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现代消毒供应中心的追溯管理

    作者:赵晓琨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及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无菌物品呈现品种多、数量大及周转快的特点,为保证无菌物品供应链的完整和通畅,融合医院信息化的进程,便于灭菌失败后物品的召回,需要结合数字技术,消毒供应中心完成对无菌物品循环过程的可追溯信息化管理,报道如下.1追溯系统的特点1.1硬件系统 数字化技术的采用需要依赖一定的硬件装备,主要有电脑、数据采集器、综合布线网络、条码打印机等.1.2 软件系统 软件是信息系统的灵魂.首先要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尤其是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3个强制标准的规定,更要结合本医院诊疗特点和规模,制定合理流程.1.3惟一性身份和标记 数字化的基础是对于追溯的"目标"进行惟一性的认定和标记,目前,国际主流采用条形码.

  • 血清抗HBe和抗HBc阳性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探讨

    作者:袁运菊;张红胜;张波

    乙型肝炎病毒(HBV)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的有效的方法.笔者对血清抗HBe和抗HBc阳性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9年两例患者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方法,模式均是HBsAg阴性、抗HBs阴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遂建议检测HBsAg定量分析(化学发光定量法)及HBV DNA定量、ALT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建议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三联针.试验方法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按操作规格进行.

  • 相对隔离与隔离烧伤病房空气质量分析

    作者:郑建美;周红娟;金汉宏;郑爱华;何燕芬;项一清

    我院烧伤科有相对隔离和隔离病房两个病区,对两个病区空气菌落数进行比较,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本组为2011年1-12月烧伤科相对隔离和隔离病房各5间,18 m2各3间,36 m2各2间,均在住满患者情况下用ZHG80SYA型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后采样检测空气菌落数.1.2 方法 相对隔离病房治疗前清退无关人员,将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置于病房中间,消毒1h后采样;选择同条件的隔离病房配对试验,同法空气消毒1h后采样;另将未用的同批次培养基与试验样本同时培养,作为阴性对照.每月1次对两个病区配对病房进行检测,12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1.3 结果判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烧伤科病房空气含菌量≤200 CFU/m3为合格.

  •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体会

    作者:谈民

    为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我院有效地预防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总结如下.1健全的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医院成立专班,贯彻统一领导,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与职责及应急方案,为切实做好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保证.

  • 门诊化验室的医院感染隐患及管理措施

    作者:滕廷波;周宜兰

    门诊化验室属于医院的窗口行业,工作人员每天均接触带有各种未知的病原微生物的患者和标本,存在很大的生物安全隐患,也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自身感染或医院感染.因此门诊化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引起重视.1存在医院感染隐患1.1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 医院对医院感染管理不够重视,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够,对生物安全防护设备投入不足,未制定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2存在职业暴露风险 门诊化验室的工作人员在抽血和进行化验分析过程中可能发生手刺伤、皮肤破损等意外,而造成工作人员的自身感染.

  • 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影响

    作者:张素珍

    近年来呼吸道真菌感染日趋增多,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本研究通过相关因素的调查,制定适宜控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措施,意在降低感染率,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2012年4-6月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9月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4-6月我院治疗的老年性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后发现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等是诱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降低老年性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我院从7月份起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 脂质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东科;许宏涛

    目的 对加与不加脂质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了解脂质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程度.方法 在ATB F2半固体培养基中添加橄榄油、玉米油、芝麻油、大豆油、甘油、液体石蜡、吐温20、40、60和80,使各种脂质的终浓度为0.5%和2%;用ATB FUNGUS 3药敏板条对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和糠秕马拉色菌ATCC 14521进行了MI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对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进行检测时,各种脂质对氟胞嘧啶的检测结果无影响,氟康唑(FCA)除2%液体石蜡油对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的MIC值为8μg/ml外,加其余各浓度脂质的药敏结果均在质控范围内;2%的4种吐温在检测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时对伏立康唑有轻度的抑制(MIC升高1倍),但检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时对伏立康唑无抑制作用;甘油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检测结果均无影响,液体石蜡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小;不同浓度的各种植物油和吐温对伊曲康唑(ITR)的抗菌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株参考菌株的MIC值均有明显的升高;两种浓度的4种吐温对两性霉素B(AMB)抗菌活性的抑制作用随菌种不同而异,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在两种浓度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值达16~>16 μg/ml,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高浓度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吐温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脂质对AMB均无抑制作用;对糠秕马拉色菌ATCC 14521的检测结果显示,未加脂质及加甘油和加吐温20的对照孔培养72 h均不生长,加其他脂质时对照孔生长良好,且在孵育72 h时对照孔生长旺盛,结果易于判读.结论 脂质对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有影响,不同药物受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影响程度依脂质种类而异,随脂质浓度增加MIC值有随之增大的趋势,甘油虽然对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的药敏试验结果无影响,但甘油不能促进糠秕马拉色菌的生长,因此不能作为马拉色菌药敏试验的添加剂使用.

  • 单核细胞表面抗原HLA-DR及CD14+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变化

    作者:邵晓丽;刘淑梅;周国忠;王伟;楼文勇;朱国政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抗原HLA-DR及CD14+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儿科的42例轻症MPP和28例重症MPP患儿的急性期、恢复期各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抗原HLA-DR及CD14+的表达率,同时观察患儿的咳嗽缓解、发热及住院时间.结果 急性期轻症组CD14+的表达率(5.39%)与对照组(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LA-DR的表达率(66.48±10.53)%低于对照组的(75.62±11.62)%(P<0.05);重症组CD14+(1.81%)及HLA-DR的表达率(46.53±11.36)%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恢复期轻症组、重症组CD14+的表达率分别为4.82%、4.82%,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70.26±9.73)%、(69.63±6.9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LA-DR、CD14+表达率与咳嗽缓解、发热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HLA-DR的表达率与发热时间存在负相关,轻症组r=-0.601,P<0.05;重症组r=-0.788,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抗原HLA-DR及CD14+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病情越严重两者的表达率越低,随着疾病的恢复两者表达率升高,动态监测单核细胞表面抗原HLA-DR及CD14+有助于临床严重程度评价及预后的判断.

  • 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

    作者:梁道斌;玉艳红;覃金爱;郭世辉

    目的 分析医院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和基因周围环境,为临床用药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VITEK-2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用改良Hodge试验和组合纸片法分别检测碳青霉烯酶和金属酶表型,PCR检测KPC、OXA-23组、OXA-24组、OXA-51组、OXA-58组基因及插入序列ISAbal.结果 36株IRAB改良Hodge阳性率33.3%;未检测到金属酶;36株均携带OXA基因,其中32株OXA-23+ OXA-66阳性,2株仅OXA-66阳性,1株仅OXA-23阳性,1株仅OXA-58阳性;所有OXA-23上游均存在ISAbal,未检出KPC、OXA-24组基因.结论 该院IRAB主要携带OXA-23、OXA-66型碳青霉烯酶,OXA-23与ISAbal关系密切,存在OXA-58阳性鲍氏不动杆菌.

  • 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分析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陈圣高;刘洋;李向阳

    目的 对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检测及药敏分析,为指导和治疗UPEC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尿液分离的282株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法检测pa pC基因、ESBLs基因型别及整合子,比较分析各种基因型比率和差异.结果 尿液中检出UPEC papC基因阳性123株,慢性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患者UPEC分离率高于非UPEC(x2值为21.51、19.23,P<0.01);产ESBLs UPEC 81株,占65.85%,非UPEC产ESBLs 51株,占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78,P<0.01);UPEC与非UPEC均对亚胺培南敏感,UPEC的耐药性高于非UPEC,CTX-M基因检出率达61.7%,其中CTX-M-1基因22株、CTX-M-8基因15株、CTX-M-9基因13株;TEM基因和SHV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0.7%与13.6%;未检出其他基因型;有11株产≥2种ESBLs,有3株未能确定ESBLs基因型;I类整合子intI基因携带率达80.2%.结论 UPEC在尿中分离率高,主要来自慢性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患者,产ESBLs率高,以CTX-M型为主,多伴随携带int I基因.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adeA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作者:任常洁;曲彦;关纯;胡丹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并检测其外排泵adeA基因的携带状况.方法 收集医院135株MDRAB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35株MDRAB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扩增外排泵adeA基因.结果 135株MDRAB对头孢唑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为100.0%,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0.0%、60.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仅对阿米卡星较敏感,敏感率为79.3%;135例MDRAB中adeA基因检测共有127株阳性,阳性率为94.0%.结论 MDRAB呈现严重的多药耐药,主动外排泵系统是MDRAB临床分离菌株产生多药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 肺炎克雷伯菌抗药基因检测与消毒剂抗性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晓杰;郭建华;王艳秋;孙利群;张流波;刘永华

    目的 研究医院临床分离及环境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消毒剂抗性水平和抗药基因携带的关系.方法 采用低抑菌浓度(MIC)、小杀菌浓度(MBC)、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试验方法,分析临床分离及环境中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qacE△1-sulI基因携带和对消毒剂的抗性.结果 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2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qacE△1-sul I基因为阳性,8株环境检出菌株均为阴性;三氯异氰尿酸对1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MBC值均为500~1000 mg/L,标准菌株为500 mg/L;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对1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值为200~800 mg/L,标准菌株为400 mg/L;戊二醛对1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值为1250~2500 mg/L,标准菌株为1250 mg/L.结论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qacE△-sul I基因携带率高于环境检出菌株,部分抗药基因阳性菌株对消毒剂产生抗性.

