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基层医院医疗废弃物暂存工作的创新管理

    作者:邹瑞芳

    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基层医院院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医院从强化医疗废弃物处置的环节管理人手,设立了专门的医疗废弃物暂存室,对废弃物暂存工作实行科学化、动态化管理,把好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的基础性关口,为废弃物统一集中处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管理方法:(1)地点设置上凸显科学合理.把握两条原则:一是远离生活区、医疗区、人员活动区;二是出入通道畅通,方便医疗废弃物专用车进出.

  • 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刘帅峰;韩保卫;李朝辉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病原学及诊断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62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学进行分析,回顾诊断与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菌117株,其中培革兰阳性菌56株占47.86%,革兰阴性菌49株占41.88%,真菌12株占10.26%;所有病原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强,仅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较敏感;56例患者体温在3~7 d恢复正常,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9.68%.结论 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通过症状、体征、影像及引流液培养可明确诊断,彻底引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营养支持是治疗腹腔感染的关键.

  • 流感嗜血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瑾;罗少锋

    目的 分析105株流感嗜血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7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各种感染性标本,细菌培养和分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9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试验,并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数据统计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共收集的105株流感嗜血菌,在痰和咽拭子中检出率高,占71.4%,眼、耳分泌物标本次之,占21.0%;感染科室依次为干部病房、呼吸科、五官科、儿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及普外科,分别占23.8%、21.0、17.1%、14.3%、11.4%、7.6%及4.8%;流感嗜血菌对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流感嗜血菌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均为100.0%敏感,环丙沙星为99.0%,阿奇霉素的敏感率低,仅为4.8%.结论 β-内酰胺酶阴性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菌的出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医院务必要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感染患者必须参照药敏结果结合患者具体状况抗感染化疗.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长春;贾晓君;王萍;张淑敏

    目的 分析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VAP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21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8株占78.2%,革兰阳性菌52株占13.2%,真菌34株占8.6%,排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0.3%、18.8%、16.2%;混合细菌感染者为176例占83.8%,单一细菌感染者为34例占16.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较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市康唑较敏感.结论 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多数为混合感染,治疗困难;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VAP具有重要意义.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定植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聚源;蔡虻;李燕明;邵文博;李娜;刘安雷

    目的 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与定植病例的调查,探讨医院MRSA感染与定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选取MRSA感染与定植病例8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根据综述、专家咨询以及实际工作经验,终确定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通过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x2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单因素分析的变量共12个,经过统计分析,筛选出8个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的影响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住院天数≥30 d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抗菌药物使用≥14d与<14 d的感染或定植率分别为89.3%和28.8%、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与<3种的感染或定植率分别91.3%和33.3%、住院天数≥30 d与<30 d的感染或定植率分别为50.8%和47.6%;3种危险因素的OR值(95%cl)分别为28.887(19.103~33.237)、21.194(18.156~~29.993) 、18.142(13.782~27.104).结论 抗菌药物长期使用、联合使用、长期住院是MRSA感染与定植的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孔晓梅;韩葆芬;张彩苹;曹大伟;李爱民;吴世满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11年12月医院治疗的13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液、血液进行病原学检测,观察病原体分布特点.结果 13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检出支原体属30株,检出率为22.1%,检出衣原体属33株,检出率为2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合胞病毒19株,检出率为14.0%,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卡他莫拉菌36株,检出率为26.5%,与其他细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病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其中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高,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支原体属与衣原体属的检出率差异不大,细菌感染卡他莫拉菌的检出率高,临床上可根据病原体分布特点进行合理用药.

  • 痰真菌培养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喘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国平;毛选教;郑哲

    目的 研究应用痰真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喘息中的诊断意义,以期提高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喘息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根据是否并发持续喘息分为持续喘息组38例,非喘息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痰真菌培养,并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在持续喘息组共分离出病原菌55株,非喘息组分离出36株;持续哮喘组真菌感染26例,感染率68.42%,非喘息组仅有8例,感染率19.05%;应用氟康唑治疗,持续喘息组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65.79%,非喘息组总有效13例总有效率30.95%;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持续喘息组总有效9例总有效率23.68%,非喘息组总有效率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哮喘与真菌感染有关,应用痰真菌培养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研究

    作者:李宏;阳甜;杨岚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的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另将同一时期的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为B组,同一时期的于医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选为C组,将3组人员的血清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A组的血清IL-2水平为(4.24±0.56) μg/L,低于B组的(6.57±0.79)μg/L 与C组的(8.89±1.13)μg/L,血清IL-6、TNF-α与IFN-γ水平分别为(16.33±1.78)pg/ml、(2.31±0.24)ng/ml和(20.32±2.14)μg/ml,其均高于B组的(11.74±1.29) pg/ml、(1.57±0.15) ng/ml和(14.68±1.62)μg/ml与C组的(6.86±0.92)pg/ml、(0.92±0.10)ng/ml和(8.78±0.99)μg/ml,而A组患者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轻度感染患者,IL-6、TNF-a与IFN-γ水平则高于轻度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波动相对较大,对于感染的存在及严重程度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孕妇急性肾盂肾炎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潘卫平;潘慧仙;朱筱丹

    目的 研究妊娠期合并急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及耐药性特点,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积累经验,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收集妇产科2009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2例妊娠期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测定其耐药性.结果 42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42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9株占69.0%,其中有9株为产ESBLs菌株,20株为非产ESBLs菌株,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变形菌属,分别占14.3%、7.1%、4.8%、4.8%;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100.0%、8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均为0.结论 对于妊娠期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而言,首选头孢菌素进行治疗,对于产ESBLs菌株给予碳青霉烯类及含舒巴坦或他唑巴坦复合制剂较为合适.

  • 胃癌根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袁博;刘保荣;慕为民;徐心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分析.方法 选择43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发生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别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与确定.结果 431例患者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93例,感染率21.58%;共分离出病原菌1 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2株占62.57%,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阴性菌67株占37.43%,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仅为2.44%,表皮葡萄球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年龄≥60岁、合并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卧床时间≥4d、留置胃管时间≥3d的患者、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是胃癌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处理胃癌术后感染时,除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抗菌药物外,还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一定的临床干预.

  •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特点分析

    作者:陈雄威;郑柳娟;李唯佳;葛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足分泌物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资料.结果 113例患者共采集137份合格标本,培养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51.38%,革兰阳性菌42株占38.53%,真菌11株占10.09%;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莫西沙星敏感性相对较高;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敏感性相对较高;真菌则对两性霉素B和卡白芬净敏感度高.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要及早并多次进行分泌物的病原菌检测,指导进行临床筛选敏感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NICU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孙迎娟;何宏;孙晓玲;黄伟丽

    目的 探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中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感染情况及耐药趋势,为ABA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NICU感染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药敏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ABA分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 Expression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ABA134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8.8%;感染源于以呼吸道为主,占79.8%; 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0%,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保持较高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7.46%、4.48%.结论 NICU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ABA耐药性监测及控制十分重要.

