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E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

    作者:阮战伟;郑旭东;陈纯白

    目的:探讨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 U )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1日-12月30日EICU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55例患者进行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24例E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5例,发生率为24.55%;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送检痰标本经细菌学检验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1株占78.46%,革兰阳性菌9株占13.84%,真菌5株占7.7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较低,均为28.57%;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耐药率较低,均为16.67%。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构成及药敏分析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分析

    作者:张颖;王仙园;周娟;于庆华

    目的: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2012年299例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11、2012年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别为3、18例,感染率分别为1.97%、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1株鲍氏不动杆菌均来自痰培养标本,呼吸道为首发感染部位;21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环丙沙星抗菌药物均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细菌特点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析

    作者:陈仁辉;陶福正;陈英姿;王俊青;陈曦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早期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医院IC U行机械通气的1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进行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8例,发生率为45.35%;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送检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占59.05%,革兰阳性菌27株占25.71%,真菌16株占15.2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时间有关。结论 IC U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严格呼吸机的相关使用指征,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化管理,预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结核病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席秀娥;李爱国;李明瑛;王霞;张春晓

    目的:研究结核病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结核病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K‐B法检测120例结核病患者体液标本,痰液28份、胸水34份、脓汁30份及血液28份标本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药敏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7年版标准进行判断,进而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相互对比分析。结果培养分离鉴定出的120株标本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3株,占69.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37株占30.8%;MSSA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00%、97.30%及89.19%;MRSA对头孢西丁、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00%、98.80%及93.98%;MRSA、MSSA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病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严峻,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 NICU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屠志琴;屠芳兰;延晓曦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C U )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N IC U送检各类细菌培养标本2632份,对其分离后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进行分析,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参照NCCLS的2004年版本。结果2632份标本共检出58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2.26%,其中革兰阴性菌421株占71.84%,革兰阳性菌123株占20.99%,真菌42株占7.17%;革兰阴性菌对于氨曲南、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均>85.00%;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多数可达100.00%;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低。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等为 N IC U 患儿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存在多药耐药性,应根据监测结果要合理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新耐药株的形成,同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毕科研;段月庭;蔡向敬;谢爱敏;安庆震;王李珍;廖鲁燕;周忠海;杨国峰

    目的:分析老年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指导控制预防老年耐多药肺结核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09-2013年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230例,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研究老年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72例,感染率为31.30%,共分离得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37.66%,革兰阴性菌40株占51.95%,真菌8株占10.39%;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肺结核病程长、合并有其他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论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临床应采取措施控制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的病原学研究

    作者:魏琳琳;杨波;赵欣

    目的:探讨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 )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的感染状况、基因型分布及干预对策,为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2010年4月-2013年6月在妇产科接受诊治的148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基因型,并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发生高危型HPV感染106例,感染率71.62%;106例高危型 HPV感染患者宫颈分泌物中检出9种高危型 HPV ,主要包括 HPV‐16、HPV‐18、HPV‐33、HPV‐52、HPV‐58,其中 HPV‐16为常见,检出率为44.34%;106例高危型H PV感染患者单一感染75例占70.75%,多重感染31例占29.25%,多重感染所占比例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上升而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H PV‐16是常见的高危型H PV感染基因型,致使宫颈癌变的主要原因是高危型 HPV多重感染与持续性感染。

  • 蒿芩清胆汤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免疫指标与 NF-κB 水平分析

    作者:桑凤梅;刘兴国;晨辉

    目的:探讨蒿芩清胆汤在临床中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对其免疫指标和NF‐κB水平分析,以期寻找到蒿芩清胆汤的临床作用机制,以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39例流感病毒型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蒿芩清胆汤,测定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和NF‐κB水平,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和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NF‐κ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NF‐κB水平(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显著,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NF‐κB的表达、进而减少患者下游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阻断患者的炎症反应。

  • 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郑建琼;杨年安;黄德斌

    目的:研究老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指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251例老年泌尿系感染尿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1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共检出革兰阴性菌167株占66.53%,革兰阳性菌69株占27.49%,真菌15株占5.98%;主要感染病原菌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现象,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21.15%、17.95%、10.34%;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分别为2.63%、7.14%。结论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对有效的治疗及耐药菌株的减少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ICU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姜志明;徐拥庆;孙楠楠;张明;吴大玮;解建

    目的:了解山东省34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 U )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来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从山东省IC U细菌耐药监测协作网34所医院收集到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收集到病原菌82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74株占77.65%,革兰阳性菌1066株占12.99%,真菌768株占9.3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6.18%、45.97%,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4.91%、83.4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70.90%、81.74%、88.06%。结论 IC U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性呈显著增长趋势,必须予以重视。

  • 消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于剑瑞;王卫明;牛贺丽

    目的:分析消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构成比,并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消化科医院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消化科医院感染患者128例,取患者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利用K‐B琼脂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消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1.80%,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消化系统感染43例占33.59%、上呼吸道感染25例占19.53%、下呼吸道感染22例占17.19%;28例消化科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7株占43.85%,革兰阴性菌66株占50.77%,真菌7株占5.38%;消化科医院感染患者的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耐药率为0。结论消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且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感染,临床应选取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社区腹泻患者感染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文燕;罗燕萍;王成彬;郭宇妮;徐舒敏;李芮冰;王正冠;高基民

    目的:了解社区腹泻患者感染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 .coli ,DEC )的常见类型及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7-11月442例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针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非典型EPEC(ATEC)、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6种类型DEC共11对致病基因(escV、bf pB、stx1、stx2、elt、estIa、estIb、invE、astA、aggR、pic)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多重 PCR测定;应用微量稀释法检测DEC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442例门诊腹泻患者中130例分离到DEC ,占29.4%,其中10例同时分离到两种致病菌,6例分离到同一种致病菌包括两种基因型;共分离到147株 DEC ,包括EAEC100株占68.0%、ETEC7株占4.8%、ATEC9株占6.1%、EIEC和STEC各1株,未分型29株占19.7%。结论社区DEC以EAEC为常见,且出现ATEC感染;DEC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因致病性不同而异,临床治疗需考虑D EC类型并加强耐药性监测。

