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医用一次性灭菌包装材料及其质量的可靠性

    作者:苏静;王蓉

    带有灭菌指示色块的灭菌包装材料属于消毒产品,但是无纺布和皱纹纸目前既不属于医疗器械也不属于消毒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风险.1 医用一次性灭菌包装材料1.1 纸塑包装袋 纸塑包装袋一次性使用,无需回收,节约人工成本,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带有灭菌指示色块,便于辨别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 应用静脉留置针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作者:董彩虹;徐林忠

    临床使用的β-内酞胺类抗菌药物、多数头孢菌素类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试验表明,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细菌MIC时间的长短有关,这类抗菌药物常无明显抗菌药物后效应,必须每日多次(2~4次/d)给药可达到此目的,如果延长给药间隔,将无法保证有效率,不仅不能将细菌杀死,而且可使细菌产生选择耐药.如果严格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求,每天频繁反复的穿刺给药,患者从心理和肌体很难接受,患者不能配合治疗,不仅难于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也会导致细菌耐药增加.

  • 消毒供应科无菌物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曹力

    消毒供应科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在医院管理中结合风险管理理论,重视一次性无菌物品库、再生医疗器械灭菌包无菌间环境的管理,对其风险、复杂、隐蔽、危害严重的特点进行防范尤为重要.1 无菌物品存储与发放中存在的问题1.1 知识欠缺及细节防范重视不到位专职人员对于无菌间物品管理要求、消毒隔离、医院感染知识欠缺,规范原则不能与实际管理融会贯通,增加无菌物品再次污染的概率.

  • 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分析

    作者:桑琳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手术室的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区域.我院在启用洁净手术室后,使感染率降低,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将我院实施感染监管前后各10个月内进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切口感染率作为此项研究的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 血透留置导管出口湿敷溶液外敷的效果观察

    作者:何惠芬;许晓妹;毛晓红

    在血液透析中,深静脉导管置人作为血管通道被普遍使用.为了减少导管口和隧道的感染,2012年1-6月我科对42例行长期留置导管的血透患者,通过采用复合碘与百多邦外敷导管口消毒方法进行疗效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择我科自2012年1-6月行长期留置导管42例血透病例,导管出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红肿、疼痛、渗液、导管松动等感染症状.

  • 手术室医疗废弃物规范管理

    作者:李静

    加强手术室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对减少医疗活动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我科针对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储存、转运交接流程实施规范管理实践.1 成立手术室医疗废弃物管理小组成立了医疗废弃物管理小组,完善手术室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手术室护士、保洁员定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进修实习人员,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

  • 强化换药室管理对预防手术切口发生医院感染的作用

    作者:杨文艳;张会久;胡雅光;张素文;李文艳

    为加强换药室感染管理,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笔者回顾性对比了加强换药室管理前后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1 临床资料以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切口均为Ⅰ类切口,共收集626例伤口愈合资料.

  • 黄芩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作用

    作者:黄莹莹;陈一强;孔晋亮;阎萍;蔡双启;杜仲业

    目的 探讨黄芩素协同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生物膜体外模型;分为空白组、黄芩素组、阳性对照克拉霉素组、左氧氟沙星组、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组、黄芩素+左氧氟沙星组;两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低抑菌及杀菌浓度;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态.结果 17 5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培养3d和7d后可形成早期及成熟期的生物被膜;早期活菌计数结果显示,无论是早期或成熟期各组单独作用时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早期的黄芩素+左氧氟沙星组(7.19±0.12)log10 CFU/ml、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组(7.25±0.13)log10 CFU/ml,与空白组(7.88±0.10)log10 CFU/ml或左氧氟沙星(7.81±0.07)log10 CFU/ml单独作用组相比,活菌计数明显减少(P<0.05);成熟期的黄芩素+左氧氟沙星组(7.29±0.09) log10 CFU/ml、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组(7.36±0.11)log10 CFU/ml与空白组(7.89±0.12)log10 CFU/ml或左氧氟沙星(7.87±0.08)log10 CFU/ml单独作用组相比,活菌计数也明显减少(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无论是早期或成熟期药物组合作用组与单独作用组相比,死菌均明显增多.结论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具有破坏作用,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杀菌作用.

  • miRNA在不同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耐药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变化

    作者:叶韦玮;陈永新;金凌震;吴霜;陶兴飞;朱锦宏;何进科;陈湘义;楼莲青

    目的 观察miRNA在不同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耐药患者治疗期间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发生耐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服用药物不同,分为核苷类似药治疗组和干扰素治疗组各25例,利用荧光定量技术系统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血清中miRNA表达变化.结果 miRNA中let-7a、let-7f、miR-122、miR-223及miR-26a在核苷类似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表达量分别为(22.12±2.12)、(22.34±3.17)、(22.92±3.14)、1(5.27±2.28)、(17.35±2.98) fmol/L,在干扰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表达量分别为(21.31±2.05)、(21.23±2.12)、(21.72±2.18)、(13.87±2.17)、(16.28±1.87) fmol/L,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和停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miR-602含量随治疗延续逐渐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在干扰素治疗组耐药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低于在核苷类似药治疗组中的表达,但变化趋势一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NA在干扰素治疗组耐药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低于在核苷类似药治疗组中的表达,但变化趋势一致.

  • 膀胱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伟智;姚许平;温海涛;王钢;刘晓明;陈特磊;吴齐全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16/18型感染的关系,为探索膀胱癌新的治疗预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对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HPV感染检测,分析高危HPV16/18感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结果 65例膀胱癌组织中高危型HPV 16/18检测阳性有42例,阳性率为64.6%,3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高危型HPV16/18检测阳性有2例,阳性率为6.7%;膀胱癌组织中高危型HPV16/18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T2-T4、G3、淋巴结转移组高危型HPV16/18检测阳性率分别明显低于Tis-T1、G1-G2和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结论 HPV16/18感染可能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病,并对膀胱癌的恶性程度与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EB病毒DNA监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重要性研究

    作者:吴雪梅

    目的 探讨EB病毒DNA监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病情的评估.方法 收集儿科2011年6月-2012年8月治疗的IM患者66例,入院2d及7d荧光定量PCR检测EB病毒DNA的表达.结果 入院2d检测EBV-DNA阳性率为89.4%、7d检测阳性率为9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EBV-DNA拷贝数的患儿肝脾肿大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热程在1×103~1×105、1×105 ~1×107和>1×107组分别为(6.12±3.22)d、(7.43±4.65)d和(9.16±5.24)d,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BV-DNA拷贝数的患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EBV-DNA可以用于IM的早期诊断以及患儿病情的评估.

