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韩效林;张小毅;李敬东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医院232例NHL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和HAV、HBV、HCV感染情况,并于同期在符合入选标准的前提下随机抽取230例除肝癌外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与统计评价。结果NHL组患者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甲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A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B、T细胞型NHL的HBsAg阳性率提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NHL)显著高于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cellNHL)(P<0.05);B细胞型NHL的Anti‐HBs、HBeAg、Anti‐HBe和Anti‐HBc阳性率分别18.82%、11.77%、21.77%、45.88%,与对照组的30.44%、5.65%、13.91%、33.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NHL患者尤其是B‐cellNHL有较高的HBV感染率,HBV感染与B‐cellNHL的早期发病有明显的关联性。

  • 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马长利;阮曰芹;韩兆东;张秀绘;张丽芳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进行指导,有效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造成的感染。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6月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或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110株,对MDRAB和非MDRA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8.0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110株,其中痰液与咽拭子标本所占比例高,占90.91%,110株鲍氏不动杆菌中78株为MDRAB ,MDRAB中有67株来自ICU患者,占60.90%;78株MDRAB除了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性<45.00%外,对于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90.00%;而32株非MDRAB对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抗菌药、米诺环素、阿米卡星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未发现耐药性;MDRAB患者的用药种数和用药时间均明显高于非MDRAB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性不断上升,应重点加强对ICU的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菌株的流行并延缓多药耐药菌株产生。

  •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预测急诊严重感染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作者:施佳民;宋彩萍;陈巧颖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 )评分对急诊严重感染性患者预后进行预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92例急诊严重感染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71例和死亡组21例,计算T0 SOFA和T48 SOFA ,得出SOFA ,分别观察入院T0 SOFA评分、T48 h的△SOFA评分与患者病死率的关系,分析SOFA评分在预测急诊严重性感染性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入住急诊当日对 T0 SOFA评分进行比较,死亡组评分(11.9±3.5)分,高于生存组(7.6±2.3)分,治疗48 h后的 T48 SOFA及SOFA分别进行比较,死亡组评分仍然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SOFA评分分值的增高,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且在SOFA评分为0~3分时病死率为0,在>15分时病死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器官损伤数比较,生存组为(3.1±1.3)个、死亡组为(4.5±1.7)个,死亡组多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心血管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肾脏系统器官中大SOFA评分比较,死亡组评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系统评分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OFA评分能较好的预测急诊严重感染性患者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作者:李娟;罗斌;姚新宝;郭淑丽;韩雪

    目的:研究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3253株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使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2年鲍氏不动杆菌分离菌株逐年上升,从2006年195株升至2012年的806株,主要分离自下呼吸道占77.6%;以ICU、外科ICU、呼吸科ICU、肾病科检出率高,分别占24.3%、20.0%、10.1%、7.3%;2006-2012年鲍氏不动杆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8.7%和7.7%,急速升至2012年的64.6%和68.4%。结论连续7年鲍氏不动杆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应重视耐药菌株监测。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肺部感染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研究

    作者:肖扬;董平栓;杨旭明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2例发生肺部感染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78名健康人员为对照A组,89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对照B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IL‐6、IL‐18、MMP‐9和MCP‐1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6、IL‐18、MMP‐9和MCP‐1水平分别为(10.13±1.78)ng/L、(0.89±0.21)ng/L、(105.67±21.49)μg/L和(122.67±19.26)ng/L,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并且对照B组血清IL‐6、IL‐18、MMP‐9和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18、MMP‐9和MCP‐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血清IL‐6、IL‐18、MMP‐9和MCP‐1炎性因子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部感染状态,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部感染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 淋巴细胞参数LYMPH-Y在EB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

    作者:谢晓英;林向华;何健;黄松音;代鑫露;李红玉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参数LYMPH‐Y在EB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载量的关系,以快速诊断疾病。方法用Sysmex‐2100系列血球分析仪检测48例EB病毒感染IM患儿(IM组)、50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外周血标本,统计分析淋巴细胞总数(TCL)、淋巴细胞参数LYMPH‐Y结果,人工镜检IM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并计算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EB‐DNA含量;分析IM患儿外周血LYMPH‐Y参数与异淋百分比、EB‐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M组淋巴细胞总数(6.58±2.52)×109/L及淋巴细胞LYMPH‐Y参数71.59±9.14均高于对照组的(3.23±1.20)×109/L和57.60±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组淋巴细胞LYMPH‐Y参数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淋巴细胞LYMPH‐Y参数与EB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783,P<0.01);在EB感染IM患儿的诊断中,当LYMPH‐Y参数的临界值(cut‐off值)取60.85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76.0%。结论EB病毒感染的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参数LYMPH‐Y明显升高,且与其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EB病毒载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IM诊断辅助指标之一。

  • 持续性植物状态高龄患者医院感染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张娜莉;郑有光;韩利红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VS )高龄患者医院感染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呼吸科住院的非PVS非感染高龄患者的33例为对照组(A组),另外选取同期住院的PVS高龄患者70例,其中感染前34例(B组)、感染后36例(C组),检测各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C组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63.6±6.3)%、CD3+ T 细胞绝对值(489±134)个/μl等,同A组(93.4±3.2)%、(1228±380)个/μl和B组(78.6±5.9)%、(789±138)个/μl相比均明显减低( P<0.05),且C组CD8+ T细胞占CD3+ T 细胞的百分数(40.8±7.6)%,同 A组(26.3±9.8)%和B组(33.8±9.1)%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A组患者比较,B组和C组的血清球蛋白有显著下降,C组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类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科PVS高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其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经抗菌药物治疗后,能有效的减少感染率及感染类并发症的发生。

  • 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复合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张正琼;黄永茂;毕义亮;钟利;陈枫;陈庄;史小玲

    目的:研究泸州地区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TEM、SHV、CTX‐M、CTX‐M‐3、CTX‐M‐22、CTX‐M‐24等耐药酶复合基因分布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6年推荐的方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采用质粒小提试剂盒制备质粒DNA扩增模板,PCR技术扩增6种基因,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以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进行阴性对照,基因测序仪检测碱基序列。结果临床分离的71株大肠埃希菌中多药耐药菌30株占42.86%;含两种酶基因同时检出的有30株,其中CTX‐M+CTX‐M‐3有12株占40.0%,CTX‐M‐24+CTX‐M有12株占40.0%;CTX‐M‐22+CTX‐M‐24有6株占20.0%;含3种耐药酶基因共检出13株占32.5%;携带CTX‐M‐24、CTX‐M‐3、TEM、CTX‐M、CTX‐M‐24+CTX‐M基因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TEM、CTX‐M、CTX‐M‐3基因的菌株对头孢呋辛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酶基因中主要CTX‐M+CTX‐M‐3、CTX‐M+CTX‐M‐24为主,以及在同一菌株质粒上出现3种不同的基因型。