  • 大型质粒介导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

    作者:吴俊;赵子文;陈惠玲;熊剑辉

    目的 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流行及耐药机制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方法 收集2002-2005年广州一所三甲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泛耐药、多药耐药、普通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析,包括E-test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耐药表型、质粒提取、随机引物扩增DNA分型分析同源性,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耐药谱、基因谱对比研究,统计学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共收集27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7株,E-test试纸法检测其中6株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其余菌株均为阴性,曾基因扩增测序确定7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其他多药耐药、普通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未检测到该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定为大型质粒介导,且感染患者死亡率高,为71.0%,以质粒为模板同源性分析系同一克隆株.结论 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且由大型质粒介导,感染患者均有慢性基础疾病,防治上应采取综合管理.

  • 感染控制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

    作者:王炳花;任玉芹;魏冰玉;李卫光

    目的 通过梳理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背景,引起对感染控制文化建设的重视,看清发展方向与趋势,发挥感染控制文化对感控学科建设的价值.方法 检索国内外近年关于感染控制文化的相关文献及资料并结合目前感控现状,采用SWOT分析方法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SWOT分析方法为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W)、机会(opportunity,O)、威胁(threat,T),剖析感控文化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危险与机遇.结果 医院感染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相对丰富,已经出现了精神文化的萌芽,发展感染控制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感染控制人员对感染控制文化具有较高的渴求,但感染控制文化建设缺乏组织性、系统性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结论 发展感染控制文化的优势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感染控制主力军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劣势是感染控制人员对感染控制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较低;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安全文化看到我国感染控制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差距.

  •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贾会学;李玲;任军红;贾建侠;赵艳春;赵秀莉;姚希;李六亿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及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按照统一的方法和表格,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采取签署目标责任书、会议反馈等干预措施.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为85.04%,不同专业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相差较大,以护士高,为94.09%;随着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实施与推进,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由70.78%升高至92.88%,呈逐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56,P<0.05).结论 信息传递通畅并及时反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至关重要;在培训方面应关注手卫生揉搓时间的宣传,并针对不同个体、不同问题细化培训.

  • 多药耐药菌危急值电子化流程管理控制

    作者:郭爱莲;张鉴

    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MDROs)在医院内的交叉传播,保障医疗安全,探讨科学的流程管控模式.方法 将MDROs感染病例,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以危急值报告形式进行电子化流程管理,包括制定MDROs危急值的范围、设定电脑系统管理程序、进行人员培训等.结果 实行MDROs危急值电子化管理控制后,缩短了MDROs危急值的报告与处置时间,漏报、漏登、迟报、差错等大幅减少,MDROs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的及时性明显提高,防止了MDROs的暴发流行,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结论 MDROs危急值电子化流程管控的实施,在MDROs早发现、早控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降低MDROs的感染暴发流行、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外科口罩与N95口罩预防流感效果荟萃分析

    作者:徐虹;王英红;胡连根;倪晓平

    目的 评价外科口罩与N95口罩预防流感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外科口罩与N95口罩预防流感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3项,共2049名研究者;荟萃分析发现,外科口罩组与N95口罩组流感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科口罩组与N95口罩组其他呼吸道病毒(SARS病毒除外)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科口罩与N95口罩对流感病毒的防护效果无差异.

  •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干铁儿;朱越献;吴建浓

    目的 控制影响手卫生执行力的危险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风险管理方法,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危险因素,通过措施整改和流程改进降低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风险.结果 各项失效模式的事先风险数值(RPN)有明显下降,其中下降显著的流程步骤改善是“洗手设施”、“手卫生指征知晓”和“手卫生对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RPN值分别减小了88.89%、88.75%和88.33%;手卫生依从性从FMEA实施前的17.86%升高到FMEA实施后的32.05% (P<0.05);病房的手卫生产品消耗量从2.47 ml/(床·d)上升至6.17 ml/(床·d).结论 FMEA风险管理方法在手卫生依从性风险评价和风险事前预防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 药剂科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丁余

    目的 分析药剂科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感染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月共780份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将2010年2月-2011年1月病历资料390份设定为非干预组,将2011年2月-2012年1月病历资料390份设定为干预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用药情况.结果 两组抗菌药使用不合理分析,干预组更换药品、联合用药、药物选择、单次剂量计术后用药时间较非干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抗菌药物应用,干预组使用抗菌药物平均费用(1146.57±269.52)元、住院时间(11.41±2.23)d、药物的使用品种(1.67±0.38)种及应用天数(4.78±1.22)d,较非干预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保范围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科学监管并进行临床药学实践是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有力措施,提升药剂科服务功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 美国医院感染管理运行机制及启示

    作者:徐敏;易文婷

    目的 了解美国医院感染管理运行机制,为有效提升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学习与借鉴依据.方法 通过2012年3月17日-5月21日赴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附属库克郡医院考察,对美国医院感染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改进方法.结果 美国医院感染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优化的人员配备、清晰的岗位职责、科学的医院感染制度、高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网络,针对性的人员培训等.结论 我国应借鉴美国的感染控制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特别是优化医院感染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医院感染护士的入职门槛;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完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及方法;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培训等,以迅速有效提升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 ICU物体表面消毒方法优选试验研究

    作者:李颖;戈伟;许文;慕彩妮;尚洋;范珊红

    目的 比较不同消毒剂在消毒后不同时刻对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结合成本分析,探讨合理的消毒方法与消毒频率.方法 分别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洁力佳消毒湿巾、卡瓦布消毒湿巾和酸性氧化电位水,对ICU 4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分别进行擦拭前、擦拭后15 min、1、2、4h和6h采样及培养,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在消毒后不同时刻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 酸性氧化电位水组在5个时间的抑菌率均低于其他3组(P<0.001);其他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4h内的抑菌率均>90.0%,消毒后6h时,4种消毒方法的抑菌率均<60.0%;消毒后4h内,物体表面细菌计数合格率均为酸化水组低于其他3组(P<0.001);其他3组在擦拭后2h内物体表面细菌计数合格率均>90.0%,而在4h时,均<40.0%;4种消毒方法每次消毒成本由大到小依次为卡瓦布消毒湿巾、含氯消毒液、洁力佳消毒湿巾、酸性氧化电位水.结论 有效成分为双链季铵盐的佳力佳消毒湿巾可作为医院病房物体表面消毒的理想选择,在诊疗操作较频繁的ICU使用,建议擦拭消毒频率以4 h1次为宜.

  • 医院中央空调冷却水消毒方法的研究

    作者:傅小芳;张继东;朱永松;薛佳马坴

    目的 研究医院中央空调冷却水消毒方法,评价消毒效果,为制定医院中央空调冷却水消毒清洗质量标准及相关检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医院中央空调冷却水采用杀菌净化设备消毒作为试验组,含氯消毒剂消毒作为对照组.结果 消毒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菌落总数均为25 000 CFU/ml,均检出嗜肺军团菌共7株,其中Lpl型3株、Lp7型4株,消毒后试验组设备调试期间菌落总数7次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冷却水菌落总数由25 000CFU/ml降至2 CFU/ml,明显低于对照组(t=2.39,P<0.05),两组均未检出嗜肺军团菌,与消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能耗对比,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省能耗33.60%,同时净化水质,提高循环水的利用效率,设备在无人值守自动控制时,冷却水藻类和浊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医院中央空调冷却水采用杀菌净化设备进行消毒的效果明显优于含氯消毒剂消毒,操作简单,消毒方法科学先进,环保节能.