  • C-反应蛋白、新蝶呤水平与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岚;胡志英

    目的 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新蝶呤(Npt)水平与亚临床感染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剖宫产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40例为试验组;同期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40例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入院后抽取静脉血3 ml,胎盘娩出后取胎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血清中CRP、Npt水平.结果 试验组孕妇血清CRP(4.55±1.72)mg/L和Npt(15.06±5.05) nmol/L,均高于对照组(3.14±1.16) mg/L和(10.29±3.96) nmol/L(P<0.05);试验组孕妇血清CRP和Npt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r=0.346,P<0.05);两组80例孕妇胎膜病理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38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9例),血清CRP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16%和52.38%,而Npt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和61.90%.结论 孕妇血清中CRP和Npt水平与亚临床感染足月胎膜早破有相关性,通过检测孕妇血清CRP和Npt水平间接反应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孕妇和宫内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

  • 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与LAP-2型β-内酰胺酶分子对接研究

    作者:原鸿雁;孙强;尹晶平;高晶晶;苏兆亮;糜祖煌;王胜军;许化溪

    目的 检测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LAP-2型β-内酰胺酶分子对接情况,以了解LAP-2型β-内酰胺酶对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水解活性.方法 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均为PCR法,在SWISS-MODEL利用PDB数据库作同源建模获得LAP-2型β-内酰胺酶的受体分子3D结构,使用ArgusLab4.1软件中的DOCK模块作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和克拉维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LAP-2型β-内酰胺酶分子对接.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中18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阳性率为90.0%,其中TEM阳性率50.0%,CTX-M-1群阳性率65.0%,LAP阳性率5.0%,LA T/CMY阳性率5.0%,OXA-1群阳性率25.0%;LAP-2型β-内酰胺酶催化效率高的为阿莫西林.结论 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和1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LAP-2型β-内酰胺酶对接的结合自由能,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结合自由能下降为前3位.

  • 国内首次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

    作者:屠涌涛;肖美英

    目的 调查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10种B类β-内酰胺酶基因、2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4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以及膜孔蛋白oprD2基因.结果 2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率,TEM为90.0%、CARB为100.0%、KPC为5.0%(经测序和BLASTn比对,确认为KPC-2型)、OXA-10群为10.0%,膜孔蛋白oprD2基因均为缺失.结论 2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存在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缺失是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查出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致病因子的检测

    作者:林琳;王晶

    目的 了解医院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HA-MRSA)和社区相关性MRSA (CA-MRSA)的相关致病因子及其分布规律,为医院关于MRSA的感染学控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分离的53株MRS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MRSA中杀白细胞毒素(PVL)及α-溶血素(α-HL).结果 临床分离的53株MRSA中,PVL毒素15株CA-MRSA中5株阳性,阳性率为33.3%,38株HA-MRSA中1株阳性,阳性率为2.6%,(P≤0.05);15株CA-MRSA进行α-溶血素检测,其中9株阳性,阳性率为60.0%;38株HA-MRSA,其中23株阳性,阳性率为60.5% (P>0.05).结论 PVL毒素和α-溶血素是MRSA主要的致病因子,在携带率方面,CA-MRSA比HA-MRSA更容易携带PVL毒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α-溶血素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立体防护在医院普通病房感染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作者:方群;章玲玲

    目的 观察立体防护在医院普通病房感染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医院普通病房感染管理水平.方法 从2009年1月-2012年6月医院随机选择外科、骨伤科普通病房采用立体防护,期间住院的手术患者12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前期12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立体防护实施前后病房空气洁净度、患者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立体防护实施后对空气、医护人员人、电器、桌面等监测合格率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防护实施后1280例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22例,分别为切口、肺部及其他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2%;实施前1280例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98例,医院感染率为7.66%;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防护措施应用于普通病房感染管理中可明显提高空气及物品清洁度,对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作者:郑连央;张亚丽;黄静;项崇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2011-2012年医院新生儿病房的3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加强病房感染管理措施后,统计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实施管理措施后,300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5例,感染率为5.00%;其中肺炎5例、口疮1例、肠炎3例、皮肤感染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结论 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要从源头抓起,完善领导管理制度,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提高医务人员卫生消毒意识行为,做好环境及物品的消毒工作,对症解决问题,为新生儿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

  • 临床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作者:谭易平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措施.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和调查方法,对医院2010年16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自我防护意识差,对职业暴露危害认识淡漠的现状;在医疗安全知识的掌握方面,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知识掌握率为85.0%,医院感染、职业危害预防知识的掌握率只占38.8%,规范洗手方法的掌握率仅占20.0%,其余知识的掌握率均<50.0%;锐器伤调查显示,以玻璃瓶划伤、针刺伤为主,分别占18.1%、10.0%;自我防护行为调查,其中工作服及时清洗与消毒、非无菌操作戴口罩这2项做得较差,其余项目也未达到100.0%满意.结论 应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 定期培训在改善手术室工作人员感染知识掌握的效果研究

    作者:胡玉琴

    目的 观察定期培训在改善手术室工作人员感染知识掌握及意识中的效果,从而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感染知识掌握率.方法 对医院手术室员工定期培训后,培训前后统一参加考试,统计合格率,技能操作采用先培训后现场随机抽考.结果 培训前参加考试共82人,理论操作考试合格57人,合格率为69.5%;培训后参加考试共82人,理论操作考试合格78人,合格率为95.1%;技能操作考试合格76人,合格率为92.68%;培训后较培训前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培训可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感染知识掌握率,加强业务操作技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 消毒供应室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作者:黄清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以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比较2011年7-12月(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和2012年1-6月(采用强化管理模式)两个时间段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指标.结果 2012年1-6月清洁抽查合格率98.61%、包装月抽查合格率83.33%、卫生学检测合格率100.00%,明显优于2011年7-12月的清洁抽查合格率96.89%、包装月抽查合格率72.22%、卫生学检测合格率91.67%,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强供应室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刘蔚群

    目的 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干预效果,探讨感染控制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方法 以2011年2-4月采取传统管理方式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以5-7月采取医院感染控制干预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手术室及相关环节管理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率为3.07%,对照组为9.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也是医院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重点部门,通过有效实施控制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及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

    作者:陶华;李高亮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和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消毒供应中心的38名工作人员,对其进行1年半的跟踪调查,采用填写问卷的方法了解前一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的优良程度、感染例数等信息;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引入中心管理中,6个月后对中心工作人员重复上述问卷调查,统计两次调查的结果,对比前后感染意识及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在引入人性化管理模式后,工作2h后洗手前细菌数平均为(18.04±2.47) CFU/cm2,洗手后为(3.10±1.02) CFU/cm2,明显少于之前的(21.47±6.14)、(6.05±2.13)CFU/cm2;引入人性化管理后,1年内中心总感染频次为104次,人均2.47次/年,明显少于之前总数143次,人均3.41次/年,各数据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入人性化管理模式后,中心内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有了大幅提高,感染率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值得推广.

  •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对带状疱疹感染患者护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作者:施苏媚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对带状疱疹感染患者护理工作的影响,为减少与控制带状疱疹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258例带状疱疹感染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护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随机选取79名护士进行带状疱疹感染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 带状疱疹感染患者护理工作影响相关因素包括治疗与护理持续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79名护士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前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护士对带状疱疹病因知识、感染因素、患者临床表现、感染危害、护理措施和医院感染防治知晓率教育前分别为46.8%、44.3%、51.9%、31.6%、44.3%和40.5%,教育后分别为86.1%、81.0%、89.9%、81.0%、87.3%和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的护理操作可大程度的减少或消除带状疱疹感染.

