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结核T细胞斑点技术辅助诊断疑似结核病1例

    作者:金益军;陆建红;董长林;陈国军;吴子龙

    结核T细胞斑点技术是通过检测结核感染后,T淋巴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细胞因子γ-干扰素诊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一种新技术,笔者运用该技术辅助诊断疑似结核病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男,21岁,主诉咳嗽、少量白色黏痰,伴有畏寒、寒颤、盗汗,不明原因发热半月,无明显规律,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 采供血工作中止血带的消毒与管理

    作者:高美叶;李建伟;任红霞;张涛

    止血带虽然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但每日使用频率很高,消毒前100%染菌,所以污染的止血带往往是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来源,做好流动采血车非一次性物品的清洁与消毒,是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保证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供应室备好长约50 cm的新止血带,约3 000条周转使用.

  • 创伤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王殷红;陈俊华;李锡生

    目的 分析创伤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创伤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监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41例创伤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为主,占65.85%,其次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分别占20.83%、16.66%、2.44%,共分离出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占54.55%,革兰阴性菌19株占43.18%,真菌1株占2.2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高度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高度敏感.结论 创伤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应加强医院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指导临床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申桂娟;陆军;祝进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MRSA检出结果、临床分布和耐药率.结果 2007-2011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38.6%、29.5%、10.3%、15.7%和23.5%;其中医院感染占77.0%、社区感染占23.0%;主要分布在ICU、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分别占25.3%、20.7%、9.2%、8.5%、7.8%;主要检出标本为痰液、脓液/创面分泌物、血液、尿液,分别占69.6%、21.2%、5.1%、2.3%;耐药率<30.0%的只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氯霉素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等临床不常用的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对MRSA仍保持高敏感性,耐药率为0.结论 多药耐药菌防控应重点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神经内外科的管理,规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医院环境与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可有效预防MRSA医院感染的发生.

  • 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患者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的变化研究

    作者:陆帅;沈娟;陆明荣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的变化,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探寻新的诊断指标,为前列腺癌变的预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78例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9例,A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500 mg,每天1次;B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500 mg/次,每天1次,均持续给药3周,患者均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血清总PSA (tPSA)及游离PSA(fPSA)含量的变化.结果 抗感染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PSA由(11.97±3.21)、(12.04±1.96)ng/ml降低至(9.24±1.04)、(9.57±4.69) ng/ml(P<0.05),fPSA/tPSA值由(13.70±5.11)%、(13.81±5.43)%明显升高至(16.13±6.02)%、(15.67±3.01)%(P<0.05);经抗感染治疗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水平得到明显降低(P<0.05),但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无明显变化;PSA的变化对前列腺良、恶病变的诊断ROC曲线分析显示,其具有中等诊断正确性,灵敏度为65.87%,特异度为89.23%.结论 抗感染药物能够有效调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水平,结合PSA水平的检测能够提高患者前列腺良、恶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 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莺;吴水燕;丁云芳;柏振江;项龙;陈红梅;徐忠;华军

    目的 探讨非发酵菌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19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非发酵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检出375株非发酵菌,排名前4位的非发酵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27.47%、24.54%、20.00%、14.93%;耐药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有较高的耐药率,仅对氨基糖苷类及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美罗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表现出一定敏感性,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以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高度耐药,仅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喹诺酮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为敏感.结论 非发酵菌为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及该菌耐药机制合理用药.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祥文;汪勇军;吴先华

    目的 探究医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控制CRBSI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320例CRBSI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结果 2009-2012年送检的静脉导管培养标本3 532份,阳性株320株,阳性率9.1%,4年来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2.59%、43.06%、45.24%、54.55%,呈现上升趋势;2009-2012年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由20.37%升至39.09%,头孢他啶耐药率由38.89%升至52.72%;2012年分离出3株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菌株,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4.55%.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CRBSI患者中的分离率和耐药率日趋严重,及时检测CRBSI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耐药性分析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及控制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长.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飞;王颖;王素莉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12月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09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7例,感染率为12.8%;感染部位以肺部和尿路感染为主,分别占41.3%、34.1%;共分离病原菌181株,革兰阴性菌116株占64.1%,革兰阳性菌46株占25.4%,真菌19株占10.5%,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3%、17.7%、13.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1%,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6.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3.3%.结论 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率高,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应严格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2007-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

    作者:白丽红;赵华;谢正福;闫萍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预防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标本的来源、科室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用K-B法判断菌株耐药性.结果 2007-2011年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2 762株,标本来源主要为痰,共1 866株,占67.56%;临床分布以ICU为主,2007-2011年的构成比例均较高,约占50.0%;鲍氏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5%、8.02%、4.01%,至2011年其耐药率分别升至19.54%、75.69%、76.85%;共分离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1 382株,检出率为50.04%,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1 208株,检出率为43.74%.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的检出率及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明显.

  •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研究

    作者:洪静婵;郭少君;罗志雄;林章礼;洪树辉

    目的 分析医院多药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及医院感染率,为临床防治多药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自2010年1-12月分离得到的菌株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按是否多药耐药,将其分为多药耐药组和非多药耐药组,并分组对菌株感染病例进行探索性对照研究.结果 188株革兰阳性球菌,检出多药耐药菌100株,检出率53.19%,其中44株SAU中检出MRSA 27株,医院感染率55.6%,8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检出MRCNS 71株,医院感染率88.75%,64株肠球菌属(ENT)中,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2株,检出率3.13%;多药耐药组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较敏感,耐药率<9.0%,非多药耐药组对苯唑西林、利福平、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夫西地酸、替考拉宁、呋喃妥因、万古霉素100.0%敏感.结论 MRSA、VRE、MRCNS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严重;因此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检测及耐药性监测,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意义重大.

  • ICU患者感染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童伟;史莉;董明驹

    目的 了解医院ICU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6-12月入住医院ICU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临床分离菌共153株,以呼吸道分离菌株多,共96株,占62.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8株,占77.1%;共分离多药耐药菌52株,主要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多药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多数多药耐药菌仅对一类或几种抗菌药物敏感;有创操作组多药耐药菌分离率高于无创操作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组多药耐药菌分离率高于≤2种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组和≤7d组组间多药耐药菌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药耐药菌在ICU分离率较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病区消毒隔离对控制多药耐药菌在ICU传播有重要意义.

  • 黄芩苷联合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影响

    作者:陈艳;陈一强;孔晋亮;巫艳彬;蔡双启;王可;杜仲业;黄莹莹;蒙锦祥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生物膜(BF)模型,研究黄芩活性成分-黄芩苷(BC)对BF的影响及其与万古霉素(VAN)的协同杀菌效果.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并且能够稳定形成BF的SAU 17564,采用TSB-G系统,复制体外BF模型,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低抑菌浓度,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结合BF定量软件COMSTAT对BF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建模3d,BF经256 μg/ml BC组、4 μg/ml VAN组作用后BF内活菌数分别为(7.91±0.21)、(7.95±0.19)log10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6 μg/ml BC+4 μg/ml VAN组的活菌数为(7.56±0.28)log10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7d,BF经4μg/ml VAN组、512 μg/ml BC组、256 μg/ml BC组、128 μg/ml BC组及128 μg/ml BC+4 μg/ml VAN组作用后,BF内活菌数分别为(8.12±0.18)、(8.12±0.10)、(8.11±0.11)、(8.22±0.12)、(8.21±0.16)log10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 μg/ml BC+4 μg/mlVAN组、256 μg/ml BC+4 μg/mlVAN组活菌数分别为(7.47±0.16)、(7.52±0.17)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建模3d或7d的BF经CLSM观察及COMSTAT分析,256 μg/'ml BC+4 μg/ml VAN组的生物量均比空白对照组、256 μg/ml BC组及4μg/mlVAN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黄芩苷能破坏SAU已形成的3d及7 dBF,增强VAN对BF内SAU的清除作用.

