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白血病患者感染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特征

    作者:李晓红;张丽萍;王吉刚;孟冬娅;何莉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感染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方案,为临床血液病患者预防“超级细菌”感染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集2014年3例白血病耐碳青酶烯类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以改良 Hodge试验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进行碳青霉烯酶筛选,PCR特异性扩增及测序进行确认;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技术分析耐药菌株间的亲缘性;并收集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抗菌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10月检出3例白血病感染产NDM-1大肠埃希菌患者,菌株经测序确认携带NDM-1基因,对常见的临床抗感染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均耐药,仅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敏感;脉冲场凝胶电泳显示,患者1和患者2所感染细菌同源性100.0%,与患者3同源性也较高;MLST分析3株菌均为ST167型,为同一克隆菌株流行;依据药敏试验抗感染治疗后,1例有效,但出现肾功能异常,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携带此基因的菌株可能在3例患者间进行了水平传播,使用敏感药物阿米卡星治疗有效,但易出现肾功能损害。

  • 强化抗菌药物治疗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评价

    作者:孙中霞;朱团结;黎宁君;吴长江;黄超发;隋明亮;刘会平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策略,以控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医院获得性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86例,A组32例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延时输注,B组33例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治疗,C组21例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于第5、10天观察患者体温、血像的变化,评价延长抗菌药物输注时间和抗菌药物联用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接受强化抗菌药物治疗后第5、10天肛温及血细胞计数均呈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初始治疗后第5、10天有效率分别为66.7%、83.3%;患者始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9%、82.6%,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第5、10天强化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2%、100.0%,显著高于 A 组的59.4%、78.1%及B组的78.8%、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延时输注,能有效地改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当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替加环素疗效更佳,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替加环素优于联用美罗培南。

  • 质谱分析仪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婷婷;于静波;薛文成;孟冬娅;王冰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分子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来自上海、重庆、广州、沈阳、乌鲁木齐、北京6个城市共270株 MRSA ,经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 )表型主要为 St239、St5、St59、St454个基因型,使用ClinProTools软件建立模型,并用剩余菌株验证得出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随机选取试验组35株St239,对照组43株包括20株S t5、15株S t59、8株S t45构建模型S t239;随机选取试验组8株S t45,对照组35株包括11株S t5、8株S t59、16株S t239构建模型S t45。结果154株S t239、72株S t5、30株S t59、14株S t45经检测显示,模型S t239、S t45、S t5的交叉效度和可接受度均为100.0%,仅模型S t59的交叉效度为90.5%,其可接受度也为100.0%;模型St45能正确区分出St4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模型St239能正确区分出St239的敏感性是95.8%以及特异性为93.2%,模型S t59能正确区分出S t59的敏感性为86.7%以及特异性为91.7%,模型S t5能正确区分出S t5的敏感性为50.0%以及特异性为95.8%。结论 MALDI-TOF MS分型与MLS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低成本、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优点。

  • 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张力;唐君玲;兰玉燕;孙黎波;周航宇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并探讨感染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相关蛋白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250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感染患者进行研究,设为感染组,以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30名为对照组,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未感染患者130例为未感染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感染的病原菌进行鉴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感染组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8株占59.20%,革兰阴性菌102株占40.80%;感染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患者感染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

  • 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毛跃伟;杨松鹏;高磊;胡德升;尹宁伟;刘寒松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62例与传统开腹组58例,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并对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感染率为19.35%,传统开腹组患者感染率为3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6.84%,革兰阴性菌占63.16%,传统开腹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4.38%,革兰阴性菌占65.62%,两组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与传统开腹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10(IL-10)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且免疫功能恢复更快,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 男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脂多糖对成熟精子直接损伤作用与机制研究

    作者:刘萍;向代军;陈运霞;薛丹丹;张帆;孙崇云;王策;梁臻龙;刘晓婷;王成彬

    目的:研究男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脂多糖(L PS )作用成熟精子后精子活力、活性氧以及凋亡指标的变化,探讨L PS对成熟精子的损伤情况,从而研究生殖道感染后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上游法处理正常精液标本,调整浓度为5×106/m l的高活力精子重悬液,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37℃孵育一定时间后检测精子活力、精子内活性氧、精子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精子内活性氧的平均荧光强度为559±42.7,线粒体膜电位的红色平均荧光强度/绿色平均荧光强度的比值为11.1±2.61,与对照组相比,精子内活性氧的升高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并未增加精子的凋亡率和降低精子的活力。结论 L PS与高活力精子重悬液孵育作用于精子表面可能升高精子内活性氧,导致精子线粒体损伤,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男性生殖道感染L PS直接作用于精子参与影响男性不育的机制。

  • 肿块型肺部真菌感染的CT诊断分析

    作者:曾瑞敏;许崇永;杨忠福;李忠军;郑文龙;张小宇;阚文华

    目的:探讨肿块型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经临床或病理确诊且影像学表现为肿块型(直径>30mm)真菌感染80例患者的CT表现,总结呈肿块型表现的肺部真菌感染的肿块特点及合并征象。结果80例患者中38例诊断为隐球酵母菌属感染占47.50%,35例为曲霉菌属感染占43.75%,7例为其他真菌感染占8.75%;97个肿块中右肺61个占62.89%、左肺36个占37.11%;97个肿块中长径3~5cm的有67个占69.07%;80例患者合并肺部其他部位感染的有63例占78.75%,合并胸腔积液的有49例占61.25%,合并淋巴结肿大的有31例占38.75%,合并肺周围结构破坏的有4例占5.00%。结论肿块型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为边界欠清的类圆形肿块,内多有空洞,周围多有炎性浸润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出现上述征象时提示肺部真菌性感染。

