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纸塑包装高压灭菌专科器械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江萍;刘娟

    我科自2006年开始选用纸塑包装袋,对专科器械单独包装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效果较满意.1纸塑包装易出现的问题(1)密封口开裂:开裂原因主要是选择的纸塑包装材料规格大小不适宜,装放器械包装过紧,预留空间较小.封口时温度过高或过低,封口粘和处有皱褶或有油性物品塑面与纸面熔合不严密,粘连不牢固.(2)包装袋破损:破损原因主要是锐利器械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取放过程中拖、拉、拎、挤特别是较重的器械包装.(3)湿包:湿包原因主要是纸塑包内器械过多、包装体积过大,装放时包裹放置过挤,靠贴锅壁,蒸汽流通不畅,水分滞留.

    关键词: 纸塑包装 灭菌 问题
  • 包外标识牌在复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义连;朱清平

    在医院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对器械处理和使用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并对每一份器械均能追溯,解决流程中的缺陷管理问题,2011年6月以来,我院通过使用包外标识牌,对器械循环过程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1年1月实行全院可复用器械集中管理,全院可复用器械靠密封收送车人工或转乘电梯转运.1.2方法采用耐洗、耐高温高压的纸质卡片,将卡片一分为四,剪成正方形,并打一小孔.标识牌的内容包括名称、序号、包装人员、洗手护士或使用人员电话号码、手术间号、术中添加的辅助器械等信息,回收核查人员电话号码或姓名.

  • 指导实习护生手卫生的对策

    作者:陶红英

    手卫生是指洗手、手卫生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是预防、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简单、经济、有效的办法.实习护生因为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和对手卫生认识不足,常常对手卫生很随意,这为医疗带来隐患,我院比较重视实习护生手卫生的教育,现报道如下.

  • 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两例

    作者:李新红;冯新国;欧阳淑兰

    阿萨希毛孢子菌引起的感染较少见,我们从患者标本中检出阿萨希毛孢子菌两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1.1 病例1 患者男,83岁,因咳嗽咳痰间断发热1个月于2009年4月13日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全身皮肤多处有浸润性暗红色斑片,有3处4 cm×4 cm大小的黑斑,时有糜烂结痂.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 5/μl,有真菌孢子及菌丝.取尿样接种于血、萨布罗和麦康凯琼脂平板,35℃需氧培养,24 h均有两种菌落生长,菌落计数>10 5CFU/ml.涂片为革兰阳性关节孢子及细长菌丝,血清芽管阴性,尿素酶阳性.取菌加入API20CAUX试剂条中,30℃孵育48 h,提示为阿萨希毛孢子菌.其后又多次从该患者尿、皮损分泌物中培养出该菌.APIFUNGUS2系统MIC值48 h:氟康唑8μg/ml、5-氟胞嘧啶32 μg/ml、两性霉素B0.5 μg/ml、伊曲康唑0.5μg/ml.

  • 加强病房保洁员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谢敬红

    病房保洁员每天频繁接触各类污染物品、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直接或间接成为各种病原菌的携带者或传播者,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隐患.近年来,我科加大了对保洁员的管理,使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其管理对策:(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重视保洁人员的选择,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从强化与落实工作制度人手,用制度约束人,规范其行为,提高执行力.(2)强化培训: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认识其工作与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康复、医院感染有密切关系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 病房 保洁员 管理
  •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管理的体会

    作者:莫晔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进行科学的管理,成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的必要手段,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现将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 盐酸左氧氟沙星致剥脱性皮炎伴过敏性皮炎

    作者:陈劲柏

    1病例患者,女,41岁,因咽喉部疼痛不适、咳痰3d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5℃,脉搏80次/min,血压125/80 mmHg,咽部红肿、有化脓,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1.5×109/L,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既往无药品过敏史,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左氧氟沙星针剂0.3g静脉滴注,第1天上午输液完,至傍晚时手背部及前臂部有少许皮疹,呈散在性分布,无瘙痒.第2天继续输液后皮疹增加,脚踝部也出现皮疹,有瘙痒,休息后无其他明显反应后离院.第3天未再输液,晨起后瘙痒加剧,手背部、手心部、脚踝部红色皮疹逐渐密集融合成片,皮肤潮红,出现水疱,手心尤甚.

  • 传染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探讨

    作者:韩丽红;秦世新;唐秀花

    传染科门诊包括发热门诊、肝炎门诊和肠道门诊.如果建筑布局、人员管理、物流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很易造成交叉感染,引起疾病的暴发.作为重点科室,传染科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之一,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 基层医院内镜室感染控制措施

    作者:韦凤春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也广泛应用.我院是一所综合二级甲等医院,几年来,随着"医院管理年"开展与深入,内镜作为感染科重点科室之一,也受到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关注,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强化清洗、消毒流程,不断地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感染率,使感染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 5s现场评价指标在降低器械二次污染中的应用

    作者:陈璐;胡嘉莉

    5s管理法源于日本,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主要指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评价,从而优化生产,提高效率.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随着功能不断完善,处理的物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器械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前发生二次污染是导致灭菌失败的重要原因.为了降低器械二次污染的发生率,保障消毒灭菌质量,对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床位638张,日均门诊量3734例次,消毒供应中心月均处理器械31 246台次,科内推行了5s现场评价指标.

  • 利奈唑胺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庞昶;白玉兰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与3种常用抗菌药物(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分别联用对临床分离的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有效地治疗MRS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根据CLSI(2006年)标准,微量肉汤法进行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及药敏试验,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对30株MRSA的MIC50分别为0.5~4、16~256、8~256、128~1024 μg/ml,MIC90分别为4、256、256、1024μg/ml;利奈唑胺与左氧氟沙星联用MIC90降为2μg/ml,利奈唑胺与利福平联用MIC90降为1μg/ml,利奈唑胺与庆大霉素联用MIC90降为2 ug/ml.结论 利奈唑胺对MRSA有较高敏感性,利奈唑胺与利福平联合应用以协同作用为主,利奈唑胺与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联合应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二者均无拮抗作用.

  •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作者:曾树林;陈贤云;夏春

    目的 建立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聚合酶链反应法,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HBV-cccDNA核苷酸序列特点设计PCR引物,应用PCR的方法检测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治疗等病患者的血清、外周血细胞及肝组织cccDNA.结果 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拉米夫定治疗等病患者血清的HBV ccc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5.6%、50.0%、21.2%;前两者外周血细胞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0.7%、19.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含肝硬化)、拉米夫定治疗等病患者肝组织的HBV-ccc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1.1%、32.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可用于HBV-ccc DNA的检测,评价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疗效.

