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集中供应模式的管理

    作者:宋艳丽;司玉梅

    作为供应室第一窗口的去污区不仅工作量陡然增加,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增加,再遵循以往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将供应室去污区的工作进行完善,至今运行良好,工作井然有序.

  • 无菌玻璃接头包用于导管连接

    作者:李晶;朱喜龄;杨清琼

    临床在进行吸氧、吸痰及胸、腹腔引流等操作时,均采用玻璃接头作中间连接管.玻璃接头因消毒不严、保管不善或长时间不使用未及时重新消毒而导致污染,成为医院感染的潜在污染源.玻璃接头常规采用将其装入罐内送供应室灭菌,使用时反复开启罐盖,使物品容易污染.

  • 规范使用病房交换物品的装置

    作者:李桂云

    我院是综合性三级优秀医院,病房布局设施很规范.由于病房是20世纪80年代修建,未设置污染通道,在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中,交换的物品没有固定装置,放置很凌乱,既不美观,又影响病房布局.针对这些问题,于2010年12月设计了交换物品整理箱,美观而实用,效果很好.

  • 3种方法检测抗苍白密螺旋体的临床评价

    作者:魏红;李晓营

    梅毒(TP)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感染引起的经典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具有高度传染性.苍白密螺旋体可侵犯全身各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功能失常、组织破坏甚至死亡.近年梅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我们对2010年6月—2011年5月门诊和住院采集的4150份标本,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苍白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方法进行梅毒检测,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 门诊雾化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作者:沈克军

    雾化吸人疗法是儿科门诊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小儿哮喘的常用辅助技术,进入雾化室的患儿均为呼吸道疾病,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9年至今进行雾化吸人治疗的患儿近3000例次,无一例医院感染发生.现将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 万金速干手消毒剂在非全浸式内镜消毒中的应用

    作者:彭俊

    在临床内镜诊疗过程中,操作者双手或单手直接接触内镜的操作部及内镜的插入部,插入部因直接进入患者的体腔接触体液、血液而发生污染,从而影响操作部的清洁,而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不宜浸泡消毒,故易产生交叉感染.

  • 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暴露护士的恐惧心理与干预方法

    作者:吴海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而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深入访谈详细描述1例HIV职业暴露护士的真实心理体验,以探讨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的干预方法、心理应急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 减少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方法

    作者:曾庆霞;汤善芳;栾静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微粒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输液微粒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维护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静脉输液 微粒污染
  • 加强临床科室冰箱管理防范安全隐患

    作者:鲍凤环

    因工作需要,我院很多临床科室配置了冰箱.2011年7月护理部对各科配置的冰箱进行随机检查,发现了科室护士长对冰箱安全管理意识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 冰箱管理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1 保鲜柜存在问题(1)检查发现所有科室都存在药物、培养皿和杂物混放的现象,主要是食物和饮料,有的食物甚至已经发霉,严重影响用药安全.

  • A群链球菌致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

    作者:叶丽艳;郭玲;赵强;陈荣;罗燕萍;杨继勇

    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多伴有感染性休克,积极救助死亡率也很高,又被称为“食肉细菌”感染;近十年国外关于A群链球菌感染的报道甚多,国内重视程度不够.近期在临床中收集到1例A群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病例,现报道如下.

  • 济安舒能在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崔今花;李英顺

    在普外科肠造瘘是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以往暂时或永久性的造瘘手术,采用聚维酮碘和氧化锌软膏护理,而现在采用了聚维酮碘十济安舒能护理,效果更佳.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10年1-10月30例肠造瘘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1月—2011年8月30例肠造瘘患者为试验组.

  • 儿科门急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策略

    作者:平雯

    儿童由于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性疾病高发,且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感染病原谱、耐药性又不同于成人.因此,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控制是防止病原菌耐药的有效途径.现根据儿科门诊疾病特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药物的管理策略如下.

  • 跟班督查提高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作者:李万兰;郭晨霞

    为了有效降低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的发生,探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措施,自2010年起院感办实行了重点部门跟班督查,提高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取得了满意效果.

  • 14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石曼

    有效地防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现就14例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9—11月我科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14例,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22~73岁,包括阑尾手术8例、大肠手术2例、胆道手术4例.

  • 纸塑包装剪刀灭菌摆放方法的改进

    作者:杨兴玉;曹红琼;侯秋华;陈春丽

    无菌剪刀是临床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用物之一,使用频繁.我院于2009年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灭菌供应.均采用一把剪刀、一个纸塑袋、密封式独立包装,包装后摆放在铝盒中进行灭菌.通过观察发现,这种方法,容易引起湿包,以致于剪刀再次污染,不符合无菌原则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

  • 基层供应室不安全因素与改进措施

    作者:徐艳梅;付琴

    新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出台后,我院在2010年对供应室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供应室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并开始对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集中管理.在实际工作运行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安全隐患,采取了积极有效地改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郑珉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6月—2011年3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尿液培养分离的细菌进行菌株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尿路感染病原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685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真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5.62%、17.81%、9.34%、8.76%;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他啶、阿米卡星;阴沟肠杆菌呈多药耐药性.结论 尿路感染主要以肠杆菌科、真菌为主要病原菌,加强耐药性检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和治疗尿路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宋斌;叶燕青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223株下呼吸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8.5%,革兰阳性球菌占16.1%,真菌占5.4%;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多药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MRSA的检出率为57.7%.结论 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作者:何晓雯;王群兴;周宜兰;滕廷波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革兰阴性杆菌(GNB)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PI板条和软件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依据CLSI新版本进行结果评价.结果 从医院肿瘤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共分离出168株GNB,大多数GNB均表现出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PAE)和鲍氏不动杆菌(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1.1%、18.7%;耐亚胺培南PAE和ABA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3.3%、18.7%.结论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GNB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遏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 665株多药耐药菌的监测与分析

    作者:袁术生;方平安;易景;刘琳琳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促进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医院感染送检标本所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5株多药耐药菌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居第一位,占31.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9.6%,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14.6% ;ICU共分离出126株多药耐药菌,其中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居第一位,占38.9%%.结论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株以产ESBLs的细菌为主,ICU感染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压力大,应加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施目标性监测,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的传播,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117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分析

