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感染患者易感因素分析

    作者:曾雪云;毛兴龙;钱军;余春;朱郎萍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感染患者临床易感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5月-2015年4月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分为观察组(感染)和对照组(非感染),各30例,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同时对相关指标行 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发现,器官功能衰竭数(OR=3.597)、肠功能障碍(>5 d)、腹腔积液(OR=2.975)、血钙(OR=2.121)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感染易感因素。结论血钙、器官功能衰竭数、腹腔积液和肠功能障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应加强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因素的管理及治疗,减少腹腔感染率。

  • 肺炎克雷伯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 PM QR 基因携带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琼;徐群飞;刘洋;周芸;徐珍;曹先伟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携带之间的关系,为控制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院临床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分离的90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30株对环丙沙星敏感,20株中介,40株耐药;PCR检测 PMQR基因及插入序列ISCR1,对ISCR1阳性菌株采用PCR‐mapping检测插入序列下游 PMQR基因携带情况,通过DNA测序确定。结果30株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qnrA基因阳性8株(26.67%),未检出可移动元件;20株中介的肺炎克雷伯菌中 qnrA 17株(85.00%),qnrB 7株(35.00%),qnrS 5株(25.00%),acc(6′)‐Ib‐cr基因11株(55.00%);ISCR1基因阳性15株(75.00%),PCR‐mapping结果显示,ISCR1‐qnrA 阳性14株(70.00%);ISCR1‐qnrB和ISCR1‐qnrS分别检出6株(30.0%)和5株(25.00%);ISCR1‐acc(6′)‐Ib‐cr检出4株(20.00%);40株耐药的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qnrA共33株(82.50%),qnrB共12株(30.00%),qnrS共16株(40.00%),acc(6′)‐Ib‐cr28株(70.00%);ISCR1基因阳性菌株30株(75.00%),ISCR1‐qnrA1阳性菌株30株,阳性率为75.00%;ISCR1‐qnrB4和 ISCR1‐qnrS1阳性率分别为37.50%和30.00%。结论喹诺酮类中介的肺炎克雷伯菌 PMQR基因携带率不低于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且其具备通过可移动元件进行传播的能力,因此在对这部分菌株进行多药耐药预防控制时不宜忽视。

  • 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振华;苏自杰;李红光;闫培;丁超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TAA)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 HC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抽选郑州市2001年7月-2015年7月筛查到的298例T A A阳性患者,按性别和年龄匹配抽选同期300例TAA阴性患者作对照,分析血清抗‐HCV水平及与TAA相关抗体的相关性;同时抽选同期156例丙型肝炎患者、150例正常健康人群和1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析其甲状腺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与血清抗‐HCV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98例TAA阳性组中, HCV感染8例,感染率2.68%,300例TAA阴性组中,HCV感染4例,感染率1.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AA阳性组的血清抗‐HCV水平明显高于TAA阴性组(P<0.05);在TAA阳性组中,TpOAb水平与血清抗‐HCV呈正相关(r=0.785,P<0.05);丙型肝炎患者的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分别为30.13%、31.41%,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的8.05%、6.71%和正常组的9.33%、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A异常未见HCV感染率增高,但 TAA阳性人群中 TpOAb水平与抗‐HCV水平呈正相关,且丙型肝炎患者TpOAb、TgA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示丙型肝炎患者应注意监测甲状腺指标的变化。

  • 急性白血病患儿呼吸道感染后微量元素及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

    作者:白峰岩;房佰俊;王刚;夏天;郑丽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微量元素及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的变化,为白血病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治疗的42例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为A组,另选同期42例急性白血病呼吸道未感染患儿为B组,42名同龄健康儿童为C组;将3组儿童的血清微量元素、游离氨基酸及蛋白代谢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 A组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A组的血清 Fe、Zn及 Se水平分别为(2.28±0.44)mmol/L、(8.37±1.15)μmol/L 及(0.81±0.09) mmol/L ,均低于B组的(3.34±0.53)mmol/L、(10.48±1.40)μmol/L、(1.02±0.11)mmol/L及C组的(4.59±0.64)mmol/L、(12.88±1.56)μmol/L、(1.20±0.15)mmol/L ,A组的血清Cu水平为(19.84±1.81)μmol/L ,均高于B组的(17.70±1.62)μmol/L及C组的(15.35±1.43)μmol/L ,而A组的游离氨基酸及蛋白代谢指标均低于B组及C组,B组则低于C组,A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检测结果低于上呼吸道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微量元素及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呈现相对较差的状态,呼吸道感染的存在加重了上述指标的异常,应重视对该类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控制。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意义

    作者:邹小卫;蒋豪明;陈棉;王伟杰

    目的:对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其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检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肠道病毒71型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将其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医院门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1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补体C3、C4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在血清免疫球蛋白方面,感染组患儿IgA、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IgM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补体水平方面,感染组患儿C3、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感染肠道病毒71型的手足口病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较为紊乱,通过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检测能够对患儿的免疫功能进行了解,进而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免疫治疗方案。

  • 血清 C-反应蛋白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梁若枫;刘金玲;陈海华;丁浪涛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122例,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8例与病毒感染组64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儿童进行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RP水平检测,比较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患儿就诊时血清CRP水平与CRP异常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细菌感染组治疗后其血清CRP水平与CRP异常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的检测有助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早期鉴别与诊断,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指标。

  • 匹多莫德对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作者:田月玲;王凯;田秋慧;陈琳华;李蕊仙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对血清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影响,为细菌感染性肺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收治的80例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氧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清PCT、CRP、PA及WBC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PCT、CRP、PA及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CT、CRP、WBC下降,PA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以上指标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PCT、CRP、PA及WBC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 P<0.05)。结论匹多莫德辅治儿童细菌感染性肺炎,有利于改善血清 PCT、CRP、PA及WBC水平及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 124例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史利克;王黎一;郭璐;张弛;高冰;任力

    目的:探讨在应用抗菌药物前,检测患者血液中细菌内毒素(E T )对诊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发热患者124例,将患者分为细菌组79例和病毒感染组45例,细菌组含革兰阴性菌45例、革兰阳性菌34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通过秩和检验统计分析,革兰阴性菌患者的内毒素水平均大于革兰阳性菌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革兰阴性菌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随内毒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r=0.354,P<0.05)。结论感染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通过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感染的细菌种类,有利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与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孙德俊;刘卫平;闫志刚;焦月英;海云婷;许彬彬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432例V A P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 IC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2例V A P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7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7株占69.80%,以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05株占25.6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6株占4.51%;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9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美罗培南敏感度较高,对氨苄西林100.0%耐药;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敏感;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全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敏感。结论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尽早进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提升疾病治疗效果,避免产生耐药菌。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美恋;赵艳春;贾建侠;赵秀莉;贾会学;任军红;姚希;李六亿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CRAB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CRAB医院感染的人群、时间、科室等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508332例,发生CRAB医院感染252例,感染率为0.50‰;其中男性患者的CRAB医院感染率高于女性患者,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于非老年患者;CRAB医院感染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以第一、四季度的CRAB医院感染率较高,分别为0.73‰和0.53‰,与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吻合;CRAB医院感染科室分布中,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内科系统住院患者感染率高于外科系统住院患者;CRAB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5.79%。结论男性、老年患者是CRAB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ICU是CRAB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应加强CRAB医院感染重点人群和重点科室的预防控制。

