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显色培养基与直接药敏试验在快速鉴定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洪刚;赵雪;孙希彩;王建丽

    目的:探讨显色培养基联合直接药敏试验在快速鉴定产ESBLs肠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中的应用评价,并了解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分离自医院血培养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263株,采用ESBLs确证试验、显色培养基法、标准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对菌株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PCR技术对263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表型分析。结果263株大肠埃希菌中经ESBLs确证试验检测均为产 ESBLs菌株,显色培养基鉴定出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240株,显色培养基法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灵敏度为91.3%,阳性预测值为100.0%;直接药敏试验对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标准药敏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3株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为SHV型157株占59.6%及TEM 型106株占40.4%。结论医院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以SHV型为主,显色培养基联合直接药敏可快速鉴定血流感染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该方法可作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初筛试验。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关系研究

    作者:程琳;王利宏;夏淑东;连苗军;许建平;孙哲

    目的:分析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关系,及早预防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发生肺炎衣原体感染。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8月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分析肺炎衣原体抗体IgG和IgM的滴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含量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T‐1)的活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TNFα、CRP及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pn‐IgG 阳性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G 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PAI‐1、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 tPA的水平含量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可能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有关。

  • 糖尿病患者肺结核感染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作者:陆恩词;朱颖蔚;端木和运;曹惠娟;张菲菲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肺结核感染外周血 T h1/T 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4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55例肺结核患者为肺结核组,5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IL‐12、IL‐4、IL‐5、IL‐6、IL‐10表达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 IFN‐γ、IL‐2、IL‐12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结核患者相比较,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IFN‐γ、IL‐2、IL‐12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IL‐4、IL‐5、IL‐6、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较,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IL‐4、IL‐5、IL‐6、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 T h1/T h2免疫失衡,出现T h2免疫漂移,其免疫异常程度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

  •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研究

    作者:李智伟;王昌敏;郭淑丽;李娟;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罗斌

    目的:研究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及类型。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医院3472份临床标本进行培养,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分离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使用PCR技术扩增 blaN DM、blaIM P、blaV IM、blaG IM、blaS IM和blaS PM 基因,并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3472份标本共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547株,其中检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90株,检出率为34.73%;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55.03%和30.53%,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低为2.19%;19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有46株扩增出 blaIM P阳性条带,阳性率为24.21%,PCR产物回收后经测序后证实为 IM P‐1型,未发现携带 blaV IM、blaG IM、blaN DM‐1,blaS IM 和blaS PM基因的菌株。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以携带blaIM P为主,耐药机制可能与 IM P‐1有关。

  • 硫代乙酰胺剂量个体化诱导大鼠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模型探讨

    作者:张平;焦运;陈虹;袁迎春;于松宁

    目的:通过以硫代乙酰胺(TAA)溶液为唯一口服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进一步研究TAA致SD大鼠肝硬化模型血浆内毒素水平,探讨实验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的表达。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3组,第1组(20只)给予清水为饮用水(对照组),第2组(30只)予以0.03% T A A作为饮用水(T T A组),第3组(30只)以0.03% TAA作为初始浓度(剂量个体化 TAA组),根据每周体重调整饮用水中 TAA浓度,剂量个体化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时间12周,进一步将肝硬化模型大鼠及对照组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脂多糖(LPS);肝硬化+生理盐水(TAA组);肝硬化+LPS(TAA+ LPS组)。结果 TAA固定剂量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26.7%,肝硬化形成率仅53.3%,而采用 T A A剂量个体化的第3组大鼠病死率为0,肝硬化形成率90.0%,对照组全部存活;组织学观察H 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显示,肝组织中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细胞质疏松化和脂肪变性,纤维显著增生,包绕肝细胞团块形成典型的假小叶;第2组大鼠血浆内毒素变化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组大鼠血浆内毒素变化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造模过程中大鼠对TAA反应的个体差异,调整TAA的诱导剂量,该方法可显著降低大鼠病死率,提高肝硬化造模成功率。

  • 2012-2014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监测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贺爱民;陈文萍;黄荣平;彭磊;王腾勇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医院感染病原菌标本来源分布及病原菌菌谱,并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药敏试验采用K‐B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分布在血液、气管和导管中,分别占14.6%、57.6%、11.3%,其中气管3年中病原菌所占比例高,分别占57.3%、52.7%、64.0%;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菌属等,其中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所占比例高,分别占18.2%、21.4%;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G及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逐步增强,均对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及头孢唑林的耐药性逐步增强,均对妥布霉素敏感。结论2012-2014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株数逐年降低,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高。

  • 血清糖蛋白抗原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德堂;孙士芳;于平;林殿杰;刘子强;王作飞;孙静

    目的:探讨血清糖蛋白抗原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指导对IIP患者的预后判断。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4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作对照组,另选择46例IIP患者作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糖蛋白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15‐3(CA15‐3)、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及治疗后的变化,初步探讨IIP患者3种血清糖蛋白抗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治疗前CA19‐9(19.64±79.1)U/ml、CA15‐3(22.51±66.6)U/ml、CA12‐5(18.69±67.3)U/ml ,治疗后CA19‐9、CA15‐3、CA12‐5均已降到正常范围;IIP组治疗前CA19‐9(169.25±89.1)U/ml、CA15‐3(85.35±59.1)U/ml、CA12‐5(75.82±34.9)U/ml ,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IIP组CA19‐9、CA15‐3和CA12‐5无明显下降,部分患者继续升高,血清CA19‐9、CA15‐3、CA12‐5水平与PaO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2、-0.572、-0.502,P<0.05),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93、0.514、0.506,P<0.05);6例死亡患者血清糖蛋白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 P<0.05)。结论 IIP患者同时存在多种血清糖蛋白抗原高表达,其浓度与肺间质受损的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流行病学关系研究

    作者:项燕凌;兰青;陈嘉利;陈先华;张振业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流行病学关系,为临床提供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接诊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是否患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各40例,使用Seroidia‐Mycoll颗粒凝集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MPIgG抗体,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肺炎支原体(M P )感染40例,感染率100.00%,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患者感染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年龄≥50岁、男性患者例数、吸烟、高血脂、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各项指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性别、血脂异常、超高体质量对于高血压均具有正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在影响因素未调整之前以上中两者交互作用而导致的高血压患病危险性分别是1.92、1.7201和1.24,以上两者同时存在时,患高血压危险性有28.00%、28.00%和25.00%是交互作用所致;在对影响因素分别作出调整以后,危险性分别是7.006、4.455和0.477,以上两者同时存在时,患高血压危险性有50.00%、45.00%和15.00%是交互作用所致。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和高血压有关联,并且还和高血压的其他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 细菌感染患者应用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评价

