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预防病历中寄生螨虫感染面部皮肤

    作者:曹力;高进;李爱玲

    螨虫是一种肉眼所看不到的寄生虫,是较强的过敏原.当机体被螨虫致敏后,可引起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历经常要调出病案库查阅资料,对直接接触病历较多的人员进行了面部皮肤状况的询查,均发现在额、颊、鼻尖、鼻翼侧、鼻唇沟部位有脓疱型、痤疮型病变和过敏性鼻炎疾病感染.

    关键词: 螨虫 感染 皮肤
  • 检验科的消毒管理与医院感染

    作者:于丽霞

    严格检验操作规程、执行消毒管理规范、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自身与交叉感染,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必要措施.1 加强素质教育,严格防护措施任何医院感染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医务人员的行为.检验科是直接接触患者的特殊群体.由于工作关系,不仅需要与患者手拉手地采集患者标本,解释患者询问,还要通过多次工序对患者体液及排泄物等标本进行检测分析,这些过程都有可能造成检验人员的感染.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有合格的仪表,正确佩戴工作衣帽、口罩、手套,及时洗手及进行手消毒,是基本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方法之一.加强检验人员的素质管理,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 控制理论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宝华;张红;孙晓红;李秀兰;张香琴

    控制理论应用于消毒灭菌管理中,是为确保消毒灭菌的终末质量,保证患者就诊安全.从1996年起将控制理论贯穿于消毒灭菌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

    关键词: 控制理论 监测 3M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邓颖珍;邱昕光;李淑霞

    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我院老年患者多、住院时间较长、慢性基础疾病多等特点,为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提高感染控制质量,故进行前瞻性目标监测,结果如下.1 方法为2003年1~11月份,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设计表格,根据病程记录、住院时体温、疾病变化等来确定医院感染,并将调查内容填入表格.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
  • 一次性检验废弃物的焚烧处理

    作者:张庆岳;贾莉;李伟红

    焚烧是处理不可回收的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的终结处理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用锅炉替代焚烧炉处理一次性检验废弃物,具有实际可行、操作简单、便于管理、易于操作、焚烧完全彻底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 检验人员的防护及工作环境和医用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作者:马兰海;刘海波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科已成为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检验科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担负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部分同志因忙于每天的工作却忽视了自身的防护及对环境的污染.我们的做法:

    关键词: 防护 消毒
  • 导尿包灭菌时防止石蜡油棉球干燥的方法

    作者:许志华

    脉动真空灭菌器原理是利用多次抽真空、多次注入蒸汽的方法,使灭菌柜内和待灭菌包内的98%空气被预先排出,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其灭菌过程需要29~36 min,室内压力为205.8 kPa,温度是132~134℃.其优点是灭菌彻底、可靠,工作效率高,对物品损坏程度轻,室内温度正常,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3年3月,我们供应室利用脉动真空灭菌器对导尿包灭菌后,发现导尿包内的石蜡油棉球较干燥,在操作导尿时达不到润滑导尿管的效果.

  • 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在干热灭菌效果监测中的研究

    作者:朱杏花;梁金秀;陈健玲;郑翠云;蔡晓云

    于2001年2~12月采用了3M公司型号为1294的环氧乙烷,自含式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生物指示剂作干热灭菌生物指示剂进行生物监测,同时把同炉灭菌后的石蜡油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现将试验过程报告如下.

  • 剖宫产术后耐药性粪链球菌在腹腔内定植1例报道

    作者:刘亚萍;张荻华;李铂铱

    1 病例患者女,27岁.因停经36周,下腹部阵痛伴阴道流液6 h,于2003年10月25日入院.孕期经过顺利,按时产检.入院前6 h出现下腹阵痛伴阴道流水性分泌物.孕2产1,1999年12月因"宫口不开"在当地卫生院行剖宫产,娩出一体重2.85 kg的女婴.入院查体:体温36.7℃,血压120/70 mmHg,脉搏80次/min,身高156 cm.耻骨联合上2 cm可见一横形陈旧性疤痕,长约10 cm.产检:腹宽105 cm,宫高34 cm,头先露,已入盆,腹部可扪及,胎心音152次/min,行剖宫产.

