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参考文献的书写方法

    作者:

    关键词: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晔;李呈龙;王晓存;王红;侯晓彤;贾明

    目的:调查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 U )收治的167例因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接受ECM O辅助患者,分析其各种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应用VIT EK‐Jr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细菌类别,采用纸片扩散(K‐B )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67例患者中4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5.1%;共分离病原菌11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6株占74.8%,革兰阳性球菌18株占15.6%,真菌11株占9.6%;呼吸道分离84株占73.0%,血液分离28株占24.4%,其他部位分离3株占2.6%;不动杆菌属仅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1.8%、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3.3%、13.3%、2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EC M O辅助患者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不动杆菌属呈现多药耐药。

  • 血浆(1-3)-β-D 葡聚糖检测诊断艾滋病患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家光;蒋忠胜;温小凤;李敏基;张鹏;陈念;柯柳;蒙达礼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 )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早期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4月-2014年7月174例 AIDS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为临床确诊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对照组92例为无机会性感染,运用M 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比较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佳诊断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98.0 pg/ml和24.0 pg/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佳诊断值为75 pg/m l ,曲线下面积(A U C )为0.843(95% C I 0.784~0.903,P<0.05),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40%、84.80%、81.30%和78.79%。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早期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佳诊断值为75 pg/m l。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组织中 P53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形成关系研究

    作者:詹颖瑛;王武玲;钱江虹;宋琦;梅慧欢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不同胃组织中P53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经胃镜活检的99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50例食管癌两端正常组织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革兰染色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对其 Hp感染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不同胃组织的P53的表达和MVD值,分析Hp感染与P53表达及MVD形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p阳性率、P53的表达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阳性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 Hp阴性患者(P<0.05);Hp阳性与 P53的表达呈正相关的关系(r=0.33,P<0.05),而与其MVD值呈正相关的关系(r=0.35,P<0.05);观察组患者 Hp阳性数与癌细胞血管的侵袭、血管的浸润深度、胃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淋巴结转移均相关,而与肿瘤的大小不相关。结论 Hp感染与胃癌新生血管的形成相关,可对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等各生物学行为造成影响。

  • 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特点与预后分析

    作者:陈志钊;蔡凯晋;陈立松;吴玉塘;王耀国

    目的:探讨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 HA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0例老年 H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2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各91、41、10株,分别占64.09%、28.87%、7.0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HAP患者年龄≥75岁、吸烟、饮酒(持续1年以上饮酒量≥50 ml/d)、受累肺叶数较多、HAP后接受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高、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菌较广,且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预后。

  • 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裴军芳;郭文杰;白继庚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临床分离病原菌经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9月临床标本6271份,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2811株,总分离率为44.8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61.12%、24.83%、14.05%;标本来源于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等,分别占49.56%、15.58%、14.10%、12.93%、2.82%、0.91%;肠杆菌科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仍较高(>95.0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7.74%和72.70%;产ESBLs菌株构成比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7.59%,肺炎克雷伯菌33.9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分别为41.15%和74.12%,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结论医院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来源于痰、血液和尿标本,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和多药耐药,应重视耐药监测以控制耐药菌的感染和播散。

  • 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联合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方国华;周赛军;朱正国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 T )与血培养联合检测对血液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炎发热患者为观察组,80例肿瘤发热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PC T测定及血培养,对比检测结果;对观察组患者分别在发热后12、24、48 h检测血清PC T并进行血液培养,对比结果。结果首次采血检测,血清PC T检测观察组阳性67例、对照组阳性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2,P<0.01),血培养观察组阳性12例、对照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后12、24 h ,血清PC T阳性61、68例,阳性率50.8%、56.7%,血培养阳性16、31例,阳性率13.3%、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发热后48 h ,血清PC T阳性71例,阳性率59.1%,血培养阳性68例,阳性率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对于诊断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价值,应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 临床标本分离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脉冲场电泳分型研究

    作者:周树生;曹晓光;戴媛媛;王贤聪;刘宝

    目的:探讨IC U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以防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方法于2010年9月-2013年12月采用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对IC U分离出的43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同时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进行酶切,在脉冲场凝胶电泳仪上进行DNA分子分型,应用沙门菌属 H9812作为脉冲场凝胶电泳的分子量标准,使用BioNumerics(Version4.0)分析软件,计算试验菌株相互之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43株表皮葡萄球菌分9型,分别命名为A、B、C、D、E、F、G、H和I型,其中A型和C型为优势菌株,A型共20株占46.51%,C型12株占27.90%,E型3株占6.97%,D型和B型各2株,分别占4.65%,其余型别各有1株分别占2.33%;另对13种抗菌药物共产生相同的耐药表型为23种,各型之间存在表型的重叠;多药耐药菌的检出率高达62.79%。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可以准确和快速地用于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引起医院感染溯源分型,同时IC U表皮葡萄球菌多药耐药菌发生率较高,必须加强耐药监测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鲍氏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汪群智;郭安

    目的:探讨影响鲍氏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ABA‐HAP)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高危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199例ABA‐H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3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9例和死亡组80例,两组间采取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BA‐HAP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入住 ICU、昏迷、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发生 ABA‐HAP后糖皮质激素使用≥1周、低白蛋白血症、APACHEⅡ≥20分、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与ABA‐HAP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A‐HAP发病时APACHEⅡ≥20分、昏迷、ABA‐HAP发病后糖皮质激素使用≥1周、CRAB是ABA‐H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发生ABA‐HAP时APACHEⅡ高分值、昏迷,提示其预后差,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以及CRAB感染明显增加ABA‐HAP患者死亡风险。

  • 肠道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与流行分析

    作者:黄勇;童萍;张文

    目的:为检测肠道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 ),并对疾病流行进行分析,为预防和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消化门诊腹泻患者84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粪便标本以及PC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病原菌种类,统计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情况。结果841例标本中检出DEC 151例,阳性率为17.95%,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细菌(EPEC)22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1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64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5株、弥散聚集性大肠埃希菌(DAEC)29株,分别占14.57%、0.66%、42.38%、9.39%和19.21%;仅e as tA基因阳性未能分类20株占13.25%;发病年龄与DEC检出率:0~12岁为6.62%、13~59岁为75.50%、≥60岁为17.88%;DEC好发于夏秋季(6~11月),共检出DEC106例占70.20%。结论 DEC是导致肠道感染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DEC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人群检出率有所差异,好发于夏秋季,且年龄在13~60岁检出率较高。

  • 医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彭丽娟;胡妮娅;杜经纬;朱红;李雪璐;常晋霞;杨健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12月临床真菌培养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24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高为448株占43.8%,低的是新型隐球酵母菌占0.8%;送检标本以尿液为主占78.1%;送检科室以内科为主,主要为消化内科、重症医学和呼吸内科,其次是泌尿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率年龄段分布构成比差异不大,深部真菌感染率高的是>60岁老年患者占36.0%;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为100.0%,氟康唑耐药率高占24.2%,新型隐球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随年龄的增加耐药率下降。结论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耐药性具有种属间差异,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监测。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全基因组与特定基因分析