    作者:胡峰;黄彩忠;黄闻军;张利红

    目的 了解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2月医院疑似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分泌物,采用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17份标本中有微生物生长92株,其中细菌88株,真菌4株;病原菌检出首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7.8%,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占19.6%、17.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药物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 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 2008-2010年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丁金龙;杨丽;应群华;宋小华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临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情况和耐药性.方法 用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对64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采用K-B法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96.3%,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由于存在ESBLs菌株有较高检出率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在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时,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加强耐药监测,应根据药敏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2005-2010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金锋

    目的 了解义乌市中心医院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80株(儿童523株,新生儿25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29株,占55.00%,革兰阳性菌237株,占30.38%,真菌114株,占14.62%;其中新生儿真菌分离率为21.01%,明显高于儿童的11.47%(x2=12.57,P<0.001);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全敏感;较敏感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儿童株(P<0.05),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的分布及耐药性与儿童有明显不同,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肖美英;钱小毛;王亚玲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不重复铜绿假单胞菌888株,统计不同病区和标本的检出情况;用K-B法检测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试验.结果 有15个病区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数较多的是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烧伤科、肾内科和中医科,分别占31.0%、12.1%、11.4%、8.3%、6.0%;分离菌株多的标本是痰和创面,分别占79.9%、9.3%;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哌拉西林,分别为82.5%、77.8%,耐药宰较低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环丙沙星,分别为9.2%、12.0%、13.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高,且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加强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 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赵小平;张翠英;栗志平;杨妮娜;郭兵方

    目的 了解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各年度版本标准判定结果.结果 2007-2010年分离出病原菌1524株,革兰阴性菌776株,占50.9%,革兰阳性菌512株,占33.6%,真菌236株,占15.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100.0%、99.4%和89.8%;MRCNS及MRSA 的检出率分别为69.1%、56.6%;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结论 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 RICU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于季红;谢丽君;贾宁;刘运喜

    目的 了解RICU中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前瞻性监测2010年10月—2011年10月RICU革兰阴性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结果 RICU环境中常见革兰阴性菌群主要为非发酵菌群,包括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39.5%、12.0%、9.5%、8.7%及6.3%;易被污染的部位是床旁桌,占35.4%;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80.0%,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达100.0%;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耐药率分别为33.3%、45.1%,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率达到90.0%.结论 应加强对RICU环境中非发酵菌群的定期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加强环境的消毒与灭菌,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喉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傅江涛;黄庆琳;金枫桐;陈剑波;沈川

    目的 观察喉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喉痛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医院感染发生部位、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率、预后的影响.结果 54例患者中肺部感染36例,占66.67%,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20.37%,泌尿系感染6例,占11.11%;共培养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58.62%,革兰阳性菌28株,占32.18%,真菌8株,占9.2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住院时间长、年龄>60岁患者且长期吸烟史、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时间长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该组患者死亡10例,死亡率为18.52%.结论 喉癌围术期要严格无菌操作,临床应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的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彭兰;陈孝进;万芳;王琳

    目的 调查了解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标本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SAU培养与鉴定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操作;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操作.依据CLSI 2008-2010年规则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SAU 主要来自痰液/咽拭子,占33.6%,其次为脓液/分泌物,占27.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阳性率达到41.4%;SAU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00.0%,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保持了100.0%的抗菌活性.结论 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止滥用抗菌药物的不良现象.

  • 2008-2009年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监测

    作者:钟馥霞;魏全珍;叶国强;张惠珍;向开富;刘丽华

    目的 监测深圳地区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MicroScan40/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数据分析采用MicroScan Labpro2.4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1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2.1%、42.7%和6.5%;未检出耐亚胺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对测试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有阿米卡星94.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3.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1.0%和80.5%;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81.5%~91.0%;奇异变形菌和褪色沙雷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均>85.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93.0%,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敏感宰>82.5%;未检出耐亚胺培南的鲍氏不动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分别80.5%和74.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83.0%和78.0%,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仍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不断增加,肠杆菌科细菌呈示较高的多药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也逐年增加,值得关注.

  • 综合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韦柳华;周定球;程红革;戴盛明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0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19株,其中MRSA检出75株,检出率为34.2%,MSSA检出144株,检出率为65.8%;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分泌物,占54.4%,主要分布于五官科、骨科、神经外科;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MSSA(P<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药耐药性,MRSA、MS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应结合细菌耐药特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 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柏洪

    目的 对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史、诱发因素、感染菌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真菌治疗,细菌感染患者应用相应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对67例患者的病史、诱发因素、感染菌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经过对症及抗真菌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以年龄≥61岁、住院时间≥30 d、应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高,占41.25%.结论 对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的真菌感染要提高警惕,减少其诱发因素,抗真菌治疗要坚持早期、足量、足疗程、规范化的治疗原则.

  • 医院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及预后

    作者:郑玉龙;万玉峰;周黎阳;刘淑;徐跃

    目的 分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化以及感染的预后研究,以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2041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41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6.9%、17.1%、13.2%、11.9%;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且表现多药耐药性;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2009-2010年有下降趋势;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与呼吸系统、脑血管以及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有关;60~69岁、70~79岁、≥80岁与<60岁患者相比,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的OR值分别为1.5、1.5、2.1.结论 医院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常见;病原菌在各科室的分布不同;老年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较高.

  •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与药敏性分析

    作者:陈国英;陈建江;娄晓寅

    目的 统计2009-2010年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药敏性及流行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2010年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的162例住院患者进行标本、科室分布的统计及药敏分析;对其中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作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等试验.结果 162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液,占76.54%,其次为尿液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8.64%、6.79%;主要分布于ICU、呼吸内科,分别占51.23%、22.84%;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84株,检出率为51.85%,产AmpC酶检出20株,检出率为12.355%,产KPC酶检出17株,检出率为10.49%,没有检测到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菌株.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比较高并且耐药因子多样,对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有必要进行耐药机制的检测,以便控制医院感染.

