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塑料储物箱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李小雷;杜凤芹;张微;齐亚利;张瑞芳;王占国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做好环节质量控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过程控制,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1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1标本运送住院患者尿、便标本由病区护工统一送检验科,工具都是用塑料泡沫自制的托盘、无盖,送检过程中标本暴露,很容易倾洒污染医疗环境,对托盘没有任何清洁消毒措施,加之护工还要承担其他工作,经常在送检标本的同时呈送各种报告单,极易造成报告单污染,形成院内交叉感染的隐患.

  • 加强血培养标本采集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吴颖

    规范化的血培养采集方法能提高血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血培养的污染率.笔者就实验室以外的各个环节予以加强管理以进行质量控制.1 血培养采集前的准备1.1环境准备采集血培养标本15~30 min前避免干式扫地、扫床,避免家属、医护人员频繁进出,减少空气中细菌数量,减少环境污染概率.

  • 神经内科3例MRSA感染患者消毒隔离措施

    作者:鲍凤环

    2011年2月1日-3月21日我科共有3例MRSA感染患者,现将其消毒隔离措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例MRSA感染者男两例、女1例.两例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为脑出血.1例入院时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体温正常,入院后第3天突发寒颤,体温39.5℃,双肺听诊有湿啰音,CT示:右肺感染性病变,为医院感染,痰培养结果为MRSA感染;另两例入院时体温约39℃,双肺听诊散在湿啰音,为社区感染,入院后痰培养结果均为MRSA感染.

  • 改进气管内套管消毒方法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周莉;秦红梅;李鑫春;赵文婕

    为使气管内套管的清洁更加干净、操作便捷、规范,我院自2010年8月对气管内套管消毒方法进行改进,由化学消毒法改为高压蒸汽灭菌法,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1 方法病房护士为患者更换气管内套管后,将气管内套管放在100ml的3%过氧化氢液中浸泡,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每日上、下午两次回收.在污染区进行处理,首先用细毛刷刷洗气管内套管管腔,再用带有软化水的高压水枪冲洗管腔,然后在100℃干烤箱中烤10 min,烤干管壁水分.传至清洁区,护士用不同型号的气管套管测试气管内套管,配套后护士在纸塑袋上标明品名、内套管型号、封口(塑封机封口时带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者代码、锅号、锅次代码).

  • 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素质培训与管理

    作者:姜海燕;彭淑雯;万珍兰

    随着医疗规模的扩大,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设备的更新与应用,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素质、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就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素质培训及管理进行简要的探讨.

  • 眼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措施

    作者:陈建平;徐玲

    眼科手术病例居多,引起医院感染因素也多,若无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轻者造成眼部感染,重者发生眼内炎,甚至摘除眼球,将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因此,重视眼科医院感染控制,确保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病理标本HBsAg携带的调查分析

    作者:傅燕萍

    病理科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活体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可能导致生物传染危险性的各种潜在致病病原体如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现将病理科2269份病理标本中HBsAg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检测活体组织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2269份.病理检测标本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及切片等处理后,用ABC及SP法标记HBsAg比较检测结果.

  • 引起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护理因素与对策

    作者:余利君

    导尿管的留置为细菌提供了进入膀胱的路径,使微生物极易附着于导尿管和膀胱黏膜,导尿管表面的生物膜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尿液中大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诸多以上引起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因素中,护士作为导尿及尿管护理的直接执行者,其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日前对全院24个病区留置导尿、尿管护理操作及流程等方面进行现场观察,结合国外文献,发现会阴清洁、尿管固定、尿管封闭系统的维持、日常评估等方面存在不足,现报道如下.

  • 活力碘用于产后会阴伤口的疗效观察

    作者:邹芳铭

    本院使用活力碘,对产后会阴伤口清洁冲洗及换药,临床观察580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580例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年龄22~34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0例,其中会阴侧切445例,会阴自然裂伤50例,无裂伤35例,采用活力碘.对照组50例,其中会阴侧切48例,会阴裂伤缝合1例,无裂伤1例,采用苯扎溴铵治疗.

  • 消毒容器在供应室集中清洗的效果评价

    作者:冯志芳

    消毒容器的清洗、消毒、灭菌对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各科室自行处理费时费力,且受诸因素影响,消毒效果无法保证.由供应室统一回收、集中清洗,保证了消毒灭菌的质量,临床科室非常满意.1方法2005年6月-2011年,每周2次对全院收回的消毒容器进行手工清洗.供应室工作人员穿防护服、戴手套将持物钳放入1:200加酶超声清洗机内清洗5~10 min,然后热常水反复冲洗、漂洗、干燥;容器先用2%热肥皂碱溶液浸泡15~30 min,再用软毛刷在液面下反复刷洗后用热常水反复冲洗,后用蒸馏水反复冲净、干燥、包装、灭菌.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郭美丽;曾松芳;林之婕;刘倩如

    目的 调查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酶菌株;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88.0%;而非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68.0%、70.0%、22.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有较高的敏感率(>73.1%),而非产ESBLs菌株对上述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84.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为34.2%;产酶菌株对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包括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结论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在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已较为普遍,且产酶菌株多为多药耐药菌株,临床应重视此类菌株的出现,加强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性

    作者:胡金祥;鲁艳

    目的 探讨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12例VAP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方式、感染病原菌种类、耐药率等.结果 212例VAP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插管方式为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5.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PAE)分离率高,达22.3%;肺炎克雷伯菌(KPN)居第2位(16.5%);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8.0%;VAP病原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务必制定有效的VAP防治措施,降低VAP发病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 112株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AmpC酶及产ESBLs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晓哲;郭焕;刘利华;钱震雯;李伟霞

