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8
  • 曾用名: 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肿瘤临床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郝希山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血清T-PSA和F-PSA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张淑群;强水云;王西京;纪宗正;李妙羡

    目的:检测术前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PSA和F-PSA的含量,探讨其和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85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和30名健康女性血清中T-PSA和F-PSA的含量.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F-PS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女性(P<0.05),F-PSA优势患者占37.6%,而健康女性中仅占3.3%.女性乳腺癌患者的T-PSA和F-PSA阳性率分别为23.5%和27.1%.T-PSA阳性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较多(70%,P>0.05),而F-PSA优势患者中,早期(Ⅰ、Ⅱ期)发病率较高(68.8%,P>0.05).结论:血清检测T-PSA和F-PSA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乳腺癌 PSA 诊断
  • 微血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周道安;李晓梅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xillary-node-negativebreast cancer,ANNBC)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NBC标本的MVD,并将所测值与部分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VD与ANNBC患者年龄、内分泌状况、激素水平无关(P均>0.05),而与ANNBC患者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0S)有明显关系(P分别=0.001 2和0.0039).结论:MVD是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可以用于筛选高危患者进行综合辅助治疗.

  • 脑转移癌血脑屏障变化的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王瑞林;宋文广;付占昭;张志勇;吴瑜;钟延丰;王胜兰

    目的:探讨脑转移癌的免疫组化和电镜特征以阐明其局部血脑屏障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16例脑转移癌和16例脑胶质瘤标本作CD34、F-Ⅷ、S-100、GFAP、NF、NSE、SYN和MBP染色,观察其在两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4例脑转移癌和2例脑胶质瘤新鲜标本作电镜观察.结果:CD34、F-Ⅷ在脑转移癌瘤组织和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丰富表达,提示脑转移癌和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新生血管的建立;脑转移癌组织中几乎不表达S-100、GFAP、NF、NSE、SYN和MBP等神经组织标记,而脑胶质瘤组织中则强烈表达,提示脑转移癌中没有血脑屏障的基本结构-胶质膜成分;电镜观察显示,脑转移癌血管保留原发病灶的特性,内皮细胞常见空泡变性,连接松紧不一,基底膜较薄,周围没有胶质细胞终足.结论:脑转移癌组织缺乏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血管内皮也非均一的紧密连接,所以脑转移癌组织不存在完整的血脑屏障.

  • β-C+VE提高放化疗后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怡岚;乔珊珊;张明月;周蕾;姜淑青;李国星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β-C)+维生素E(VE)不同组方方案,对放化疗后荷瘤小鼠免疫力的影响,确定其配伍及适宜的剂量水平.方法:采用有重复的正交实验设计,用L8(27)正交表研究β-C、VE不同水平的两两配比及放疗、化疗两种治疗方案的不同配伍,对放化疗后荷瘤小鼠免疫力的影响.24只小鼠分为8组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β-C、VE,20天后给予治疗.放疗组为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为4Gy,化疗组给予环磷酰胺,剂量为60mg/kg,隔日1次,共5次.治疗后第7天测试各项指标.结果:β-C对放化疗后荷瘤小鼠免疫力的影响起主导作用;β-C高剂量与VE低剂量的交互作用强于其它组的交互作用.结论:β-C+VE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的较好剂量配比为60mg/kg+17mg/kg.

  • 肺鳞癌常规分割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王翠微;刘庆涛

    目的:观察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鳞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30例肺鳞癌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DT 42~44Gy后,给予残存肿瘤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5~9Gy/次,隔日1次,肿瘤灶总剂量DT25~36Gy.与同期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肺鳞癌患者30例进行对照.结果:常规分割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的有效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86.7%、86.7%及60.0%、5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个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均无差异(P>0.05).结论: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鳞癌,患者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优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有望获得较好疗效.

