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复用医疗器械的不同处理方法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李会清

    复用器械物品在回收前虽然经过临床科室人员用清水冲洗,但器械难冲洗部位仍然遗留污渍、血渍,影响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效果.现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复用器械物品增加预处理后,再使用清洗机清洗与未进行预处理直接使用清洗机清洗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徐莉娜;张冬惠;孔静;张红莉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2月182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痰标本检出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82例老年患者中检出156株病原菌,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0.13%、17.95%、17.95%;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57.45%、对万古霉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1.43%、对亚胺培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78.57%、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各主要病原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 川芎嗪对柯萨奇病毒B3感染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作者:姜晖;陈霞霞;王金艳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柯萨奇病毒B3感染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减低病毒性心肌炎损伤.方法 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病毒性心肌炎组,C、D、E组为病毒性心肌炎加川芎嗪治疗组,A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其他组均腹腔注射CVB 3病毒液0.5 ml,C、D、E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5、10、15mg/kg,连用7d;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细胞中膜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的病变积分为0,病毒性心肌炎组的病变积分为(3.12±0.27)分,川芎嗪治疗组的病变积分别为(2.13±0.73)、(1.89±0.49)、(1.62±0.63)分,其中病毒性心肌炎组心肌细胞病变积分显著高于川芎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川芎嗪的浓度越高,心肌细胞的病变积分越低;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心肌细胞中Fas/FasL的阳性染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川芎嗪治疗组小鼠心肌细胞中的膜表面分子阳性染色指数较病毒性心肌炎组均明显下降.结论 川芎嗪可能可以通过下调小鼠心肌细胞中膜表面分子的表达减少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损伤.

  • 1998-2011年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

    作者:方平;封国红;潘晓龙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及其变迁,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所有分离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对13年的数据分1998-2002、2003-2005、2006-2008、2009-2011年4个阶段,所有数据用WHONET5.4软件分析处理,用x2检验其耐药性变迁差异性.结果 15 049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4 527株占30.1%,革兰阴性菌10 522株占69.9%;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9.3%和72.7%;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0%;发现少量耐替考拉宁的MR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39.1%~51.8%和33.5%~37.9%,对头孢三、四代抗菌药物耐药率上升快,发现了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21.6%;不动杆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增加明显,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71.9%.结论 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出现少数耐替考拉宁的MRCNS和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以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加强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推迟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 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分析

    作者:李伟;段东奎;金哲;苏鹏飞;王俊钢

    目的 了解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食管癌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肿瘤科2008年1月-2013年6月行食管癌手术634例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离出病原菌14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4株占23.8%、大肠埃希菌29株占20.3%、克雷伯菌属22株占15.4%、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12.6%、肠球菌属17株占11.9%、表皮葡萄球菌7株占4.9%、假丝酵母菌属7株占4.9%、其他病原菌9株占6.3%;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为10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 食管癌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复杂多样,且病原菌的耐药性在不断的增强,临床上应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耐药菌的不良增长.

  • NICU亚低温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涂悦;商崇智;孙洪涛;张赛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亚低温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9月入住NICU的238例经亚低温治疗患者临床资料,采用WalkAway96S1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所有结果均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指南进行判定;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23.9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7.89%,其次为泌尿道、皮肤、消化道,分别占14.04%、8.77%、7.02%;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8株占71.60%,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0.99%,真菌占7.41%,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3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0%.结论 神经重症亚低温治疗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药敏试验呈现多药耐药性,临床应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的预后.

  • 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赵书平;李厚景;张开刚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764株肺炎克雷伯菌,经WalkAway 96 PLUS自动化微生物鉴定仪NC31复合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6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阿奠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100.0%、47.1%、42.7%、40.6%、36.4%、33.4%、33.1%、26.3%、26%、23.9%、23.2%、20.3%、19%、10.3%、8.5%和1.6%;79.3%来源于痰液,8.6%来源于尿液;29.3%的标本来源于儿内科病房、9.7%来源于神经外病房、9.7%来源于ICU.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对较高,是儿内科、神经外和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帮慧;谭显红;张瑛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86例,对其进行脑脊液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的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9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2例占68.13%、革兰阴性菌27例占29.67%、真菌2例占2.20%,分布多的病原菌主要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2株占57.14%、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占7.69%、铜绿假单胞菌9株占9.89%、阴沟肠杆菌12例占13.19%;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等耐药率较低,而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均>9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差,其耐药率均达到100.00%,而对亚胺培南有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为100.00%.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常见的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医师需要根据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疗效.

  • 嘉兴地区志贺菌属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叶金艳;祝建军;李永祥;杜玉海;李桂军;高雯洁;顾蓓青;吴晓燕

    目的 了解嘉兴地区志贺菌属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表型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2012年10月嘉兴地区7所医院共113株志贺菌属,用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及志贺菌属诊断血清鉴定到种,K-B药敏试验检测志贺菌属耐药表型,并分析其耐药性;ESBLs确认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对比法;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13株志贺菌属感染≤5岁患儿占40.7%;其中福氏志贺菌占63.7%,宋内志贺菌占36.3%;其中2006-2009年福氏志贺菌占80.0%,宋内志贺菌占20.0%;2010-2012年福氏志贺菌占45.3%,宋内志贺菌占54.7%;志贺菌属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为o;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6%、71.7%;产ESBLs志贺菌检出率61.1%,69株产ESBLs志贺菌采用CLSI 2010年版和2009年版分别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性进行判定,其耐药率分别为98.6%和84.1%、34.8%和20.3%、34.8%和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嘉兴地区志贺菌属感染者以5岁以下的患儿为主,2009年后宋内志贺菌呈上升趋势,产ESBLs志贺菌呈多药耐药性,采用2010年CLSI折点,有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闫海清;常红娟;李晶;李燕;李彤

    目的 了解引起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18例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送检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菌株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B纸片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18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19.81%;共送检108份标本,培养分离出病原菌73株,其中痰液、尿液、皮肤黏膜及创口、血液、其他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分别占56.16%、28.77%、6.85%、4.11%、4.11%;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76.71%、17.81%、5.48%;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均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酯耐药率>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50.00%,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结论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为主,对临床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师需在诊治观察中加以重视.

  • 革兰阳性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娜;常世卿;李少侠;张莎莎

    目的 探讨革兰阳性球菌医院感染的标本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08年5月-2012年10月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现状,对246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WHONET5.4统计软件对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6株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标本,主要来源于脓液95株占38.6%、伤口分泌物56株占22.8%、穿刺液43株占17.5%;分离的246株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58株占64.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1株占24.8%、肠球菌属27株占11.0%;革兰阳性球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60.0%,对其他抗菌药物也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具有高敏感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检出122株与40株,检出率分别为77.2%和65.6%.结论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标本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的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凌月明;兰小鹏;蔡媛媛;王建福

    目的 调查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了解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收集2010年7-12月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用g yrA和parC基因的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0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3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等.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连锁检测ISaba1-ADC、ISaba 1-OXA-23均呈阳性,而ISaba1-OXA-66均呈阴性;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ADC、OXA-23、OXA-66、ant(3”)-Ⅰ、aph(3)-Ⅰ,adeB、qacE△1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高度相关.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 尖锐湿疣在肛门及肛管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析

    作者:胡方宽;邓业巍;杜丽萍

    目的 探讨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感染的基因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肛门、肛管石蜡组织标本240例,对其组织的HPV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240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患者中HPV基因检测阳性171例,HPV感染率为71.25%,其中一重感染130例占76.02%,在一重感染中,HPV 6型是检出率高有62例阳性检出率为25.83%;其次是HPV 11型有59例阳性检出率为24.58%;多重感染的患者有41例占23.98%,而在多重感染中HPV 6+11型占的比例大有21例占51.22%;检测的23种基因型中共检测出基因型20种,未发现HPV 18、35、56型,主要的HPV阳性基因型的分布及检出率男性为78.43%、女性为82.7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PV 6型的感染率男性为50.98%、女性为4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 6型、HPV 6+11型是肛门以及肛管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类型.