  • 替比夫定与乙型肝炎疫苗及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作者:彭美莲;刘玮;吕雯;庞玉良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联合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比较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和分娩前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差异及出生后24 h、6、12个月HBsAg阳性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孕妇间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前观察组血清HBeAg、HBV-DNA水平分别为(165.28±236.56) s/co、(0.67±0.62)106拷贝/ml,对照组分别为(467.38±368.41)s/co和(4.28±2.17)106拷贝/ml;婴儿间出生后24 h、6、12个月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67%、3.3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期的36.67%、26.67%、16.67%.结论 替比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疗效显著优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方案.

  • 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来孺牛;王亚南;金国萍;周建明

    目的 分析ICU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治感染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转回呼吸内科56例肺部感染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GNI+鉴定卡对痰液标本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判定依据NCCLS颁布的标准.结果 56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占75.42%,革兰阳性菌17株占14.41%,真菌12株占10.17%;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7.27%、24.24%、30.78%;17株革兰阳性菌中检出16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94.1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3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耐药菌株.结论 ICU医院肺部感染为多重菌株混合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分离菌易呈现多药耐药性,治疗难度大;应加强ICU医院肺部感染的预防,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 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分子特征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姜波;魏取好;吕火祥

    目的 了解社区感染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的分布,并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114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医院门诊患者尿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对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用PCR扩增并测序分析可变区基因盒种类.结果 114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尿液大肠埃希菌中有50株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共检测出两种不同长度的可变区片段:1 700 bp片段(30株)为dfrA17-aadA 5,2 100 bp片段(5株)为dfrA12-or-fF-aadA2,有两株大肠埃希菌同时扩增出1 700 bp和2 100 bp的可变区片段,有17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未扩增出可变区;114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50.0%,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5.0%;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结论 与医院感染相比,社区感染尿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受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Ⅰ类整合子携带率均较低,同时Ⅰ类整合子中携带的基因盒种类也较单一.

  •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临床分析

    作者:吴小红;陈美红;卢彩霞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为临床合理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革兰阴性菌肺炎患者40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菌株测定,并用K-B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 共检测出革兰阴性菌40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72株占42.8%,肺炎克雷伯菌75株占18.6%,鲍氏不动杆菌43株占10.7%,大肠埃希菌37株占9.2%,阴沟肠杆菌24株占6.0%,流感嗜血菌23株占5.7%,其他革兰阴性菌28株占7.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耐药率在10.5%~16.3%;402例患者中治愈379例,治愈率为94.2%,死亡18例,病死率为4.48%.结论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呈逐年升高趋势,对该病的治疗应采取临床治疗加临床护理的综合防范和控制.

  • 2006-2011年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变化

    作者:王蕾;卢慧茹;王小飞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流行病学及其耐药变化,为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年龄>60岁发生医院感染944例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6年平均细菌培养阳性率49.98%,低于全院61.00%;临床分离菌株中呼吸道标本为678株占71.8%,尿液标本223株占23.6%;检出革兰阴性菌637株占67.5%,革兰阳性菌307株占32.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39.4%,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5.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5.4%;2006-2011年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保持高度敏感,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增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敏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菌也呈上升趋势;观察结果对于指导老年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与聚类分析

    作者:章清;魏丽;王金铎

    目的 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测,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5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种与耐药相关的基因(carO、gyrA、parC)和55种水平转移获得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以及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再对检测结果作聚类分析.结果 25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与耐药相关的基因(carO、gyrA、parC),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0/63/64、OXA-23、OXA-66),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1、tnpU、tnp513、IS26、IS903、I Saba1);25株基因carO测得序列均一致,carO基因测得序列与鲍氏不动杆菌敏感株SDF相比存在有义突变;carO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SDF株相比,一致率为76.0%,并存在3个氨基酸的缺失; gyrA基因有21株存在第83位密码子突变,parC基因有21株存在第80位密码子突变.结论 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20号株为克隆传播,为泛耐药特征;21~25号林为耐药特征;获得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意义重大.

  • 妊娠期孕妇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分型与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振玲;黄华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孕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型与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性,分析妊娠期HPV感染对分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产前检查且分娩的HPV感染产妇262例(HPV感染组)及按照2:1比例选取的131例无HPV感染产妇(对照组)资料,分析HPV感染分型、母婴垂直感染情况.结果 262例HPV感染孕妇16种高危型及5种低危型均有检出,其中单型感染者210例,占80.15%,多型感染者52例,占19.85%,高危型感染者238例,占90.84%,低危型感染者24例,占9.16%; HPV感染组产妇阴道分娩、剖宫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胎膜早破、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7.94%、32.06%、3.05%、6.49%、11.83%、3.44%、1.15%,对照组分别为71.76%、28.24%、2.29%、4.58%、10.69%、3.81%、0.7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娩新生儿HPV感染率46.18%,均为隐形感染,其中咽拭子、外阴分泌物、咽拭子及外阴分泌物同时感染率分别为19.85%、22.52、3.82%,53例新生儿HPV感染型别与孕妇感染型别一致,68例感染型别与孕妇不一致.结论 妊娠期孕妇HPV感染主要以单一型感染、高危型感染为主,孕妇HPV感染可通过垂直传播途径引起宫内感染,造成新生儿HPV隐形感染,但与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无关,新生儿HPV感染型别与孕妇并不完全一致,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贺占坤;杨勇;许丹;沈杰威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9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未发生感染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1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5.04%、革兰阳性菌占46.56%、真菌占8.4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等耐药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71%、6.25%;备皮时间、术后引流、年龄、异体输血、住院时间、白蛋白含量、尿管滞留时间等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感染时应及时进行病原学分析,并选择合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预后.

