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清炎性因子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志远;李慧;冯文化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冠心病的可能致病机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2月冠心病患者57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人员空腹静脉血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Ig G滴度及阳性率为1.70±0.28及84.21%、对照组为1.51±0.22及4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 TNF‐α、IL‐6、hsCRP以及F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阳性患者TNF‐α、hsCRP以及Fg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感染肺炎衣原体的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hsCRP及IL‐6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血清降钙素原与白细胞介素的变化研究

    作者:宋书田;白传明;周继梧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 T )及白细胞介素(IL )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200例肺癌患者,将其中肺部感染的108例患者作为感染组,92例肺癌无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PC T、IL及体温,根据感染组中患者转归,分为生存组80例与死亡组28例,分析生存组与死亡组治疗前,治疗第2、4天及死亡前或者痊愈后血清PC T、IL值变化。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IL值以及体温分别为(18.26±7.48) ng/ml、(35.1±13.0)μg/L、(40.4±1.0)℃,与对照组血清PCT(3.56±1.02) ng/ml、IL(4.3±1.4)μg/L、体温(37.0±1.2)℃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组与死亡组治疗前血清PC T、I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C T、IL值水平的测定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有较好的预警价值,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诊断或者知道治疗肺部感染的辅助性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娇;陈梦燕;黄静

    目的:研究IC U多药耐药感染患者应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方法,以指导IC U多药耐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确诊为IC U多药耐药感染的10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及炎性反应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观察组(6.6±1.2)d、较对照组的(9.8±1.9)d少,且不同时间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炎性水平指标显示观察组的PC T 水平(32.6 ± 9.6)ng/L低于对照组的(98.5±21.4)ng/L ,对照组CRP(11.5±4.1)μg/L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4 ± 2.2)μg/L ,白细胞计数观察组(15.5±3.7)×109/L同样低于对照组(32.4±5.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 U多药耐药菌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中PC T检测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缓解了医患的内外在压力。

  • 胃癌病变过程中Krfippel样因子8及生存蛋白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作者:郭云霞;王郁杰;王瑞勤;郭娜

    目的:探讨胃癌病变过程中Krfippel样因子8(KLF8)和生存蛋白(Survivin)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探讨二者与H p感染致癌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356例患者胃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 KLF8和Survivin在胃癌病变过程的表达,快速尿酶法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 Hp ,分析 Hp感染与KLF8和Survivin的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者KLF8、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者(P<0.01);在各组织类型中,胃癌(GC)患者Hp阳性率68.9%,KLF8、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56.5%和73.0%,Hp感染与KLF8和Survivin表达在GC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致KLF8、Survivin异常过度表达,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协同起致癌作用。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作者:张涓;梁耕田;黄文霞;刘莉;汪斌如;段冰玉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耐药性,为其为预防、治疗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3年3月201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并分析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例患者中共有3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8.9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共13例占34.21%;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6株占61.02%;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显示出较强的耐药性,其中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60.0%。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有助于预防、治疗术后感染的发生。

  • 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白细胞介素-17A的表达

    作者:林立;王丽;金尾静;张乐乐;张海邻;李昌崇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 )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3月M P肺炎患儿93例,其中伴喘息患儿25例(1组)、无喘息患儿38例(2组)、非M P肺炎患儿30例(3组),正常对照组20名(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ICAM‐1和IL‐17A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IgE(TIgE)水平。结果1、2组血清sICAM‐1水平(378.10±168.01)ng/ml、(267.10±105.23)ng/ml均显著高于3组(199.40±87.89)ng/ml;在MP肺炎患儿中,1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组血清IL‐17A水平(57.60±26.49)、(43.74±19.10)、(40.72±18.40)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23.89±11.40)pg/ml升高。结论 sI‐CAM‐1可能与M P肺炎患儿病程中喘息的发生机制有关。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纯洲;舒新华;赵甲;王顺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种型及耐药特性,为诊治医院感染提供合理选药的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调取两所医院167份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感染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种型鉴定依照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常规流程进行;药敏试验选择K‐B法,数据分析启动WHONET 5.6程序,试验全过程坚持室内质量控制。结果167例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92例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1.6%,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占16.7%;分离的219株病原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检出率为5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为48.6%,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9.5%、24.2%;革兰阴性菌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肟、磺胺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庆大霉素等。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种属多样,其多药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医院应强化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力度,科学有序地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望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上升的不良现状。

  • 2011-2012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作者:丘仲柳;黄小兵;冯丽春;曾凤群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流行趋势,以降低耐药率。方法分析研究2011-2012年在新会区人民医院分离的5061株病原菌,用ATB Expresion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采用IBM SPSS 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临床分离出242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分别占22.0%、63.0%、15.0%;2012年临床分离出的2634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分别占18.8%、64.2%、17.0%;检出率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其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30.0%;2012年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对真菌耐药率较低的有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结论临床病原菌分离总数仍然逐年增高,病原菌耐药状况严峻;应该继续加强监测了解病原菌的分离率,掌握病原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数据。