  • 冲洗液预防泌尿科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钢;温海涛;朱伟智;金志昌;刘晓明;陈特磊;吴齐全;姚许平

    目的 观察冲洗液对泌尿科室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月泌尿科收治的68例泌尿系疾病手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冲洗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冲洗液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留置导管部位推注0.9%氯化钠冲洗液,收集两组患者术后24、48、72h的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阳性率,评价冲洗液的预防效果.结果 冲洗液组与对照组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4、18例,阳性率为11.76%、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2,P<0.05);冲洗液组有2例大肠埃希菌感染,对照组有13例大肠埃希菌感染.结论 采用0.9%氯化钠冲洗液对术后留置引流管进行冲洗,明显降低了逆行感染细菌的发生率,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氯己定醇脱碘在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的应用效果

    作者:胡静波;孙杰;尚蔚;任慧;孙培龙;杨世杰

    目的 探讨氯己定醇脱碘在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的效果,以预防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将骨科住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手术部位皮肤常规2%碘酊消毒后,用2%氯己定醇进行脱碘;对照组常规2%碘酊消毒后,应用75%乙醇脱碘;两组分别于消毒前、消毒后30 、60 min作细菌学检测,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手术部位皮肤细菌菌落的影响.结果 消毒后30 min细菌达标率试验组为100.00%、对照组为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后60 min细菌达标率试验组为92.5%、对照组为5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己定醇脱碘可提高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达标率.

  •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ICU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

    作者:王春英;黄淑群;房君;陈琳;王锡唯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ICU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的应用效果,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 品管圈小组成员现场观察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对错误的洗手方法通过脑力激荡及柏拉图等品管工具分析存在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干预,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62.4%上升至93.3%,戴手套后洗手正确率由25.1%提高至8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建立洗手习惯的“知-信-行”链条,提高洗手正确率.

  • 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的感染控制管理

    作者:周静;杨亚南;潘立茹

    目的 探讨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的感染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医院50例腹部手术并发肠外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并对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平均腹腔双套管冲洗时间21.8 d,未发生腹腔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医院感染3例,感染率6.0%,其中切口感染率4.0%,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2.0%.结论 加强腹腔双套管冲洗的感染控制管理可有效地降低腹腔感染的并发症,提高腹腔严重感染手术后的治疗效果,避免医院感染.

  • 儿科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分析及预防

    作者:李志芳;代桂芝;夏雯虹;周柳英;徐丹

    目的 分析儿科血液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血液病房2237份血液病患儿住院病历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237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218例,医院感染率9.75%,其中<1、1~3、3~7岁和>7岁患儿感染率分别为19.05%、8.89%、8.31%及8.60%,不同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肠道、血液及皮肤感染,分别占49.08%、15.60%、12.84%、7.80%和5.96%;细菌学共有54例阳性标本检出,其中血液标本数量居首位,感染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占92.59%;前5位感染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25.93%、16.67%、9.26%、9.26%和9.26%.结论 儿科血液病房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预防控制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 超声心动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玉芬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186例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心动检查对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心动示主动脉瓣附着赘生物所占比例为27.96%,二尖瓣附着37.63%,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混合附着18.82%,三尖瓣附着14.52%,肺动脉瓣附着10.75%,与手术所见无明显差异;瓣膜反流、瓣膜穿孔等与术中所见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心动分辨率较高,对于微小赘生物以及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瓣膜结构损害的检出率较高,有助于了解心脏基础疾病.

  • 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蒋秀娥;顾建芬

    目的 调查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感染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术后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5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及绍兴市人民医院行ERCP治疗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各80例,通过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腹痛等统计分析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ERCP术后高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4例占5.00%、胆道感染8例占10.00%、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3例占3.75%、胆道感染3例占3.75%、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未出现与ERCP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另外5例术后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但无腹痛;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发胆道感染10.00%,低位胆道梗阻为3.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高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提示高位胆管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更易发生感染,因此,术前术后应做好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 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卢宇;王姝;杨枫

    目的 探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口腔修复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20例患者,对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治疗过程中的空气质量、器械消毒灭菌、废物处理和易感人群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HBsAg阳性患者有42例,阳性率为35.0%;未感染组治疗过程中诊室空气中细菌平均数量为(2.3±0.2)CFU/m3,感染组(3.5±0.3)CFU/m3;器械表面的细菌数量,感染组(102±11) CFU/cm2,未感染组(62±13) CFU/cm2;感染组易感人员24例,未感染组2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过程中未感染组的废物处理要优于感染组.结论 空气质量、器械消毒灭菌、垃圾处理和易感人群等因素均与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密切相关,必须严格执行口腔修复科技术操作规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才能降低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发生率.

  • 2011-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曾成惠;何山;李雪梅;张晓春;陈江

    目的 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床旁逐个调查和查阅在架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现患率调查表,对2011年9月9日和2012年2月28日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与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40%与3.89%,例次感染率为2.40%与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占77.35%,其次为泌尿道占6.90%,皮肤软组织占3.95%;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和肾内科;多药耐药菌在医院感染病原菌中的比例分别为35.3%和32.1%,限制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36.9%和54.8%;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5.2%和52.0%.结论 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监测与干预,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手术中对炎症及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

    作者:邓若熹;张晟;张锦枝;吴新海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中对肺癌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炎症状态及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将44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术中采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单肺机械通气,联合组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术中肺脏组织标本匀浆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结果 OLV后所有患者血清IL-1β、IL-10以及TNF-α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在60 min及90 min,联合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90 min联合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肺组织匀浆中MDA、MPO以及X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OLV治疗时具有肺脏保护作用,可使肺组织炎症及氧化应激程度显著降低.

  • 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明华;华莉;王晓治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组加用白细胞介素-2皮下注射,疗程48周.结果 在治疗12、24周时,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1.43%、28.57%,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0、8.57%,对照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57%、22.86%,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0、5.7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8.82%、41.18%,对照组为33.33%、1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药治疗,安全性高.

  • 真菌感染致严重支气管哮喘3例报道

    作者:张平骥;夏国光;戴丽;卞婧;张运剑;张冰;王艳霞;王卓

    目的 探讨真菌感染导致严重支气管哮喘发作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科2010年3月-2011年7月收治的3例真菌感染致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81、71、69岁,哮喘病史10~40年;患者均表现为反复哮喘急性发作,均接受长时间大剂量吸入激素、β-受体激动剂和全身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效果不明显;血气分析均表现为2型呼吸衰竭,其中1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痰培养均>2次结果为烟曲霉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阳性;患者血清IgE监测均<1000 IU/ml;3例患者胸部CT均未出现支气管扩张表现,2例见多发肺内浸润影、空洞及胸膜下结节,1例CT未见异常;患者均为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临床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1例两性霉素B治疗及另2例给予伏立康唑;3例患者抗真菌治疗6~8周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ACT评分20~25分,复查痰培养未再发现真菌生长.结论 对于反复急性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同时长时间大剂量吸入激素或口服激素,常规抗感染平喘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可能,及时合理抗真菌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 胎膜早破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钱海芬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PROM)与阴道炎症的相关性,为PROM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医院产科的病历资料848份,将其分为胎膜早破组(PROM组)143例和对照组(非胎膜早破组)705例,统计分析各组阴道炎症的发生率.结果 PROM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年龄、孕次和产次等一般临床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周在PROM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和对照组阴道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4.7和5.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ROM产妇中具有较高的阴道炎发病率,阴道炎可能是PROM的重要发生原因.

