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席秀娥;赵新利;李明瑛;王霞

    目的:了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7例,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患者痰标本培养出病原菌1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4株占69.66%,革兰阳性球菌12株占6.74%,真菌42株占23.6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阿奇霉素及青霉素G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5.71%及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氨曲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7.37%、94.94%、97.37%;真菌对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为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的比例较大,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对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以增强疗效及降低耐药率。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作者:李海英;王金波;白雅红;张亚妮

    目的:检测2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以便了解该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亚型携带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分离到的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16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6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3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为100.0%;共检出4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检出blaTEM16株、blaSHV1株、blaCTX-M-1cluster3株、blaCTX-M-9cluster14株,检出率分别为80.0%、5.0%、15.0%、70.0%,C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blaDHA2株,检出率为10.0%,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blaOXA-1cluster3株,检出率为15.0%;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每一株均有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少者检出1种,多者同时检出2~4种,且该组菌株blaCTX-M总检出率85.0%。结论产β-内酰胺酶基因是该组大肠埃希菌对β-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

  • 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肿瘤患者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研究

    作者:龚光明;李桃;吴晓燕;周红芳;徐俊炜;张晓芳;蔡晶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导致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研究综合干预措施在预防与控制MDROs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12月设为干预前、2012年1-12月设为干预后,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40728例肿瘤患者进行MDROs感染监测,分析感染环节因素,实施过程干预,重点落实MDROs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0728例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39例,感染率0.59%,其中发生 MDROs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0.13%,干预措施的实施使MDROs感染率由干预前的0.18%下降至干预后的0.09%;ICU和肿瘤外科MDROs感染分布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5.00%、54.55%下降至干预后的12.50%、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3.33%,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呼吸道感染由41.18%下降至20.00%;干预前检出MDROs以大肠埃希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主,分别占51.35%、24.33%,干预后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分别占70.00%、25.0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MDROs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时获取信息,尽早实施MDROs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能有效减少肿瘤患者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

  • 外排泵adeFGH基因与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双全;张秋桂;张凯华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主动外排基因 ade FG H的表达与其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60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BD CRYSTAL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药敏系统进行药物敏感试验,PCR检测外排泵基因 adeFG H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痰液及伤口分泌物中分别检出鲍氏不动杆菌51及8株,分别占85.0%、13.3%;科室分布主要为IC 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烧伤科,分别占43.3%、28.3%、10.0%、10.0%;60株鲍氏不动杆菌按药敏结果分为A组全耐药共31株,B组为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其他抗菌药物耐药共13株,C组为耐阿莫西林和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他抗菌药物敏感,共16株;A组均检出外排泵基因 ade FG H ,B组均检出外排泵基因 ade FG H ,C组检出外排泵基因 adeG16株、ade H 3株,未检出 ade F。结论外排泵基因 ade FG H与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无关,外排泵基因 adeG与鲍氏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有关。

  • 流感嗜血菌及卡他布兰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药敏分析

    作者:庄新国;马晓波;张加勤;宋秀宇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580株流感嗜血菌和185株卡他布兰汉菌进行分析,细菌鉴定采用 VITEK-2 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药敏检测采用ATBTM HAEMO药敏条,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Cefinase纸片,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流感嗜血菌与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住院患儿,以≤4岁儿童为主,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高发季节分别为春季和冬季;流感嗜血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47.1%、流感嗜血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52.1%,对头孢克洛、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耐药率≥15.0%;流感嗜血菌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80.0%;卡他布兰汉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52.9%,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8%,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福平、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5.0%。结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患儿,检出率受季节变化影响;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菌有较高的β-内酰胺酶检出率,但对临床常用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的敏感性较高。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新型毒力基因sasX 、pvl检测研究

    作者:钟建平;金法祥;王华钧;许文芳;孙小军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新型毒力基因s as X、p v l存在状况,为预防M RS A医院感染,控制M RS A扩散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sasX、pvl基因,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结果73株MRSA sasX基因阳性65株,阳性率89.0%,pvl基因阳性8株,阳性率11.0%;32株MSSA sasX基因阳性3株,阳性率9.3%,pvl基因阳性24株,阳性率75.0%;MRSA sasX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MSS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 pvl基因阳性率明显低于MSS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SA sasX基因阳性率高于MSSA ,pvl基因阳性率低于MSSA ,MRSA的 sasX基因阳性率高达89.0%,即MRSA既有多耐药特征又带有新型 sasX基因,因此,预防MRSA医院感染是控制MRSA菌扩散的关键。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璐;查筑红;冷应蓉;程永素;黄冰;罗光英;王敏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点,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与耐药性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K-B法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差异将其分成普通组23株(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和泛耐药组17株,对40株细菌利用 PCR法扩增耐药相关基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普通组23株占57.5%,泛耐药组17株占42.5%,普通组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8.7%、0、8.7%、4.3%,泛耐药组耐药率分别为94.1%、52.9%、100.0%、100.0%、100.0%,两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V IM、aac(6′)-Ⅰb、aac(6′)-Ⅱ、ant(2′)-Ⅰ基因检出率分别为0、100.0%、100.0%、52.2%,泛耐药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7.1%、70.6%、70.6%、100.0%,两组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是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之一,OprD2表达缺失与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不是细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决定性因素;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季铵类、双胍类消毒剂耐药。

  • 儿童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邢金芳;贾莉婷;张霞;赵德华;泰淑红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提高对儿童呼吸道感染产ESBLs菌的认识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4月诊治的14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分离的产ESBLs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运用PCR技术对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14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分离的71株产ESBLs细菌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2株、大肠埃希菌39株,检出率分别为47.06%、52.70%;分离的产ESBLs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100.0%;71株产ESBLs细菌检出耐药基因 SHV型9株、TEM型17株、CTX-M型13株、SHV+ CTX-M 型8株,分别占12.68%、23.94%、18.31%、11.27%。结论产ESBLs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具有多药耐药表型特征,大部分菌株同时携带≥2种ESBLs基因型。

  • 2010-2012年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毛惠珍;刘虹;宇文慧;李晓琴;刘秀芳

    目的:探讨2010-2012年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制定其引起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57363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343例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57363例住院患者中343例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感染率为0.60%,2010-2012年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0.23%、0.55%、1.06%,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痰液中检出多药耐药菌多136株占39.65%,其次为尿液、分泌物,分别占28.28%、19.53%;检出前3位的多药耐药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55.98%、18.66%及5.54%;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分别占39.36%、30.03%及8.45%;目标性监测标本200份,在媒介物中共检出18株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为9.00%。结论2010-2011年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 骨伤科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薛彩霞;李少侠;任宏伟;赵俊桃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E)在骨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中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与控制骨伤科患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各科室住院患者的各类细菌培养标本17109份,病原菌培养鉴定依据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使用美国BD-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的试剂盒进行常规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 )法,结果判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执行,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录入,数据以百分率表示。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1153株,革兰阳性球菌3773株占33.8%,革兰阴性菌7380株占66.2%;检出PA E 2239株,检出率为20.1%,占革兰阴性菌的30.3%;PAE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3%、15.3%、17.4%、17.6%、27.6%,耐药率为30.0%~4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达85.0%。结论 PAE是骨伤科患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5年间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PAE的生物学特性和骨伤科患者感染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的耐药性变迁,有效地控制骨伤科患者 PA E感染的发生。