  • 2011-2015年某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沈瑞红;傅小芳;顾崎;陆峰;蔡冰超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5年每年选取一天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采用床旁调查与院感监测管理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5年平均感染现患率为4.63%;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46.24%、泌尿道占12.03%、上呼吸道占11.47%;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6.61%、鲍氏不动杆菌占16.28%、真菌占12.92%、大肠埃希菌占8.3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5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77%;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80.32%。结论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总体良好,需要加强手术相关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控制。

  • 氧气雾化吸入对球麻痹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徐华燕;韩春赓;谢江文;吴斌;吕国菊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对球麻痹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球麻痹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痰液明显减少,痰液性状明显好转,呼吸音明显改善,且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球麻痹伴肺部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减少痰液,改善呼吸音及睡眠,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的影像学改变及鉴别诊断

    作者:蒋蕾;贾西中;郭朝堂;蒋珂;李杨

    目的:研究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影像学改变,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诊治的82例四肢长骨感染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74例骨肿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X线、C T以及M RI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征象进行界定、观察记录,比较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影像学改变及鉴别诊断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病灶部位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胫骨、股骨、肱骨,分别占34.15%、23.17%及17.07%;对照组患者病灶部分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胫骨、股骨、肱骨,分别占32.43%、28.38%及16.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骨骼改变征象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死骨、髓腔脓肿以及层状连续骨膜新生骨,分别占100.00%、100.00%及93.88%;对照组骨骼改变征象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Codman三角、骨干髓腔变化以及病变边界清晰,分别占95.74%、94.00%及8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患者通过X线、CT以及MRI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别、诊断,能提高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刘保彦;杜天慧;赵青;王桂君;宋蕾;王文景

    目的:探讨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正确的预防控制措施,保障新生儿洗浴游泳的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医院母婴同室居住且洗浴游泳的1643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洗浴游泳的741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6月-2015年5月洗浴游泳的9013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比较两组新生儿洗浴游泳相关的医院感染率;同时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医院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及洗浴游泳用水进行标本采集及细菌培养,比较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前后的监测效果。结果对照组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医院感染率为0.81%,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前,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及洗浴游泳用水采样标本监测结果合格率分别为79.76%、80.95%、67.86%、72.92%,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分别为97.62%、100.00%、95.24%、98.96%,采取措施后监测结果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采取改善环境增加配置、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培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定期进行卫生学监测等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该保健项目的健康发展。

  • 血清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检测对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忠;唐慧琳;陈伟富;陈海啸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对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四肢闭合型骨折患者5800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62例与非感染组5738例,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采集,检测PCT、CRP及IL‐6水平变化。结果与术后第1天比较,非感染组术后第7天 PCT水平与术后第3、5、7天CRP、IL‐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感染组术后第3、5、7天PCT、CRP及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术后第3、5、7天PCT、CRP及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及IL‐6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较PCT、CRP及IL‐6三者单独检测灵敏度高。结论血清PCT、CRP及IL‐6是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重要检测指标,可用于疾病感染的早期诊断,且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基因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析分型研究

    作者:燕吉广;董春忠;赵广敏;周卫岭;孙霞;王月玲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屎肠球菌耐药基因分布及MLST分型特点,为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分离的肠球菌112株,采用 Phoenix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采用 PCR方法检测 V an A 、V an B、V an C1、V an C2/3、V an D、V an E、V an G、VanM、TetM、ermB、TEM、aac(6′)‐aph(2")、aph(3′)‐Ⅲ、ant(6′)‐Ⅰ等耐药基因;扩增7个管家基因 adk、atpA、ddl、gdh、purK、gyd、pstS确定屎肠球菌的序列型。结果3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2株Van A 、1株Van B、3株ermB、3株 aac (6′)‐aph(2")、3株 aph (3′)‐Ⅲ基因阳性;MLST分型为3个ST型,1号菌株为ST78型,2号菌株、3号菌株为新的ST型分别是 ST1014、ST1015;药敏试验显示,万古霉素 MIC≥256μg/ml、替考拉宁的M IC≥256μg/m l或M IC 16μg/m l、对利奈唑胺M IC 2μg/m l。结论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不断增多,医护人员应加强手卫生、接触隔离、环境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以控制VRE的感染发生。

  • 学龄儿童体检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潘焕;张贵萍;陆韦;李同欢;张云梅

    目的:分析遵义地区学龄儿童体检乙型肝炎病毒(HBV )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了解遵义地区免疫接种效果,以期为下步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2月体检学龄儿童1200例,抽取空腹血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观察不同性别、年龄段、居住地及父母携带 HBV的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情况。结果男性儿童 HBsAb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儿童(P<0.05),乡村儿童HBsAg阳性检出率低于城镇儿童(P<0.05),全部阴性检出率高于城镇儿童(P<0.05),≤9岁年龄段儿童 HB‐sAg阳性、HBsAb阳性及全部阴性检出率低于9~12岁年龄段(P<0.05),父母为HBV携带者的儿童大三阳、小三阳、HBsAg阳性、HBsAb阳性及全部阴性检出率高于父母不携带HBV者的儿童(P<0.05)。结论遵义地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尚满意,下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接种效果复查及阻断母婴传播方面。

  • 儿童脓毒症血清胆碱酯酶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吕贞燕;疏恒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轻重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确诊为脓毒症的患儿81例,根据感染程度,分为脓毒症组45例和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36例,并选取同期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50例;脓毒症组A和B两组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分值分为非危重患儿27例、危重患儿32例和极危重患儿22例;比较CHE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水平在不同病情程度和结局中的差异,以及CHE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E、Alb、PCT、CRP水平在三组中以及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患儿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儿CHE、Al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患儿和对照组(P<0.05),而PCIS、PCT和CRP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CHE与PCIS、Alb呈正相关(r=0.74,P<0.01;r=0.65,P<0.01),与PCT、CRP呈负相关(r=-0.79、P<0.01,r=-0.59、P<0.05)。结论血清CHE水平是有效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轻重和预后的检验指标,结合PCIS、PCT、Alb、CRP水平综合评估效果更好。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及耐消毒剂基因qacE△1研究

