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一次性刀片包装方法改进

    作者:王琼华;林琼;倪娜;向春梅;高良慧

    消毒供应中心常需为临床科室准备各种单包装手术刀片,以前常规采用纸塑包装袋包装,但刀片经高温高压湿热环境灭菌后,常易发生锈蚀,影响临床科室使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一次性皱纹纸包装刀片,经高压灭菌后有效解决锈蚀现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纹纸对角线中央偏下的位置,中间放化学指示卡.

  • 治疗室使用的平形砂轮细菌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郭立梅

    为了解治疗室使用的平形砂轮是否受到细菌污染,2011年7-12月连续对院内各病区治疗室使用的平形砂轮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方法对院内各病区治疗室内使用的砂轮进行采样,其中砂轮外径<100 mm 30份、外径≥100 mm 30份、厚度均为2.0mm;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棉拭子分别对砂轮两面及外径面直接涂擦采样,将棉拭子投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做细菌培养.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 CFU/cm2为合格.

  • 导尿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魏淑霞

    临床导尿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导尿术后并发感染也随之增多.为了控制导尿术后的感染,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我们分析其隐患因素并采取了相应措施降低感染率.1相关隐患的因素1.1患者自身的因素 导尿的大多数患者均是年老体弱、慢性前列腺炎长期得不到正规治疗引起前列腺增生,因受凉引起急性尿潴留,因为我县处于六盘山区,海拔相对高,气候多变.还有少数患者常合并慢性基础病,如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长期不正规的应用降糖药及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而导致机体低抗力低下更易诱发感染.

  • 脉动真空灭菌器湿包的预防控制

    作者:方彩云;王春梅;刘龙

    科室安装了3台山东新华医疗股份公司生产的XG1·H型,双扉自动脉动真空灭菌器.使用时,发现有湿包产生.通过建立湿包登记记录,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了湿包发生率.1加强细节管理1.1 消毒员规范操作 加强消毒员理论知识的学习,规范操作.每次启用灭菌柜前,查看水源、汽源压力,排放送汽管道内的积水积汽5 min,正确启动运行程序,注意灭菌器的运行,观察温度与压力值,发现过湿蒸汽后与送汽房联系.正确卸载无菌物品,仔细查看每个包裹,发现湿包及时记录,重新处理.

  • 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

    作者:薛菊兰

    综合医院儿科门诊不但承担患儿的救治还承担儿童的健康咨询和营养指导等工作,由于患儿生理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均不成熟、易感性高,所以儿科门诊易成为儿童交叉感染的基地.严格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对保护儿童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 提高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

    作者:汪荣花

    提高手卫生工作依从性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简便、经济的手段.消毒供应中心每天对器械进行,清洗,检查打包、灭菌、存储、发放及下收下送等工作,每一步均需做好手卫生,这是在环境达标时避免清洁器械、器具、物品及无菌包被二次污染的根本所在.

  • 两例艾滋病患者行肛周脓肿根治术的应急预防措施

    作者:王桂新;袁春华;张剑涛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其传播速度逐年递增.为了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后HIV的感染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建立健全预防HIV防护制度,杜绝其医源性传染的发生尤为重要.1应急措施我科于2010年11月先后收治两例艾滋病毒携带者,均为肛门周围脓肿男性患者,1例24岁,另1例50岁,分别在局麻下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术后均住单人病房.

  • 门诊药房医院感染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

    作者:刘丽容;孟凡华

    在医院各部门及科室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应纳入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而不仅仅限于重点科室和部门,如临床各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新生儿室、ICU等科室.笔者于2011年12月对所在地区各级医院门诊药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1存在问题1.1布局设计工作流程欠合理 门诊药房大多陈旧、封闭、狭窄,室内除药品摆放架和柜子外,水池、洁具等共处一室,甚至卫生间的门开放于药房室内;药品发放窗口或窗台过低,呈半开放状态,医患之间几乎面对面"零距离"交接药品.

  • 肺结核病的新趋向

    作者:杜志荣

    随着结核病化学药品投入临床使用,使新发现的肺结核治愈率>95%,成为公认的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武器,笔者将当地近4年肺结核病患者的统计数据,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经X线检查,784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中检出706例阳性病例,男性513例,占73%,女性193例,占27%,年龄17~68岁.其中门诊检出618例,职工体检发现52例,学生体检发现36例.由于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临床表现不同,轻者仅有咳嗽、疲乏、胸闷、背痛等症状,重者则表现为痰中带血、发冷、发热、头昏、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

    关键词: 肺结核病 新趋向
  • 巧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管套帽

    作者:覃静霞

    随着非PVC多层共挤复合膜软袋和PVC输液袋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常用的输液器未经过封闭空气导管时,不能使这种全封闭式输液袋顺利输注完毕,输液排气时将输液器连接管的套帽取下,将锥形插头插入输液袋后顺手将输液器空气导管反折,将取下的套帽紧套反折端,使其密封,保证全封闭式输液顺利进行.而且还将多余的套帽集中收集,随身携带,因为目前半封闭式的玻璃瓶和塑料瓶仍在使用,这样方便操作随时更换.因此,长期使用连接管套帽密闭输液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既方便又简单.

  • 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与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吴俐琴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此病潜伏期长,且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了更好预防、诊断与治疗该疾病,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领导与健全组织在卫生部将列入法定传染病的同时,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治领导小组,设置专门的发热门诊,传染科、ICU等科室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危重病抢救组.

  • 急诊观察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作者:刘伟

    急诊观察室是危重伤病员院前的分流点及中转站,为门诊各科患者提供多种治疗及短时间留院进行病情观察的场所,病种多、病情危重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空气污染重,护理人员工作量大而繁忙,患者人院卫生欠缺,并且高龄者居多,免疫力低下,极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科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手术室相关人员的感染培训

    作者:周辉;王晓美

    为了预防与减少手术室的感染,笔者现将手术室相关人员的感染培训体会交流如下.1 实习与进修生的培训1.1 熟悉手术室环境布局 了解手术室三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三道(患者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敷料用物通道)及外走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学习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并重点讲述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强化无菌观念.

  • 新医疗器械3种清洗方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付桂枝;魏红艳

    寻找可靠的清洗方法洗涤消毒新医疗器械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笔者将分析比较3种新器械的清洗方法的洗涤效果,其能否彻底洗净弯盘、换药碗等器皿边缘的油污,以期寻找新器械的佳清洗方法.1材料与方法1.1清洗对象与分组新不锈钢弯盘(南京华瑞医疗设备公司)90件,随机分为3组:A组:30件使用超声清洗机(SONICLEAN)清洗:自来水中加入2%(1:50)瑞士生产波尔碱性清洗剂(deconex 28加ALKA ONE),水温45℃,将弯盘完全浸入液面下,超声15min---→自来水漂洗→去离子水漂洗→烘干.B组:30件弯盘完全浸入碱性清洗液中20 min,自来水中加入2%(1:50)deconex 28 ALKAONE,用百洁布手工擦洗→自来水漂洗→去离子水漂洗→烘干.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菌性肺炎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骆婷婷;朱邦;方海俊;丁爱娟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细菌性肺炎患者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6例,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标准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4例)和非细菌性肺炎组(3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PCT及C-反应蛋白(CRP)值,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COPD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为(1.04±-0.47)ng/ml,非细菌性肺炎组为(0.20±0.08)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为(42.9±26.8)mg/L,非细菌性肺炎组为(36.9±21.2)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例COPD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中,PCT≥0.5 ng/ml占88.89%,CRP≥10.0 mg/L占6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9,P<0.05);PCT和CRP两个指标诊断COPD细菌性肺炎不存在一致性.结论 PCT对COPD患者是否并发肺部细菌感染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植生克雷伯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作者:陈磊;汪丽;马红映;裘莉佩;邓在春