  • 不同检测方法对胃镜复用清洗质量监测的比较研究

    作者:夏瑾;徐虹;赵岚;金慧;谢利军;查捷;胡连根;倪晓平

    目的 比较微生物检测、残留蛋白和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测定用于胃镜清洗质量监测的结果,以有效维护患者的诊疗安全.方法 胃镜使用后完成复用程序中的整个清洗步骤,在实施戊二醛消毒前,对胃镜外表面和活检通道冲洗液进行微生物、残留蛋白和ATP生物荧光测定.结果 胃镜外表面微生物、残留蛋白和ATP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0.0%、70.0%和76.7%(x2=0.842,P=0.656);活检通道冲洗液3项技术监测合格率分别为63.3%、33.3%和53.3%(x2 =5.600,P=0.061);3项技术在监测胃镜不同部位的清洗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项技术均适用于内镜清洗质量监测,应高度重视内镜复用的清洗质量,开展内镜复用清洗质量的监测,并根据各院特点选择清洗质量的监测技术.

  • 宫腹腔镜两种清洗消毒灭菌方法的应用对比及管理

    作者:王贵双;徐艳;安桂玲;蔡竹

    目的 选择有效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方法,使宫腹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保养和使用进入科学化管理,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避免医源性感染.方法 通过两种灭菌方法的应用对比,消毒溶液浸泡灭菌法:手工清洗后,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10h灭菌,使用前用无菌水冲洗;低温灭菌器灭菌法:机械清洗消毒后采用低温灭菌器灭菌.结果 消毒溶液浸泡灭菌时间长、消毒液易挥发对人体有害,手工清洗不彻底,灭菌质量无法保证,监测结果合格率为96.6%;而机械清洗消毒低温灭菌器灭菌,合格率为100.0%.结论 机械清洗消毒低温灭菌器灭菌法安全高效、快速环保,明显优于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灭菌法,提高了宫腹腔镜的重复使用率,应广泛应用于内镜的消毒灭菌工作中.

  • 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应用于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评价

    作者:许方蕾;孙晓敏;张丽亚;毛懿雯

    目的 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对儿童浅静脉留置针消毒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月在儿科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使用安尔碘进行皮肤消毒,分别在消毒前,第1、2次消毒后和消毒72 h后对两组进行细菌采样,比较消毒效果.结果 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第1次消毒和消毒72 h后的患儿皮肤菌落数低(P<0.05),且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的消毒待干时间(16.81±1.47)h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的消毒效果确切,且可视度高、待干时间短,为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提供了便利,较传统的安尔碘消毒液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银离子抗菌凝胶预防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夕珍;刘春生;史广玲;刘娟

    目的 探讨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外涂尿道口,预防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实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会阴护理后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涂抹尿道口;分别留取导尿后0、3、5、7、10 d尿标本送检,观察两组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3例发生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千日感染率为3.27‰;对照组有8例发生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千日感染率为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8.40 P<0.05).结论 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外涂尿道口是预防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 急诊病区血行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楠;白传哲;王静;高燕

    目的 对急诊病区血行感染(BSI)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调查,探讨BS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病区BSI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按照其病情转归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筛选BSI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52例患者被确诊为BSI,发生率为2.9%,28 d死亡率为30.8%;革兰阴性菌检出高,占51.9%,BSI致患者的死亡率为56.3%;诊断BSI后的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均为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可显著提高BSI患者生存率(P=0.038).结论 确诊BSI时的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肾功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可以预测BSI患者病情的转归,及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是病情转归的关键因素.

  • 教育培训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化策略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蒲丹;唐怀蓉;宗志勇;张卫东;尹维佳;舒明蓉;杨宝玉;刘葆华

    目的 调查综合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实施集束化策略(Bundle)以及评价一系列相关的教育培训对提高其依从性、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调查拥有4500张床位的大型教学医院、床位数为52张的综合ICU,以留置机械通气>24 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培训前后半卧位、氯己定口腔冲洗每1次/6 h、每日评估是否留置呼吸机的必要性、预防消化性溃疡、预防深静脉血栓、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等一系列预防VAP的措施的执行.结果 培训前后分别有635例和582例患者纳入该研究,Bundle依从率从16.5%增加至33.8% (P<0.001);培训前后患者半卧位、床头抬高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己定口腔冲洗每1次/6 h,实施率培训前后分别为30.1%、80.7% (P<0.05),每日是否评估留置呼吸机的必要性的实施培训前为61.6%,培训后为89.3% (P<0.05),深度静脉血栓预防的实施率从85.5%增加至90.4%(P=0.048),两组溃疡预防率均>88.0%;机械通气时间从10 d(四分位数间距从2~20 d)减少至7 d(四分位数间距从2~10)(P=0.0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ICU住院时间、ICU的死亡率均未发生改变.结论 尽管未完全实施预防VAP的集束化策略,但通过对综合ICU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实施Bundle的依从性,减少了机械通气的天数.

  •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

    作者:李亢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 调查2008年4月-2012年4月治疗的140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术中及手术后处理等详细记录.结果 140例翻修术后的老年患者中有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2%;发现住院时间、术后瘢痕、术后护理、糖尿病是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病原菌3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8%、铜绿假单胞菌占16.1%.结论 髋关节翻修术后感染与患者术前身体状态及原发病、术中操作、纤维组织瘢痕残留过多、术后治疗及护理不当有关;术中对纤维瘢痕组织在手术过程中要完整切除,并在术后放置引流管,对于老年患者延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加强术后护理,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环节.

  •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刘荣辉;杨静;张长凤;易和平

    目的 评估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识别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普外科连续手术患者的监测数据,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及其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5.5%,发病率低的是甲状腺和疝修补术,分别为0.3%、0.3%,高的是胰腺手术为1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危险指数、切口分类、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住院天数、植入物和手术方式(开放与腔镜)未发现性别、年龄、全麻和切皮前30 min~2 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可显著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差异明显,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危险指数(>1分)、非清洁手术、手术时间(>75百分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分)、术前住院天数(>7 d)、有植入物的手术和腔镜手术是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因子.

  • 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研究

    作者:茅一萍;韩方正;郑伟;周宏;翟仁旭

    目的 探讨应用基于循证的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CLB),在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效果,为进一步降低CRBSI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 将ICU995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1阶段2011年1-12月411例患者,2777个导管日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目标性监测;第2阶段2012年1-12月584例患者,3920个导管日为观察组,通过施行CLB措施预防CRBSI,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观察该集束干预策略在ICU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CRBSI发生15例,发生率为3.83‰,对照组发生21例,发生率为7.56‰,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CIB措施后CRBSI发生率呈逐步下降趋势.结论 ICU施行CLB能有效降低危重病患者CRBSI的发生率.

  • 综合干预措施对子宫切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作者:洪慧肖;陈爱红;叶彩丽

    目的 探讨预防与控制子宫切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措施,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子宫切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2010年对子宫切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通过综合干预、反馈、讨论,提出改进方案,不断完善和巩固预防与控制子宫切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结果 356例子宫切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4例,感染率为6.74%;以手术部位感染为首18例,占75.01%;通过干预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率逐年下降,2009、2010、2011年子宫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9.00%、5.07%、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有效控制子宫切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对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 山东省28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

    作者:李卫光;徐华;朱其凤;贾磊;顾安曼

    目的 了解山东省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山东省28所医院2012年10月份锐器伤的发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46 600名医务人员,其中7.30%有过锐器伤经历,平均发生率为9.71次/(人·月);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占63.25%;锐器伤发生较多的科室为普通病房及手术室,分别占49.54%、18.89%;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静脉输液头皮钢针和手术缝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分别占34.87%、23.18%、8.90%;加药、回套针帽和手术缝合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11.22%、10.32%、8.77%;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3.80%,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15.75%.结论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避免不必要医疗操作、改变错误习惯行为、实施标准安全防护措施等,以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 组合干预措施对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影响的研究

    作者:马坚;胡必杰;高晓东;周晴;崔扬文;沈燕;孙伟;周春妹;何礼贤

    目的 评价组合干预措施对上海市二、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1月-2012年6月对上海市67所二、三级医院176个ICU中发生VAP患者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分为3个阶段:基线调查、过渡期和干预期,VAP组合干预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半卧位、采用消毒剂进行口腔护理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宣教和督查,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收集ICU出入院患者例数、基本信息、住院天数、接受机械通气天数(VDs)和VAP发病等资料,比较干预前、后VAP发病率,评价组合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共收集患者资料463 208例,监测ICU住院天数为2 535917 d,累计使用机械通气日695 185 d;基线调查阶段,VAP发病率为每千VDs 23.4例,实施组合干预后,VAP发病率明显下降,2009-2012年为每千VDs 14.3例,RR=0.61 (95%CI 0.59~0.64),RD=9.1(95%CI 8.3~9.9).结论 在ICU中施行VAP组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VAP发病率.

