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与e抗原同时阳性的分析

    作者:袁运菊;张波

    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现将一例母婴传播HBV,致使新生儿出现HBV标志物的特殊模式,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与e抗原同时阳性,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孕妇,26岁系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模式是大三阳,HBV-DNA呈阳性,含量为4.75×106拷贝/ml.1.2方法与仪器 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 病理科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作者:吴铁英;张丽芳;王霞云

    病理组织标本具有潜在的感染性,而病理工作者需每天密切接触,很容易发生获得性感染.因此病理科是职业暴露的高危区,为了降低风险,我们找出危害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1 暴露的危险因素1.1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有患者的组织、血液、尿液、痰液、体液等各种病理标本,工作人员操作时直接与之接触,手、口、眼、鼻有被直接或间接侵袭的可能,仪器设备、地面、台面等表面触碰到这些标本后会被污染而未及时处理时有产生再次暴露接触的风险.

  • 电子消毒鞋柜在重点区域的应用

    作者:邵彩云

    了解重点区域专用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不当造成医护人员不接受穿专用鞋的心理,为了消除其心理,我院于2009年在重点区域使用了电子消毒鞋柜后,真正达到了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现介绍如下.1 电子消毒鞋柜的原理电子消毒鞋柜利用臭氧的化学特性对鞋进行杀菌和除臭,低温电热元件使鞋柜内的温度适宜,对鞋有烘干的作用,具有防霉祛潮、保暖的功能.

  • 加强基层口腔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作者:赖相军

    由于口腔科诊疗操作大多均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黏膜组织等接触频繁.医务人员对交叉感染的危害性、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口腔科又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重灾区",现对口腔科的诊疗操作流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 自2012年1-5月对我院口腔科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手套反戴和器械治疗包的准备、对接诊每例患者及治疗操作前、中、后可能出现的实景进行反复模拟演练.

  • 内镜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作者:张荣欣

    笔者对内镜室的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分析内镜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1危险因素1.1 多酶清洗液使用不规范 内镜清洗人员消毒意识淡薄,未认识到内镜交叉感染的重要性,未做到一镜一更换.多酶清洗液价格较贵,一镜一酶工作量大,在工作中存在酶液重复使用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1.2喷嘴阻塞 (1)异物阻塞:清洗用水水质不良或水中有异物,灌流时,杂质或异物沿内镜腔道阻塞喷嘴.(2)分泌物或血块阻塞:检查时,当患者恶心、屏气时,胃内压力骤增,分泌物常反流进入喷嘴内.(3)操作不当:在操作、清洗或转运时,如内镜前端与硬物相碰,可致喷嘴变形而发生阻塞;当镜面模糊用纱布擦拭时,如擦拭方向不对,可使异物嵌入喷嘴致阻塞.

  • 呼吸机管道清洗与消毒灭菌方法的改进

    作者:戴红霞

    医院为了规范管理,保障呼吸机管道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确保临床患者的医疗安全,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负担,我院自从2010年底将全院的呼吸机管道集中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现报道如下.1 流 程1.1 回收临床护士将使用过的呼吸机管道全套密闭包装于单层黄色塑料袋内,特殊污染的呼吸机管道用双层塑料袋分别封闭包装,包外注明特殊感染字样,由供应室统一下临床科室回收处理.

  • 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及协作

    作者:贾占辉;冉战玲;张建辉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我院组建了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购买了全新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配备了高水平的工作技术人员.为了推动医院感染控制的顺利进行,与临床科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1存在的问题1.1各级医务人员的重视不够 由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有限,大部分医院领导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对其认知不足,忽略了供应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 肿瘤生物治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干预对策

    作者:赵继英;王燕

    2009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对153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生物治疗,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针对医院感染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1.1 患者 肿瘤患者由于化疗、放疗等导致的骨髓抑制,血液中白细胞降低,极易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同时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浸润、破坏,严重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营养不良及患者长期卧床等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 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与管理

    作者:张新华;刘玉凤;张烁

    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抵抗力低,细菌很容易从皮肤黏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进入新生儿体内而致感染.因此,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是科室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总结如下.1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制定新生儿病室物品清洁消毒制度;手、空气、物体表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新生儿病室医疗废弃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 东莞地区诺如病毒ORF2基因克隆与进化树分析

    作者:陆小梅;黎四平

    目的 探讨东莞地区婴幼儿感染的诺如病毒ORF2基因序列特性,分析东莞地区诺如病毒的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4年和2009年东莞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66份,参考诺如病毒Farmington Hills株(AY502023)基因组序列,自行设计了引物两段扩增ORF2基因的引物,短片段作为检测标本的片段,分段扩增病毒ORF2全长基因,PCR产物克隆于T载体上,序列测定,用ClustalW/X和MEGA5.0等软件进行序列特性分析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获得了3株ORF2全长基因,全长为1623 bp,ORF2编码主要结构蛋白衣壳蛋白(VP1),VP1蛋白有两个主要区域:P区(protruding)和S区(shell);将病毒株NVdgsl0902、NVdgs10910的P2区与诺如病毒GⅡ-4基因型中a、b、c、d、e、f6个亚型的P2区氨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为86.0%~91.0%,而与2006b新变株为97.0%,病毒株NVdgsl0412的P2区与诺如病毒GⅡ-4基因型中a、b、c、d、f5个亚型的P2区氨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为88.0%~93.0%,与e亚型的同源性为98.1%.结论 NVdgsl0412属于GⅡ-4e型,NVdgsl0902、NVdgsl0910属于GⅡ-4f亚型的2006b新变异株,2004年与2009年东莞地区的诺如病毒流行株发生了变异,目前是以2006b新变异株作为主要的流行株.

  • 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核酸疫苗的构建

    作者:王凡平;王明永;杨建斌;赵东方;孙瑞利;余文发;郭庆合;马淑君;朱琳琳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Hp)热休克蛋白A (HspA)亚单位核酸疫苗,为进一步研制Hp核酸多价疫苗提供技术平台.方法 以PMD-HspA为模板,扩增、纯化Hp hspA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转化大肠埃希菌DH5a,经氨苄西林抗性筛选阳性克隆,得到重组核酸疫苗pcDNA3-HspA,用特异性PCR方法和小提质粒酶切电泳鉴定重组质粒,同时将pcDNA3-HspA进行测序,进一步确定是否构建成功及鉴定构建过程中是否发生基因突变.结果 PCR鉴定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为0.36 kb的目的基因;酶切鉴定结果显示,得到5.45 kb克隆载体片段和0.36 kb的目的基因片段;重组质粒pcDNA3-HspA测序,得到基因全长357 bp目的基因片段,与克隆质粒测序图比较,无基因变异.结论 成功构建了Hp单价核酸疫苗pcDNA3-HspA,为研制Hp核酸多价疫苗奠定基础.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脑梗死的影响

    作者:刘舒;李永秋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影响,探讨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60岁46例的脑梗死患者作为梗死组,选取的>60岁46例无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用ELUSA和酶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以及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结果 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对照组感染24例,感染率52.2%,梗死组感染37例,感染率80.4%,结果表明梗死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梗死组患者血清中Hp-IgG浓度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症是老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脑梗死患者应注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症的治疗.

  • 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分子特征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

    作者:徐莉;魏取好;顾华爱

    目的 了解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及相关基因盒的分布,分析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尿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对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用PCR扩增并测序分析可变区基因盒种类及可变区启动子类型.结果 108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尿液大肠埃希菌中有60株占56.0%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共检测出5种不同长度的可变区片段:8株750 bp片段不含基因盒,2株1500 bp片段为aadA2,34株2200 bp片段为dfrA 17-aadA5,4株2500 bp片段为dfrA 12-orfF-aa dA2,2株2800 bp片段为aacA4-cmlA1,其中1株大肠埃希菌同时扩增出2200、2500 bp的可变区片段,有11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未扩增出可变区;可变区启动子大多为相对较弱的启动子PcH1、PcW;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结论 Ⅰ类整合子及相关基因盒在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与细菌耐药性关系密切,所携带的整合子具有较强的捕获外源性耐药基因盒的能力.