  •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探讨

    作者:袁本清;宋发谷;张爱群;龚萍;王廷波;吴慧玲;李强;张登玉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2010-2012年各临床科室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2年医院细菌室共检出病原菌4805株,按GB15189规定的SOP文件标准程序对细菌进行鉴定,按CLSI规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药敏结果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05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2株,检出率为9.8%;2010年分离出病原菌11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5株,检出率11.1%;2011年分离出病原菌15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8株,检出率9.8%;2012年分离出病原菌217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9株,检出率9.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的耐药率3年依次为92.8%、93.2%、94.0%;均未发现耐糖肽类、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日益增多,且M RS A的检出率也逐年上升,青霉素的敏感率不足10.0%,已不宜用来治疗葡萄球菌属引起的感染。

  • 胸部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调查分析

    作者:薛菊兰;李茂坤;邓明燕;王向荣;詹嘉琪

    目的:了解胸部外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特点,为临床诊治和科学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医院胸部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阳性的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94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43.62%、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30.85%和25.53%,在不同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各有不同;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60.00%,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也有较低耐药率,对利奈唑胺、利福平、米诺环素、莫西沙星的敏感性较高为100.00%。结论胸部外科感染在手术和引流等外科技术治疗的基础上应科学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也要积极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与柯萨奇病毒16型临床分析

    作者:王海;周蕾;张永乐;刁宏燕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病毒 A 16型(Cox A16)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早期诊断手足口病(H FM D )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157例疑似H FM D患儿的粪便、疱疹液、鼻咽拭子样本进行EV71、Cox A16、肠道病毒(EV )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根据试剂说明书的标准判定;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粪便中EV、EV71、Cox A16的检出率分别为94.09%、42.04%、38.85%,高于鼻咽拭子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粪便与疱疹液中EV、EV71、Cox A16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 H FM D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该首选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V、EV71、Cox A16。

  • 2007-2012年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丰田;杨继勇;叶丽艳;宋阳;郭玲;赵强;马艳宁;王磊利;陈荣;张有江;罗燕萍

    目的:回顾性分析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2年临床分离菌株经生化反应、VITEK‐2鉴定卡或VITEK MS系统鉴定至种,采用K‐B纸片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细菌分布和耐药性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11300株,前6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普通变形菌,分别占46.3%、25.1%、5.4%、4.1%、3.6%、1.7%;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甚至是多耐药。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泛,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医疗单位应当重视耐药监测与医院感染工作,以控制耐药菌的医源性感染。

  • 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砾;谢明英;刘俊杰;申建维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监测分析医院2012-2013年门诊及住院患者所送检的中段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分离,细菌分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35株病原菌,其中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3.1%、7.8%、7.2%、6.6%及5.7%;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99.1%、92.8%、90.1%、88.3%。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定期监测和分析医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物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老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成强;封颖璐;杨林

    目的:研究老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控制和治疗老年住院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106例,培养、分离和鉴定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利用K‐B琼脂法试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2.24%,共分离出11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54株占45.76%,革兰阴性菌60株占50.85%,真菌4株占3.39%;老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和替莫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真菌对灰黄霉素及制霉菌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临床应及时培养、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选择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对宫颈病变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颖辉;梁贤;李慧;高凤萍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宫颈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入院诊治并应用导流杂交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技术确诊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为人乳头状瘤病毒单一感染组73例与多重感染组4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感染对宫颈病变的影响,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高危型亚型分布均以16型为主,分别占35.62%、25.53%,各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胞学结果,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单一感染组与多重感染组分别占23.29%与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理学结果,单一感染组与多重感染组在诊断患者正常、CIN病变病理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一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对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多重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感染多变现象为低级别宫颈病变。

  • 不同环境下军人肠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樱;周光;杨继勇;张有江;王蕊;叶丽艳;郭玲;罗燕萍

    目的:了解不同环境下军人正常肠道大肠埃希菌(ECO )分布及其耐药性,评估健康青壮年肠道耐药ECO的携带情况。方法采集2013年11月南方某连队152名军人正常粪便,对分离的128株ECO采用VITEK MS进行菌株鉴定,参照CLSI 2013版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152人中共分离出128株 ECO占84.2%,其中59名海上工作人员分离到47株ECO占79.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CO(ESBLs‐ECO)5株占10.6%;63名陆地警卫人员分离到57株ECO占90.5%,ESBLs‐ECO 5株占8.8%;30名炊事员分离到24株ECO占80.0%,ESBLs‐ECO 8株占33.3%;海上工作人员、陆地警卫人员和陆地炊事员3组之间ESBLs‐ECO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结论长期暴露在食品加工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通过食物链传播的耐药菌,因此,畜牧业的抗菌药物使用应得到更加严格控制。

  • 新生儿HBV感染率与母亲血清HBV-DNA载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国绘;张国祥;雷和月;许文龙;李祥云

    目的:研究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与母亲血清 HBV‐DNA载量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 )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孕妇孕前准备及孕期处理。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各258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母亲血清、新生儿血清 HBV‐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浓度;采用 SPSS 1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妇血清 HBV‐DNA <500 copies/ml 124例,新生儿血清 HBsAg均阴性;产妇血清HBV‐DNA浓度为(500~1.0)×106 copies/ml 45例,新生儿血清 HBsAg 阳性2例;产妇血清HBV‐DNA>1.0×106 copies/ml 89例,新生儿血清 HBsAg阳性22例;乙型肝炎大三阳产妇的新生儿 HBV感染率为21.8%,乙型肝炎小三阳产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eAg阳性且HBV‐DNA载量>106 copies/ml的 HBV母亲携带,其婴儿是母婴传播的高危易感人群,建议对该类妇女在孕前及孕期进行干预措施,降低血清 HBV‐DNA载量,以减少母婴传播的概率。

  • 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仁哲;孙辉;伊欣

    目的:分析临床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针对血流感染的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剔除同一患者重复分离的菌株共378株,用VITEK‐2 Compact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用WHO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血培养中分离的378株病原菌中,共检出革兰阴性菌236株占62.4%,革兰阳性菌108株占28.6%,真菌34株占9.0%;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4%和1.7%。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性差异大,应加强血培养的监测,临床医师按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发生。

  • 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峰;吴海明;池善春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或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418例及同期无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66例。结果以≥50 pg/ml为阳性诊断标准时BG结果阳性者334例,阳性率42.60%,以≥20 pg/ml为阳性诊断标准时BG结果阳性者408例,阳性率52.04%,以≥20 m g/m l为阳性标准时该试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50 pg/m l为阳性标准,两种标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标准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1,3‐β‐D葡聚糖检测可以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进行早期诊断,而且医师可以根据经验以不同的阳性界值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调节,即减少预防用药造成的毒性和增加的费用,又避免了侵袭性感染危及患者生命。

