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加强夜间急诊清创室的管理预防感染

    作者:李静;闫仁福

    急诊清创室承担大部分患者创伤伤口的清创、抢救止血等工作,夜间医务人员减少,需清创的患者较多,造成人员进出频繁,流动性大,给室内空气带来污染.为了改善以上因素,制定管理措施如下.1 夜间清创室感染因素1.1特殊环境空气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发生事件时突然,患者就诊时衣物、伤口均存在被污染;需要清创的患者流动性大、陪护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是易感因素.1.2消毒工作不到位 因夜间急诊手术室人员是值班制,无规律和连续的清创工作是造成清创室内的空气和地面消毒工作不能有效完成的主要原因.1.3操作不规范与设备不完善 急诊清创时因急救的需要,工作人员难免出现不规范操作,如不洗手、重复使用器械、敷料等会造成严重感染.

  • 氧气湿化装置的清洗与灭菌方法

    作者:王瑞兰

    氧气湿化装置污染是导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由于氧气湿化装置不易清洗,清洗后干燥时间长等因素,我们探索既节省时间又彻底灭菌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方法氧气湿化装置使用后,集中处理,将湿化瓶和通气管芯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流动水冲洗→蒸馏水冲洗→高压气枪干燥后,将湿化瓶、通气管芯、流量表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包装纸包装,装入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备用.

  •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措施

    作者:赵迎春;白萍;方小舒;谭雪莲

    笔者结合我科2012年1-8月收治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泌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我科从2012年1-8月收治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75岁,格拉斯哥评分均<7分,经过治疗护理,6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后再度感染,1例死亡.本组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

  •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蒋月姜;黄小云;夏经慧;胡玉梅;肖建文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下降,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我院外二科2012年开展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通过加强预防感染和精细护理,降低了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63~87岁,平均75.6岁;Ⅱ型骨折15例,Ⅲ型骨折13例,Ⅳ型18例,均为外伤引起的骨折,分别与受伤后4~7 d内接受手术.

  • 手足口病隔离区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对策

    作者:张国娣

    手足口病是丙类传染病,我院儿科每年春夏季大量集中收治手足口病患儿,造成一定时期内儿科常见病和手足口病患者共居同一病区的状况,极易造成手足口病疫情医院感染暴发,通过建立手足口病隔离区控制医院感染,其对策:1成立手足口病专家组医院高度重视,成立手足口病的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包括医院领导和院感科、传染科儿科专家和科室护士长.2硬件设施的配备和管理隔离区设置:隔离区设立在儿科病房内西北方向,隔离区与普通病房之间有缓冲地带,隔离区的走廊入口设置醒目标示,每个手足口病病房边配备免洗手消毒液;准备物资:备好各种消毒药品、消毒液、中药熏蒸液、口腔喷雾液;备好各种仪器,手足口病患者专用;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制度,建立手足口病的医疗护理责任组,确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消毒隔离制度、工作流程和病房管理工作制度等.

  • 立体干预模式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分析

    作者:袁纯;管建粉;陈丽华;唐海英;严海斌;高群英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是全球性的难题,现有的干预措施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中远期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设计"立体干预模式"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该干预方法主要从患者、医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干预,形成从上至下均掌握并执行手卫生的氛围,具体方法及效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以我院的小儿神经内科作为研究现场,以科室所有医务人员、患者及其陪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调查30名.

  • ICU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作者:许群峰;张能华;陈卫芳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ICU2011年1-12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同期ICU抗菌药物消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标本5913例次,检出病原菌28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09株占73.08%,革兰阳性菌340株占11.78%,真菌437株占15.14%;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头孢曲松、氨曲南耐药率较高;DDDs前5位分别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氟康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8.20%、31.31%、94.78%、0.48%、55.42%.结论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及病原菌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宋金明;徐龙强;曹永献;时萍;刘广义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旨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7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分离出的1017株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542株,鲍氏不动杆菌475株,其中送检标本前两位分别是痰液占68.5%和69.9%、血液占14.0%和12.8%;呼吸内科病原菌检出率高占41.7%和42.9%,其次是ICU占19.7%和17.3%;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35.2%;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0;鲍氏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均>58.7%.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性明显增加,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病原菌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芳;周玉宝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种类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5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67株占70.6%,前3位菌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12株占21.5%、大肠埃希菌54株占10.4%、阴沟肠杆菌45株占8.7%,革兰阳性球菌83株占16.0%,前3位菌株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35株占6.7%、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占4.2%、表皮葡萄球菌16株占3.1%,真菌70株占13.4%;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氯霉素高度敏感.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不同菌种对同一抗菌药物敏感差异较大,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妇科门诊患者支原体属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金必文;杨丽;丁金龙

    目的 了解妇科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支原体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85例疑似患者,用Mycoplasma IST 2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结果 共402例患者送检标本支原体属培养阳性,总阳性率45.4%;其中87.3%为单一病原体阳性,12.7%为两种支原体同时阳性;累计Uu阳性385例次(占85.0%),Mh阳性68例次(占15.0%);Uu和Mh的耐药率基本相近,但混合感染时其耐药率则有上升趋势;对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和普那霉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6.9%~80.8%和97.1%~76.5%;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分别达78.7%~83.4%和75.0%~89.7%;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51.7%.结论 Uu是主要感染菌种,Mh多与Uu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常用抗支原体属药物耐药性变化较快,应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加以选择,尤其是混合感染患者,治疗用药应兼顾两种支原体的效果;对于有生殖泌尿道感染症状的女性患者,宜及时检测支原体属,以保证用药的科学性.

  • 皮肤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调查

    作者:姚岚;张才仕

    目的 探讨皮肤科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皮肤科感染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196株感染病原菌来自皮肤科感染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或伤口引流液,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和判读标准进行药敏监测.结果 皮肤科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分离多87株占49.2%;革兰阴性杆菌75株占42.3%;真菌15株占8.5%;检出前3位的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占23.2%,铜绿假单胞菌26株占14.7%,大肠埃希菌16株占9.0%;所有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为1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4.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0.8%,但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A群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 皮肤科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特性,因此,应注重感染性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参照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孟灵;李恕君;王应芳;蒋春梅;朱金芬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及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11年支原体属检出率分别为52.5%、58.5%、46.9%、51.0%、47.9%、52.7%;单一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比例高(96.3%~65.0%),其次为Uu、人支原体(Mh)混合感染,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2%~34.0%);支原体属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逐年下降,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高,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低,螺旋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低.结论 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合并Mh感染逐年升高;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是目前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螺旋霉素、环丙沙星不适宜支原体属感染治疗的经验性用药,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 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策

    作者:刘昌茂;张琼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对策,为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2年2月在医院行泌尿外科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学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病原学检测共分离病原菌121株,前5位菌株依次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6.4%、14.0%、12.4%、9.1%、8.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9%、16.7%、9.1%;肠球菌属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11.8%,MSSA、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明显低于其他药物的耐药率(P<0.05).结论 泌尿外科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MSSA,在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之前,可根据伤口感染的情况大致判断感染病原菌类型,同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 慢性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及体外药敏分析

    作者:钱贤忠;俞世安;毛根军;张家敏;郑樟栋;马拥军

    目的 分析慢性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现状及体外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慢性肝硬化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测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所有研究的慢性肝硬化患者共检出肠球菌属138株,其中粪肠球菌102株,比例高,占73.91%;屎肠球菌32株,占23.19%,居第2位;腹水中肠球菌属检出率高,达到60.15%;检出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属55株,占55.80%,耐氨苄西林肠球菌属30株,占21.74%,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合并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28株,占20.29%;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均>90.00%;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2株,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属3株.结论 肠球菌属是慢性肝硬化患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以粪肠球菌为主;并发肠球菌属感染时,应高度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合理使用抗菌治疗提供依据;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是治疗肠球菌属感染的首选药物.

