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医务人员感染轮状病毒1例分析

    作者:郝金波;丁莉

    1病例
      患者,女性,51岁,儿科医师,长期在儿科门诊坐诊,2012年11月中旬因腹泻呈蛋花样稀水便到检验科进行便常规检查,除外细菌性腹泻和真菌性腹泻,后用胶体金法进行轮状病毒(RV )检测为阳性,确定为RV感染导致腹泻。确诊后,进行病毒唑注射和口服思密达治疗,3d后腹泻症状消失。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戴以顺;齐兴江;江周书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药敏率,以期为临床指导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并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及病原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医院诊治400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68例,感染率为1.70%;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株占63.16%,革兰阳性球菌23株占30.26%,真菌5株占6.58%;革兰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60.0%,革兰阳性球菌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为64.82%。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宫颈腺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病理特征分析及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胡亚涛;李爱芹

    目的:研究宫颈腺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病理特征及基因分型。方法选取2010-2013年医院治疗的宫颈腺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39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9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宫颈腺活检标本或手术切除物标本进行病理观察,判断与正常女性相比宫颈腺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病理特征;另外对采集的组织标本借助现代DNA 基因分型定量检测系统,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39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病理观察以宫颈管内腺癌常见19例,占48.72%;基因分型以混合型为主28例,占71.79%,其中以 HPV-16、HPV-18型常见,分别占35.90%、33.33%,其他常见类型还包括 HPV-58、HPV-52、HPV-33等。结论宫颈腺癌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的HPV病毒病理表现以宫颈管内腺癌常见,常以混合型 HPV 病毒感染出现,HPV 病毒类型以 HPV-16、H PV-18为常见。

  • ICU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的定植传播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陈勇;韩雪琳;赵静雅;刘辉;宋青;杨继勇;罗艳萍;赵薇;胡小华;韩黎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 U )搬迁前后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的定植、传播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于2008年4月-2009年1月对医院IC U患者和环境标本进行采样和菌株鉴定,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监测期间,该IC U从6张床位的小病房搬至20张床位的大病房。结果搬迁后IC U单人间数量增加,床间距增大,病房各项环境设施大为改善,护士和患者的人数比由2.0下降至1.2,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性从31.3%下降至18.2%(χ2=11.86,P<0.001);搬迁前64例患者入IC U时检出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的有19例,检出率29.7%,搬家后有30例,检出率12.1%;入IC U后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获得率从搬迁前的37.8%下降至搬迁后的22.1%(χ2=4.90,P=0.027),说明搬迁后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的传播水平可能更高。结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护士患者合理配比是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在IC U传播的影响指标,病房环境改善后,有必要继续加强执行手卫生等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在IC U内的传播。

  •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病原学分析

    作者:王于良;汪超军;张孝旭;刘全明;陈小敏;陈世福;李文华;毛习羽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诊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62例膀胱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方法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取尿液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诊治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62例TURBT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0株占70.4%,革兰阳性球菌17株占24.0%,真菌4株占5.6%;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3.8%、15.5%、9.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安培南耐药率较低,均<10.0%,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所有患者在经验用药基础上调整,感染均得到控制,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治疗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策略。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博;张慧宇;徐文思

    目的:研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并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13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患者的标本,将分离培养的病原菌依据NCCLS指定的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按照NCCLS 2005年版。结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来源分布中,胆汁38株占26.03%、胰液30株占20.55%、消化道23株占15.75%、尿液16株占10.96%;共分离出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4株占43.84%,革兰阴性菌82株占56.16%;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5.0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也均<5.00%。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当临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发生时,应先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

  • 胃肠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诸云华;张庆;王向群

    目的:研究胃肠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胃肠外科住院的166例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NCCLS标准。结果胃肠外科2831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66例,感染率5.8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消化系统感染为主,分别占25.09%、21.69%和18.67%;标本来源中粪便42份、尿液34份、创口27份,分别占24.14%、19.54%、15.52%;共分离出病原菌174株,其中检出革兰阳性菌78株占44.83%、革兰阴性菌96株占55.1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0.7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交沙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12.00%。结论胃肠外科手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若发生感染,首先分离培养病原菌,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选取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

  • 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孟广斌;申建维;余晓凤;谢志兰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尿路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清洁中段尿或导尿标本进行细菌定量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病原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规定的K-B法,试验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结果387例患者尿液中培养出病原菌257株,阳性率为66.4%,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多173株,占67.3%;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71株,检出率为41.3%;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1株,检出率为40.7%;革兰阴性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为63.6%~65.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现状已日趋严重,建议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性价比高的抗菌药物治疗尿路感染。

  •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晓琴;王焱;覃珊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确诊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383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结果383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52%,革兰阳性菌占40.37%,真菌占7.1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26%、46.32%、35.79%和12.50%、25.00%、33.3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3.75%、83.33%、75.00%和93.55%、70.97%、74.19%,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先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从而有效预防机体耐药性以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成秋云;陈经艾;刘东华

    目的:了解中医院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胆汁标本的留取、培养和细菌种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抗菌药物敏感监测按WHO和CLSI指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操作,试验全过程进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结果205份患者送检胆汁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107份,阳性率为52.2%;10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70株占65.4%,革兰阳性球菌28株占26.2%,真菌9株占8.4%,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多46株占43.0%,其次为粪肠球菌14株占13.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粪肠球菌对糖肽类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0%敏感;5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24株,阳性率为40.7%。结论胆汁培养分离的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医院应继续认真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推行合理用药,强化、细化抗菌药物处方管理,改变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局面。

  • 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前进;孙德明;谢志强;邹义春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医院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老年患者感染的338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细菌感染标本的无菌取材、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种型鉴定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评价采用WHO和CLSI推荐的K-B法和新折点进行;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4-5.5软件分析。结果338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3.0%和20.7%;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好发年龄>70岁,占86.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1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检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9株,检出率为8.6%。结论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概率很高,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检验科应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联手,加强跟踪监测措施,以预防与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扩散。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分析

    作者:李志江;李国栋;程新登;严哲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及诊治意义,为慢性前列腺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1年1-12月的8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原体检测、药敏试验及荧光标记 PCR技术检测。结果86例患者中沙眼衣原体DNA阳性2例、解脲脲支原体DNA阳性14例、淋菌DNA阳性5例、细菌培养阳性52例,分别占2.33%、16.28%、5.81%、60.47%;52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共检出细菌7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81.43%,革兰阴性杆菌13株占18.5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高,达94.12%,对万古霉素100.00%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6.36%,对青霉素 G 的耐药率为95.45%,对万古霉素100.00%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00%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率较高为77.27%。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可促进医师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治疗,对病情的临床诊治意义重大。