  • 骨科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毛唯;杨钟华;梁胜西

    目的:掌握医院骨科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降低和减少骨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为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骨科病房患者10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收集,严格无菌操作并立即送检,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伤口渗出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纯化,对病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 K‐B试验法进行,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1000例患者中共34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4.80%;分离出42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40株占56.3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均无耐药菌检出,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结论骨科感染的影响因素多,不同细菌对同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因此应严格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和耐药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骨科患者感染率。

  • 肠球菌属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涂昕睿;褚云卓;阎东莉;白玉兰

    目的:探讨导致住院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2007-2010年以医院收治的60例肠球菌属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与60例非感染患者对照病例配比研究为非感染组,分析其感染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共32例占53.3%;患者有基础疾病、入院时病情危重、合并泌尿系感染、血清白蛋白<30 g/L、住院时间长和存在侵入性操作、前期应用抗菌药物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青霉素G耐药率分别为13.3%、26.6%和26.6%,屎肠球菌对上述药物耐药率在53.3%~93.3%,肠球菌属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率偏高。结论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血清白蛋白低水平、有侵入性操作和前期应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是肠球菌属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为治疗万古霉素敏感菌株感染首选用药。

  • 纳米银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抑菌效果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夏志宽;夏建军;陈卫;丛林;张德全;杨蓉娅

    目的:明确并评价纳米银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抑菌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纳米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上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长情况,用M‐27标准方案测定其M IC值,透射及扫描电镜下观察纳米银对阿萨希毛孢子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米银对阿萨希毛孢子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菌落直径为0~5.5 cm ;其M IC值为0.5μg/ml,大于伏立康唑的0.03~0.06μg/ml,小于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电镜下发现,纳米银对其细胞壁及细胞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对线粒体、染色质、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的破坏也非常明显。结论纳米银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抗菌效果好于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对细胞壁、细胞膜的破坏或者直接渗透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泄及细胞器的损伤,终可导致细胞死亡。

  • EICU感染患者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汪一帆;艾芬;李维;余波;曾军发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 )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了解EICU目前流行菌株及药物敏感谱,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EICU 520例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LERT 3D 60全自动培养仪进行培养,美国BD Pho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及检测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48株,革兰阳性菌94株占27.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居多,革兰阴性菌226株占64.9%,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居多,真菌28株占8.1%,以曲霉菌属为主;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性好,均无耐药菌株检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30.0%。结论医院E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刘敏洁;李高申;薛现军;郑勇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80例糖尿病患者,对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 T B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检测,使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71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9.44%;共分离出105株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30株占28.57%;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神经缺血性伤口、合并基础性疾病、住院1年>2次与患者发生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通过基础护理、血糖控制、感染控制等对策,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 血流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谷振阳;高春记;赵莎莎;赵小丽;李艳;黄文荣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105例发生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WHONET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共有105例患者发生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且发生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人数逐年上升;科室分布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肝胆外科为主,分别占37.14%、16.19%;分析103例发生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结果发现,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84株占81.6%;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低,为35.9%,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0%。结论发生血流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多为多药耐药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对怀疑有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可经验性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革兰阴性菌感染监测分析

    作者:王洪梅;孙迎娟;姚远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革兰阴性菌耐药趋势,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呼吸内科病房肺部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1885株病原菌,分析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分离革兰阴性菌980株,占52.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于首位,占24.4%;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药耐药;碳青酶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除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的临床感染常见革兰阴性菌保持较高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81.3%和44.7%。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耐药率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 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

    作者:徐丽芬;康洪涛;吕立辉

    目的:研究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慢性咽喉炎与 Hp感染的关联性,以提高诊治率。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0例慢性咽喉炎患者,根据临床体征分为慢性反流性咽喉炎组(反流组)350例和普通慢性咽喉炎组(普通组)190例;通过14 C‐UBT 筛查分组治疗,并对Hp阳性患者治疗后的Hp转阴率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检出率反流组92.9%,普通组为69.5%,两组患者H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Hp阳性患者经治疗两周后停药4周复查 H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患者经治疗停药4周后总有效率普通组为77.9%、反流组为89.8%,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均有好转。结论 H 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咽喉炎有关,通过 Hp筛查后将慢性咽喉炎分类治疗可以提高临床诊治。

  • 泌尿系统感染假丝酵母菌属分布与药敏分析

    作者:王宏伟;许俊华;孙美玲;李慧

    目的:研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液标本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等真菌的感染特点、分布及其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1日-2012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鉴定242株真菌,计算菌种构成比、科室分离率,统计分析主要致病真菌的药敏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出242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为主,共85株35.1%;其分布科室以综合IC U为主,共80株占33.1%;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 B 敏感,敏感率为100.0%。结论尿路感染的假丝酵母菌属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各种医疗行为干预导致免疫低下患者有增高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及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可有效地控制该类真菌引起的感染。

  • 胃切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宋胜江;张素惠;郑祥毅;虞名旭;徐定银

    目的:研究行胃切除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感染危险因素,控制胃切除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2年8月208例行胃切除患者临床资料,留取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K‐B琼脂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例行胃切除的患者发生感染112例,感染率53.85%;分离出1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38.71%,革兰阴性菌76株占61.2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85.00%;对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12.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6.00%;行胃切除的患者发生感染与其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及使用呼吸机等因素有关。结论医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预防感染,如若胃切除术后感染发生,首先应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分析,选择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及定位表达研究

