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区域化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管理探讨

    作者:周群玉;梁云连;张敏丽

    我院供应中心实行集中式管理,2009年始承担妇产医院等区域复用医疗用品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探讨无菌物品管理报道如下.1存在问题(1)无菌物品数量:无菌物品多发和漏发,数量未每日核对,与基数不符,人员间沟通不良造成冲突.(2)无菌物品贮存与发放:无菌包种类多、量大、外观相似,且包颜色相同易混;纸塑包堆放、捆扎,包装材料易破损;取放随意无序,发错包、过期包.2管理方法2.1基数管理 基数每日核对;床位有变动及时调整;长假、低使用和特殊物品纸塑包装满足需求.2.2色标管理标识醒目:用不同颜色5 cm长(纤维)绳统一粘包右侧中部胶带标签内,如手术室用绿色布包装;门诊手术室绿色布加蓝绳;门诊妇产科白色布加红绳;介入室绿色布加红绳;妇产医院绿色布3M标签胶带区别.无菌物品分类、分架、分篮框、分科有序定位放置.货架平视处张贴取放原则提醒卡,减少触摸保证物品有效性.2.3 上架前核对消毒员与发放员检查监测结果并签名;再查包装完整性、密封有效性、外包指示物变色、是否潮湿等符合方可上架;纸塑包打印端朝外放;无菌包胶带标签粘在包右侧中部,装载时标签统一方向,减少触摸保证有效性.

  • 医院病房内插孔式输液架潜在污染与对策

    作者:王影

    我院临床输液仍在使用插孔式输液架完成输液.插孔式输液架主要是由不锈钢制成,插于患者床旁,除用于输液,对昏迷、老年患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病房内插孔式输液架使用频率较高,且多不能单独使用,交叉使用率较高,多数患者、医护、保洁、陪护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不强,手卫生意识较差,因此插孔式输液架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和隐患.为此感控办对我院7个病区的插孔式输液架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并制定有效的消毒措施,以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 医务人员钥匙细菌污染调查与对策

    作者:郅军

    对医务人员钥匙细菌污染调查甚少,笔者通过对医务人员钥匙细菌污染的监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资料与方法随时抽取2011年内科、普外科、老年科、妇产科4个病区医务人员钥匙50件进行细菌学监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钥匙正反面,用棉拭子往返涂抹各5次,立即送检培养.试验组用500 mg/L"84"消毒液对钥匙浸泡消毒30min,再按消毒前方法采样送检.2结果与讨论消毒前使用中的钥匙细菌监测阳性率为100.0%,细菌检出率依次为蜡样芽胞杆菌60.0%、表皮葡萄球菌23.3%、大肠埃希杆菌10.0%、金黄色葡萄球菌6.7%,细菌菌落总数25件均>25 CFU/件,经清洁消毒后试验组均为无菌生长.监测结果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实习护士无菌观念及医院感染意识常见问题与管理

    作者:王秀铭

    近年来,我院诊疗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及综合势力提升,被几所医药院校指定为教学医院,承担着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任务.2008-2011年我院临床实习护生约200名.通过对我科实习护生的带教,总结出临床实习护生在医院感染和无菌技术操作方面意识浅薄,在操作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如下.

  • 预防控制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章水英;舒晓颖

    我院内科住院大部分是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机体抵抗力低,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内科病区质量管理,可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如下.1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本科兼职监控医师和兼职监控护士组成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增强医院感染意识.非医务人员也要进行教育,如医院卫事中心人员、病区的护工、配餐员、患者、陪护人员等,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

  • 氧气湿化瓶消毒处理方法的探讨

    作者:陈纯友;张芹;郭大华

    氧气湿化瓶是输氧装置的一部分,是一个易带菌的感染源.其有效地消毒处理操作流程,目前尚未规范.我院自2010年1月全院氧气湿化瓶采取集中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湿化瓶进行消毒,其监测结果有显著差异,现总结报道如下.1医院概况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省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设有34个护理单元.年输氧>4万次,日氧气湿化瓶处理量>130个.消毒供应中心已通过省卫生厅按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3项标准组织的评审验收.2消毒方法与效果监测2.1消毒方法 方法(1)消毒:使用后的湿化瓶放入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500 mg/L浸泡容器中浸泡30min;清洗:消毒后滤出消毒液漂洗;晾干:清洗后的湿化瓶甩干倒立,自然晾干;组装:密闭保存,注明消毒时间.(2)分类:将有水垢、污渍的湿化瓶捻出;去污:将捻出的湿化瓶用鲁沃夫水垢去除剂去污;漂洗:将所有需清洗的湿化瓶用专用篮筐盛装,在含有酶剂的清洗池中漂洗,再在冷热水清洗池中去酶;消毒:放入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500 mg/L浸泡容器中浸泡30min;终末漂洗:消毒后滤出消毒液,用纯净水漂洗至去除消毒液为止;干燥:滤出水分,连同篮筐一起将湿化瓶倒立于干燥柜内,进行干燥,温度≥75℃,时间≥30 min;组装:用塑料自封袋组装,封闭封口,粘贴消毒标签,内容包括名称、责任人、消毒日期、失效日期.

  •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田朝霞;张旭立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针对目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现就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1问题1.1组织机构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大部分医院成立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未真正落实相关的制度,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医院感染委员会形同虚设,未履行委员会职责,未按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开展相应的工作,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也不够重视,管理职能难以发挥.1.2规章制度不健全 部分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督导检查不到位.大多数医院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无法落实管理制度.

  • 保鲜膜用于胎心监护仪探头隔离防护

    作者:谢敬红

    胎心监护仪是产科常见设备,使用频率高,探头的污染是医务人员较为关注的问题,常规乙醇消毒又易导致探头的损害,杀菌型耦合剂进入市场后解决了此问题,但是费用相对较高.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一次性保鲜膜覆盖于探头,使探头和患者皮肤间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了隔离作用,符合医院感染要求,对听诊及监护未造成影响,减轻了患者负担.

  • 环氧乙烷灭菌物品的管理

    作者:陈琳琳

    我院的环氧乙烷灭菌器从2003年开始投入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大医护人员对环氧乙烷灭菌技术有了全面认识和了解,使其使用频率逐步提高.现将我院针对临床科室的环氧乙烷待灭菌物品的管理报道如下.1环氧乙烷待灭菌物品接收的管理1.1环氧乙烷待灭菌物品的专人登记制度 我科是由当月检查包装班的工作人员负责接收下收人员收回的待灭菌物品,并将环氧乙烷消毒物品进行登记,登记内容有时间、科室、物品名称、数量、登记者、科室接收者及备注7项.1.2规范化处理待灭菌物品 我科人员接收物品后,根据规范要求,对待灭菌物品进行规范化处理.处理后将待灭菌物品装入保鲜袋,表面做好科室、物品名称标记,放于环氧乙烷待灭菌柜中存放,其数量达到灭菌器的装载量时,针对器材特点决定是否再次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根据环氧乙烷登记表登记的内容进行分类、分科包装.

  • 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分析

    作者:薛菊兰;刘金凤;王翠英

    医院感染管理的成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息息相关,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环节问题,我院于2010年开始采用多元化管理模式实践医疗环境优化和医务人员职业行为规范,有效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1管理方法1.1走访排查即每月上旬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对所分管的片区各科室进行巡视和访问,找出重点科室、重要事件以及紧急问题,走访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责任护士和科室主任.调查内容主要是科室各种置管、手术患者的体温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监测结果,传染病和多药耐药感染者的消毒隔离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与暴露情况.