  • 中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调查

    作者:赵芳霞;陈经艾

    目的 调查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病原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结果 259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第1位,占55.6%;259株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 中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呈不断增强趋势,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治疗.

  • 1368份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徐莉芳;谭代林

    目的 了解血培养阳性致病菌菌谱以及药敏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培养瓶,所有菌株按照常规操作流程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细菌菌谱及耐药性分析用WHONET5.5软件.结果 1368例血液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29种119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3株,占52.9%,革兰阴性杆菌51株,占42.9%,真菌4株,占3.3%,革兰阳性杆菌1株,占0.8%;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耐药率各异,但均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各菌属对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率;但均未发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多数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耐药,但耐药率均<25.0%,仅对两性霉素B 100.0%敏感.结论 血液培养病原菌菌谱较广,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次之,且耐药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应及时对血液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2006-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姜梅杰;孙启英;刘广丽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临床分离的1966株铜绿假单胞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收集的196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40.0%,分别为30.2%、30.4%、35.9%,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60.0%,分别为61.9%、63.1%,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高,临床应根据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在医院的暴发流行.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调查

    作者:王小梅;申建维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E)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PAE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12株PAE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占57.5%,其次是皮肤黏膜,占18.4%,第3位是泌尿道感染,占11.8%;PAE药敏结果表明,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率>80.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结论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PAE耐药性非常严重,应加强监测、预防与控制.

  • 血清中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卢灿荣;孙刚;周智勇;张勇;卫勃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与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Luminex 100液态芯片仪检测血清中5种细胞因子的含量,HP检测使用快速尿素酶法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然后按照胃窦黏膜炎症组织学分级标准将炎症分为不同等级.结果 5种细胞因子中,IL-4、IL-8和TNF-α在HP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L-8和TNF-α在HP阳性组含量分别为(138.23±12.38)、(286.59±82.51)、(37.61±19.28)pg/ml,而IL-10、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HP阳性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的IL-8、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与中度组相比较,轻度组和重度组的IL-8、TNF-α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在轻、中、重度组的含量分别为(213.78±13.19)、(241.02±20.62)、(319.83±40.92)pg/ml,TNF-α在轻、中、重度组的含量分别为(24.01±7.39)、(29.85±10.27)、(44.71±11.82)pg/ml;IL-4在不同炎症程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L-8和TNF-α随着炎症程度升高含量也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IL-8和TNF-α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且IL-8和TNF-α的含量与炎症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杜仲业;陈一强;孔晋亮;闫萍;蔡双启;张东伟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成熟生物膜(BF)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编号为1754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构建体外BF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黄芩苷组),两倍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结果 建模3d,荧光显微镜发现黄芩苷终浓度分别为1024、512、256 μg/ml的试验组形成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载体表面活菌计数分别为(5.05±0.27)、5.17±0.31)、(5.27±0.55)log10CFU/ml,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建模7d荧光显微镜观察,黄芩苷终浓度分别为1024、512、256 μg/ml的试验组仅见少许散在生物膜,BF结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稀薄,其BF内细菌活菌计数分别为(5.19±0.30)、(5.24±0.04)、(5.33±0.22)log10CFU/ml,亦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芩苷在体外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 胎膜早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免疫偏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美茜;蔡畅;董磊;汪敏;姚峰祥;黄引平

    目的 检测胎膜早破(PRO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探讨PROM 的Th1/Th2免疫偏移.方法 对足月胎膜早破(PROM)组3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组34例和正常足月妊娠组(对照组)38例3组的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后,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同步检查绒毛羊膜炎病理改变,用PV-9000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IFN-γ和IL-4在胎盘局部的表达.结果 3组PBMC分泌IFN-γ水平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13,P<0.01);其中PROM组IFN-γ为(158.6±38.9)ng/L,对照组为(105.3±33.6)ng/L,PPROM组为(201.4±29.2)ng/L,PROM组较对照组升高(q=6.438,P<0.05),但低于PPROM组(q=4.033,P<0.05);3组PBMC分泌IL-4水平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91,P<0.05);其中PROM组IL-4水平较对照组降低(q=2.051,P<0.05),但高于PPROM组(q=2.842,P<0.05);3组IFN-γ/IL-4比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62,P<0.05);PPROM组绒毛羊膜炎病理改变明显,PROM组绒毛羊膜炎改变较轻;3组间IFN-γ在胎盘局部表达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2,P<0.05),PPROM组高;3组间IL-4表达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78,P<0.05),PPROM组低.结论 胎膜早破的免疫偏移状态表现为Th1型增强和Th2型减弱,Th1/Th2型免疫平衡指数IFN-γ/IL-4比值明显增高.

  • 重度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血清、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的变化分析

    作者:陈建设

    目的 探讨重度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血清、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3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3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血清、龈沟液中的TNF-α、IL-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TNF-α血清、龈沟液中治疗前为(167.31±20.45)、(3715.40±262.51)pg/ml,治疗后3个月为(126.40±18.42)、(3605.37±318.54)pg/ml,均高于对照组;IL-4血清、龈沟液中治疗前为(16.42±5.31)、(273.42±21.31)pg/ml,治疗后3个月为(23.20±6.02)、(203.35±20.17)pg/m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血清、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变化有其特性规律,可作为了解其发展转归的有效因子.

