于对照组(87.21±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结论 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辉乐;徐昌隆;金领微;周志宏

    目的 探讨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发生感染的特点,并总结预防措施,为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8-2012年10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总结分析发生感染的主要类型,将52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5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因素,探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肾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 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TG)及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分别为(9.85±2.42)g/L、(37.84±5.41)g/L、(1.62±1.02) mol/L、(435.1±213.5)pg/L,治疗前分别为(8.37±1.31)g/L、(29.81±4.62) g/L、(2.61±1.15) mol/L、(816.7±324.2)pg/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患者发生感染52例、68例次,感染率50.98%、例次感染率66.67%;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4.12%、尿路感染占29.41%、消化道感染占10.29%、置管切口感染占10.29%;通过对感染与未感染组的各因素比较发现,患者平均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衰竭患者发生感染概率较高,以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为常见,其中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等指标是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根据以上因素减少患者的感染.

  • 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光明;刘文萱;刘德敏;谷国强;谢瑞芹;崔炜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6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6例,感染率为1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有吸烟史、糖尿病、住院时间≥30 d、心功能Ⅲ~Ⅳ级、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0.3%、21.0%、23.4%、23.9%、25.1%、22.8%,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有吸烟史、有糖尿病、住院时间长、心功能Ⅲ~Ⅳ级、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较复杂,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 老年冠心病患者感染性指标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志敏;郭力刚;俎德玲

    目的 监测门诊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感染性指标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临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门诊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梗死(AMI)患者39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79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初诊时及门诊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人员于体检当天抽取清晨静脉血,分别通过增强比浊法测定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IL-8、IL-18、IL-20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Hs-CRP(6.81±1.43)mg/L、IL-6(65.73±5.21) ng/L、IL-8 (93.16±13.27) ng/L、IL-18 (123.75±23.96) ng/L、IL-20(58.17±11.75)ng/L,治疗后分别为(3.22±1.05) mg/L、(31.36±2.99) ng/L、(74.22±11.46)ng/L、(62.28±10.35)ng/L、(33.96±7.48) ng/L,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AMI及UAP患者Hs-CRP、IL-6、IL-8、IL-18、IL-20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AMI患者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U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述感染性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所判断,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

  •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廷祥;饶远权;刘杏娥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感染危险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肺癌化疗患者106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 106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感染21例,感染率为19.81%,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10例占47.61%;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株占57.14%、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27.57%、真菌3株占14.29%;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疗程≥2次、有吸烟史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2.65%、36.17% 、39.13%、34.15%,与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合并慢性疾病、疗程、分型和住院天数为肺癌化疗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化疗期间患者感染是多因素综合所致,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与年龄、合并慢性病、疗程、分型和住院天数等因素有关,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的易感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俞建平;冯兰英;喻慧铭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TB)的易感因素,采取有针对性诊疗措施,为临床有效预防提供借鉴.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因COPD合并TB住院治疗的107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125例单纯性COPD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发生的易感因素,所有资料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类似,单因素x2检验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x2 =4.62,P<0.05)、吸烟史(x2=6.33,P<0.05)、儿时咳嗽病史(x2=5.55,P<0.05)、结核病接触史(x2=7.27,P<0.05)、粉尘接触史(x2=4.92,P<0.05)、营养不良(x2=4.11,P<0.05)以及应急事件(x2=4.33,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易感因素进行变量赋值后,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43,OR=3.815)、吸烟史(P=0.015,OR=3.495)、儿时咳嗽病史(P=0.021,OR=3.617)、结核病接触 史(P=0.011,OR=3.215)、粉尘接触史(P=0.081,OR=4.587)以及应急事件(P=0.006,OR=3.085)是COPD合并TB发病的易感因素.结论 影响COPD合并TB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

  •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监测研究

    作者:蔡崇宁;袁炳康;唐征峰

    目的 监测感染科病房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患者资料,为加强多药耐药菌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感染科收治的感染患者284例临床资料,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PI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照2010年CLSI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法规的相关判定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探讨多药耐药菌和医院感染的特点.结果 284例感染患者共检出多药耐药菌345株;送检标本中以痰液检出病原菌多221株占64.06%,其次为咽拭子61株占17.68%;痰液标本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55.20%、32.13%;2010-2012年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出的345株多药耐药菌中有53株属于医院感染,占15.36%;在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分别占25.68%、11.71%.结论 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多药耐药菌及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有助于发现感染科多药耐药菌及医院感染发病特点,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病原菌分析

    作者:肖志英;朱军华;何静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血液透析的68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其感染病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血液透析治疗的68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发生股静脉置管感染9例,感染率为13.2%;共检出10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90.0%和10.0%;革兰阳性菌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以及替考拉宁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100.0%、100.0%、95.0%;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100.0%;临床中均依据药敏性选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并在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复查均阴性.结论 临床中对于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留置股静脉置管导管的患者,易发生股静脉导管感染,临床中应加强细菌的监测,并依据药敏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进展性出血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郑龙;杨兴国;李发华