  • 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分布及相互间关系研究

    作者:王立平;刘世巍;郭洁;王玉飞;徐杰;高光俊;王璐璐;李卓林;张正芳

    目的 探讨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临床分离株中毒力因子的分布、耐药性及其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用PCR扩增的方法筛查95株UPEC临床分离株的fimH、traT、aerJ、papGⅢ、fyuA、pAI、hlyA、pa pG、pa pC等毒力基因的分布;用K-B法分析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 95株UPEC中fimH、traT、aerJ、pa pGⅢ、fyuA、pAI、hlyA、pa pG、papC等毒力基因的分布率依次为92.63%、81.05%、65.26%、37.89%、24.21%、30.53%、3.16%、11.58%、21.05%;选取的95株UPEC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物、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依次为74.74%、33.68%、32.63%、36.84%、76.84%,均>30.00%;而6大类不同抗菌药物中,仅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为100.00%;毒力基因分布与耐药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EC分离株以Ⅰ型菌毛为主,同时含有多个毒力基因;大多数UPEC表现为多药耐药;毒力基因数与耐药性之间密切相关,临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防止UPEC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降低耐药菌引起的危害.

  •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可变区长度对intⅠ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银;陈体;Govinda Paudel;袁金玲;黄利华;伍勇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中Ⅰ类整合子可变区的长度对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 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整合酶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25株临床分离的Ⅰ类整合子阳性铜绿假单胞菌按可变区的长度分为A、B组(A组:1000~2000 bp;B组:>2000 bp),提取细菌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两组细菌intⅠ 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比较具有不同长度可变区的细菌中intⅠ1基因的平均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细菌中intⅠ 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菌int Ⅰ 1和16S rRNA的Ct值均值及⊿Ct值分别为:17.25、10.34、6.91,B组细菌int Ⅰ 1和16S rRNA的Ct值均值及⊿Ct值分别为:18.91、9.47、9.45,⊿⊿Ct为5.81;A组细菌的intⅠ 1 mRNA平均表达水平是B组的5.81倍.结论 在临床分离的Ⅰ类整合子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短可变区组整合酶表达水平较高,而长可变区组整合酶表达水平较低,提示Ⅰ类整合子中整合酶的表达水平可能受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数目的影响,从而影响整合子继续捕获基因盒的能力.

  •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血清学指标的研究

    作者:吴欢欢;李玉苹;陈成水;叶民;周颖;杨芳芳

    目的 研究血清学指标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抗原(KL-6)、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治疗.方法 清洁级SD(Sprague-Dawley)大鼠24只,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治疗组、卡泊芬净治疗组、PCP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4组,予地塞米松致免疫抑制,诱导建立PCP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以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灌胃、卡泊芬净腹腔注射干预实验鼠,各组动物分别于给药第4、8天及干预结束观察满1周,3个时间点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抗原(KL-6)、BDG浓度,并观察上述指标在实验中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同时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PCP大鼠体内真菌D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大鼠血清BDG、KL-6、LDH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动物(P<0.05);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治疗组及卡泊芬净治疗组大鼠血清BDG、KL-6、LDH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动物(P<0.05);在药物干预不同时间段,大鼠各血清学指标值呈时间依赖性,真菌DNA表达量也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学指标BDG是PCP较为可靠的辅助检测手段,联合血清KL6、LDH对大鼠PC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巯乙磺酸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盛;余加林;罗则佳;何念海;孙凤军

    目的 研究巯乙磺酸钠(Mesn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形成的影响,以及对成熟铜绿假单胞菌BF的作用.方法 微量稀释法检测Mesna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低抑菌浓度;建立铜绿假单胞菌BF体外模型,扫描电镜(SEM)观察Mesna对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的作用;经Mesna作用成熟的铜绿假单胞菌BF后,平板计数法检测BF内活菌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Mesna对铜绿假单胞菌BF空间结构的影响并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SA)定量分析BF结构参数.结果 Mesna对PAO1的MIC为10 mg/ml;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过程中,Mesna能减少BF中基质样物质以及被膜的厚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7.45±0.10)比较,Mesna能使成熟铜绿假单胞菌BF中的活菌数减少(P<0.05),高浓度组(5.84±0.24)较低浓度组(4.06±0.12)更明显(P<0.05);CLSM图像显示,经Mesna作用后的BF厚度逐渐减少,密度逐渐稀疏;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Mesna作用后,BF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DD)和结构熵(TE)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减少(P<0.05),区域孔率(AP)增加(P<0.05),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更明显(P<0.05).结论 Mesna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破坏成熟铜绿假单胞菌BF形态结构.

  • 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水平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测得结果的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张建明;糜祖煌;万长标;钱玮和;张凯;程建平;金跃

    目的 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水平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4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以及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再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PER、ADC、OXA-23),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 1、tnpU、tnp513、IS26、IS903、ISaba1、ISaba9);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armA、ADC、ant(3″)-Ⅰ、qacE△1、adeB、TEM、aac(3)-Ⅰ与可移动遗传元件tnpU、IS26、intⅠ 1、tnp513、ISaba1高度相关,阳性率均>90.0%;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 Saba1与ADC、I 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该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有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CCmec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吴泉;邹伟华;吴胜军;顾金华;王笑颜

    目的 调查医院分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染色体mec基因盒的分布,为临床MRCNS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8株MRCNS,PCR检测mecA基因携带率,运用多重PCR检测SCCmec的基因型和亚型.结果 98株MRCNS中包括表皮葡萄球菌40株、溶血葡萄球菌32株、人葡萄球菌21株、科氏葡萄球菌5株;98株MRCNS经mecA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其中4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中,SCCmecⅤ型24株占60.0%,SCCmecⅣ型9株占22.5%,SCCmecⅠ型6株占15%,1株未分型;在32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中,SCCmecⅤ型16株占68.75%,SCCmecⅣ型10株占31.25%,包括Ⅳa型5株,Ⅳb型5株;SCCmecⅢ型6株占15.0%;21株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和5株耐甲氧西林科氏葡萄球菌均为SCCmecⅣ型.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MRCNS的SCCmec型别主要以SCCmecⅤ和SCCmecⅣ为主;不同种类MRCNS所携带SCCmec的型别不同.

  • 手术室洁净技术规范化管理

    作者:刘淑菊;万书

    我院手术室应用洁净技术10年,开放洁净手术间70间,为控制手术室各项洁净技术指标,确保洁净手术室的正常运行,科学、严格的管理十分重要.1 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技术通过科学设计的多级空气过滤系统,大程度地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总体气流从洁净的房间流向次洁净的房间;局部气流是手术间内从手术区流向周边区;洁净手术室双侧下部回风,走廊为上回风.

  • 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作者:谭妙莲;唐保东;林菁华;龙硕;刘霞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状况,为及时处理职业暴露、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填写“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调查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 共收到60名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含实习护士)高44人,占73.3%,职业暴露人员年龄以20~35岁为主,占80.0%,手术科室报告职业暴露人数略高于非手术科室;锐器伤32人,血液、体液溅污28人;暴露后均及时进行局部处理,根据暴露者的暴露情况及自身对暴露源的病原体相应免疫状态,做出相应干预措施的有16人,经追踪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血源传播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 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彭虹;张丽华;靳光明;边壮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消化内镜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内镜质量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建立严格的护理质量层级管理体系,对比实施前后消化内镜中心各项感染监测指标.结果 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后,胃、肠镜内腔合格率分别由93.8%、89.6%提升至100.0%及98.6%,胃、肠镜水槽分别由91.7%、83.3%提升至100%、97.9%,胃、肠镜消毒液由91.7%、87.5%提升至100.0%,手卫生合格率由75.0%提升至95.8%,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感染控制中应用护理质量层级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互为交叉、互为补充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值得推广.

  • 视力检查遮眼板细菌学监测及3种消毒剂消毒效果对比

    作者:杨菊兰;张俭;王燕

    目的 了解视力检查遮眼板的带菌情况及3种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探讨适宜的消毒方法.方法 在消毒前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75%乙醇、异丙醇复合消毒湿巾3种不同方法对遮眼板消毒处理后即刻采样、使用5、10人次后分别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测,计数菌落数并进行细菌鉴定,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未经消毒的遮眼板带菌率100.00%,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菌属;分别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75%乙醇、异丙醇复合消毒湿巾3种方法消毒后即刻采样结果,细菌总数均减少,杀菌率分别为99.46%、99.46%、99.89%,与消毒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5、10人次后采样检测结果显示,异丙醇复合消毒湿巾的消毒持续效果优于含氯消毒剂及乙醇(P<0.01或P<0.05).结论 视力检查遮眼板带菌情况严重,应进行消毒处理,异丙醇复合消毒湿巾、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优于75%乙醇.