  • 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11种外排泵基因的研究

    作者:陈国忠;汪一萍;鲁勇;应建飞;俞燕红;安敏飞;周成杰;贺明阳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中11种外排泵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用PCR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中11种外排泵基因(emrB、emrD、emrE、mdfA、sugE、mdtI、tehA、oqxA、qacE△1、qacE、smr-2),并进行BIOCYC基因数据库检索.结果 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emrB、emrD、emrE、mdfA、sugE、mdtI、qacE△1、tehA、oqxA 9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95.0%、100.0%、100.0%、100,0%、75.0%、100.0%、20.0%,未检测到qacE、smr-2基因;每株细菌中均检测到了6~9种基因.结论 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外排泵基因携带率较高,或许是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的高度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

  • 骨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虞伟力

    目的 对骨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骨科2009年8月—2011年6月2226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226例骨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1例,感染率为3.64%;主要的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占64.20%,其次是手术切口、上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下呼吸道;主要的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原发疾病;8l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的71例,占87.65%;留置尿管63例,占77.78%,治疗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72例,占88.89%,使用>2种抗菌药物46例,占56.79%,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从培养的菌株显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0株,占49.38%,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51%,真菌9株,占11.11%.结论 骨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对骨科患者的治疗应严格按照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各环节治疗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胃窦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分析

    作者:刘开渊;胡淑兰

    目的 分析胃窦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65例胃窦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同期单纯胃窦炎患者64例,健康受试者64例作正常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胃窦活检标本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正常组64例患者中,2例检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3.1%,胃窦炎组64例患者中,33例检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51.6%,胃窦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组65例患者中,57例检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87.7%,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胃窦炎组和胃窦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组的IL-6、IL-8、TNF-α、MPO、SOD和MDA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胃窦炎组比,胃窦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组的IL-8、TNF-α、MPO、SOD和MDA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 胃窦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炎症与胃黏膜内的IL-8、TNF、MPO、SOD、MDA的含量紧密相关.这些因子构成了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

  • 普伐他汀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陆力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用于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普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分别为(98±30)pg/ml、(4.5±0.80)pg/ml、(97±55)mg/L,对照组为(41±20)pg/ml、(1.5±0.50)pg/ml、(85±45)mg/L,下降幅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周后,对照组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伐他汀用于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缓解患者的病情.

  • 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殷晓俊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1年9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患者613例,所有入选病例经明确诊断后详细收集和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并发症等相关危险因素,并充分结合实验室及其特殊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3例肝硬化患者中,9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5.01%年龄大、白蛋白低、住院时间长、有侵入性操作、有并发症、有合并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40岁患者感染率为19.75%,白蛋白<3.0 g/dl患者感染率为19.71%,住院时间≥20 d患者感染率为21.43%,有侵入性操作感染率为18.23%,有并发症、合并症患者感染率为18.05%、25.23%,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为19.61%.结论 只有充分重视引起肝硬化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积极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防治措施,才能尽可能的将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的比率控制在低范围.

  • 降钙素原在腹腔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瑶;宋青;康红军;谢菲;潘亮;刘辉;赵妍;胡新;郝晶晶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腹腔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51例确诊腹腔感染及40例确诊呼吸系统感染无并发腹腔感染的ICU患者,于确诊感染并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取血,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腹腔感染患者PCT阳性率为78.4%,肺部感染患者阳性率为62.5%,PCT对腹腔、呼吸系统细菌感染诊断的阳性率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肺部感染组(P<0.05),而两组间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可有效预测腹腔感染.

  • 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诸靖宇;徐智慧

    目的 探讨分析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19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将其与性别、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96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7例,感染率为2.40%;其中年龄≥60岁感染率为3.45%,高于<60岁的0.75%,留置尿管时间≥7d者为5.38%,高于<7 d者的1.21%,合并2种或≥3种基础疾病者为6.02%、2.78%,高于≤1种的1.14%,住院时间为4周和≥2周为7.12%、2.67%,高于<2周的0.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留置尿管时间、是否合并及合并几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黄晓霞;袁海军;杜光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分析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与手术种类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下呼吸遭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1年8月医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术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07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在所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所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占86.92%;神经系统患者所占比例高,达43.93%;患者年龄>60岁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大,为44.85%.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手术种类密切相关,对感染概率较高的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 86例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陈有维;万福俊;陈杰;何乐愚;方华伟

    目的 观察规则抗菌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根据病情分为难治组及对照组,给予规则分期抗菌治疗方法,观察尿常规、尿培养情况.结果 共86例患者,治愈75例,治愈率为87.21%,有效7例,有效率为8.14%,其中有2例患糖尿病,3例有肾结石,1例为肾移植术后,均为病情的维持期,无效4例,无效率为4.65%,其中2例为肾结石伴肾功能不全,2例为肾移植术后;治愈的75例患者治疗疗程为24~120周,平均(52.3±22.4)周,治疗期为6~76周,平均(21.3±16.3)周,巩固期为5~14周,平均(6.13±2.41)周,55例按计划完成治疗,31例不同程度过渡到巩固期.结论 采用规则抗菌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疗效可靠,治愈率高,且未见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

  • 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贤斌;苏志鹏;朱丹华;李则群;曾博;林晨;鲁祥和;张宇;叶盛;谭显西;王旭阳;赵兵

    目的 探讨分析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10年11月因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6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感染组)与未感染(非感染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7.9%;细菌检出率占感染的41.2%;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术前GCS评分、高龄、开放性脑损伤、短期内≥5次手术、切口脑脊液漏、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手术(>5 h)、术后低蛋白血症及急诊手术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结论 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多发生在重型脑外伤术后,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等是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密切观察及预防性处理.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徐莉

    目的 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方法 对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护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结果 共65例患儿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6.5%,其中30例患儿为术前感染,35例患儿为术后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与未感染组患儿的年龄为(2.2±1.0、7.7±3.7)岁,人均抗菌药物使用(11.8±1.5、6.9±4.6)例次,手术时间(6.9±1.5、4.8±2.4)h,心脏体外循环时间为(136.7±21.5、99.5±22.4)min,术后并发症占(36.9%、1.7%),机械通气时间为(5.7±1.4、4.3±2.1)d,责任护士年资(2.5±1.7、4.8±2.4)年,上述因素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因素和小儿先天性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结论 通过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及手术医师的技能培训,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护理气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达到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目的.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感染创面的应用

    作者:王英;李红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复杂感染创面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在医院骨科住院的48例复杂感染创面的病例,予以VSD技术辅助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在围手术期予以综合护理.结果 48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人工皮”全部成活,其中17例持续负压引流约7d,创面植皮愈合,12例在持续负压引流7~10 d后更换VSD材料,经植皮或二期缝合后愈合,该组病例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VSD 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护理重点是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和加强营养.