  •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霞;张国龙;张歌;邢金芳;施志欣

    目的:研究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以及流行病学特征,提高临床对其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5月临床分离的4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测定其对18种药敏纸片的耐药性,并对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等耐药基因进行PCR扩增,并用DNA测序证实。结果4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0.0%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氨曲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6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4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多的为TEM32株检出率为71.1%,其次为SHV10株检出率为22.2%;氨基糖苷类修饰酶阳性检出多的是aac(3)‐Ⅱ39株,检出率为86.7%,其次为aac(6)‐Ⅰb18株、ant(3)‐Ⅰ6株,检出率分别为40.0%、13.3%;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0株,检出率为88.9%,qacE‐1‐sull38株,检出率为84.4%。结论耐药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患者治疗造成了极大困难,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控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 泌乳期乳腺炎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毒素及荚膜抗原基因研究

    作者:王振勇;许小敏;李刚;沈国松;方强;杨胜;姚丽惠

    目的:研究分析泌乳期乳腺炎患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细胞毒素、侵袭毒素及荚膜抗原基因携带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0月医院乳期乳腺炎患者病灶部体液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20株,用 spa基因PCR检测用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鉴定,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10种细胞毒素基因、6种侵袭毒素基因及2种荚膜抗原基因。结果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每一株均有细胞毒素基因和侵袭毒素基因检出,共检出5种细胞毒素基因:hla、hlb、hlg‐2、pvl、lukE;3种侵袭毒素基因:splB、lip、nuc;2种荚膜抗原基因:cap5基因阳性8株阳性率为40.0%,cap8基因阳性11株阳性率为55.0%,14号株cap5、cap8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力因子的较高检出率是导致乳腺炎症的病理基础;对泌乳期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0种细胞毒素基因、6种侵袭毒素基因及2种荚膜抗原基因检测尚为国内首次报道。

  • 降钙素原测定对小儿肺炎抗感染治疗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翠红;吴斌;童华诚;何敏琦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水平测定在小儿肺炎诊断和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住院的221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调查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血液PC T水平分布;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作连续、动态血液 PC T 水平测定分成经验治疗组79例和基于 PC T 组57例,探讨两组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的差异。结果221例肺炎患儿检出病原体24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8株、革兰阳性球菌42株,确定为细菌感染者136例,占61.5%;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等非典型病原体阳性者合计43例,占19.5%;221例患儿中203例在入院24h内检测过血清PC T 水平;以PC T>0.5μg/L为阳性阈值,细菌性肺炎组PCT测定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非典型肺炎组(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作为早期识别肺炎患儿感染性质的参考指标;动态观测PC T水平变化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肺炎有指导作用。

  • 血液标本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欣;郭德立;赵桁;耿巍;郭亚平;李志红;张渊博;李延红

    目的:调查血液标本培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方法收集检验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采集的血液标本2840份,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全自动细菌分析鉴定仪对筛选出细菌培养阳性的血液涂片标本进行细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840份血液标本分离出病原菌516株,检出率为18.2%;其中革兰阳性菌252株占48.8%,革兰阴性菌218株占42.3%,真菌46株占8.9%;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依次为52.1%、60.4%、58.3%、74.0%。结论血液培养感染病原菌种类比较复杂,病原菌的耐药性严重,开展血液培养和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采用合理的措施有效控制感染。

  • 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娥;董虹;刘天春;范文

    目的:探讨医院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及病原菌耐药性,为预防脑血管疾病患者继发医院感染及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97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5软件。结果397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9例,医院感染率为9.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第1位,占55.3%;第2位是泌尿道感染,为24.1%;培养出40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0.3%、革兰阳性菌占24.1%、真菌占5.6%,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1.7%,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6.5%和21.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5.0%。结论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尤其容易继发医院感染,且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日渐严重,医院务必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和执行力度,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在病区暴发流行。

  •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诊断研究

    作者:程宏;陈彩云;程波

    目的:评价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对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346例新生儿,分为血流感染组145例和血培养污染组201例;对所有新生儿进行血培养分析,比较血流感染患者与血培养污染患者TTP的差异,计算TTP对血流感染组与血培养污染组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调查1345例新生儿,其中346例新生儿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阳性率为25.72%;血流感染组新生儿的TTP为(9.35±4.53)h,血培养污染组新生儿的TTP为(17.45±7.69)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是很好的辅助诊断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方法,以TTP≤12h为折点,可有效的鉴别诊断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

  •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 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明英;申建维;刘显畅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于诊断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细菌性呼吸道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20名老年非细菌性呼吸道染患者作为感染对照组与120名正常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对比3组老年人血清中PCT和hs‐CRP的含量,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PCT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感染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中PCT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T 与hs‐CRP单独用于诊断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84.3%、88.9%。结论 PCT和hs‐CRP可以用于诊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婴幼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谈华;徐嘉昌;刘雪梅;迟富丽;徐飞;曹波;赵呈元;常勇;虞伟

    目的:调查婴幼儿感染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收集南京市儿童医院2013年10-12月婴幼儿感染标本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首先采用K‐B法和E‐test法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blaZ、mecA )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ermA、ermB、ermC、mphC、msrA)。结果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0%、100.0%、40.0%、40.0%;耐药基因共检出 mecA 基因11株占55.0%、ermB基因1株占5.0%、ermC基因7株占35.0%;该组菌中17号株对头孢西丁敏感,检出 mecA 基因,其他菌株头孢西丁药敏结果耐药株均能检出 mecA基因,头孢西丁敏感株均未检出 mecA基因。结论 mecA、ermB、ermC基因是该组菌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对婴幼儿感染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blaZ、mecA)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ermA、ermB、ermC、mphC、msrA)检测研究尚为国内首次。

  • 不同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OXA基因检测及耐药表型分析

    作者:高东田;叶小苹;刘元元;刘利华;金呈强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产D类碳青霉烯酶(OX A )基因型及耐药表型状况,为临床用药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由Invitrogen公司完成测序,耐药表型和数据统计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结果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47株和湖北武汉同济医院34株共计81株CRAB标本,blaOX A‐23和blaOX A‐58型阳性菌株50株(61.7%);其中,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1株阳性,阳性率44.7%,blaOX A‐23型8株占38.1%,blaOX A‐58型12株占57.1%;blaOX A‐23和blaOX A‐58型均阳性1株;湖北武汉同济医院29株,阳性率85.3%,blaOX A‐23型28株占96.6%,blaOX A‐23型和blaOXA‐58型共同阳性1株。结论两地区CRAB以产 blaOX A‐23型和 blaOX A‐58型为主,其中,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以产blaOX A‐23型流行株为主,而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产 blaOX A‐58型流行株为主;同济医院耐药表型少;此研究可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流行菌株和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儿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智英;罗学群;余慕雪