  • 外籍人士血培养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调查

    作者:何丽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外籍人士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分布,以获得不同病原菌分离率的构成比,为临床血液控制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血培养仪报阳性的标本转种至培养基,分离后鉴定菌株;数据用WHONET5.5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各年度血培养分离的阳性菌株数分别为213、322、407、418、448、522株,6年占首位的表皮葡萄球菌分布构成比分别占19.2%、17.7%、17.7%、16.0%、15.8%、14.9%;各年度鲍氏不动杆菌分布构成比分别占3.3%、7.8%、9.3%、11.5%、12.1%、12.5%;鼠伤寒沙门菌6年分别占1.9%、1.9%、1.0%、1.4%、1.6%、2.1%.结论 2006-2011年血培养阳性分离菌中占首位的均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阳性分离率逐年提高,每年均能在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到鼠伤寒沙门菌.

  • 非淋菌性尿道炎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叶振斌;刘五高;徐伟珍;王艳;叶佩;宋志纯

    目的 了解非淋菌性(NGU)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支原体属培养鉴别试剂盒对12 820例患者进行解脲脲支原体(Uu)培养,并对7811份阳性标本进行3组12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1组四环素类,含多西环素、米诺霉素、四环素;2组大环内酯类,含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3组喹诺酮类,含司帕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果 12 820例NGU中Uu检出7811株阳性率60.93%,男性1885例,Uu检出760株阳性率40.32%,女性10 935例,Uu检出7051株阳性率64.49%,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u对四环素类平均耐药率为3.84%,且4年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环内酯类平均耐药率达32.89%,而喹诺酮类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则高达61.55%.结论 Uu是泌尿生殖道的主要感染菌,女性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Uu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建议丽水市治疗Uu感染应首选四环素类和交沙霉素,对喹诺酮类应慎用,有条件者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 403例尿培养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李晖婷;刘霞;蔡小华

    目的 监测并分析2007-2011年尿分离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2011年尿标本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和药敏率,采用WalkAway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酵母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结果 共分离出403株病原菌,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0株占32.3%、肺炎克雷伯菌28株占6.9%、粪肠球菌27株占6.7%、铜绿假单胞菌24株占6.0%、屎肠球菌21株占5.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2.3%和53.6%;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7.7%和11.1%;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作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可用于粪肠球菌尿路感染经验治疗.

  • 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谭易平

    目的 探讨县级医院外科医院感染的部位、感染病原菌构成比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统计外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3993份;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4-5.5版本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3993例外科患者发生感染197例、345例次,感染率为4.9%、例次感染率为8.6%;外科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主要是手术切口、泌尿道、皮肤及黏膜、呼吸道,分别占25.5%、20.9%、20.0%、17.7%;检出病原菌213株,按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6%、15.8%、12.6%、11.7%;敏感率除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分别为100.0%、83.3%、100.0%以外,外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阳性率为42.2%.结论 护理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配合临床医师、严密监测、力图延缓细菌耐药性增长速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 63例肺真菌病临床与病原学调查

    作者:刘向欣;刘运秋;尹素凤;李学英

    目的 了解肺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肺真菌病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确诊肺真菌病患者63例,肺假丝酵母菌病多,为38例,肺曲霉菌病25例,未发现肺隐球酵母菌病、肺组织胞浆菌病、肺孢子丝菌病;社区感染35例,医院感染28例;63例肺真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分别为32例和9例;7株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属对5种抗真菌药物全部敏感;31株社区感染假丝酵母菌属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20.00%.结论 应做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同时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真菌病的认识,积极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

  • 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方爱仙

    目的 探讨医院3年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324例烧伤患者进行创面培养,对其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4例烧伤患者中有286例发生创面感染,其中13例发生混合感染;共培养出2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9株占73.49%;革兰阳性球菌63株占21.14%;真菌16株占5.37%;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5.84%、18.12%、14.4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率分别高达71.43%和86.05%,两者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较高,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高达75.93%和79.71%;在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分别为71.43%和72.00%,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严重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真菌则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烧伤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离率逐渐上升,相关菌株耐药性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菌耐药性对指导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关键词: 烧伤 创面 病原菌 耐药
  • 中医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

    作者:都青;张有忠

    目的 探讨中医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的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医院154例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100例占64.9%,其次为泌尿系感染27例占17.5%;各类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171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检出116株占67.8%,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检出39株占22.8%;大部分病原菌表现出严重的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5.4%、25.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2.9%,未检出对糖肽类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导致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耐药细菌,感染的部位多见于下呼吸道和泌尿系,建议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肿瘤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 2008-2010年儿童专科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端宗;傅清流;周凤华;林建生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儿童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来源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5356株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年中病原菌分离数逐年增加,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病原菌按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多,占63.00%,其次是血液占21.92%,按科室分布以NICU多,占32.49%,其次是PICU占28.79%,3年中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MRSA检出率为11.11%~19.75%,MRSE检出率为89.78%~91.54%;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90.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敏感性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0.57%~66.67%和45.83%~65.82%;3年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均呈高度耐药,耐药率>96.0%.结论 2008-2010年医院检出的临床病原菌逐年增加,儿童感染疾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作者:刘学政;董虹;雷选斌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ICU2009-2011年分离的346株ABA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ABA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相应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09-2011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 ICU医院感染的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为65.9%,其次是泌尿道标本;3年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耐亚胺培南ABA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6.0%;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4.4%.结论 3年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应加强对多药耐药ABA的目标性监测,开展细菌耐药性的预警机制,控制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快速上升的不良趋势.