  • 碱性清洁剂在超声清洗机中的作用

    作者:刘艳芹;付秀清

    目的 探讨碱性清洁剂在半自动超声清洗机中的清洗效果及兼容性,以提高清洗合格率.方法 取使用后的手术器械600件随机分两组,试验组采用半自动超声清洗机加STERIS碱性清洁剂(1:800),对照组为半自动超声清洗机中加酶清洁剂(1∶270),清洗结束后取出观察清洗效果;兼容性试验为STERIS碱性清洁剂40 ml加入20 L水中(1∶500),将100把手术剪浸泡在液面下,常水浸泡作为阴性对照,于48、96、168 h取出观察.结果 清洗试验中试验组合格率为84.0%,对照组合格率54.7%;兼容性试验,试验组阳性率为1.0%,对照组阳性率在3个观察时间分别为2.0%、5.0%和18.0%,两组比较浸泡16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碱性清洁剂对器械无损伤,用于半自动超声清洗机中的清洗效果比酶清洁剂更好.

  •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作者:李梦妮;邱萌;钟芳;甄玲;吴红梅

    目的 系统地开展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保障医患安全,为医院感染消毒监测项目提供资料.方法 根据全国和湖北省《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方案》的要求,医院每月开展消毒效果监测,省、市疾控中心每季度分别对感染管理重点部门进行检查、监测,酌情调整和新增项目.结果 2007-2011年共采集各类样本10 131份,合格9759份,合格率为96.3%;其中消毒灭菌样本9338份,合格9166份,合格率98.2%;消毒灭菌样本包括外科手(C)、无菌内镜(F)、无菌物品(H)、蒸汽灭菌器(Ⅰ),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空气(A)沉降菌、物体表面(B)、卫生手(D)、消毒内镜(E)、污水洗(J)合格率分别为98.2%、98.3%、97.2%、98.3%、99.0%;新增监测项目,包括器械清洗(G)、手卫生依从性(K)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0.4%、79.0%.结论 形成省、市疾控中心与试点医院多点监督的消毒监测网络体系,及时掌握消毒质量和感染危险因素,有效促进医院消毒和感染监测.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徐金标;孙鑫;魏军水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8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感染部位、感染源、细菌培养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58例患者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和眶下间隙为多见,分别占36.21%、15.52%;感染来源以牙源性感染为居多,共35例占60.34%;影像学检查结果23例脓肿和35例蜂窝组织炎;细菌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占22.41%,其对抗菌药物均敏感;经治疗痊愈5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98.27%,出现并发症2例,分别是并发败血症和并发边缘性骨髓炎,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应结合各种辅助诊断方法快速、准确作出诊断,采用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积极给予有效抗菌药物、对症、控制感染等处理,局部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作者:程晓媚;陈伟娣;徐红燕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医院感染的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特点以及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相对应的预防对策,以便为其肺部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其发生肺部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29.63%,检出病原菌30株,检出率为93.75%,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0.00%、10.00%、10.00%,革兰阳性菌占30.00%,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3.33%和10.00%,真菌占6.67%;通过对肺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其中年龄、GCS评分、住院时间、受伤方式、意识障碍、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手术史、合并基础疾病、休克、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和病房入住条件等因素与引起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以有效预防其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2009-2011年医院妇产科分娩室空气质量监测分析

    作者:沈小芳

    目的 评价和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医院妇产科分娩室空气质量的影响,加强医院感染和消毒质量控制.方法 调查医院2009-2011年妇产科分娩室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法或醋酸氯己定喷雾法或动态消毒机法对分娩室进行消毒,空气质量检测采用平板暴露法,评价空气中的菌落数.结果 3年共采集样本120份,合格93份,合格率为77.50%;紫外线灯照射法、醋酸氯己定喷雾法和动态消毒机法的空气消毒合格率分别为66.04%、78.13%、94.29%,其中以动态消毒机法的消毒质量高,醋酸氯己定喷雾法次之,紫外线灯照射法差,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127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62株占48.82%,革兰阴性菌38株占29.92%,其他病原菌27株占21.26%.结论 医院妇产科分娩室空气质量总体上令人满意,动态消毒机法消毒能获得更优的空气质量、消毒更加彻底.

  • 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对相关性感染的控制分析

    作者:林海燕;谢海萍;林相彬;郑桑

    目的 对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PICC)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模式,探讨其对相关性导管感染的控制,为临床输液护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0年3月一2012年9月收治124例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给予加强型护理模式,待治疗后第8周末,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结果 研究组发生感染3例,感染率为4.84%,对照组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19.3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置管距感染发生的时间为(52.83±7.59)d,而对照组为(41.73±13.6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抽取导管血进行病原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8株,对照组共检出病原菌30株,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模式,对感染的发生率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效果.

  • 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患者脊柱固定术术后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红旗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脊柱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与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医院自2008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脊柱固定术后细菌感染的103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行常规综合疗法,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抗菌药物静脉用药时间及出院时总有效率及痊愈率;随访3~5年,对比两组患者再次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住院治疗、抗菌药物静脉用药时间分别为(21.2±8.7)、(19.7±8.3)d,观察组为(17.3±7.9)、(15.8±7.5)d,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和抗菌药物静脉用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总有效率均为100.0%;但对照组和观察组痊愈率分别为80.8%和92.2%,两组间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6,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未发生再次感染.结论 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脊柱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细菌感染,能缩短其治疗时间,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用药量,且疗效确切、痊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上海市14所医院自来水中潜在病原菌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周昭彦;胡必杰;鲍容;高晓东;崔杨文;沈燕;孙伟;周晴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14所医院自来水中常见潜在病原菌的污染程度,并分析革兰阴性杆菌阳性检出率与供水系统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培养方法检测医院自来水水样中的丝状真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结果 所有医院供水系统中均能分离到非结核分枝杆菌、丝状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84份水样的检出率分别为66.7%、50.6%和45.2%,仅少数水样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曲霉菌属;革兰阴性杆菌阳性检出率与水管道管龄、水龙头类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医院供水系统普遍受到病原菌污染,临床医师应对自来水相关的水源性感染提高警惕.

  • 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手术室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作者:唐芳;蔡建芬

    目的 探讨设置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手术室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6-2011年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27例,以2009年设置医院感染监控护士为界分为控制前(173例)和控制后(152例)两组,回顾性分析设置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前后CRBSI的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间、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发生血行感染、病原菌类型.结果 控制前、后CRBSI发生率分别为12.72%和4.61%,控制后CRBSI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前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为(45.82±12.51)d和(18.43±6.26)d,控制后分别为(31.27±8.46)d和(13.74±5.80)d,控制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31株,革兰阳性菌20株占64.52%,革兰阴性菌9株占29.03%,真菌2株占6.45%,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多,分别占38.71%和16.13%.结论 医院感染监控护士的设置可以明显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

  •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点观察

    作者:曹卓;叶再挺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征,为提高老年肺部感染诊断及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择120例中青年肺部感染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并发症、临床表现、起病情况、病变部位、白细胞异常、胸部X线检查、住院时间、死亡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存在并发症60.00%、临床表现中有消化道症状35.00%、神志改变17.50%、隐袭起病34.17%、双肺病变29.17%、胸腔积液22.50%、住院时间(17.12±4.45)d、死亡率9.17%,高于对照组的15.83%、16.67%、3.33%、13.33%、14.17%、3.33%、(11.43±5.12)d、1.67%;观察组咳嗽发热44.17%、白细胞异常58.33%,低于对照组的71.54%、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发病率高,临床特点不典型,预后较差,应对老年患者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给予重视,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提高诊断水平,确定感染对患者全面评估,重视全身综合治疗措施,预防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志伟

    目的 研究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近5年来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有无感染分为感染与非感染组,感染组11例,非感染组12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检验,将潜在相关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134例,11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8.21%;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中高血压(P=0.003)、糖尿病(P=0.007)、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P=0.001)的感染率分别为44.44%、50.00%、17.24%,感染组结石嵌顿天数、体重指数(BMI)分别为(54.00±18.97)d、(26.17±1.88),非感染组为(26.37±16.60)d、(22.64±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BMI>24及结石嵌顿时间长是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有糖尿病及结石嵌顿时间长,可增加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术前需对其进行必要处理.