  • 脐血CD3A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祁岩超;王德周;杨波;卢敏莹;赵鹏

    目的: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D3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免疫指标.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IL-2和IL-2+CD3Ab诱导LAK和CD3AK细胞,并测其扩增数量和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测定肿瘤患者用CD3A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情况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NK杀伤活性.结果:脐血LAK细胞和脐血CD3AK细胞均于培养后11天时扩增倍数高,分别是培养前的18倍、24倍,对K562的杀伤活性分别是培养前的2.6倍和3.2倍;肿瘤患者输注CD3AK细胞一疗程后,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有明显升高:总T升高66.0%,Th升高68.0%,Ts升高58.0%;其PBMC的NK杀伤活性由63.0%升高到81.0%,平均升高28.0%.结论:1)脐血单个核细胞是LAK细胞和CD3AK细胞良好的前体细胞.2)LAK和CD3AK细胞的数量和杀伤能力在培养的11天时达高峰,而且CD3AK细胞数量和杀伤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3)CD3AK细胞输注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和PBMC的NK活性.4)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和PBMC的NK活性测定可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近期疗效参数.

  • 随机比较顺铂-醛氢叶酸/氟脲嘧啶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晚期食管癌122例疗效报告

    作者:张阳;王瑞林;樊青霞;李醒亚

    目的:评价顺铂-醛氢叶酸/氟脲嘧啶(CDDP-LV/5-FU)疗法对食管癌的疗效.随机比较该疗法中5-FU不同给药方法对食管癌疗效与毒性的影响.方法:122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可客观评价疗效,接受CDDP-LV/5-FU疗法的初治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5-FU静脉推注组(A组)与5-FU静脉滴注组(B组),均治疗2~4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CR+PR)69.67%(85/122).其中A组有效率76.47%(39/51)高于B组的64.79%(46/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A组高于B组(P<0.05),但多为Ⅱ、Ⅲ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CDDP-LV/5-FU疗法对食管癌有较高疗效.此疗法中5-FU静脉推注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高于静脉滴注组.

  • 非小细胞肺癌的CT增强值与p53表达的关系研究

    作者:单秀红;郑金旭;王绪;彭卫斌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中CT增强值与微血管密度及突变型p53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4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CT扫描和因子、p53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S-P法),因子用来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果:5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T增强值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γ=0.631 3;p53阳性组的平均MVD、平均CT增强值显著高于p53阴性组,P=0.007、P=0.00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CT增强值与微血管密度有关,也与p53表达有关.

  • 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清扩散因子(scatter facter,SF)水平测定的意义

    作者:赵刚;刘远廷;张丽娜;牛风玲;马杰;李景武;蔡海峰

    目的:探讨扩散因子(S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女性、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手术前后各组患者血清中SF的浓度水平.结果:乳腺癌组(术前)血清SF水平较正常组、乳腺良性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的血清SF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乳腺肿块直径≥5cm患者血清SF水平较肿块直径≤2cm的为高(P<0.05).乳腺癌Ⅲ期患者血清SF水平明显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乳腺癌各病理类型之间的血清S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有腋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F水平较无腋淋巴结转移者的高(P<0.05).结论:SF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乳腺癌的增殖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SF有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转移及预后判断的有效瘤标.

  • 肝脾动脉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秀英;郭志;刘方;张俊义;邢纪中

    目的:观察肝脾动脉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脾栓塞(PSE)治疗并发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观察术后瘤体缩小程度和脾功能亢进缓解情况.结果.:肝癌瘤体缩小有效率达73.33%;28例脾功能亢进缓解,有效率达93.33%.未发生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P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 22例卵巢癌术中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其游离癌细胞变化的观察

    作者:周彦杰;陈亦乐;吴晓英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chemotherapeutic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IP)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卵巢癌术后CHIP前后腹腔液中细胞并在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电镜下CHIP前腹腔液中细胞密集,大多是癌细胞,癌细胞结构完整,细胞膜表面有微绒毛,细胞器形态正常,而CHIP后,腹腔液中仅见癌细胞碎片或炎性细胞,癌细胞完整性破坏,细胞核变性溶解,线粒体空泡变,细胞器形态异常,胞浆水肿.结论:卵巢癌术后CHIP能有效杀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对预防卵巢癌术后腹腔内转移及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再谈肺癌中血管生成与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车国卫;周清华;牛中喜;张尚福;刘伦旭;王艳萍;朱文