    作者:佟青;张一兵;白璐;朱香玉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多药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整合酶基因分型与定位表达,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整合酶介导多药耐药机制,为开发新药物奠定基础。方法筛选2010-2012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中通过VITEK‐IMS系统分离的73株多药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试验菌株;应用RT‐PCR、DNA菌落与印迹杂交、质粒接合试验对多药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同源性分析及定位表达检测。结果Ⅰ类整合酶基因检出31株,检出率42.4%,Ⅱ类整合酶基因检出8株,检出率10.9%,5株同时带有Ⅰ+Ⅱ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6.8%;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质粒接合试验阴性,染色体DNA印迹杂交试验阳性。结论Ⅰ类整合酶基因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多药耐药的主要因素,推测Ⅰ类整合酶基因可位于染色体上。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血清、胃液及组织IL-6、IL-8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健;魏威;应荣超;项晶晶;金慧成;马胜林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的胃癌患者血清、胃液及组织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为胃癌患者医院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A组)48例和单纯胃癌组(B组)54例,同时选取5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受试者的IL‐6、IL‐8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患者血清及胃液中IL‐6、IL‐8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在A、B组及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6%、68.2%和8.8%,IL‐8在3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60.0%和12.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胃液、组织中的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且在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患者中IL‐6、IL‐8表达升高为显著;对胃癌患者的诊治及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 多药耐药菌感染监测与分析

    作者:林臻;朱小东;葛莲英;韦倩;刘雪琴;王萍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12月广西境内中部、北部和西部的7所三级甲等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MDROs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 Excel表格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分离出目标细菌465株,其中 MDROs 202株,占43.44%;MDROs中革兰阴性菌184株占91.09%、革兰阳性菌18株占8.91%;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共100株占49.50%。结论多药耐药菌发病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MDROs感染高发科室是ICU ,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血液。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张海云;韩伟东;刘海梅;李刚;王文;贾伟

    目的:分析临床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 adeA、adeB、adeC及其调控基因adeR、adeS分布与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为IC U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有效应对医院感染。方法2012年IC U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02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测定所有菌株的药物外排泵基因,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94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为100.0%,对亚胺培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5.8%和95.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5.0%;10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 adeA、adeB、adeC、adeR、adeS基因型的阳性株分别为78、79、76、77、74株;5种基因均以阴性为主;敏感株中调控基因 adeR、adeS表达率较低分别为37.5%和25.0%。结论 ICU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呈现严重的多药耐药,adeABC外排泵耐药基因相对于敏感株在耐药菌株中大量存在,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与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存在相关性关系,而且其基因的播散主要通过克隆播散得以传播。

  • 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艳玲;秦波;潘万龙

    目的:调查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0月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收治的429例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基础疾病、病原菌培养基耐药性、治疗及转归进行记录,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送检的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株2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3株占68.8%,革兰阳性菌62株占27.43%,真菌21株占7.89%;革兰阳性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肠球菌属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重症肝病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多为多药耐药菌,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有利于合理开展临床用药工作。

  • 耳鼻喉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相关研究

    作者:冯涛;牟雪萍;张琴琴;王卫国;于海洋

    目的:观察耳鼻喉科科患者感染多药耐药菌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感染的控制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耳鼻喉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共125例,回顾性分析其感染多药耐药菌的例次率,通过医院感染的统计分析对耐药菌株种类和特征及检出率进行统计,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耳鼻喉科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67%,革兰阳性菌占33.33%,同时多发生于头颈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者较使用时间>7d者检出率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鼻喉科感染疾病患者的预防和控制过程中,要对其感染多药耐药菌的种类和耐药性进行检测与分析,加强对标本的培养检查和药敏试验,从而在临床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耳鼻喉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率。

  • 真菌感染与耐药性变迁分析

    作者:金璐;黄世恩;邓旻;张晓洁

    目的:对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概况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控制医院真菌感染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内科住院患者210例真菌感染及用药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0例真菌感染患者以肿瘤血液科为主,共65例占30.95%;死亡51例,病死率为24.29%,结核科死亡多,共20例,病死率为36.36%;检出271株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92.25%,两年间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由41.38%下降至32.26%。结论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对高危人群应加强菌群监测,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预防措施;根据药敏结果积极治疗已发生的真菌感染。

  • 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调查

    作者:王慧;马京华;杨荣芳;纪敬敏;王琦

    目的:分析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策略,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7月两所三甲医院手术室103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选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原体构成和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策略。结果2057名手术室医务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03人,发生率为5.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无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认知、医院防护管理较差以及学历是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 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

    作者:邓小春;易代碧;潘鹏飞;刘晞照

    目的:调查医院IC 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对2013年1-4月45名不知情IC U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并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手部ATP荧光检测,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观察到1791次手卫生指征,总体手卫生执行率为78.22%,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为62.65%;不同IC U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依从率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A T P荧光检测150例,正确执行手卫生的合格率为96.00%,不正确执行手卫生的合格率为7.14%,未执行手卫生的合格率为0。结论医院IC 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需要通过培训教育和加强管理提高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 纸塑袋包装器械的灭菌质量研究

