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的效果观察

    作者:薛菊兰;徐家喜;詹佳琪

    医院在口腔医学生到岗前首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专项培训,经培训的学生在临床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规范、落实手卫生和职业防护措施等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培训对象为2010-2012年实习的口腔医学本科、专科、中专生共31人.

  • 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方法探讨

    作者:王红;曲静姣

    医院消毒供应室为保质保量顺利完成手术器械的回收、清点、检查与组装,针对集中管理的程序和方法,与手术室反复进行沟通、讨论,吸取了兄弟医院的经验,在制定规范制度、流程前提下,采取了手术室器械的回收、清点、质量检查与组装工作由手术室工作人员承担的方法,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2010-2011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药谱分析

    作者:李岩;王晶;陈洁;肖晓光;林琳

    目的 了解2010-2011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SCCmec基因分型及PVL基因携带情况并对其耐药谱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和2011年从临床各标本所分离出的MRSA,分别为54株和119株,应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PCR扩增PVL基因,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010年54株MRSA中SCCmecⅡ型42株76.26%,SccmecⅢ型11株20.37%,未分型1株1.88%,2011年119株MRSA中SCCmecⅡ型86株72.27%,SCCmecⅢ型28株23.53%,SCCmecⅣ型3株2.52%,其中SCCmecⅣc型2株,SCCmecⅣd型1株,未分型2株1.68%,在2011年两株SCCmecⅣc型MRSA中检测到PVL基因,其余菌株均未检测到PVL基因;SCCmecⅡ型和SCCmecⅢ型MRSA 2010年和2011年对万古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均为0,对氯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30.0%,SCCmecⅢ型MRSA对四环素的耐药率由2010年的36.36%上升至2011年y的78.57% (P<0.05),两种SCCmec基因型的MRSA均表现为多药耐药性.结论 2010-2011年临床分离的MRSA以SCCmecⅡ型为主,SCCmecⅡ型和SCCmecⅢ型MRSA对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2011年大连地区开始出现SCCmecⅣ型MRSA,并且携带PV基因.

  • 应用PCR-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

    作者:梁建琴;李洪敏;高华方;刘莹莹;王金河;武丽红;冯士生;刘景阳;史晓朋

    目的 评价PCR-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荧光探针法对142份涂阳痰液样本进行分子菌种鉴定,对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标本进行katG、inhA、rpoB 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与传统药敏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142份涂阳痰样本中3份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139份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39株结核分枝杆菌中92株未检测出katG、inhA、rpoB基因耐药检测位点突变,其中传统药敏结果72株为HSRS、6株为HSRR、14株为HRRR; 33株检测出katG和rpoB或inhA和rpoB两个基因耐药位点突变,传统药敏结果均为HRRR;11株检测出katG或inhA耐药基因位点突变,传统药敏结果均为HRRS;1株检测出rpoB耐药基因位点突变,传统药敏结果为HSRR,药敏试验符合率为84.17%;对部分样本行PCR产物直接测序(PCR-DS),结果显示,PCR-荧光探针和PCR-DS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结果符合率为100.00%.结论 PCR-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简便、快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及基因分型

    作者:潘玫;李稳;陈山;刘泉;张玉倩

    目的 了解医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CTX-M型、TEM型、SHV型基因流行状况及耐药特征,阐明其ESBLs亚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双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型、TEM型、SHV型基因型,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9株尿源性大肠埃希菌中,33株ESBLs表型阳性,PCR扩增结果显示,CTX-M型基因扩增阳性为23株占69.7%,TEM型阳性11株占33.3%,SHV型仅1株占3.0%;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见耐药外,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性较低,不敏感率(耐药+中介)分别为9.1%、12.1%、18.2%、30.3%,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了对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很高耐药性外,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具有较高耐药性,不敏感率依次为75.8%、75.8%、72.8%、66.7%.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以CTX-M组为主,且呈现多药耐药趋势.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基因检测

    作者:冯琛;屠惠明;杨帆;周雨峡;乔峤;许科斌

    目的 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消化内科行ERCP术后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143例,使用K-B法检测病原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受试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结果 在143例患者送检胆汁培养阳性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8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1%,革兰阳性球菌占34.9%;居前3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33.9%、12.2%、10.6%;除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外,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主要病原菌出现多药耐药性,与携带或产生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有关.结论 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患者应在术中常规进行胆汁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经验用药要避免常见的耐药菌,以提高临床治愈率,耐药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耐药菌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

  • 脓毒症患者血管生成素-2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伟;杨挺;俞慧;黄铭;昌震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达到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目的.方法 调查2011年12月-2012年12月ICU收治的6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感染病原菌不同将67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深部真菌感染组(SFI)、革兰阴性菌组以及革兰阴性菌合并真菌感染(双重感染组),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血浆降钙素原(PCT)、氧合指数、健康状况(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以及血浆Ang-2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脓毒症患者体温、白细胞(WBC)、氧合指数、APACHEⅡ、SOFA评分以及血浆Ang-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脓毒症各组Ang-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IF组、双重感染组、革兰阴性菌组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水平分别为13.7、12.9、13.8 ng/ml,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APACHEⅡ、SOFA评分均有明显的独立相关性(β=0.468,P<0.05;β=0.626,P<0.001).结论 在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的水平可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而且Ang-2上升的程度与APACHEⅡ以及SOFA评分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APACHEⅡ以及SOFA评分均能够作为本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温江涛;周彦;杨林;徐燕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的存在和变化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拓普异构酶Ⅱ编码基因A亚单位基因gyrA以及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qnrA、qnrB、qnrS、qepA、aac(6')-I b-cr)有无变异.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除13、14号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外,其余均为耐药或中介,其中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全部耐药,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3类药物耐药性均>90.0%;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除13、14号株外,其余18株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第83位密码子TCA→TTA均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Ser→Leu),20株菌株第87位密码子GAA均无变异;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qnrA、qnrB、qnrS、qepA、aac(6')-Ib-cr)均未检测出.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可能与gyrA基因突变有关.

  •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精细化流程安全管理探讨

    作者:于秀荣;许多朵

    目的 通过在手术室-供应室共同管理模式架构下,对手术物品供应精细化流程的管理,提供感染监测合格的手术物品保障手术顺利实施.方法 应用供应室清洗、灭菌机器实现资源共享,采用手-供一体供应管理对手术物品供应链制定标准化、精细化操作流程、手术使用物品进行检查质量控制管理.结果 2012年2-12月海南分院手术2710例的手术物品供应管理,高温、低温灭菌共计19 132包,回收清洗手术后器械11 019包;依据临床信息反馈,无一例因手术器械、物品问题影响手术;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 采用手-供一体供应管理提供安全的临床手术物品,实施有效的精细化流程管理,进行环节控制保障灭菌手术物品供应质量.