    目的 分析医院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性及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3所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3月分离出的20株克雷伯菌属,经鉴定确认2株为植生克雷伯菌,18株为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PCR阳性产物采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20株克雷伯菌属均表现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耐药率均>80.0%,植生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相对良好;20株克雷伯菌属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aac(3)-Ⅱ、aac(6″)-Ⅰ b群、ant(3″)-Ⅰ和aph(3′)-Ⅰ等4种,阳性率分别为65.0%、70.0%、75.0%及45.0%;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无阳性发现.结论 克雷伯菌属对氨基糖苷类耐药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

  • 新生儿黄疸尿液与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配对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柳文菊;黄娥;谢良才

    目的 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状况,为制定合理喂养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PCR法对36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尿液及其母亲的乳汁进行配对检测HCMV-DNA,并进行分析;另选10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尿液HCMV-DNA的检测.结果 368例患儿组尿液HCMV-DNA阳性16例,阳性率为4.35%,100名健康对照组尿液HCMV-DNA阳性1名,阳性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与患儿配对检测的其母亲乳汁HCMV-DNA阳性225例,阳性率为61.1%,乳汁与尿液配对同时阳性的有14例.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HCMV感染有密切关系;母乳中HCMV感染率较高,对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应先进行必要的检测,再进行合理喂养.

  • 2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姚岚;惠艳

    目的 将医院分离到的2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并进行耐药性研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1株MRSA进行基因分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1株MRSA中SCCmec Ⅰ型1株占4.8%,Ⅱ型2株占9.5%,Ⅲ型6株占28.6%,Ⅳ型12株占57.1%;21株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头孢唑林、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7.6%、42.9%、38.1%、33.3%,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8.6%、23.8%、19.0%.结论 医院MRSA的基因类型以SCCmecⅣ型为主;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分离到的MRSA中,不同型别的耐药率与基因型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且这些菌株均为多药耐药株.

  •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阳志勇;匡艳华;刘双全;张秋桂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应用纸片增敏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的菌株,设计外排泵抑制试验对耐药菌株的外排泵进行检测.结果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以环丙沙星、多黏菌素E较低;同源性研究结果显示,共有8个型别;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中,13株为金属酶阳性;外排泵抑制剂可以使34株美罗培南耐药株的MIC值较单药时降低≥4倍.结论 该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以A、B型为主;严重感染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产金属酶和外排泵等耐药外排系统可能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 原发性肝癌患者HBV前C/BCP区变异与HBeAg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永薪;李晓飞;楼莲青;朱锦宏;金凌震;傅庆媛;郑宇;陈永平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C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情况及与HBeAg的关系,为HCC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采用巢式PCR法扩增前C/BCP区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以检测前C/BCP区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BCP区T1762/A1764双变异28例,前C区A1896变异19例,T1762、A1764、A1896聚集变异16例,在HBeAg阴性者中分别出现17、10、10例,HBeAg阳性者则分别为11、9、6例,上述3种变异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变异位点有C1753、T1846、A1899和T1846变异,其中T1846变异7例HBeAg阴性者中出现6例,HBeAg阳性者中出现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HBV前C/BCP区A1896、T1762、A1764双变异及T1762、A1764、A1896聚集变异在HBeAg阴性者中较常见,但对HBeAg表达影响不明显.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诸雪萍;金法祥;孙小军;王华钧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 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到20株PDRAB,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5种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PDRAB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C、rmtD和npmA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基因阳性15株、aac (6′)-Ib基因阳性18株、ant(3″)-Ⅰ基因阳性19株、aph(3′)-Ⅰ基因阳性13株,armA基因阳性20株.结论 PDR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携带aac(3)-Ⅱ、aac(6′)-Ib、ant(3″)-Ⅰ、aph(3′)-Ⅰ和ant(2″)-Ⅰ等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巨细胞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亲和力指数的检测

    作者:曹敬荣;周光;罗燕萍;胡琳琳;陈刚;周薇薇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亲合力指数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CMV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MV-IgG、CMV-IgM抗体和CMV-IgG抗体亲合力,计算亲合力指数(AI).结果 50份标本抗CMV-IgG和IgM抗体均阳性,以CMV-lgG Al<45.0%作为诊断CMV原发感染的临界值,其方法的灵敏度为98.2%,特异性为90.9%,与参比试剂的符合率为98.0%;AI检测范围为2.5%~97.7%,平均66.9%,其中4例占8.0%标本的AI值<45.0%,为低亲合力抗体;5例占10.0%标本的AI值在45.0%~55.0%,为中等亲合力抗体;其他41例占82.0%标本的AI值均>55.0%,为高亲合力抗体.结论 CKD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要注意CMV感染;CMV-IgG AI测定特异性、灵敏度较高,能准确反映CMV感染的活动状况,结合IgM抗体检测可提高检测效率,有助于CM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魏谨;耿建祥;朴正爱;谭进;肖蔚;张劲松;龙秀荣;唐永发

    目的 探讨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及流行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南京市扬子石化集团公司2682例已婚女性职工的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2682例已婚女性宫颈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者278例,HPV感染率为10.37%,238例为单一型阳性,阳性率为8.87%,其中HPV-43型54例,阳性率为2.01%,是主要的感染型别,HPV-58型26例,阳性率为0.97%;混合型HPV感染40例,阳性率为1.49%,其中HPV-43型+X型8例、43型+X型+X型5例,两者占混合型感染的32.50%,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16型+X型9例及16型+X型+X型3例,占混合型感染的30.00%.结论 HPV-43、58型单一型及43型和16型的混合型是南京地区已婚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检测多种HPV型别,对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ICU鲍氏不动杆菌的传播规律研究

    作者:封伟;张有江;罗燕萍;杨继勇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ABA)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传播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阻断其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播与流行.方法 在2008年11月-2009年4月定时、定点连续采集患者、病房环境、医护人员不同部位的标本,分离鉴定ABA,用ERIC-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型.结果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在医院ICU共分离到ABA 179株;经聚类分型,A型11株占6.15%,B型60株占33,52%,C型18株占10.06%,D型28株占15.64%,E型14株占7.82%,F型11株占6.15%,G型10株占5,59%,其他型27株占15.08%;B型分离率高,且维持时间长达>2个月,流行传播趋势显著;同型ABA可通过空气和医患接触在ICU得以传播.结论 ICU中ABA传播主要为患者-环境-患者模式,并可在患者自身不同部位和环境中定植,医患接触和空气均是ABA在ICU传播的重要途径.