    目的 探讨和分析进展性出血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肺部感染的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83例)和非感染组(3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治疗、病情严重程度、血肿扩大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展性出血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组中年龄>60岁、吸烟、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并发疾病发生、接受侵入性操作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血肿扩大和严重卒中患者分布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基础疾病(x2 =5.534,OR=5.293)、有侵入性操作(x2=4.761,OR=12.346)、卒中严重程度(x2=5.024,OR=1.467)、有血肿扩大(x2=8.921,OR=1.646)均与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治疗、脑卒中严重程度、血肿扩大均是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做好感染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

  • 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早期物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莉;杨爽;李润辉

    目的 探讨高龄脑出血患者早期肺部物理治疗降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86例接受诊治的高龄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在住院后1d开始吸痰、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同时应用震动排痰器振肺后指导患者咳痰的肺部物理治疗方法,观察组在住院后2h开始进行肺部物理治疗,1d后进行肺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病原体分布,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血压、住院天数及1、3d日均排痰量与有效排痰率;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高龄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7例,感染率19.77%,其中观察组9.30%,对照组30.23%,两组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体26株,其中细菌20株占76.92%、病毒2株占7.69%、衣原体属4株占15.39%;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1d日均排痰量观察组多于对照组;观察组1、3d有效排痰率分别为83.72%、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4%、76.74%;观察组住院天数(13.58±3.1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14±3.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肺部物理治疗降低高龄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率,且操作安全,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研究

    作者:胡君;朱浩;徐晓建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3 057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72例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从中随机抽取103例病情稳定患者,对其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株,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057例COPD患者中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672例,感染率22.0%;103例COPD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97例、咳痰83例、气短66例、胸闷54例,分别占94.17%、80.58%、64.08%、52.43%;痰液中培养出病原菌19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4株占69.79%,革兰阳性球菌58株占30.21%,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多,占50.7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9.27%、11.49%,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多21株,占10.94%;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分别为0、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检出较多,治疗过程中对于难治感染可以选用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感染特点及临床疗效

    作者:吴平;莫国毅;吴泽文

    目的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感染特点及临床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SAS1 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中首发症状以运动障碍为主,占55.71%,其次为感觉异常占18.57%;感染病毒以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为主,占38.57%,其次为柯萨奇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别占25.71%和21.43%;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5%,优于B组患者总有效率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77,P<0.05),A组患者肌力恢复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14±2.09)d、(12.63±3.17)d、(15.32±2.83)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表现一般取决于受累的脊髓节段与病变的范围,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疗效可靠,能够缩短肌力恢复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心内科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作者:范肖春;余小春;程旭峰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为临床诊治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按照1∶1.2的比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19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感染者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对各种可疑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实际意义的医院感染相关因素,采用SPSSI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内科收治的2 544例患者中16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29%,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3例占33.1%、下呼吸道感染30例占18.8%、泌尿系统感染27例占16.9%;感染组患者男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58.6±10.3)岁、平均住院时间(20.6±3.4)d、人均抗菌药物使用(5.3±2.2)次、侵入性操作人均进行(7.5±2.3)次;非感染组患者男性102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3.4±6.8)岁,平均住院时间(13.5±2.9)d、人均抗菌药物使用(2.8±1.5)次、侵入性操作人均进行(4.9±2.7)次;心内科感染患者年龄、侵入性操作、并发症、抗菌药物的使用、心功能分级的OR值分别为3.42、2.94、4.12、2.63、2.24.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为主,应针对心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患者诊疗和护理,降低感染发生率.

  • 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

    作者:尤国庆;刘蕾;许禹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为临床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可靠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32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和34例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比较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阳性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 7.0软件分析.结果 腹水量结核性腹膜炎表现为少量腹水,占12.50%,而感染性腹膜炎则有大量腹水,占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腹膜炎以壁层腹膜均匀增厚、肠系膜污迹样改变为主,而感染性腹膜炎以壁层腹膜以结节、块样增厚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大网膜及淋巴结CT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腹水量、壁腹膜及大网膜CT征象,可以很好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 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东升;吴丽波;胡中桥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在连续服用7d后,均服用奥美拉唑20 mg,每天2次,4周为一个疗程,结束后行胃镜复查和Hp检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5.83%,对照组为70.83%;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周治疗结束后,Hp根除率研究组87.50%,对照组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Hp根除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海涛;张呈祥;李琳业;鲍海咏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ICU诊治的12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感染症状与体征、感染部位及真菌种类分布,并对引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 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20例ICU患者的症状与体征中以发热居多113例占94.17%,其次为肺部湿啰音63例占52.50%,痰量增多、黏稠61例占50.83%;经痰液、肺部分泌物及血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133株,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78株占58.6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2株占16.54%、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10.52%;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2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1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降低、入住ICU住院时间>1周均为ICU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2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1周患者感染率高,为64.17%.结论 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是发热、肺部湿啰音、痰量增多黏稠,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2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1周是引发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寻常痤疮的影响分析