  • 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肖平;王小卫;田俏梅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医院2006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60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1525 Expression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使用纸片扩散法探究菌株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6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2株占53.2%,革兰阳性菌113株占18.7%,真菌170株占28.1%,排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15.2%、11.4%、10.6%、8.3%、4.5%;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丙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敏感率达100.0%,除万古霉素外,革兰阳性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可根据其菌种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开颅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病原菌监测分析

    作者:汪斌;王鲜平;高敏;马德亮;吕岩;张娜;刘敏

    目的 对开颅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病例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为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对颅内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开颅手术3 589例,发生颅内感染103例,感染率2.87%,其中漏报9例,漏报率8.7%;共检出病原菌9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7株占73.6%,革兰阳性菌22株占24.2%,真菌2株占2.2%;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12.1%、7.7%、5.5%、5.5%;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高,仅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呋喃妥因100.0%敏感,对利福平、苯唑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为颅内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药性高,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 2010-2012年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

    作者:王浩;陈军平;黎小平;刘东华

    目的 调查分析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感染规律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控制ECO医院感染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临床标本的留取、送检、ECO培养、菌株鉴定严格按照卫生部规定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技术规范》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采用WHO-NET5.4-5.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2010-2012年共培养出ECO 433株,其主要来源:呼吸道标本165例占38.1%;泌尿道标本143例占33.0%;皮肤黏膜脓液标本46例占10.6%;2010-2012年ECO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耐药率高的是头孢呋辛,在50.0%~55.0%;耐药率在30.0%~5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15.0%的有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2010-2012年产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4.9%、37.8%、42.3%.结论 ECO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态势,临床细菌室应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加强监控执行力,以降低或控制ECO耐药性的增长.

  • 绝经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肖峰;许媛媛;沈黎明

    目的 探讨医院绝经期女性泌尿系统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住院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处于绝经期分为绝经期组和非绝经期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比例、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因素,采用SPSS17.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2例女性住院患者中发生泌尿系感染65例,感染率为14.7%,绝经期组256例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58例,感染率为22.7%,非绝经期组186例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7例,感染率为3.8%;绝经期组58例发生泌尿系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7.2%,革兰阳性菌18株占29.5%,真菌2株占3.3%;乡村女性、抑郁、骨质疏松、糖尿病、生殖道肿瘤、有导尿管留置及合并≥2种疾病的患者是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经期女性是住院女性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高危人群,医院在加强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医院管理工作以降低其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 不同耐药表型鲍氏不动杆菌的蛋白质表达图谱的建立研究

    作者:毛小琴;周光;张樱;牛华;郑瑞;徐宁;李丰良;平竹仙

    目的 采用经典的二维电泳方法建立不同耐药表型鲍氏不动杆菌的蛋白质差异表达图谱,为后续从整体水平探讨耐药机制奠定试验基础.方法 对来自医院临床分离并鉴定的不同耐药表型鲍氏不动杆菌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药敏检测,同时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的敏感性;按药敏试验表型分为:全耐药菌株、全敏感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米诺环素敏感菌株;然后进行二维电泳,之后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点的显色.结果 与全敏感鲍氏不动杆菌相比,其余耐药表型有3个共同蛋白点表达明显减低或是缺失,同时有1个共同蛋白点表达明显增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菌株与全耐药菌株和米诺环素敏感菌株相比,在某个区域存在多个差异蛋白点;米诺环素敏感菌株与全耐药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菌株相比,在另外区域也存在多个差异蛋白点.结论 初步建立了不同耐药表型的鲍氏不动杆菌双向电泳图谱,为后续的差异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 巢式PCR对颈部分枝杆菌淋巴结炎病原菌鉴定

    作者:段鸿飞;邢爱英;秦明;贾红彦;张宗德

    目的 研究颈部分枝杆菌淋巴结炎病原菌的类型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73例,标本类型为脓液41例,淋巴结组织32例,肺癌淋巴结转移21例,使用巢式PCR扩增热休克蛋白65(hsp65)基因的部分序列,将扩增产物与GENEBANK序列比对,研究分枝杆菌属的类型,同时,对淋巴结标本常规行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结果 标本类型为脓液的病例41例,抗酸染色阳性3例,分枝杆菌属培养阳性4例,巢式PCR阳性30例,比对后为结核分枝杆菌28例,脓肿分枝杆菌和偶然分枝杆菌各1例;标本类型为淋巴结组织的病例32例,抗酸染色和分枝杆菌培养均为阴性,巢式PCR阳性14例,比对后全部为结核分枝杆菌;两种标本类型巢式P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例肺癌淋巴结转移病例,1例巢式PCR阳性,巢式PCR诊断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敏感性60.3%、特异性95.3%.结论 巢式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标本的菌种鉴定.

  •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新喜;吴伟宏;董海潮;翁春霞

    目的 了解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肝胆外科术后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3年4月医院肝胆外科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70例,将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并分析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86株,标本来源以胆汁、痰液和腹腔引流液为主,分别占27.91%、25.58%和13.9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株占69.77%,其余为革兰阳性菌26株占30.23%,未检出真菌;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8.60%、17.44%、11.63%,其对头孢菌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1.63%和9.30%,其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等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仍然非常敏感.结论 革兰阴性菌仍然是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耐药严重,临床上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用药.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杨勇;袁梅;张月红;王西迅

    目的 分析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感染及其药敏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采集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对阳性标本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以Uu单独感染为主,感染率为69.39%,Uu+ Mh混合感染占26.53%,单独Mh感染占4.08%;男性组中,单独Uu、Uu+ Mh混合、单独Mh感染分别占82.69%、13.46%及3.85%,女性组中,分别占64.58%、31.25%及4.17%,女性感染者高于男性,Uu、Mh、Uu+ Mh感染均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耐药率<8.0%,对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临床经验性用药应以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首选,开展规范的支原体属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当前防治支原体属所致疾病和控制支原体属耐药的重点.