  • 中风后遗症患者留置导尿致医源性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作者:朱秀明;余朱燕;陈海静

    目的 观察中风后遗症患者留置导尿后不同护理方法下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将中医科住院的中风后遗症行留置导尿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感染监测管理,观察术后尿道感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两个周期监测,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后3、5、7d接口处及尿道口检测细菌阳性率分别为6.00%、10.00%、17.00%、22.00%、27.00%、32.00%,试验组3、5、7d接口处及尿道口检测细菌阳性率分别为0、1.00%、3.00%、8.00%、12.00%、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个周期末监测细菌感染情况,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后3、5、7d接口处及尿道口检测细菌阳性率分别为12.00%、16.00%、24.00%、28.00%、36.00%、48.00%,试验组3、5、7d接口处及尿道口检测细菌阳性率分别为0、2.00%、4.00%、12.00%、16.00%、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导尿后进行规范性护理,有利于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 腹部带蒂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临床观察

    作者:朱玉花;王俊波;张全英

    目的 比较腹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手外伤后创面感染且骨外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0例,Ⅰ组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Ⅱ组患者行足背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4.73%,Ⅱ组为6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23.5)min,短于Ⅱ组(189.3±36.9)min;Ⅰ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9.5±3.2)d,长于Ⅱ组(19.4±1.2)d;Ⅰ组患者手术次数为(2.2±0.8)次,大于Ⅱ组(1.0±0.2)次;Ⅰ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为(12 324.6±145.2)元,高于Ⅱ组(8734.2±45.6)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52.63%,Ⅱ组为73.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手外伤创面感染及骨外露的修复治疗,带蒂皮瓣术后成活率较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而游离皮瓣修复可实现外形和功能的良好恢复,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灵活选择.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童三香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消化性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300例老年HP感染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消化性溃疡分为两组,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HP感染的老年患者中,有80例老年患者出现消化性溃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溃疡患者平均年龄(68.7±4.7)岁,明显高于未发生溃疡患者的(63.1±3.0)岁,且吸烟史、饮酒史、药物治疗史、生活规律及体重指数与HP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知识及单因素分析结果,对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既往有吸烟史是HP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生活规律是其保护因素,可以减低HP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风险(P<0.05).结论 HP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受到年龄及吸烟史的影响,而生活规律的老年HP感染患者,其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较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

  • 肝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金璐

    目的 分析肝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该类感染发生的措施.方法 选取210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进行分组比较相关指标,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既往吸烟患者占42.55%,既往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患者占53.19%,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占23.40%,术前进行深静脉穿刺患者占36.17%,均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占21.28%,低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为(7.2±1.4)d,手术时间为(186.4±32.5)min,术中气管插管时间(162.1±17.8)min,术中出血量为(1264.8±150.7)ml,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为(12.5±4.5)d,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5±2.4)d,均大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术前进行深静脉穿刺、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不使用镇痛泵、术后长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和使用呼吸机均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 2008-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罗柳荣;刘滨;周丽芳;黄敏容;周敏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感染病原菌的变化趋势,以促进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医院2008-2011年某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次共调查住院患者5045例,医院感染237例,感染现患率为4.74%;ICU、神经外科、血液内科等为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送检率平均31.21%,共检出感染病原菌11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7.2%,革兰阳性球菌占19.8%,真菌占12.9%;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预防用药逐年下降,一联用药比例为74.16%.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趋于合理,ICU、神经外科、血液内科及下呼吸道感染仍是今后医院感染工作监控的重点科室及重点部位.

  • ICU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定植影响因素

    作者:李春辉;吴安华;艾宇航;刘文恩;明广峰;刘志勇;马新华

    目的 了解某院ICU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的定植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MDROs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1月-2009年4月入住某院ICU的67例患者鼻前庭和直肠拭子进行筛查培养及细菌鉴定,采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患者共有37例发生MDROs定植,总定植率为55.22%;其中入ICU前MDROs已定植17例,住ICU期间新增定植20例;肛拭子定植MDROs均为肠杆菌科细菌,入ICU前定植率为12.69%,入ICU后定植率为44.74%,入ICU后定植率明显高于入ICU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前庭拭子定植MDROs为MRSA,入ICU前后定植率分别为0、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ROs新增定植组患者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碳青霉烯类或含酶抑制剂药物与未新增定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ICU时间长是影响患者MDRO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住ICU后MDROs定植率明显升高,住ICU时间长是导致其定植率明显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ICU住院时间可减少MDROs定植,降低MDROs感染率和防止暴发流行.

  • 2009-201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建萍;钟春燕;沈琳;裘新民;康云平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的分布,以便采取针对性高危行为干预措施,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9-2011年96例确诊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医院2009-2011年HIV检测的69 885例患者中,HIV检出96例,检出率为0.14%;感染者男性88例,女性8例,年龄<30岁46例占47.91%,未婚者51例占53.13%,大专以下学历者74例占77.08%,感染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共94例,占97.9%;注射吸毒与输入血液制品感染各1例;性传播中男男同性恋46例,双性恋19例,多性伴异性恋33例.结论 2009-2011年医院HIV感染人群以<30岁、未婚、低学历者为主,男男同性恋间的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加强对该类人群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意义重大.

  • 全胃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傅红飞;寿月清;周月红

    目的 研究全胃肠外营养患者(TPN)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12月45例经TPN治疗住院患者,选取经TPN治疗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者为感染组;无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选取的45例经TPN治疗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总发生率为15.56%;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年龄、TPN治疗时间、置管时间、置管类型、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是否入住ICU治疗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TPN治疗患者出现CVC-RI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TPN治疗时间、置管时间、置管类型、是否入住ICU治疗;其中年龄≥60岁占85.71%,TPN治疗时间≥5d占71.43%,置管时间≥4周占71.43%,使用三通管占71.43%,ICU治疗占71.43%.结论 通过了解经TPN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出更加针对性的治疗,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 城区非孕妇女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黄柏丽;宣柏云

    目的 调查城区非孕妇女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城区554例非孕妇女进行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检测,按1∶1配比法选取未感染者作为参照对象.结果 554例非孕妇女中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51例,感染率为9.21%;年龄30~39岁组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率高,为12.29%;结婚0~10年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率高,为12.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结婚<20年、环境高温、妇产科手术、人流史与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人流史、妇科手术史是导致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对非孕妇女妇科疾病的检查,能有效地降低阴道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率.

  • 小儿肾盂积水术后尿路感染病原学分析

    作者:艾方;张会敏

    目的 了解医院小儿肾盂积水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情况,提出预防干预措施,为临床预防及减少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164例术前排除尿路感染的行肾盂积水手术治疗的患儿在术后7d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术后共有113例患儿发生尿路感染,感染发生率68.90%,其中男性76例,感染率为62.81%,女性37例,感染率为86.05%,不同性别尿路感染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菌株11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18.10%,革兰阴性杆菌94株,占81.04%,真菌1株,占0.86%;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分别占54.32%、11.21%、10.34%;检出多数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苯唑西林、头孢唑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相对敏感,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耐药性.结论 小儿肾盂积水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应在术后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针对性进行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以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兵;张崇移;李铭芬

    目的 调查诸暨市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研究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以探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新手段.方法 对在诸暨市医院行宫颈筛查的3153名女性,进行HPV、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及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分析HPV感染状况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HPV检出阳性946例,感染率30.0%;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宫颈正常、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 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CINⅡ-Ⅲ)及宫颈癌中HPV检出率分别为25.4%、31.6%、74.7%、97.4%,显示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以宫颈正常组为对照,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的OR值分别为1.8、29.8、47.4;CINⅡ-Ⅲ、宫颈癌>二重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及CIN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诸暨市女性宫颈HPV感染较高,以HPV16、HPV18和HPV58型为主,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高度相关,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 中心静脉置管带管出院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

    作者:童小凤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 月-2012年7月医院92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感染预防意识、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及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 大专及以上和高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和2.63%,均低于其他患者,预防意识较高率分别为87.50%和86.84%,均高于对照组,预防知识掌握较佳率为81.25%和81.58%,均高于对照组,经针对性健康教育后,所有患者的感染预防意识、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预防意识及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较低是影响PICC带管出院患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应给予重点健康教育.