  • 2005-2010年综合医院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林海燕

    目的 了解和掌握某综合医院2005-2010年的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5-2010年在该院住院的所有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6年共发生医院感染121例,各年度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胃肠道、上呼吸道,分别占39.68%、22.22%、14.29%;不同季节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重点科室及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和病原学送检率,开展目标性监测,是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

  • 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娥;范文;段六生;雷鸿斌;易光明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HAP 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5%、17.8%、13.3%、14.3%;MRSA检出18株,检出率为43.9%,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株分别检出9、13株,检出率分别为23.7%、25.5%;病原菌均显示多药耐药性.结论 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

  •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及意义

    作者:方裕

    目的 比较并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确诊的105例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为感染组,并以同期入院治疗的108例普通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治疗前后的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CRP分别为(1.19±0.75、3.44±0.81、5.56±0.64)mg/L,感染组分别为(6.98±1.54、14.97±3.57、38.77±4.0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CRP分别为(0.85±0.53、2.11±0.71.4.02±0.51)mg/L,感染组分别为(2.34±1.15、5.61±2.19、8.56±3.18)mg/L,两个组别的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感染组不同血管病变组的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个组别的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CRP水平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的进展及预后紧密相关,可用于预测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的进展阶段.

  • 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肺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红梅;王海亮;于翔;刘军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肺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神经外科187例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结果 在187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9例,其中肺内感染62例感染率为33.15%;患者年龄≥45岁,肺内感染率为42.45%,明显高于<45岁患者的6.25%(P<0.05);气管切开时间≥5d的肺内感染率为36.31%,高于气管切开<5 d患者的5.26%(P<0.05);有吸痰的患者肺内感染率为37.03%,高于无吸痰的患者的8.00%(P<0.05);有吸烟史的患者气切后发生肺内感染率为49.18%,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肺部感染率为58.59%,与无吸烟史及未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侵入性操作(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是引起脑出血昏迷患者器官切开后肺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术后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患者肺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控制,有效地降低肺内感染发生率,减少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死亡率.

  • 25例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覃理平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2005年1月一2010年11月在儿科住院的25例机械通气>48 h的患儿作气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同时作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57.1%,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秆菌;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35.B%,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口腔链球菌;真菌2株,占7.1%.结论 VAP 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真菌也不容忽视;根据药敏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 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周燕飞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合并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4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医院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未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影响医院感染因素差异.结果 4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17.39%,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单因素检验结果显示,10个变量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实施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高、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其OR值分别为3.29、3.04、2.94、2.4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改善老年患者的自身状况、加强危重患者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ICU医院感染率.

  • 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卓华

    目的 观察麻醉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3月—2010年9月手术麻醉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椎管麻醉,其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道感染占58.1%,局部浸润麻醉呼吸道感染占14.0%,神经阻滞椎管麻醉呼吸道感染占27.9%;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神经外科、心外科、骨科、肝胆外科、消化外科,分别占47.7%、22.1%、19.8%、5.8%、4.6%;以>60岁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占41.8%,其次为50~59岁老年人,占19.8%.结论 高龄、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易引发呼吸道感染,针对其发生因素进行防治对降低麻醉后引发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占园;叶白如;叶菡洋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原因,为临床预防血管通路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透析的17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长期留置插管法,试验组患者采用动静脉内漏,观察两组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菌.结果 试验组发生血管通路感染率为29.41%,低于对照组的5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1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0株占24.39%,革兰阴性菌80株占65.04%,真菌13株占10.57%;对照组分离出82株病原菌,试验组分离出41株;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痊愈.结论 血管通路感染直接威胁血透患者的生命,为降低血管通路感染率,应正确认识及处理血管通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

  • 可控制小儿导尿管负压引流联合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疗效

    作者:严沛元;林君祥;纪才书;秦跃明

    目的 探讨可控制小儿导尿管负压引流联合吸氧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A组)和闭式引流组(B组);分别用可控制小儿导尿管负压引流联合吸氧进行治疗,与利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肺复张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皮下气肿及肺水肿等)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肺的平均复张时间A组为(6.12±1.25)d,B组为(10.23±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B组的70.00%(P<0.05),并且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利用可控制小儿导尿管负压引流联合吸氧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创伤小、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丽娜;冯红燕;马贵芳

    目的 探讨研究影响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 119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3例,感染率为1.93%,主要为切口感染20例,占86.96%;高龄及婴幼儿、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长及存在感染灶等为危险因素,其中急诊手术患者感染率为4.12%,高于择期手术的0.77%,术前住院时间>2周的感染率为6.13%,高于住院时间<2周的0.75%,术前存在感染灶的感染率为21.18%,高于未合并感染灶的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较多,院方应加强围术期的人员、环境、器械设备、护理质量的管理,降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

    作者:宋贵军;尹琳;曹云鹏;刘文静

    目的 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总结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主要分布于幼年、青年和老年,其中痊愈57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87.36%.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早期诊断、规范治疗能有效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治愈率.

  • 血袋回收对医院输血感染预防控制的效果观察

    作者:郭瑞德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保证临床安全输血,我院输血科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加强了血袋的回收管理工作,切断了病原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而降低了输血后感染的发生率,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胸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黄自生;黄长顺

    目的 探讨研究胸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一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胸腹部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哌替啶肌注组)80例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8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术后24hVAS疼痛评分、咳痰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0~3分、咳痰效果良好者比例及满意度分别为86.25%、83.75%、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5%%、56.25%、9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好于传统镇痛方法,效果较好.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宣飞兰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病毒,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的表达;用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 卵巢癌中HPV16/18感染的阳性率为55.6%,与正常卵巢组织、上皮性良性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交界性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ki-67在卵巢良性瘤与正常卵巢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VEGF、ki-67可能协同HPV16/18参与卵巢肿瘤的演进过程.