  • 供应室质量控制及物品应急召回的管理

    作者:曹静;温丽红;陈蓉华;王丽平;扈玥;王静

    目的 通过质量控制制度和物品召回预案,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及应急能力.方法 对供应室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建立质量控制员制度,制定紧急召回预案,加强工作人员职业教育,促进和提高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结果 在日常工作中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安全水平;并且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各种突发情况,使相关工作人员有预案可循;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发生事故后的影响,并在事后做到认真反思,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结论 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避免错误和事故的发生,并在事故出现时,通过物品紧急召回制度,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 心理契约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陈义连;廖玲丽

    目的 探讨心理契约管理对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压力及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针对复用器械集中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心理契约变化实施心理契约管理,抽取消毒供应中心1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测试供应中心护士心理压力程度的变化,同时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消毒供应服务满意度调查;对实施前后共51人次心理压力测试结果和32个服务科室共96份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心理契约管理后护士的心理压力偏高率由58.8%降至7.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科室对供应中心护士工作满意率由15.6%提高至64.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契约管理能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心理压力,提高临床对供应中心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 外来医疗器械不同清洗方法与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孟娥;朱彦;付玉平

    目的 探讨外来器械不同清洗方式与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 外来器械分别采取供应商清洗、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将外来器械直接机器清洗及工作人员采取手工预洗+超声酶洗+上机洗3种不同清洗方式处理的外来器械,经灭菌后使用,对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采取手工预洗+超声酶洗+上机洗方式处理外来器械,术后感染率低0.71%,直接上机清洗处理的外来器械,术后感染率稍高1.68%,由供应商清洗处理的外来器械,术后患者感染率高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来器械采取手工预洗+超声酶洗+上机洗方法为优化,对提高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降低医院感染是一重要手段.

  • 手术后器械回收清洗的污染控制与管理

    作者:龚珊;朱红;董薪

    目的 探讨手术后器械回收和清洁的程序与方式,以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方法 通过实践总结、文献分析法,总结术后器械回收、检查、分类、拆分、清洗、保护中的操作要点以及组织管理的程序和要求.结果 严格的器械回收、清洗流程,保证了手术室的感染得到严密控制,全面的人员培训管理,提高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结论 手术后器械的回收清洁工作,要重点抓好回收管理、清洗安排、组织管理3个环节,只有明确流程、规范程序、抓好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感染预防控制的落实.

  • 3种消毒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宁波;马宇洁;张虎;李一粟;刘磊;张红超

    目的 分析比较实施3种消毒控制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效果,以控制VAP发生.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所有机械通气≥5d患者797例,随机分为标准预防控制为对照组256例、应用75%乙醇强化消毒试验1组280例和三氯异氰尿酸强化消毒试验2组261例,3组均同时使用标准VAP预防策略,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WHONET5.4软件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VAP发生率对照组为28.1%、试验1组为18.2%、试验2组为15.3%,试验1组及试验2组VAP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照组分别占23.6%及25.0%、试验1组分别占17.6%及41.2%、试验2组分别占42.5%及12.5%,试验1组与试验2组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消毒控制措施可减少ICU VAP的发生率,预防VAP环境消毒时应根据致病菌流行病学特点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 影响电动床清洗消毒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邱素红;陈伯伟;黄朝晖;梁树森;陈严伟;李冉;高玉华

    目的 探讨低温加酶水洗对电动床特殊结构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寻找佳解决方案及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制定有效的清洗消毒程序.方法 对试验阶段的电动床进行清洗消毒效果评价,针对清洗消毒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采用相对低温水洗的清洗消毒程序,利用碱性多酶清洗剂对电动床实施清洗消毒.结果 暖箱培养48 h后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均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中≤5~10 CFU/cm2的要求,防止因床单位污染导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医院医源性交叉感染.结论 利用大型蒸汽清洗消毒设备开展对电动床低温加酶水洗,避免了电动床因其结构的特殊性而不能进行清洗消毒.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雅丽;岑尧;张翠英;侯建华;武珊

    目的 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发现宫颈病变及分流管理细胞学结果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1例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阳性的患者,行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1例TCT结果异常标本中,病理证实正常/炎症为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34例,CINⅡ25例,CINⅢ/原位癌38例,腺癌(AC) 21例;TCT结果为ASCUS+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鳞癌(SCC)+腺癌(AC)中HPV阳性率分别为53.66%、54.55%、77.27%、87.88%、95.24%;各病理组HPV阳性率分别为炎症60.47%、CIN Ⅰ 67.65%、CINⅡ88.oo%、CINⅢ/原位癌89.47%、AC 95.24%;在41例ASCUS病例中,HPV阴性组无高级别宫颈病变检出,HPV阳性组高级别宫颈病变检出率为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的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演进有关,高危型HPV检测是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有效辅助手段,对TCT结果为ASCUS人群有分流处理的作用.

  • 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鸿燕;申建维;刘东华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查阅和分析1187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统计患者年龄、临床诊断和Hp检查结果.结果 1187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检查结果阳性的607例,阳性率为51.1%,各年龄组患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中,以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高,达到100.0%,以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低,为40.4%,其他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率在44.4%~98.4%.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Hp对于诊断、治疗上消化道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PICU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作者:黄冠新;班莉婵;廖丹

    目的 分析2011-2012年上半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感染情况,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开始,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P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同时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结果 共监测1408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97例、112例次,感染率为6.89%、例次感染率为7.95%,日感染率为10.9‰、日例次感染率为12.11‰,调整日感染率3.8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1例占54.46%,其次为胃肠道、血液、皮肤与软组织,分别占25.89%和7.14%;发生医院感染的97例患儿中,进行气管插管61例占62.89%,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发生率65.57%;进行中心静脉置管16例,占16.49%,发生相关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发生率6.25%,留置尿管26例,占26.8%,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4例,发生率15.38%;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0.00%、16.67%、11.67%、11.67%、6.67%.结论 P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制定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普陀区围孕期妇女TORCH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贺娜珍;刘丽萍;胡碧燕

    目的 对普陀区围孕期妇女TORCH感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优生优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选取在普陀区进行产前检查的围孕期2939例孕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期妇女血清中TORCH-IgM和TORCH-IgG抗体;对不良妊娠结局的63例患者与60名健康妇女进行对照比较,观察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2939例孕妇中血清弓形虫IgM阳性12例阳性率0.41%,IgG阳性199例阳性率6.77%;风疹病毒IgM阳性31例阳性率1.05%,IgG阳性2501例阳性率85.01%;巨细胞病毒IgM阳性18例阳性率0.61%,IgG阳性2913例阳性率99.11%;单纯疱疹病毒Ⅰ型IgM阳性34例阳性率1.16%,IgG阳性1230例阳性率41.85%;单纯疱疹病毒Ⅱ型IgM阳性35例阳性率1.19%,IgG阳性523例阳性率17.80%;与健康组相比,TORCH-IgM阳性感染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进行TORCH筛查,防止孕前、孕期的TORCH感染,以便及时采取方法和措施,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对优生优育意义重大.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作者:纪文秀;王静

    目的 分析老年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减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老年病科1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0.7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3.4%,其次为泌尿道和消化道,分别占19.5%和15.3%;共检出病原菌175株,革兰阴性菌102株占58.2%,革兰阳性菌47株占26.9%,其中MRSA有14株,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与年龄、住院时间、原发疾病等因素相关.结论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高,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医务人员血源传染病职业暴露调查与分析

    作者:沈玲;毛军;滕长青;朱兰华

    目的 追踪调查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0月发生血源传染病职业暴露的117名医务人员进行追踪调查,对其职业、暴露源、科室、环节、处理等进行分析并追踪感染情况.结果 职业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80.34%、医师17.09%、检验人员1.71%、工人0.85%;暴露源种类依次为:乙型肝炎病毒63.64%,艾滋病病毒9.40%,丙型肝炎病毒3.42%,艾滋病合并梅毒0.85%;主要暴露科室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病科39.32%、外科14.53%、妇产科12.82%、肿瘤科11.11%、急诊ICU 7.69%;暴露的主要环节为动静脉穿刺23.08%、整理用物处理废物24.79%、拔针18.8%、手术缝合及外科器械16.24%、抽血及注射14.53%;117名职业暴露者,随访12个月,无1例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 加强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发生暴露后,立即熟练处理,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完全可以杜绝职业暴露所致的感染.