    目的:分析儿童中心静脉置管(PICC )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奠定基础。方法调查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72例,分析血流感染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9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48株占48.98%,革兰阴性菌37株占37.75%和真菌13株占13.2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61.11%~100.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为58.30%~88.89%;真菌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氟胞嘧啶均较敏感,耐药率<20.00%;PICC留置<7 d占6.9%,而>21 d占50.0%,随着留置时间的增加,血流感染比例逐渐增加。结论加强P IC 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监测,有利于了解血流感染病原菌动态变化,掌握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多药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爱田;刘向欣;高景利;李晓岚;张建军;邵东风;闫秀纵;马宇杰;梁静涛;耿贺梅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MDROs)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666株多药耐药菌来自呼吸道标本比例高占47.1%;排在前3位的多药耐药菌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49.0%、26.1%和12.1%;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在30.0%以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8.7%,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0%。结论多药耐药菌对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程度高,加强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气管插管持续湿化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肖金花;穆恒明;蓝微波

    目的:研究可湿化气管插管持续湿化气道对降低痰液黏稠度、避免反复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及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3年2月共387例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12月2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1组92例患者采用普通气管插管,试验1组127例患者采用可湿化气管插管,选择同样0.45%氯化钠湿化液;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16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2组、对照2组,各84例,观察各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1组患者湿化合格93例、合格率73.23%,对照1组患者湿化合格22例、合格率23.91%,两组患者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用可湿化气管插管的专用湿化通道持续湿化,避免了频繁吸痰对气道黏膜损伤引起的感染、避免了痰液蓄积滋生细菌生长,对维持气道黏膜自净功能及预防肺部感染效果显著。

  •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吉忠;陈丽;罗琼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OU )的相关性,并探讨 Hp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 RO U患者作为研究组(RO U组),并选择同期口腔科确诊为非RO U患者8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检测口腔Hp感染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OU患者中共有52例患者Hp检测为阳性,而对照组患者中共有28例 Hp检测为阳性,两组患者 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中临床总有效率为61.54%,三联疗法组中总有效率为88.46%,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OU的发生与H 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疾病具有相关性,RO U患者与正常患者相比更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疾病,采用三联疗法对抗 Hp更有利于患者口腔溃疡的愈合。

  •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分析

    作者:尚喜艳;陈世芳;杨淑娥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资料,了解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12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具有血管栓塞将其分为血管栓塞组28例和血管非栓塞组96例,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分析,再对所有因素综合进行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管栓塞组有22例赘生物培养为阳性,占78.57%;赘生物>10 mm的有14例占50.00%;非血管栓塞组赘生物培养阳性有50例占52.08%,赘生物>10 m m的有24例占25.0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 m和血培养阳性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非栓塞患者相比,合并栓塞的患者在临床表现、赘生物的大小和血培养情况方面均有所不同,而赘生物的直径和阳性率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出现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所有对于感染期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感染的发生,及时对栓塞的防治。

  • 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液流变学分析

    作者:温昌明;王新凯;张保朝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感染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 p )后凝血功能以及血液流变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 H p分型检测,根据感染类型将患者分为A、B、C 3组,分别为Ⅰ型H p感染组51例、Ⅱ型H p感染组29例、H p抗体阴性组18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流变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的血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分别为(1.01±0.01、0.82±0.02、0.53±0.03)、(7.45±0.32、7.45±0.32、5.46±0.65)、(0.56±0.02、0.46±0.04、0.41±0.01)L/L、(1.50±0.11、1.32±0.43、1.11±0.12),各指标相比下,A组>B组>C组;3组患者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 Hp感染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具有差异性,应分型区别对待。

  • 干燥综合征患者 EB 病毒感染分析

    作者:李华;王吉波;王丽芹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患者EB病毒感染状况,研究干燥综合征发病与EB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干燥综合征患者75例、健康人员74名,取其血清进行ELISA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分析干燥综合征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CA‐IgM抗体阳性率患者组为18.7%、对照组为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IgG抗体阳性率患者组为100.0%、对照组为9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IgG抗体阳性率患者组为60.0%、对照组为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EB病毒DNA拷贝数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与EB病毒的感染相关,给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与预防

    作者:杨晓蕾;蒋亦燕;施畅;陈素秀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48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8例,感染率26.6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80例占62.50%;共检出病原菌1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革兰阴性菌74株、真菌18株,分别占62.18%、22.69%、15.13%。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随入院时间的延长、骨髓抑制程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及时的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与25-羟基维生素D的关系研究

    作者:卢俊婉;吴松泉;张凯波;包其郁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COPD患者126例,分为吸烟组76例、非吸烟组50例,并测定夏季和冬季的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同期选取5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测定25‐羟基维生素D浓度,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PD患者夏季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24.4±5.7) ng/ml ,健康对照者夏季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35.2±9.4) ng/ml;同季节吸烟组与非吸烟组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冬季COPD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于夏季,同季节吸烟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有一定关系,但其确切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作者:赵霞;郭志华;张小琴

    目的:了解2010-2012年医院感染发生及动态变化、医院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病原学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科室感染兼职监控人员组成小组,采用床旁调查和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5月17日、2011年7月4日及2012年7月2日所有住院6597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6597例,实查6537例,实查率99.09%;医院感染254例、27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3.85%、例次感染率4.1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1.02%;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16.41%,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针对监测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控制研究

    作者:张俐;张静;金莹;王建

    目的:分析综合IC 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现状,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可行的指导和控制方案。方法提取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监测数据125例,按年龄分为中年组(45~59岁)8例、老年组(≥60岁)117例分布,自设Excel表的7个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医院感染监测网统计分析模块,导出医院IC 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置管天数及千日导管感染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平均导管置留2387d ,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目标监测和前瞻性调查,对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积极、警示和促进作用。

  • 冠状动脉狭窄及血脂代谢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戴青原;郭涛;刘中梅;刘蓉;李茶果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血脂代谢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以提高临床诊治冠心病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1-4月在心内科住院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无冠心病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 Hp阳性17例,阳性率为23.61%,观察组Hp阳性39例,阳性率为54.17%;对照组Gensini评分为(19.2±12.1)分、同型半胱氨酸为(10.46±1.72)μmol/L ,观察组分别为(34.6±27.3)分、(16.13±4.23)μmol/L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血脂代谢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相关性,在临床诊疗中要予以关注。