  • 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世瑜;刘晔华;张坚磊;穆红

    目的 分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血培养仪BD9240对血培养瓶进行连续培养监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按照CLSI 2008标准.结果 2005-2011年共分离病原菌2 76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296株占47.0%、革兰阴性菌1 387株占50.2%、真菌79株占2.8%;在2 762株非重复分离病原菌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5.92%、20.06%、9.67%、8.73%、7.49%、4.85%及3.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3.8%和24.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100.00%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00%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90.80%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检出1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耐药率为8.0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8.00%.结论 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碳青霉烯类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婴幼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检测研究

    作者:熊长辉;杨梦;刘晓青;余平;王鹏;徐晓倩;陈福辉;袁辉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分布,以降低婴幼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方法 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2012年婴幼儿腹泻病例357份粪便标本,按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程序用EC肉汤增菌过夜,增菌后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可疑菌用API 20 E生化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相应的毒力基因.结果 35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37份携带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36%,携带毒力基因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侵入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检出率分别为8.4%、0.56%、1.12%、0.28%,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未检出.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主要由Ea-ggEC引起,其次为EIEC,进一步证实对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罗格列酮对阿霉素肾硬化大鼠整合素连接激酶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晓光;韩亚荣;高利丽;崔向飞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阿霉素肾硬化大鼠整合素连接酶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3月龄体质量在20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霉素硬化组20只、治疗组20只、对照组20只;硬化组大鼠行左肾切除术,术后注射阿霉素,治疗组在阿霉素硬化组基础上于肾切除当天行罗格列酮灌胃,对照组行假手术和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10周末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肾脏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球系膜增生率和肾小球硬化率;肾组织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组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LK及Fn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肾硬化大鼠模型,硬化组肾硬化程度、ILK、Fn表达较对照组增加,治疗组肾硬化程度、ILK、Fn表达较肾硬化组减少,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素连接激酶和纤维连接蛋白水平的升高对肾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罗格列酮对肾硬化的控制作用良好,可为临床治疗肾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 医务人员锐器伤基线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桂芝;李霞;郑晓凤;张霞;修海清

    目的 通过锐器伤基线调查来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山东省感染控制中心发布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个院区的3 365名医务人员在2012年10月1-31日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18名医务人员发生了锐器伤,锐器伤发生率6.48%,其中护士135名,占61.93%;锐器伤发生多的场所为普通病房和口腔科,分别占26.01%和15.54%;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为回套针帽、医疗废物处置和静脉注射;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器具为头皮钢针和一次性注射器;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61.58%参加过培训,然而上报率仅为8.45%.结论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注射、执行标准预防对预防锐器伤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监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任爱芝;王维剑;杨晓莉

    目的 通过对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了解影响清洗机清洗效果的因素,找出相应对策,提高清洗环节质量,保证灭菌物品的安全.方法 使用WashChecks清洗监测卡指示物对4台不同型号自动清洗机测试,将4台清洗机分别编号为1、2、3、4号机,将每个清洗架每层放置一个清洗监测卡,按常规完成每个清洗流程,观察测试卡的颜色变化.结果 4台清洗机均不是一次通过,通过反复测试,发现影响清洗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清洗的温度、清洗的时间、清洗剂的浓度、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喷淋臂的运行、抽酶泵的运行以及温控系统的运行等.结论 WashChecks清洗监测卡指示物操作简便,能有效地检测清洗机的清洗效果,提示应加强对清洗消毒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 干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作者:李晓英;国希云;赵黎明;陈永秀;邓娴

    目的 调查干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方法,根据卫生部颁布的《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干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 3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27.43%,手卫生依从性高是护士,12名占36.98%,其次是医师,13名占29.26%,实习护士6名占19.14%,手卫生依从性低是保洁员,4名占8.33%;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手卫生依从性高,依从率分别为62.16%、61.90%,而在接触患者前后及离开病房环境后手卫生依从性低,依从率分别为26.98%、2.08%、19.35%.结论 干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应加强培训、考核、监督及管理.

  • 床单元消毒法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作者:范丽娟;张曼;李超丹;包剑锋;葛小玲

    目的 探讨医院ICU疑似或发生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暴发流行时应用床单元区域消毒法进行消毒的效果.方法 疑似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暴发流行时,立即对ICU常态环境下进行第1次采样检测目标菌;腾空病房按常规方法终末消毒后进行第2次采样检测;改进方法采用床单元区域消毒法重新消毒,并第3次采样检测目标菌.结果 ICU环境鲍氏不动杆菌第1次常态下总检出率45.5%,其中床单元组70.0%;第2次常规方法终末消毒后总检出率25.0%,床单元组62.5%;第3次采取床单元区域消毒法消毒后检出率0.结论 采取床单元区域消毒法可使环境消毒更为彻底有效,在疑似或发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时,对切断传播途径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加强干预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

    作者:郑淑明;蒋慧红;姜友芬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中实施集中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从而提高管理的质量.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0年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与2009年未实施集中管理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 通过对实施前后的比较,2009年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0%,2010年器械清洗合格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P<0.05); 2009年医院感染率为9.3%,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6.7%,2010年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200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式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并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

  • 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隐患及防护对策

    作者:何宏;刘蓬蓬;刘佶;纪晓军

    目的 探讨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以及针对性防护对策.方法 统计2008-2012年医院医务工作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感染集中的科室进行统计分析;对上述科室的空气、常用物品等抽样检查,采集样本,监测微生物感染情况;通过上述两项研究,评价检验科微生物室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护对策.结果 对2008-2012年各科室医务工作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共调查1 498人次,发生医院感染58人次,感染率为3.87%;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检验科、呼吸科和消化科,感染率分别为33.45%、14.67%、12.82%,其中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发生率高,为32.00%,与其他科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科医务人员感染的标本主要来自痰标本;感染者的病原体检查结果与抽样监测结果比对发现,20份样品中,出现阳性结果的病原体与上述描述中的致病菌基本相同,验证了上述医院感染的感染地点和途径.结论 检验科微生物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存在诸多感染隐患,制定并严格遵守防护措施,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分类管理

    作者:纪永章;刘芳;张辉;姜旻岚;刘瑜;杨双旺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医院感染方式的分类管理方法,旨在使监控方法更为实用.方法 在进行现有资料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对HBV医院感染方式进行分类.结果 HBV传染源的病毒浓度相差极大,依≥107、≥104、≥10 ID/ml为标准可分为高、中和低度传染性3个等级;HBV传播途径的入体血量相差极大,依10-4 ml和10-7 ml为标准可分为经大、小和微量血液传播3种类型;HBV感染对象的免疫状况相差很大,依感染阈值可分为患者和医务人员两个群体;HBV标志代表的病毒浓度相差很大,依传染性范围可选择HBVDNA、HBsAg和HBeAg3种传染源筛查指标.结论 依据病毒浓度、接种血量、感染阈值和病毒标志与HBV传染源的关系将HBV医院感染方式分为3类,建立相应的监控方法,具有特定的监控范围,用于明确的预防对象.