  • 宫颈疾病与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彩娟;余玉香;罗健

    目的 探讨宫颈疾病与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诊断与预测宫颈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9月诊治的232例宫颈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HC-Ⅱ)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 (HPV-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病毒载量用相对荧光光度值(RLU)/阳性定标域值(CO)表示,并行阴道镜多点定位活检,所选患者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确诊标准,根据宫颈病理组织学结果和HR-HPV病毒含量作分组,分析宫颈疾病与生殖道HR-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232例患者中HR-HPV阳性检出72例,阳性率31.03%,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4%、61.54%、81.82%和100.00%,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10.27% (P<0.01);CIN和宫颈癌患者HR-HPV病毒载量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P<0.01),但不同宫颈疾病病变程度与HR-HPV病毒载量大小各组分布不完全相符.结论 生殖道HR-HPV感染与慢性宫颈炎的发生关系不大,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影响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细菌生物被膜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王世平;翟艳慧;谢克亮

    目的 分析耻骨上膀胱造瘘管内细菌生物被膜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探讨细菌生物被膜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2年4月81例在医院施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且长期留置造瘘管的患者的造瘘管标本,用刚果红培养基筛选出造瘘管生物被膜菌株,并对生物被膜菌进行半定量检测,对所得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81例造瘘管标本中筛选出生物被膜菌69株,阳性率为85.19%;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1株占44.9%,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株占15.9%,表皮葡萄球菌10株占14.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等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很高的耐药率均>60.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25.0%;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仅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定量研究显示,其密度均可高达4×108 CFU/ml.结论 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细菌寄殖和生物被膜形成是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发病因素和病原来源,随着生物被膜菌耐药性的升高,临床应根据菌株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金瑛;叶丹;吴玉琴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者发生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NICU100例PDRAB感染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PDRAB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PDRAB142株,主要来自痰液74株占52.11%,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血白蛋白、机械通气及头部引流管为P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GCS评分(OR=6.52,95%CI为1.83~18.09,P<0.0001)、血白蛋白(OR=1.82,95%CI为0.51~6.12,P<0.05)及头部引流管(OR=1.72,95%CI为1.21~1.73,P<0.05)是PDRAB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危险因素GCS评分待定时,应注意加强NICU的PDRAB患者的营养供给,及早地拔除引流管等措施,能够显著地降低感染率及病死率.

  • 下肢静脉溃疡表面病原菌感染分析

    作者:孙一峰;唐黎明

    目的 探讨病原菌感染对下肢静脉溃疡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590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将下肢静脉溃疡完全愈合的398例患者为完全愈合组,未完全愈合的192例患者为未完全愈合组;治疗前获取其溃疡的组织样本,治疗后进行6个月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溃疡组织样品进行病原菌的检测,探讨病原菌感染对下肢静脉溃疡的影响.结果 两组病例组织样本中均检出病原菌,完全愈合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6.7%、10.3%、40.45%,与未完全愈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愈合组的细菌总量明显少于未完全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类细菌含量与下肢静脉溃疡的愈合无直接关系,但是总体的细菌总量与溃疡愈合却有很大关联,应加强临床上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溃疡面的防护,避免细菌滋生影响溃疡面愈合.

  • PICU内环境清洁水平的量化评估

    作者:贾艳;许宏;马玉新

    目的 为量化评估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环境清洁水平、规范清洁流程、探索环境清洁效果的监测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手接触频率、人员活动以及与病患接触程度,选择PICU内22种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应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技术,比较了清洁前、清洁后即刻、2、4、8h的表面相对荧光强度(Relative Light Units,RLU)值.结果 护士桌板、简易呼吸器、监护仪按钮、输液泵面板、加压输液袋的充气皮球、床头桌板和尺子表面RLU值>500;清洁可有效降低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RLU值,但清洁后监护仪按钮、输液泵面板、床头桌板和简易呼吸器等RLU值上升较快,清洁后4h RLU值>500;血气分析仪按钮、进样口和操作台面测定表面RLU值>15 000,交叉污染风险高.结论 ATP荧光法作为检测工具能对医院环境清洁水平做出客观、实时的监测,量化的监测数据为改善术后监护病房内环境清洁水平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 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刘艳;郑晓明;李小林;王得玲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分布.方法 选取医院胎膜早破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伴新生儿感染的孕妇4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胎膜早破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但未出现新生儿感染的孕妇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数据比较.结果 观察组合并早产明显增多,占60.0%,对照组早产占25.0%;观察组破膜距分娩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分泌物与新生儿咽试子同时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9株占22.5%,革兰阴性杆菌13株占32.5%,明显多于其他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当注意病原菌检测,减少胎膜早破合并新生儿感染.

  • 肿瘤专科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李桃;陆俊国;龚光明

    目的 分析肿瘤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1-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及常见病原菌特点.结果 共监测住院患者357例,发生医院感染4例,感染率为1.12%,日感染率为6.08‰,经ASIS调整后日感染率为2.17‰;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及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共检出病原菌3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55%.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与3种侵入性操作无密切相关性;针对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等工作将是一项持续工程.

  • 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王卫华;周小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相关性感染因素,并提供预防对策.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肿瘤科使用PICC的3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化疗药物、操作人员经验、细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为13.61%;检出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50.00%;感染患者年龄(61.3±17.2)岁、导管留置时间(35.4±13.3)d、穿刺次数(26.3±11.2)次、化疗药物使用比例与未感染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患者的男女比例、病程(2.3±0.4)年、住院天数(32.3±12.5)d与未感染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年龄、导管留置时间长、化疗药物应用、操作经验不足是引起PICC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采取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减少置管时间、安全有效使用化疗药物,从而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骨髓炎保肢治疗的研究

    作者:李劲松;徐振宇;王建军;张娇;王相利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骨髓炎新的保肢临床疗法.方法 采用手术清创、术后放疗,应用抗菌药物和营养支持等新疗法治疗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患者为试验组,共68例;对照组62例采用普通疗法.结果 试验组68例患者,其中临床治愈57例,3个月~5年内复发11例,5年治愈率达83.82%;对照组62例,其中临床治愈28例,1个月~5年内复发34例,5年治愈率达45.16%.结论 试验组新疗法对老年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保肢治疗是一种有益探索.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持续灌注抗菌药物护理

    作者:姜芬芬

    目的 总结脑室内持续灌注抗菌药物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为颅内感染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36例颅内感染患者实施脑室内持续灌注抗菌药物治疗,并提供病情观察、体位、引流管、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等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引流管留置平均时间(52.3±4.8)d;33例颅内感染得到良好控制(91.67%),3例拔除引流管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平均随访(10.3±2.3)个月,治愈32例,治愈率为88.89%,死亡3例,死亡率为8.33%,1例放弃治疗,占2.78%.结论 脑室内持续灌注抗菌药物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显著,在围术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

  • 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的菌群分布与疗效分析

    作者:董爱芬

    目的 对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OIOFR)的细菌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OIOFR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前采用需氧和厌氧培养方法分离培养183份感染标本的细菌,随机表法将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83例OIOFR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经过3d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 183例OIOFR患者细菌检出489株,其中厌氧菌283株占57.9%,需氧和兼性厌氧菌206株占42.1%;检出优势细菌依次为口腔链球菌群、产黑色素厌氧菌、消化链球菌和普氏菌,分别占27.6%、13.7%、10.8%、10.65%,其次是表型葡萄球菌、CO2噬纤维素菌、放线菌属、梭杆菌属、嗜血菌属、优杆菌属及奈瑟球菌属,分别占6.7%、6.3%、6.3%、6.1%、5.0、3.9%及1.8%;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痊愈率分别为39.3%、57.4%和78.7%,3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OIOFR,标本兼治、疗程短、治疗成本低、治愈率高.