  •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不同部位直接经济损失调查与分析

    作者:于子旭;王一瑶;孙羽;刘芸宏;吴晓慧

    目的:通过对医院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不同部位进行前瞻性目标监测,分析患者不同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医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病房的55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医院感染的123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42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异,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2例脑卒中患者感染123例、133例次,感染率为22.28%、例次感染率24.09%;多部位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多,相比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差值为6766.88元;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差值为3234.46元;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差值为3192.15元,泌尿道感染的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差值为2495.07元。结论不同医院感染部位导致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强对脑卒中患者不同部位的医院感染控制力度,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住院费用、减轻经济负担、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 糖尿病足溃疡不同程度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阚全娥;杨慧慧;李全忠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治疗对策,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共172例,根据患者的糖尿病足感染程度分为4组:无感染为1组43例,轻度感染为2组66例,中度感染为3组32例,重度感染为4组31例;4组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程度低的患者愈合时间短,1~4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7±3.4)、(31±2.9)、(65±11)、(92±21) d;感染程度低的患者住院时间短,1~4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2±2.5)、(36±5.1)、(72±9.2)、(98±11)d;而随着感染程度的增加,其愈合率出现明显下降,患者的致残率高达23.3%,病死率为35.5%。结论影响糖尿病足溃疡预后与感染程度相关,感染程度越严重其预后质量越差,溃疡严重程度Wagner评级增加趋势与感染严重程度增加趋势相一致,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荟萃分析

    作者:于昆;汪英男;任毅;张喜文;张学锋;张红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性治疗试验数据,为该药物临床应用范围扩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4年7月公开发表的与曲美他嗪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相关的文章共14个文献总计962例患者;限定文献发表类型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曲美他嗪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升高19.96%;心肌酶转阴率升高23.89%;心律失常改善率升高42.40%;心电图S T‐T异常改善率升高29.30%;心功能改善总体效应升高24.13%。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更有效,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 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应用研究

    作者:邬莹玉;刘立志;包红亚;陈国栋;丁汀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IC U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医院2011-2012年选取IC U治疗中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289例作为对照组,并于2012-2013年选取327例IC U患者为试验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治疗结局、患者的感染率、感染发生时间、治疗费用,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出现多药耐药菌感染65例占22.49%,试验组出现多药耐药菌感染48例占14.68%,经过集束干预策略后,感染率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达(19.03±3.22)d、试验组为(11.10±2.89)d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考试合格率为100.00%,手卫生依从率≥90.00%,无菌化手术衣穿着率为100.00%,穿刺当天导管维护率100.00%,无菌敷料吸收渗液的24 h内更换率为100.00%。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对IC 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效果显著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强俊莲;王冬梅;邵蕊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为降低感染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监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比较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效果,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4例,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15例医院感染患者中≥75岁10例、<75岁5例;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13例;高龄、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为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患者的医院感染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而预防对策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治疗分析

    作者:王玮;王钊;张露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共计181例,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将14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研究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慢性胃炎患者共93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72例,感染率77.4%;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68例,感染率77.3%;男女之间、年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四联疗法能够提高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 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闫素珍;卜桂丽;苗亮;王辉

    目的:调查IC U患者侵入性操作发生相关性医院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为有效地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入住IC U 843例患者进行相关性医院感染监测,采取以感染管理科环节和终末质量控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目标性监测,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相关性医院感染48例、64例次,感染率5.7%、例次感染率7.6%、日感染率为10.2‰、调整感染率2.3%;呼吸机、静脉置管和留置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36.8%、33.8%和84.9%,感染率分别为20.2‰、9.9‰和3.2‰;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0%,其中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结论通过调查分析,长期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和静脉置管是发生相关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以上相关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控制对策,可有效地预防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

  • 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急性肾损害超声早期诊断的意义

    作者:陈君耀;谢志刚;易惠明

    目的:重症全身感染的患者治疗期间观察对于急性肾损害使用超声波法诊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2年1-12月随机选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超声波及实验室检测血肌酐两种方法进行急性肾损害早期的诊断,超声波测量肾脏的大小、肾脏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峰值流速、肾脏的阻力指数等,实验室检测血肌酐值;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于急性肾损害诊断的敏感性。结果使用超声波检测肾脏的大小、肾脏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峰值流速、肾脏的阻力指数、肾血管搏动指数等指标,结果有53例患者诊断急性肾损害,血肌酐有两例检出急性肾损害。结论在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进行急性肾损害的诊断中,应用超声波法取得了很好的诊断结果,能够更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作者:石斗飞;张洁;刘新凯;于华;曾瑞红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了解其主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率,为临床治疗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将其送检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率。结果90例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4株占50.54%,革兰阳性菌73株占39.25%,真菌19株占10.21%;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以及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60.0%;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90.00%;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低,其对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的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且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真菌的耐药性则普遍较低,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精神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预防

    作者:李雅琴;苏雪萍;郭京艳

    目的:探讨精神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精神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干预前)1024例住院的老年患者和2012年6月-2013年6月(干预后)1056例住院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对照的方法比较干预前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结果干预前1024例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7例,感染率为9.47%,干预后1056例老年患者中有6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97%;干预前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及皮肤软组织损伤,分别占69.07%、13.40%、13.40%、4.13%,干预后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损伤,分别占65.08%、17.46%、12.70%、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精神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与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基础疾病较多、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和基础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谢春燕;占春媚;王敏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及其预防对策,为预防临床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医院行胃肠外科手术1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感染因素与病原菌分布,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64例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33%;手术感染与手术目的、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及出院时间呈明显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检出12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6株占61.29%。结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应严格控制其手术环境,加强手术前后护理,配合抗菌药物的使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胃肠外科 感染 预防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黄迪君;倪红红;陆玲玲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普外科3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3256例患者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82例,切口感染率为2.52%;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8株占70.91%;经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有基础疾病、手术用时间>120 min、手术性质、住院时间>26 d及Ⅲ类手术切口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医院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此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麻醉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晓梅;任騢;陈燕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3176例行腹部手术患者的资料,ASA分级Ⅰ~Ⅱ级,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格,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17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62例,肺部感染率为5.10%;单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时间>3h、使用呼吸机、术后疼痛、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急诊手术和患有糖尿病是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麻醉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用合理的麻醉方式、尽量缩短麻醉时间、掌握正确的治疗时机和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以进一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 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感染预防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锐;刘峰;王建祥