  • 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策

    作者:胡美春;杨西宁;韦柳青;宋英娇

    目的 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现状,提出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12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动杆菌属医院感染率为0.34%,例次感染率为0.41%;感染病例平均年龄为60.20岁,平均住院天数为39.17 d;所调查的122例患者大多有严重的原发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重型颅脑损伤等;感染科室分布以ICU和神经外科常见,分别占29.51%和12.30%;感染涉及6个部位,其中下呼吸道占的比重大,达74.29%,其次是伤口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分离的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共有36例为混合感染,其中30例合并有两种病原菌,6例有3种菌混合感染;122例感染病例,痊愈35例,好转70例,未愈18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13.94%.结论 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大多发生在住院时间长、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以ICU和神经外科较为突出;呼吸道和切口为主要的感染部位,混合感染比较常见;患者病死率较高.

  •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作者:吴天良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肺部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2011年3-9月麻醉科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病原菌分布、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760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4例,感染率为3.16%;检出病原菌51株,分布多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3.53%、鲍氏不动杆菌占17.6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69%;手术部位以颅脑、胸部、腹部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构成比较高,分别占33.33%、25.00%、25.00%;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是高龄、基础疾病、手术部位、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围术期患者的管理,针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 91例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徐小娟;吕璐

    目的 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对162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医院感染发生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91例,感染率为5.62%;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52例,占57.14%,其次为泌尿道、皮肤、胃肠道、其他,分别占17.58%、13.19%、8.79%、3.3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多见占89.01%,革兰阳性菌占5.49%,真菌占3.30%,其他占2.20%;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内科医院感染与年龄(≥60岁)、住院时间(≥3周)、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血清白蛋白(<30 g/L)、合并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118,P=0.014)、合并基础疾病(OR=2.227,P=0.007)、抗菌药物种类(OR=2.713,P=0.009)和侵入性操作(OR=2.754,P=0.012)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肾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应减少侵入性操作与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改善营养状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指征,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不典型肝脓肿的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声像图分析

    作者:赵中洪;周余旺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并总结不典型肝脓肿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42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超检查,总结不典型肝脓肿超声图像特点,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10%,疑诊率7.14%,误诊率4.76%;病灶多呈不均匀的中等回声,肝内可探及不均匀“气体样”强回声,病灶边界不规则,病灶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可探及少许血流信号.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根据回声、血流信号确定不典型肝脓肿位置、大小、形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60例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沈敏珏;朱萍儿

    目的 探讨和分析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冠心病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60例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合并心衰及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等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比较,并分析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结果 性别与医院感染无直接关系,而>60岁、住院天数>30 d、合并心衰与糖尿病、有侵人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发生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9.4%、50.0%、37.5%与50.0%、40.0%、45.5%,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中以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结论 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合并心力衰竭与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 2007-2011年麻醉恢复室空气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唐芳;蔡建芬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麻醉恢复室的空气检测结果,探讨麻醉恢复室空气质量对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依据麻醉恢复室的规章制度进行空气消毒,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在40%60%,将采集好空气样本的平板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微生物鉴定仪.结果 共计应查样本数300份,实查278份,占92.67%;其中无菌样本110份,菌落数<200 CFU/m3有134份,200~500 CFU/m3有24份,>500 CFU/m3有10份,平均菌落数(86.2±33.8) CFU/m3;共分离出175株病原菌,分布多的3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0.29%、20.57%和16.57%.结论 麻醉恢复室2007-2011年空气质量相对平稳,但仍存在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完善麻醉恢复室的消毒隔离制度,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 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小华;方敏;孙秀娟;林红梅;齐樱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实施与效果评价,降低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方法 调查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基本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制定计划和方案,应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对比调查评价措施效果.结果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从13.7%下降至9.3%,锐器伤发生后上报率从1.4%上升至9.3%,防护知识培训率从87.7%上升至96.3%.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有效降低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从而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胡梅英;陈修文;乐萍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水平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 对2012年1-12月心脏病治疗中心手术治疗的928例先心病患儿进行CLA-BSI目标性监测,将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48 h或拔除导管<48 h内的先心病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CLA-BSI发生水平和病原菌检出进行分析.结果 共诊断CLA-BSI病例15例,感染率为1.62%,每千个导管日感染为3.79%;经外周静脉血或(和)中心静脉导管尖端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褪色沙雷菌居前3位.结论 先心病患儿是CLA-BSI高危人群,应加强术后先心病患儿CLA-BSI的监测和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比分析

    作者:周宏;姜亦虹;沈黎;李阳;郑伟;韩方正;茅一平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医院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在江苏省医院感染质控中心(NIQCC)的统一部署下,全省99所二级医院和63所三级医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利用Statal0.0版软件对2011-2012年不同级别医院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ICU医院感染调整千日感染率基本相同,分别为5.43‰和5.31‰,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二级医院高于三级医院;两组医院感染部位前4位均依次为下呼吸道、VAP、CAUTI和CRBSI;前6位病原菌均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二级医院分别占20.74%、13.07%、13.19%、7.70%、8.54%、2.74%,三级医院分别占23.86%、12.12%、11.43%、5.58%、7.77%、3.98%;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出率三级医院分别为69.05%、13.77%、13.61%、77.26%、7.97%,明显高于二级医院的59.73%、15.00%、3.04%、58.12%、1.69%.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目标性监测可了解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医院内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

    作者:姚希;任军红;贾建侠;赵艳春;赵秀莉;贾会学;李六亿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A)感染医院内流行现状,探讨CR-ABA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前瞻性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情况,判断其感染类型及分析CR-ABA感染特征,采取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共调查ABA感染患者258例次,其中CR-ABA院内感染192例,占74.42%,发生在ICU 116例,占全院的60.42%,下呼吸道CR-ABA感染147例,占感染的76.56%;2011-2012年社区感染率从0.67/千出院例数升高至1.20/千出院例数,而医院感染率从0.77/万住院日数降至0.71/万住院日数,社区感染显著升高而医院感染有所下降.结论 CR-ABA预防控制形势严峻,ICU为预防控制重点部门,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的预防控制感染部位,感染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有效.

  • 上海市72所医院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作者:沈燕;胡必杰;高晓东;周晴;崔扬文;孙伟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上海市72所二甲综合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方法 上海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每年11月组织全市监测网成员单位,对调查当日住院患者采取床旁及病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病例148 446例,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9%、4.0%、3.7%;ICU中,神经外科ICU感染率高34.0%,新生儿ICU低7.1%;非ICU科室中血液科感染率高12.1%,泌尿外科低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高47.6%,泌尿道次之14.4%;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0.9%、36.2%、33.1%,抗感染治疗前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58.9%、64.6%、66.6%;前5位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假丝酵母菌属、大肠埃希菌、MRSA,分别占14.9%、12.4%、11.6%、9.2%、6.7%.结论 近3年上海市医院感染现患率无显著变化,ICU医院感染率高,应加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而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持续上升,反映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成效.

  • 目标性监测中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研究

    作者:周启侠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对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 目标性监测ICU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后使用机械通气>48 h患者,以2011年1-12月为干预前,2012年1-12月为干预组后,采用集束化干预方法,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通过集束化干预后,床头抬高30~45度、声门下吸引、手卫生、呼吸机管路的清洁消毒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干预前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5.40%,干预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68‰,经卡方检验,干预前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胜鑫;石海矾;李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6(IL-6)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67例感染新生儿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并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的PCT、hs-CRP与IL-6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非感染组的hs-CRP与IL-6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而PC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hs-CRP与IL-6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9、71.2、83.0,佳临界值分别为66.0、5.02、97.82 pg/ml,灵敏度分别为74.6%、71.4%、80.6%,特异性分别为91.0%、67.2%、68.4%.结论 在新生儿早期感染的诊断中,IL-6的灵敏度优于PCT与hs-CRP,而PCT的特异性好.

  • 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分析及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作者:何丽;武伟

    目的 分析复用手术器械变色、锈蚀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保证器械的安全使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对日常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除锈处理、润滑油保养、陈旧更换等规范流程进行器械的处理,对发生黑斑锈蚀的器械分析原因,实施环节把控措施.结果 改进规范流程后,确保了器械的清洗质量,手术器械的处理后锈蚀明显消失,器械的清洁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结论 手术器械及时清除黑斑锈蚀,是保障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的关键.