  • 两所三级医院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元件检测研究

    作者:许小敏;蔡培泉;胡锡浩;冯伟云;梁珊燕;糜祖煌

    目的:比较两所医院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表型及耐药元件的差异,了解两所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性。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9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其中A1~A19号株分离自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A院),B1~B20号株分离自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B院);先用16S~23SrDNA鲍氏不动杆菌种特异PCR扩增做菌种的分子鉴定,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测得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A院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性,B院菌株对常用药物均耐药;A院19株菌株均检出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均存在突变,只有14株菌株未检出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B院20株菌株均检出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均存在突变;两所医院菌株耐药元件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显示:A、B两所医院的菌株因检出基因不同则分成两簇,A院的14株为同一克隆,而B院的20株为同一克隆。结论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在细菌间传播,两所医院菌株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一一对应,A院5株菌的表型与B院20株菌相同,但获得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不同。

  • 铜仁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谭斌;李嘉;余丽娅;杨文才;龙丽;张华

    目的:探讨铜仁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基因型特点,以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体检者20185名,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统计抗‐HCV阳性者临床资料,测定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HCV‐RNA水平,所有体检者行B超检查,判断其临床预后。结果20185名体检者检出 HCV感染者246名,阳性率为1.2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40%,高于女性的1.01%( P<0.05);年龄<20岁阳性率仅为0.45%,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年龄>60岁者阳性率为1.80%,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 P<0.05);城镇居民阳性率为1.33%,高于农村居民的1.00%( P<0.05),不同职业和学历人群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CV阳性者中119例患者有输血或其他血液制品史,占48.37%,56例有手术史,占22.76%;7例曾经有偿献血,占2.85%,64例患者感染史不详,占26.02%;基因分型以1 b型为常见,检出180名,占73.17%,为常见;HCV‐RNA定量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B超检查,基因6型和1b/2a型人群均仅有肝损害,基因2a型肝损害者占80.77%,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者,不同基因型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基因型丙型肝炎预后不同,可通过基因型分析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病情发展机制研究

    作者:禹康;张韬;彭小萍;张跃新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病情发展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医院消化内科的乙型肝炎患者56例,乙型肝炎后肝癌患者5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6例,另选43名普通正常人群作为对照,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阳性率、HBV‐DNA情况、肝功能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为81.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对较低仅为62.5%,但所有乙型肝炎相关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水平>103 copies/ml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81.2%,显著高于 HBV‐DNA水平<103 copies/ml患者的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gG呈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Hp‐IgG呈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加剧患者肝功能的损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 患儿重度感染性脑损伤与心肌酶谱相关性分析

    作者:屠志琴;马惠芳;苏宏

    目的:探讨小儿重度感染性脑损伤与心肌酶谱以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重度感染性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儿分为3~5分组37例和6~8分组33例,另选35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105例儿童检测当天的心肌酶含量,分析脑损伤程度与心肌酶的相关性;根据患儿的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较差组、死亡组,分析预后与心肌酶的相关性;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3~5分组患儿心肌酶含量高,6~8分组患儿次之,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儿心肌酶含量低,预后较差组稍高,死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含量与小儿重度感染性脑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医护人员可将心肌酶含量作为临床治疗及护理的参考依据。

  • 微炎症状态促进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研究

    作者:王喜超;王彤;涂阳科;杜鹃

    目的:探讨微炎症状态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为研究透析患者临床并发症的产生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根据hs‐CRP、TNF‐α及IL‐6检测结果,入选对象分为微炎症组和无炎症组,每组各包含9例患者,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培养于10%微炎症组血清培养基和10%无炎症组血清培养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管样结构形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迁徙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p‐p38蛋白表达。结果微炎症状组患者hs‐CRP(7.18±0.66)mg/L、TNF‐α(63.60±7.06)pg/ml及IL‐6(69.77±6.96)pg/ml水平高于无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炎症组内皮细胞培养30h有血管样结构形成,MTT平均吸光度A值1.073±0.046升高,Transwell小室迁移过滤膜细胞数增多,10h时微炎症组内皮细胞p‐p38表达增加0.268±0.023,与无炎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炎症状态通过增加内皮细胞p‐p38表达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在体外诱导血管新生。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曹远国;张明艳;王琨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腹膜炎(TBP)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医院确诊的TBP患者30例,在临床未确诊或疑为TBP的25例,非TBP患者30例,通过T‐SPOT.TB以及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TB‐Ab)、腹水腺苷脱氨酶(ADA)等方法检测,评价T‐SPOT.TB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价值。结果将TBP确诊的和可疑病例作为一组共55例,对照组30例,总共85例患者均经4种方法的检测,T‐SPOT.TB检测、PPD皮试、血清TB‐Ab、腹水AD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8.18%、49.09%、16.36%、36.36%,T‐SPOT.TB检测阳性率与PPD皮试、血清TB‐Ab、腹水ADA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检测阳性率在TBP与可疑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为98.18%、假阴性率1.81%、特异度为93.33%、假阳性率为6.67%、正确指数为0.92、符合率为96.47%、阳性预测值为96.43%、阴性预测值为96.55%;PPD皮试灵敏度为49.09%、假阴性率50.90%、特异度为60.00%、假阳性率为40.00%、正确指数为0.09、符合率为52.94%、阳性预测值为69.23%、阴性预测值为39.13%。结论T‐SPOT.TB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快速准确,在筛检和诊断TBP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ICU感染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预后程度的研究

    作者:彭正良;卿国忠;陆煜;谭位华;刘玲玲;于紫英

    目的:探讨不同基础疾病ICU患者感染血中尿酸的水平高低及其与患者预后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疗效将ICU256例感染患者分为死亡组82例、好转组128例及治愈组46例,采用酶测定法测量患者入院24h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值;比较不同基础性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3组患者的肌酐、尿酸、尿素氮值。结果治愈组患者的尿酸、肌酐、尿素氮值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体外损伤、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尿路感染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尿酸水平较无基础疾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体内肌酐、尿素氮的值有正相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感染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能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程度。

  • 2型糖尿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糖化血红蛋白与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砚;朱凌云;左维泽;谢松松;买力坎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提供临床治疗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0例肺结核无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患者,CD8+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INS (胰岛素)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其CD3+、CD4+高于血糖较高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的CD8+、CD4+/CD8+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其细胞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