  • 不同麻醉方案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蔡江林;杨微;陈其玲;蔡新萌;张云平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影响,为降低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54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26例实施气管插管麻醉法患者作为气管插管麻醉组,其中的28例实施椎管内麻醉法患者作为椎管内麻醉组;留取两组患者下呼吸道黏膜标本,检测病原菌,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气管插管麻醉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1.5%,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患者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气管插管麻醉组患者标本中检出病原菌82株,椎管内麻醉组患者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5株;手术后T淋巴细胞中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T D )、CD4+ 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 C )含量气管插管麻醉组分别为55.2%、30.1%、17.2%,椎管内麻醉组分别为54.3%、31.3%、18.4%,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麻醉法较椎管内麻醉法更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 脊柱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持续闭合灌洗引流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涛;许勇;陈邵站;彭文飞;张泽仪

    目的:分析持续灌洗加多根引流系统治疗脊柱术后早期感染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28例脊柱内固定术后发生早期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确认感染后,立即手术行清创处理,术后行持续灌洗,放置引流管,记录平均灌洗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集切口处渗液或炎症组织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耐药率;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脊柱内固定术后发生早期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80.0%,革兰阴性菌5株占2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患者清创术后灌洗时间(10.2±1.8)d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1.9±2.1)d;患者清创手术后的WBC计数、ESR、CRP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引流管堵塞,其余27例均一次清创成功。结论行持续闭合灌洗加多根引流系统治疗脊柱手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确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并能有效避免引流管堵塞。

  • 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袁海龙;古力巴旦木?艾则孜;曹海洲;曲建华;段显琳;江明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医院1249例血液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液样本的采集、培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1249例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占66.9%,以大肠埃希菌34株26.8%、铜绿假单胞菌16株12.6%、肺炎克雷伯菌15株11.8%为主,革兰阳性菌36株占28.3%,以表皮葡萄球菌11株8.7%、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6.3%、屎肠球菌6株4.7%为主,真菌7株占4.8%,以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3.2%为主;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93.8%,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0%,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均为100.0%。结论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做好病原菌耐药性及时监测和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对控制血液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欣刚;安海龙;仲晓军;刘海龙;张佳克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及鞘内抗菌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68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静脉、鞘内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35、12.136、4.28,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颅内压的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47,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鞘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促进脑脊液中指标的恢复,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郑喜胜;史进;倪猛;董照刚;李长力;张小红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92例在医院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观察,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PiCCO测量指数变化(CO、CI、SVR、EVLWI)与血浆脑型利钠肽(BNP)、降钙素原(PCT )以及IL-6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iCCO测量指数变化,包括:心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BNP、PCT、IL-6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骨科患儿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原因与预防研究

    作者:孙继红;朱丽;刘丽;王薇;吕宏宏

    目的:探讨骨科患儿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原因及预防,为骨科患儿术后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12月骨科手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患儿为感染组、同期接受骨科手术术后未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患儿为未感染组,每组各60例,回顾性分析引起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尿液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5.00%,革兰阳性菌占35.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为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均为100.0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75.00%;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导尿时插尿管次数、导尿管尿液逆行、集尿袋更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每日尿量是与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骨科患儿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原因主要较多,针对原因进行积极干预是降低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 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后腹腔感染分析

    作者:赵逸斌;俞丹松;邓科;张斌;崔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后腹腔感染的对比及病原菌分布,从而合理应用手术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7月医院接治的149例胆总管结石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77例行开放式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腹腔感染率及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腹腔感染率观察组为2.8%、对照组为13.0%,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28.0%和24.0%;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在手术时间、感染率等方面优于开放式手术,安全有效,临床应广泛使用。

  • 抗病毒药物与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增民;赵美贞;章旭艳;陈斌;蒋亦秀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神经疼痛患者应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带状疱疹神经疼痛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PHN发生率、治疗疗效、疱疹变化情况、不同时间VAS评分、神经异常症状改善及合用止痛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后遗神经疼痛发生率、止疱时间、结痴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疼痛率、总缓解率、麻木感改善率及刺痒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止痛药物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抗病毒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疼痛病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福琴;杨阳;刘彩红;湛玉晓;冯亚静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感染多药耐药菌(MDROs)的分布特征,并分析MDROs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IC U收治的17659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MDROs感染率及分布,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采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MDROs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659例ICU 住院患者中发生 MDROs感染1939例,感染率为10.98%,主要来源为社区获得性感染;MDROs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呼吸科ICU、综合ICU和外科ICU ,分别为24.34%、17.84%和17.68%;共分离出5165株病原菌,其中MDROs有2418株,检出率为46.82%,MDROs检出率较高的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61.93%、56.81%、42.8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中心静脉插管时间和基础疾病是ICU 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 患者 MDROs 的感染率及检出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要的 MDROs;ICU 患者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中心静脉插管时间和基础疾病。

  • 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翠玲;邢丽;高风至;石倩;李萍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并研究有效预防对策,为预防与控制重症病毒肝炎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促进早日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治疗的246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医院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抗菌药物应用、侵入性操作、临床分期及免疫力低下的关系。结果246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33.33%、例次感染率39.02%;共检出13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79株占58.09%,革兰阳性菌10株占7.35%,真菌47株占34.56%;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1.22%,其次为血液占34.15%;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和年龄、肝硬化、抗菌药物应用、侵入性操作及免疫力低下有关(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应根据相关因素进行合理预防控制。