  •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感染后防治

    作者:阿晓军;郝学红;阮琳;蔡钧;李秀娟;李盛洲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感染后防治,以控制颅内感染.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2年6月鄞州第二医院及青海省人民医院共457例高m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32例颅内感染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6年后15例患者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术为观察组,另17例患者常规静脉抗菌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32例颅内感染患者中,30例治愈,2例后期转他院治疗;患者头部引流管放置时间>7 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水盐电解质失衡、高血糖成为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发生颅内感染后及时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注射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周后除蛋白含量外体温、脑脊液压力、白细胞个数、含糖量、氯化物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术后尽早拔除颅内引流管;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和纠正水盐电解质可能减少颅内感染,及早应用腰大池引流术并鞘内万古霉素的应用是治疗颅内感染的首选.

  • 上海市二甲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调研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崔扬文;孙伟;沈燕

    目的 调研上海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清洗、消毒及管理现状.方法 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统一设计调查表,由各医院感染管理科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调研,并于规定时间内上报,市质控中心在年底质控督查时进行数据核实.结果 调研了63所医院的CSSD,仅29所医院实现了集中供应占46.0%;18所医院仍仅靠手工进行器械的清洗占28.6%;17所医院租赁器械的清洗由厂家负责占30.3%;5所医院使用棉布进行包装但不记录次数占7.9%;25所医院的6项追溯信息标注在灭菌包或封包带上占39.7%.结论 上海市目前CSSD的管理已经基本符合卫生部2009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个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但细节管理仍待进一步完善.

  • 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高风险患者主动筛查培养调查分析

    作者:江云兰;高念霞;何小春;张茎;裴中霞;童双润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高风险住院患者的定植,为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各科室不同住院时间多药耐药菌高风险的153例住院患者,分别采集鼻拭子和直肠拭子标本,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耐药菌显色培养基,对鼻拭子和直肠拭子标本分别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O)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的筛查.结果 MR-SA、ESBLs+ECO和ESBLs+KPN定植率分别为17.6%、53.6%和17.0%;对4组MRSA检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住院时间≥21 d组与其他3组比较MRSA定植率明显上升;对4组ESBLs+ECO数据进行比较,随着住院时间延长ESBLs+ECO定植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2=11.836,P<0.01),ESBLs+ KPN的定植率不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时间≥21 d MRSA定植率明显上升,ESBLs+ ECO定植率随住院时间延长逐渐上升,ESBLs+KPN的定植率不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

  •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许小诚;林学正;范秋维

    目的 对不同麻醉方式下急诊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时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行急诊剖宫产并发术后感染患者48例,并选择同期采用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并发术后感染的患者各26例作为对照,对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术后感染率为10.4%,低于硬膜外阻滞组的11.7%和全麻组的13.5%;在合并基础疾病和体重指数≥2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66.7%、58.3%,明显低于硬膜外阻滞组的80.8%、73.1%和全麻组的80.8%、73.1%;侵入性操作≥3次腰硬联合组术后感染率75.0%,明显低于全麻组的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意义及护理对策

    作者:吴阳静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哮喘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及护理措施,为其临床防治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60例哮喘及哮喘合并感染者采用免疫发光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自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合并病毒感染及单纯哮喘患者(P<0.05);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PCT轻度增加,与单纯性哮喘组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价值不明显;细菌感染组PCT与CRP之间有正相关性(r=0.932,P<0.05),病毒感染组PCT与CRP之间无相关性(r=-0.018,P>0.05);以PCT≥0.5 μ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92.9%,以CRP≥10 m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89.3%,哮喘合并细菌组血清PCT、CRP阳性率分别为89.3%、92.9%,高于哮喘合并病毒感染28.6%、64.3%及单纯哮喘患者22.2%、33.3%,哮喘合并病毒组血清PCT、CRP阳性率分别为22.2%、33.3%,均高于单纯哮喘组22.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学PCT、CRP指标能早期正确鉴别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耐心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感染和病情发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切开引流后应用聚维酮碘联合碘仿纱条换药的效果观察

    作者:侯丽达

    目的 观察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的患者切开引流后应用聚维酮碘联合碘仿纱条换药的效果,以期降低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复发率.方法 选取82例确诊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的患者,切开引流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0.5%聚维酮碘表面消毒联合碘仿纱条局部填塞切开引流腔换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痊愈等级、痊愈时间以及两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痊愈时间为(6.23±1.68)d,除2例乙级愈合外,其余均甲级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伤口痊愈时间为(9.49±2.22)d,8例乙级愈合,33例甲级愈合;随访两年,观察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44%,对照组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1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应用聚维酮碘联合碘仿纱条换药利于伤口,痊愈,缩短伤口痊愈时间,降低复发率,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朱文伟;丁滢燕;陈志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确定危险因素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并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41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麻醉持续时间等因素中筛选并确定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及麻醉持续时间>3 h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22.16%、17.47%、1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终确定吸烟史(OR=2.393,P<0.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2.110,P<0.005)以及麻醉持续时间>3h(OR=1.904,P<0.001)为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根据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对该并发症进行预防.

  •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监测及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周宏;郑伟;邓丽华;韩方正;茅一萍;翟仁旭

    目的 了解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系统污染状况,探讨DUWL消毒方法和消毒的频率,减少手机回吸所致的污染.方法 在DUWL消毒前及消毒后第1、2、3天,随机采集口腔综合治疗台的水源水、手机喷水和三用水枪出水的水样进行细菌总数检测和菌种鉴定,每月进行1次,重复5次;DUWL消毒是以500 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每个口腔综合治疗台的所有出水管路,作用30 min后恢复原有供水系统.结果 工作常态下手机喷水含菌量为(64333±21185)CFU/ml、三用枪出水含菌量为(16217±7105)CFU/ml,DUWL消毒后第1、2天手机喷水和三用枪出水平均含菌量(40±81)、(163±100) CFU/ml和(153±127)、(196±135) CFU/ml,消毒后第3天菌量明显增加,与第1、2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源水含菌量< 100 CFU/ml,符合GB57492006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论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污染较为严重,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DUWL污染,除改善水源水水质外,还应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对DUWL进行常规消毒,同时注意操作时采取防回吸措施,以减少手机回吸所致的污染.

  • 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洁;王晓丽;罗文文;王红敏;贺孝文

    目的 分析医院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190例,单因素分析其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共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16.8%;术后感染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占40.6%,其次为腹腔、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分别占25.0%、21.9%和12.5%;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00 min,肿瘤临床分期差、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2×109/L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和手术方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其次为腹腔和呼吸道感染,年龄、手术时间、临床分期、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杜映红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为更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感染提供医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2012年1月216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空腹血糖值、使用的抗菌药物、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急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患者的关系.结果 21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3例,医院感染率为15.3%,其中呼吸道感染16例,占48.8%;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而与患者的住院天数、空腹血糖值、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应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医院感染.

  • ROC分析法评价多普勒超声对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郁素云;王磊;陈云素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定性诊断价值,为提高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定性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68例急性感染性胆囊炎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患者的胆囊形态、超声Murphy征、胆汁透声的好与差及胆囊壁的厚、薄或粗糙程度;利用受试者的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胆囊炎组胆囊肿大62例、超声Murphy征阳性66例、胆汁透声差57例、胆囊壁厚或粗糙63例,阳性率分别为91.2%、97.1%、83.8%、92.6%,均明显高于非胆囊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上述4个指标加以综合对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诊断正确率为95.0%,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94.7%,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结论 多普勒超声能评价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胆囊形态、胆囊壁厚或粗糙程度、胆汁透声情况及超声Murphy征,可提高该病定性诊断准确率.