    目的 探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AmpC酶、产ESBLs的情况及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阴沟肠杆菌112株,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对AmpC酶进行检测,采用表型确证试验对产ESBLs进行检测,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12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痰液,占60.7%,其次为分泌物及尿液,分别占16.1%、13.4%;从112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碳青霉烯酶阳性2株,阳性率1.8%,AmpC酶阳性60株,阳性率53.6%,产ESBLs菌46株,阳性率41.1%,其中有28株仅携带ESBLs,42株仅携带AmpC酶,18株同时携带产ESBLs和AmpC酶.结论 应加强对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的控制和检测;阴沟肠杆菌产ESBLs和AmpC酶携带率高;临床治疗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产酶株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许亚茹;元小冬;于垚;郑秀芬

    目的 分析ICU易发医院感染的类型和主要病原学特征,指导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方法 监测2009年11月-2011年1月ICU医院感染患者,记录患者使用人工呼吸机、泌尿道插管、中心静脉插管、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等易感因素;且采集相应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0例,其中67例送检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74.44%,共培养出病原菌188株,其中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系统分别占78.19%、5.85%、14.36%;分离出的病原菌中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占96.60%,泌尿道中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占27.27%、36.36%、36.36%,而血液系统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占48.15%、29.63%、22.22%,且它们对于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 ICU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它们对于抗菌药物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加强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管理,是避免ICU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彭友林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发生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病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原发基础疾病、年龄、手术季节、手术性质、切口暴露时间、围手术期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共分离出感染病原菌254株,前3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4%、24.8%、18.1%,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检出率为l 7.2%,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9株,检出率为30.2%,铜绿假单胞菌中泛耐药株检出8株,检出率为12.7%.结论 必须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医院感染.

  • 老年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郑颖;陈亮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77例老年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PAE)分离率居首位,达26.7%;鲍氏不动杆菌(ABA)第2位,占23.5%;分离率居前5位的病原菌均显示了严重的耐药性,其中PAE、ABA泛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18.9%、21.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100.0%耐药.结论 医院务必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 肿瘤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宋晓玉;张莉;叶波;李力;全勇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 从肿瘤合并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287株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30.3%)、铜绿假单胞菌(19.9%)、大肠埃希菌(17.8%)、鲍氏不动杆菌(15.6%)等;其中,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14.7%.结论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程光敏;姜玲;尧兴水

    目的 了解医院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集患者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K- 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59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8.4%,铜绿假单胞菌第2位,占13.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3位,占12.6%;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监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规范用药,才能有效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提高临床治愈率.

  • 2008-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迁

    作者:何小帆;钟倩怡;金敏雅;余素飞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变迁,为临床治疗及预防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8-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与耐药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有逐年增多趋势,该菌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大多来自痰及咽拭子标本;2008-2010年耐 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上升明显的是头孢曲松,从57.55%上升至96.07%,至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除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3种抗菌药物外,耐药率均>5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逐年增多,应重视多药耐药菌的预防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詹燏;张红梅;汪慧;梅芬;卢忠心

    目的 调查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医院住院及门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46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泌尿系统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5.1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分别占48.07%、7.72%、7.30%,革兰阳性球菌占20.17%,以肠球菌属为主,其中粪肠球菌占9.01%,屎肠球菌占6.87%,真菌仅占4.7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敏感性好.结论 重视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对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 ICU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呼邦传;孙仁华;徐云祥;杨向红;李茜;韩芳

    目的 了解ICU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10年1月医院ICU临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结果 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18.3%,共获得临床分离病原菌217株,47.9%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肠杆菌科细菌70株,占32.3%,革兰阳性菌占37.4%,真菌占14.7%;常见的分离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5.6%、13.8%、9.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47.1%和42.8%,肠杆菌科细菌未发现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73.3%和78.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结论 ICU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性感染呈上升趋势;血培养分离株耐药现象普遍.

  • 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俞北伟;徐娇君;金美珠;应华永

    目的 监测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性.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320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所有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药敏性,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多黏菌素E全部敏感外,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2.5%;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52.8%和49.1%;对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分 别为45.3%和44.4%;不同科室分离株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耐药率高,外科病房次之,内科病房耐药率低;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89.4%.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多数菌株往往呈多药耐药性;不同科室来源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 2002-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变迁

    作者:何建方;沈翠芬;张晓祥;王伟洪;童照威;叶勇

    目的 了解2002-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湖州市中心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9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4423株,分离率为9.2%;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68.6%,其次是脓液及分泌物,占16.4%;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多,占29.9%,其次是呼吸内科和脑外科,分别占19.8%和16.8%;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完全耐药,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严重,呈逐年上升态势,其总体耐药率为70.3%、67.4%、7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2002-2008年也均呈逐年上升态势,但2009年后均有所下降,尤其以2010年下降明显,其总体耐药率为分别为48.1%、52.2%、51.7%、57.2%、56.0%、59.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2005年以前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2006年耐药性迅速上升,2008年达到66.2%和55.3%,2009年后又明显下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E9年间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做好医院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播散.

  • 2009-2010年惠州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与分析

    作者:吴峰;岳文婧;廖伟东;杨良妹

    目的 了解惠州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惠州地区6所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9年版判断结果,对所得的数据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株共11 1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044株,占27.41%,革兰阴性菌8061株,占72.59%;MRSA、MRCNS的检出率为35.8%和88.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2.6%和30.0%;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7.5%和9.2%;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5.3%和14.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6.9%.结论 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伟;李少增;周峥

    目的 分析2006-2010年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谱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尿液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2 Compact);根据CLSI 2010年标准,利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9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79株,占60.6%,革兰阳性菌483株,占24.8%,真菌283株,占14.6%;检出的前几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粪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分布于肾内科(16.9%)、干部科(14.5%)、内分泌科(12.2%)、重症监护病房(6.3%)、呼吸科(6.1%)和泌尿外科病房(6.1%);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6.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5.6%和77.4%,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8.8%和38.6%;发现1株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多药耐药(MDR)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3.8%和43.2%.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过去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

    作者:孙光成;史莉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预防控制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发生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1.7%、18.5%、17.2%、16.3%、6.8%;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2.1%,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8.8%~26.7%.结论 外科医护人员必须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 新建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作者:张迪;余追;周青山

    目的 了解新建ICU启用后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探讨其流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为ICU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8月23日-2010年8月22日入住新建ICU时问>48 h患者的各种体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新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72.6%;所有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8.5%,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占23.6%,铜绿假单胞菌占20.8%,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18.7%,革兰阳性菌占5.5%,真菌占16.0%,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8.2%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9.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类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敏感,敏感率>90.0%.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新建ICU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ICU医院感染的治疗首先需覆盖革兰阴性菌,根据药敏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若考虑存在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氟康唑可作为首选.