  • 内科住院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孙明月

    目的 探讨内科住院患者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20例医院内科系统的住院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相关信息,根据病情所有患者均给予PICC,根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PICC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6.7%;其中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0例,8株分离菌中4株为革兰阳性菌、3株为革兰阴性菌、1株为真菌;2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局部定植16例,局部感染3例,菌血症1例;PICC发生感染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管径≥16G、导管多腔、有糖尿病史、使用抗菌药物分别为(10.0±1.2)d、70.0%、70.0%、75.0%、70.0%,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6.2±1.3)d、45.0%、45.0%、50.0%、45.0%,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29.0±3.2)g/L明显低于未感染组患者的(36.9±4.2)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PICC发生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管腔的增加、合并糖尿病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低下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对上述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

  • 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张逸;陈光耀;许新民;胡文豪

    目的 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为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概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行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尿管留置时间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密闭式引流系统处理,对照组患者鼓励患者多饮水,帮助生理性膀胱冲洗与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48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及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措施的临床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4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过高、住院时间长及留置尿管时间较长等是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给予密闭引流系统,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 36例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医院感染调查

    作者:李家仁;李强;张弦;李志家;陈力;洪诗哲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507例,选取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6例为观察组,对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对比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5%,>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7%;≤60岁患者占总数的25.0%,>60岁患者占总数的75.0%;观察组的尿管留置时间为(12.1±2.5)d,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5±1.9)d,另外留置时间>10 d患者均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应尽量减少尿管的留置时间,同时注意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杨双梅;马世江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全身麻醉施行手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对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年龄、麻醉方式、手术种类;>60岁的老年患者36例,占45.0%,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中,全身麻醉、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分别为44、20、16例,各占55.0%、25.0%、20.0%;神经系统疾病和胸部、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别为40、20例,各占总疾病的50.0%和25.0%.结论 应加强对麻醉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朱东兴;戴平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预防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40例择期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B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拔管后5 min 2个时相监测呼吸功能变化: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分钟通气量(MV);术毕停药后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术后第3天监测两组患者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白细胞>15×109/L,检查胸部X线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拔管后RR、MV、SpO2较麻醉前有较显著的变化(P<0.05),而A组变化不大,两组拔管后RR、MV、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停药后观察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者(P<0.05);术后第3天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发热(>38℃)、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白细胞>15×109/L、胸片见炎症改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加自控硬膜外镇痛更加有利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恢复,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 孕期妇女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调查

    作者:沈醒杭

    目的 了解孕期妇女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病原菌感染分布,为临床防治孕期阴道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期妇女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组),其中115例为早孕组,104例为中孕组,109例为晚孕组,并且选取同期门诊行体检的育龄期妇女100例作为对照(非孕组),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确定有无滴虫性阴道炎(TV)、真菌性阴道炎(VVC)、细菌性阴道炎(BV).结果 孕妇组阴道炎发病率29.57%,非孕组发病率19.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感染病原菌不同,孕妇组TV、VVC、BV感染率分别为2.44%、8.54%、18.60%,非孕组感染率分别为5.00%、6.00%、8.00%,TV、VVC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V感染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发病率早孕组29.57%,中孕组29.81%,晚孕组29.36%,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孕组TV、VV、BV感染率分别为0.87%、9.57%、19.12%,中孕组感染率分别为2.88%、9.62%、17.31%,晚孕组感染率分别为3.67%、6.42%、19.27%,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与非孕组阴道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VVC、BV感染率在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与非孕组之间分别比较,TV、VVC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妇女阴道炎发病率较非孕妇女有所增加,并且以BV感染率升高更为明显.

  •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灵君;张涛;狄华君;陈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分析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接受全麻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962例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收集的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后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对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史、麻醉通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有无镇痛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459株,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52.51%、9.58%、9.15%、6.97%、6.10%;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显示出不同敏感性,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度高是阿米卡星,敏感率为68.88%,而氨曲南敏感度低为36.10%;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吸烟史、肺部手术、基础疾病、麻醉通气时间以及术后拔管时间.结论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治疗时应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当发生感染后,应结合药敏试验进行抗菌药物选择.

  • 小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金益梅;黄爱蓉;何时军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以期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病患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11年9月3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研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等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2例患儿中死亡13例,病死率40.63%;细菌学检出病原菌32株,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7.49%、15.62%、12.50%和9.38%;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值、血糖、血小板计数、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抗菌药物应用不当、CRP、白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值、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乳酸水平升高、合并MODS以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 高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凌;杨莹

    目的 比较高剂量与低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将62例并发VAP的ARDS应用盐酸氨溴索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在相同的支持对症处理及抗感染基础上,低剂量组予以盐酸氨溴索30 m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2次/d,静脉滴注;高剂量组则予300m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2次/d,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1周后,高剂量组患者PaO2、PaO2/FiO2及CL分别为(95.7±11.8) mm Hg、(357±30.4) mm Hg、(88.4±19.2)ml/cm H2O均较治疗前升高,也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84.4±10.5) mm Hg、(249±26.7)mm Hg、(65.3±14.7)ml/cm H2O;高剂量组RAW、PIP分别为(33.1±6.0)cm H2O/(L·s)、(21.5±6.7)cm H2O较前降低,且与低剂量的(39.4±7.5)cm H2O/(L·s)、(28.6±7.0)cm H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分别为(7.2±2.5)d、(12.7±3.3)d,细菌清除率更高,分别为8 8.33%、67.24%,死亡率分别为32.26%、4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剂量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并发VAP的ARDS患者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抗菌药物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其细菌清除能力,但对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 456例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周发为

    目的 了解恩施地区儿童腹泻与轮状病毒关系,为地区儿童腹泻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56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型轮状病毒快速检测.结果 所有患儿A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41.7%,以<1岁组和1~3岁组为高,感染率分别为44.4%、66.6%;所有感染A型轮状病毒患儿中<1岁组约占42.1%,1~3岁患儿组约占52.6%,合计超过所有阳性患儿的94.7%;感染发病与季节变换相关,秋冬季高发.结论 地区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与国内外流行病学分布一致,为当地儿童腹泻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林根友;谢海萍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对8012例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形态表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共1121例,其中A组(单纯萎缩性胃炎)共532例,B组(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共589例;A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385例,诊断符合率为72.37%;B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505例,诊断符合率为85.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54例,不典型增生56例;B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94例,不典型增生10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p感染307例,感染率为57.71%;B组患者Hp感染429例,感染率为72.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以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诊断率高于单纯萎缩性胃炎,且其合并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Hp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治疗和随访.