  •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孙一奎;张传领;赵枫;王峰;王卫华

    目的 分析189例尿培养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和VETI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8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16株占61.38%,革兰阳性菌50株占26.46%,真菌23株占12.16%;其中,大肠埃希菌53株占28.04%、肠球菌属35株占18.5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3.7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尿培养分离的耐药菌株有上升趋势,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学调查分析

    作者:薛白;刘洁;胡志刚;邹旭美

    目的 了解冬春季节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医院就诊的1 568例呼吸道急性感染患者,取其静脉血,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其进行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并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68份标本中9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共678例,阳性率为43.24%;病原体IgM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P、LP1、INFB、RSV、ADV、CPN、COX、INFA、PIV,阳性率分别为13.20%、11.93%、8.74%、4.40%、1.98%、1.02%、0.83%、0.57%、0.57%;男性阳性率为25.08%,女性阳性率为37.79%,经x2检验,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层次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不同,其中11~18岁患儿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率高为57.89%,41~50岁其次,为42.37%.结论 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以感染肺炎支原体为主,嗜肺军团菌次之;不同性别在呼吸道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1~18岁学生集中在一起,易引起呼吸道病原体的传播.

  • 胆汁培养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董明驹;史莉;童伟

    目的 探讨胆汁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针对性治疗胆道感染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胆道感染患者409例,无菌手段抽取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采用临床微生物常规操作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菌种类型鉴定;药敏试验采取WHO规定的纸片扩散法,药敏抑菌圈的量取、结果判断采用CLSI标准折点,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留取的409份胆汁标本培养出病原菌227株,检出率为55.5%,其中革兰阴性菌151株占66.5%,革兰阳性菌49株占21.6%,真菌27株占11.9%,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6.1%、14.5%、11.9%;胆道检出病原菌对临床抗感染常用抗菌药物出现了严重的耐药现象,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敏感,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55株,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为50.5%.结论 胆道感染致病菌多为肠道菌群,且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医院应加快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增强临床医师病原学检测理念,提高胆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水平.

  • 肿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桃;龚光明;吴晓燕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MRSA分离、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新拆点判读结果.结果 67株葡萄球菌属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26.87%,其中MRSA12株,MRSA分离率66.67%;MRSA主要分离自痰标本5株,占41.67%,其次是腹水标本3株,占25.00%;科室来源主要为肿瘤内科及肿瘤外科,分别占50.50%、41.67%;MRSA除对替考拉宁、夫西地酸、万古霉素等100.00%敏感外,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性,MRSA对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100.00%,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率>80.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了解MRSA感染的分布与特征、监测其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MRSA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慧娟;周东鹏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防止多药耐药菌株的传播.方法 细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板条和软件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依据CLSI新版本进行结果评价.结果 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596株,排名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2.2%、17.3%、14.3%、11.4%;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依次是65株和26株,阳性率分别占33.9%和30.6%,产ESBLs的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产ESBLs菌,除了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38.5%,产ESBLs菌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6.2%;非发酵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呈耐多药状态,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依次为20.6%、25.0%和35.3%,其余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8.8%.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结核病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的有效药物,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田峰;徐建;林海

    目的 探讨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对症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56例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病原菌检测,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中共检出病原菌11种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56.9%,革兰阳性菌28株占43.1%,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多,占23.1%,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占20.0%;病原菌标本来源中以痰液多见,占61.5%;37株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较敏感,敏感率均>60.0%,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头孢米诺、万古霉素较敏感,敏感率均>70.0%.结论 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要针对病原菌类型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对症治疗.

  • C-反应蛋白在HIV/AID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飞立;何艳英;余丰;郑培秋;邓梅花;吴继周

    目的 探讨在抗病毒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HIV/AIDS)中的表达及其与WHO临床分期的关系,为研究HIV疾病进展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测定173例HIV/AIDS及24名健康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对WHO临床各期及健康对照组的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CRP水平与WHO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WHO临床Ⅰ、Ⅱ、Ⅲ、Ⅳ期、健康对照组CRP水平分别为0.05、0.14、3.85、6.10、0 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临床Ⅱ、Ⅲ、Ⅳ期CRP水平均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WHO临床Ⅲ、ⅣCRP水平分别高于Ⅱ、Ⅰ期(P<0.05),WHO临床Ⅰ期CRP水平和Ⅱ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HO临床Ⅲ期CRP水平和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的表达与性别、年龄、CD4细胞、WHO临床分期、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均相关(P<0.05);调整年龄、性别后,CRP同CD4细胞、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同WHO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CRP在HIV/AIDS中呈高表达,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

  • 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吕群

    目的 探讨由多药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2011年医院感染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有住院患者55 422例,发生医院感染1 755例,感染率为3.17%,2009-2011年感染率分别为2.61%、3.05%、3.93%;其中由多药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患者138例,占0.25%,2009-2011年分别为0.22%、0.23%、0.29%;送检细菌培养31 939份,送检率为57.63%,检出病原菌4 469份,检出率13.99%;分离出多药耐药菌1 030株,检出率为3.22%,2009-2011年分别为4.32%、3.81%、1.63%;构成比居前5位的多药耐药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2.14%、22.04%、17.38%、9.61%、8.64%.结论 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逐年下降,而由多药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患者不断上升,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医院主管以及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 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变迁研究

    作者:夏梦岩;高全成;袁晨光

    目的 了解2004-2010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耐药性的变迁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各种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外,其他所测药物的耐药率都在上升,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从2006年的8.5%上升至2010年的73.1%;碳青霉烯类是有效的抗菌药物,其次是两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006年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突然上升,然后又快速下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5%~85.3%和41.3%~87.2%,高峰分别出现在2007年和2008年.结论 该院耐药形势依然严峻,抗菌药物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能有效降低细菌的耐药率.

  • 内镜室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雷家才;马丹;刘勇攀;郭艳;摇豪谧

    目的 探寻目前杭州地区内镜室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杭州地区的32所医院300名内镜室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医(护)龄、操作内镜时间及家族史;选取各所医院的非内镜室医务人员312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医务人员进行静脉血抗幽门螺杆菌IgG检测,采用ELESA法进行需氧培养,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进行幽门螺杆菌药敏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观察组35.3%、对照组13.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人员进入内镜室的工作时间及年龄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年分离出的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38.9%和44.2%,明显的高于2010年的31.1%和30.0% (P<0.05),且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对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有效防护需要注意个人习惯养成,以及有效的药敏试验实现精准治疗是目前的关键.

  •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人职业防护的调查及干预措施

    作者:赵玉娟;戴李中;郭水华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人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现状和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并提出对策.方法 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对几所三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62名工人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及现场观察,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和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62名工人除针刺伤处理流程掌握及实际落实达72.58%~88.70%外,其他几项仅为11.29%~38.70%.结论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人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及实际落实率较低,采取综合的培训方法,加强管理,确保工人职业防护措施落实.

  •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作者:徐润琳;罗万军;王文娟;许渝;鲍连生;徐巍

    目的 探讨利用六西格玛管理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即定义阶段、测量阶段、分析阶段、改进阶段和控制阶段,找出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控制和改进措施.结果 改进前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为5.39%,Z值1.908,对影响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患儿病情、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洗手次数、接受培训次数等均是影响感染率的显著因子;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后,得出改进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为3.31%,Z值由1.908提高至2.547;对改进前后感染率进行x2分析,得出x2=6.667,P≤0.01,说明改进措施落实有效.结论 通过六西格玛管理能有效缩短患儿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患儿满意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引进六西格玛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本单位自身的特点,不断摸索、探寻适合的个性化六西格玛管理模式,使之为医院质量管理奉献出巨大能量.