  • 耐碳青霉烯类与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郑红波;黄东标;王祥德

    目的:研究20株耐碳青霉烯类与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方法20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2012年1-6月医院住院患者的痰液样本,采用改良的 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活性,再用PCR法检测A~D类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结果20株肺炎克雷伯菌经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均有碳青霉烯酶活性,均检出 TEM-1和 K PC-2型β-内酰胺酶基因,出现 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 TCC→ATC突变(氨基酸序列S→I),第87位密码子GAC→GGC突变(氨基酸序列D→G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携带 K PC-2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存在 gyrA基因QRDR区突变,其是碳青霉烯类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同疑似医院感染。

  • ICU留置尿管患者尿路真菌定植与感染的研究

    作者:叶宁;骆雪萍;黄巍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 U )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真菌类型和定植状况,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住IC U的81例中段尿培养真菌阳性患者进行分析,并根据真菌菌落计数将其分为定植组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真菌类型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81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为58.02%,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9.62%、8.64%;感染组中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4.84%,而定植组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2.00%;两组患者尿潜血阳性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64.52%、62.00%;在并发尿路细菌及其他部位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多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较高,感染组达90.32%、定植组达82.00%;感染组并发多药耐药菌感染率高于定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C U 留置尿管患者尿路真菌类型与感染状态有关,真菌性尿路感染往往与细菌感染并存,在致病状态下并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概率更高,积极预防及治疗,有利于患者全身感染的控制。

  • HBsAg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及癌变的研究

    作者:李延玲;张怀宏

    目的:探讨 HBsAg对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病情进展的作用以及对癌变过程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8月390例行肝穿刺或手术切除的 HBV感染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94例HBV慢性感染者、102例肝硬化(LC)和9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 HBsAg与Fas和其配体(FasL)的表达,并分析 HBsAg与Fas、FasL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BV的慢性感染者、LC和HCC患者肝组织中的HBsAg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2%、60.2%和64.9%,Fas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2%、49.0%和58.5%,3组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细胞中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5%、17.4%和3.2%,肝内淋巴细胞中Fas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1%、57.1%和88.3%,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 HCC患者的表达强度要显著的高于 HBV慢性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与 Fas和 FaSL表达强度存在相关性。结论 HBsAg对 HBV感染相关性患者的各期均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早期主要通过增加肝细胞Fas表达从而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发生,使肝脏的炎症坏死加重,而在后期则主要增加肝细胞 FasL表达以产生免疫逃避,这在肝细胞的癌变中起重要的作用。

  •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彦民;孟存仁;毛菊秀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门诊及住院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菌株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4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236例尿液标本,培养阳性301例,阳性率24.4%;共检出病原菌323株,革兰阴性菌212株占65.6%,革兰阳性菌103株占31.9%,真菌8株占2.5%;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6.5%和41.3%,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检出率11.8%;M RS A和M RS N E检出率分别为80.0%和65.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0.4%和40.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12.5%;检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1株、泛耐药株2株;检出耐伊曲康唑假丝酵母菌2株。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为主,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肾病科和IC U ,加强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周云芳;丁汀;王双虎;叶菊芬;邹晓华;吴明东

    目的:分析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15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试验菌株均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5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检出1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占70.83%,革兰阳性菌40株占27.78%,真菌2株占1.3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低为1.96%,其次为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92%、13.73%,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0%、80.00%、77.50%。结论及时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制定有效治疗方案,不仅可降低老年患者感染的发生及病死率,而且能够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及整合子检测与分析

    作者:李智伟;韩艳;莫红梅;马慧霞;李娟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和整合子分布,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2月医院各种标本5208份,使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1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EDTA协同试验,使用PCR技术检测blaNDM、blaIMP、blaIMI、blaVIM、blaGES、blaKPC、Ⅰ~Ⅲ类整合酶及整合子可变区,并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1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为71.42%,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及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00%;14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有13株表现为阳性,阳性率92.86%;亚胺培南-EDTA纸条法协同试验检测均表现为阴性;PCR检测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KPC-2基因和Ⅰ类整合子;7株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出dfrA12-aadA2基因。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携带KPC-2基因和Ⅰ类整合子,耐药机制与KPC-2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继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马泳泳;周淑娟;葛杭萍;沈志坚;钱红兰;蔡芳芳;俞康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 M )患者化疗后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以期临床早期预防。方法选择1997年1月-2012年10月血液科住院的M M 患者,其中败血症患者42例为研究组,另从同期住院无败血症的M M 患者中随机抽取57例作为对照组,对继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AMS6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GNS-120药敏卡进行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败血症患者发热42例、畏寒31例、寒颤23例,分布率分别为100.00%、73.81%、54.76%;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0g/L、肾功能不全、骨髓瘤未缓解、血清β-微球蛋白≥3.5mg/L与MM 患者败血症发病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0 g/L(OR=3.621)、肾功能不全(OR=3.075)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败血症发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瘤达缓解状态(CR/PR)(OR=0.074)与MM患者败血症发病呈负相关(P<0.05);败血症患者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2株,占28.57%,革兰阴性菌25株占59.53%,真菌5株占11.90%。结论血清白蛋白<30 g/L、肾功能不全是MM患者发生败血症的重要因素,而骨髓瘤达缓解状态是MM患者发生败血症的保护因素,医师应关注MM 患者发生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库尔班江·依麦提;武丽君;古丽娜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医院收治的96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96例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1.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6.4%,其次为尿路、血液及肠道感染,分别占27.3%、18.2%及12.1%;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55.6%、革兰阳性菌17株占37.8%、真菌3株占6.6%;住院时间、狼疮活动性、器官损伤程度、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应用、白细胞含量、补体C3含量、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是 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免疫力,以预防医院感染。

  • ICU中心静脉置管血流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俊杰;黄芸菲;裘晓慧;金雨虹;石林惠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CVC-RBF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 U中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血流感染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CVC-RBFI临床特点和主要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 CVC-RBFI患者基础疾病前4位分别为肿瘤、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腹部疾病,分别占34.9%、19.0%、14.3%、14.3%;诱发因素主要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5 d、静脉营养≥10 d、中心静脉导管留置>5 d等,其分别占96.8%、95.2%、93.7%;共检出真菌63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6株占41.27%,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8.7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细菌菌血症、APACH EⅡ评分>18分是CVC-RBF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 CVC-RBFI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病死率高,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及真菌药敏监测、及早撤除医源性侵入因素,可以改善CVC-RBFI患者的预后。

  •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志远;李玉东;李纲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心内科进行治疗的1365例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性别、心功能、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疾病等,对可能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心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结果心内科1365例老年患者中10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7.91%;感染患者心功能减低、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疾病、非单间病房是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降低、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疾病是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疾病是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 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守宝;台庆阳;怀丽梅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感染因素,指导控制和治疗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685例,记录发生感染患者的病例数;对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病原菌;采用K-B琼脂试验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并研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85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10.9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33%,其次为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及皮肤感染,分别占17.34%、12.00%、8.00%及5.33%;共分离出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43.90%,革兰阴性菌39株占47.56%,真菌7株占8.54%;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真菌对制菌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大、化疗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未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结论肿瘤化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护工作人员应采取措施控制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 感染及出血患者冷沉淀疗法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建道;张琼;陈筱华