  • 复发性胸壁结核局部病灶的相关处理措施分析

    作者:何革;徐旭东;叶波;陈达

    目的 总结分析复发性胸壁结核局部病灶的相关处理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8月-2011年10月胸外科收治的术后复发性胸壁结核患者9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所接受的处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并辅以术后正规抗痨治疗后,95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87例,延期愈合6例,未愈合2例;随访1年原切口结核局部复发3例,无非切口部位复发病例;切口未愈及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及抗痨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对于复发性胸壁结核局部病灶的治疗,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通畅引流并辅以术后正规抗痨等处理措施,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不同护理液对减少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

    作者:彭根英;闫俊杰;钟雪美;叶慧兰

    目的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中选择有效的口腔护理液,以预防口腔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1293例口腔内无感染灶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A组329例用生理盐水、B组317例用0.02%呋喃西林、C组298例用0.1%聚维酮碘、D组349例用0.12%醋酸氯己定进行术前含漱,术后口内冲洗,无植入物者术后观察并随访1个月,有植入物者术后观察并随访1年,比较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A组发生SSI 16例,感染率为4.86%,B组发生SSI 19例,感染率为6.00%,C组发生SSI 5例,感染率为1.68%,D组发生SSI5例,感染率为1.43%,与采用生理盐水组的患者比较,呋喃西林漱洗组发生的S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聚维酮碘、醋酸氯己定漱洗组发生的SSI更低(P<0.05);聚维酮碘和醋酸氯己定与呋喃西林比较,聚维酮碘和醋酸氯己定组发生的SSI更低(P<0.05);聚维酮碘与醋酸氯己定比较,发生的S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聚维酮碘、醋酸氯己定在预防和控制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SSI发生比生理盐水和呋哺西林效果更好.结论 0.1%聚维酮碘、0.12%醋酸氯己定更能降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 2009-2011年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

    作者:陈修文;张小康;罗晓黎

    目的 分析江西省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及评价监测结果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9-2011年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手术部位感染(SSI)、新生儿医院感染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类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SSI总感染率为0.61%,以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为2.58%,SSI发生水平无显著变化;新生儿总医院感染率为3.79%,以出生体重1501~2500 9组感染率高达7.38%,各监测阶段感染率维持在同一水平;VAP感染率和日感染率分别为10.01%和22.58‰,发病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江西省SSI、新生儿及VAP感染率相对较高,应加强监测和干预.

  • MICU患者留置导管培养结果分析

    作者:刘宏博;李钰;赵立

    目的 分析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各种留置导管(包括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和留置胃管)的微生物定植以及相关感染等,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9月-2010年5月MICU患者各种留置导管及送检临床标本进行培养,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判断.结果 共培养标本224份,其中气管插管标本58份,培养阳性55份,阳性率94.8%,发生VAP17例,发生率为29.3%,检出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深静脉留置针标本33份,培养阳性5份,阳性率为15.2%,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发生率为3.0%,检出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留置导尿管标本78份,培养阳性40份,阳性率51.3%,发生导管相关性尿道感染8例,发生率为20.0%,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常见;留置胃管标本55份,培养阳性47份,阳性率85.5%,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其中有9株病原菌与VAP的病原菌一致.结论 不同留置导管病原菌的感染率、种类不同,临床工作中对不同的导管及可能发生的相关感染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不同的治疗方案.

  • 妇科老年患者卵巢癌术后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蕾

    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分析其易感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行卵巢癌手术136例患者的尿路感染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136例患者共发生尿路感染49例,发生率36.03%;临床表现以尿路刺激征为多见,阳性率为57.14%;共分离病原菌49株,革兰阳性球菌25株,占51.02%,革兰阴性杆菌23株,占46.94%,真菌1株,占2.04%;通过对比尿路感染组与非尿路感染组患者发现,卵巢癌术后发生尿路感染与原发病导致尿液潴留、插管次数、留置时间过长、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控制留置导尿时间、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和加强术后的心理护理是减少卵巢癌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 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波;张卫红;张苏明;许平;张艳红;朱莉莉;张翔;汤杨

    目的 了解2011年医院感染发生的状况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医院感染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0月12日0:00-24:00住院的患者进行调查,以统一的标准填写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查2350例,发生医院感染141例、158例次,现患率6.00%、例次感染率6.7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5.73%,其次为血液、上呼吸道,分别占12.20%、10.98%;共分离出86株病原体,居前3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分别占20.93%、18.60%和12.7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09%,治疗性用药时病原学送检率为48.20%.结论 通过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将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的监控,强化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NICU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余永程;郑江环;杨华荣;宁丽洁;李礼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肺部感染的管理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NICU2009年9月-2012年9月66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6例NICU住院患者中共有28例发生医院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2.4%;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肌无力和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医院肺部感染率分别为43.4%、42.8%、40.0%、42.8%和40.0%,统计分析显示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5岁、住院时间>2周、有意识障碍及侵入性操作感染率分别为52.8%、52.4%、55.0%、59.1%.结论 NICU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年龄、住院时间、有无意识障碍和侵入性医疗操作是其医院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 运用根源分析法调查输液发热反应事件

    作者:索瑶;范珊红;李颖;许文;戈伟;慕彩妮;张峰

    目的 分析一起输液反应暴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据此进行相应医疗质量改进,有效减少输液反应事件再次发生.方法 运用根源分析法(RCA),结合鱼骨图,找出输液反应事件发生的远端和近端原因,同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找出该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结果 在确定了远端和近端原因后,对近端原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冲管与封管操作不规范的OR值为3.500,95%CI为1.780~6.883;留置针穿刺非一次性成功的OR值为2.333,95%CI为1.424~3.823;A-C-L导管维护不规范是导致此次输液反应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结论 输液反应的发生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所致,应用根源分析法可有效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对于该次输液反应事件,在全院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后,再无类似事件发生.

  • 2011年山东省三级医院ICU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姜志明;解建

    目的 了解2011年山东省34所医院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为制定抗感染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临床分离病原菌11 40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688株占84.9%,革兰阳性球菌1205株占10.6%,真菌514株占4.5%;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6.37%、22.45%、17.77%、7.84%、7.37%;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1.28%、81.9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6.09%、45.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1.43%、79.82%、93.62%,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分别为4.03%、1.23%,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81%、3.13%,对利奈唑胺耐药率分别为0.53%、1.59%.结论 山东省ICU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呈明显增长趋势,必须给予重视.

  • 老年患者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王正强;刘蓬蓬;任立晟;韩春华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老年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08年规定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658株,其中标本90.1%来自呼吸道、2.6%来自体液、2.4%来自血液、2.1%来自尿液;老年患者均患有原发基础疾病,其中患≥2种基础疾病者占83.4%;老年患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侵人性诊疗措施及住院时间长等;米诺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强,耐药率分别为1.6%~4.7%和3.9%~12.5%.结论 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日益增多,由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具有固有的广谱耐药特性,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应重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老年患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王成军;喻长法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 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菌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K-B)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检出病原菌16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12株,占67.93%,前4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3.46%、20.28%、9.35%和7.15%;革兰阳性菌393株,占24.01%,前3位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12.95%、6.05%和2.87%;真菌132株,占8.06%,前3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01%、1.59%和1.16%;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70.83%、71.88%和67.77%、71.08%,对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并呈多药耐药,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85.00%,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耐药率低的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株;肠球菌属的耐药率普遍较高.结论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并出现多药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泽琼;张时芳;申美静;胡淑芳;安文洪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45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0株占61.7%,真菌112株占24.7%,革兰阳性球菌62株占13.6%;前4位革兰阴性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91.0%,其次为尿液21.6%、血液7.1%,其中痰液标本中病原菌285株,占62.8%,其他病原菌169株占37.2%;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大多有多药耐药性,其中以鲍氏不动杆菌更为显著.结论 ICU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于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较严重,对疑有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并依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特征

    作者:邵鸿迎;尤玉红;张文莉;张凤民;赵吉子

    目的 分析2005、2009年哈尔滨市3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5、2009年革兰阴性杆菌,采用API20和常规生化反应进行鉴定.结果 2005年收集革兰阴性菌1172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其构成比分别占34.22%、25.43%、22.35%、5.97%、5.21%;2009年收集2188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其构成比分别占30.85%、20.89%、19.83%、12.89%、8.27%;2005年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3.1%和9.8%,而2009年分别为98.5%和42.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3.3%,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2.6%~31.0%;2009年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2005年相比呈下降趋势.结论 感染症菌群分布发生变化,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因时而异.

  • 2007-2010年ICU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何群;郑叶平;吴建祥;蔡继明;徐少毅;吴晓燕

    目的 分析2007-2010年ICU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迁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2010年ICU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33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4年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标本检出率和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检出率由2007年3.69%上升至2010年4.14%,痰液标本来源高,>7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好,耐药率<15.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有较好的敏感性,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上升明显,由2008年11.20%上升至2010年46.10%.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ICU医院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检出率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各种防护措施,是有效防止该菌的耐药率增高和多药耐药菌产生的关键.