  •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闵小春;罗少锋;伍婷婷;王威;刘东华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SPN)的分布及标本来源特点并监测其耐药性,与国内外耐药监测数据进行差异性比较,为有效抗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13年3月31日临床分离的348株肺炎链球菌,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的MIC值,其余抗菌药物均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8株肺炎链球菌有196株分离自儿科病房,占56.3%,有341株肺炎链球菌来自呼吸道标本,占98.0%;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检出率为3.5%,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为0.6%;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在81.3%~98.9%,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率低,<4.0%.结论 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严重,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建议在肺炎链球菌感染早期积极送检血培养标本,以提高该病原菌的检出率,同时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烧伤患者不动杆菌属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淑岩;赵宇辉;李莉

    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不动杆菌属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8月治疗的400例烧伤患者送检标本,按照常规方法分离不动杆菌属,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耐药性;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不动杆菌属182株,其中119株来自创面分泌物,占65.38%,其次为痰液、导管、血液及其他标本,分别占17.03%、8.79%、5.50%及3.30%;不动杆菌属对常见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为47.52%,对美洛西林的耐药率高为81.8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1.17%,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不动杆菌属感染主要见于烧伤患者的创面,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不同方式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影响

    作者:王宝琴;曹文媚;王莹;马洁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声门下吸引对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中病原菌影响及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5例入住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治疗组(A组)18例、间断声门下灌洗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治疗组(B组)18例及对照组(C组)19例,观察3组VAP发生的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结果 囊上滞留物共收集165份标本,146份标本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88.5%,共培养病原菌161株,下呼吸道分泌物收集的165份痰标本中47份培养阳性,阳性率为28.5%,共培养出病原菌48株;A与B组、A与C组囊上滞留物病原菌构成相似,B与C组囊上滞留物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培养出的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囊上滞留物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间断声门下灌洗结合CASS可以改变囊上滞留物的病原菌构成比,减少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在囊上滞留物中的定植.

  •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耐药趋势分析

    作者:黄和赞;万鸣春;姜苏娜;段淑云

    目的 了解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及流行趋势,为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1 187株,经VITEK-2Compact细菌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按CLSI标准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8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673株,非发酵菌514株;2009-2011年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为28.6%~77.4%,呈上升趋势,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率38.7%~83.1%,对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耐药率45.7%~94.6%,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较低为0~61.1%,但呈上升趋势,2011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上升至41.2%,对阿米卡星41.2%~52.2%,对亚胺培南100.0%耐药.结论 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并呈上升趋势,是导致HAP的主要原因.

  • 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传播途径与预防控制研究

    作者:许亚茹;关毅;王淑娟;元小冬;于垚;徐应军;刘顺莉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引发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2月某三甲医院NICU住院的患者为监测对象,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居住的病房环境(空气环境、枕芯、棉被)进行细菌和真菌学监测,同时检查引发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类型;全部数据应用Excel 2003年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结果 在59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6例、184例次,感染率24.66%、例次感染率31.08%,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23.31%、5.57%;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4.68%,革兰阳性球菌占18.04%,真菌占7.28%;在医院感染患者居住的病房空气、枕芯、棉被检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布有差异性(x2=7.00,P=0.03).结论 NICU患者是易发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NICU环境是这些病原菌的重要传播途径,规范治疗方法和严格进行病房环境的消毒是预防和减少NICU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田娟;谢辉;杨春;陈学兵;徐金莲

    目的 调查分析常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住院患者送检的5 030份各类标本检出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住院患者送检的5 030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 153株,检出率22.9%,革兰阴性菌占66.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占25.0%、10.9%、10.0%、7.8%,革兰阳性球菌占33.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6.4%、10.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离率为41.8%;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0.0%,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除阿米卡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均>80.0%.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较高,且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定期分析医院感染及病原菌耐药变迁趋势,采取综合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赵新刚;祝丽萍;张金峰;赵吉鹏;吴梦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150例老年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采用PPM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156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有89株占57.06%,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44株占28.21%,革兰阴性菌64株占41.02%,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27株占17.31%,真菌3株占1.92%;在革兰阳性菌中耐药率高的为青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在50.00%~100.00%,低的是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外,对其他的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均为100.00%,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10.30%、10.50%、9.10%,对青霉素耐药率高为90.90%~100.00%.结论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较为复杂,临床上要加强监测,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结肠癌中表达及对感染的分析

    作者:雷林瑜;梅家转;夏云展;李道明

    目的 分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在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表达以及对感染的判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收治的83例CRC患者(感染组)及同期80名健康门诊体检者(正常组),观察受试者血清SLPI水平和CRC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及癌组织SLPI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例CRC患者有19例Hp感染,感染率22.9%;感染组血清SLPI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感染组血清SLPI及癌组织SLPI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癌组织SLPI均显著高于血清SLPI水平(P<0.05).结论 SLPI在CRC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而感染组血清SLPI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因此,CRC可作为一项CRC肿瘤及感染标志物用于今后的监测,且血清检测操作方便、成本低,利于临床推广.

  •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前进;孙德明;谢志强;邹义春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寻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为提高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水平、有效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规定的医院临床微生物学操作规则进行标本的留取、送检、接种、培养,对培养分离所得的病原菌用常规操作方法进行鉴定;对387株KPN采用K-B法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数据按照CLSI的新折点判断;采用WHONET 5.5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387株KPN检出率高的样本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4.8%和15.0%;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171株,检出率44.2%;KPN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达63.3%,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40.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0.0%,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 即使是基层医院的流行菌株同样存在耐药性不断升高的现象,因此,各级医院应切实执行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高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水平,合理用药,扭转细菌耐药性无序增长的不良现象.

  •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控制研究

    作者:黄丽菊;杨进军;符婷

    目的 对三亚地区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该地区ICU医院感染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三亚地区4所综合性医院ICU患者临床资料,共收集标本3 251份,对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及细菌鉴定,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 251份标本中有1 893份标本检出病原菌,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88.80%;检出病原菌共1 893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1.2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29株占33.23%,不动杆菌属284株占15.00%;革兰阳性球菌占13.15%,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5株占4.49%;检出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91株占4.81%.结论 三亚地区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严格规范医院对标本培养结果报告后再选择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使用指征,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等.

  • 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莹超;杜鸿;周莉靖;于文;王滢;眭阳

    目的 调查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烧伤患者创面培养分离的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2010年版CLSI标准判断结果;所有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烧伤创面病原菌310株,革兰阳性菌204株占65.8%,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9.7%、13.2%、8.4%、8.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100.0%敏感;检出革兰阴性菌106株占34.2%,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8.7%、7.1%、3.9%、3.5%,其中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81.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占9.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 应加强烧伤创面病原菌的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舒莉;崔渤莉;孟月生;王凡;李雪梅;苏湛;任维凤;赵春亭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探讨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并有效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恶性血液病并发血流感染113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性及临床特点;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分离到1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7株占49.1%,革兰阳性菌51株占44.0%,真菌8株占6.9%;前3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0%、16.4%、7.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发生血流感染<30 d,死亡20例,病死率17.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时间>7 d(P=0.006)、不正确的初始经验治疗(P=0.016)、年龄>65岁(P=0.031)是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正确应用抗菌药物,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有效降低病死率.