  •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杨国栋;梁军波;朱杰鹏;费稳杰;徐伟

    目的:分析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骨科2007年3月-2013年2月全髋关节置换后398例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120株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感染标本采集及菌种分离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398例全髋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20株,检出率30.2%;1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62株占51.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多占27.5%,革兰阴性菌58株占48.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多占18.3%;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但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阴性菌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耐药问题非常严重,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以便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感染。

  • 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分析

    作者:葛敬标;毛武智;葛朝喜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 A PD )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年的30例C A 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原菌检测检结果、耐药性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0例C A 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检测阳性19例,阳性率为63.3%;共检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革兰阴性菌8株、真菌6株,分别占44.0%、32.0%、24.0%;革兰阳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100.0%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50.0%,而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治愈率、拔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8.9%、15.3%和5.3%,阴性组分别为63.3%、27.2%和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并真菌感染者治愈率低于感染革兰阳性菌者和革兰阴性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是CA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常见病原菌,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合并真菌感染者预后差,应加强C A 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培训和随访,以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 肝脓肿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韩必亮;余正平;林进喜;姜旭勉;杨琼柳

    目的:探讨肝脓肿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2月-2013年9月发生腹腔感染的74例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ATB Expression全自动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NCCLS药敏试验标准判定。结果74例肝脓肿患者腹腔感染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4株占83.08%,革兰阳性球菌11株占16.92%;单一细菌感染51例占78.46%,合并两种病原菌感染7例占20.54%;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噻吩、哌拉西林等药物耐药率分别为53.13%、50.00%、46.88%、43.75%、46.88%,克雷伯菌属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呋辛、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77.78%、66.67%、55.56%、55.56%、55.56%。结论肝脓肿患者腹腔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治疗时应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文强;彭娜;王露霞;苏磊;唐柚青

    目的:探讨IC 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耐药性,为指导危重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IC U 140例医院感染患者阳性标本306份,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导管及引流液,采用VITEK-2 Comt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根据CLSI 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IC U患者主要医院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2.22%,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4.51%和3.27%;前3位革兰阴性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占33.01%、铜绿假单胞菌占11.44%和肺炎克雷伯菌占10.13%;鲍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美罗培南、头孢唑林100.0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菌的主要病原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离率达53.85%,M RS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9%及0.3%,未发对现替加环素耐药株。结论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监测体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手卫生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何淑波;罗超;周初菊;张金杏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7月肿瘤内科采取化疗治疗合并医院感染的肺癌患者1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以及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扩散法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发生感染部位分布、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构成比、不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共收治肺癌化疗患者2071例,其中19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4%;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呼吸道所占比例高76例占54.3%,泌尿道感染次之30例占21.4%;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9.3%;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药率高,达78.0%,对林可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次之;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7.6%,其次为林可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真菌对氟康唑有着较高的耐药率,为55.5%。结论对肺癌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性,针对感染不同种类细菌使用相对耐药性较低的药物可有效治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能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控制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祝丙华;邢玉斌;王韶辉;陈倩;吴登山;李丁川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并对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为临床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综合干预1年后,再次对感染现状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药敏监测数据应用WHONET5.4进行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检出病原菌4018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检出522株检出率为13.0%;检出的多药耐药菌中,以革兰阴性菌多334株占64.0%,革兰阳性菌188株占36.0%;多药耐药菌株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 U及神经内科,分别占25.3%、19.5%及11.7%;干预前后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率由43.0%提高至54.0%,标本送检率由23.5%提高至56.2%,多药耐药菌检出率由13.9%下降至12.2%,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由53.4%提高至84.0%,手卫生考核合格率由65.8%提高至89.2%。结论及时了解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并进行综合干预,建立以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率、标本送检率、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手卫生考核合格率为评价指标的预防控制体系,对降低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 心血管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韩宏光;李晓密;李志文;徐莉莹;孟庆涛;赵晶

    目的:分析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围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11年4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心血管外科ICU1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1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5.8%,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5%、1.7%;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94.0%、70.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均对各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检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3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株,检出率分别为26.00%、25.00%、33.33%、66.7%。结论心血管外科ICUVAP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VAP的发生。

  • 器官移植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谭庆;孙煦勇;曲海燕;廖小平;阳丽华

    目的:分析2005-2012年移植病区器官移植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方法收集移植病区分离病原菌经鉴定后,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判断药物敏感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9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9.9%,革兰阳性菌占31.7%,真菌占18.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1、10.1%、11.1%和4.1%、17.8%、0;不发酵革兰阴性菌仅对少数几种抗菌药物敏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高度敏感,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全部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为12.2%、28.6%,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12.2%、24.1%。结论移植病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种类少且常呈多药耐药,了解和掌握移植病区常见病原菌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感染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 移植 病原菌 耐药性
  •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

    作者:胡秀霞;杨雪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掌握其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根据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减少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20例,对其临床资料、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266例,发生率为51.15%;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72.14%、73.12%、66.82%,发生医院感染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肝炎病毒种类对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合并症以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目标性监测及集束化干预对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吴垠;王敏;包小燕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应用目标性检测手段配合集束化干预措施的预防效果,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急诊患者120例,将2011年3月-2012年4月60例患者设为干预前组,以常规化护理模式进行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治疗;2012年3月-2013年4月60例患者设为干预后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加以预防,对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急诊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18例,感染率30.29%,干预后发生3例,感染率7.12%,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33%,明显低于干预前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新型干预措施及目标性检测手段,可明显缩短感染持续时间,有效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 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葛艳;鲁艳红;高文俊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43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呼吸内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843例住院患者中6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23例占37.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2周、有侵入性操作、激素应用和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为9.6%、9.4%、11.1%、9.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β=1.35,OR=2.55)、住院时间(β=1.57,OR=4.57)、侵入性操作(β=1.78,OR=5.81)、合并基础疾病(β=1.56,OR=2.94)与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β>0,OR>1)。结论呼吸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郭玉香;徐叶进;付跃娟;盛棋跃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9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了解其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对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96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7例,感染率为12.92%;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腹膜、泌尿道、胃肠道、皮肤,分别占32.47%、25.97%、15.58%、11.69%、7.79%;年龄大、住院时间长、白细胞计数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肝功能分级C级、有侵入性操作史、有并发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分别为18.6%、21.03%、16.72%、19.31%、22.16%、30.14%、37.76%、22.76%,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针对感染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是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方法。

  • 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研究

    作者:魏凌;刘太彬;刘莹

    目的: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 U )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300例IC U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将发生医院感染的43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其余25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医疗情况,找出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IC 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为14.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1.16%,其次为手术切口与泌尿系统感染,分别占16.28%、11.63%;高龄、营养状况差,手术、住IC U、机械通气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合并≥2种基础疾病、留置尿管是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78.72%,革兰阳性菌8株占17.02%,真菌2株占4.26%;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结论 IC U是耐药菌的滋生地,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加强治疗过程中各环节的无菌控制,注重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及环境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感染的有效措施。