  •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蔡尚党;张龙江;王海颖;安玉会;郭艳萍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84例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84例患者发生感染80例,感染率为28.17%;共检出病原菌9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3株占45.74%、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占11.70%、粪肠球菌9株占9.57%;经过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合并糖尿病、未进行腹腔镜手术以及手术持续时间≥3h均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应重点防范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

  • 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叶菊花;鲁燕飞;时红云;陈清华;金晓英

    目的:分析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医院普通外科43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采集可疑切口感染患者相关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0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4.9%;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19.0%、9.6%,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手术切口类型、手术的时间、肥胖、围术期贫血、营养不良、术前毛发剔除以及手术时机等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与管理,并且采取预防性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感染率。

  • ICU与非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调查

    作者:魏立娜;陈兵;张清照;杨莉莉;王冬芮

    目的:比较IC U与非IC 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状况,提出预防对策,以降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IC U和非IC U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各200例,对疑有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液及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比较IC U和非IC U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置管部位、置管类型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IC U和非IC U患者血液、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及导管细菌定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通导管和血液透析导管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2.66%和6.67%,抗感染导管感染率为11.11%明显较低;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较高为38.46%;IC U与非IC U患者病原菌检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 U与非IC 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7 d的感染率<9.00%,8~14 d感染率为22.00%,≥15 d感染率为35.00%,IC U 与非 IC U 患者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 U 与非IC U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病情况基本相同:抗感染导管的感染率较低,颈内静脉置管的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 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与药敏分析

    作者:刘艳丽;赵堪兴;于建国;齐世欣;贺玮;常翠荣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156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例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98份标本阳性,阳性率为62.82%;共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2株、革兰阴性杆菌21株、革兰阳性杆菌2株、革兰阴性球菌1株、真菌2株,分别占73.47%、21.43%、2.04%、1.02%和2.04%;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4.44%、90.28%、91.67%和90.28%;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5.24%、90.48%、95.24%和90.48%。结论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由于慢性泪囊炎易反复发作导致病原菌耐药增加,应重视慢性泪囊炎患者的耐药性,为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 感染评分对住院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

    作者:聂波;曾云;李云涛;李丽银;杨弘

    目的:探讨感染可能性评分对住院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接收治疗的1000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发生血流感染为感染组,950例患者未发生感染为未感染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感染可能性评分,对感染可能性评分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进行评估。结果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疾病均主要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感染可能性评分(13.80±7.00)分,未感染组患者为(10.60±5.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0例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7.60%、假阴性率为14.00%、假阳性率为12.31%、特异度为87.68%、灵敏度为86.00%、阴性预测值为99.16%、阳性预测值为26.88%。结论感染可能性评分能够快速、简便地对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进行预测,能够为今后住院的白血病患者预防血流感染和进行预见性治疗提供参考,可以作为筛选住院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患者感染的诊断研究

    作者:沈艳;范晓华;茹翱;姬亚敏;陆敏姣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在2013年2月-2014年3月确诊的18例甲状腺癌发生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8例甲状腺癌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18例甲状腺癌患者超声检查出1例甲状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误诊;超声检查周边无声晕的检出率观察组为81.22%,对照组为70.14%,观察组患者的周边无声晕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合并感染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分析高频超声以及二维声像图的相关表现能够有效提高对甲状腺癌合并感染患者的正确诊断率。

  • 痰热清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淑华;高霞;张玲玲;邵光荣;范祥云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改善老年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临床疗效,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24例,显效率70.59%,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显效率47.06%,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两组临床疗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和抗菌药物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可有效减少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钰;牟婉兰;叶永青;冯玉;刘丽萍

    目的:观察与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制定术后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择期行切除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两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后5 min的呼吸功能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肺部感染监测指标及肺部感染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4.0%和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前、后的两个监测时点,观察组患者各项呼吸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拔管后5 min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麻醉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术后肺部感染监测指标分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使患者的肺功能保持平稳,加快术后清醒,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确保治疗效果。

  • 正常肝脏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差异

    作者:张良东;刘杰;任晓娟;郑振旺;代国峰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差异,以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了临床对HBV感染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癌这一进程中miRNA的表达变化的进一步阐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接受肝癌切除及肝组织活检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miRNA芯片对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mi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标本总RNA的A260/A280值分别为1.88、1.85、1.83,均具有较为清晰的18S和28S条带,密度之比约为1∶2,质量较好,后续的miRNA芯片检测及PCR实时定量的试验要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比正常肝脏组织上调和下调至少两倍的miRNA分别有6个和8个,实时定量PCR结果和miRNA芯片结果基本相同,miRNA芯片结果可信。结论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差异主要体现在进程早期。

  • 早产儿感染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夏萍;郭少青;钟美珍;郑青青;吴谨准

    目的:探讨早产儿感染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危险因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方法2013年3月-2015年3月对医院65例早产儿确诊感染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122例早产儿对美罗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比较,对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天数≥1个月、接受过机械通气≥5d、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静脉营养≥2周、使用美罗培南抗菌药物治疗(≥7d)、使用三代头孢抗菌药物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用美罗培南治疗(≥7d)为独立危险因素(OR=2.756,95%CI1.083~7.014)。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早产儿美罗培南不必要的使用,以减少其耐药性发生,有利于控制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

  • 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杨金霞;韩凤霞;王良俊;付荣华;周霞

    目的:分析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29000例住院手术患者,留取发生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操作和结果判断按NCCLS 1999年推荐的标准进行。结果29000例住院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989例,感染率3.4%;共分离出病原菌887株,革兰阳性菌252株占28.4%,革兰阴性菌618株占69.7%;检出率排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6.4%;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8.9%。结论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经验性用药应根据病原菌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选择抗菌药物。