  •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控制MRSA医院感染

    作者:时虹;霍晓菁;王新莉;陈荣洁;钟慕萍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确定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有效降低MRSA医院感染的发生,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MRSA感染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发生MRSA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病原菌耐药性,同时将上述资料与同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进行比较,分析在强化手卫生措施前后,检出的MRSA株数以及MRSA感染率的临床变化情况.结果 2011年第一季度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46.7%,同期检出MRSA 74株,阳性率67.9%,MRSA感染率41.6%;采取干预措施后至2012年第二季度,手卫生执行率已达82.4%,该时期检出MRSA仅12株,阳性率16.9%,MRSA感染率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可阻断MRSA的传播,对控制MRSA的医院感染切实有效,并且只有加强教育和监督才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控制措施

    作者:余金泉;杨永洁;林澜溪;刘大钺;黄美清;刘建明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防范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243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职业、暴露源、暴露物品、暴露原因、处理、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 243名职业暴露者以护士和医师为主,分别占58.4%和26.7%;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50.2%,其中发生针刺伤199人,占81.9%;接触暴露27人,占11.1%;暴露原因为注射过程针刺伤73人,占30.0%,丢弃锐器或清理锐器盒时针刺伤57人,占23.5%,手术过程针刺伤46人,占18.9%,体液喷射或污染27人,占11.1%,注射后回套针头或分离针头时针刺伤20人,占8.2%;所有职业暴露者均及时进行妥当处理,随访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仍较淡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 牙科综合治疗台吸唾管道两种清洁消毒方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作者:林丽婷;章小缓;杨菁;翁海燕;邵建婷;谢馨;古文珍

    目的 探讨用于牙种植手术的口腔综合治疗台吸唾管道清洁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吸唾管道的清洁消毒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以手术间空气菌落数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分别监测3个月,每周1次,共12次,比较两组检测数据.结果 试验组空气培养细菌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光检查螺纹塑料软管,对照组管道壁存留大量污物,试验组管道壁光滑,清洁无污物;对照组牙科综合治疗台吸唾管道每天第1次开启可闻到明显的臭味,试验组未闻及异味.结论 试验组吸唾管道清洁消毒方法能有效清除吸唾管腔内污物、有机物和微生物,降低吸唾管道气溶胶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试验组的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此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免刷洗与刷洗两种不同外科手消毒效果监测及评价

    作者:汪巧萍;单春燕;支彩英

    目的 比较免刷洗与刷洗两种不同外科洗手消毒方法效果,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名手术人员,将其分为刷手消毒法组100名、免刷手消毒法组100名;消毒后手术前用生物检测法进行手指采样送微生物室培养检测培养,并进行问卷调查,对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评价.结果 免刷洗与刷洗手两组外科洗手人员手指皮肤细菌培养均获得同样的消毒效果,两组对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揉搓消毒剂由于含护肤成分和免刷手的消毒方法,对皮肤的损伤比需要刷手的消毒剂更小,两组对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刷洗手消毒具有一定的优势,既保证外科手消毒效果,又保证了手术人员的皮肤屏障的完整性,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因此免刷洗手是一种高效、安全、快捷的消毒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漂洁上光剂在复用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晓莉;崔志丹

    弯盘等平面器皿类器械、呼吸机外置管路、湿化瓶等复用器械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器械清洗的大工作量,由于上述器械物品的结构和材质特殊性,终末漂洗后不易彻底干燥,干燥时间需延长;同时干燥后器械表面会出现颜色为灰色或奶白色的水斑,长期使用的平面器皿会因矿物质沉积出现黄色斑块,即使在清洗用水电导率正常情况下仍会出现,严重影响器械清洗的质量和效率.为解决上述难题,本研究于2012年联合鲁沃夫公司开展清洗方法改良研究,在终末漂洗环节使用漂洁上光剂,取得明显效果.

  • 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孙艳;吴正华

    在诊疗活动中,90.00%的检查、治疗、护理均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完成,护理人员是医院内直接接触患者、接触患者时间长的医务人员,因此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维护医患安全,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的大事[1].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中既简单又十分重要的环节,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WHO在2009年颁布了新版《WH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2],它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具有重要的全球执行的参考意义.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炎性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宋丽琴;王国夫

    目的 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 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SASP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程均两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TNF-α、IL-6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2%;TNF-α和IL-6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49.83±11.29) μg/L和(32.54±6.28)μg/L,对照组分别为(48.37士9.22)μg/L和(32.72±7.41)μg/L;治疗后治疗组分别为(18.65±5.32)μg/L和(13.69±3.36) μg/L,对照组分别为(29.51±33.00)μg/L和(21.70±5.17)μg/L,治疗后两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SP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疗效显著.

  •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万橱根;郭艳;尤华强;王晓飞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为感染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21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将医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212例患者中4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2.17%;主要为呼吸道与腹腔感染,其中肺部感染22例占46.81%;腹腔感染13例占27.66%;胆道及消化道感染7例占14.89%;泌尿感染与胸腔感染各2例,各占4.26%;口腔感染1例占2.13%;两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肝功能、侵入性操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住院时间长、肝功能差、侵入性操作等是肝硬化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在明确各种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邬武斌;张丹;陆曹杰

    目的 总结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心脏杂音、进行性贫血及肝脾肿大为主,发生率分别为90.0%、82.0%、48.0%、36.0%;对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9株,排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酿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0.77%、17.95%、12.82%、10.26%、10.2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耐药;超声心动图显示原发性心脏疾病24例、心脏瓣膜赘生物患者46例;经抗菌药物治疗结合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76.0%.结论 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作出早期诊断及抗菌药物治疗结合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歌;高丹;贾晓媛;乔颖进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及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101例次,医院感染率30.29%、例次感染率48.56%,其中多重感染2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2.48%,其次为泌尿道、透析导管、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丁立;谢冬英;刘曦;谢俊强;李新华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好发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对预后的影响,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26例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发生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对住院时间、转归的影响,按是否感染将患者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226例肝衰竭患者中有4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9.91%;医院感染部位以消化系统和肺部多见,分别占47.37%和45.61%; 45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49株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共40株占81.63%,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分别占14.29%和4.08%;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28 d的占71.11%,明显高于非医院感染组的42.54% (P<0.01),但在疾病转归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发生于消化系统及肺部,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发生医院感染导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增加了相应的医疗费用,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 血液系统疾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邓秀芝;于海英;王晓毅

    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8例血液系统疾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共培养出真菌10株,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48例IFI病例中肺部感染40例,CT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以双肺受累、结节影、团块状高密度影多见;中性粒细胞缺乏、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血液系统疾病基础状态是IFI的危险因素;48例患者中治愈27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77.1%;死亡7例,病死率14.6%,抗真菌治疗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血液系统疾病并发IFI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感染部位以肺部多见,高分辨率CT能检测到早期典型的病灶,IFI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及时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 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李霞;王利平;张珊珊

    目的 分析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ICU 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 0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33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2.0%;单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病、高龄(>60岁)、长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危险性大(OR>5),其余依次为合并基础疾病(OR=4.781)、高龄(OR=4.374)、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OR=3.647)、长期使用抗菌药物(OR=3.547)、住院时间长(OR=2.247).结论 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从而使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

  • 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刘红利;郁蕾;李萌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深静脉置管并发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97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引起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取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97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置管感染者58例,感染率为19.5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深静脉留置位置、换药频率、留置导管时间是引起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留置导管时间是引起置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赵昕;徐凯智;张咏晖

    目的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科手术麻醉中,比较限制性输液与充分输液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68例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分为常规充分液体复苏组(常规组)与限制性输液组(限制组),对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尿量、总输液量、出血量及术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限制组患者HR(64.72±10.54)/min、CVP(9.26±1.85)mm Hg、MAP(60.45±5.40)mm Hg、尿量(53.82±3.71)ml/h、总输液量(1948.87±287.62)ml、出血量(134.62±15.38)ml/h,均小于常规组,PaO2(186.86±21.94)mmHg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率及病死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见明显减小.结论 限制性输液在有效改善患者组织血流灌注、减少出血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更优于充分液体复苏.