    作者:杨占甲;李丽娟;高凯;程自想;胡丽超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 )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0月医院内科收治的57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7例无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的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受试者的PCT 与CRP浓度及阳性率,并观察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 PCT与CRP浓度变化,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 (46.13±8.24)mg/L、PCT(6.61±3.45)μ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和PCT阳性率分别为71.93%和91.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4%和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 d、3 d及出院前的CRP和PCT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患者应用PCT、CRP联合作为感染程度检测的标志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过程的影响研究

    作者:肖文;王瑜琴;贾秀丽;薛海龙;王军文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感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过程的影响,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5例,选取同期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95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感染情况及感染与未感染者的血脂、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慢性感染率、IgA抗体阳性率、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74%、83.16%、86.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32%、42.11%、6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急性感染率、Ig 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患者感染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感染与未感染,感染患者的CRP、HCY、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的LDL、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HDL水平低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脑梗死有关,可通过血脂代谢异常,提高CRP、HCY、FIB水平促进动脉硬化,导致急性脑梗死。

  • 使用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魏薇萍;丁飚;王飞燕;罗艳;郁秀华

    目的:研究急诊患者使用呼吸机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7月在医院急诊使用呼吸机的135例患者,进行呼吸道标本采集、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M‐H和流感嗜血菌培养基培养,细菌鉴定使用VITEK‐32AMS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135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3例,感染率为31.85%;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64%,革兰阳性菌占16.18%,真菌占16.18%;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90.00%、91.67%、88.89%、85.71%,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均为100.0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高,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同类型的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

  •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曹志强;高国亮;张启福;张伟;邵景立

    目的:探讨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骨外科接收治疗的骨与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的51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ABI‐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514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6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6株占47.2%,革兰阳性菌331株占52.8%;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均<10.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均为100.0%,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均为0。结论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 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沉与 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化脓性关节炎临床价值

    作者:危立军;罗军;易观俊;柴重喜;王鹏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诊断化脓性关节炎后感染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51例急性关节炎患者,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将化脓性关节炎患者14例为观察A组,非化脓性关节炎患者37例为观察B组,另取同期48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受试者PCT、ESR及CRP水平以及不同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观察 A组PCT、ESR及CRP指标分别为(7.34±1.15)μg/L、(35.64±4.98) mm/h及(16.88±2.34) mg/L ,明显高于观察B组及对照组,同时观察B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PCT、ESR、CRP阳性率分别为92.86%、85.71%、92.86%,明显高于观察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 ESR+CRP联合检测灵敏度为100.00%,相比单独检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性为75.68%,与特异性高的PCT (72.9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相比ESR、CRP检测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敏感度更高,3者联合检测利于提升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

  • 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重症感染病原菌与对肾功能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季武;杨秀书;李荣富;顾九零;陈勇

    目的:调查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重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探讨重症感染对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医院诊治的12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重症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鉴定,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酐、尿素氮及微量蛋白尿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NADPH氧化酶亚基2(NOX2)、NADPH氧化酶亚基4(NOX4)及双功能氧化酶1(DUOX1)的水平。结果12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重症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8.2%,革兰阴性菌占51.8%;术后重症感染患者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微量蛋白尿及MDA水平升高(P<0.05);NOX2、NOX4及DUOX1表达增强(P<0.05),SOD水平降低(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易发生重症感染,并导致患者肾脏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蛋白表达增强。

  • 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于雪梅;周翠香;何晓萍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抗感染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手法留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212例罹患尿路感染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定量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试验操作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规定的K‐B法;试验全过程在质量控制合格的前提下进行。结果尿路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12株,其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多,占53.3%,其次为肠球菌属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8.4%及11.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出率为5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44.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均>6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均<15.0%,肠球菌属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以肠道菌群为主,耐药性程度因细菌种类不同而异,建议临床医师务必根据尿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且无肾损害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氧化应激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燕萍;田锦勇;段畅;李德菊;喻红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氧化应激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4月-2014年4月医院诊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检测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酯(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ELISA法分析血清中NADPH氧化酶亚基的表达。结果110例急性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5.05%,革兰阴性菌占44.95%;患者血清中M D A及p22、p47、p67亚基和gp91亚基表达明显升高,而SOD、CAT和GSHpx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比例相当,且感染能诱导患者氧化应激蛋白水平升高。

  • 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可移动遗传元件之遗传标记与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唐海飞;翁幸鐾;王沁;倪妍楠;沈超;徐媛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可移动遗传元件及耐药基因存在状况以及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10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可移动遗传元件的10种遗传标记、19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大肠埃希菌均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之遗传标记、β‐内酰胺酶基因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共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的7种遗传标记、3种β‐内酰胺酶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且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很高,但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ntⅠ1、blaTEM、blaCTX‐M‐1群、blaOXA‐1群、aac(6')‐Ⅰ b、aadA5和 aph3′‐Ⅰ阳性率分别为95.0%、65.0%、30.0%、100.0%、50.0%、90.0%、100.0%、85.0%、100.0%、25.0%、40.0%、85.0%和5.0%;可移动遗传元件之遗传标记与耐药基因可分为14种阳性模式,样本聚类分析提示菌株可分A与B两群, A群中1、4、17~19号株,14~18、2、12~13号株为3个独立的克隆。结论20株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与β‐内酰胺酶基因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结果相符,该组菌株存在医院感染的可能。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孙成栋;李真;王燕;张雪梅;白爱华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预防与控制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527例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DRAB感染的234例患者为病例组,非MDRAB感染的29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血清白蛋白等进行对比分析,查找MDRAB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527例ABA感染患者中,M DRAB感染患者234例,M DRAB感染率为44.4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感染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使用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时间、血清白蛋白、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3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抗菌药物联合使用≥3种及机械通气是MDRAB感染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抗菌药物联合使用≥3种及机械通气在M DRAB的产生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合理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对减少MDRAB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2009-2013年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成春;公衍文;郝俊文;毕玲玲;张欣悦