  • 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干扰素-γ与白介素-10表达

    作者:杜潘艳;赵军

    目的 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免疫状态.方法 将临床诊断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92例患儿设为感染组,其中又分普通组(67例)、重症组(25例),将体检正常的42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普通组和重症组IFN-γ含量分别为(7.56±2.71)、(22.66±9.66)、(16.59±7.57)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3组IL-10含量分别为(8.12±2.64)、(10.9±4.66)、(26.19±10.2)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恢复期IFN-γ含量为(8.31±3.13) pg/ml,IL-10含量为(9.39±4.22) pg/ml,两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重症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免疫状态紊乱,IFN-γ、IL-10含量改变可能与手足口病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 南京地区耐亚胺培南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及整合子调查

    作者:宁明哲;沈瀚;印玉炜;张之烽;周万青;张葵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耐亚胺培南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KPC酶)及整合子分布.方法 收集南京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共55株耐亚胺培南肠杆菌科细菌,进行改良Hodge试验,PCR扩增检测细菌KPC酶与整合子基因并行序列分析.结果 55株待检菌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39株,阳性率为70.9%;KPC酶PCR扩增阳性39株,阳性率为70.9%;整合子PCR扩增阳性19株,阳性率为34.5%.结论 KPC酶引起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需引起临床及实验室的关注.

  • 解脲脲支原体的N端保守部分MB优化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

    作者:姜慧芬;单绿虎;徐笑红

    目的 制备N-端保守部分多条带抗原(MB),克隆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其基因,并鉴定重组MB的抗原性.方法分析14个不同血清型解脲脲支原体(Uu)的基因排列,根据大肠埃希菌偏爱密码子,优化、设计合成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保守序列,合成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重组蛋白诱导和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通过对Uu 14个血清型MB抗原氮端的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比对,根据大肠埃希菌的偏好密码子优化、设计并合成碱基序列,目的基因片段与pET-41a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埃希菌后,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得到了分子量约为45 kd的重组蛋白,纯化后的MB抗原蛋白能够较特异地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7.8%.结论 Uu N-端保守部分的MB蛋白已成功表达、纯化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荧光探针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作者:姚雪;苏建荣;姜艳丽;闫东辉;钟镐镐;郑兴征;吴秉铨

    目的 研究并建立荧光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检测.方法 采用标准化荧光探针PCR技术及操作流程,进行灵敏性及特异性的鉴定.结果 分析性灵敏性达到1×10 2拷贝/reaction,达到设计要求,具备高重复性;对1196例临床标本应用荧光探针PCR检测SAU,临床灵敏性为97.41%,临床特异性为98.47%,对527例SAU的临床样本进行MRSA筛查,临床灵敏性为99.74%,临床特异性为95.59%;对385份鼻腔拭子标本应用荧光探针PCR检测SAU,检出率达18.18%;对其中40株SAU进行MRSA筛查,检出率达42.50%.结论 荧光探针PCR技术检测SAU及其MRSA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优越性,适合在临床检测应用.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的分析与预防对策

    作者:侯彩妍;徐丽丽;徐婷婷;刘娜;田飞;王国权

    目的 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找出与导管菌血症(CRB)相关的护理因素,并探讨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08例,对导管使用带管时间、维护方法、局部并发症、使用中细菌培养进行分析.结果 CRB的发生与性别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移植前后有明显的相关性;静脉导管与感染相关并发症为导管破损、穿刺点局部渗血或渗液、静脉炎、导管堵塞及导管周围皮肤潮湿,其发生率分别为4.17%、7.35%、5.39%、6.86%及6.86%.结论 如年龄偏大、置管时间>2周,对移植后患者需密切观察其感染指征,做好导管维护,预防CRB的发生.

  • 医学实习生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杨春红;罗蒲英;邱湖海;李青莉;黄小燕;廖唐洪;王永东;仲瑶

    目的 了解医学实习生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现状,探讨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833名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生手卫生知识认知正确率为50.4%;洗手依从率为89.8%;执行某项诊疗行为后洗手依从率高于执行诊疗行为前;不同性别、专业对实习生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不正确的干手方式占37.3%;96.0%的实习生愿意接受医院开展的手卫生知识培训.结论 实习生手卫生认知水平及依从性亟待提高,需要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护意识教育,改善洗手、干手物品和设施.

  • 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作者:叶惠燕;丁晔;马颖君;孙维敏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将预期接受机械通气>48 h者分为综合护理预防组(A组)、常规气管导管组(B组),A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置予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气管导管且每隔2h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胸部护理+使用超过幽门的鼻十二指肠管作鼻饲,B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常规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组B组,A组与B组VAP发生率为34.1%和66.7%,早发性VAP发生率为7.3%和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VAP发生率.

  • 肿瘤内科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罗鸣

    目的 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的感染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该科室2010年5月-2011年10月的250例PICC留置患者从年龄、性别、体重、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材料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4%,感染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和导管材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防止感染发生,肿瘤内科患者进行PICC插管和置管期间,应注意对留置时间不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卫;司琴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6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57例,发生率35.6%;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导管留置部位、导管腔数、是否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及是否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有密切关系(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APACHⅡ评分、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是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制定预防方案,积极处理,减少感染的发生,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尹秀云;陈建魁;于农;宋世平;黄媛;张树增;蒋虔;曾利军;金欣;左向华;王淼;田曙光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用VITEK-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对2009-2011年的5173例恶性肿瘤及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5173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病原菌5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8株占68.3%,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59株占28.0%,以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1株占3.7%,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率均>95.0%.结论 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种类多、耐药率高、危害程度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因此,及时进行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及早控制血流感染,对预后非常重要.

  • 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者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及痰热清的清除作用

    作者:李智;李健;樊和斌;徐礼通;周昊;田展飞;刘靖

    目的 分析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临床意义以及痰热清对内毒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对42例明确诊断为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患者进行内毒素测定,比较治疗前及病情好转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变化情况;同时以25例明确存在感染但未出现胆汁淤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内毒素水平.结果 42例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者治疗前血清内毒素水平(65.83±22.12) pg/ml,对照组为(15.05±3.02)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内毒素水平(32.32±10.21) pg/ml,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结论 内毒素是细菌感染患者出现胆汁淤积的重要因素之一,痰热清对内毒素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于机体免疫力低的患者,及早行内毒素水平的测定,尽快行护肝、退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缩短病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泌尿疾病围术期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作者:黄炳琴

    目的 观察泌尿疾病患者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5643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34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28%;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留置导管、是否伴糖尿病、恶性肿瘤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 泌尿疾病围术期患者应重点监测,加强重点患者的风险监测,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能对减少围术期的感染有重要价值.