  • 慢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成秋云;陈经艾;刘东华

    目的 探讨慢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咸宁市两所中医院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医院感染的259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均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程序操作;药敏试验采用WHO指定的K-B法,抑菌圈直径的敏感、中介、耐药的判断依照CLSI新折点标准.结果 25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7例次,感染部位以腹腔、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占23.8%、20.5%、17.0%;共培养出病原菌3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4株占67.5%,革兰阳性菌73株占21.0%,真菌40株占11.5%,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5.1%、15.6%、13.8%、11.2%、8.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达41.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3.7%;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6.7%、22.6%.结论 对医院感染有效的干预和控制是成功救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关键环节,建议临床医师尽量减少和缩短有创性检查和医疗过程,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李薇薇;叶红波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2010年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成立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开展循证实践、建立标准化流程和监控以促进患者血管通路的安全,观察学组运行前后CRBSI发生率及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质量评价得分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CRBSI发生率为8.31‰,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4.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质量评价得分2010年平均为83.5分,2011年平均为93.9分.结论 成立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能提高临床护士预防CRBSI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降低CRBSI发生,促进患者血管通路安全.

  • 多药耐药菌感染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刘振千;冯华松;韩志海;姜毅

    目的 筛选多药耐药(MDRs)菌感染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来自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社区因肺炎住院治疗年龄≥18岁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HCAP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及基线情况,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MDRs感染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在768例入选患者中,符合HCAP诊断者445例,占57.9%;HCAP感染MDRs率为11.2%,病死率为18.0%,均高于CAP组的2.0%及6.5%(P<0.01); 90 d内住院、家庭医疗护理、病情危重和家庭输液为MDR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与家庭护理/医疗护理机构居住、90 d内住院及简易急性生理评分Ⅱ密切相关,而与MDRs感染无关.结论 HCAP定义的各种危险因素在预测MDRs感染中的作用差异较大,应探索更有效方法预测MDRs感染.

  • 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武胜;黄玉荣;傅强

    目的 探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以便提高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等检查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护胃等对症治疗,观察组予以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6、12、18、24个月复发率对照组分别为5.7%、11.4%、22.9%、34.3%,观察组分别为0、2.9%、8.6%、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5.7%、总有效率为82.9%、Hp清除率为65.7%;观察组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7.1%、Hp清除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8.6%、观察组为1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减少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ICU患者发生腹泻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辉;韩芳;屠越兴

    目的 探讨ICU患者腹泻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7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发生腹泻分为腹泻组与无腹泻组,观察腹泻发生率,分析腹泻原因,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 270例中患者发生腹泻45例,发生率为16.67%,肠内营养腹泻17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3例、感染性腹泻7例、机械通气性腹泻6例,胃肠动力药物性腹泻2例;腹泻组年龄(59.65士13.67)岁、APACHEⅡ评分(16.12±4.02)分、侵入性操作占93.33%、住ICU时间(10.34±4.23)d,无腹泻组分别为(52.50士14.34)岁、(12.95士2.87)分、78.22%、(6.23±3.0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引起腹泻的高危因素.结论 ICU患者腹泻发生率高,病因构成复杂,针对腹泻原因实施相应预防对策,避免或减少腹泻的发生.

  • 急诊气管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德军;魏晓晶;凌艳姣

    目的 探讨急诊气管插管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以期为急诊气管插管后VAP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减少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1月医院急诊科行机械通气并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归纳急诊气管插管后VAP的可能影响因素,判断不同因素对急诊气管插管后VAP的影响程度,并分析急诊气管插管后VAP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213例行急诊气管插管的患者共发生VAP 88例,发生率为41.31%;88例发生VAP的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96%,革兰阳性菌占23.91%,真菌占14.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导管留置、气管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4d、插管前未使用抗菌药物、胃内容物吸入、气管切开患者急诊气管插管后更易发生VAP(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内容物吸入、机械通气时间、年龄、导管留置、气管切开、插管前使用抗菌药物及气管再插管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P<0.05),OR值分别为3.992、3.911、3.585、3.141、3.078、1.836、1.573.结论 急诊气管插管后VAP的发生率较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结果,临床应采取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插管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减少急诊气管插管后VAP的发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控制的干预对策

    作者:赵小萍;陈蓉美

    目的 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方法 从2011年开始对入住ICU使用呼吸机>48 h患者采取目标性监测,1-6月份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不进行实地干预,7-12月份通过对VAP高发原因分析后采用跟班督导的方式,按照制定的VAP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采用跟班督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机械通气例数增加的情况下,VAP千日感染率从干预前的61.7‰下降至干预后的38.6‰,干预前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预防控制知识的教育培训、抬高病床头、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设备的管理,能有效降低VAP感染率,保证患者安全.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作者:尤月娟;彭旭华;石继巧;丁百全;高云华

    目的 掌握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和社区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2012年5月8日603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新入院患者;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各病区主治及以上医师组成,调查前统一培训,采取查阅病历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要求填写个案和床旁调查表,按照标准区分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医院感染网录入数据后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3%,社区感染现患率为61.9%;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37.5%和64.5%;检出病原体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社区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0%,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结论 该次调查资料准确,基本反映了医院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实际情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及目标性检测,继续规范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

  • 急诊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张翠云;柴舟;杨芳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菌种类,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与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急诊科患者的病历资料,医院感染病原菌培养鉴定按照卫生部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敏感、中介、耐药的划分依据CLSI新标准.结果 医院急诊科3年接诊患者5 022例,继发医院感染患者755例、86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5.0%、例次感染率为17.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高,566例次,占65.6%;急诊科医院感染易感因素主要是原发疾病、有创性诊疗技术、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等;共检出病原菌9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1株占26.8%,革兰阴性菌628株占67.2%,真菌56株占6.0%,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3.8%、21.3%、13.2%、10.8%、7.7%;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86株,检出率为48.3%;产ESBLs菌145株,检出率为45.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达16.7%及22.1%;755例患者中预防感染和抗感染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者521例,占69.0%;使用>2种抗菌药物患者334例,占44.2%.结论 医院务必强化急诊科医师有关医院感染与合理用药的理念,切实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降低急诊科医院感染率和致病菌耐药率.