    作者:马新华;陈仕胜;金宛宛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寻常痤疮发生的相关性,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对痤疮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寻常痤疮寻找新的途径.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医院诊治的寻常痤疮Ⅰ、Ⅱ级患者共239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有无合并胃部症状将其分为A组合并胃部症状102例和B组未合并胃部症状137例,再选取医院无痤疮和胃部症状的50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观察组中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采取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痤疮的改善.结果 观察组中A组102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88例,感染率为86.3%,B组137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82例,感染率为59.9%,A、B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75,P<0.01);观察组239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170例,感染率为71.1%,对照组50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23例,感染率为46.0%,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71,P<0.01);观察组中17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采取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148例,根除率为87.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胃部症状与痤疮的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且通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以减轻患者的痤疮程度、减少病灶,为临床治疗顽固性的痤疮提供了新的思路.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颖;赵群峰;陈倩倩;鲍文卿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旨在科学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并发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住院天数、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之间的差异.结果 感染组年龄>60岁、病程≥10年、住院≥30 d、糖化血红蛋白≥10 mmol/L的患者分别占80.00%、70.00%、54.00%、74.00%,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21.43%、28.57%、28.57%、38.57%,其均是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糖尿病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24例,占48.00%,其次为胃肠道感染13例,占26.00%.结论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科学的有效预防治疗措施、缩短住院天数,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定量检测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感染诊断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评价研究

    作者:张玲;黄激扬;晏江丽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降钙素原(PCT)在危重患者感染临床诊断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患者114例,按照感染的程度分为重症感染组29例和一般感染组89例,同时选取非感染性疾病45例患者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均采用荧光酶免疫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水平,并对患者血液或痰、尿或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总结两者间的关系并观察其预后.结果 重症感染组患者PCT浓度平均为(64.27±4.17)ng/ml,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18.66±11.25)ng/ml和对照组(1.26±1.25)ng/ml;重症感染组患者PCT检测阳性率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0%、88.0%,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的87.6%、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患者较重症感染组预后效果良好.结论 在危重患者感染诊断及预后判断过程中,加强血清PCT的定量检测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临床诊断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 降钙素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作者:谢甜;黄奕江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肺结核(PTB)中的鉴别诊断,以及对CAP的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2年4月-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56例CAP和58例PTB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CAP组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36例)和无效组(20例),分别比较PCT的水平差异,并研究PCT与CURB-65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AP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及PCT水平分别为(58.09±41.21)mg/L及(0.33±1.03) ng/ml,高于PTB组患者(21.02±24.57) mg/L及(0.05±0.2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治疗有效组患者的PCT水平为(0.21±1.01) ng/ml,低于无效组(1.25±2.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组患者CURB65评分与PCT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r=0.404,P=0.002).结论 通过监测PCT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鉴别诊断CAP和PTB,且PCT水平与CAP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CAP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前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光耀;张明;金玲湘;诸葛璐;潘陈为;郑毅

    目的 探讨前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选取同期60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非脓毒症组)作为研究对象,于入院第1、7天,通过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定量分析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及脓毒症组死亡与存活者的血清PCT、CRP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探讨PCT、CRP及联合诊断的参考意义.结果 脓毒症患者入院时PCT与CPR水平分别为(4.10±1.40)ng/ml、(93.50±8.00)mg/L,非脓毒症患者分别为(0.04±0.01)ng/ml、(12.40±6.00)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者第1、7天时PCT与CRP水平分别为(4.30±1.50)ng/ml、(97.70±8.20) mg/L、(4.20±1.60) ng/ml、(92.00±7.50)mg/L,均高于存活者(3.50±1.60)ng/ml、(66.50±8.50) mg/L、(1.10±0.10)ng/ml、(15.00±7.00)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RP相比,PCT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大,而联合诊断AUC增大更为明显.结论 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PCT和CRP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血清降钙素原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立彬;邓刚;王本勇;杨秀;邱冬豪;仇煜荔;王鸣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医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137例行颈内静脉留置长期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导管是否感染分为3组:全身感染组45例和局部感染组47例和未感染组45例;全身感染组患者均采集外周静脉血和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的导管动、静脉端血培养;采用免疫发光法定量测定所有患者血清PCT水平,计算PCT预测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度指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合并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全身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患者(P<0.01),也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1);全身感染组治疗后,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身感染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84.40%,分离革兰阳性菌33株占86.84%,分离革兰阴性菌5株占13.16%;以PCT>2 μg/L为诊断脓毒症界限,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为97.80%、特异性为95.70%、阳性预测值是95.60%、阴性预测值是97.70%.结论 血清PCT指标能早期正确鉴别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感染引起的全身感染,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否合并脓毒症的指标以及观察使用抗菌药物疗效的参考依据.