  • 烟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邬丽红;王可;李冰;董必英

    目的:探讨烟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BF)形成能力与基因型的关系,了解医院侵袭性烟曲霉菌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医院烟曲霉菌及其BF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2月由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的42株烟曲霉菌,96孔板法体外构建BF,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F形成能力,扫描电镜(SEM)观察并证实BF形成,对所有受试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及聚类分析,比较菌株的同源性及不同基因型BF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受试的42株烟曲霉菌中34株形成BF,占81.0%;RAPD方法可将全部受试菌株分为7个基因型:Ⅰ~Ⅶ,其中Ⅱ型17株占40.5%,为优势菌株;Ⅰ型2株、Ⅲ型7株、Ⅳ型7株、Ⅴ型2株、Ⅵ型6株、Ⅶ型1株;不同基因型菌株的BF形成能力不同(P<0.05),其中Ⅵ型BF形成能力较强,Ⅳ型较弱。结论大多数烟曲霉菌临床分离株具有BF形成能力,不同基因型的烟曲霉菌株BF形成能力存在差异,院内侵袭性烟曲霉菌感染主要由Ⅱ型克隆株水平传播引起;建立医院烟曲霉菌BF形成能力检测和RAPD基因分型体系,对预防控制烟曲霉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奇异变形菌耐药机制与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冯福英;杨湘越;洪宇;郑宗富;张薇;蒋际城;曾琦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菌医院感染状况与耐药机制,以便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PCR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2月分离的20株奇异变形菌进行AmpC酶和ESBLs基因检测并测序,PCR法检测整合子并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法检测和分析菌株间同缘性。结果从20株奇异变形菌中均分离出TEM‐1和CTX‐M‐14型耐药基因,10株菌中分离出CMY‐2型耐药基因;从19株奇异变形菌中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其中17株奇异变形菌中扩增出带有耐药基因盒的两个可变区,所带基因分别为aacA4+cmlA1和dfrA12+orfF+aadA2;另2株奇异变形菌扩增出1个可变区,所带基因盒为dfrA32+ereA+aadA2;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聚类分析20株菌可分为P1~P11的11个PFGE型别,其中P1~P3的12株奇异变形菌为同一克隆株。结论病区流行株的耐药性与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ESBLs及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有关,主要耐药基因为TEM‐1、CTX‐M‐14、CMY‐2、aacA4+cmlA1和dfrA12+orfF+aadA2;应重视由奇异变形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采用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分布与耐药性调查

    作者:刘燕玲;王征旭;郑涛;王俊锋;吴淑红

    目的:调查分析2009-2014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老年患者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国内权威性数据库“中国知网”下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医药卫生资源共享数据库”下的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自由词”检索: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自由词检索出5043条记录,从5043条记录结果中再次输入自由词“病原体”检索出1067条记录,分别以“耐药性”和“老年患者”检索出105条文献记录;从命中的文献中筛选2009-2014年文献共86篇,下载全文;阅读原文分析其临床资料、病原体分布与构成、药物敏感性试验及预后,进行分类归纳、统计汇总。结果36篇文献被采纳;老年VAP共2595例;检出病原体共41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有3149株占76.26%,革兰阳性菌644株占15.60%,真菌326株占7.90%,非典型病原体10株占0.24%;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高。结论老年患者是发生VAP的高发人群,革兰阴性菌是老年VAP的主要致病菌,病原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应该重视病原学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 北京10所三级医院成人急性腹泻的诊断治疗调查研究

    作者:侯凤琴;王艳;李俊;刘颖;王贵强

    目的:评估北京成人急性腹泻的诊断治疗与Manatsathit成人腹泻诊疗指南的一致性,了解各级医院急性腹泻的诊断治疗水平,为有针对性的腹泻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10所医院,采取诊治医师自行填写诊断治疗报告的形式进行腹泻诊断治疗的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5-6月10所医院报告了400例急性腹泻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患者年龄(35.5±14.8)岁,女性209例,占52.3%;患者从起病到就诊时间为(2.0±1.4)d;所有400例被调查患者中89.8%进行了粪便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粪便霍乱弧菌培养,但只有8.5%的患者进行了其他细菌的粪便培养;400例患者中69.3%给予了补液,其中48.8%给予口服补液、20.5%给予静脉补液;所有患者中,有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的患者只有17.8%,却有57.0%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且27.0%的患者给予了静脉抗菌药物治疗;在非教学医院,更多患者给予了无适应证的抗菌治疗,与重点大学教学医院及普通大学教学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三级甲等医院对成人腹泻的诊治与指南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强腹泻诊治的培训,以提高腹泻治疗的合理性。

    关键词: 急性腹泻 成人 调查
  • 狼疮性肾炎患者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贞;史添立;徐柏平

    目的: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发生感染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医院2008-2014年收治的41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6种病理类型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感染率、感染时期、感染部位及病原体种类。结果415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51例,感染率36.4%;其中85例发生在诱导治疗期,感染率为56.3%;66例发生在维持治疗期,感染率为43.7%;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率诱导期、维持期依次为皮肤软组织49.4%、31.8%,肺部34.1%、15.2%,泌尿系统9.4%、36.4%,消化系统4.7%、10.6%,生殖系统1.2%、4.5%;病原体检测细菌感染86例、病毒感染52例、真菌感染13例,诱导期、维持期分布率依次为细菌45.9%、71.2%,病毒41.2%、25.8%,真菌12.9%、3.0%;诱导期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菌感染维持期高于诱导期(P<0.01),病毒以及真菌感染诱导期高于维持期(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并发感染,在诱导治疗期与维持治疗期均可发生,以细菌感染为主,主要发生于肺部、皮肤软组织、泌尿以及消化系统,对使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严格监控其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的效果研究

    作者:范晓华;曹岳蓉;徐娟;徐晓娟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为临床预防VAP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24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及痰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心率(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PaO2、PCO2、HR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PaO2、PCO2水平分别为(87.28±13.44)(44.37±7.62)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32±12.11)(63.21±9.82)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深部痰培养中检出病原菌51株,显著低于对照组检出的398株(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降低患者感染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的研究

    作者:金旎;朱莉;邵兴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危急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评分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67例发生VAP的危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降钙素原水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及APACHEⅡ评分的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CD4+、CD8+、CD4+/CD8+比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OFA、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3±0.76)(3.15±1.02)分,对照组分别为(4.18±1.32)(16.41±2.92)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8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明显改善危急重症患者VAP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评分,降低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糖尿病患者采用吹气球法预防肺部感染效果研究

    作者:徐红丽;毛焕龙;李俊红;陈瑞洪;崔玉霞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吹气球法对肺部感染预防效果,以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吹气球法训练,对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排痰程度、肺部感染、呼吸频率、指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大呼气流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排痰程度、痰液黏稠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频率、指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大呼气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大呼气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吹气球法进行肺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呼吸和肺功能,是一种安全、经济、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的方法,值得临床推荐。

  • 改良口腔干预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评价

    作者:王洁;杨钰;路海娟;郑莹莹;吕红叶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干预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价值,以降低口咽部细菌定植,减少脑卒中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干预方法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菌纱布环形擦拭咽喉部;干预7 d后,对比分析两组口腔气味、牙龈指数、咽拭子细菌培养和肺部感染率;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口臭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牙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脑卒中相关性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67%和3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咽拭子培养阳性20例,阳性检出率为33.33%,其中革兰阴性菌12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2株,分别占60.00%、30.00%和10.00%;对照组咽拭子培养阳性36例,阳性检出率为60.00%,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革兰阳性菌8株、真菌2株,分别占72.22%、22.22%和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口腔干预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口腔卫生,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张小红;何红;王玲;张清;陈嘉莉

    目的:对某医院2012-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2013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年医院感染率、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等变化趋势,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干预措施;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0557例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228例,感染率为2.16%,2013年11028例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236例,感染率为2.14%,两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医院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包括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液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两年比较感染部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年革兰阳性菌感染较2012年有所增高、革兰阴性菌感染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年较2012年不同年龄区间患者的感染率无明显变化,医院感染率较高的年龄区间为>55岁及<5岁患者。结论应加强对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等医院感染高发科室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考核、基础护理管理强度及抗菌药物应用监管,从而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酸性氧化电位水预防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观察