  •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研究

    作者:张近波;许国斌;张小乐;董美平;朱金强;史朝红;鄢来超;曹烈祥;吴仙丹;王文龙;董志兵

    目的 研究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对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88例确诊入住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为A、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suPA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入住ICU后第2天suPAR为(10.01±1.32)ng/ml,B组为(14.95±1.68)ng/ml,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入住ICU后第1、3天suPAR为(7.95±0.99、10.92±2.03) ng/ml;B组为(14.62±1.68、15.08±1.93)ng/ml,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suPAR是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可信赖的生物学指标,可以独立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航校空军学员飞行训练前后肠道菌群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仕英;张海谱;王缚鲲;季雯;朱庆尧

    目的 探讨飞行训练对航校空军学员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通过微生态学方法对120名航校空军学员飞行前后肠道菌群中9种细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与30名地勤人员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多种因素的填表调查分析各种因素对航校学员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双歧杆菌属航校学员训练后为(7.38±1.54)Log10×CFU/g,训练前为(8.92±1.86) Log10×CFU/g,地勤组为(9.51±2.44)Log10×CFU/g,航校空军学员训练后消化球菌属与训练前及地勤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肠球菌属、拟杆菌属数量显著上升(肠球菌属P<0.01;拟杆菌属P<0.05);其他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神紧张的学员与精神放松的学员相比,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消化球菌属、拟杆菌属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胀气显著的学员与胀气不明显的学员相比,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消化球菌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是造成空军飞行学员员肠道菌群变化的原因之一,而精神状态、腹部胀气情况也是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

  • 高龄胃癌术后肺部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刘秀芳

    目的 降低高龄胃癌手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10月-2011年10月108例高龄胃癌手术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高龄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5例,感染率为13.89%;卧床时间≥4d、切口疼痛≥48 h、留置胃管≥3d、术前吸烟及患慢性支气管炎是高龄患者胃癌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其感染率分别为16.67%、16.25%、15.67%、17.86%及18.42%.结论 做好术前指导、控制患者吸烟、控制感染、有效减轻切口疼痛等可以有效降低高龄胃癌手术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感染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作者:金建云;常晓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感染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70例确诊AP患者分别抽取住院第1、3、5、7天血标本,随机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双抗夹心免疫法检测PCT水平.结果 重症AP (SAP)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及胆源性AP(AGP)组患者住院第1天PCT的阳性率分别为88.9%、82.8%及61.4%,高于轻症AP(MAP)组、非SIRS组及非AGP组的19.2%、14.6%及15.4% (P<0.01),并在2d后随着病情好转迅速下降;SAP、SIRS组在入院后各时间段血清IL-6含量均高于MAP组、非SIRS组(P<0.01),而AGP组与非AGP组IL-6含量在各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IL-6检测可早期判断AP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且PCT敏感度更高;PCT对AP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 841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方旭;金立德;赵建华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841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结果 841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8例,感染率为18.79%;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感染为主,占37.14%,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占29.14%;医院感染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00%、18.75%、15.6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患者原发疾病(神经系统肿瘤、脑出血)、麻醉分级、术前住院时间长、幕下手术入路、手术持续时间长、输血、气管插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住院时间长等.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需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 血液科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郝建萍;王蕾;朱震宏;哈力达·亚森

    目的 了解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血液科2007-2010年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455株病原菌,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4%,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占20.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流和尿路感染为主,痰培养中居首位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血和尿培养中居首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61.1%和38.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0.4%和86.8%.结论 应针对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及病原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作者:胡谷冰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血府逐瘀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疗程3个月,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元(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分别为(131.6±76.5)、(103.7±89.4)、(89.6±21.0)μg/L,治疗前分别为(283.5±153.2)、(322.3±146.1)、(116.3±26.4) μg/L,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LN分别为(213.4±65.7)、(145.3±92.4)、(99.2±22.7) μg/L,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内径(12.9±1.5)mm与治疗前(13.4±1.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20.1±3.1)cm/s,大于治疗前的(17.2±3.5)cm/s,门静脉血流量(815±123)ml/min,小于治疗前的(1032±241)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门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各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熊英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的59例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同时期非SBP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水检查SBP组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占83.05%,而非SBP比值≥0.50的患者占1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1);SBP组药物治疗后治愈率为37.29%.结论 SBP是肝病晚期的严重的并发症,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的指标;佳的治疗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姜东霞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9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可能引起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89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5.62%;以肺部感染(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居首位,为30例,占60.00%,其次为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占20.00%、12.00%;高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季节、创伤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抑酸剂及激素比例高、住院时间长(P<0.05),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护理干预的策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上述危险因素.

  • 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

    作者:戴仁森;李伟林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1月在医院治疗发生医院感染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男27例占56.3%,女21例占43.7%,<50岁患者17例占35.4%,>50岁患者31例占64.6%,医院感染病例中发生在住院≤10d者有7例占14.6%,11~30 d者有15例占31.3%,>30 d者26例占54.1%,而且使用抗菌药物越多,感染率越低;48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分布主要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分别占45.8%、20.8%、12.5%及8.3%;另外在医院感染发生时,大多数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较入院时有所下降,且肝功能状况改善,然而病情的缓解尚不足以阻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预防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要严格做好医院内部管理及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尽量缩短乙型肝炎患者的住院时间,以降低感染率.

  • 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历建英;王淑艳;历凤

    口腔颌面部损伤包括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牙及牙槽突损伤、上下颌骨骨折、颧骨及颧弓骨折、鼻骨骨折等.口腔颌面部损伤必须及时救治,以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损害面部形象.1 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相关因素1.1 患者自身因素 口腔中存在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接触多也是容易传播疾病的物质是唾液及血液.体弱、高龄者和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肥胖者由于脂肪组织血流量较低供血相对少,切口容易发生感染;身体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

  •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

    作者:邱丽心;李敏;林硕超;黄辉萍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6699例患儿进行监测.结果 4年共监测新生儿6699例,发生医院感染146例,感染率2.18%;监测以新生儿病房搬迁前医院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0.00%,其次为皮肤黏膜占19.18%,口腔占10.27%,胃肠道占7.54%,其他占13.01%;新生儿医院感染易感因素主要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有侵入性操作及使用抗菌药物有关.结论 空气及环境污染致呼吸道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特点;低体重儿、住院天数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侵入性操作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糖尿病足感染的特点与治疗

    作者:关小宏;杨彩哲;吴石白

    目的 探索糖尿病足感染中病原菌谱变化规律及主要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率,以期选择优的抗感染方案.方法 收集、对比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1997 2010年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培养结果,确定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谱变迁及主要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状况.结果 糖尿病足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59.4%下降至2010年的43.5%;革兰阳性菌感染逐年上升,从1997年的40.6%上升至2010年的45.2%,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明显减少,从1997年18.8%下降至2010年的11.3%;真菌感染比例有升高,从2006年1.9%上升至2010年的11.3%.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谱随时间变迁而改变,同阶段患足局部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可能不同,或者同一种病原菌在不同阶段对一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不同;应多次进行创面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中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马海燕;赵冰;陈素平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对调查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采用查看病历和床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4.71%,其次为泌尿系感染;针灸科、肿瘤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医院感染细菌培养率为70.59%,分离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2.86%;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3.24%,二联使用率为11.95%,无≥三联用药;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及ICU、呼吸科、外科系统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高发疾病和高发科室的监测,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特别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管工作;同时发挥中医药优势,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二重感染.