  • 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的描述性研究

    作者:赵进;刘运喜;邢玉斌;杜明梅;索继江;贾宁;高岩;任世旺;刘玮

    目的 描述医院感染在时间、科室和患者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和2011年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收集患者的住院基本资料和医院感染相关资料,建立住院患者与医院感染患者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年收纳住院患者23.3万例,发生医院感染4640例、11 784例次,感染率为1.99%、例次感染率为5.05%;2011年医院感染率为1.93%,略低于2010年的2.02%(P<0.05);男性感染率为2.15%,女性为1.79%,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4岁儿童、>75岁老年患者感染率高于青壮年患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感染率分别为23.73%、11.18%、9.77%、9.43%和8.24 %;呼吸、血液和泌尿系统是常见的感染部位,分别占50.91%、15.16%、14.17%;细菌和真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9.26%.结论 建立了两年住院患者和医院感染患者数据库,明确了医院感染在时间、科室和患者中的分布及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主要发生科室和病原体,为进一步的目标性监测奠定了基础,并为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依据.

  • 羊水粪染及与羊膜腔感染的关系

    作者:郑俊虎;郑骆颖;王大化;吴方春;何根华;翁小芳;舒雪梅;高国慧

    目的 评价在喉镜直视下用一次性吸痰管气管插入清理羊水Ⅲ度粪染且无活力的足月新生儿呼吸道的临床效果,验证羊水胎粪污染与羊膜腔感染有无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9月产科分娩的羊水Ⅲ度粪染且无活力的足月新生儿共120例患儿,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及羊水清的正常新生儿为羊水清组60例,比较两组完成一次吸引所需时间、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率、再次气管插管率等.结果 试验组完成一次吸引所需时间(16.88士2.11)s,对照组(20.70±3.02)s;试验组并发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用氧时间(54.25±21.23)h,对照组(99.75±36.87)h;试验组再次气管插管率及MA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胸外按压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羊水清组中羊水IL-6含量、炎性细胞浸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喉镜直视下用一次性吸引管吸引气道可以更有效地清理气道,减少再次气管插管率,并能减少MAS的发生率;羊水粪染与羊膜腔感染无相关性.

  • N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法欣

    目的 控制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自2007-2011年入住NICU并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进行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NICU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2007-2011年NICU进行中心静脉置管778例次,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175例次,发生率为22.4%,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平均时间9.1d;送检导管中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40.2%,导管血送检病原菌检出率为4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及置入三腔导管进入终的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3.777、9.094和7.342.结论 N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高,中重度昏迷、糖尿病史及置入三腔导管是发生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重点防护.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徐恒艺;王钱荣;姚煜明

    目的 观察并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普通吸痰管吸痰对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1年7月31日行气管插管维持机械通气手术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79例,分别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床边吸痰和普通吸痰管吸痰,入院前感染的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肺部哕音、X线胸片、痰细菌培养、体温和白细胞计数等,判定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5.88%和19.2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气管插管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并对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感染率,疗效优于普通吸痰管.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杜春燕;仝进毅;孙胜男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为其寻找佳的预防措施与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7月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1082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自身、手术及用药3个方面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082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有50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62%;经对比发现,自身因素中,年龄≥60岁、ASA分级Ⅲ级、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7d及伴有基础疾病或感染与切口感染相关,感染率分别为2.50%、3.06%、4.58%、2.60%、6.42%、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因素中,手术时间≥2h、急诊手术、接台及非主刀缝合人员与切口感染相关,感染率分别为2.23%、4.14%、2.62%、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因素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围术期用药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围术期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冯柳芳;宋莉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专职人员、科室感染控制人员组成小组,床旁调查与查看病历相结合,对2011年9月29日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结果 应查住院患者672例,实查672例,实查率达100.00%;医院感染37例,现患率为5.5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56.76%.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高危科室的目标监测,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 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全身炎症反应影响

    作者:张大明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LPLD)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全身炎症反应包括内毒素、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单核细胞NF kB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给予LPLD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各32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第1、3、7、10天血浆内毒素、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单核细胞NF-kB活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研究组内毒素、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单核细胞NF-kB活性分别为(1.63±0.14)pg/ml、(79.26±17.55) pg/ml、(55.87±11.42) pg/ml、(112.23±17.34) pg/ml、(57.4±1.8)%,对照组分别为(3.23±0.38) pg/ml、(136.33±36.95) pg/ml、(223.17±33.75) pg/ml、(314.25±143.32) pg/ml、(88.5±5.4)%,各项指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LD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减轻内毒素血症,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及口腔消毒对感染预防价值

    作者:王维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并观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消毒处理对VAP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45例确诊为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痰培养进行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法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另分别选取53例及62例进行呼吸机治疗的ICU住院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干预组在呼吸机治疗前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对口腔进行消毒,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气道细菌检出率、发热及咳嗽天数等临床指标.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株占66.27%,革兰阳性菌17株占20.48%,真菌11株占13.25%;前3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07%、15.66%、14.58%;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但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及呋喃妥因菌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为100.00%;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消毒干预后,ICU住院患者VAP发病率及气道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45%、9.68%,均显著降低,发热天数(3.14±1.07)d及咳嗽天数(3.28±1.17)d均显著缩短.结论 VAP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治疗前进行口腔消毒干预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 神经外科病房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感染管理与控制措施

    作者:朱丽娟;巴华君;张飞云;王苹;李晓微;张纯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并提出护理预防控制措施,为减少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神经外科病房70例人工气道患者痰培养结果.结果 70例患者中有54例痰培养结果阳性,感染率77.1%;共分离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7株占69.1%,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21.6%;革兰阳性菌27株占27.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5.4%;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占3.1%.结论 神经外科病房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病原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的落实等,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途径.

  • ICU自来水非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鲍容;胡必杰;周昭彦;高晓东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来水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污染与分布.方法 采集医院ICU水龙头水样,过滤后进行NTM培养,培养出的NTM经Ziehl-Neelsen染色初筛后,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细菌种类.结果 6个ICU共收集水样28份,检出NTM 25株,检出率为89.3%,检出浓度范围为2~300CFU/L,各NT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养获得NTM 28株,分属5种,包括鸟分枝杆菌8株占28.6%、堪萨斯分枝杆菌6株占21.4%、微黄分枝杆菌6株占21.4%、脓肿分枝杆菌5株占17.9%和马德里分枝杆菌3株占10.7%.结论 ICU自来水NTM污染情况普遍,部分为临床常见致病菌,存在引发医院感染的隐患,应予以重视.

  •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韦柳华;黄志卓;李梦薇;彭华;蒋利君;莫善颖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结果判断参照CLSI 2010年标准.结果 95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分布于ICU36株,占37.8 %,其次为神经外科26株,占27.3%;以痰液分离多45株占47.4%,其次为肺泡灌洗液33株占34.7%;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为3.2%,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7.1%;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为10.7%,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较低0~16.1%,恶臭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33.3%,短黄杆菌仅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褪色沙雷菌仅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敏感.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不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比铜绿假单胞菌更严重,因此应谨慎、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密切关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更好地控制细菌感染.

  • 血液需氧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涂斌;王剑;袁秀兰

    目的 回顾性分析3年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了解病原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血液需氧培养标本3380份,采用VERSATREK-48型全自动血液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HX-21型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纸片扩散法(K-B法)对药敏试验进行补充.结果 3380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05株,培养阳性率14.94%,其中革兰阴性菌244株占48.32%,革兰阳性菌237株占46.93%,真菌24株占4.75%;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75%、16.83%、10.8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5.29%和36.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0.00%和76.80%;病原菌检出率高的病区是神经内科155株占30.69%,其次是呼吸内科占21.39%、新生儿科占20.79%;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9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为0;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67%和20.00%.结论 血液培养中葡萄球菌属是主要致病菌,但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感染也在逐渐升高,深部真菌的感染也不容忽视;只有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高耐药与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

  • 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分析

    作者:张明;童静;郭献阳;潘利伟;章义利;陈如杰;金胜威

    目的 了解ICU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感染与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用药,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ICU分离的182株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9月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培养标本中总分离率从7.6%升至9.4%;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四环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0.3%~31.4%、55.6%~25%及42.9%~32.5%,对亚胺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1.2%和>61.4%,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6.2%;鲍氏不动杆菌在下呼吸道标本检出率高,其次是泌尿生殖道、手术创口检出率分别是85.7%、4.9%和3.8%;鲍氏不动杆菌在2012年检出泛耐药株达42.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是医院ICU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头孢哌酮/舒巴坦、四环素类及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选择.