    作者:龙盛双;陈妍雯;蔡红升;胡世芸;邱隆敏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中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耐消毒剂基因q ac EΔ1的携带情况,从而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方法收集2014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15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携带情况。结果15株医院感染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经 ERIC‐PCR分型分 A、B两种基因型,A型10株,B型5株;ICU 分别分离出 A 型6株、B型3株;A 型其余4株菌株分别分布于 PICU (儿科IC U )、整形外科病房、心血管外科病房及神经外科病房;B型其余2株菌株分别分布于胃肠外科病房及骨外科病房;15株医院感染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携带耐消毒剂基因 q ac EΔ1。结论医院感染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存在菌株的A/B型的克隆流行,其主要分布在基础病情严重、侵入性操作频繁的IC U ;医院感染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基因 q ac EΔ1携带率极高。

  • 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追加时机与次数研究

    作者:宋香清;龙明辉;杨立平;曹丽芝;谌赟

    目的:研究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追加时机和次数,促进临床围手术期合理给药,预防切口感染可能。方法结合实例,以药动学模型为基础,以f T> M IC%达到100.0%为目标阈值,结合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确定术中追加时机和追加次数。结果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抗菌药物的追加时机应以上一剂抗菌药物的浓度下降至M IC的时间点为准,以此类推,根据术前用药时机、手术历时及术后4 h的整个时间段确定术中(后)追加次数。结论依据抗菌药物的PK/PD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颅脑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术中追加时机和追加次数的问题,可初步指导术中追加时机和追加次数的合理制定。

  • 支气管肺炎患儿IL-6、IL-8、CRP等感染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陈棉;王伟杰;谢维维;王敏娜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等感染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66例,其中83例为重症支气管肺炎,为重症组,83例为轻症支气管肺炎,为轻症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儿科门诊经健康体检合格的小儿83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儿血清IL‐6、IL‐8、CRP等感染标志物的变化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治疗前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治疗前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治疗后血清 IL‐6、IL‐8、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IL‐6、IL‐8、CRP等水平变化的测定能够对该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诊断,并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脾切除术后感染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秦双;董良鹏;李岩;白宾;王雷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感染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CRP)与降钙素原(PCT )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控制与降低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8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感染患者,将其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未感染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的 PCT 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h‐CRP与PCT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术后感染患者 PCT (16.38±4.47)ng/ml、h‐CRP (45.30±19.70)mg/L、WBC(17.40±3.40)×109/L以及APCHEⅡ评分(24.56±7.79),显著高于对照组PCT (6.86±3.13)ng/ml、h‐CRP(22.10±5.30)mg/L、WBC(11.30±2.60)×109/L、APCHEⅡ评分(13.1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患者入院后PCT、h‐CRP与AP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2和0.547);WBC与APCHEⅡ无相关性;试验组1、3、5 d PCT、h‐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天PCT、h‐CRP水平达到峰值,并趋于下降趋势。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感染患者h‐CRP和PCT与预后关系密切,应加强h‐CRP和PCT水平监测,降低感染率。

  • 不同方案治疗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萍;孔晋亮;吴聪;王可;蔡双启;卢桦崧;徐璐妍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马尔尼菲青霉病(PSM )的转归,为临床有效控制PSM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年收治的104例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M )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确诊为PSM 患者104例,确诊率100.0%,其中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45例、进展7例、死亡41例、失访11例;抗真菌治疗92例,38例予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23例、进展2例、死亡10例、失访3例;24例予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5例、进展2例、死亡16例、失访1例;15例予伊曲康唑治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8例、进展2例、死亡4例、失访1例;9例予伏立康唑治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4例、进展0例、死亡3例、失访2例;6例予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2例、进展1例、死亡3例、失访0例;对5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两性霉素 B联合伊曲康唑组患者生存率较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组高(P=0.010),余各组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PSM病死率高,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为治疗PSM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有肝肾功能损害或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的患者,伏立康唑在安全性及疗效方面更具优势,氟康唑治疗PSM疗效欠佳。

  •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PCT、CRP、和肽素水平变化对预后影响研究

    作者:甘正凯;冉启山;将其俊;远超;王飞;李航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肽素水平变化对预后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为A组,同期住院未合并肺部感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为C组;B组入院后给予常规保守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PC T、CRP、和肽素、白细胞计数(WBC )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 )水平变化,同时观察 A、B组治疗前后各指标阳性率。结果 A组治疗前各项指标高于同组治疗后及其他两组治疗前后(P<0.05),B组治疗后 PCT、CRP、和肽素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高于C组(P<0.05);以PCT>0.5 ng/L、CR P>10 mg/L、和肽素>0.01 ng/ml、WBC>10×109/L、N%>70%定为阳性;A组治疗后PCT、CRP及和肽素阳性率低于治疗前(P<0.05),高于B组同期(P<0.05);A组感染发生30 d内,共死亡23例,病死率33.82%;生存患者PCT、CRP及和肽素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结论 PCT、CRP及和肽素联合监测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预测指标,指导临床治疗,且可作为预后预测指标。

  • 头孢他啶在肺癌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鹏飞;张晖;曹伟;赵俊德;巫兴平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在肺癌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肺癌术后感染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对照组患者给予泰得欣,两组患者给药浓度均为2.0%,每天给药两次,连续给药1~2周;于术前、术后1、3、5 d四个时间点测定血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表达水平,并检测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 d两组患者 PCT、CRP、TNF‐α表达水平及白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PCT、CRP、TNF‐α表达水平及白细胞数均恢复至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1、3 d两组患者PaO2、PaO2/FiO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PaO2、PaO2/FiO2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PCT、CRP、TNF‐α表达水平、PaO2、PaO2/FiO2水平及白细胞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他啶在肺癌术后感染控制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应激状态,帮助患者术后肺部功能恢复。

  • 天津市2013-2015年MSMHIV感染者病毒载量抽样调查

    作者:于茂河;徐鹏;赵璇;郭燕;龚卉;宁铁林

    目的:抽样调查2013-2015年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获得MSM感染者社区平均病毒载量水平,评估MSM感染者人群的HIV传播能力。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3年天津市 M SM 感染者检测名单,采集静脉血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013-2015年共完成MSM HIV感染者病例抽样调查556人,每年分别完成MSM 感染者病毒载量调查194、178和184人,其中已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V)的比例分别为53.6%、63.5%和78.3%;3年MSM 社区抽样调查平均病毒载量结果分别为324、232、189 c/m l ,分别对未治疗和治疗者平均病毒载量统计结果为1759、1917、4478 c/m l ,75、69、78 c/m l;对3年间病毒载量检测对数值两两比较,在治疗与未治疗组中,病毒载量在各组别中几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尽早启动针对MSM HIV感染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有助于降低社区平均病毒载量水平,在个体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方面还是在群体水平上降低病毒传播能力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Vitek MS与Bruker MS对光滑念珠菌复合体鉴定能力评估