  •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现状

    作者:黄伟;李颖;周锋;罗艳;胡桂英;孔繁聪

    目的 探讨医院糖尿病(DM)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67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结果 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61.0%,肠球菌属第2位,占11.2%;除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以外,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十分严重,医院应加强力度,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 鲍氏不动杆菌致COPD患者继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娥;范文

    目的 了解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鲍氏不动杆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判断按照CLSI折点评价;采用WHONET新版本分析试验数据.结果 162株ABA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率为66.0%~68.5%,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ABA泛耐药株检出率为23.5%.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监控力度,遏制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月馨;张扣兴;席云;朱翔;朱东林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从2009年4-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20株MDRAB,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8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检测TEM、OXA- 23群、ADC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0%、65.0%、100.0%;其余均阴性,膜孔蛋白carO基因检测均阳性.结论 MDRAB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与产OXA- 23群碳青霉烯和ADC型AmpC酶相关;产OXA- 23型碳青霉烯酶是导致MDRAB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原因,与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缺失无关.

  •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朱健铭;刘国庆;姜如金;吴康乐;马兆龙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3-5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15株,先做β-内酰胺酶分型,再做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15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TEM-1 12株、KPC-2 9株、KPC-2-like 2株、OXA- 30 1株,检出率分别为80.00%、60.00%、13.33%、6.67%,2号株与6号株KPC基因为KPC新的变异型(KPC-2-like,GenBank登录号:HQ258934);其他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该组15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与细菌产4种β-内酰胺基因相关.

  • OXA-23酶基因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研究

    作者:肖慈然;邹玖明;杨燕;邓三季;李智山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OXA-型β-内酰胺酶基因在医院存在状况,探讨MDRAB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MDRAB,采用纸片扩散(K-B)法再次测定MDRAB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OXA- 23群、OXA- 24群、OXA- 58群基因.结果 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22株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耐药,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63.6%、36.4%;PCR检测OXA- 23群基因,22株均呈阳性,但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非常严重,且OXA-23群基因携带率高达100.0%,分离株的耐药性可能与OXA- 23碳青霉烯酶有关.

  • 新疆地区维、汉民族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型分布与变异研究

    作者:何超;王家路;张朝霞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型分布及耐药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对来自维族、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核酸阳性的927份标本进行与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相关的rtL180M、rtM204I/V、rtA181T/V和rtN236T的耐药突变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维吾尔族与汉族的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率分别为53.26%和5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个耐药变异位点中,rtL180M、rtM204I/V、rtN236T 3个位点的突变在两个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A181T/V在两个民族中的突变率分别为13.04%和3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04,P<0.05).结论 维吾尔族与汉族的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不存在差异,4个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中,只有rtA181T/V在两个民族之间有差异,且维吾尔族低于汉族,rtL180M、rtM204I/V和rtN236仍是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常见变异.

  • 1株携带qnrB4及aac(6')-Ⅰb-suzhou型基因同时产ESBLs、AmpC酶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调查

    作者:丁秋蕾;赵建宏;杨小娜;梅志琴;时东彦;安翠平;郝小军

    目的 了解1株产ESBLs、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种耐药基因:qnrA、qnrB、qn rC、qnrS、qepA、aac(6 ')-Ⅰ b,并对qnrB、aac(6')-Ⅰ b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该菌株除对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类敏感外,对其余药物均耐药;PCR发现该菌株同时携带qnrB和aac(6')-Ⅰ b,经测序并分别与已在美国国立信息中心登录的DQ303921 (qnrB4)和EF375621 [aac(6') -Ⅰ b-suzhou]型比对,同源性均>99.0%.结论 该菌株多药耐药的机制与产ESBLs、AmpC酶及携带qnrB4和aac(6')-Ⅰ b基因有关;该研究是第一篇从1株产ESBLs、AmpC酶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同时携带qnrB4和aac(6')-Ⅰ b-suzhou型基因的报道.

  • 复方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

    作者:栾耀芳;王军;孔祥山

    目的 探讨经不同煎煮时间处理的复方中药-银翘散、桂枝汤对临床常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及电镜下细菌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方法 采用M-H琼脂稀释法分别对来自临床的3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30株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敏感性对照试验,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银翘散和桂枝汤对两组不同的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煎煮10 min的银翘散对产与非产ESBLs的MIC值分别为(81.07±35.39)、(80.00±33.35) mg/ml,煎煮20 min的银翘散对产与非产ESBLs的MIC值分别为(74.67±34.09)、(82.13±34.32)mg/ml;煎煮10 min的桂枝汤对产与非产ESBLs的MIC值分别为(75.20±24.19)、(71.20±25.59)mg/ml,煎煮20 min的桂枝汤对产与非产ESBLs的MIC值分别为(72.00±24.41)、(69.60±25.49)mg/ml;统计学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煎煮10、20 min处理的药液对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平均MIC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治疗由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复方中药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 重型肝炎患者苏云金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苏智军;明德松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苏云金杆菌(Bt)的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55鉴定/药敏板进行鉴定与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Bt的耐药基因,并经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证实其分布.结果 该株病原菌经16S rR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GenBank注册号为FJ932761)证实为Bt;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四环素、夫西地酸、利奈唑胺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西丁、莫匹罗星等药耐药;PCR扩增1种AMEs耐药基因阳性,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为ant(3")-Ⅰ,于GenBank注册号为FJ644661.结论 Bt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主要与ant(3")-Ⅰ基因有关.