  • 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CT的临床诊断

    作者:钱绍文;谷华;卢美丽;张丹红;潘统灼;施成瑶

    目的 探讨CT表现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中的价值,以期提高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的35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T检查,将35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外选取35例肺结核无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CT影像学的表现.结果 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的CT病变部位可在左、右和双肺上;且形态和边缘多样,可表现为多发小斑片状影、支气管肺炎型、大叶性肺炎型、粟粒型和腐生型;可出现有钙化斑,且有胸腔积液26例,呈包裹型3例,胸膜增厚伴粘连7例;相对于非合并曲霉菌属感染,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的CT诊断更具有特异性.结论 CT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上的影像学表现明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北京某大学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控制对策

    作者:赵杰强;周广华;刘爽

    目的 分析大学生水痘疫情流行特征,为大学校园水痘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07-2012年北京某大学报告的水痘病例为基础,对发病率、发病月份、水痘疫苗接种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用CHI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及率的多重比较.结果 2007-2012年共报告水痘病例271人,男172人,女99人,男女比例1.74∶1;年龄小16岁、大35岁、平均(20.5±2.6)岁,总发病率1.70‰,2007-2012年发病率分别为2.04%、1.69%、1.64%、0.96%、3.11%、0.88%,各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8,P<0.05);发病较多的月份依次为12、11、3、4月,分别占25.46%、15.13%、9.96%、9.23%; 2012年水痘疫苗接种1342人,接种率4.56%,高于往年,各年接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6.26,P<0.05).结论 水痘免疫人群随着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增加而增加,因此,随着免疫人群的逐年累积,在高发病年份之后水痘发病率会有所下降;控制大学校园内水痘的散发和流行,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水痘疫苗的接种率从而形成免疫屏障.

  •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王宗立;钟玲红;章德州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应预防对策,以预防和控制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2008年5月-2013年5月实施胃肠肿瘤外科手术1050例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切口感染70例,感染率为6.67%,共分离出病原菌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64.29%,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00%,真菌4株占5.71%;年龄、肿瘤类型、住院时间、手术季节、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切口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和体质量指数等是导致胃肠肿瘤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切口感染是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赖志珍;许秀娟;胡马洪;陈扬波;季春莲;孟建标;张庚

    目的 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 ICU16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CASS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两组VAP发生率、早发VAP率、晚发VAP率、MV天数、住ICU天数和病死率.结果 CASS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7.5%、55.0%;早发VAP发生率分别为17.5%、32.5%;晚发VAP发生率分别为10.0%、2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V天数分别为8.94(4~24)d、11.31(3~25)d;住ICU天数分别为(11.09±3.559)d、(14.06±4.39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28.8%、3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S可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发和晚发VAP的发生率,CASS可缩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MV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 基层与个体口腔诊所应对HIV传播现状的调查分析

    作者:敖薪;姚亚春;吕晓玲;何红艳;冯晓敏

    目的 通过调查某省117所基层和个体口腔诊所应对HIV感染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针对性防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样细菌检测.结果 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偏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防范意识薄弱,职业暴露的风险性较大,基本设施不健全,管理落后,缺乏监督机制.结论 基层和个体口腔诊所应对HIV传播的能力有限,要重点整改,使其在诊疗和消毒设施的配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能达到大限度的遏制HIV传播的标准.

  • 持续负压密封引流与普通换药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赵晓峰;张军;钱宇

    目的 观察持续负压密封引流(VSD)与普通清创换药在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3年4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41例,采用随机分组,其中采用VSD治疗的患者(VSD治疗组)21例,采用普通清创换药的患者(普通换药组)20例;通过记录感染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切口愈合分级、感染的并发症、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VSD与普通换药的疗效.结果 VSD组切口清洁时间为(5±1)d,切口愈合时间为(10±1)d,普通换药组分别为(8±2)d、(14士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愈合分级VSD组甲级95.6%、乙级4.4%,普通换药组甲级81.5%、乙级10.4%、丙级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与普通换药组比较,感染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SD治疗组有1例出现术后大量出血,为负压吸引导致血管吻合口破裂所致;VSD组术前和术后VSA疼痛评分差值为(4.86±0.67)分、满意度为(9.85±0.99)分,而普通换药组分别为(2.24±0.77)、(7.21±1.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负压密封引流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普通换药相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章国军;何民;杜杭根;殷利春;田勇;王承;郝必烈;陈立;李宏宇

    目的 比较分别应用腰椎穿刺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及治疗有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3年4月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共34例,将采用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共19例,将采用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B组,共15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颅内感染常规治疗进行基础治疗,A组每天行腰椎穿刺放出感染脑脊液50 ml,完成后鞘内注射含50 mg万古霉素的生理盐水5ml;B组向引流管内注入含50 mg万古霉素的生理盐水5 ml,夹闭引流管,待2h后打开引流管进行引流,拔管后若感染未被完全控制可视患者具体情况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结果 A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0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例、变形菌属感染2例,B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9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5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例;两种方法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均有效,但A组治愈16例,治愈率为84.21%,B组治愈14例,治愈率为93.33%,B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有效治疗时间(8.4±1.3)d,B组(6.3±1.0)d,B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诉腰痛明显A组中有13例,占68.42%,B组有2例,占13.33%,B组腰痛比例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效果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

  • 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朱萍儿;余慧;盛惠娥;黄晓明;蒋桂娟

    目的 了解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使用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设计的表格对手术患者进行监控,调查资料录入医院感染管理监控软件,每季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手术医师,同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6月共监测手术患者352例,发生切口感染5例,感染率1.42%,其中2011年监测手术患者226例,手术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1.77%,2012年上半年监测手术患者126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0.79%;352例手术患者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术中、术后使用合理性2012年上半年比2011年有明显改善;5例感染患者在术前30 min~2 h均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均>1周并联合用药,切口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医师操作技术、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关.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和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勇坚;何晓剑;戴涌

    目的 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并对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与分析.方法 选择211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发生创口感染的49例患者创口留取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回归分析对造成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四肢骨折创口感染率为23.22%,共分离出病原菌70株,排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27.14%、21.43%、20.00%、14.29%、11.43%;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但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伤后至医院就诊时间>6 h、创口遗留死腔以及使用内固定是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感染病原菌构成、耐药性以及危险因素的了解有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

  • 围术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应学清;徐立新;吴方华;何海峰;王殷红;陈俊华;李锡生;张才

    目的 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对策,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的2 800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6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未发生感染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机、手术季节、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伤口缝合人员、患者住院天数等资料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69例患者中年龄≥70岁、存在基础疾病、BMI>30 kg/m2、夏季手术、急诊手术、手术时间>4 h、非主刀进行缝合、切口长度>7 cm、住院时间≥20 d的感染率分别为17.73%、10.70%、7.98%、8.52% 、11.56% 、9.09% 、6.92%、8.16%、11.74%;年龄、基础疾病、BMI值、手术时机、手术季节、缝合人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是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众多,应在手术前后避免高危因素的发生,针对性地预防切口感染.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研究

    作者:朱司泉;王增亮;徐丹书;吴昊;朱国华;汪永新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2月的19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对其中的35例伴有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195例中3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17.9%,感染患者以高热、颈项强直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为阳性体征,影像学以脑室均匀性扩大为主要特点;脑脊液呈浑浊或脓性改变,脑脊液白细胞、糖蛋白含量等升高为主,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长、多种合并症、GCS评分低、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置管、开放性损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P<0.05);对症治疗后有效率为82.9%,病死率为11.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症状明显,危险因素比较复杂,临床上要综合处理.