  • 新型医院感染信息实时监测及管理网络平台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陈勇;魏畅;田晓丽;刘运成;庄英杰;王志刚;韩雪玲;黄荔红;赵东升

    目的 建立基于网络的医院感染信息实时自动监测与管理平台,达到掌握监测区域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动态、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决策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的目的.方法 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基于B/S架构进行开发,集中式网络架构,开发和部署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研发在医院内部网络中的数据适配器,利用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和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生成业务数据,通过通用接口和网闸,将数据自动推送至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指定数据库中.结果 初步建设完成基于网络的医院感染信息实时自动监测与管理平台,通过选择不同地域和不同情况的医院进行试点,形成了医院感染监测报告体系,实现了监测数据的网络自动报告、数据整合、审核和统计分析功能,并在4所医院试点成功;平台的拓展性能强,实时自动报告效率和数据标准化程度高.结论 利用网络信息监测和数据推送技术,可实现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的网络实时自动监测,可用于高效、灵活、统一开展区域及全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 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

    作者:曹诗荣;张晓霞;陈欣

    目的 分析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现状,总结降低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措施,以期降低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洁净手术室患者4698例,对手术间细菌监测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洁净手术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或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60岁、Ⅲ类切口、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Ⅰ类和Ⅱ类切口以及不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年龄、切口分类、是否合并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是洁净手术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洁净手术室内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尽量减少患者的易感因素,同时提高对手术室的管理效率,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血液透析机消毒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学军;陆文进;张凌

    目的 研究含氯消毒剂的化学消毒和柠檬酸热化学消毒对血液透析机的消毒效果.方法 使用含氯消毒剂的化学消毒和柠檬酸热化学消毒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细菌培养采用国际标准的透析液细菌培养方法,即TGEA培养基,23℃,7d后读数,内毒素检测使用内毒素检测仪,动态浊度法,同时取反渗水和>1周未消毒过的血液透析机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综合评价血液透析机的消毒效果.结果 经过含氯消毒剂的化学消毒或柠檬酸热化学消毒方法消毒过的血液透析机无细菌生长,内毒素均<0.1 EU/ml,而未消毒的透析机内细菌检测结果是87 CFU/ml,毒素检测结果为34.46 EU/ml.结论 含氯消毒液在确保原始浓度、消毒浓度和消毒时间的前提下可确保可靠的消毒效果;透析机在加热到85℃以上,同时吸入柠檬酸同样能达到非常好的消毒效果.

  • 全科医师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技能培养模式的探讨

    作者:刘光全;曾钦文;吴修建

    目的 探讨全科医师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降低社区感染率.方法 选取医院实习的全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7月-2011年1月实习的189名全科医师为对照组,以2011年7月-2012年1月实习的195名全科医师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带教与培训,观察组采取自行设计符合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培养模式进行社区带教管理;对比两组考核结果,评估培养新模式的优劣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 对照组189名医师的综合实习成绩评定合格162名,合格率为80.4%,观察组195名医师合格183名,合格率为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科医师实习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分分别为(92.1 ±7.5)分和(90.3±9.4)分,对照组分别为(84.4±9.3)分和(81.1±11.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科医师对各项满意度调查其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自行设计符合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培养模式进行社区带教管理,全科医师考核成绩明显得到提高.

  •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诊治进展

    作者:谢亚萍;黄细莲;陈伊明;钱申贤

    消化道是肿瘤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尤其在处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而胆囊炎、胆管炎、阑尾炎、艰难梭菌相关肠炎、巨细胞病毒性肠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utropenic enterocolitis,NE)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是肿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几类疾病[1-2].它们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均可出现发热、腹痛、腹胀、腹泻和肠道出血,并且无特异性,同时在免疫缺陷和(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其局部临床表现通常较为隐匿,因此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发现、微生物学和血清学以及病理学依据才能得出明确的诊断[1-2].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晓峰;丁会芝;王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7月-2012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14.9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38例占55.07%,其余依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口腔、穿刺部位、血液,分别占14.49%、11.59%、8.70%、8.70%、1.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3.68%,革兰阳性菌13株占22.81%,真菌2株占3.51%;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大面积梗死、住院天数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HIV/AID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欣欣;谢世平;桑海艳;何丽云;侯明杰;张淼;马素娜

    目的 了解106例HIV/AID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正常人常模进行比较,探讨HIV/AID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适合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的对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按量表因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HIV/AID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以下各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共9项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亲属是否感染和CD4+T细胞计数是影响HIV/AIDS患者因子分值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HIV/AIDS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在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对心理问题应予以积极关注,并加强干预治疗.

  • 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玉华;许予明;贺维亚;于东明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30例神经内科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0例VD住院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是VD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是VD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D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住院时间、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对上述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王辉;韩芳;李茜

    目的 观察引起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2年9月180例ICU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发生率22.22%,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胃内容物反流、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呼吸机应用时间长、抗酸剂、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发生率分别为36.96%、31.46%、38.16%、25.74%、23.74%,OR值分别为5.45、4.13、3.39、3.23、2.98.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给予半卧位、改善全身状态加强营养支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预防性常规应用强制酸剂、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不同专科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作者:荣红辉;邢玉斌;曹圣山;赵进;刘运喜

    目的 研究不同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使用SPSS17.0和SAS 9.1对不同ICU医院感染率和感染部位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ALOS调整法矫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结果 2010年1月 2012年6月共16 006例入住ICU≥48h的患者,总住院15 4597 d,发生医院感染1653例、2816例次,感染率为10.45%、例次感染率为17.59%、日感染率10.69%、日例次感染率为18.22‰;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高,占47.41%,其次为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不同ICU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ICU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器械相关感染率不同,有助于感染专职人员制定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尤其对经验性和预防性用药提供指导.

  • 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的应用对预防继发性肺部感染效果观察

    作者:马殿梅;侯金兰;刘伊娜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的有效性,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降低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方法 将106例胸部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加入0.45%氯化钠250 ml持续气道内滴注,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液(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加人生理盐水)持续气道内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及继发性肺部感染率.结果 试验组气道湿化满意58例,痰液黏稠度Ⅰ度51例,对照组气道湿化满意36例,痰液黏稠度Ⅰ度25例,试验组气道湿化效果、湿化痰液特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气管切开天数与拔管时间分别为(14.5±5.0)d与(15.9±3.2)d,对照组分别为(18.7±8.2)d与(23.0±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住院期间发生继发性预防感染6例,较对照组15例明显减少(P<0.01).结论 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能达到满意湿化,能有效预防继发性肺部感染的发生.

  •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置管时间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作者:郭迎春;于树芳;陆坦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I)与置管时间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 以PICC、CRI、Duration为关键词,在Medline、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FMJS)中检索2003年1月-2013年1月公开发表的相关英文文献,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英文文献,包含内科、外科,累积样本量共529人;3篇一般病例对照文献OR值为3.38,95%Cl为2.78~5.28;4篇队列研究的OR值为2.23,95%Cl值为0.56~8.63;研究文献的综合OR值为3.619,95%Cl值为1.28~2.86,综合显著性检验x2值为3.222(P>0.05).结论 PICC发生导管相关感染与置管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 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燕;李玉东;李纲

    目的 研究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提高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入院治疗的心功能不全患者268例,对患者的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病原学分析,并探讨相关的诊治对策,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感染215例,感染率为49.77%,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感染53例,感染率为20.75%;>70岁患者感染率为49.32%、60~70岁患者为40.48%、50~60岁患者为45.45%,<50岁患者为42.86%; 268例患者做呼吸道分泌物培养378次,阳性302次,检出率79.89%,共检出病原菌4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2株占76.47%,革兰阳性菌96株占23.5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的敏感率>90.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约90.0%.结论 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及时调整用药方针,尽早发现及预防感染.