  • 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分析

    作者:江子芳;杨方英;吴婉英;俞新燕;高利琴;王慧勤

    目的 明确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964例置管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及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0.42%,21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置管部位及导管尖端病原菌培养阳性,占66.67%,7例患者无局部感染症状,占33.33%;21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感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47.62%,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33.33%,真菌4株占19.05%,主原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3.81%、14.29%、14.29%;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7d、留置部位为贵要静脉是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随访、增加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腹腔镜治疗继发不孕症患者盆腔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甘桂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继发不孕症患者盆腔感染的临床疗效,了解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2月医院收治的继发不孕症患者356例,行腹腔镜诊治共300例患者,其中盆腔感染的为259例,250例参与术后随访(随访期12~36个月),观察其手术类型及术后妊娠率.结果 250例中盆腔炎、盆腔粘连、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盆腔炎合并盆腔粘连、盆腔粘连合并输卵管炎、盆腔炎合并输卵管炎分别为40、35、28、17、50、42、38例,分别占16%、14%、11.2%、6.8%、40.0%、16.8%、15.2%;其中盆腔粘连松懈术、输卵管造口术、同时行两种手术的分别为120、71、59例,分别占48.0%、28.4%、23.6%;其中126例妊娠50.4%,妊娠时间为术后4~25个月,75例在术后1年内妊娠占30.0%.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提高继发不孕症盆腔感染患者的妊娠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杨永杰;郝光

    目的 了解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有关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医院2011年1-12月ICU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结果 217例ICU住院时间>48 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1例,感染率为14.29%,日感染率为0.4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1.61%,其次为血液、泌尿道,分别占32.26%、9.68%;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居首位,感染率为9.94%;中心静脉置管和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次之,感染率分布为6.10%和1.85%;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4014份,培养阳性菌株3053株,阳性率为76.06%,其中革兰阴性菌2299株占75.30%,革兰阳性菌627株占20.54%,真菌127株占4.16%,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4.03%、22.76%、16.41%.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医院感染以3种导管留置患者为主,目标性监测可针对3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实施全程管理,重点干预诊疗操作中的医疗行为,对预防控制ICU患者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使用的感染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因此,目标性监测是减少医院感染的科学监测方法.

  • 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欧萌萌

    目的 调查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1月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11.23%,好发部位以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40.74%、23.15%、12.04%;呼吸道感染好发于春、秋、冬季,胃肠道感染与泌尿道感染好发于秋季;常见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9.63%、23.15%、19.44%.结论 老年精神科患者的医院感染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老年精神科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能力,降低医院感染率.

  • 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尚秀娟;程爱斌;安立红;董善俊;吴玉芳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状,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2011年出院患者病历38 722份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113例,感染率为2.87%,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ICU占15.54%、神经外科占9.81%及血液科占7.04%;感染部位居首位的为下呼吸道305例,占47.29%;革兰阴性杆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68.66%,其中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6.74%、14.75%、10.60%.结论 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重点部位及重点环节的监测力度,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残胃病变与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作者:伍小青;刘慧燕;陈晓君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残胃病变患者42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残胃病变中胆汁反流占57.1%;幽门螺杆菌阳性占40.5%,胃癌、胃溃疡和残胃炎各组之间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毕Ⅱ式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毕Ⅰ式(P<0.05),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毕Ⅰ式(P<0.05);术后1年内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8%和27.3%,显著低于1年后的85.0%和55.0% (P<0.05).结论 合理选择术式避免胆汁反流,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有效方法.

  • 胃癌及胃息肉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变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常廷民;李秀敏;范颖英

    目的 观察胃癌、胃息肉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FHIT)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腺瘤性胃息肉、高分化胃癌、低分化胃癌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采用快速尿酶法检测组织的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炎、胃息肉、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71.7%、35.0%,HP感染率分别为40.0%、53.3%、83.3%,三者之间两两比较,P<0.05;癌组织中HP阳性50例,FHIT蛋白同时阳性12例;HP阴性10例,FHIT蛋白同时阴性1例;HP阳性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4.0%,显著低于HP阴性组治中的90.0%;相关分析发现,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与HP感染呈负相关(r=-2.146,P<0.05).结论 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逐渐降低,HP感染率逐渐增高,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闵小春;甄燕;罗少锋;王威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分布及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1年1-12月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的分离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 GN卡或API 20NE板条进行细菌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303株,其中ICU检出率高为26.7%,以痰标本的分离率高为58.1%,其次为伤口分泌物27.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高为83.2%,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低,在20.2%~43.6%;ICU敏感率均低于其他病区,其中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2株,主要来自ICU占68.2%.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耐药菌株蔓延.

  • ICU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胡锡仙;张特

    目的 探讨ICU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分析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1月ICU68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采用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份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1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4株占67.8%,革兰阳性菌21株占16.9%,真菌19株占15.3%;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7.4%、16.9%、12.9%、11.3%、11.3%;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100.0%;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强,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有一定耐药性,对酮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耐药率均为0.结论 ICU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应加强早期的病原菌检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探讨

    作者:刘佳;刘泽秀;王伟;王军

    目的 调查鄂西山区医院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内科病区预防、控制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年龄≥60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和新规则进行操作与评价;采用WHONET 5.4-5.5版本分析数据.结果 共分离247株病原菌,分离率居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5.9%、肺炎克雷伯菌占16.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0%、鲍氏不动杆菌占14.6%、白色假丝酵母菌占8.1%、大肠埃希菌占7.3%;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达10.9%、13.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0.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8.6%;但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 鄂西山区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采取干预措施,延缓和控制细菌耐药率快速增长的不利局面.

  • 151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金必文;扬丽;丁金龙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NG)耐药性,以了解NG的耐药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淋病疑似患者宫颈分泌物NG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纸片选用5类7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β-内酰胺酶测定采用产色头孢硝噻吩纸片法.结果 151株NG对大观霉素的耐药率低为6.0%,其次是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3.2%~17.2%;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4.8%、78.8%和72.8%;耐药模式以3耐、2耐的构成比高,分别占39.7%、32.4%;全敏感和全耐药的仅占6.0%和1.3%.结论 大观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因耐药率太高,已不适合作为一线药物使用;鉴于NG的耐药性变化较快,应加强细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缓NG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 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作者:李靖;党歌

    目的 分析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断、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自2003-2010年气管支气管异物继发肺部感染患者113例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其结果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 气管支气管异物继发肺感染的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敏感率为100.0%,对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72.3%,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为18.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为100.0%,对头孢噻肟敏感率为61.1%,而对头孢唑林的敏感率仅为16.7%;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对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为71.4%,而对氨苄西林敏感性低,仅为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感染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效果好,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则对亚胺培南比较敏感,说明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依旧是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继发肺部感染的后手段.

  •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许健波;朱以军;单小云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1年1-12月6718例胃镜标本中分离的4676株Hp,分析其对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等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6718例标本中Hp检出率为69.6%;6种抗菌药物甲硝唑耐药率高,达95.8%,其次为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分别为21.3%和18.9%,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均<1.0%.结论 Hp对甲硝唑耐药率高,甲硝唑不应作为治疗Hp感染的一线药物;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等抗菌药物耐药性低,可在治疗Hp感染中首选.

  • 肝癌患者腹水肠球菌属感染及耐药研究

    作者:王步补;阮战伟;王晓峰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腹水肠球菌属感染现状及其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07-2012年医院住院的肝癌患者腹水培养检出的157株肠球菌属,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对住院的475例肝癌患者进行腹水培养,检出肠球菌属157株,其中粪肠球菌72株占45.86%,屎肠球菌47株占29.94%,铅黄肠球菌27株占17.20%,鹑鸡肠球菌9株占5.73%;肠球菌属对四环素、利福平耐药率均>75.0%,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90.0%,另外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比例近50.0%;屎肠球菌仍旧是耐药性严重的肠球菌属.结论 肝癌患者腹水肠球菌属感染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铅黄肠球菌等较为少见的肠球菌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多药耐药和高耐药现象相当严重.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研究

    作者:周铭;刘学政;董虹

    目的 探讨医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医护人员防治VAP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ICU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VAP的299例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密闭式痰液收集器采集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遵照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10-2011年折点判读敏感、中介、耐药结果.结果 313例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分离出3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高,占75.1%,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17.3%,真菌占7.6%;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占17.0%、14.9%、14.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1.6%、27.6%,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为54.8%,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3.7%;ICU VAP检出的病原菌均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结论 医院应逐条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和医院内耐药细菌流行的预警机制,制定有效的VAP防治措施,降低VAP发病率,提高ICU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临床治愈率.