  • 消毒供应室的科学化管理

    作者:曾淑蓉;马蓉

    对消毒供应室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其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更好地发挥其专业效能,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保障医疗安全.1 规范建筑、合理布局、先进设备是科学化管理的基础21世纪的特点之一是国际化,就是要尽量与国际接轨.作为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在建设和管理上应该尽可能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科技规范,且符合我国卫生部颁发的相关验收标准和技术要求,满足本单位和本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作者:赵秀英;陈洪山;赵敏

    对口腔科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和效果进行监测,报道如下.1 结果1.1 效果监测空气采样40件,合格率90%;物体表面采样54件,合格率69%;无菌物品采样50件,合格率100%;工作人员的手采样30人,合格率98%;使用中的消毒液采样28件,合格率90%;医疗器械采样169件,合格率87%.

  • 注射器细菌内毒素检测存在问题与对策

    作者:吕月球

    1 存在问题1.1 热源检测与细菌内毒素检测概念混淆热源检测与细菌内毒素检测是两种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1)热源检查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源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2)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采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其对热源物质(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的控制要求提高了很多.两种检测方法虽然在目的有相同之外,但是检测方法有所不同,目前,很多药物和注射器的标准已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测代替热源检测,一是快速、简便、灵敏,二是重现性好.

  •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率调查

    作者:刘新风;刘秀荣;张静;郑文;刘茂林

    对来院就诊的68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分泌物标本的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进行了培养及耐药检测.1 临床资料682例NGU患者均为我院性病门诊2001年4月~2003年9月初诊患者,其中男性456例,女性226例,年龄5~65岁,平均年龄32岁.

  • 两种方法检测空调机消毒效果比较

    作者:曹力;王鲜平;梁慧

    有报道空调机合叶扇细菌的种类主要为枯草芽胞杆菌、棒菌属、真菌、不动杆菌属、奈瑟球菌属等,空气中细菌与合叶上细菌关系密切,互为影响.因此,对我院空调机清洗消毒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效果比较,检测报道如下.

  • 鲍氏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4例分析

    作者:吴宗宝;丁式行;李爱娟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其发生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0年7月~2003年12月入院,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封闭式一次性吸痰进行痰培养;在检到鲍氏不动杆菌后采用生物梅里埃微生物分析系统(Bio-Merieux VITEK32)进行鉴定,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9年的判断标准,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本组鲍氏不动杆菌所致VAP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00.1±56.9) h,发热、痰多明显,胸水多见,肺部X线表现呈多样性;125株鲍氏不动杆菌(100%)为多重耐药,仅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第四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鲍氏不动杆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低(4.8%);对33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其中57.6%ESBLs(+);混合感染40.1%,混合感染较单纯感染所致的VAP病死率更高(P<0.01);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 结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突出,耐药严重与该菌产酶有关;鲍氏不动杆菌所致的VAP混合感染多见,病死率高应引起重视;感染后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治愈率.

  •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润梅;刘国栋

    目的研究本院3年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1~2003年分离的837株大肠埃希菌、216株克雷伯菌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 结果大肠埃希菌产ESBLs分离率为2001、2002、2003分别为12.27%、15.90%、30.85%;克雷伯菌产ESBLs分离率为2001、2002、2003分别为23.88%、28.81%、30.00%;产ESBLs株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喏酮类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 结论近年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逐年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产ESBLs菌的感染.

  • 我院医院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赵瑞萍;何贵山;余艳芳

    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迅速增长,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了解细菌耐药性流行情况,我们对本院2003年1~12月发生的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433株细菌进行监测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提供参考.

  • 168例支原体培养及体外药敏分析

    作者:童向东;姜淑慧;沈三阳

    目的了解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应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结果 168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73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3.4%其中Uu阳性51例(阳性率30.3%),Uu+Mh阳性19例(阳性率11.3%);对四环素耐药率高,占52.9%,其次为红霉素,占47.1%,对氧氟沙星、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普那霉素(原始霉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5.4%、7.8%、5.8%和1.9%. 结论临床治疗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推荐首选氧氟沙星和交沙霉素.