  • 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作者:周明顺;张军利;范永华;史继学

    目的 分析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对医院自2009年4月-2011年12月在急诊科室行紧急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而引发VAP的患者108例,选择同时期未感染VAP行插管的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心肺脑复苏、胃部内容物的吸入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的年龄、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胃内容物的吸入等与VAP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机械通气2~5 d时的VAP发生率为21.03%,>5 d的发生率为56.98%;术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P<0.05).结论 VAP在急诊插管中具有高发生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其特点,应该以预防为主,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配合合理的抗菌药物,降低VAP的发生率.

  • 腔体定植菌及胃液pH值监测在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意义

    作者:刘颖;李晓云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口咽部、胃腔定植菌及胃液pH值监测在预防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食管癌术后痰液多、咳痰无力的21例肺部感染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痰液多、术后发热但无肺部感染的32例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记录胃液pH值变化,对照分析口咽部、胃腔定植菌与肺泡灌洗液病原菌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胃液pH值分别为3.6±1.8、1.7±0.6;试验组中口咽部、胃液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的病原菌基本一致性.结论 食管癌术后应加强口腔护理;胃腔定植菌及胃液pH值监测对预测肺部感染有指导意义.

  • 特殊区域细菌学监测与分析

    作者:程惠芳;何小萍

    目的 通过医院特殊区域细菌学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预防医院感染的策略.方法 对特殊区域环境进行采样监测,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0年采集标本1057份,76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19%;共检出76株病原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8.42%、17.11%、14.47%.结论 医院特殊区域细菌学监测结果与培训管理、个人依从性、环境清洁、通风换气等软指标关系大;除了硬件设施和执行强制规范外,员工培训、观念更新、执行力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

  • 肺部感染性病变所致支源性咯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朱甲峰;徐锐;刘加强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性病变所致支源性咯血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1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用药治疗组)和观察组(介入治疗组),各26例,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出血量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咯血量<300、300~600、>600ml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100.00%、100.00%、80.00%,对照组分别为85.71%、92.31%、6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复发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11.54%,复发率为7.6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感染性病变所致支源性咯血的介入治疗效果非常突出,且安全性也较高,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 产碳青霉烯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颖;何杰;谢志宏

    目的 探讨医院产碳青霉烯酶(KPC)革兰阴性菌的感染状况以及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0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的革兰阴性菌,以PCR法分别进行KPC测定,并分析产KPC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的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等产KPC检出率分别为57.14%、50.00%、46.67%、46.15%和36.36%;痰液、尿液、血液为检出KPC阳性率的前3位标本,分别占33.85%、24.61%、15.38%;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周内有侵入性操作、入住手术科室、入住ICU、再次入院或转院、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为产KPC阴性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的革兰阴性菌中产KPC革兰阴性菌比例较高,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等是控制产KPC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梁军兵;潘君素;陈琪;黄海东;李婉红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病房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6月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留样标本共分离出76株真菌,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7.4%,>2种真菌混合感染者为13.1%;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胰恶性肿瘤、急性梗阻性胆管炎;长期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的使用、肝功能障碍、高龄(≥60岁)等是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肝胆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无菌观念和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防止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 2009-2011年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冯凌云

    目的 比较2009-2011年调查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人员统一培训,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现患率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对3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3年的医院感染调查实查率分别为97.54%、99.73%、99.01%;现患率分别为1.51%、1.10%、1.25%;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为主;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分别是53.65%、54.24%、46.00%,治疗性用药由38.03%提高至57.61%,二联用药率由58.08%降至52.17%,三联及以上使用率由3.54%降至0.54%;3年抗菌药物治疗性用药的标本送检率分别为13.58%、13.16%、20.75%.结论 重点监测高发科室和关键环节,提高标本送检率,有指征地使用抗菌药物.

  •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方法

    作者:牟海娟;孙彩霞

    目的 为了更好地加强传染病医院对疫情监测的质量管理,找出医院疫情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杜绝疫情漏报,减缓迟报,确保疫情卡信息准确完整.方法 对2004-2009年医院疫情卡填写质量、疫情管理情况分析,分析疫情漏报率、迟报率,疫情卡填写合格率.结果 疫情漏报率由2004年的5.00%逐年下降至2009年无漏报;迟报率由2004年10.03%逐年下降至2009年的0.22%;疫情卡填写合格率由2004年的23.32%逐年上升至2009年的99.30%.结论 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认真执行两法的自觉性,采取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才能做好疫情管理工作.

  • 消毒供应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刘承军;邹佩珍;郭国斌;林惠卿

    目的 改革消毒供应中心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方法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医疗包及全院医疗物品成本核算;全院各科室物品基数管理;医疗物品物流实时管理,医疗包和一次性物品库存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功能.结果 灭菌物品实现质量追溯,规范工作流程,灭菌物品质量有保障;由原来的手工统计操作模式改为信息数据化,实时查询、统计相关数据,快速准确、安全;提升了管理者实效性.结论 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了消毒供应中心全方位、全员的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益.