    作者:陈奕芳;蒋景华;罗耀菊;雷燕斐

    目的:比较单层与双层纸塑袋包装器械对灭菌包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效果、湿包发生、灭菌时密封线开裂的影响,以探索佳包装方式。方法选择2013年11月1-30日单件需纸塑包装的器械共720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单层纸塑袋包装器械共362件,试验组在对照组包装基础上再外包装一层纸塑袋,纸面对纸面,塑面对塑面进行封口共358件,灭菌结束后检查器械包灭菌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和密封线开裂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包装器械灭菌合格率均为100.00%,湿包发生率分别为0.55%和0.84%,密封线开裂率均为0.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包装器械对灭菌包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效果、湿包发生、密封线开裂3项对比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层纸塑袋包装器械灭菌效果可靠,灭菌时不会产生湿包和密封线开裂现象,可以作为单件器械的包装方式,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减少包装破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心型肺癌患者阻塞性肺炎疗效观察

    作者:张伟;成强;李学达;杨莉莉;李子祥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率,调查介入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诊治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观察组各62例,普通组给予单纯支气管灌注治疗,观察组在普通组基础上根据药敏结果使用针对性抗菌药物灌注治疗,对比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4例患者检出14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2株占48.6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16%,明显高于普通组的83.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感染患者,根据药敏结果使用针对性抗菌药物灌注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肾癌患者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后感染的因素探讨

    作者:赵鹤亮;项昆;洪波;张惠英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 )治疗后相关感染因素,并分析预防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478例行C 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肾癌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8例肾癌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为3.77%;Kap‐lan‐M 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性肾癌、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mm与RFA术后肾内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统计显示,继发性肿瘤、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是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继发性肿瘤、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等是CT 引导下经皮RFA后出现肾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 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陈正昕;陈炯;金卫东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治疗敏感性,提高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感染的认识,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2月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37例,取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9株,检出率为79.56%;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6株占69.72%;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亚胺培南表现出了极高的药物敏感性,均达到93.42%,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敏感,而对青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性较低,仅有6.25%和9.38%。结论导致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种类不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确诊之后可以首先给予经验性联合用药,对肺部感染进行控制;而在经验性用药之前,及时进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根据病原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监测与控制

    作者:司徒妙琼;李智英;郑璐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C 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其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NICU 机械通气时间≥2 d的患儿816例进行监测,分析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其感染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98例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4.3%;气管插管、胎龄<37周和机械通气时间>7 d是S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个因素有关,临床应重点观察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感染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吕春晓;崔涛;于少杰;柴翠萍

    目的:对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321例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132株,其中13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占50.76%、31.06%、18.18%;检出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菌>50.00%,真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为0。结论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高,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及真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

  • 中枢神经系统医院感染患者血清心肌酶与一氧化氮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敏;苏传生;张红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医院感染患者心肌酶以及一氧化氮(N O )水平的变化,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利于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中枢神经系统医院感染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一氧化氮(NO)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K、CK‐MB、LDH及α‐HBD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NO及NOS观察组分别为(56.38±5.09)μmol/L和(58.22±4.13)U /ml ,对照组分别为(41.13±4.33)μmol/L和(29.56 ± 3.01)U /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酶和NO水平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和判断严重程度,从而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2007-2012年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与护理

    作者:孙静意;杨艳霞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年龄>60岁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1432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菌株中呼吸道标本多为1034株占72.2%;细菌培养送检阳性率69.53%,高于全院的61.58%;革兰阳性菌311株占21.7%,革兰阴性菌1121株占78.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1.8%,低于全院指标,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54.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46.7%,与全院指标相近;2007-2012年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无明显变化;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保持高度敏感,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该项观察结果对于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新玲;吴振国;朱颀峰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为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从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按照实际情况分为急性加重期组(60例)和稳定期组(40例),并选择50名健康人员设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C P抗体水平,采用SPSS 15.0进行分析。结果 CP‐IgM检出阳性率急性加重期组为61.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0%, ( P<0.05);C P‐Ig A 和Ig G检出阳性率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0%和22.0%,均显著低于稳定期组的52.5%、57.5%和急性加重期组的53.3%、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 P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华苏;陈伟丽;李美云

    目的:调查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手卫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114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感染64例患者,感染率5.58%;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9株占57.65%;对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GCS评分、不注重强化手卫生、侵入性操作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强化手卫生对控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切实有效,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手部的卫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肝素与抗菌药物封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王红;邓孝陵;李小杰;童峥慧

    目的:探讨肝素与抗菌药物封管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不同临床效果,以寻找佳的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月70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例,予单纯肝素封管;观察组35例,给予肝素与抗菌药物混合液封管,其余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对照组为22.85%、观察组为5.72%,并发症总发生率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为2.86%,置管时间对照组为(58.9±17.8)d、观察组为(50.3±15.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结论抗菌药物封管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其并发症较低。

  • 肺心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成根;孙国栋;赵红萍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3月接受治疗的80例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统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因素,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有5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3.8%;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长短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值得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