  • 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严浩

    目的 调查妊娠期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探讨其与阴道清洁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来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1567例,对其进行白带常规检查,以一次性无菌窥阴器将阴道扩张,用无菌棉签于阴道后穹窿处拭取分泌物,制成生理盐水涂片,进行常规镜检.结果 进行常规白带检查的1567例孕妇阴道清洁度结果显示,有533例患有不同程度阴道炎,占总病例数的34.o1%.结论 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发病率高且危害大,若不注意阴道卫生,极易引发感染,感染又以真菌感染居多;临床应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并开展积极预防.

  • 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

    作者:傅家兴;苏忠良;潘建成;鲁健作

    目的 探讨骨折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应控制对策,为控制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骨折1897例住院患者病历,统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等临床资料以及骨折类型、手术切口类型、感染部位等可能与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 调查1897例患者中发现医院感染68例,感染率为3.58%;患者年龄、病史、骨折类型、手术切口类型、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是可能诱发骨折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骨折类型和侵入性操作对医院感染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开放性骨折或接受了侵人性操作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P<0.01).结论 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骨折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及耐药研究

    作者:吴清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及耐药性,以知道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取在医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05例进行痰培养检查,采用K-B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7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71株占63.10%,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21.03%,真菌43株占15.87%;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前3位病原菌,分别占31.73%、15.13%和12.55%,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 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为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 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疗该病时应根据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目标性监测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周卫红;刘小燕

    目的 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医院感染率,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1-8月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监测.结果 目标性监测106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1例,感染率为13.25%,日感染率为23.51‰,调正日感染率为5.54‰;ICU医院感染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占80.85%;其中检出多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6.36%.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可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监控意识,同时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干预,从而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 益口含漱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玉敏

    目的 研究益口含漱液对机械通气(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细菌学的影响,探讨有效预防VAP的措施.方法 对ICU收治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3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162例,对照组应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应用益口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均4次/d,疗程10 d;插管后每天进行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分泌物细菌学检查,比较两组VAP发生、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口腔护理前后口腔细菌培养菌株数.结果 VAP发生率:<4 d对照组23.4%、试验组14.8%,4~10 d对照组27.2%,试验组1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V时间:对照组(14.2±2.37)d,试验组(8.96±1.09)d,住ICU时间:对照组(15.62±3.06)d,试验组(10.65±2.2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护理前后口腔内细菌培养病原菌检出数,试验组护理前55株、护理后30株,对照组护理前68株、护理后53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益口含漱液对气管插管MV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降低VAP发生率.

  • 糖尿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作者:孙强;王丽环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07例糖尿病发生VAP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菌2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8.85%、28.23%、12.92%,糖尿病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2.17%、21.62%、16.21%,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而非糖尿病组患者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51.10%、35.72%、9.18%,其中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条件致病菌及真菌发病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个体化合理应用,提高治愈率.

  • 南通市监狱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作者:章士军;曹飞;王智泉;陈郁

    目的 了解南通市监狱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 对南通市监狱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只有1所有消毒供应室,但布局不合理,手术室过于简陋也不符合现代手术室的要求,两所医院均无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医护人员明显不足,尤其是护士;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培训率为3.7%,对于常用消毒剂使用浓度回答正确率为9.1%,操作前洗手依从性为18.2%,操作后洗手依从性为54.5%,正确洗手合格率为20.0%.结论 要加大监狱医院的投入,充实专业人员队伍,强化全员医院感染培训,完善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切实提高监狱医院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伟;胡群亮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09年7月-2011年5月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对确诊医院感染的182例患者进行痰液培养,对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测定.结果 神经外科住院150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82例,感染率为12.11%;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占59.89%,其次为上呼吸道、泌尿道、颅内、创口,分别占14.29%、10.99%、8.24%、3.84%;分离出病原菌269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4.9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3.05%、17.10%、12.64%、6.69%;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低,分别为0、5.56%、1.6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万古霉素分别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17.91%、43.48%.结论 医院感染中神经外科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患者接受多项侵入性操作、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院监督管理及相关制度落实,有效控制感染率.

  • CS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作者:王珂

    目的 监测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预防治疗VAP措施.方法 对医院心脏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48 h患者进行主动的目标性监测.结果 2009-2010年心脏外科术后发生VAP者180例、220例次,机械通气时间长、年龄≥60岁或<5岁、气管切开或反复气管插管均是发生VAP的相关因素;VAP检出病原菌2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2.94%,以鲍氏不动杆菌居首位,革兰阳性菌占16.78%,主要为中间葡萄球菌,真菌占20.28%,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头孢曲松等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85.48%、70.97%、72.58%;革兰阳性菌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等药物敏感性较高,敏感率>95.0%,对其他大多数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60.0%.结论 为了减少VAP,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 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杨金丽;朱萍儿

    目的 探讨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放疗科2010年1-12月进行放射、化疗的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13例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1例,感染率5.73%;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多,占34.56%,下呼吸道次之,占20.99%,泌尿道感染率居第3位,占17.28%;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菌株32株,占57.15%,其次是真菌17株,占30.35%,革兰阳性菌7株,占12.50%.结论 进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顾沙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以降低其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94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7例;A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结果 A、B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根治术后,两组各血气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而B组在pH值、PaO2及SpO.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胃癌根治术后下呼吸感染率分别为29.79%和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时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PCEA术后镇痛可降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 目标性监测及集束化干预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

    作者:谢金兰;秦颖;石纯娟;钱巧珍;郑瑞强;邵俊;窦英如;杨伟霞

    目的 探讨有效可行的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管理方法,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 目标性监测研究ICU 2009年10月-2011年9月且入院后中心静脉置管≥2d的患者;以2009年10月-2010年9月为干预前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为干预后组,采用集束化综合方案加以干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干预前CRBSI发生27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2.96‰,干预后发生21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7.26‰,经统计检验,干预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从26.09%上升至59.09%;革兰阳性球菌的构成比从60.87%下降至40.91%.结论 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 921例住院患者院内与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黄荔红;王佳;游荔君;刘玉光;吴德花

    目的 调查分析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为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阅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当日在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病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日实际调查921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34例、35例次,感染现患率为3.69%、例次感染率为3.80%;发生感染较高的科室依次是综合ICU、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分别占21.34%、18.40%12.00%;发生社区感染51例、51例次,现患率为5.54%;社区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是呼吸内科、儿科、心血管内科,分别占36.00%、33.30%、30.43%.结论 现患率调查可以全面了解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情况.

  • 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褚卫建;周乐平;陆淼炯;郑易;李岩岩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364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将发生感染61例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30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1例,感染率为16.76%;共分离出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7株占64.38%,革兰阳性球菌20株占27.40%;体重指数≥23及合并糖尿病患者是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和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 肿瘤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汪道峰;王智;娄宁

    目的 分析肿瘤专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肺炎高危因素以及预后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肿瘤专科医院269例重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肿瘤专科医院CRAB肺炎发生率为12.6%,APACHEⅡ评分≥16分、分离出细菌前15d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免疫抑制是CRAB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625、3.646及3.084;CRAB肺炎死亡率为52.9%.结论 有效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纠正骨髓抑制可有效减少肿瘤患者CRAB肺炎发生率.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原涛;章祖林;苗旭东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4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3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7株占38.03%,革兰阴性杆菌44株占61.97%;检出病原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为77.78%,红霉素、庆大霉素次之,耐药率分别为60.00%、44.4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结果慎重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的发生.