    作者:侯欣;张丽;王贺;肖盟;范欣;徐志鹏;于淑颖;康梅;胡志东;孙自镛;万喆;陈淑兰;廖康;褚云卓;胡铁石;倪语星;邹桂玲;徐英春;赵玉沛

    目的:评估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监测网(CHIF‐NET)2010-2014年收集的光滑念珠菌复合体原始鉴定、Vitek MS与Bruker MS鉴定结果。方法收集CHIF‐NET 2010-2014五年中12株 Candida nivariensis和1株Candida bracarensis及来自CHIF‐NET 2010-2014连续五年参加的11所医院的光滑念珠菌411株,所有菌株均经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复核鉴定确认;以复核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各医院原始常规方法鉴定结果,并评估Vitek MS和Bruker 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光滑念珠菌复合体的鉴定性能。结果与分子生物学复核鉴定结果相比,光滑念珠菌的原始鉴定准确率为90.3%,9.7%的菌株被显色培养基、ID 32C、API 20C或 Vitek 2 Compact错误鉴定为近平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规方法无法鉴定 C .nivariensise和C .bracarensis ;Vitek MS和Bruker MS对光滑念珠菌的鉴定准确率分别为97.6%和100.0%;Vitek MS 2.0数据库中无C .nivariensise和C .bracarensis的参考谱图,故无法鉴定;Bruker Biotyper 3.1数据库中有这两种菌的参考谱图,但1株C .bracarensis无鉴定结果,12株C .nivariensise全部鉴定正确,鉴定分值为1.708~1.944。结论该研究率先在国内评估了Vitek MS与Bruker MS鉴定光滑念珠菌复合体的性能,两者对于光滑念珠菌的鉴定比较可靠;对于少见念珠菌菌种的鉴定,Bruker MS优于Vitek MS。

  • 脑瘤切除术后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血流动力学与 sPD-L 1表达影响研究

    作者:王鹏;王彦甲;吴绘;刘爱彬;张赛;马铁柱

    目的:研究小儿脑瘤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血流动力学与sPD‐L1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行脑瘤切除术的69例患儿进行调查研究,感染组:38例术后感染患儿,非感染组:31例术后未感染患儿,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儿童;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感染病原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与sPD‐L1表达的变化。结果脑瘤切除术后感染组患儿共检出病原菌38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34.2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5株占65.79%,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感染组患儿CaO2与SjvO2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外周血CRP与sPD‐L1水平较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感染组患者CD4和CD8与sPD‐L1、CRP与sPD‐L1均呈现负相关。结论脑瘤切除术后患儿容易发生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感染导致脑供氧代谢平衡机制障碍和CRP与sPD‐L1水平升高。

  • ICU主动筛查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毒素和超抗原基因研究

    作者:陈琳;毛联钢;梁珊燕;许小敏;糜祖煌

    目的:调查IC U主动筛查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毒素和超抗原基因携带情况,为治疗和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鼻拭子主动筛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chromID S .aureus平板筛查和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16种黏附毒素基因、20种超抗原基因。结果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出9种黏附毒素基因、10种超抗原基因,黏附毒素基因总检出率达100.0%、超抗原基因总检出率达65.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毒素和超抗原基因高检出率是造成IC U患者肺部或血流感染的重要原因。

  • 2012-2014年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疑似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龚玉姣;和鹏;姚细安;吴新伟;许聪辉;周勇;杨智聪

    目的:对广州市近3年来医院发热患者中布鲁氏菌病疑似患者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了解和掌握广州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中采集医院发热患者中诊断为疑似布鲁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采集患者静脉血3~5 ml ,分离血清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初筛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认;统计2012-2014年布鲁氏抗体检测阳性率,总结广州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结果2012-2014年共收到患者血清样本1182份,检出阳性血清共238份,阳性率为20.1%;2012-2014年广州市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9%、19.6%、21.3%,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疑似患者的血样比女性多,男性患者布鲁氏抗体阳性检出率也比女性高;不同年龄组中布鲁氏菌病疑似患者血清学检出率不同,以40~50年龄组检出率为高,为27.3%;不同职业人群检出率不同,以畜牧从业人员居多,为23.9%。结论广州市近3年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阳性率逐年升高,布鲁氏菌病疫情有上升的趋势,男性病例多于女性,40~50年龄组病例相对较多,畜牧业从业人员病例较多;要加强布鲁氏菌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做好高危人群的监测,对从业人员多进行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癌患者病变组织与细胞株中TLR4/iNOS通路分子的表达

    作者:文政芳;王世进;杨君;赵淑珍;李少儒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病变组织和细胞株中Toll样受体4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TLR4/iNOS)通路分子的表达,分析其在宫颈癌发病中可能所起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确诊的40例HR‐HPV感染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宫颈癌组织标本与40例妇科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取得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购得宫颈癌细胞株CaSki(HPV 16阳性)、Hela(HPV 18阳性)、C33a(HPV阴性)各4株,对宫颈癌细胞株进行培养,SP免疫组化检测TLRs及iNOS含量。结果 HR‐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TLR4、iNOS的mRNA含量为(152.58±30.74)ratio、(283.05±11.13)ratio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03.75±10.12)ratio、(98.50±10.84)ratio(P<0.05),TLR3、TLR7、TLR8、TLR9的mRNA含量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ki细胞株的iTLR4、iNOS、NO的mRNA含量为(174.67±33.67)ratio、(312.94±24.01)ratio、(63.94±8.53)μmol/L ,Hela细胞株为(326.48±38.55)ratio、(325.06±34.80)ratio、(70.73±8.32)μmol/L ,均高于C33a细胞株(98.59±21.46)ratio、(99.83±23.55)ratio、(21.56±3.51)μmol/L。结论 HR‐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病变组织和细胞株中 TLR4/iNOS通路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可能是通过影响NO生成来参与了HR‐HPV对宫颈癌的致病过程。

  • 茜草素联合抗结核西药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丁汀;刘伟;徐金田;兰海平;施军平;娄国强

    目的:评价茜草素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作用。方法采用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耐多药结核菌株(MDR‐TB)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茜草素单用、联合抗结核西药、对照组的结核菌培养基,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评价茜草素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模型组菌落生长情况正常,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培养终止期茜草素(80μg/ml)单用组、利福平(5 mg/ml)组未见菌落生长;茜草素(80μg/ml)单用组培养基恢复培养45 d可见结核菌生长;MDR‐TB培养30 d终止期茜草素(80μg/ml)单用组可见菌落生长;茜草素(80μg/ml)联合组未见菌落生长;茜草素(80μg/ml)联合组恢复培养45 d仍未见菌落生长。结论茜草素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表现为抑杀作用,联合抗结核西药对MDR‐TB表现为协同作用,可作为治疗耐药株感染的候选药物进一步研究。

  • 不同术中保温对胃肠术患者体温与凝血功能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作者:蔺建华;王纪明;许会玲;段红伟;朱应菊

    目的:探讨不同术中保温对胃肠术患者体温与凝血功能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为胃肠手术治疗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保温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医院就诊并行胃肠术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术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盖被保温的同时使用加温毯进行双重保温,对照组患者只采用盖被方法进行保温,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第30、60、9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即刻的体温变化,低体温发生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术中和术后的第1、3、6、12、24小时的失血量,及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体温无明显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有11例出现低体温现象,发生率为9.2%,对照组83例,发生率为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失血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中,观察组TT、PT以及APTT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而言,在术中应用加温毯能增加产热,有利于患者维持体温的稳定,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减少围手术期患者失血量,改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 褪色沙雷菌耐药率与多位点序列分析研究