  • 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徐雄鹰;吴志坚;白春峰;张泽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预防感染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286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同期选取期脑卒中未发生肺部感染的2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感染组286例患者中,年龄>60岁、卧床>1周、有意识障碍、假性延髓性麻痹、有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有慢性支气管炎等是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其分布率分别为87.06%、85.31%、31.82%、25.87%、45.45%、18.88、27.27%;与对照组66.43%、45.45%、11.19%、10.14%、12.94%、7.69%、9.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与高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为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应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营养,并减少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的基础病进行合理治疗,以防止患者感染的发生。

  • 感染性糖尿病足封闭负压吸引的应用分析

    作者:吴海英;陈清华;林少娜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吸引(VSD)在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30例,给予VSD治疗,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经常规换药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所得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7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患者11例痊愈、14例显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感染性糖尿病足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 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关守琨;刘薇;张兰莉

    目的:对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心内科自2011年8月-2012年8月出院患者病历1262份,统计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2例心内科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9例,感染率为7.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多,占34.8%,其次依次为泌尿道、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分别占24.7%、14.6%和12.4%;年龄70~89岁发生医院感染占70.7%,住院<10 d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为1.9%,住院20~19 d感染发生率高,为11.5%。结论应该加强心内科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意识和患者积极配合是预防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有力措施。

  • 老年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曾雅莉;杨盛力;刘平;黄早早;周琴;顾佩瑜

    目的:分析老年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分布特点、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237份老年死亡病历资料。结果237例死亡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09例、11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46.0%、例次感染率为47.68%;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分别为54.29%和50.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3.4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14%,革兰阳性球菌占20.22%,真菌占10.64%;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00%。结论老年死亡病例中医院感染率高,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耐药谱广,高度重视感染患者的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定期监测细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杨峥;王旸;余杰;饶石磊;齐书然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抗菌药物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216例食管癌放疗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41例和未感染组17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食管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治疗结果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果216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41例,感染率为18.98%;病理分期、高龄、长期吸烟、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支气管疾病及肺气肿、通气功能障碍、营养状况差、肿瘤长度长、肿瘤位置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占51.22%,其对临床常用的氨苄西林100.00%耐药;经综合治疗后38例患者感染于2~3周得到控制,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7.32%。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部感染的的因素较多,掌握感染的相关因素,在化疗前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戒烟等,可降低感染,同时感染发生后,应及时诊断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闻波平;孟君;张文智;王大力

    目的:探讨超声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123例临床怀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为金标准。结果123例可疑患者中超声检查初步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85例占69.1%;其中80例有腹水占94.1%,腹膜增厚56例占65.9%,肠管粘连30例占35.3%,淋巴结肿大16例占18.8%;可疑患者中终确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88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35例,超声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的诊断结果显示,准确率93.5%,敏感度94.3%,特异度94.2%,阳性似然比16.3,阴性似然比0.06,阳性预测值97.6%,阴性预测值86.8%。结论超声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无创、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ICC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沈燕慧;瞿晓青;裘琼瑶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研究预防措施,使患者置管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方法调查2009年1月-2012年9月医院行PICC置管患者85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85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感染率为7.1%,置管感染与年龄、血管条件、无菌操作环境、导管置入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 PICC置管患者中去除高危因素,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对控制医院感染、延长置管时间、保证患者安全有重大意义。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控制

    作者:石岳坚;俞康;郑翠苹;张玉叶;周文锦;周中康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 M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总结应对策略。结果6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1例、4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48.4%、例次感染率为71.9%;前3位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口腔及胃肠道感染,分别占54.4%,17.4%,13.0%;骨髓瘤细胞≥30%、疾病Ⅲ期、有骨损害、住院时间>45 d、白细胞减少以及采用化疗治疗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71.0%、61.2%、68.6%、64.3%、66.7%、67.6%,以上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有体液免疫缺陷、住院时间较长、中性粒细胞减少、化疗治疗等,为预防医院感染,应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其个人卫生管理、改善营养,并采用合理的保护性隔离措施。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中的研究分析

    作者:成瑶;刘丁;黄庆宁;王豪;陈萍;方清永;王政;南玲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降低感染率。方法在VAP监测过程中,通过组建专业的FMEA团队,制定VAP操作标准及规程,从中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各种原因,找出每一步骤的潜在失效模式,计算风险优先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 ,RPN)以及优先干预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与VAP基线调查时的数据相比,进行FMEA后,RPN值由1615下降至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降了70.5%;VAP 感染率由初的39.55‰降为16.62‰,明显下降。结论 FMEA方法在VAP中的应用,有助于控制VAP的发生,降低感染率。

  •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及预防对策

    作者:潘学威;郑国庆;朱思亮;胡英嗣;韩丽雅;陈强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及预防对策,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住院时间、意识障碍、留置导尿、医院感染前的抗菌药物使用和机械通气等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男女比值为1.21,对照组为1.58;观察组体质量异常患者14例占22.58%、对照组12例占19.35%,两组患者在性别与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年龄≥70岁、抗菌药物使用、意识障碍、机械通气、留置导尿、住院时间≥20 d患者的分布率,分别为67.74%、51.61%、45.16%、6.45%、41.94%、48.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6%、17.74%、11.29%、0、8.06%、12.90%,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有高龄、住院时间长、存在意识障碍、留置导尿、医院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或机械通气等,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对策,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胡建华;宗福群;杨凤凤

    目的:探讨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95例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的37例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195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为18.97%,感染标本来源以痰液和血液为主,分别占35.14%、27.03%;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7株占62.79%,革兰阴性杆菌13株占30.23%,真菌3株占6.98%;年龄>70岁、有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放化疗、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患者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1.76%、72.50%、61.54%、32.18%、34.94%、62.16%、32.35%,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侵入性操作、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是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而做好病房的消毒和预防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韩文杰;刘恒亮;耿国英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为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464例60~8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医院感染率,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6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8%;发生呼吸系统感染42例、泌尿系统感染11例、胃肠道感染5例、口腔感染3例、其他部位3例,分别占65.6%、17.2%、7.8%、4.7%、4.7%;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5.3%;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低下、抗菌药物使用以及侵入性操作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住院天数、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低下、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侵入性操作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以上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李桃;龚光明

    目的:分析研究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发病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易感因素,为临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201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3例,感染率0.60%;感染发生科室依次为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分别占54.87%、19.47%、8.85%;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分别占46.90%、12.39%、8.85%;共检出病原菌11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17.54%,革兰阴性杆菌占59.65%,真菌占22.81%;检出率占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4.04%、13.15%、12.28%;抗菌药物的应用、使用激素、动静脉插管是导致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分布分别为92.92%、76.11%、67.26%。结论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NICU脑干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马洪颖;刘春芹;赵丽丽