    作者:罗燕;龙彬;尹志寒

    目的:探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预防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在医院进行留置导尿管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照组用聚维酮碘(有效含碘量4.5~5.5g/L)消毒会阴以及尿管近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第3、7、10天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尿路感染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3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7、10天尿路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第7、10天时,感染率分别为11.67%和20.00%,对照组分别为16.67%和26.67%;两组患者中尿段白细胞个数比较,其中,在第3天时,观察组白细胞平均增加了64个/HP,对照组平均增加了101个/HP;在第7天时,观察组平均增加了179个/HP,对照组增加了233个/HP;在第10天时,观察组增加了250个/HP,对照组增加了304个/HP,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时,使用氧化电位水及聚维酮碘均可预防留置尿管感染的发生,但酸性氧化电位水较聚维酮碘降低感染率的效果更佳,能较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49例临床确诊肺真菌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尔然;葛继文;解影影;于娜;尚俊依;于丹;康健

    目的:探讨医院肺真菌病的种类、临床微生物学及影像学特征等,为肺真菌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1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肺真菌病住院患者,对其临床、微生物学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我国肺真菌病多中心回顾性调查作一比较。结果共收集到确诊的肺真菌病病例49例,其中依次为肺假丝酵母菌病、肺曲霉菌病、肺隐球酵母菌病及肺孢子菌病,分别占59.2%、28.6%、8.2%及4.0%;肺假丝酵母菌病中以肺白色假丝酵母菌病(11例)及肺热带假丝酵母菌病(10例)为主;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占100.0%,胸腔积液也较多见占49.0%,合并的基础疾病主要是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硬化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别占28.6%、18.4%、16.3%及10.2%。结论医院肺真菌病主要以肺假丝酵母菌病、肺曲霉菌病为主,入选肺真菌病病例多伴有基础疾病及肺真菌病的危险因素,多为院内获得性发病,其中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

  • 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肖玲;刘丽秀;李茁;王晓凤;张涛;伏鑫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ICU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年龄进行分组,≥60岁为试验组共58例,<60岁为对照组共112例;对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患者医院感染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为21.8%;其中术后肺部感染11例占29.7%,侵入性操作治相关性感染17例占46.0%,切口感染9例占24.3%;年龄≥60岁患者肺部感染、静脉置管、泌尿道置管、胃肠减压鼻饲管、切口感染率均较<60岁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预防医院感染水平,对易感人群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侵入性操作,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孟月燕;王鲁杰;胥桂英;樊庆静;王宝中

    目的:了解医院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关性血流感染状况,为有效预防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50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关系密切,46~55岁年龄段患者感染例数多,占52.0%;感染类型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所占比率大,占56.00%;共检出病原菌5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占40.0%,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30.0%,其他菌类仅占10.0%;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操作人员经验、穿刺部位、导管滞留时间、穿刺次数以及是否正规换药具有相关性( P<0.05),其中,操作人员经验≤50次的发生率高达80.0%,穿刺部位在左贵要静脉的发生率大,为40.0%,导管滞留时间>30 d发生率高,达94.0%。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因素多,规范PICC的管理是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 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因素与病原菌分析

    作者:王兰青;毛蓉嫣;王欣;何冬英;吴亦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的34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株鉴定,分析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73例,感染率为21.0%,共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59.0%,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5株占1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9株占22.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卒中类型、肺部疾病史、意识障碍、糖尿病和侵入性治疗等与肺部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 CT与X线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海东;张玉琴;董海波;朱海东;王洁

    目的:分析研究CT与X线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及真菌分布,为诊断与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0例,比较CT与X线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率,分析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及真菌类型等;使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8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培养100.00%阳性,CT的诊断阳性率为73.75%、X线诊断的阳性率为10.00%,CT与X线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真菌80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多,56株占70.00%,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0.00%,毛霉菌属和曲霉菌属所占的比例较少;肺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主,分别占35.00%和30.00%;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是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CT检查对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早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 四肢长骨骨折患儿弹性髓内钉微创术后感染临床研究

    作者:张鹭;吴军;路锟;谢应飞;胡仕杰

    目的:研究四肢长骨骨折患儿行弹性髓内钉微创术后感染情况,为四肢长骨骨折患儿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弹性髓内钉微创术,对照组患儿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儿的感染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及四肢关节功能、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Broberg‐Morrey评分、Harris评分、HSS评分以及肘关节伸展和屈曲角度、伸膝大角度、屈膝大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微创术有助于减少感染发生,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 干预流程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

    作者:刘珍芹;刘珍秀;李迎春;陈桂华;董秀红

    目的:探讨干预流程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医院收治的58例开腹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操作;选取2014年1-12月医院收治的61例开腹手术患者为干预组,按照新的干预流程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愈合、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干预组愈合率98.4%,对照组愈合率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感染率为1.6%,对照组感染率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腹手术患者实施干预流程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愈合率、减少切口感染率。

  • 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徐敬轩;栾新平;杨岩;苑杨;王瑞嘉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发生率,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326例脑出血患者,对其每周至少进行1次痰培养,对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意识状况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50岁的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率50.52%,显著高于年龄<50岁的患者,男性患者肺部感染率48.13%,也明显高于女性,具有吸烟史的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率59.90%,明显高于无吸烟史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有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分别为53.38%、63.36%,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不同,其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率不尽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8分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率显著高于GCS评分>8分的脑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出血量以及GCS评分等因素有关,为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临床上应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的分析

    作者:杨晓卿;王晟;蔡宇晶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开腹手术围麻醉期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老年开腹手术患者133例,其中A组57例,采用全身麻醉(静脉麻醉),B组41例,采用全身麻醉(吸入麻醉),C组3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3组患者心率(HR)、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值(MAP)、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术后肺部感染等。结果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手术10 min、术后 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认知障碍等方面显著优于全身麻醉两组( P<0.05),C组的肺部感染率5.71%,显著低于A组的21.95%、B组的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两组观察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有明显烦躁、恶心、呕吐、疼痛等牵拉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后比全身麻醉认知障碍、肺部感染率低,但麻醉效果劣于全身麻醉,术中有明显的牵拉反应。

  • 气管插管麻醉术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分析

    作者:姜云峰;王玉慧;马婷婷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麻醉术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气管插管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行气管插管麻醉术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根据喉镜的消毒方式,将对照组患者分为普通消毒液消毒组和气体消毒组,每组各40例;根据使用过滤器的类型,将试验组患者分为一次性过滤器组和非一次性过滤器组,每组各40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喉镜普通消毒液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67.5%,气体消毒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非一次性过滤器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65.0%,一次性过滤器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气管插管麻醉的患者,喉镜使用气体消毒和使用一次性过滤器可有效降低下呼吸道的感染率。

  • 抗菌药物输注时间与剂量对肛肠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杜丽萍;柴秀红;胡方宽

    目的:探讨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输注时间和剂量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术后给药方法相同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328例,其中A组161例术前不使用抗菌药物,B组167例术前30 min~2 h给予抗菌药物静脉滴注;选取术前给药方法相同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518例,其中a组166例术后给药≤3 d ,b组177例术后给药4~7 d ,c组175例术后给药≥8 d;选取围手术期给药时间相同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309例,其中小剂量组161例,每次给药0.2 g ,大剂量组148例,每次给药0.3 g ;对比各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感染率及甲级愈合率A组分别为3.11%和96.89%,B组患者分别为0.60%和99.40%;a组患者分别为3.61%和96.39%,b组患者分别为1.13%和98.87%,c组患者分别为0.57%和99.43%;小剂量组患者分别为1.24%和98.76%,大剂量组分别为0.68%和99.32%;B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a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b、c两组,甲级愈合率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小剂量和大剂量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30min~2h单次给药,术后每天两次连续给药4~7d,每次给药200ml0.2g是一种较为合理用药方案。