  • 细菌培养框研制及应用

    作者:董何银

    细菌培养标本根据要求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经18~24 h后,观察每个培养皿细菌的生长及菌落的形态,并进行革兰染色,这是细菌室每日必须的工作流程,为了培养出致病菌,1份标本均要选择≥2种的培养皿,培养标本多时,所种的培养皿也很多,面对培养箱中杂乱放置的培养皿,想寻找与一张化验单相对应的培养皿,颇费功夫.

  • 疑似颈部气性坏疽的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牛延军

    我院于2011年12月8日收入1例疑似颈部气性坏疽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57岁,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人,无职业.以"咽痛,左侧颈部隆起伴呼吸困难4d"于2011年12月8日入院.该患者于4d前无明显诱因咽痛,左侧颈部隆起,逐渐加重伴吸气性呼吸困难,病程中吞咽困难,未感发热.查体:体温37.3℃,脉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00/75 mm Hg,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侧颈部隆起明显,皮色红,质中等硬,无波动感,开口困难,纤维喉镜示左侧会厌裂及室带明显充血肿胀,声门裂视不清,入院时颈部CT示颈部软组织、左侧咽部、两侧喉部弥漫性肿胀,左侧颌下、颈部、锁骨上软组织内见大量积气,左侧咽隐窝消失,喉腔变形,气管受压、右移,考虑颈部急性坏疽,喉阻塞Ⅱ度,急诊行气管切开、脓肿切开引流,左侧颈前皮下大量积气,饼恶臭脓性分泌物,取材送细菌培养,回报生长普雷沃菌属、星座链球菌.12月13日患者左颈部肿胀减轻,12月20日无呼吸困难,12月28日痊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医院感染.

  • 脑脊液中检出1例纹带棒杆菌

    作者:刘刚;张丽霞;吴敏;张立

    纹带棒杆菌在临床标本中,尤其是在脑脊液中比较罕见.近日我们在一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出该菌,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入院时体温39℃,心率120次/min,呼吸20次/min,神志模糊,呈浅昏迷状态,双侧巴氏征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4.88×109/L,中性粒细胞91%.行腰穿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发现纹带棒杆菌,予以去甲万古霉素进行鞘内注射治疗症状明显好转.2细菌学鉴定及药敏试验2.1 生长特性及菌落形态 脑脊液外观微浑,无凝块.35℃孵育48 h后血平板上生长出直径约为1~2 mm、乳白色、表面光滑、突起、不溶血的小菌落.镜下为革兰阳性杆菌,菌体细长微弯,一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2.2生化反应 硝酸盐还原(+)、脲酶(-)、七叶苷水解(-)、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蔗糖(+)、木糖(-).

  • 神经外科3例MRSA感染病例的应急处理措施

    作者:肖秀丽

    2012年4月3日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有两例新发医院感染(肺部感染)病例,痰培养均为MRSA感染;加上3月6日1例已发肺部MRSA感染病例未出院,科室共计3例疑似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1应急处理措施1.1及时发现新发病例及时上报神经外科兼职医师发现科室同时有两例新发MRSA感染患者后,立即电话报告院感办,院感办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请示启动一级预案.1.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组长及成员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调查工作,对神经外科病房门把手、病历夹、听诊器及血压计袖带、医务人员的手、床头柜、病床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共采集17项相关标本,立即送微生物室进行检测.

  • 加强手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作者:胡静

    在医院工作中,医务人员的手是许多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在过去30余年的时间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合理有效的手卫生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手卫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环节,然而在医院内仍由于不重视手卫生而造成医院感染.1 影响手卫生的因素1.1缺乏手卫生的意识 医护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将精力集中在治疗和护理患者,忽略手卫生,医护工作者洗手只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忽略了保护患者,未对手卫生引起足够的重视.1.2手卫生制度不健全 医院未制定手卫生规范或者制定规范后只简单的做宣传,趋于形式,无足够的监管和惩罚措施,这种不健全的管理或不按规章制度执行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手卫生的管理.

  •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中的细节管理

    作者:史方菊

    泌尿外科因为老年患者较多,多有基础疾病,医院感染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细节管理则是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1病区环境的管理保持病区环境干净整洁,督促工勤人员加强病区内清洁卫生的管理,彻底清扫卫生死角,不同标识的拖把和抹布不可混用;坚持每天开窗通风> 30 min,每月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加强终末处理,出院患者使用0.5%"84"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将污染被服的存放处设置在病区外,病房内更换污染被服时,应随时携带污物车,不可将污染被服丢弃于地面,造成二次污染.

  •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模式探讨

    作者:王敏

    我院于2010年开始,对原有供应室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加强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打造了一条安全、高效的专业化消毒无菌物品供应中心链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合理化供应室布局、专业化人员配置、规范化流程操作、制度化质量控制的"四化"管理模式,推进了医院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1 方法1.1供应室布局合理化按回收、浸泡消毒、清洁、包装、灭菌、保管、贮存、发放的操作顺序重新设计供应室布局;改造后工作区域划分为有醒目标识并具有独立执行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功能的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1.2专业化人员配置 人员经过专科岗前培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理论与技术考核;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阻止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

  • 基层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管理

    作者:周伟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基层医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需要临时治疗、观察儿科患儿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治疗通道.由于儿科小儿各年龄层次以及陪护人员文化层次存在差异,小儿输液周转快、人群流动性大、卫生知识缺乏等,很容易造成医院内的交叉感染.1感染因素1.1 空气污染儿科门诊输液室病种混杂,陪护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尤其是冬季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流动性差,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增大了交叉感染的危险性.1.2物体表面的污染病室门窗把手、座椅、游乐设施等物品,患儿及家属接触频繁,成为各种病原菌的间接传播媒介.1.3护理用物及护理人员手的污染 止血带、剃毛刀等物品使用频率高,工作忙乱中护士出现违规操作,不能做到一人一止血带、一人一剃毛刀,也成为重要的交叉感染源;护士工作繁忙,忽略了手卫生,因此护士的手也成为重要的病原体载体.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重塑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肺功能的相关分析

    作者:苏琳;李娜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和肺功能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评价,以指导临床早期治疗COPD.方法 应用HRCT测量COPD患者气道壁厚度、气道腔面积、气道壁面积及气道内外径等参数,评估气道重塑的程度,同时测定患者相应的肺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并进行分析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支气管管壁增厚,管壁面积增加;COPD组患者肺功能预计值(FEV1%)与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的两倍(2T/D)成负相关;与支气管壁横断面积占支气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成负相关;CD8+T淋巴细胞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431,P<0.05),CD4+/ CD+与FEV1/FVC呈正相关(r-0.564,P<0.01),而T淋巴细胞亚群与FEV1%预计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相应的肺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气道重塑关系密切,能较早地发现气道重塑,其有可能指导临床早期治疗COPD并监测治疗效果.

  •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春季结膜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作者:孙昊

    目的 探讨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春季结膜炎的疗效,评价BCG-PSN治疗春季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4例典型春季结膜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注射BCG-PSN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7% (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 +/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CD4+、CD8+、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结论 BCG-PSN治疗春季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能有效地协调CD4+、CD8+T淋巴细胞的动态平衡,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葡萄糖酸氯己定对两种多药耐药菌生物膜的实验研究

    作者:顾晓红;任慧;洪怡;梁斌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菌生物膜对葡萄糖酸氯己定的抗力.方法 应用滤纸膜片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种多药耐药菌不同龄期的生物膜;分别采用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剂和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按载体定量试验方法,测定其对两种多药耐药菌生物膜的低杀菌浓度.结果 两种消毒剂对2d生物膜的低杀菌浓度为2500~10 000 mg/L;对5d生物膜的低杀菌浓度为5000~10 000mg/L;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葡萄糖酸氯己定的抗力要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5d生物膜抗力要强于2d生物膜.结论 葡萄糖酸氯己定对多药耐药菌细菌生物膜有较理想清除和杀灭作用.