  • 医院重点科室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唐贞明;凌宙贵;刘卫;蒋连强

    目的 明确医院重点科室监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相关临床科室合理用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0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软件及SPSS1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血液内科4个重点科室共送检各类合格标本4233份,培养出病原菌726例,前5位病原菌总数为62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34株占85.9%;革兰阳性球菌88株占14.0%;ICU检出病原菌249株、神经外科检出244株,明显高于呼吸内科的64株及血液内科的65株;部分病原菌在ICU及神经外科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呼吸内科、血液内科;大肠埃希菌在各科室中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重视,但仍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血液内科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各有其特点,需动态监测和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效果研究

    作者:龙秋瑚;田京玉;吴辽芳;周秋红

    目的 探讨对非内分泌专科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规范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模式,提高糖尿病患者感染控制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 于2011年非内分泌科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小组共20名护士,通过对该20名护士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规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比较其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护理质量及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相关感染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后20名护士糖尿病理论知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均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后糖尿病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9.4%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为全院非内分泌专科的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教育及管理,在提升全院糖尿病护理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结果分析

    作者:朴英玉;金仁顺;金玉顺

    目的 对临床输血前的主要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1月-12月入住医院需要行输血治疗的患者512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空腹抽取的肘静脉血进行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抗-TP)及抗-HIV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采用SPSS1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 128例患者中HBV阳性675例,阳性率13.16%,其中HBsAg+、抗-HBe、抗-HBc高,共276例阳性率5.38%,抗-HCV 97例阳性率1.89%,抗-TP 41例阳性率0.80%,抗-HIV 1例阳性率0.02%;O型血患者出现感染性指标阳性的风险比较高,其次为AB型血,B型患者发生风险小;不同血型之间患者输血前HBV阳性、抗-HCV阳性、抗-TP阳性及抗-HIV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血前乙型肝炎五项、抗-HCV、抗-TP、抗-HIV进行检测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使医护人员可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减少了医院感染及输血感染的发生,对保护患者、医疗机构、供血单位、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量化考核管理

    作者:吴晓英;蒋瑞琼;宋敏;董其勇

    目的 了解量化考核在抗菌药物应用前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1年10月-2012年9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4月开始对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实施量化考核管理,将其分为量化考核前(2011年10月-2012年3月)和量化考核后(2012年4-9月)两个阶段,分别比较量化考核实施前、后两个阶段抗菌药物应用前、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前、特殊级抗菌药物应用前标本送检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前、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前、特殊级抗菌药物应用前量化考核实施前标本送检率分别为46.99%、48.97%、68.21%;量化考核实施后分别为63.99%、66.64%、90.23%,考核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量化考核管理能提高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 拟输血者感染性指标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高仕萍;杨文勇;陆兴热;资云菊;王丽琼;李忠馨

    目的 了解拟输血者输血前血清中4项指标的基本状况,探讨相关检查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 对2007年1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治疗有输血可能的住院患者74 212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苍白密螺旋体抗体(Anti-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 212例拟输血者的HBsAg、抗-HCV、抗-HIV和Anti-TP有6 378例检出阳性,总阳性率为8.59%,2007-2011年分别为8.67%、5.22%、9.01%、9.81%和9.29%,以HBV阳性率高,占6.52%,TP次之,占0.80%,HIV第3位,占0.63%,抗-HCV较少占0.26%,1项以上阳性者也占有较大的比例约占0.34%;年龄以30~39岁和40~49岁阳性数多,分别占总阳性数的22.53%和22.81%.结论 住院患者在拟输血前已有不同程度相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检测相关传染病感染指标对医务工作者的自我保护、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为处理输血相关医疗纠纷提供证据以及方便患者及时治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手术室器械隔夜清洗的管理研究

    作者:丁兆梅;余艳琼;黄蓉;揭子琴;邹云芳;董莲

    目的 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进器械清洗流程及方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保证手术器械合格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运用PDCA管理循环的理论,分析影响手术室隔夜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将手术室隔夜器械包内的止血钳随机分为A组(228把)和B组(230把),两组器械均使用1∶500 STERIS碱性清洗剂预浸泡5 min,A组止血钳浸泡后放入清洗消毒机内按器械程序清洗;B组止血钳浸泡后采用超声清洗,然后装载放入清洗消毒机内按器械程序清洗,检测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清洗合格率A组99.6%,高于B组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管理循环运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持续改进清洗质量,是进行质量过程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 呼吸机清洗消毒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李海兰;孙树梅;谭剑;李梅;凌玲;任素桃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呼吸机清洗消毒方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方法 在2009年11月-2010年2月VAP目标性监测基础上,对胸心外科ICU呼吸机清洗消毒方法进行干预:制定并落实“呼吸机清洗消毒暂行办法”,观察干预后2年内各季度VAP千日感染率的变化,并比较两年间对应季度VAP发病率的差异以及于预前、中、后VAP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在呼吸机使用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干预中VAP千日感染率51.72‰,与次年相同季度9.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VAP发病率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干预前、中、后VAP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呼吸机外置管路清洗后环氧乙烷灭菌及其配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并按规定时间更换等措施显著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 电子追溯系统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作者:应莉茜;戴金平;徐信叶

    目的 通过电子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使用研究,实现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手术器械、外来租借手术器械、高水平消毒物品的质量追溯,并对其在质量控制与管理领域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通过软件的配合与数据的采集,结合移动PDA技术,二维条形码等技术,实现对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数字化管理.结果 电子追溯系统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方便与实用,帮助消毒供应中心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医务人员对于电子追溯系统有了充分的认识,加强了医疗机构的整体感染控制水平;通过有计划性与目的性的培训,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认识与专业操作.结论 电子追溯系统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与结合实际科室的使用经验,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处理,更符合高效、合理、安全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 冠心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骆一舟;赵燕华;张红钢

    目的 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6例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冠心病高龄患者中有53例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率42.06%;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营养状态、侵入性操作、冠心病类型、吞咽障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及存在冠心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营养状态差、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及长期卧床是影响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种因素是影响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行侵入性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对感染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改善其免疫功能,从而改善预后及生存质量.

  •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琳霞;俞爱月;钱小芳

    目的 调查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特征,以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医院感染工作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 选取精神科2008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2 945例为观察组,年龄60~85岁,另选取2010-2012年住院治疗的2 500例年龄<60岁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构成、疾病种类和住院时间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7.03%和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精神病患者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呼吸道占73.90%、胃肠道占13.50%、泌尿道占4.81%;病原菌感染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首位占78.74%、真菌占14.49%、革兰阳性菌占6.77%;感染率较高的疾病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占13.33%,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占6.61%和3.34%;且医院感染发生率随着住院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与患者住院时间密切相关,应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防治对策

    作者:马金秀;李燕;陶利英;唐忠秀

    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感染发生率,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200例PICC和140例CVC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PICC组200例和CVC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PICC组为100.0%,CVC组为8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5,P<0.05);穿刺部位感染PICC组患者7例,感染率为3.50%,CVC组患者感染31例,感染率为22.14%,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ICC组患者1例,发生率为0.50%,CVC组患者15例,发生率为10.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61,P<0.05).结论 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有效,穿刺部位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减轻患者痛苦.