  • 医疗器械监测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作用

    作者:宫曙光;王茜;吴升;徐英美;谭旸;陈冬水

    目的 提高消毒灭菌医疗器械操作效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实时监控、采样监测的方法,对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样本566份,合格526份,总合格率为92.93%,其中口腔器械、消毒包、灭菌剂、紫外线灯合格率分别为62.50%、95.26%、91.67%、60.00%.结论 及时分析监测数据,采取干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 医院感染相关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作者:王桂明;孟光源

    目的 总结国内医院感染相关医疗纠纷病例的感染因素、纠纷发生原因,为降低医院感染相关性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为第1检索词、医疗纠纷为第2检索词,对2000年1月-2011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统一纳入和排除标准,所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发生医疗纠纷共501起,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医疗纠纷99例,占19.76%;其中术后切口感染占29.29%、术后并发症占23.23%、住院费用增加占15.15%、沟通不良占11.1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占4.04%,为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 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相关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从重点环节人手,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及生物安全管理

    作者:刁奇志;董林玲;王婷玲;莫展

    目的 为了建立规范化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更好地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意外事件发生.方法 根据WHO编写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守则》,结合参与设计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及从事生物安全管理的经验,回顾性总结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及生物安全管理方法.结果 实验室应严格分区,配备必须的设备、设施,建立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结论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按照基本要求进行设计及软硬件建设后,还应通过安全自查及奖惩来保证制度的实施,方能防范或减少实验室意外事件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 介入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与管理措施

    作者:杨金炜;李冠海;张明德;黄咏梅;王璐;刘献儒;马小桔

    目的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患者介入手术后感染率,提高介入手术室医疗及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由专人负责每月定期对介入科手术区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及使用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测标本240份,其中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使用的消毒液合格率均为100.0%,空气合格率98.3%,总合格率为99.6%.结论 介入科手术治疗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介入手术室工作环境定期进行监测,按标准要求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 麻醉科通气设备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

    作者:吴炜;王传光;程锐;雷李培

    目的 采用不同方式对麻醉通气设备进行合理统一的管理与监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麻醉科通气设备的佳医院感染管理方式.方法 将麻醉机及通气设备根椐所在手术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件,A组麻醉机定期清洗、消毒加一次性通气设备应用,B组麻醉机及通气设备进行普通消毒;对每组麻醉机及通气管道在每次使用前、后及清洗、消毒前、后分别进行细菌培养采样.结果 两组各采样部位均培养出条件致病细菌,A组麻醉机定期的清洗、消毒前虽有细菌被检出,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机清洗、消毒后A组细菌阳性率为8.00%,低于B组的52.00% (P<0.01);B组应用75%的乙醇的密闭容器浸泡麻醉咽喉镜,使用前喉镜片细菌的检出率达100.00%;且术后有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麻醉机及通气设备定期清洗、消毒处理可以使麻醉机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延长机器使用寿命;配合与一次性麻醉呼吸回路可以有效地避免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的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PDCA循环在标准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陈佩;王红萍

    目的 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提高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度和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了解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知晓和标准预防执行情况,同时对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执行标准预防的困难和建议,后运用PDCA循环制定相应的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修正和处理.结果 培训该院急诊科注册护士139人,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7.84%,操作考试合格率为100.00%;参加培训的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度有明显提高(P<0.05);实施PDCA循环后,护士洗手、戴口罩和手套依从性高,为100.00%;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知晓率和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均有提高,针刺伤下降56.1%.结论 PDCA循环在标准预防中作用是明显的,但在执行过程中要体现持续改进,使循环不断提升.

  • 医疗集团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下的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郭振清;李英兰;王静;林萍

    目的 探讨医疗集团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下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各项制度,对全体人员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感染知识培训,采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完善药事管理组织和各项制度,建立有效的督导检查与激励机制.结果 医疗集团在感染控制方面资金投入加大,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水平得到优化,全体员工遵从感染管理规范的自觉性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结论 领导重视,加强感染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员工进行感染知识培训,加强督导检查,科学管理,多措并举才能不断提高集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 不同材质载物容器在装载手术器械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尤勇;杜鹃

    我院手术器械及用品供应实行手供一体化管理,器械均按国家规范要求采用有孔容器装载、包装及灭菌.为避免装载后器械因滑动碰撞造成损坏,确保无菌屏障效期内的完整性,寻求使用尺寸合适、理化性能优良、安全无害的器械载物容器显得十分必要.2010年10月我院开始使用沃里克载物容器取代金属容器,现将两种不同材质载物容器对器械及无菌屏障的影响报道如下.

  • 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的改进与效果观察

    作者:周红娟;谢亚芬;郑建美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 60个回收氧气湿化瓶随机等分两组,试验组:湿化瓶用改进清洗方法即洗衣粉和多酶混合液浸泡10 min,清洗后消毒;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即清水清洗后消毒,分别于7d进行肉眼观察和细菌学检测.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清洗后的氧气湿化瓶残留物检出率分别为6.7%、60.0%,试验组的透明度、外观清洁度为96.7%、100.0%,对照组为56.7%、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湿化瓶储存7d细菌总数<15 CFU/cm2,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洗衣粉及多酶混合液浸泡有助于清洗效果的提高.

  • 连台手术中手术室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昆;陈燕;王振国;张明华;孟祥涛

    目的 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连台手术中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因素及与之相关控制管理的主要环节.方法 选择Ⅱ级层流洁净手术室手术后连续监测,术后0、10、20、30 min空气中尘粒含量、微生物浓度及物体表面染菌浓度.结果 手术室空气中尘粒浓度在手术结束后20 min、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在手术结束后10 min及手术室物体表面染菌浓度在10 min后合格数为25、16和20,合格率分别为83.3%、86.7%及93.3%,达到手术要求的标准.结论 Ⅱ级层流洁净手术室在物体表面消毒及手术室自闭、净化20 min后,手术室环境可达到继续下一台手术的要求.

  • 采用不同方法清洁消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导管室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影响

    作者:邵如宏;许秀丽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清洁消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对导管室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手术间净化空调层流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同一人员分别应用清水及250 mg/L含氯消毒液对DSA机进行擦拭清洁消毒,应用清水和消毒液均清洁消毒两次,在无人和术中两种情况下,分别在擦拭前、擦拭后30、60、120 min进行空气采样和细菌计数.结果 采用清水及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DSA机器后,导管室手术间空气质量均能达到Ⅲ类一般洁净手术室标准,≥0.5 μm尘粒含尘浓度≤350粒/L、浮游菌≤75 CFU/m3、沉降菌≤2 CFU/(30min·Φ90 mm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清水擦拭清洁和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DSA机,对导管室手术间空气质量无明显影响,两者能够达到等同效果.

  • 2006-2009年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

    作者:苗勤;崔幸琨;陈敏;孙莉;白泽梅;李转芬;王文爱

    目的 监测医院消毒灭菌效果,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重点部门及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及灭菌剂、无菌物品、灭菌器、紫外线灯等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抽测和临床科室自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复监测.结果 2006-2009年共采样7595份,合格7393份,总合格率为97.34%,2006-2009年合格率依次为96.15%、97.45%、97.50%、98.50%,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物品、灭菌器、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98%、94.19%、97.81%、95.66%、99.42%、96.19%、98.70%.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连续定期监测及时分析反馈,各项监测指标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监测管理有效;加大消毒管理和监督力度,避免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盲目性.