  • ICU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研究

    作者:周保纯;徐波;朱建军;刘励军;周惠琴

    目的:了解综合IC U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组成,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为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策略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3年l2月医院综合IC U行血液净化245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导管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4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3例,感染率为9.39%;检出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9株占39.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抗菌药物使用、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使用导管输液、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控制,以减少感染发生。

  •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真菌肺部感染的CT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罗雪微;顾浩;胡碧波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 特点,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控制并发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进行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氟康唑治疗,根据CT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变和病原菌分布。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真菌培养结果显示假丝酵母菌属占44.58%、曲霉菌属占27.71%、组织胞浆菌占21.69%、其他真菌占6.02%,试验组假丝酵母菌属占43.96%、曲霉菌属占42.86%、组织胞浆菌占15.38%、其他真菌占4.40%,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基本相同,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对照组患者C T结果表现为结节占40.42%、磨玻璃影占27.66%、网格或线样占21.28%、胸腔积液占10.64%;试验组C T结果中总显效率结节占36.17%、磨玻璃影占31.92%、网格或线样占25.53%、胸腔积液占6.38%。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多以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较为常见;合理使用氟康唑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疗效确切;患者CT主要表现为结节和磨玻璃影,但无特异性,需结合临床资料做出准确判断。

  • 白内障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董丰妹;邱利群;闵丽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为全面提升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大程度挽救患者的视力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587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相关易感因素及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对感染控制效果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7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医院感染率5.45%;白内障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率可达9.36%,<70岁白内障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仅为2.39%;无菌操作不规范、手术环境污染以及医疗器械污染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2.44%、12.29%及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种类多,医务人员应当重视围手术期的无菌化操作,全面实施科学、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俊波;黄晓洁;刘日辉;陈家军;张拥军;詹波涛;聂荣华;胡知明

    目的:了解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探讨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6月在医院心胸外科42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胸外科425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04例,感染为4.80%;医院感染率从2005年的6.90%下降至2013年的3.92%,随时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呼吸道感染高,共118例占57.8%;医院感染病原菌前3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7.40%、19.86%和12.33%;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联用、伴有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是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胸外科住院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预防研究

    作者:李朋;张伟丽;尤升杰;余亮亮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以预防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0例泌尿外科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0例泌尿外科患者中发生37例感染,感染率为7.40%;分离出7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41.8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时间≥5 d、住院>20 d、使用抗菌药物等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时间≥5d及抗菌药物使用是造成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留置导尿时间较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医护人员洗手的观念、建立消毒制度、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凯;高胡进;肖立萍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进行治疗的9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PCR检查与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免疫荧光检查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并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免疫荧光检测后阳性检出率83.7%,试验组患者PCR检测后阳性检出率95.9%,试验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85.7%,试验组患者为98.0%,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检查以及综合疗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灵敏度高、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抗生素骨水泥预防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忠福;李晓光;刘金煜

    目的:研究抗生素骨水泥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降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感染率。方法对2013年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78例老年患者分成单纯骨水泥假体组、抗生素骨水泥假体组和生物性假体组3个组,每组各26例,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对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的沉降率检验,对手术后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组患者中单纯骨水泥假体组出现1例深部感染,感染率为3.85%;抗生素骨水泥和生物性假体组未出现感染,在手术后的第1周和1个月后检查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后抗生素骨水泥组、单纯骨水泥组和生物性假体组的血沉分别为:(21.67±4.03)、(30.17±4.79)、(21.58 ± 3.87)mm/h ,生物性假体组和抗生素骨水泥组血沉均明显低于单纯骨水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组在预防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部感染情况有一定的疗效,对于易感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常规腰穿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

    作者:高风全;张极星;陈大刚

    目的:研究常规腰穿对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防治作用,指导临床防治开颅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的防治。方法选取符合开颅手术颅内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44例,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8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行常规腰穿鞘内注射抗菌药物的26例患者为腰穿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采用Excel进行分析。结果腰穿组患者颅内感染治愈25例治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治愈16例治愈率为88.89%,腰穿组患者的治愈率稍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穿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体温、脑脊液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个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腰穿组26例患者,部分患者在感染治愈后有腰痛症状,但均能耐受;对照组患者无此症状发生。结论常规腰穿对于防治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愈率高、疗效好、临床有效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因此应作为临床常用的控制和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常规手段进行推广。

  • 不同麻醉方式对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志坚;贾珍;梁燕;邓莉

    目的:分析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有效数据,探讨出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吸入麻醉组(B组)、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各32例,比较各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3.00%、(6.42 ± 3.29)min、(12.26 ± 6.38)min ,B组患者分别为21.88%、(15.16±8.07)min、(22.45±10.23)min ,C组患者分别为18.75%、(15.75 ± 6.67)min、(22.09±10.34)min ,其中,A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分别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在术后6h、1d、3d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3组的IL‐6和IL‐8均比麻醉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有利于早期拔管,术后肺部感染率较低,有利于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复和缩短住院天数。