  • 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寿苗林;杨爱华;孟祥磊

    目的 研究探讨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调整合理的透析方案,降低患者并发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4月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号随机分为A、B、C组,A组患者19例透析频率为3次/周,B组患者25例透析频率为2次/周,C组患者20例透析频率为3次/2周,观察记录患者感染情况及病死率,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1 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42.11%、52.00%、75.00%;C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A组(x2=4.358,P<0.05);A、B、C组患者感染部位均以肺部感染为主,分别占53.85%、68.42、36.84%;64例患者的病死率为15.63%,A、B、C组分别为35.00%、8.00%、5.26%.结论 随着透析频率的减小患者的感染率、病死率呈上升趋势,适当的增加透析频率,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张文丽;盖春宇;蔡蓉;曹冬梅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于2012年11月22日0:00-24:00对所有住院患者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全院所有病区统一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对调查当日所有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并与日常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及上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际调查住院患者1 033例,医院感染16例、17例次,感染现患率1.55%、例次感染率为1.65%;现患率高的科室是神经外科病房占13.64%,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1.18%;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褪色沙雷菌各1株;抗菌药物使用346例使用率为33.49%,使用率高的科室为呼吸内科达100.00%,其次为儿科病房89.23%;一、二、三联用药分别为250、93、3例.结论 根据监测结果针对性进行目标性监测,提高病原菌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亚梅;李书剑;李刚;张红菊;向莉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脑血管病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的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病死率.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13年5月重症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320例,其中脑梗死214例、脑出血106例,所有患者经过CT或者MRI检查证实,神经功能缺损均>30分;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危险因素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0例中死亡35例,病死率为10.9%;年龄大(B=1.017,Wald=16.112,P=0.000)、住院时间长(B=0.771,Wald=6.001,P=0.013)、有意识障碍(B=1.202,Wald=9.789,P=0.003)、高血糖(B=1.041,Wald=4.503,P=0.040)、有侵入性操作(B=0.085,Wald=3.603,P=0.047)是影响脑血管病并肺部感染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 影响重症脑血管病并肺部感染病死率的高危因素较多,应予以积极干预.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秀梅;刘天跃;宏梅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并探讨其护理对策,降低HBV的感染.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39例,平均(20.3±1.2)岁,对选取的100例HBV感染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的检测,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 通过对61例样本检测的结果分析,HBsAg阳性男性7例感染率为11.5%、女性2例感染率为5.1%,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共检测10种模式,HBsAg阳性指标类型主要以HBsAg、HBeAg、HBcAb; HBsAg、HBsAb、HBcAb; HBsAg、HBcAb为主,而HBsAg阴性指标类型主要以HBeAb;HBsAb、HBeAb、HBcAb;HBeAb、HBcAb为主.结论 患者HBV感染的种类较多,应加强传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HBV感染的发生.

  • 2008-2012年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龙军;张耀康;江凌晓;方艳平;姜长宏;林丽娟;付亮

    目的 总结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经验,从而提高临床对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医院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的132例患者临床特点,分为拟诊组36例、临床诊断组68例、确诊病例组28例,并比较临床实验室检查在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价值.结果 13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拟诊和确诊、临床诊断患者分别占27.3%、21.2%和51.5%,其中108例患有基础疾病,主要是肺部疾病,其次有肿瘤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89.4%病例进行了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检查,确诊与临床诊断病例试验阳性率分别是100.0%和85.0%;痰涂片检查与血培养检查阳性率比较低;痰培养阳性率比较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片状影、结节影或高密度影或磨玻璃样改变,24.2%表现为空洞团块影;40例进行病理学检查,28例为阳性,阳性率70.0%;89.7%接受了抗真菌治疗,所用药物以唑类为主,其次是两性霉素B,13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死亡24例,病死率18.2%.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死率高,需要行侵入性手段协助诊断以早期诊断和治疗,G试验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

  • 消化内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江丽萍;何碧云;朱倪琴

    目的 总结消化内科病房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消化内科96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消化内科96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82例,感染率8.51%;导管相关性感染率随着置管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增加,<40岁置管患者感染率为2.78%,>80岁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升高为12.43%(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原发疾病有关:胰腺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率高为15.63%,恶性肿瘤患者次之为10.82%,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率较低为4.55%;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20 d和>20 d感染率分别为5.73%、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化内科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导管留置时间有关,在规范执行各项操作流程的同时,对这部分患者更要严格监控、做好无菌操作等,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褚璐;胡少锋;张志华;邢小燕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在该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7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7例单纯糖尿病无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治疗,配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必要时给予中药浸泡、清创、截肢或截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1、3、7周的空腹血糖(FPG)、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FPG、hs-CRP及WBC分别为(9.8±3.4)mmol/L、(28.6±4.3)mg/L及(12.2±1.8)×109/L,对照组分别为(8.2±3.2)mmol/L、(9.6±4.1)mg/L及(7.6±2.2)×109/L,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7周hs-CRP浓度分别为(25.3±4.4)、(18.5±3.9)、(11.6±3.8)mg/L,3个时点随时间推迟表现出降低趋势(P<0.01),且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8.6±4.3)mg/L(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hs-CRP浓度的检测,对于糖尿病足感染的早期诊断、疾病程度的判断、疗效的判定以及疾病预后转归的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孙理;夏国琴;洪奕娇

    目的 分析医院ICU导管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结果,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0-2012年ICU收治的1191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3年ICU收治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63%、17.59%和16.02%,呈逐年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率分别为37.45%、38.96%和39.36%,呈逐年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13.65‰、4.94‰和5.21‰,总体呈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51.28%、69.55%和75.73%,呈逐年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感染率分别为18.16‰、5.95‰和8.78‰,总体呈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95.95%、90.78%和80.45%,呈逐年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尿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4.39‰、6.32‰和4.72‰,无明显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ICU导管相关感染实施目标性监测有助于降低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ICU的管理有积极的作用.

  •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刘薇;李禄俊;龙云

    目的 分析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出院的26 674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了解其感染发生率、科室分布、部位分布、主要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监测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 67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92例、505例次,感染率为1.84%、例次感染率为1.89%;发生医院感染科室以ICU高,为8.68%;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高,占55.64%;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40%;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和侵入性操作.结论 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和培训,ICU要作为重点监测科室,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及时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作者:钟安朴;常建国;周泠

    目的 探讨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120例入住医院消化科慢性胃炎Hp感染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西医三联疗法+中医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治疗后再次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联合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查Hp感染,并通过胃镜检测患者慢性胃炎恢复正常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为95.0%、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55例,根除率91.7%,胃镜检查恢复正常时间(3.2±1.3)周,Hp根除时间(8.1±1.3)d,对照组患者Hp根除47例,根除率78.3%,胃镜检查恢复正常时间(4.6±1.5)周,Hp根除时间(11.0±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三联疗法联合中医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半夏泻心汤可以增加西医治疗的临床作用,进而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留置导尿管的拔管时机对降低尿路感染的分析

    作者:赵琪珩;李远征;裴艳玲

    目的 比较分析全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与随机拔管的效果,为更好地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再次导尿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方法 选取2012年1-6月120例全麻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在患者膀胱空虚、无尿意时拔除留置尿管,试验组再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在患者有尿意时立即拔除尿管;B组在患者膀胱完全充盈、有强烈尿意时拔除尿管,采用SPSS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拔除留置尿管后发生尿潴留试验组2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8例发生率为13.3%,试验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A组患者发生尿潴留2例,B组患者无尿潴留发生;A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3 h有27例,恢复率为90.0%,B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3 h有30例,恢复率为100.0%,B组拔管方法明显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除尿管的佳时机应选择在患者膀胱完全充盈、有强烈尿意时,可有效预防尿潴留,避免再次留置尿管给患者带来痛苦.