  • 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分析

    作者:王勇;潘磊;薛文英;宋志香

    目的 分析2011年度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情况,为减少多药耐药感染提供有效数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2011年1-12月送检标本中多药耐药菌所占比例、标本来源及感染科室分布.结果 共检出6种多药耐药菌2543株,占全院总分离菌的8.93%,73.41%的多药耐药菌来源于痰液,其次是尿液;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成为主要的多药耐药菌,分别占多药耐药菌的31.81%及30.00%;多药耐药菌感染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48.72%,其次呼吸内科,占34.13%.结论 多药耐药菌导致医院内难治性感染的比例不断上升,使抗菌药物面临选择的压力与挑战,加强多药耐药菌的监测、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发生及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玉平;陈桃珍;徐水清

    目的 调查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资料,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科室分布以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多见,分别占28.84%、23.28%、22.49%;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70.63%;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依次为氨曲南为79.37%、头孢西丁为69.31%、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66.40%、哌拉西林为64.81%、头孢吡肟为64.02%、头孢噻肟为61.90%、左氧氟沙星为61.38%,而对亚胺培南为25.66%、头孢哌酮/舒巴坦为16.67%,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非常严重,应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马爱英;胡庆河

    目的 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上半年医院ICU临床分离的146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结果 146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93.15%,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米诺环素外,其他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2.74%,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高,为56.85%;多药耐药菌株检出率由2009年的44.4%上升至62.33%.结论 ICU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呈增长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流行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关幼华;刘世平;区云枝;罗丽贞;刘春林

    目的 调查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2011年3月-2012年5月所有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推荐方法对葡萄球菌属进行耐甲氧西林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4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4株,耐甲氧西林检出率分别为38.3%、69.7%,耐甲氧西林菌株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莫西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20.0%,对其他药物耐药性高;916株大肠埃希菌和514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59.0%、34.8%,产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及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类敏感性较高,对其他药物耐药性高;外科、内科、ICU是各种耐药菌株流行的重要病区.结论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高,耐药严重,及时监测耐药菌株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诊疗行为,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 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多药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小丽;胡兰英;李兴华

    目的 探讨2007年1月-2011年12月阴沟肠杆菌在感染中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的GN鉴定卡,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应用Whonet5.4、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98份阳性标本中分离出阴沟肠杆菌264株,占阳性标本的2.7%,其中呼吸道、伤口分泌物、尿液、血液、脓液、胸水分别占77.3%、10.2%、7.2%、3.4%、1.1%、0.8%;以呼吸内科、老年病科、神经外科及ICU的检出率为主,分别为25.8%、20.4%、18.6%、15.2%;在264株阴沟肠杆菌中,有产酶株180例占68.2%;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性低,分别为2.1%、2.4%、4.5%.结论 阴沟肠杆菌分离率、产酶株有逐年上升趋势,多药耐药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率.

  • 2007-2011年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肖敏敏;邵慧;丁韧

    目的 了解医院5年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培养分离出的29 594株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9 594株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3722株占12.6%;革兰阴性杆菌9436株占31.9%;真菌5562株占18.8%;各感染菌株数均逐年增多,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呈逐年下降趋势;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MRSA检出率有下降趋势,MRC-NS呈明显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在2011年有所下降,肠球菌属的耐药率一直居高不下,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在2010年有下降趋势.结论 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盆腔粘连与衣原体属及支原体属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燕;曹佩珠;方霞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与盆腔粘连的关系,为盆腔粘连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盆腔粘连的患者为病例组,100例未发现盆腔粘连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Ct和Uu感染情况.结果 病例组患者Ct和Uu阳性率为37.78%、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1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盆腔粘连严重程度均与Ct、Uu感染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7.96;7.84,P<0.01).结论 Ct和Uu感染是导致盆腔粘连重要致病因素,应重视Ct和Uu的检测.

  • 208例肛周脓肿患者脓液标本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寿叶女;甄国东;陈建江;单平囡

    目的 对208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半自动细菌鉴定仪MicroScan AS-4对分离的12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抗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128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阳性率为32.81%,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均<15.0%;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相比较,产ESBLs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西丁等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8例肛周脓肿患者脓液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非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远较非产ESBLs菌更加严重.

  •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探讨

    作者:都青;张有忠

    目的 探讨医院糖尿病(DM)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尿路感染选择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医院199株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细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指定的K-B法进行操作和数据评价.结果 共分离出19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22株占61.3%;肺炎克雷伯菌31株占15.6%;粪肠球菌18株占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株占6.0%;检出病原菌除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以外,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已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因严重感染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叶国超;高卫利;刘力伟

    目的 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446例,对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6例患者术后有8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9.28%;共检出7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21株,占29.17%,主要为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5.28%和11.11%;革兰阴性菌共51株,占70.8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5.00%、16.67%、13.89%、6.94%和5.56%;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多药耐药,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及喹诺酮类较敏感,其中以万古霉素敏感度高,敏感率为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均<8.3%.结论 应加强术后感染的监控,对外科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相关分析,以帮助临床医师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从而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 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病原菌分析及临床干预

    作者:李桃;龚光明

    目的 了解2011年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并为加强控制医院感染的临床干预提供指引.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所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共1277份,合格标本1207份,合格率94.52%;阳性标本429份,阳性率为35.54%;在送检标本中,以痰培养标本检出率高,为61.54%;检出病原菌451株,检出率37.37%,其中,革兰阳性菌71株占15.74%,革兰阴性菌238株占52.77%,真菌142株占31.49%,前3位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20株、大肠埃希菌68株、肺炎克雷伯菌64株,分别占26.61%、15.08%、14.19%;检出的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65株,检出率14.4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12、33、20株,未检出多药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呈多药耐药.结论 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肿瘤患者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及流行均有重要价值.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谱文献分析

    作者:王林峰;王选锭;黄小萍;胡丽庆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谱,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谱差异及其他临床流行病学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维普中刊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VAP临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743篇,其中共18篇进入统计分析,18篇均可用于病原学统计,共检出病原菌334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2457株占73.4%,革兰阳性球菌555株占16.6%,真菌335株占10.0%;可用于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谱比较的共3篇,统计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以及真菌的构成比稍有差异(P<0.05),其余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发病率统计的共9篇,统计出发病率为41.6%;可用于病死率统计的共10篇,统计出病死率为25.0%.结论 文献分析显示,VAP病原谱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谱差异不大.