    作者:许亚丰;王春新;赵琪;糜祖煌;翁幸鐾

    目的:调查一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为耐药菌的快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WA2859分离自2010年3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作 gyrA与parC基因测序、BLASTn比对确认为鲍氏不动杆菌,采用Illumina HiSeq与Ion Torrent PGM 两种大规模并行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再进行人工测序补缺口,并进行了特定基因分析(包含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耐药基因,ISaba1‐blaADC、ISaba1‐blaOXA‐23连锁检测)。结果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WA2859株全基因组测序未获完整序列,得到一条推定的染色体序列,长3887116 bp(内含两个缺口);推定的质粒序列,长260513 bp(内含9个缺口);特定基因检出blaT EM、blaA DC、blaOX A‐2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获得耐药基因和 aac(6′)‐Ⅰ b、ant(3′)‐Ⅰ、ant(2″)‐Ⅰ、ap h (3′)‐Ⅰ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耐药基因,并且 ISaba1‐blaADC、ISaba1‐blaOXA‐23连锁检测均阳性。结论特定基因检测与全基因组测序互为补充,对特定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并可得到菌株亲缘关系结果,可对临床分离的耐药细菌作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系统与耐药机制的关系

    作者:谢晓英;邓雅文;代鑫露;苏倩荧;黄松音;李红玉

    目的:探讨外排泵 adeABC、IJK、FGH在医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临床分离的PDRAB 67株(泛耐药组)及同期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68株(相对敏感组),用CCCP抑制试验对以上两组进行外排泵表型检测;同时PCR扩增外排泵基因 adeA BC、I JK、FG H ,对产物进行测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比较并分析两组间外排泵差异。结果两组共筛选出外排泵表型阳性菌88株,其中泛耐药组52株占77.6%,相对敏感组36株占52.9%;泛耐药组中 adeB、adeG基因检出阳性率为100.0%,ade J基因阳性率为92.5%;相对敏感组中 adeB、ade J、adeG基因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4.1%、75.0%、82.4%;泛耐药组检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相对敏感组( P<0.01);泛耐药组中3种基因同时检出率显著高于相对敏感组(P<0.01)。结论外排泵阳性菌株在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广泛存在,PDRAB表达率显著增高,外排泵基因 adeA BC、I JK、FG H在PDRAB中均有高检出率,主动外排泵机制可能在PDRAB的耐药机制中起作用,且与3个基因的共同存在和共同表达有关。

  •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郑港森;黄朝阳;张加勤;黄宇;马晓波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相关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医院临床送检各类培养标本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共676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 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3年各种临床标本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共676株,标本分布主要以痰液为主占61.69%,其次是分泌物和脓液,分别占17.44%和8.73%;临床科室分布依次是儿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和新生儿室,分别占19.53%、11.54%和8.2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检出率为24.41%,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检出率为18.6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低,均为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M RS 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比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高,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已比较高,应注意在临床的合理使用;M RS A表现出耐药性高、多药耐药的特性,应加强监测控制,防止其流行传播。

  •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邹文珏;孟琳;贺春辉;余方友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流行趋势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从医院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132株鲍氏不动杆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结果132株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有84株分离自痰液占63.6%,22株分离自分泌物占16.7%;大部分分离自IC U、呼吸道、烧伤科分别占45.5%、16.7%、15.2%;分离自50~59岁的患者占7.6%、60~69岁的患者占15.2%、70~79岁患者占27.3%、>80岁患者占24.2%;在13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有112株同时对≥3类抗菌药物耐药,为多药耐药菌株,占84.8%,132株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耐药率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70.0%以上。结论医院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燕萍;田锦勇;段畅;李德菊;喻红

    目的:分析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8月-2014年8月住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1153株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分型,VIT EK‐2 Compact 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7.5%,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占42.5%,革兰阳性菌中包括肺炎链球菌占20.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7%、酿脓链球菌占8.5%、屎肠球菌占6.8%、表皮葡萄球菌占4.8%和F型溶血性链球菌占3.5%;革兰阴性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占13.4%、鲍氏不动杆菌占8.8%、阴沟肠杆菌占5.0%和铜绿假单胞菌占4.8%;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唑林不敏感,对万古霉素耐药性低,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呋辛耐药性强,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具有较强耐药性,需加强临床监测。

  • 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茜;余丽文;蒋国法

    目的:分析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对常规治疗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19例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419例胃病患者中H p感染172例,感染率为41.1%;H p感染以胃溃疡患者高为54.8%、其次为十二指肠球炎为53.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42.7%、慢性浅表性胃炎为35.4%、复合性溃疡为33.3%和胃癌为25.0%;H 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6.6%、31.4%、12.2%、5.8%、1.2%、0和0。结论胃病患者 Hp感染率较高,Hp对呋喃唑酮和四环素未检出耐药菌株,可作为首选药物;Hp对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有较弱的耐药性,可作为备用药物;Hp对甲硝唑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应避免选用。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监测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文成;菅颖;江帆;陈宇凯;周平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 T )监测指导抗感染治疗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14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合并肺部感染,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根据血清 PC T指标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二重感染率、炎性指标等。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80.00%、对照组为78.3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11241.6±873.3)元、(12.2±1.9)d、(9.4±1.5) d、(2248.9±381.1)元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CRP)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为(12.1±2.8)mg/L ,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指导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抗感染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艾滋病患者肺孢子菌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邹美银;凌勇武;汪美华;朱勇根;张健荣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发生肺孢子菌肺炎(PC P )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识别 PC P的发生。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117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艾滋病发生与未发生PC P患者年龄、性别、发现 H IV感染至入院间隔时间、抗病毒治疗、口腔真菌病、淋巴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计数等指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发现HIV感染至入院间隔时间、抗病毒、口腔真菌病以及淋巴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表达水平在发生与未发生PCP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CD4+ T 细胞以及发现 HIV感染至入院间隔时间与PC P发生有关( P<0.05);抗病毒、口腔真菌病以及淋巴细胞、CD3+ T细胞计数为混杂因素( P>0.05)。结论在H IV感染进入艾滋病期患者中,CD4+ T细胞≤31.7个/μl、发现 H IV感染至入院间隔平均时间≤3.5个月是预测PC P发生的较好指标。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的主要编码基因研究