  • 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章白苓;桂炳东;胡龙华;贾坤茹;胡暁彦

    目的 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和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2011年ICU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共206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 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选择60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和30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氏不动杆菌(ISAB)进行耐药性比较分析.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均>7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率均>5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36.9%;IRAB与ISAB比较,IRAB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均>90.0%,而ISAB耐药率分别33.3%、23.3%、26.7%,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耐药率>80.0%,而ISAB耐药率分别30.0%、23.3%,除头孢西丁、磺胺甲噁 唑/甲氧苄啶耐药性较一致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是ICU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率高,耐药谱广,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力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综合感染分析

    作者:王晓东;王俊平;李争艳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并进行综合感染分析,为临床预防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38例患者,对其206份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份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68株,革兰阳性菌占42.26%,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6.7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3.10%;革兰阴性菌占30.9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10.71%、鲍氏不动杆菌占10.12%;真菌占26.79%,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8.45%.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医院感染.

  • 2005-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迁

    作者:王世瑜;刘晔华;陈锦艳;张坚磊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点和变迁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2005-2010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及耐药率.结果 6年非重复分离革兰阴性杆菌11 925株,占所有住院非重复分离病原菌的49.9%,且分离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4.0%,居首位;其后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8.2%、17.5%和1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约占60.0%;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稀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8.5%和25.2%;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3.4%和22.3%,呈逐年上升;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从2007年开始下降,与该类药物用药频度相关.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细菌学监测和动态分析,对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暴发流行具有积极意义.

  •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胜;陈素梅;刘东声;王飞

    目的 了解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E)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分别检测黏液型和非黏液型PAE各45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黏液型PAE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氨曲南、哌拉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95.6%、91.1%、86.7%、84.4%、68.9%、66.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均为93.3%,对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均为89.9%,均高于非黏液型PAE药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室培养出黏液型PAE时,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特点,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2007-2011年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趋势分析

    作者:黄朝晖;范晓玲;胡瑜

    目的 了解医院2007-2011年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变化趋势,并对其耐药性进行监测分析,为临床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临床送检标本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所分离的主要病原菌构成比以及耐药率分别进行统计.结果 2007-2011年主要病原菌检测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ECO)、金黄色葡萄球菌(SAU)、铜绿假单胞菌(PAE)、肺炎克雷伯菌(KPN)及鲍氏不动杆菌(ABA),2007年5种病原菌分离和构成比分别占26.5%、23.2%、12.6%、6.3%及5.9%;而在2011年则分别占15.2%、10.3%、23.4%、6.8%及15.4%;检出的ECO、SAU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26.5%、23.3%下降至2011年的15.2%、10.3%;而PAE的构成比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12.6%上升至2011年的23.4%,后两年构成比连续居于首位;KPN的构成比整体较稳定;而ABA构成比波幅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ECO、PAE、KPN、ABA这4种革兰阴性菌均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率,约100.0%,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也逐渐上升;KPN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PAE和ABA两种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在近5年中上升迅速;SAU对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未出现耐药菌.结论 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PAE和ABA构成比逐渐上升,青霉素类药物已经不适合于临床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能在控制ECO和KPN的医院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能有效控制PAE和ABA的传播,临床上需重视住院患者病原菌标本培养,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

  • 门诊与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比较

    作者:陈中举;李丽;张蓓;简翠;田磊;高随;闫少珍;孙自镛

    目的 分析门诊与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466株分离菌的分布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鉴定细菌,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应用WHONET 5.6软件数据分析.结果 门诊组分离病原菌144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43.7%、50.7%和5.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1.5%、16.6%和15.2%;住院组分离病原菌322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46.6%、50.6%和2.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9.6%、15.2%和13.0%;住院组与门诊组MRSA检出率分别为84.1%和29.0%;住院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门诊组(P<0.05);住院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10.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0%.结论 临床医师要密切关注分离菌的变迁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R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多药耐药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锦;张明华;靳颖;王俊妨

    目的 通过观察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多药耐药的危险因素,以达合理治疗.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0月RICU 20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常规微生物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将多药耐药感染患者列入观察组,非多药耐药患者列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04例患者的痰液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62株,革兰阴性杆菌138株占52.7%,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为23.7%;革兰阳性球菌84株占32.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为22.1%;真菌40株占15.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4%;多药耐药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多药耐药菌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机械通气时间>2周、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糖尿病病史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引起R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为合并糖尿病、COPD、机械通气时间>2周及长期应用三代头孢或碳青霉烯类药物等,应检测其病原菌及耐药性,积极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 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属与衣原体属感染检测及药敏分析

    作者:程爱花;蔡仙丽;郭丙静

    目的 探讨1286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感染状况,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1286例女性患者,取宫颈分泌物,采用培养法检测支原属体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对衣原体属进行检测.结果 1286例女性患者中,沙眼衣原体(Ct)阳性106例,阳性率8.2%;支原体属阳性568例,阳性率44.1%,其中人支原体(Mh)阳性42例,阳性率3.2%、解脲脲支原体(Uu)阳性368例,阳性率28.6%,Uu+ Mh阳性158例,阳性率12.3%;Uu+Ct混合感染41例,阳性率3.2%;支原体属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单纯Uu和Mh红霉素均保持比较高的耐药性,两者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加强.结论 对女性生殖道疾病患者进行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检查,并进行药敏试验,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 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向欣;尹素凤;刘运秋;李学英

    目的 明确临床住院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出的真菌及其药敏率.结果 共检出真菌514株,检出高的分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372株占72.37%、热带假丝酵母菌68株占13.23%、光滑假丝酵母菌26株占5.06%;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和重症监护病房;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30.00%;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92.31 %、59.09%,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为86.36%.结论 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各种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并考虑每种抗真菌药物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关系探讨

    作者:李增清;陈永新;钟纪茵;李文仲;张宇昕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并对各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41.79%;对照组患儿中有6例血清MP-IgM阳性,阳性率为12.24%,两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EO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当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 老年患者常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苗秀英;许夕海;胡立芬;程君;叶英;李家斌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08-2010年老年患者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08-2010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网络医院门诊或住院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版判断结果.结果 2008-2010年共收集老年患者革兰阳性球菌3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9株,占28.6%,溶血葡萄球菌53株,占17.0%,表皮葡萄球菌44株,占1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51.7%,MRSA耐药严重,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外,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7.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0.0%;3年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较为敏感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7.1%,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肠球菌.结论 老年患者革兰阳性球菌耐药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患者合并分枝杆菌菌血症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刘淑梅;于艳华;赵秀英;陈铭;郭彩萍;吴昊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MYC)菌血症的播散性,为临床确诊HIV感染或AIDS患者合并MYC菌血症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 用BACTEC Myco/F Lytic(MFL)培养基配合BACTEC 9120血培养仪对278例可疑合并MYC感染的HIV或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培养,DNA微阵列芯片法对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278例患者血培养分析显示,MFL血培养的总阳性率为5.40%,其中13例占86.67%,阳标本经菌种鉴定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MTU)生长,2例阳性标本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中的鸟分枝杆菌生长,占13.33%.结论 MFL血培养法诊断MYC菌血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多次培养增加阳性率,能协助临床诊断MYC菌血症,同时要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需采用多种方法对多份样本和多种类样本同时检测.

  • 艾滋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余丰;梁飞立;卫奕荣;邓梅花;黄庆梅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50例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结果 50例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检出革兰阴性杆菌20株占40.0%,以沙门 J菌属多占16.0%,耐药率>50.0%的有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分别为80.0%、60.0%、55.5%、50.0%、50.0%,疗效好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检出革兰阳性球菌8株占16.0%,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12.0%,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75.0%、62.5%、50.0%,对克林霉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及苯唑西林均100.0%敏感;检出真菌22株占44.0%,马尔尼菲青霉菌多占36.()%,对氟康唑、两性霉索B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结论 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常见的病原菌为真菌,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积极完善血培养,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 医院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向阳;闫灿

    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11年1-12月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依据2010年CLSI标准判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4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下呼吸道分泌物检出高,检出率为72.1%,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疾病;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高达74.7%,对加酶抑制剂的复合类抗菌药物比单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好;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有显著增高,分别为41.3%和38.5%,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20.0%.结论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高耐药性,应加强医院感染的检测与控制.