  • 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谱型研究

    作者:杨敬芳;王鑫;李继红;时东彦

    目的监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ICU)中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呼吸道感染菌的分布,测定其药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集患者的痰、下呼吸道分泌物、保护性毛刷刷检物、肺泡灌洗液和气囊上滞留物标本,分离菌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药敏检测应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统计应用WHONET5.1软件. 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居多,分别占32.9%和28.2%,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占3.9%;铜绿假单胞菌对IMP和AMK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8.9%和18.4%;鲍氏不动杆菌对IMP较敏感,耐药率为14.6%,对AMP、CEC、CTX10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VAN 100%敏感,对NIT和MEM的耐药率分别为16.7%和11.1%. 结论 ICU中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感染菌多为多重耐药菌,一旦怀疑感染,则应立即经验性应用足量的广谱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的死亡率.

  •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作者:尹有宽;张继明;黄玉仙;石尧忠;翁心华

    目的了解目标人群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疾病谱. 方法对1997年10月~1999年12月间在我院部分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的医院内真菌感染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对分离到的其中56株白色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医院感染和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12.3%和2.57%,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分别是口腔(39.51%)、下呼吸道(34.57%)和尿路(17.28%),主要的真菌为念珠菌(90.62%);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多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3种)、气管切开或插管、昏迷(>3 d)、年龄≥65岁、留置导尿、恶性肿瘤性疾病等有关;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4.6%、92.86%和57.1%. 结论接受免疫抑制剂和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昏迷、体内留置导管的患者易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仍是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药敏试验表明,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5-FC高度敏感,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差.

  •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所致舌黏膜感染1例报道

    作者:尹秀云;陈建魁;张鹏;姚平;佟雅丽;周振光;杜宇;金欣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CM)为革兰染色阴性的杆状或球杆状细菌,产生黄色素.该菌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以及医院环境中[1].CM主要引起早产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和败血症,还可引起心内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病[2].成人感染CM者几乎都有明显的基础病,如血液病、肿瘤等免疫缺陷患者等,常作为医院感染的终末病原出现.我们于近期在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舌黏膜溃疡拭子中培养出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并取得治疗成功.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在国内还没有舌黏膜感染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的报道.现报道如下.

  • 免疫球蛋白在胃液中对伤寒杆菌的杀灭作用

    作者:李仕英;侯雨丰;王苋;高东旗;张海谱;王宪灵;姚瑶;王庭桂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在胃液中对伤寒杆菌的杀灭作用. 方法将含有免疫球蛋白的抗血清与相应的细菌在3种不同pH胃液内和伤寒杆菌混合,一方面以观察胃液对抗体有无破坏作用,另一方面观察其对伤寒杆菌的杀灭作用. 结果胃液在pH为4~5时不但不破坏抗体,还可协助抗体完全杀灭所试细菌. 结论口服特异性抗体防治伤寒杆菌感染具有美好的前景.

  • 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性肺炎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研究

    作者:钟永;陈平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性肺炎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损伤. 方法对呼吸加强病房2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性肺炎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氢(LHP)水平、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及血清3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测定,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克雷伯菌性肺炎组LH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7.8901, P<0.01);GSH-PX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9.9810, P<0.01);SOD T、SOD Cu-Zn、SOD M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7.8546, t=10.3378, t=5.2179, 均P<0.01). 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性肺炎患者体内存在由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这种脂质过氧化损伤参与了肺炎克雷伯菌性肺炎的病理过程;在治疗中合理使用自由基清除药物可能提高临床疗效.

  • β-内酰胺酶TEM、SHV全长基因检测与应用

    作者:糜祖煌;陆亚华;丁云芳;黄支密;秦玲

    目的建立β-内酰胺酶TEM、SHV全长基因检测方法,并对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分析. 方法检索GenBank核酸库中已登录的TEM、SHV各亚型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分别设计引物、分段扩增、分段测序,并由测序仪软件拼接成全长基因序列. 结果大肠埃希菌TEM-1型、TEM-2型、TEM-6型、TEM-26型、SHV-1型、SHV-2型测得序列与期望序列一致;从大肠埃希菌(苏州)、肺炎克雷伯菌(苏州)、铜绿假单胞菌(温州)、鲍氏不动杆菌(湖州)、鲁氏洛菲不动杆菌(济南)、褪色(粘质)沙雷菌(济南)、流感嗜血菌(苏州)、副流感嗜血菌(苏州)、肺炎链球菌(苏州)、淋病奈瑟球菌(常州)、MRSA(常州)、MRCNS(鄂尔多斯)等菌中检出TEM序列,并有4条TEM序列登录GenBank;从铜绿假单胞菌(温州)、鲍氏不动杆菌(湖州)等菌中检出SHV序列,并有3条SHV序列登录GenBank. 结论本β-内酰胺酶的TEM、SHV全长基因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获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基因
  • 白色念珠菌耐药株CYP51基因突变热点探讨