  • 2012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作者:薛菊兰;詹嘉琪;樊宏英;邹正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省医院感染监测中心统一要求,对2012年7月25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 1360例住院患者中有60例患者发生了63例次感染,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1%、例次感染率为4.63%;其中手术科与非手术科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59%、6.11%,例次感染率为分别为2.74%、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分别占69.85%、6.35%,手术科则以手术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次之;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96%,其中手术科和非手术科使用率分别为61.22%和39.94%,均以治疗性用药和一联用药为主;主要检出的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分别占17.46%和12.70%.结论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到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及管理的薄弱部门,为持续质量管理和改进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 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付胜奇;张淑玲;张洪涛;嵇朋;张道培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于2008年1月-2012年3月对3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痰培养结果、相关因素及对预后影响,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36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0例,发生率22.22%;痰培养共分离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2株占53.33%、革兰阳性球菌16株占26.67%,真菌12株占20.00%,排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0.00%、15.00%、13.33 %、10.00%、10.00%;患者年龄(61.80±18.89)岁、脱水剂应用(14.12±3.40)d、昏迷、侵人性操作、应用制酸剂、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高,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需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生理改变,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 老年患者发生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调查

    作者:潘君素;梁军兵;李隆祥;张茵;叶舒婷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及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艰难梭菌培养和PCR检测毒素基因A和B的方法,对住院腹泻的老年患者作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诊断,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832例老年患者共有93例发生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发生率11.2%,其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重症肺炎、肺炎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16.9%、12.5%和12.1%.女性患者发生率为13.2%,较男性患者的发生率9.6%高;抗菌药物的使用以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运用多和广泛.结论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加强艰难梭菌感染的认识,防止交叉感染.

  • 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

    作者:王凌云;吴莉莉;何秀娃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护理方法,改善吸入性肺炎患者的预后.方法 将112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常规口腔护理组及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组,分别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对3组患者中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例数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规口腔护理组、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组、对照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54.00%、20.00、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例数低于常规口腔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护理组的预后分析发现,治愈65例,治愈率58.04%,好转27例,好转率24.11%,死亡20例,病死率17.86%;其中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对照组的病死率高.结论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加强口腔护理及咳嗽反射刺激,有助于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并可增加吸入性肺炎的治愈率.

  • 人工鼻在胸椎结核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作者:姚丽伟;傅云斌;万海方;黄丽霞;汪国香

    目的 探讨人工鼻用于胸椎结核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0例择期全麻行胸椎后路内固定联合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鼻组(A组,30例)和非人工鼻组(B组,30例),全麻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后A组在双腔管与麻醉机螺纹管间接人工鼻,B组不接人工鼻,两组均由纤维支气管镜确定或调整导管位置;监测单肺通气前后的气道峰压,计算气道峰压增加率,记录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和咳嗽、咳痰情况.结果 A组气道峰压增加率(0.353±0.012)%较B组的(0.282±0.020)%略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呼吸道感染2例、感染率为6.67%,B组呼吸道感染8例、感染率2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咳嗽、咳痰者5例、发生率为16.67%,B组17例、发生率5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鼻可明显减少术后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发生率,不增加气道阻力,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胸椎结核手术单肺通气中.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姜源涛;姜源波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2年11月河北保定地区30所医院的7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出现的肺部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高龄、有多种合并症、白细胞升高、受伤至就诊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年龄、>2种合并症、白细胞增高是肺部感染的高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应早期接受正规内科规范治疗,术前积极控制合并症,改善肺功能,尽可能的降低围术期的肺部感染的发生.

  • 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自控镇痛对炎症水平的影响

    作者:瞿玉莲;杨海峰;陈建树;陈红霞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自控镇痛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及血清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2例,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术后肌内注射镇痛剂方式镇痛,观察组则采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术前及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0,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h及24h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由(0.67±0.58)pg/ml上升至术后3h的(1.95±0.39) pg/ml以及术后24h的(1.89±0.24)pg/ml;IL-10水平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h及24h血清IL-6、TNF-α、CRP及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及24h,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炎症水平,维持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 67例护士血源性锐器伤的调查分析

    作者:曹波;任晓琴;任秋惠

    目的 调查血源性锐器伤对护士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 对医院2011年5月护士发生的锐器伤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554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回收率99.3%;67名护士在5月曾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12.18%,低年资护士是锐器伤的高发人群,占65.67%;共发生锐器伤84次,注射器及输液针头刺伤75次,手术缝针伤7次,刀片及其他损伤2次;其中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使用过针头刺伤发生率为4.48%;损伤环节中,双手回套针帽发生率高,其次是输液后拔出动(静)脉针、针头放人锐器盒等,分别占34.52%、28.57%、23.81%;参加相关培训的护士占89.55%,刺伤前戴手套的仅占13.43%,刺伤后上报的护士仅占7.46%.结论 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全面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关键词: 护士 锐器伤 分析
  • 集束化护理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

    作者:周彩虹;郑瑞双;李乐之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规范人工气道管理护理操作行为.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集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其中采用传统气道管理方法者设为对照组,共103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者设为观察组,共106例;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抬高床头30~45°,持续点滴泵入气道湿化法,按需吸痰,使用负压吸引式牙刷为昏迷患者刷牙等,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气管切开期间住院总费用、气管切开时间及痰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69%,对照组为4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气管切开期间总住院费用为(7168.43±110.26)元,对照组为(9388.63±120.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为(9.31±6.20)d,对照组为(10.53±7.28)d;观察组气管切开时间为(33.80±5.90)d,对照组为(44.23±9.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为39.13%,对照组为54.76%.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和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气管切开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李旭征;张淑香

    目的 分析两年耳鼻喉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3912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12例患者中10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4.0%,其次为上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25.5%和14.2%;106例患者检出病原菌92株,检出率86.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3株占46.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1.8%和25.o%;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9.6%、15.2%、12.0%、10.9%、8.7%.结论 耳 鼻喉科医院感染控制应加强科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张小英

    目的 探讨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干预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科307例重症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和病原菌分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07例急诊科重症住院患者中3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2.05%,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37.8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65岁、住院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2 d、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深静脉导管、治疗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或激素、病变部位较多为出现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防范意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

  • 嘉兴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学分析

    作者:金玉霞;苗正友;宋勤浩

    目的 检测并鉴定浙江嘉兴地区住院患儿感染的呼吸道病毒,以了解该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疾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对2008年7月-2011年6月住院的8594例出生1 d~13岁的呼吸道疾病患儿痰标本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腺病毒(ADV)、人偏肺病毒(HMPV)共8种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8594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者2177例,病毒总体阳性率25.33%;检测出的首位病毒为RSV 1143例,占52.50%;3~6岁年龄组病毒检出率高,达37.52%,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检出率高为53.85%.结论 病毒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检出率在3~6岁组段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感染率高,以RSV为常见.