  • 乙型肝炎患者多项血清白介素及NO、CRP、TNF-α、D-D水平变化研究

    作者:张瑾;胡大康;宋志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多项血清白介素及及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就诊的15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视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者1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的多项血清白介素(IL-2、IL-10、IL-12)及NO、CRP、TNF-α、D-D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和IL-10分别为(13.78±1.06)μg/L、(22.47±1.96)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IL-12水平低下、为(31.63±3.40)pg/ml;观察组患者血清NO、CRP、TNF-α、D-D分别为(91.86±27.60) μmol/L、(6.25±1.14)mg/L、(35.00±10.00)pg/ml、(0.67±0.20)μg/ml,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多项血清白介素及NO、CRP、TNF-α、D-D水平变化明显,与病毒复制、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可以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 眼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吴丽萍

    目的 探讨引起眼科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将60例医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眼科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个因素与医院感染有关,以医院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主要危险因素:年龄≥60岁、接触性检查、侵入性操作、住院≥15d,OR值分别3.78、3.12、2.98、2.56.结论 眼科医院感染的因素复杂,应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准确和严格把握有创性操作的适应证;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 经直肠超声诊断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媛媛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S)诊断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40例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TAS)和直肠超声(TRS)诊断,其中117例同时行阴道超声(TVS),以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 TAS、TVS及TR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5.71%、87.18%、92.14%;TVS与TRS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T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7、29.40,P<0.01);TRS的诊断符合率高于TV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S检查图像清晰,定位准确,与TVS效果相当,但适用范围广,感染概率低,弥补了TAS及TVS检查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前后炎症因子与脂蛋白的动态观察

    作者:周娇萍;毛海红;罗建平;高家良;潘腾飞

    目的 考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炎症因子与脂蛋白的变化.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3月-2010年12月10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前1月内与病后1、5、30 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E(Apo E)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前所测CRP、Apo A1、ApoB、Apo 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CRP、Apo A1、Apo B、Apo E发病前分别为(231.00 153.00)pg/ml、(6.31 2.19)mg/L、(1.29 0.29)mmol/L、(0.68 0.15)mmol/L、(3.79 1.28)mmol/L,发病后第1天分别为(290.00±132.00)pg/ml、(12.31 2.64)mg/L、(1.19 0.26)mmol/L、(0.92 0.13)mmol/L、(6.01 1.3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o A1、Apo B和Apo E应列为临床常规血脂检查,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查可用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性.

  • 一起医务人员疥疮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对策

    作者:刘莎;林媛;曲秀娟;刘长香;陆东庆

    目的 探讨疥疮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对策.方法 医院2011年2月因1例挪威疥疮引起医务人员疥疮医院感染暴发,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医疗干预落实环境消毒措施.结果 调查接触暴露的医务人员60名,其中医务人员感染疥疮26例,感染率为43.33%;迅速诊断首发病例,给予疥疮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感染者和接触暴露者使用药物治疗或预防,环境消毒等措施得到落实;一周内感染流行得到了控制.结论 挪威疥疮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可能导致医院感染暴发;避免疥疮医院感染蔓延扩散,须采取快速、彻底的措施.

  • 黑热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

    作者:谭春艳;闭艺芳;姜烈君;周莹

    目的 降低黑热病的误诊率.方法 分析2例黑热病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骨髓中利杜体的形态特点及分布.结果 瑞氏-姬姆萨染色骨髓中的利杜体可见1个较大染紫红色的类圆形核,还可见1个比核明显小的呈棒状的动基体;动基体染紫红色,着色明显比核深且结构致密,动基体可在利杜体的任何位置出现,在其中的某些位置也许不甚清楚,但在整张骨髓片中会有大量利杜体可见典型的动基体;利杜体可散在或成簇存在,分布于吞噬细胞内外,位于吞噬细胞内的利杜体更易辨认.结论 找到动基体是识别利杜体避免误诊的关键,而利杜体在瑞氏-姬姆萨染色中比单纯瑞氏染色、糖原染色等着色更清晰、更易辨认.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彭建忠;詹燏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肿瘤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 肿瘤合并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134株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9.9%、19.4%、17.2%、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高龄、罹患慢性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放疗、化疗.结论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均为多药耐药菌,而高龄、罹患慢性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放疗化疗是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张丽莎;张晶;王竹筠;姚源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对2008-2010年收治的75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10收治的75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男31例,女44例,年龄20~68岁.穿刺部位选择贵要静脉58例,肘正中静脉17例,留置时间15~243 d.

  • 孕妇甲型H1N1流感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光民;张建菊;张晓斌

    目的 研究孕妇甲型H1N1流感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证实的14例甲型H1N1流感孕妇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X线片及CT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在出现临床症状后胸部影像学检查均有异常表现,轻症患者8例,其中6例为单个肺叶磨玻璃密度及片状高密度,2例双肺下叶片状高密度,3例伴少量胸腔积液;重症患者6例,表现为双肺多叶受累团絮状高密度,同时伴有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结论 甲型H1N1流感孕妇患者影像学征像为非特异性急性感染性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袁小莲;章卫根

    目的 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60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科室、同住院期间无切口感染普外科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以切口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logistic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危险因素: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高、备皮至手术时间长、Ⅱ类手术、多人病房;其OR值分别为3.62、3.12、2.98、2.54、2.48.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控制手术时间保持手术室空气净化度、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加强Ⅱ类手术管理,实施健康教育,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 72例妊娠晚期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世香;罗世成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多项血清因子变化规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11年4月医院治疗的72例妊娠晚期并发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72例妊娠无并发症孕妇为对照组,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72例妊娠晚期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保守治疗50例顺产,22例剖宫产,均母婴平安;观察组血清淀粉酶为(1968.45±223.45)U/L,脂肪酶为(202.15±56.41)U/L,IL-6为(60.25±16.21)pg/ml,IL-10为(55.47±6.21)ng/ml,hs-CRP为(19.25±3.15)mg/L,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为(634.68±59.78)U/L,脂肪酶为(457.63±55.14)U/L,IL-6为(32.14±15.42) pg/ml,IL-10为(26.45±5.02)ng/ml,hs-CRP为(4.52±1.45)mg/L,观察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每例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此类患者的多项血清因子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其治疗诊断提供依据.