  • 手术室医院感染因素及控制措施

    作者:吴曦霞;潘昊;刘婷婷

    目的 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并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医院手术的1 21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5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其导致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应对策略,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并总结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结果 1 210例手术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60例,其中对照组48例,感染率为7.93%;试验组12例,感染率为1.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工作人员素质、手术室医疗器械的管理、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结论 手术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围术期护理在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预防作用

    作者:钟敏;蔡珺;汪巧萍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预防作用,以降低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医院骨科实施关节置换手术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术前已发生骨关节感染,严重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总结手术室预防术后感染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4 h,通过实施优质化的围术期护理,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后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 手术室作为预防感染的重要科室,加强感染预防的管理,规范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能积极预防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胫骨骨折内侧锁定板固定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亮;刘文军;金涛

    目的 分析胫骨骨折内侧锁定板固定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内侧锁定板固定术的375例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同时取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分析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结果 375例胫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5例,感染率4.00%;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7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3株占20.0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1株占6.67%;开放性骨折感染率高于闭合性骨折,骨折分型与感染率具有密切关系,GustiloⅡ、Ⅲ型感染率明显高于GustiloⅠ型;开放性骨折、术中切口皮肤受损、骨折分型、高龄、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长与胫骨骨折内侧锁定板固定术后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 内侧锁定板固定术后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在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切口选择应因人、因材而宜,开放性骨折患者前期清创到位,可降低感染率.

  • 预防手术室相关感染因素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周秀娟;高建萍

    目的 探讨预防手术室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手术室感染风险,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手术室人员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等有可能导致手术室感染风险的因素采取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手术室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方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得到规范和提高,确保了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了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结论 预防手术室感染与降低医院感染率有密切关系,严格执行医院科室规章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妍;曾萍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其对策,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9月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同年龄、昏迷时间、慢性基础疾病、吸烟史及脑损伤类型者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肺部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同时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7例,感染率为50.94%,其中≥60岁者、昏迷时间≥1周、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者及脑挫裂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9.23%、72.22%、73.33%、67.86%及63.33%,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60.71%,革兰阳性菌9株占32.14%,真菌2株占7.14%.结论 年龄较大、昏迷时间较长、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及脑挫裂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经针对性处理可有效控制感染.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荣红辉;林晨曦;刘运喜;邢玉斌;杜明梅;索继江;王秀英;曹圣山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8 53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软件MATLAB7.1、SPSS17.0和SA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内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出院患者8 530例,感染476例、659例次,医院感染率为5.58%、例次感染率为7.7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院外感染、原发疾病、手术时长、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中心静脉插管、泌尿插管、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胃管鼻饲、感染前ICU天数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基础疾病、院外感染、脑积水、手术时长>3 h、泌尿道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胃管鼻饲、开颅手术、内镜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其医院感染监测,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艳娜;陈频;陈凤英

    目的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探究.结果 302例患儿共检出病原菌1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7株占71.8%,以流感嗜血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4株占22.8%,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8株占5.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均<20.0%,革兰阳性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感染主要以细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分离率较高,而传统氨苄西林、第三代头孢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明显升高,应按照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有效清除病原菌,改善预后.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涛;陈实;王灵

    目的 了解医院儿科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以指导临床更有效治疗CAP.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医院CAP 5岁以下住院患儿512例,采集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送检512份痰标本,阳性标本为188份,阳性率为36.7%,检出病原菌207株,男性检出131株,女性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株75株占36.2%,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132株占63.8%,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56.7%,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耐药率<8.3%;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极高,>60.0%,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100.0%敏感.结论 医院儿童CAP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明显多于革兰阳性菌,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 2007-2010年患儿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许雪成;茅利明

    目的 分析医院患儿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特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自2007-2010年住院患儿尿液分离的大肠埃希菌335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患儿泌尿系统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依次为3.93%、4.04%、4.24%、5.32%,呈现上升趋势;2007-2010年ESBLs检出率分别为44.62%、47.30%、53.57%、64,04%,呈现上升趋势;335株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均>50.0%,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及头霉素类的耐药率较低,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升高了约10.0%,并发现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不敏感菌株.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儿童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仍然保持很高的抗菌活性,但ESBL阳性率的增高应当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应依据药物敏感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巨结肠术后并发造瘘口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厉明秀;韩平;李发美

    目的 探讨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巨结肠术后并发造瘘口感染的病原学情况,并采用对症的方法进行治疗,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月23例重度营养木良患儿巨结肠术后并发造瘘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耐药率检测,观察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经过前后4次检查共送标本90次,检出病原菌10种、31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占41.9%,与其他的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除了万古霉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较低,其中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5.4%~53.8%,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61.5%~76.9%;尚未发现万古霉素的耐药和中介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低.结论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巨结肠术后并发造瘘口感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关系密切,临床上要高度重视该病原菌的耐药性,同时加强术后护理,促进患儿康复,降低术后感染.

  • 住院新生儿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

    作者:岑康群;王予川;杨怀

    目的 分析医院新生儿病房多药耐药菌感染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64例患儿的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儿肺炎48例,败血症10例,化脓性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及脐炎各2例;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45.71%、31.43%、8.57%;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类、氨曲南100.0%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头孢唑林等100.0%耐药.结论 多药耐药菌以医院感染病原菌为主,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血液、泌尿道,应加强多药耐药菌监测与控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缩短住院时间,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新生儿回肠造口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对策

    作者:臧玲;王敏;李发美

    目的 探讨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并观察采用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情况,以促进感染愈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37例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从护理干预、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对症干预,观察干预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临床表现为造口袋的渗漏,造口周围绝大多数出现皮肤红斑,有9例出现丘疹,5例出现水疱,大便稀,辅助检查为C反应蛋白(CRP)升高,高为47.4mg/L,低为9.6mg/L;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干预3d和干预15d阶段的效果为明显.结论 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儿的年龄、性别、皮损特点、皮肤暴露时间等有关,而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其预后.

  • 低出生体重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钟言华;陈炳柳;曹爱琴;陈媛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医院新生儿病房进行治疗的6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见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的检测手段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株,占78.6%,革兰阳性菌14株占20.0%,真菌1株占1.4%,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0.0%、24.3%、14.3%、12.9%、11.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好,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青霉素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等耐药性明显,仅对替考拉宁、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 对低出生体重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要重视病原菌的细菌学检测,临床医师要根据病原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降钙素原在儿童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鉴别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林应荣;江金彪;罗玲玲;潘丹峰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鉴别价值,探讨PCT监测其治疗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对53例患儿于入院24 h内行血细菌培养、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测定,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将53例患儿分为两组,化脓性脑膜炎组27例和病毒性脑膜炎组26例,分析PCT、WBC、ESR、CRP在两组患儿发病初期的变化及阳性率.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PCT值明显高于异常界值,病毒性脑膜炎组<0.5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ESR、CRP值病毒性脑膜炎组也均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阳性率也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ESR、CRP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是鉴别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治疗中疗效观察、病情预后检测的有效指标.