  • 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苗桂萍;王娟;朱欢

    目的 分析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以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3例留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原因分析;观察不同留置尿管时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增加,发生尿路感染例数显著增加,留置尿管10、20、30、>30 d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分别占8.70%、17.39%、30.43%、43.48% ;23例感染患者中有16例行尿培养检查,送检率为69.57%,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17%,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0.43%、21.74%,革兰阳性球菌占26.09%,以屎肠球菌为主,占17.39%,除此之外真菌感染增加,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1.74%.结论 留置尿管时间、集尿系统密闭性不良等原因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 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68例临床分析

    作者:海洁

    目的 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病原菌分布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2月—2011年5月收治的68例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资料,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病原菌分布、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结果 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具典型性,患者一般因出现肺部感染症状而入院,77.9%的患者有糖尿病史,22.1%的患者因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就诊后诊断出糖尿病;高血糖、低氧血症是导致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检出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8.6%、19.3%;通过X线片及痰菌培养、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测定等可确诊.结论 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在就诊时,应常规进行血糖检测,防止出现糖尿病的漏诊而延误病情,在治疗中把握好患者控制血糖和抗感染两大环节,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 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鸿雁;郭彦言

    目的 探索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0日收治ICU治疗≥48 h的421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2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12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0.64%;昏迷、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是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结论 ICU应根据医院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2008-2010年兰州市城关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刘玲琳;脱军运;魏霞

    目的 分析2008-2010年兰州市城关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城关区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83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30.9/10万,不同年份手足口病的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614,P<0.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份,其季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429,P<0.01);男女比例平均为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足口病高发于3~4岁的儿童,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728,P<0.01);以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66,P<0.01).结论 手足口病以3~4岁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重点发病人群,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份;提示托幼机构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鸣敏

    目的 分析医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回顾性分析128例MRSA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同病区,年龄、性别比例匹配的102例未感染MRSA肺炎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与MRSA肺部感染可能相关的8个因素:年龄、性别、是否是肿瘤患者、白细胞减少、血白蛋白降低混合感染、联合用药和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结果 医院MRSA肺部感染率为14.1%,病死率为3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x2=4.561,P=0.023)、是否是肿瘤患者(x2=8.768,P=0.002)、白细胞减少(x2=4.304,P=0.026)、白蛋白降低(x2=4.837,P=0.020)和混合感染(x2=4.095,P=0.029)为MRSA肺部感染相关因素.结论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对于控制及减少MRSA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 心血管患者介入诊断治疗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预防管理措施

    作者:周娟华;葛琴芬

    目的 分析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制定合理的预防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检测,统计2009—2011年进行心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患者的感染率,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2009至2011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47%、2.73%、2.15%.结论 增强医护人员感染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减少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关键.

  •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措施

    作者:孔双红

    目的 调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洗手依从性现状,探讨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制定手卫生管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查临床科室部分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现状、了解医护人员手携带细菌的种类及性质,分析手污染的原因.结果 医护人员在常规医疗活动中,手部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细菌携带率为29.6%;携带的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变形菌属、产气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等.结论 医护人员手部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强化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理念,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优化手卫生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 消毒隔离质控组在感染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作用

    作者:徐德静;刘蓉

    目的 探讨消毒隔离质控组如何通过质量检查,促使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在护理各单元的实施,保证感染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通过质控组对各单元消毒隔离的检查,将检查过程与存在问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消毒隔离质控组通过检查过程的管理,对感染管理起到了持续质量改进作用,合格率从一季度的80.56%升至四季度的100.00%,存在问题率由6.47%降至2.45%.结论 护理工作贯穿在预防医院感染控制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消毒隔离质控组的作用,可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促进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 预防控制医院内传染病传播的对策

    作者:王菲

    目的 通过总结医院2007-2010年传染病患者数及传染病种类,探讨分析预防控制传染病医院传播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医院2007-2010年接诊的传染病患者数及传染病种类.结果 2007年医院接诊传染病12种共1384例,2008年15种共1068例,2009年14种共1247例,2010年15种共1535例,从2008年起传染病数量不断增加,5234例传染病患者中,肝炎、结核病、手足口病的数量较多且增长较快.结论 医护人员必须加强防护意识,严格按照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相关规定,形成预防治疗传染病的防护体系,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传播.

  • 小儿康复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监控措施

    作者:朱庆;韩庆;马海荣

    目的 了解基层儿童医院小儿康复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提出监控措施.方法 调查分析基层儿童医院小儿康复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结果 基层儿童医院小儿康复科医院感染管理在制度、职工医院感染防范意识、洗手依从性,训练室分布、训练器具的清洁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 基层儿童医院小儿康复科医院感染管理问题突出,应该引起重视,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基层儿童医院小儿康复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手术室消毒灭菌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作者:蒋健梅

    目的 通过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操作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采用回顾性和现场临床观察方法,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情况.结果 2010年医院手术室空气灭菌合格率为98.9%,灭菌物品与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均为100.0%,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100.0%,与2009年相比,手术室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提高;2010年我院Ⅰ类切口术后感染率为0.4%,Ⅱ类切口感染率为2.0%,Ⅲ类切口感染率为5.6%,与2009年相比,医院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 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管理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 加强艾滋病的预防与监控

    作者:李箭;沈阿丹;席云珍;张凤川

    目的 分析艾滋病和血源性疾病的感染危害,加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预防与监控.方法 开展对医务人员、HIV筛查实验室及其他实验室工作中的环节进行监控,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危险标志设置、检测人员岗位职责和职业暴露,加强对实验室安全防护、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卫生清洁、废弃物品处置、样本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运送与接收处理.结果 2010年1-12月共检查HIV标本25 732份(含无偿献血标本),未发生HIV的预防与监控安全管理事故.结论 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提出可行性的防护措施,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培训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加强广大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及职业暴露意识,大限度和多方位地控制医源性感染,降低HIV及血源性疾病造成的职业性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 手术间应用五常法管理的效果

    作者:黄淳茂;邓汉妹;朱伟育

    目的 探讨五常法在手术间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的原理,对手术间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明确的要求和具体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并督促检查.结果 运用五常法管理后,手术间的仪器设备固定率、完好率、物品数目正确率明显提高,接台备物时间、进出手术间次数相应减少,各项卫生学检测指标均达标,医师满意度也由实施前的88.0%提高至95.0%.结论 实施五常法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手术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改善手术室空气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五常法 手术间 管理
  • 结核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结核感染风险研究