    目的:探究感染及出血患者采用冷沉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7月感染及出血患者各21例,均采用冷沉淀治疗方法;出血患者监测其血压、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等指标,感染患者监测其纤维蛋白(Fn)、脉搏、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冷沉淀疗法患者出血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由(31.47±11.65)s降低至(14.98±4.12)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小板计数稍有增加,引流物量由(168±45)m l/h降低至(81±27)m l/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体温由(38.10±0.70)℃降至(37.50±0.40)℃,纤维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且脉搏恢复平稳。结论冷沉淀应用于感染及出血患者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输血量和抗菌药物使用量。

  • 肺癌化疗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及免疫功能分析

    作者:胥桂英;孟月燕;王鲁杰

    目的:研究肺癌化疗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和医院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医院进行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与未感染组124例;对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当中有2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7.33%,17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在化疗后1周以内,感染率65.38%,9例患者发生在化疗后2~4周,感染率34.62%;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占38.46%、下呼吸道占26.92%和胃肠道占15.38%;26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2株,革兰阴性菌19株,占59.38%,革兰阳性菌9株,占28.12%;真菌4株,占12.50%。结论化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可在患者化疗前后给予免疫功能调节治疗和健康干预措施。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清钾及炎症因子浓度临床分析

    作者:刘晓晨;刘东升;姜立清

    目的:探讨研究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4)3种炎症细胞因子和血钾浓度以及血液中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对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为S T EM 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月随机入选行冠脉造影患者120例,其中STEMI患者3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42例、正常冠脉对照组患者40例,分别采用Elisa方法检测CRF、TNF-α、IL-4以及常规检测血液血钾浓度及观察白细胞计数,对STEMI患者均于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观察治疗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 STEMI患者血 CRF、TNF-α、IL-4水平显著高于SA及正常对照组患者;且入院时STEMI患者白细胞显著升高、血钾浓度显著降低,与SA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入院时炎症因子和白细胞水平升高,血钾浓度降低可能表明STEMI的发生,对于早期STEMI的辅助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降低早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美琪;王黎梅;步惠琴;贾利霞;邹翼霜;张红燕;徐笑月;郁慧杰

    目的:调查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在气管切开使用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效果,以降低早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将2012年1-12月入住ICU、行气管切开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并机械通气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常规吸引组)和观察组(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组)各23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早发VAP发生率及吸引量,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早发VAP发生率观察组为13.04%、对照组3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观察组为(8.29±4.26)、(22.10±12.903)、(6.73±1.78)d,对照组为(10.95±4.75)、(32.38±17.4)、(9.35±2.2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每日声门下吸引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降低早发VAP的发生。

  • 康复科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徐云霞;周泉;朱静芳;欧阳春

    目的:调查分析康复科患者的医院感染临床资料,旨在寻找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以期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医院康复科入住患者52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月份、年龄发生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菌群分布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5240例康复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25例,感染率6.2%;年龄≤10岁及≥70岁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均为7.9%;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20.0%,革兰阴性菌50株占62.4%,真菌14株占17.6%,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多,分别占18.7%、13.7%。结论康复科患者存在医院感染发生因素,采取必要的对策可以预防或降低医院感染率,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冯桂青;许宗磊;肖玉荣;王宝中;张伟红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收治的220例恶性肿瘤经放化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非恶性肿瘤住院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对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和耐药性特征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20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真菌感染42例,感染率为19.1%,22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18例,感染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2例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率高为54.8%;年龄、临床分期、住院时间、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使用等均为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真菌对酮康唑的耐药率高为28.6%,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略低为16.7%。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具有较高的真菌感染率,且真菌感染的发生部位多为呼吸道感染,年龄、临床分期、住院时间等为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用药,较大程度上降低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真菌感染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神经康复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赵徐萍;曹玲珍;姚敏红

    目的:分析神经康复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神经康复患者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12月在接受神经康复的2641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并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641例神经康复出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2.7%,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率高>3.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5.3%,其次为泌尿道占29.2%,基础疾病以脑梗死为主占47.2%,其次为脑出血占33.4%;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越大;接受侵入性操作23例占31.9%,抗菌药物单一使用46例、二联使用21例、三联使用5例,分别占63.9%、29.2%、6.9%,其中经验用药58例占80.5%,给药途径静脉滴注65例占90.3%。结论应针对神经康复患者特点,及时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 乙醇性肝硬化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明;李晓波;马歌;饶慧瑛;魏来

    目的:探讨分析引发乙醇性肝硬化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与控制感染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乙醇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肺部感染的35例患者为感染组,余75例为未感染组,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乙醇性肝硬化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例乙醇性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35例,感染率为31.8%;35例感染患者中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咳嗽、咳痰的阳性率分别为57.1%、51.4%、48.6%;共培养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4%,革兰阳性菌占21.1%,真菌占10.5%;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住院时间、肝衰竭、消化道出血、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及合并基础疾病有关(P<0.05),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采用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发现,年龄(OR=5.791,95% C I=1.704~19.681)、住院时间(OR=4.335,95% C I=1.341~14.017)、肝衰竭(OR=4.338,95% CI=1.012~19.198)、消化道出血(OR=6.909,95% CI=1.643~29.053)、细菌性腹膜炎(OR=5.593,95% CI=1.189~26.311)、肝性脑病(OR=3.939,95% CI=1.162~13.424)、合并基础性疾病(OR=5.259,95% CI=1.602~17.072)是乙醇性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乙醇性肝硬化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其危险因素,以预防和控制其发生。

  • 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董笑影;于新立;郭颖;张梅;魏蔚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患者发生肺感染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0.5)d、(8.0±2.1)d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并发肺感染患者疗效显著,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作者:张风林;袁亚军;蔡海峰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82例呼吸系统感染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将单因素自变量进行赋值,再对多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l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2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感染因素有:自身呼吸系统功能降低、体内真菌生长繁殖、侵入性操作、护理措施不完善、吸烟、微量元素缺乏等,其中自身呼吸系统功能降低79例占96.34%,真菌感染66例占80.49%、侵入性操作22例占26.83%、护理措施不完善20例占24.39%、吸烟16例占19.51%、微量元素缺乏11例占13.41%。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诱发感染的因素众多,及时、有效预防措施,是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发生的关键。

  • 糖尿病足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耐药性及易感因素分析

    作者:冀笑燕;王鹏华;褚月颉;金鹏;冯书红;焦娇;李喜文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多药耐药菌(MDROs)的分布及耐药性,初步探讨MDROs易感因素,为临床有效控制MDRMs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分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MDROs易感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结果118例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足分泌物共分离出146株病原菌,其中MDROs检出78株,检出率为53.4%;居前3位的MDROs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肠杆菌属13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分别占16.7%、16.7%、15.3%;MDROs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和氟喹诺酮类敏感,对三代头孢耐药率为23.0%~50.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5.4%,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8.3%,革兰阳性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均>70.0%,对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耐药率为57.0%~100.0%,多药耐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28.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糖尿病足溃疡中MDROs耐药性较严重,及时进行正确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播散。

  • 流行性感冒患者病原学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际强;陆建荣;谭展鹏;胡聪;刘云涛;罗翌;杨子峰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原学分布及病原学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相关性,为流感病毒导致SIRS提供新的证据。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9月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的531例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其中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与病原学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531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病毒病原学结果中,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感染221例占41.62%,新型H1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135例占25.42%,乙型流感病毒感染152例占28.63%;3种主要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SIRS发生率分别为12.24%、6.21%、7.9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行性感冒患者中以感染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甲型 H1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并均有>20%的感染者发生了SIRS ,仍需更大样本量的观察以阐明流行性感冒患者中SIRS的发病规律及特点。