  • 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析

    作者:姜艳梅;刘新元;王晶;肖晓光;王楠;袁宏

    目的 了解β-内酰胺酶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中的存在及流行情况,为临床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1-10月医院临床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应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认;PCR方法对菌株进行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结果 159株细菌中有81株检测到TEM、SHV、OXA-1和CTX-M-1等12种耐药基因,123个基因片段,主要耐药基因为TEM和SHV,其中大肠埃希菌以TEM为主,占33.3%,肺炎克雷伯菌则以SHV为主,占27.9%,且有7株SHV和LEN双阳性菌株和2株LEN得以准确区分;有16种基因型,51.9%含有>2种耐药基因,其中产AmpC酶13株,4株与ESBLs并存.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高,多药耐药性严重;加强对产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的监测十分重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季节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加重与呼吸道非细菌性感染分析

    作者:朱湘芸

    目的 分析季节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加重与呼吸道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的关系,为有效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将232例哮喘急性加重患者按年龄分为14~18岁组及>18岁组,每组各116例;两组的血清及鼻咽处分泌物接受免疫法检测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Elisa试剂盒检测柯萨奇病毒(CBV)、巨细胞病毒(CMV);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结果 病原体总感染率为69.83%,所有患者病原体感染率的排序为CBV>RSV>MP; 14~18岁组依照病原体感染率的排列顺序为:RSV> CP> CBV;>18岁组的顺序为:MP> CBV> ADV; 14~18岁组的RSV的感染率为23.28%,明显高于>18岁组的8.62%(P<0.05),>18岁组的MP的感染率为19.83%,明显高于14~18岁组的11.21%(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以秋冬季多见,RSV、MP是主要病原体;14~18岁的患者多因RSV病原体,>18岁的患者多因MP病原体.

  •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作者:吴家玉

    目的 研究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49例死亡,病死率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年龄(52.6±11.9)岁与(43.3±12.7)岁、APACHEⅡ评分(23.1±5.7)与(18.6士4.8)分、血液感染67.3%与40.0%、SIRS数目3.3±0.7与1.5±0.7、MODS数目4.2±1.6与1.9±0.8、24 h尿量(3.4±2.1)与(6.2±2.5)ml、平均动脉压 (43.7士9.6)与(56.7士11.4)mm Hg及白蛋白(24.6±7.1)与(29.4±8.5)g/L 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0.47)、SIRS数目(OR=1.71)、MODS数目(OR=2.47)及白蛋白(OR=1.44)是感染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积极调控炎症反应,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可降低ICU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

  • 参麦注射液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观察

    作者:朱越燕;喻雯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为其治疗提供有效的评估指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7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7d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d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4.73±1.30)mg/L、(7.23±1.99)pg/ml、(0.64±0.16)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11士1.27)mg/L、(9.14士2.06)pg/ml、(1.03士0.18)ng/ml,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炎性状态,对于改善疾病状态有积极作用.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爱琳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规范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将调查日全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实际发生、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查490例,发生医院感染12例,现患率为2.45%,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分别占75.00%、8.33%、8.33%、8.33%;手术患者有105例,其中Ⅰ类切口10例,Ⅱ类切口95例;抗菌药物使用率61.02%,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69.27%.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慎重进行侵入性操作,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对策

    作者:吴智刚;朱建军;王敏华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肺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13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寻找控制对策.结果 13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9例,感染率为36.3%;49例患者送检痰标本154份,经细菌学检验共分离病原菌124株,引起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6.94%、14.52%、18.54%;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激素及抗菌药物应用、呼吸机应用、住院时间、昏迷、气管切开等.结论 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率.

  • 习惯性流产与TORCH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京辉

    目的 研究TORCH感染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为TORCH感染孕妇的临床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00例习惯性流产史孕妇进行TORCH系列病原体[包括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人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疤疹病毒(HSV)和其他(OTH)]IgG和IgM检测,探讨其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同时与同期98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比较.结果 习惯性流产组的TOx-IgM、RV-IgM、CMV-IgM、HSV-IgM感染阳性率分别为9.00%、10.00%、19.00%、7.00%,总阳性率45.00%,对照组相应阳性率为1.06%、2.13%、4.26%、0,总阳性率为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习惯性流产组的TOX-IgG、RV-IgG、CMV-IgG、HSV-IgG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00%、11.00%、16.00%、9.00%,总阳性率44.00%,对照组相应阳性率为0、1.06%、2.13%、0,总阳性率为3.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ORCH感染是造成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之一,两组存在相关性,对孕期妇女应当做TORCH感染筛查,对有明确活动性TORCH感染的孕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积极临床干预.

  • 31例肺曲霉菌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楚;孙成超;崔健

    目的 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0年1月一2011年9月31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22.6%,其中3例出血,2例肺漏气时间延长(>7 d),2例肺不张伴肺炎;术后随访28例,随访时间为3~141个月,除1例术后考虑肺曲霉菌病复发可能,其余患者无咯血或咳血痰.结论 外科手术是肺曲霉菌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病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 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张杜超;夏静静;方向群

    目的 探讨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皮氏罗尔斯顿菌性肺炎均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中86.7%发生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23.3%无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者仅占46.7%,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为86.7%,CRP升高者为83.3%;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曲南、替卡西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100.0%,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左氧氟沙星96.7%、头孢吡肟96.7%、环丙沙星86.7%、米诺环素85.7%、头孢曲松85.0%;治疗初始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第二~四代头孢菌素60.0%、碳青霉烯类73.3%、喹诺酮类56.7%、硝基咪唑类40.0%;治疗终点好转率66.7%,30 d死亡率为13.3%.结论 对于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一定疗效.

  • 心外科ICU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珂;王伟

    目的 探讨ICU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2011年心外科ICU42例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所致V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3岁患儿占80.95%,≥60岁患者占19.05%;机械通气天数平均≥1周,患者合并有≥3种侵入性操作;所有患者均有较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史;脑膜败血性黄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5.0%,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90.0%;部分呼吸机外置管道及附件采样监测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结论 低龄、长时间入住ICU、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多种侵入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及呼吸机管道附件消毒是否彻底,是心外ICU患者发生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致VAP的危险因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

  • ICU与非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韦球;陈一强;孔晋亮;蔡双启;张润娟

    目的 分析ICU与非ICU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ICU与非ICU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ICU组以非发酵菌为主,占总病原菌38.2%,非ICU组以肠杆菌科细菌及真菌为主,分别占总病原菌29.2%、32.3%;共分离出病原菌514株,革兰阴性杆菌318株占61.9%,其次为真菌166株占32.3%,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5.8%;ICU组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检出率高于非ICU组,非ICU组感染真菌高于ICU组;ICU组和非ICU组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环丙沙星87.8%、6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2%、22.9%,头孢他啶91.8%、60.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32.7%、25.7%,头孢哌酮/舒巴坦12.2%、6.0%.结论 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