    目的:调查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9-2013年检出的1336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药敏统计分析,统计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009-2013年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154、172、272、389、349株,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1139株,占85.3%;临床科室以神经外科多284株占21.3%,其次为老年病科222株占16.6%;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由2009年的82.6%、57.0%、50.6%、38.4%、31.4%上升至2013年的94.8%、68.2%、63.3%、66.5%、60.2%。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临床耐药严重,临床应连续开展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在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晓;于柏青;李红金;姚楠;周盛年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在脑梗死肺部感染的检测及临床价值,为诊治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肺部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在医院体检的10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含量及血常规指标,观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13.8±2.5)μg/L、C‐反应蛋白(14.27±2.68)mg/L、白细胞计数(14.8±1.9)×109/L、中性粒细胞(71.4±10.4)%均高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96.0%,高于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单独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咳嗽、咳痰、气喘、肺部罗音缓解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降钙素含量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具有相关性,是理想的辅助检查指标。

  • ROC曲线评价(1,3)-β-D葡聚糖检测对ICU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锡浩;许小敏;舒晋峰;梁珊燕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侵袭性真菌病(IFI)诊断中血清(1,3)‐β‐D葡聚糖(BDG)的阈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3月ICU 52例IFI患者及200例非IFI患者的血清,将52例确诊和临床诊断患者设为IFI组,200例非IFI患者设为对照组,测定BDG含量,并绘制ROC曲线,分析BDG的佳诊断值。结果 IFI组的BDG浓度均值为216.91 pg/ml ,对照组的BDG浓度均值为27.70 pg/ml ,IF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佳诊断阈值为50.0 pg/m l ,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94.5%、79.2%和95.0%。结论 BDG是诊断IFI的良好指标,在以50.0 pg/ml为阈值时,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为理想。

  • 肺炎衣原体感染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作者:吴俊;刘建全;李慧萍;余波

    目的:研究A PO E小鼠肺炎衣原体感染后,对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否有影响,为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预防治疗途径提供依据。方法48只A PO E小鼠分为感染+高脂组、高脂组、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喂养20周,进行血清抗C P抗体和血脂水平检测,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面积。结果感染+高脂组、高脂组、感染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高脂组IL‐1β、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和高脂组(P<0.05);感染肺炎衣原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油红O染色,感染组比对照组斑块面积均增加了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感染+高脂组比高脂组斑块面积增加了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高脂诱导和加速高脂饮食,促进A 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成人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根除治疗对血小板影响

    作者:陈冶平;俞康;赵浩丞;潘建佳;张建

    目的:探讨成人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根除治疗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266例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成A组138例、B组128例,A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14 C‐呼气试验检测,根据是否 H p感染,分成H p阳性组76例患者,H p阴性组62例患者,对其血小板数量进行检测;B组患者治疗前检测 Hp均阳性,在治疗前B组患者检测血小板数量后,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根除 H p治疗,用药7 d后根据根除H p是否成功分为根除成功组70例与根除失败组58例,B组患者均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随访5个月后对B组患者再进行血小板数量的检测。结果 A组中 Hp阳性组血小板数量(45.13±18.36)×109/L ,H p阴性组血小板数量(38.57±20.21)×109/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根除成功组与根除失败组在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是成人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根除Hp有利于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数量恢复。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胃溃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研究

    作者:曹春宇;刘祖炳;李松财;金海;周静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相关胃溃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意义,分析MMP‐7、MMP‐9、TIMP‐1等指标在 Hp感染及N S A ID相关性胃溃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胃溃疡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为H p感染(Ⅰ组)、32例口服NSAID药物患者(Ⅱ组)、22例同时伴有Hp感染及NSAID药物双重作用所致(Ⅲ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MP‐7、MMP‐9及 TIMP‐1水平,利用SPSS1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溃疡组血清 MMP‐7、MMP‐9、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血清MMP‐7、MMP‐9、TIMP‐1水平高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和Ⅲ组血清MMP‐7、MMP‐9、TIM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溃疡患者血清中MMP‐7、MMP‐9、TIMP‐1表达增高,并且MMP‐7、MMP‐9、TIMP‐1的表达与 Hp感染及使用NSAID密切相关。

  • 四川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分析研究

    作者:刘毓刚;杨川江;吴丽娟;曾平;吴艾霖

    目的:建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新的测序分型方法,了解四川地区VZV临床分离株基因型特点,以达到水痘感染监控与预防的目的。方法对21株VZV病毒株进行序列比对,找出适用于clade分型的SNP位点;采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临床诊断为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标本20份及五型VZV阳性参比质粒,测序检测SNP位点进行VZV 基因型分析。结果5个 SNP位点(36802T/C、51936A/C、83724A/G、70927C/A、50860C/A )测序检测可以区分出clade 1~5型阳性参比品的基因型,临床疱疹液 VZV 检出14例,检出率为70.0%,其中13例为clade 2型、1例为clade 1型。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测序法SNP检测可有效鉴别各型VZV ,四川地区VZV主要流行株为clade 2型,但clade 1型也有局部流行。

  • 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覃仕锋;罗洪斌;李春美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180例典型症状H S 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1组,取无典型症状的可疑HSV感染患者80例作为观察2组,选取健康查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血清标本中的HSV‐2型IgM和HSV‐2型IgG表达阳性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血清IgM 表达阳性率观察1组患者为91.1%,显著高于观察2组患者的32.5%,观察2组患者血清Ig M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血清Ig G表达阳性率观察1组患者为96.7%,显著高于观察2组患者的35.0%,观察2组患者血清IgG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 HSV‐2型IgM和HSV‐2型IgG表达阳性率的上升,可提示有HSV感染的发病和进展,上述血清学指标可作为 HSV感染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 金黄色葡萄球菌 pvl基因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丽媛;武昕媛;李明成;李钰;张艳杰;赵云冬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基因的携带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临床于2013年6-12月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180株,PCR法扩增其mecA、femB、pvl基因,并对其耐药性采用AST GP67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80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MRSA 112株占62.2%、MSSA 68株占37.8%;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8株 pvl基因检测阳性,阳性率4.44%;MRSA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均达>80.0%;MSSA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达>30.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19.1%,对利福平耐药率仅为8.8%,与M RS A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SA较MRSA诱导克林霉素耐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pvl基因携带率较低,但耐药问题严重,MRSA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同时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氨基糖苷类、利福平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 ,今后应加强耐药基因的监测有效控制M RS A感染流行。