    作者:王凤田;邓云峰;李燕;张延安;郑建礼;刘志敏

    目的 探讨结核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降低结核感染风险.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基本信息,对受试人群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 共有符合条件的497人纳入本研究,98.59%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有机会接触结核病患者,81.89%工作时佩戴口罩,82.70%接种过卡介苗;受试者中,PPD试验阳性率为66.60%,T-SPOT.TB试验阳性率较低,为10.87%,两种试验结果在医院内不同职业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D试验阳性率与工作年限有相关性(x2=11.1936,P=0.0107),而T-SPOT.TB试验结果与工作年限无明显相关.结论 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行政管理人员和新上岗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

  • 2008-2011年急诊医护人员感染意识及控制效果调查

    作者:倪子英

    目的 调查2008-2011年医院急诊医护人员感染意识及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的8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2008-2011年的感染意识及感染控制效果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2011年80名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较佳者占90.00%,明显高于2008-2010年的70.00%、52.50%、48.75%,感染控制较差者占90.00%,明显高于2008-2010年的75.00%、58.75%、5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相关感染教育的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得到加强,感染发生率也大幅度降低.

  • 手术室进修人员管理的依从性调查

    作者:付婷婷;何丽

    目的 了解手术室进修人员对管理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进修人员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102名进修人员对手术室管理的依从性,统计分析进修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依从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进修人员对参与手术室人流物流控制、禁止手术间内频繁走动、减少外出及连台手术管理要求4方面总是依从的比例分别为37.3%、52.0%、53.9%及56.9%,进修人员的工作年限、职称和所在医院等级与部分管理要求之间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进修人员的管理依从性不足,进修人员的基本情况与部分管理要求之间具有关联性,应对进修人员加强培训.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与分析

    作者:国畅;刘永华;田丹生

    目的 研究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及其增长情况.方法 回顾调查2008-2010年发生医院感染并对出院的300例医院感染病例,采用1∶1病例配比对照方法,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组住院费用、直接经济损失的增长情况.结果 2008年每例医院感染患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1679元,2009年为13426元,2010年为15696元;2009年每例医院感染患者较上一年直接经济损失增加1747元,增长率为14.96%,2010年每例医院感染患者较上一年直接经济损失增加2270元,增长率为16.91%,医院感染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年平均增长2008元,增长率为15.94%.结论 医院感染给住院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年增幅较大,应采取有效管理方法,控制医院感染.

  • 容器及润滑剂对医疗器械清洁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佳伟;张鹏;陈文霞;张莹;杨军

    目的 了解医疗器械表面清洁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规范医疗器械操作提供客观数据.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常用医疗器械的种类,应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技术,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针持、组织钳、长镊、消毒钳,测定清洗消毒后器械表面相对荧光值(RLU).结果 如使用未消毒的容器,针持表面RLU值在清洗消毒后第2天即升至1869,接近参考值(2000);与此相反,使用消毒的容器,针持表面RLU值在清洗消毒后3d内均<600,显著低于参考值(P<0.01);清洗消毒后3d内,4种器械表面RLU值均显著<2000(P<0.05),但4d后RLU值快速上升,其中组织钳和长镊表面RLU值均>2000.结论 采用消毒后的容器,每3d更换1次润滑剂,可在1个月内有效保持清洗消毒后医疗器械的RLU值.

  • 两种方法清洗消毒医用便器的效果监测与分析

    作者:贾艳红;谷红俊;朱秀勤;杨军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清洗消毒医用便器的效果.方法 选取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医用便器,随机分别使用便器清洗消毒机清洗及传统有效氯消毒液清洗,同时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 使用SAN24W便器清洗消毒机进行便器消毒,从消毒前的平均菌含量(1.86×105)±(6.42×104)CFU/cm2减少至消毒后的(52.67±36.50)CFU/cm2,与经普通清洗浸泡消毒的便器平均菌含量(8.27×102)±67.68 CFU/cm2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便器细菌的消亡率达99.97%,细菌减少的对数值均≥5,且未检测出致病菌.结论 便器消毒机清洗简便有效,能够明显降低便器含菌量,提高细菌消亡率.

    关键词: 便器 细菌 消毒
  • 再生循环器械清洗难点分析

    作者:王秀琴;魏红艳

    目的 探讨再生循环器械清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通过对影响再生器械清洗质量的物品、人员及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再生器械清洗存在的难点,加强人员培训,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提高清洗质量.结果 提高人员素质,严格清洗流程,可保证器械清洗质量.结论 针对再生器械清洗的难点,采取积极对策,使清洗质量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技术化的轨道.

  • 气管内套管集中与分散处理的效果比较

    作者:殷秀娟;杨在英;李勤

    目的 比较气管内套管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和临床科室自行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 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气管内套管为观察组,临床科室自行清洗消毒的气管内套管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目测、棉签检测法、菌落数检测的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目测、棉签检测及菌落数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50%、95.00%、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5%、81.25%、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内套管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能提高清洗消毒效果,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机会.

  • 腹腔镜器械清洗方法的探讨

    作者:李铁军;陈鹏;李杰

    目的 研究在手术多、清洗人员少、器械不能及时处理的情况下,清洗前保湿处理以及清洗流程对硬式内镜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同类手术的下台器械进行3组相对应的处理和清洗流程,设置为A、B、C 3组:A组为下台后立即保湿处理(管腔器械内充满保湿剂)+酶洗+水洗+加酶超声+水洗,B组为下台后酶洗+水洗+加酶超声+水洗,C组为下台后水洗;使用目测法和白纱布法试验检测所有清洗后的器械,使用ATP检测仪器检测污染相对严重的管腔清洗后的情况.结果 目测评判,A、B、C 3组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100.0%、91.4%;白纱布试验,A、B、C3组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95.9%、50.5%;管腔ATP检测,A、B、C 3组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89.4%、2.4%.结论 对于不能及时处理的器械尤其是复杂的管腔类器械,清洗前做好保湿以保证清洗效果是确保器械清洗质量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腹腔镜 保湿 ATP检测
  • 消毒供应室封闭回收箱清洗消毒方法的探讨

    作者:张梅;聂玉琴;王晓祺

    目的 分析评价供应室封闭回收箱清洗消毒的现状,探讨提高封闭回收箱清洗消毒质量的方法.方法 将供应室使用后的封闭回收箱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个,观察组采用多酶清洗液喷洒加消毒液擦拭法,对照组采用清水冲洗加消毒液擦拭法,清洗消毒后取回收箱3个部位进行采样并做细菌培养.结果 观察组回收箱清洗消毒后的合格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回收箱内面、把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箱外面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酶清洗液喷洒加消毒液擦拭法能有效清除回收箱内的血液、体液等污渍,提高了消毒液擦拭的效果.