  • 住院患儿咽拭子培养阳性报告的意义探讨

    作者:吴洪巧;裴凤艳;赵红洋;纪明宇;汪运山

    目的 探讨咽拭子培养阳性报告的临床意义,以期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查阅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内科住院患儿行咽拭子培养的病历资料,并分析培养阳性病例的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使用WHONET 5.6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06份咽拭子中分离出病原菌84株,阳性率为3.38%,革兰阳性菌58株占69.04%,革兰阴性菌26株占30.96%;分离率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占48.81%,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5株占17.86%,流感嗜血菌15株占17.86%;84例患者的出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9例、下呼吸道感染72例、其他疾病3例;有82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62%.结论 住院患儿咽拭子培养阳性率较低,咽拭子培养指征及阳性结果评估存有误区.

  • 肿瘤专科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预防控制的研究

    作者:朱娟芳;高晓东;邹燕兰;胡曦;张治;孟爱凤;李苏平;许林

    目的 针对临床送检微生物培养结果,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临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探讨预防控制MRSA在医院传播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临床送检微生物培养监测到感染MRSA的患者采取院内传播预防控制措施:明确责任;强调宣教;重视督查,在该措施落实之前一季度医院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在该措施落实1年后相同季度收治的患者为试验组.结果 MRSA隔离措施干预后比干预前医务人员知晓度有明显的提高(P<0.001),干预后比干预前持续改善手卫生执行效果明显(P<0.001);对照组与试验组MRSA住院床日数检出率分别为0.174‰和0.068‰,两组MRSA住院床日病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所采取的MRSA感染临床预防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 妇科术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药敏分析及临床护理

    作者:王晓华

    目的 探讨妇科术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及临床护理在促进患者康复中的作用,降低妇科术后呼吸道感染不良预后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妇科术后呼吸道感染的1678例患者标本,根据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将患者分为妇科术后呼吸道感染特级护理及普通护理组各839例.结果 1678例患者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8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09株占86.4%,革兰阳性菌203株占10.9%,真菌50株占2.7%;37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产ESBLs细菌104株,检出率28.1%;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标本中的分离率位于首位,对多数抗菌药敏感性在>60.0%,其中对氨丁卡霉素敏感性高为82.1%;MRSA对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约90.0%,对于利福平的耐药率为61.0%;特级护理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术后总的住院时间较普通护理组患者均显著缩短.结论 妇科术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于碳青酶烯类药物仍有较好的敏感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以及青霉素类中多种药物耐药,真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针对感染患者的特级护理在促进患者康复中作用显著.

  • 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原因分析

    作者:李涛;颜保松;杨小丽;王莉雪

    目的 探讨2007年7月-2011年12月医院烧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变迁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防治病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7月-2011年12月烧伤科送检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432株,其中A组2007年7月-2010年6月80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占61.4%,大肠埃希菌占12.3%,肺炎克雷伯菌占14.4%;B组2010年7月-2011年12月624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9.1%,肺炎克雷伯菌占13.8%,大肠埃希菌占11.1%;4种革兰阴性杆菌除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均表现出耐药,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4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占88.6%,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 医院烧伤科感染病原菌由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转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亚胺培南在烧伤科的广泛应用和耐甲氧西林菌株在病房内播散,是导致感染病原菌变迁的主要原因.

  • 1951例肺部嗜肺军团菌感染患者调查分析

    作者:刘洁;薛一峰;胡志刚;叶燕;唐建英

    目的 调查医院1951例肺部嗜肺军团菌感染患者状况.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呼吸科门诊和住院肺部感染患者血清标本1951份,采用军团菌属(Lp)抗体快速金标记检定卡进行嗜肺军团菌IgG抗体的检测;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嗜肺军团菌感染率分别为:0、0、3.33%、3.57%、3.45%、0、0.90%、0、0、2.11%、11.17%、17.09%,3-5、10-12月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高,其中12月份高;男性感染率为2.90%,女性为3.59%,男女性嗜肺军团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0、21~30、31~40、41~50、51~60、61~70、>70岁组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率分别为:5.66%、7.14%、5.08%、5.03%、4.44%、1.68%、1.89%,>61岁老年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低,而14~60岁年龄段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高,其中21~30岁组嗜肺军团菌感染率高.结论 秋冬季和春季是嗜肺军团菌的高发季节;嗜肺军团菌感染无性别的差异;嗜肺军团菌感染有年龄的差异,>61岁老年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较低,中青年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高.

  • 县市级综合性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唐红萍;高晓东

    目的 评估县市级综合性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现状.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微生物实验室所有类型标本中检出的MDROs感染病例,整理相关资料,分析MDROs感染的来源、科室及菌种分布.结果 两年间确认MDROs感染480例,经诊断社区感染(CAI) 358例,占74.6%,医院感染(HAI)122例,占25.4%;MDROs感染的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26.7%、泌尿外科13.1%、ICU11.3%为高,三者共占51.1%;在MDROs感染部位分布中,以呼吸系统61.7%和泌尿系统17.7%为高;在MDROs细菌分布中,大肠埃希菌比例高152株,占31.7%,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04株,占21.7%.结论 县市级医院MDROs感染中,社区感染者居多,以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应对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筛查.

  • 白族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赵卫东;忽胜和;杨新原;张群智

    目的 探讨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对2011年临床收集的74株PAE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PAE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其次创面分泌物,分别占78.4%和10.8%;PAE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头孢呋辛耐药率高,达100.0%,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5.9%、85.1%、82.4%和79.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71.6%、66.2%、73.0%和87.8%,头孢他啶敏感率高,达90.5%.结论 PAE临床分布广泛,耐药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某综合医院临床多药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作者:杨怀;王予川;郑金鼎;徐艳;牟霞;罗湘蓉;袁军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微生物室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分析MDROs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400例次,MDROs感染2522例次,总感染率为39.4%,其中MDROs的医院感染率为67.9%,较MDROs总的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MDROs医院感染率高为39.5%,部位构成比以呼吸系统为主占49.7%.结论 在MDROs感染监控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MDROs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 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蕾蕾;高晓东;王珏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呼吸衰竭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是挽救呼吸衰竭患者生命十分重要的措施,且广泛适用于临床[1].然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容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国外报道,VAP发病率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国内VAP发病率为30%~55%[3].机械通气期间,镇静剂的使用抑制了患者咳嗽反射,插管和牙垫的不仅口腔分泌物增多,细菌繁殖能力增强,而且给口腔护理带来诸多不便,这些均有利于口咽部细菌定植.在加拿大16个ICU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结果表明,吸入口咽部定植的病原菌是引发VAP的潜在、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通过观察实施口腔护理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以及肺深部菌群变化和VAP发生率改变等方面,探讨口腔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中的作用.

  • 对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的新认识

    作者:周志美;张磊;吴尚为

    血流感染(BSI)包括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全身性感染疾病,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乃至死亡.美国每年发生败血症约750 000例,并导致大约215 000例死亡[1].在儿童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BSI死亡率分别为19.2%和45.2%[2].本综述通过国外血培养相关文献中的精髓,向国内同仁介绍BSI实验室检查新进展,为提高国内BSI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

  • 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艳;胡必杰;周春妹;高晓东;周晴

    目的 分析尿白细胞、细菌计数、亚硝酸盐3个尿常规指标与尿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尿常规检查对于诊断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送检的6427份疑似尿路感染患者3个尿常规指标和尿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尿常规白细胞、细菌计数和亚硝酸盐的敏感性分别为51.7%、8.5%、13.2%,特异性分别为53.6%、96.1%、88.2%;尿白细胞以++++为判定值时,特异性可达85.6%;尿白细胞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尿白细胞阳性在真菌培养阳性样本中的敏感性(60.0%)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阳性(50.8%)(P=0.02).结论 尿白细胞与尿常规细菌计数和亚硝酸盐相比,尿白细胞敏感性高,在筛查尿路感染中意义较大.