    作者:曹先伟;冀朝辉;万喆;李若瑜

    目的探讨耐唑类药物白色念珠菌CYP51基因突变发生热点. 方法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分离出白色念珠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公布的酵母菌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M-27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离出氟康唑(FLC)及伊曲康唑(ITC)的耐药株;根据PCR-SSCP分析结果确定CYP51突变热点是1 364~1 774 bp之间,随机选择12株耐FCZ(MIC≥64 μg/ml)及ICZ (MIC≥16 μg/ml)的白色念珠菌用D1~D2、E1~E2 2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其产物测序,并与NCBI网站提供的白色念珠菌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 12株耐FLC、ITC的白色念珠菌,扩增CYP51基因片段长度包括突变热点在内的667对碱基,即从1 108~1 774 bp;在12株菌当中,共发现13个位点38个碱基突变,突变频率高的位点是第1 587位中腺嘌呤(A)被鸟嘌呤(G)取代;37个碱基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为无意义突变,只有1 609位的鸟嘌呤(G)被腺嘌呤(A)所取代,导致第488位的缬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V488I). 结论 CYP51基因突变是白色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之一;CYP51基因突变热点在1 364~1 774 bp之间,但92.3%的碱基突变是无意突变.

  • 空间环境对13株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谢琼;吴元亮;李勇枝;宿双宁

    目的研究空间条件对13株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可能影响航天员身体健康及降解空间材料的13株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经搭载7 d后,对它们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空间条件下菌株的存活增长率均有明显提高,普遍生长较快,多数菌株产生色素;形态特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某些菌株对个别药物的抗性有所减弱,对多数药物的抗性不变. 结论微生物在空间条件下繁殖能力增强,搭载后生长加快,形态分化提前,对药物的遗传抗性基本稳定.

  • 病毒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的作用

    作者:徐少华;王伟;柏玉红;柳相珍;邵红艳;赵业芳

    目的探讨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及其对气道炎症的作用. 方法收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4例及23例健康人血清,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副流感病毒(PIV)、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的特异性IgM、IgG抗体;根据病毒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分成2组:病毒感染组(A组)及细菌感染组(B组);用ELISA法检测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液中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 结果 84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81例检测到病毒抗体,IgM阳性者28例(33.3%),其中RSVIgM比例高(53.5%),其次为PIV(26.7%);IgM阳性与感冒样症状、无脓痰等有关;经治疗后A、B两组痰液IL-8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治疗后IL-8下降更明显(P<0.05),TNF-α水平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病毒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并且可引起气道炎症加重.

  • 水杨酸盐体外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的表达

    作者:陈瑞;唐英春;朱家馨;吴本权;谈淑卿

    目的探讨水杨酸盐对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影响. 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分析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盐,对1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OprD2相对含量的影响. 结果随着水杨酸盐浓度的增高,亚胺培南体外抗菌活性逐渐下降,OprD2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 结论水杨酸盐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OprD2的表达,诱导其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

  •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

    作者:文学锦

    目的为了降低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方法针对口腔门诊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口腔门诊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结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选择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法,就能降低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结论严格制定和落实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对预防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非常必要.

  • 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赵恒立

    目的全面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各项监测等. 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的标准. 结论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率行之有效的办法.