  • 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感染分析

    作者:李彦;肖瑜;刘燕飞;王钰莹;余丽梅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解脲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2004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皮肤性病科就诊的2625例不同年龄段的疑似感染患者进行U u及C t核酸检测与分析。结果2625例患者标本中病原体检测阳性1138例,阳性率为43.35%,其中,检测 U u阳性815例阳性率31.05%、C t 阳性226例阳性率8.61%、U u+C t阳性97例阳性率3.70%;女性患者送检标本中U u检测阳性率为44.1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28.02%;而女性患者C t阳性率4.86%低于男性患者的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1~30岁和31~40岁年龄患者分别占42.93%和39.92%,其次为41~50岁者,≥60岁患者仅占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04-2013年U u检测阳性率呈波浪式上升趋势,而C t、U u+C t检测阳性率在2004-2011年的波浪式上升后,近两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在泌尿系统感染的疑似患者中,主要以Uu、Ct的单独感染为主,以Uu感染占多数,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中,且这两种病原体感染近十年来有上升的迹象,因此对疑似病例应用实时荧光PCR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血清炎症因子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与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陆建洪;张树鑫;陈捷;章瑾瑜;朱芳英;沈晓华;俞诚虹

    目的:观察与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冠心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4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组分别为(19.52±2.44) ng/ml、(11.78±1.90)pg/ml和(15.20±1.97)mg/L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18±2.63) ng/ml 、(19.93±2.06)pg/ml和(20.11±2.38)m g/L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63.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促进患者的恢复。

  •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王欣;施婵宏;楼翰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了解其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药敏统计分析。结果14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2例,感染率为5.6%;共分离出病原菌107株,革兰阴性菌69株占64.5%,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9.6%、13.1%和9.3%,革兰阳性菌29株占27.1%,主要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1.2%和9.3%,真菌9株占8.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6%;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为0~4.8%;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为0~16.7%;真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酮康唑耐药率较低,为0~20.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若已发生感染,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NSICU患者阴沟肠杆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祥;惠红岩;金保哲;黄立勇;惠磊;王仲伟;周文科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 )患者阴沟肠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NSICU患者痰液、脑脊液、尿液及血液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BD Pho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药敏数据应用WHONI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株阴沟肠杆菌分离自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6株,占47.7%,重度颅脑损患者42株,占43.8%,颅内肿瘤术后患者6株,占6.2%;阴沟肠杆菌分离来自痰液标本56株,占58.3%,其次为尿液标本30株,占31.2%;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60.0%,对头孢肶肟的耐药率成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25.0%、61.5%、83.9%和91.3%。结论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性,应加强对阴沟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加强NSICU的消毒和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成人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建华;姜晓云;毛惠珍;赵静茹;陈远乡

    目的:研究成人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的成人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成人组患者年龄21~65岁,儿童组患者年龄4~1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成人与儿童患者感染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4.1%、69.5%,革兰阳性菌分别为17.5%、23.2%;成人患者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为<15.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35.0%,儿童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为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10.0%,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30.0%;成人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5.0%,儿童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15.0%,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30.0%。结论成人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医师应加强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有助于患者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张瑞敏;周海燕;谭颜华;李淑敏;姜秀霞

    目的:分析IC 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结果,以降低相关性感染发病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1527例IC U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患者导管感染率、导管留置使用率及导管留置相关感染率。结果患者3年导管感染率分别为20.20%、14.75%、10.02%,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呼吸机使用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尿管使用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年呼吸机感染率分别为18.18%、8.50%、5.58%,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分别为13.62%、5.39%、4.60%,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尿管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 监护中应对3种导管的使用进行干预管理,以降低IC U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

  • 肺结核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韩伟;崔秀琴;孙冰;王合林;黄建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262例肺结核患者,按照肺结核患者是否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127例,未感染组135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影像学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内病变范围和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病程分布以及初、复治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感染组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显著多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患者咳嗽、发热、贫血、肺部啰音等临床表现分布率,分别为89.76%、84.25%、62.20%、66.14%,均高于未感染组的63.70%、64.44%、35.56%、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患者的肺内影像学以纤维化和空洞为主,而未感染组中的大部分患者为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肺内病变范围肺野>3个的患者占74.02%显著高于未感染组的5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初、复治情况相关,肺内病变和影像学特点也和肺结核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系。

  • 柯萨奇B族病毒感染致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军;曲立新

    目的:分析柯萨奇B族病毒(CBV)感染所致病毒性心肌炎(VMC)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分段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9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观察组,进行CBV病毒标志物测定,并与对照组1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观察CBV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CBV感染将患者分为CBV感染49例及非CBV感染47例,对比CBV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柯萨奇B族病毒感染所致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CBV感染阳性率51.0%,高于对照组的13.0%,其中CBV2~5型病毒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BV感染患者在多项临床症状分布高于非CBV感染患者,症状改善时间长于非CBV感染,室性早搏、窦速、ST‐T异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分布高于非CBV感染患者,房性早搏分布低于非CBV感染患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非CBV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柯萨奇B族病毒感染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感染率较高,其急性发作突出表现为临床症状较多,体征消失较慢,实验室检查特别是CBV病毒标志物检查及心肌酶谱检查、心电图检查能够较好的进行鉴别,在发作前期给予抗病毒感染能够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杨伟;赵超;李增新;丁扬;王雪;黄知品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接诊的98例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医院感染80例,将其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临床特征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为81.63%;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腹膜炎、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率分别为41.25%、23.75%、17.50%,并发两种或多种感染率达36.25%;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6株占53.00%,革兰阳性菌68株占34.00%,真菌26株占13.00%;存活组肝衰竭医院感染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其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对肝衰竭医院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防御和干预性措施,可有效降低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吴淑苗;陈丹丹;林淑娜;王琴;林海丽

    目的:研究分析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对IC U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为降低IC U肺部感染提供新型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医院神经内科IC U接受治疗的16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2例,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生活质量评分、巴氏指数。结果肺部感染率观察组患者为4.9%,对照组为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巴氏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巴氏指数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困难症状,并减少IC U患者的肺部感染,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作者:蔡谋善;沈春林;查运红;曾令海;宋承伟