  • 改良主干剥脱术降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子源;李俊海;黄梅;黄俊杰;张秀军

    目的:探讨改良主干剥脱术降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于医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1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主干剥脱术,即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结合驱血带,先小腿后大腿剥脱;对照组则用传统的根治手术方法,即静脉结扎加剥脱,比较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33条患肢治愈、37条患肢好转、1条患肢无效;对照组60例患者中,28条患肢治愈、33条患肢好转、4条无效无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相关指数比较,观察组患者患肢的手术时间(41.2±6.3)min ,切口数(3.1±0.2)个,1条患肢发生感染;对照组患者患肢手术时间(55.3±11.2)min ,切口数(6.4±1.4)个,4条患肢发生术后感染;观察组患者患肢手术时间短、切口个数少、感染率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恢复快、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优等优点。

  • 肠穿孔腹腔感染肠造口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乔小平;张桂华;陈名林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在肠穿孔并发腹腔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临床肠穿孔并发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肠穿孔腹腔感染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50例行肠造口术,对照组30例行腹腔开放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0 d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 )、白细胞(WBC)计数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0 d治疗组的CRP、PCT 及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手术4 d后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分级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病死率为0,对照组病死率为3.3%;治疗组的病死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造口术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可从根源上切断腹腔感染,值得在肠穿孔并发腹腔感染的应用中推广。

  •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志;齐志江;李娜;张明明;郝东;李洪波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11月医院接诊的66例重度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各项治疗指标、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发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死率为0.09%、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分别为30.30%、54.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腹症患者感染性休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卫东;张忠河;梁栋;尹续红;张红

    目的:探究在急腹症患者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提高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则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等的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水平与麻醉诱导时相比,均明显降低,但对照组患者降低的幅度较大;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急腹症患者感染性休克中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意识恢复快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骨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文静;段文超;夏小林;李元海;陈珂;鲁显福

    目的:探讨手术室系统性微生物干预处理措施对预防骨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以降低感染率。方法抽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骨科清洁手术患者200例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后,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骨科清洁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干预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调查相关流行病学对骨科清洁手术感染预防的影响。结果非干预组SSI发生率1.5%,干预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干预组发生SSI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株、革兰阴性菌2株,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有一定的敏感性,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及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手术室内环境、无菌操作不规范等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结论针对骨科清洁手术,围术期应采取科学的预警手段以降低SSI的发生率。

  • 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芳;申元英

    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真菌耐药性也在逐年加重;不同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各有差异,耐药真菌引起的深部感染已成为当前困扰临床治疗的难题;该项研究分析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唑类、多烯类、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物以及部分中草药,总结了上述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并对其研究进展作出综述,从而为更好地控制真菌感染,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奠定基础,并为今后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和探索抗真菌药物未来的研究趋势提供策略指导及理论支持。

  •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倩;邵晓珊;陈后平;何琛;王薇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216例轮状病毒性腹泻医院感染患儿,分别从年龄、性别、季节、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餐具(奶具)消毒、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住院时间、疫苗注射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患儿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P<0.05),7~12月龄患儿多;不同季节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5),9~11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吮指、家属手卫生、医护人员手卫生、餐具(奶具)清洁消毒、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等是轮状病毒性腹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轮状病毒性腹泻医院感染患儿中7~12月龄为易感年龄,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清热解毒合剂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文;卢国良;关义琼;王万壮;杨积宝;黄日丽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清热解毒合剂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治疗中的疗效,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54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支持及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喜炎平联合清热解毒合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热程、意识恢复时间、头痛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平均热程、意识恢复时间、头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治疗前显著恢复(P<0.05),而以治疗组恢复更为显著(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清热解毒合剂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起效快,临床疗效确切。

  • 孕妇孕期宫内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蔡群;雷厚康;胡芳;唐超;王红英

    目的:研究孕期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进行孕期检查和分娩的3063例孕妇临床资料,探讨引发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生宫内感染者临床症状分布以及孕期宫内感染者孕周与婴儿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63例孕妇共发生185例孕期宫内感染,感染率为6.04%;主要临床症状为末梢血白细胞≥15×109/L、C‐反应蛋白≥8mg/L和体温≥38℃伴畏寒;孕期宫内感染率在胎膜早破、孕期性行为引起的阴部感染、孕期致病微生物感染、阴道检查次数、总产程以及羊水粪污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37周新生儿感染率低于27~33周新生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期38~42周新生儿感染率显著低于27~33周与34~3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性胎膜早破、孕期性行为引起的阴部感染率、孕期致病微生物感染率、多次阴道检查、总产生时间较长以及羊水粪污染均为引发孕期宫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孕期宫内感染者孕周越大,新生儿感染率越低。

  • 婴幼儿病毒感染与腹泻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分析

    作者:施前锋;潘新娣;王叶萍;邵伟芳;钱娇赟;孙爱华

    目的:研究婴幼儿病毒感染与腹泻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4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血液和粪便进行常规检测,采用免疫金层析技术检测粪便标本的轮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的表达水平,对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4例腹泻患儿中免疫金层析技术和 RT‐PCR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7.9%和46.0%;RT‐PCR检测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1.10%、19.40%和15.32%;重叠感染91例,其中轮状病毒与星状病毒重叠感染28例为常见;急性胃肠炎患儿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功能紊乱患儿(P<0.05);病毒感染在1岁以下腹泻患儿更常见(P<0.05),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粪便性状常见水样;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液C‐反应蛋白(CRP)>10、白细胞(WBC)>10×109/L和粪便WBC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急性胃肠炎患儿(P<0.05)。结论 RT‐PCR可以提高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轮状病毒为腹泻患儿特别是<1岁患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毒性因素,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泻以水样便更常见,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像变化比急性胃肠炎患儿明显。

    关键词: 婴幼儿 腹泻 病毒 感染
  • 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作者:谭玉杰;海巨珺;王颢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婴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产科收治妊娠晚期孕妇4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孕妇分为感染组32例与非感染组368例;采用无菌棉球擦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孕妇分娩结局,分析B族链球菌感染检测结果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400例孕妇 B族链球菌检测阳性者32例,感染率为8.00%,不同年龄、产次、流产次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孕妇与非高危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孕妇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剖宫产、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38%、18.75%、34.38%、37.50%、50.00%、28.13%,非感染组分别为13.86%、5.71%、10.60%、11.96%、9.78%、7.61%,感染组孕妇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剖宫产、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孕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率较高,B族链球菌感染能增加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剖宫产、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发生率。