    作者:徐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生医院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95例),对肝硬化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78%,感染组中死亡率15.15%,非感染组死亡率3.16%,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多见于腹腔、呼吸道、胃肠道,分别占36.36%、24.24%、15.15%;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菌;两组对比感染组年龄、并发症、侵入性操作、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指标较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肝硬化预后,应引起临床重视,减少住院时间,改善肝功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便降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现的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彭华萍;王萍;刘卓;李庆萍;彭云

    目的 调查医院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法 对120名实习护生,238名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匿名自填,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及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正确处置掌握较好,实习护生、护龄<5、>5年的护理人员对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率分别为94.1%、96.7%、99.1%;但部分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病毒灭活方法、艾滋病窗口期、潜伏期概念等知识掌握不够;对艾滋病病毒灭活方法有45.0%的护生回答不全面或错误,护龄<5年的护理人员有28.7%回答不全,对于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及窗口期概念中分别有40.0%、65.9%的护生回答错误,护龄<5年的护理人员分别有27.3%、32.8%回答错误;28.0%的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与轻视态度.结论 加大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相关培训,增加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注重心理素质培养,能增加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认识与理解,消除恐惧、歧视心理,使护理人员能积极、热情、正确地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关怀及护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新昌地区0~5岁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吕亚芳

    目的 调查分析新昌地区0~5岁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昌地区2009年1月-2010年12月0~5岁住院儿童符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876例患儿进行痰液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9.2%,革兰阴性菌占40.2%,真菌占10.6%;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耐药率均>75.7%,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90.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80.0%,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则抗菌活性较好,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结论 由于儿科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加强对病原菌及耐药性的监测,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性分析及护理

    作者:余玲华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相关性及护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对手术感染病例、切口、缝合情况及术前尿液培养分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5例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皮下组织采样病原菌分离率高于未发生手术感染的患者;手术切口病原菌耐药率高于未发生感染的分离菌;切口感染的患者术前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9例伴泌尿系感染,6例分离菌株为葡萄球菌属.结论 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针对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护理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 开颅手术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小锋

    目的 分析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开颅手术并确诊为VAP的80例患者进行痰培养病原菌检测,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2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1.2%,革兰阳性菌占16.8%,真菌占2.0%;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占20.8%,鲍氏不动杆菌占15.3%,铜绿假单胞菌14.9%,大肠埃希菌占13.9%;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1.9%和57.1%;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5.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87.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葡萄球菌;所有检出菌中多药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开颅手术患者并发VAP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抗菌药物的选择依赖药敏试验;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的预防应用,加强环境微生物检测、重视医务人员手的清洁消毒、集束化治疗是感染防范干预的重点.

  • 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合并胆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洋;左绪艳;卢月月;王卫政;张庆;敖少军;何长华

    目的 分析探讨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合并胆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重型肝炎合并胆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引流成功率、引流用时、不适反应、血红素降低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引流成功率为9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的引流用时间为(26.28±4.2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4.77±24.31) 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合并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氟康唑等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治疗两周后,观察组的血红素水平降低有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0%(P<0.05).结论 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的疗效显著,且用时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肾移植患者肺部浸润的病原学分析及支气管镜应用价值

    作者:陈佳宁;蒋萍;郑洪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肺部浸润的病原学特点及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性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1月-2011年9月88例肾移植患者因肺部浸润共进行90次支气管镜检查,包括支气管肺泡盥洗和防污染毛刷.结果 55例通过支气管镜获得了明确的病原学诊断,其中单独卡氏肺孢子虫感染23例占41.82%,单独巨细胞病毒感染11例占20.00%,单独细菌感染3例占5.45%,单独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例占3.64%;混合感染共16例占29.09%;大多数机会性感染发生在第2阶段,少部分发生在第3阶段.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对评估肾移植患者的肺部浸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特别对第2、3阶段的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

  •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况调查分析

    作者:孙丽萍;杨云海;徐昕;朱孝民

    目的 调查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状况,掌握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和医院感染管理的影响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0年5月19日0:00-24:00对所有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某综合医院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结果 共调查2046例,发生医院感染53例、58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59%,例次感染率为2.83%;综合ICU医院感染率高为44.44%,内科系统中呼吸科高,外科系统中神经外科高;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手术部位、胃肠道,分别占58.62%、12.07%、8.62%、8.62%、5.17%、1.73%;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3.03%,治疗占31.34%、预防占54.47%、治疗加预防占14.19%;一联用药占76.04%,二联用药占23.13%;治疗用药细菌培养送检率为20.65%.结论 应加强重点科室的监测,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减少侵入性操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玉辉;郝颖艳;武海英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休克状态.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8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6h及12 h的中心静脉压、尿量、收缩压及血清IL-6、TNF-α、CRP水平进行统计检测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6h及12 h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为(6.04±1.43)、(6.61±1.42)cm H2O、尿量为(71.35±11.43)、(76.53±10.41)ml、收缩压为(100.78±7.26)、(110.32±7.48)mmHg均高于治疗前,血清IL-6为(98.72士11.98)、(64.47±13.26)pg/ml、TNF-α为(110.20±18.43)、(85.41±18.43)pg/ml、CRP为(12.48±2.18)、(6.81±2.09) mg/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6h上述检测项目的变化幅度又大于治疗后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休克状态.

  •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马雅萍;钱小毛

    目的 调查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情况,并探讨其原因和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TURBT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83例患者术后留置尿液细菌培养有阳性36例,总发生率为43.4%;共分离病原菌3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6.92%,革兰阳性球菌占23.08%;主要菌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未检到真菌;TURBT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较为复杂,TURBT术及术后留置导尿均为侵人性操作,此外,高龄患者、多发性肿瘤位点、有糖尿病史者、术前已有导尿管留置者是易发生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 手术自始至终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所用的医疗器械、纱布均必须经严格的消毒,手术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严防损伤尿道、膀胱壁,确保留置导尿合适的位置,合理选择导管,妥善安放和固定尿管,保持其通畅,加强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是减少TURBT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 基层医院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作者:胡小燕;胡艳芬

    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口腔科设在门诊部,在医院感染控制检查中发现诸多问题,为医院感染带来隐患.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门诊口腔科医院管理,以减少或杜绝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1 危险因素1.1 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1)科室布局不合理:我院口腔科只有1间大房间,治疗诊断床6张,医师办公、治疗、器械清洗均在此房间进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2)科室人员配备不当:科室现有医师6名、护士及卫生员各1名,护士休假时,卫生员承担护士工作,造成打包不合理,消毒不合格.(3)硬件设备投入不够:口腔科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用量较大的医疗器械添置数量不够,造成消毒不及时、不达标,引起交叉感染.(4)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口腔科医务人员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工作人员操作时不戴手套,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成为病原体传播的工具.(5)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师对抗菌药物认识不足,认为预防性抗菌药物可防止口腔感染.

  • 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侯德凤;姜友珍;刘海燕

    目的 探讨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ICU HAP患者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30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1株占69.9%,真菌66株占21.8%,革兰阳性球菌25株占8.3%,分离率排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54株占17.9%,铜绿假单胞菌49株占16.2%,大肠埃希菌42株占13.9%,白色假丝酵母菌38株占12.6%,鲍氏不动杆菌25株占8.3%;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ICU H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为多药耐药菌株,应加强耐药性的监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细菌感染的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连友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细菌感染的特征及耐药性,为COPD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人院治疗的43例COPD患者的样本,进行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观测其耐药性.结果 45例COPD患者的分泌物共培养阳性菌53株,前3位菌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各8株、肺炎链球菌7株,细菌计数均≥100×103 CFU/ml;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未产生耐药性,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62.50%和75.00%;铜绿假单胞菌对万古霉素不耐药;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62.5%,肺炎链球菌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71.43%和42.86%,卡他莫拉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均不耐药,各种菌对庆大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气道细菌感染与COPD密切相关,采取细菌学接种检验和药敏试验是治疗COPD的有效途径.