  • 左卡尼汀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卢永艳;陈力;郭莉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7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控制、血清中相关炎症介质变化以及超声赘生物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CRP和IL-6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2.50%和住院时间(11.3±2.7)d,均低于对照组7.89%和(16.8±3.2)d ,且超声检查赘生物缩小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1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显著提高疗效,且降低了血清中炎性介质水平,减少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 医护人员健康体检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航;马春燕;李相磊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为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2012年采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1250名体检人员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抗体,统计不同组别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250名体检人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2.16%,按性别分组,男性阳性率为64.88%、女性为60.73%,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组,青年组感染阳性率为61.17%、中年组为63.66%、老年组为58.73%,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不同岗位分组,医疗组阳性率为63.81%、护理组为62.15%、后勤组为26.31%,医疗组和护理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医护组和后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罹患不同上消化道疾病医护人员 Hp感染阳性率为72.88%,3种疾病间H 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罹患上消化道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樊黎丽;孟泳;赵润杨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46例进行分析,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住院天数和使用药物等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策,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例呼吸内科患者中有12例发生VAP ,发生率26.1%;VAP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APACHE Ⅱ评分、抑酸剂应用、住院天数以及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发生VAP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为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临床医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干预。

  •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作者:韦伟香;彭国军;黄江;田达永;龙源璐;潘桂花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伴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为临床该类患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住的12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HBV阳性60例、HBV阴性60例,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 HBV阳性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其年龄、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阳性患者的血清FT3水平为(9.76±1.62)pmol/L ,高于 HBV阴性患者的(7.04±1.05)p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阳性患者的血清TSH水平为(3.12±1.28)mU/L ,低于HBV阴性患者的(4.67±1.48)m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BV阴性患者相比,精神分裂伴 HBV阳性患者的FT3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表明肝脏损伤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显著,大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该类患者更易形成焦虑、抑郁等精神状况,临床上应密切注意。

  • 循证干预在PICC置管期感染控制的影响分析

    作者:郑小冬;于轶群;韩晓彤

    目的:探究并分析循证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期应用及效果,指导改善 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行PICC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50例患者为常规干预组,2012年3月-2013年3月50例患者为循证干预组,常规干预组给予PICC常规干预,循证干预组给予循证干预模式指导下的PICC循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干预满意度。结果 PICC置管并发症循证干预组患者发生1例,发生率为2.00%,常规干预组患者发生7例,发生率为14.00%,循证干预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1个月后,循证干预组患者焦虑标准分降至(44.46±3.52)分,抑郁标准分为(44.26±3.16)分,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焦虑、抑郁标准分;循证干预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干预组92.00%。结论循证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使其焦虑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干预满意度提高。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指标变化研究

    作者:李秀芹;孟昭昀;高明明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H p )感染的相关性,并探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0-2013年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50名健康体验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 Hp-lgG抗体,同时对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分析 Hp感染与血脂的相关性,并分析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血清 H p-Ig G抗体阳性率研究组为78.0%,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TC、Fg、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IgG抗体阳性表达者的TG、TC、Fg、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 Hp感染的治疗采用联合用药具有良好效果。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p感染同血浆 TG、TC、Fg、CRP水平具有相关性,及时治疗Hp感染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月翠;周晶;李成行;胡伟跃;李进;骆红霞

    目的:建立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C-反应蛋白(CRP)、腺苷脱氨酶(ADA)、肿瘤标记物及感染相关细胞因子等鉴别手段的联合检测体系,提高临床对于结核性与癌性胸膜炎的诊断能力。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9月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胸腔积液患者86例,将其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59例、癌性胸腔积液组27例,均常规进行IGRA检测,同时综合评估并筛选ADA、CRP、白介素-2、4、6、10(IL-2、4、6、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链抗原CA125、糖链抗原CA 15-3等疾病指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γ、IL-6含量及ADA水平,分别为(22.2±0.6)、(80.1±46.7)pg/ml及(53.2±9.5)μ/ml ,明显高于癌性胸腔积液组(8.5±2.5)、(34.5±17.4)pg/ml及(18.9±5.0)μ/ml ,CEA明显低于癌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检测指标,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各指标佳界定值为 ADA>40.3 U/ml ,CEA<15.0 ng/ml ,IL-6>47.6 pg/ml ,IFN-γ>13.2 pg/ml;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IGRA敏感性为72.9%、特异性为84.0%;建立了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联合检测体系,组合效率高的为IGRA+ ADA+CEA联合检测敏感性92.4%、特异性94.5%、准确性93.2%。结论联合诊断可避免单项指标的片面化、绝对化,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限制性输液在中毒性休克患者手术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艳萍;李红军;吴亚辉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在中毒性休克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47例感染中毒性休克手术患者,根据液体复苏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放性液体复苏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术中补液量和出血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入住IC 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为(176.35±43.51)mm Hg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补液量为(1984.28±431.16)m l、术中出血量为(348.72±89.17)m l ,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时间为(4.39±2.25)d、入住IC U时间为(7.64±3.72)d ,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5.45%、27.27%,病死率为9.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中毒性休克手术中应用限制性输液,能更有效纠正脏器组织缺氧,保护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PDCA法在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翠荣;李晓东;于玲;陈强

    目的:观察PDCA法在控制手术室感染方面的临床效果,为更好的推广PDCA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1年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手术的4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1-2012年采用 PDCA管理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的49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室空气菌落数研究组为(17.24±10.53)CFU/m3,对照组为(73.17±16.34)CFU/m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研究组为2.22%、对照组为5.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竟( P<0.05);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研究组分别为0.90%、2.15%、9.76%;对照组为3.76%、6.31%、10.53%,两组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采用PDC A管理法,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 脑出血患者微创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修敏;周蕾;吕涌涛;孙先义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治疗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72例脑出血行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6例行全身给药+腰穿后鞘内注射为A组,25例行全身给药+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为B组,11例行全身给药+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为C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指标差异,治疗期间不同时点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脑脊液各项指标平均值恢复正常,颅内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341,P<0.05),C组氯化钠含量较 A、B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21,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均为高,C组明显低于 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中B组时间短,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鞘内抗菌药物注射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治疗颅内感染,其中腰大池置管引流比多次腰穿更能保证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研究

    作者:沈翠华;刘芳;何凡

    目的: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6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19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198例患者中有18例发生SSI ,发生率为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Ⅲ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 h、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患者SS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1.7%、15.8%、17.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持续时间长和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是骨科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论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老年患者要注意采取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医护人员要勤洗手,注意病房的通风和清洁,从而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SSI的发生。

  • 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探讨

    作者:樊渊;成文;高跃翔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2月75例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感染指标、影像学评价、功能评价方面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术后14 d拆线,平均住院34 d;术前、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在 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学评价显示,治疗3、6个月后优良率,分别为89.33%、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功能评价显示,治疗6、12个月后优良率,分别为90.67%、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 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杨利斌;董玉珍;杨素敏

    目的:探讨股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OFFIF)术后早期感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10月股骨开放性骨折行OFFIF术后发生早期感染的患者24例,在未改变内固定的前提下进行清创、冲洗引流及抗感染治疗。结果16例患者拔管后伤口愈合出院,4例患者行二次清创、冲洗引流后伤口愈合出院,2例患者行3次清创、冲洗引流后伤口愈合出院,仅有2例患者伤口未能及时愈合,在积极换药和中药口服1个月后伤口愈合;随访5个月~3年,平均10.5个月;24例患者中,20例伤口完全愈合未复发,愈合率为83.3%。结论 OFFIF术后早期感染在保留内固定物的前提下,进行清创、冲洗引流及抗感染治疗效果良好。