    作者:赵瑞珂;顾国浩;韩清珍;赵丽娜;钱雪峰;张险峰;史进方;徐杰

    目的:研究褪色沙雷菌的耐药率与分子流行病学规律,建立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明确其进化特征,为临床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控此致病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12月分离的40株褪色沙雷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与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并用Splits tree与CLUSTALW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其流行趋势。结果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0株褪色沙雷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0.0%~52.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2.5%;M LSA设计4个管家基因,GC含量约为60.0%;各等位基因数分布于14~16,各多态性位点数分布于33~74,gyrB的多态性位点数多(74个);Splits tree软件分裂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褪色沙雷菌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克隆复合体;CLUSTALW软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0株褪色沙雷菌形成19个ST型,其中ST8型12株,且ST8型是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褪色沙雷菌的流行与暴发型, ST8、ST9、ST10与ST11形成一个克隆复合体CC8。结论褪色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多为泛耐药菌株;褪色沙雷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趋势相对较慢,在基因组上高度保守,目前需要重点监测以ST8型为代表褪色沙雷菌CC8克隆复合体的流行,以防其在医院的大规模流行与暴发。

  • 清洁手术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对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研究

    作者:刘聚源;李娜;武迎宏;李燕明;王琢非;王蕾;刘安雷;蔡虻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对清洁手术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根据流行病学类实验的研究方法,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第一阶段(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对全院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患者开展手术部位感染前瞻性、目标性监测,了解清洁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率;第二阶段(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术中追加抗菌药物的比例,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根据干预前后的结果评价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结果观察期间,清洁手术患者共计23622例次,65岁以上患者占43.9%;女性14418例次,占57.9%;A S A评分为Ⅰ‐Ⅱ的占88.6%;择期手术23434台,占99.2%;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26.9%;切皮前0.5~2h用药比例为93.4%;术后24h停药比例为65.3%;上述三项指标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SSI发生率从0.7%降至0.4%,RR值为1.608(95% CI:1.130~2.288);≥3 h的手术,干预前后的SSI发生率从5.9%降至1.8%,RR值为3.432(95% CI:1.764~6.675);术中追加药物比例从44.2%提高到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61,P<0.05)。结论通过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清洁手术手术部位感染,为管理层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 降钙素原在鉴别不同类型脑膜炎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闫青;余玲;刘江;夏芳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在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膜炎患者90例,将患者根据细菌培养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组42例与病毒性脑膜炎组48例,于患者入院前及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PC T、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与病毒性脑炎组比较,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及脑脊液PCT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其血清PC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进行PC T检测有助于不同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并且通过PC T 的检测能够判定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邓琳;徐子辉;周玲;李娜;毛红

    目的: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从而为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医院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147例为调查对象,总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47例患者发生感染54例,感染率为36.73%;检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93%,革兰阴性菌35株占64.81%,真菌5株占9.26%;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有较高耐药率,对哌拉西林类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好,无耐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仅两性霉素有1例耐药;年龄、手术时间、抗菌药物预防和出血量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病原菌,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早期进行预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感染率。

  • 基于腹膜炎拔管的腹透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及转归

    作者:齐心;何睿;李会娟;温冰;刘玉村;曲贞;董捷

    目的:总结因腹膜炎而拔除腹透管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病例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分享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因腹膜炎而拔除腹透管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25例拔管患者,其中7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6%;平均发生时间为拔管后第11天,感染均局限于皮下脂肪层,经清创换药治疗,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1.7±20.3)d;通过平均6.4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6例患者伤口均无复发。结论拔管术中注意组织保护,术后密切观察伤口,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 儿童非痰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研究

    作者:谢朝云;熊芸;孙静;胡阳;杨忠玲;杨怀

    目的:了解儿童非痰标本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患儿非痰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采用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并测定MIC ,采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ESBLs ,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 ;WHONET5.6和SPSS2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儿童非痰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310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21株,占病原菌总数13.54%,占肠杆菌科细菌52.09%;对头孢噻肟、美洛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50.0%;仅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药率<10.0%;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克洛、美洛西林、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明显(P<0.05);ESBLs与AmpC酶检出率逐年上升(P<0.05)。结论患儿非痰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 ESBLs与AmpC酶检出率和耐药性逐年上升,临床应监测其耐药性变化,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缓抗菌药物耐药性快速上升。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及血中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万涛;吴雪梅;赵云红;班忠忠;张玫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及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相关性,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感染组),另选同期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行疝修补术治疗患儿40例(对照组),采集血及脑脊液检测WBC、PCT、CRP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感染组患儿脑脊液及血WBC、PCT、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及血WBC、PCT、CRP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P<0.05),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及血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与血WBC、PCT、CRP间有正相关性(P<0.05),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与血WBC、PCT、CRP有正相关性(P<0.05),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CRP脑脊液与血间有正相关性(P<0.05),WBC、PCT无相关性。结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及血WBC、PCT、CRP具有明显相关性,检测以上指标可对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进行鉴别,化脓性脑膜炎时WBC、PCT、CRP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CRP轻度升高但WBC、PCT无明显变化。

  • 综合干预措施对新生儿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

    作者:黄辉萍;郑凯丽;张世阳;连羡玉;邱丽心;冉静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对新生儿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干预前医院新生儿病房2014年1月1日-6月30日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资料,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开展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MDRO感染率、检出率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后,多药耐药菌感染隔离率从68.66%升至97.80%(P<0.05);手卫生依从率从70.25%升至89.50%(P<0.05);MDRO感染发生率从4.60%降至3.38%( P<0.05),检出率从33.50%降至22.03%( P<0.05)。结论开具接触隔离医嘱、实施监督、考核,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MDRO感染的发生。

  • 肿瘤中心连续7年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变迁研究

    作者:潘扬勋;陈兆琪;江奕楠;陈崇翔;赵擎宇

    目的: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变迁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5年临床各科室的送检标本,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采用EXCEL8.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5年,部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其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敏感性下降幅度大,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的敏感性在2011年、2012年达到低值后又逆转呈上升趋势;部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相对稳定,例如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以及真菌;但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葡萄球菌属对莫西沙星和庆大霉素,链球菌属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有上升趋势。结论肿瘤中心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变化趋势呈多样性,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上升趋势或达低值后又逆转上升,可能与抗菌药物使用管控措施有关。