  • 前白蛋白在肺部感染致老年多器官及消化功能不全的变化

    作者:杨长春;高敏;夏娴;赵海滨

    目的 探讨前白蛋白在肺部感染导致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E)暨消化功能不全患者的变化,为该疾病的诊断及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肺部感染导致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100例,其中肝脏及胃肠功能不全患者分别为24、25例,正常对照40名,应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变化.结果 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0.28±0.050)mg/L,MODSE组患者为(0.145±0.070)mg/L,其中肝功能不全组、胃肠消化功能不全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0.147±0.065)mg/L、(0.124±0.058)mg/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经统计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异常比例为0,MODSE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异常率低于正常比例的78%,肝功能不全组、胃肠功能不全组前白蛋白异常率低于正常的比例分别为83.0%、88.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以胃肠功能不全组更为明显,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白蛋白参与老年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病理过程,可作为炎症损伤的及消化功能不全重要标志物.

  • 住院患者艾滋病感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许进福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现状及特征,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所有住院患者HIV检测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45 689例,共发现HIV抗体阳性105例,确诊艾滋病患者45例,其中2007-2010年的感染率分别为0.13%、0.15%、0.24%、0.36%,呈逐年增长趋势;患者几乎分布于全院各科室,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男性大于女性,文化程度越低发病率越高,职业以农民占的比例高,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 近年来在医院住院患者中HIV抗体阳性病例呈逐年增长,且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趋势,应做好这部分患者在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及治疗中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沈效军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8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方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含量、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查,以及前S1抗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延续,观察组治疗后1年HBsAg,、HBeAg、前S1抗原转阴率分别为25.00%、18.33%、28.33%,治疗后6个月3项转阴率分别为15.00%、11.67%、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时HBV-DNA含量为(3.23±1.48)拷贝/ml,低于治疗后6个月的(5.39±1.59)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明显提高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的转阴率,降低血清中HBV-DNA的含量,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医院血流感染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汤丽苑;俞康

    目的 分析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减少其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9-2011年61例血液科粒细胞缺乏患者并发医院血流感染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免疫抑制剂应用、中性粒细胞<0.2×109/L、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 d及癌症支持疗法多国学会风险指数<21分是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医院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6.967、28.306、4.383、69.002;共检出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4.5%、27.4%、8.1%,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0.6%、21.0%及8.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47.4%和30.8%.结论 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可减少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粒细胞缺乏与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金儿;马若冰;李婧;祁明浩;王利民;任振义

    目的 对比分析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58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按粒细胞计数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粒细胞缺乏组确诊率为7.7%,低于非粒细胞缺乏组的47.4%;粒细胞缺乏组临床表现以抗菌药物无效的长期发热为主,发生率为74.4%,而非粒细胞缺乏组以咯血为主,发生率为63.2%;粒细胞缺乏痰培养的阳性率为30.8%,低于非粒细胞缺乏为52.6%,粒细胞缺乏组肺部CT多见两肺多发结节、晕征,发生率分别为79.5%、51.3%,非粒细胞缺乏组以团块影为主,发生率为47.4%;粒细胞缺乏组使用抗真菌药总体有效率为38.5%,低于非粒细胞缺乏组的57.9%,前者死亡率为61.5%,高于后者的42.1%.结论 IPA粒细胞缺乏与非粒细胞缺乏组临床特点不同,认识这些特点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 基层医院阑尾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作者:余菲;诸葛毅;鲁永华;余倡友;徐军

    目的 探讨农村社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加强乡镇医院的手术室消毒管理,以预防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观察组为农村社区急性阑尾炎患者110例,围手术期采取预防措施,做好各环节的消毒管理,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101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阑尾炎患者组的平均体温、白细胞总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11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部位感染4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64%.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的临床特点;加强乡镇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管理,有效降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部位感染,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

  •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岑光旅;覃羽华;韦巧松;黄红珊;黄元鲁

    目的 分析医院经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83例经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结果 83例发生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92株,9例患者存在多重感染,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血液及皮肤;检出感染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42.39%,革兰阴性杆菌占51.09%,真菌占6.52%;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00%,对呋喃妥因及万古霉素耐药率低0~5.26%;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均>50.00%,真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耐药率均>50.00%,对咪康唑及氟康唑耐药率为0.结论 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术后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儿科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黄晓岭;郑玉婷;张晓香;焦玉龙;张靖;闫春艳

    目的 调查医院儿科医院感染情况,分析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2011年住院治疗的2156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疾病特点、临床特征及与医院感染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156例患儿中有8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8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43例占51.8%,其次为胃肠道13例、泌尿道11例,分别占15.7%、13.3%;年龄和住院时间是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患儿医院感染率也在不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年龄越小其感染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预防措施,才能使患儿顺利康复.

  • 2010年内蒙古不同规模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作者:刘卫平;咸本松;苏日娜;闫志刚;邢慧敏;杨旭

    目的 调查分析内蒙古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以指导临床主动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调查40所医院住院患者的现患率.结果 40所医院住院患者现患率为2.54%;内蒙古不同规模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床位<300张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61.60%,床位300~599、600~899、≥900张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22%、41.51%、49.67%;床位<300张医院的Ⅰ类手术患者预防用药率高,达72.66%,床位300~599、600~899、≥900张医院预防用药使用率为60.88%、65.17%、48.76%;床位≥900张医院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菌培养送检率低,为9.54%,其次为床位<300张医院.结论 加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病原菌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315例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对策

    作者:李平生;黄荔红;游荔君;王佳

    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9年1月-2011年9月315例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 535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31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2.73%;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为主,占61.90%,其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17.14%、8.57%;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手术性质、切口类型、手术及住院时间等(P<0.05);检出病原菌34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4.07%,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分别占19.48%、17.19%及13.18%.结论 骨科以切口感染多见,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强调加强切口感染的监测与控制、重视各环节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 降钙素原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杨评山;陈学武;吴祝期;潘光杰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检测价值.为降低术后感染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发生术后感染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关节置换术未发生感染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阳性率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95.83%、83.33%,含量分别为(8.97±0.56)μg/L、(9.12±0.43)mg/L、(134.56±11.84)pg/ml,均高于对照组,且深层感染患者高于浅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检测价值较高,可作为了解该类手术患者感染的指标之一.

  • 自控静脉镇痛泵致局部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黄文红;于杭英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疼痛护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的重视.自控静脉镇痛泵以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使用安全和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也存在各种并发症.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152例患者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发生局部静脉炎56例,现将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报道如下.

  •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并发肠道菌群失调状态的探讨

    作者:吴水英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并发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检测RV抗原;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及致病菌性大肠埃希菌等腹泻致病菌的菌种鉴定,同时对肠道菌群失调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采集婴幼儿腹泻病例377例,其中RV阳性组125例,占33.2%;有23例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为6.1%,在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状态的患儿中,<1岁婴幼儿有14例,占60.9%,>1岁有9例,占39.1%;RV阳性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9例,发生率为7.2%;RV阴性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14例,发生率为5.6%,阳性组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x2 =4.979,P=0.0252).结论 RV阳性组和<1岁婴幼儿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更高,建议临床医师对婴幼儿腹泻,包括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常规进行粪便细菌培养,以早期发现肠道菌群失调状态,避免造成婴幼儿腹泻预后不良.