    目的:探讨重型缺血性卒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诊断治疗方法,为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诊治及控制肺部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8例发生肺部感染的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例无肺部感染的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检查所有患者(1‐3)‐β‐D‐葡聚糖、血清降钙素原(PCT )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对发生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液培养。结果158例发生肺部感染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痰液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1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8株、革兰阴性菌104株,分别占42.87%和57.13%;单菌种感染134例,多菌种混合感染24例,分别占84.81%和15.19%;158例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0%;观察组(1‐3)‐β‐D‐葡聚糖、PCT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30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综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51%和93.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缺血性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高于革兰阳性菌,检测(1‐3)‐β‐D‐葡聚糖、PCT和hs‐CRP水平对于诊断肺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血流感染的医源性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郎香花;黄健;章敏;陈桂枝;陈心怡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 )化疗患者血流感染的医源性危险因素,为 AL 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3月274例A 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医源性危险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274例AL患者发生血流感染27例,感染率9.85%;感染患者共检出7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占54.17%,革兰阳性菌33株占45.83%;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0%;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30 d、PICC置管时间>30 d、处于化疗诱导缓解期为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应用免疫调节剂为血流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AL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医源性危险因素较复杂,临床应严格无菌操作,在用药、置管时严格把握适应证,积极预防血流感染。

  • 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监测分析

    作者:赵鲜丽;李小龙;任伟;张霞;班立芳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易感细菌和易感部位等特点,为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2014年医院感染患者279例,发生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54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总结,并与同期发生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149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艾滋病患者医院易感的多药耐药菌和感染部位。结果2011-2014年279例医院感染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149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率53.41%;其中81例艾滋病医院感染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54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率66.67%,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患者易感部位为血液系统,易感多药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5.93%、16.67%、16.67%。结论应加强重视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控制工作,以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发生。

  • 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静;姜保贞;李岩;冯言林;邢鲁豫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以期为降低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2型糖尿病方法,教育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心理、饮食、运动、药物等知识的指导教育,所有患者跟踪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率教育组为3.33%、对照组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优于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率,其机制是有效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

  • 癌症患者放疗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鲁广;张永伟;柴枫;任凤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放疗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放疗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2月医院960例癌症放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0例癌症放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为6.4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22%;骨髓抑制程度为Ⅳ级的感染率高29.03%;年龄≥60岁、营养状况不良、病期为Ⅳ期、住院时间≥30 d、有侵入性操作、行放疗+化疗治疗方式、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于同组的其他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放疗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顾剑玲;魏嵩昀;庄文珺;王婷;陈思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积累经验。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7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将其分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组106例及非呼吸道病毒感染组7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肺功能、血气分析、白细胞分类及血清Ig E水平,给予病毒感染组解痉平喘及抗感染等治疗。结果病毒感染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多为老年人、常于冬、春季节发病,痰液多为白色黏痰,出现重症哮喘较多,部分合并肺部感染;病毒感染组动脉血氧分压及淋巴细胞计数与非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g 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组患者治疗有效79例,有效率为74.53%。结论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不典型,出现重症哮喘较多,部分合并肺部感染,临床上应及时诊断,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与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林培锋;张建海;潘海鸥;翁贤武;梁诚之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探究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1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切口大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二次手术、气胸复发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等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显著,预后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输尿管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原因与防治研究

    作者:陈海潮;缪起龙;邵法明;孙树本;刘平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治疗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3月8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查血培养,并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感染、补液扩容、多巴胺升压、5%碳酸氢钠纠酸及激素治疗。结果7例患者于术后<3~4 h血压<90/60 mm Hg ,心率>100/min ,伴烦躁或意识淡漠,体温>39.0℃,有寒战、呼吸急促等,另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上述血压、心率变化,伴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意识障碍;8例患者均查血常规: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90%、C‐反应蛋白>100 m g/L ,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所有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5 d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8~10 d治愈出院,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30 min等为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是输尿管镜碎石术尤其是上段结石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并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老年患者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作者:张金喜;李坚;张海明;曹嫌华;郭剑栋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关节置换后发生假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究其预防对策,降低假体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0月医院180例接受治疗的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者关节置换后发生假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例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假体感染15例,感染率8.33%;老年患者关节置换后发生假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70岁、手术时间>4h、并发症种类≥2种、空腹血糖异常升高及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空腹血糖异常升高可以导致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感染相关因素术前控制合并症、术中严格规范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可降低术后假体感染的发生率。

  • 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麻醉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余洁;吴方璞;汪华娟;郑群燕;邵雪泉

    目的:探讨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与麻醉的相关性,为降低术后感染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接诊的702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术后影响因素、麻药吸入及病原菌分布,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2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0例,感染率8.55%;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科室、麻醉方式、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等相关因素及其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吸入麻药46例,占76.67%,未吸入麻药14例,占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8.34%,革兰阳性菌13株占21.66%,真菌6株占10.00%。结论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与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及吸入麻药等有关,有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强化术前评估、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加强术中无菌管理、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均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很有效的措施。

  • 不同麻醉方法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影响及干预措施

    作者:骆莲聪;戚雅君;黄丽蓉;翁培清;何荷番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影响,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医院300例脑外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局部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结果采用χ2检验及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率对照组为26.00%、观察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30,P<0.05);对照组共检出病原菌1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6.26%、30.67%、3.07%,观察组共检出病原菌1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9.77%、25.58%、4.65%。结论不同麻醉方法与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相关,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降低感染率。

  • 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陈秋兰;王静;肖以磊;孙红丽;张秀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行年度性调查,以指导临床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61例脑出血行微创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相关因素、相对危险度、临床表现等流行病学信息,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1例,感染率为34.4%;死亡8例,病死率13.1%,肺部感染死亡相对危险度 OR=2.643,发病时间多在术后1周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长时间应用呼吸机、入院Glasgow评分≤5分、长期留置胃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年龄≥60岁、多种抗菌药物联用;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9.4%,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则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高。结论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极易出现肺部感染,进而增加其病死率,临床需高度重视。