  • 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与免疫功能影响分析

    作者:任鹏涛;张苑;闫庆辉;张国建;林林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感染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直肠癌患者选择手术方法提供有效地参考.方法 对2009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114例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患者采用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开腹手术组56例和腹腔镜组58例,对上述患者进行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患者免疫功能进行比较,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开腹手术组患者中术后感染22例,感染率为39.3%;腹腔镜组患者中术后感染16例,感染率为27.6%;开腹手术组患者感染部位分离出病原菌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31.4%,革兰阴性菌30株占58.8%;腹腔镜组患者感染部位分离出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28.2%,革兰阴性菌24株占61.5%;两组患者手术后直肠癌患者较术前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明显升高,而患者体内白介素10(IL-10)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术后感染率、病原菌检出率均优于开腹手术治疗组,且在提高患者免疫能力上也有一定优势.

  •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航宇;王琳;窦科峰

    目的 研究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胆囊癌术后患者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胆囊癌手术患者16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在术前3d至术后7d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段应用等量的葡萄糖注射液,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术后感染率、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内毒素、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试验组IL-10、TNF-a及内毒素方面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IL-2、IL-10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仅IL-6与TNF-a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试验组术毕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对照组CD3+、CD4+降低、CD4 +/CD8+升高、NK细胞降低;术后4d试验组CD3+升高,CD8+和CD4 +/CD8+降低,对照组CD3+和CD4+降低、CD4+/CD8+升高、NK细胞降低;术后7d试验组CD3+、CD4+升高、CD8+、CD4 +/CD8+降低、NK细胞升高,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毕CD3+、CD4+和NK细胞升高;术后4、7d,CD3+、CD4+升高、CD8+降低、NK细胞升高;试验组感染率为7.5%、对照组感染率为22.5%,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7d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0.0%,对照组术后4、7d总有效率为27.5%、82.5%,两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露聚糖肽注射剂在胆囊癌术前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同时不干扰手术疗效.

  •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梁晋;祝捷;李强;李建国;陈旭义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神经外科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7月医院神经外科1 73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等进行分析,同时对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处理,对单因素进行x2检验,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3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57例,感染率9.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1.4%;年龄、住院天数、手术类型等是诱发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手术类型、开颅手术为独立危险因素(P<0.01);157例患者标本培养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9株占69.2%,革兰阳性菌31株占18.0%,真菌22株占12.8%;鲍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10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0%,鲍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临床中应重点关注年龄、住院天数、手术类型、留置尿管、开颅手术等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病原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努力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

  • 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有效性研究

    作者:杨骐宁;姜丹生;蔡鹏飞;周勇伟;潘志军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清理加术后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18例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术后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灌洗引流1~2周;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膝关节活动度、Neer评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5 d体温恢复正常,4~7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13~19 d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平均治疗时间为14.9d;随访12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患者术后8周屈膝达(109.8±15.8)°,高于治疗前的(45.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4.01±4.73)分,高于治疗前的(54.47±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er评分优8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4%.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恢复快、优良率高,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感染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朱海燕;邹浩;甘一波;冯建军;商归峰

    目的 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并发感染对其预后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收治的10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感染组5例,非感染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资料和脊柱侧凸研究会问卷(SRS-22)评分,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出现术后感染5例,感染率为5.0%,1例患者于术后第12天出现感染,4例患者于术后6~31个月内出现迟发性感染;感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渗液、局部肿胀、背部疼痛、发热;感染组患者在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度、侧凸柔韧性、术后即刻脊柱侧凸Cobb角度、术后即刻矫正率分别是(58.7±10.2)°、(51.8±16.1)%、(16.4±9.7)°、(69.7±9.8)%,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随访后脊柱侧凸Cobb角度是(45.3±14.6)°,大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融合椎体数、总输血量、总出血量分别是(262.4±53.2)min、(10.3±1.4)个、(734.8±276.5)ml、(1033.2±408.9)ml,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感染造成原有矫正率丢失,导致患者降低了治疗满意度,可采取应用抗菌药物、内固定物移除术、清创等措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 不同漱口液预防拔牙后口腔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立新;李志华;倪耀丰;辛萍;魏世成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的漱口液预防拔牙后口腔感染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口腔科拔牙的192例患者术后使用漱口液情况进行比较,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48例;观察口腔感染发生率,分析聚维酮碘漱口液、复方氯己定漱口液、过氧化氢漱口液和盐水4种不同漱口液对预防感染的疗效,并记录拔牙前和1周后的口腔菌落计数.结果 192例患者拔牙后口腔感染14例,感染率为7.29%;对4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4种漱口液对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漱口液对细菌抑制效果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聚维酮碘漱口液对各种细菌的抑制优于其他3组,使用后口腔感染率为0,菌落数仅为(2.01±1.32)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聚维酮碘漱口液的抗菌谱较广,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预防拔牙后口腔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建议在拔牙后口腔护理时,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漱口液,以提高口腔的健康水平,降低口腔感染.