  • HBV相关肝硬化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IL-22水平研究

    作者:黄利坚;洪昱钤;徐振兴;杨锋

    目的:探究肝硬化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 EV )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特征及血清白介素22(IL‐22)等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22在判断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5月于医院就诊的96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分为重叠感染组57例和单纯感染组39例,另选取医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10例无急性 HEV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空白组;测定受检者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肌酐(Cr)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2、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等水平,比较不同组别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叠感染组ALT、AST、TBIL值显著高于单纯感染组(P<0.05),ALB、PTA、PLT 等反应凝血功能的指标显著低于单纯感染组( P<0.05);重叠感染患者的IL‐22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感染和空白患者( P<0.05);IL‐17、TNF‐α水平重叠感染组>空白组>单纯感染组(P<0.05);血清IFN‐γ水平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相关肝硬化状态下重叠感染HEV可导致更严重的肝损伤,IL‐22参与 HEV感染后肝脏炎性损伤的过程。

    关键词: 肝硬化 HBV HEV IL-22
  • 脊柱后路术后深部感染应用持续闭式冲洗引流术对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袁浩;曹广如;蔡玉强;杨昌伟;廖文波

    目的:探讨持续闭式冲洗引流术对脊柱后路手术后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对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脊柱后路手术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清除感染组织后,试验组放置持续闭式冲洗引流系统,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给予敏感的抗菌药物;于治疗前、治疗后1、3、5周4个时间点抽血化验,测定血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的伤口治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试验组伤口的平均愈合时间(18.46±3.24)d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5±5.93)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5周两组患者PCT、CRP、TNF‐α、IL‐6、ESR表达水平及白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5周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恢复至正常;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1、3周两个时间点试验组患者PCT、CRP、TNF‐α、IL‐6、ESR表达水平及白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的保守治疗相比,持续闭式冲洗引流术对脊柱后路手术能够更快更好地控制术后感染,减轻机体炎性应激状态。

  • 大型医院肝胆外科医院感染现况描述

    作者:王莎莎;杜明梅;杨洁;索继江;邢玉斌;贾宁;高岩;任世旺;刘伯伟;谢丽君;李璐;刘运喜

    目的: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T‐NNIS)分析医院肝胆外科医院感染情况,明确重点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肝胆外科16820例患者资料,对其感染率、感染部位及致病菌应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利用单因素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期间,肝胆外科5个病区总住院患者为16820例,其中感染819例,总感染率为4.87%,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手术部位感染、菌血症、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前3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5,手术、入住IC U、使用抗菌药物及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尿管、呼吸机是肝胆外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胆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菌种和感染部位较为集中,临床工作中应对重点感染部位和重点菌种高度重视。

  • 三甲医院近三年CRE感染特征分布及发生率变迁所带来的思考

    作者:徐艳;杨怀;牟霞;张曼;贺玲;张满;陈黎媛;杨廷秀;刘玮;薛婷;罗湘蓉;胡方芳

    目的:通过对医院近三年临床标本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对临床经验性治疗及感染控制给予帮助。方法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通过院感实时监控系统进行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判定医院感染、院外感染或定植,研究标本及菌种来源、发现率变化、感染部位分布特征等。结果2013-2015年共检出CRE分离菌株111株,其中35株为医院感染菌株、59株为院外感染菌株、17株为定植菌,呼吸道标本占50.45%、血液标本占6.31%、其他无菌体液标本占13.51%;主要菌种来源:肺炎克雷伯菌占59.46%,大肠埃希菌占25.23%;2013-2015年院内CRE发现率波动在0.108‰~0.224‰,院内、院外及定植 CRE 发现率波动在0.346‰~0.734‰;院内及院外 CRE 感染部位分布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占46.81%,发生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腹(盆)腔组织及腹水感染占12.77%,其中9例为院外感染。结论2013-2015年CRE发现率呈上升趋势,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防止CRE的产生需对患者高危因素进行评估,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降钙素原与内毒素在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延安;张法标;张德华;王轶宁;徐海燕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 )与内毒素(ET )在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88例,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将其分组,细菌组30例与非细菌组58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清PCT与ET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PCT阳性率与ET阳性率方面,细菌组与非细菌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中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3%、94.8%,E T 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6.7%、6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内毒素的检测对腹部创伤术后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价值,且PCT的诊断价值高于ET ,可作为优选诊断指标。

  • 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关性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王秀锋;孙瑞雪;付琳;王芳;张艳玲

    目的:研究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链球菌感染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性,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诊治的38例肺炎链球菌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和患儿留取的血液、脑脊液、痰液等标本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儿共分离肺炎链球菌38株,菌株来源以血液、脑脊液为主,分别占60.53%和28.95%;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关性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多发于男性,年龄<2岁,以春、冬季为主;同时,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关性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在脓毒血症和无基础疾病中患儿中发生率高,且多数患儿为社区获得;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以及利福平耐药率为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关性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在5岁以内儿童中发生率较高,患儿以脓毒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为主,应加强患儿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治疗。

  • 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的持续改进

    作者:张越巍;李静;胡爱香;石月欣

    目的:通过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回顾,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文化建设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感染控制历史传承的回顾,逐步确立“全院协作,共控院感”的工作愿景,设置医院感染徽志,树立工作目标和方针,创办《天坛医院感染通讯》和《简报》,创建了天坛感控的品牌;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大力提倡引领的文化、激励的文化、服务的文化。结果通过“天坛感染控制宣传周”,评选“院感之星”等活动,树立天坛医院感染控制的文化内涵;用甘特图进行工作管理,通过网络培训普及知识;在工作方法上引入多元文化,以院感历史、专题集邮和摄影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专题网页、公邮、二维码等多种途径和科室沟通;探索医院感染管理的专科化之路,让医院感染问题来自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结论经过医院感染文化建设,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力和执行力,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提高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 循证护理在外科系统中预防医院感染的应用

    作者:肖玲;王国强;李茁;李丹;郭惠玲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外科系统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在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97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4-10月普外科手术患者52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医院感染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依据医院感染规范和循证护理原则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对照组49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4例,感染率为12.88%;观察组52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41例,感染率为7.79%;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13±3.7)d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20±4.3)d;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据循证医学制定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明显的效果。

  • 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分析

    作者:徐林军;沈丹红;徐晶芳;邵日智;徐倩娟;单春燕

    目的:探讨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为降低医院手术室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手术室2014年1-12月病患感染情况及环境监测情况相关资料及在2015年1-12月开展循证管理后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展循证管理前(2014年)的手术室感染率为9.39%,开展循证管理后(2015年)为3.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院实行循证管理后,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使用中的消毒液五个方面的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实行循证管理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循证管理对降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有效改善手术室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运用风险评估法预防控制血流感染

    作者:王豪;刘丁;陈萍;南玲;黄庆宁;成瑶;方清永;李茂圆

    目的:运用个性化风险评估表单预防控制血流感染。方法运用风险评估法等手段,建立个性化的血流感染定量风险评估表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 T )的方式对118例患者进行试验,其中重症医学科1组(试验组)61例患者,重症医学科2组(对照组)57例患者为对照,以患者出科48 h后作为患者观察终点,血流感染率作为衡量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控制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项目。结果个性风险评估表单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中预防控制血流感染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χ2=37.21,P<0.05)。结论个性化风险评估表单能够通过预测感染对高风险项目进行干预,进而预防血流感染的发生,但表单的制定是以综合性医院为背景,在专科医院进行推行,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风险评估
  • 颅内碳青酶烯类耐药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及其经济学损失分析