  • 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合并组织坏死的清创方案研究

    作者:王芬;刘东;周玲;徐军

    目的:比较不同清创方案在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合并组织坏死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切口感染伴组织坏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敷料高渗盐水纱布清创,观察组患者采用交互式清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换药次数、医疗费用、疼痛状况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6%,对照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至清创完成为止,治疗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换药次数、医疗费用分别为(10.81±3.34)d、(11.41±2.39)次、(1198.76±389.56)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9±5.71)d、(26.95±5.17)次、(1702.63±319.4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74±0.73)分,较对照组的(6.49±0.81)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交互式清创方案可以缩短胃肠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并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芳芳;唐婷婷;李朝阳;朱桂婷;顾飞英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感染。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使用ATB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用χ2检验对单因素进行分析,再选择有差异的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16.7%;共检出35株病原菌,排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48.6%、14.2%、11.4%;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糖尿病、术后造痿以及手术时间长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持续时间长及有糖尿病为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经过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莉;曲鑫;王春亭;沙晶;胡晓波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2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肺部感染情况,分析病原菌种类,调查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76例,感染率为34.4%,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占72.9%;对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GCS评分、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气管切开时间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群是革兰阴性菌,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 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期综合治疗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士华;曲狄;孔玲娟;范微微;刘铭然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期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疗效,以降低病死率。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35例大面积烧伤感染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生理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脓毒症患者分布率观察组为72.22%,对照组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钠、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除白细胞计数外,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死亡6例,总有效率为44.44%,对照组患者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治疗大面积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能取得相对较好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各项生理指标有显著变化,病死率降低,预后较好。

  • 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微生态综合肠内营养外科治疗影响的研究

    作者:程勇;王辉;张涛;韩亮;尹美容;章烈

    目的:研究对腹腔感染患者实施免疫微生态综合肠内营养外科治疗后感染并发症与胰岛素抵抗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5年2月140例腹部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通用的肠内营养方法,研究组使用免疫微生态综合肠内营养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硝唑和头孢曲松进行相互配合治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腹腔内外感染率分别为12.9%、27.2%,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为36.3%,对照组腹腔内外感染率分别为41.6%、66.5%,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为6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研究组患者的CD4+/CD8+、IgG、IgM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微生态综合肠内营养可有效地降低腹腔感染患者外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同时,实施免疫微生态综合肠内营养可以提高腹腔感染患者的免疫能力。

  • 肺癌手术患者不同自控镇痛方案发生肺部感染的分析

    作者:陈洁;王云;刘德生;赵文娟;沈淼

    目的:研究肺癌手术患者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对肺部感染的对比分析,为肺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5月医院接诊的肺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成静脉自控镇痛(PCIA )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各40例,PCEA组选用容量为100 ml的自控镇痛(PCA)泵,在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术后,置一导管在硬膜外接 PCA 泵处,持续镇痛,PCIA 组将输液装置接在静脉穿刺一端,PCA 泵接在另一端,持续镇痛。结果两组镇痛均有效,VAS评分 PCEA 组显著低于 PCI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10.0%明显低于 PCIA 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肺癌手术后3、5 d的肺部能力的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术后 PCEA组的肺功能通气的大量(MVV)、用力第一秒的呼出气体量(FEV1.0)、肺总量(TLC)及使力肺活量(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降低肺癌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率较明显,且对术后患者疼痛水平的降低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对患者肺部功能各个指标回归正常更加有利。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与乳房假体植入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琦;周绍强;陈德滇;王建逵;黄云超

    表皮葡萄球菌是乳房假体植入后发生感染主要的条件致病菌,假体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假体植入后感染密切相关;文章简述了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致病机制,就细菌生物形成相关乳房假体感染的病因、病理过程,诊治和预防进行综述,阐明了消除细菌的感染源、抑制或阻断细菌生物膜形成对于假体植入后感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及临床价值。

  • 女性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患者解脲脲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研究

    作者:姜雅儿;王雅红;周兰芳;朱国凤;葛闽霞

    目的:检测分析妇科门诊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患者的解脲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进一步了解U u/C t混合感染,以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医院就诊的诊断为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女性患者90例为试验组,另选取126例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取患者宫颈分泌物通过荧光定量PCR对Uu、Ct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Uu及Ct单独感染以及混合感染率。结果Ct、Uu感染率试验组患者分别为16.67%、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患者Ct、Uu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35岁患者的Ct感染率显著升高为26.92%,≥35岁患者U u感染率显著升高为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试验组患者U u感染率、U u+C t混合感染率分别为64.4%、1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5.7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单独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女性外阴阴道的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进行评估时,应对临床表现较轻微的Uu+Ct混合感染多加关注,从而可以正确诊疗。

  • 产妇产褥期病原菌感染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蔡群;雷厚康;胡芳;唐超;王红英

    目的:对医院产妇产褥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医院280例产褥期感染产妇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检测。结果280例产妇产褥期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62株占54.0%,革兰阴性菌138株占46.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及头孢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40.0%~100.0%,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20.0%,革兰阳性菌对头孢西林、头孢唑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50.0%~93.2%,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10.0%。结论产妇产褥期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需加强临床监测。

  • 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芝蕾;肖秀漫;陈琼;杨祖钦;陈晓春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414例接受PICC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4例新生儿经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5.8%;感染新生儿中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株占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占33.3%,真菌4株占16.7%;导管执行地点、是否计划拔管、穿刺时间、导管堵管、穿刺次数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导管执行地点(OR=1.702,95% CI:1.439~3.716)、是否计划拔管(OR=2.162,95% CI:1.682~4.902)、穿刺时间(OR=2.386,95%CI:2.251~5.392)、导管堵管(OR=1.381,95% CI:1.298~3.979)、穿刺次数(OR=1.402,95% CI:1.372~4.592)等因素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繁多,宜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控制,以减少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宫颈癌前病变伴HPV高危型感染患者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丽娟;强萍;陈萍;常藕娣;腾云;孙月萍

    目的: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伴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高危型感染的疗效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74例宫颈癌前病变伴 HPV高危型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β栓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HPV转阴率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组HPV转阴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 HPV的转阴率,提高治疗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新生儿脐部不同消毒方法对脐部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司徒妙琼;李智英;谢巧庆;黄科志;陈秋莲

    目的:比较75%乙醇、碘酊、康脐宝3种消毒方法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效果,以降低脐部感染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医院正常分娩330例新生儿,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1、2、3组,每组各110例,分别使用75%乙醇、碘酊、康脐宝对新生儿脐窝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比较3种消毒方法对脐带脱落时间、出血以及脐部感染率。结果第3组新生儿与1、2组新生儿比较,脐带的脱落时间短、出血量少、脐炎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与第2组相比,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量以及脐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脐部消毒中,康脐宝可有效降低脐部感染发生率,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安全有效,适合作为脐部消毒常规用药。

    关键词: 消毒 新生儿 脐部 感染
  • 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作者:陈庥秀;施月春;贺展望;王根芬;杨俊;杨丽华