  •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

    作者:周晓丽;郭福君;李宏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学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2例口腔颌面部损伤需要接受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患者,观察患者SSI发生率,并统计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以及病原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15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 27例,发生率为17.76%;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前的白细胞计数以及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96%、革兰阳性菌为29.63%、真菌为7.41%。结论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与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关,因此应加强患者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加强术后的随访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

  • 聚维酮碘对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消毒效果的监测分析

    作者:景娟;晋兴;饶国洲;耶小伟;洪毅;曹义战

    目的:为规范口腔诊疗操作行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口腔医疗感染,监测聚维酮碘浸泡法对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的消毒效果。方法2012年1-12月随机选取日常技工室制作的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上颌)30件,用1000~2000 mg/L聚维酮碘浸泡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3 min ,于义齿佩戴时消毒前与消毒后,分别进行采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30件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消毒前每件义齿菌落数范围为16~51 CFU/件,均值为(31.07±10.97)CFU/件,消毒后细菌未检出;共培养出病原菌932株,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22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检出率为6.33%、2.68%、2.36%、1.29%,其余均为非致病菌;检出的病原菌分为5大类,革兰阴性杆菌占53.86%,革兰阳性球菌占40.56%,革兰阴性球菌占4.51%,革兰阳性杆菌占0.75%,真菌占0.32%。结论聚维酮碘浸泡法对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表面的消毒方法达到临床消毒灭菌的要求,可有效控制义齿戴入前的潜在细菌污染,保证了医院和患者的医疗安全。

  • 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调查与预防

    作者:徐忠鸣;朱静静;钟梅芳;夏正清

    目的:研究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968例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968例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发生感染116例,感染率为12.0%;共检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占35.83%、革兰阴性菌72株占60.00%、真菌5株占4.17%;患者住院时间长、合并有其他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呼吸机以及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开放性损伤出血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发生率高,临床医护工作人员应根据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控制医院出血患者感染的发生。

  • 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预防气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亚辉;吕红杰;刘艳萍

    目的:观察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预防气道感染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应用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而对照组则未用,分别在麻醉前和手术结束时用无菌棉签采集麻醉机呼气端、吸气端表面标本行细菌学检测;在手术结束时收集钠石灰罐底部10 g钠石灰行细菌学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和术后24 h内气道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前麻醉机呼气端、吸气端细菌学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手术结束时,麻醉机吸气端、呼气端和钠石灰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率均为0,对照组分别为5.26%、42.11%和15.79%,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 h内气道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麻醉机气管插管全麻可增加患者气道感染的机会,通过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及时更换钠石灰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气道感染的发生。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作者:张娜;张风江;郭敏;程根阳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7月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中29例发生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2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2.22%;共检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48%、革兰阳性菌占24.77%、真菌占2.75%;年龄>60岁、GCS评分、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抗菌药物及激素应用、休克是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充分做好入院相关准备且积极预防治疗可降低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

  • 优化流程管理对ICU多发伤患者伤口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白丽萍;范瑾智;徐晓

    目的:调查优化流程管理前后重症监护病房(IC U )多发外伤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感染管理质量,探讨优化流程管理对IC U多发外伤患者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优化流程管理前IC U收治的102例多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7月-2013年6月优化流程管理后IC U收治的100例多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以及感染管理质量的改善,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优化流程管理前对照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7.8%,优化流程管理后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1.0%,实施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流程管理实施前环境布局、无菌技术、消毒隔离、操作规程、医疗废物处置及健康教育覆盖率各项管理质量得分,分别为(98.77±2.68)、(98.21±2.32)、(99.16±2.75)、(97.92±2.18)、(98.63±2.54)及(99.06±1.27)分,实施后分别为(89.93±3.51)、(90.37±3.12)、(92.14±4.03)、(91.07±3.01)、(91.56±2.89)及(91.31±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化流程管理的实施能够降低多发外伤患者伤口感染率,同时能够提升科室感染管理质量。

  • 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超;高致炳;高建朝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后感染及其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进行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患者30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对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67%;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的有9例,占81.82%;感染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7例占63.64%;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5.46%,革兰阳性菌占27.27%,真菌占27.27%;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24 h输血浆量等是引起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且以呼吸道感染常见,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需要密切注意无菌操作及对感染的及时处理。

  • 肝癌患者术后颈内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于桂青;于朝霞;王佳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患者颈内静脉导管的感染因素,以减少颈内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214例肝癌手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临床资料,对39例发生颈内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感染发生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A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4例肝癌手术患者中39例术后发生颈内静脉导管感染,感染率18.22%;术后颈内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与插管时无菌操作、化疗周期、伤口换药时间和更换肝素帽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44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占27.27%、22.73%、20.45%。结论影响肝癌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的感染因素较多,感染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术后给予严格无菌操作和精细护理,对减少颈内静脉导管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沁松;李丽珍;刘杰

    目的:研究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1236例产妇临床资料,对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2年1236例产妇中9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93%;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手术切口部位、胃肠道,分别占27.45%、22.45%、16.33%、14.29%、11.22%;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长、行剖宫产及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论产妇医院感染率高,且感染部位成多样性,临床应采取措施控制产妇医院感染的发生。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于春冬;王亚秋;杨丽;蒋玉红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12月1525例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患儿的痰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流感嗜血菌的药敏试验采用ATB微生物药敏分析仪,采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43株,分离率为35.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19株占58.75%,革兰阳性菌207株占38.12%,真菌17株占3.13%;检出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分别占24.49%、18.23%、12.52%、9.58%、7.18%、6.81%;前两位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及克林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前3位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及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率高;流感嗜血菌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氧氟沙星、利福平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结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是青岛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有差异,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专科质控小组在降低会阴切口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张蓉梅;徐嘉;范丽娟

    目的:通过产科质量持续改进的实施与效果评价,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室成立专科质控小组,进行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的产科质量持续改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及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产科质量持续改进,会阴切口感染率从改进前的3.78%降低至0.76%;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娩室整体产科质量得到提高,助产士助产技能明显提升。结论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NICU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邵波;胡小红;陆国平;李素芳;卫叶林

    目的:了解和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C U )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的医院感染发生、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其细菌耐药性,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方法收集N IC U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早产儿87例,对发生医院感染早产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细菌耐药性以及转归等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共收治早产儿患儿1581例,其中87例早产儿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感染率为5.5%;87例早产儿中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2例占48.3%,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100.0%,静脉营养输注76例占87.4%;76例早产儿治疗好转出院,9例死亡,病死率为10.3%;共培养出105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痰液标本检出58株占55.2%,血液标本检出36株占34.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均为100.0%;共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42株,检出率为40.0%。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N IC 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耐药菌比例较高,容易造成重症感染,应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川崎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华英;徐康;周正可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积累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25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对感染患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ASS6.12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50例川崎病患儿共发生医院感染44例,感染率为17.60%;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33例占75.0%;共检出病原菌70株,革兰阴性杆菌40株占57.14%,革兰阳性菌28株占40.00%,真菌2株占2.86%;年龄、住院时间延长、长时间应用激素及抗菌药物是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结论川崎病患儿住院期间应强化医院感染的控制,若患儿出现医院感染,应积极进行细菌学监测,同时关注危险因素,并积极进行治疗。