  • 手术室老年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

    作者:汪巧萍;蔡珺;沈海萍

    目的 探讨手术室老年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率.方法 选择60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老年患者资料,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做好围手术期细节管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预防性保温措施、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及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无菌物品的使用和管理、术中术后对呼吸道的管理,切断感染的侵入途径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2010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感染,均安全度过手术期.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及该手术的特殊性,认真做好术前评估及准备,加强术中管理及术后正确处理,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 植入物手术预防医院感染的研究

    作者:傅建英;吴盼丰;金秀英

    目的 探讨植入物手术综合管理对预防感染的效果,以提高植入物手术质量.方法 以医院实施植入物手术综合管理之后(2013年1-9月)498例植入物手术患者为观察组,以实施植入物手术综合管理之前(2012年1-12月)接受植入物手术患者536例为对照组,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采用x2检验,对比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施植入物手术综合管理之后,植入物感染率从2.24%下降至0.40%、伤口感染率从7.09%下降至3.21%;实施综合管理前后植入物感染率、伤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综合管理前、后内固定手术植入物感染率分别为2.80%和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物手术综合管理能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手术治疗质量.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医院感染预防研究

    作者:周茁;赵孟;李德华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感染的效果,以降低围术期感染率,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干预,术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后做好预防感染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预防感染的基础上,组成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对患者围术期预防感染进行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环境、器械、操作等方面预防医院感染检查结果及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环境、病房环境、医疗器械、患者预防感染认知水平等较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9.7%,观察组仅出现1感染,感染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隙感染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并发症,做好围术期综合干预措施,重点加强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室环境监控、手术器械无菌管理及术后精心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切口和椎间隙感染发生率.

  • 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的感染调查

    作者:舒志芳;毛雪萍;张雪丽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的感染分布,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以2010年2月-2013年4月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手术化疗后发生感染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经过处理的标本接种到普通血平板和细菌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按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5例感染患者中共发生感染41例次,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2次的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22例次,占53.66%;共分离出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54.84%,革兰阳性菌16株占25.80%,真菌12株占19.36%,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细胞菌,分别占20.97%、17.74%、16.13%、16.13%.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力降低,为感染高危人群,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作者:郑莉俊;鲍峥;赵佳静

    目的 观察手术室环境对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感染的影响,探讨层流手术室对预防THA术后感染的作用.方法 以手术室改造后(2012年1月-2013年6月)行THA患者162例为观察组;以手术室改造前(2010年1月-2011年6月)行THA患者16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百级层流手术室进行手术,对照组在传统手术室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手术室菌落数以及患者术后感染率.结果 术前监测显示,手术室沉降菌落数观察组为(0.213±0.186)CFU/m3,对照组为(0.592±0.783)CFU/m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显示,手术室沉降菌落数观察组为(23.627±11.278)CFU/m3,对照组为(43.848±17.838)CFU/m3,观察组手术环境中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层流手术室能够提高手术环境的清洁程度,能有效预防THA感染.

  •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熊志云;艾文兵;章熙娜;梅银芝

    目的 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3年进行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颅脑损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损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感染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31.67%,对照组为86.67%;19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1 6例,控制率为84.21%,对照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25例,控制率为48.08%;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患者平均为(7.3±2.9)d,对照组为(14.4±4.5)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45.00%,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明显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结论 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应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与麻醉相关肺部感染病原学分析与控制

    作者:魏利娟;许波;贾可源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全身麻醉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预防对策,为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提供试验数据和临床经验.方法 对2010年4月-2013年6月200例腹部手术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160例,同时分析肺部发生感染的原因、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并依据感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采用SPSS1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0例,感染率20.0%,感染的主要因素是侵入性操作、合并呼吸道疾病、控制麻醉易感因素不当、术后处理不合理等;40例感染患者痰培养出病原菌4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0.0%,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30.0%,真菌占10.0%,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45.0%、15.0%、10.0%.结论 做好术前的准备、术中的操作规范、术后的合理及时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老年术后的肺部感染的发生.

  • 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与应用研究

    作者:郭瑞德;沈默;蔡雪娇;陈碧乐;孙禾

    目的 通过对输血前患者的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明确临床诊断,以预防手术感染及防止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进行输血的2 3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CV)、艾滋病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IV)以及梅毒试验(TRUST)等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输血前观察组患者HBSAg、TRUST、抗-HCV、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2.89%、0.43%、0.30%、0.2%;输血前患者所检测的4项传染病指标呈现出的阳性率为13.79%,与2100名健康人员阳性率3.52%相比,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34,P<0.01),未检测出抗-HIV阳性率.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也是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在输血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非常必要.