    目的:探究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布,为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不孕妇女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00名健康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阴道和宫颈分泌物进行有关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组中检出细菌16株、支原体属48株,检出率分别为16.0%、48.0%,对照组中分别检出13、28株,检出率为13.0%、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殖道清洁度Ⅲ~Ⅳ度分布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 H>4.5分布率为51.0%,高于对照组的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解脲脲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敏感率>90.0%,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40.0%。结论造成妇女不孕的原因主要为支原体属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病病原菌,应当加强对女性生殖道的检测,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医疗废物容器清洁消毒后使用时间的调查

    作者:高玉华;李冉;蒋静;梁树森;邱素红

    目的:评价医疗废物容器清洁消毒后的使用时效,探寻佳的清洁消毒后使用时间,以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以科室为单位抽取医院10个临床层流病区使用的医疗废物容器500件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8月组、10-12月组,每组各250件次,比较医疗废物容器清洁消毒后使用7、14、21、30 d的ATP数值检测。结果不同使用时间ATP检测数值,在7-8月组使用后的医疗废物容器检测合格率1~14 d为100.0%、21 d为90.0%、30 d为84.0%;在10-12月组使用后的医疗废物容器检测合格率1~21 d为100.0%、30 d为92.0%,两组清洁消毒后均达到外观清洁的效果。结论临床病区的医疗废物容器在使用后携带病原菌,应加强清洁消毒的检查与检测,定期进行医疗废物容器的清洁消毒,为临床合理制定医疗废物容器的清洁消毒制度提供依据。

  • 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周霞;杨金霞;王雯;王良俊;刘新平

    目的:探究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7月于重症监护病房(IC U )就诊且使用≥3类的抗菌药物治疗的100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5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4年7月的48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取网式监管控制手段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以及在医院感染、执行预防措施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分析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38.55%,显著高于观察组21.06%;观察组患者在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用物专用、设置隔离标示及开具隔离医嘱的执行率分别为93.25%、86.30%、88.34%、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7%、34.44%、26.81%、3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在健康宣教、医用废物的处理和用物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便于感染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 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对急诊患者感染的影响

    作者:徐月玲;李静;张翔;张盛;万晓曼

    目的:分析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对急诊患者感染的影响,降低急诊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急诊抢救的患者180例,医院于2014年1月开始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按患者院前急救时医护人员是否行手卫生干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8.89%,而干预组仅1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5.56%;干预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菌属等检出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师、护士、其他临床人员、其他非临床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87.50%、68.57%、63.64%和55.56%,明显高于干预前58.33%、42.86%、36.36%、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洗手方法、洗手重要性、洗手指征及总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急诊患者感染率。

  • 目视流程图解在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卫萍;张红超;庹琨明;杨涛;孟玲;李环

    目的:通过目视流程图解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提高供应室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方法科室成立目视流程管理小组,制作目视流程图解,组织全科人员学习目视管理流程图解的概念、要求和内容,将其作为现场管理的模式之一,应用于仪器设备、感染控制、器械包管理。结果器械合格率2013年7-9月与2014年7-9月相比均有提高,其中器械质量检查、器械包装数量、感染控制、器械及时供应等合格率,2013年分别为97.57%、95.21%、94.00%、95.80%;2014年分别为99.75%、99.55%、98.49%、99.44%。结论目视流程图解在消毒供应室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效果明显,可以提高科室工作质量和效率,使供应室的工作流程标准化、质量控制直观化、带教培训形象化,是一种直观、高效的流程管理模式。

  • 情景式健康教育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

    作者:张青云;张蕊;王芬;王全良;康杰

    目的:评价情景式健康教育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20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12月1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10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情景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病原菌构成及生活质量,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例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1.50%,其中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0.80%,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0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尿液、血液、痰液标本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多11株占23.4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0株占21.27%;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情景式健康教育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珠海市医护人员对肺结核感染控制认知水平调查

    作者:林红;徐敏丹;马琳;李颖;黄丽辉

    目的:对珠海市医护人员在肺结核感染控制方面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有针对性提高医护人员预防知识水平。方法2014年2-4月采用肺结核感染控制方面的知识问卷对珠海市医护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共调查2017名医护人员,其中医师958名,护士1059名,根据实际收集到的有效问卷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结果医护人员对结核感染控制认知调查表的问题整体回答正确18191例,正确率为81.99%;分诊正确率医师96.87%高于护士95.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5);隔离正确率医师回答95.93%低于护士97.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正确率医师回答92.90%低于护士的96.5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41,P<0.01);佩戴口罩与个人防护正确率医师回答均低于护士。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还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方面的口罩佩戴类型及其适合佩戴条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控制感染的传播。

  • 陪护家属手卫生培训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王戎;陈建秀;李莹;张颖;栗静

    目的:研究陪护家属手卫生培训对介入诊疗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180例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陪护家属,按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名,对照组陪护家属只进行常规住院须知培训,观察组陪护家属接受常规住院须知培训和手卫生培训,比较两组陪护家属的手卫生知识、手部平均带菌量、洗手依从性及患者的医院感染率。结果对照组陪护家属洗手方法、洗手指征、洗手重要性及总分得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陪护家属的洗手次数和正确洗手次数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陪护家属的手部平均带菌量(22.85±6.24) CFU/c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3.62±89.73)CFU/cm2,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陪护家属进行手卫生培训可以增加其手卫生知识、洗手依从性,降低手部平均带菌量,降低介入治疗患者感染率。

  • 3M 保湿剂对宫腔吸引头手工清洗效果的研究

    作者:杨秋月;陈静;高玉华;陆琳;陈严伟

    目的:评价医疗器械保湿剂对宫腔吸引管内壁干涸污渍清洗效果的影响,为改善管腔类器械的清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7-8月在北京3所医院收集到符合要求的宫腔吸引管共计126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3件,两组器械均于室温放置1 h以上使污渍干涸,随后对照组器械直接进行手工清洗,试验组器械喷上保湿剂反应1 h后清洗;采用ATP表面采样棒评价每把器械处理前后管腔内壁的污染水平,并计算处理前后污染水平的差值(ΔlogRLU),比较两组logRLU 的均值。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管腔内壁的初始污染水平分别为(5.672±0.347)logRLU与(5.692±0.340)logRLU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处理前后的ΔlogRLU均值分别为(1.469±0.608)logRLU和(2.952±0.462)logRLU ,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医疗器械保湿剂可有效帮助宫腔吸引管内壁干涸污渍的去除,改善管腔类器械的清洗质量。