  • 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感染多瘤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的现状

    作者:陈必成;白永恒;潘晓东;洪炜龙;王斯璐;郑少玲;杨亦荣

    目的 探讨移植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治疗后感染多瘤病毒(BKV)与巨细胞病毒(CMV)情况,为器官移植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FQ-PCR检测605例肝、肾、骨髓移植患者BKV和CMV的感染载量,ELISA检测患者FK506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5份标本中,共检测BKV感染者79例,感染率为13.06%,CMV感染148例,感染率为24.46%,双重病毒感染者为35例,感染率为5.79%;肝移植患者感染BKV和CMV阳性率为12.61%和15.97%,肾移植则分别为13.33%和27.08%,而6例骨髓移植标本则未发现病毒感染;CM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BKV,而病毒感染阳性者,则其FK506血药浓度较高(P<0.05).结论 移植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FK506后易感染BKV和CMV,并且感染程度与FK506血药浓度相关.

  • 免疫调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江;陈兆俊;徐兴

    目的 探讨免疫调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120例COPD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与急性期COPD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同时使用乌司他丁;两组在治疗的第1、3、7天时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和血细胞及CRP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 患者hs-CRP浓度为(45.17±39.96)m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9±2.04)m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期中性粒细胞计数为(7.03±3.53)×109/L,较缓解期(6.31±2.67)×109/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ICU时间及使用呼吸机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及住ICU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胸腺肽α1及乌司他丁对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可从多方面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保护器官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感染率及住院总费用.

  •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作者:任红润;周楠;叶发明;王文梅;王莉蓉;林梓桐

    目的 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在案的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30人,其中口腔内科12例,占40.00%,病房5人,占16.66%,其他科室散在分布;暴露中锐器伤24人,占80.00%;医师12例,占40.00%,护士15人,占50.00%,其他人员占10.00%;职业暴露的种类主要是车针类小器械以及注射器刺伤、划伤为主,占90.00%;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手指、手背等部位.结论 口腔科医师、护士均易发生职业暴露,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自身防护不够、操作不规范以及医护配比不足所致;应完善报告处理制度、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合理人员配置等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发生,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 严重创伤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鲍乐乐;程正祥;王秀环;马漪洁;陈占军;魏丽

    目的 对严重创伤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治疗对策、降低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9年1-12月及2010年1-12月中心静脉插管感染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开始目标监测并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后,感染发生率由2009年的11.9%下降至2010年的5.4%;无菌操作不严格、不重视插管的护理、患者免疫力下降等是引起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严重创伤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的感染相关性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湿备体外循环环路系统在手术室内保存期限的研究

    作者:贾在申;李砚平;王爱萍;侯晓彤

    目的 评估手术室湿备密闭的体外循环环路安全(不受细菌污染)时限.方法 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5套密闭的体外循环环路,采用2000ml勃脉力A液体预充和排气后,存放于北京安贞医院万级层流手术室内,分别于预充即刻、12、24、36、48、60、72 h,在动脉滤器出口内侧、静脉总干内侧和膜式氧合器储血罐心内吸引连接处内侧抽取10 ml预充液,直接接种培养,同时做手术间的空气细菌培养观察其菌落生长情况.结果 所有时间点的空气培养均为阴性;5套体外循环管路分别在连接后即刻、24、48、60 h时各处标本均未观察到菌落生长;72 h时于其中1套体外循环环路的膜肺出口处取样标本中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湿备体外循环环路存放于万级层流手术室条件下<60 h是安全的.

  • 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感染对照研究

    作者:贾科;付茂勇;赵晓菁

    目的 比较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感染率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胸外科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32例实施完全胸腔镜手术(试验组),同期33例NSCLC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心律不齐1例,切口感染1例,肩部活动障碍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1%,其中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6.1%;试验组肩部活动障碍1例,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1%,其中感染发生率为0,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0 d与治疗前和术后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VEGF减少更为显著(P<0.05);两组术后5dIL-6居于较高水平(P<0.05),术后30 d降低显著,与对照组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天数、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VEGF术前和术后5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免疫力差异导致两组感染发生率不同,完全胸腔镜较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手术创伤小、感染发生率低,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安全可靠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 ICU患者鲍氏不动杆菌定植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赵洪峰;任淑华;蔡艺飞

    目的 调查ICU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ABA)的定植、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2864例患者发生ABA定植、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入住ICU前,3.9%的患者发生ABA定植,2.3%的患者感染,5.7%的患者定植或感染;入住ICU后16.9%的患者发生ABA定植,6.2%的患者感染,16.7%的患者定植或感染;患者入住ICU后定植率在第1周高,为35.9%,第4周以后降至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35,P<0.01);定植患者中发生ABA的感染率第1周为43.9%,第4周以后感染率100.0%,ABA定植患者感染率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73,P<0.01);ABA定植或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定植或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39,P<0.01);ABA定植与感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定植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住院患者ABA定植、感染率有明显的特点,对医院感染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应根据ABA的定植或感染规律,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ABA感染的暴发流行.