  • 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海洁;彭华;陈雪辉

    目的 分析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内分泌科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1 068例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以及主要病原菌,单因素x2检验统计分析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068例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4例,感染率为6.9%;其医院感染的部位以泌尿道、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分别占56.8%、21.6%和17.6%;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8.3%、革兰阳性菌19株占31.7%,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变形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31.7%、16.2%、11.7%和6.7%;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1.7%和10.0%;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 内分泌科医院感染的的部位以泌尿道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疾病性质是影响内分泌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望降低医院感染率.

  • 重症感染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超声早期诊断评价

    作者:陈九军;刘玉;陈云超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肾血流的变化,探讨其在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入住ICU诊断为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27例,其中急性肾损伤的患者17例(急性肾损伤组),非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有10例(非急性肾损伤组);于患者入院的第1天和第5天血流动力学稳定时,采用超声测量肾脏大小以及肾脏上中下三级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以及舒张期峰值流速,计算肾动脉阻力指数以及肾血管搏动指数,并且常规检测血肌酐的数值;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患者入院第1天急性肾损伤患者组的肾动脉阻力指数显著高于非急性肾损伤患者组,分别为0.77、0.62(P<0.01);人院第5天急性肾损伤患者组肾叶间动脉的肾动脉阻力指数较非急性肾损伤患者组显著升高,分别为0.75、0.70(P<0.01).结论 超声检测肾动脉阻力指数可以作为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一种方法.

  •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陈建军;谢荣裕;陈桂兰

    目的 研究1CU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应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132例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42例患者设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90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对应措施;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结果 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1.82%;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种类多、带机时间长、高龄、病情严重程度、插管方式等因素是导致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感染与非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47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31株占65.96%,其次革兰阳性菌9株占19.15%,真菌7株占14.89%;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53%、14.89%、12.77%、10.64%、10.64%.结论 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在治疗时应进行综合评估,早期敏感抗菌药物应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提高感染患者预后的主要对应措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龚峰;叶瑞海;林海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72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5例COPD患者中有5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7.7%,共检出真菌83株,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毛霉菌属、曲霉菌属、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分别占60.24%、13.25%、6.02%、4.82%、7.23%、3.61%、2.41%、1.21%;真菌对制菌霉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较敏感,对氟胞嘧啶、酮康唑及咪康唑的敏感性较差;低白蛋白血症、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00 mg、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合并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o.05).结论 提高对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可以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 吸痰连接管接口处采用医用输液瓶口贴降低污染率的研究

    作者:裴艳玲;初紫晶;赵琪珩

    目的 探讨医用输液瓶口贴在吸痰患者中的特殊应用,以降低吸痰连接管的污染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12月骨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吸痰后吸痰管的吸引连接管60个,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个;试验组患者吸痰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吸痰连接管后,直接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封闭连接管接口处,对照组患者吸痰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吸痰连接管,放入离子水中;对两组连接口处进行细菌培养;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中有3份吸痰连接管细菌生长,阳性率为10.00%,试验组30份连接管中培养出细菌3株,革兰阳性菌2株占66.67%,革兰阴性菌1株占33.33%;对照组30个连接管中培养出细菌17株,革兰阳性菌8株占47.06%,革兰阴性菌为9株占52.94%.结论 该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而且能有效的降低吸痰连接管接口处污染率,更好的预防医院感染.

  • 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及血脂与炎性因子变化

    作者:李良霄;刘彦洁;王朝阳;冯燕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治疗,并分析Hp感染与血脂、炎性因子的变化,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以2011年2月-2013年4月135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阴性23例,阳性112例,而在Hp阳性组中根据是否根治Hp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在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炎性因子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慢性胃炎患者中,Hp阴性与阳性在LDL、TG、CRP、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在LDL、TG、CRP、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VLDL、HDL、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Hp感染可通过改变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性.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卢芬;胡湘明;李晓明;廖火生;喻志宏;黄德仪;翁小平;林蔡第;何朝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纳入观察组,16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CRP、PCT水平,并对比较CRP与PCT对IE的早期诊断性能;采用SPSS1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IE患者送检标本检出链球菌属9株、葡萄球菌属4株、肠球菌属3株;观察组患者CRP、PCT水平分别为(31.51±3.84) mg/L、(7.21±0.22)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4.57)mg/1、(0.15±0.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PCT诊断IE敏感度分别为87.50%与93.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PCT具有更高的特异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对早期诊断IE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诊断价值高于CRP,是IE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 降钙素原在判断糖尿病足感染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王丽君;杨宏伟;张幽幽;牟晓欣

    目的 比较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和血沉(ESR)在判断糖尿病足(DF)感染中的作用,探讨PCT在判断DF感染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寻找临床中反映DF感染的可靠指标.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83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22例、轻度感染组26例、中度感染组28例和重度感染组7例,比较4组PCT、hs-CRP、WBC和ESR的差异;根据DF预后分为治愈组23例、好转组44例和无效组16例,比较各组中PCT、hs-CRP、WBC和ESR的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PCT、hs-CRP、WBC和ESR均逐渐升高,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PCT、hs-CRP、WBC、和ESR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感染组PCT、hs-CRP、WBC和ESR均显著高于轻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效组及好转组的PCT(0.75±0.12)、(0.20±0.08) ng/ml和hs-CRP(48.60±4.85)、(22.69±2.36)mg/L均显著高于治愈组的(0.12±0.01)、(6.53±0.65)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是可以反应DF患者感染程度和预后的良好炎症指标.

  • 胆管癌术后胆瘘患者腹腔感染的诊断治疗分析

    作者:李晓峰;吕少诚;万涛;张雯雯;刘同友;梁斌;何蕾;史宪杰

    目的 探讨胆管癌术后发生胆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86例行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疑似胆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及时采集血液及引流液进行培养及腹部CT等检查,一经确诊,即给予充分引流、抗菌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胆瘘31例,胆瘘合并腹腔感染12例,感染率6.5%;该12例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病原菌13株,其中粪肠球菌5株占38.4%、大肠埃希菌2株占15.4%、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15.4%;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0.0%;1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胆管癌术后并发症多、感染风险高,故对胆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应予充分重视,对于术后出现胆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保持充分引流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 急性胆囊炎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后感染分析

    作者:冯明明;张文方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感染相关性的分析,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纳入2011年2月-2013年2月普外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早期LC组和延期LC组各80例,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早期LC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切口感染率为11.25%,延期L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75%,切口感染率为20.00%,早期LC组患者显著低于延期LC组患者(P<0.05);早期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显著低于延期LC组(P<0.05).结论 早期手术可减少急性胆囊炎患者LC后并发症,降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使感染发生率降低,节约患者费用,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更具疗效.