  •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丽萍

    目的 观察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特征,以积累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5643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体7765株,其中支原体属检出4275株占55.05%,衣原体属检出3490株占44.95%;检出病原体对四环素耐药率低,为1.15%,其次为米诺霉素、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6.10%、25.58%,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0%.结论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重点监测,参照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 2011年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作者:陈素梅;王胜;王飞;刘东声;祁红;张秋红;叶蕾

    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医院临床标本细菌鉴定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21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413株占65.94%,真菌372株占17.36%,革兰阳性球菌358株占16.70%,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42%、16.99%、14.84%9.47%、2.38%;标本分布中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的病原菌多,1472株占69.53%、血液311株占14.51%、尿液187株占8.73%;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酶抑制剂较敏感,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占71.43%和50.00%.结论 目前医院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鲍氏不动杆菌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更为严重,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耐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

  • 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程艳爽;吕少诚;万涛;何蕾;徐明月;张雯雯;刘同友;史宪杰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07例肝移植患者中有112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36.5%;分离出196株病原菌包括176株细菌和20株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3株占21.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株占12.2%,粪肠球菌24株占12.2%,白色假丝酵母菌12株占6.1%,曲霉菌属5株占2.5%;病原菌耐药性较高,碳青霉烯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是治疗真菌感染有效的抗菌药物.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原菌呈多药耐药性,有效预防与早期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 综合性医院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磊;宋立强;徐修礼;刘玲莉;陈洁;王婧雯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医院所有专科ICU送检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4116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分离出的411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791株占67.81%;革兰阳性菌979株占23.78%;真菌346株占8.41%,其中常见病原菌前5位为鲍氏不动杆菌802株占19.48%;金黄色葡萄球菌699株占16.98%;铜绿假单胞菌640株占15.55%;肺炎克雷伯菌468株占11.37%;大肠埃希菌303株占7.36%;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占61.54%和68.6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91.42%;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4.0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在ICU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试验对多种药物耐药,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2009-2011年ICU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敏;周玉贵;宣世海;万晓龙;吴李培;茅敏

    目的 分析医院ICU2009-2011年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送检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板条和Microscan Walk-A-way40鉴定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稀释法.结果 2009-2011年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74株,检出率逐年增加,分别为19.5%、22.8%、26.7%;耐药率>90.0%的抗菌药物有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三代头孢菌素等,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6.6%、头孢哌酮/舒巴坦为35.4%,耐药现象严重,且为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和耐药率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过分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途径与耐药机制,对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孝进;王菊纲;彭兰;万芳;王克仕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为库区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软件统计分析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率.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率内科为40.0%,居首位;其中以>60岁老年患者居多,占49.3%;临床标本中痰液分离率高达80.0%;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其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为43.1%,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7.7%.结论 作为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上级医院耐药率相比,远远低于上级医院,有其自身特点;但已出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菌株,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 全耐药菌10种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明德松;苏智军;张志珊;谢尊金

    目的 研究全耐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整合子(int)1、2、3等10种耐药基因的分布.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9株全耐药菌临床分离株6种A-MEs、qacE△1-sul、整合子(int)1、2、3等10种耐药基因,并分析其分布.结果 9株全耐药菌共检出8种耐药基因,其分布为aac(6')-Ⅱ、aac(3)-Ⅰ均1株,aac(3)-Ⅱ2株,ant(3")-Ⅰ、ant(2")-Ⅰ均3株,主要阳性耐药基因为aac(6')-Ⅰ b-Cr 4株,qacE△1-sul1、int Ⅰ 15株;int Ⅰ 2、int Ⅰ 3均为阴性;各有1株菌分别为2、3、5、6种基因阳性,2株菌为4种基因阳性;3株菌均为阴性.结论 全耐药菌菌种分布广;耐药机制多为多重机制,主要与A-MEs和Ⅰ类整合子有关,各种耐药基因的分布无特异性,部分菌需进一步研究.

  • 2010年与2011年流感病毒广州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朱冰;钟家禹;周荣;夏慧敏;肖密丝;陈焕辉;施静

    目的 研究2010与2011年广州地区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特性与变异特点,为预防控制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GenBank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分段扩增引物,进行RT-PCR一次扩出全基因组序列后,再分段扩增病毒各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W/X、DNASTAR、MEGA5.0等软件分析基因组序列.结果 克隆了4株广州株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将4株广州株流感病毒与墨西哥株和中国四川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ClustalW比较,发现除PB2片段为98%外,其他各片段均为99%,将基因组序列与北美地区和欧亚地区的猪流感进行CLUSTALW比较,广州株GZ49号基因组的第1、2、3、4、5和第8片段与北美和亚洲地区HIN2型猪流感具有94%~95%相似性,广州株GZ49号基因组的第6和7片段与欧亚大陆的H1N1型猪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0%~93%和94%~95%;对4株病毒PB2、PB1、PA片段进行了点突变分析,其中4株病毒在PB2基因均出现的位点突变为D195N,R293K,V344M,I354L,V731I.结论 4株广州株新甲流病毒(H1N1)与墨西哥株和中国四川株全基因组具有很高同源性,这4株流感病毒很可能是起源于同一株病毒;PB2基因变异相对较大,这些氨基酸点突变均是新出现的突变.

  • 耐药大肠埃希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分析

    作者:陈意振;张亚凤;李潮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其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状况,以探讨菌株的亲缘性.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且该组菌株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65.0%,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43种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等获得性耐药基因和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并以这些基因为分子标记,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分别为80.0%、80.0%、70.0%、7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敏感,耐药率为0、0、5.0%;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3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TEMX-1、CTX-M-55、OXA-30),6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ac(3)-Ⅱ、aac(6')-Ⅰ b、ant(3")-Ⅰ、aadA5、aph(3')-Ⅰ、rmtB,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菌株亲缘性分析显示,A簇中的2号株与4号株(2~4克隆),7、8号株(7~8克隆)为克隆播散;3、5、17号株与2-4克隆亲缘关系密切,6、10、12、14、15号株与7~8克隆亲缘关系密切.结论 该组菌株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其载体携带率高,提示菌株在生存环境中也极易输出传播给其他同种或不同种细菌;菌株亲缘性分析证实该组部分菌株分离自医院感染者.

  • 4种病原体感染后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检测

    作者:夏骏;周永列;辜芳;高瑞兰

    目的 检测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支原体(MP)和柯萨奇病毒(COX)4种病原体感染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活化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后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病原体感染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3+、CD4+、CD8+、CD3+ HLA-DR+、CD3+ CD25+、CD8+ HLA-DR+、CD8+ CD38+和CD4+ CD25+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并与健康儿童对照比较.结果 EB感染后,患儿急性期CD3+、CD8+、CD3+ HLA-DR+、CD8+ HLA-DR+和CD8+ CD3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CD4+、CD4 +/CD8+和CD4+ CD25+T细胞亚群显著降低;CD3+ HLA-DR+、CD8+ HLA-DR+、CD8+ CD38+细胞比例与患儿体温呈负相关,CD3+ CD25+与患儿的发热时间呈正相关;其他病原体感染中,CMV感染患儿CD4+细胞比例显著高于MP、COX感染患儿和正常儿童,CD4+/CD8+显著高于MP感染患儿和正常儿童,CD8+ CD38+细胞比例显著高于MP感染患儿和正常儿童;MP感染患儿急性期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儿童,CD8+ CD38+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OX感染息儿.结论 4种病原体感染后患儿体内呈免疫活化和失衡状态;不同病原感染后,患儿T细胞免疫改变各具特点;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活化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一种鉴别和监测手段,为临床区别该4种病原体感染和掌握患儿病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

    作者:褚少朋;崔明;景蓉蓉;邵苏吉;郭志斌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4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PCR法和测序法检测59种耐药相关基因及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遗传标记以及3种管家基因carO、gyrA、parC均存在突变;指标聚类分析提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关系密切;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6、9、12、16、1 7、18、20号菌、1、3、4、5、7、8、10、11、13、14、15、19号菌均为克隆株.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同一克隆菌株可引起病区内或病区间的医院感染.