  • 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

    作者:孙远南;陆帅;金萍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评估其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2005-2007年前3位抗感染药物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其中头孢菌素类在这3年的销售金额居于首位,分别为5.81、6.59、6.76万元;2008-2010年碳青霉烯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用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由2005年第5位升至2010年第2位;在2005-2010年喹诺酮类药物DDDs值均居于前3位,而美罗培南、替硝唑针的DDDs分别上升至第1、2位;2005-2010年抗感染药物的用量符合率与适应证均呈逐年升高趋势,用量符合率由64.52%升至96.55%,适应证符合率由80.65%升至96.55%.结论 医院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个别过量使用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 基层医院Ⅰ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

    作者:薛茜;张紫竹;马玉茹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Ⅰ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将医院骨科2009年第一、四季度同期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9例进行干预对照研究,其中第一季度为干预前,第四季度为干预后.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抗菌药物应用率由100.00%下降至80.00%(P<0.05),其中用药无适应证比例由干预前55.96%下降为干预后34.29%干预前预防用抗菌药物共涉及9大类25种,居首位是头孢菌素类,占67.37%,前3位品种分别是阿洛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干预后共涉及6大类13种,居首位为头孢菌素类,占73.21%,居前3位则为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拉定.结论 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行、有效,能显著降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并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 172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横断面调查分析

    作者:蔡丽娜;陈京;余胜丽

    目的 通过对医院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学检查情况的调查,分析存在问题,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8月30日0:00-24:00住院患者进行查阅病历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学检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724例接受调查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48.55%,其中治疗使用率为46.72%,预防使用率46.59%,治疗十预防使用率6.69%;细菌学检查率为21.15%.结论 医院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问题,有必要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 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付琴

    目的 了解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特点,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规范基层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并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10年1-6月符合Ⅰ类切口的腹外疝手术的归档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率为25.35%,用药疗程平均(6.52±1.43)d;医院腹外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尚存在一些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给药时机不佳、用药品种不当、给药疗程过长及盲目联合用药等问题.结论 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基层综合医院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才能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 115例老年患者Ⅰ类手术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作者:赵玉萍;王烨;唐莉

    目的 调查分析和评价医院>60岁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医院2010年1-12月专项手术切口监测资料中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115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5例老年手术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使用频率前3位为头孢西丁、头孢米诺、克林霉素;术前<2 h或麻醉开始时使用抗菌药物104例,占90.43%,术前未用术后用11例,占9.6%;用药疗程为3~13 d,平均6.7d.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监管,正确把握给药时机;术中,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药物,加强临床医师与药师之间的合作,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抗菌药物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

  • 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

    作者:谷晓岚

    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医护人员手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正确的洗手可以显著地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菌,有效地切断接触传播.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控制医院感染理念的提高,手卫生已成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的措施之一.

  • 尿微量蛋白测定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

    作者:施文强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液转铁蛋白(TRF)、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微球蛋白(β-MG)为观察组,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30例HSP患儿肾功能均正常,BUN为(4.78±0.73)mmol/L,Cr为(48.32± 14.59)μmol/L;HSP 患儿尿微量蛋白中mAlb为(28.45±10.22)mg/L、TRF为(1.56±0.98)mg/L、α1-MG为(10.20±6.23)mg/L、β-MG为(0.54±0.22)mg/L,均高于对照组的(4.11±1.35、0.60±0.15、2.30±1.46、0.25±0.1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蛋白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灵敏指标;尿微量蛋白指标综合检测可作 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降低肾损伤程度的可靠依据.

  •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腺苷脱氨酶检测在成人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丽琴

    目的 研究成人颅内感染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乳酸脱氢酶(LDH)及腺苷脱氨酶(ADA)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17例、化脓性脑膜炎19例、病毒性脑膜炎21例患者脑脊液中LDH、ADA,Ig 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LDH为(85.60±18.11)U/L、ADA为(2.59±0.52)U/L、IgM为(63.85±13.44)mg/L、IgG为(92.55±35.18)mg/L、IgA为(20.60±8.75)mg/L;结核性脑膜炎组LDH为(78.80±22.38)U/L、ADA为(11.83±2.65)U/L、IgM为(18.90±8.62)mg/L、IgG为(180.69±42.28)mg/L、IgA为(41.63±11.42)mg/L;病毒性脑膜炎组LDH为(22.43±9.56)U/L、ADA为(2.66±0.64)U/L、IgM为(5.83±1.34)mg/L、IgG为(20.90±10.35)mg/L、IgA为(7.20±2.30)mg/L;3组成人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结核性脑膜炎组与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IgM、IgG、IgA、LDH含量均较病毒性脑膜炎组显著增高(P<0.01),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以IgG、IgA升高明显,化脓性脑膜炎组以IgM升高明显,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ADA活性与对照组和其他两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颅内感染患者的血脑屏障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LDH检测有助临床对3种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ADA在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两种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作者:崔曼曼;龚连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218份样本每份均用ELISA和TRFIA两种方法进行HbsAb定量和定性检测,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试剂盒各自附带的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并对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218份标本应用TRFIA法和ELISA法检测结果比较,HBsAg、HBeAg、抗-HBe结果符合率较高均> 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抗-HBs、抗-HBc结果符合率均为8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RFIA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优于传统ELISA法,有利于提高乙型肝炎的诊断率,同时可以根据血清标志物表达量的改变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传染性的强弱;较传统ELISA法更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