  • 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廖丹;尤共平;郑新秋;罗华琼;甘海忠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情况,总结对感染产生影响因素,大限度的降低术后感染概率。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诊治的150例子宫肌瘤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综合分析患者年龄、并发症情况、病程、手术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切口长度、有无复发等资料,总结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明显比<60岁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较长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明显比病程短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比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感染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复发、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均与术后感染有紧密的关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切口感染的出现与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切口长度、使用抗菌药物、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等密切相关,因而,外科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操作技巧,控制手术时间,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以降低感染率,同时对切口感染产生影响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掌握,临床意义显著。

  • EB 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与骨髓细胞学特点分析

    作者:常颖;陈佳美;曹慧;王倩;礼跃;张影

    目的:分析EB病毒(EBV )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 PS )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骨髓细胞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52例EBV-H P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的临床特点和骨髓细胞学特点,比较两组的EB病毒与外周血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高体温(39.7±0.6)℃,发热持续时间(13.4±4.8)d ,部分患者表现为肝脾肿大及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观察组患者的 EBV-DNA 为(7.12±2.84)105copies/ml ,EB病毒阳性率为90.38%,对照组的 EBV-DNA 为(0.06±0.05)105 copies/ml ,EB病毒阳性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7例患者表现为骨髓增生度活跃占71.15%,15例患者表现为明显活跃占28.85%;所有患者均发现噬血细胞、粒细胞有毒性改变。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检查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依据进行诊断。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与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单平囡;叶利洪;甄国东;宣国红;卢志勇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 )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诊治的1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使用呼吸机未感染患者110例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CRP和PCT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1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分离病原菌1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占41.18%,革兰阳性菌110株占58.8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中PCT、CRP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血清中PCT和CRP水平明显上升。

  • ICU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OXA酶与AmpC酶的研究

    作者:郭宇航;范学财;张吉生;王勇;曼萨;王宇超;张晓丽

    目的:了解IC U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头孢菌素酶(A m pC酶)基因,从而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分离细菌,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体外敏感测定;采用多重 PCR检测25株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碳青霉烯酶、AmpC酶相关耐药基因(16 S rRNA 、OXA-23、OXA-24、OXA-51、OXA-58、ADC、DHA、ISAba1),并对耐药基因扩增的阳性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ICU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携带 OXA-23、OXA-51、ADC基因,21株携带插入序列ISAba1;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OXA-23、OXA-51、ADC分别与NCBI的序列同源性均为99.0%。结论产O X A-23型碳青霉烯酶可能是IC U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酶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且为同一克隆株传播。

  •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应用封闭负压引流的研究

    作者:吴桂芬;宁艳超;周广红;赵峰;赵彩晶

    目的:总结分析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其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SD)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5月2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应用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感染,并给予对应护理措施。结果11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感染时间发生在入院后4~6 d ,占55.00%;2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共培养出病原菌2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8株占36.36%;应用VSD技术治疗2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均愈合,治疗有效率为100.00%。结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感染应用封闭负压引流前,应全面掌握护理要点,有针对性、重点性的护理是关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控制感染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在减少患者换药次数的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金洁娜;林昭宇;孙慧燕;刘隽;余玉慧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糖尿病肾病患者168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统计患者感染率并分析病原学特点,对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等相关因素实施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危险因素。结果168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0例,感染率为23.81%;共分离出51株病原菌,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分别占33.33%及19.6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透析时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营养不良、空腹血糖、肾功能是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率高,独立危险因素多,临床应加强营养补充、血糖控制、纠正贫血等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 狼疮性肾炎患儿医院感染血清与尿液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研究

    作者:张书锋;刘翠华;吴丽娟;田明;厉洪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儿医院感染血清与尿液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为医院感染控制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狼疮性肾炎发生医院感染患儿60例为感染组、单纯狼疮性肾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患儿为非感染组,同期门诊正常体检60名儿童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及尿液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8及 IL-23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IL-6、IL-8、IL-18、IL-23水平感染组均高于对照组,血清及尿液IL-6、IL-8、IL-18、IL-23水平感染组、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活动期患儿血清及尿液IL-6、IL-8、IL-18、IL-23水平高于缓解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血清及尿液IL-6、IL-8、IL-18、IL-23水平与SLEDAI评分间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儿血清及尿液中IL-6、IL-8、IL-18、IL-23水平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发生医院感染时升高更为明显,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 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葡萄球菌属感染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韩秀华;王元敏;刁永红;李春姬;姚兰兰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葡萄球菌属感染与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葡萄球菌属感染患者80例,留取患者感染标本送检,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AMS6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葡萄球菌属鉴定,并使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性。结果8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葡萄球菌属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108株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占25.9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0株占74.0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标本中检出均以痰液为主,分别占64.29%及43.75%,其次均为血液、尿液、腹水,分别占17.86%及25.00%、10.71%及18.52%、7.14%及9.2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8.5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1.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均较严重,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均达100.00%,仅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葡萄球菌属的组成、来源、耐药性各有其特点,需要动态监测并根据结果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 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韩柯;向前;王媛媛;韩月蕊;曹东升;张斌

    目的: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8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51例,感染率为13.28%;检出病原菌51株,革兰阴性菌35株占68.63%,革兰阳性菌15株占29.41%,真菌1株占1.9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肠造口、多发肿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多发肿瘤和合并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多发肿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均是影响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感染率。

  • 肺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梁粤;李敬衡;罗遥;黄小红;曾天文

    目的:研究肺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治疗的10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观察组患儿气喘缓解、咳嗽消失,肺部湿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尽快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分析