  • 空气净化排风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使用及管理

    作者:刘敏;曹华

    目前多数消毒供应中心(CSSD)虽可控制细菌菌落数在正常范围内,但很难控制空气的流向,导致各类细菌、病毒在CSSD各区域内自由流动.我院自2009年采用空气压差+低、中效的空气净化排风系统,通过合理的压差来控制空气流向,使空气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我院CSSD正式启用空气净化排风系统以来,通过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保证了较好的环境效果,现报道如下.

  •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操作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作者:周莉;秦红梅;赵文婕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法,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完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培训制度.方法 对科室22名年轻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制定考核细则及各专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培训结束后进行操作技能考核,>85分为合格,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护士在正颌手术器械识别、手术衣折叠包装、手术敷料包装、手术器械包装、气管切开包包装5项操作技能考核全部合格;工作3~10年护士的操作时间、考核成绩均高于工作<3年护士.结论 通过对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使考核更加规范,完善了护士培训管理制度,提高了护士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 监测与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性

    作者:方群;章玲玲

    目的 分析监测与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改善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2011年7-12月采用常规监测与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感染管理,为常规组;2012年1-6月则采用强化监测与质量控制的方法,为强化组;对比两组的环境监测合格率、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对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强化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分别为98.67%、97.00%和99.33%,常规组分别为91.67%、89.33%、87.33%;感染率强化组为0.33%、常规组为1.00%;医护人员对感染知识的掌握率强化组为90.00%、常规组为76.00%,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监测与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 加强细节管理预防与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

    作者:周梅玲

    目的 将细节管理落实到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方法 自2008年5月起科室针对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各个环节中易忽略的细节逐项评估,制定并落实具体措施,采用PDCA循环,加强各环节的细节管理,注重管理质量和管理实效,确保医疗安全.结果 2008年5月-2012年3月透析25 972例次,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注重细节管理对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是积极有效的.

  • 职业损伤事件在医务人员群体中引发的心理变化调查

    作者:张明霞;许铮;吴永友;余勇

    目的 研究职业损伤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的心理变化,探讨负面心理情绪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按照比例随机抽取医院361名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调查问卷的各项目分布情况使用百分率进行描述,不同性别、职业和年龄之间的分层比较使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损伤的分布,女性、护士和20~30岁的年轻人群所占比例高,分别为69.0%、72.8%和71.0%;从职业损伤的发生率显示也是这些人群的发生率高,分别为70.2%、72.0%和68.3%;263名(72.9%)受试者因为担心受感染或自身权益而发生负面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和反复怀疑;252名占69.8%表述心情差的时刻发生在等待复查结果的过程中,并表示愿意寻求心理支持,主要渠道为向亲朋同事倾诉.结论 大部分医务人员在经历职业损伤后都会发生负面心理影响,对职业损伤后的医务人员实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 多功能床边工作车感染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作者:张春英;刘兰莲;邱红

    目的 对多功能床边工作车在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对策,强化多功能床边工作车的规范管理.方法 根据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多功能床边工作车进行感染管理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多功能床边工作车感染管理中存在6类突出问题,问题累计225次,其中物品放置欠规范53次占23.6%;一站式垃圾分类收集不规范50次占22.2%;布局不合理42次占18.7%;清洁不彻底38次占16.9%;手消用品的管理不符合要求26次占11.6%;一次性用品的管理不到位16次、占7.1%.结论 各级护理人员均应重视多功能床边工作车的规范管理,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 基层医院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分析

    作者:蔡建明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麻醉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对策.方法 以麻醉科工作人员为中心,分析麻醉科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 麻醉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麻醉科本身的因素,机械性及生物性危险因素、空气污染、X射线.结论 麻醉科的职业安全防护应得到医院领导及科室主任的重视,及时配备医护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等多方面考虑,改善职业安全防护.

  • 助理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董叶丽;钟征翔;徐善超;金钰梅;邵翠颖

    目的 探讨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方法 2011年1月起在ICU、新生儿室、供应室、内镜室4个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设立助理护士,取代护工,承担基础护理和清洁消毒工作;院感科分别于2010年12月和2012年1月对以上科室的护工或助理护士进行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的调查,并比较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后的差异.结果 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后平均年龄分别是55岁和20岁,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后均为护理学中专;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34.3%、69.2%,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合格率为31.6%、89.5%;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实施助理护士的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并为中专护士就业难找到了一条出路,值得推广.

  • 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屈伟俊;孙建军;李跃红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16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A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B组,对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3hB组占40.2%、A组占15.1%,合并糖尿病B组占29.0%、A组占9.5%,患者体重指数≥30 B组占22.6%、A组占7.8%,年龄>60岁B组占29.0%、A组占13.0%,B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酗酒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时间≥3h、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30、年龄>60岁是可以独立预测脊柱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刘玲梅;罗雁;刘会领;孙丽;陈营清;成瑞明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2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采用快速尿素酶检测确诊有Hp感染,A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降脂等常规治疗方法,B组患者120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Hp感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常规指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C-反应蛋白(CRP),并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血脂的影响分析比较发现,治疗前A组TC、TG、LDL-C、HDL-C、CRP及IMT厚度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比较,A组TC、TG、LDL-C、HDL-C、CRP及IMT厚度分别为(5.0±0.9)mmol/L、(1.8±0.4) mmol/L、(2.9±0.8) mmol/L、(5.9±2.8) mmol/L、(0.9±0.5)mm,B组分别为(4.2±0.6) mmol/L、(1.1±0.2)mmol/L、(2.2±0.6) mmol/L、(3.2±1.6) mmol/L、(0.5±0.3)mm,B组患者TC、TG、LDL-C、CRP及IMT厚度均有明显下降,而HDL-C(1.2±0.3 mmol/L、1.6±0.5 mmol/L)有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Hp感染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显示,给予Hp感染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性因子、血脂有更明显的下降,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1、0.70、0.76、0.72、0.73、0.74(P<0.01).结论 Hp感染主要是通过引起炎性反应及脂类代谢的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病理反应的发生参与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在临床工作中,对Hp感染要积极给予治疗及干预,可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中医治疗结果观察

    作者:张振琪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并观察中医对其的治疗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93例胆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大黄利胆胶囊,观察两组的细菌学疗效和症状疗效.结果 有115例患者胆汁培养阳性,阳性率为59.59%,共分离出13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83株,革兰阳性菌46株,真菌2株,分别占63.36%、35.11%和1.53%;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6.72%、18.32%和15.27%;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06%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和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感染仍然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易患因素分析