  •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彭芬;沈昌桃;吴华莉;李藤方;吴素英

    目的:探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改善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83例CMV感染新生儿(日龄<28d)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检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儿治愈情况分为有效组59例和无效组24例,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特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83例CMV感染新生儿中男48例占57.83%,女35例占42.17%;日龄<10d新生儿69例占83.13%,10~20d新生儿10例占12.05%,>20d新生儿4例占4.82%;足月儿54例占65.06%,早产儿29例占34.94%;呼吸系统受累者28例占33.73%,视听神经受损23例占27.71%,皮肤黄染34例占40.96%,肝功能异常52例占62.65%,脾肿大40例占48.19%;CMV‐IgM检测阳性78例占93.98%,阴性5例占6.02%;有效组与无效组在日龄、早产、肝功能异常、脾肿大例数、WBC、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以肝功能异常、脾肿大多见,CMV‐IgM检测有助于CMV感染早期诊断,其治疗有效率与日龄、肝功能异常、脾肿大程度及WBC、ALT、AST升高水平等密切相关,应尽早对症治疗。

  • 鼻窦炎患儿鼻病毒感染致哮喘发作中的观察研究

    作者:王雪峰;付宁;杨林;赖晓敏

    目的:探讨鼻窦炎患儿鼻病毒感染所致哮喘发作中的发病情况,为针对病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60例鼻病毒感染所致哮喘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60例患儿中,42例有鼻窦炎(A组)、18例无鼻窦炎(B组),另选择同期初诊的无鼻病毒感染哮喘患儿58例为对照组,统计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发病率、变应性鼻炎主要症状、鼻窦炎部位与变应性鼻炎症状发生率、治疗结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鼻窦炎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腺样体肥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鼻塞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鼻窦炎部位中以上颌窦变应性鼻炎症状发生率高。结论鼻病毒感染所致哮喘发作患儿,其慢性咳嗽可能与合并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相关,对该类患儿应尽早明确诊断,采取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案,以避免患儿病情恶化或延误。

  • 新生儿抚触预防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肖群;胡友仙;潘丽莎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7月医院接生的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抚触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抚触组采用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后的医院感染率、免疫学水平变化及发育情况;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总感染率对照组为10.0%、抚触组为2.5%,抚触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新生儿IgG水平为(7.15±1.23)μg/ml ,IgA水平为(1.24±0.83)μg/ml ,抚触组IgG水平为(10.97±1.44)μg/ml ,IgA水平为(2.22±0.51)μg/ml ,抚触组的免疫学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生儿15 d内头围增加(5.9±1.9)mm ,身高增长(10.1±1.2)mm ,体质量增加(21.4±1.7)g ;抚触组新生儿分别增加(7.4±1.3)mm、(13.3±1.6)mm、(29.2±1.8)g ,抚触组的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减少医院感染,增强新生儿抵抗病原菌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 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玉婕;陶芳;李鹏

    目的:探讨108例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8例MP感染患儿,观察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发病率、病情变化和体征等,采集患儿手指末梢血,进行血清分离,再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单份血清效价≥1∶32者为阳性;同时做CT、血常规、X线辅助检查。结果108例MP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48例,阳性检出率为44.4%;春、夏、秋、冬四季MP‐IgM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5.3%、34.8%、47.4%;春冬季发生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不同年龄MP‐IgM的阳性率有所不同,<1岁患儿的MP‐IgM阳性率37.5%,1~3岁患儿为45.5%,4~7岁患儿为45.0%,8~12岁患儿为46.7%;MP对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为57.4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为0。结论患儿MP感染随着季节和年龄的差异,病情发生发展及发病率不同,冬春季节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且病情较重,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 不同膀胱功能训练法对宫颈癌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郭惠玲;蔡丽坤;吴丽芳

    目的:探讨不同膀胱功能训练法对宫颈癌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为宫颈癌手术患者寻找可以降低术后尿路感染的方法。方法选取宫颈癌手术患者13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开放尿管对膀胱功能进行被动训练;B组7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腹肌、盆底肌、膀胱肌锻炼,对膀胱功能进行主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及自行排尿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尿路感染率、首次排尿时间≥3h、残余尿量≥100ml者分别有4例(5.97%)、36例(53.73%)、4例(5.97%),B组患者分别有2例(2.82%)、12例(16.90%)、2例(2.82%),B组患者均明显少于A组;A组患者排尿显效、有效、无效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6.72%、35.82%、7.48%和92.54%,B组患者分别为80.28%、16.90%、2.82%和97.18%,B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腹肌、盆底肌、膀胱肌锻炼,对膀胱功能进行主动训练在降低术后尿路感染方面更为有效。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青;周慧琴;张琦;张冲;范洁;宋航;崔传玉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803例,以术后出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25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术后未出现呼吸道合胞病毒的2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以蚀斑试验结合原位杂交法对合胞病毒的耐药性进行监测,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72.00%患儿行RACHS‐2级手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36.00%和20.00%,对照组分别为52.00%、4.00%、0;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均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史及咳嗽症状,96.00%有鼻塞、流涕等上感症状,此外分别有56.00%、52.00%、52.00%患儿出现肺部湿啰音和痰鸣音、口吐白沫以及嗜睡症状;实验室检查56.00%患儿白细胞计数<10×109/L,76.71%中性粒细胞<0.5;影像学检查80.00%患儿表现为小点状、斑片状阴影;呼吸道合胞病毒对更昔洛韦、利巴韦林、膦甲酸钠耐药率分别为20.00%、32.00%、44.00%。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RACHS‐2级手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长时间呼吸机辅助治疗以及长时间住ICU是其高危因素,一旦发生感染,患儿病死率可显著提高,应选择敏感抗病毒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 子宫内膜癌患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小兰;罗湘闽;郑小蔚;陈少蓉;黄素真

    目的:了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并探讨HPV52与HPV58感染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性,了解其感染途径,预防其感染。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子宫病变筛查的2830名女性为研究对象,统计2830名受检女性HPV的感染率,分析受检女性年龄分布与HPV感染的关系;比较几种高危险型HPV的阳性率;观察几种HPV与宫内病变的关系,后观察HPV52与HPV58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结果年龄30~39岁的女性HPV的感染率高,为21.66%,年龄20~29岁的女性HPV感染率低,为7.40%,各年龄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HPV的人群中,亚型为HPV16的感染率高,为37.7%,其次HPV52和HPV58,感染率分别为18.4%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结果显示,HPV16更容易导致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子宫病变,其次为HPV52和HPV58,且不同类型HPV所导致的子宫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304,P<0.01);HPV病毒导致的子宫内膜癌中,HPV52占26.67%,HPV58占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52和HPV58感染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预防HPV病毒感染对于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孕期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类型与母婴传播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缪剑霞;陈志芳;孙晓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类型及母婴传播率,指导临床预防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产前检查HPV的2132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孕妇及新生婴儿的资料及快速核酸分子导流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分析孕期HPV感染分型、母婴传播率。结果2132例孕妇中HPV感染280例,感染率为13.13%;年龄<22、22~24、25~27、28~30、31~33岁及≥34岁的孕妇感染率分别为8.89%、10.17%、12.68%、13.32%、13.88%、16.09%;感染孕妇中HPV高危型251例占89.64%,其中16、52、58型的孕妇分别为51、48、33例,其他高危型119例;HPV低危型孕妇29例;280例HPV感染孕妇产的新生儿中,HPV感染的新生儿63例,母婴垂直传播率22.5%;新生儿HPV高危型54例、低危型9例,分别占85.71%、14.29%;280例HPV感染孕妇中,经阴道产新生儿143例,33例有HPV感染,感染率23.08%;经剖宫产新生儿137例,30例有HPV感染,感染率21.09%。结论孕妇HPV感染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孕期感染的HPV多为高危型,新生儿与孕妇感染的HPV分型较为一致,但母婴垂直传播与分娩方式无相关性,孕期HPV的筛查对于预防宫颈癌等恶性病变,以及尽早发现新生儿HPV感染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作者:黄肆娥;万小琴;章田华