  • 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防止职业暴露的危险

    作者:杨雪英;陈华;李志伟

    目的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在职业暴露中的危险. 方法监督检查侵入性操作患者受血5项情况,在各病区加强各项消毒方法,落实各类传染病的控制措施,以及被污染后的紧急处理. 结果通过监督、指导接触侵入性操作的医务人员,引起了高度重视,避免了传染病的感染. 结论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流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使职业性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监测

    作者:韩晓芳;宋壮志;李慧君;王文灏;吴翠平;杜英;梁建林

    目的探讨SARS患者不同时期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34例早期、恢复期SARS患者,39例治愈后随访者,201例一线医护人员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ARS病毒IgG和IgM抗体,同时对18例SARS患者及40例医护人员的泪液也做了检测. 结果 IgM抗体的阳性率在疾病早期和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gG抗体的阳性率在恢复期高于早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5);12例系列血清IgG抗体含量在恢复组和随访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gM抗体含量在随访组大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一线医护人员IgG抗体的阳性率为1.99%,健康体检者IgG和IgM抗体均为阴性;SARS早期、恢复期患者及一线医护人员的泪液中均未检出SARS病毒抗体. 结论 SARS病毒IgM抗体在发病3个月后基本阴转,而IgG抗体仍持续高水平阳性,有可能成为保护性抗体;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监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

    作者:石德光;杜欣;胡森;姜小国;晋桦;黎君友

    目的研究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LPS)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 方法 4组雄性Wistar大鼠,切断大鼠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或做假手术对照,将左侧迷走神经干远端连接刺激电极,于静脉滴注LPS(10mg*kg-1)即刻持续电刺激(5V、2ms、1Hz),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BP),并于静脉滴注LPS后1 h检测各组血TNF-α及皮质醇水平. 结果迷走神经电刺激能缓解LPS引起的低血压休克,同时使血TNF-α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105.39±21.52) pg/ml,较(129.80±26.56) pg/ml,P<0.05;迷走神经切断能加快LPS休克的产生,使MABP下降50%的时间提前(9.65±0.53) min比(25.72±3.07) min,P<0.05,且使血TNF-α水平显著上升(159.07±21.94) pg/ml比(129.80±26.56) pg/ml,P<0.01,血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34.89±3.14) ng/ml比(42.83±2.88) ng/ml,P<0.01. 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改善LPS休克大鼠的低血压,而切断迷走神经可使休克症状加重,这种现象与迷走神经影响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与皮质激素的分泌有关.

  • 成人肺部感染患者健康等级及住院费用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王晓红;靳桂明;吴笑春

    目的探讨成人肺部感染患者健康等级、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相关因素的影响. 方法通过"军卫1号信息系统-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软件",提取2002年1月~2003年12月出院诊断"肺部感染"和"肺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剔除<13岁患者,对成人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等级、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相关因素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796例肺部感染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5.86±2.092) d;平均住院费用(16 915.65±2 423.32)元;住院期间发生医院肺部感染者107例,占肺部感染诊断的13.51%;患者的健康等级、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对医院肺部感染构成密切关联危险因素(P<0.05,OR>1);而上述3个因素对院外肺部感染的影响不大(OR<1). 结论成人肺部感染疾病属于高医疗费用病种;健康等级差、住院天数延长可能增加医院肺部感染的机会,发生医院肺部感染则进一步增加了医疗费用.

  • 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及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作者:余忠清;胡丽华;刘峰

    目的探讨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及梅毒重叠感染. 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抗-HCV、血清抗-HIV,用RPR及TPPA检测受血者受血前梅毒感染. 结果 19 800例受血者受血前检查中发现血清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2 136例(10.79%),血清抗-HCV阳性者576例(2.91%),血清梅毒(RPR法及TPPA)阳性者16例(0.08%),血清抗-HIV阳性者14例(0.07%),其中HBV、HCV重叠感染74例(0.375%);14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CV4例(28.5%),HIV重叠感染HBV2例(14.28%),HIV和HCV、HBV三重感染2例(14.28%). 结论在受血者受血前检查中HIV感染者与HCV、HBV重叠感染率较高,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还可以为患者治疗提供帮助.

  • 老年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邓敏;刘磊

    目的探讨老年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1995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232例老年肝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 结果 4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8.97%,感染时间多发生在住院的2~20 d(63.64%),其中重症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其次为肝癌、肝炎后肝硬化;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56.8%),其次为腹腔内组织感染(22.2%);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肝肾综合征、腹水存在等;与非感染对照组相比,医院感染患者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病死率明显增高. 结论老年肝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严重并发症多见,病死率高,临床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因及防治对策

    作者:王华静;张琴;李艳;田建国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进行防治. 方法对185例呼吸机使用患者采用第2、5、7天,第2、3周分别做细菌培养,观察呼吸机运用时间与VAP发病的相关性,并将病原菌加以统计与分析. 结果 VAP发病率为28.1%,使用呼吸机2、5、7 d、第2、3周VAP发病率分别为7.6%、13.5%、21.2%、32.7%、25.0%;52例VAP病原菌共7个种别58株,大多数为耐药菌. 结论使用呼吸机时间长短与VAP发病率密切相关,使用时间愈长发病率愈高,各病区应采取有效对策严密控制VAP的发生与扩散.