  • 生物荧光技术快速测定大肠埃希菌消毒后残留菌的应用研究

    作者:陆烨;胡国庆;陆龙喜;林军明;李连红;王志;喻晓峰

    目的 研究ATP生物荧光技术快速测定大肠埃希菌消毒后残留菌总数的应用.方法 通过平板培养法检测大肠埃希菌溶液在未被消毒剂作用以及在0.005%次氯酸钠、0.055%邻苯二甲醛、0.2%戊二醛等低浓度的消毒剂作用后的细菌总数,用生物荧光法经过0.22μm孔径过滤加入裂解液、酶、ATP标准品,用荧光光度计测定相对发光值(RLU),换算成ATP含量(mol),平行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大肠埃希菌菌悬液浓度的降低,ATP值逐渐降低,大肠埃希菌回归为Y=0.305+0.9X R2=0.962,但在108 CFU/ml和107 CFU/ml则超出了测定范围,说明ATP生物荧光法检在菌液浓度一定量时,测得的ATP值(mol值可以反映实际菌量;通过平板培养法0.005%次氯酸钠、0.055%邻苯二甲醛、0.2%戊二醛等3种消毒剂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杀灭效果逐渐递增,与生物荧光法的值下降呈一致性.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能应用于消毒后的消毒效果评价.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晴;胡必杰;黄声雷;周春妹;高晓东;蒋文海;王学理;阴忆青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SPOT.TB试验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微生物、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明确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析TSPOT.TB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共查阅733份患者病历资料,明确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44例,其中37例试验结果呈阳性,敏感性为84.1%,明确排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78例,其中67例试验结果呈阴性,特异性为85.9%;分层分析发现当抗原A和抗原B孔的数值,二者之一>20时,敏感性61.4%,特异性92.3%;二者均>20时,敏感性40.9%,特异性97.4%.结论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特异性较高,尤其当抗原A孔和B孔斑点数均>20时,强烈提示结核感染,而敏感性相对较低.

  • 三级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监测数据分析及干预措施评价

    作者:张淑敏;朱熠;陈旭;李辉;庄建文;潘颖颖;李艳

    目的 通过对两年全院住院患者感染多药耐药菌的监测,了解多药耐药菌感染状况及在多药耐药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干预评价以达到工作的持续改进.方法 依据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制定该院监测方案,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根据监测方案每天到细菌室获取培养阳性结果,然后下临床与主管医师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是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确诊后指导科室执行多药耐药菌感染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结果 通过两年的监测干预,不断规范各环节措施的落实,在多药耐药菌感染不断攀升的状况下,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由2011年10.23%降至2012年的5.7%.结论 经过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多部门的协作机制的发挥,专职人员深入科室对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督导落实,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有明显降低,但多药耐药菌的社区感染不容忽视,多药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需要全社会关注.

  • 上海市9565例乳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作者:孙伟;胡必杰;高晓东;崔扬文;沈燕;周晴;马坚

    目的 了解上海市乳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PAP)与乳腺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二甲以上医院2010年-2012年每年4月及10月统一标准进行的PAP调查数据;每年11月进行现患率调查数据,比较乳腺手术PAP方法的改变及其与手术部位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年共计调查9565例乳腺手术,其中二级医院4189例,三级医院5376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三级医院由49.7%降至9.8%,二级医院由85.6%降至27.8%;进行PAP患者,94.4%于术前30 min~2 h使用;一、二代头孢使用率从68.4%增加至83.9%,24 h内停药比例从39.5%升至49.7%;3种常见乳腺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下降,乳癌根治术从11.7%降至7.6%,乳房楔形或部分切除术从24.9%降至6.2%,单纯肿块或腺瘤切除术从20.8%降至2.2%;比较同期3年乳腺SSI发生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乳腺手术的PAP使用率已明显下降,不规范使用显著改善,但仍待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乳腺的SSI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

  • 政策干预对9808例心脏介入操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影响

    作者:崔扬文;胡必杰;马坚;高晓东;周晴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对医院心脏介入操作(CI)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1月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收集施行CI的患者资料,包括住院天数、介入操作类型、抗菌药物使用、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比较政策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和术后疑似感染率,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共收集10 135例患者资料,排除操作时或前3d内有发热或其他感染者,共纳入研究9808例,男性占64.8%,年龄(58.1±14.9)岁,住院时间(5.3±3.2)d;政策干预前、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78.0%和5.2%;使用强度分别为每100床日数12.1和7.1;同期术后疑似感染率分别为1.9%和2.6%(P=0.078);心脏电生理联合射频消融术在政策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87.8%和22.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0个床日数为14.8和4.6;同期疑似感染率为4.1%和4.6% (P=0.548).结论 抗菌药物政策干预显著降低了CI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且术后疑似感染率无明显增加.

  • 2010-2012年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余红;刘银梅;杨惠英;王雅梅

    目的 了解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促进规范管理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方法 2010-2012年每年4、10月对所有出院的手术病例(排除感染病例)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回顾性调查,对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天数、联合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抗菌药物术前30 min~2 h内使用率分别为96.04%、96.29%和95.15%;围术期未用抗菌药物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占25.47%、35.19%、41.49%,其中I类切口分别占40.59%、52.99%、60.15%;用药在1d内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P<0.05),用药>3d比例呈降低趋势(P<0.05);一联用药比例分别占65.13%、64.88%、70.69%,有增加趋势(P<0.05),二联用药分别占33.98%、33.73%、28.10%,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越趋规范,但使用率和使用天数仍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需要多部门参与,共同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多药耐药菌实时预警干预模式研究

    作者:陆燕;张群;殷瑾;袁璐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菌实时预警干预模式的管理与效果.方法 应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微生物实验室及临床科室,三位一体,对医院2012年447株多药耐药菌采用计算机自动预警,进行前瞻性调查与干预.结果 2012年多药耐药菌接触隔离执行率86.0%,较2011年66.0%上升20.0%,常见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下降18.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下降10.6%、5.7%、30.8%、19.5%、26.1%,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6.8%,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下降203.1元,医院感染现患率下降0.5%,送检率提高5.2%.结论 通过多药耐药菌实时预警干预模式,监控并举,在第一时间对多药耐药菌病例执行接触隔离,有效控制了多药耐药菌的传播.

  • 2007-2010年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相关性分析

    作者:于莹;何晓静;张智洁;菅凌燕

    目的 分析医院2007-2010年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与临床分离的10种主要细菌耐药相关性,为临床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左氧氟沙星使用量(0.5 9)及相应年度大肠埃希菌等10种常见病原菌的分离株及其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的分离率分别为22.2%、15.9%、9.2%;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以2008年为高,分别为71.6%、49.4%、34.5%;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为39.61;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属耐药率均呈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存在相关性.

  • 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对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医院感染的影响

    作者:陈春燕;刘忠和;熊小平;马华兰;王于梅;龚涛

    目的 探讨住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对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D)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日-2012年2月20日黔江中心医院住院手术患者粪便标本,检测艰难梭菌A(&)B毒素,确定CD的医院感染,分析抗菌药物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及CD感染.结果 I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类及Ⅲ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患者42例,感染发生率1.3%;抗菌药物管理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患者19例,感染发生率0.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8,P<0.05).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可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通过抗菌药物的规范性管理,可有效降低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医院感染率.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住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马登扬;陈挺;蒋悦;吴晓芬;朱庆峰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住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临床疗效,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照组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比较两组在疗效和细菌清除效果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可进行疗效评价各47例,可进行安全性评价各47例;试验组痊愈28例,显效19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17例,进步8例,总有效率8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试验组为100.00%,对照组为8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为4.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细菌清除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菌药物运用一体化项目型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作者:傅小芳;张继东;骆华杰;梁晨

    目的 研究一体化项目型(IPMT)管理模式对抗菌药物管理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I类切口手术出院16 641例,逐月调查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合理率(包括选药、疗程及术前给药时机均合理)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率,并对同期59 951例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住院用药比例、治疗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进行调查.结果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月下降,从2011年11月的50.35%下降至2012年10月的24.39%,同时合理率由80.13%上升至92.57%;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19%~0.36%;同期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7.31%下降至48.0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4.9 DDD下降至49.8 DDD;住院用药比例由35.44%下降至29.97%;治疗性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由60.78%提高至64.25%,治疗性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由71.88%提高至84.65%;经检验手术部位感染率和治疗性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PMT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合理率,同时有效降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以及用药比例,有效提高治疗性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新;王晓燕;杨炯;张超

    目的 探讨医院多部门联动合理用药监管对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药房与感染控制科联合制定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及奖惩制度,宣讲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临床医师、药剂科临床药师共同参与制定抗感染方案、感染控制科及药房监管,比较实施该机制前后两年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及病原菌谱的变化.结果 实施联动机制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由2010年的39.26降至2011年的26.38;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由2010年57.87%降至2011年50.97%;医院感染耐药菌较前降低,病原菌谱构成发生变化(P<0.05).结论 基层多科室联动监管机制符合基层规范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管理模式,可规范抗菌药物用药,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

  •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干预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赵岚;谢利军;魏威;吴洁人;邵征洋

    目的 探索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前提下,降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综合有效措施.方法 使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的方法,分析引起清洁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不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根据影响级别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落实持续改进措施.结果 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下降61.52%,24 h内停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上升34.37%,抗菌药物品种规范符合构成比上升74.60%.结论 落实感染控制措施,持续地监测反馈和教育培训,可以降低清洁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