    作者:张崇建;王璐;王丽娜;田沛琦;崔树德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与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合并 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178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前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HBsAg阳性组62例和HBsAg阴性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情况,评价乳腺癌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预防治疗对降低 HBV感染肝功能损伤及 HBV再激活的作用。结果 HBsAg阳性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37.1%,HBsAg阴性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12.1%,HBsAg阳性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 HBs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患者中抗病毒预防治疗22例与未进行抗病毒预防治疗40例患者HBV再激活率分别为9.1%与35.0%,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8.2%与47.5%,抗病毒预防治疗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预防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易发生肝功能损伤,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减少化疗后 HBV再激活率和肝功能损伤。

  • 胆道系统疾病手术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CT诊断研究

    作者:胡明华;翁媛英;陈兰;汪国余;徐祖良

    目的:探讨胆道系统疾病手术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CT 影像学,以提高胆道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医院行胆道系统手术且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通过多种重建方式对胆道进行重建,分析胆道感染的CT 表现,总结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像学特征。结果35例患者行胆囊手术19例、胆管手术16例;其中因结石行手术的有22例,13例为其他胆道疾病的手术;开腹手术18例、腹腔镜下手术9例、介入手术8例;C T检查发现,胆道系统结石14例占40.00%,胆管壁增厚、毛糙28例占80.00%;肝内胆管扩张24例占68.57%,肝外胆管扩张29例占82.86%,胆管狭窄3例占8.57%,肝内外胆管积气的有18例占51.43%;胆道系统外改变中出现胆囊窝积液7例占20.00%,出现腹腔积液9例占25.71%,腹腔脓肿2例占5.71%,伴有淋巴结肿大4例占11.43%。结论胆道系统疾病术后易发生胆道的再次感染,胆管壁的增厚、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积气是术后再发胆道感染CT诊断的征象。

  • 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飞宇;陈光烈;任浩君;杨俊;孙晓川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30例行开颅手术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其耐药性。结果230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4例,感染率10.43%;24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62.50%,革兰阳性菌9株占37.50%;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与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3.33%、86.67%,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卡那霉素的耐药率高,为55.56%;经单因素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次数、手术入路方式、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及术后低蛋白血症等(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由多种因素造成,临床上确诊应依据药敏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尽快控制感染。

  • 开放性足踝损伤患者感染相关因素与治疗研究

    作者:王贵忻;辛景义;曹红彬;李楠;马智敏

    目的:探讨开放性足踝损伤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治疗,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2014年8月86例开放性足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行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内固定术后未发生感染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软组织损伤程度和引起足踝损伤感染的治疗过程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足踝中度和重度软组织损伤程度对照组分别占10.87%和4.35%,观察组分别占32.50%和45.00%,对照组患者足踝软组织损伤程度较观察组患者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接诊前处理方式、清创不彻底、术后护理不当、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是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开放性足踝损伤患者引起感染的因素复杂,应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减少足踝损伤感染的发生。

  • 猪链球菌2型感染对TGFβ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高小平;冯丽萍;游武进;贾志平;刘武刚

    目的:研究猪链球菌2型(SS2)感染对 TGFβ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疫苗研发和药物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各10只;轻度和重度感染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猪链球菌2型2×106 CFU/ml和8×106 CFU/ml ,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感染12 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并离心分离获得上层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感染后小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及炎症因子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感染后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2、IL-4、IL-10及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 M P2/9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抑制凋亡蛋白Bcl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9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感染组变化明显强于轻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猪链球菌2型感染后小鼠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现象,且具有剂量依从性作用。

  • 肝硬化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王飞;李晓鸥;张静

    目的:研究与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对肝硬化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制定相关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3610例肝硬化患者中244例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610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44例,感染率为6.76%;有34例肺部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35.0%;通过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的不规范应用、Child-pugh C级、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高龄等为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医护工作人员医治患者时,应注意规范操作,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 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股骨干骨折感染的研究

    作者:贾蓓;刘建宁;柳立平;马文波;张岁;解从君;王海舫

    目的:研究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股骨干骨折后发生感染及预后,评估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对股骨干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5月骨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24例为观察组,另选择股骨干骨折无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56例为对照组,均采用股骨静态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8.93%、复发感染率1.79%,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87.50%、复发感染率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8.33%、对照组为9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显著增加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临床疗效。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预防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贾会文;宋展;王文胜;刘驰;张磊;聂常富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对预防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为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试验组为4.1%、对照组为18.4%,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8.1±1.9)d和(11.5±2.8)d ,换药次数分别为(2.5±1.8)次和(4.9±3.1)次,两组患者在愈合时间以及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裂开以及肿瘤种植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有效减少直肠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推广使用。

  •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

    作者:匡彬;方倩瑜;钟云良;沈彩英;陈建繁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临床关系,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86例在医院进行诊治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血清免疫活性甲状旁腺素(iPT H )、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血清钙及血磷水平,使用全自动血液检测仪进行分析数据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86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有70例患者存在高磷血症占81.4%;13例患者血清钙水平较低占15.11%,20例患者血清钙水平偏高占23.26%;且有23例占26.74%患者服用含钙磷结合剂或活性维生素D ,比较低血钙和血钙正常患者的相关指标发现,低血钙患者的CO2 CP低于血钙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iPT H<100 ng/L占17.44%,多数是慢性肾小管疾病患者;40例患者iPT H>300 ng/L占46.51%,大部分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现,矫正后血钙水平与患者的iP T H呈负相关。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感染患者中高血磷症发生率高,且有50.00%患者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患者的矫正后血钙水平除了与服用含钙磷结合剂或活性维生素D外,可能与酸中毒有一定关联。