  • 低水平呼气末正压在防治重症中毒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作者:谢民民;张锦丽;王晨;程志刚;蔡婷婷;蒋松涛

    目的 观察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在防治重症中毒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诊2010年10月-2013年4月各类重症中毒机械通气患者共46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机械通气时加用5 cmH2()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不加用呼气末正压,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23例发生VAP3例,发生时间(5.80±1.56)d,机械通气时间(5.30±3.64)d,对照组23例VAP发生6例,发生时间为(3.10±1.43)d,机械通气时间为(8.40±4.5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3例患者使用PEEP前平均动脉压(81±2.35) mm Hg、心率(66±1.24)/min、经皮血氧饱和度(90±2.47)%、氧分压(59±3.42) mm Hg、二氧化碳分压(45±2.75)mm Hg,使用PEEP后分别为(80±2.51)mm Hg、(68±2.31)次/min、(96±2.14)%、(97±4.26)mm Hg、(37±3.17)mm Hg;使用PEEP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明显差异,经皮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治愈43例,死亡3例,死因主要为高龄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为(6.4±3.26)d,治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9.32±3.21)d.结论 低水平PEEP对防治重症中毒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一定疗效.

  •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作者:郑链跃;陶爱萍;丁小平;郑林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治疗策略,对其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治疗对策.结果 68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感染15例,医院感染率22.1%;感染类型以腹水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为主,分别占33.3、20.0%、20.0%;15例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2株,检出率80.0%,其中革兰阳性菌占75.0%,革兰阴性菌占16.7%,真菌占8.3%,患者年龄、肝功能状态、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关系(P<0.05).结论 医院肝硬化患者感染率较高,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及控制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危重病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床特征观察

    作者:陈君;王辉;潘向东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月45例危重病患者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危重病患者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床表现中以腹泻为明显,发生率为100.0%,腹泻与其他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中潜血阳性明显,血培养均显示阴性,大便培养以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居多;APACHEⅡ评分和白蛋白值是危重病患者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经抗菌药物及口服双歧杆菌等肠道活菌制剂治疗后预后理想.结论 腹泻是危重病患者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增高、大便培养有细菌等为主.

  • N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付瑞红;温静静;李琳;李静;文海燕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选择医院NICU自2011年12月 2012年12月收治的327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出获得医院感染的患儿162例,并采取单因素分析对医院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控制措施.结果 性别对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无影响;体质量≤1500、1501~2000、2001~2500、>2500 g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9.88%、12.34%、2.48%、1.23%,不同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28、28~32、32~37、>37周的患儿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88%、18.99%、8.11%、0.93%,不同胎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1500 g、胎龄≤32周、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机械通气、静脉营养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结论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高,其发生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医疗操作过程相关,应当严格规范医疗程序,提高患儿免疫力,从而控制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余威英;徐小娟;魏凌云;胡芳

    目的 从护理的角度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佳的护理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对医院ICU108例行机械通气患者VAP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护理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108例患者中20例发生VAP,发生率18.5%,其中9例经治疗好转成功脱机,占 45.0%,另有9例死亡,占45.0%,2例自动出院;经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者年龄、意识障碍、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P<0.05).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和重视口腔护理及预防患者误吸和反流,正确有效吸痰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 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检测-G试验

    作者:黄义泽;周东升;王谦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 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0例高危患者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23例,占28.75%,1-3-β-D-葡聚糖含量正常57例,占71.25%;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组真菌培养阳性12例,占52.17%,1-3-β-D-葡聚糖含量正常组真菌培养阳性2例,占3.5%,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组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1-3-β-D-葡聚糖含量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菌培养为标准,G试验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52.17%,阴性预测值为96.49%.结论 G试验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 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莉敏;李艳丽;乔晓亮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3种指标联合检测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132例儿童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其中细菌感染组74例,病毒感染组58例,4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组血清CRP、PA和PCT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CRP、PCT明显升高,P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PA和PCT阳性率分别为79.73%、97.30%、91.89%,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 CRP、PA和PCT检测可以作为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对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3种指标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减少漏诊,为儿童感染性疾病早期、正确的诊断提供依据.

  • 膀胱灌注透明质酸对脊髓损伤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智慧;诸靖宇;周鹏;黄邦高;倪庆节;楼扬峰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对脊髓损伤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影响,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诊治的42例脊髓损伤后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呋喃西林)和观察组(透明质酸),每组各21例,治疗后对两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菌尿、尿路感染率和生活质量(QOL)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增大[(260.0±35.0)ml比(220.0±25.0)ml],残余尿量明显减少[(40.0±20.0)ml比(60.0±20.0)ml],菌尿无发热的发病率显著降低(44.4%比61.9%),QOL评分明显升高[(44.0±5.0)分比(35.0±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后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膀胱灌注透明质酸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胃癌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建国;王保国;王兵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能为预防及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412例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9.47%,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1.28±5.83)d,未发生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5.92±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吸烟、低蛋白、TNM分期、手术方式、缝合切口人员工作年限、术中使用电刀、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与胃癌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4 kg/m2、缝合切口人员工作年限<10年、术中使用电刀是引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胃癌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引起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成倍;徐伟;廖春华

    目的 探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85例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一期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治疗后的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85例患者中经皮肾镜取石术98次,通道以单通道为主,占67.06%,一期清除率78.82%,结石总清除率为96.47%,平均手术时间(108.53±12.53)min,平均住院天数(14.66±7.83)d;并发症以发热、肾通道疼痛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8.82%和10.59%,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而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和降低白细胞水平(P<0.05),对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等则无明显影响性.结论 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 住院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分析

    作者:高阳;芦璐;刘新凤

    目的 分析2008-2013年医院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以期提高输血患者诊治水平.方法 对医院2008-2013年需要输血治疗的2 9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HIV1/2阳性8例,阳性率为0.27%;抗-TP阳性35例,阳性率为1.19%; HBsAg阳性229例,阳性率为7.80%;抗-HCV阳性37例,阳性率为1.26%;抗-TP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1/2、抗-TP、抗-HCVHBsAg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血者输血前各项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5.08%升至2012年的16.53%,抗-HIV1/2与抗-TP近两年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 输血前进行抗-HIV1/2、抗-TP、HBsAg及抗-HCV感染性指标检测一方面可在输血前确认受血者是否存在上述感染,避免输血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对感染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与防护措施,控制感染与交叉感染.