  • 骨科医院医院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陈露;张凤霞;徐应军

    目的 了解骨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现状,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全院医院感染率为1.20%,以ICU高,为10.53%,其次是康复科、内科、手科及儿科,分别为8.01%、3.74%、2.45%及1.16%,关节科与骨肿瘤科全年无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全院以手术部位感染为主,占66.49%,其次为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软组织,占16.22%、13.51%及3.78%;医院感染病例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9.62%,革兰阳性菌20.3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多,占29.30%,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0.38%、10.83%、10.83%、10.19%;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1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4.71%;表皮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2株,检出率为13.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各1株,检出率为9.09%、5.88%.结论 应根据各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方案并予以实施,开展对多药耐药菌的监测工作;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监督管理工作.

  •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不同类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苏士海;陈晓晴;余坚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不同类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临床HPV多重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PCR-反向点杂交)检测技术,分析192例HPV多重感染者的HPV型别,同时检测其宫颈病变程度;192例HPV多重感染者分为3组,其中高危型HPV多重感染组54例,高危型与低危型HPV的混合感染组108例,低危型HPV多重感染组30例.结果 高危型HPV多重感染组中,16、58、52型HPV常检出,检出率分别为51.85%、48.15%、24.07%,低危型HPV多重感染组中,11、53、6型HPV常检出,检出率分别为60.00%、46.67%、40.00%;高危型HPV多重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相比,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两种感染类型与低危型HPV多重感染组相比,宫颈病变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16型HPV(OR值2.94、95%CI:1.47~5.89,P<0.01)使宫颈癌患病风险增加.结论 高危型HPV的多重感染是加重宫颈病变的重要因素,高危的16型HPV感染不但多见,而且使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作者:黄晓燕;舒利月;郑燕;张燕灵;黄丽君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提供治疗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8年1月67例行CABG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55例)与感染组(12例),统计分析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2008年2月-2012年1月71例行CABG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结果 血糖、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心功能不全及肺源性因素是影响CABG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后CABG术后肺部感染率为5.63%,显著低于干预前的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影响CABG术后肺部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护理下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达到满意的疗效.

  • 门诊治疗室行角膜异物剔除术创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林丽萍;黄玩英;曾素华;吴素虹

    目的 探讨门诊治疗室进行角膜异物剔除术创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以预防与减少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门诊治疗室行角膜异物剔除术的15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76例患者于门诊治疗室进行角膜异物剔除术,其中1517例患者术后未发生角膜创面感染,59例进行剔除术前角膜伤口已有炎性浸润,感染率为3.74%,经角膜异物剔除及局部抗炎治疗后炎症控制,角膜创口愈合,未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结论 严格执行角膜异物剔除术的操作规程、术后正确处理异物床、对门诊治疗室实施规范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在门诊进行的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 284例水痘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段淑红;董全民;苑晓冬;刘梅生

    目的 研究医院2007-2010年水痘患儿的发病状况及流行趋势,为卫生部门及时制定水痘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07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门诊就诊的水痘患者资料,根据水痘报告及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统计了284例患者,男:女为1.07∶1;水痘的发病年龄集中于4~10、14~16岁及≥18岁;以小、中、大学生及外地来京青年为主,并且在各年间的分布并不相同(P<0.01),4~10岁患儿在全部患者中的构成比大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占29.41%、25.81%、25.76%及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16岁年龄段及外地来京者的成人水痘在各年间比例不同,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结论 医院周边地区水痘发病者是以中学生较多,但其构成比逐渐下降,而流动人口水痘患者的发病是以≥18岁的外地来京青年为多,且构成比呈逐年上升;发病高峰是每年2~4月份.

  • 143例胆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陈建峰;罗建生;虞洪斌;吴胜军

    目的 了解2007年11月-2010年11月143例胆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43例进行胆道手术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43份标本中有85份检出病原菌,阳性率59.40%,其中7例为混合感染;共检出病原菌92株,革兰阳性菌49株占53.26%,革兰阴性菌43株占46.74%,革兰阳性菌前3位为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0.65%、16.30%、10.87%,革兰阴性菌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9.57%、13.04%、10.8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严重,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50.00%;革兰阳性球菌中肠球菌属对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达57.89%、84.21%,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普遍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胆道手术后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存在变化,耐药性严重,监测手术后患者胆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变化规律对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重要作用.

  • 老年患者肺结核两种治疗方案的比较

    作者:杨朝晖;范旭;沈杨;俞逊婕;叶圣德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治疗>70岁老年患者初治肺结核的有效性与耐受性,为老年初治肺结核提供良好治疗方案.方法 105例>70岁的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力克肺疾、利福喷丁、莫西沙星新的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短程治疗方案治疗.结果 治疗方案治疗组的完成率为90.4%,对照组为54.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程1个月和2个月时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6.6%和89.4%,对照组分别为75.9%和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肺部病灶吸收率和好转率分别为74.5%和91.5%,对照组分别为72.4%和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的治疗方案对>70岁老年患者初治肺结核具有良好耐受性及满意的疗效.

  • 肿瘤化疗致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治疗对策

    作者:丁于海;漆龙飞;曾华;王建平;卢鹏;舒颖

    目的 探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发热、感染及预防措施,以知道临床预防其感染率发生,提高发病率.方法 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肿瘤内科56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发热及感染情况.结果 粒细胞缺乏后发生发热42例,发热率为75.00%;感染22例,感染率39.29%;发热中52.38%发生感染,感染主要发生在化疗后约1周,是骨髓抑制明显的时间;感染部位主要见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结论 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急症,发热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需尽早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加强支持治疗和生活护理;并给予经验性抗菌药物预防,病原菌明确者参照药敏结果用药.

  • 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张小芬

    目的 分析ICU及呼吸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回顾性分析4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临床资料;22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感染组,18例未感染患者作为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年龄、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插管保留时间.结果 4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中,22例发生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55.0%;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机械通气时间、插管保留时间为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相关因素.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科学有效的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程,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以期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李华文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为预防早产儿V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妇产科2010年3月-2012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收治的142例胎龄≤32周且体重为(1500±500)g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68例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VAP组),未发生VAP的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胎龄、性别、体重、气管内吸引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贫血、肺透明膜病等因素.结果 142例早产儿中,68例发生VAP,占47.89%;VAP组、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7.35%、4.05%;早产儿的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气管内吸引次数是早产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 VAP的高危因素众多,是内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按需适时吸痰、及时防治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等是防治VAP的关键对策.