  • 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高杨;李岩;周海英;闫继东;吴爱萍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收治的23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利用x2检验初步筛选出危险因素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影响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指标;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23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共53例,感染率22.8%;食管癌患者术后<30d死亡共9例,病死率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软食吞咽困难、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75%、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持续时间4个因素对肺部感染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较常见,存在软食吞咽困难、FEV1<75%、手术方式及手术持续时间≥5h是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当患者存在上述情况时需要加强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 手术室感染的因素调查

    作者:季雪莲;马慧丽;冀会萍

    目的 研究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和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手术室发生感染的患者共126例,通过分析手术室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控制和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 调查手术患者共2 392例,发生感染126例,感染率5.27%;0~10岁儿童及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2.22%和25.40%;发生感染率较高的疾病主要有:呼吸系统感染32例占25.40%,消化系统感染27例占21.4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21例占16.67%.结论 手术室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多种,手术室应健全各类感染管理的制度,强化对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预防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发生.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沈忠;裘建明;杨关根;茅伟明;张秀峰;邓群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肛肠外科432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以发生切口感染者为感染组,同期无切口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432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1例,感染率1.8%,其中年龄>60岁患者感染率13.0%,直肠癌手术后患者感染率14.5%,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患者的感染率14.3%;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手术方式、预防性造口、快速康复的实施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BMI、伴有糖尿病、传统开腹手术、未采用快速康复的流程与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控制体质量和血糖、采用腔镜手术和贯彻快速康复理念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 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宋素萍;王云丽;吴晓倩

    目的 分析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12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观察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伤口换药频率为每天2~3次;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2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手术后有7例发生感染,感染率5.6%,其中3例患者术前患有糖尿病、2例患有冠心病、1例患有脑血管疾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且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以及手术持续时间是影响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两周后痊愈,未出现脊柱骨质改变与神经症状加重现象.结论 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可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与手术后急性感染相比,应加强对迟发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与识别,患者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是内固定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口腔种植手术医院感染隐患分析

    作者:葛登峰;秦建勇;邱宏亮

    目的 对口腔种植术过程中及术后护理中的感染进行分析,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抽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经实施过口腔种植术并发生感染的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再抽取67名未行口腔种植术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试验组的感染类型,并通过细菌的采样与培养,利用美国ATB全自动细菌鉴定测试仪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菌检出率进行测定,以探讨手术室及医院可能发生感染的隐患.结果 67例感染患者中手术伤口感染40例占59.7%,上呼吸道感染27例占40.3%;试验组厌氧菌检出率56.7%,健康组中同种自然牙厌氧菌检出率23.9%,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厌氧菌为主的细菌更易感染种植的义齿,对口腔种植手术室的环境及器械应采取严格消毒灭菌的措施,医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也应得到加强,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是种植术能够成功的保障.

  • 老年晚期癌症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园;童诗珍;吴一峰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研究,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0-2013年医院手术治疗的82例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并发肺部感染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随即选取49例未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晚期癌症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的预防进行探讨;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手术类型、吸烟史、术前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术后吸痰护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危险因素分析时发现,年龄>70岁、行开胸手术、吸烟史>10年、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400 ml、术后使用镇痛药、吸痰时间>30 min的患者观察组该类人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是老年晚期癌症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年龄较高晚期癌症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率较高,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尽量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

    作者:严世英;史南;林明霞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控制措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肾结石并经皮肾镜碎石术3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控制及护理措施.结果 32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8例,感染率11.9%,其中脓毒败血症2例占0.6%;38例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3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肠球菌属3株、真菌5株;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手术时间、结石直径、拔管时间、高血压、糖尿病、应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等7个变量与术后感染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结石直径5个变量是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术中规范操作、控制手术时间、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预防皮肾镜碎石患者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

  •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感染性骨不连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作者:丁超;张业祥;王先泉;李新福;张涛;穆峰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感染性骨不连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68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植骨组,每组各34例,分别采取外固定支架骨延长术和植骨术,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愈合外固定组31例、植骨组32例,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2%、94.1%,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骨组骨愈合时间短于外固定组,两组结果比较(t=2.172,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率外固定组为94.1%,植骨组为97.1%,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方法对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根据不同患者的适应证选择相应的方法.

  • 磁共振对脊柱转移瘤放疗后真菌感染的诊断评价

    作者:余德洪;余日胜;鲁广;赵永华;方寿君;赵建江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DWI)对脊柱转移瘤放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行放疗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使用DWI进行检查,观察合并真菌感染4例与未发生真菌感染26例患者DWI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共检出35个椎体受到侵犯,共发现病灶41个,均呈高信号;30例患者共有4例合并真菌感染;感染组ADC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骨髓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检出真菌感染4例,确诊3例,敏感性100.0%,特异性75.0%,其敏感性与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可从定量的角度对脊柱转移瘤放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判断提供参考信息,从而指导早期临床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预防手术室感染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

    作者:管红娣;朱雪君;吴垠

    目的 分析手术室新型干预措施对预防感染的效果,为控制手术室感染率、保证手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医院门诊手术室自2009年1月起开始实施新型预防感染于预措施,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于门诊手术室治疗的450例患者,按照实施新型预防感染干预前后分为干预组及未干预组,各225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及满意度,并对其感染率、术前及术后手术室菌落数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 未干预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干预组长,其手术成功率为81.3%、切口甲级愈合率为67.1%,患者满意度为77.3%,均低于干预组的97.3%、85.3%和9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术后空气及医务人员手菌落数及患者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其术前空气菌落数总体高于干预组,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预防感染措施使手术室患者感染率由8.4%降至1.8%,显示了其良好效果.结论 推广手术室新型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手术室环境菌落数及医务人员手菌落数、降低患者医院感染风险,从而保证其手术成功率和切口愈合率,达到更好的医疗效果,使患者对手术质量满意度提高.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郑学聪;苏志明;王长庭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 选择2007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住院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373例,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切口感染率:年龄≥60岁为13.56%、<60岁为6.57%,开腹手术为16.47%、腔镜手术为6.40%,手术有皮下缝合为9.27%、无皮下缝合为20.00%,可吸收缝合线为8.49%、丝缝合线为16.67%,甲硝唑冲洗切口为8.23%、生理盐水冲洗为15.49%,以上二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手术部位、缝合方式经对比分析,均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无相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手术方式、切口冲洗与术后切口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因素在术后切口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要重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在术后关腹时,做好每一个手术步骤,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 耳鼻喉科患者低温等离子术后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梁江平;裴志滨;卢荣明

    目的 观察耳鼻喉科患者低温等离子术后医院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以利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耳鼻喉科行低温等离子手术患者1 050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3例,设为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1 007例,设为对照组,就感染率、感染发生相关原因、主要病原菌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观察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结果 1 050例行低温等离子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为4.10%,以手术部位感染高,占48.84%;其次是呼吸道感染16例占37.22%,消化道感染6例占13.95%;手术时间长、≥2种预防性抗菌药物联用、合并糖尿病、营养状况差、高龄等是易感因素(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47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7株占57.45%,革兰阴性菌20株占42.55%,前5位病原菌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27.66%、23.40%、14.89%、12.77%、8.51%;所有患者均根据近期抗菌谱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低温等离子术虽然是耳鼻喉科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但如未做好防护,也容易导致医院感染,因此,术前评估,高危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做好感控预防是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必要措施.