    目的:通过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对医院大量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系统信息化、高效化。方法使用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对医院感染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优化感染管理系统执行效率;分别统计优化前后感染病例漏报率、多药耐药菌漏报率以及医师感染报告卡的合格率。结果感染病例漏报率比较,优化前漏报率为5.0%,优化后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药耐药菌病例漏报率比较,优化前漏报率为10.9%,优化后漏报率为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医师报告卡合格率分析,优化前合格率为57.9%,优化后为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通过医院信息管理平台与感染管理体系的整合,感染管理系统效率可得到充分的提高。

  •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与实践探讨

    作者:金云玉;马姝;刘丽;董雨艳

    目的:培养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专业素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2015年5月4日-6月26日吉林省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护士培训班22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培训情况。结果经过2个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培训班护士全部通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获得专科护士证书;22名学员在专业知识、仪器设备使用、科研意识及综合能力方面均有所提升。结论面对专业发展的变化,各医院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上与医疗技术发展不相适应,存在差距;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进行系统的专科培训,对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稳步发展起推动作用。

  • 应用品管圈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研究

    作者:王立军;高洋;杨庆艳;刘焕生;邱枫;孙长江

    目的: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主题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法、头脑风暴法、亲和图、查检表、甘特图、特性要因图(鱼骨图)、柏拉图等基本工具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拟定对策、组织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相比,2014年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2013年下降69.5%;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6个方面均出现了正向的增长。结论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不仅将职业暴露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伤害降至低,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积极性。

  • 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

    作者:徐志华;王国珍;孙亚娟;陈加俊;李广仁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分析,采取相关的专科护理措施及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探讨住院患者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方法调查2014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5例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加强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防止同病房、同病区的交叉感染。结果5例感染患者住院4周内,检测分离出16株病原菌,其中耐药鲍氏不动杆菌9株,占56.3%,均从痰液中检出;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患者至出院前,均无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患者住院期间,感染控制管理及时,病区符合卫生学检测标准,对病区环境、空气、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细菌监测,检出菌落数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未检出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护理管理有效,无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独立的床单元、病房单元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患者、家属手卫生可有效控制感染,防止感染的暴发流行。

  • 新入职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水平与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许睿玮;姚桂琴;雷君;张辉文

    目的:了解新入职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和完善手卫生岗前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新疆肿瘤医院2013年7月新入职135名医务人员展开问卷调查;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入职13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为(19.91±1.67)分(满分23分);在手卫生基础知识部分,掌握较好的内容为手卫生定义和手部常见菌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4.07%和90.37%,掌握较差内容为洗手时间和速干手消毒剂作用,正确率分别为62.22%和38.52%;在手卫生指征部分,调查对象对摘手套后、接触清洁物品前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认知水平较低,正确率分别为93.33%、91.85%和91.11%;影响调查对象执行手卫生的前3位主要因素为清洁剂或手消毒剂刺激皮肤、工作太忙、水龙头开关不方便。结论新入职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水平薄弱,在今后岗前培训中需强化手卫生概念及手卫生指征的认知,相关部门需针对影响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

  • 无缝隙干预措施对急诊留观患者感染与滞留时间的影响

    作者:徐月玲;孙红;张翔;张盛;万晓曼

    目的:研究无缝隙干预措施对急诊留观患者的干预效果,降低急诊留观患者的感染率。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4年1-12月180例在急诊抢救转留观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应用无缝隙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疗效、干预质量和干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4%,滞留时间更短;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基础干预、急救药品、消毒隔离、急诊科管理、干预规章制度的执行5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干预工作总满意率为94.44%,对照组为74.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无缝隙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滞留时间,提高患者的干预疗效、干预质量和干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手术室运用PDCA模式提高内镜清洗合格率效果研究

    作者:肖莹;咸春静;苏淑梅;马春红

    目的:探讨手术室运用PDCA模式提高内镜清洗合格率,规范内镜清洗流程,提高内镜的清洗质量。方法通过PDCA循环的实施,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培训考核,并检查成效及跟踪评价;实施PDCA模式前(2014年9-12月)清洗内镜450件,实施PDCA模式(2015年1-3月)清洗内镜490件,将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合格件数、合格率及可追溯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PDCA后,内镜清洗合格率由89.55%提高至94.89%,内镜的可追溯率由88.44%提高至100.00%。结论利用PDCA循环法可对内镜清洗各环节进行及时管理和控制,规范了内镜清洗流程,提高了内镜的清洗质量。

  • 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梁宇杰;姜新;王春艳;王红明;张丽娜;李春卉

    目的:探讨旋转棉签式皮肤消毒法与常规皮肤消毒法的效果,为医疗护理操作前选择有效的皮肤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受试者的左、右手背皮肤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消毒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和旋转棉签式消毒,消毒液待干后,分别在注射点、距注射点中心直径1 cm处、距注射点中心直径5 cm处采样并进行增菌培养,观察培养液污染情况,记录消毒时间和消毒液待干时间。结果旋转棉签式消毒法在注射点、距注射点中心直径1 cm及距注射点中心直径5 cm处污染率分别为16.00%、14.00%和42.00%,注射点和距注射点中心直径1 cm与距注射点中心直径5 cm培养液污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旋转棉签式消毒有效直径<5 cm ,有效消毒面积减小,且易出现消毒区域的漏空,其消毒效果不如常规消毒法。

    关键词: 皮肤消毒 方法 研究
  • 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作者:张银莉;宗红梅;燕亚菲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以便做好职业暴露的应对和预防,减少职业暴露对护士造成的伤害。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2013年6月某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高危因素、暴露方式、暴露程度、暴露发生地点、暴露源及预防用药等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1月-2013年6月医院共发生职业暴露38例,其中护士32例,占84.21%;职业暴露方式以针刺伤、玻璃割伤、血液体液污染为主,分别占62.5%、25.0%和9.4%;暴露地点以病房为主,占62.50%,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占96.88%,损伤程度以少量出血或无出血为主,占87.50%;护士职业暴露的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占43.75%;受到暴露危害后,100.0%护士采取了紧急处理措施;护龄<1年的锐器伤发生率16例,发生率50.00%,2~5年13例,发生率40.63%,>5年3例,发生率9.38%。结论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相关知识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实施标准预防及暴露后的有效干预,是降低和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途径。