  • 聚维酮碘皮肤消毒预防白内障手术感染的研究

    作者:郑慧芬;张玲琳;周贤波

    目的:探讨采用0.5%聚维酮碘对眼周皮肤消毒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0例、1500眼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0眼;试验组在清洁擦拭后,用0.5%聚维酮碘消毒,对照组仅用消毒棉签消毒;观察患者有无眼内炎的发生,并嘱患者填写眼部不适情况调查表。结果试验组750眼均未发生眼内感染,对照组750眼中发生眼内炎7眼,其发生率为0.93%,试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异物感、刺痛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术后采用0.5%聚维酮碘进行眼周皮肤消毒,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减少术后眼部的不适感,安全性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 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与预防

    作者:龚旭东;陈冲达;陆雪群

    目的:探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患者1174例,采集发生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行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共36例,感染率3.07%;检出病原菌34株,检出率94.44%,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占52.94%,革兰阴性菌14株占41.18%,真菌2例占5.88%;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其次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也高达94.44%,而对青霉素、红霉素以及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50.00%、50.00%以及55.56%。结论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创面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对于植物所造成的角膜异物,可酌情给予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围术期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感染发生。

  • 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感染性疾病疗效分析

    作者:王娜;陈江红;黄乃磊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Mammotome Biopsy System)在乳腺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疗效,为临床乳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确诊乳腺感染性疾病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4.8±2.8)mm、(17.4±2.1)min、(5.2±0.9)ml、(4.1±0.2)d,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的指标,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浸润范围和周围导管的病变,在术中充分清除病灶,安全、痛苦少、技术操作较容易,值得推广。

  • 人工关节置换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林谋明;姚小福;毛平;田纪青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后医院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疗效,以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315例,对其中假体周围感染18例患者从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假体周围感染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关节周围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其中糖尿病、免疫学疾病、激素使用史、手术时间、抗菌药物未应用是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相关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治愈16例占88.89%、好转2例占11.11%,治疗前后在Harris评分、VAS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症状明显,多与患者自身疾病有关,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 创面负压引流预防开放性骨折感染的护理

    作者:祝清蓉;祝应平;毛云梅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感染中的疗效,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医院就诊的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按数学随机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骨折复位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并且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只实施常规护理,记录对比两组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感染3例,感染率10.00%,对照组患者中感染11例,感染率36.67%;患者治愈时间观察组为(17.48±1.24)d ,对照组为(49.89±2.0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感染中效果确切,能降低感染率,加快愈合速度。

  • 腹部手术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研究

    作者:孙培龙;孙荣勋;俞建平;廖维荣;张大伟

    目的:探讨减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3年3月1544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改进其腹部手术切口保护和缝合的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44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中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32%,经及时治疗1~2周好转;其他患者均无感染发生。结论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护组织、皮肤和皮下脂肪层一层缝合的切口缝合方式可明显减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 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研究

    作者:甘晓;刘向业;张东波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感染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1月229例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对感染患者应用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头孢菌素联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等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9例气管切开患者有18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78.6%;共培养出病原菌22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62株占73.7%;经过治疗后显效82例、有效48例,总有效率为72.2%。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极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较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或者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输尿管结石患者肾盂积水感染的治疗

    作者:刘晶;关卫民;夏世红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抗感染联合微创碎石法在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盂积水发生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8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盂积水发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不同给予直接狄激光碎石治疗或者先进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再采用狄激光碎石结合治疗,将患者肾脏导出液进行感染病原菌鉴定,并确定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过微创激光碎石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腰痛肾绞痛消失、血像恢复正常,B超检查积水基本消失,结石清除率分别达到95.4%与87.8%,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无感染、无积水复发,无患侧肾萎缩及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感染被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水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结石合并肾感染的常规方法广泛推广。

  • 舌癌患者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作者:姜琼丽;张丽梅;陈慧明;王丽;詹燏

    目的:探讨舌癌患者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耳鼻喉科医师控制术后感染挑选敏感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指南。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共收集1796例舌癌患者发生临床资料,分析细菌培养阳性116例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796例舌癌患者发生感染共116例,感染率为6.5%;培养出11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6株占65.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均>6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40.0%。结论舌癌患者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治疗难度不断加大,提示临床医师应增强病原学培养的观念,依据药敏结果,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高敏感、低价格的抗菌药物控制舌癌根治术后感染。

  • 手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王浩;李淑艳;王慧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对临床预防和治疗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1月麻醉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122例,取其深部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利用K‐B琼脂法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22例发生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以采用全麻导致感染为主,共48例占39.34%;共分离革兰阳性菌56株占43.75%,革兰阴性菌72株占56.25%;感染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多西环素和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多黏菌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结论患者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多具有耐药性,临床发生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时,应先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试验,选择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普通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柳旦;蔡栋臣;杜高峰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及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方法,降低患者低氧血症及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普通外科老年手术患者55例,根据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为A组23例和未发生低氧血症为B组32例,对两组病例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的危险因素后,再采用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55例普通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发生早期低氧血症共23例,发生率为41.8%,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术前肺功能异常以及手术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5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5例,感染率为9.1%。结论老年普通外科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否与性别、高脂血症、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异常以及手术时间有密切联系,术后感染与糖尿病、术前肺功能、手术时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有关,对这些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减少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感染率。