  • 罗库溴铵与苯磺顺阿曲库铵麻醉对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与感染的对比研究

    作者:樊长川;朱颖;龙刚;刘光钊;王超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与苯磺顺阿曲库铵麻醉条件下对腹部手术肌松效果、血流动力学与感染的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罗库溴铵肌松药物,对照组给予苯磺顺阿曲库铵肌松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及气管插管总有效率,诱导前和诱导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律,肌松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恢复指数,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24.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总有效率为96.00%、肌松起效时间(2.57±0.61)min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1.49±0.38)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松持续时间和恢复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库溴铵用于腹部手术全麻气管插管术的持续时间短,恢复迅速,发生呼吸道感染率低,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肌肉松弛药。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潘素荣;胡俊红;张玉梅;周红岩;徐海艳

    目的:分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120例肝硬化合并EV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应用抗菌药物将其分为A组(入院时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B组(入院时应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和C组(入院时未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每组各40例;统计3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及住院病死率;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 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均为10.0%,B组患者分别为12.5%、7.5%,C组患者分别为32.5%、27.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合并EVB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OR=1.553)、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OR=0.418)及Child-Pugh分级(OR=2.036)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够降低肝硬化合并EVB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与再出血率,在该类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症休克大鼠与其对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立为;刘霖;刘明蓉;王智超;朱梦莉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大鼠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症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只SPF级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西药组(C组)、参附组(D组)、参附联合西药组(E组),每组各12只,采用对股静脉连续滴注脂多糖(LPS)进行造模,A组不造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组造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造模,静脉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D组造模,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E组造模,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单用西药和参附注射液以及中西药合用治疗前后血液中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含量。结果E组大鼠一般情况优于B组,E组大鼠sCD163、CRP、PCT的含量明显低于C、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通过抑制sCD163、CRP、PCT的表达改善大鼠脓毒症休克症状,sCD163可以作为脓毒症休克临床中药疗效观察的敏感指标。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作者:金玉华;黄宏耀;肖小鸿;姜华;张莉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8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药敏检测采用 K-B法,检测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处理。结果298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85例、336例次,感染率9.5%、例次感染率11.2%;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主,分别占54.2%和23.2%;送检标本培养出38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4.2%,革兰阳性菌占25.0%,真菌占10.8%;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4.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1.7%和32.6%,产ESBLs菌检出率为51.9%;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均>65.0%。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易诱发医院感染,且感染菌耐药性日益加剧,医院应将预防控制感染暴发和阻断耐药菌传播途径作为第一要务,以提高疾病治愈率。

  • ICU患者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超;叶玉平;厉丽芳;林荣海;余国亮

    目的:综合分析ICU重症感染(Severe infection )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重症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12月-2014年11月选择医院60例确诊为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住院时间<48 h ,B组患者住院时间≥48 h;调查分析A、B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乳酸水平、心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态Ⅱ评分(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在ICU不同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均比B组患者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发生MODS、SOFA 评分以及 DIC 的发生率数据均低于 B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影响重症感染患者在IC U不同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和处理,能够有效缩短重症感染患者在IC U治疗时间。

  • 改良式体位引流在消化外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海珠;黄维芬;郭海萍;洪燕;米学丽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位引流在消化外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消化外科92例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式体位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恢复状况及肺部感染各项指标的差异,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10 d后,研究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恢复天数、发热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发生肺不张4例,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发生肺不张17例,发生率为37.0%;研究组患者肺不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体位引流可以促进消化外科肺部感染患者恢复,疗效优于传统的体位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 头孢曲松与头孢呋辛预防胃肠手术部位感染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华敏;向荣;汤维平;向双琼;胡季明

    目的:研究在预防胃肠手术部位感染应用单剂量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江汉大学医院诊治的610例胃肠手术患者,根据所选的不同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分为两组,1组306例患者应用头孢曲松,2组304例患者应用头孢呋辛,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费用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实施手术后有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4.58%;2组患者术后有2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9.21%,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实施的麻醉方法基本一致,而且手术所需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等未见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发生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有6例,2例患者出现呕吐,2例出现胸闷症状,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无关;两组患者用于治疗和预防术后感染的费用进行比较,1组患者明显低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胃肠手术部位感染是应用头孢曲松的效果更加明显,而且所需的费用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相兵;方激扬;洪海

    目的:监测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分析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86例,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取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监测下呼吸道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86例颅脑创伤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9例,感染率为68.6%;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73.2%,革兰阳性菌13株占18.1%,真菌7株占9.7%;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16.7%、18.1%、23.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6.9%,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美洛西林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5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唑林、苯唑西林、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5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颅脑创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与真菌,为降低该疾病临床感染的病死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慢性重型肝炎伴侵袭性肺真菌感染螺旋CT诊断的应用研究

    作者:廖建英;殷艳海;戴儒奇;李诗运;许江娇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伴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螺旋CT 中的特征,为临床提高慢性重型肝炎伴侵袭性肺真菌感染诊断的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医院进行诊治的76例慢性重型肝炎伴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螺旋C T扫描观察,观察其C T 特征。结果76例慢性重型肝炎伴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中感染假丝酵母属31株、曲霉菌属19株、新型隐球酵母菌13株、组织胞浆菌11株、肺孢子菌2株;C T特征为结节、实变、网格或线样影、磨玻璃影以及胸腔积液的分布率,分别为38.2%、34.2%、14.5%、7.9%、5.3%;慢性重型肝炎伴侵袭性肺真菌感染在CT扫描中具有一致性。结论螺旋CT 在慢性重型肝炎伴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中能起到较好的诊断与辅助作用,能提高临床诊断率,并其图像学资料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 ICU患者肺部感染真菌分析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沈勇;刘宝;翁云龙;肖齐俊;杨云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 U )患者肺部感染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真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六安医院IC U就诊的17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操作,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于MicroScan Wai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规定的标准。结果172例患者痰液标本共分离真菌218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40.37%和21.10%;218株真菌除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率<90.00%外,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7.25%、98.62%和92.66%。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 U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优先选择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