  • 127株不动杆菌属细菌的科室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张文虹

    目的 了解医院不动杆菌属细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医院2008年2月-2010年10月痰标本分离出的127株不动杆菌属细菌进行药敏分析,并比较主要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在科室的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2688份痰标本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19株、鲁氏不动杆菌8株,检出率为4.4%、0.3%;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平均耐药率高达80.9%,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表现出敏感,敏感率为65.5%、耐药率19.3%;而鲁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低,平均耐药率为22.1%;检出的119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送检的痰液标本,占总株数的82.4%;多药耐药株、泛耐药株分别为73、24株,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的多药耐药株、泛耐药株数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1).结论 痰液标本中分离的不动杆菌属菌株主要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多药耐药株、泛耐药株占有很高的比例,加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药的开发,控制医院感染的蔓延已刻不容缓.

  • 烧伤创面肠杆菌属细菌感染的耐药性调查

    作者:王社梁;钱小毛;王亚玲

    目的 了解烧伤创面肠杆菌属细菌感染株的耐药性,为烧伤创面抗感染治疗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ESBLs和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试验.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12月从住院的烧伤患者创面标本中共分离获得72株肠杆菌属细菌,主要菌种是阴沟肠杆菌(ECL)54株,占75.00%,产气肠杆菌(EAE)12株,占16.67%;ECL和EAE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98.15%;第三代头孢耐药率为35.20%~66.67%,头孢吡肟为7.41%和33.33%,1株ECL对亚胺培南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较低;三维试验证明ECL和EAE的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25.93%和41.67%,AmpC酶阳性率为31.48%和33.33%,10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结论 烧伤创面感染的肠杆菌属细菌主要是ECL和EAE,感染菌耐药率严重,产酶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实验室应及时向临床提供细菌产酶的信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用药.

  • 老年晚期肺癌化疗前后肺部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变化研究

    作者:竺顺斌;杜开齐

    目的 研究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肺部感染菌谱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预防治疗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76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比较化疗前后菌谱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化疗前检出病原菌62株,化疗后检出72株,化疗前、后细菌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7.42%、44.44%,化疗后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耐药率化疗前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头孢克洛、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45%、19.35%、6.45%、8.06%,化疗后分别为33.33%、61.11%、37.50%、33.33%,化疗后氨曲南、氨苄西林、头孢克洛、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化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细菌分离率增高,化疗对于主要抗菌药物敏感性影响不大,但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加.

  •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郑文华;王健;李奕萍

    目的 分析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危重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2011年10月ICU所送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618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00株,占64.7%,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阳性球菌46株,占7.5%,以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真菌172株,占27.8%,以白色假丝酵母为主;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严重,常呈多药耐药.结论 ICU患者常呈多重感染,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多药耐药,定期对ICU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医师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ICU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江金彪;林应荣

    目的 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8例,对其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分离病原菌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88例患儿送检痰标本275例次,共分离出病原菌236株,检出率为85.8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7株占58.05%,革兰阳性球菌80株占33.90%,真菌19株占8.05%;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3.10%、89.66%、82.76%,对亚胺培南10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6.30%、92.59%、96.3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低为0.结论 掌握好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呼吸科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朱景倩;赵建平;涂军伟;盛琳;陈慧君

    目的 分析医院2011年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仪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 2822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326株占74.8%;革兰阳性菌110株占25.2%;检出率排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株分别占38.6%和58.4%,产ESBLs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酶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0.0%,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对该地区病原菌进行监测,掌握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 女性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及人支原体耐药性变迁分析

    作者:沈国森;叶光勇

    目的 分析杭州地区女性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耐药性变迁.方法 对28 397例女性患者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属检测,对Uu和Mh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9-2011年支原体属阳性的标本为15 998例,阳性率为56.34%;其中单纯Uu感染占75.94%,单纯Mh感染占2.19%,Uu和Mh混合感染占21.87%;Uu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率2009年为46.07%、2010年为49.46%、2011年为53.22%,2009年均低于2010年和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均有上升趋势;Uu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2009、2011、2010年分别为72.97%、73.93%、75.28%.结论 杭州地区Uu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有明显增加趋势,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减少经验性用药,加强支原体属的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于守丽;孙艺铸;于清霞

    目的 了解并分析医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各科室的用药及预防医院感染,为临床的治疗和细菌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各临床科室病房的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仅对分离培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K-B法对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医院住院患者中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454株,主要来源于痰液占76.2%,其次为分泌物和血液,分别占6.0%和5.7%;临床科室分布中主要以ICU为主占55.3%,其次为神经外科和小儿内科,分别占10.6%和4.8%;鲍氏不动杆菌对呋喃妥因、头孢唑林耐药率高,均为100.0%,其次是氨苄西林、氨曲南,均为98.2%.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主要侵及ICU、神经外科、小儿内科等危重、抵抗力低下、术后易感染的患者,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危害不容忽视,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2009-2011年胆汁培养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作者:金利民;吴晓燕;倪侃翔

    目的 了解医院2009 2011年胆汁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的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接受胆道手术治疗患者,于术中或ERCP治疗所取胆汁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9-2011年共分离病原菌72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7株占68.74%,革兰阳性球菌179株占24.76%,真菌47株,占6.50%;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3.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15.00%;铜绿假单胞菌除美罗培南外,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敏感性较好,3年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胆道感染3年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变化不大,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肠球菌属为辅,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对胆道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非常重要.

  •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

    作者:陈海敏

    目的 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34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液病原菌检测,对检出病原菌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检出87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64.93%;其中革兰阳性菌61株占70.11%,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1.03%、20.69%,革兰阴性菌26株占29.8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16.09%、5.75%;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红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均有一定耐药性.结论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并且感染菌已对临床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一定耐药性,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选取敏感药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作者:吕炜;崔文珍;李贵玲;韩崇旭

    目的 监测和分析扬州地区2009-2011年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 5.3软件分析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2009-2011年的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仍位于首位(35.19%~42.19%);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和屎肠球菌的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分别从2009年5.66%、3.68%、3.77%上升至2011年7.31%、4.78%、5.43%;奇异变形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5.92%降至2011年的3.87%;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90.00%;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稳定在约45.00%;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结论 定期监测和分析当地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杨继勇;罗燕萍;沈定霞

    菌耐药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生物学特征

  • 不同干手措施对手卫生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方便、经济、有效地措施之一,随着医院感染负担的加重、疾病多样性和治疗复杂性以及多药耐药菌的频发,手卫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未执行手卫生被认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造成多药耐药菌传播的主要原因,并且也是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危险因素[1].接触微生物定植患者和手、病室环境极可能被污染,研究表明,在接触住院患者环境表面后,53%的患者手培养出≥1种病原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常分离到.而针对VRE传播的多项研究表明,与接触定植患者和病室环境一样,医务人员可能在接触VRE定植患者的环境后污染手或手套,因此,接触患者环境后应洗手.

  • 肠球菌属感染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伍万;江荣林;雷澍;王灵聪;智屹惠;吴艳春;黄立权;朱美辉

    肠球菌属是医院感染常见的致病菌,近年来检出率逐浙升高,耐药程度日趋加重,已成为当今感染医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综述着重介绍肠球菌属流行病学、菌株特点、耐药机制、致病因子、临床表现及治疗等问题.1流行病学肠球菌属是一种重要的乳酸菌,当发生细菌移位后则可导致感染.肠球菌属感染主要以泌尿系感染多见,其次为下呼吸道和手术部位感染.肠球菌属感染患者中,医院感染病例占63.42%,>60岁占64.41%,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老年病房、肿瘤科等[1].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快速鉴定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的应用

    作者:黄声雷;胡必杰;周春妹;马坚

    目的 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MS)在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7月-2013年1月分离自血液的194株CNS;分别使用MS和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细菌鉴定仪)鉴定到种,当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时使用16S rRNA测序方法进行确认,比较两种鉴定方法的符合率及准确性,评价MS使用价值.结果 194株CNS中148株两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符合率76.3%,以16S rRNA方法为金标准,MS和细菌鉴定仪与16S rRNA的结果假定符合率分别为98.9%和76.3%,两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S用于鉴定CNS比传统方法快速、准确和价廉.