  • 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玉静;刘洪锋;延学军

    目的:将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与传统切开引流方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和分析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的优势,为临床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加以指导。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1月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广泛切口引流术,观察组行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对两组的引流量、治疗效果以及创口愈合效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2、3、4天引流量分别为(56.63±4.65)、(33.45±4.26)、(24.56 ± 3.25)、(10.25±1.35)m l ,观察组分别为(55.24 ± 5.74)、(27.45±4.12)、(13.48±2.36)、(4.87 ± 0.95) ml ,两组患者引流量均随时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趋势更明显;两组引流量在第2、3和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能够使腹部切口感染更迅速的好转,并使愈合后遗留的疤痕减小;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作为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谭荣芬;袁超燕;李素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150例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各50例,中医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有效率中医组为66.0%、西医组为62.0%、联合组为92.0%,中医组与西医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组为20.0%、西医组为14.0%、联合组为4.0%;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中医组和西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孕妇临床研究及感染预防

    作者:洪翠华;柯晓娟;周云香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孕妇的临床效果,制定围术期感染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妇产科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异位妊娠伴出血孕妇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相关指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孕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镇痛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皮肤切开愈合情况良好,均为甲级愈合,试验组孕妇术后无感染出现,对照组有2例孕妇发生医院感染,两组医院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要求手术者技术熟练,同时做好严密的监测及围术期感染预防工作,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水平。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糜烂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金敏丽;金丽君;胡彩燕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SPI)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156例宫颈糜烂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宫颈糜烂女性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SPI发生率26.92%,明显高于对照组;Ⅲ度宫颈糜烂患者SPI发生率高于Ⅰ、Ⅱ度宫颈糜烂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I患者 HPV阳性率为71.11%,明显高于非SPI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糜烂患者SPI发生率明显较高,同时高危型 HPV高发于SPI患者,因此应该以SPI患者为重点监测对象,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 迁延性肺炎患儿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金妍;王新伟;厉建爱

    目的:研究中医疗法对迁延性肺炎(IPP)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IPP患儿10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疗效以及感染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中性粒细胞等炎性指标水平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感染率为5.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IPP ,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各炎症指标,控制感染。

  • 无痛与药物流产在降低术后子宫及附件感染应用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马莉娟;柴泽英;蔡王英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在降低术后子宫及附件感染中应用研究,为降低孕妇术后子宫及其附件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2100例流产孕妇进行分析,其中无痛人流1800例为无痛人流组,药物流产孕妇300例为药物流产组,观察无痛人流和药物流产后孕妇医院感染和子宫及附件的感染情况,以及相关病原菌分布,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痛人流组孕妇有5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89%,其中子宫及其附件感染31例、感染率为1.72%,药物流产组有17例感染、感染率13.33%,其中子宫及其附件感染23例、感染率为7.67%,药流组孕妇医院感染、子宫及其附件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痛人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培养出76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5株占59.21%。结论采用无痛人流不仅可以降低孕妇流产中的疼痛,而且在降低孕妇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发生率有着显著的作用,提高了孕妇后期的生活质量。

  • 阴道分泌物真菌与滴虫感染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作者:张丹;谭丽;赵冬梅;卢爱妮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分泌物真菌和滴虫感染与季节性变化关系,旨在提高对女性阴道感染的诊断能力。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受治疗的1500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0例女性患者中感染172例,感染率为11.47%;真菌性阴道炎显著高于滴虫性阴道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真菌感染率高的季节为秋季,感染率为10.10%,春季感染率低为6.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个季节滴虫感染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段≤20岁患者真菌感染率高,随着年龄的升高真菌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阴道分泌物中真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滴虫感染率,同时真菌感染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特征,滴虫感染则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预防母婴传播的效果评估

    作者:丁霄雁;耿慧;段彼得;马爱荣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母亲,母婴传播应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常规免疫预防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分娩与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阳性产妇899名,到院参与的母亲230名,儿童250名,检测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名母亲注射与未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儿童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HBs阳性率为65.63%、78.29%;250名儿童中母亲行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抗‐HBs阳性率77.14%、7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不同喂养方式的儿童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的产妇婴儿经免疫预防后几乎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产妇孕晚期使用HBIG ,分娩及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抗体无关联。

  • 新生儿医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崔黎红;郑志辉;郎丹丹;李卫星;徐小丽

    目的:研究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150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WHO‐NET5.4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1238例新生儿送检标本中150例培养阳性,感染率12.1%;150例感染新生儿中有32例新生儿发生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21.3%;共检出18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12株占61.5%;4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5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红玲;程学文;程首超;王立琼

    目的: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哮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241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儿可能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410例患儿中共有112例合并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为4.6%;共检出112株病原体,并发哮喘患儿主要以鼻病毒(RHV)为主,共23株占37.5%;年龄小、有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HV、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相关,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具有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RSV及RHV感染、男性以及低龄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较大,临床应根据这些高危因素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哮喘发生。