  • 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杨沛;张学政;杨涛;何国栋;蓝仲岳;徐旭仲;金烈烈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性,以期寻找佳适合老年患者的通气模式,降低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90例腹部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为低潮气量(Vt)和低呼气末正压(PEEP),B组为高潮气量(Vt)、C组为低潮气量(Vt),观察3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炎症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发生率A组为3.33%、B组为20.00%、C组为6.67%;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8(IL-8)B组在手术开始后3 min、机械通气3h后较其他两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6.67%、B组为30.0%、C组为6.67%.结论 低Vt和低PEEP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降低肺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 碳酸氢钠含漱液预防唇裂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佟晓敏;李文博;杨越云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含漱液预防唇腭裂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以寻找降低唇裂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提高唇裂手术成功率.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的67例唇腭裂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含漱液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进行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治疗后在切口感染及感染相关指标的差异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对照组32例患儿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为31.25%,观察组35例患儿中发生切口感染5例,感染率为1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级切口清洁度对照组患儿分别占31.25%、40.63%;观察组分别占54.29%、1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感染相关性指标白细胞计数、超敏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含量在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不良率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氢钠含漱液可降低唇腭裂患儿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 综合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研究

    作者:裴小琴;郭华;王晓蕾;陈颖;姚缨;刘颖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探索手术部位感染分析方法,为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对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分布进行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感染率比较;采用调整感染率比较不同科室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 3952例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33例,感染率为0.84%,表浅切口感染占81.82%;感染患者中病原学送检22例,送检率为66.67%;阳性18例,检出阳性率81.82%;共检出病原菌25株;不同手术切口类型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危险等级感染率随危险等级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和乳腺外科调整感染率高.结论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率还有下降空间,从科室层面应重点关注骨科和乳腺外科手术,同时还应关注冠状动脉搭桥术(胸和供体血管均切开)、脊柱融合术、经腹子宫切除术和椎扳切除术几类手术.

    关键词: 手术部位 感染 监测
  • 介入治疗对胰腺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彭科;赵渝;凌康;陈思宇;曾秋;钟巍

    目的 分析介入治疗对胰腺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疗效,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86例胰腺癌HBV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及手术组,每组各43例,分别使用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两年的随访,观察其6个月、1年及两年生存率,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介入组为67.4%、手术组为37.2%,介入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手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介入组为32.6%、手术组为11.6%,介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手术组;治疗后介入组患者sTNFR-Ⅳ、IAP等指标显著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年生存率介入组分别为97.7%、83.7%、34.9%,均显著高于手术组的88.4%、67.4%、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可有效阻止胰腺癌肿瘤血管营养供给,影响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降低HBV感染带来的胰腺损伤,有利于保证其生存质量,同时,介入治疗较传统化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局部药物浓度,创伤小、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方式.

  • 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月婵;赖开兰;潘海燕;欧春红

    目的 研究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医院行化脓性阑尾切除术的13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对腹腔及各组织间隙的脓液进行冲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溶液进行冲洗同时加用皮下细引流管预防切口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切口脓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率,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08%,对照组为1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d的白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d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患者切口脓液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居首位,89株占74.17%,两组患者病原菌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皮下细引流管联合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能够有效预防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 肝移植术后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谭建辉;俞阿红;刘军;李鹏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原因以及预防对策,分析导管相关感染和颈内静脉置管时间、血管相关性感染及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12月年1月医院28例DCD供体肝移植术后颈内静脉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DCD供体肝移植术后行颈内静脉插管,对其导管相关感染与颈内静脉置管时间相关性、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原因制定预防措施.结果 2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22d,其中2例患者发生感染,局部和血流感染各1例,感染率为7.14%;置管1~2 d的患者感染率为0、12~24 d的感染率为5.88%、>24d的感染率为16.67%;血液以及导管尖端共培养病原菌3株;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导管的材料选择,导管的留置时间以及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相关.结论 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选择合适的导管,并要重视导管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 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研究

    作者:郭磊;丁效国;杨丽

    目的 探讨门诊与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预防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1年5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或一次性吸痰管采集鼻咽吸取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RT-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共检出病毒327株,检出率为65.4%,住院患儿<1岁与1~3岁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0.0%与95.2%,均显著高于门诊同龄患儿的33.3%与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IFV)是门诊患儿检出率高的病毒,检出率为10.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是住院患儿检出率高的病毒,检出率为28.3%,住院患儿的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IFV等病毒检出率分别与门诊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儿<1、1~3、4~6、>6岁等年龄的混合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患儿的混合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门诊与住院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原学特征存在的差异性可能与患儿年龄有关.