  •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虎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依据,以期预防和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643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137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后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颅内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是影响患者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和脑脊液漏是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手术时间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措施对高危因素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有助于降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 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叶明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2011年7-12月医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基础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儿接受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B组患儿在接受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疗程均为7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支气管肺炎各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后B组发热、咳嗽、气喘、啰音和肺部X线阴影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69%、11.54%、6.41%、14.10%和16.67%,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上述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患儿;治疗后B组患儿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罗音、X线阴影持续时间分别为(2.21±0.59)d、(4.52±0.42)d、(3.98±0.58)d、(5.87±0.50)d、(6.24±0.57)d,均显著短于A组(P<0.01).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37例腮腺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周岐;戴杰;施更生;罗旭明;林海升;王文敏

    目的 探讨腮腺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腮腺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482例腮腺切除术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7.6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占47.83%;其次为手术创口,占21.74%;主要病原菌为克雷伯菌属,占9.3%;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手术操作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缩短住院日和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张俊梅;陈颂歌;张丹丹;杨巧芳

    目的 探讨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对其有效控制感染促进疾病好转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个人因素、治疗性因素对其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00例老年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31例,发生率为15.50%,主要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且住院时间≥2周者发生率为25.93%,住院时间<2周者,并发基础疾病种类≥3种者感染率为31.25%,高于<3种者,进行侵入性操作≥3次者为37.50%,高于<3次者,抗菌药物应用≥2种者感染率为26.98%,高于1种者,应用时间≥4周者感染率为20.45%,高于<4周者,ASA分级Ⅳ级感染率为29.73%,高于其他患者,存在其他感染灶者感染率为45.71%,高于其他患者,血浆白蛋白<30 g/L者感染率为28.99%,高于≥30 g/L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全面给予重视.

  • 单味黄连煎剂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病81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懿;李瑞兰;宁玉梅;叶慧君;余姬文;赵蕾

    目的 探讨单味黄连煎剂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以及克霉唑治疗VVC的优势.方法 选择65例VVC和16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使用黄连煎剂为治疗组,同时选取62例VVC患者及14例RVVC患者使用克霉唑为对照组,观察两种药物对于VVC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97.53%,对照组为98.68%,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低,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月内检出率为7.38%,3个月复发率为7.40%,对照组1个月内检出率为15.00%,3个月复发率为25.0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味黄连煎剂治疗VVC的临床疗效基本等同于克霉唑,在控制其远期复发率方面具有优势.

  • 老年呼吸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赵丽萍;来纯云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12月老年呼吸内科186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中,发生HAP 38例占20.4%,未发生HAP 148例占79.6%,老年呼吸内科HAP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免疫抑制状态、长期卧床、鼻饲、机械通气、侵人性操作、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结论 针对老年呼吸内科中HAP常见的发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HAP的发病.

  • 40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作者:杨玉萍;段立中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将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408例,实际调查405例,实查率为99.26%,医院感染2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43%;神经内科感染率高为16.00%,其次为肾病科感染率12.5%;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36.36%、27.27%、18.18%;共检出病原菌18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各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粪肠球菌1株;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74%,其中治疗用药78.86%,预防用药17.89%,治疗十预防为3.25%;一联使用占74.79%,二联使用占23.98%,三联使用占1.22%.结论 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呼吸道感染,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

  • 肛周脓肿细菌谱及药敏变化特点

    作者:谢杰斌;陈荣;郑晨果;陈玉燕;金莹;蔡景理

    目的 研究医院近3年肛周脓肿致病菌的分布、变迁及药敏变化特点,为其围球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肛周脓肿行脓液培养的患者61例,分类整理其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比较不同年份细菌谱及耐药性,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Kruskal-Wallish test检验方法分析其差异.结果 3年来肛周脓肿细菌谱构成比及药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8-2011年大肠埃希菌在肛周脓肿的细菌中所在比例分别为60.0%、66.7%、50.0%,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比例有增加趋势,分别为33.33%、50.00%、52.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位于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和克雷伯菌属,分别占59.68%、11.29%、6.4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氨曲南、喹诺酮类和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含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肛周脓肿主要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细菌谱无明显改变;近3年病原菌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率无显著变化.

  • 胸腔镜纵隔肿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朱雪娟

    目的 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手术过程等可能与术后感染相关的因素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 胸腔镜纵隔肿瘤术后发生感染15例,感染率为4.53%,以呼吸道感染、切口为主,分别占53.33%、20.00%,高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术中失血多、引流时间长、术后住院时间长、肿瘤直径≥6 cm、术中转开胸术、术后并发症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纵隔肿瘤术后感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护理配合对减少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骨科开放性伤口的细菌学分析

    作者:张为华;倪卫东;宋昭君

    目的 调查分析骨科开放性伤口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08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骨科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共有5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39例,细菌检出率为72.2%;共培养出9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株占58.9%,革兰阳性球菌39株占41.1%;伤口感染病原菌的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37%、137%、11.6%、8.4%、8.4%、7.4%、6.3%、6.3%.结论 骨科开放性伤口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对多种抗菌药物明显耐药;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开放性创口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效率.

  • 医院感染废弃物管理的探讨

    作者:杨琳;毕重秀;丛冬梅;王宜;邓沫;王春勇

    目的 探讨加强医院感染废弃物的管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方法 研究国内外有关医院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建议医院对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对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用不同颜色的包装袋分装,根据危害程度分级处理.结果 进一步制定或完善相关卫生用品及医疗用品法律法规,各级医院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方法,对卫生用品及医疗用品的生产、采购、使用进行规范;对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并进行分级处理.结论 加强对卫生及医疗用品的管理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有效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预防医疗废弃物污染环境及造成二次污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在保护资源,控制环境污染,保证人民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

  • 手足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难点及对策探讨

    作者:余海燕;刘晞照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隔离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在手足口病隔离病区,通过分区隔离,重视病区设施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全员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督促病区预防医院感染措施落实到位.结果 共收治的77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未出现疾病间的交叉感染和院内播散,也未出现其他季节性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结论 根据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流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可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 电子病历医院感染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作者:李维;奚蓓蓓

    目的 研究如何利用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自动化、程序化.方法 利用并进一步开发电子病历与各系统集成接口,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形成数据源,合理使用病历模板编辑器和监测条件管理器等,实现可配置、可扩展的上报及监测功能.结果 实现了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病例的直报和包括对微生物病原学检验、抗菌药物、手术和侵入性操作等目标监测功能.结论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了现有系统的数据资源,满足了感染管理的数据需求;具有数据来源准确、实用性强、扩展灵活等特点,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加强在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细节管理

    作者:卢小莲;李亮;吴彩霞;张胜;唐卫

    目的 加强细节管理,有效对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交叉感染进行预防与控制.方法 加强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教育与技能培训;建立耐药菌报告及反馈制度;实施有效的隔离、清洁和消毒措施;加强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预防控制干预;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2010年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为238例,感染率为21.0%,2011年为182例,感染率为17.3%;由于医务人员提高了对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的认识,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多药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重点科室交叉感染率明显降低,未出现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结论 加强在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细节管理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安全防护对策

    作者:扈玥;董继平

    目的 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对策,为避免职业危险发生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针对供应室职业危害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加强宣传、规范操作、配备专用防护用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方法及措施.结果 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及防护技能明显提高,有效避免了职业危害的发生,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结论 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专业素质、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科学管理、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危害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的关键,也是保证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基础因素.