  • 基层医院中青年医师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调查研究

    作者:周九洲;马媛;韦霖

    目的:调查分析基层医院中青年医师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为提高基层医院中青年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地区5所基层医院门诊中青年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回收411份有效问卷,调查基层医院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再选择同院门诊400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历资料以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院医师对于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及联合使用指征认知率均较低,分别为30.09%及32.85%,而对于药敏学检查的认知率较好为77.61%;基层医院医师认为抗菌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主要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占70.07%,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占52.80%;400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处方中86.75%处方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高档抗菌药物的应用、联合用药不合理、超疗程用药、药理拮抗、溶媒不当以及重复用药等。结论基层医院中青年门诊医师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足,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中青年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规范化、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

  •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袁泉;张萍;杨永曜

    目的:了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心肌梗死(AMI)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策略,减少AM I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AM I患者3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3例和对照组171例,对照组按照A M I的常规治疗方法处理,观察组入院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医院感染部位与发生率、病原菌分布,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AMI患者的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检出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检出率为83.33%,对照组11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 ESBLs检出率为36.36%;观察组产 ESBLs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法降低AMI患者医院感染率及缩短住院时间,却导致真菌与产ESBLs菌感染比例的升高、增加AMI治疗的难度。

  • 口服庆大霉素与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枭荣;钟征翔;丁春晓;吴晓燕;沈亦钰;陈徐坚;陈飞

    目的:比较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所获胆汁及十二指肠液细菌培养结果,前瞻性分析择期行ERCP术后胆道感染与十二指肠液污染之间的关系,并判断术前口服庆大霉素是否能降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因胆总管结石择期行ERCP治疗的患者共2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15例与试验组95例;试验组于术前30 min口服含16 IU庆大霉素的灭菌液50 ml ,对照组于术前30 min口服不含庆大霉素的灭菌液50 m l ,对比两组灭菌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十二指肠液培养阳性与阴性的胆汁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6%与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患者十二指肠液培养阳性与阴性的胆汁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6%与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口服含庆大霉素的灭菌液后,十二指肠液及胆汁培养阳性率试验组分别为14.7%及15.8%、对照组分别为26.1%及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择期行ERCP的患者术后引起胆道细菌感染与操作过程中十二指肠液的污染有关,术前口服庆大霉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 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感染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唐亦舒;成倩;王二华;刘竞;李昕

    目的:比较替考拉宁在合并与未合并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评价其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医院血液科应用替考拉宁的291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应用替考拉宁的血液病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病原菌组成、疗效及安全性等;同时回顾性分析替考拉宁在各种血液病及合并与未合并粒细胞缺乏患者中的疗效,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1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56例占53.61%,社区感染135例占46.39%;291例血液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43%、革兰阳性菌占26.97%、真菌占14.60%;使用替考拉宁总有效率为77.31%、总不良反应率为2.06%。结论血液病患者特别是在<60岁未合并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可疑革兰阳性菌感染时,选用替考拉宁抗感染可获得较好疗效,进一步证实替考拉宁为一种高效、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能够经验性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感染。

  •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国钟;吴春玲;滕一鸣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肺炎的疗效,为其有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12月46例M RS A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利奈唑胺组(A组)21例和万古霉素组(B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的变化以及安全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 RSA 肺炎老年患者治疗一疗程后有效率 A组为85.71%、B组为72.00%;病原菌清除率A组为85.71%、B组为68.00%;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一疗程后两组的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A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M RS A肺炎的疗效差异性不大,但利奈唑胺整体优于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较大,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减退现状,建议老年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世民;张珠;王云雀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控制感染的依据和防范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33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6例和观察组16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痰培养细菌清除率以及总有效率,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痰培养检出细菌334株,细菌清除率对照组为66.3%、观察组为88.1%;痊愈率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为32.1%和48.2%、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信赖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乌司他丁治疗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卫星;许兆军;何盛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危重症患者血流感染所致全身炎性反应的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记录其观察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乳酸、C‐反应蛋白、炎症因子水平及记录有创机械通气、IC 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指标,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分别为(16.42±1.28) d、(27.72 ± 3.17)d和31.43%,观察组分别为(7.33±0.52)d、(15.23 ± 1.44)d和5.13%,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流感染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的危重症患者实施乌司他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有效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而且给药方便,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进行临床推广。

  • 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监控与管理措施研究

    作者:潘国洪;段运祥;梁小明

    目的: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对易感因素制定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扩散。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260例感染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相关检测分析,根据检验报告合理制定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督促执行具体措施的应用,采用K‐B琼脂扩散方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0例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多药耐药菌260株,其中以 M RS A为主,共115株占44.2%;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共173例占为66.5%;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IC U、急诊科、老年病科三类科室,另外神经内科和呼吸科患者感染率也相对较高。结论对多药耐药菌感染加强管理,且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与制度,提高对感染控制的管理和执行力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扩散,值得医疗推广。

  • 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药敏分析

    作者:王德;徐红;黄欣;叶元康

    目的:探析医院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为防范重点科室患者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从真菌室分离到的假丝酵母菌属178株作为鉴定对象,采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属显色培养基鉴定菌种分布,以及微量稀释法检测对氟康唑的敏感性,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株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绿酵母菌为主,共140株占78.7%;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高,敏感率为97.9%,其次为伏立康唑96.4%,伊曲康唑敏感率低为82.1%,其他假绿酵母菌属也对氟康唑的敏感率高。结论医院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康唑敏感。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