  • 脑脊液常规细胞学检测在不同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钟庆祝;季柏林;林群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常规细胞学检测在不同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2月124例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毒性颅内感染CSF改变较轻;化脓性脑膜炎CSF白细胞数重度升高占62.5%,80% CSF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分别为75%和54%;结核性脑膜炎CSF改变呈混合性细胞反应.结论 不同颅内感染性疾病的CSF检查结果对颅内感染的诊断、病情衍变、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 胆碱酯酶在老年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变化及与预后关系

    作者:杨长春;杨贵荣;李凯;高敏;赵海滨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病诊治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老年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患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丁酰硫代胆碱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组、肝功能不全组CHE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CHE水平为(7800.03±1632.78)IU/L,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组CHE水平为(4072.98±2396.36) IU/L,其中肝功能不全组为(4734.79±2445.64)IU/L,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CHE异常比例为0.00%,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组、肝功能不全组分别为:71.00%和54.16%,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按照预后将老年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生存组CHE水平为(4771.06±2431.42) IU/L,而死亡组则为(2387.96±1259.58)IU/L,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降低(P<0.05);生存组CHE异常比例为59.20%,而死亡组达96.60%,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血清CHE水平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与预后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监测、治疗与预后判断的综合指标.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向勇;李正峰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中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住院治疗的236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出生的236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新生儿的PCT、CRP和WBC的变化.结果 联合检测对研究组、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与其他组的灵敏度为80.5%、95.6%、85.6%、10.0%;特异度分别为72.0%、88.6%、70.3%、60.0%;联合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0.5%与72.0%;PCT和CRP在细菌性感染组和混合感染中显著上升(P<0.05);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WBC仅在细菌性感染组显著上升(P<0.05),改变幅度<PCT和CRP,但治疗前后仍有显著性改变(P<0.05);未在其他感染组观察到3个指标的显著改变.结论 PCT较CRP和WBC灵敏度高,PCT联合CRP、WBC检测能有效执行对细菌性/混合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是新生儿肺炎的合理血清学感染指标组合模式.

  •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作者:金雪华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酶显色法检测52例结核性脑膜炎、48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腺苷脱氨酶水平分别为(16.51±6.53)、(5.62±2.57)、(3.25±1.3)U/L;结核性脑膜炎组腺苷脱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治疗后2、4、6周腺苷脱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进展,腺苷脱氨酶水平不断下降(P<0.05).结论 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指导临床治疗.

  • 剖宫产围术期不同时期应用抗菌药物疗效观察

    作者:高丽;董宇凤;唐兴敏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术期不同时期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为剖宫产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7月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150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菌药物使用时期不同分为术前组872例及术后组630例;术前组患者在术前30 min单次给予头孢呋辛2.0g静脉滴注,术后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头孢呋辛2.0g静脉滴注,2次/d,连用3 d;头孢呋辛过敏患者使用林可霉素1.8g静脉滴注.结果 术前组使用头孢呋辛者占74.88%,术后组使用头孢呋辛者占71.90%,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组术后感染率0.69%,术后发病率1.26%;术后组术后感染率1.27%,术后发病率10.63%,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温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前组为(38.49±12.35)h、(4.81±1.15)d,术后组为(50.32±24.18)h、(5.24±1.3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能明显降低术后发病率,较术后使用更具有较好效果.

  • 分泌物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及预防对策

    作者:陈孝进;王菊纲;万芳;王克仕;王玲;鄢丽华;黄维洪

    目的 监测与分析医院住院患者2008-2011年感染性分泌物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耐药性,探讨感染控制方案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细菌培养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药敏结果采用CLSI 2008-2011年折点进行判断;万古霉素采用E-test试条进行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测采用头孢西丁法;采用WHONET5.4-5.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77株CNS中检出MRCNS 97株,检出率为54.8% ;CNS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均>8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60.0%;对氯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均≤4.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医院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分级管理,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感染性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遏制和降低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和扩散.

  • 安徽省志贺菌属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周雪;李家斌;胡立芬;朱玉林;杨海飞;叶英;孙秋林

    目的 了解安徽省志贺菌属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平皿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2011年9月安徽省32所医院收集的122株志贺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血清群;按照201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判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结果 122株志贺菌属中福氏志贺菌118株、宋内志贺菌4株;122株志贺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美唑和拉氧头孢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其他头孢类抗菌药物;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达100.00%;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耐药性高,而氟喹诺酮类的3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环丙沙星28.69%、左氧氟沙星17.21%及加替沙星13.11%.结论 安徽省32所医院收集的志贺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尤其是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耐药率高,应加强耐药性检测与防治.

  • ICU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章小敏;叶爱菊;罗良剑;丁正祥;洪冰

    目的 探索ICU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2009年1月-2010年6月入院患者(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耐药率与AUD的相关性,前瞻性干预ICU 2010年7月-2011年12月入院的患者(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通过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比较两组优势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AUD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分离病原菌201株,干预组196株,两组以革兰阴性菌占绝对优势,对照组67.6%、干预组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干预组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15.3%、11.7%,较对照组的20.9%、14.9%呈明显下降;干预组肠杆菌科菌和非发酵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30.0%,较对照组>40.0%有显著下降;两组筛选出9种优势菌株的耐药率大多与AUD呈正相关关系,对照组有鲍氏不动杆菌(P<0.01)、溶血葡萄球菌(P<0.05)两组呈显著正相关;干预组有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组呈显著正相关(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 细菌耐药性与AUD有关,降低AUD,能有效扼制细菌耐性的增长,是控制细菌耐药切实可行的监测指标.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评价

    作者:冯梅;王耀光;杨晓凯;叶华;张庆元;陈未来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2年1月31日住院的41例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结果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总有效率为85.37%,细菌清除率为81.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效果良好且安全,是经验性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 持续质量改进对甲状腺Ⅰ类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的管理作用

    作者:范国才;吴明东;王卫华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甲状腺Ⅰ类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的管理作用,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0年1-9月甲状腺Ⅰ类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相关持续改进方案,测定实施结果.结果 经过CQI,2011年1-9月与2010年1-9月同期比较,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00%下降至35.80%,用药疗程合理率由5.93%提高至95.68%,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由31.86%上升至99.38%,术前30 min~2 h用药比率由19.26%上升至97.53%,药物联用比率由5.93%降至0,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232.82±68.12)元降低至(34.43±16.62)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明显提高Ⅰ类手术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降低医疗费用,且所有患者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干预研究分析

    作者:谷优玲;杨理会;赵乐萍;邵传峰;江忠贵;夏锦泉

    目的 通过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观察其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随机研究调取乐清市2009年5月-2010年5月的Ⅰ类切口归档病历360份作为分析对象,设为对照组;2010年5月开始,对乐清市三所医疗机构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随机调取2010年6月-2011年8月的Ⅰ类切口归档病历360份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信息收集,依次填写自行设计的研究调查表;比较两组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360例均采用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使用率为100.0%,其中321例为单一用药,占89.2%,39例为二联用药,占10.8%;术前规范性应用抗菌药物者241例,占66.9%,在术后规定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者137例,占38.1%;观察组360例,301例患者实施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使用率为83.6%,其中291例为单一用药,占96.7%,20例为二联用药,占3.3%;术前规范性应用抗菌药物者261例,占86.7%,在术后规定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者220例,占73.1%,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显著合理性(P<0.05);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物的使用集中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乐清市药事质控中心及各单位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干预管理措施,能降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掌握好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及指征,做到抗菌药物的规范化应用.

  •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作者:殷胜禄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68例MRSA所致VAP患者随机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每组各34例,两组的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细菌清除率、炎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利奈唑胺组MRSA清除率为73.5%、总有效率为64.7%,均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组55.9%、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白细胞、前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利奈唑胺组白细胞、前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显著优于万古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MRSA所致VAP疗效优于万古霉素,可明显提高细菌清除率,减轻肺部炎性反应,不良反应少.

  • 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泉

    目的 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56例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均给予止咳、化痰、吸氧、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应用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峰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PEF、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5%和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可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