  • 医院2006-2010年法定及重点监测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魏栋;张耀文;徐潜;姚志远

    目的 对中日友好医院2006-2010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和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描述医院报告的传染病流行特征,采用Excel2007描述各传染病的报告例数和构成比.结果 医院2006-2010年报告传染病31种共10 308例,其中乙类传染病7596例,丙类传染病1676例,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1136例;报告前8位的传染病分别是细菌性痢疾、梅毒、水痘、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淋病、肺结核和肝炎,分别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3.4%、13.2%、8.6%、6.6%、5.1%、4.4%和3.6%.结论 规范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在易患淋病的高危女性人群中,主动筛查淋球菌是医院今后传染病诊断和上报的重点.

  • 介人性超声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叶有强;钱明;袁君君;彭虹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措施,杜绝发生医院交叉感染.方法 健全组织、完善规章制度,专设独立的介入超声诊疗室,集中分类治疗,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加强器械的清洗灭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临床诊疗工作.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实施超声介入治疗290例,成功率100.0%,无一例发生因介入治疗穿刺部位感染及交叉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超声引导介入穿刺治疗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做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杜绝医院感染发生十分必要.

  • 保洁员职业暴露危害的认知调查及对策

    作者:阮玲祥

    目的 了解医院保洁员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知及防护情况,以便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院122名保洁员进行调查.结果 保洁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知不足,自我防护意识差;其中对标准预防概念知晓率31.14%,针刺伤发生率88.52%,但针刺伤后正确处置率仅为35.25%,垃圾分类放置处理正确率83.61%,消毒剂正确保管与使用95.08%.结论 保洁员职业暴露危险系数高,对职业暴露危险程度认识不足,医院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及监督指导.

  • 介入超声室的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

    作者:钱伟;荀小青;刘昆

    目的 了解介入超声室的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总结介入超声室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将超声探头的消毒工作列为介入超声室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加强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贯彻无菌原则,规范超声操作;加强室内的消毒;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结果 医院介入超声室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患者342例,未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结论 介入超声室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本科室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在实际工作将其落实到位.

  • 两种方法对口腔印模的消毒效果观察

    作者:黄建荣;欧萌萌

    目的 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对口腔印模的清洗效果,探求为有效的口腔印模消毒方法.方法 将口腔印模120例以消毒方法分为2%戊二醛浸泡组,二氧化氯喷雾组以及阳性对照组,并根据不同菌种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后计算抑菌率;比较两种方法的灭菌效果,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戊二醛浸泡后印模上抑菌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6.45±0.09)%、大肠埃希菌为(94.37±0.05)%、白色假丝酵母菌为(95.22±0.06)%、溶血链球菌为(94.15±0.07)%,而用二氧化氯喷雾法抑菌率则分别为(92.03±0.06)%、(90.13±0.12)%、(91.14±0.07)%、(90.05±0.10)%,抑菌效果均较好,但由于喷雾不完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同材料的印模,选择的消毒方法也不同,应综合考虑消毒浓度、时间、方法,以便于选择.

  • 两种检测法对呼吸机外置管路清洗消毒效果监测的应用探讨

    作者:高玉华;黄朝晖;邱素红

    目的 探讨ATP检测法及微生物培养法两种检测法对呼吸机外置管路清洗消毒的监测效果,以加强呼吸管路的清洗消毒,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对清洗消毒干燥后的呼吸机外置管路及无菌存放4周的呼吸机外置管路,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及微生物培养法进行清洗消毒效果评价及细菌含量的检测.结果 在两个时间段采用两种检测方法,ATP数值≤2000 RLU微生物培养未检测出细菌及致病菌,合格率达到100.0%.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可对呼吸机外置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有效监测.

  • 循环风消毒与紫外线照射对烧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作者:周红娟;何燕芬;谢雅芬;金汉宏

    目的 探讨循环风消毒与紫外线照射对烧伤病房空气消毒的效果,为寻找安全、高效、方便的空气消毒方法、减少空气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循环风消毒机和紫外线灯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烧伤病房空气进行现场试验,对消毒即时,进人后30、60 min病房空气细菌进行采样,分析两组灭菌率.结果 消毒前菌落数循环风(856±99)CFU/m3和紫外线(860±100)CFU/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后菌落数循环风(102±35) CFU/m3明显少于紫外线(134±42)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毒前后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消毒方法均有消毒效果,而循环风消毒效果持久,更适用于烧伤病房空气的消毒.

  • 洁净手术室无菌台质量动态调查及预防措施探讨

    作者:陶晓燕;冯惠娟;沈郁;钱小毛

    目的 调查洁净手术室无菌台质量动态变化,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共调查医院洁净手术间的百级1间,千级、万级各两间,每间手术室各观察5台手术;铺巾和剪刀采用表面涂抹法,棉球取1颗直接投入10 ml无菌生理盐水中作微生物检测,采样时间分别为手术开始(0)、1、2、3、4h;结果判断以无细菌检出为合格,对不同样本的各时间段合格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铺巾表面在2h保持无菌,3h后检测有细菌;剪刀和棉球则从4h开始检测到细菌,但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台手术中有3台6个检测点出现无菌台细菌不合格,均为1CFU/平皿,其中千级洁净间4h的棉球1次,5次发生在万级洁净间,分别是铺巾表面1、4 h(万级1号间和万级2号间),剪刀、棉球4h各1次,但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无菌台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与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过程中人流、物流较频繁及某些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动作不规范有关.结论 强化无菌手术意识,严格环境管理,严格人流、物流管理,严格无菌台的管理,是保证无菌台质量的有效措施.

  • 不同消毒方法对试验操作台HBV-DNA清除方法比较

    作者:刘军权;周熵

    目的 对试验操作台HBV-DNA清除方法进行比较,以选择佳的清毒方法.方法 将高浓度(5×107拷贝/ml)、中浓度(5×105拷贝/ml)和低浓度(5×103拷贝/ml) HBV-DNA阳性血清标本分别按16 cm2/ml比例刷于试验操作平台,制成污染面;用紫外线照射消毒、“84”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和2%(v/v)戊二醛消毒液按常规方法对被污染操作台进行消毒处理;收集经消毒后的标本用PCR检测技术检测HBV-DNA浓度的变化.结果 不同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对污染台面不同浓度的HBV-DNA清除率有明显差异,照射时间越长,清除率越高,以照射2h后对低浓度的HBV-DNA污染标本清除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浓度BV-DNA污染标本“84”消毒液能完全清除,并能显著降低高浓度污染标本中HBV-DNA含量;次氯酸钠消毒液消毒后也能明显减低高、中和低浓度污染标本中的HBV-DNA含量,与消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戊二醛消毒液能减少HBV-DNA数量.结论 “84”消毒液能完全清除中、低浓度的HBV-DNA污染物;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和2%(v/v)戊二醛及紫外线照射消毒法不能完全清除HBV-DNA阳性血清污染物中的HBV-DNA.

  •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尚旭明;刘芸;王盛华

    目的 通过对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不合理应用分析,促进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能够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避免滥用、误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等对国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进行剖析.结果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对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诱导细菌耐药菌的产生,当前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结论 应提高医师及广大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避免出现严重的细菌耐药变异,谨防二重感染及由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和药品资源的浪费.