    作者:金法祥;许文芳;陈雪芳;钟建平;王华钧;孙小军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毒素编码基因携带情况,对血液分离株MRSA ,进行黏附毒素、细胞毒素、侵袭性酶、超抗原、外毒素、荚膜抗原等6类39种毒素编码基因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住院患者送检血液标本分离的M RS A 20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包括7种黏附毒素(sasX、fnbA、clfA、clfB、icaA、cna、efb)、9种细胞毒素(hla、hlb、hld、hlg、hlg‐2、pvl、lukE、lukM、psm‐mec)、6种侵袭性酶(ssp、splB、sak、nuc、hysA、lip)、4种超抗原(sea、seb、eta、tst)、11种外毒素、2种荚膜抗原(cap5、cap8)等6类毒素39种主要编码基因检测。结果20株MRSA中黏附毒素、细胞毒素、外毒素等3类毒素编码基因每一株至少有≥2种编码基因检出,侵袭性酶编码基因19株阳性率95.0%、超抗原编码基因5株阳性率25.0%、荚膜抗原编码基因19株阳性率95.0%,39种毒素编码基因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发现3、4、20与6、18号株分别处在同一单元,可能为菌株的克隆播散。结论患者被产黏附毒素、细胞毒素、侵袭性酶、外毒素、荚膜抗原等5类毒素的M RS A定植或体表感染,在菌株细胞毒素、侵袭性酶作用下,M RS A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感染,样本聚类分析提示可能存在菌株的克隆播散。

  • 浙江省东部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作者:熊陶;胡爱荣;蒋素文;丁世雄;梁晓岳;周文红

    目的:比较分析浙江省东部地区不同时期丙型肝炎病毒(HCV )基因型的分布,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4月就诊的338例慢性 HCV感染者,分为早期组(2008年1月-2010年12月)231例和后期组(2011年1月-2013年4月)107例,采用基因芯片法进行 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338例标本中共检出8种亚型,其中1a型、1b型、2a型、3a型、3b型、6型、1b+2a混合型、其他混合型,分别占1.18%、63.31%、11.84%、5.62%、5.92%、6.21%、4.74%、1.18%;两组中均以1b型为主要基因型,分别占70.13%和48.60%,但后期组1b型的构成比下降;2a型为早期组的次要基因型占10.82%,而6型为后期组的次要基因型占14.95%;早期组1b+2a混合型的构成比高于后期组(χ2=4.651,P=0.047),而1a型和6型的构成比均低于后期组(χ2=8.423和17.41,P<0.001);男性患者在早期组混合型的构成比较高(χ2=6.270,P=0.012),而在后期组中为6型(χ2=13.553,P<0.001);各基因型的年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省东部地区 HCV基因型同样以1b型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HCV基因型分布产生较大变化,其变化可能与人口流动和社会活动的增加相关。

  • 骨科患者诺卡菌属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燕;殷红秋;隋秀丽;王基萍;丛芃

    目的:分析骨科医院诺卡菌属感染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师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2月骨科医院住院患者诺卡菌属感染的标本来源、菌种分布、科室分布、临床表现及耐药性。结果在临床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8株诺卡菌属,其中星形诺卡菌6株、巴西诺卡菌及鼻疽诺卡菌各1株,分别占75.0%、12.5%、12.5%;诺卡菌属感染男性多于女性,伤口分泌物、关节穿刺液和痰液是诺卡菌属的主要标本来源,分别占37.5%、25.0%、25.0%;诺卡菌属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足踝一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指标分布率,发热为75.0%、皮肤外伤史为62.5%、C‐反应蛋白增高为87.5%、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为62.5%、肝功能异常为50.0%,颅内感染和并存恶性肿瘤者预后差;诺卡菌属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利奈唑胺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为12.5%,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75.0%。结论诺卡菌属临床少见,及时、准确地鉴定对临床医师早期确诊、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 机械通气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伟华;郑逸华;徐利萍;林雪梅;林建青;徐文芳;徐林燕;李振华;王栩轶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集2014年医院机械通气并行中心静脉置管可疑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总结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征。结果50例机械通气CRBSI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革兰阳性球菌58株,前3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分别占58.6%、24.1%、13.8%;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64.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5.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机械通气患者CRBSI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利福平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需加强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

  • 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强;曹明杰;王金丽;徐添天;马筱玲

    目的:了解医院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自临床标本分离的39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美国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其配套的 NC50检测卡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于痰液、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56.4%、25.6%和10.3%;科室分布以儿科、IC U、烧伤整形科和新生儿科为主,分别占25.6%、18.0%、10.3%和10.3%;39株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3%、12.8%、20.5%、28.2%、30.8%、30.8%,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结论医院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严重,微生物室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

  • 铜绿假单胞菌黏附力与生物膜形成能力试验研究

    作者:郭庆昕;苏锦治;卢海景;李焕英;饶华春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黏附力、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医院感染的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18株分离自骨科手术后感染反复发作的铜绿假单胞菌和8株同病区医院环境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微量平板法半定量黏附试验对分离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分析,同时采用ERIC‐PCR指纹图谱对26株不同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半定量黏附试验中,黏附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由强至弱分别为临床分离菌株、标准菌株、环境分离菌株;26株不同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分为5个型,其中Ⅰ型有15株分离菌,临床分离菌12株、环境分离菌3株,遗传相似性系数为1。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黏附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环境分离菌株,但医院环境中的菌株黏附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强,潜在感染因素更高,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菌株。

  •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属与衣原体属感染及药敏试验研究

    作者:李金美;李艳;叶明建;兰美莲;赵恩慧

    目的:对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患者支原体属和衣原体属感染进行分析,并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医院检查并确诊为NGU的患者350例,分析患者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检出沙眼衣原体(C t )、解脲脲支原体(U u )及人支原体(M h )阳性共168例,总阳性率48.0%;支原体属阳性109例阳性率31.1%,其中U u阳性91例、M h阳性8例、U u与M h混合阳性10例;衣原体属阳性59例阳性率16.9%;药敏结果显示, Ct对多西环素敏感率高为96.6%,其次为罗红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率分别为55.9%和45.8%。结论 NGU感染患者的病原体主要以Uu为主,根据药敏结果建议,首选多西环素、红霉素及交沙霉素进行治疗。

  •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成烜;徐伏良;蒋沁娟;黄杨;姚岚;刘划匀;游佳

    目的:调查IC 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96例IC 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从9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泌物中共分离出10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8%,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9.2%( P<0.05);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革兰阴性菌,分别占21.7%、14.2%和10.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是主要革兰阳性菌,分别占11.3%、7.5%和6.6%;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80.0%,对亚胺培南为敏感,耐药率<2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8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相对敏感,耐药率<3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结论 IC 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治疗

    作者:郭孝龙;周江朝;乔鹏;武宏杰;宋来君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治疗措施,为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的150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颅内感染率及病原菌特征;对颅内感染患者给予抗菌药物脑室内灌洗或鞘内灌洗,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结果1500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50例,颅内感染率3.3%;感染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占61.6%,革兰阴性菌25株占34.3%,真菌3株占4.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100.0%,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0.5%,对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耐药率为10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鞘内灌洗组总有效率为73.9%、脑室内灌洗组为96.3%,脑室内灌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鞘内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8,P<0.05)。结论颅内感染脑脊液病原菌感染革兰阳性菌居首位,脑室内灌洗对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鞘内灌洗。