  • 鼻胆管引流术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倪猛;樊宏伟;高改云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旨在改善ERCP手术的临床预后.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1月86例行ERCP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术后行ENBD,对照组术后未行ENBD,比较两组ERCP术后胆管感染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ERCP术后胆管感染分别为2、4例,感染率分别为4.3%、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例单纯性胆管炎药物保守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单纯性胆管炎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分别行开腹胆道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其中2例治疗无效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结论 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胆管感染,对于存在ERCP术后胆管感染危险因素的手术患者尤其必要.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胡海军;章中良;范天宏

    目的 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11年6月共收治43例胫骨骨折且合并感染患者,男31例,女12例;年龄16~58岁,平均36.3岁;其中胫骨上段9例,中段10例,中、下段24例;窦道形成16例,骨外露12例,所有患者采用克氏针螺钉、螺钉、可吸收螺钉和钢丝等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治疗,随访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结果、骨折愈合时间、胫骨骨折评估结果及相关并发症,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781例胫骨骨折患者中共出现43例感染性胫骨骨折,感染率为7.8%;分离出病原菌4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大肠埃希菌6株,其他菌6株,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美罗培南耐药率<25.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耐药率<7.0%;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5个月,术后12月Johner-Wruhs评估:优9例、良27例、中4例、差2例,总体优良率83.7%;共24例患者接受二期转位肌皮瓣移植术,2例患者出现感染复发,1例行扩大截骨外固定治愈,另1例治疗失败,接受截肢处理.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及系统的围手术期抗感染治疗对感染性胫骨骨折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盐酸氨溴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海松;胡燕侠;姜启周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治疗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肺部X线表现进行评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3.33%,对照组分别为42.67%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体征以及X线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后对照组症状、体征以及X线检查评分分别为(4.68±1.86)、(1.09±0.02)、(1.39±0.17)分,观察组分别为(2.06±1.22)、(0.58±0.05)、(0.72±0.15)分,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安全、高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病毒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病理研究

    作者:王占欣;王鸽;张彩霞;王丰刚

    目的 研究病毒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学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入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28例以及同期入院体检的未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正常人200名,收集两组患者肺部分泌物、中段尿液、粪便、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观察两组患者体液中的病原菌分布;将2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组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为63.60%,EB病毒感染率为45.61%;正常组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为19.00%,EB病毒感染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IgM阳性率为77.19%,正常组仅为22.50%;强直性脊柱炎组IgG阳性率为80.70%,正常组仅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除了胸廓扩展方面没有较好的疗效,在枕壁试验与Schober试验,两组患者均有了较好的疗效,并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病毒感染会导致脊柱的病理学改变,诱发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应对感染病毒的前列腺、肺炎、乙型肝炎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合并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

    作者:向燕卿;邓辉;魏大琼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并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方法,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2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感染12例,为感染组,另268例未感染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采取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因素的相关性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80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并腹腔感染12例,感染率为4.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贫血、低蛋白血症和临床分期与手术方式均为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并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均为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并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并腹腔感染的原因较多,临床中应合理选取手术方法,并加强针对性的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

  • 口腔感染特点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吕金;张锋

    目的 探讨口腔感染的主要特点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医院口腔科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口腔感染的主要特点,寻找有效预防措施.结果 口腔感染的原因,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意识淡漠、容易发生严重污染,患者传染病不明确、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存在空气传播、特殊废弃物污染等.结论 为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应在了解口腔感染特点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预防,并加强医务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 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作者:石国成;陈丽丹;黄剑杰;何行;赵凯

    目的 分析口腔科引起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的2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按是否感染乙型肝炎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器械消毒灭菌、废物处理、空气质量及易感人群等情况.结果 21 6例患者中检测得出HBsAg阳性52例,阳性率24.07%,经研究发现,感染组52例患者中,治疗时器械表面检测出细菌数(103±12) CFU/cm2、空气中为(3.6±0.3)CFU/m3,易感人群有28例;未感染组164例患者中,治疗时器械表面检测出细菌数(63±11) CFU/cm2、空气中为(2.2±0.2)CFU/m3,易感人群有27例;在废物处理方面,未感染组显著优于感染组,两组在治疗时器械、空气细菌数、废物处理及易感人员数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器械污染、废物处理不当、易感人群为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梅先;元云飞;陈盈;黄佳燕;吴剑辉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选择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00例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吸烟史、既往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既往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等指标.结果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率为4.29%,感染组中吸烟患者、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患者及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分别占48.33%、53.33%和23.33%,未感染组分别占13.43%、9.78%和10.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留置鼻胃管时间分别为(5.53±1.29)d、(154.28±30.28)min、(128.31±12.36) min、(3.01±1.21) min和(7.28±2.18)d,未感染组分别为(3.01±1.12)d、(118.36±23.40)min、(89.16±10.14)min、(1.28±0.39)min、(5.13±1.7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气管插管时间较长、使用呼吸机和术后长时间留置鼻胃管均是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 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感染的风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

    作者:潘艳;郑兆丽;董长征

    目的 研究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研究控制临床输血感染的预防措施,指导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时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调查基层医院输血科室的基本现状,根据临床现状探讨和分析临床输血感染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 经调查10所县级和28所乡镇级医院,县级医院各项操作均比乡镇级医院相对规范,输血科室机构的建立县级达到9所占90.00%、乡镇级9所占32.14%;建立相应管理制度的县级达到7所占70.00%、乡镇级8所28.57%;基层医院对于血液出入库登记、输血前检查、血袋保留等项目基层医院输血科室均不够完善;对于血液及血液实际的储存环境温度的记录更不完善,血液贮存设备普遍为家用冰箱,且基层医院的消毒比例较低且人员配备不足及素质较低.结论 基层医院输血科医护工作人员应规范临床输血工作,开发更加灵敏高效的血液检测技术,以及控制和预防临床输血疾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 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李大伟;王非;祝智军

    目的 调查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构成、抗菌药物敏感率及感染危险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1月普外科596例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汇总分析感染病原菌构成及抗菌药物敏感率.结果 切口感染患者61例,感染率10.23%,共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占81.03%,革兰阳性菌8株占13.79%,真菌3株占5.17%;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敏感率为100.0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敏感率为100.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切口感染与年龄、糖尿病、肿瘤类型、白蛋白水平、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因素有关(P<0.05).结论 切口感染是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高危患者发生率更高,需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 优质护理干预在降低腹腔镜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郑超群;丁小波;吴方红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降低腹腔镜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一2013年2月行腹腔镜手术的1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4例,应用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76例,应用传统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量表(SAS)分值、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感染率观察组为2.83%、对照组为11.8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量表(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干预满意度观察组为92.86%、对照组为80.2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腹腔镜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