  • 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分析

    作者:陈秀莹;刘洋;刘华;陈充抒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院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处理和手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一周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处方共15 275张,其中抗感染药物3143张,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率20.58%;感染部位处方分布上呼吸道居首位,1071张占34.07%,其次是下呼吸道,420张占13.36%;使用一种针剂是767张,占24.40%,一联片剂2158张,占68.66%,两联针剂46张,占1.46%,两联片剂172张,占5.47%.结论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起点高,联合应用不合理等问题,应加强干预管理.

  • 多种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差异分析

    作者:刘广义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临床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ABA)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率,对预防控制突发细菌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10月从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ABA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 391株ABA的分布以痰标本为主,占72.9%,其次为血液,占27.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占17.0%;分布以神经内科、综合ICU和呼吸内科为主,分别占32.2%、23.8%和13.0%;该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71.0%,而且多药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仅为2.8%和3.3%.结论 AB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注重检测和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干预管理

    作者:史红;宋剑;张建明;李志民;史济经;郑忠健;高金妹;张国庆

    目的 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方法 从2011年7月起进一步采取强化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知识教育,执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制定特殊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等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医院感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 除医院感染率无差异外,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6.62%下降至68.91%、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3.18%下降至45.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56.05 DDD下降至51.46 D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减少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自觉性.

  • 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洛美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芮燕文;章明照

    目的 为提高临床治愈率,了解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洛美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病原学清除、总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5.0%、显效率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0%、14.0%;观察组病原体全清除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洛美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临床疗效好,病原体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

    作者:杨珏;亓志刚;张秀红

    目的 对比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2009年4-6月(干预前)及2010年11月-2011年1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各110份,对比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经过干预,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得到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例,占0.91%,提高到88例占80.0%;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由8.53%降至5.91%,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例由32.21%降至25.64%.结论 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物费用,可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 剖宫产术后防治感染合理用药的临床观察

    作者:金菊英

    目的 通过观察两组抗菌药物在产程中进行剖宫产中的应用,探寻防治在产程中行急诊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更好办法.方法 回顾40例特定条件下实施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抗菌药物应用后的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单纯使用头孢唑林防治术后感染;B组20例,联合使用头孢呋辛钠加甲硝唑,比较二者术后感染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体温比较,体温>38.5℃A组12例占60.00%、B组4例占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情况比较,切口红肿热痛、伴硬结、切口裂开或有脂肪液化或出现脓性分泌物A组患者16例占80.00%、B组患者为7例占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白细胞计数比较,白细胞>10×109/L、中性>70%,A组患者15例占75.00%、B组患者6例占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有感染高危因素的产妇术后联合使用头孢呋辛钠加甲硝唑,在防治术后感染方面比单纯使用头孢唑林疗效更好,而且经济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持续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张淑敏;朱熠;娜依兰;吴燕子

    目的 调查与分析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持续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根据2006年监测结果,自2007年开始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医院感染办每季度抽查1个月的出院病例,药剂科每月通过监测软件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的排名.结果 通过5年持续干预措施的落实,不断持续改进,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69.4%降至2010年的62.21%;单一用药比例由2006年88.6%提高至2010年94.15%;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头孢哌酮/舒巴坦由2007年排名第1降至2010年第4位,医院感染率由2006年3.08%降至2010年的2.07%;医院感染漏报率由2006年15.5%降至2010年的1.63%;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由2006年34.20%提高至2010年59.22%.结论 多部门联合管理,综合性监测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根据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反复多次突出重点的强化培训,多渠道持续干预是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综合手段.

  • 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回顾性研究

    作者:叶高峰;庄开颜;尚庆顺;夏阳;于静

    目的 探讨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围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7-12月653例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围术期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为预防用药组和无用药组;分析围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0%,其中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使用率分别占93.4%和82.5%;联合使用占85.9%;给药时机均为术后静脉给药,两组术后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结论 给药时机不规范,药物选择无针对性是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较普遍突出的问题,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不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甲状腺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研究

    作者:阮燕萍;俞洋;余元明

    目的 探讨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调查某院2011年4月和10月出院的228例甲状腺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其中4月94例为干预前组,10月134例为干预后组;其间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教育性干预、行政性干预和限制性干预.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0.00%下降至3.73%;使用强度从64.05 DDD下降至0.31 DDD;用药品种由6种下降至1种,抗菌药物选择趋于相对合理;人均使用抗菌药物金额从64.27元下降至4.00元;手术部位感染率无增加;且两组病例在住院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院实施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有效可行,为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益的管理经验.

  • 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垒;刘慧;胡永寸;连晓峰

    目的 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中的疗效,掌握科学的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由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的肺部感染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然后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痊愈率为80.0%,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痊愈率为56.7%,有效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观察指标的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所用时间,对治疗有积极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头孢哌酮.

  • 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徐善超;高跃进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提取医院2010年7-9月急诊内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1635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抗菌药物金额、给药频次、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总计110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52%,涉及6类24个品种,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等;其中,一联用药1042张,占94.38%,二联用药62张,占5.62%,无≥三联用药.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大,存在病原学送检率低、给药途径等不尽合理的问题,需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开放性创伤并发气性坏疽患者的创面治疗进展

    作者:尹志改

    开放性创伤并发气性坏疽是一种发展迅猛、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常危及患者生命.开放性创伤并发气性坏疽患者的创面,应积极的全身支持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早期诊断及伤口清创、及时手术并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引入气性坏疽创面的治疗中、全面管理患者创面,可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低病死率和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气性坏疽是厌氧菌感染的一种,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1],多发生于肌肉丰富的下肢广泛性损伤.开放性创伤患者的皮肤保护屏障遭到破坏,创面接触外界物体,梭状芽胞杆菌在人畜粪便与周围环境中(特别是泥土)广泛存在,故伤后污染此菌的机会很多,但发生感染者不多,因为这类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需具备缺氧环境.开放性创伤并发气性坏疽病死率可达7.1%~20.0%[2].现将开放性创伤并发气性坏疽患者的创面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 肺炎链球菌耐药机制与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杨东;肖创清

    肺炎链球菌(SPN)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和儿童[1],具有高发病性和高死亡率.有文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60~220万婴幼儿因为SPN感染而死亡,其中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为70万~100万[2].SPN的抗菌治疗主要依赖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SPN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SPN的抗菌治疗变得更加严峻.

  • 硫磺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作者:白林;孙艳;任韡

    目的 建立硫磺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 分别采用离心沉淀加培养基稀释法、培养基稀释法、常规法,根据5株阳性对照菌的试验组、菌液组、供试品对照组的结果,对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硫磺软膏具有抑菌活性,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回收率<70.0%,离心沉淀加培养基稀释法回收率>84.8%,能有效去除其抑菌活性.结论 采用该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客观地反映药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以达到检测目的.

  • 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IV的实验研究

    作者:戴万案;杨继清;郝君;陈丽艳

    目的 探讨分子生物学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传统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比检测HIV的优势.方法 选取300例高度怀疑HIV感染的病例,分别应用逆转录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其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经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检测进行确诊,初筛阴性的则对其追踪确诊为其他疾病,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HIV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RT-PCR初筛17例阳性,灵敏度100.0%,特异度94.1%,ELISA初筛28例阳性,灵敏度100.0%,特异度57.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均无漏诊病例.结论 RT-PCR方法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HIV病毒感染的检测,较之传统的ELIS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将其作为常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HIV感染的初筛中.