  • 三甲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作者:杨庆菊;马建中;李燕子;任慧敏;王伟娇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控制手术室感染的临床措施,以及应用洁净手术室对降低患者手术室感染(ORI)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150例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在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在洁净手术室内接受手术,比较两组患者ORI发生率、空气中菌落数等,观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ORI的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为主,分别占26.00%、21.33%、17.33%;观察组患者所在手术室空气中菌落数为(17.97±12.13)CFU/m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1±63.24)CFU/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同手术类型ORI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ORI发生率分别为10.67%、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三甲医院的ORI ,应积极应用新型层流技术和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手卫生培训对实习护士手卫生合格率的影响

    作者:孙涛;赵赢;邓瑶;张杨;齐歆

    目的:探究手卫生口诀培训对实习护士手卫生合格率的影响,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和2014年100名实习护士进行手卫生培训,2013年的50人为对照组,2014年的50人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入选护理人员,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手卫生口诀培训;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培训效果。结果经过培训后,试验组受试者六步洗手法操作合格率为94.00%;洗手所需时间的合格率为96.00%;试验组受试者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受试者在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更换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后的洗手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指采样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试验组94.00%受试者的菌落数合格,92.00%受试者的手卫生合格,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卫生口诀培训规范了实习护士的洗手习惯,提高了手卫生的合格率。

  •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疗效比较

    作者:陈庭富;严琦敏;秦明;梁艳;贾社群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胃溃疡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Hp感染消化性胃溃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128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3例与C组43例,A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B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C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连续治疗4周,评价患者症状改善及治疗后溃疡愈合及Hp根除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为76.19%、B组为74.42%、C组为81.3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临床症状与胃溃疡面直径均显著减少(P<0.05);3组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IL‐6、IL‐8水平3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9.52%、B组为11.63%、C组为6.9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均可根除Hp,促进胃溃疡愈合,缓解消化性胃溃疡临床症状,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促进胃溃疡愈合及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

  • 诺氟沙星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邹建平;尚乃英;郑爱娟

    目的:探讨诺氟沙星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提高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效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共232例,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诺氟沙星联合双歧四联活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诺氟沙星治疗。结果232株大肠埃希菌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135株占58.2%,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73株占31.5%,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24株占10.3%;其中EPEC型和EIEC型对诺氟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8.15%和30.37%、21.92%和26.03%;ETEC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以及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83%、33.33%及37.50%;观察组患者腹泻停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WBC)5~10/HP的病例数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患者,WBC<5/HP的病例数则多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3.48%、治疗总有效率为92.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74%、88.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氟沙星可有效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低。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孟祥武;唐荣华;黄淼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相关性肺部感染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细菌清除状况、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应用巴氏指数(B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细菌总清除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和咳嗽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清除病原菌,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与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端木雯婧;李雪松;毛勇;马雅妮;李璠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云南省的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参照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方案要求,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比2010、2012年门诊相关数据是否达到要求及变化程度,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医院医务人员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认知和态度,采用SAS 9.3统计软件对184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后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品种数由原来的105种降至41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1.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比例下降至3.3%,其使用得到有效控制;>50.0%的医务人员认为领导执行力及指标制定合理性,是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待提高和改进。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预防妇产科术后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林东;卞雯雯;杨露;周秋明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预防妇产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的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5,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平均高体温为(37.1±0.2)℃,对照组为(38.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退热时间为(42.8±7.8)h,对照组为(43.4±9.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病率试验组为2.0%、对照组为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为100.0%,无一例切口感染发生;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微泌尿道刺激症,试验组为3.0%,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尿常规或尿素氮化验结果均无异常。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相较于单用抗菌药物治疗更能提高妇产科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

  • 处方点评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永;唐晓波;王健;赵海欣;鲍志伟

    目的:通过处方点评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使临床更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从2012年1月起强化处方点评及干预工作,由临床药师、主诊医师、医院领导、院外专家4个层面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按点评意见落实奖惩措施;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强化处方点评,门诊、急诊、住院部、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4.52%、45.33%、68.17%、86.74%下降至19.15%、34.78%、57.61%、39.58%;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从19.47%下降至15.3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95.07 DDD/100人/d ,下降至60.51 DDD/100人/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是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干预工具,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金额比和使用强度,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升了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内涵质量。

  •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婷;高莹莹;张勇;倪倾凤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同时间和剂量对术后医院感染率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术后给药方法相同的白内障手术患者2521例,其中A组847例,术前1 d给药8次;B组855例,手术当天术前给药8次;C组819例,术前不给药;选取术前给药方法相同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059例,术后每天用药均为4次,其中a组352例,术后用药3 d;b组359例,术后用药7 d ;c组348例,术后用药14 d;选取术前用药1 d ,术后用药3 d的患者1121例,小剂量组372例,术前、术后用药均每天4次;中剂量组381例,术前每天8次,术后每天4次;大剂量组,手术前后均每天8次。结果术后A、B、C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0.50%、2.22%和9.91%,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均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a、b、c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42%、1.11%和4.89%,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小量组、中量组、大量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03%、0.79%和0.82%,中、大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大量两组均明显低于小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1d8次给药,术后3d4次给药,可以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不增加患者负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给药方案。

  • 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的疗效研究

    作者:马杰;刘晓艳;李宁;王冲;余庆峰;谢新生;甘思林;孙慧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45例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的血液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血培养检查后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其中11例患者初始治疗应用替考拉宁,34例患者血培养革兰阳性菌感染加用替考拉宁治疗,评价替考拉宁在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4%,均表现为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治疗期间4例患者死亡,均因呼吸衰竭,1例治疗过程中复查血培养替换为大肠埃希菌,2例分别合并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10例患者加用抗真菌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结论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但应重视病程中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

  • 抗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卫华;刘勤;周卫东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氦氖激光照射联合应用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单纯给予加替沙星静脉滴注和聚维酮碘液局部外涂;观察组7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15 d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痊愈时间;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47.06%和82.35%,观察组分别为58.33%和88.89%;观察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痊愈时间(12.84±2.03)d ,观察组患者为(10.11±1.92)d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可以提高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预后,加速患者痊愈,且操作简便,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 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斗仁;刘兴丽;刘小艳;王正雨;杜莉婷

    目的:探析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与普通干扰素ɑ‐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差异,评价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80例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率EVR、SVR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干扰素的RVR为57.86%、EVR为62.14%、SVR为4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7%、82.14%、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效提高了SVR率减少复发,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临床抗感染治疗不足与耐药菌产生的相关研究

    作者:夏晓君;荆俊丽;张凤春;马守江

    目的:探讨临床抗感染治疗不足与耐药菌产生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以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9月-2014年1月140例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为抗感染不足患者,采用药物低抑菌浓度(MIC)的剂量治疗,试验组为治疗充足患者,采用药物防突变浓度(MPC)的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3、6d的白细胞(WBC)计数和治疗后耐药菌产生情况。结果试验组3d后WBC计数为(8.308±0.785)×109/L,6d后WBC计数为(7.986±1.151)×109/L,WBC增值为(-0.391±1.237)×109/L,低于治疗不足组的(9.172±0.799)×109/L、(11.123±1.039)×109/L及(2.381±2.13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产生耐药菌125株,对照组产生耐药菌824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抗感染治疗不足可导致耐药菌的产生,采用高浓度的MPC治疗剂量在抗感染治疗上的效果优于较低浓度的MIC治疗剂量,能有效减少因抗感染治疗不足而导致的耐药菌产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