  • 消化内镜消毒后不同存放时间及地点细菌污染监测研究

    作者:陶西萍;薛卫宁;庄贵华;魏晨波;陈蕾

    目的:对临床使用消化内镜消毒存放后细菌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监测,了解内镜存放后细菌学指标以及不同存放环境对内镜细菌数的影响。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6月对消毒后胃镜、肠镜进行采样检测;随机放置于镜房、镜柜内,存放15、63 h后,再次对内镜进行采样检测;同时,监测镜房、镜柜内温度、湿度,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结果存放后内镜共采样174份,细菌超标9份,超标率为5.17%,超标9份均为存放63 h后内镜,存放15 h内镜全部合格,未检出致病菌;镜房空气、物体表面、内镜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3.60%、97.80%、96.59%,镜柜空气、内镜表面合格率均为100.00%,内镜合格率为93.02%。结论消毒后内镜存放15 h细菌超标率极低,使用前不用再次消毒;若存放时间≥63 h ,则存在细菌数超标,建议使用前应进行消毒,镜房、镜柜均可用于内镜存放,但应对存放条件进行监控。

    关键词: 内镜 消毒 细菌监测
  • 贵州省112所医院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调查分析

    作者:冷应蓉;游灿青;李凌竹;刘伟;查筑红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112所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贵州省及各地州市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与发生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月1日-9月30日对112所贵州省各地州市二级以上医院的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手术部位感染及重点部位感染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医院通过邮件、传真形式上传数据至省质量控制中心,由质量控制中心审核数据后,录入、分析。结果共112所医院参与调查,106所医院参与感染率调查,占94.64%;共调查医院患者44771例,发生医院感染1279例、1349例次,感染率2.84%、例次感染率3.21%;37128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预防用药、治疗用药的平均使用率分别为44.54%、28.91%、71.09%,病原菌送检率19.41%;调查手术患者58598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70例,感染率为1.14%,肺部感染156例感染率为0.27%。结论通过对贵州省各级医院横断面调查,掌握医院感染变化趋势,提示各医疗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减少耐药菌发生,认真落实重点部位感染预防相关指南,以降低侵入性操作的感染率。

  • 改进内镜清洗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焦莉莉;吕艳伟;白晓东;刘俊凯;金砚萍;陆琳

    目的:检测冲洗后内镜不同部位的有菌率,比较清洗方法改进前后的清洗效果。方法对《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酶处理和刷洗的方法进行改进,刷洗时调整大小螺旋的方向,并在清洗剂中初洗;刷洗手法从直刷改为螺旋式刷洗;延长冲洗时间,流程改进前后采集内镜不同部位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改进后采集不同清洗阶段的标本进行A T P值测定,以检测清洗效果。结果内镜有菌率45°孔道高为48.0%、90°孔道次之为44.0%、镜表低为20.0%,不同部位有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进清洗方法前细菌阳性率为34.5%,改进后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离体后-预处理-初洗后(酶洗后)-冲洗后污染物下降明显,提高了内镜清洗的清洁度。结论流程改进后清洗内镜效果优于流程改进前。

  • 医院感染漏报的监测及其评价研究

    作者:曹卫平;吕为农;郑君;毛雨;陈宁涛;陶纲;顾红政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1-12月全院21750份出院病历资料,采用STATA 7.0软件对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50例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19例,感染率为1.9%,抽查4596份病历,医院感染440例,漏报21例漏报率为4.8%;医院感染漏报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 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产科以及心血管科,分别占28.6%、23.8%、14.3%、14.3%、9.5%;医院感染漏报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分别占33.3%、23.8%、19.1%、14.3%;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与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病原体送检率低、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问题以及管理机制等有关。结论医院感染漏报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感染学知识水平与监测方法的提高以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是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的关键,医院感染漏报的监测是评价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

  • 医院实验室结核病检测能力与生物安全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燕;李学政;于春宝;邓云峰

    目的:了解医院结核病检测实验室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测实验室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通过统一下发调查表的形式,对医院实验室基础设施、人员配置及结核病检测项目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xcel表格整理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调查了267所医院实验室,占全省已注册二级以上医院的60.0%,开展结核病检测的医院有213所,占79.8%;其中25所属于防治所,占11.7%;所有调查的实验室中,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要求的实验室有189个,占70.8%;符合生物安全二级要求的实验室在不同级别医院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P<0.05);符合生物安全二级要求的实验室在二级以上医院和防治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检测实验室的人员配置在各级医院及防治所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3个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接受过上级部门的培训,培训率为53.1%,其中有专职人员的实验室有63个占44.9%,兼职人员的实验室有50个占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级与三级医院、防治所的室内质量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结核病检测实验室在生物安全建设、技术人员、检测能力和质量保证方面存在不同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 依托信息化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作者:牟霞;徐艳;张骥;王翀;刘玮;陈京;杨怀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分布状况及其特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原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逐床查阅预警病例,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监测患者2186例,实际监测2186例,实查率为100.00%;发生医院感染患者86例、12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93%、例次感染率为5.58%;IC U、血液科、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高,分别为47.62%、26.67%、17.65%,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6.7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24%,抗菌药物使用者病原学送检率为40.38%;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率22.22%,送检率43.48%;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率3.38%,送检率57.14%;引起医院感染的前3位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0.45%、18.20%、13.93%;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时间仅用12 h。结论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显著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应给予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足够的重视,使医院感染管理更加完善。

  • 不同清洗方法对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的研究

    作者:刘启华;冷萍;赵蕾;韩玉芳

    目的:探讨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批量清洗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及工作效率。方法将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1650根随机分为试验组850根和对照组800根,分别采用手工预处理+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管腔清洗架机械批量清洗和手工清洗+超声清洗机清洗两种方法,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后的返洗率、干燥合格率以及批量处理时间、工作人员满意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器械返洗率试验组为1.88%、对照组为11.87%;干燥合格率试验组为99.41%、对照组为86.37%;试验组单人批量处置50根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时间为(30.35±1.16)min ,较对照组(65.87±1.54)min缩短;工作人员对不同清洗方法满意率试验组为98.26%、对照组为68.1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手工预处理+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管腔清洗架进行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的机械批量清洗,提高了器械清洗质量及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 条形码追溯植入型医疗器械的管理与应用

    作者:费利萍;毛雅琴;邹春芳;陶新华

    目的:探讨植入型医疗器械全过程追溯的有效管理方法,以确保植入型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规范植入物的准入流程及管理制度,运用信息化管理,采用条形码追溯技术,结合无线网络进行管理。结果自2011年应用追溯系统对植入型器械进行跟踪,记录回收、清洗、打包、灭菌、发放及使用的全过程以来,所有植入型的灭菌质量合格率为100.0%,无1例患者因植入物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结论运用条形码追溯技术提高了植入型医疗器械的管理,为医院举证倒置提供了有效依据。

  • 洁净手术室保洁员职业防护调查与管理

    作者:张红梅;柴艳红;薛海丹

    目的:了解洁净手术室保洁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职业暴露危害认知率、职业防护合格率,以便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保洁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6名洁净手术室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职业暴露危害的认知、保洁人员职业防护的调查。结果16名保洁员对保洁工具分区使用和终末处置、消毒剂正确配置和使用、医疗废物收集及保存要求的认知率较高,分别为93.75%、87.50%、81.25%;手术室保洁员对锐器刺伤可导致血源性传染病、医疗废物具有危险性的认知率较高,分别为56.25%、43.75%,对锐器刺伤后伤口正确处理方法的认知率为0;对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防护合格率低。结论手术室管理者有必要对保洁员采取培训、教育、监督、指导等干预对策,提高保洁员医院感染知识及职业防护认知水平。