  • N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作者:石计朋;王艳华;曹银利;尚云;唐成和

    目的 调查NICU医院感染的隐患,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2008-2011年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感染隐患,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策.结果 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年患者千日床位感染率分别为35.0‰、29.6‰、19.2‰,通过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率.结论 提高认识,加强设备及环境的管理,谨慎选择有创性操作并尽量缩短应用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隔离可疑感染患儿,加强洗手,可明显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监控

    作者:杜书秀

    目的 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原因及控制措施,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对2010年1-10月9320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回顾性研究,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记录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对发生感染患者记录感染的部位及时间等.结果 住院手术患者9320例,感染357例,感染率为3.83%;术后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手术切口类别、手术时间等相关,与性别无关.结论 针对感染可能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 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控制手术相关性感染

    作者:姜云;李倩;高玮玮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控制对策,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医院2008年8月洁净手术室的启用,从制度、人员、物品、环境运行多方面加强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结果 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了手术相关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有效的洁净手术室管理制度及措施,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环节管理,各项制度及措施得以顺利实施,保证了手术室消毒隔离质量,有效控制了手术相关感染.结论 强化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全员参与,实现手术室全过程各环节的感染管理,是控制手术相关感染的有效方法.

  • 三级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干预对策

    作者:罗忠梅;邢程

    目的 探讨预防三级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方法,提升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手术安全.方法 调查分析三级医院手术室内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干预对策.结果 医院手术室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范意识、规范化的无菌操作技术、洗手依从性、环境细菌监测达标、手术室不同区域的标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结论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务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执行力,要从组织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落实综合性干预对策,才能达到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暴发流行的目标.

  •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对策

    作者:林凯;叶金明;钟既宁;金凯玲

    目的 调查与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讨论降低锐器伤发生的对策.方法 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对浙江某综合性医院434名临床医务人员2011年5月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2011年5月该院共有46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其中护士发生锐器伤人数多,占71.74%,麻醉医师发生率高,为62.50%,各类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工龄≤5、5~l0、>10年发生率分别为16.80%、7.41%、8.46%;经统计学检验,工龄≤5年与工龄5~10年、工龄≤5年与工龄>10年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及麻醉医师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低、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对锐器伤危害认识不足、任务繁重为锐器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加强教育培训、加大防护投入、健全法律法规,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管理及实施

    作者:李凌;陈萍;叶巧云

    目的 提高可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清洗人员分层次培训更新消毒供应理念,规范清洗消毒整个操作流程,进行清洗质量监测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复用器械清洗流程规范合理,清洗质量明显提高,无菌物品合格率100.0%.结论 通过消毒供应专科知识培训确定了清洗在消毒灭菌环节中重要作用,将规范要求落实到清洗流程及清洗质量监测过程中,确保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 ICU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朱熠;张淑敏;娜依兰;吴燕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实施导管相关性感染干预措施,评价其有效性,以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方法 对2010年1-12月和2011年1-12月入住ICU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患者采取导管相关性感染干预措施.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后,调整后的日感染例次发病率由2010年的23.08‰下降至2011年的13.48‰;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幅度大,由2010年的5.20%下降至2011年的3.25%;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两年共检出9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在ICU采取医院感染预防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感染率.

  • 改进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

    作者:冷星红;王晓东;何本珍

    目的 探讨一种高效、实用、安全的手术器械清洗流程及方法,以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选择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污染手术器械900件,分为改进后组(观察组)和改进前组(对照组),每组齿类器械300件,管腔器械150件;观察组采用手工配合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对照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比较两组清洗后的目测、5倍放大镜、棉签检测、潜血试验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目测合格率为98.3%、78.3%,5倍放大镜合格率为93.7%、72.3%,棉签检测合格率为93.3%、59.3%,潜血试验合格率为97.3%、64.7%,经统计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污染的手术器械先用多酶浸泡、刷洗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按清洗流程清洗,这种采用手工配合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手术器械效果理想,可明显提高清洗的质量.

  • 牙科综合治疗台公共接触面的消毒效果观察

    作者:刘翠梅;胡凯;班海群;丁建芬;蔡志刚

    目的 观察Caviwipes清洁消毒纸巾对牙科综合治疗台公共接触面的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Caviwipes清洁消毒纸巾对牙科综合治疗台的照明灯拉手、管线连接部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使用TPC半定量细菌培养载片和ATP荧光检测仪对消毒前后的细菌数与相对光单位值(RLU)进行测定.结果 两种物体表面消毒前、消毒后菌落数和AT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前两个部位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明灯拉手菌落四分位数1~45 CFU/cm2,管线连接处1~5 CFU/cm2;消毒后两个部位四分位数菌落数为0,消毒前两个部位A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viwipes清洁消毒纸巾对牙科综合治疗台公共接触面清洁消毒效果明显.

  • 固体清洗剂对小儿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调查分析

    作者:王瑾

    目的 探讨奥普涤固体清洗剂对小儿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了解固体清洗剂对小儿呼吸机管路的化学相容性.方法 将临床使用后的可拆卸小儿呼吸机管路使用奥普涤固体清洁剂在全自动清洗机中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后随机抽取集水罐、湿化罐、三通管、螺纹管各40件共160个部件进行采样,做ATP生物荧光检测,残留蛋白检测和细菌学检测.结果 采用细菌学方法检测使用奥普涤固体清洗剂清洗消毒小儿呼吸机管路的集水罐内表面,湿化罐金属芯表面,三通管内表面及螺纹管内表面后的细菌总数≤5 CFU/cm2,且未检出致病菌;清洗消毒前后各个部件的ATP含量下降率>90.0%;同时,对使用奥普涤固体清洗剂清洗消毒小儿呼吸机管路后的集水罐内表面、湿化罐金属芯表面、三通管内表面及螺纹管内表面进行了5μg残留蛋白检测,各个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100.0%.结论 奥普涤固体清洗剂是清洗消毒小儿呼吸机管路比较理想的清洗剂之一.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李静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12月-2011年5月出院的263份手术病历,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预防用药率74.5%,其中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5.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占82.7%,无≥三联用药;头孢菌素类应用率高,占60.0%,其次是硝基咪唑类、头霉素类,占11.1%、7.4%;明确在术前30 min给药者占66.5%,剖宫产手术断脐后给药者占58.6%;95.0%的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2 d.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亟待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及宣传培训.

  • 比阿培南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史天陆;孙言才;姜玲;马丽

    目的 建立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比阿培南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并进行回顾性应用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比阿培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DUE操作指南,构建DUE标准基本框架,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比阿培南药品说明书等,组织专家讨论建立比阿培南DUE标准;设计患者使用比阿培南调查表,评价某三甲医院比阿培南使用情况.结果 建立的比阿培南DUE标准包括用药指征、用药过程、用药结果3个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DUE标准应用,发现某三甲医院比阿培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在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监测、血常规检查、药物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溶媒选用和滴注时间、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符合标准率均为100.0%;在用药指征和禁忌证把握、病原学检查、用药疗程、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用药指征符合标准率为70.0%,8.3%有用药禁忌证、第1次使用前<72 h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占60.0%、用药疗程符合标准率为58.3%、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符合标准为40.0%.结论 建立的比阿培南DUE标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可发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剖宫产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与产褥感染的关系分析

    作者:罗文英;胡娟;查露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抗菌药物使用方案与产褥感染的关系,以降低产褥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行剖宫产手术患者2160例,其中86例发生产褥感染,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的不同,将产妇分为A、B、C、D组,对4组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术后产褥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60例患者发生产褥感染86例,感染率3.98%;其中A组体温恢复时间(79.5±11.8)h,产褥感染12例,感染率2.32%,药物费用(350±13)元,B组体温恢复时间(73.3± 13.5)h,产褥感染32例,感染率4.71%,药物费用(110±26)元,C组体温恢复时间(46.6±17.2)h,产褥感染5例,感染率1.10%,药物费用(280±20)元,D组体温恢复时间(98.7±15.3)h,产褥感染37例,感染率7.28%,药物费用(60±12)元;所有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3~5 d,D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其他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3组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A、B、C3组产褥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对保障产妇生命健康有重要作用.