    作者:谢建忠;黄勋

    目的:探讨碳青酶烯类耐药肠杆菌(CRE)和碳青酶烯类敏感肠杆菌(CSE)颅内感染治疗效果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差异,分析颅内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CRE和CSE颅内感染患者,按1∶1比例配对,将患者分为CRE组和CSE组,各12例;比较CRE和CSE颅内感染治疗效果和住院费用的差异,分析耐药情况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CRE颅内感染治愈率为41.67%,CSE颅内感染治愈率为9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组每床日医疗费用为7008.82元,CSE组每床日医疗费用为2777.75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2,P=0.024);碳青酶烯类联合其他药物治疗CRE颅内感染是常见的组合,治愈率66.67%,CSE颅内感染治疗以碳青酶烯类单药治疗为主,治愈率为91.67%;鞘内局部注射抗菌药物局部治疗,未提高CRE颅内感染的治愈率。结论 CRE颅内感染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经济损失,临床治疗效果较CSE低,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 移动护理手持电脑设备(PDA)细菌污染监测与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曾唐怡;姚小红;杨红晖;董爱明;刘伟;廖淑荧;陈拥军;谢和宾

    目的:了解移动护理手持电脑设备(PD A )细菌污染现状并评价干预效果,为规范移动设备的卫生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各临床科室使用中的PD A现场卫生学采样并进行细菌定量检验,以实行PD A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之前的采样标本为试验组,之后的采样标本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的细菌检出情况。结果共采样PDA167台,其中试验组采样检测PDA 112台,30台检出细菌,阳性率26.79%;对照组采样检测55台,4台检出细菌,阳性率7.27%,两组细菌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共检出病原菌34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分别占35.29%、20.59%、20.59%。结论使用中的PDA易受细菌污染,实行PDA定期清洁消毒管理,加强手卫生管理,可防止PDA成为新的医院感染传播媒介。

  • 4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张倩;郑洁芳;邹春华;许娟娟;姜建新

    目的:通过对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检查,探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策略。方法按照《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查标准》对4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查看文件资料、观察现场的方法获取资料及数据。结果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已建立,但管理组织中人员结构不合理,会议内容缺乏实质性;医院感染相关制度虽已建立,但未按照新规范及时更新,制度落实情况不佳;对感染病例微生物送检观念不强,抗菌药物应用仍停留在经验用药;45.5%的重点科室区域划分不合理,消毒隔离存在安全隐患;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持续改进。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已建立,但尚未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对各种制度的落实缺乏持续改进,抗菌药物应用缺乏有效管理;建议发挥区域内三级或二级综合医院作用,加强对基层医院感染人员的培训及指导,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 信息化技术实时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

    作者:张曼;杨怀;徐艳;张满;贺玲;牟霞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神经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监测及追踪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神经外科1877例手术患者,统计医院感染病例,并对医院感染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追踪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877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13例,医院感染率为6.0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5.19%,其次为手术部位感染和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分别占17.78%和12.59%;113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25%;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4.29%;大肠埃希菌对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多数≥60.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0%;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神经外科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连续、系统地监测其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突发群体性外伤事件医疗救治中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作者:秦文;查天建;热娜吐尔逊;卢佩佩;雷韦;李卫光

    目的:了解突发群体性外伤事件医疗救治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的特点,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14年5月22日收治在IC U的6例危重爆炸伤伤员施救进行现场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并结合伤情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结果被救6例危重爆炸伤伤员在IC U住院期间,使用呼吸机3例、气管插管3例、留置导尿管4例及深静脉置管5例,6例伤员侵入性操作使用率≥50.0%,其中2例伤员置管时间在10 d以上;6例伤员仅发生1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6.67%,感染类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且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6例伤员成功救治,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全方位、科学有效的综合管理措施是突发群体性外伤事件重伤员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保证。

  • 医院感染经济损失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周晓平;黄继峥;罗腾达;任阿可;马红秋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明确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及效益大化的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抽取阜阳市2015年度9所医疗机构住院病例314例,按照医院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从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感染发生部位、同期住院等因素进行1∶1条件性匹配,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医疗费用和住院日数差异,计算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每例患者由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位数)为7129元,增加住院日数(中位数)为7 d;增加的医疗费用因感染科室不同存在差异,其中IC U每例患者由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位数)为34707元,内科系统、外科系统每例患者由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位数)分别为2304元和9102元;主要增加费用来源药品费用、治疗费、护理费、检查费、床位费等( P<0.01)。结论控制医院感染可极大地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紧张的医疗资源,对医院适应当前医药卫生改革的形势极为有利。

  • 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影响

    作者:赵艳春;贾建侠;任军红;赵秀莉;贾会学;李六亿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影响,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2015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133482例,干预措施包括建立管理平台、推进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系统、开展“医疗综合目标评估”、加强高风险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等;对比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手卫生依从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由1.80%降至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普外科、骨科及其他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下降;全院Ⅰ类切口感染率从0.33%降至0.23%;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从0.48‰降至0.24‰;手卫生依从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38.2%升至87.2%。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 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医院感染漏报现况的研究

    作者:杨慧宁;王藩;孙小萌;谢秀彦;张娜;冀超;申凤兰;张莹莹;刘海峰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效果。方法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监对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177059例住院患者中漏报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患者177059例,其中2496例患者发生2818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41%;其中漏报374例,漏报率为14.98%;感染漏报部位前3位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分别占46.25%、12.38%和12.11%。结论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可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及漏报病例,及时督促临床医师,及时网络报告,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 北京市护生在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现状及教学构想

    作者:张以梅;刘丽丽;高玉华;袁园;贾雅琴;杨苏华

    目的:了解北京市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护生临床实习消毒供应中心现况,为进一步做好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学生的带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8月,采用自设问卷对本市23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的接收护生实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多数护理院校未安排护生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临床实习,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数护理临床实习大纲未对护生实习消毒供应中心做出要求、传统护理教材内容滞后、护生毕业后不直接分配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生教学在消毒供应专业知识与无菌观念的培养上具有教学优势,学院及临床教学中需要重视消毒供应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建议将院感知识及职业防护知识、规范、系统的纳入护生的临床实习中;将无菌物品储存、使用、追溯的相关知识,及手术器械的清洗、检查、包装知识融入消毒供应中心临床实习的教学。