  • 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诊断评价

    作者:温洁新;杨雪梅;刘丽娟;李亚威;宋任浩

    目的:了解2011年1月-2013年6月临床常用的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的诊断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评价,以提高检出率。方法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苍白密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苍白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162例各期梅毒患者(试验组)和非梅毒患者120例(对照组)进行平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TRUST 对潜伏期梅毒和一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低于TP‐ELISA和TPPA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率;3种方法对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ELISA和 TPPA 对各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较高;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其次为TP‐ELISA ,TRUST差。结论 TRUST对二期和三期梅毒的诊断价值较高,可用于门诊患者筛查和住院患者疗效观察;T P‐ELISA成本较低,对各期梅毒的敏感性较高,适于献血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大批量梅毒筛查;T PPA对各期梅毒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因成本较高、耗时较长,可用于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

  • 降钙素原在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感染疗效中的价值

    作者:夏中平;闻久辉;颜海波;谢英园;蒋庭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在急性胆道系统感染围手术期抗感染疗效中的临床评价,为感染控制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住院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采取抗菌药物治疗,入院后隔日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PCT及血常规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分别为(6.2±2.4)(4.1±2.0) d ,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血清 PCT 水平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且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3、5天的血清PC T水平稍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和非重症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且重症患者不同时间点的PCT 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重症患者(P<0.05);经 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CT 含量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1,P<0.05)。结论 PC T水平的监测在急性胆道系统感染围手术期抗感染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有效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变化,并能动态监测抗感染治疗的疗效。

  • 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对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超微结构变化的电镜观察

    作者:刘凤;杨燕;田应彪;陈泽慧

    目的:观察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 )和非产MBL鲍氏不动杆菌(ABA )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在透射电镜下细菌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为高耐药ABA感染的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对产MBL和非产MBL的高耐药ABA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透射电镜观察经药物在体外作用后的ABA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对高耐药的ABA抑菌圈直径在10~19 mm ,产MBL与非产MBL的MIC均为15.6 mg/ml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MBL与非产MBL的ABA经药物在体外作用后超微结构均发生了明显改变,表现为菌体塌陷、细胞融合成团、呈现肿胀裂解、细菌细胞壁结构破损及胞浆内容物溢出等现象。结论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对高耐药的ABA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不受产MBL影响,因此,探索鞣质中药制剂,为临床治疗耐药ABA引起的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基因检测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董春忠;燕吉广;周卫岭;孙霞;朱元祺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与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8-11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6株,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方法扩增菌株的碳青霉烯酶B类和D类基因;阳性产物经 ABI基因测序仪测序确认。结果26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无耐药株,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11.5%、73.1%、92.4%、96.2%,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26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检出blaOXA‐64、blaOXA‐51和 blaOXA‐23阳性率100.0%;blaIMP‐1基因阳性率69.2%,未检出 blaOXA‐24、blaOXA‐48、blaOXA‐55、blaOXA‐58、blaOXA‐60、blaOXA‐66、blaVIM‐2和blaVIM‐7基因。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是 blaOXA‐23、blaOXA‐51、blaOXA‐64及blaIMP‐1;blaOXA‐64、blaIMP‐1耐药基因共存同一菌株,是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特点,与其他地区不同,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已呈现多药耐药应引起临床重视。

  • 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耐药机制与同源性分析

    作者:杨喜丽;陈美花;刘洋;邓琼;郭菲

    目的:了解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耐药机制及同源性,为临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4年4月从临床感染标本检出PDRAB 427株,重新传种、采用VIT 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进行菌株的鉴定;对16株产 NDM PDRAB进行改良Hodge试验及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EDT A )协同试验;PCR扩增 blaN DM、blaK PC、blaIM P、blaOXA‐40、blaDHA、blaGES、blaRMTB、膜孔蛋白(carO)基因并测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blaNDM阳性菌株carO表达量;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分析blaNDM阳性菌株基因同源性。结果16株产NDM‐ABA改良 Hodge试验和亚胺培南‐EDT A协同试验,均为阳性;在427株PDRAB中,16株携带blaNDM ,1株携带blaGES ,2株携带 blaDHA ,1株携带 blaRMTB ,未检测出 blaK‐PC、blaIM P、blaOX A‐40,产NDM AB中有7株carO基因缺失,缺失率为43.75%;SDS‐PAGE结果显示,部分产NDM AB的CarO缺失;ERIC‐PCR分型显示,16株产NDM AB主要可分成6个谱型,B型11株;A、C、D、E、F各1株。结论 PDRAB耐药机制可能与携带 blaN DM和膜孔蛋白CarO缺失或改变联合作用有关。

  •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作者:王淑莲;刘芳;黄荣华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状况,以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106例肿瘤患者,其中53例经过放疗治疗为放疗组,53例未接受放疗的为未放疗组,另选取53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 HCM V‐IgM抗体的水平,同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的含量,比较3组HCMV感染率。结果放疗组、未放疗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HC‐M V‐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6.9%、9.4%、1.9%;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患者血清中 HCM V‐IgM 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组、未放疗组与对照组的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未放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HCM V‐DNA检出率分别为39.6%、22.6%和3.8%;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 HC‐MV‐DNA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放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CM V活动性感染率的敏感性要高于酶联免疫法。结论肿瘤患者 HCM V的感染率增高,放疗后 HCM V的感染率进一步增加,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 HCM V感染率敏感性较高。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应用痊愈妥敷料预防穿刺点感染的效果研究

    作者:赵洪俊;王丽红;葛艳红;宋淑然;叶丽云;刘春娟

    目的:研究痊愈妥敷料对血液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患者穿刺点局部感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预防局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PICC置管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PICC置管后应用痊愈妥敷薄片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置有红霉素软膏的纱布置于穿刺点,外面用无菌贴膜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情况,对感染患者感染部位采样并进行菌种培养鉴定。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为1.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67%;研究组患者自感舒适、非计划性拔管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2株,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株,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痊愈妥敷料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穿刺点感染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健康教育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作者:罗平;翟东升;张红;方呈祥;武清芳

    目的:探讨同步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呼吸道感染预防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化疗结束间歇期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白细胞变化、呼吸道感染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歇期白细胞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间歇期14、28 d体温、咽部肿痛、咳嗽、卡他症状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步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白血病化疗间歇期呼吸道感染,利于顺利开展治疗。