  •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盐酸戊乙奎醚全身麻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作者:董传斌;苟红华;李智进

    目的 探讨上呼吸道感染(URI)患儿全身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患儿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减少患儿围术期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上呼吸道感染行急诊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观察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患儿进行常规麻醉后,观察患儿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全身麻醉后行上肢或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出现了支气管痉挛、喉痉挛、术中吸痰≥2次及SpO2<90%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术中吸痰>2次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5.0%,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患儿各年龄段的术中平均心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呼吸感染患儿全身麻醉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可有效减少患儿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鞍山城区肥胖患儿与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作者:刘革伟;吕涛;张晓萍;李春颖

    目的 对鞍山城区肥胖患儿与上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调查,为幼儿保健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收集鞍山城区部分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年龄为3~6岁的幼儿体检资料及病历,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选择其中的1180名幼儿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幼儿肥胖程度与上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80名幼儿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216例,感染率为18.31%;2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平均体质量指数、血锌、血铁、血钙、血镁、血铅的含量分别为(22.46±3.52) kg/m2、(7.46±2.43)μmol/L、(8.10±2.98)μmol/L、(1.72±0.26)μmol/L、(1.09±0.16)mmol/L、(89.45±11.53)μmol/L,与对照组(18.72±3.61)kg/m2、(12.45±3.12)μmol/L、(14.26±3.26)μmol/L、(2.16±0.49)μmol/L、(1.89±0.31)mmol/L、(24.76±7.56)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体质量指数将幼儿分成4组,其中以体质量指数≥25 kg/m2组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为40.19%,体质量指数(17~15)kg/m2组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为5.0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幼儿的血微量元素与正常体质量指数幼儿存在显著性差异,幼儿体质量指数越大,其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也越大,控制幼儿体质量指数,利于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 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孙书菊;周洁舲;李霓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2年5月-2013年5月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112例,按其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体温高峰、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红肿渗液和硬结发生率等,应用SPSSl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愈48例,治愈率为87.71%,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治愈31例,治愈率为53.45%,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高峰、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红肿渗液和硬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通过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妇切口感染,对产妇及早康复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女性不孕与生殖道衣原体属和支原体属感染相关研究分析

    作者:黄华;魏振铃

    目的 分析研究女性不孕与生殖道衣原体属和支原体属感染的相关性,为其不孕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进行诊治的120例女性不孕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120名健康妇女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感染率进行统计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原发性与继发性不孕患者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同时将其与不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生殖道CT、Uu、Mh感染率和Uu与Mh、Uu与CT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9.17%、35.83%、15.00%、6.67%和5.00%,均高于对照组,而继发性不孕患者分别为28.85%、51.92%、21.15%、9.62%和9.62%,均高于原发性不孕,且其均与不孕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不孕与生殖道衣原体属和支原体属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罗芳;费志医;白帆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指导早期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15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产妇,按照其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组73例、轻中度组79例,并选取同期80名正常妊娠产妇纳入正常组、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未合并宫颈感染产妇纳入对照组,对比4组产妇妊娠结局,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HELLP综合征、左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并发症重度组8例发生率11.0%、轻中度组5例发生率6.3%、对照组2例发生率2.5%,术后感染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剖宫产占16.42%、对照组占4.35%,正常组为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变的加剧,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且伴随妊娠感染的产妇妊娠结局不断恶化,应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并及时实施剖宫产终止妊娠,以延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展、提高母婴预后.

  • NICU新生儿肺出血合并宫内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龚华;章晓婷;李雪梅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合并宫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对新生儿肺出血合并宫内感染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9例肺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患儿合并宫内感染,设为感染组,11例患儿未合并宫内感染,设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肺出血合并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对合并宫内感染患儿的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1 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并发宫内感染28例,感染率71.79%;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新生儿在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窒息、早产、出生体质量<1 500 g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窒息、早产为新生儿肺出血合并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28例宫内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体36株,病原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4株占66.67%,其次为解脲脲支原体7株和革兰阳性菌5株,分别占19.44%和13.89%;39例肺出血患儿经治疗后,4例患儿死亡,病死率10.25%,6例患儿放弃治疗,29例患儿治愈出院.结论 新生儿宫内感染是导致肺出血重要原因,加强孕产期保健、对重症感染患儿加强监护可以减少肺出血的发生.