  • 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明;郭智;瞿嵘;陈丰

    目的 总结分析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所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240例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0份标本均进行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其中125份阳性,阳性率为52.1%;病原菌结果分析显示,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60.8%,其中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25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4.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表皮葡萄球菌12株、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真菌占4.8%,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共有32例患者出现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3.3%,其中15例死亡,死亡率为46.9%,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及心脏功能衰竭.结论 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容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应及时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及治疗肺部感染是减少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

  • ICU应用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颖霞;王书会;邓钰;王海燕;王一瑶;孙羽

    目的 研究分析ICU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ICU49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2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98例,感染率为36.03%;患者基础疾病数量、机械通气时间、疾病严重程度、气管插管方式等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多种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实施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60例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液学检测分析

    作者:刘小宁;衡春;李元媛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血液学改变.方法 患儿入院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MV-DNA,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心肌酶测定及胸部X线摄片;分析患儿的血液学改变.结果 60例患儿中28例发生血液学改变,发生率为46.67%,其中轻度贫血10例,中度贫血5例,重度贫血3例,粒细胞减少症21例,血小板减少症2例,全血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增多(>300×109/L) 26例,异常淋巴细胞>10%5例,骨髓象异常6例;感染组贫血率为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血色素数值较对照组血色素明显减低(P<0.05).结论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患儿各种各样血液学改变,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 小儿外科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艾方;张会敏

    目的 分析小儿外科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小儿外科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213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63例患儿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34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3.0%,以新生儿外科、神经外科感染率高,为5.0%、4.2%;发生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和伤口发生感染率高,为27.0%、25.4%;发生感染的患儿年龄及原发病,以0~3岁手术患儿发生感染率高,为4.1%;发生感染的季节以春节高,为5.2%;患儿住院时间,>30 d患儿的感染发病率高,为5.2%;发生感染的细菌培养结果,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49.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39.7%.结论 针对小儿抵抗力弱的临床特点,加强围术期的营养护理、术后的病房环境管理、加强治疗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技能培训等措施,是防止患儿发生感染的有效方法.

  • 肝功能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作者:邹颖;钱志平;张宇一;王介非;黄金伟;李光辉

    目的 分析肝衰竭患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曲霉病的早期识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9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肝衰竭合并IPA临床表现不典型,首发症状常见为发热,发生率为66.7%,早期影像学表现以多发结节或团块影为主,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生感染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率、白细胞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升高,而白蛋白、球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血小板值明显下降,病情快速恶化;39例患者中,8例抗真菌治疗有效,肝功能好转后出院,其余31例均在发病后<2个月病死,病死率达79.5%;其中住院期间病死17例,从出现首发症状至病死平均时间为(5.3±4.7)d;发生IPA前存活组人口学特征、肝衰竭分期、病因构成与病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ELD评分好于病死组,存活组确诊时间及开始有效抗真菌治疗均早于病死组;8例存活患者接受棘白菌素抗真菌治疗,其中2例联用伏立康唑,平均疗程(70.9±26.4)d,未出现肝功能反跳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结论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后病情快速恶化,病死率极高,但临床表现特异性少,早期诊断困难,应提高对曲霉菌属感染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预防

    作者:王金贤;杨利亚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况,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利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开展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8月-2011年2月共监测到86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93.02%;血源性暴露源占55.81%;职业分布以护士为主,占60.47%;科室分布外科占29.07%,内科占26.74%;工作年限短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占55.81%;伤害发生的地点以病房、手术室居多,分别占48.84%、23.25%;导致伤害的暴露物种类以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居多,分别占27.91%、23.25%;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多为锐器物用后处置,占25.58%,其次为拔针时,占24.42%.结论 护理人员和低年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应加强对其培训教育,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管理,建立健全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体系,以降低职业暴露危害.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智;何学鹏;刘晓东;杨凯;陈鹏;刘兵;张媛;陈惠仁

    目的 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1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8例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发生率为5.7%,检出的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选用敏感抗真菌药物治疗后5例获得治愈,3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死亡率较高,应二级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减少真菌败血症的发生.

  • 产科病房医院感染的隐患及预防控制对策

    作者:叶湘;王群兴;张真

    目的 调查产科病房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调查了解医院产科病房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结果 产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尚不规范,在职工医院感染理念、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机制、人员培训、无菌操作、洗手依从性、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 现代医院务必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才能达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暴海燕;刘晓红;刘辉;王金锁;刘芳芳

    手术切口感染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支出,给社会带来负效应.降低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我院2009-2010年35例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新疆地区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香萍;郭艳芳;多力坤;杜玉秀

    目的 分析2009年新疆地区儿童甲型H1N1流感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测及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5日-12月25日新疆地区49份资料完整的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历.结果 49例均为住院患儿,重症29例,危重14例,轻型6例,分别占59.2%、28.6%和12.2%;合并症以重症肺炎为主;汉族28例,少数民族21例,分别占57.1%和42.9%;全部病例急性发病,发热为常见症状;辅助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全部病例给予磷酸奥司他韦口服及应用抗菌药物,40例给予清热解毒中药,23例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治愈37例,好转5例,自动放弃4例,死亡3例,分别占75.5%、10.2%、8.2%和6.1%.结论 新疆地区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占多数,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减少死亡、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在降低医院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庄素芳;霍殿琴;方红;方群

    目的 观察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在降低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信息.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06例住院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3例采用常规住院治疗及护理,观察组1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健康宣传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28,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对住院患者强化健康宣传教育,能够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保证患者的安全及健康.

  • 基层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叶卫东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对策.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组织制度不健全、认知不足、医疗操作不规范、医疗环境不佳及报告处理不及时等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的原因.结论 应提高医院领导意识,采取健全组织制度、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改善环境、完善流程及规范预防用药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源性病原体疾病感染的发生.

  • 医院感染报告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冯乐玲;金波娜;孙雪芬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2010年1-12月出院及住院患者病历,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医院感染病例,统计医院感染报告存在问题及原因.结果 共调查7930份病历,发生医院感染318例次,感染率4.01%;报告298例次,漏报20例次,漏报率,6.29%,报告的298例次中,错报19例,错报率6.38%0,错报原因为:非医院感染10例、药物不良反应5例、诊断依据不充分4例;报告不全24例次,发生率为8.05%,主要原因为:缺项13例、漏项7例、报告不及时4例.结论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存在问题较多,原因复杂,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作者:林海燕;黄杰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该科工作人员每天都在接触带有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均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或医院感染.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 预防控制影像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