  • 青壮年患者腰椎融合器植入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剑;王赏利;何登伟

    目的 探讨青壮年患者腰椎融合器植入术后感染的发生,以降低致残率.方法 收集2006年2月-2012年5月720例行腰椎融合器植入术青壮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9例已确诊为伤口感染的患者中35例采用手术 清创,其余4例使用针对性强的敏感抗菌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患者出院的第1、6个月后的每6个月进行定期的门诊随访,时间3~6年,平均(3±0.5)年.结果 5例患者取出内固定融合器,11例患者重置椎间融合器的位置,通过Oswestry残障评分结果,有4例重度残障、17例患者中度残障、18例患者的下肢功能轻度残碍.结论 腰椎融合器植入术后感染不需取出椎间融合器,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清创等方法处理,适合在临床推广.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

    作者:曹淑贞;陈彩翠;杨菊妹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调查2009年2月-2012年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新式护理法以及传统护理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哕音、黏痰增多、胸部X线片特异性炎症阴影、白细胞增高、体温升高以及痰培养阳性等指标,试验组护理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所有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患者死亡;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相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试验组采用新式护理方法,优于对照组采用的传统护理方法.

  • 孕早期感染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林素云;吴秀英;叶珍花

    目的 探讨孕早期感染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早期梅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80例孕早期感染梅毒并要求驱梅治疗的孕妇作为病例组,将同期在医院进行孕早期检查并分娩的8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39岁;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早期感染梅毒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病例组孕妇自然流产4例、死胎或死产5例、先天性梅毒儿2例,不良妊娠率13.7%;对照组孕妇早产2例,无自然流产、死胎或死产及先天性梅毒儿,不良妊娠率2.5%;两组不良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梅毒孕妇就诊时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滴度>1∶8 (OR=5.72,95%CI-1.66~19.75)及未婚或离异孕妇(OR=6.90,95%CI=1.73~27.50)是梅毒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孕早期感染梅毒孕妇规范的驱梅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率及新生儿梅毒感染率.

  • 儿童社区获得性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金炎;张淼;邵春红;李平;郭凤琴;王勇

    目的 调查0~15岁儿童社区获得性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为儿童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146例住院患儿中患有复杂性腹腔感染年龄<15岁的临床资料,采用培养基或注射器无菌收集复杂性腹腔感染患儿手术中的腹腔标本,病原菌的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鉴定仪进行;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x2检验.结果 146例复杂性腹腔感染患儿中有128例为复杂性急性阑尾炎,占87.67%,其中142例送检标本培养阳性,阳性率为97.26%;共分离出212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病原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7.73 %和53.84%;两者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为100.0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均<40.00%;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5);有34例患儿抗菌药物单一使用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在联合用药的112例患儿中有79.46%患儿使用头孢菌素联合硝基眯唑类药物;患有阑尾周围脓肿的患儿治疗后体温降至<37.5℃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弥散性腹膜炎的患儿(P<0.05).结论 儿童复杂性腹腔感染治疗需要外科手术或与引流结合抗菌药物治疗,临床应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NSICU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王春莉;吴亚亭;谭晓风;宋艳红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1-12月NSICU分离出的467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NSICU医院感染多发生在重型颅脑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占75.8%;208例患者共分离出46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1株占62.3%,革兰阳性球菌135株占28.9%,真菌41株占8.8%,排名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9.1%、16.3%、15.0%、9.6%;病原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产ESBLs检出率为45.5%,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5.5%.结论 NSICU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普遍较高,需加强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64所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作者:李晖;钟巧;梁振涛;陆坚;邓启文;姚丽英;郑群;王德;龚瑞娥

    目的 全面了解某地区医院感染现状,对不同规模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全市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及调查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医院的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64所医院参与调查,调查住院患者21 242例,医院感染628例、689例次,现患率2.96%、例次感染率3.2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占38.32%,其余依次为皮肤和软组织、泌尿系统、上呼吸道、手术部位,分别占14.80%、11.32%、11.18%、8.42%;共分离出病原菌333株,检出率为48.33%,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8.92%、13.21%、12.91%、12.01%、9.91%,其中分离出多药耐药菌213株,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约占28.0%;不同规模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均以治疗性用药和一联用药为主,送检率平均为45.52%.结论 不同规模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有所差异,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整体水平;多药耐药菌株的检出需引起高度重视.

  • 手术室护士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依从性的调查

    作者:陈颖;董叶丽;黄淳茂;高燕珍

    目的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知识掌握及在关节置换手术中SSI预防依从性调查,了解关节置换手术中SSI预防执行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SSI预防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手术室35名护理人员SSI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关节置换SSI预防依从性检查表,对护理人员在120例关节置换术中SSI预防依从性进行检查.结果 共发放手术室SSI预防相关知识调查问卷35份,回收率100.0%;问卷总分10分,问卷得分4~9(5.8±1.6)分,及格率45.7%,其中术中防止低体温的措施掌握率高,为80.o%,手卫生的指征和方法掌握率低,为37.1%;120例关节置换术中手术室护士关节置换SSI预防依从率为(55.1±21.8)%,其中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依从率高,为94.1%,手卫生依从性依从率低,为25.0%.结论 手术室护士SSI相关知识掌握不全,在关节置换手术中SSI预防依从性低;因此要加强SSI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手术室护士在关节置换手术中SSI预防依从性.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同时期肠内营养对肠源性感染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谭崇友;曹丹丹;覃雪莲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同时期肠内营养对肠源性感染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以控制肠源性早期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6-2012年于医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营养支持的不同分为未行营养支持的对照组11例、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PN组)33例、行肠内营养支持(EN组)39例,通过比较症状改善以及白细胞、α肿瘤坏死因子及内毒素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评价不同营养方式或不同时期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发现,白细胞、α肿瘤坏死因子以及内毒素水平治疗前差异不大,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组中EN组降低为明显,而PN组与对照组相比,同样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对EN组患者依据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时期进行分组,同期相比越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其白细胞、α肿瘤坏死因子以及内毒素水平越低;治疗7d,部分患者的感染症状消退,比较各组之间的结果表明,EN组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N组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也有较大差异.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对控制肠源性感染、减轻感染症状等,疗效显著,远优于未行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类治疗方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条件实施肠内营养越早越好.

  • 狼疮性肾炎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骆玉璇;俞凯;王鹤秋

    目的 探究狼疮性肾炎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指导临床治疗措施、预防和控制狼疮性肾炎患者感染发生提供理论依据,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医院2007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83例狼疮性肾炎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分析,探讨其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391例狼疮性肾炎住院患者,其中18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46.80%;共检出178株病原菌,其中3例患者为病毒感染(2例带状疱疹、1例疱疹性结膜炎);感染以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12株占62.92%,革兰阴性菌25株占14.05%,真菌41株占23.03%;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血肌酐>707 μmol/L、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行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血白细胞数<3×109/L、血浆白蛋白<30 g/L是影响狼疮性肾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真菌为主,应根据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确定相应治疗方案,并建立防护措施,提高其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保证生存质量.

  • 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作者:周英杰;胡云;李妙芳

    目的 了解骨科医院感染现患率,为制定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11月15日0:00-24:00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27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例,现患率为2.67%,例次率为2.67%;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VIP、手外一、手外四、骨盆外科、手外二,感染率分别为10.00%、9.26%、9.09%、8.89%、7.84 %;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占94.12%,其次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分别占2.94%、2.9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5株占73.5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9株占26.47%,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分别占15.15%、12.12%、9.09%、9.09%、6.06%.结论 应加强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和手术切口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CD64指数在评估女性下腹痛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键;黄许光;周桂勤;黄凯;董婷

    目的 评估CD64指数在女性下腹痛病因鉴别中的意义,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疾病/对照方法联合普外科、儿科、妇产科和重症医学科进行前瞻性分析,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主诉下腹痛的10~25岁的女性患者共52例设为疾病组,根据后的临床诊断,疾病组又分为急性阑尾炎组、卵巢扭转组和非外科疾病组共3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50名;所有患者均在入选后第1天进行CD64流式测定,疾病组患者还同步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B超等检测.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卵巢扭转组、非外科组和对照组的CD64指数分别为7.89±1.43、6.64±1.53、6.49±1.97和1.78±0.90,表明急性阑尾炎组、卵巢扭转组和非外科组CD64的指数均出现增高;急性阑尾炎组和卵巢扭转组与非外科组之间CD64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阑尾炎组的增高明显高于卵巢扭转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3,P<0.05),急性阑尾炎组、卵巢扭转组的CRP分别为(29.95±18.4)、(30.92±20.8)mg/dl,CRP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下腹痛女性患者中CD64的检测有助于区分急性阑尾炎和卵巢扭转,可为临床治疗和提供可行的策略和重要依据.