  •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个人防护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晓娟;张以梅

    目的:调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依从性现状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个人防护依从性。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7-12月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比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去污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依从性。结果去污区工作人员戴圆帽,穿专用鞋、隔离衣,戴口罩、双层手套依从率高,其中戴口罩依从率由干预前的94.5%上升至干预后的98.8%;穿戴防水围裙与护目镜及面罩干预前依从率较低,分别是58.3%与81.6%,干预后依从率提高,分别是95.7%与91.4%;同时,戴双层手套或口罩的依从率也均有提高。结论重视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规范正确使用防护工具、全面落实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建立监督检查机制,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的依从性、提高个人防护技能。

  • 医院感染控制理念融入三防应急医疗综合楼建设的策略

    作者:段惠娟;吴琼;冯其梅;贺芹;翟红岩

    目的:介绍将感染管理理念融入某军队医院三防应急医疗综合楼建设的做法,从医院感染管理角度,探讨新安全形势下军队医院建筑满足三防医学救援任务需求的策略和措施。方法根据医院建筑和感染管理标准及规范的有关要求,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对某军队医院新建三防应急医疗综合楼布局流程设计进行干预,并进行启用前感染监测及启用后感染管理。结果新建三防应急医疗综合楼总体规划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医‐患”分流、“洁‐污”分流路线清晰,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重点科室功能布局符合三防医学救援任务需求;启用前空气沉降菌及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为100.00%,空气层流洁净室空气粒子的检测合格率为56.25%;管道冲刷前,各楼层管道末端水细菌总数均超标,而经过高压冲刷后,管道末端水微生物培养全部合格。结论为满足平战结合的三防医学救援任务需求,新建医院建筑感染管理的干预措施,应始于建筑设计阶段。

  • 抗菌药物与甘露醇在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蒋其俊;甘正凯;罗雪;钟军;程登贵;邓昭健;熊严全;唐斌

    目的:探讨甘露醇辅助抗菌药物应用于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增强颅内感染的治疗水平。方法将2007年9月-2014年12月48例脑出血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30 min内进行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在观察组时间窗以外,与抗菌药物无明确时间要求,观察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监测治疗后第3、7、14天的体温以及意识水平。结果48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6株,以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0%、18.0%、1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体温、意识水平显著优于治疗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辅助抗菌药物应用于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评价

    作者:金淑;梁波;金凤;郑高英;张屹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评价,为有效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肺部真菌感染肺癌患者132例,按照入院顺序以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给予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在体温、白细胞恢复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改善机体功能恢复的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不同起始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杨睿;鲁新华;张国俊

    目的:评价替考拉宁在不同起始负荷剂量下治疗中重度革兰阳性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的46例中重度医院获得性革兰阳性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分析,根据替考拉宁治疗前3 d起始负荷剂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起始负荷剂量800 mg ,每天2次,对照组起始负荷剂量400 m g ,每天2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替考拉宁治疗前,46例中重度医院获得性革兰阳性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5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 RS A )24株占4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株占26.78%;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33%、67.6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1.11%,对照组为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缓解。结论中重度医院获得性革兰阳性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较高的起始负荷剂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以期快速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浓度,且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高,安全性良好。

  • YMDD变异阴性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研究

    作者:刘俊;王丹华;喻成波;张秋芬;叶玲玲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发生YMDD变异阴性拉米夫定耐药的机制,总结有效治疗方法,为提高其生存概率积累经验。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107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因素与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 HBV感染患者YMDD变异阴性关系,将24例YMDD变异阴性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2例及观察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及 HBV‐DNA水平。结果年龄≤25岁、服药时间≤2年、体质量指数>25 kg/m2、无合并症等可能是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 HBV患者YMDD变异阴性主要原因;两组患者继续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及 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继续治疗24周后,观察组 ALT、AST、GGT、ALP、HBV‐DNA的血清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YMDD变异阴性患者均成功测序,有效序列长度为819 bp(nt193‐1012),核苷酸变异率在0.79%~1.68%,氨基酸变异率在0.62%~2.04%,未发现rtL80V/I、rtL82M、rtF166L、rtV173L和rtA200V变异。结论 YMDD变异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耐药的原因与 HBV RT区基因变异无关,临床上应加强YMDD变异阴性患者的耐药检测,同时耐药的出现并非停止治疗的指标。

  • 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治疗指标的影响研究

    作者:俞萍;徒康宛;严志涵;汤勤;朱银芳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患者治疗指标的影响,从中寻找现阶段更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1例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采用较长疗程逐步减少用药次数的方法给药,疗程16周,同时给以恩替卡韦片0.5 m g空腹口服,每日1次,疗程亦为16周;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片0.5 m g空腹口服,每日1次,疗程16周。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 HBV‐DNA阴转率为90.2%,HBeAg 阴转率为23.5%,HBeAg 转换率为21.6%,均优于对照组的84.4%、20.0%和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患者能获得更高的 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以及能更好的改善肝纤维化程度,为现阶段更为理想治疗方案。

  • IC U 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作者:孙迎娟;王洪梅;刘淑红

    目的:加强ICU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使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规范有序。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IC U 1735例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开展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结果 IC U 173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89例,医院感染率为10.9%;其中多药耐药菌感染169例,感染率9.7%;痰液、咽拭子及支气管痰液吸取物标本中分离的MDROs多,占69.7%;380株MDROs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多占30.5%,其次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产 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61株,分别占23.4%、16.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利福平和四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极强,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多药耐药菌是IC U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加强IC U患者多药耐药菌监测以及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与控制其产生和传播。

  •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隋玲玲;路丽红;孟昭斌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9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肺部感染吸收天数、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 IC U )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为93.75%及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6%及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平均肺部感染吸收时间和平均住N IC U时间为(6.9±1.7)d和(12.6±4.1)d,明显少于对照组(12.4±1.9)d和(17.8±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为基础的局部与全身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 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徐艳艳;倪美鑫;郭小红;冯平;梅丹;钱生勇;姚敏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对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评价临床药师在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使用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2011年167例(非干预组)及2012年158例(干预组)乳腺手术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应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预防使用率、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41%下降至干预后10.76%;非干预组术前30 min~2 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分布率为3.85%,干预后提高至11.76%;非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品种主要以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主,其次为选用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非干预组中有84例存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全部为二联用药,干预后联合用药为0。结论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但在药物选择、使用时间等方面仍需要继续改进。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