    作者:顾萍;傅静萍;杨锦珠

    目的 探讨影像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与管理对策.方法 加大培训力度;健全规章制度,定期督查考核;完善设施设备,加强环境管理;注重手部卫生,加强职业防护;了解感染管理现状.结果 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相关知识缺乏;检查室内卫生清洁度差;仪器设备的污染;规范覆盖面不全,医院感染管理相对滞后等是影像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加强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与控制影像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培训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王靖;罗伟;周红

    目的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职业防护的各种场景进行培训,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开展教学培训,通过模拟职业暴露控制方面的不同场景,进行直观培训.结果 培训后全院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培训前,从0.07%减少为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受训者的职业防护技巧,纠正不良的职业习惯,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 伏立康唑治疗101例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解建;张明;李涛;徐拥庆;姜志明;张众慧;孙楠楠;钱俊英;李远青;高原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2005-2010年10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伏立康唑的有效率、患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01例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确诊8例,占7.9%,临床诊断44例,占43.6%,拟诊49例,占48.5%,3组均具备真菌感染的多项危险因素;88例患者痰细菌培养为阳性,血培养阳性者19例,其中真菌血症8例;患者自发热至应用伏立康唑的时间为(9.1±6.6)d,52例患者有真菌学依据;确诊、临床诊断、拟诊3组有效率分别为25.0%、70.5%、71.4%,确诊组有效率低于临床诊断与拟诊组(P<0.05),总有效率为67.3%.结论 伏立康唑能安全、有效地控制重症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对于IFI拟诊患者,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治疗.

  • 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

    作者:叶伟红;刘丙进;华俊彦;田伟强

    目的 探讨干预前后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 抽取实施干预前(2009年7-12月)及干预后(2010年7-12月)外科手术出院病历共600份(每月50份),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99.67%下降为干预后62.67%(P<0.05);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由于预前8.66%上升为干预后51.00% (P<0.0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结论 医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资源浪费的目的.

  • 11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项迎春

    目的 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0例住院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分析与抗菌药物应用关系,探讨影响因素;观察治疗及预后.结果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6.55%;粪便性状以稀水泡沫样便为主,占72.73%,伴有黏液(含脓血)及黏膜脱落坏死各占24.54%、2.73%;抗菌药物为常规剂量,共5类16个品种,按照发生频率依次为头孢三代、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头孢二代、克林霉素,分别占42.73%、20.91%、18.18%、14.54%、3.64%;影响因素:年龄大、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多及时间长、采用干预措施(P<0.05),与给药途径、预防抗菌药物无关;治疗后107例腹泻缓解,3例死亡,死亡率2.73%.结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联合用药,避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可补充益生菌.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儿童中重度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谢志伟;黄建军;黄旭强;何春卉;党润;戴嫘;朱晓华;杨峰霞;陈晨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儿童中重度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60例中重度细菌性肺炎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另一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中,治愈22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2例有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6.7%;主要表现为皮疹及腹泻各1例;30例细菌培养阳性10例,阳性率为33.3%,细菌清除9例,清除率为90%;30例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中治愈20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1例有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3.3%;主要表现为皮疹;30例细菌培养中,阳性10例,阳性率为33.3%,细菌清除8例,清除率为80.0%;两组临床疗效及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选病例均完成治疗,未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儿童中重度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 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评价

    作者:郭永忠

    目的 比较普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效果,探讨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普外科手术患者5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规范组及对照组各260例,规范组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用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应用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静脉滴注.结果 规范组术后发热率为16.54%、退热时间(4.12±2.34)d、切口感染率为1.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规范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23±2.34)d,短于对照组的(11.78±3.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术前应用单剂、术后短时间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是有效、可行的模式,值得临床使用.

  •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特性的研究

    作者:刘俊;邹安庆;郭美艳;李少禧;侯佳惠;李超;周铁丽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及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特性,为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2011年每年1-5月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应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603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90.4%,且主要集中于几个重症监护病区,占70.3%;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鲍氏不动杆菌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率均>60.0%,而头孢哌酮/舒巴坦非耐药株中,近年来处于中介的比例>5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均有明显集中趋势,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非耐药株的MIC值明显增高,需引起关注.

  • 连续7年动态监测抗菌药物使用与控制的评价

    作者:徐潜;郎琳娜

    目的 动态了解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控制效果.方法 2004-2010年每月采用统一标准,监测固定数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病原学送检率及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对严重不合理者进行干预.结果 2004-2010年共监测38 049例住院患者,手术科室住院患者19 778例,非手术科室住院患者18 271例,通过监测和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4年的71.80%降到56.24%,下降了15.56%,7年中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80.60%,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的42.39%(P<0.01);病原学送检率逐年上升,由2004年的15.16%,升至2010年的56.27%;Ⅰ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经干预,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限逐年明显下降,2010年较2005年缩短了50.0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在术前规范使用率明显上升,由2005年的44.01%上升至2010年的87.64%.结论 通过控制措施可降低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限及抗菌药物治疗者的病原学送检率.

  • 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丽莎;艾彪;杜昆;王凤玲

    目的 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作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2月医院临床分离的1280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临床分离的128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为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沙雷菌属,分别占60.2%、13.2%、12.0%、6.5%;埃希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6.5%,克雷伯菌为14.8%,变形菌属为1.9%,肠杆菌属为13.0%,沙雷菌属为4.8%,柠檬酸杆菌属为17.4%,摩氏摩根菌及沙门菌属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医院中重度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与控制进展

    作者:刘方;武迎宏;安友仲

    鲍氏不动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是抗酸不动杆菌种属,目前成为世界范围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它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并出现耐药菌株[1],导致临床治疗困惑.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统计,>300所美国医院的监测结果显示[2],抗酸杆菌如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1995年的9.0%上升至2005年的40.0%.1996-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5.0%,而2004年在ICU患者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55.4%,而在普通病房也达到20.2%[3].我院2006年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仅10.0%,而2010年竟高达70.0%.