    作者:吴锡林;诸葛毅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易患危险因素,为减低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46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HAP的10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HAP的易患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卧床率、留置胃管、留置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3.81±5.15)、(37.32±4.53) g/L(P<0.01);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7.47±19.01)、(123.02±15.98)g/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高,长期卧床、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低白蛋白血症、贫血为HAP的易患因素;控制易感因素,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

  • 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魏琳;李敏;徐锦红;何易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各50例,术后EN组早期行肠内营养,PN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8天采用Array360测定仪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液中IgA、IgG、IgM),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 EN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PN组分别为4、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1、8天与PN组术后第1、8天的IgA、IgG、IgM、CD3+、CD4+、CD8+、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比较,EN组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及PN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CD3+、CD4+、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升高(P<0.05),而CD8+降低(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 女性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分析

    作者:邵明明;李萍;钱燕;许林波

    目的 了解西安市不同情形女性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情况,为临床治疗妇科疾患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不同年份、不同年龄及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女性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行检测.结果 2003-2009年HBsAb、HB-sAg、TP、HCV及HIV的阳性率分别为50.09%、5.37%、0.61%、0.49%和0.01%,其中HBsAb和TP阳性率随年份增加;从年龄看,HBsAb阳性率≥20岁者随年龄增长而降低,HBsAg阳性率<40岁者随年龄增大而增大,≥40岁者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态势,TP、HCV阳性率与年龄(15~49岁)成正相关;另外2~14岁组与60~81岁组的HCV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从生理病理状态看,妇科疾患组(43.29%)、不孕组(44.09%)的HBsAb阳性率低于妊娠组(52.22%)、正常体检组(51.32%),HBsAg阳性率妇科疾患组(5.94%)>妊娠组(5.03%)>正常体检组(4.01%)、不孕组(4.42%),TP的阳性率妇科疾患组(1.26%)>正常体检组(0.74%)>不孕组(0.72%)>妊娠组(0.41%).结论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关心年长、妇科疾患和不孕者的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警惕高龄女性的HCV感染;积极防治妇科疾患,降低HBsAg、TP的阳性率;关注孕妇减少病原体母婴传播;重视TP的防治,阻止不孕症的发生.

  • 神经外科113例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作者:林光霞;李敏;许彩云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对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共发生感染141例次;病原菌检出116株,革兰阴性菌90株占77.59%,革兰阳性菌21株占18.10%,真菌5株占4.31%;危险因素除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外,主要为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昏迷和留置胃管.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重点预防控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陶林辉;应丽娅;叶金花;章哲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儿科住院治疗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肺炎支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秋季(27.00%)及冬季(33.00%)为主,以咳嗽(49.00%)和发热(34.00%)为主要表现,并且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感染部位于下肺叶为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12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液学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胡海雷;钱泽全;周兴辉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血液学特点,为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127例临床确诊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观察组)的血液检查结果,包括血清MP抗体、冷凝集试验、红细胞沉降速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酶学检测,并与100例小儿细菌性肺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MP抗体阳性92例,阳性率72.4%;对照组阳性5例,阳性率5.0%;观察组血清冷凝剂试验阳性78例,阳性率61.4%;对照组阳性31例,阳性率31.0%;观察组ESR、CRP分别为(22.5±2.5)mm/h、(12.5±3.5)mg/L,对照组分别为(50.5±8.5)mm/h、(57.5±5.5) mg/L;观察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别为(134.8±25.5)、(125.6±32.5)、(60.5±10.4)U/L,对照组分别为(45.3±7.4)、(45.3±7.4)、(27.5±11.3)U/L,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抗体阳性率、血清冷凝剂试验阳性阳性率及血清ALT、AST、CK-MB水平升高,而ESR、CRP升高不明显,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液学特点.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刘玉红;高建萍;孙建荷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感染发生原因及其手术室感染预防措施,严防术后二次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后再次行翻修术患者72例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室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好患者、工作人员、环境、物品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流程.结果 72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发生感染,均为浅部感染.结论 严格遵守感染预防原则,严格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保障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使患者术后伤口一级愈合顺利恢复健康,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效益.

  • 玉屏风散二联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作者:马臻舜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二联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为临床防治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眼科2009年1月-2011年5月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40例140眼,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70眼,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阿昔洛韦滴眼液、干扰素滴眼液及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52.9%、82.9%,而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98.6%,联合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29.7±5.2)d、(20.4±3.0)d,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随访复发率分别为42.9%、7.1%,联合治疗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玉屏风散二联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降低复发风险.

  • 开胸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研究

    作者:吴桂芬;周学颖;李静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SI)之间的关系,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SSI发生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9-12月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加以保温措施,观察两组低体温及SSI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SSI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100.0%,而试验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胸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有关,并且成正相关,保温措施可预防轻度低体温发生,降低术后SSI发生率.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作者:汪官富;徐颖鹤;苏杭;罗波;韩子华;朱汝健;章灵芝;詹石斐;徐伟铭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7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g,3次/d,连用4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症状缓解率和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血浆MTL水平下降或SS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能明显提高Hp根除率,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L的分泌或释放,促进SS的分泌或释放有关.

  • 人乳头状瘤病毒不同亚型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丽丽;黄莉;吴小珍

    目的 了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亚型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中的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237例CINⅡ、Ⅲ和22例宫颈癌,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亚型.结果 259例中重度CIN及宫颈癌患者共检出HPV感染247例,总阳性率95.37%;237例CINⅡ、ⅢHPV阳性228例,阳性率96.20%;22例宫颈癌HPV阳性19例,阳性率86.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阳性的228例中重度CINⅡ、Ⅲ中,单亚型感染209例,多亚型感染19例;19例宫颈癌均为单亚型感染,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亚型感染中HPV16占54.39%,为124例,HPV58占19.30%,为44例;不同亚型在CINⅡ、Ⅲ与宫颈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CINⅡ、Ⅲ与宫颈癌多数合并有HPV感染,HPV16的持续感染对诱发CINⅡ、Ⅲ发展为宫颈癌有重要临床意义.