  • 高压氧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晨;张禹;张良;孟祥恩;吕艳;李铭鑫;潘树义

    目的 分析高压氧治疗期间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控制对策.方法 对2007年4月-2011年4月119例次进行高压氧治疗的住院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9例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1例、32例次,感染率为17.65%、例次感染率为26.89%,无因肺部感染死亡患者;单因素分析发现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总治疗次数、单次周转住院天数、是否合并肺外慢性基础疾病、是否为老年患者无明显相关;与气管切开状态、意识障碍、未单加压治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造口状态、非单独加压治疗、意识障碍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气管切开状态、意识障碍、未实施单加压治疗是导致的高压氧治疗期间出现肺部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原发病、改善患者意识状况、尽量单独加压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高压氧治疗期间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整形外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思洋;聂祥智;余墨声;吴晓蔚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2月-2012年5月4231例整形外科进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手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合并基础疾病、切口暴露时间、手术部位及围手术期用药等.结果 调查患者4231例中感染15例,感染率为0.35%;手术室的菌落数、人员的流动、器械的清洁程度、无菌操作以及手术室消毒、手术室温度、湿度、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是导致患者感染的单一危险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室菌落数、手术室参观人员以及合并糖尿病等是导致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手术室严格控制感染危险因素的发生,可明显降低整形外科手术感染的可能性.

  • 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何艳凜;邢亚威;贾志英;杨兴肖;刘志广;王媛;陈俊卓;冯军花

    目的 调查分析ICU医院感染率、病原菌检出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ICU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6月ICU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将住院>48 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病例199例,感染79例、150例次,感染率为39.7%、例次感染率为75.4%;送检标本主要为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高,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94.2%、76.9%、73.9%和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住ICU天数、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留置引流管、使用呼吸机、APACHEⅡ评分均与ICU医院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ICU天数(P<0.01,OR=3.457)、抗菌药物使用(P=0.005,OR=1.756)是ICU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进一步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尽量缩短ICU住院时间,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 肺叶切除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鹏;毛永彬;刘成涛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医院进行肺叶切除术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感染的有20例作为感染组,无术后感染160例作为未感染组,对可能导致手术部位感染各项因素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x±s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有20例,感染率11.1%,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部位感染与年龄、大量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有关(P<0.05),而与术前肺功能水平、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切除范围、术中失血量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等6个因素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容易发生感染,且其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尽量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 药物与人工流产妇女术后感染率的比较

    作者:刘妙珍

    目的 比较分析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妇女术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停经49 d内要求人工终止妊娠且无相应禁忌证的562名初孕孕妇,根据本人意愿选择终止妊娠方法,随机分为药物流产组308名和人工流产术组254名,观察比较两组流产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药物流产组308名中有3名流产后发生生殖道感染,感染率0.97%,人工流产术组254名中有6名发生生殖道感染,感染率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流产宫腔内没有手术操作,子宫内膜不会形成人为的局部创面,减少了感染的机会,从而流产后生殖道感染率更低.

  • 预防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措施研究

    作者:肖娴;牛慧军;李真

    目的 研究心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加强对患者呼吸功能进行训练,为避免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在外科接受治疗6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并分析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6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肺部感染发生.结论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并做好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患者梗阻性黄疸胆汁细菌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曹友红;孔文涛;王福根;缪林;文卫

    目的 分析了解梗阻性黄疸类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1例梗阻性黄疸类疾病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梗阻性黄疸类疾病患者胆汁培养总阳性率为82.72%,67例阳性结果中共培养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6.47%,革兰阳性球菌占2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总耐药率低,为6.15%,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2.31%、16.92%,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等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耐药低,为0,其次为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利福平、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5.89%、11.76%、17.65%、23.53%.结论 梗阻性黄疸类疾病患者引起胆道感染的治疗首先应解除梗阻病因,再有针对性地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叶帮芬;杨庆;郭小慧;李萍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医院>60岁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88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588株占84.2%,革兰阳性球菌213株占11.3%,真菌85株占4.5%,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0%、15.5%、12.7%、8.0%、7.2%;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相对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尽可能地控制引起感染的环节,从而降低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务必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遏制病原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

  • 1999-2011年医院感染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作者:周秀珍;刘建华;张智洁;王艳玲;刘勇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肠球菌属的耐药性变迁和临床分布特点,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944株肠球菌属资料;用WHO-NET5.6软件分析耐药率变迁.结果 临床分离的1944株肠球菌属中以屎肠球菌为主,1161株占59.72%,其次为粪肠球菌714株占36.73%;肠球菌属在各种临床标本中主要分离自尿液和血液,分别占37.65%、24.12%;肠球菌属在各临床科室的分布主要来自外科和内科,分别占31.79%和26.08%;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但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则相反;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9.66%和13.10%,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70.0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5.49%;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及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70.0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保持很好的敏感性.结论 肠球菌属感染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所引起的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和血流感染为主,肠球菌属总体耐药率较高,多药耐药和高耐药现象相当严重,屎肠球菌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耐药特点及菌种间的耐药性差异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然是治疗肠球菌属感染的佳药物.

  • 孕妇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曾华萍;张世林;罗文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孕妇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孕妇尿路感染的目的.方法 收集325例尿路感染孕妇为感染组,对其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和分布,同时选取未发生尿路感染的350例孕妇作为非感染组,调查两组的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2361例孕妇中尿路感染325例,感染率为13.8%,共检出3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75株占49.0%;革兰阳性菌163株占45.7%;真菌19株占5.3%;其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居前3位,分别占64.0%、31.3%和21.5%;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贫血、流产史、妊娠期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疾病、膀胱冲洗、血清白蛋白和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结论 尿路感染孕妇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该类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进行及时地治疗.

  •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

    作者:赵海霞;丁艳芳;何松茂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于感染灶取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对病原菌分布、药敏性进行分析,评价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80例MHD患者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96株,以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共培养出病原菌60株,占62.50%;其次是血管通路与尿路感染,分别占12.50%、10.42%;导致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共分离出56株占58.33%,其次为真菌,22株占22.92%,革兰阴性杆菌18株占18.75%;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治疗原则是经验用药与病原学相结合,单药治疗的患者55例占68.75%,联合用药25例占31.25%,仅1例血管通路感染患者用窄谱抗菌药物,其余患者均采用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率占98.75%;抗感染治疗时间为8~25 d,平均治疗时间(12.7士12.3)d,所有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无一例死亡病例.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肺部感染和血管通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是控制感染快捷有效的方法.