  • 结核分枝杆菌模拟抗原的筛选及初步应用

    作者:刘丽蓉;乐军;刘建芳;韩敏;杨景卉;陈晋

    目的 通过对甲期分泌抗原-6(ESAT-6)及培养基滤过蛋白-10(CFP-10)肽库的结核分枝杆菌模拟抗原的筛选,旨在建立一个临床鉴别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新方法.方法 基于蛋白ESAT-6和CFP 10的序列,随机设计合成一组1 9肽库,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选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模拟多肽,并研究确立其工作浓度.结果 经过多轮筛选获得3条特异性模拟多肽,分别是P1MG、P8NV、P11LD,灵敏度分别为93.3%、90.0%、80.0%,特异性均>90.0%;工作浓度均为2 μg/ml;将3种模拟多肽等浓度混合作为刺激原,初步临床验证试验表明,其灵敏度为95.3%,特异性为96.2%.结论 基于蛋白ESAT-6和CFP-10的序列设计、筛选、制备的混合型模拟多肽抗原,有望建立一种临床结核分枝杆菌鉴别诊断的新方法.

  • MRI在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华宇;刘惠敏

    目的 探讨MRI在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09年6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MRI扫描;确诊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对所有患者的MRI特点进行总结,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变化.结果 9例患者经MRI扫描呈现一定的特异性,其中7例为单发感染,占77.78%,2例为多发感染,占22.22%;经两年的随访,8例(88.89%)临床症状消失,且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例(11.11%)患者仍有间歇性腰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结论 MRI能够充分显示腰椎间隙感染病变的变化情况,对早期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作用,为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 7例布鲁菌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胡辛兰;伍严安;吴长生;李宁

    目的 探讨布鲁菌病实验室诊断特征,分析布鲁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以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6-2009年医院布鲁菌属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09年血培养阳性标本中,7例鉴定为布鲁菌属;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反复发热;确诊后3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7例患者经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4种抗菌药物中联合1~2种治疗后治愈.结论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四环素类、利福平或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冷氧等离子体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玉涛;杨子峰;招穗珊;李润峰;关文达;秦笙;曾广翘

    目的 在自行设计的等离子体反应装置中,模拟冷氧等离子体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气溶胶的杀灭作用.方法 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和2009年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分离株作为指示病毒株,将流感病毒悬液雾化成气溶胶状态(约3.5μm),通过装置有冷氧等离子发生器和普通紫外灯管(8W)的自制管道,分别作用30 min,在管道上、下方的出口收集病毒气溶胶于基础培养基(MEM)培养液中;以空斑形成法检测收集的流感病毒滴度.结果 无任何干预条件下,流感病毒悬液雾化经过管道后,PR8株平均存活率为23.0%,病毒滴度下降0.64 logPFU,临床分离株平均存活率为35.7%,病毒滴度下降0.44 logPFU;PR8株气溶胶颗粒经冷氧等离子和普通紫外灯作用后,平均病毒滴度分别下降2.19、5.83 logPFU,相对杀灭率为99.35%、100.00%;临床分离株气溶胶颗粒经冷氧等离子和普通紫外灯作用后,平均病毒滴度分别下降2.15、1.95 logPFU,相对杀灭率为99.3%、98.9%.结论 冷氧等离子对于受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气溶胶,均显示了较好的杀灭作用,与普通紫外灯效果基本类似.

  • 无菌物品包装标识改进与效果评价

    作者:郝桂娥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担负着全院的医疗用品回收、清洁、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包装标识的规范、有效及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根据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中要求,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对我院的无菌物品包外标识进行改进,对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取得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次氯酸钠溶液对临床常见细菌的敏感性观察

    作者:李钟响;金美琴;吴红映

    目的 通过试验观察几种常见细菌对次氯酸钠消毒剂的敏感性,为临床使用含氯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配制0~50 mg/L 6种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将一定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嗜热脂肪芽胞杆菌悬液与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混合作用5 min,设6个试验组,按常规方法接种培养,观察灭菌效果.结果 对照组(0 mg/L)细菌生长良好,菌落数平均为1123 CFU,试验组1、5、10、20、50 mg/L浓度时细菌存活率分别为50.3%、22.6%、3.6%、0.3%、0.结论 次氯酸钠浓度<50 mg/L时对临床常见几种细菌也有较好的敏感性.

  • 医院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结果分析与管理

    作者:刘彩霞;杨莉梅;朱庆伟;帅圣蕊

    目的 了解使用中消毒剂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方法.方法 对全院各科室使用中消毒剂包括戊二醛、75%乙醇、聚维酮碘、快速手消毒液、碘酊进行采样检测,采样过程中记录消毒剂使用不规范的环节,分析原因,制定干预措施,督导干预措施有效实施,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前后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状况.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前采集使用中消毒剂样本414份,合格363份,合格率87.68%,实施干预措施后采集使用中消毒剂样本361份,合格351份,合格率97.23%,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必须重视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及管理,规范临床消毒剂的使用管理,正确使用消毒剂,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呼吸机管路的研究

    作者:严行

    为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我院消毒供应室2009年3月依据北京市《呼吸机清洗、消毒指南》,为了保征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的效果,对全院实行管路统一清洗消毒,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3种方法验证小型预真空灭菌器的灭菌效果

    作者:刘翠梅;胡凯;林海燕;沈曙铭

    目的 通过化学过程验证装置(PCD)监测、模拟生物PCD监测和人工染菌牙科手机验证小型预真空灭菌器不同程序的灭菌效果,进而选择简便、易行、安全的灭菌监测方法.方法 将染菌牙科手机、化学PCD、模拟生物PCD放置于小型预真空灭菌器内的排气口上方,分别选择灭菌器的通用程序和快速程序,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PCD、模拟生物PCD和牙科手机,观察试验结果并记录.结果 小型预真空灭菌器的两个不同程序均能使牙科手机达到无菌水平,两个程序生物PCD测试均合格,快速程序中化学PCD监测均不合格,在通用程序合格率93.3%.结论 小型预真空灭菌器的两个不同程序均可用于牙科手机的灭菌,化学PCD通过率低,安全系数高,无生物监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选用化学PCD对小型预真空灭菌器的通用程序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