  • 持续质量改进在肿瘤专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剑;林兰;顾艳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有效方法,不断提高医疗废物管理质量,为持续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提供指引。方法医疗废物监控与质量改进小组全面收集医疗废物管理信息,找出薄弱环节,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并加以实施;调查实施前(2009年1月-2010年12月)92次与实施后(2011年1月-2012年12月)98次医疗废物管理检查9项主要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合格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实施前医疗废物管理9项主要指标检查92次,平均合格67.44次,合格率73.31%;实施后检查98次,平均合格90.33次,合格率92.18%;实施后9项主要指标合格率明显提高,其中8项主要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肿瘤专科医院的特点,实施医疗废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有助于持续提高医疗废物管理质量。

  • 两种不同多酶清洗剂对器械预处理的方法研究

    作者:陈静;尹灼;宋丽

    目的:选择更适合用于器械预处理浸泡的多酶清洗剂。方法两种不同多酶清洗剂按照说明书进行配置,分别浸泡相同数量、类型的器械,浸泡时间相同,使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测定不同时间的浸泡液中的相对光单位(RLU),以及浸泡过后的器械上的RLU,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浸泡液中的RLU检测值差异明显,普通多酶浸泡液中的RLU随着时间的延长迅速增长,60min内检测ATP得到的RLU<600,但是90min后检测得到的RLU数值迅速增加至>1000,240min时RLU数值已经>2000;ANIOSYMEDD1多酶浸泡液的增长缓慢,240min内检测ATP得到的RLU值均<600;ANIOSYMEDD1多酶浸泡液使用240min内,浸泡的器械RLU均<2000。结论ANIOSYMEDD1多酶清洗剂是一种理想的预处理清洗剂,既能提高终的清洗效果,有效避免器械间的交叉污染,又能保障人员的安全。

  • 不同清洗剂与清洗时间对内镜清洗效果的研究

    作者:鲍曼曼;夏致华;章虹霞;林正燕;吕天旻

    目的:研究不同清洗剂和清洗时间对内镜清洗效果是否有显著影响,以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通过三磷酸腺苷荧光检测方法和蛋白质残留方法检测分别使用含酶清洗剂(A组)、碱性清洗剂(B组)和抗菌活性物质的清洗剂(C组),对术后内镜清洗2、5、10 min后内镜表面和活检管腔清洗的效果,各50件样本,测量数据由Excel录入并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3种清洗剂均能够使术后内镜表面和活检管腔清洗的污染物降低90.0%以上,但清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清洗时间条件下,清洗效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洗能够显著性降低临床使用后内镜表面和活检管腔的污染情况,在严格按照规范的清洗操作下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洗2 min后即可达到理想清洗效果。

    关键词: 内镜 清洗剂 清洗 时间
  • 不同清洗方法对腹腔镜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瑾;王立霞;孙秋峰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2月使用后的腹腔镜手术器械2499件,将其随机分为A组833件、B组833件、C组833件,分别采用单纯手工清洗方法、手工加酶清洗方法、加酶超声清洗方法,清洗效果监测采用目测检查,3组器械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灭菌后采用营养琼脂培养法对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细菌学检测,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洗效果合格率A、B、C 3组分别为93.9%、97.4%、100.0%,C组清洗合格率明显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器械灭菌后A、B、C 3组细菌学检测合格率依次为95.7%、97.2%、100.0%,C组细菌学检测合格率明显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多酶清洗显著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清洗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预防控制措施的监测分析

    作者:相立英;佟青;藏东钰;白璐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多种预防干预措施实施的有效作用。方法对医院2011年(干预前)、2012年(干预后)各898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依据医院2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数据直报系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锐器伤分别发生56、29人次,发生率分别为6.2%、3.2%,上报率为33.9%、55.2%;实习生和护士发生锐器伤所占比例较高,干预前分别为10.8%、8.2%,干预后为5.5%、4.2%;干预前手术室锐器伤发生多,占42.8%;其次为普通病房占39.3%,干预后普通病房锐器伤发生多,占34.5%,其次为手术室、IC U均为24.1%,其他科室均为14.2%;干预前后锐器伤发生以整理及传递手术器械多,分别占19.6%及20.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预防控制作用。

  • 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对湿包的影响研究

    作者:袁园;巢晓萍;孙学春

    目的:探讨脉动真空蒸汽灭菌湿包的成因,寻找改善湿包的方法,以减少湿包率。方法采用不同的承载方式、不同的包装材料将器械、器具进行打包,灭菌前称重,装载上、中、下3层灭菌架,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灭菌后冷却,结合目测法和称重法共同判断湿包率。结果通过称重法判定为湿包的现象仅带棉布的包装材料存在,目测观察判定湿包的为使用双层无纺布、一层SMMMS无纺布和一层湿法无纺布,其比使用棉布为包装材料的数量多;包裹重量为2600~2900g的湿包率高为28.3%;双层SMMMS无纺布采用方盘作为器械承载托盘的方式湿包率高,为88.9%,而采用篮筐+吸水纸的承载方式产生的湿包率低,为20.0%,湿包与灭菌时的装载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置于底层(排气口)容易产生湿包,中间层次之,顶层不容易湿包。结论更换无纺布可能并不是造成湿包的成因,它可能只是使湿包问题暴露出来;使用篮筐加吸水纸的承载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湿包。

  • 超声科诊疗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作者:陶肖樱;樊静

    目的:探讨超声科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2012年前超声科诊疗的患者及其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制定超声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并于2012年4月起正式施行;选择2011年4月-2012年3月超声科诊疗的3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40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措施实施后对超声科医疗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双手等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7例,感染率为12.21%,观察组无感染病例;控制措施实施后环境微生物监测的细菌菌落数,空气中为(128.63±4.20)CFU/m3,设备表面为(3.86±0.72)CFU/cm2,工作人员手为(2.38±0.40)CFU/cm2;医疗器械消毒的合格率为100.0%。结论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实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急诊科护士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柏舟;康晶;王宁

    目的:探讨医院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全面了解急诊科护士预防医院感染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期降低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医院感染率。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掌握、现场检查护士的无菌操作、着装、洗手后的手指菌培养等,通过上述调查方法,综合评价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认知的薄弱项目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上述调查项目的结果;同时比较针对性培训前后各1年,护士和急诊科留观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并比较。结果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管理制度调查得分,培养前分别为(86.23±7.15)分及(91.34±3.67)分,培训后分别为(93.45±3.56)分及(98.12±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前,突击现场观察所有护士的无菌操作率、着装、洗手后的手指菌合格率分别为66.13%、78.50%、73.81%,培训后显著提升至85.48%、94.39%、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前急诊科护士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0.71%、11.97%,显高于培训后0、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调查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认知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降低劳动强度、严格制度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其认知程度,降低护士和急诊留观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 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的预防