    目的:分析脑干出血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探讨其防治策略,为减少住院脑干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提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 IC U )35例确诊为脑干出血医院感染的患者,分析其医院感染的类型,病原菌及治疗途径和效果,并与同病房非脑干型脑出血患者55例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干出血35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91.4%,非脑干型脑出血55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3例,感染率为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8,P<0.01);35例脑干出血患者中有17例患者合并≥2种系统感染,感染58例次,以肺部感染多30例次,其次为尿路感染18例次和菌血症10例次,分别占51.7%、31.1%、17.2%,非脑干型脑出血患者尿路感染10例,呼吸系统感染3例,分别占76.9%、23.1%,与非脑干型脑出血患者相比,脑干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增高( P<0.01);痰培养结果显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5%,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占28.1%。结论脑干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以肺部感染为主,早期有效地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可控制感染率,降低脑干出血患者的病死率。

  • 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时的变化分析

    作者:寿岚;张秋玲;朱梦飞;娄国强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时的变化及治疗方法,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35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 hPG )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并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干扰素-γ(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分别为(6.9±2.8)mg/L、(217.4±17.8)、(69.5±21.6)、(96.8±15.1)、(104.4±10.5)、(103.5±13.8)×10-6 m g/L ;而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9.7±8.6)m g/L、(347.6±39.7)、(104.5±27.9)、(148.3±24.5)、(158.3±19.5)、(118.4±16.3)×10-6 m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HbAic、2 hPG水平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细胞因子的变化从控制血糖水平、感染等综合措施上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

  • 老年流感及流感样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田耕;王晶;康利红;张华平;李桂芬

    目的:研究流感流行季节老年流感及流感样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老年流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以流感样症状就诊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特点、存在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同时留取患者的鼻咽拭子进行流感抗原快速检测(胶体金法);两周后电话随访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结果共收集老年发热患者76例,其中老年流感患者27例,流感样老年患者49例,老年流感患者中单纯甲型流感患者14例,甲型和乙型混合感染13例;流感患者中发生全身酸痛占70.4%高于流感样患者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发热持续时间流感患者为(2.33±1.27)d、流感样患者为(3.49±2.8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C-反应蛋白增高的患者中,老年流感患者为(51.2±26.2)m g/L、流感样患者为(32.8±32.6)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老年流感患者均痊愈,14例单纯甲型流感患者7例出现合并症,13例甲乙型流感混合感染患者均存在合并症。结论在流感流行季节,老年流感患者可发生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混合感染,同时还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产生影响,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危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倪桂珍;吴雄妹

    目的:了解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按操作规程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 EK-32细菌鉴定仪,对检出的病原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578例住院患者发生尿路感染45例,感染率7.79%;检出革兰阴性菌35株占77.77%,以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4.44%、17.78%、13.33%,革兰阳性菌8株占17.78%,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各占4.45%,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44%;高龄、住院和卧床时间长、基础疾病多、侵入性操作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多,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学波;胡玉纹;吴广宇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血液净化室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的100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60例,观察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40例患者确诊后均给予留取痰标本行细菌学检测,细菌培养阳性19例,阳性率为47.5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多见,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分别占26.32%、15.79%、10.53%;高龄、糖尿病、中重度贫血、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以及心胸比例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纠正贫血、补充营养,尽量充分透析以及降低心脏容量负荷,以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褚璐;胡少锋;张志华;邢小燕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8例T2M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x回归分析对T2DM患者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 HbAlc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HbA1c≤6.5%)以及B组(HbA1c>6.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感染情况、病死率、病原菌种类以及抗菌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12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为35.15%,经单因素分析,引起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因数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种类、基础疾病、侵入性治疗等;A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2.58%,与B组43.94%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尿路及皮肤;两组患者病原菌种类均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A组患者病原菌分别占47.06%、23.53%、11.76%,B组分别占26.32%、15.79%、26.32%;抗菌药物治疗时间A组患者为(10.23±2.45)d、B组为(14.35±3.24)d显著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种类、基础疾病、侵入性治疗项目是导致T2MD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而 HbA1c水平控制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且抗菌治疗时间较长。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余美花;周文英;马金强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中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患者感染8例,感染率为4.0%,观察组患者感染1例,感染率为0.5%,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2,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整个操作简单、针对性强,值得临床应用。

  • 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毛惠珍;杨荣;李晓琴;赵湘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和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9月8日0∶00-24∶00医院所有住院患者,下发相关调查的通知,专题培训,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查住院患者530例,实查512例,实查率96.6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13%、例次感染率为3.3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8.82%,其次为泌尿道,占29.4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19%。结论通过调查查找医院感染工作薄弱点;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加强重点科室和高危人群的感染监控;减少侵入性操作;强化细菌培养送检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长军;王石磊;张伟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5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分别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二期翻修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29.52±3.73)分、术后为(83.74±5.83)分,平均提高了(54.22±2.1)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73%;实验室检查中术前血沉为(38.53±8.93)mm/h、CRP为(65.94±34.95)mg/L ,术后分别为(21.52±4.36)mm/h、(5.36±1.74)m g/L ,而术前培养出病原菌55株,术后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影像学上,术前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骨膜反应、内固定不稳等表现分布率,分别为61.82%、43.64%、23.64%、45.45%、16.36%,而术后均无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内固定不稳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 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分析

    作者:范祎;杜军;於裕福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原因,以期为临床TURBT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TURBT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病原菌分布,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13例行TURBT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60例,感染率28.17%;共分离出6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0株占73.5%,革兰阳性菌18株占26.5%,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占51.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17.6%、4.4%,未分离出真菌;年龄>60岁、肿瘤位点多发患者、有糖尿病史、术前有留置导管、白细胞数低、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数量少是TURBT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细胞分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史对其影响不明显。结论TURBT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多种相关因素与TURBT术后发生感染有关,性别、细胞分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史与术后发生感染无显著相关。

  •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蔡万松;冯刚;王少华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策略,以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3年6月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03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3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为13.86%;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糖尿病、高血压、皮肤或黏膜溃烂、住院时间>30 d、抗菌药物应用≥15 d、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2.72%、26.47%、32.00%、48.15%、30.26%、30.77%,以上是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皮肤或黏膜溃烂、应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有关,应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行预防。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芳;李岗;潘钢;曹德明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并对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分析其感染情况,并对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0例、15例次,感染率6.1%、例次感染率9.2%;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8例次,占53.3%;血糖异常、留置橡胶引流管、引流管天数≥3 d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2.0%、7.4%、12.0%,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上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与血糖异常、留置橡胶引流管、引流天数较长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尽量缩短患者的引流天数,尽早发现和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姬卿;陈群英;严海霞

    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测及导致感染的因素分析,统计出病原菌种类及导致发生手术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手术感染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手术室接受手术的3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手术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导致该类感染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28例手术患者发生感染66例,感染率为20.12%,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95.4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3.18%,表皮葡萄球菌占34.09%,另外还有少部分的厌氧芽胞杆菌以及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室级别、手术用品无菌管理的影响、手卫生的影响、手术中人员流动大均为导致医院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不容忽视,应加大对手术室环境及手术用具的灭菌消毒工作,控制手术中人员流动性以及手卫生,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 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