  •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现状及病原菌特点分析

    作者:吴静

    目的 探讨县级医院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及病原菌耐药性特点,为防范及控制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271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和药敏结果的判读采用CLSI推荐的K-B法及新折点进行.结果 2717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9例,感染率为10.6%;289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发生感染334例次,例次感染率12.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常见,占57.2%,其次泌尿道占23.0%、皮肤黏膜占6.9%、消化道占6.3%;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0.0%;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1.9%;真菌占8.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其余病原菌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中泛耐药菌株分别达到9.2%和17.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44.2%.结论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原菌耐药性强,医护人员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拥军;孟忠华;郭志宏

    目的 调查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流行因素,探寻如何保证新形势下血液安全的策略.方法 2005-201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经HIV初筛,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总计873 230人次,确认发现75人HIV感染,总体平均感染率约为0.009%,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HIV感染率达0.019%;HIV感染者主要为<40岁的男性,94.7%的感染者通过性接触传播;多数为单纯性感染,其次为合并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病原体感染;在初次献血和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感染率占61.8%.结论 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但呈上升势头,应加强献血的健康评估和献血前咨询工作,加强对高危献血者的甄别,并做好献血后回告,进一步在无偿献血宣传中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发展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 口腔诊室空气污染分析与干预

    作者:李莉莉;李楚;苏香云;柳淑杰;孙珊珊;高永波

    目的 对口腔诊室空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引起广大口腔医务人员对空气污染的高度重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以口腔疾病诊疗过程的特点为基点,详细分析口腔诊室空气污染的因素和危害,确定执行相应的医学干预措施.结果 医务人员对诊室空气污染的潜在危险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相应的干预措施有了科学的了解,提升了医疗机构整体的防控水平.结论 鉴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针对口腔诊室空气污染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干预,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健康宣教在降低糖尿病皮肤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艳云;于建斌;田分

    目的 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对降低糖尿病皮肤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84例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治疗期间皮肤感染恢复情况及治愈后新发皮肤感染.结果 就诊时对照组皮肤感染面积(7.74±3.27)cm、空腹血糖(7.89±0.37) mmol/L,观察组皮肤感染面积(7.91±3.38) cm、空腹血糖(7.83±0.42)mmol/L;治疗14d时对照组皮肤感染面积(4.24±1.48)cm、空腹血糖(6.12±0.21) mmol/L,观察组皮肤感染面积(3.01±1.31)cm、空腹血糖(5.74±0.17)mmol/L;平均治疗时间对照组为(32.30±5.42)d,观察组为(27.42±4.71)d,两组治疗后14d皮肤感染面积、空腹血糖、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检测空腹血糖对照组为(7.28±1.22) mmol/L,新发感染患者10例,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31±0.53)mmol/L,新发感染患者2例,两组空腹血糖、新发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皮肤感染,减少新发皮肤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助产士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李卢新;丁汀;郑少银;陈罗佳;余旭霞

    目的 了解助产士丙型肝炎病毒(HCV)职业暴露现状,探讨医源性感染HCV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 问卷调查156名发生过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助产士.结果 156名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助产士中,3名血源性感染HCV,感染率1.9%;可见血液污染、静脉注射或抽吸血标本、中重度损伤程度及未佩戴手套为医源性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论 助产士职业暴露HCV感染机遇较大,应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加强HCV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供有效措施防护HCV血源性感染,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改善助产士工作条件,降低HCV职业暴露发生率和医源性感染率.

  • T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黄金鹏;周玲霞;陈园园

    目的 调查结核病重症监护病房(TICU)的多药耐药菌(MDRBs)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防范MDRBs的出现.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1年6月TICU81例MDRBs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MDRBs的分布和检出部位等,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在81例MDRBs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55例,占67.90%; APACHEⅡ评分为20~30分48例,占59.26%,血清白蛋白<30 g/L 66例,占81.48%;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分别占34.57%、29.63%、27.16%;具有4、>4、3、2种侵入性操作者分别占37.04%、30.87%、24.69%、7.40%;细菌分布调查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47株占58.0%,革兰阳性菌18株占22.2%,真菌16株占19.8%.结论 TICU中MDRBs感染患者主要以老年人多见,病情危重,且存在侵入性操作多、反复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危险因素,加强危险因素的实时监测,制定完善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控制MDRBs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对血浆D-二聚体及心梗3项的影响

    作者:王鑫华;周兴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肺部感染对血浆D-二聚体及心梗3项的影响,为AMI发生肺部感染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120例AMI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发生感染后、感染控制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及心梗3项[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结果 120例AMI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7%;AMI患者肺部感染对血浆D-二聚体及心梗3项影响的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cTnT、CKMB、Mb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感染发生后,感染组患者的D-二聚体、cTnT、CKMB、Mb均明显升高,而未感染组患者的D-二聚体、cTnT、CKMB、Mb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感染组患者感染得到控制,D-二聚体、cTnT、CKMB、Mb下降,但未感染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可以明显升高血浆D-二聚体、cTnT、CKMB、Mb水平,在增加血栓发生风险的同时,影响了实验室检查对AMI的诊断,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给予积极的鉴别.

  • 脑出血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分析

    作者:林建虎;卢艳艳;陆川;孙军

    目的 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易感因素及病原菌构成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17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结果 47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7.3%;<60岁感染率为15.6%、>60岁感染率为42.1%,昏迷>7d感染率为62.7%、<7d感染率为4.8%,既往肺部疾病或吸烟史感染率为43.3%,否认肺部疾病及吸烟史者为9.8%,糖尿病史或监测血糖>11.2 mmol/L感染率为34.4%,无明显血糖升高者8.5%,术前呕吐伴误吸者感染率58.3%,无呕吐误吸者10.7%,上述各组间均使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患者痰标本经细菌学检验分离出病原菌112株,阳性例数较多的为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结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术后昏迷时间、肺部疾病或吸烟史、糖尿病史或高血糖及术前呕吐误吸等,应针对易感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并注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夏海全;孙杰;姜昊荣;顾天一

    目的 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8年2月-2012年2月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及气管切开术患者210例,分析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GCS评分、卧床时间、气管切开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吸痰、留置胃管、使用呼吸机)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 210例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56例,感染率为26.7%;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在年龄≥50岁者为35.1%,显著高于<50岁者的17.2%;有吸烟史者为41.6%,显著高于无吸烟史者的15.7%;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37.3%,显著高于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21.7%;有合并症者为36.9%,显著高于无合并症者的22.1%;GCS评分<7分者42.9%,显著高于≥7分者的18.6%;卧床时间≥10 d者为32.1%,显著高于<10 d者的17.1%;气管切开时间≥5d者35.3%,显著高于<5d者的20.8%;有吸痰者为36.8%,显著高于无吸痰者的18.3%;有侵入性操作者肺部感染率为32.3%,显著高于无侵入性操作者的9.2%;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昏迷程度、侵人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及吸烟史是颅内血肿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李士娜

    目的 探讨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期能为更好地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6月在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77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及病原菌培养结果、感染危险因素等.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39例,感染率5.06%;感染部位分布为呼吸系统21例、血液系统6例、皮肤4例、泌尿系统2例、其他部位6例,各占53.85%、15.38%、10.26%、5.13%、15.38%;医院感染新生儿在血液、分泌物、粪便、导管头中共培养出2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7株,鲍氏不动杆菌5株,无乳链球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株,分别占58.62%、17.24%、10.35%、6.90%、3.45%、3.45%;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有无侵入性操作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之间感染率明显存在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对象,呼吸系统是感染常见部位,大肠埃希菌是常见感染病原菌,应针对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 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张健瑜;杨超;梁茜;岑锦明;刘大钺

    目的 分析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治方法及疗效,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基础疾病、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药敏试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仍为发热与心脏听诊有杂音;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酿脓链球菌19株占38.78%,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6.73%;心脏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4例,占93.67%,高于血培养阳性率;右心感染13例,占17.58%;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好转及康复的55例占69.62%,需手术的18例占22.78%.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检出率,右心感染比例有所上升,多学科合作能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 护生掌握艾滋病感染知识现状及个人防护意识调查分析