  • 尿抗原测定快速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龙聪;朱丽莎;范文

    目的 探讨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测定用于快速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9月-2011年9月到医院住院的儿科、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例,对每例患者同时采集尿标本、痰标本,用免疫层析法测定尿肺炎链球菌抗原,对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 525例患者中,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为12,2%,痰标本阳性率为7.2%;痰培养阳性组患者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为92.1%,阴性组患者为6.0%,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肺炎链球菌抗原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1%、94.0%和93.9%.结论 尿抗原测定方法用于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对临床快速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意义.

  •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曹卓;潘炯伟

    目的 探讨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标本,将合格痰标本接种至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培养24~48 h,然后按照《全国临床检测操作规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试条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依据2002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标准进行操作和判断结果.结果 从1034份合格痰标本中分离出873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4.4%,革兰阴性杆菌517株占59.22%,真菌215株占24.63%,革兰阳性菌141株占16.15%;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其次是阿米卡星,均<45.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达到100.00%.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真菌和革兰阳性菌,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黑热病患者检出438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杜春辉;付玉华

    目的 探讨医院黑热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药敏试验用K-B法进行.结果 黑热病患者感染的438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3.06%、肺炎克雷伯菌占16.67%、鲍氏不动杆菌占12.56%、铜绿假单胞菌占6.85%、阴沟肠杆菌占4.1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5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6.39%、粪肠球菌占5.02%;真菌占9.13%;革兰阴性菌主要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米诺环素敏感;革兰阳性菌主要对庆大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真菌主要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结论 黑热病患者感染病原菌有其自身特点,敏感药物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

  • ICU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姜晓路;喻长法

    目的 了解ICU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来自ICU患者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758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7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2株占60.95%,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4株,占22.96%,肺炎克雷伯菌120株,占15.83%,铜绿假单胞菌60株,占7.92%;革兰阳性菌247株占32.59%,前3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1株,占19.92%,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占7.78%,肠球菌属21株,占2.77%;真菌49株占6.46%;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结论 做好ICU患者血培养病原菌敏感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用药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ICU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潘金波;杨莹;丁凌;吴都

    目的 探讨ICU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必要的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ICU 2008年1月-2010年7月医院感染的799株鲍氏不动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为20.6%,且呈逐年升高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非常严重,对多黏菌素耐药率低为0,除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49.7%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90.0%.结论 ICU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及耐药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加强ICU医院感染的检测和耐药菌监控,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 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海兴;李建国;项辉;郭清莲

    目的 调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7年7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占分离病原菌总数的23.3%;其中呼吸道标本1748株;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集中分布在ICU、干部病房、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共1758株,占总数的84.0%;耐药率高的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71.8%,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为15.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9.8%和28.3%.结论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有效控制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发生.

  • 肺部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邱美华

    目的 了解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肺部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采集医院172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合格标本接种至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进行细菌培养,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172例患者痰标本分离出14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4株占63.51%,革兰阳性球菌32株占21.62%,真菌22株占14.87%;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医院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细菌的耐药性较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31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

    作者:吴开进;林世恒;许斌;钟立;刘运端

    目的 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咽喉部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药敏率.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收住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18例的咽拭子标本做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培养出病原菌97株,检出率30.5%,其中流感嗜血菌38株占39.2%,副流感嗜血菌26株占26.8%,白色假丝酵母菌12株占12.4%,肺炎链球菌10株占10.3%,其他11株占11.3%;嗜血菌属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76.0%;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80.0%,青霉素耐药率为60.0%.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咽部病原菌以嗜血菌属为主,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过程中,应注意患儿呼吸道合并感染病原菌培养,在抗病毒治疗同时进行抗菌治疗.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毛海芳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1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7株占72.97%,前4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88株占25.11%、铜绿假单胞菌217株占18.92%、鲍氏不动杆菌151株占13.16%和大肠埃希菌103株占8.98%;革兰阳性菌235株占20.49%,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8株占11.16%、溶血葡萄球菌61株占5.32%和肠球菌属30株占2.62%;真菌75株,占6.54%;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高度敏感,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高度敏感.结论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及时了解痰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

  • 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服役

    目的 了解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送检的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3年共分离出病原菌579株,检出阳性率为13.1%,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9株占29.2%、大肠埃希菌105株占18.1%、肺炎克雷伯菌70株占12.1%、金黄色葡萄球菌55株占9.5%;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高度敏感,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高度敏感.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麟

    目的 了解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64株占74.9%,前3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26株占25.9%、肺炎克雷伯菌101株占20.8%、鲍氏不动杆菌52株占10.7%;革兰阳性菌84株占17.3%,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占6.2%、肠球菌属21株占4.3%和溶血葡萄球菌14株占2.9%;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高度敏感.结论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 2010年儿童痰培养肺炎链球菌的阳性率及药敏分析

    作者:杨宗军;孙佰秀;代玉龙

    目的 测定肺炎链球菌在痰标本的阳性率及药敏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1月-12月住院患儿感染性肺炎痰标本691例,用ATB系统进行鉴定并行药敏试验.结果 691份痰标本检出肺炎链球菌155株,阳性率22.4%,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氟沙星、氯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4.5%、67.2%、67.9%、0.7%、88.3%、3.6%、10.2%、100.0%、87.6%、100.0%;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敏感率明显高于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MIC值0.062~2 μg/ml的菌株占61.3%,MIC值≤0.062 μg/ml菌株占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786,P<0.05).结论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感染性肺炎优势菌,青霉素仍然为治疗普通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阿莫西林、三代头孢菌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氯霉素推荐用于对青霉素敏感或中介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左氧氟沙星及万古霉素均有极高的敏感率,而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四环素的敏感率极低.

  • 2003-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欧倩怡;孙凤军;冯伟;夏培元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3-2010年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及临床分布,以K-B纸片扩散法考察其耐药性.结果 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来源以痰液为主,占75.8%,主要分布在ICU占19.3%、呼吸科占17.0%、脑外科占13.8%和肝胆科占11.3%,鲍氏不动杆菌对所试验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率,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上升趋势明显,此外,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也有提高.结论 2003-2010年医院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药耐药比例有所增加,除了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监控,还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意识.

  • 成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亢瑞娜;刘晓霞;李君蕊

    目的 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成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痰标本进行检测,对检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共检出1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1株占68.27%,革兰阳性菌28株占26.92%,真菌5株占4.81%,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而耐药率方面各菌株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成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性也较为突出,在诊断及用药过程中应给予重视.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贾红岩;崔婧;王轶

    目的 对比ICU与临床科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1日-12月14日ICU和临床科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ICU与临床科室各占91.73%和70.11%,其他标本类型中ICU以肺泡灌洗液为其次占3.67%,其他临床科室为伤口分泌物占11.49%;金黄色葡萄球菌在ICU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率高为10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占比率为59.63%;在临床科室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敏感率高为100.00%,MRSA所占比率为66.67%;青霉素耐药率均高>90.00%,对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等的耐药率均>50.00%.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及社区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ICU与临床科室的MRSA均占很高比率,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上升,ICU与临床科室耐药率总体情况相似;及时送检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能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123株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凯

    目的 了解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近年来感染标本中分离出阴沟肠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的123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于肝胆外科、ICU等科室,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胆汁及尿液中;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依次为99.19%、99.19%、94.31%、94.31%;而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坦、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依次为1.63%、1.63%、4.88%、4.88%和4.07%.结论 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