    作者:王智霞;岳爱霞;徐国强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研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的820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20例颅脑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28例,感染率为15.6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66.41%;糖尿病史、吸烟史、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与颅脑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其感染率分别为24.48%、23.81%、21.43%、26.34%;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存在糖尿病史、吸烟史,手术及住院时间的延长、手术存在侵入性操作是颅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史、吸烟史,手术及住院时间的延长、手术存在侵入性操作有密切相关性,是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 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分析

    作者:施敏;裴玉萍;李桂芹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89例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术后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89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为11.05%;病原菌检出率为97.6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31株占73.81%,以大肠埃希菌(26.19%)、鲍氏不动杆菌(16.67%)为主;糖尿病和手术时间≥180 min是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PDCA循环管理是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发生影响因素众多,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其术后感染发生率。

  • 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口腔感染干预方案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珩;魏君;宋鑫;毕丽杰;王耀武

    目的:探讨通过控制和改善口腔微环境,降低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口腔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达到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缓解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胶质瘤术后化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测量口腔唾液pH值,根据pH值选择含漱液、针对口腔的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改善口腔微环境,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感染率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口腔黏膜感染率对照组为56.52%,研究组为20.45%,研究组口腔黏膜感染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口腔溃疡评分对照组(1.93±0.43)分,研究组为(0.34±0.05)分,研究组口腔溃疡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控制改善口腔微环境,可有效降低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口腔感染发生率和减轻口腔黏膜溃疡,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周建伟;李海金;尚官敏;赵建刚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感染类型和影响因素,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防止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接受手术及化疗治疗的54例乳腺癌患者,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留取尿液、脓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药敏试验结果及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4例乳腺癌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63例次,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多30例次占47.62%,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22例次占34.92%;共培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46.03%,革兰阳性菌14株占22.22%,真菌20株占31.75%;白细胞计数降低、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创操作、住院时间较长及医院环境因素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程度越重,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越大。结论为降低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同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根据分离培养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同时密切观察化疗后不良反应。

  • 髋关节感染并发股骨头坏死显微外科治疗的探讨

    作者:王建岳;赵凯;范明君;王文艳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髋关节感染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髋关节感染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4例髋关节感染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显微外科技术髂骨移植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髓关节Harris评分和X线检查结果。结果54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33%,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1,P<0.05);经X线检查,术后3个月时可见植入的髂骨瓣轮廓,与周围骨质界限模糊;股骨头内密度不均匀,股骨头外形不规则,术后6个月时可见髂骨瓣与周围骨愈合良好,股骨头塌陷区不同程度恢复,股骨头外形变圆滑,关节间隙恢复正常或轻度狭窄;Harris评分治疗前为(35.4±4.9)分、治疗后3个月时为(75.6±7.2)分、治疗后6个月时为(84.8±9.7)分,随治疗时间延续,Harris评分逐渐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P<0.05);治疗6个月时 Harris评分高于治疗3个月时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t=16.23,P<0.05)。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髂骨移植治疗髋关节感染后并发股骨头坏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后腹膜腔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管军;张新英;周伟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致腹膜腔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临床采用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30例)与观察组(270例),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差异。结果对照组手术患者预防用药率为100.00%,而观察组手术患者预防用药率为81.8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单一用药率为7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6%,联合用药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预防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后引起后腹膜腔感染,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避免广谱抗菌药物造成细菌耐药现象的出现。

  • 股骨粗隆间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针道感染的预防

    作者:宗贝;刘天华;邓健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支架外固定患者术后针道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影响术后针道感染率的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3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支架外固定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日护理组和周护理组,每组各75例,日护理组每天进行1次护理工作,周护理组每周进行1~2次护理工作,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针道细菌培养及不同时间点感染的发生。结果患者出现感染的比例会随着护理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日护理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较周护理患者低,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护理组患者在第6周的分泌物阳性率为18.67%,与周护理组的4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时间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支架外固定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应该严格保证患者手术创口的清洁,在换药过程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进行针道感染的检查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针道感染的概率。

  • 口腔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作者:杨华;王宏伟;杨建峰

    目的:探讨口腔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例口腔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就诊时期分为预防前组及预防后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并对预防措施实施前后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皮肤细菌检测,研究导致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预防前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为7.0%,预防后组发生医院感染1例,感染率为1.0%,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口腔器械污染、诊疗环境污染、医用水污染、无菌观念不强及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均为导致口腔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医务人员皮肤细菌总数超标预防前组3人,超标率30.0%,预防后组皮肤细菌总数超标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口腔器械污染、诊疗环境污染、医用水污染、无菌观念不强及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口腔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院感染宣教、消毒灭菌工作和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以降低感染发生率,确保诊疗质量。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诸利梅;何斐英;韦小花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治疗骨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为骨伤感染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创面感染的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1例,手术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二次手术8例,手术率为22.86%,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织愈合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9%,对照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感染创面的修复中,可降低二次手术率、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抗菌药物应用和住院时间,均提高治疗有效率。

  • 经皮穿刺旋切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疗效

    作者:王猛;贾建卿;费艳艳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旋切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椎间隙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将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给予经皮穿刺旋切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50.0%、33.3%、16.7%;持续冲洗的时间为4~7d,平均(5.7±1.2)d;治疗后患者均表现有轻度的腰痛,并在术后3~4d症状完全缓解,其体温也在术后4d恢复正常水平;住院时间11~27d,平均(18.3±1.8)d;平均随访时间为(22.3±2.3)月,患者的腰疼等临床症状均未见复发,且术后X线检查其椎间隙变窄和模糊,而椎体前缘出现有骨桥的形成。结论临床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采取经皮穿刺旋切术治疗是可行的,整个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中应用。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冯黎明;裘正军;袁和祥;宋益锋

    目的:探究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45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为17.86%,以手术部位感染多见,占65.85%;主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9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3.795,P=0.001)、Dukes分期为D期(OR=8.505,P=0.001)、侵入性操作>3种(OR=3.901,P=0.001)、陪护感染(OR=6.682,P=0.001)和手术持续时间>4 h(OR=9.626,P=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来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加快术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 下肢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潘昊;刘婷婷;胡家朗;熊文;徐敏超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创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发生感染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感染组,并同期随机选取50例未出现感染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寻找医院感染原因,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骨折后至医院就诊时间>6 h 33例、清创时间>6 h 36例、院前有治疗不当35例,其分布率分别为66.00%、72.00%、70.00%,对照组分别为22.00%、14.00%、22.00%;两组损伤程度结果显示,感染组骨折损伤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损伤程度越高,创口感染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骨折创口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一般较长,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创口感染与骨折后至就诊、清创时间长、骨折损伤程度严重、手术时间长、术后护理不得当等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创口感染的发生。