  • 2003-2013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与耐药率变迁

    作者:刘欢乐;陈舒影;林纯婵;张雪青;王良兴;余方友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率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2013年从临床各种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每年随机挑取60株进行分析,共660株,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标准进行结果解释。结果6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55.8%;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386株,检出率58.5%;M RSA的检出率2009-2013年低于2003-2008年;2003-2013年M RSA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均>80.0%,对环丙沙星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70.0%,而对四环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9.3%~90.7%、44.4%~100.0%、20.7%~91.3%和3.7%~33.3%。结论 M RS A检出率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 化脓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感染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立业;杨莉;朱民;王崇杰;韩冰

    目的:探讨化脓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感染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应用新型敷料的治疗效果,为降低切口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以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例急性化脓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感染切开引流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均应用现代新型敷料对引流后切口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结果21例患者无论是否使用了银敷料,红肿消除时间(6.5±1.2)d;换药两周后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提示为阴性,均发生慢性窦道与瘘管;18例患者在换药1~3个月后行硬块切除术治疗,2例患者换药4~5个月后行硬块切除术治疗,1例患者采用中药调理并联合银离子敷料进行5个月的治疗后愈合,无硬块形成。结论现代新型敷料对化脓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感染切开引流术后切口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感染,引流通畅,减轻患者痛苦,促使切口尽快愈合,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郑金莲;胡操寒;潘华将;卢成鸿;胡侠

    目的:综合分析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感染患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12月选择50例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及病死率,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病死率为40.0%、对照组为68.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WBC、TBIL、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的WBC、TBIL、AL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理想。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董向阳;李文静;翟波;王鹏高;陈振良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 HD )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5年6月272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CHD患儿,采集感染患儿痰液、气管分泌物及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并测定细菌耐药性;采用ATB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CHD医院感染患儿共分离培养出1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占61.82%,革兰阳性菌57株占34.54%,真菌6株占3.64%;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全部敏感,耐药率为0。结论 C HD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分析C 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呼吸末阻断试验评估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血容量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谢晓红;吴远怡;符惠雅;麦叶;李瑞;周忠义;李娜

    目的:研究呼气末阻断试验(EEO )在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预测效果,以提高容量反应性评估方法、指导患者血容量复苏。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0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为对容量负荷试验无反应性,试验组为对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性,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EEO ,分析其在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预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同基线下EEO和被动抬腿试验对心率、收缩压、平均血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基线1脉压和心脏指数下EE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基线2脉压和心脏指数水平下PL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EEO、心脏指数以及脉压等指标均能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而EEO评估容量反应性更加可靠。

  •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卫兵;尹华发;黄文琪;闵峰;张丽

    目的:探讨单纯及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手术后癌症复发转移的影响,以及 HBV、HCV感染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因素,以指导临床采取适当时机进行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施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术后6个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对其进行 HBV和 HCV感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B、C、D组,A组为 HBV (-)、HCV (-);B组为 HBV (+)、HCV (-);C组为 HBV (-)、HCV(+);D组为HBV(+)、HCV(+),对比单纯及合并 HBV、HCV病毒感染对患者肝癌复发转移率的影响,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探讨病毒感染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ELISA 法检测到HCV感染阳性9例,阳性率为10.0%,nRT-PCR法检测HCV阳性25例,阳性率为27.8%,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A、B、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B、C两组患者间肝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肝硬化程度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在A、B、C、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T-PCR法检测 HCV感染的特异性更高,HBV和HCV感染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更易复发转移。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陈乐宝;黄东标;李云亭;周茂亮;胡晓燕;马拥军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CRKP ,用 gyrA测序后BLASTn比对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6种16S rRNA甲基化酶、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和blaK PC型与 ISK pn6连锁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20株CRKP对9种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均耐药;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KPC、blaIMP),1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SKpn6、intⅠ1);5株CRK P blaK PC-ISK pn6连锁检测为阳性;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 blaIMP与tnp513强关联;β-内酰胺酶基因blaKPC、blaSHV及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 rmtB与 ISKpn6、ISEcp1、traA强关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aac(3)-Ⅱ与 IS26、IS903、intⅠ1、trbC强关联。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 blaTEM、blaSHV、blaKPC、blaIMP、aac(3)-Ⅱ、rmtB相关。

  • NICU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晓冬;唐军;潘治涛;李志博;何然;王卫国;马友凤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为 NICU 患儿有效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134例N IC U患儿临床资料,观察N IC U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分析导致NICU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34例N IC U患儿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为12.69%,感染部位以皮肤及胃肠道为主,分别占41.19%及23.53%;早产、体质量较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不规范的医护行为等均是导致N IC U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影响N IC U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N IC U患儿医院感染率。

  • 多黏菌素B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军;李武全;韩亚龙;季刚;江河

    目的:对多黏菌素B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医院烧伤科的5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多黏菌素B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5.3±1.3)d,与对照组(6.9±1.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7、14、21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4.0%、64.0%、92.0%,对照组分别为16.0%、32.0%、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7、14、21 d创面感染率分别为64.0%、52.0%、28.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8.0%、80.0%、6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黏菌素B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烧伤患者感染创面具有预防感染、愈合快、瘢痕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某心脑血管病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分析