  • 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吕志玲;徐慧高;李静;高云明;朱建军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提供有效依据预防其感染.方法 抽选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分别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口腔黏膜情况、空腹血糖、义齿修复以及基础疾病进行分析;糖尿病患者采取标准含漱浓缩法进行口腔假丝酵母菌属培养;应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与临床各项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有29例,感染率48.3%;检出假丝酵母菌属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6.9%;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增高(OR=1.993,95%CI=1.971~4.096)、黏膜干燥(OR=4.620,95%CI=1.652~12.903)以及牙石状况(OR=3.840,95%CI=1.984~7.432)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增高、黏膜干燥以及牙石状况为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预测是否存在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及时进行口腔护理,降低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发生.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及控制措施

    作者:田春梅;李德保;靳双周;龙子媛;任冬梅;郭晓霞

    目的 调查某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感染原因,探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2月15日发生在某院部分重点科室MDRAB感染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并对ICU环境微生物进行采样分析,实施紧急综合控制措施.结果 2011年1月1日-2月15日检出MDRAB56株,明显高于2010年同期及前期水平;大部分患者基础病严重、高龄、气管切开或插管;环境微生物监测结果显示,空气中未检出MDRAB,物体表面消毒前18份标本中检出MDRAB 12株;其中6株耐药率与患者接近,具有一定的表型同源性;非MDRAB感染患者的物体表面未检出MDRAB;工作人员手7份,检出1株MDRAB;采取综合控制措施1个月后,全院MDRAB的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 启动紧急控制预案,成立多药耐药菌管理小组与控制小组,强化MDRAB患者的隔离管理、病历排查、物体表面消毒频次及手卫生,加强现场培训与指导,可有效控制MDRAB的流行与暴发.

  • 2004-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多药耐药监测

    作者:高玉红;李丰良;李铭刚

    目的 了解医院2004-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多药耐药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用VITEK-2 Compact鉴定系统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同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4-2011年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803株,其中痰标本占85.7%;ICU、干部病房和神经科是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较高的科室,分别占23.2%、20.9%、12.5%;鲍氏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至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的为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均为76.0%,耐药率低的为米诺环素,为28.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62.4%~76.0%;2008年出现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2008-2011年分别检出MDRAB 2、3、86、169株,检出率分别为2.2%、2.6%、49.1%、67.6%;从2009年起出现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009-2011年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0.9%、1.1%、4.8%,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增高,同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也明显增高,因而加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革兰阴性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展冠军;缪玉山;詹莹;柳亚敏;厉伟兰

    目的 了解医院3年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变迁并提供有效数据,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变迁.结果 3年共分离革兰阴性菌4197株,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1.3%、21.0%、18.6%、11.1%;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6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3.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5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97.5%.结论 医院3年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有上升趋势,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

    作者:王蓝鸽

    目的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医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探讨其在临床的实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提供佳的检测技术.方法 检测502例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急性期静脉血样本,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呼吸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检出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7.93%,其中肺炎支原体多见,占40.84%,其他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1型、副流感病毒1、2、3型、肺炎衣原体、甲型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95%、8.96%、6.37%、2.99%、1.99%、1.59%、1.39%、0.60%;42例首次检测为阴性,重复采血复查后8例阳性,1~3岁年龄组感染阳性率高.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对于儿科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发现及病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张健;邓芳;张世勇;舒德忠;彭其胜;刘红云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预防及抗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1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标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分别收集铜绿假单胞菌为243、260、204株,连续3年比例均>80.00%,其次为创面分泌物、血液及尿液等;感染科室主要分布在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分别占49.36%、14.57%、12.5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低,其次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43.84%,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5.37%.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类型基本相似,亚胺培南、头孢他啶仍然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

  • 1616株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双;滕清良;刘佳丽;刘运林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感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WalkAway 96 PLUS自动化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和K-B法检测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同时对各种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4-6月临床共分离病原菌1616株,分离率前4位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216株占13.3%、肺炎克雷伯菌196株占12.1%、铜绿假单胞菌194株占12.0%、大肠埃希菌177株占l1.0%;大肠埃希菌主要从尿液和痰液中检出,检出率分别占45.2%和19.2%;其余病原菌主要从痰液中检出,检出率在73.0%~83.5%;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18.0%,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12.4%~100.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13.3%~100.0%,且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为有效控制病原菌引起的感染,临床上应动态监测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根据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观察

    作者:陈兰珍;李建英;林华英;刘永兰

    目的 分析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进一步有效预防控制的方法.方法 对2011年12月-2012年3月26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定植患者及10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定植组与肺炎组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激素使用、免疫功能缺陷、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处理方案,并观察执行后患者的预后结果,分析执行防护规范前后,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痰培养阳性定植组与肺炎组年龄分别为(60.7±20.3)与(79.4士4.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定植组与肺炎组,抗菌药物使用、总机械通气时间、APACHEII评分>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患者,病死率11.1%,30 d生存率91.7%,出院30 d重新入院率11.1%.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与医护人员传播、机械通气密切相关,正确执行感染预防控制规范,可有效防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传播;头孢哌酮/舒巴坦+多西环素治疗感染患者部分有效.

  • 感染性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属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王顺;王永涛;贾征夫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性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属种类、临床标本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寻求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萨布罗培养基培养真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 20C AUX假丝酵母菌属鉴定板条和ATB 3 Fungus假丝酵母菌属药敏板条进行假丝酵母菌属的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分离假丝酵母菌属25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居第1位,培养出142株,占总数的55.9%;分离率第2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培养出41株,占16.1%;其余依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3.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8.7%、克柔假丝酵母菌6.3%,假丝酵母菌属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检出率为61.0%;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伏立康唑的敏感率高,敏感率为81.3%~100.0%;而假丝酵母菌属对临床使用较多的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有降低趋势,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结论 临床医师要提高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愈率,就必须积极送检感染性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而真菌药敏试验的结果能够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避免无序用药导致真菌的耐药性日益升高.

  • 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调查分析及控制措施

    作者:贾军;祁惠燕;马慧英;马秀清;解承娟;杨军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现状,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56例患者送检样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并分析多药耐药菌的种类、数量、来源部位及控制措施.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6株占58.9%,革兰阳性菌71株占26.8%,真菌38株占14.3%;革兰阴性菌中分布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共43株占16.2%,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31株占11.7%和大肠埃希菌28株占10.6%;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大,为9.8%;真菌中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23株占8.7%、热带假丝酵母菌9株占3.3%和光滑假丝酵母菌6株占2.3%;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为53.2%,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93.0%、84.6%、77.4%、76.9%和75.0%;金黄色葡菌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其中金黄色葡菌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80.8%,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可达90.7%,此外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也对多数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结论 多药耐药菌已成为ICU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可起到重要作用.

  • 剖宫产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调查

    作者:黄娥;刘学政;董虹;范文

    目的 探讨医院产科剖宫产术后继发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类别及耐药性,为有效治疗剖宫产术后尿路感染提供参考指南.方法 尿标本细菌培养、计数、菌种鉴定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常规方法进行操作;药敏试验采用WHO规定的K-B法,抑菌圈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的判读依据CLSI 2009-2012年新折点分析;药敏数据采用WHONET5.5软件处理.结果 271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以肠道菌群为主,检出率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总数的39.8%、16.5%;病原菌多数为耐药性很强的细菌,对临床惯用的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产ESBLs细菌检出75株,检出率为47.5%;但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保持了100.0%敏感性.结论 剖宫产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通常与其他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无明显区别,其耐药性表现为上升趋势,应严格执行国家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改变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局面.