  • 手足口病患儿 C-反应蛋白变化与愈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玉兰;黄烈平;韩宜姚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以期为手足口病的诊治及病情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86例(手足口病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57例、重症型29例,选取门诊体检正常儿童50名为对照组,检测CRP及白细胞(WBC )计数。结果手足口病组CRP、WBC分别为(13.53±4.78)mg/L、(13.12±3.38)×109/L ,对照组分别为(3.75±1.16)mg/L、(6.13±1.95)×109/L ,两组CRP、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检测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儿CRP阳性73例、WBC阳性53例,阳性率分别为84.88%、61.63%;普通型患儿治疗前CRP、WBC分别为(10.48±3.29)mg/L、(10.19±3.24)×109/L ,治疗3 d时为(4.28±1.21)m g/L、(6.59±2.02)×109/L ,重症型治疗前分别为(15.13±4.96) mg/L、(14.48±4.47)×109/L ,治疗3 d时为(9.83±1.93)mg/L、(10.48±2.11)×109/L ,CRP及WBC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 d时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普通型患儿CRP、WBC定性分析阳性率分别为77.19%、52.63%,重症型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00.00%、79.3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CRP明显升高,随着病情加重CRP水平升高更为明显,病情控制后随之下降,手足口病患儿进行CRP检测对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涂芳芳;曾绮丹;杨芳;张希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机械通气≥48h的364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中64例发生VAP的患儿在气管插管下取其痰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364例机械通气≥48h的患儿中发生VAP64例,发生率为17.58%,住院时间、出生体质量、胎龄、母亲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93.3%,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等;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强,敏感率为81.82%,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等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下降,敏感率分别为72.73%,77.27%,68.18%。结论VAP的发生相关因素较多,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应对VAP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依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VAP的发生。

  • 产后支原体属感染子宫内膜炎的中医治疗探讨

    作者:钟佩;戴梅缨;于洪波;张翔

    目的:探讨产后子宫内膜炎支原体属感染与中医治疗相关性,以期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中医治疗79例作为治疗A组,另选取子宫内膜炎患者抗菌药物治疗79例作为治疗B组,以同期正常产妇79例作为对照组,支原体属分离检测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法,分析支原体属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中医治疗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A组患者支原体感染39例,阳性率49.37%,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 u )培养阳性26例,占32.91%,对照组支原体属感染23例,阳性率为29.11%,其中U u培养阳性11例,占13.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5),而治疗A组中人支原体(M h )培养阳性13例,占16.46%,对照组中M h培养阳性12例,占15.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例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U u培养阳性9例,占11.39%,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治疗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3,P<0.05);中医治疗组79例患者中治愈63例,治愈率达79.75%,总有效率93.67%,与经抗菌药物治疗总有效率89.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影响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生有一定关系,而中医治疗可抑制Uu感染,并有效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治愈率高、成本低。

  •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宏宁;沈伟;武鹤立

    目的:调查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寻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剖宫产术后切口无感染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体质量指数为(28.78±2.32)kg/m2,腹部脂肪厚度为(3.17±0.43)cm ,产科干预次数为(3.30±0.7)次,白细胞总数为(8.89±0.34)×109/L ,手术时间为(1.24±0.21)h ,而对照组分别为(26.34±1.68)kg/m 2、(2.13±0.35)cm、(2.1±0.5)次、(5.86±0.30)×109/L、(0.84±0.15)h ,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主刀及医师工龄为(8.76±2.34)年,较对照组(12.65±5.43)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产妇经抗菌药物预防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较易感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孕妇体质量指数、腹部脂肪厚度、实施产科干预、手术持续时间、白细胞总数、主刀及医师工龄等,通过控制产妇的体质量指数、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术前评估产妇基本情况如腹部脂肪厚度及白细胞总数、缩短手术时间及抗菌药物预防等,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 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冲洗消毒对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王巧玲;刘小媚;宗俊英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冲洗消毒对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择期首次行剖宫产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各200例,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分别用经0.1%和0.5%聚维酮碘消毒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术后第5天观察3组产妇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术后第6周观察3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和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的切口Ⅰ级愈合率分别为94.0%和9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但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切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维酮碘可用于预防剖宫产的切口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并且其预防作用与浓度关系不大。

  • 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牟宗梅;王凌燕;陈秀娟;徐国强

    目的:调查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和相关对策,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控制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235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妇科1502例、产科956例)进行手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235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29例,感染率5.47%;其中妇科患者医院感染率为7.12%、产科患者为2.30%;常见感染部位妇科患者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分别占52.34%、24.30%、13.08%,产科患者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各占36.36%;妇科病房中高龄、化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且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妊娠合并并发症的患者是产科的高危人群。结论密切监测高龄患者、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可降低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败血症患儿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万言珍;陈佳红;孙佰秀;徐涛

    目的:分析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9例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采用 VIT EK-2 Compact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09例败血症患儿中检出革兰阳性菌60株占55.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61.7%,革兰阴性菌45株占41.3%,以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24.4%、22.2%,真菌4株占3.7%;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较高>80.0%,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0%敏感;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均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株,占86.5%,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9株和大肠埃希菌6株,检出率分别为81.8%和60.0%。结论败血症患儿检出病原菌前3位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出现。

  • 妇科患者手术后盆腔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韩备飞;应翡蓉;孔静娴;刘莉萍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措施的制定。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25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不同年龄、盆腔感染史、基础疾病、引流管留置、手术种类及体质量指数(BMI)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另将上述因素与感染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25例妇科手术患者中14例发生术后盆腔感染,感染率为6.22%,其中年龄>50岁、有盆腔感染史、伴有基础疾病、术后留置引流管、开放式手术、BM I>29 kg/m2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3.33%、27.23%、13.79%、10.96%、12.66%、15.56%,均分别高于其他患者,且上述因素均与感染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高、有盆腔感染史、伴有基础疾病、术后留置引流管、开放式手术及肥胖均是术后盆腔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注重对这些因素的预防性干预,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后预防尿路感染的探讨

    作者:莫丽萦;陈琼霞;李嫚群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后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分析,以降低尿路感染率。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9月共收治妇科手术患者352例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0月共收治妇科手术患者32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了留置导尿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措施和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尿路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65±5.23)%,对照组为(82.78±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94,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50例,感染率为15.57%,观察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5例,感染率为1.42%,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6,P<0.05)。结论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的加强比传统的护理方法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尿路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子宫肌瘤术后预防感染的心理干预作用探讨

    作者:董亚叶;房佩娣;楼萍静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术后预防感染的作用,以降低子宫肌瘤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照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以及随访3个月后生殖器感染发生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5.0%,而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6.7±2.3)d,明显低于对照组(9.6±3.4)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发现,观察组中有16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经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术后3个月宫颈炎发生率为6.3%;而40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阴道炎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中15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后3个月宫颈炎发生率为26.7%;而40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阴道炎发生率达20.0%;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宫颈炎和阴道炎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以及生殖器感染有着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加强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的管理