  •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患儿的临床分析

    作者:翁凌峰;邓素翰;岑院华

    目的 探讨和分析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为后期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1月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患儿蛋白尿程度分为A组(非大量蛋白尿)和B组(大量蛋白尿),各49例,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A组高血压、肉眼血尿、水肿及少尿比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愈率均为100.00%;A组47例患儿蛋白尿完全恢复正常,B组45例患儿蛋白尿完全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消失平均时间A组为(16.82±3.13)d、B组为(25.22±5.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患儿经过对症治疗后均能达到较好预后,但大量蛋白尿患儿恢复时间较非大量蛋白尿患儿长.

  • 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喻琴艳;沈伟;张淑珍

    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探讨临床用药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进行剖宫产术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132例,取患者切口部位脓液或分泌物,并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50株病原菌,将所有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并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占38.66%,革兰阴性菌92株占61.34%,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8.67%、23.33%、18.67%;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3.02%,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普遍>50.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30.00%,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为85.71%,粪肠球菌耐药率普遍在30.00%~50.00%.结论 剖宫产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尤其大肠埃希菌为主,并且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田加珍;王川;陶红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妇产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行剖宫产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8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切口分秘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6份切口分泌物中共培养出121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8.8%、17,4%、11.6%;其中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 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复杂多样,且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耐药菌的增长.

  •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关艳华;赵明耀;赵国强

    目的 探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高危因素,以期为降低患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27例3~6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资料(感染组)及277名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对照组),调查人口学特征、父母育儿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儿童营养状况、儿童生活环境等因素,检测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引起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每天<2 h、年抗菌药物使用次数≥3次、父母有过敏史、家庭成员吸烟、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患儿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母亲文化程度高为保护因素;两组锌、铁、钙、铜、镁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母亲文化程度高有利于降低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咪康唑治疗妊娠期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余海云;朱秋敏

    目的 观察研究咪康唑在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以了解其在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74例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克霉唑组)和观察组(克霉唑联合咪康唑组),各37例,然后将两组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94.12%,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瘙痒、白带异常及黏膜充血症状评分分别为(0.34±0.06)、(0.50±0.08)分及(0.36±0.0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咪康唑在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在妊娠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继翱;李家瑞;张宇

    目的 对比观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将1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0.00%和78.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x2 =6.17,P<0.05)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组(x2=7.21,P<0.05);3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33%、74.42%和70.4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的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8.33%和6.6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冯学仁;陆华东;崔恩海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替考拉宁治疗R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RICU2010年10月-2013年7月80例MRSA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应用替考拉宁400 mg,每12h1次,静脉滴注,连续3d后,改为400 mg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替考拉宁第1天400mg每12h1次,后改为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改变、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进行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5%,细菌清除率为7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分别为75.0%、52.5%、5.0%,两组间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始高剂量加维持量替考拉宁治疗方案治疗MRSA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陈叶红;丁洁卫;金燕;张林;张生大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耐药性变化及相应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和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敏试验,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按季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全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2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8株,占21.3%;阳性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及咽拭子195株占60.9%,其次是脓液56株占17.5%;4个季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均>90.0%;对红霉素耐药率>50.0%;对克林霉素耐药率48.7%~57.3%;全年发现1株耐替考拉宁菌株;未发现耐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菌株;15种抗菌药物中各季度DDDs排序一直在前5位的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注射用磷霉素、左氧氟沙星片、注射用氨苄西林/舒巴坦.结论 MRSA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检出率相对较低,要继续加强耐药性监测;可将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作为保护性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作者:魏兆勇;张分明;许德军;徐江海;张秀;栗荣英;陈如通;张见增;王全楚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将234例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138例,治疗组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外,给予拉米夫定100mg和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口服1次,直至患者随访结束,对照组按常规给予保肝及对症处理;比较两组在住院次数、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生存率及Child-pugh评分方面的变化,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 2检验.结果 两组在年住院次数、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率、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病毒治疗组中child-pugh B级病例转为A级病例37例,转化率为56.1%,C级病例转为B级病例10例,转化率为33.3%;非抗病毒组child-pughB级病例转为A级病例18例,转化率为20.2%,C级病例转为B级病例为8例,转化率16.3%.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时间.

  •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

    作者:孙德明;张前进;谢志强;邹义春

    目的 了解3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针对性的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统计蕲春县两所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培养出的367株PAE临床流行株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构成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药敏试验和数据评价采用WHO和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4-5.5软件分析.结果 367株PAE高检出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黏膜分泌物,检出率分别为60.5%、20.4%、9.0%;3年耐亚胺培南PA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9.6%、14.1%;3年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态势,耐药率高的药物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均>66.0%;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和庆大霉素;而耐药率<15.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3年调查两所医院内流行的PAE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增长态势,因此,跟踪监测PAE的耐药性变化,强制性进行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管理,对临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与术后感染率的调查研究

    作者:沈丽娟;支彩英;刘秀俊;章静

    目的 正确掌握术前、术中、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从而降低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3-6月580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及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结果 580例患者中有15例术前1d使用抗菌药物,占2.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1 3.3%;485例患者在术前30 min~1 h使用抗菌药物,占83.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7例,占1.4%; 50例患者在术中使用抗菌药物,占8.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4.0%; 30例患者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占5.2%;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6.6%.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应选择在术前1h,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故而合理把握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能显著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刘永芳;杨明;周玥;杨柳青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每季度进行一次出院病历抽查点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时机、用药疗程、预防及治疗用药的合理性等进行分析,比较第一季度(整治活动前)和第四季度(整治活动后)的情况差异.结果 专项整治活动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下降,由100.00%降至43.24%;Ⅰ、Ⅱ类切口手术24 h内停药比例明显增加,由0.79%上升至37.93%,疗程>3 d的比例明显下降,由77.78%降至21.84%;预防用药合理和基本合理比例明显升高,由3.17%上升至50.57%,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四季度达到了卫生部的要求.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能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媛;何静春;井军虎;林展增;李立宇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因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 198例,其中罹患SAP者106例,选取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者48例,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以及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66.67%,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2株占25.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4株占8.3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中,多药耐药菌11株占22.92%;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较敏感;治疗后患者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动脉氧分压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34例患者病原菌被清除,细菌清除率达70.83%;显效+有效者共41例,治疗总有效率85.42%.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效确切、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经验用药.

  • 卡泊芬净治疗严重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祖红旭;黄培信;李庆华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严重烧伤发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提高痊愈率.方法 收集医院2005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卡泊白芬净治疗的1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的1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真菌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肺部啰音、咳嗽咳痰、胸片示肺部阴影、意识模糊等;共分离出真菌31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隐球酵母菌属为主,分别占64.52%、19.35%、9.68%;感染部位以创面、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48.39%、19.3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出现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中出现3例不良反应病例,其不良反应率为2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卡泊芬净作为首选治疗药物,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