    目的:分析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意义及膈下感染的预防,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3年7月外伤性肝破裂患者47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4例;对照组行一期确定性手术,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与APT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医院感染及并发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损伤控制性手术成功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56.52%;观察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及APTT 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感染率4.17%、膈下感染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30.43%、膈下感染率3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伤性肝破裂应用损伤性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可简单、有效且快速的进行止血,并做好术后在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感染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毅;吴池华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感染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月医院277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化疗后发生感染类型及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收集统计,并对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7.2%,主要的感染类型以呼吸道为主,共21例占43.7%;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8株占43.9%;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白蛋白<35 g/L、QLQ‐BR23评分、CD4+/CD8+比值>1.33、抗菌药物使用>2种、白细胞计数<4×109/L、化疗周期>3个、乳癌扩大根式术、住院时间是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感染可受到多种危险因素引起,临床应当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感控措施,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 紫外光核黄素诱导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闫媛媛;刘平;王新

    目的:研究应用紫外光核黄素诱导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73例,感染性角膜炎87只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只眼和对照组43只眼;试验组患者应用紫外光核黄素诱导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力预后,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痊愈13只眼,好转22只眼,总有效79.55%;对照组痊愈8只眼,好转20只眼,总有效率为65.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治疗后视力在0.6以上者占43.18%,1.0以上者占18.18%;对照组分别占30.23%、9.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紫外光核黄素诱导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显著,患者视力显著提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充气加温法对颅脑肿瘤开颅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作者:郑元;刘延锦;毕慧萍;陶晓坤

    目的:探讨充气加温法对颅脑肿瘤开颅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7月行开颅手术的颅脑肿瘤患者2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7例和观察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盖被保温,观察组给予盖被保温联合充气加温,比较两组各项指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毕、术后3、12及24 h的失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SSI发生率分别为3.9%、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肿瘤开颅手术患者行术中充气加温干预,可有效稳定体温,减少SSI发生。

  • 肾移植患者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的 CT 影像特点

    作者:赵鹤亮;陈昕;洪波;张惠英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的C T影像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临床纳入2009年1月-2013年12月70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特异性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 T 机进行肺部扫描;此外,所有患者进行血液培养,查找感染病原体。结果细菌感染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肺结核、真菌性肺炎分别占42.86%、12.86%、5.71%、21.43%;其中,C T表现为弥漫性斑片与磨玻璃状斑点状或网状阴影患者17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8.57%、卡氏肺囊虫肺炎5.71%。结论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感染以细菌感染较为多见,而特异性肺感染根据感染类型不同,具有明显的CT特点;细菌性、真菌性肺炎以肺实质渗出为主,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与卡氏肺囊虫肺炎以肺间质增厚为主,肺结核以不均匀粟粒影为主。

  •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凌云;鲁杰;李香瑞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术后胆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1月医院因梗阻性黄疸接受PTCD术的患者共66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临床以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影响术后胆道感染因素进行总结,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接受PTCD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胆道感染16例,感染率为24.2%;通过对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发现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70岁、术前黄疸天数>15 d、术前有胆道感染以及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引流方式、每日平均引流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PTCD术的过程中加强术后胆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义重大,具体要做好术后的平均引流量、引流方式、术前黄疸天数等影响因素的监测和控制,消除和控制感染的影响因子,从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患者中药配合支架外固定疗效观察

    作者:赵琦辉;倪凌之;雷文涛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患者治疗中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组合式支架外固定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例选自2010年5月-2013年10月骨科住院治疗的49例胫腓骨开放骨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组合式支架外固定治疗,治疗组25例在该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痂生长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10周内的结痂率治疗组为72.00%,对照组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组合式支架外固定是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并发感染的可靠、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心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效果的研究

    作者:刘静;邹淑珍;谢亮球;覃小菊;朱珍玲;崔仑标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普外科于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与感染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甲级愈合率观察组为85.33%、对照组为6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十分有效,可以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

    作者:舒宇峰;吴陈英;钟玉平;叶碎林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观察比较早期物理治疗的效果,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以提高有效率。方法对2011-2013年县市各医院收治的105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将所调查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对照组50例,对其早期物理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液培养出的病原菌2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3株占79.92%,革兰阳性菌51株占20.08%;在治疗效果方面,试验组的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均比对照组患者高,而对照组的CSS评分(20.83±2.19)分、呼吸恢复时间(2.41±0.35)d等均显著高于试验组。结论加强对可能引起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的控制,以及早期对患者正确及时,快速有效的物理治疗干预,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 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尧康;虞利民;黄正;傅晶;钱小毛

    目的:调查膀胱肿瘤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泌尿外科手术后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的92例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分别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合并症、灌注次数、留置导尿及细菌培养结果等,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92例患者中有31例确诊为尿路感染,感染率33.7%,共分离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71.1%;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灌注>6次、年龄≥65岁、留置导尿管、有前列腺增生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结论术前应对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以治疗,严格无菌操作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控制留置导尿管的适用指征,定期对灌注室及病房的消毒,有助于减少膀胱灌注化疗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术前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克;王红岩;赵得堡

    目的:观察分析术前肠内营养对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医院感染影响,以探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医院从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血气指标、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共有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有6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但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上升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血气指标,提高抵抗力,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手术治疗提供坚实保障。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明途;徐位芸;汤秋芳;章仲恒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影响性,以寻找佳麻醉方法,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70例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予以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均予以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在相关指标上的差异,采用SPSS16.0进行软件分析。结果观察组拔管后5 min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通气量(MV)分别为(21.05±4.67)/min、(98.01±0.43)%、(8.62±0.28)L :对照组分别为(27.47±6.42)/min、(87.35±1.28)%、(6.37±4.58)L :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7.14%,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联合自控静脉镇痛可降低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 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管理

    作者:倪红红;黄迪君;陈金玲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管理,以降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医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8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及护理干预组,各90例,普通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均进行普通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再进行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5天排痰量普通护理组分别为(13.55±2.42)、(17.92±2.87)、(19.47±2.98)、(24.58±3.54)、(28.48±3.69)m l;护理干预组分别为(19.43±2.87)、(23.58±3.32)、(24.84±3.45)、(31.47±4.33)、(35.84±4.65)m l ,护理干预组每日排痰量均显著性多于普通护理组( P<0.05)。结论肺部感染为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综合呼吸道护理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 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与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桂赛银;丁汀;裘岚;赵婷婷;吴昊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129例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手术室环节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7.98%,不同手术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不同;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有中重度贫血、切口长度>10 cm、手术时间>5 h、术中出血>1500 m l、手术部位未保暖、术前住院时间>7d、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有参观人员、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和有内置物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有关;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术前住院时间>7 d、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心脏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 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张秀卿;宋滨东;王丽君;宋新颜;曹芳丽