  • 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美莲;张海茂;赵自云;江秀爱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肿瘤患者肺部感染分离出的1020株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年共分离出病原菌102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59株占64.6%,革兰阳性球菌155株占15.2%,真菌206株占20.2%,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3.3%、12.1%、9.6%、8.3%、8.1%;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5.0%,对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30.0%;革兰阳性球菌中的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80.0%,肠球菌属对红霉素的耐药率>90.0%;常见真菌除伊曲康唑外,对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均<10.0%.结论 加强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耐药监测,能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

  • 脑卒中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探讨

    作者:程晓玲;黄宏耀;吴磊;程伟;李婉秋;黄豫军

    目的 探讨医院279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无菌手法收集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性标本;细菌培养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操作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指定的纸片扩散法,判断依据CLSI的新折点分析,药敏数据统计运用WHONET5.5软件版本分析.结果 279例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标本中分离出31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3株占74.9%,革兰阳性菌53株占17.0%,真菌25株占8.1%;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5.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0.7%、17.9%、14.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MRSA检出率为51.2%;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泛耐药菌株阳性检出率分是为15.2%、11.3%%.结论 神经内科医师应减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肺部感染的诱发概率;医院领导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提高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水平,延缓细菌耐药性不断增长的趋势.

  • 深部真菌感染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余旭良;祝进;陆军;白永凤;郑蓉

    目的 了解近5年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临床诊治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真菌检出情况、真菌的临床标本、真菌种类及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5年真菌在临床病原菌中所占比例由2007年的7.8%上升至2011年的26.2%;临床标本以呼吸道标本居多,占82.7%,其次是尿液标本,占8.3%;感染的菌种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构成比由2007年的50.8%上升至2011年的66.3%,光滑假丝酵母菌则由2007年的20.6%下降至13.1%;伊曲康唑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已>30.0%,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耐药率较低.结论 医院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应该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院内真菌感染.

  •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范文;段六生;雷鸿斌;黄娥

    目的 探讨医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病原菌耐药性,为预防与治疗手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医院323例心胸外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标本采集、细菌培养与菌种鉴定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程序进行操作;药敏试验采用WHO规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抑菌圈测量和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的判读依据CLSI的新折点标准分析;药敏数据统计采用WHONET 5.5软件处理.结果 3年心胸外科323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感染389例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44例次,占62.7%,其次为手术切口和泌尿道,分别占10.8%和9.2%;共分离出4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6株占71.1%,革兰阳性球菌86株占21.4%,真菌30株占7.5%;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2.1%、19.2%、14.7%、12.4%、7.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9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尚保持敏感,耐药率均<24.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但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其已产生了30.3%~32.5%的耐药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4.1%;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2.4%、16.9%;产ESBLs菌检出率为51.9%.结论 医院应重点落实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耐药细菌预警机制,扭转细菌耐药性不断增长的危险倾向.

  • ICU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少增;郑鹏强;蔺静;蒋伟;于勇

    目的 了解医院ICU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ICU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在817例BSI标本中共分离出199株不重复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24.4%;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占37.7%,革兰阴性菌104株占52.3%,真菌20株占10.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8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均较敏感.结论 医院ICU血流感染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比较广,耐药性差异较大,其中耐药性很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BSI的主要病原菌,也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点,同时也要重点关注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陈叶红;张林;张生大;金燕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科室分布、耐药性变化及常见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按季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全年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796株,ICU检出506株,占63.6%,居第1位;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等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第一季度>90.0%,后3个季度<90.0%,平均下降18.9%;对头孢噻肟、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50.0%~90.0%;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耐药率<20.0%;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为0;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舒巴坦DDDs排序一直保持在前3位;阿米卡星DDDs增长明显,后3个季度平均比第一季度增长380.3%;头孢噻肟DDDs第四季度只占全年度的0.4%.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整体上呈现耐药率逐渐下降又反弹的季度波动规律;应对ICU等重点感染科室加强用药监控,减少细菌耐药产生.

  • 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王世瑜;刘晔华;穆红

    目的 探讨某院2009-2011年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按照CLSI 2008年标准,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腹腔分离病原菌144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5株占34.21%、革兰阴性菌805株占55.62%、真菌147株占l0.17%,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5.13%、13.20%、12.65%、11.33%、8.36%;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但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仍保持敏感,未发现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在非发酵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49.5%和41.9%;产ESBLs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7.1%和58.2%,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及时准确的培养结果为临床控制耐药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马冬媛;辛续丽;杨朵

    目的 对医院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分析,为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ICU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分离的99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药敏鉴定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WHONET5.3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2009-2011年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为痰液,占85.5%~86.3%,尿液占4.9%~6.8%,分泌物占2.0%~3.7%,血液占0.9%~1.3%;2009-2011年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从42.0%升至75.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从26.9%升至58.6%、头孢吡肟耐药率从26.5%升至47.9%、亚胺培南耐药率从48.9%升至76.9%、庆大霉素耐药率从13.2%升至71.8%、环丙沙星耐药率从40.6%升至80.5%、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从54.3%升至79.1%;至2011年ICU分离菌株与非ICU分离的菌株相比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ICU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非ICU菌株.

  •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谷存国;曹兴华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医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PAE,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及鉴定卡;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依据CLSI新折点判读结果;数据处理应用WHONET5.0软件分析.结果 各种标本中共分离出PAE 233株,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76.0%,其次为脓液和分泌物标本,占10.7%,胸腹水、脑脊液及胆汁标本,占6.4%;PAE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88.0%,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耐药率<30.0%;PAE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26.6%.结论 PAE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当结合医院耐药监测报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 老年住院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华;钟亮尹;王洪云

    目的 对老年住院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进行临床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住院患者出现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的201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及其耐药性.结果 201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中103例基础疾病为肺部慢性疾病,占51.1%,明显高于其他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应用≥3种抗菌药物,占43.3%,明显高于应用抗菌药物<3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中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的耐药率>80.0%.结论 肺部慢性疾病患者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同时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越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常规应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佳.

  • 2007-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祝亚文;张春霞;彭立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监测控制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分离的745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其感染部位、标本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2007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745株,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占92.1%,其次为尿液占5.6%;2007-2011年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6.42%、50.00%、51.60%、62.31%、67.98%,呈逐年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一直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其高耐药率分别为7.14%和12.79%;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检出菌株数逐年上升,2008-2011年检出MDRPA18株,未检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具有多种耐药机制,易诱导耐药性产生,临床用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ICU医院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勇昌;赖伟忠;陈月新;罗晓

    目的 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2008年1月-2012年5月ICU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鉴定肺炎链球菌52株,并进行药物药敏试验,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住院患者分离52株肺炎链球菌,医院感染肺炎链球菌占检出肺炎链球菌65.38%;医院感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8.24%,对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阿莫西林及头孢噻肟为52.94%及47.06%,对氯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94%、8.82%、14.71%、8.82%,而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暂无耐药性;医院感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于非医院感染肺炎链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医院感染肺炎链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减少经验性用药,建议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的监测及预防

    作者:姜升立

    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IPH)是指核心体温<36℃,临床上将核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1].平均而言,患者在手术期间核心体温会下降1~3℃[2].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术中常见的、可预防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90%[3].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可引发严重的后果,为患者带来额外的创伤和经济上的损失,以往临床工作人员对低体温重视不足,较少进行干预.因此,本研究将低体温的机制、监测及预防展开综述,为临床工作人员进行低体温方面研究及预防提供方向思路.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控制进展

    作者:龚光明;陆俊国;李桃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ICU机械通气患者为常见的感染疾病,占机械通气并发症的90.0%[1],病死率高达20.0%~70.0%[2],延长了住院时间、加大了住院经费,预防VAP亦成为当前ICU感染控制的首要任务[3],已受到危重病急救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如何寻找临床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VAP,是感染管理、护理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本研究回顾近年VAP的影响因素及预防与感染控制现状,以期为预防VAP发生及保障患者安全提供研究依据.