  • 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判读药敏试验的方法

    作者:钟建平;金法祥;王华钧;许文芳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判读药敏试验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有效检测手段.方法 采用MGIT液体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利用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的MGIT液体培养管作为原始管,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的药敏检测,与传统L-J培养比例法药敏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148份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固体罗氏培养阳性检出率41.8%,MGIT液体培养阳性检出率48.0%,液体培养阳性检出率比固体培养高6.2%;45例液体药敏与比例法检测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平均8.4d报告药敏检测结果,与传统L-J培养比例法药敏检测28 d报告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荧光判读药敏试验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有效检测手段,值得推广.

  • ChromID MRSA琼脂在筛查临床与环境微生物标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准确性比较

    作者:周春妹;胡必杰;谢红梅;黄声雷;崔扬文;沈燕;孙伟;周晴

    目的 比较临床和环境两种不同标本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培养基(ChromID MRSA)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准确性.方法 用ChromID MRSA琼脂筛查SICU患者主动筛查呼吸道标本和环境物体表面标本,对出现的绿色典型菌落进行MALDI-TOF质谱仪细菌鉴定和mecA基因确认MRSA,同时将血培养中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接种在ChromID MRSA琼脂,观察抗干扰情况.结果 用ChromID MRSA琼脂筛查人体标本中的MRSA,符合率高达97.0%,而在环境标本中使用符合率较低,仅为33.0%.结论 ChromIDMRSA琼脂适用临床标本的快速筛查,在环境标本中使用需要附加鉴定试验确认.

  • 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饶冠利;周文聪;季青;张德忠

    目的 了解临床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株的出现.方法 采用K-B和MIC法测定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8种常见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共分离出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276株,对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帕珠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6.38%、43.48%、42.72%、55.43%、65.22%、61.96%、52.54%、53.62%,且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敏感株(P<0.05);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的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加替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分离株对多种常见氟喹诺酮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

  • 2533例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作者:黄冠新;廖丹;班莉婵;文莉平;黄卫民;陶娥娇;黄维真;饶洁雯

    目的 分析2011年医院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细菌耐药性,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调查2011年1-12月在医院行剖宫产的所有出院产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按是否存在感染分为两组,感染组为剖宫产手术合并感染者,非感染组为单纯刮宫产手术患者,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共监测剖宫产产妇2533例,全部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其中感染组709例占28.0%,非感染组1824例占72.0%;围手术期用药,按围术期用药2022例占79.8%,未按围术期用药511例占20.2%;术中出血>1500 ml或手术时间>3 h 26例,追加使用8例占30.8%,未追加使用18例占69.2%;联合用药单用2364例占93.3%,二联153例占6.1%,≥3联16例占0.6%;用药时间<48 h 728例占28.7%;使用抗菌药物15种、2959例次,其中头孢呋辛2406例次占81.3%,克林霉素240例次占8.1%,左氧氟沙星102例次占3.4%,阿奇霉素81例次占2.7%,甲硝唑73例次占2.46%,头孢他啶24例次占0.8%.结论 临床医师已普遍重视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用药品种及联合用药较规范,但存在疗程偏长、用药时机欠规范等问题,是今后需改进的问题.

  •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林孟相;郭蕾;郭献阳;庄荣;金胜威;应斌宇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10月3例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多次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提示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或耐药,选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1例治愈,2例改善,其中有1例细菌得到清除,疗程8~16 d,临床疗效较满意.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清除效果尚不明确,但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刘学东;魏风芹;栾念旭;魏东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注射对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56例和哌拉西林/舒巴坦(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2.5g,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3.0g,2次/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14 d,所有入选病例均完成治疗,未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30例,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临床疗效更好,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注射安全、有效地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且具有低附加损害的特点,无1例患者出现伪膜性肠炎及二重真菌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 应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医院抗菌药物用药质量

    作者:周娟;陈璐;李强;朱晓伟

    目的 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或优劣解距离(TOPSIS)法对某医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用药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医院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并探索医院抗菌药物用药质量的适宜综合评价方法.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7-2011年某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的管理数据,以年度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包括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费用、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等10个指标,应用TOPSIS法对医院抗菌药物用药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某医院抗菌药物用药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度指标值好,2007年度差,与优值的相对接近度分别为0.5028和0.4496.结论 利用TOPSIS法对抗菌药物用药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可信,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前后横断面对比分析

    作者:许群峰

    目的 调查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后临床用药的效果,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实施管理前的2011年2月22日全院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理后的2012年2月22日全院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管理前579例住院患者中251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35 %,总DDD为433.6,使用强度为89.46 DDD;管理后676例住院患者中234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62%,总DDD为399.6,使用强度为61.78 DDD;管理后眼科、关节病科、腰腿痛科、妇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显著,使用率分别由管理前的42.86%、53.33%、40.00%、57.14%降为管理后的12.82%、13.33%、17.39%、30.95%.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渐趋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显著下降,但使用强度仍与卫生部要求的<40 DDD有较大差距.

  •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刘金永;孙增先;张骞峰;高山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存在问题,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18例手术病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40例,使用率为64.2%;主要集中在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术前2h抗菌药物使用率占38.6%,术后达61.4%;用药持续时问<24 h的仅为15.7%;抗菌药物选用、用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等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不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较普遍,应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临床药师参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药学监护的探讨

    作者:朱延焱;田伟强;朱雅艳;叶伟红;华俊彦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重症患者治疗过程用药监护,从制定治疗方案、给药形式、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经济学评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结果 经过积极的抗真菌、激素、氧疗及对症治疗,以及积极合理的药学监护,该患者痊愈出院,应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治疗,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学监护,为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护士与临床药师合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模式初探

    作者:王丽春;赖瑛;曹珍

    目的 探讨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模式,促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体现院感科护士及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 院感科护士与临床药师紧密合作,利用参加医院内科三级查房机会,组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检查小组,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对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病历记录及合理性等进行检查及干预.结果 内科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上升至82.6%,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较2010年下降了13.5个百分点,微生物送检合格率、病程记录的完整性以及使用指征的掌握、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等方面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结论 医院感染科护士与药剂科临床药师密切合作、专业互补的模式,可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合理性,体现了院感科护士及临床药师在其中的作用.

  • 320例肿瘤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杜娟;张斌;赵秀莉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外科肿瘤手术患者出院病历320份,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结果 320例肿瘤手术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16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5%,Ⅱ类切口手术15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5%;术前绘药时机正确率为93.7%;在17例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中,无1例于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一联用药为主;平均用药疗程Ⅰ类切口手术1.9d、Ⅱ类切口手术5.6d;所选预防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80.8%.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较高、起点偏高、用法及用量不合理、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疗程过长等问题;Ⅱ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合理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使用.

  • 门诊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用药评价

    作者:邓永坤;袁芳;余丽梅;曹亚

    目的 评价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2011年8月份10d的抗菌药物处方.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占17.57%;静脉给药处方占27.10%,预防用药占21.50%;单用占72.34%,二联占26.73%,三联占0.93%;处方金额排前4位的依次为慢性胃炎、下呼吸道、男及女生殖系统感染用药;使用频次列前5位的依次是大环内酯类、三代头孢、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硝基眯唑类;非限制使用品种使用频次占55.29%、限制使用占38.24%、特殊使用占6.47%;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处方占85.79%,其中用法、用量及遴选药品不适宜、用药指征不强为主要问题,分别占不合理用药总频次的27.95%、20.75%、17.76%.结论 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明显,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控制.

  • 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陈叶红;丁洁卫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常见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5113株,革兰阳性菌占17.7%,革兰阴性菌占8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分别占该菌种的21.3%、33.8%、17.7%、1.0%;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DDDs排序一直保持在前2位,美罗培南、亚胺培南DDDs排序逐渐后退直至停用,氨曲南DDDs每季度逐渐增加;氨苄西林/舒巴坦DDDs后3个季度平均比第一季度下降73.6%;头孢噻肟DDDs第四季度比前3个季度平均下降86.4%;全年米诺环素DDDs低,为28个治疗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日均费用高,为798.0元/d.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用药频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氨曲南用药频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各种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对医院内细菌的耐药率有较大影响,应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产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