    作者:韩勤;陈静;李群;刘贵琴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主要原因以及相关防护措施实施,以提高其防范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9月135名血源性感染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资料,分析其感染疾病类型以及感染途径,并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设计的职业暴露调查问卷并结合医院的相关实际情况,设计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调查问卷。结果135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途径中,110人被锐气割伤、刺伤,占81.48%;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的主要疾病,分别占61.48%、20.00%、10.37%;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中大多数未重视日常工作的防护措施,严格戴手套进行操作的人员少14人,占10.37%,而偶尔戴手套甚至不戴手套的医护人员约占70.00%。结论血源性感染是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中主要的感染,预防血源性感染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综合医院常见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罗柳荣;韦柳华;周定球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经验性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美国德灵Autoscan4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细菌作鉴定和药敏分析,药敏试验判断标准和结果解释参照CLSI标准,使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009-2012年共分离病原菌80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82株占73.3%,革兰阳性菌2147株占26.7%;2009-2012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47.8%、56.9%、59.5%、55.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5.4%、41.0%、36.7%、41.8%;M RS A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34.6%、34.3%、35.3%、40.8%,M RC N S的检出率分别为80.9%、83.9%、84.6%、79.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0%。结论医院临床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药菌株的检出率虽较2012年Mohnarin报告的数据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趋势明显,应加以重视。

  • 乳腺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振晔;孟可馨;宋向阳;张静霞

    目的:探讨乳腺癌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411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02例、研究组209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患者SSI发生率,并对SSI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41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SSI 2例,发生率为0.48%,对照组患者SSI发生率0.49%,研究组为0.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乳腺癌术后SSI与是否应用抗菌药物无关;两组SSI患者在糖尿病、新辅助化疗、高龄等相关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2例SSI均与术后皮下血肿及皮瓣坏死有关。结论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与年龄、肥胖、糖尿病、术后创面血肿及血清肿等高危因素有关,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关,乳腺癌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并不增加SSI发生率,同时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可以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带来二次感染、耐药等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对照研究

    作者:于卫江;张斌;赵秀莉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及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抽取2011、2012年住院患者病历各2000份作为非干预组及干预组,通过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对照研究,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3.21±6.10、(1057.25±379.12)元、42.35%,干预组分别为13.59±5.62、(572.43±150.35)元、31.20%,干预组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病原学送检率为47.25%,显著高于非干预组2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非干预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法用量、使用疗程及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68.27%、71.22%、42.85%及68.74%,干预组分别为90.16%、87.57%、80.40%及89.35%,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围手术期联合用药比例为5.99%,低于非干预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提高了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

  •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邵鹏群;李永胜;孟芹芹;杨秀云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变化趋势,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1-4月及2013年1-4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比分析Ⅰ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各类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医院2013年1-4月较2011年同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0.86%下降至21.91%;选用品种由10种下降至3种;2011年的18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用在术前30 min~2 h的135例,占72.58%;2013年同期的178例首剂用在术前30 min~2 h的176例,占98.87%;用药持续时间<48 h的比率由14.20%提高至87.20%;合理使用率由41.94%上升至94.94%。结论2013年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有明显提高,说明法律法规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 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张宛哲;舒礼良;王建生;赵瑛瑛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在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疗效观察,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需要进行腹膜透析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膜炎及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的发生,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鼻拭子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率分别为8.33%和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和1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鼻拭子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常见,革兰阴性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常见,且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76.6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在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透析患者腹膜炎、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率。

  • S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潘熠平;汤展宏;胡军涛;张弛;江家树;陈显峰;覃金爱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 IC U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从而更合理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入住SICU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标本,使用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ICU 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由2008年的39.3%及27.9%分别增加至2011年的89.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由3.3%增加至20.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由68.9%增加至97.5%,阿米卡星由70.5%增加至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P<0.05);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与亚胺培南(R=0.619,P=0.011)、美罗培南(R=0.644,P=0.007)、头孢哌酮/舒巴坦(R=0.448,P=0.008)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R=0.699,P=0.003)的耐药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阿米卡星无显著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增加与大量使用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有关。

  • ICU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调查

    作者:吴积升;苏银法;王小林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 U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IC U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给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方法调查2012年4月-2013年3月ICU出院的335例患者,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采用 Excel计算DDDs、AUD、特殊使用级使用率、针剂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病原菌送检率等。结果 ICU出院患者共335例,291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6.87%;其中235例患者进行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送检率为80.76%;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使用率为34.85%,限制使用级使用率为47.38%,针剂使用率为89.6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23.05 DDDs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以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多,使用强度分别为24.03 DDDs和13.25 DDDs;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以糖肽类和碳青霉烯类为主,使用强度分别为14.63 DDDs和13.56 DDDs。结论 ICU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使用强度大,需要更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大限度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作者:蔺景双;张建;郝兴亮;牛奔;纪艳荣;冯涛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3年8月将152例COPD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的改善时间、细菌清除率及血浆炎症因子变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2%,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改善及血浆炎症因子下降明显,细菌清除率为91.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5.26%,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3.9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OPD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无增加趋势。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效果的荟萃分析

    作者:杨杰;何彪;张侠均

    目的:评价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明确对于该类手术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3年11月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术切口感染的影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14项随机对照试验,5940例患者纳入研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组与未使用抗菌药物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例特征分布均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术后切口总体感染率2.82%及切口浅部感染率2.25%,较对照组的3.88%及4.36%明显降低( P<0.05),而切口深部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切口浅部感染的发生率,而对预防切口深部感染无实质性效果。

  • 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成人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评价

    作者:曹校校;李强;陈荣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成人细菌性肺炎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评价,以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6月进行治疗的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各60例,分别对其进行PCT和CRP联合的检测,将6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分组,统计各组PCT和CRP含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肺炎患者PCT水平细菌性肺炎组为(9.31±4.76)μg/L、病毒性肺炎组(1.30±0.68)μg/L、支原体肺炎组(1.45±0.87)μg/L ;CRP水平细菌性肺炎组为(64.21±16.97)mmol/L 、支原体肺炎组(30.05±10.02)mmol/L、病毒性肺炎组(4.79±1.22)mmol/L ,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病情越重,PCT 与CRP的水平也越高。结论 PCT 及CRP的水平与细菌性肺炎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成人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及 C-反应蛋白检测羊膜腔感染诊断与预后临床评价

    作者:李喜梅;徐峰;冯泽蛟;赵静;林丽;毛郁蕾

    目的:探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和胎膜早破并发羊膜腔感染的关系,从而为诊断羊膜腔感染以及预测早产儿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胎膜早破(PROM )孕妇70例为研究组,正常孕妇50名为对照组,分别行FFN定性检测、CRP检测和胎盘胎膜病理检查,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RP>10 mg/L、FFN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对照组分别为2.00%、4.00%、0,研究组分别为60.00%、71.43%、47.14%,研究组CRP>10 mg/L、FFN阳性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PROM 患者中绒毛膜羊膜炎45例,占64.29%;研究组共发生早产儿并发症26例,发生率为37.14%,其中确诊绒毛羊膜炎的45例患者中25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5.55%。结论 CRP和FFN与PROM孕妇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RP和FFN可以提高诊断绒毛羊膜炎和预测早产儿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降钙素原对孕妇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李雪梅;白文娟;柳芬芬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对孕妇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为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2月孕妇妊娠期宫内细菌感染82例、病毒感染84例、正常孕妇85名,分别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血清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水平及PCT检测结果,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细菌感染组孕妇WBC、CRP、IL-6、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病毒组,病毒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孕妇PC T阳性率86.6%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的17.9%与对照组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C T 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其他检测项目。结论 PC T对孕妇细菌感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且速度快,准确度高,可作为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