  • 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辉;沈韦羽;黄童;贺靳贤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治对策,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146例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患者资料,对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46例患者中27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8.49%;下.术时间、病程、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切口长度、营养状况、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吸烟、未采用术后自控镇痛等与j肺部感染密切相关(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革兰阴性菌19株占70.37%,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株占29.6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结论 术前综合评价,掌握手术指征,发现肺部潜在疾患,合理的手术方案、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可降低肺部创伤,术后针对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与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

  •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丽娟;桑琳霞;杨彩云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1月行口腔颌面外科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术后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62例行口腔颌面外科术患者术后感染58例感染率为22.1%;主要以良、恶性肿瘤术后感染为主,感染率分别占9.9%和8.4%;共分离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2株占65.6%,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17株占26.6%,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5株占7.8%;年龄、侵入性操作及误吸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对其影响不明显.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减少侵入性操作和误吸、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 空肠管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感染预防

    作者:魏君;宋鑫;廖珩

    目的 研究漂浮法空肠管在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感染预防措施,以期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颅脑损伤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试验组应用鼻空肠管,对照组应用鼻胃管,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状况,并分析预防感染的办法.结果 置管10 d后,试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6.7±1.3)分,对照组为(5.4±1.0)分;置管前与置管2d后两组患者在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置管7、10d发现,两组患者在TP、PA、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营养支持更好;试验组误吸7例、反流10例、腹胀4例、消化道出血7例、感染2例;对照组误吸18例、反流35例、腹胀12例、消化道出血10例、感染4例,除腹泻外,其他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肠管对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作用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加强导管护理、密切观察、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举措.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颅内感染影响的研究

    作者:孙鹏;李双成;陈凌志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颅内感染影响,以期降低颅内感染的临床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颅内感染病例根据不同的营养方式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于术后48 h后给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予以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第1、4、7、15天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分别比肠外营养组患者高,组间每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6.38±5.6)d、抗菌药物使用天数(7.4±4.3)d、SIRS发生0例、GCS评分(12.5±3.3)分、SOFA评分(2.93±2.18)分、APACHEⅡ评分(9.38±7.13)分、病死率2.0%、并发症发生率4.0%;肠外营养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5±8.2)d、(13.8±7.9)d、4.0%、(9.1±0.4)分、(2.72±4.72)分、(5.48±5.13)分、6.0%、1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的肠内营养可促进感染的恢复,提高临床效果.

  • 肺结核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分析

    作者:余立军;章琳;郑超群;戴小爱;张德忠

    目的 分析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71例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对其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例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男性49例感染率26.92%,女性22例感染率24.18%,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1~55岁的24例感染率17.39%; 56~73岁47例感染率34.81%;56例患者存在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房颤、矽肺等基础疾病,感染率35.67%;53例应用抗菌药物,感染率31.36%; 62例术后无效排痰,感染率91.18%;所有肺部感染患者均在肺结核术中进行了插管麻醉等侵入性操作,感染率26.01%;年龄、存在基础疾病、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术后有效排痰是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较大、存在基础疾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侵入性操作及未有效排痰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避免术后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

  • 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申玉琴;宋百灵;梁怡虹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一2013年1月285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如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参与人员、术前用药、麻醉方式等进行汇总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从单因素中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85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9%,前3位感染因素依次为手术室参观人员>3人、Ⅲ类切口感染、无菌操作不到位,感染率分别为41.9%、35.5%、32.8%;影响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单因素有非层流手术室、参观人员多(>3人)、手术时间长(>4 h)、手术结台、Ⅲ类切口类型、外来手术器械、无菌操作不规范、术中隔离不严格、术中未应用抗菌药物、皮肤消毒不严格、患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空气菌落多(≥500 CFU/m3)、医疗废物未处理(P<0.05),其中非层流室、接台手术、手卫生消毒、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是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结论 在手术室中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 超声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作者:林诗彬;张建辉;吴晶晶;郑恩海

    目的 探讨超声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现状,通过对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经超声介入治疗的1 686例患者临床资料,送检标本采用BACTEC9000培养系统分离培养病原菌,依据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5年版标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超声介入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63%;共分离出病原菌20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45.10%,革兰阴性菌112株占54.90%;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均<6.0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4.00%;年龄、住院时间、是否进行侵入性治疗、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应用抗菌药物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应根据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感染的发生;当感染发生时,应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进行治疗.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李斌;赵文增;陈兴澎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超声心动图改变及外科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及心脏听诊有杂音;6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血培养阳性39例,阳性率为57.35%,病原菌以链球菌属为主,占46.15%;其次为葡萄球菌属等,真菌较少见,仅占5.13%; 64例治愈好转,好转率94.12%,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顽固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早期诊断,术前积极的抗感染,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的手术矫治和内外科的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心功能的损害,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 儿童医院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刘凤英;于磊;秦小平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完善医院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5月18日、2010年6月14日、2012年5月16日0:00-24:00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折.结果 3年共调查住院患者1127例,实查率均为100.0%,3年现患率分别为3.58%、1.32%、2.42%,3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为主,分别占55.56%、25.93%、18.5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49%,一联使用占85.33%,二联使用占13.33%,三联使用占1.33%,送检率为35.33%,3年送检率呈递增趋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67%.结论 加强病房管理,关注血液科、神经内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减少陪护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一起新生儿伦敦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作者:徐润琳;罗万军;王文娟;许渝

    目的 通过对一起新生儿伦敦沙门菌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预防控制经验,为防止该类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12月29日-2012年1月13日调查新生儿内科108例患儿临床资料,采取现况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次事件中的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次事件共持续16 d,调查病例108例,发现感染病例33例,罹患率为30.56%,时间分布呈现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空间分布有聚集性,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污染的环境和手是造成沙门菌属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暴露于ICU、食用早产儿奶、接触护理人员是危险因素.结论 此次腹泻事件是一起由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引起的疑似感染暴发事件,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该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 儿科医院呼吸道感染的现患率调查

    作者:王芳;李小芹;赵保玲;王俊

    目的 对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医院呼吸道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以了解儿科呼吸道感染现状,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调查时间选择201 3年1月16日8:00-2013年1月17日8:00采取病历资料检查与现场调查方式相结合,对儿科326例患儿医院呼吸道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在单变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26例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21例,感染率为6.44%;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联用、使用糖皮质激素、原发疾病为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联用、使用糖皮质激素为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共培养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61.90%;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株占38.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 根据现患率调查结果,针对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诊治对策,规范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减少侵入性操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NICU早产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特点对比研究

    作者:钟巧;李晖;高晓玲;刘珺;杨传忠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与足月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特性进行对比研究,为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医院NICU2009年1月-2012年12月确认败血症115例,分为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两组,对比研究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特点、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细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两组患儿末梢凉、反应差、皮肤颜色改变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对感染诊断意义不大;两组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64.2%及84.1%,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35.8%及1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早产儿均高于足月儿,其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耐药率均<20.0%.结论 了解早产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和病原菌不同的特性,能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经验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施弦;郁峰;黄秋玲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9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肺外并发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190例,发热、刺激性干咳、双肺呼吸音粗糙发生率分别为92.63%、86.84%、58.94%;并发消化系统损害49例,发生率为25.79%;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1.05%、22.11%;影像学检查一侧片状阴影81例,发生率为42.63%,肺纹理粗乱49例,发生率为25.79%.结论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发热、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症状,体征双肺呼吸音增粗为多,常累及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是确诊支原体肺炎的重要依据.