    作者:林群英;薛水兰;黄丽娥

    目的 了解护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现状,针对个人防护意识薄弱的护生加强标准预防教育,提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个人防护意识,降低护生艾滋病感染职业危害.方法 采用问卷方法调查2011年90名不同学历的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现状及个人防护意识.结果 不同学历护生掌握艾滋病知识及个人防护水平存在差异,护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本科(19.3±1.9)分、大专(16.8±1.8)分、中专(14.3±1.7)分,个人防护知识碍分:本科(17.7±1.7)分、大专(15.1±1.4)分、中专(12.9±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艾滋病知识和个人防护知识回答正确率调查: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危害范围、标准预防的定义、洗手及手消毒指征、标准预防措施、戴手套指征、戴口罩指征、防护用品注意事项、医疗废物的处置及锐器伤处理流程分别为86.7%、84.4%、83.3%、66.7%、78.9%、72.2%、92.2%、97.8%、82.2%、76.7%及83.3%,护生在个人防护方面知识薄弱.结论 护生在护理艾滋病感染患者时个人防护意识差,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应全面启动护生职业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严格按照标准预防进行操作,有效减低艾滋病感染.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连拼;宋晓平;唐疾飞;张素勤

    目的 观察心血管内科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6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50例,占5.21%;具有典型症状58.00%、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20.00%、无症状者22.00%;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2.41%、革兰阴性菌占61.22% 、真菌占18.37%;医院获得性肺炎组年龄(65.45±14.12)岁、心功能NYHA分级(2.43±0.34)级、有创检查治疗54.00%、制酸剂38.00%、预防应用抗菌药物36.00%,均高于无医院获得性肺炎组的(57.12±13.13)岁、(2.02±0.29)级、12.31%、17.36%、10.77% (P<0.05),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医院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24.89±8.12)d、死亡率12.00%,高于无医院获得性肺炎组(14.89±6.23)d、1.11%(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切开引流术后聚维酮碘联合碘纺纱条换药的效果观察

    作者:陆波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切开引流术后聚维酮碘联合碘纺纱条换药的效果,为其临床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5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切开引流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伤口换药措施,B组患者采用0.5%聚维酮碘联合碘纺纱条局部填塞术进行换药,观察两组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创口愈合等级和愈合时间.结果 B组创口愈合时间为(5.2±1.3)d,明显短于A组的(8.1±1.2)d;B组甲级愈合创口24例,占92.3%,明显高于A组的19例、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聚维酮碘联合碘纺纱条换药处理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切开引流术后患者较常规处理效果好,患者创口愈合的等级比较高,且愈合时间比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

    作者:郭春燕;李东峰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356例入住医院神经外科的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需行气管切开,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6例脑外伤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7%;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气管切开时间、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留置胃管、抗菌药物的使用、激素的使用、有合并伤分别为(10.4±3.2)d、56.7%、58.3%、54.2%、58.3%、64.2%、56.7%,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7.7±3.3)d、44.9%、46.6%、40.7%、44.9%、44.9%、42.8%,而GCS评分(3.2±0.9)及白蛋白水平(29.0±3.2)g/L明显低于未感染组患者的(6.8±1.3)分、(36.9±4.2)g/L,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存在糖尿病史、吸烟史、合并伤及白蛋白水平的低下、GCS评分越低、有留置胃管、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是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意义.

  • 老年胆囊切除术后感染及对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利刚

    目的 分析老年胆囊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胆囊切除术患者354例,其中腹腔镜组235例、开腹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为1.70%,显著低于开腹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无差异;术后2、6周,腹腔镜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11.7±7.0)、(121.5±7.3)分,开腹组为(106.7±7.8)、(116.4±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开腹手术,而腹腔镜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及防护意识调查

    作者:彭亚珍;彭亚莉

    目的 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状况及对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意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针对家庭感染及防护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30户家庭已明确有乙型肝炎家族病史的患者有15例,占50.00%,属于非家庭内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26.67%;63.33%的家庭对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了解,56.67%的家庭能主动为家人注射乙型肝炎疫苗,53.33%的家庭了解并采取了相关的隔离措施和手段.结论 家庭内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的主要途径,多数人群对于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相关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探讨

    作者:黎良达;施善芬;占刘俭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神经内科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170例患者中脑梗死比例高,为41.18%,高于其他原发疾病;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5.88%;70~79岁患者感染率为35.29%,高于其他年龄组;住院时间30~39 d组感染率高,为55.88%;在侵入性操作中,气管插管患者占18.82%,气管切开占12.35%,留置导尿管占37.06%,留置胃管占30.59%,中心静脉穿刺占40.00%;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7.06%,高于其他感染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及严格无菌操作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 819例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侯丽达

    目的 探讨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控制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并分析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对手术室空气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检测,记录手术过程,查看病历,床旁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患者共35例,感染率为4.27%,其中并发呼吸系统感染15例占42.86%,泌尿系统感染12例占34.29%,消化系统感染6例占17.14%,其他感染2例占5.71%;感染并发部位、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以降低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耳鼻喉手术质量.

  • 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5例诊治分析

    作者:袁利群;兰青

    目的 探讨脑室或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5例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病例严格按照脑脊液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通过静脉联合脑室或鞘内给药;结合脑脊液细菌学结果及患者原发疾病选择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同时监测患者感染相关指标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感染并发脑积水通过脑室外或腰大池引流进行处理.结果 治疗后5例患者中3例脑脊液培养阴性,其中2例治愈,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带脑积水出院;2例仅多黏菌素敏感患者死亡.结论 早期脑室及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是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的安全有效方法;脑积水发生率较高,脑室外引流优于腰大池引流,引流需早期进行并保持通畅.

  • EICU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吉明;杨建中;彭鹏

    目的 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医院急诊ICU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住35例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后,在12个危险因素中,糖尿病、深静脉置管、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2周、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种类>2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只有糖尿病、深静脉置管、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2周及广谱抗菌药物应用>2种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急诊ICU对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并适当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控制真菌感染的目的.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玉花;王俊波;张全英;宋传莲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手外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9例创面感染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术后1周愈合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愈合率为(95.4±2.1)%,高于对照组的(45.7±1.8)%;愈合时间为(17.4±2.4)d,短于对照组(28.7±2.9)d;组织病理学评分为(8.7±0.7)分,高于对照组(4.2±0.4)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6.1±1.2)d,短于对照组(12.4±2.3)d;住院时间为(18.1±2.1)d,短于对照组(30.4±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手外伤创面感染的修复中,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继发急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靖;党歌

    目的 研究呋麻滴鼻液辅助治疗急性上呼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的效果,从而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10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64例和42例;对照组予青霉素抗炎治疗,观察组加用呋麻滴鼻液滴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鼓室压图、体温、耳部症状、痊愈时间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后61例鼓室压有效下降,对照组治疗1周后仅30例鼓室压有效下降;观察组治疗1周后平均体温为(37.0±1.2)℃,对照组治疗1周后平均体温为(37.8±1.6)℃;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有耳部症状患儿分别为8例和12例;两组痊愈时间分别为(5.0±1.2)d及(7.5±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滴鼻剂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不仅利于鼓室压及体温的降低,而且可以减少耳部症状发生的可能,还能缩短病程.