  • 精神疾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作者:赵俊雄;王卫平;林承凤;黄惠舜;金卫东

    目的:研究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状况,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在医院治疗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2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结果2100例患者中有7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52%,男性39例,感染率为3.31%,女性35例,感染率为3.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呼吸道感染39例占52.70%,胃肠道感染8例占10.81%;住院<100 d感染率为3.10%,住院101~190 d感染率为3.83%,住院>191 d感染率为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患者住院天数越多感染率越高。

  • 锡类散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金瑞放;陈仁聘;陈超;林秀清;黄智铭

    目的:探讨锡类散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5年4月8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锡类散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肠镜表现积分、结肠组织病理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镜表现及结肠组织病理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为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876,P<0.05)。结论锡类散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与美沙拉嗪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作者:魏晓明;李慧英;林黎明;邢爱君;朱辰蕊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其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81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3例,医院感染率为11.4%,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8例、泌尿道22例、消化道17例、上呼吸道9例及皮肤及黏膜7例,分别占40.9%、23.6%、18.3%、9.7%及7.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5%,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3.5%和真菌占3.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心功能Ⅲ和Ⅳ分级、介入手术、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大多数感染由革兰阴性菌引起,感染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感染监测,并制定合理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真菌感染多因素分析

    作者:潘建伟;江雪慧;李铭;金玲飞;郑安伟;杨薇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4年6月43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统计其真菌感染率,分析感染分布及真菌特点,对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消化道出血等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34例患者真菌感染42例感染率为9.68%,42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有33例培养阳性,分离出35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37.14%、22.8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感染未规范抗病毒治疗、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消化道出血、重度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使用>7 d、腹膜炎、侵入性操作为感染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抗菌药物使用>7 d、重度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消化道出血是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真菌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复杂,临床需加强早期干预降低感染率。

  •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荟萃分析

    作者:郭利涛;韩娟;刘昱;张蕾;何小娜;汪滢;马佳佳;王雪

    目的:目的系统评价选择性消化道去污(SDD)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以降低VAP感染率。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3年10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 Revoew M anager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1851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SDD与安慰剂相比,在降低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为0.65,95% CI为0.54~0.78),而在降低ICU 病死率、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天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DD能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而对ICU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并无显著影响。

  •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玲花;刘畅;陶纯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医院收治的312例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精神分裂症分型、药物使用、吸氧时间、合并其他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12例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8例,感染率为8.97%;其中呼吸道感染20例,感染率为71.43%,表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疾病;年龄、长期服用精神药物、食物反流等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易发生在呼吸道感染,年龄、药物等危险因素值得关注,加强预防和护理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干预

    作者:李桃;龚光明;徐俊炜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的应对策略。方法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分析肿瘤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临床资料。结果16999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8例,感染率0.69%,占医院感染的44.53%;肿瘤类型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构成比以肺癌、消化道癌症为主,分别占33.90%、31.35%,其次为淋巴瘤,占10.1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8.47%,血液系统感染次之占11.86%;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43株占53.0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22株占27.16%,真菌16株占19.75%;感染患者白细胞数<1.0×109/L、(1.0~4.0)×109/L、>4.0×109/L感染率分别为9.32%、18.64%、72.04%;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的应用、使用激素,分别占89.83%、88.14%,其次为动静脉插管,占50.8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与原发肿瘤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应给予临床干预,以降低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

  • 多发性骨髓瘤老年患者化疗后感染因素分析与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陆敏秋;褚彬;李真;白砚霞;吴梦青;石磊;付丽娜;高珊;房立娟;项秋晴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 M )老年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对2000年2月-2013年3月85例初治老年M M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化疗后感染45例,感染率为52.9%;64.4%的感染发生于第一个疗程后,PD方案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见;36例患者检出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4.2%、革兰阳性球菌占19.2%、真菌占36.6%;肾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症、粒细胞减少、ECOG评分≥3分为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化疗后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后生存期短、早期病死率高,化疗期间需加强免疫保护。

  • 苯扎氯铵溶液膀胱冲洗预防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实效性评价

    作者:黄达飞;周青英;孙学斌;郑定钦;徐乃奋

    目的:评价苯扎氯铵溶液膀胱冲洗预防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实效性,探讨苯扎氯铵对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治疗需要长期留置导尿患者76例,按照膀胱冲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38例;A组患者采用0.0025%苯扎氯铵溶液进行膀胱冲洗,B组患者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进行膀胱冲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膀胱冲洗第1周和第2周后A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5.79%和21.05%,明显低于B组的52.63%和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7±3.0)个/HP和(8.7±4.0)个/HP ,均低于相应B组的(11.5±4.4)个/HP和(16.7±6.7)个/HP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段尿中总细菌数少于B组,其各类菌株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扎氯铵溶液膀胱冲洗在预防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下尿路感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冲洗后细菌阳性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身麻醉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舒理鸿;张飒飒;张飞兰;蒋金波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3月-2014年3月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2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7.2%,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52.94%,常见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1.57%、17.65%、17.65%和11.76%;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00%,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和阿莫西林高度耐药均>85.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00%,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均>72.00%。结论革兰阴性菌为全身麻醉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对常见的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加强临床病原菌的监测及其药敏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全身麻醉后患者控制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开颅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病原学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党帅;马进显;周国平;王飞;郭春燕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颅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00例开颅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统计颅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采用 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导致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900例开颅手术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85例,颅内感染率1.4%;85例颅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71.0%,革兰阳性菌17株占24.6%,真菌3株占4.4%;革兰阴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仅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米诺耐药率较低<22.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 G、红霉素、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耐药率均>75.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手术时间、颅内置管引流、术后脑脊液漏是导致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针对病原菌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措施,是降低颅内感染的关键。

  •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病原学分析

    作者:徐俊;蒋莉;余明军;孙平;曹明儿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233例急性阑尾炎传统开放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总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233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有2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8.58%;共分离出3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5株占46.8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7株占53.1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年龄、基础疾病、病程≥24 h、腹腔引流、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时间>1 h、营养不良、非单纯性急性阑尾炎、缝合腹膜为感染危险因素。结论病程≥24 h、缝合腹膜、营养不良、非单纯性急性阑尾炎、腹腔引流是急性阑尾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围术期干预,降低感染率。

  • 产黑色素类杆菌与牙髓感染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珅;吕朋君;李桂红

    目的:分析牙髓感染患者患牙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种属以及产黑色素类杆菌与牙髓感染临床症状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牙髓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口腔科就诊的102例牙髓感染患者依临床症状不同分为有症状组95例,无症状组7例,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有无患牙疼痛、根尖暗影直径、瘘管和根管内的脓液等临床症状,培养根管中提取的厌氧菌,用多聚酶链反应鉴定产黑色素类杆菌种属。结果有症状组牙髓感染患者,产黑色素类杆菌检出率达80.0%,无症状组检出率仅为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离出的137株产黑色素类杆菌中,解糖菌属达5种,总株数占70.1%,而不解糖菌属仅有2种,总株数占29.9%,两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牙痛、局部肿胀、根管内渗液等临床症状的患者,产黑色素杆菌的检出率高于无症状患者(P<0.05);有症状组患者牙髓根管中的总菌量也要显著高于无症状组。结论产黑色素类杆菌与牙髓感染的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尤以其中的解糖杆菌为主,应引起牙髓根管临床中重视。