    作者:孙振洁;姚美芳;管蓓蕾;徐芬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以及感染管理规范的文件要求,对消毒供应室加强管理,对比医院感染的控制结果;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灭菌合格率,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灭菌合格率由2008年的96.19%升至2012年的100.00%,清洗质量合格率由95.79%提高至100.00%,各年份之间灭菌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院感染率由4.16%降至2.43%,各年份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规范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乡镇卫生院供应室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作者:雷小玲;邹瑞芳;黄巧英;陈丽

    目的:了解乡镇卫生院供应室质量管理各个环节现状,为规范供应室管理制定对策。方法参照卫生部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进行现场调查反馈。结果14所乡镇卫生院供应室只有1所质量评价合格,合格率为7.1%;区域压差梯度、外来器械处理、清洗质量监测、质量控制追溯记录均不合格;复用器械回收、清洗、包装流程知晓率,灭菌质量监测等合格率均为7.1%。结论调查结果存在问题非常严重,主管部门急需对乡镇卫生院供应室加大监管督查指导力度,指令卫生院将供应室建设纳入医院建设重点项目和医疗质量管理,立即开始整改或尽快规划、建设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区域性集中统一管理,使之达到卫生部强制性行业标准。

  • 护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措施与效果

    作者:李海燕;王军;张婷

    目的:探讨护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实施感染知识培训的措施和应用效果,为以后护生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实习的60名护生,按照实习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名和研究组30名,研究组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而对照组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未给予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观察两组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施效果。结果护生的医院感染知识考核成绩研究组为(75.5±12.6)分、对照组为(61.4±5.7)分,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141,P<0.05);对照组2009年1月-12月医院感染事件23例,护士主动报告3例,报告率为13.0%,研究组2010年1月-12月医院感染事件19例,护士主动报告6例,报告率为31.6%;研究组护生医院感染事件报告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5)。结论护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生实习成绩,并能够有效的提高主动报告医院感染事件。

  • 中温润滑手工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评价

    作者:范梅花;马香宝;倪可维;吴燕君

    目的:探寻润滑剂浸泡手工清洗后手术器械发挥大润滑防锈功能的使用温度,降低器械生锈率,提高手术器械清洁度,保证灭菌质量。方法将手术包随机分为常温组、中温组、煮沸组3组,每组8个手术包,含轴节器械235件;手工清洗后分别采用中温(60℃)、常温、煮沸润滑剂浸泡2 min ,90℃烘干;观察3组器械润滑效果及累加3个月的器械生锈率。结果中温组、常温组、煮沸组器械生锈率分别为1.7%、5.9%、5.1%,中温组生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温组器械表面光滑亮洁,关节灵活性比常温组、煮沸组效能稳定。结论手工清洗手术器械采用中温润滑剂浸泡效果优于煮沸润滑法和常温润滑法。

  • 空气净化消毒器消毒效果的临床试验研究

    作者:钟昱文;王冰姝;冯耀忠;陈惠珍;郑小凌;王雅静;李华雄;邹钦

    目的:探讨医院室内有人条件下持续空气消毒、改善医疗环境空气的新方法,降低环境空气因素所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光催化氧化空气消毒器消毒,对医疗环境空气进行临床条件下消毒效果分析。结果模拟试验中,试验用空气消毒器运行30 min ,对气雾室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99.96%,一次通过平均除菌率为95.72%;现场试验中,消毒器运行60 min ,对医院Ⅱ类环境和Ⅲ类环境的空气中自然菌清除率为分别为94.24%和93.70%,空气中残存微生物均明显低于GB15982-1995规定;在对正常进行医护活动的产科病房室内,比较未运行和运行空气消毒器,空气中细菌菌落数24 h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09,P<0.01)。结论采用光催化氧化空气消毒器对医疗环境空气进行消毒具有较好的效果,具备推广应用前景。

  • 实施手卫生持续改进方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尹丹萍;肖鹏云

    目的:掌握医院手卫生依从性基线、普及手卫生知识、持续改进方案,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安排监测人员对全院科室手卫生依从性进行3次持续跟踪监测,每次监测后对全院手卫生现状分析、总结,并将监测结果以通报形式反馈各科室,对全院工作人员分批次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结果通过3次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4.26%、82.42%、8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师、护士、保洁员及护工手卫生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人员间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次监测手卫生指征知晓率分别为39.6%、64.89%、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次“六步洗手法”演示正确率分别为76.56%、87.75%、9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实施手卫生持续改进方案,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指征知晓率和“六步洗手法”演示正确率均明显提高,实施手卫生持续改进方案有效促进和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 PDCA循环法在手卫生依从性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罗光英;游灿青;李凌竹;黄冰;陈璐;查筑红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取PDC 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完善手卫生设施,定期检查、分析、反馈与总结。结果实施PDC A循环后,手卫生依从率医师由实施前的45.45%上升至实施后86.96%;护士由72.55%上升至9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8,P<0.01;χ2=38.84,P<0.01),PDCA实施前后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医师。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

  •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作者:刘斌;沈维青;刘柏林

    目的:研究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使抗感染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医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1874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分析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抗菌药物应用的科室、各种类型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抗菌药物的联用及用药方式。结果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男性998例、女性876例,分别占53.26%、46.74%,498例0~12岁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占26.57%;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呼吸内科472例、呼吸外科293例、泌尿内科267例,分别占25.19%、15.64%、14.25%;应用较多的抗菌药物种类有头孢类500例占26.68%,喹诺酮类285例占15.21%;抗菌药物联用及应用方式以单用与注射为主,分别占88.15%、65.90%。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抗感染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维护人们的健康。

  • 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梁涛;刘丽;孙志勇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PA E )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类菌株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呼吸道感染患者81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的55例耐碳青霉烯类PA E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7例),均采取环丙沙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81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55例为耐碳青霉烯类PA E感染,感染率6.7%;两组患者用药前环丙沙星对PAE的低抑菌浓度(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5 d后观察组M IC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用药14 d后,观察组M IC降至0.499μg/m l ,对照组为0.780μg/m l ,观察组M IC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3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患者痊愈4例、有效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59.3%,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出现5例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分别为17.9%及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耐碳青霉烯类PAE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显著提高环丙沙星的 M IC ,控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预防医院感染、治疗耐碳青霉烯类PAE感染的有效方法。