  • 大蒜液在空气中杀菌效果试验观察

    作者:张荻华;刘亚萍;周铁军

    目的为了解大蒜液在空气中杀菌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杀菌试验. 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及模拟现场等方法观察其杀菌效果. 结果在试验柜(1 m3)内作用5 min,大蒜液对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88.20%,在室温22~25℃、相对湿度在74%~76%之间的室内喷大蒜液为30 ml/m3作用1 h,自然菌下降约90%. 结论大蒜液有良好的空气消毒效果.

  • 6种常用消毒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作者:蒋学兵;马骢;陆晓白;王珍光;李艳君;古东东

    目的探讨理想的空气消毒方法及不同消毒方法对空气不同菌种的消毒效果. 方法用平板自然沉降法于开始消毒前及消毒后不同时段采样检测菌数并作细菌鉴定;空气消毒效果采用检验科细菌室中自然菌作为观察对象;氯氧三嗪(三氯异氰尿酸,健之素)、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试验采用微粒子气溶胶喷雾;比较紫外线、氯氧三嗪、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中药艾条和空气消毒洁净器对细菌室空气自然菌的杀菌效果. 结果 6种消毒方法均能使空气细菌明显下降;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和空气洁净器消毒效果显著;空气洁净器能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持续消毒杀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对6种消毒方法均敏感,芽胞杆菌和真菌类对上述个别方法有一定的耐受. 结论过氧化氢和空气洁净器是较好的空气消毒方法.

  • 化学消毒剂对牙科手机灭菌效果研究

    作者:邓小虹;孙正;戴青;苏静

    目的为制定我国牙科手机化学灭菌标准及其操作规范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选择国内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几种用于牙科手机灭菌处理的化学消毒剂,对标准微生物、对牙科手机上人工污染的标准微生物及临床分离微生物、对临床使用后自然污染牙科手机进行灭菌试验观察. 结果含氯氧三嗪(三氯异氰尿酸)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 000 mg/L、浸泡30 min,可完全杀灭布片上污染的细菌及细菌芽胞、破坏HBsAg抗原性,将有效氯含量提高到3 000 mg/L、浸泡处理作用时间延长到50 min,仍然不能完全杀灭污染在牙科手机上的同类微生物;含二氧化氯的消毒剂,二氧化氯含量30 mg/L、浸泡处理作用40 min,可完全杀灭布片上污染的细菌及细菌芽胞、破坏HBsAg抗原性,将二氧化氯含量提高到100 mg/L、浸泡处理作用时间延长到50 min,仍不能完全杀灭牙科手机上污染的同类微生物;2%碱性戊二醛浸泡处理作用4 h可完全杀灭污染在布片上的细菌芽胞、破坏HBsAg抗原性,将浸泡作用时间延长到10 h,仍不能完全杀灭牙科手机上污染的细菌芽胞;环氧乙烷熏蒸可完全杀灭牙科手机上污染的细菌芽胞. 结论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方式处理牙科手机达不到灭菌合格标准,灭菌可靠性有限,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可靠,但必须使用环氧乙烷灭菌专用设备,并注意安全操作、人员防护.