    目的:探讨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为四联疗法,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治愈率61.33%、总有效率93.33%,观察组治愈率64.00%、总有效率为94.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对照组为68.00%、观察组为90.67%;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22.66%、观察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显著,能根治幽门螺杆菌和降低胃腔内酸度,促进溃疡面愈合,且安全性高。

  • 极低出生体重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管理

    作者:顾瓅;李双双;高丽娟

    目的:评价应用组合式感染管理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 ),导管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为更好的临床控制导管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6月入住医院NICU、留置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按是否实施组合式感染管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合式感染管理措施包括:成立PICC组合式感染管理措施小组、规范PICC置管、维护流程、建立积极有效的感染监督和控制程序;统计、比较两组极低体重儿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结果33例观察组患儿导管出口部位感染1例,感染率为3.03%、病原菌定植率为3.0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0;17例对照组患儿导管出口部位感染3例,感染率为17.64%、病原菌定植率为23.5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11.76%,观察组的导管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组合式感染管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其感染的发生率。

  • 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余彩荷;沈淑芳;姜明霞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减少妇产科医院感染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26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及临床特征,并对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17.92%,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共21例占48.84%;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革兰阳性菌,少量为真菌,分别占71.11%、20.00%、8.89%;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侵入性操作、糖尿病、疾病的性质、术中出血量以及≥3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导致肺癌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且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临床医师需要针对各种因素做好相关预防,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林铃;韩柳;刘开顶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优质护理方法,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行剖宫产的产妇1764例,对所有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4例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3.29%;剖宫产的产妇夏季手术、住多人病房、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有胎膜早破者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均应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制定出适合孕产妇的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达到减少切口感染的目的。

  • 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张卫红;刘汉楚;向赟;张振;曾凌空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C U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为控制和预防早产儿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医院N IC U 92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原菌,并检测其耐药性,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 IC U 927例早产儿中医院感染79例,感染率8.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消化道为主,分别占38.0%及35.4%;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2.8%、20.3%及19.0%;喂养不耐受、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疼痛评分>7分、留置静脉导管、住院时间>2周、体质量<1500 g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足月儿,涉及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且耐药菌株多;应积极减少留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治疗喂养不耐受和疼痛,改善医院感染情况。

  • P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段雯婷;王荔;熊菀;李随容;胡雅馨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 )医院感染特点与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以有效降低PICU医院感染。方法对2010年4-6月、2012年2-7月医院PICU 1500例患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根据患儿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病例1500例,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3.07%、日感染率为8.7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8.70%;共检出39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36株占60.51%。结论 PICU 开展目标性监测,追踪医院感染趋势,优先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P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 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研究

    作者:徐雪华;昌晓军;王继杰

    目的:探讨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探讨降低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300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100例,A组更换敷料频率为每3 d 1次,B组更换敷料频率为每5 d 1次,C组更换敷料频率为每7 d 1次,对比分析3组新生儿的感染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 3组的穿刺部位感染率分别为12.0%、10.0%和14.0%;3组的导管病原菌定植发生率分别为7.0%、6.0%和5.0%;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2.0%和1.0%,3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的敷料更换频率每7 d 1次较为合理,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能有效降低感染率,注意敷料潮湿、松动时,应及时更换。

  • 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作者:张祖莉;段敏;刘雨村

    目的:调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 U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针对性手卫生强化教育和持续监管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合格率,为预防交叉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分析2012年2-7月通过持续暗访RIC 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合格率,对未执行手卫生的101名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强化教育,比较6个月内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医师、护士、护工、呼吸机治疗师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71.3%、84.5%、70.5%、54.2%;主要影响因素为手卫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不够、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快速手消液对皮肤有刺激性;通过强化教育和持续监管R IC U 内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由初的60.7%上升至85.1%( P<0.05)。结论持续手卫生知识的强化教育和监管,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管理研究

    作者:丁兆梅;高学农;余艳琼;邹云芳;张燕;王俊敏;揭子琴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失败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灭菌成功率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统计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使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情况,对灭菌失败的可控因素及不可控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灭菌2930舱,灭菌成功2815舱次,灭菌失败115舱次,灭菌失败率为3.9%;其中化学监测指示物变色不合格100次、屏幕显示过氧化氢量不足1次、真空Ⅰ期及真空Ⅱ期超时各4次、真空Ⅲ期超时及生物监测不合格各3次。结论多种因素均能影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成功率,重视细节和环节质量管理,均能有效提高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成功率,降低灭菌成本,节省灭菌时间。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作者:罗斌华;吴志勇;李福太;陈丽霞;沈燕如;兰玉娟;吕芷娴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生原因,为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9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9名职业暴露人员中,实习护士、临床护士、内科医师、外科医师、助产士及保洁员分别占56.88%、27.52%、6.42%、4.59%、2.75%及1.84%;暴露发生部位主要为手或手指,占90.82%;暴露时发生操作以拔针为主,占47.70%;暴露源以乙型肝炎居首位,占57.80%,其次为未知暴露源,占22.02%。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建立职业暴露报告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意识,完善防护用品,可有效防止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口腔科医务人员素质与消毒效果的关系

    作者:徐江;郑军;梁玉霞;李新;于丽红;曹丽婷;余芯乐

    目的:了解口腔医院医务人员素质与消毒监测结果的关系,分析口腔科消毒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8所医院门诊口腔科66人和个体口腔诊所67人,通过调查表收集2012年6-9月被监测单位人员信息主要包括学历、职称;消毒监测结果主要包括环境空气、综合治疗椅、医护人员手及诊疗用水污染四项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48所医院,合格共4所,合格率为8.33%;医院门诊口腔科和个体口腔诊所总体消毒合格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医院门诊口腔科医务人员的素质高于个体口腔诊所,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素质不是影响口腔科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应提高口腔科消毒设备的投入、规范消毒制度和人员培训、严格遵守消毒程序、定期消毒检查,可提高消毒合格率,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配置与锐器伤相关性研究