  • 结核诊断指标在诊断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战云飞;刘风霞;杨效光;刘国利;吴海良;李欣欣;李淑艳

    目的 调查血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胸部CT、血沉4种指标对诊断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住院的肺结核患者(PTB) 160例和非结核患者(NPTB) 100例,对其血结核抗体、PPD试验、胸部CT、血沉进行统计分析,血结核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PPD试验采用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统计比较采用x2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结核抗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37.5%、68.0%、65.2%、59.5%; PPD试验硬结平均直径≥5、≥10、≥15、≥20 mm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88.8%、86.8%、76.9%、61.3%,20.0%、22.o%、86.0%、90.0%,64.0%、64.1%、89.8%、90.7%,52.7%、78.8%、27.5%、13.9%;肺结核胸部CT表现阳性率为97.5%;血沉率65.0%;当PPD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20 mm时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NPV和PPV均高于血结核抗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D试验较血结核抗体对诊断肺结核的意义大,胸部CT阳性率高于血沉,诊断肺结核优先选择胸部CT和PPD试验.

  • 社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横断面调查

    作者:陈刚;许越琳

    目的 调查某社区医院中心门诊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以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对医院中心门诊部2012年2月1619张、5月1622张电子处方进行分析,并以药物应用指数(DUI)及2011年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行合理用药评价.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分别为2月份46.45%、成人41.09%、儿童72.30%;5月份处方率37.61%、成人35.43%、儿童50.21%;成年及儿童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均显示5月份比例低于2月;两次横断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显示,多数科室5月份低于2月份;成人主要抗菌药物针剂使用分析显示2月份与5月份的DUI大致相似;抗菌药物使用级别以非限制类抗菌药物为主,无特殊级别抗菌药物使用.结论 两次横断面调查显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5月份较2月份有明显改观,但尚需加强管理.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后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作者:毛小红;俞佳;祁金文;谢丹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工作提供数据.方法 抽取呼吸内科2012年7月126份出院病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126份病历中有116份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92.06%;主要疾病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和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病原菌送检率93.10%;抗菌药物总使用强度为166.68;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共13例,联合用药率为11.21%;抗菌药物使用约50.00%为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的50.51%;抗菌药物以静脉制剂为主,占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的78.46%;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为常使用类别,使用率分别为37.74%、33.96%和13.06%;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品种为莫西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结论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较规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 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儿童细菌性角膜炎疗效比较

    作者:肖志刚;王平;邓姿峰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性角膜炎病原菌构成,比较0.5%左氧氟沙星与0.3%氧氟沙星治疗儿童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5月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的患儿1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前6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后20例为备选研究对象,分别给予0.5%左氧氟沙星(试验组)和0.3%氧氟沙星(对照组)滴眼液进行治疗并做细菌培养,观察两组的疗效、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儿童细菌性眼内炎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占79.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两组分别占51.7%、56.7%,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组分别占25.0%、26.7%;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儿童细菌性眼内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内的治愈率氧氟沙星为43.3%、左氧氟沙星为63.3%,左氧氟沙星显著高于氧氟沙星治疗组(P=0.03);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3%和10.0%,主要为眼部刺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以有效治疗儿童细菌性角膜炎,并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横断面调查分析

    作者:王悦;张鲁涛;史利克;刘燕;王黎一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学检查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年10月17日的1857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学检查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857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706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02%,其中治疗使用率为60.20%,预防使用率27.90%,治疗加预防使用率11.90%,一联用药使用率79.75%;治疗用药病原体送检率为29.86%,分离出病原菌14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9株占73.65%,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占20.95%、15.54%、14.19%、13.51%;革兰阳性球菌29株占19.59%,真菌10株占6.76%,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和泌尿道占76.36%.结论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偏高,应提高标本的送检率,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 不明原因发热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王西华;蔡丽婷;王西勇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FUO的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呼吸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78例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78例患者中确诊病例为73例,确诊率为93.59%;感染性疾病18例占23.07%,非感染性疾病55例占70.51%,恶性肿瘤14例占17.95%,出院时仍未能明确诊断疾病5例占6.41%;78例FUO患者中入院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有73例,占93.59%,抗菌药物使用1~6种、平均(2.81±1.36)种;78例FUO患者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2例,占66.67%,抗菌药物使用1~7种、平均(1.65±1.63)种.结论 非感染性疾病已上升为FUO的主要原因,临床上FUO病因明确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并制定FUO诊疗规范.

  • 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调查

    作者:孔彩霞;曹佩霞;金伟蓉

    目的 研究妇科腹腔镜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应用的适应证及效果,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36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类型分为两组,腹腔镜子宫全切与次全切手术183例,设为A组(污染类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出术179例设为B组(清洁手术),再按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3、5d与不使用抗菌药物分为Ⅰ~Ⅳ4个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退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术后感染率.结果 污染组4个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Ⅰ、AⅡ、AⅢ3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0.6±0.2)、(3.0±0.0)、(5.0±0.0)d,AⅠ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术后平均退热时间及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使用抗菌药物的BⅣ组术后平均退热时间和感染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洁组4个亚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子宫切除等污染类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缩短发热时间,降低感染率;无菌手术可以不使用或者少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疗成本.

  • 精细化管理在规范多药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梅卫玲;毛斐冰;毛垚良

    目的 解决多药耐药菌管理中末端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探讨有效管理模式.方法 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规范多药耐药菌管理的各项措施.结果 有效地控制多药耐药菌在院内传播,未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实现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 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执行力和环节质量,有效实现全员管理.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研究

    作者:刁丽;赵敏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医院12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病历按照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为预防组和非预防组,预防组按照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原则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非预防组未给予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总体术后感染率及具有糖尿病、高龄等感染危险因素患者术后感染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122例患者术后除1例因室颤死亡外,共10例出现感染,其中预防组5例,占8.33%;非预防组5例,占8.06%;28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组共18例,感染2例,感染率为11.1%;非预防组共10例,感染1例,感染率为10.0%,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的61例高龄患者中,预防组28例,感染3例,感染率为10.7%;非预防组共33例,感染4例,感染率为12.1%,两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围手术期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肝胆外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作者:杨晶;柴明珍;张蕾;涂平安;程传苗

    目的 了解肝胆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确保患者围术期住院安全.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4月Ⅱ类切口手术患者569例,回顾性统计分析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等指标,综合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0%,其中单联用药占14.2%,二联用药占85.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平均天数为5.5d,其中≤3d占8.3%,4~7 d占61.1%,>7 d占30.6%;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53.2%,其中头孢菌素二代比例高,硝基咪唑类占41.6%;非限制类用药占7.4%,限制类用药占92.6%,无特殊类抗菌药作为预防用药.结论 肝胆外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总体良好,但术后用药时间和抗菌药级别等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干预.

  • 目标监测在乳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前后的调查分析

    作者:郝海燕;钟青

    目的 通过对目标监测干预前后乳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6月(干预前)和2011年6-12月(干预后)乳腺外科手术患者,通过目标监测、相关干预、动态跟踪等措施,分析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7.9%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使加替沙星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1.3%降至11.4%,干预前后的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及联合用药率等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目标监测及相关干预措施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可行的,但在用药时机、用药时间、药物选择等环节还未达到要求,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