  • 净化室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作者:赵龙友;庄杰

    在建立万级净化室局部百级净化的成分科净化室,以紫外线消毒和消毒剂消毒,来保证在分离制备过程中的血液质量.同时定期进行监测,现将2003年1~12月份丽水市血站成分科净化室消毒效果连续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 口腔科牙钻与弯机头消毒方法实验研究

    作者:李茹红

    目的采用4种方法对口腔科牙钻与弯机头进行消毒处理,以寻找一种理想的消毒方法. 方法牙钻与机弯头消毒前取样,用4种方法消毒,然后暴露于空气中15 h,按要求取样作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并做好记录,实验重复50次;取纸片用同样方法消毒以作对照,实验重复25次;将各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低温甲醛-蒸汽消毒器消毒牙钻与弯机头实验49次,对照25次,均无细菌生长. 结论低温甲醛-蒸汽消毒器消毒牙钻与弯机头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牙钻 弯机头 消毒 方法
  • 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穆雪;陈升汶;王沙燕

    铜绿假单胞菌是严重的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之一,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天然耐药,使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控制其传播和流行十分困难.在抗生素领域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唯一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媲美的合成抗菌药.但随着其广泛应用,细菌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不断出现新的耐药机制而导致耐药性不断增强,造成临床治疗困难甚至失败.因此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发生以及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 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防护

    作者:胡洁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住院或门诊患者常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炎.如何对静脉炎做有效地防护,作者根据新版的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标准(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及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规范(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并参考了相关的文献,作一总结,以供借鉴.

  • 加替沙星对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蔡璇;李从荣;施金玲;李红霞;彭少华;李艳

    目的评价国产加替沙星胶囊和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物,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两种药物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患者200例,用琼脂稀释法测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加替沙星的MIC范围与左氧氟沙星的基本一致,二者抗菌活性相似;对于革兰阳性细菌,加替沙星MIC范围均低于左氧氟沙星的MIC范围,其MIC90比左氧氟沙星的低2倍. 结论加替沙星对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体外抗菌活性较强,而且对革兰阳性细菌的抗菌活性强于左氧氟沙星,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

    作者:梁春杰;杨雪英;黄大鸣;卓纯;王薇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特点,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2年12月儿科住院病历7 314份,获得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02例,与医院感染非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6例作对照分析. 结果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较非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抗生素使用时间≥5 d,腹泻感染率明显升高,联合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腹泻感染率越高. 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关键措施.

  • 我院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调查

    作者:陈宜鸿;陈超;郭绍来

    目的了解我院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探讨该类药物的价格、用量和费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和依据. 方法应用限定日剂量(DDDs)排序及金额排序法对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利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近3年来,该类药物无论是购药金额还是用药频度看总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三代头孢占绝对主体优势,联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消耗金额连续两年雄居榜首;用药频度排序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半合成广谱头孢烯类和四代头孢倍受临床青睐;头孢唑林用药频次和金额的同步性差. 结论为防止耐药率的增高,建议适当调整用药管理模式,坚持有规律的循环使用抗菌药物.

  • 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作者:裴斐;王睿

    目的评价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90株革兰阳性(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 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计算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2为拮抗作用. 结果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00%~93.30%;0.52为0. 结论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 中医药抗感染治疗的探讨

    作者:吴整军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对感染性疾病重视调整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及邪正双方在体内的消长变化,并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结果中医中药不仅能抗菌和抗病毒而且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是抗感染的重要途径. 结论抗感染治疗疾病的好的途径是中西药配伍、优势互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疾病.

    关键词: 中医 中药 免疫 抗感染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应用

    作者:颜宁

    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尤其是重症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所致病原菌顽固、易耐药,临床疗效差,故临床死亡率甚高.我院选择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自2002年1月~2004年2月住院的重症肝病并发的自发性腹膜炎24例,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34例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剑辉;吴华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34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痰培养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皮肤、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泌尿系统的症状. 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1.2%,痊愈率为61.8%,细菌清除率为8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无实验室检查异常.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 174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作者:覃金爱;黄小红;张云;文世英

    目的了解手术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进一步规范手术科室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随机抽查进行手术的外科病例174份,调查其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 结果所有被调查的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预防用药占84.48%,术前1 h内给药者占预防用药的36.73%,治疗用药占15.52%;抗菌药物的疗程为1~27 d,多数病例为4~12 d,术后预防用药长22 d,Ⅰ类切口多为4~7 d,Ⅱ类切口4~12 d;多数病例为单用或二联;共用品种多为1~2种,多达8种;用药频数从高到低前7位依次为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青霉素G、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唑林;预防用药排位: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青霉素G、阿米卡星、美洛西林、甲硝唑;部分病例应用三代头孢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 结论手术科室普遍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但严格按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应用者少、手术后预防用药的时间长、选用的品种起点高、存在不必要的联用等,必须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