  • 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杰根;戴富林;韩硕;王刚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21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将21例患者随机分为碳青霉烯类组(A组),碳青霉烯类联合舒巴坦组(B组),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组(C组),每组各7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3组的细菌学疗效、临床疗效的变化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治疗组临床痊愈率42.86%、有效率71.43%及细菌清除率66.70%,碳青霉烯类联合舒巴坦组分别为14.28%、42.86%、42.86%,碳青霉烯类组分别为0、28.57%、28.5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临床抗菌策略.

  • 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应用强度的研究

    作者:黄剑辉;王定营;黎家华

    目的 分析医院专项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作用效果,以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整治前(2010年1-8月)、整治后(2011年1-8月)进行分组,对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各临床科室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的AUD为87.19,整治后为51.53,较整治前下降40.90% (P<0.05);临床科室专项整治前DDDs为346 409.80,整治后为168 733.10,较整治前下降51.29%(P<0.01),重点管理的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林可霉素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等AUD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9.78%、83.33%、50.00%、50.70%、60.02%、67.28%,但全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然>40 DDD.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不合理用药仍需加强管理.

  • 伏立康唑治疗老年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余海燕;蔡国龙;陈进;颜默磊;许强宏;胡才宝;吕晓春

    目的 评价伏立康唑治疗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重症医学科侵袭性真菌感染老年患者1 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伏立康唑组第1天给予伏立康唑负荷剂量6 mg/kg,12h1次,第2天起给予维持量4 mg/kg,12h1次;氟康唑组静脉滴注氟康唑400 mg/d,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细菌学指标,并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描述与评价.结果 122例患者共检出真菌132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68株占51.5%;氟康唑组治疗有效率57.4%,不良反应发生率9.8%;伏立康唑组治疗有效率达75.4%,不良反应发生率14.7%;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伏立康唑可以作为治疗老年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但需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分析及干预研究

    作者:韩丽红;叶春林;徐丽;刘懿萱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及干预效果,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调查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每年4月份和10月份共25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全院手术科室基本能将抗菌药物带人手术室使用,带入使用率为99.22%;干预后预防用药使用天数及使用率明显减少,2010年4、10月、2011年4、10月和2012年4月使用天数分别为4.07、4.18、4.0、0.69、0.27 d;使用率分别为100.0%、100.0%、97.9%、38.8%、10.4%;干预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性有明显提高,符合规范数分别为8、10、9、48、66例,规范率分别为18.6%、20.4%、19.1%、97.9%、98.5%.结论 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缩短使用时间,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多部门联动,综合干预,持续改进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肺部感染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牛杏果;焦宪法;张科

    目的 观察ICU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构成,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主要ICU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ICU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9-2012年ICU发生肺部感染病例152例,对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选取主要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0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占65.57%,革兰阳性菌45株占19.67%,真菌27株占14.75%;排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1.31%、17.49%、13.66%、10.38%;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分别为84.62%、90.32%、78.26%、89.47%,其中对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其他9种抗菌药物,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仅次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结论 ICU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头孢哌酮/舒巴坦为优选的治疗抗菌药物.

  • 住院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黄冠新;廖丹;赖细芬;班莉婵

    目的 通过分析住院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细菌耐药性,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6-9月在新生儿科出院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876例,使用率76.9%,抗菌药物消耗量551.18 DD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0,抗菌药物特殊品种消耗量40.07 DDD,特殊品种使用占7.3%;使用一、二及≥三联抗菌药物分别占88.4%、10.8%、0.8%;治疗用药、治疗+预防用药、预防用药分别占67.6%、4.9%、27.5%;治疗以及治疗+预防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98.1%,特殊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100.0%,共使用抗菌药物29种、1474例次,其中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他啶、美洛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青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红霉素及美罗培南,使用率依次为23.7%、21.6%、14.7%、11.9%、7.7%、3.5%、3.3%、3.3%、2.5、1.4%.结论 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联合用药规范、使用品种符合要求,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 全身与局部用药在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丹;方颍;王征

    目的 比较分别采用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在预防种植牙术后发生感染的效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自2008年8月-2013年8月因牙列缺损行牙种植术的患者共162例,随机分为全身组与局部组各8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TI种植系统,全身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联合奥硝唑,局部组在种植体周围及切口内局部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以及用药效果.结果 全身组术后完全无疼痛感的有41例占50.62%,局部组患者术后完全无疼痛感的有53例占65.43%,全身组术后完全无疼痛感的患者明显低于局部组(x2 =3.650,P<0.05);疼痛程度组间比较,局部组明显优于全身组(Z=-0.182,P<0.05);全身组的显效率为67.90%,局部组的显效率为85.19%,局部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全身组(x2=6.739,P<0.05).结论 在牙种植术后采用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预防感染的效果优于全身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 乳腺手术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乳腺术后伤口感染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焕根;叶萍;陈江

    目的 探讨乳腺手术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乳腺术后伤口感染关系,并分析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医院190例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将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82例患者设为用药组,未使用抗菌药物的10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切口、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切口预后结果与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关,两组切口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费用为(15.2±7.2)d、(6926±2360)元,对照组为(12.6±6.1)d、(5962±195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可以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预防用药指征,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只是预防感染的综合措施之一.

  • 舒巴坦联用不同抗菌药物对呼吸道感染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周光;佘丹阳;管希周;罗燕萍;陈刚;褚佳琪;李丰田;张樱

    目的 评价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美罗培南、舒巴坦/米诺环素、舒巴坦/利福平对临床分离自呼吸道感染的10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05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美罗培南、舒巴坦/米诺环素、舒巴坦/利福平联用后,其MIC50和MIC90降低,联合效应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与亚胺培南联用后,相加作用高86.41%,其次是与美罗培南联用76.19%;部分菌株显示协同作用,其中与米诺环素联用协同作用高20.19%,其次是与美罗培南联用17.14%.结论 舒巴坦与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米诺环素或利福平联用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对于严重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可采用高剂量的舒巴坦联合治疗方案.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