  • 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干预与评价

    作者:刘玉忠;黄国强;姚凤霞

    目的:探讨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前后的差异,并对其进行评价,为其临床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5月850例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药物使用处方作为对照组,选择8-12月900例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药物使用处方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开始前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两组的药品使用种数、处方的金额、抗菌药物的名称、数量等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药品使用(2.3±1.1)种、抗菌药物使用率28.9%、注射抗菌药物使用率65.4%、口服抗菌药使用率34.6%、抗菌药物单联使用率100.0%、平均费用(52.3±12.1)元,对照组平均药品使用(3.3±1.3)种、抗菌药物使用率61.2%、注射抗菌药物使用率55.8%、口服抗菌药使用率44.2%、抗菌药物单联使用率78.7%、平均费用(93.3±11.3)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38.2%高,其次为三代头孢菌素12.9%及大环内酯类9.3%,观察组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14.4%高,其次为一代头孢菌素6.7%及青霉素类4.4%。结论门诊医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必要的干预,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更好的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南的依从性研究

    作者:史天陆;邓明影;苏丹;孙言才;姜玲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南依从性,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1-3月200份手术患者出院病历,结合专项整治有关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指标控制要求,选取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关键指标,参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对所选病例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进行指南依从性研究。结果200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91.0%,其中12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105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4%;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依次是头孢硫脒72例次、头孢西丁51例次、呋布西林39例次,使用率分别为36.0%、25.5%和19.5%;给药时机、用药指征和联合用药方面指南依从性较好,依从率依次为92.9%、91.2%和91.2%;在用药疗程、药物选择和用法用量等方面指南依从性较差,依从率依次为6.6%、42.3%和66.5%。结论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南依从性研究结果,为医院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供了针对性强的切入点和工作依据。

  • 替考拉宁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谭永峰;冯星火;王春

    目的:评价替考拉宁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入住医院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导致的VAP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患者给予国产替考拉宁400mg静脉滴注,12h给药1次,3个剂量后改为24h给药1次;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万古霉素1.0g静脉滴注,12h给药1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痊愈率、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试验组分别为47.73%、79.55%、86.36%;对照组分别为53.49%、81.40%、88.40%,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0%和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上确诊及高度怀疑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VAP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实施与成效研究

    作者:李礼安;张武军;刘大钺;杨洁;李菁;王毅;罗稚珺;陈虹

    目的:运用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综合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建立抗菌药物专项质控管理评价体系,实施三级质控管理及细化控制目标;通过开发及应用“阳光监测系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系统”等多套软件管理系统,实行多途径的信息化质控管理;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病历检查及典型病历讨论会等,从而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全程监控。结果通过多元化的质量控制手段,已经收到良好的工作成效:整治工作前后对比,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9.0%降至8.9%;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1.6%降至38.9%;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由84.2%降至30.2%;介入治疗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由82.1%降至10.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5.4 DDD降至37.7DDD ,整治前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通过多元化质量控制手段可以实现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叶烜伟;程洪军;李更天;张卿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抗菌药物在普外科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4月-2013年4月入住普外科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根据使用抗菌药物时机不同分为术前应用抗菌药物(A组)、术中应用抗菌药物(B组)、术后应用抗菌药物(C组),对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等进行比较。结果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C组患者为(15.3±2.6)d、(9.4±3.1)d,高于A组的(10.8±3.5)d、(6.6±2.8)d及B组的(6.9±2.6)d、(5.2±3.2)d,B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A、B、C组分别为8.0%、2.0%、2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3 h的患者,除在术前及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外,在术中加用抗菌药物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普外科围手术期感染发生风险;且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亦比较短,因此,在该类手术术中加用抗菌药物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监测与评价

    作者:范春;曹栋;王颖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动态监测,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药给药时机、预防用药品种选择、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以及用药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持续降低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月份的54.53%降至12月份的48.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月份的60.63降至12月份的37.79;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和平均用药时间也呈明显下降趋势,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月份的46.59%降至12月份的35.02%;用药疗程合理率由1月份的30.49%升至12月份的55.86%;平均用药时间由1月份的4.78 d降至12月份的2.52 d;10、11、12月连续3个月清洁手术品种选择合理率均为100.00%,给药时机合理率均>90.00%。结论抗菌药物使用趋向更加合理,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依然偏高,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缩短。

  •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小燕;潘江;张瑛;周芸;黄玲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44例有效,总有效率67.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有4例出现轻度恶心,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对照组2例出现轻度恶心、4例出现皮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2%,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且更安全有效;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临床治疗中是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降钙素原在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梓萌;张研;石琳琳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检测在鉴别亚急性甲状腺炎伴发热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2013年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9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细菌培养结果确诊亚急性甲状腺炎伴发热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34例,非细菌感染组58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20名,测定所有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12.80±2.38)×109/L、(83.9±6.3)%、(3.24±1.27)ng/ml ,均明显高于无细菌感染组的(6.17±1.43)×109/L、(61.5±5.4)%、(0.32±0.19)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细菌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正常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阳性率80.0%,明显高于无细菌感染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为3~7d,约1~2个月临床痊愈,随访两个月无复发。结论降钙素原可以作为鉴别亚急性甲状腺炎伴发热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

  • 尿干化学与UF-100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应用对尿路感染诊断的分析

    作者:姜朝新;曾令恒;叶振望;王陈龙;潘开拓

    目的:探讨尿干化学分析仪与 U F-100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应用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2012年3-12月收治的220例尿路感染住院患者尿液分别采用尿干化学成分和尿沉渣检测及联合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干化学、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检测方法对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5%、47.3%、48.6%;3种检测方法除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联合检测组的特异度、阳性和阴性检出率及准确度分别为87.9%、87.3%、84.6%、84.5%,均明显高于尿干化学检测组和尿沉渣检测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检测组检测值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检测组。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U 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临床尿路感染筛检及判断尿细菌培养时的结果特异性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可预见性。

  • 血浆EB病毒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荣盛;徐亚丽;俞晓春;薛静俊;张超

    目的:评价血浆EB病毒DNA (EBV-DNA )载量检测在儿童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验室指标对照研究,选取189例EB病毒感染患儿(EBV原发感染123例,EBV复发感染66例)及153例非EBV感染患儿(EBV既往感染135例,无EB病毒感染1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DNA载量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检测EBV抗体谱,跟踪监测33例EB病毒原发感染患儿2周,2、6个月的血浆EBV-NDA载量及EBV抗体谱变化。结果 EBV 感染组血浆 EBV-DNA 阳性率22.2%,血浆 EBV-DNA 平均载量为3.72 lgCopies/ml ,EBV原发感染组与复发感染组血浆EBV-DNA阳性率分别为26.8%、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EB病毒感染的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2.2%、特异度100.0%、诊断符合率57.0%,血浆EBV-DNA与EBV-CA IgM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患儿EB病毒原发感染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6.8%、特异度95.7%、诊断符合率54.4%,血浆 EBV-DNA与EBV-CA IgM 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BV-DNA与EBV-CA IgM检测结果一致性不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EB病毒急性感染患儿血浆EBV-DNA转阴率2周为84.8%、2个月为93.9%,EBV抗体谱原发感染转为既往感染率2个月为6.1%、6个月为93.9%。结论血浆EBV-DNA载量检测有助于患儿EBV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和愈后评估。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