    作者:邓宁;高华;孙维红;朱秀琪;友民;熊建功

    目的: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非手术患者治疗用药进行评价,为完善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7-12月262例非手术患者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科室分布、用药详情、用药频度、用药指数、费用、病原学结果等进行分析,并对各科进行用药合理性评分。结果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临床科室分别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使用率分别为70.61%、8.40%、6.49%;262例患者临床标本送检181例,送检率为69.08%;共检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占57.47%,革兰阳性菌19株占21.84%,真菌18株占20.69%;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341频次,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频次高,占33.72%;特殊级联合用药率占37.96%,平均用药疗程为8.92 d;平均费用为4026.73元、占抗菌药物费用的39.5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合理性评分内科系统平均分为8.24分、外科系统为8.17分、全院总体平均分为8.21分。结论非手术患者特殊级抗菌药物用药基本合理,为质量控制、医务等部门进行细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 PICC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代建萍;蓝翠珍;李青;龚智;王燕萍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行PICC置管的37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并统计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370例 PICC置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例,感染率5.7%;共分离出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37.8%,革兰阴性菌18株占48.7%,真菌5株占1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30 d、穿刺次数>3次、体质量指数>25 kg/m2、合并糖尿病、有静脉炎史、白细胞计数>10×109/L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ICC留置时间、单次穿刺次数、合并糖尿病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ICC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郭爱茹;饶莉;徐琪;李雅鹃;杨秀兰

    目的: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护理对策,为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医院感染的102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的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部位及治疗有效率,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2例医院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急性白血病多占31.4%,其次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别占18.6%、17.6%;医院感染中呼吸道感染高占50.0%,其次血液感染占22.5%;患者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90.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比较多,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 品管圈对胸外科患者导管留置期间意外拔管与医院感染的影响

    作者:栾颖;刘颖;邵晓红;韩德辉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胸外科患者导管留置期间意外拔管发生率与医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胸外科住院的300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内意外拔管及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数据采用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意外拔管率观察组为2.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受压、引流袋/球松动、导管堵塞、导管未双固定、衔接处松脱、引流量漏记录/错误、静脉炎、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进一步降低导管留置时间内的意外拔管和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 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效果的研究

    作者:吴淑红;王征旭;刘燕玲;卢伏宝;何卫红

    目的:观察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效果,为选择佳清洗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污染呼吸机管路20根,做标记进行试验;将20跟呼吸机管路以清洗消毒前、后配对法分组;采用热力机械清洗消毒,用喷淋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A0值≥3000;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测定法检测清洗消毒效果;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使用后未经消毒的呼吸管路污染严重,RL U值严重超标,平均值达到1975;经过清洗消毒处理后,检测结果全部合格,RL U均值<45,两组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喷淋式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效果达到高水平消毒效果。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危重患者置管感染的预防效果

    作者:王元芝;李燕;梁慧;潘庆华;孔令贵

    目的: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危重患者置管感染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置管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1708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和聚维酮碘对经口气管置管、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消毒,每天消毒3次,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适当增加干预次数;研究组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经口气管置管、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消毒,每天消毒2次;观察并记录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及消毒前后平均菌落数目,结果数据采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总感染率研究组为6.0%、对照组患者为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平均菌落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后研究组患者平均菌落数为16 CFU/cm2、杀灭率为80.0%;干预10 min后平均菌落数为2 CFU/cm2、杀灭率为97.5%,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后研究组平均菌落数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置管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消毒作用明显。

  • 家庭赋权干预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效果的研究

    作者:魏忠梅;段永暖;张丽贞;卢金菊;王欣;刘志敏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干预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36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家庭赋权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采用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3.5%,低于对照组的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满意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家庭赋权干预措施能够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效果明显。

  •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管理在多药耐药菌控制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申桂娟;吴利和;陆军;吴霞云;沈红艳;孙平平;汪锡耀;祝进

    目的:探讨IC 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管理在多药耐药菌控制中的作用,以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ICU 1297例住院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检出结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5月-2014年2月住院患者594例设为干预前组,2014年3-12月住院患者703例设为干预后组,由责任护士负责组内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消毒,并规范消毒方法和消毒质量的督查,比较两组的消毒质量和多药耐药菌检出结果。结果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在干预前后合格率分别为80.3%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后目标性病原菌监测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77.9%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C U 患者目标性病原菌监测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45.2%和26.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和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并规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管理,能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 患者脑卒中前与后感染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孟祥博;杨加亮;陈天笑;石焱;陈丽娜

    感染性疾病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卒中与感染关系的文献,分析卒中和感染之间的相互影响;多项研究指出继发性免疫抑制状态是患者卒中后感染高发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可能有助于证明神经免疫机制在脑卒中后感染进展中的作用;另外,近年研究表明,感染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选用合适的卒中相关感染模型,阐明其相互关系的基本机制和研发新的治疗策略,可改善患者的疾病临床转归。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辅助受体CCR5与CXCR4研究进展

    作者:刘岩岩;蔡标;李璐;马克龙;张文娜

    目的:人类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XCR4是 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感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 HIV病毒对人体细胞的感染所导致的艾滋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仍然无有效的解决方法,未来需要更多的关于HIV感染过程与艾滋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通过HIV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发现:尽管一些个体反复暴露在 HIV的环境下,但却未感染HIV ,这些个体在发展成艾滋病的过程中,病毒本身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异,因此提示宿主自身的遗传变异性研究,是研究HIV感染过程的方向之一,笔者对近年来CCR5和CXCR4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