  • 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

    作者:傅建芬;张芳芳;胡文君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与导管感染的关系,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普外科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置管部位,设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为A组;股静脉置管患者为B组,每组42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1、3、7、10 d对两组患者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A组患者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为0、0、4.76%、2.38%,B组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2.38%、16.67%、7.14%、0;第3d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与置管位置有关,在实践中要规范相关操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 基层医院夜间手术器械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效果分析

    作者:郑银花

    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由分散管理逐步转变为集中式管理.基层医院由于人员与条件的限制,夜间的手术器械不能及时回收至供应室清洗,造成夜间手术器械放置时间过长,从而影响器械的清洗质量.可靠的清洗质量有利于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保证灭菌效果.为了做好器械的清洗质量,我院采取从源头抓起,从手术器械的预处理抓起.2011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对新增的10个清创包器械进行分组试验.对10个清创包进行编号,号码是从1~10号.1~5号是A组,6~10号是B组.以上两组均有135件器械,通过记录使用次数,在同样的使用次数下进行对比实验.

  • 国产与进口灭菌器灭菌后发生湿包的比较

    作者:刘礼霞;张小林;吴婷

    目的 探讨两种灭菌器对湿包影响程度的差异,提出控制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方法 国产与进口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各灭菌350锅次,灭菌程序结束10、20、30 min后分别对灭菌包进行观察.结果 湿包差异主要与灭菌后冷却时间的长短有关,冷却时间<10 min,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对物品的干燥程度有明显差异,湿包率分别为16.00%和1.80%,炉内冷却20 min时,湿包率分别为1.28%和0.15%,其湿包率差异明显减少;当炉内冷却>30 min时,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湿包率分别为0.06%和0.05%,其湿包率无差异.结论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充分冷却的前提下,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灭菌后湿包率无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灭菌器 湿包 差异
  •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现状研究进展

    作者:黄丽萍;吴伟;肖智谦;庞丽辉;花南霞;陈玉光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常见内眼手术之一.正常人结膜囊中存在细菌菌落,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有一伤口经过结膜囊与内眼相连;而由于眼组织结构的特殊性[1],角膜、晶体、玻璃体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给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以说眼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微生物生长培养基,一旦发生感染,极难控制,造成视力丧失,甚至整个眼球破坏.白内障手术引起内眼炎的报道不断发生,白内障手术造成的内眼感染恶性事件国内也时有报道.我们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细菌污染的种类和药敏现状,总结预防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细菌污染的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控制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 探讨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成效性

    作者:俞海峰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成效性,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 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运用到医疗管理中;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并对制度监管落实;充分发挥职能监督作用,采取有力的措施,监督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开展耐药菌的流行状况调查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加强隔离措施落实;利用“点式培训”与“全面培训”相结合,提高临床医师药理学水平,规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通过干预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51元,抗菌药物占比下降0.63%;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3.10%,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提高了12.23%,耐药菌在阳性标本中检出率由干预前(2009年)的9.76%减至干预后(2010年)的4.99%,全院平均住院日较上年度减少0.98 d.结论 规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的产生,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感染患者送检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治疗风险,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 阿奇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吴铁峰

    目的 研究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使用阿奇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117例儿童哮喘者,筛选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联合盐酸丙卡特罗,观察组以阿奇霉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哮喘症状、呼吸状况等,对>6岁患儿行肺功能检查(FEV1.0%,PEFR).结果 儿童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3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P<0.05);观察组白细胞数治疗前(11.2±3.9)×109/L、治疗后为(6.9±2.8)×109/L;对照组白细胞数治疗前(11.3±4.1)×109/L、治疗后为(7.6±3.1)×109/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案对肺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确切.

  • 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横断面调查对比分析

    作者:嵇晓红;肖琴;邹雪峰;李湘;张婷婷

    目的 评价某综合医院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成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2010年12月30日(干预前)及2011年12月14日(干预后)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及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8.4%降至38.3%(x2 =12.07,P<0.005);预防使用比例由39.4%降至28.9%(x2=6.04,P<0.025);联合用药比例由37.5%降至27.2%(x2=6.01,P<0.025);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由36.3%上升52.7%(x2=8.93,P<0.005);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由98.8%降至90.4%(x2=11.8,P<0.005),其中Ⅰ类切口的预防使用率由99.0%降至85.7%(x2=12,P<0.005);术前30 min开始用药比例由72.0%上升至83.9%(x2=6.66,P<0.01);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由32.6%降至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多部门联动监管,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 中医医院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杨飞;张平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5所中医医院2011年5-12月98例清洁手术病例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 98例清洁手术患者全部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比例为100.0%,其中品种选择合格7例合格率为7.14%,用药时机合格24例合格率为24.49%,使用疗程合格4例合格率为4.08%;单一用药96例占97.96%,二联用药2例占2.04%.结论 应重点加强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加强教育培训,树立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理念,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 氟康唑在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何永清

    目的 探讨氟康唑在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了解其在该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2月于医院采用制霉菌素治疗的62例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氟康唑治疗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治疗后2、4、8周的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6个月的复发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8周的治愈率分别为88.71%、95.16%和98.39%,均高于对照组的80.65%、85.48%和90.32%,3、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61%和3.23%,均低于对照组的6.45%和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康唑在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培养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朵;马冬媛;何欣;迟珊

    目的 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38例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确诊患者35例,血培养阳性仅1例;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3%、84.5%、61.9%、90.6%;真菌培养计数>105 CFU/ml或>2个部位同时培养阳性后,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7%、99.0%、95.8%、89.5%;真菌培养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7%、100.0%、100.0%、84.4%;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阴性预测值较好,与真菌培养联合应用后阳性预测值高.结论 真菌培养计数> 105 CFU/ml或>2个部位同时阳性时,以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时可提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 定量荧光PCR法验证流式细胞术测定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临界值标本的研究

    作者:徐冉行;李宇宁;姚亚萍;刘东海

    目的 观察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来验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为临界值标本,评价其在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分别对482例患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为阳性、临界值、阴性的样本及100名健康人群样本,以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外周血HLA-B27DNA,确定样本的阳性率.结果 PCR法检测出阳性组调查282例阳性率100.00%、临界值组调查80例阳性率91.25%、阴性组调查120例阳性率为0.83%;健康对照组调查100名,阳性率3.00%.结论 以定量荧光PCR检测>103为标准,FCM检测临界值组阳性率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假阳性;阳性组和阴性组无明显差异,但阴性组有假阴性产生,定量PCR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为临界值标本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防止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产生,进一步提高AS诊断率和可靠性.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