  • NICU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与预防措施

    作者:钟巧;杨传忠;李晖;高晓玲

    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进展,使更多低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多种合并症新生儿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侵入性诊疗技术已经成为常规,更有新生儿同时使用多个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内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等),抗菌药物的使用更是成为普遍,甚至可达100.0%[1].以上诸多因素,使NICU医院感染成为危重症患儿常见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和流行已严重制约NICU的发展,并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均不均衡,相对的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也不均衡,NICU在规模、专业技术力量、医院感染管理、疾病构成等多种条件相差甚远,各NICU主要医院感染疾病构成、病原菌的耐药性、多药耐药菌株发生率等相差颇大.

  • 医务人员结核感染与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侯月云;熊勇超;何广学;郭晖;赵飞;张炜敏;李萌

    目前,结核病(Tuberculosis,TB)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是全球TB高负担国家,患者数居全球第2位;同时也是多药耐药(MDR) TB患者数较多的国家之一[1].TB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认识已久[2-4],由于TB/HIV双重感染、耐药结核的出现等多种原因,TB在医疗机构内出现暴发现象,已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关注.但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TB感染控制工作仍然不足,尽管有65.83%的国家声称,他们已经制定了TB感染控制政策,但没有一个国家提供实施这些措施的信息和数据[5];与此同时,我国还未健全的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筛查、保护措施及监督制度.

  • VITEK-2 Compact高级专家系统对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分析

    作者:王露霞;林向华;马杰桃;马政辉;石凌波;黄小燕

    目的 评估VITEK-2 Compact(V2C)高级专家系统(AES)对CTX-M型ESBLs的检测分析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8月AES所提示的产ESBLs菌株194株,进行CTX-M表型分析,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加以比较.结果 194株产ESBLs菌株经AES提示CTX-M型94株,检出率为48.5%,PCR证实携带CTX-M基因型164株,检出率为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S报告的94株CTX-M型产ESBLs,经PCR确认为89株,头孢他啶MIC值≤1μg/ml占95.5%,其耐药表型以CTX-M型为主,而漏检的75株中,头孢他啶MIC值≤1 μg/ml只占2.7%,其耐药表型大肠埃希菌以产ESBLs为主,肺炎克雷伯菌以产ESBLs或ESBLs+膜渗透障碍为主;AES与PCR漏检株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要高于符合株.结论 AES对混合型耐药机制的CTX-M型产ESBLs检测有一定的漏检;如需进一步进行产ESBLs的亚型研究或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仍需要以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验证.

  •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诊疗中的意义

    作者:王珏;杨艺;王瑾;李春蕊;黄丽芳;孙汉英;刘文励;周剑峰;孟凡凯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222例住院患者的355份血清GM试验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I>0.5为阳性界值GM试验的敏感性为(75.00±15.30)%,特异性为(95.6±1.53)%;222例患者中,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4例,拟诊20例,排除诊断181例,结合GM试验结果使临床诊断组由4例提高至17例;以GM试验阳性结合胸部影像学渗出表现为起点的抢先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率为81.25%;抢先治疗后早期即出现血清GM值的明显下降.结论 GM试验在IFI分层诊断中可帮助提高诊断级别;结合影像学资料,以较低的GM试验界值(1>0.5)作为治疗起点可获得较高的抢先治疗有效率;观察血清GM值的动态变化对侵袭性曲霉菌病的疗效评价与监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 2006-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郝秀红;郭建巍;欧敏;钱扬会;李艳君;刘力娟;马骢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2006-2010年医院检出革兰阴性菌5837株,其中PAE 1853株,占31.7%;PAE 2009年分离率高,为33.2%;该菌在连续5年检测中,以9月份平均检出数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0%,对PAE耐药率高的是头孢噻肟,为65.7%;连续5年中以耐5种抗菌药物的PAE检出率高,达9.4%,耐>10种抗菌药物的PAE检出率在2008年以后有增高趋势.结论 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定植及传播.

  • 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柳小美;张才仕

    目的 探讨医院手术部位感染(SSI)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制定手术部位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细菌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13株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6%,革兰阳性球菌占36.1%,真菌占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25.8%、23.0%;病原菌均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4.9%.结论 务必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 19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作者:傅欢泉

    目的 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19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并对其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标本来源以痰液多,占91.7%,其次为尿液,占4.1%;科室分布以ICU高,占59.6%,其次为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占15.0%、12.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性较高,其敏感率分别为83.4%和78.8%,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呋喃妥因、亚胺培南、氨曲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性较高,耐药率为92.2%~9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虽敏感率为44.6%,但中介率达41.9%.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多种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加强耐药性监测,为合理经济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耳前瘘管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飞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对耳前瘘管合并真菌感染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于医院接受耳前瘘管合并真菌感染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感染期手术组和感染控制期手术组,每组32例.结果 感染控制期手术组患者4~6 d拆线的有12例,占37.50%,明显高于感染期手术组的12.50%(P<0.05),而感染控制期手术组患者8~10 d拆线的有11例,占34.37%,明显低于感染期手术组的56.25%(P<0.05);感染控制期手术组患者治愈率为96.88%,复发率为3.12%,感染期手术组患者治愈率为93.75%,复发率为6.25%,两组患者比较,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前瘘管合并真菌感染的手术时机应该选择在患者的炎症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尽早展开手术治疗,这样既能增加手术的治疗效果,缩短拆线时间,又不影响手术的治愈率和复发率,还可以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负担.

  •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阿旺;徐静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痰液或气管灌洗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120例患者共培养出1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27.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82株,占62.1%,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真菌14株,占10.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表明,对于革兰阳性菌耐药性高为头孢一代,低为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低为亚胺培南.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普通感染可选用喹喏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

  • 肺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石相如

    目的 分析肺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标本同时接种巧克力平板、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选择优势菌致病菌进行分纯,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结果 328例肺部恶性肿瘤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的痰或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阳性299例,阳性率为91.16%;共检出病原菌352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08%,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6.99%,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1.02%,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1.93%,真菌占17.90%,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3.92%;革兰阴性菌中主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表现出了极高的敏感性,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则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有较好的敏感性,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红霉素的耐药性约为50.00%;两性霉素B、克霉唑抗真菌效果较好,耐药率均<10.00%.结论 肺肿瘤患者易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且药物敏感性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严格控制使用抗菌药物,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以利肺部感染的控制.

  • 社区与院内获得性多药耐药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作者:陈幼华;陶健萍;罗晋卿

    目的 了解社区与院内获得性多药耐药细菌(MDROs)感染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多药耐药细菌感染的特点及其变化的趋势.结果 监测上述细菌5768株,检出MDROs 1867株,检出率为32.37%;社区感染MDROs的检出率为30.15%,院内感染MDROs的检出率为46.18%,院内MDROs感染显著高于社区MDROs感染(P<0.05);2006-2010年社区感染MDROs和院内感染MDROs的检出率均呈显著上升(P<0.05),院内感染MDROs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均呈显著上升(P<0.05).结论 社区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控制MDROs感染要从预防、控制及管理等多方面进行.