  • 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感染围产儿预后的研究

    作者:张艳梅;杜彦玫;王冬梅

    目的 探讨胎儿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预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感染围产儿预后的价值,旨在改善胎儿的预后.方法 将产科2012年1-12月住院的160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感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心监护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结果分为4组,A组18例为胎心监护与脐血流值均异常;B组21例为胎心监护正常,脐血流异常;C组28例为胎心监护异常,脐血流正常;D组93例为胎心监护与脐血流均正常.结果 D组胎儿无宫内窘迫发生,优于其他各组(P<0.05);新生儿出生阿氏评分均>7分D组93例、C组26例、B组19例、A组15例,D组明显多于其他各组(P<0.05);D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 625.17±226.85)g,明显重于其他各组(P<0.05);围产儿预后结果显示,羊水污染A组33.33%、B组23.81%、C组14.29%、D组8.6%,A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A组无阴道分娩孕妇,B组阴道分娩率47.62%,C组阴道分娩率67.86%,D组阴道分娩比例为96.77%,D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预测围产儿预后,对于正确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改善围产儿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儿童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李金萍;余桂林;杨禄红

    目的 探讨儿童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临床用药给予指导性建议,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2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非下呼吸道感染患儿640例设为对照组,调查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点,菌种鉴定采用的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78例,感染率24.72%,支气管炎患儿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概率较低为4.74%;临床表现为发热、住院时间长、存在并发症、胸片肺纹理增粗及应用抗菌药物的患儿感染率分别为32.89%、38.24%、43.75%、29.32%、83.65%,以上均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8.43%、58.43%、56.74%,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10.11%.结论 婴幼儿是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高发群体,合理使用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的抗菌药物对降低感染意义重大,此外应加强护理工作.

  • 新生儿医院感染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研究

    作者:万诚;郑钢;王建宏;周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67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总结其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感染部位分布,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67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4.53%,早产儿感染率为12.88%,明显高于足月儿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35,P<0.01);80例患儿行细菌学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252株,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36.90%、14.29%、11.51%,与其他病原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前3位为呼吸系统、眼部及皮肤,分别占25.00%、21.25%、18.75%,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检查,不断完善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以及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强化基础护理等,能有效地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芳;王永霞;高心静;姚玲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患儿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能够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3年450例MP感染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症172例临床特征,其中男106例、女66例,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分析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特征,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MP感染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有12例,在所有肺外并发症受累系统中高的为消化系统占40.12%,其余依次为循环、皮肤黏膜、泌尿、神经、血液等系统,分别占27.91%、21.51%、18.02%、12.79%、9.88%;所有患儿经抗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儿复杂的肺外并发症,从而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的损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容易发生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

  • 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利玲;杜琳麟;程申

    目的 探讨临床中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血清IL-6、IL-8和TNF-α的炎性因子的变化,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5.0%,对照组为82.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IL-6、IL-8和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IL-6、IL-8和TNF-α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15.0%,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调节炎性因子的水平,并提高患儿的免疫力、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建忠;汪建英;高天巍

    目的 分析比较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对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康艾注射液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和对照组41例(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机体功能状态及临床总体疗效,使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3.5±1.8)d、住院时间(15.3±3.4)d、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有效率为51.2%、临床总有效率56.1%,对照组分别是(5.6±2.5)d、(19.8±4.5)d、37.1%和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范围的天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伏立康唑对肺癌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机体功能、提高疗效、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肿瘤患者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作者:宋俞;林能明;方罗

    目的 分析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比较整改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及Ⅰ类切口感染率变化.方法 查阅2011年1-10月所有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品种、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2 893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明显下降,由整改前93.8%降至整改后22.3% (P<0.01);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有所延长,由整改前(32.4±0.9)h延至整改后(45.5±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以青霉素类和二代头孢菌素类为主;整改后术后感染率未增加,整改前0.7%,整改后0.1%(P<0.01).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后,肿瘤患者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抗菌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时间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疗效分析

    作者:高苏;李正;仇惠英;金正明;唐晓文;傅铮铮;马骁;韩悦;陈苏宁

    目的 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疑诊耐药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4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4例伴粒细胞缺乏疑诊耐药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予替加环素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 12 h一次维持剂量抗感染治疗,按用药情况分为单用替加环素组21例、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9例及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14例,按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抗菌药物疗效标准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44例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共治愈19例,治愈率为43.2%,治疗有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47d;单用替加环素、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47.6%、44.4%、35.7%;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分别占15.9%、13.6%、6.8%.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耐药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3~5d无效,考虑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尽早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替加环素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 抗菌药物与中药联合治疗妇科盆腔感染临床有效性评价

    作者:景明来;王芬娟;陈萍;孙爱华

    目的 采用抗菌药物与中药联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感染患者,观察其治疗结果,评价其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医院妇科于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慢性盆腔感染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采用中药外敷和西药盆腔灌注,并辅以内服药物,西药采用替硝唑、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注射液等;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包括外敷和内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康复情况,对比其差异;综合评价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仅用中医治疗者,治疗组患者治疗显效37例,显效率为4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1例,显效率为28.00%,无效15例,无效率为20.00%;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况明显改善.结论 中西医综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感染临床效果很好,该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健康且减轻病症,因此中西医综合治疗法适合于临床治疗慢性盆腔感染患者.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