    目的:研究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ing receptor KDR)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及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KDR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8.18%和21.19%,显著低于低表达组61.19%和52.74%(P<0.01);MVD高密度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7.27%,显著低于低密度组52.74%(P<0.01).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与生存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相关强度依MVD、VEGF、KDR顺序逐渐降低.多因素分析表明,pTNM分期仍是预测肺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但VEGF、KDR表达水平,MVD也是判断肺癌预后较有价值的指标.VEGF、KDR表达水平越高,MVD越大,其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越短.结论:肺癌中VEGF、KDR基因的表达异常及MVD的增大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肺癌中VEGF、KDR基因表达水平及MVD有助于预测肺癌预后.

  • 细胞因子与卵巢癌

    作者:郅玲玲;郝淑维;单保恩

    卵巢癌起病隐匿、进展快,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约70%的患者一经发现即已为晚期.虽然近年来手术、化疗和放疗获得重大进展,但晚期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仍长期徘徊在20%~30%,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妇科恶性肿瘤中威胁大的疾病.许多研究已证实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调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神经母细胞瘤中Schwann细胞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景福;张广超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包括两个细胞群:神经母/神经节细胞和Schwann细胞.高密度的Schwann细胞预示预后良好[1];国际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学分类(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INPC)[2]和Shimada分类[3]特别强调:Schwannian间质的存在与预后良好密切相关.传统观点认为神经母细胞瘤中Schwann细胞是神经母细胞分化的产物.在这种观点影响下,仅仅把Schwann细胞密度作为预示NB预后的因子,而没有意识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1996年,Ambros[4]提出:NB中的Schwann细胞为正常反应细胞,是在神经母细胞招募(recuit)作用下侵入到神经母细胞瘤中.NB中Schwann细胞到底有什么作用,诸多学者利用Schwann细胞条件培养基(Schwann cell-conditioned medium,SCM)进行研究,目前研究揭示Schwann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为新的治疗途径开辟提供了理论基础.

  • 乳腺原发性鳞癌2例

    作者:马传栋;赵光明;孙秋茹

    乳腺原发性鳞癌少见,我院2000年和2003年间,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病例1女,59岁,无意中发现右乳肿物3个月(发现时约2cm×2cm),伴右乳发热、瘙痒及红肿1个月.查右乳较左乳大,右乳外侧象限及中央区可见一约14cm×7cm充血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7cm×6cm肿物,质硬,表面不平,与皮肤粘连,右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于2000年9月18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右腋窝淋巴结转移1/17,ER(+),PR(++),CK17(+).术后按CAF方案化疗6周期,一年半后失访.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毛振彪;黄介飞;倪海滨;倪润洲;施公胜;肖明兵;魏群;张弘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由于胃癌手术时多已存在微转移灶,故胃癌病人行根治术后,仍有25~3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目前,许多学者正在寻找一些客观生物指标,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胃癌的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情况,以判断患者生存时间.但是,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用于监测其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1].与其他肿瘤相似,胃癌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瘤细胞通过粘附、降解、运动等过程完成侵袭转移[2].

  • 7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王斌;于侠;闫光志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的手术过程,对术中止血加以讨论.

  • 胆囊炎与胆囊壁肥厚型腺癌的关系

    作者:王仰坤;蔡丰波;陈松涛;何亚钊;刁华杰;刘清银;薛党党

    大量的临床材料发现长期的慢性胆囊炎,引起胆囊壁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粘膜上皮增生,异型或上皮脱失,罗阿氏窦下延(变深),深达肌层或穿过肌层并伴有上皮异型增生[1~3].本文通过研究慢性胆囊炎后不同肥厚程度的胆囊壁组织中多种癌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与胆囊腺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及胆囊壁肥厚型癌变间的关系,认识到慢性胆囊炎胆囊壁肥厚与慢性胆囊炎后胆囊壁肥厚型腺癌密切相关.

中国肿瘤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