  • 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朱美红;金妹;徐学青;沈雅萍;时美芳;顾旭东;傅建明

    目的:探讨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影响,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康复医学中心收住的7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患者在进行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过程中,测定膀胱安全容量的同时寻找正确而安全的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常规选择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达到平衡膀胱,但干预组达到平衡膀胱所需的时间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2、4、6、8周后泌尿系感染率分别为11.4%、8.6%、5.7%、2.9%,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5.7%、17.1%、11.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后,实行个体化膀胱功能常规训练方法,可有效恢复平衡膀胱并降低泌尿系感染率。

  • 鼻内镜术对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项光早;陈伟军;赵勇;熊国锋;张含霜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治疗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0月80例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鼻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鼻内镜检查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8,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为(3.24±0.95)(2.28±0.57)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4、6.118,P<0.05);观察组鼻内镜检查计分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为(4.02±1.08)(1.49±0.37)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7、8.697,P<0.05)。结论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治疗创伤小、恢复好,利于彻底清除病灶,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两种冲洗液在预防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感染分析

    作者:何敏芝;支彩英;池水琴;李月英;丁卫华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庆大霉素与生理盐水冲洗液在预防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感染率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的方法,对神经外科2014年1-12月急诊收治的84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试验组使用500 ml生理盐水+8万单位庆大霉素冲洗液,对照组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液冲洗颅脑腔,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持续时间、手术过程中冲洗量、术前术后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术后感染的差异。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无一例术后出现发热,而在脑脊液常规检查中检出少量白细胞<10×106个/L ,感染率为0,对照组42例患者,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一例,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10×106个/L有3例,术后出现感染4例,感染率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有庆大霉素的冲洗液在预防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感染中起一定的作用。

  • 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荫浩;顾青青;陆齐;黄荣;吴翔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患者的医院感染与病原学特征,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240例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感染的发生、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治疗方法,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40例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的患者中6例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感染率为2.5%,其中4例为首次置入时发生感染,2例为更换起搏器后感染;6例患者中4例经分泌物培养呈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其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高龄、手术时间≥2 h、手术次数≥2次、囊袋血肿是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患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敏感,根据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的治疗。

  • 组合式外固定器联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髓内钉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翟利锋;马苟平;郭峭峰;陈亿民;毕大卫

    目的:探究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在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下肢长骨骨折,经过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共35例,将其中进行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将进行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单纯清创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骨折愈合率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69.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感染治愈率观察组为95.5%、对照组为76.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控制髓腔感染,还能促进骨折愈合,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

  • 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

    作者:何荐;郝毅;赵正旭;端木群立;林杭;何俊;徐远;童永骏

    目的:探讨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LIF)后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12例PLIF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行病原学检测,患者实施病灶清除、引流冲洗等治疗方案,治疗后随访12~18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VAS )评分、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下腰痛JOA指数。结果12例患者共分离出1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7株,占43.75%,其中大肠埃希菌4株占25.00%,革兰阳性菌9株占56.2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50.00%;治疗后2周及随访12个月时患者 WBC、ESR、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45、7.945、8.676,P<0.01);治疗后2周及随访12个月时,患者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125、7.774,P<0.01)。结论早期手术清除病灶联合负压引流冲洗、抗菌药物治疗等方案可有效治疗PL IF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高剑峰;路辉;戴刚;曹东彪;李晓辉

    目的:调查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62例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静脉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白细胞计数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变形菌属分别占45.2%、25.8%、9.7%、16.1%、3.2%和41.9%、22.6%、16.1%、12.9%、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5 d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逐渐下降(P<0.05);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3%和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和58.1%(χ2=15.552,5.905,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感染。

  • 纳米银烧伤敷料与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研究

    作者:蒋瑞明;张元海;叶春江;倪良方;何勇

    目的:探讨纳米银烧伤敷料、磺胺嘧啶银乳膏常规换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感染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90例热烧伤住院患者,烧伤总面积在5.00%~29.00%体表面积,并存在不同深Ⅱ度烧伤面积的肢体烧伤,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纳米银烧伤敷料常规换药,清创冲洗、包扎换药处理创面每两天1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两周后CRP、创面愈合时间、色素沉着消退时间分别为(16.28±2.95)mg/L、(18.94±3.75)d、(43.45±8.26)d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89%、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瘢痕优良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纳米银烧伤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效果显著,利于缩短愈合时间,加快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我国安全注射的研究现状及管理进展

    作者:张慧;尹维佳;乔甫;朱仕超;李婧闻;黄静;宗志勇

    目的:不安全注射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该综述介绍了安全注射的定义,简述了我国目前存在注射滥用、不安全注射导致医源性感染事件频发、锐器伤高发及医疗废物处置不合理等不安全注射问题,指出影响安全注射的可能原因为缺乏安全注射的意识与知识、缺乏有效方法和设备、经济利益趋势导致注射滥用以及缺乏安全注射监管体系等,并分析表明安全注射的管理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政策和法规、基线调查、教育培训、产品和技术改进及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和促进我国安全注射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注射安全。

  • 患儿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与耐药性

    作者:郑华月;郑春阳;刘纳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患儿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控制血流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8月-2014年3月532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败血症(菌血症)的患儿采集静脉血标本,采用 VIT EK‐2型全自动菌株鉴定仪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送检血液标本532份,分离出病原菌114株,检出阳性率21.43%,革兰阳性菌占55.26%,革兰阴性菌占42.98%,真菌占1.7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分别占44.44%、75.00%;主要感染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菌属均对亚胺培南100.00%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率≥50.00%,沙门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100.00%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率>50.00%。结论儿科收治的血流感染患儿感染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菌属多见,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青霉素及头孢类耐药较为普遍,在确定存在儿科血流感染时可考虑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首选。

  • 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预防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效果

    作者:李岚;欧阳炎黎;陈萰;刘彤;黄文珍

    目的:研究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预防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效果,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行会阴侧切术,将产妇随机分为4组,其中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组(C G组)、红霉素软膏组(E O组)、聚维酮碘组(I组)和头孢拉定胶囊组(C C组),每组各50例,比较各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及水肿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切口感染率CG组及EO组均为0、I组及CC组均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产妇切口愈合和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与切口愈合时间,CG组为(2.7±0.6)分与(6.6±1.8)d;EO组为(4.1±0.5)分与(8.9±1.7)d;I组为(5.5±0.8)分与(11.5±2.6)d;CC组为(5.8±0.7)分与(12.4±2.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可以预防会阴侧切口感染,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