  • 政策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成效及对颅内感染的影响

    作者:王新莉;甘燕玲;金奕

    目的 调查医院政策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成效及对颅内感染的影响,指导临床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管理.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5-8月神经外科择期或限期手术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5-8月神经外科择期或限期手术患者102例作为干预组,对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诊断、手术情况、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种类选择以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缩短,手术前日给药从45.05%下降至12.75%,手术后抗菌药物使用1d从0升高至15.69%,使用2~3 d,从26.37%升至56.86%,而使用8~10 d,从34.07%下降至1.96%,使用>10 d后,从21.98%下降至6.86%;抗菌药物使用种类选择更合理,二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增加,从7.24%升高至22.22%,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减少,从6.34%下降至4.86%,哌拉西林/舒巴坦使用减少,从33.94%下降至25.69%,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明显减少,从22.17%下降至2.78%;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减少,围手术期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增加,从20.88%升高至44.12%;颅内感染发生率无变化.结论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细则,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围手术期合理规范的应用抗菌药物,不会增加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 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与单独采用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比较

    作者:孙昊

    目的 分析比较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与单独采用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眼科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50例(6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33眼):采用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25例(35眼):采用单独阿昔洛韦治疗,每日以裂隙灯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连续用药10~30 d,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18眼,好转13眼,总有效率为93.94%,观察组治愈14眼,好转12眼,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为(16.12±3.41)d,对照组的(28.27±4.33)d,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 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采用阿昔洛韦治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金亮;王培兰;牟小芬;裴斐

    目的 评价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1株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琼脂平板两倍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11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予以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 阿莫西林/舒巴坦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为90.0%,明显高于阿莫西林与头孢噻肟;对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分别为82.0%、83.0%,与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呱酮相近,明显高于阿莫西林;不动杆菌属敏感率为83.0%,显著高于阿莫西林,略强于其他两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头孢噻肟;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腹腔感染及败血症患者110例,痊愈84例,显效2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9.0%,细菌清除率91.0%;不良反应发生率4.6%.结论 加入酶抑制剂提高了阿莫西林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治疗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方案的研究

    作者:李晨;李兴艳;田林强;郭风劲;陈安民

    目的 研究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提供科学使用依据.方法 收集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将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分类:方案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方案2为未达到方案1标准但术后使用≤3d,方案3为抗菌药物术后使用≥4 d;分析不同方案与术后感染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方案1~3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5.23%、5.65%、1.21%;脊柱类疾病中,方案1感染率为6.06%,高于方案3的0;术后抗菌药物使用0、1 d感染率分别为5.39%、6.76%,均高于方案3的1.2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关节成形与关节疾病、手、显微外科疾病比脊柱类疾病术后感染风险低.结论 脊柱类疾病Ⅰ类切口手术术后抗菌药物使用2d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其他骨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36例

    作者:罗高权;肖芳;武肖娜;项薇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6例因急性脑卒中而并发经病原学证实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经验性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疗程为14 d,治疗后复查痰培养,并观察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治疗有效率91.7%,细菌清除率89.0%,不良反应率2.8%.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冉素平;张洪姣;王惠;李东杰

    目的 了解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分析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查2010年8月部分外科出院手术病历419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9例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使用频繁的为头孢菌素类;术前用药>2 h者79例占18.85%,术前用药≤2h者151例占36.04%,术前未用术后用药者189例占45.11%;术后持续用药≤24 h者8例占1.91%,25~72 h者75例,占17.90%,>72 h者336例,占80.19%;两联用药占24.82%,多联用药占15.04%.结论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误区,品种选择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应加强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教育,使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趋于规范,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 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海强;刘达恩

    近年来,鲍氏不动杆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性呈增长趋势,2009年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总检出率分别高达44.4%和17.0%[1],已成为ICU、烧伤病房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机制除产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外膜通透性改变和主动外排系统等外,还与生物膜的形成密切相关.绝大多数临床分离株鲍氏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当其形成生物膜后对抗菌药物的抗性显著提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2].因此,笔者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BAS-TRFIA检测抗核抗体Ig(GAM)方法学评估

    作者:张晓峰;叶燕;邹耀红;胡志刚

    目的 评估BAS-TRF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Ig(GAM),为临床早期诊断相关疾病提供良好的试验依据.方法 从检测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相关性试验等方面对建立的BAS-TRFIA法检测抗核抗体Ig(GAM)进行分析.结果 BAS-TRFIA法测ANA的曲线良好线性范围在1.1~37 355 U/ml;ELISA法测ANA的曲线良好线性范围在18.2~1167 U/ml,BAS-TRFIA法与ELISA法相比,ANA可测量范围明显提高;BAS-TRFIA法检测ANA低、中、高3种浓度混合血清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5.79%、3.81%和3.16%,批间CV分别为7.48%、6.33%和5.32%;ELISA法低、中、高3个浓度批内CV分别为9.27%、7.35%和5.51%,批间CV分别为12.31%、9.36%和7.15%;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8.5%、102.2%、104.7%,平均回收率为101.8%;该方法测定值与进口ELISA法所得结果高度相关(R2=0.989);试剂盒置于37℃水浴箱7d后,BAS-TRFIA法结合率仅下降15.9%,而ELISA法结合率下降58.4%,BAS-TRFIA法试剂盒稳定性较好.结论 BAS-TRFIA法检测人血清中的ANA抗体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对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监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直接免疫荧光法与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诊断价值

    作者:孔梅;邢长永;王莺

    目的 探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呼吸道常见病毒人鼻病毒(HRV)感染患者分泌物的检测,判断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集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210例,分别用DFA和RT-PCR进行检测,对两组测定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 多重RT-PCR检出112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53.33%,DFA检测出89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23,P<0.01).结论 DFA检测方法可以广泛适用于临床检测中;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检测病毒的范围广,可以做亚型鉴定方法,适用于呼吸道病毒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卫星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1年8月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ATB Expressio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产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增效法,对其分布及抗菌药使用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182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检出53株,检出率为29.12%;痰液中检出率高,占48.90%;主要分离自ICU,占30.77%,呼吸内科次之,占26.37%;产ESBLs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尤其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 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戴建芳

    目的 了解临床标本分离的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谱,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3122株非发酵菌资料.结果 5年所有临床标本共检出细菌12 340株,其中非发酵菌3122株占25.3%,分属10个菌属;非发酵菌的年检出率分别为11.2%、15.1%、22.8%、27.8%、31.2%;分离多的4种非发酵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286株(41.2%)、鲍氏不动杆菌1037株(33.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53株(11.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92株(3.0%);标本中以呼吸道分离菌数多,占78.3%,其次为脓液及创口分泌物,占12.5%、尿液占3.4%、其他标本占4.9%;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明显耐药性,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米诺环素、美罗培南对非发酵菌耐药率较低.结论 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耐药率也在升高;为及时控制非发酵菌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应定期监测细菌变迁和耐药性变化,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2000-2010年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黎斌斌;刘颖梅;栗方;王珊珊;郭萍;杨春霞;王春雷;曹彬

    目的 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00-2010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2000-2007年分离的非重复16 344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2008-2010年分离的非重复9211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25 555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较高的前9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褪色沙雷菌、产气肠杆菌,分别占18.7%、15.8%、12.6%、10.8%、6.9%、3.9%、3.0%、2.2%、1.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2.5%、33.6%;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保持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0.3%;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2000年为3.9%、2010年为58.9%,呈明显上升趋势;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维持着较高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均<20.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16.3%~33.6%.结论 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虽然保持着较高的抗菌活性,但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数量大大增加,并且已出现5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红胜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所分离的93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663株占70.9%,革兰刚性球菌197株占21.1%,真菌75株占8.0%;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应积极预防.