    作者:康虹;王丽华;于静;高佳

    目的:探讨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结构与锐器伤发生的关系。方法于2011年9月-2012年9月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30所医院的人员配置及342名工作人员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不同人员配置下的锐器伤发生率。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注册护士人员比例平均值达到要求,但工作人员与床位比低于湖南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达标验收标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011年9月-2012年9月的统计数据中护士的比例、大专学历、护士工作年限>5年、工人工作年限<1年,锐器伤发生率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数量有待增加,合理的人员结构配置,将有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 三级甲等医院复评审标准规范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

    作者:刁奇志;曾强;冉季于;张先顺

    目的:通过交流复评审标准理解及实施经验的方式,提高三级甲等医院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以降低感染率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在三级甲等医院复评前对相关条款的理解、准备以及通过评审的经验,建议性提出三级甲等医院如何进行生物安全管理意见。结果三级甲等医院实验室应合理分区,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合理的工作流程,配备必备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加强菌毒种、易燃、易爆物品及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制度及流程的培训,定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持续改进生物安全管理。结论三级甲等医院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硬件建设,建立生物安全制度及流程,并有有效措施保证制度及流程的实施。

  • 心内科患者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万冬宇;张志;刘恒亮;耿国英

    目的:探讨分析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 IS A )的分离检测方法,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采用简易菌群分析法筛选h‐VISA ,筛选阳性后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结果全部50株试验菌株中共有2株在4μg/m l万古霉素的M‐H培养基培养48 h后生长频率≥10-6,且在不含万古霉素的M‐H平板上培养9代后MIC值仍能保持在中介耐药范围内,判定为h‐VISA ,检出率为4.0%。结论系统地监测h‐VISA的流行情况,选择有效的检测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万古霉素,有效控制h‐V IS A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 MTP干预法对骨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

    作者:黄丽娟;张荣凯;陈奕伸;罗文基

    目的:观察监测‐培训‐计划(Monitoring‐Training‐Planning,MTP)干预模式对骨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探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12年3-9月骨外科住院患者的用药信息,以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INRUD)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SDUIS)设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观察指标;于2012年6月按照MTP干预模式,对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干预,每月1次,连续干预4次,比较干预前后观察指标值的变化。结果骨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由干预前的71.32%、5.42d、8.24%和70.31下降至干预后的58.64%、2.41d、1.05%和39.27,品种选择合理率从68.04%上升至97.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P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骨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替考拉宁治疗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张龙琪;钟剑锋;张春;王伟洪

    目的:调查替考拉宁治疗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73例肝硬化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均应用国产替考拉宁治疗,疗程7~14 d ,观察其临床、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73例肝硬化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胀、腹围增加、尿少等;经替考拉宁治疗后,治愈39例,治愈率53.4%,显效25例,显效率34.2%,有效8例,有效率11.0%,无效1例,无效率1.4%,总有效率98.6%;73例患者无1例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肝硬化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时应用替考拉宁临床效果佳、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美罗培南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葱聪;张静;洪静

    目的:研究新生儿机械通气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后应用美罗培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N IC U收治的由于各类疾病导致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87例,所有患儿在治疗时均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机械通气两天后所有患儿进行痰液细菌培养,若结果为阳性则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9株、革兰阴性菌53株、真菌2株;6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治愈51例,治愈率73.9%,显效5例,显效率7.2%,进步3例,进步率4.3%,无效10例,无效率14.5%。结论新生儿在机械通气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应用美罗培南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应在机械通气时对新生儿加强护理,防止其发生下呼吸道细菌感染。

  • 头孢哌酮预防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庭学;莫翠毅;颜洪顺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预防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医院感染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5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5例,仅常规的洗胃等对症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预防医院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医院感染上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医院感染例数为14例,感染率为18.67%,观察组医院感染例数为9例,感染率为12.00%;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两组入院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入院后第3、5天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可预防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

  • NICU患者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敏;王勤鹰;顾勤;王星;邓冰;姜嘟嘟;赵丽娟;詹青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药耐药菌(MDRB)感染患者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N IC U 9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临床资料,对气管插管/切开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多药耐药菌分布、细菌学疗效、临床疗效及联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气管插管/切开及使用呼吸机6例,发生V A P4例,发生率66.7%;检出多药耐药菌共10株,8株为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有2例患者合并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同时感染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治疗有效率66.7%,多药耐药菌清除率为22.2%;不良反应以腹泻多见。结论合理使用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多药耐药菌,有利于提高神经重症感染患者的生存率。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治疗急慢性咽扁桃体炎的疗效

    作者:付正进;王川慧;李昌武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治疗急慢性咽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以降低医疗成本。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36例急慢性咽扁桃体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含服;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65%、对照组为94.1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治疗急慢性咽扁桃体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尤其治疗患者的咽痛疗效更为显著。

  • 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效果研究

    作者:周晓平;黄继峥;任阿可;罗腾达;金慧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s在医院内传播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1588例MDROs感染住院患者,其送检标本培养结果均为MDROs感染,对其进行规范目标性监测,并采取多项综合干预措施,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干预效果评价,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88例 MDROs感染患者中医院感染314例、社区感染1274例,2012年MDROs医院感染率为27.28%、2013年为15.06%,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例MDROs医院感染科室中以综合 ICU 为主,共81例占25.8%;MDROs医院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共158例占50.3%;在314例MDROs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24.8%。结论加强MDROs医院感染的监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能较好的预防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

  • 临床药师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重症肺炎药学监护探讨

    作者:于卫江;张文周;杜娟;赵秀莉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重症肺炎患者药学监护的方法和作用,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以2014年1月1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为例,临床药师从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用药依据、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提供全程的药学监护,应用超常规剂量的替加环素治疗,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过程,对患者实施合理的药学监护,患者体温、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显著好转,两下肺病灶较前显著吸收,痰培养鲍氏不动杆菌为阴性,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开展药学监护非常必要,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整体用药水平的提高。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精细化专科管理

    作者:张乐辉;孟黎辉;高月;佟朝霞;陈颖

    目的:对临床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精细化专科管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技术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用数学模型技术实现抗菌药物使用实时监测,并对循环系统疾病诊治中抗菌药物应用特点进行探讨。结果某科室的5个DRGs 病组抗菌药物平均费用均高于标准水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前10位的品种中有8种为口服抗菌药物;感染性疾病治疗为主的科室(如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大,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非手术科室大,以Ⅱ类切口手术为主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以Ⅰ类切口手术为主的科室大;同科室、同级别医师经治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有差异,提示需要关注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的应用。结论引入DRGs技术,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精细化专科管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建立了持续改进的机制。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