  • EB 病毒感染与儿童急性腺样体炎相关性分析

    作者:谭君武;彭洪;陈始明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儿童急性腺样体炎的相关性,为比较其差异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腺样体炎患儿,对其中确诊为急性EB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例非EB病毒感染与35例伴EB病毒感染急性腺样体炎患儿中首发症状均为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及其他,经统计分析,二者首发症状中发热、鼻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痛、咳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例非EB病毒感染与35例伴EB病毒感染急性腺样体炎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经统计分析,二者相关性疾病中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急性腺样体炎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首发症状为头痛、鼻塞为主,相关性疾病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 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吴婷婷;刘艳;苏堂枫;刘玲玲;徐三清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治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117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患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7例患儿共分离出95株真菌,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64.21%、10.53%,曲霉菌属15株占15.49%;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主要包括咳嗽、发热、喘息、呼吸困难症状,分别为109、98、58、46例,各占93.16%、83.76%、49.57%、39.32%,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是患儿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117例患儿中108例抗真菌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31%;9例无效,其中死亡6例。结论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曲霉菌属,年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是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及时给予抗真菌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 生殖道感染解脲脲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对胎膜早破的影响研究

    作者:韩清平;陈丹;李飞

    目的:分析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孕妇胎膜早破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72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待产的健康孕妇72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两组孕妇生殖道分泌物进行 Uu、Ct感染的检测,分析Uu、Ct感染对孕妇胎膜早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孕妇宫颈分泌物Uu、Ct及Uu+Ct的检出率分别为62.5%、23.6%及12.5%,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中早产孕妇 Uu、Ct检出率分别为75.0%、34.3%,均较足月产孕妇Uu、Ct检出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 Uu及Ct对胎膜早破具有一定的影响,易引发胎膜早破孕妇发生早产,影响母婴健康,临床上应重视孕妇的早期筛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重庆地区妊娠妇女 TORCH 感染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俊;杨柳;何杨;陈庆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T O RC H感染现况,为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4-12月采用按比例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953例符合生育政策、计划在3个月内怀孕的妊娠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其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TORCH特异性抗体。结果11953例妊娠妇女中巨细胞感染率为0.38%、弓形体为0.59%、梅毒为0.89%;其中渝东南地区(6个区县)巨细胞感染率高为1.19%、一圈地区(22个区县)弓形体感染率高为0.94%、渝东北地区(11个区县)梅毒感染率低为0.23%;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弓形体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梅毒感染率随着文化程度升高而下降;不同职业妇女弓形体感染率不同,公职人员高为1.06%、农民低为0.37%;既往具有不良妊娠结局史的计划妊娠妇女巨细胞、弓形体、梅毒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重庆地区妊娠妇女弓形体、巨细胞感染率处于一般水平,梅毒感染率较高,不良妊娠结局与TORCH感染有关,进行TORCH检查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 不同人员消毒对介入导管室物体表面除菌效果的研究

    作者:张昆;王古岩;康宏;谢晨;张耀霞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方式对介入导管室物体表面的除菌效果,为介入导管室清洁消毒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医院导管室的两个手术操作间及其控制室,每个手术操作间及其控制室选取23个固定区域为采样点,对照组:前10 d对两个手术操作间及其控制室采取常规清洁消毒,由保洁员完成;观察组:于后10 d采取由护士实施的加强消毒措施。结果采用护士加强消毒方式后,各区域的染菌量(RL U值)均有下降,其中持物夹、平车床挡、电话手柄等8个高频接触区的RLU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的随时清洁消毒工作护士能更好的完成,实现大无菌预防屏障。

  • 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调查分析

    作者:应婉玲;钟爱武;刘素贞;王川;王秀贞;杨春仙

    目的:调查9所医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质量,对生物监测阳性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防范措施。方法用电话沟通法收集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6所二级甲等医院低温等离子机器购买运行开始到2014年6月为止运行状况,收集资料包括:机器品牌、运行总次数、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阳性率、灭菌物品发放方式、生物监测阳性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结果3所三级甲等医院共有4台进口低温等离子机器和1台国产机低温等离子机器,6所二级甲等医院全是国产低温等离子机器;进口低温等离子机器4台共灭菌运行7803锅次,未出现生物监测阳性事件,生物监测阳性率为0;国产低温等离子机器有7台3种品牌,灭菌总运行3347锅次,共出现15次生物监测阳性事件,平均阳性率为0.45%,存在感染安全隐患。结论国产等离子灭菌器因经济实惠成为基层医院的首选,基层医院可以通过加强对消毒员知识技能培训、规范操作、消除影响灭菌因素、实施每锅生物监测、并确保灭菌物品生物监测阴性后发放,才能有效杜绝安全隐患。

  • 优质护理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李玉丽;李玉娟;聂玉香;周大燕;张德勇

    目的:探讨应用优质护理之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提高情况,总结能够有效提高供应中心工作质量降低工作人员压力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3-6月消毒供应中心的36名护士参与本研究,对所选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以及专业知识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统筹管理,对医疗物品处理的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压力评分按照填写Beck‐Srivaatava压力量表(BSSI)的方式,并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随机抽取300件医疗器械,分别测定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以及包装的合格率。结果实施优质护理之前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评分为(62.3±4.6)分,实施优质护理之后为(56.3±3.7)分,实施优质护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压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医疗用品洗涤合格率为88.00%、灭菌合格率为91.33%、包装合格率为93.67%;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33%、灭菌合格率为98.33%、包装合格率为98.67%,实施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 南部沿海地区自然环境下战备器械包储存效果研究

    作者:孙雪莹;邱素红;高玉华;侯军华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包装材料的战备器械包存放在海南地区湿热自然环境下的储存效果。方法2013年2月准备3种常用材料包装的战备器械包共145个,分别于灭菌后5~95 d ,每5 d随机取不同包装材料器械包各3个进行细菌计数检测,同时对战备物资仓库室内温湿度进行监控,并对空气进行采样培养。结果灭菌后10 d,有1个棉布包装的灭菌包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0.7%;65d时有两个无纺布包装的灭菌包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4%;95d时有两个纸塑封装袋包装的灭菌包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4%。结论无菌战备器械包存放在湿热自然环境下保存有效期相对缩短;不同地区战备器械包的储存环境及包装材料对其储存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战备器械包内细菌来源于自然环境,如果储存环境能得到有效控制,并采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可延长无菌器械包的时限。

  • 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刘云;高雪杉;万群

    目的:通过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观察手术室术后患者并发感染及切口愈合状况,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医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27例,依据2013年3月实施手术室新管理方案干预,将各项检测指标分为干预前及干预后,其中干预前手术患者493例,干预后手术患者53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率,术前手术室空气等检测状况及保洁人员相关考核结果。结果干预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炎症反应11例发生率2.06%,切口感染5例感染率0.94%及切口延迟愈合1例发生率0.19%,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术前检测手术室地面、空气及无影灯表面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手术室医务人员操作技能考核、无菌观念评分及理论考核成绩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新的手术室管理方案加强对手术室医务人员工作要求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技能培训考核,可明显改善手术患者切口愈合,提高手术室各项检测合格率。