  • 鼻咽癌患者放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文杰;杨志林;张艳萍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行放疗的72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鼻咽癌患者中有5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9.17%;感染部位以口腔黏膜感染多36例占63.16%,其次是皮肤感染13例占22.81%;检出病原菌57株,以真菌为主38株占66.67%,其次革兰阴性菌13株占22.80%、革兰阳性菌6株占10.53%,检出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氏不动杆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0.88%、10.53%、8.77%;高龄、接受手术治疗、住院>30 d、应用抗菌药物≥2种以及Ⅲ~Ⅳ期鼻咽癌是鼻咽癌患者放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容易发生口腔黏膜部的感染,以真菌感染为主,临床上应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规范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早发现和控制感染,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癫痫手术患儿医院感染因素及疗效评价

    作者:李洁;赵普学;许自强;王新军

    目的 分析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效果,探讨术后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提出相关预防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9月-2012年8月行手术治疗并且可以随访1年以上的87例、年龄≤14岁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效果,并对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按照Engel分级法Ⅰ级45例、Ⅱ级16例、Ⅲ级14例、Ⅳ级12例,患儿发病年龄、病程、发病频率、复杂部分性发作、单侧颞叶切除等对手术效果有影响;而手术时间、肝功能异常、颅内置管时间、腰椎蛛网膜下穿刺次数、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原因导致术后的感染.结论 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其术后感染的因素复杂多样,采取合理的临床及护理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 孕妇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

    作者:鄢碧玉;李永文;朱小凤;罗华

    目的 探讨孕妇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关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13年4月胎膜早破孕妇1 50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感染组22例、未感染组1 485例,探讨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关系,并对感染新生儿进行病原学分析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1 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07例胎膜早破孕妇发生新生儿感染22例,感染率为1.46%,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3例占59.09%,皮肤感染5例占22.73%,眼部感染3例占13.64%,胃肠道感染1例占4.55%;对孕妇胎膜早破及分娩发生新生儿感染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以及孕周的降低,孕妇有胎膜早破发生新生儿感染的比例明显增加;此外胎膜早破之后采取剖宫产分娩者新生儿感染概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菌2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0株占37.04%,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22.22%,白色假丝酵母菌4株占14.81%,溶血性链球菌2株占7.41%,其他5株占18.52%.结论 新生儿感染与胎膜早破发生的时间、胎儿孕周以及分娩方式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应早期进行诊断,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先根据经验行敏感药物治疗,并及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改善患儿的预后.

  • 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趋势分析

    作者:刘梅;王文军;蒋冬梅;袁德强

    目的 探讨新生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性用药,为临床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成都市成华区人民医院、金牛区妇幼保健院180例新生儿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入选患儿经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相关泌尿系影像学检查,均至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完成,分析临床表现及病原菌耐药趋势;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新生儿尿路感染中泌尿系畸形78例、肾发育不良13例、膀胱输尿管反流25例、输尿管囊肿27例、输尿管扩张23例、输尿管开口狭窄14例;尿路感染病原菌共检出33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8株占61.7%,居前3位的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97株占28.8%;真菌占9.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耐药率低为18.7%,但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耐药率较高,达92.3%.结论 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上以发热为多见,革兰阴性菌为尿路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临床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对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尿路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预防用药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效果的影响

    作者:胡林华;梁峰冰;汤明华;宋抗抗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术后切口感染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用药时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产科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孕妇912例,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术前用药组与术后用药组各456例,两组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用药组在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唑林,术后用药组在手术结束后30 min之内静脉滴注头孢唑林,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前用药组为2.41%,术后用药组为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用药组术后体温≥38℃发生率7.89%,白细胞升高发生率10.53%,术后用药组分别为14.04%、1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用药组切口感染产妇病原菌培养阳性检出率63.64%,术后用药组阳性检出率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产妇切口局部分泌物或深部穿刺液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74%,革兰阳性菌占32.26%.结论 剖宫产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术后用药效果更好.

  • 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跃;龚光明;刘蓉;徐海波

    目的 调查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感染及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妇科宫颈癌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盆腔淋巴囊肿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的特征及相关因素;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15.8%;共分离出2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4株占60.9%,革兰阳性菌9株占39.1%,其中多药耐药菌3株占13.0%;放化疗、盆腔淋巴囊肿直径>5 cm是盆腔淋巴囊肿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而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阴道引流管留置天数也与盆腔淋巴囊肿感染有相关性(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易发生感染,明确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盆腔淋巴囊肿感染发生率,应提高病原菌送检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控制感染,减少病原菌的耐药性.

  • 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淑芳;陈静;麦子青;陈小秀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效果,以达到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率的目的.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8月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38例,其中行剖宫产术82例、全子宫切除术32例、阴式子宫切除术53例、卵巢癌根治术47例、其他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6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发生感染22例,感染率为18.97%,对照组发生感染54例,感染率为44.26%,干预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剖宫产术后感染率分别为5.00%与50.00%,两组阴式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率分别为37.04%与57.69%,干预组剖宫产术及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呼吸系统感染占4.54%,低于对照组的25.93% (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切实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宫腔镜术后宫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莉;童嘉宁;李巧云

    目的 探讨宫腔镜术后发生宫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以降低宫腔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行宫腔镜手术治疗221例,术后发生宫腔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发生宫腔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主要致病菌,并探讨预防宫腔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 221例宫腔镜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宫腔感染21例,感染率为9.50%;其中20例抗炎治疗2周后好转,1例无好转,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21例宫腔感染患者中混合感染有15例,共检出病原菌36株,排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链球菌属10株、大肠埃希菌7株、粪肠球菌属6株、葡萄球菌属5株和克雷伯菌属3株;高龄、大子宫、手术等级高的患者术后宫腔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仪器的消毒、慢性阴道炎、术者操作的熟练度、手术的难度、等级、子宫肌壁的破坏程度及是否伴有合并症均是引起宫腔镜术后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加强术中术后的监测、提高处理复杂手术操作的能力、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减少宫腔感染的重要措施.

  • 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与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吕凤英;李念梅;张娟;于彦芝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与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相关的预防感染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180例产妇临床资料,均进行宫颈分泌物细菌和支原体属培养,对其结果、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数据均应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产褥感染产妇细菌培养阳性66例,以表皮葡萄球菌高占40.9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与奇异变形菌均占19.70%;支原体属培养阳性114例,其中人支原体高占57.02%;80例产妇行血常规检查,单纯中性粒细胞升高占31.11%,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占68.89%;有51例行C-反应蛋白检查,其中22例升高.结论 因抗厌氧菌药物及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对厌氧菌、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等引发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有所下降,而生殖道支原体属引发的产褥感染明显升高.

  • 产妇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析

    作者:丁海燕;陈寒波;孙超

    目的 研究产妇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找出其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宫颈癌提供有效途径.方法 选用2010年8月-2012年10月在医院生产的产妇857例作为观察组,选用同一时间在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47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根据40、130、220、310 d 4个时间点留取产妇宫颈样本,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检测技术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HR-HPV感染情况.结果 产后40 d HR-HPV感染产妇的感染率观察组为10.39%、对照组为l0.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40、130、220、310 d 4个时间点的HR-HPV感染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0.23%、13.55%、8.41%和8.88%,产后130 d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间点,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良性生活习惯是HR-HPV感染的重要途径,产后一年内有针对性的对文化程度低、农村的产妇进行HR-HPV感染筛查,对降低这类人群的宫颈癌病发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心肌炎的临床关系探讨