  •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耐药特性

    作者:王顺;王永涛;贾征夫

    目的 探讨医院肺炎克雷伯菌(KPN)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6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和临床科室分布进行调查;细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依据CLSI新折点判读结果;数据处理应用WHO-NET软件分析.结果 医院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60.5%;以呼吸内科、ICU、脑外科、神经内科分离率较高,分别占20.7%、19.2%、15.8%、14.3%;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医院应继续坚持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细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李玉瑭;于超;杜亭亭;刘培;阎世坤;肖颖;曹倩;周亚滨

    目的 掌握医院流行细菌谱,回顾主要细菌的药敏结果,旨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分析2010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各类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使用VITEK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微生物检验中文系统ATBPLUS Ver3.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410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25%;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耐药率较高,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9.13%;与其相反,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高,对β-内酰胺类、多肽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约为30.00%;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只对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为12.04%,同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分别为3.14%、6.2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特别是β-内酰胺类,耐药率>9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仍高达81.1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应完善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加强细菌培养意识,严格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提高医院临床抗感染的质量.

  • 235株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贾珉

    目的 了解血培养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仪进行血培养、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从3180份血培养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35株,阳性率为7.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1.7%,革兰阴性菌占76.6%,真菌占1.7%;MRSA检出率为18.8%.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血培养检测结果合理用药.

  • 2008-2010年肿瘤中心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霄旦;赵擎宇;梁玉婵;朱洁梅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院感染相关资料.结果 755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共送检1183份标本,检出1093株病原体,检出率为92.39%,其中革兰阴性菌472株占43.1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真菌336株占30.74%,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阳性菌281株占25.71%,主要为葡萄球菌属;此外检出带状疱疹病毒及支原体属各两株;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均较高,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 肿瘤中心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部分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已较严重.

  • 医院感染肠球菌属的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卢希平;楼丽君;李国钢;杜军强;吴胜军

    目的 了解肠球菌属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 2011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属(453株),对其进行系统检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加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53株肠球菌属标本中,屎肠球菌224株占49.5%,粪肠球菌222株占49.0%,其他肠球菌7株占1.5%;临床标本主要来自尿液、胆汁、腹水及血液,分别占51.4%、15.1%、7.9%、6.8%;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6%和61.2%;其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30株,检出率为6.6%.结论 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是肠球菌属中引起医院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菌,临床分布较广,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多见;肠球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VRE对米诺环素较敏感,临床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对肠球菌属的认识,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动态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

  • 2007-2010年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

    作者:杨莎;蔡雪林;王利君;张文坚;瞿伟军;徐放明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及变化趋势,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用药及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结合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2010年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07-2010年3549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44%;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08%,其次是颅内感染,占16.75%;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2.38%、22.03%、15.73%;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0%,对头孢他啶、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均为44.19%;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14.04%,但近一年耐药率明显上升;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神经外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持续系统地监测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耐药特点,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 脑科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俊

    目的 分析武汉脑科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监测2009-2011年临床分离195株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K-B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95株鲍氏不动杆菌以痰标本的检出率高,占78.0%,主要分布于脑科,占82.1%,包括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及神经内科,分别占35.4%、32.3%、14.4%;2010与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50.0%,而2010、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性高,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60.0%.结论 脑科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比非脑科的耐药严重;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且耐药率增加较快,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2008-2010年医院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郭皓;徐莉娟;李欣雨;宋春花;代丽萍;王凯娟;徐岷

    目的 了解医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属3315株,采用K-B法和CLSI 2008-2010年各年判断标准进行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性监测;应用WHONET5.4及SPSSl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15株葡萄球菌属临床分离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51.0%;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株和耐药株,葡萄球菌属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利福平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对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CN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耐药率3年均有下降趋势,但对庆大霉素耐药率逐年增加(P=0);儿童MRSA分离株对各种监测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成人分离株,但对利福平的耐药率在2010年显著升高至71.9%.结论 葡萄球菌属耐药水平逐年增加,MRSA耐药仍然是目前临床上的严重问题,应加强临床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性监测.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邵峰

    目的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对其送检标本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 20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3株,占51.1%,革兰阴性菌75株,占41.2%,真菌14株,占7.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20株,检出率为38.5%.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其抗菌谱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 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良平

    目的 了解并探讨肺结核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肺结核患者送检的合格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8株占67.1%,革兰阳性球菌34株占21.1%,真菌19株占11.8%;革兰阴性杆菌中前3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7.9%、16.1%、8.1%,革兰阳性球菌中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6.8%、4.4%、3.7%;不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肺结核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常见为肺炎克雷伯菌,且细菌耐药性较高,应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目标性监测与假阳性的控制

    作者:覃凌;王慕云

    目的 分析医院血培养假阳性的原因,探讨采取相关措施后对其发生率的影响,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2008年1-6月所有血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目标追踪监测,了解假阳性率,分析产生的原因;2008年7月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持续追踪2008年7月-2010年12月血培养阳性病例.结果 2008年1-6月血培养假阳性病例的病原菌分布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83.33%,血培养假阳性率高达35.29%,采取控制措施后2010年7-12月血培养假阳性率下降至8.70%(x2=9.172,P=0.002).结论 在血培养阳性目标性监测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如制定标准化的血培养采集流程、多种方式加强护士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加强质量督查和考核等,可提高血培养标本的送检质量,降低假阳性率,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254株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陈晓玲;谢明水

    目的 了解医院痰标本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5月-2011年8月送检痰标本中分离出的254株鲍氏不动杆菌,并比较检出鲍氏不动杆菌科室的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3455份痰标本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254株,检出率为7.4%;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ICU,占47.6%,其他依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分别占18.1%、15.7%、11.8%、2.8%;鲍氏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中14种普遍耐药,平均耐药率高达79.6%,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表现出较敏感,敏感率为73.6%;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的多药耐药、泛耐药菌株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5).结论 痰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其中多药耐药株、泛耐药株占有很高的比例,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感染耐药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蔓延.

  • 儿童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海琼;俞小珍

    目的 调查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的MicroScan WalkAway 40型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对近两年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114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分离出139株,占4.5%;标本的主要来源是痰液;在常规监测的12种抗菌药物中,总体耐药性低,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为1.4%,其次为左氧氟沙星3.4%,环丙沙星2.9%,对三代、四代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均<10.0%.结论 呼吸道标本是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来源,在治疗儿童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中,亚胺培南、第三代、四代头孢类药物是较好的选择.