  • 基于透明的医院感染优指标集的研究

    作者:谭莉;梁艳芳;谭昆;熊薇;徐敏;赖晓全

    目的:甄选出适宜公开透明的优医院感染指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医院监管的效率。方法在前期研究筛选出的推荐公开报告的22个医院感染指标基础上设计问卷,选择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来自全国16个省份的137名院感专职人员,其中75.91%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67.88%从事院感工作5年及以上;总的积极系数为83.03%,权威系数为0.88,肯德尔(Kendall)协调系数为0.037(χ2=213.467,P<0.001);总的重要性评分排前三位的指标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核心预防措施执行率”和“血液透析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适宜性评分排前三位的指标为“围手术期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依从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治疗性抗菌药使用时病原学送检率”;重要性评分和适宜性评分中指标的排秩有所不同;二级和三级医院指标的重要性评分排秩之间以及适宜性评分排秩之间均略有不同。结论本调查结果真实、科学、可靠,所确定的医院感染指标为终实现透明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循证依据。

  • 医院感染管理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探讨

    作者:陈惠清;周春莲

    目的:探讨平衡计分卡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根据平衡计分卡原理结合医院评审标准、行业检查内容、医院感染管理特点和风险因素制定出服务效益、患者服务、管理过程和职工发展四个维度的考核表并进行考核。结果使用平衡计分卡后,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率从81.7%升至97.2%;医院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日从41 d下降至28 d;平均住院费用从56862元降至37463.76元;消毒隔离合格率从85.2%提高到98.6%;医院感染管理登记本填写合格率从86.1%提高到100.0%;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合格率从77.8%提高到91.7%,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合格率从88.9%提高到97.2%;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出勤率从73.6%提高到91.7%;职业防护合格率从87.5%提高到97.2%。结论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 应用询证医学思维对多参数化学指示卡的监测效能研究

    作者:李玉丽

    目的:将循证思维方法应用于灭菌监测工作中,探讨影响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的各种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化学监测卡提供参考。方法设置5 kg手术敷料包,7 kg手术器械包,8 kg手术敷料包三类,选择132℃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A卡)、1322 IY型(B卡)、爬行式卡(C卡),将3种化学指示卡置于每包中心位置后放在灭菌器同一部位灭菌,对比三类手术敷料包中3类化学指示卡的监测结果及监测总合格率。结果5 kg手术敷料包中3类卡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kg手术器械包和8 kg手术敷料包中3类卡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 kg手术敷料包3类卡和7 kg手术器械包3类卡监测总合格率与8 kg手术敷料包3类卡监测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类化学卡的改良产品,监测的准确性和五类卡一致,工作中应规范选择化学指示卡,避免监测误差,严格操作程序,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

  • 信息化方法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4年效果分析

    作者:杜明梅;张勇;施振国;索继江;邢玉斌;刘伯伟;刘运喜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探索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方法采用信息化为支撑的综合管理模式,将获取的抗菌药物指标数据应用于管理过程;同时研发围手术期和特殊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引导程序镶嵌于H IS系统,“关口前移”限制不合理抗菌药物医嘱下达。绘制连续月度抗菌药物与病原学送检变化情况,反映不同管理方法的效果。结果2011-2014年经过综合管理,月度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由63.65%、36.98%、91.93%下降到41.76%、7.92%、49.31%;术前0.5~2 h合理用药比例由7.52%上升至60.18%;病原学送检率由4.47%上升至39.66%;等级医院评审,对各项指标管理效果明显,但易反弹;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突破特殊类和外科预防用药管理瓶颈,发挥持久的管理效果。结论信息化方法可获取抗菌药物使用和送检的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导航,决策支持。4年来基于信息化的抗菌药物综合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并能反映持续改进效果。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经济负担

    作者:牟霞;张满;杨廷秀;陈黎媛;汤璐瑜;薛婷;刘玮;杨怀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56对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的医疗费用和住院日数差异,计算医院感染给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感染组住院天数中位数为37.5 d ,对照组17 d(Z=-5.330,P<0.01),延长住院日20.5 d;感染组、对照组医疗费用中位数分别为138930.33元,21225.66元,每例多支出117704.67元( Z=-6.31,P<0.01);住院日均医疗费用中位数感染组、对照组分别为3466.85元,1312.78元,感染组平均每日较对照组增加医疗费用2154.08元(Z=-5.31,P<0.01);感染组误工费中位数为4398.75元,对照组为1994.10元,感染组高于对照组2404.65元(Z=-5.33,P<0.01)。结论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明显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构建动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持续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张京利;王力红;马文晖;赵霞;赵会杰;韩叙

    目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持续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对文献及北京市医管局绩效考核与评价说明书的研读,结合本院情况,自2012年始从四个维度,围绕四个目标,不断对感染控制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评价与筛选,至2016年动态筛选出绩效考核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97个,三级指标141个,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果2012-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北京市医管局绩效考核中均获得满分;2015年医院感染专项得分率为95.65%,高于全院94.54%的总得分率;2012-2015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均<2.0%。手卫生正确率、依从率分别从2012年的45.3%和26.9%提高到2015年的93.5%和67.6%。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取得初步成效。

  • 内蒙古自治区90所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刘卫平;孙德俊;焦月英;海云婷;邢慧敏;白海波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制定符合本地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10-12月,采用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90所医院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其中三级医院30所,二级医院60所,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67%医院血液透析室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77.78%医院区域标识清晰,超过90.00%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已经建立,90.00%医院的血液透析室每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机外部消毒,92.22%医院的血液透析室每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机内部消毒,100.00%医院血液透析室都开展了对初次透析患者检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感染指标,91.11%医院的血液透析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感染指标复查周期≤6个月,大多数医院血液透析室开展了环境卫生学监测。结论内蒙古自治区90所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强,需要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 ICU医务人员及家属疥疮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

    作者:张富玉;钱静;杨静;殷珺妹

    目的:探讨疥疮感染暴发的流行因素及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暴发的识别、调查、报告和应急处置能力。方法2015年8月某三甲医院内科IC U因1名医务人员感染疥疮,引起医务人员及家属医院感染暴发,对感染者及暴露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确定传染源及传播途径。采用边调查、边控制的原则,对所有被调查者进行全面筛查、评估、规范治疗及预防用药。结果本次调查IC U医务人员及家属共暴露人员421人,其中疥疮感染39人,感染率9.27%;首例感染者为传染源,医务人员工作服一起存放交叉污染是本次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通过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完善医院感染暴发上报流程,并对所涉及的科室人员及家属进行全面筛查、评估、规范治疗及预防用药,有效切断了感染的传播。结论疥疮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加强医务人员对疥疮感染疾病的认识,提高感染预防控制能力,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扩散。

  •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对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影响

    作者:孙建;徐华;张静;顾安曼;贾磊;孙珍;朱其凤;李卫光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因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为降低患者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减少其经济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医院住院患者共108例,将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54例患者为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39.3d,非感染组则为19.6d,差值为1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60807.6元,非感染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7543.4元,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差值为93264.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明显多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加快床位周转。

  • 脓毒症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瑶;黄勋

    脓毒症是病原体入侵或条件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所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当病情控制不佳时,可进展至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关于脓毒症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生物标记物研究很多,大约有200多种,本研究将就脓毒症诊断、预后判断相关标记物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 T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正五聚蛋白3(PTX3)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