    作者:裴文利;陈国卿;郑永昌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心肌炎临床关系,并为心肌炎的临床防治提供经验积累.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在入院24 h后及人院后第3周采集静脉血,采取微量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gM;采用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儿肺炎衣原体感染17例,其中IgG阳性4例、IgM阳性5例、IgG强阳性8例,阳性率28.3%;肺炎衣原体阳性患儿呼吸道感染史、胸闷、气短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88.2%、76.5%,均高于肺炎衣原体阴性患儿的51.2%、79.1%、67.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衣原体阳性患儿经心肌营养治疗后,10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7例患儿临床症状尚未完全消失或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中仍存在≥2项异常.结论 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心肌炎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在临床中加强肺炎衣原体感染特异性抗体监测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对宫颈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郭彦蓉;赵广超;李文华;郭巧丽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4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并确诊HPV感染的283例女性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宫颈癌组109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174例,对比不同疾病患者的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CIN组,其免疫球蛋白(lg) IgG、IgM及IgA明显低于CIN组及正常标准,CIN组I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标准,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0水平宫颈癌组均显著低于CIN组,宫颈癌组分别为(24.9±8.3)ng/L、(3.8±2.2) μg/L、(5.5±1.9) ng/L及(7.2±2.4) ng/L,CIN组分别为(85.3±193.7)ng/L、(6.6±4.1)μg/L、(18.3±4.7) ng/L及(17.9±9.2)ng/L.结论 持续HPV感染导致免疫机能出现下降,导致局部免疫功能耗竭的状况出现,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传播采取阻断方式的临床研究

    作者:晋阳秋;李桂英;张彦波

    目的 研究采取阻断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佳方法,以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68例HBV感染孕妇进行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将孕产妇分为两组,A组为剖宫产组76例,B组为阴道分娩组92例,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 h、1、6个月进行免疫注射,对新生儿出生时与6个月后进行HBsAg阳性率观察;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处理.结果 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出生时与6个月后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53%、13.04%和10.53%、14.13%,不同分娩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49例与阴性组119例新生儿出生时和6个月后HBsAg阳性率分别为28.57%、5.04%和30.61%、5.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孕妇所生产97例新生儿DNA为(3.34±0.68)copies/ml,未注射的71例孕妇所产新生儿DNA为(5.03±1.78)copies/ml,未注射组DNA拷贝数明显高于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分娩前注射可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 妇科老年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作者:郝斌;吴茂娟;李燕

    目的 探讨妇科老年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妇科手术患者197例,分为感染组42例、非感染组155例,对两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进行分析.结果 197例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42例,感染率为21.32%,发生腹腔感染的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年龄(72.47±8.64)岁,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手术时间明显较长,与未发生腹腔感染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术前进行放化疗治疗、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发生腹腔感染者明显较多(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均是老年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预防,在手术之后应提前做好感染的准备工作,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一旦发生感染可在第一时间合理用药.

  • 水胶体敷料预防血液病患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

    作者:李委;李莉;冯萍;孟健萍

    目的 通过寻找水胶体外敷减轻及预防血液病患儿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有效护理方法,保证静脉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3年2月70例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儿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46例,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标准进行判断,试验组置管后采用水胶体敷料,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24例患儿发生Ⅱ级静脉炎1例,发生率为4.17%,对照组46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静脉炎13例,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1例,发生率为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采用局部外敷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血液病患儿留置PICC致静脉炎的发生.

  • 儿童皮肤软组织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

    作者:叶慧芬;覃文周;曾俊韶;冯毅;龚德钒

    目的 了解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特点、分离情况及抗菌药物耐药谱,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收集门诊2010年1月-2011年12月儿童30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标本,对培养鉴定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Whonet 5.5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并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3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24株,检出率分别为74.9%及10.4%;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手部占90.0%,CA-MRSA则以脚部感染多见占20.0%;1~12月龄婴儿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高为86.3%,6~12岁儿童分离出CA-MRSA比例高为19.5%,不同年龄组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及CA-MRSA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与季节有一定相关性;CA-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氯霉素表现出高耐药性,其耐药率分别为95.8%、66.7%及45.8%,整体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结论 CA-MRSA在儿童群体中日益增高的感染率,应该引起关注.

  • 2004-2012年ICU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率的变化趋势

    作者:郭宏玥;鹿兴;尚嘉鹏;毛静怡;张健东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2012年12月ICU送检的痰液、血液、尿液、粪便、脓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数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2004-2012年953株铜绿假单胞菌占7.3%~16.7%,且近两年有增多的趋势,各年度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保持较高敏感率,敏感率均>50.0%,对其他抗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ICU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发区,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左氧氟沙星在感染性盆腔炎中的综合疗效观察

    作者:李惠芳;樊云;游晨羽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在感染性盆腔炎中的综合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3月120例医院妇科诊断为感染性盆腔炎的患者,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显效3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3.4±1.5)d、住院时间(8.1±1.4)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4.6±1.6)d、(11.0±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发生率3.3%,对照组患者有5例发生,发生率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左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盆腔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短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胸腺肽治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疗效观察

    作者:马肖龙;张齐;倪丹;裘美华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胸腺肽治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重点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治疗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胸腺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37%、对照组为60.47%,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14.57±3.28)mg/L、降钙素原(0.24±0.01)ng/m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为(22.62±5.06) mg/L、降钙素原为(0.29±0.02)ng/ml,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胸腺肽治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疗效可靠,能够纠正患者细胞炎症因子的平衡,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珍;郑翠苹;周文锦;俞康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序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1例、观察组9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伏立康唑静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5.26%、58.95%,对照组分别为25.27%、58.24%,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静脉给药序贯口服给药的方法使用伏立康唑,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给药方式.

  • 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预防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感染效果观察

    作者:赵宁;李伟;董新新

    目的 观察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预防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感染临床效果,为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3例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给予口泰含漱液及生理盐水含漱,观察组203例给予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含漱,统计两组口腔感染及口腔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腔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13.79%,对照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真菌斑发生率分别为3.45%、2.96%、5.91%、4.43%,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10.00%、21.00%、18.00% (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腔pH值为6.7±0.5,高于对照组的5.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放疗患者每日采用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漱口,可提高患者口腔pH值,抑制病原菌感染,降低口腔感染及口臭、口腔溃疡等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肿瘤放疗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左氧氟沙星联合氨溴索治疗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安良敏;赖连娣;孔维武;安维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氨溴索治疗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月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5例、观察组7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营养治疗和常规抗结核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的同时再给予氨溴索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痰液病原菌转阴时间和病灶吸收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61.97%和92.96%,对照组分别为47.69%和67.69%;观察组患者痰液病原菌转阴时间为(7.95±2.73)d,对照组为(11.47±3.2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灶显著吸收和总吸收率分别为50.70%和84.51%,对照组分别为27.69%和61.54%,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沙星联合氨溴索治疗安全而有效,而且用药简单,可以在临床工作中作为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 抗菌药物药珠植入术与闭合灌洗引流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疗效对比

    作者:罗建军;顾峰;王家威

    目的 探究抗菌药物药珠植入术与闭合灌洗引流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疗效对比,以寻找更适合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进行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64例患者随机分等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闭合灌洗引流术进行治疗,试验组3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药珠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所有数据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59.4%,细菌清除率为88.6%,平均住院时间(3.2±0.8)月,平均手术次数(3.0±1.9)次;试验组治愈率为87.5%,细菌清除率为93.0%,平均住院时间(2.1±1.2)个月,平均手术次数(2.5±1.1)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总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药珠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比闭合灌洗引流术好,且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整形医院Ⅰ类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研究

    作者:李革红;福华东;刘树华

    目的 了解工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对比资料,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供参考性资料.方法 选取2009-2010年在医院进行Ⅰ类手术的13 9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品种、用药时机、用药时长、联合用药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13 997例患者中有13 865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6%,甲级愈合率为99.90%,切口感染21例,感染率0.15%;给药时机及联合用药等指标远高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用药指标.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督促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达到卫生部的标准.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