  • 肿瘤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郭凤丽;叶联华;翟丽;杨丽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病种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1其-2010年12月尿路感染肿瘤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30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病种分布及耐药性统计分析,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 分离出大肠埃希菌前5位肿瘤疾病为宫颈癌、直肠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别占30.6%、13.3%、9.6%、5.6%及5.6%;301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74.1%,并有逐年升高趋势;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6.7%,喹诺酮类、头孢-~四代、庆大霉素耐药率>70.4%;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磷霉素及呋喃妥因耐药率<10.1%.结论 肿瘤患者尿路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磷霉素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可用于肿瘤患者尿路感染早期经验用药.

  • ICU医院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迁

    作者:刘亚新;王亚霞;高惠惠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ICU医院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预防和治疗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目标性监测2009-2010年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的79株ABA的临床分布,统计分析ABA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79株ABA医院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59.5%,其次来源于血液或静脉导管,占32.9%;ABA医院感染多见于重症外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40.5%、32.9%;ABA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呋辛酯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其余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10年和2009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显著下降(P<0.01),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也明显下降,由2009年的82.5%降至2010年的59.0% (P<0.05);ABA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高,2010年和2009年分别为100.0%、80.0%.结论 ICU2010年医院感染ABA的分离率和耐药率较2009年均有下降趋势,已引起科室的重视和关注,但ABA医院感染菌株在ICU仍位居第2位,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亦有较高的耐药性,应继续重视多药耐药菌的预防隔离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2008-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

    作者:王敏;茅敏;吴李培;万晓龙

    目的 对2008-2010年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检测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细菌培养分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 2008-2010年共检出病原菌208株,分别占19.7%、31.3%、49%,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磷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布为18.8%、30.8%、58.7%、69.7%.结论 医院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呈增加趋势,各科间分布差异较大,耐药率较高且有多药耐药,应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监测,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 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祥红;杨长琼;毕建英;陈玮;周建丽

    目的 分析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细菌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426株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56%,主要为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占25.82%、13.15%及9.39%,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36.1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3.00%,真菌占3.29%;病原菌均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4.90%.结论 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且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为严峻;加强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 NICU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红丹;丁金龙

    目的 探讨2009-2010年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9-2010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分泌物及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009-2010年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3245份标本中,298份病原学培养阳性,阳性率为9.18%,其中脓液的阳性率高,为90.00%,其次为脐分泌物及洁尿,阳性率为78.65%及51.11%;共分离出病原菌29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0.40%,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0.20%、17.45%;革兰阴性菌占33.89%,真菌占5.7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检出18、13株,检出率为52.94%、38.46%.结论 大多数病原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加替沙星、头孢西丁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

  • 1410份痰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王庆振

    目的 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出666株病原菌,分离率为47.2%,其中革兰阴性菌440株,占66.1%,革兰阳性菌164株,占24.6%,真菌62株,占9.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45.6%、95.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48.7%和21.5%.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比较严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较高.

    关键词: 痰液 病原菌 耐药性
  • 骨创伤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兰梅;季海生

    目的 调查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1月骨科收治的272例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例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1.8%、16.4%、13.7%、12.2%及11.6%;骨科ICU共出现12株极端严重耐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6株;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后未出现极端严重耐药菌.结论 葡萄球菌属是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抗菌药物使用前应常规进行血培养检查;早期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住院时间>2周出现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应严格手卫生,预防多药耐药菌感染.

  • 1999-2010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秀珍;刘建华;张智杰;刘岩;董延娥;关丽萍;刘勇

    目的 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5106株ECO进行回顾性分析,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和VITEK-2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LBLs.结果 产ESBLs ECO检出率由1999年的16.27%上升至2010年的55.70%;ECO主要分离自尿液,占29.13%,其次是血液及痰,占20.06%及18.36%;主要来源于外科病区和内科病区;与非产ESBLs ECO比较,产ESBLs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非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与非产ESBLs ECO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保持高度敏感,耐药率均<1.00%.结论 产ESBLs ECO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ECO表达对包括非β-内酰胺类在内的抗菌药物多药耐药;产ESBLs ECO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非产ESBLsECO,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高度敏感性.

  • 心胸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

    作者:薛凌波;姜萍;施翠花;李卫光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判断其合理性.方法 对医院2010年1-12月心胸外科清洁手术共106例进行前瞻性的调查,设计统一的表格,逐项填写并录入电脑后进行统计.结果 106例手术患者中,共8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5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应用前5位的为:头孢米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克罗、头孢唑林;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给药时间均>2 h,术中用药占60.8%,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疗程1~39 d,有97.96%病例术后停药时间>72 h.结论 该院心胸外科清洁手术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给药时间不合理;疗程明显过长;抗菌药物选择档次偏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期达到规范化使用.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作者:韦炜;黄智铭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差异,为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42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联合组),恩替卡韦组22例,联合组20例;记录不同治疗时间两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HBV-DNA低于检测值的患者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恩替卡韦组在治疗第3、6个月时ALT复常率为36.4%、77.3%,联合组为30.0%、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两组ALT均恢复正常水平;治疗第3、6、12个月时,恩替卡韦组HBeAg的阴性率为45.5%、77.3%、90.9%,联合组为40.0%、80.0%、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6、12、24个月时,恩替卡韦组HBV-DNA阴性率为0、4.5%、22.7%、36.4%,联合组为0、5.0%、25.0%、35.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肝酶水平、HBV血清学和病毒学转变方面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S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晴;胡必杰;黄声雷;诸杜明;钟鸣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201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升高,由52.94%上升至90.00% (P<0.0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2.12上升至2.88;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显著相关(R=0.773,P=0.00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增加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相关.

  • 济南地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作者:李国庆;周文;欧扬;郭芳芳

    目的 了解济南地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对济南地区11所医院2010年1-12月出院的9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00%,涉及12大类37个品种,其中应用多的是一代头孢菌素;56.12%的Ⅰ类切口手术在术前30 min~2 h内给药;平均预防用药疗程为3.4d;联合用药的患者75例,占8.50%.结论 济南地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现象,需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行为,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措施.

  • 伏立康唑在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应用

    作者:邢利;苗书斋;曲青山;蒋欣;李玉华;胡俊杰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在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早期应用伏立康唑,同时辅以相关支持治疗.结果 3例确诊患者中,2例治愈;11例临床诊断患者9例治愈;3例拟诊患者2例治愈,平均治愈率为76.5%.结论 无论确诊、临床诊断或拟诊的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尽早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均能改善症状并提高治愈率.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苗丽君;高增艳;王静;刘红;张辉;刘莹;吴秋歌;郑富霞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10月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的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29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68.97%,细菌清除率65.52%,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为10.34%.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效果好、细菌清除率高、安全性高,可作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的经验性治疗.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