  • ICU院内尿路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杨爱祥;杨静;郑贞苍;徐颖鹤;陈鹏;王鑫

    目的 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尿路真菌感染特点,寻找降低其发生率的靶点.方法 对ICU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703例患者进行统计,对发生尿路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 2703例患者发生院内尿路真菌感染125例,发病率4.62%;其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和导尿管留置时间、白蛋白水平、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应用有关;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2.42%,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3.35%、15.91%、6.57%、4.38%,其他真菌占9.49%.结论 ICU院内尿路真菌感染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适当的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激素可降低其发病率.

  • 腹腔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汪勇军;祝进;陆军;吴先华

    目的 分析医院腹腔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感染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来医院就诊患者腹腔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出细菌15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4株占46.84%,革兰阴性杆菌84株占53.16%;排前6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为16.45%、15.19%、10.76%、9.49%、8.86%、8.8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65.38%和42.86%;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6.6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0%与74.3%,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率高达44.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仅17.65%.结论 医院腹腔感染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比例相当,多药耐药性比例高;依据细菌及耐药性监测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治疗腹腔感染的重要手段.

  • 2009-2011年肝胆外科ICU病原菌分布及多药耐药趋势分析

    作者:马焕先;何蕾;苏茂生;贾宁

    目的 研究医院肝胆外科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多药耐药菌的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肝胆外科ICU感染患者送检2257份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多药耐药菌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5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5株占47.27%,革兰阳性菌430株占27.29%,真菌401株占25.44%;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腹腔引流液、血液及胆汁;鲍氏不动杆菌、屎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高居前3位,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多药耐药率由67.44%、50.00%升至70.59%、61.7%,屎肠球菌多药耐药率则由58.82%降至46.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检出率2009年9月-2010年9月分别为70.0%、48.08%及12.12%、2010年9月-2011年9月分别为45.61%、9.38%及0.结论 肝胆外科ICU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加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检测、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细菌耐药率至关重要.

  • 2005-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石叶夫;吕玉明

    目的 了解2005-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以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预防耐药菌株产生.方法 采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药敏结果使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在痰中检出率高,为40.6%,其次是创面/脓液,占31.8%;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5.0%,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从80.5%上升至91.8%,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稳定在<6.0%,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氨曲南、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在2005-2008年均稳定在低水平耐药.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且稳定,可作为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氨苄西林/舒巴坦不宜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实验室和临床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医师应根据培养结果和药理学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并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华;陈品儒;苏铎华;萧芃

    目的 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分布及耐药特点,为NTM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4月-2010年1月住院及门诊患者标本,进行NTM培养、菌种鉴定与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分枝杆菌属1492株,其中结核分枝杆菌1291株,占86.53%,NTM189株,占12.67%;NTM共检出13个菌种,以龟-脓肿分枝杆菌、鸟-胞分枝杆菌为主,占39.15%、23.28%;NTM的耐药率高,对克拉霉素较敏感,敏感率为89.95%,对阿米卡星、利福布汀敏感率为46.56%、29.10%;慢生长群对克拉霉素、利福喷汀、阿米卡星敏感率>50.00%,分别为92.31%、72.31%、63.08%,快生长群仅对克拉霉素敏感率>50.00%,为87.93%,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37.9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结论 NTM的耐药率高,根据药敏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ICU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控制措施分析

    作者:骆玉乔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ICU住院患者感染的111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ICU患者共送检标本111份,阳性110份,阳性率99.10%,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血液,分别占71.82%、10.00%、3.64%;医院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00%,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14.55%,真菌占25.4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88.89%.结论 ICU的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并且对多种药物耐药,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 2010-2011年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孙伏喜;李学文;赵水娣;高天明;张扬;冯旰珠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医学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住院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对采集的合格痰标本采用VT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的标准判断.结果 共55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7.6%、18.7%、13.7%;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褪色沙雷菌多见,分别占17.3%、11.9%、10.3%、6.1%;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8.6%;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0.5%;主要革兰阴性菌呈多药耐药或泛耐药,主要革兰阳性菌多为MRSA或MRSCN;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及夫西地酸耐药率较低.结论 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非发酵菌、肠杆菌科细菌、MRSA及MRSCN多见,且菌株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

  •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国雄;古汉福;孟小斌;范晓怡;张惠琴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临床分离的333株鲍氏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部分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333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分布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73.9%,分离率居前3位科室依次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分别占38.5%、22.2%、19.8%;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为14.1%,其次是美罗培南为16.5%、头孢哌酮/舒巴坦为19.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2.0%,对头孢菌素耐药率均>50.0%.结论 碳青霉烯类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2008-2011年495份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作者:李学文;孙伏喜;赵水娣;高天明;张扬;冯旰珠

    目的 了解血培养分离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血液培养及K-B纸片法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6621份血培养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649株,培养阳性率为9.80%;剔除重复株后阳性菌株为49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8.59%、37.37%,真菌占4.04%;科室分布以ICU及新生儿科较高;常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等;MRCNS及MRSA分离率分别为72.77%、39.4%,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率分别为49.3%和31.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夫西地酸高度敏感(90.91%~100.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42.00%~77.00%,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仍较低≤4.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12.50%.结论 医院血液标本细菌检出以革兰阳性菌株为主,集中在≤14及≥60岁患者,以ICU及新生儿科较多,MRCNS及MRSA的分离率较高,肠杆菌科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尚保持较高敏感性.

  • 2011年住院患者分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监测

    作者:穆惠荣;王继美

    目的 了解东营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经验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1年分离菌株的种类及其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株12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68株占68.24%,革兰阳性菌284株占22.33%;真菌120株占9.43%;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6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检出率分别为50.8%、59.1%;除碳青霉烯类外产ESBLs菌对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株,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与耐药性无明显变化,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敏感性均>70.0%;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明显增长,除碳青霉烯类外,其余测试药物敏感率均<35.0%;首次发现4株同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2011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首次发现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和医院感染的控制.

  •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国栋;曹真虎;杜丽;陈华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57例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胆汁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57份胆汁标本,培养阳性结果180份,阳性率为70.04%;共检出18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12株60.87%,革兰阳性菌68株36.96%,真菌4株2.17%,检出多的4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分别占27.17%、20.65%、11.96%,10.8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无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拷拉宁无耐药性.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是胆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并且其耐药性复杂,临床用药务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