  • 5S 管理法用于麻醉科医院感染控制的调查

    作者:陈冯琳;董舒婧;陈春玲;王红艳

    目的:了解5S管理法在医院麻醉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0月使用麻醉机和通气管道患者93例,自2014年3月起采用5S管理法控制医院感染,以实施5S管理前后为界,将93例分为管理前组45例和管理后组48例,管理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个环节,对麻醉机与通气管道进行细菌检测评价管理效果。结果在术前检查麻醉机通气系统不同零部件的病原菌;不同零部件均有病原菌检出,而管理后组病原菌的检出率均低于管理前组(χ2=6.081、11.930、14.181、4.055,均 P<0.05);术前一次性无菌医用材料均无病原菌检出;管理前组的感染率为13.33%,管理后组的感染率为2.08%,管理后组的感染率低于管理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5)。结论5S管理法可有效降低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感染管理水平。

  • 清洗不同保湿预处理硬式内镜效果的研究

    作者:王沁;宋瑾;樊籽岐;王东平;冯建萍

    目的:研究经肝素保湿液预处理后的硬式内镜清洗效果,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2014年2-6月选取医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污染的硬式内镜270件,随机分成3组,每组90件,分别采用保湿凝胶(A组)、肝素保湿液(B组)和纯化水(C组)预处理;采用目测法、A T P生物荧光法比较清洗效果。结果用目测法检测A、B、C组硬式内镜表面合格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87.7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管腔内壁合格率A组为95.56%、B组为94.44%、C组为62.22%,A、B组清洗效果均显著优于C组( 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T P荧光检测法检测数值A组为(101.67±36.41) RL U、B组为(121.13±48.97)RLU、C组高达(448.93±149.03) RLU ,A、B两组清洗效果均显著优于C组(P<0.01),且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保湿液可起到类似保湿凝胶的效果,且经济、简便,值得推广。

  • 外来器械与植入物多部门联合规范管理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东方;周璞;刘亚琴;王丽芹;刘雪莲;曹海虹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规范管理方法,确保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质量,保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将2012年1-12月2324包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1-12月2588包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各级分散式流程管理,观察组采用由多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流程进行管理与实施,比较规范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通过多部门联合规范管理,与对照组比较,清洗质量合格率由81.54%提高至99.11%,包装质量合格率由85.37%提高至100.00%,灭菌湿包率由6.54%下降至0.77%,植入物型号准确率由98.32%提高至100.00%,植入物漏费率由2.24%下降至0,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多部门联合规范管理与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水平及质量;有效地降低手术延误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 超声乳化手柄处理质量控制干预措施的应用分析

    作者:朱玉华;钱云娟;沈碧玉;王丽华

    目的:探讨一种优化的方法,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超声乳化手柄的处理能力,切实保障超声乳化手柄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1-3月50把超声乳化手柄为干预前,2014年4月份开始实施干预措施,抽取50把超声乳化手柄为干预后,分析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工作人员对超声乳化手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技能与处理合格率,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科内工作人员超声乳化手柄清洗消毒操作考核成绩(93.22±5.61)分、干预前为(81.56±6.25)分;干预后超声乳化手柄处理合格率为96.00%与干预前处理合格率74.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干预后处理超声乳化手柄的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升,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 糖肽类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雪娇;曾宪升;朱通建;袁开芬;赵国厚;韦翊

    目的:探究糖肽类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112例MRSA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其中73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39例使用替考拉宁治疗,比较老年MRSA肺部感染患者两种抗菌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分析两种抗菌药物在治疗MRSA的疗效。结果使用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治疗MRSA后的总有效率比较、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293,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反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升高、肾毒性等,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治愈。结论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对于老年MRSA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 不同抗菌方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高祖玲;肖顺琼;李国俊

    目的:评价不同抗菌方案对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疗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3例,根据使用抗菌药物不同分为4组,其中A组41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B组48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组38例,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D组26例,采用头孢噻肟治疗;同时每组均加用抗病毒药物穿琥宁80 mg ,持续用药7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及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抗菌方案治疗均有效,A、B、C、D 4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后的治愈率分别为51.2%、68.8%、55.3%、57.7%,总有效率分别为92.7%、97.9%、94.7%、96.2%,4种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发生,而A、C、D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3%、10.5%和15.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是理想的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

  • 替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青华;张玲;吕倩灵

    目的:观察并分析替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4年1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替硝唑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停药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乳杆菌属检出率均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致病菌检出率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恶心、口苦、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停药6个月后随访患者复发率治疗组为3.34%、对照组为15.00%,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替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目标管理法与关键绩效指标法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造乾;骆瑾瑜;杨秀丽;袁雍;黄萍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法与关键绩效指标法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性,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运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以2010年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作为基数,建立2011年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考核指标,以此类推,分别以各科室上年度抗菌药物使用作为抗菌药物改进的依据和目标,比较2010-2013年抗菌药物综合考核指标的改善,同时对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人均DDD数和费用等进行控制。结果门诊、急诊、住院患者及清洁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从2010年的30.64%、75.63%、79.31%及98.65%下降至2013年的15.77%、43.76%、54.85%及33.66%,清洁手术用药时机、使用疗程、用药选择合理率分别从2010年的69.85%、11.15%、25.59%上升至2013年的99.81%、65.16%、9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人均DDD值和费用较难控制,甚至出现增长,可能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关。结论使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能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分析

    作者:陈冬;裴仁治;陆滢;马俊霞;张丕胜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征及伏立康唑治疗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月78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并行病原学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6例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感染控制时间、用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5例确诊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真菌25株,其中曲霉菌属8株、白色假丝酵母菌6株、克柔假丝酵母菌3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株;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15例、显效13例,治疗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及用药时间分别为(2.63±1.45)(6.17±1.33)d ,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伏立康唑治疗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潘小东;孙来芳;胡雪珍;汤鲁明;应斌宇;程碧环;龚裕强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及重症医学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住的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先给予伏立康唑针剂静脉滴注治疗,后序贯伏立康唑片口服,根据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42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0例、总有效25例,分别占35.72%、23.81%、59.52%,进步11例、无效6例(均死亡)分别占26.19%、14.28%;伏立康唑治疗过程中8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9.05%。结论伏立康唑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可作为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一线用药,高效而安全。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刘金星;张师前

    目的:评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探讨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新疗法。方法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集门诊盆腔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疗效评价有效率治疗组患者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5);中医症候评价有效率治疗组患者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5);经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下降,而且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